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453 魯齋遺書-元-許衡 (master)


[013-1a]
欽定四庫全書
 魯齋遺書卷十三
 附錄
  元勑辭
上天眷命皇帝聖㫖惟昔聖祖圖任相臣思與真儒共
成治效故資善大夫中書左丞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
酒教領太史院事許衡以天民之先覺膺巖石之具瞻
聖學方湮惟洙泗之源是泝嘉謨入告非堯舜之道不
[013-1b]
陳斥奸志靖於熈朝辭禄不忘於耕野迎推日䇿明厯
象以授人時樂育英才居成均而教胄子乃眷鈞樞之
列益昭模範之功允為裕考之賔師宜副慈皇之渥命
爰申䘏典用賁𤣥扄道徳博洽斯謂文中立不倚斯謂
正既嘉名之載易仍公秩之榮頒上期有知服兹無斁
可贈榮禄大夫司徒謚文正公主者施竹大徳元年十
缺/
  神道碑         祭酒歐陽𤣥撰
[013-2a]
洪惟聖元度越千古世祖皇帝以天縱之資得帝王不
傳之學上接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文武以來數聖
人之道統而為不世出之君河内許先生以天挺之才
得聖賢不傳之學上接周公孔子曽思孟軻以來數君
子之道統而為不世出之臣君臣遇合之缺/  都俞
之言所以建皇極立民命繼絶學開太平者缺/  一
日也猗歟盛哉先生既沒之三十三年為皇慶二年仁
宗皇帝詔與宋九儒從祀宣聖廟庭明斯道之所自傳
[013-2b]
矣又二十三年為元統三年今上皇帝勑制臣𤣥文其
神道之碑缺/    敬使刻之於是臣𤣥再拜缺/
     論世祖之為君而稱述許先生之為臣則
缺/ 朝廷之間有缺/  良之氣象論許先生之為
臣而推世祖之為君則見缺/ 國家之初當真元㑹合
之氣運故善缺/ 生必以道統為先而後及功業則上
可以稱塞聖天子命臣作碑之初意下可以厭服天下
後世學者景慕之盛心也臣謹按先生家乘及嘗私淑
[013-3a]
於父師者序而銘之先生以金太和九年已巳九月丙
寅生於新鄭邑中㓜有異質八嵗入學從師問讀書欲
何為師曰應舉取第耳曰如是而已乎師大竒之謂其
識趣非常他日必有大過人者自顧章句儒非其師遂
辭去年十餘有道士過門見之驚曰骨清神完目光射
人苟非命世大賢即當神超八表人間富貴不足道也
稍長嗜學如饑渇而精彊絶人世亂家貧無從得書聞
有善本冐險數百里就而抄之讀之有疑即能有所折
[013-3b]
衷嵗壬辰天兵渡河為游騎所得其萬夫長酗酒殺人
為嬉先生從容曲譬卒革其暴乆乃信其言如蓍龜人
賴全活者無筭萬夫長南征乃東去隱徂徠山遷泰安
之東館鎮尋遷大名扁其齋曰魯世因號曰魯齋先生
國家既有河朔遣官分道以試選士中者得占籍為儒
魏人力勸應試既中選留魏三年自挽鹿車載書還河
内魏人致僕馬不聽入洛求弟衎得之自洛適魏聞河
内政虐還自蘇門十餘年間雖顛沛流離行不愧影其
[013-4a]
與人交中剛外和一芥取予必揆於義人與之居雖有
忮求馴致俱化所至學者翕然歸之察其誠至始留館
下既留誘掖忘倦身教屬屬言教循循於是師道日立
友道日親在魏友竇黙蘇門友姚樞相與論辨探幽析
微詣者慴伏既得伊洛性理之書及程子易傳朱子論
孟集註中庸大學章句或問小學等書言與心㑹召向
所從游教以進徳之基慨然思復三代庠序之法甲寅
世祖受地秦中聞先生名遣使者徴赴京兆教授先生
[013-4b]
避之魏使者物色偕行廉布憲宣撫陜右傳教令授以
京兆提學卜居鴈塔之東與同志講井田之制買園為
義桑㑹得請還世祖即祚建元中統召先生於家既至
謁歸既歸復召至上京入見上問所學以學孔子對留
上所無幾以疾還燕明年自上京召數有敷對時相王
文統用事而先生及姚樞竇黙日被顧問黙在上前屢
斥其學術不正樞尢以才見嫉蓋竇言本出於先生文
統亦頗疑之乃奏姚為太子太師竇為太子太傅先生
[013-5a]
為太子太保外示尊禮内欲擯使䟽逺姚竇拜命將入
謝先生獨毅然辭謂二公曰禮師傳見太子位東西向
師傳坐太子乃坐今能遽復此禮乎否則師道自我廢
也二公懐制闕下辭文統聞斯言遂寢其命改授先生
為國子祭酒竇為翰林侍讀學士姚為大司農先生亟
辭以疾乆乃予告還河内既而上京使狎至應命至燕
病弗能徃至元元年自燕復還先是有詔即家為校以
業來學乃躬耕里中未嘗以詔示人至是召入省議事
[013-5b]
旋踵求云丞相安童來謁欲勉留之退謂人曰時流皆
欲軰行許先生吾見相去千百尋有詔趣赴省遂北行
見上檀州諭之曰安童少不更事卿無負所學悉以傳
之有嘉謀嘉猷語使入告對曰聖人道極髙逺學者所
得有淺深然當罄所知如聖詔其所不知不敢强也安
童明敏有操守告以古人格言徃徃領悟第恐有間之
者則難行耳自是預國大議時至都堂扈行上京咨訪
日廣宿衛之士見先生入對舉手加額相慶曰是欲澤
[013-6a]
被生民者上䟽陳五事曰立國規摹曰中書大要曰為
君難曰農桑學校曰慎微累數千百言讀奏未徹上乆
聽微有倦色先生即歛卷求退上肅然正襟危坐先生
乃再讀讀訖上嘉納之其餘論諌多削其藳世罕得聞
有頃辭疾聽五日一詣省賜西域名藥善酒俄許其還
繼召與太保劉秉忠左丞張文謙議朝儀官制多所詳
定阿哈瑪特請建尚書省總六部與中書角立上特用先
生為中書左丞先生求靣辭不得見者再越數日奏所
[013-6b]
議事畢自陳曰臣有三宜辭一非勲舊二蔑才徳三所
學迂恐於聖謨神算未能盡合上曰用卿出朕意無事
多讓先生辭不已上命從官掖之起有㫖曰出既出及
閾還奏曰陛下令臣出省耶上改容曰出殿門耳明日
又辭遣近臣合刺合孫先諭止之强出視事至上京奏
