KR4d0463 雲峯集-元-胡炳文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雲峯集卷二      元 胡炳文 撰
  記
   鄉賢祠記
歙婺源為子朱子闕里亦既有專祠矣州學鄉賢祠復
並杞二程夫子者何孔子之先宋人孟子魯公族河南
實吾新安黄墩忠壯公後也忠壯公諱靈洗仕梁陳贈
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有功德于民配大享南史有
[002-1b]
傳宋號世忠廟封忠烈顯惠靈順善應王新安志叙先
逹第一謹按程叔子撰明道純公行狀河南之程出自
中山博野又按歐陽公撰程文簡公父冀國公元白神
道碑銘中山博野之程出自靈洗文簡公諱琳與太中
公諱珦為兄弟如此則新安為河南所出何疑哉或曰
朱子自書新安程子不書者何蓋由新安而建寧一世
而近故書由新安而河南凡二十餘世中間遷徙不常
故不得獨書然程子可不書新安紀新安之人物而不
[002-2a]
書程子是譜宋之後而不書孔子系魯公族而不書孟
子非闕典與近有為道統之說者曰聖賢之生天地氣
化相為循環冀在北岐周在西魯在東舂陵新安在南
夫斯道絶續天也自北而南迭生聖賢以續道綂之傳
非偶然也方今程朱之學行天下薄海内外遐陬僻壤
猶有學其學者况兹大好山水乃其雲之泰山河之崑
崙也哉此鄉賢祠之所由作也詩不云乎維嶽降神生
甫及申吾新安以之又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
[002-2b]
新安之士當以之祠成於泰定甲子發其議者州學賔
前兩貢補生京學諭草庭程公鼎新主之者提學官太
守史奉議光祖記之者胡炳文書之者王儀皆州人也
   逰鍾山記
江以南形勝無如昇鍾山又昇最勝處予至昇首過上
元謁明道先生祠禮畢即度關逰山夾路松隂亘八九
里清風時來寒濤吼空斯湏寂然路左入半山先是謝
太傅園池荆公宅之捐為寺至今祠公與傳法沙門等
[002-3a]
出入三四里又入一寺𢎞麗視半山百倍龕鎪壁繪光
彩奪目詭狀萬千兩廡級石而升四五十丈始至寳公
塔塔邊有軒名木末履舄之下天籟徐鳴浮嵐暖翠可
俯而挹下有羲之墨池投以小石遠聞聲出叢葦間徑
陿荒蕪逰客罕至獨拜塔者累累不絶長老云寳公巢
生而人朱氏取而子之後成佛凡禱水旱疾疫如響語
多不經由塔後循山而左過安石讀書所山石堀壘忽
敞平原脩篁老檜萬綠相扶風鳴交加猶作當時吾伊
[002-3b]
聲又行數里休于觀音亭其旁八功德泉有聲鏘然汨
汨至亭下則囦然以涵或謂病者飲此立瘳衆皆飲予
以無疾不飲遂回塔後攀松陞磴六七里至小椒鉅石
人立予登石以坐鳯臺鷺洲𦕈不知在何許但覺繚白
縈青隱見煙霞間城中數萬家樓閣如畫其間曠無人
處六朝故宫也北視揚子江頭一舟如葉行移時不能
咫浪楫風帆想數十里遙矣蟠龍踞虎亘以長江其險
也如此黄旗紫蓋王氣猶有時而終令人凄然乆之下
[002-4a]
山至七佛菴白雲凄潤囂壒不來一僧嘘石爐灰㸃鬚
眉如雪一僧蓬跣崖邉拾松子以歸語客質木絶不與
前寺僧類聞其下有猛公菴子文廟山水稍竒麗率為
事神若佛者家焉予不復往欲訪草堂猿鶴莫得其處
遂朗吟小山招隱循故道御天風而下兩袂如飛山僧
迎于門欲設予供予力辭亟入關復至明道精舎少憩
而歸因唶唶曰昇自紫髯翁以來幾興衰矣眼前花草
無復當時光景伯子春風千載猶將見之至若熙寧相
[002-4b]
業非不焯焯然炫人耳目迄不如主上元簿者復祠于
學何哉欣慨交集遂為之記同逰者王士晦黄元卿茅
安上饒林畔
   遊汀社壇記
社古禮也壇而不屋因地所宜木為主今庶民之社往
往多繪事於家屋而不壇非古繪一皓首龎眉者尊稱
之曰社公而以老媪嫓之寖非古矣㳺汀張公泰宇因
見文公所述政和禮儀取舊所繪焚之於是就汀中印
[002-5a]
墩築壇北向以石為主環植嘉樹前為屋四楹備風雨
捐秫田二畆共祭酒社制之古畧見于今且將使家敦
孝悌崇禮遜熙熙然相與為太平之民非惟復社制之
古且復人心之古泰宇賢矣哉泰宇名起鳯今年七十
有四記之者同郡胡炳文也長泰宇五歲泰定戊辰正
月記
   思菴記
凡廬於親墓者所以致其思玉淵程公墓距環溪一里
