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52 緣督集-宋-曾耒 (master)


[015-1a]
欽定四庫全書
 縁督集巻十五     宋 曽丰 撰
  論
   十論
    大學之道凡正心而上難言也自心而之身
    之家之國之天下大率五事而已若稽古求
    其能以大學之道處大學之事者罕得得亦
    未能者焉其數蓋與事倍而輙論次之毎事
[015-1b]
    而兩其論以見吾權也毎論而兩其人或兩
    其國或兩其代以見吾道也謂之十論
   師商
道之正統始乎伏羲傳乎堯舜五傳而至於孔子又三
傳而至於孟子夫孔孟所以得正統何也以其言之合
乎道也夫世之所以不合乎道何也子思曰道之不行
也我知之矣智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
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夫惟愚不肖則不合乎
[015-2a]
道無惑也今則知矣則賢矣亦不合乎道何也曰人顧
不賢爾賢則合乎道賢而不合乎道是特賢於人者而
已矣非吾所謂賢也至於智正道之所忌者宜乎其不
合也孔門之智者蓋不少矣而聖道之傳獨如愚之顔
子得之則智也者豈學道者所尚哉然則必也愚乎曰
如愚則可愚則不可夫道之所忌乎智以其失之過也
今也愚則又失之不及矣不及猶過也忌其一而尚其
一其可哉故為道不難勿犯其所忌而已矣雖然顔子
[015-2b]
猶嘆息焉曰瞻之在前蓋似乎不及也曰忽然在後又
似乎過也夫顔子而愚則終于不及而已矣智則終於
過而已矣今也擇其兩端而固執焉則是不愚不智之
間也而世猥曰顔子愚或曰不然顔子智余甚惑也蓋
嘗觀禮至於師商之事然後知顔子所以得道之傳者
蓋在乎不愚不智之間未易偏目之今夫師商如何人
也愚也耶智也耶余不得而知也余恠夫孔子之斥言
之也孔子之教人大抵循循然誘其入而導其歸非有
[015-3a]
大失未始斥言之今而曰師爾過也商爾不及也似斥
言之者得毋以師商之失大故歟曰師商之失小也小
之不戒勿尤其大大而後矯孰與其小師商所以未之
矯者以其未之省也其所以未之省者以其未之斥言
之也斥言之斯省省斯矯矯斯復商之喪既除孔子與
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哀未忘也先
王制禮不敢過也則是子思所謂過之者俯而就之者
也至於師則不然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作而
[015-3b]
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則又子思所謂不及焉者跂
而及之者也夫商之初蓋失之不及也今遂至於不敢
過師之初蓋失之過也今遂至于不敢不及然則過不
及之失二子互有之歟曰非也矯枉過直而已矣方其
失之過也唯過之矯而不知反流於不及方其失之不
及也唯不及之矯而不知反流於過人情大抵然也而
二子始然而卒不然始乎智愚卒乎不智愚則其諸異
乎人之矯也所不足者未若顔子而已矣何則顔子之
[015-4a]
枉特矯之而直爾不至於過直二子則過乎直而後復
也曰然則顔子始亦不免犯所忌者耶曰不要其終而
訊其始非聖人有不免者庶氏之母死盍哭於它室而
子思哭於廟失之過也已受人之賵盍以哭而原壤以
歌失之不及也已原壤不足道也子思明言之明犯之
不有門人隨救焉則㡬於不免况師商乎故嘗謂子思
不失為顔子原壤不得為師商何者門人一言而子思