讑阿哈瑪特罔上不道事不報因移疾謝機務丞相難之
御史中丞博囉為之請上惻然召子師可諭使舉代對
曰用人宜出上意臣下舉代恐開市恩覬覦之漸尋有
[013-7a]
㫖以國人世胄子弟就學遂篤意教事奏門生王梓劉
季偉韓思永耶律有尚呂端善姚燧髙凝白棟蘇郁姚
燉孫安劉安中十二人為伴讀被㫖咸驛致之以先生
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先生之為教精粗有序張
弛有宜而必本諸聖賢啟廸後學之方踰年諸生㴠養
薰陶周旋中禮講貫適用上喜其業成自成之越三歳
以改𦵏親喪謁歸属召赴行在遂請朝辭以行上命諸
老議其去留姚樞謂先生出處有關世運宜成其志更
[013-7b]
命張文謙問所以告歸之意其對如初始元十四年召
議改厯法仍以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教領太史院
事十七年授時厯成以疾屢告上禮貌隆至路朝賜杖
内殿賜闕/     在東宫聞之為言於上以驛送
還師可以河東按察副使改懐孟路總管以便養皆東
宫請也且使宫臣諭曰先生近醫藥自輔無以道不行
為憂十八年三月戊戌薨於私第之正寢易簀不變年
七十三是日大雷電風㧞木城中無貴賤少長哭於門
[013-8a]
商唁於塗農弔於野天下識與不識聞訃慨嘆四月乙
酉𦵏李封村先塋之南既𦵏四方學者來㑹為位哭墓
次而去先生真知力行實見允蹈齋居終日肅如神明
嘗遇迅霆起前泰宇凝定不喪執守其為學也以明體
達用為主其脩已也以存心養性為要其事君也以責
難陳善為務其教人也以洒掃應對進退為始精義入
神為終雖時尚枘鑿不少變其規矩也故君召輟徃進
輙思退方世祖急於親賢而先生篤於信已以是終無
[013-8b]
枉尺直尋之意及夫仕不受祿人以為髙則喟然嘆曰
甚矣予之不幸而有是名也仕豈有不食君祿者哉食
求無忝而已伐宋之舉一時名公卿人售攻取之畧先
生言惟當修德以致賔服若以力取必戕兩國之生靈
以决萬一之勝負及宋既平未嘗以失計為慊世祖亦
未嘗以是少之臣嘗觀三代而下漢唐君臣未聞以道
統繋之者當世儒宗或智足與知仁未足與居也宋濂
洛數公克緒斯道然未聞有得君者世祖龍潛諸儒請
[013-9a]
上其號曰儒教大宗師嗚呼漢唐宋創業之主烏得而
有是號哉此天以道統屬之世祖也先生出際斯運一
時君臣心以堯舜為心學以孔孟為學中外如出一喙
號公魯齋先生嗚呼魯者曽子傳道之器厯代佐命之
臣雖欲為此號豈可得也非天以道統屬之先生乎先
生之謀國譬之工師受命作室既得大木不肯斵而小
之是以寧不受工師之命而必使學焉後臣之道無愧
於伊尹寧不預平宋之功而必使以德行仁之言無負
[013-9b]
於孟軻故中統至元之治上有不世出之君能表章其
臣繼述徃聖之志下有不世出之臣能賛襄其君憲章
徃聖之心於是我元之宏規有非三代以下有國家者
之可及矣及夫元貞大徳髙第弟子彬彬輩出致位卿
相為代名臣皇慶延祐之設科子師敬叅預大政以通
經學古之訓一洗隋唐以來聲律之陋致海内之士非
程朱子之書不讀又豈非其家學之效見諸已試者歟
先生平時頗病文籍之繁嘗曰聖人復出必大芟而治
[013-10a]
之斯則周衰以來文勝之弊猶將有以正救於其間是
豈淺之為志者乎先生諱衡字仲平其先河内人父通
避地河南隱徳弗耀今贈銀青榮禄大夫大司徒追封
魏國公謚惠和妣李氏追封魏國公夫人子男四師可
師遜師孚追封魏國公夫人敬氏子師敬封魏國公夫
人賀氏子先生閨門有禮中饋皆賢事公甚敬師可由
河東按察副使厯衛輝襄陽路總管終通議大夫廣平
路總管贈禮部尚書謚文簡志趣端正惜未究用有文
[013-10b]
集遺後師遜師孚未仕卒師敬由監察御史踐敭中外
厯治書侍御史吏部尚書中書叅知政事國子祭酒太
子詹事中書左右丞兩為翰林學士承㫖知經筵事今
由西䑓中丞拜御史中丞階光祿大夫明經務誠學上
節槩肖父風女三長適于章儒者餘早逝孫男六長從
憲以䕃累遷湖廣行省理問以歸徳知府致仕次東孫
夭次從宸積官山南憲僉監察御史終河東憲副廼先
生之嫡宗孫也次從宜太史院經厯中書省照磨今翰
[013-11a]
林國史院經厯次從宣太保府長史中書左三部照磨官
次從宗章珮監異珍庫提㸃孫女五長適廣東宣慰使
都元帥寗居仁封覃懐郡夫人次適太禧院管勾覃質
次適翰林應奉蕭璘次適寧陵簿張構次適阜城尉張
恕曽孫六長崇祖次紹祖秘書著作從宸之嫡子也次
書童文童禮童武童曽孫女四皆幼先生有魯齋集及
中庸語意門人記載語錄行於世昔王文忠公磐論先
生曰吾年八十閲人多矣平生力學不知聖道之所在
[013-11b]
缺/ 幸幾失此人大徳元年贈大司徒謚文正制詞
有曰聖學方湮惟洙泗之源是泝嘉謀入告非堯舜之
道不陳至大三年加贈太傅追封魏國公制詞有曰天
非繼聖學之墜緒則不生命世之大才國欲與王道以
比隆肆用為丞民之先覺姚文公燧作祠堂記則謂五
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出惟公足以當之
蓋太祖皇帝建國丙寅而先生生於己已上距宋慶元
庚申朱子之卒纔十年當興王之㑹續傳道之業必有
[013-12a]
數存焉世祖嘗稱其論事多與太祖之言合至取祖訓
示之𤣥生晚學陋何以知先生然嘗誦諸儒之説而想
望其餘光焉先生之於道統非徒托諸言語文字之間
而已也蓋自慎篤之功充而至於天徳王道之藴故告
世祖治天下之要唯曰王道及問其功則曰三十年有
成是以啟沃之際務以堯舜其君堯舜其民為己任由
其真積力久至誠交孚言雖剴切終無以忤至於其身
之進退則凛然萬夫之勇何可以利禄誘而威武屈也
[013-12b]