[002-5b]
子萬善築菴亦名曰思以予與公斯文交知公詳且信
請予記予曰子之思當以異乎人之子之思者矣公年
後予一紀敏學予莫能及㓜即自念曰吾上世於子朱
子為内弟講學至老不輟予弗力于箕裘將何以世吾
家昕夕劬書習易與春秋為文汪洋閎肆落筆數千言
不能休果堂李公竒其文以女妻之公之行不波以同
不崖以異不殊馬丞相所以誌果堂者居家孝於親處
鄉里姻族誼以慈待朋友信而慤今没三十餘年每論
[002-6a]
文輙思之不能忘而况其族里又况其子哉人子能竭
其無窮之思不能報無窮之天其所以思之者將如之
何其思之哉祭義思有五末思其所嗜最切公性淡泊
於外物一無所嗜惟嗜學而已子與孫思公不得見則
亦惟有學公之學而已窮經所以致用立身可以顯揚
孝與學字皆從子人子之學即所以學為人子者但孝
貴永思永則不匱學在近思近則不泛仰而思愈深愈
遠反而思愈近愈切思菴之思其諸異乎人之子之思
[002-6b]
歟松楸彌望公墳在前公如有知必然吾言公諱良金
天厯三年二月朔契家生胡炳文記
   隨齋記
齋名隨隨我志也乙亥三月舊廬燬老㓜無所於居隨
力創小屋二間而其時瓦價甚翔拾完瓦得數千覆其
左餘莫克潰于成遂茨其右左宜隩處月明風清又不
如右之踈暢得以逰目遣懐也故床几或左或右未免
隨寒暑燥濕為之轉徙焉屋三隅有隙地袤不丈尋或
[002-7a]
樹以桑果或蔬以菘韭隨宜奉雙親莫時得甘旨菽水
盡歡隨分有過我者相與分席而坐談近詩商畧古今
人物雖乆不厭或厭貧賤不予顧亦不强邀以來隨人
夜漏下未二三刻胥徒呌囂禁燈戢行甚嚴予不復課
夜讀日曛則扄柴門闇坐隨時客問天下事如何予咄
咄不敢出諸口隨天有訹之仕曰金貂銀菟趨者爛倒
子求一北道主人繅籍薦進之所易易爾大丈夫志四
方胡忍俱草木以腐予大笑不答隨我我雲峯老人胡
[002-7b]
炳文也是為記
   初齋記
泰山徐晟字子初受易於予將歸拜而請曰齋名初先
生所命也願發之以易庶朝夕觀覽如在先生側予嘉
其意為之言曰易六位時成第一畫不言一而言初謹
其幾之萌也乾則謹其陽之在下坤則謹乎隂之始凝
也今夫日晝夜隨天行無頃刻停厥初出地旦氣清明
今夫水來而不窮流而不盈泉出之初至靜至清今夫
[002-8a]
木帝出乎震欣欣向榮而其初也蟠根之固由地中生
吾復吾初在乎意誠崇吾尊爵而不汨於情寳我靈龜
而不役於形獨行乎素履之願麗澤乎和兌之明昭於
晉育於蒙積於升出而棟明堂基太平初之明將麗乎
午天初之泉將達乎四溟初之木亦將可凌高寒而蔽
廣庭矣矧吾子初青春茂齡良馬之逐天衢之亨可不
日閑輿衛而致謹於出門第一程哉
   明復齋記
[002-8b]
友人王敏夫以明復名其書室請記於予予曰子學易
盍稽之易復造化隂靜而陽動世亂而治吾道屈而伸
無有極而不復者然必曰七日復由乎數人善端有時
發見亦無有不可復也復之由乎學論語大學第一章
首揭一學字子朱子謂明善而復其初皆因學言復性
本善學以明其善心本明學以明其明不失無復不學
不能復然古今之學有三曰吾儒之學曰訓詁之學曰
詞章之學漢專門尚訓詁註盡聖賢千言萬語於身心
[002-9a]
無纎毫益唐科舉詞章則枝葉愈繁本根愈失而去道
愈遠矣惜不知我得於天者何物復初九所謂不遠復
者何事純粹至善也而吾自汨其初之性虚靈不昩也
而吾自昏其初之心其為學非徒無益而已也然則古
之儒者學焉惟在乎復後世記誦詞章非不學焉而不
能復學而復是謂内學學而不能復是謂外學内學可
逹於外外學無益於内心有内外之異而學係之而世
道係之善學者於此宜知所擇敏夫性醇學篤復卦之
[002-9b]
旨盖稔聞之以此名齋其自警也甚嚴矣尚亦䆒其所
知而力行之也哉
   存誠堂記
鄉人余賢父歸自番昌溪手詩文一卷告予曰有士彭
元濟欲親拜文席求正疾弗果其堂扁曰存誠欲求記
再拜託致懇于左右予嘉其志遂為之說曰誠之說始
商書備中庸乾九二文言曰中曰庸曰誠子思因之誠
未易言存誠未易能漢儒無有能識此字者宋李邦直
[002-10a]
以為不欺徐仲車以為不息子程子始曰無妄子朱子
又加以眞實二字誠之說始定誠豈易言哉彭君能以
聖賢之言深體而力行之不為口耳文字之習必始終
表裏如一則誠庶幾乎存而斯堂之扁不虚矣彭君朂