省孔子之斥原壤數之以賊擊之以杖而原壤卒不省
[015-4b]
也省斯矯不省不矯也矯斯復不矯不復也顔子子思
不逺復也師商頻復者也原壤迷復者也
   由求
道有偏有全全是人之所欲也偏是人之所惡也夫人
而得所欲天下無聖人可也不幸而失所欲得所惡又
無聖人焉劑量之則拱手以聽事之廢也雖不廢亦無
成雖成亦陋昔者邾隠公朝於魯執玉髙其容仰公受
玉卑其容俯一俯仰之不度兹特小有偏而已矣夫何
[015-5a]
傷而子貢覘之以為二君皆有死證焉故世疑之曰夫
死大事也雖盧扁未容以脉定而子貢以貌索雖中祗
億而已矣非君子之道也而余謂容有此理何則禮貌
者胷中之表襮於外者也孟子曰胷中正則眸子瞭焉
胷中不正則眸子眊焉今夫二君者其容或失之髙而
仰或失之卑而俯髙而仰似驕卑而俯似惰以驕惰之
心發而為驕惰之容蓋所謂胷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者
歟觀其眸子人有不可逃者况胷中之表襮於禮貌又
[015-5b]
親於眸子也哉夫人之心至難測也孟子得之一瞭眊
之間而子貢得之一俯仰之際吾於是知人之不可有
所偏有則不揜也師商之偏在乎心而已未甚表襮也
至於由求則動乎其心見乎其容者也故孔子再三焉
聞斯行諸之問雖兩問也而一事也孔子則退由而進
求何也二子之心各有偏也余嘗論人誰無偏要自移
而已矣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性緩
故佩絃以自急由也兼人失之急者也求也退失之緩
[015-6a]
者也所不同者豹安于則性由求則心也而已矣其偏
在性猶自移也而由求之心不自移豈未有以韋絃遺
之者歟孔子則遺之者也求也退故進之遺之絃也由
也兼人故退之遺之韋也而二子未能佩也孔子憂焉
曰一警不從而遽絶之吾不忍於是又状其心之表襮
于外者以告其状由也曰行行如也其状求也曰侃侃
如也侃侃之状雖異乎行行要皆未免乎一偏何則退
與兼人之心發而表襮于外者其理固然不揜也行行
[015-6b]
之状譬則執玉髙其容仰者也侃侃之状譬則受玉卑
其容俯者也以子貢之覘二君者而驗孔子之状二子
者吾知二子為廢人雖不廢亦無成雖成亦陋求之脂
韋於魯雖不廢亦無成者也由之死于衛雖成亦陋者
也魯卿之僣甚矣為求計盍諫諫不聽盍去今也不然
又為聚斂之事以媚之所謂伊優者而已矣如之何望
其有所成哉仕之難尚矣為由計何擇擇之而莫得何
已今也不然以為食其食不可不死其事不知出公之
[015-7a]
食不可食也兹所謂骯髒者而已矣如之何望其成之
不陋哉凡事之成不成成之陋不陋或有幸不幸存焉
而君子之論不其然也曰盡吾心而已矣其心未盡而
付之幸不幸非孔子之所望於二子者也是故一警不
從又再警之庶㡬以其容之失而覺其心之偏或曰邾
魯之君其偏在容而已矣子貢一見而知其不能久者
以其心之亡也今二子之容猶二君也則其心之亡亦
猶二君也而孔子特以由為若不得其死然何哉曰求
[015-7b]
雖生猶死也
   夷惠
亘萬世而無弊者吾道也反是者它道也人非堯舜鮮
有不之他者顧収之如何爾顔子於其未逺也収而入
于吾道故全師商於其漸逺也収而入于吾道故廢由
求則於其既逺也然後収而入於吾道故雖不廢亦無
成雖成亦陋嗚乎孔子所以苦口于其初者為是也歟
雖然初孔子所以苦口者論其心而已未及其身至於
[015-8a]
論夷惠則及其身矣夫夷不辱其身者也夫惠辱其身
者也辱不辱雖異未合乎吾道則一也蓋嘗以孔子之
所謂辱不辱者参之孟子之所謂凂不凂者為論以為
人之冠不正雖其君父猶畧之况鄉人乎夷也望望然
去之曰爾其凂我也吁此而凂我天下孰有不凂我者