晚年義精仁熟躬偹四時之和道出萬物之表無事而
静則太空晴雲卷舒自如應物而動則雷雨滿盈草木
甲拆事至而不疑事過而無迹四方之人聞之而知敬
望之而知親近之而知愛逺之而知慕求其所以然則
惟見其胷中磅礴浩大人欲净盡天理流行動静語黙
無徃而非斯道之著行也又嘗竊論之先生天資之髙
固得不傳之妙於聖賢之遺經然純篤似司馬君實剛
果似張子厚光霽似周茂叔英邁似邵堯夫窮理致知
[013-13a]
擇善固執似程叔子朱元晦至於體用一原顯微無間
超然自得於不動而敬不言而信之域者又有濂洛數
君子所未發者焉宜夫抗萬鈞之勢而道不危擅四海
之名而行無毁近代元豐之異論淳熈之分爭先生處
之寧有是哉臣𤣥再拜稽首銘曰世降邃古大樸曰雕
天吏不作治教寂寥帝恫我民眷求有徳世祖齊聖作
其建極臣有許公身任斯道為仁肫肫制行慥慥昔公
在野世難荐臻精義致用屈蠖之伸心樂則顔志任則
[013-13b]
伊朝夕思惟天將啟之朋來逺方以辯以問㑹融一貫
氷釋理順世祖居潜時號儒宗多士既歸功徳曰崇召
公起家斯世將泰灼知俊心天地正大既握乾符尊履
五位利見大人乃在九二覃懐之居軺車十來屢進亟
退求福不回論議上所德容休休獻可替否言直以遒
上曰仲平汝左朕丞其悉爾學資朕股肱惟誠惟一以
結主知惟明惟哲其止也時初問伐國對不以兵上逺
公猷不在宋平官盛既廩公耻素餐敬事後食匪為苟
[013-14a]
難近臣貴胄世荷國寵我淑以道國收其用小學功隳
大學陵節我教多術循循無越惟聖有謨載範其驅以
步以趨疇敢侮予自古在昔氣化推移仁人之缺/為世
盛衰凡今有生孰司榮悴惟道為大與天罔墜世祖繼
天惟天生賢道統有在民彛賴焉有德有言有子有孫
皇命作誄詒厥永存至元元年歲次乙亥冬十一月己
卯朔二十六日甲辰第四子光禄大夫御史中丞師敬
立於石
[013-14b]
  行實          祭酒耶律公撰
公名衡字仲平懷慶河内人金太和已巳生於河南新
鄭寓舎壬辰北渡隱居大名遷居於衛甲寅京兆宣撫使
廉公奉潛藩命來徴乙卯授京兆提學辭不受中統元
年五月應召北上二年五月授太子太保力辭不受改
國子祭酒九月以疾辭歸三年九月應召北上至元元
年正月辭歸二年十月應召北上詔入省議事四年正
月辭歸十一月應召北上六年奉詔定官制七年正月
[013-15a]
拜中書左丞力辭不允八年四月改集賢大學士兼國
子祭酒十年七月以遷𦵏辭歸十三年七月應召北上
脩授時厯十五年三月授集賢大學士兼教領太史院
事十七年春厯成八月辭歸十八年三月薨年七十三
皇慶二年詔與宋儒周程張邵司馬朱張吕九人從祀
夫子廟庭先生幼有異禀賦性端慤與羣兒嬉即盡坐
作進退周旋之節羣兒莫敢犯年七八歲後學於鄉師
時金末國家多事學校廢弛惟農隙之際下第老儒㑹
[013-15b]
閭里正句讀以糊口耳先生凡三易師焉所授書輙
不忘嘗問其師曰誦書欲何為師曰應舉取第耳曰如
此而已乎師大竒之每從質句讀訓解必問其㫖義師
辭於父母曰此兒頴悟非常他日必有大過人者流離
之際吾聊以遣日豈能為之師乎父母固請而師卒遁
去亂後先生知三師皆遇難而無後每歳時設位祭之
終身
  元史
[013-16a]
許衡字仲平懐之河内人也世為農父通避地河南以
泰和九年九月生於新鄭縣幼有異質七歳入學授章
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
師大竒之每授書又能問其㫖義乆之師謂其父母曰
兒頴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
父母强之而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
渇然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因請寓
宿手抄歸既逃難徂徕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
[013-16b]
衡夜思晝誦身體力踐之言動必揆諸義而後發嘗暑
中過河陽渇甚道有梨衆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
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
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徳稍稍
從之居三年聞亂且定乃還懐徃來河洛間從柳成姚
樞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書益大有得尋居蘇門與
樞及竇黙相講習凡經傳子史禮樂名物星厯兵刑食
貨水利之類無所不講而慨然以道為己任嘗語人曰
[013-17a]
綱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苟在上者無以任之則下
之任也凡喪祭娶嫁必徴於禮以倡其鄉人學者寖盛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覈菜茹處之泰然
謳誦之聲聞户外如金石財有餘即以分諸族人及諸
生之貧者人有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樞嘗被召入京
師以其雪齋居衡命守者館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爛