   體仁堂記
歙名醫道川程公字其子與京藥室曰體仁徴予記甚
勤予曰醫仁術也請以醫喻六脉心在左手寸為第一
[002-10b]
宜洪大體宜靜仁人心也體靜而用洪人有不仁心無
不仁故藥於杏桃薏苡郁李栢子之類用其心亦名曰
仁心如榖種仁其生之性藥不用榖而用榖之蘖或麥
蘖蘖取其發猶仁之端人參似人身者最神仁者人也
人指人身而言深體味之可見彼痿痺者身非其身矣
孔門問仁者多有病樊遲鄙病在不洪子張外有餘而
内不足司馬躁病在不靜夫子如大醫王隨病與藥語
仲弓是滋養法語顔子是攻治法病根悉㧞元氣自還
[002-11a]
諸子受針砭各異頂門一針惟顔能受之大抵藥宜眞
言色稍渉偽非仁六陳外宜新學不濯去舊見非仁脉
證分隂陽表裏心不嚴内外賔主之分非仁元氣貫注
四肢一毫虧一息滯即是病是故此心全體而不息乃
謂之仁如與京醫既十七世而又軫之邃劑之精病在
人視之如在已是謂體之深又能表裏始終無一㸃規
利意是謂體之全而全體又不息吾此體即此仁不待
體乾之仁是謂仁之至與京四世祖克菴先生於子朱
[002-11b]
子為内外兄弟其家學所漸蓋不當但以醫名也故為
之記
   四勿齋記
族孫孟成連年舘歙為其主人鄭氏知遠求四勿齋記
予曰記在程子箴中知逺請不懈益勤程子年十六作
顔子好學論謂其學在於正其心養其性後作是箴亦
復舉心與性言之虚言心之體動言心之用彛言天命
之性習言氣質之性互見也顔子四勿之功渾然天理
[002-12a]
之心勿為私欲勝也本然天命之性勿為氣質勝也物
欲本心之賊氣偏本性之讎大將旗一麾三軍用命賊
讎退聽然則勿也者非吾方寸所以為將而耳目口體
之所以從令者乎或謂聽箴似無工夫殊不知視之蔽
在前聽之蔽左右前後皆可入離為目明在外故當制
之於外以安其内坎為耳明在内非知於内其不為外
之所誘者鮮矣言禁其外之邪妄者以不失其内之靜
專者誠之於思者内無妄動守之於為者外母輕動四
[002-12b]
勿皆制於外之事然先覺内之知止以制於外哲人内
之思誠不待制之於外此又程子微意之所在也知逺
以此名齋篤敎其子好學不倦誠有志於學顔子之學
者故予為發程子之箴而為之記
   靜春齋記
濟南程光道學易於予予扁其讀易之堂曰靜春而光
道復請予記之予按程子所謂靜中春意者匪徒見春
之時而見四時之皆春也匪徒見春之在天地萬物者
[002-13a]
而自有見於吾心中之春也大造無言四時自行百物
自生至靜中無窮春意常人之心膠膠擾擾雖在春風
中而不見其所以為春者猶與人終日交識其面未識
其心也無極太極心之本體無思無為其本恒靜天地
萬物之春皆出乎此而人往往自以動失之予嘗論太
極圗通書與中庸相表裏太極生生春意何窮圖說主
靜通書終之以䝉與艮即中庸所謂淵淵浩浩皆自大
本中出而不睹不聞不動不言之際主靜工夫始終具
[002-13b]
焉及其靜之極而無聲無臭之天即吾無思無為之易
即吾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即周子所謂太極本無極也
天地自位萬物自育天下自平靜之功用淵且宏矣光
道誠能沉濳吾易䝉之山下出泉吾之靜而清也艮之
兼山吾之靜而光明也窓前之草川上之花至前之梅
皆吾之靜而無靜也然伯子終日靜坐猶泥塑從之㳺
者如坐春風中叔子瞑目無言當時立門外尺雪者與