乎人而裸袒雖妾婦猶或病之况外人乎惠也由由然
與之偕曰爾焉能凂我吁此而不凂我天下孰有凂我
者乎凂也已惠曰不凂不凂也已夷曰凂充夷之操而
[015-8b]
不陷於獧充惠之操而不陷於鄉原吾不信也夫孔孟
所惡此二者為其賊道也而夷惠陷焉惡在其為夷惠
也哉曰夷惠無是也孤竹君夷之父也臧文仲擠惠於
下僚者也吾嘗意夷之逃去必其父子之間有間言焉
若申生之事也夷而不足於量則有死而已豈復逃去
雖逃去豈能不念舊惡哉今也否則其量甚夷也吾嘗
意惠於交際之間大抵守節而不阿故文仲雖知其賢
而不引用之若子西之于孔子也惠而不恥于小官則
[015-9a]
凡可以進身者靡不為已豈能不以三公易其介也哉
而今也否則其節甚峻也其量夷則鄉人之冠不正夷
不責也其節峻則人之裸袒惠不安也此夷惠之實也
然則孟子之言過歟曰非孟子之言過梏於孟子之言
者過也夷之清非其君不事而已矣惠之和不羞汙君
而已矣非其君不事謹其初也不羞汙君要其後也事
君而謹其初於吾量未害也事君而要其後於吾節未
害也於吾量與吾節皆未害則夷之清蓋王通所謂清
[015-9b]
而無介惠之和則子思之所謂和而不流者歟雖然自
非其君不事也而推之則學夷而失焉者雖鄉人之冠
不正亦将責焉夫是之謂隘自不羞汙君而推之則學
惠而失焉者雖人之裸袒亦将安焉夫是之謂不恭此
孟子之意也而世猥曰夷惠然豈謂夷之量能容其父
而不能容其鄉人惠之節能不貶于三公而不能不貶
於裸袒也哉惜無貫穿孟子以告之者孟子曰聖人之
行不必同也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此為伊尹
[015-10a]
言非為夷惠言也而吾取之以論夷惠夷之一諫而去
周惠之三黜而不去魯兹或去或不去之説也而孟子
以為其趨一也一者何也仁也豈亦就所謂歸潔其身
者参言之歟故君子以為夷惠之趨於仁猶伊尹之歸
于潔未有潔而不仁者也未有仁而不潔者也或曰夷
之不辱其身謂之潔可也惠則辱其身矣謂之潔可乎
曰可也殊途而同歸則是夷果隘惠果不恭也果隘不
恭則是歸汙其身而已矣焉有仁人而歸汙其身也哉
[015-10b]
   楊墨
蓋孔子嘗言言必慮其所終行必稽其所弊夷惠之行
稽焉而未詳者也楊墨之言言焉而不慮者也稽焉而
未詳雖未免於弊猶可也言焉而不慮則吾不知其終
楊之言取為我墨之言取兼愛夫取為我而至於一毛
不㧞夫取兼愛而至於摩頂放踵所謂不知其終者如
斯而已乎曰未也一毛而不㧞古之重用其身者也摩
頂放踵古之輕用其身者也古之重用其身者豈獨楊
[015-11a]
而已雖一髪之毁傷孔子所不敢曰吾受之父母古之
輕用其身者豈獨墨而已雖胼手胝足禹所不顧曰吾
為民也為民則仁也為父母則孝也楊者曰均重用也
爾聖人為之則為孝我則為無君墨者曰均輕用也爾
聖人為之則為仁我則為無父非孟子之辯無能詰之
者矣何則其跡相似也吾嘗意孟子之所以折服楊墨
必有巧發而竒中者焉蓋不止於其書之所言者顧其
門弟子録之不詳爾於是代為之説以詰二氏曰楊者
[015-11b]
來汝師之言取為我大抵以古之舍國而隠耕者為證
也汝謂古之舍國而隠耕者復有加於伯成子髙者乎
無也而子髙則未始為我也曰墨者來汝師之言取兼
愛大抵以古之養三老五更者為證也汝謂古之養三
老五更者復有加於武王者乎無也而武王則未始兼
愛也或問其故曰禹之時子髙舍國而隠耕固也然而
向嘗為堯之諸侯則有出有處孰曰為我哉武王之養
三老五更固也然而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則有厚薄在
[015-12a]
其間矣孰曰兼愛哉嗚乎楊墨復生将口呿而不能對
矣何則武王之與子髙蓋二氏之所借以為證者也而