堕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
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樞為勸農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
[013-17b]
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秦人新脱於兵欲學無師
聞衡來人人莫不喜幸來學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
世祖南征乃還懐學者攀留之不得從送之臨潼而歸中
統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之京師時王文統以言利進
為平章政事衡樞輩入侍言治亂休戚必以義為本文
統患之且竇黙日於帝前排其學術疑衡與之為表裏
乃奏以樞為太子太師黙為太子太傅衡為太子太保
陽為尊用之實不使數侍上也黙以屢攻文統不中欲
[013-18a]
因東宫以避禍與樞拜命將入謝衡曰此不安於義也
姑勿論禮師傅與太子位東西鄉師傅坐太子乃坐公
等度能復此乎不能則師道自我廢也樞以為然乃相
與懐制立殿下五辭乃免改命樞大司農黙翰林侍講
學士衡國子祭酒未幾衡亦謝病歸至元二年帝以安
童為右丞相欲衡輔之復召至京師命議事中書省衡
乃上疏曰臣性識愚陋學術荒疎不意虚名偶塵聖聽
陛下好賢樂善舎短取長雖以臣之不才自甲寅至今
[013-18b]
十有三年凡八被詔㫖中懐自念何以報塞又日者靣
奉德音叮嚀懇至中書大務容盡臣言臣雖昏愚荷陛
下知待如此其厚敢不罄竭所有裨益萬分孟子以責
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孔子謂以道事君不
可則止臣之所守大意蓋如此也伏望陛下寛其不佞
察其至懐則區區之愚亦或有小補云乃陳立國規模
中書大要為君難及農桑學校等事詳見奏議帝深嘉
納之阿哈瑪特為中書平章政事領尚書省六部事因擅
[013-19a]
權勢傾朝野一時大臣多阿之衡每與之議必正言不
少讓已而其子又有僉樞密之命衡獨執議曰國家事
權兵民財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與財子又典兵不可
帝曰卿慮其反耶衡對曰彼雖不反此反道也阿哈瑪特
由是衘之亟薦衡宜在中書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
衡屢入辭免帝命左右掖衡出衡出及閾還奏曰陛下
命臣出豈出省耶帝笑曰出殿門耳從幸上京乃論列
阿哈瑪特専權罔上蠧政害民若干事不報因謝病請解
[013-19b]
機務帝惻然召其子師可入諭㫖且命舉自代者衡奏
曰用人天子之大柄也臣下汎論其賢否則可若授之
以位則當斷自宸𠂻不可使臣下有市恩之漸也帝久
欲開太學㑹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八年以為集賢大
學士兼國子祭酒親為擇蒙古弟子俾教之衡聞命喜
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朴未散視聽専一若置之善類
中涵養數年將必為國用乃請徴其弟子王梓劉季偉
韓思永耶律有尚吕端善姚燧髙凝白棟蘇郁姚燉孫
[013-20a]
安劉安中十二人為伴讀詔驛召之來京師分處各齊
以為齋長時所選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
子出入進退其嚴若君臣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明以
開蔽相其動静以為張弛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筭
少者則令習拜跪揖讓進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
讀書若干遍乆之諸生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
亦知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十年權臣屢毁漢法諸生
廪食或不繼衡請還懐帝以問翰林學士王磐磐對曰
[013-20b]
衡教人有法諸生行可從政此國之大體宜勿聽其去
帝命諸老臣議其去留竇黙為衡懇請之乃聽衡還以
賛善王恂攝學士劉秉忠等奏乞以衡弟子耶律有尚
蘇郁白棟為助教以守衡規矩從之國家自得中原用
金大明厯自大定是正後六七十年氣朔加時漸差帝
以海宇混一宜協時正日十三年詔王恂定新厯以為
厯家知厯數而不知厯理宜得衡領之乃以集賢大學
士兼國子祭酒教領太史院事召至京衡以為冬至者
[013-21a]
厯之本而求厯本者在騐氣今所用宋舊儀自汴還至
京師已自乖舛加之歳久規壊不叶乃與太史令郭守
敬等新製儀象圭表自丙子之冬日測晷景得丁丑戊
寅已夘三年冬至加時减大明厯十九刻二十分又増
損古歳餘歳差法上考春秋以來冬至無不盡合以月
食衝及金木二星距驗冬至日躔校舊厯退七十六分
以日轉遲疾中平行度驗月離宿度加舊厯三十刻以