坐春風無異何也天地萬物之春固在光風駘蕩中而
[002-14a]
未嘗不可見之風雪凌厲之際也春無迹見不以目非
闇然自修如佩韋晦木者孰能自然有見於此哉光道
性靜可語學予故告之以此復書而為之記
   琴琅玕記
竹在植物中得扶輿清勁之氣為多玉與琴聲極清韶
堂下樂不敢與之齒此昔人特以琅玕名竹或以名琴
而吾友子墅環其居數千竿予每造之清風露氣灑灑
襲人時則琴未聲也吾已領琴之趣矣坐定焚香為予
[002-14b]
一再鼓之子猷心事指下歴歴可見曲中遺韻凝在林
端未幾劃然笑戞然鳴又若聲應而氣求者予嘗評之
二物頗類有道而人或莫之如氣恒清人旦晝莫如其
夜味恒淡道義之交變以勢利而移心恒虚人之不梏
於欲者罕矣翁居常對竹作吾伊聲倦或枕書以臥起
或三四弄或一鼓輙罷讀書或對客作文字飲或後園
廵花樹或花下弄諸孫世間榮利殆無足以干之者翁
眞有道之士乎哉之二者受翁之知以故供翁吟弄乆
[002-15a]
益不厭世非無所於竹者胷次且自無風月荃蕙為茅
琴亦復作鄭衛聲竹琅玕琴不復琅玕矣非琴之不復
琅玕也人琴其琴而不琅玕其琴也嗚呼此所以憮然
思翁而三嘅也翁嘗命子京從予㳺彼竹之孫猶冀其
日峻月茂凌厲風雲未已也子京勉乎哉
   環緑亭記
浙東都元帥本齋王公為汪子英扁其亭曰環緑子英
没其子德麟述其父作亭之顚末王公所以名其亭之
[002-15b]
意屬予作文記之予嘉其意為之言曰穹壤間美景無
限在人受用如何耳斯亭也溪山竹樹萬緑森然一覽
在目好天良夕肅賔友觴詠其間樽中之緑與溪山相
映至足樂也其庶不負斯亭乎雖然未也亭與泮水為
鄰有藻有芹有茅春波漾緑大有可采能采采不已其
樂有浮于觴詠者矣雖然猶未也窓外竹色侵書帙几
上竹簡光浮試取縁竹詩歌之睿聖武公九十猶好學
德麟年方緑鬢學當如何况今有科舉又有儒吏科倘
[002-16a]
昆仲能知好學異日各取恩袍以為親榮萱花在堂環
緑在側以副王公名亭之意子其勉之是為記至順元
年春三月吉旦雲峯胡炳文記
   水流花間亭記
水流花間者桃源潘氏燕息之亭子温繼其祖玉成翁
之志為之也度圃規池栽花蒔竹紅香緑䕃俯瞰清溪
春有崇桃明霞炫晝夏有浮植香動凉颸秋有天香古
桂晚節寒花花凡數十種多異品冬則寒梅欲蕋春蘭
[002-16b]
已芽造化循環生生之妙可見也他凡竒芳珍卉四時
之花不同而一水恒流其間流者自流非有意於花之
開開者自開亦何心於水之流適然有相值之機悠然
有相得之趣雖自形自色而若相應相求者子温讀書
之暇侍父叔昆從或偕賔友相羊其間景與心㑹至樂
之味當有未易以言喻者然水有源花有本方其涓涓
始流固已欣欣向榮其流也愈不息其生也愈不窮蓋
花之本由水以生而其末皆水之澤也子温於此有所
[002-17a]
思焉感嘅係之矣玉成翁以勤儉起家以詩書廸後子
温天質峻茂加之學殖以培其根以逹其支以暢其華
以無負源頭生生之造其為繼志固有大於此者矣子
温朂哉
   深秀樓記
深秀者桂軒呂君以名其燕息之樓也樓在兩山間左
石峭壁雄峙若不相讓廹遽廻合勢如拱揖前三峯誇
竒競秀又若自獻於兹樓者太守東平史公為扁其顔
[002-17b]
且徴記於予予按呂氏世家灃溪之上比屋而居族大
以蕃君性喜靜遷居山中有年矣今又自其居深入數
十弓刜薈翳鑿孱巖中起巍樓翼以華屋畫棟朱甍與