今自叛之則是其説自窮也夫是之謂以楊墨攻楊墨
不然徒曰爾為我是無君也爾兼愛是無父也吾恐楊
墨為有詞矣蓋嘗論是非之難辨莫甚於跡之相似而
君子之闢邪說也莫難於使人之無詞楊墨以其跡之
相似也而未服今以其説之自窮也而無詞則孟子之
闢邪説可謂巧發而竒中者哉而其門弟子録之不詳
[015-12b]
故吾有言焉一毛不㧞在孔子則為孝非重用也楊者
為之則為重用摩頂放踵在禹則為仁非輕用也墨者
為之則為輕用吾豈私聖人而讎楊墨哉蓋聖人會逢
其適而已矣楊墨則執一也雖然必不得已而輕重之
則不無毫釐之辨楊失之重用者也墨失之輕用者也
失之重用雖曰賊道苟知悔焉猶可収也失之輕用雖
悔莫収矣故孟子以為逃墨必歸于楊以孟子之所以
權楊墨者而權夷惠吾知逃惠必歸于夷蓋其末流之
[015-13a]
勢然也夷之心雖非隘也學夷而失焉者則為隘隘則
似乎獧惠之心雖非不恭也學惠而失焉者為不恭不
恭則似乎鄉原夫獧雖孔子之所思亦其不得已而思
焉者至於鄉原雖過門不入無憾也借有不得已豈復
思之也哉故又為之斷曰君子之論毫釐必計也如毫
釐之不必計則不幸而失與其惠也寜夷與其墨也寜
楊與其楊也寜夷惠
   管晏
[015-13b]
周衰道不明甚矣權其輕重而制其可惟孔子為然伯
髙死子曰吾惡乎哭於野則已疏於寝則已重二者無
一可也於是哭諸賜氏曰彼由賜見我夫一哭禮之末
者也雖失何傷而孔子屑屑焉一毫不貸本則如之何
至於後世雖本不計也雖計不悉柰何欲無失哉幸而
其失小則在其心與其身而已矣不幸而加大則有刑
于其家而不自禁者也其失在身雖小難収也雖収難
全也猶以身也刑於其家則殆有無如之何者繼之矣
[015-14a]
楊墨之言失而難収者也夷惠之行収而難全者也故
未甚則為夷惠甚則為楊墨雖然猶幸楊墨之未得志
也假令得志吾恐不獨在其身而已矣獨不見管晏之
事乎夫管晏齊大夫也大夫之有家其禮莫重於廟廟
莫重於祭祭之豐儉有禮焉唯其稱而已矣去禮而言
祭世之識者往往不然也而管晏則然子貢曰管失扵奢
晏失扵儉夫儉徳之共也奢徳之賊也故奢在所去而儉在
所取世之説者往往然也而孔子則不然其對子貢曰仲賢
[015-14b]
大夫也而難為上也平仲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則是儉
之失猶奢也夫儉之失猶奢也何也先王之制禮不可
奢也不可儉也唯其稱也仲而知禮則其組紘必緇而
後稱雖青有不敢僣者况朱乎惟其不然故君子以為
濫嬰而知禮則祀其先人必少牢而后稱雖羔不敢薦
者况豚乎惟其不然故君子以為隘嗚乎家廟之祭孰
與故人之哭為重也孔子于故人之哭猶慮其失之疏
與重而管晏之於家廟翻不顧其濫與隘而甘心之則
[015-15a]
尚得謂知禮者哉孔子曰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古之
君子奢不僣上儉不偪下求為可傳可繼也而已矣今
仲之奢而難為上嬰之儉而難為下則僣偪之甚雖明
日不可繼也况欲為萬世之傳哉雖然二大夫可人也
蓋仲嘗言欲民之有禮則小禮不可不謹也而嬰嘗言
君子不犯非禮則二大夫不可謂不知禮者也夫其所行
反其所言二大夫豈若是等輩哉或者有所為耶故世
之為二大夫解者以仲之奢蓋分桓公之謗嬰之儉蓋
[015-15b]
救景公之侈此戰國䇿曾子之説也不詰其故不反覆
其説管晏之失容有可文者吾從而詰之國奢則示之
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曾子之説然也而桓公之奢猶
景公也嬰矯之以儉似矣仲胡不為嬰也國必有誹譽
忠臣令誹在已譽在上戰國䇿之説然也而齊民之謗