綫代管闚測赤道宿度以四正定氣立損益限以定日之
[013-21b]
盈縮分二十八限為三百三十六以定月之遲疾以赤
道變九道定月行以遲疾轉定度分定朔而不用平行
度以日月實合時刻定晦而不用虚進法以躔離朓朒
定交食其法視古皆密而又悉去諸厯積年月日法之
傅㑹者一本天道自然之數可以施之永久而無弊自
餘正訛完缺蓋非一事十七年厯成奏上之賜名曰授
時厯頒之天下六月以疾請還懷皇太子為請於帝以
子師可為懐孟路總管以養之且使東宫官來諭衡曰
[013-22a]
公毋以道不行為憂也公安則道行有時矣其善藥自
愛十八年衡病革家人祠衡曰吾一日未死寧不有事
於祖考扶而起奠獻如儀既徹家人餕怡怡如也已而
卒年七十三是日大風㧞木雷電懐人無貴賤少長皆
哭於門四方學士聞訃皆聚哭有數千里來祭哭墓下
者衡善教煦煦雖與童子語如恐傷之故所至無貴賤
賢不肖皆樂從之隨其才昏明大小皆有所得可以為
世用所去人皆哭泣不忍舍服念其教如金科玉條終
[013-22b]
身不肯忘或未嘗及門傳其緒餘而折節力行為名士
者徃徃有之聽其言雖武夫俗士異端之徒無不感悟
者丞相安童一見衡語同列曰若輩自謂不相上下蓋
十百而千萬也翰林承㫖王磐氣蓋一世少所與可獨
見衡曰先生神明也大德二年贈榮禄大夫司徒謚文
正至大二年加正學垂憲佐運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
司封魏國公皇慶二年詔從祀孔子廟庭延祐初又詔
立書院京兆以祀衡給田奉祀事名魯齋書院衡居魏
[013-23a]
時所署齋名也
  通鑑
元以許衡為集賢大學士國子祭酒先是竇黙言於世
祖曰三代所以厯數長乆風俗純粹者皆自設學養士
所致方今宜建學立師博選貴族子弟教之以示風化
之本張文謙繼以為請至是命衡為之衡自設學家事
悉委其子師可凡賔客來學中者皆謝絶之嘗曰學中
若應接人事諸生學業必有所妨外人謗怨是自已事
[013-23b]
諸生學業是上命也每謂蒙古生質朴未散視聽専一
苟置之好伍曹中涵養之數年將來必能為國家用乃
奏舊弟子散居四方如韓思永蘇郁耶律有尚孫安髙
凝姚燧姚燉等皆驛致館下為伴讀欲其夾輔匡弼薰
陶浸潤而自得之也又欲令蒙古生習學筭術乃自唐
堯戊辰距至元壬申凡三千六百五年編其世代厯年
為一書令諸生誦其年數而加減之又教諸生習顔魯
公字復選蒙古生年長者習拜及受宣拜詔儀釋奠冠
[013-24a]
禮小學生書倦則令習跪拜揖讓應對進退之節或投
壺習射負者罰讀書若干遍每説書不務多唯肯欵周
折若未甚領解則引證設譬必使通曉而後已嘗問諸
生此章書義若推之自身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凡欲
其踐行不貴徒説也每謂書中無疑者得有疑有疑却
㸔得無疑方是有功嘗曰敬敷五教在寛則是教者當
以寛容存心也今日學中大體雖要嚴密然就中節目
須且寛緩蓋人品不一有早成者有晚成者有可成其
[013-24b]
大者有可成其小者且一事有所長必一事有所短千
萬不同遽難以强之也且教人不止各因其材又當隨
其學之所至而漸進之教人與用人正相反用人當用
其所長教人當於其所短故衡之教人也恩同父子義
若君臣因其所明開其所蔽而納諸善時其動息而弛
張之慎其萌蘖而防範之日漸月漬不自知其變也日
新月盛不自知其化也以是凡為弟子者皆能自立為
世用矣又言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苟生理不足則於
[013-25a]
為學之道有所妨彼旁求妄進及作官嗜利者殆亦窘
於生理之所致也士君子當以務農為生商賈雖為逐
末亦有可為者果處之不失義理或以姑濟一時亦無
不可若以教學與作官規圖生計恐非古人之意也
元國子祭酒許衡乞罷許之陛辭而還至懐孟簡絶人
事常居山下課童僕事耕墾衡居家勤於自治公愛兼
盡不嚴而整閨門之内若朝廷嚴夫婦相待如賔凢喪
祭一遵古制不用佛老懐孟化之旁舍有僧德公者年
[013-25b]
百餘年嘗謂其徒曰老僧苦行百年亦不能作佛徒為
不孝之人羞見祖宗於地下但願小僧輩還俗以夀汝
祖宗之嗣自是不復度弟子蓋化之也
  中統書
已酉竇黙與王鶚靣論王文統不宜在相位薦許衡代
之帝不懌而罷
辛已詔許衡即其家教懐孟生徒
丙午以許衡為國子祭酒初以衡為太子太傳以不敢
[013-26a]
當師傅禮辭不拜故有是命
戊寅詔竇黙許衡乗驛至開平
  至元書
戊子詔許衡於懷孟
戊申以許衡為國子祭酒
丙午以國子祭酒許衡為中書左丞
丙子帝御髙果後行宫觀劉秉忠許衡等所起朝儀大
説舉酒賜之
[013-26b]
乙酉許衡以老疾辭中書機務除集賢大學士國子祭
酒納還舊俸詔别以新俸給之
壬申將相大臣將以聲罪南發為請驛詔姚樞許衡徒
單公履等問計公履對曰乘破竹之勢席卷之號此其
時矣帝然之
丙戌劉秉忠等上言許衡疾歸若以太子賛善王恂主
國學庻幾衡之規模不敢廢墜從之
甲戌以大明厯浸差命王恂與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
[013-27a]
厯以樞密副使張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厯家徒知厯
書罕明厯理宜得耆儒如許衡者商訂詔衡赴京師
世祖問竇黙欲求如魏徴者黙對曰犯顔諌諍剛毅不
屈則許衡其人也
燕王問王恂元以王恂為太子賛善燕王嘗從容語恂
以守心之道恂曰嘗聞許衡言人心猶印板然板本不