穹谷嵁巖相為輝映蒼筠怪木珍卉竒芳環繞幽遐一
覽在目塵囂不入清風自生花香禽弄四時恒有幽趣
君於兹樓之勝蓋有不徒取其秀而取其深者矣詞華
非不足多而根本之培當不淺才氣非不足尚而道徳
之味貴有餘君其能攬山川之深秀而為胷中之邱壑
[002-18a]
者乎是宜為之記矣
   中齋記
中齋者高君仲達以扁其讀書之所也客有難者曰此
一字勲華以相授受𤣥聖以為德之至紫陽夫子以為
天下之理無復加仲達取以名齋不過乎予曰何人無
此何時無此何事無此何人之心無此即吾天然自有
者名吾齋奚其過况高氏自汴遷杭緗素相傳不知幾
葉仲達之先大父號益齋蓋有得於益三四二爻之㫖
[002-18b]
父聲甫科舉未興時嘗命仲達曰古者儒皆可吏吏無
非儒爾其以儒飾吏庶不俗不迂以不悖于時暨科舉
行仲達呼其子立本命之曰我家自秘丞公以進士出
身代不乏人一脉斯文罔俾今不承于古汝其學焉以
襲世科以繩祖武前後授受之言若不同彼一時此一
時皆為不失隨時之義者仲逹嘗為歙典史歙人徳之
今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司都吏目數十路之士德之
儒臺楊公清正嚴敬於人少許可仲達獨得見之跡其
[002-19a]
為人與人交不傲不謟平居食服不陋不侈性不嗜飲
而好以觴客表表然為吏師而汲汲然敎子為儒以此
名齋蓋欲常目在之而用功於動靜語黙之間求以不
失乎此爾客以為過得非客之言過歟客又難曰子為
中齋記終始不及所謂中獨冀其用力於動靜云為若
何予曰中無定體隨時而在不在動靜云為敢問中在
何處客不能答遂書以記
   宏山庵祠堂記
[002-19b]
宏山有庵庵有祠銅川胡氏有初也歙婺源考水胡為
著姓唐明經為之初明經十一世而下有居鄱陽德興
者銅川府君為之初府君諱伯龍字仲虞紹興庚午生
考水淳熙壬寅遷銅川至慶元庚申而終孺人汪氏生
紹興辛未以紹定庚寅慶恩封孺人子本初本中本固
本恭壬戌冬奉公喪葬宏山嗣塢塢之名嗣山之名宏
若開銅川後嗣宏遠之祥者創庵遂名宏山初命僧智
圓居之庵田二十畝初中益為三十歲得米六十石六
[002-20a]
之五飯僧一賦于官山川雄秀松楸䝉密每寒食拜墓
下子子孫孫森如也抑嘗遡其初求之乎自唐天祐今
四百五十餘年世代凡幾更宋淳熙以後亦將二百載
吾宗獨幸繁衍如許書香道味復深遠如許上而明經
公近而銅川府君不有以敷遺我後人得至是哉是故
譜有初心亦有初繼自今子子孫孫皆能不失祖宗初
心葆固本根益深以宏他日枝葉之峻茂又豈不益宏
且逺哉然則宏山之庵之祠有初也蓋不惟譜之初而
[002-20b]
已也山若地及墓前田元𨽻本初子孫後遜于本固子
舉遜本中孫文煒皆不已私以歸于庵如初皇慶癸丑
嘗撤是庵而新之宏敞視初有加舉遜之子文楧屢度
僧能繼其初智圓不忝重建祠增田本固曾孫徳常特
來求記以垂永乆皆可書田凡𨽻婺源徳興者悉以聞
于有司具于碑隂兹不書文煒子士元從事即蘇州判
官孫五薜徹兆卿從事郎今為古田縣丞某年月日炳
文記并書
[002-21a]
 
 
 
 
 
 
 
 
[002-21b]
 
 
 
 
 
 
 
 雲峯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