景公猶謗桓公也仰為三歸之類以揜之似矣嬰胡不
為仲也反覆而詰之二大夫必一失也桓公景公譬則
火也嬰之道以水救火仲則以火救火者也然則嬰其
[015-16a]
㡬歟曰嬰之道大率類文景也王通論儉曰以文景之
心為之可也不可格于後吾亦曰以嬰之心為之可也
不可格于後雖然儉可也夫奢雖以堯舜之心為之亦
不可况管仲乎是故必不得已吾從曾子得已則吾從
孔子
   桓文
聖人之道有正焉有權焉参用之其参用之何也不執
一也其不執一何也惡之也其惡之何也為其賊道也
[015-16b]
若管晏者可謂賊道矣蹈道則未也雖然特大夫之有
家者爾進而諸侯又進而天子誰獨無家也乎今夫不
仁之封舜志也而牽於象不告不取舜志也而奪於瞽
叟舜豈徒知有弟而不知有父母者哉蓋弟雖當封象
不足封也以其不足封而廢其所當封而舜不然曰兄
弟之間姑正焉可也娶雖當告瞽叟不足告也不以其
不足告而廢其所當告正也而舜不然曰父子之間姑
權焉亦可也可以正而猶權可以權而猶正胥賊道也
[015-17a]
若舜者可謂蹈道矣賊道則否也嗚呼舜則否而桓文
則然故孔子有言也桓公正而不譎譎權也孔子之意
孰為為哀姜也文公譎而不正孔子之意何為為懐嬴
也其為哀姜懐嬴何也曰哀姜之亂魯桓公殺之正也
不必殺亦可也秦之納懐嬴文公受之譎也不必受亦
可也而哀姜桓公之同姓也夫懐嬴文公猶子之婦也
桓公以為哀姜之不殺則私私則害伯吾謂殺之則害
義文公以為懐嬴之不受則秦嫌嫌則害反國吾謂受
[015-17b]
之則害禮義而誠害伯誠害反國爾将曰舜亦區區者
又奚為吾謂患不為舜爾夫為舜不惟無害乎禮義亦
無害其為伯與反國也伐楚而責菁茅之不入仗義之
效也哀姜之歸假令以同姓之故姑全之以聲于諸侯
諸侯必義我也誰復以私疑之哉繆公悔過之賢君也
懐嬴之納蓋不審之過假令以猶子之故明告之則繆
公必悔悔則德我之不暇而尚何嫌哉故曰不惟無害
乎禮義亦無害其為伯與反國也而桓文不由也故孔
[015-18a]
子交譏焉其譏桓公也猶曰哀姜之歸可以譎全之而
猶正云爾甚之也其譏文公也猶曰懐嬴之納可以正
却之而猶譎云爾罪之也然則為桓文者柰何曰如舜
而已矣或曰舜何可當也少貶焉柰何曰魯荘公築王
姬之館於外傳曰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于廟則已尊
於寝則已卑不築則尊卑之序悖矣故築禮也時魯喪
也齊魯讎也仇讐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
冕也築而不于外則喪讎道乖矣故築之外變之正也
[015-18b]
嗚呼王姬之事哀姜懐嬴之事等家事也而輕重之自
異也荘公之築孰與夫桓之文之受者為重也且於正
變焉裁之而要其兩得今也柰何不於正譎焉裁之而
聽其兩失哉故孔子之於桓也甚之於文也罪之於荘
也可之雖然荘亦善於此爾必欲為萬世法非舜不可
故學舜而不至則為桓文學桓文而不至則其殺也殆
不翅嫂溺而不援其受也殆與魯之娶於呉者同科是
豺狼而已矣焉足乎譏
[015-19a]
   衰盾
君子之於道無可也無不可也裁之而已矣裁之心而
貞裁之身而正裁之家而齊久矣家政之未易裁也夫
苟能裁上則為舜下亦不失為魯荘公苟為不能則管
晏甚則桓公也已矣雖然特家事爾春秋戰國以來以
執國之政聞者大莫如子産次莫如公孫衍張儀子産
之使人愛也以惠儀衍之使諸侯懼也以怒兹皆不免
乎一偏者也雖然如得其正焉亦足矣而吾聞之孔孟
[015-19b]
子産蓋衆人之母而儀衍類非大丈夫也則彼之惠與
怒意其非正也已矣書曰德威惟畏禮曰君子之愛人
也以德此孔孟之正也今夫子産直衆人之母而已矣