差雖摹千萬紙皆不差本既差矣摹之於紙無不差者
至元十五年壬午置太史院王恂掌院事集賢大學士
[013-27b]
兼國子祭酒許衡領焉
庚辰以許衡言遣使至杭州等處取在官書籍板刻至
京太史令王恂等言建司天臺於大都像儀圭表皆銅
為之宜増銅表髙至四十尺則景長而真又請上都洛
陽等五處分缺/儀表各選建候官從之
十七年丁亥許衡致仕官其子師可為懐孟路總管以
便侍養
十八年三月戊戌許衡卒
[013-28a]
  考歳畧
先生十餘歳時有道士謁其門謂父母曰此兒骨清而
神全目光射人當謹視之苟非名冠天下即當神遊八
表馳騁方外者也人間富貴不足道耳但兩額頗暗清
節有餘而安逸不足惜乎父母俱不得見之
時歳饑民食橡栗或易子而食先生聞人有書即徃求
觀父母危之每與俱徃人厭其迂
時民間徭戍繁迫舅氏適典縣史先生從授吏事參摭
[013-28b]
名議考求立法用刑之原乆之以應辦宣宗山陵州縣
追呼旁午代舅氏分辦因見執政方怒舅氏不敢見及
見先生應對則以温言撫慰及還嘆曰民不聊生而事
督責以自免吾不為也遂不復詣縣而决意求學
是時國日以蹙民皆轉徙無從師授亦無書籍父母知
世將亂因欲稍知占候之術以為避難計遂令與占者
游故於推歩占候之家見書疏義皆散亂毁缺先生凡
三徃就宿其家皆手録之由是刻意墳典欲求古者為
[013-29a]
治為學之序操心行已之方一言一行必質諸書故雖
亂離之際人亦稍稍從學焉
亂後先生隱居於魏時竇黙子聲以針術得名累被朝
廷徴訪亦隱於魏最知敬先生每相遇危坐終日出入
經傳泛濫釋老下至醫藥卜筮諸子百家兵刑貨殖水
利算數之類靡不研精雪齋姚樞公茂方以道學自任
聞先生苦學力行因過魏相與聚居剖㣲窮深忘寝與

[013-29b]
壬寅雪齋隱蘇門傳伊洛之學於南士趙仁甫先生即
詣蘇門訪求之得伊川易傳晦庵論孟集註中庸大學
章句或問小學等書讀之深有黙契於中遂一一手寫
以還聚學者謂之曰昔者授受殊孟浪也今始聞進學
之序若必欲相從當悉棄前日所學章句之習從事於
小學洒掃應對以為進德之基不然當求他師衆皆曰
唯遂悉取向來簡帙焚之使無大小皆自小學入先生
亦旦夕講誦不輟篤志力行以身先之雖隆冬盛暑不
[013-30a]
廢也諸生出入惴栗惟謹客至則歡然延接使之惻然
動念漸濡善意而後出已酉先生年四十一自得伊洛
之學氷釋理順美如芻豢嘗謂終夜以思不知手之舞
之足之蹈之是歳有讀易私言先生於書於易尢多致
力然每學者請問則必從事於小學卒未嘗以此語也
庚戌春先生力疾還鄉里過衛聞懐之政猶苛虐遂止
蘇門與雪齋相比以便講習且為還鄉之漸辛亥雪齋
赴徴先生獨處蘇門便有任道之意
[013-30b]
甲寅王府徴教授京兆避於大名使者訪焉遂偕徃乙
夘廉公希憲宣撫關中奏擬授先生京兆提學仍月俸
力辭不受徃返凡六七不能强也
庚申上在正位宸極應詔北行至上都入見問所學曰
孔子問所長曰虗名無實誤達聖聽問所能曰勤力農
務教授童蒙問科舉何如曰不能上曰卿言務實科舉
虗誕朕所不取七月還燕
辛酉三月應召至上都時王文統秉政深忌雪齋諸公
[013-31a]
先生素無因緣而無憚也及竇公力排其學術之非必
至誤國文統始疑先生唱和其説五月授雪齋太子太
師竇公太子太傅先生太子太保外佯尊之内實不欲
備顧問也竇公既以言文統不中欲依春宫以避禍先
生獨以為不可曰姑舍其不安於義者且以一事言之
如中古以來師傳與太子相見則就西位東向太子東
位西向公能為此事否不然是師道自我而廢也雪齋
亦賛其説相與懐麻力辭於闕下凡數日始從其請由
[013-31b]
是改授雪齋大司農竇公翰林侍講學士先生國子祭
酒既拜命以疾辭九月得告南還仍奉㫖教授懐孟路
子弟
壬戌九月召至大都先生居都下也假館於道庵中凡
權貴豪右延請皆不徃惟姚竇二公時時相過始終如

中書左丞張公仲謙由大名宣撫復入中書好善最篤
自初見先生屢請執弟子禮先生拒之而止一時賢俊
[013-32a]
多所薦㧞凡中原士夫頗依賴之而公亦以復古進賢
為已任毎先生進退之際必徃返道逹上意挽之留之
兾有以不屑去也然性褊數忤倖臣故被譴責至是遣
人求言先生貽書曰弔者在門慶者在閭一倚一伏孰
知其初君子存誠克已就義始若甚難終知甚易可委
者命可慿者天人無率爾事有偶然舍苖不耘固為有
害助而揠之其害甚大既徴於色又發於聲天道無他
庸玉汝成
[013-32b]
至元元年正月懇辭還懐州六月迅雷起中堂時卜築
於此而未遷也先生與一二從者視役其下雷雨驟至
火光滿室墁匠從者昏仆而先生弗動也
二年十月召至大都即陳雷震不宜入見上不許十二
月奉㫖入省議事先生以疾辭丞相安童素聞先生名
心慕之乃就訪於行館及還心悅誠服念念不釋者累
日謂左右若輩自謂相去幾何蓋什百而千萬也是豈
繒繳之可及耶翼日先生與丞相答禮
[013-33a]
三年春二月召至檀州後山靣奉德音竇漢卿獨言王
以道當時汝何為不言豈孔子教法使汝若是耶汝不
遵孔子教法自若是耶徃者不咎今後勿爾也是云是
非云非可者行不可者勿行我今召汝無他省中事前
雖命汝汝意猶未悉今靣命汝人皆譽汝想有其實汝
之名分其斟酌在我國家所以無失百姓所以得安其
謀謨在汝謂汝年老未為老謂汝年小不為小正當黽
勉從事毋負汝平生所學安童尚㓜若未更事汝謹輔
[013-33b]
導汝有嘉謨先告安童以逹於我我將擇焉先生對曰
聖人之道至大至逺而學者所得有淺深臣平生雖讀
其書所得甚淺然既叨特命願罄所知者言之所不知
者亦不能强也安童聰明且有執持告以古人言語悉
能領解臣所知者盡告之但慮中有人間之則難行外
用勢力納人其間則難行臣入省之日淺淺見如此未
知是否
夏四月自分省召至上都屢蒙訪問遂奏陳時務五事
[013-34a]
聖㫖諭尢令善冩以進朕當詳之一曰立國規摹厯論
前代建國北方奄有中夏如魏如遼如金能用漢法故
享國長乆今國家當行漢法事在不疑然萬世國俗累
朝勲貴一旦驅之從臣僕之謀改就亡國之俗其時勢
甚難非三十年不能成功齊一吾民使富實興學校練
甲兵隨時損益裁為定制如臣等輩皆足以任此在陛
下篤信而堅守之不雜小人不營小利不責近效不惑
浮言庶幾可以得天下之心成至治之效二曰中書大
[013-34b]
要今仕者宜頒俸祿使可資以為養未仕者宜明立條
式俾就銓敘則失職之怨少紓矣外設監司糾察汚濫
内由吏部考訂資厯則踰分之求漸可息矣再任三任
抑髙而舉下則人才爵祿可得而差次之矣至於貴家
世襲品官任子驅良户口之制亦不可緩也若夫得行
與不得行在上之委任者何如而能行與不能行在執
政者得人耳其三曰為君難其目曰踐言曰防欺曰任
賢曰去邪曰得民心曰順天道六者乃為君難之目舉
[013-35a]
其要則修德任賢愛民三者而已此謂治本治本則綱
紀可布法度可行治功可必矣其四曰農桑學校今國
家徒知斂財之巧不知生財之由不惟不知生財而斂財
之酷又害於生財矣徒知防人之欺不知養人之善欲
其不欺非衣食以養其生禮義以養其心不可也徒患
法令之不行不患法令無可行之地誠能優重農民勿
擾勿害盡毆㳺惰之民歸之南畝歳課種樹懇諭而篤
行之十年之後當倉盈府積非今日比矣自上都東都
[013-35b]
下及司縣皆設學校使皇子以至庶人之子弟皆從事
於學日明父子君臣之大倫自洒掃應對至於平天下
之要道十年以後上知所以御下下知所以事上上和
下睦又非今日比矣其五曰慎㣲文多削藁先生毎有
奏對或欲召見則上自擇善譯者然後見之或譯者言
不逮意上已領悟或語意不倫上亦覺其非而正之至
燕先生以疾不復入省因求還家養疾許之
四年十一月召至大都六年奉㫖議官制先生與左丞
[013-36a]
張公賛善王公同奏官制送入中書先生厯考古今設
官分職之本沿革之由與夫上下統屬之序其權攝増
置冗長倒置行之有弊者率皆不取自省部郡縣體統
之正左右臺院輔弼之制内外百司聨屬控制之差后
妃儲藩隆殺之防悉圖為定制以聞其所以取捨欲著
成書而未暇也七年正月拜中書左丞入見奏事畢辭
於上前不允大槩以為臣之所以不敢承受者有三一
則臣一介書生遽當大任非勲非舊不足以服内外之
[013-36b]
人二則無德無才不能辦陛下責任之事三則臣之所
學迂逺於陛下聖謨神筭未盡脗合陛下知臣未盡信
臣未至直以虚名誤蒙採擢臣若不自度冒當聖眷其
旋至悔咎必矣上曰此事皆出朕意無復多讓先生再
三懇請上命左右掖出左右掖之曰有㫖令先生出矣
將至門復還奏曰陛下令臣出當自出省去耶上曰出
殿門爾爾後連日求辭不免
夏五月先生隨省赴上都因具奏阿哈瑪特専權無上蠧
[013-37a]
國害民等事渠由是衘之或曰先生夜寢疎闊無他防
備卒有横逆柰何先生曰主上在此何得敢爾脱或有
之亦命也人生不應有如許計較
阿合馬欲以其子典兵柄先生以為不可謂國家事權
兵民財三者而已父位尚書省典民與財而子又典兵
太重上曰卿慮阿哈瑪特反側耶先生曰此反側之道也
古者姦邪未有不由如此者上以此語語西相相詰先
生曰公何以言吾反先生曰吾言前世之反者皆由權
[013-37b]
重君誠不反何為由其道相復之曰公實反耳人所嗜
好者勢力爵祿聲色公一切不好欲得人心非反而何
先生曰果以君言得罪亦無所辭
先生以病告辭丞相安圖不許臺官博囉奏聞聖意憫
惻召其子師可入見喻以舉官自代先生奏用人者天
子之柄臣下泛論其賢則可若授之以政則當斷自宸
𠂻不可使臣下有覬覦市恩之漸
先生之教人也恩同父子義若君臣因其所明開其所
[013-38a]
蔽而納諸善時其動息而張弛之慎其萌藥而防範之
其日漸月漬不自知其變也日新月盛不自知其化也
其言談舉止望而知其為先生弟子卒皆為世用也
襄陽下上欲遂有江南先生以為不可其辭甚秘
十年諸生廪餼不繼稍稍引去又權臣屢毁漢法四月
召赴上都議事靣請還鄉里上命衆議其去留雪齋云
先生出處關時世之汚隆我輩不可强之先生自處審
矣今日直當以聖賢待之遂令辭奏曰國學設立於今
[013-38b]
三年教専嚴謹諸生學問進長許某所以告辭之意言
為年老殘疾上世有數喪未𦵏欲歸了此事其意甚哀
此係人子孝道之事宜賜允從由是得告南歸先生至
懐簡絶人事常居山下課僮僕事耕墾
十三年七月使者來召議改厯十七年二月測騐已周
厯事告成自先生入院恩眷愈缺/    必問先生
安否病則賜藥賜杖至是入見皆缺/奏事上令先生起
賜坐勞問乆之六月疾益進八月得遂還家就除師可
[013-39a]
懐孟路總管以便供給
十八年春先生疾甚醫者診之曰偏隂偏陽謂之疾今六
脉皆平先生其少瘳乎先生曰久病而脉平者不治吾
殆將不起矣遂不服藥頃之稍得適仲春祭祀先生曰
吾一日未死可不有事於祖考乎遂力疾奠獻如禮既
徹家人餕怡如也遂曳杖於門曰予心怦怦然瞑目坐
乆之曰死生何異人精神能有幾世事何時窮遂發嘆
歌子朱子睡起林風瑟瑟覺來山月團團身心無累乆
[013-39b]
輕安况有清凉池館句穏翻嫌白俗情髙却笑郊寒蘭
膏元自少陵殘好處金章不換歌罷奄然而逝俄而雷
電晦㝠大風㧞木城中老幼徃哭其門征商過客相唁
於途雖農夫里婦亦嘆息焉先生嘗與師可曰我平生
虚名所累竟不能辭官死後慎勿請諡立碑必不可也
但書許某之墓四字使子孫識其處足矣賢耶不賢耶
碑於人何有至是從其治命葬而無碑既𦵏四方學者
有不逺數千里而來哭於墓者蒲人王楫年踰六十衰
[013-40a]
絰赴葬缺/   曰門人衰禮歟楫曰吾師也術藝之
師歟賔主之師歟吾猶懼乎報之無從吾將以愧夫王
通之門人耳先生去世朝野識與不識莫不哀傷以為
斯道斯民之不幸
先生居家勤儉强於自治公愛兼盡不嚴而整閨門之
内若朝廷然與夫人敬氏相待如賔而夫人謙順自牧
周旋道義先生亦賴其内助焉
先生天資宏毅卓然有守其恭儉正直出於天性雖艱
[013-40b]
危窮阨之際所守益堅好學不倦聞一善言善行不啻
饑渇於名利紛華畏若探湯誠心自然天下信之建元
以來十被召㫖未嘗不起然卒不肯枉尺直尋而去毎
入奏對以格君心為已任氣質雍容誠敬交孚言雖切
直而無忤也衛士或舉手加額曰是欲澤被生民堯舜
其君者也至於進退出處之際勇於就義凛然不可以
勢利誘而威武屈也逮其晚年義精仁熟身被四時之
和道出羣物之表四方聞之知敬望之知畏親之知愛
[013-41a]
逺之知慕蓋其胷中浩大無一毫人欲之私純乎天理
之正故其動静語黙之際周旋出入之頃無徃而非斯
道之流行矣
先生著述曰小學大義乃甲寅歳在京兆教學者小學
口授之語曰讀易私言是先生五十後所作曰孟子標
題嘗以教其子師可曰四箴說中庸說語録等書乃雜
出於衆手非完書也
翰林承㫖鹿庵王公磐襟宇蓋世少所許可獨敬禮先
[013-41b]
生毎相語則曰先生神明也磐老矣徒増愧縮爾及先
生訃音至則曰設若朝廷賜諡先生非文正不可後世
有知先生者不易磐之言矣
先生居鄉里凡喪𦵏亦遵古制不用二氏懷州士夫家
因以為俗二氏聞風亦有效之者毎遇其徒未嘗靣詆
其非但從容欵語其人已不覺内愧發赤或涕出悔其
䧟溺之深也近舍有德公者年百餘歳嘗謂先生曰老
僧苦行百年亦不能作佛徒為不孝之人羞見祖宗於
[013-42a]
地下但願勸小僧輩曷若還俗以壽汝祖宗之嗣比化
不度一人
先生平生嗜朱子學不啻饑渇凡指示學者一以朱子
為主或質以他說則曰賢且専主一家則心不亂及江
左混一始得閲其文亦病其太多
  國學事蹟
先生自得小學書則主於此書以開導學者嘗寄其子
書曰小學四書吾敬信如神明然能明此他書雖不治
[013-42b]
可也八年授集賢大學士國子祭酒先生方居相府丞
相傳㫖令教蒙古生四人後又奉㫖教七人至是有㫖
令四方及都下願受業者俱得預其列即今南城之舊
樞密院設學先生自開學家事悉委其子師可凡賔客
來學中者皆謝絶之先生嘗謂學中若應接人事諸生
學業必有所妨外人謗咎是我一已之事諸生學業乃
上命也日令家具早膳午膳以老疾日西不復食矣先
生時年六十有二以宿疾當忌塩肉食麵三年且以治
[013-43a]
法不可以補而體力復不可於瀉故日節飲食未嘗敢
至於飽以為飽則必有補邪氣也然朝夕莅事畧無老
人疲倦之意
先生欲以蒙古生習學筭術遂自唐堯戊辰距至元壬
申凡三千六百五年編其世代厯年為一書令諸生誦
其年數而加减之
先生教諸生習字必以顔魯公為法嘗曰古者民無所
知聖人御世有以教之然聖人不可久生於世故制為
[013-43b]
文字以記其言文字之始義取記言而已後世習字書
者多少說話書固六藝之一程先生謂一向好著亦自
喪志然其作字時甚敬謂只此是學此為可法
諸生讀書之暇先生令蒙古生年長者習拜及受宣拜
詔儀釋奠冠禮時亦習之小學生有倦意令習跪拜揖
讓進退應對之節或投壺習射負者罰讀書若干遍
先生說書章數不務多唯懇欵周折若未甚領解則引
證設譬必使通曉而後已嘗問諸生此章書義若推之
[013-44a]
自身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凡欲其踐行而不貴徒說
也先生嘗曰世謂能缺/ 者可以驕人至於能讀書者
亦可以驕人諸生講書但使之省解可也何必要他㑹
說及見學者能有疑問先生喜氣溢於眉宇嘗謂書中
無疑看得有疑有疑却看得無疑方是有功
先生嘗曰敬敷五教在寛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
疆則是為教者當以寛容存心也今日學中大體雖要
嚴密然就中節目須寛緩大槩人品不一有夙成者有
[013-44b]
晚成者有可成其大者有可成其小者且一事有所長
必一事有所短千萬不同遽難以强之也學記自一年
離經辨志至九年知類通逹强立而不反其始終節次
幾多積累必不可以苟且致之故教人不止各因其材
又當隨其學之所至而漸進也蓋教人與用人正相反
用人當用其所長教人當教其所短
先生嘗謂蒙古生質朴未散視聽専一苟置之好伍曹
中涵養之數年將來必能為國家用乃奏召舊弟子散
[013-45a]
居四方者王梓韓思永蘇郁耶律有尚孫安高凝姚燧
及其弟燉劉季偉吕端善劉安中白棟皆驛致館下為
伴讀欲其夾輔匡弼薰陶浸潤而自得之也或謂先生
何不博選時俊而獨用其門生曰我但教人而已非用
人也方以我之拙學教人他人從否未可知也
先生嘗言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苟生理不足則於為
學之道有所妨彼旁求妄進及作官嗜利者殆亦窘於
生理之所致也諸葛孔明身都將相死之日廪無餘粟
[013-45b]
庫無餘財其廉所以能如此者以成都桑土子弟衣食
自有餘饒爾治生者農工商賈而已士子多以務農為
生商賈雖為逐末亦有可為者果處之不失義理或以
姑濟一時亦無不可若以教學與作官規圖生計恐非
古人之意也
歳時諸伴讀以酒禮至先生家先生辭曰所以奏取諸
生者蓋為國家為吾道為學校為後進非為供備我也
官守所當得者俸祿也俸祿之外復於諸生有取焉欲
[013-46a]
師嚴道尊難矣
 
 
 
 
 
 
 
[013-46b]
 
 
 
 
 
 
 
 魯齋遺書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