則其所以使人愛者固非君子之德也而儀衍又不得
為大丈夫則其所以使諸侯懼者夫豈德威也哉晉卿
有曰趙文子與其子宣子者其一使人愛其一使人畏
蓋之三子類也而世率以為正或曰特盾不正爾余惑
焉蓋盾之事其失也彰衰之事其失也潜夫彰故人得
[015-20a]
而知之潜非識者莫知也子為正卿而不務德此郤缺
詰盾之言也子為正卿而不討賊此董狐詰盾之言也
以二子之所以詰盾者而遡盾之心則凡盾之所為迎
公子雍送射姑帑之類大抵敢行非度以脅之而已矣
蓋不待識者而後知故曰彰衰則不然其操似潔其言
似據其為政似和易故雖識者或以為正我則兹不予
故曰潜其不予何也其心術不正也其不正何也公重
去齊而衰醉以酒一不正也公遜楚禮而衰強之受二
[015-20b]
不正也公怒野人予塊而衰以為有土之兆三不正也
凡是三不正蓋衰所以為忠而君子以為是小人之愛
其君也大人格君心之非則不然也以衰之所以愛其
君者遡衰之所以使人愛者要不過矯情詭詞以籠之
而已矣豈君子之德愛也哉而世率以為正或曰特盾
不正爾吾故悉言之以發千載未敗之事然則奚以為
未敗曰抑嘗敗矣介之推以二三子貪天之功為誣蓋
為衰發也顧未斥之爾然則奚以知其為衰發曰從亡
[015-21a]
之臣雖無慮十數而最善誣者莫如衰也然則奚以知
其莫如衰曰秦之享公也公欲以子犯從子犯遜焉曰
吾不如衰之文衰行應對㨗出君子曰衰頰舌之士也
吾意衰之舌不獨發於從公之享又施於誣天以攘功
不然從亡之臣如子犯者鮮矣今自謂不如衰則之推
所謂二三子者非衰而誰故吾謂衰之可愛似子産盾
之可畏似公孫衍張儀其所為異者特子産以心而衰
以舌儀衍以舌而盾以心爾盾之失在心而人知之衰
[015-21b]
之失在舌而人反不知豈其失之也以舌而文之也亦
以舌耶此一説爾又有一説焉大抵議論人者於其失
甚者則加意未甚則畧之畧之則其失雖彰而或至於
網漏加意則其失雖潜徃徃吹毛而求之不貸也蓋人
情則然今盾敗而衰未敗得非盾之失也甚故董狐郤
缺吹毛而求之而衰則未為已甚故人畧之歟嗚呼人
既畧之矣又從而文之以舌雖千載不敗可也而余獨
吹毛焉者蓋惜夫衰之繆用其心而未可與入吾孔子
[015-22a]
之道而已矣故君子以為衰冬之日也盾夏之日也孔
子元氣也
   齊魯
古之人蓋有夷考其行而不揜焉者矣而人或出之又
有考之渾然而無瑕尤者矣而人或入之故凡人之所
以或見信或見疑于後世者徃徃有幸不幸存焉未必
其實然也趙衰之事蓋所謂夷考其行而不揜焉者也
而輙以見信於後世或者有出之者歟是之謂幸周公
[015-22b]
之事蓋所謂考之渾然而無瑕尤者也而間以見疑於
後世或者有入之者歟是之謂不幸衰之幸吾已發之
矣周公之不幸庸得不為一洗乎太公治齊舉賢而尚
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簒殺之臣周公治魯尊尊而親親
太公曰後世寖弱矣吾讀史至此未嘗不咨嗟嘆息以
為太公之説是否或未可知周公則不幸之甚也何者
周公聖人也所貴夫聖人以其能為法於天下可傳于
後世今也為治之法未施於國而後世之弊已不逃議
[015-23a]
者之料則惡在其為聖人也哉吾故謂尊尊而親親非周
公之言或者史家故入之否則傳聞之誤因陋承訛未
之刋歟其謂不幸也則宜雖然人所以得而入之何也
太公伯禽累之也太公之齊五月而報政周公曰何疾
也伯禽之魯三年而報政周公曰何遲也夫遲疾周公
兩不取蓋有以也治道不欲太疾太疾則人将無以措
手而或巧為䂓避以塞上之責亦不欲太遲太遲則人
将無以獻狀而或毛舉彌文以鬻已之長夫人習䂓避
[015-23b]
則弊流而為簒俗尚彌文則弊流而為弱蓋其勢然有
不可逃者此周公之所以預為之憂也周公既為太公
憂又為伯禽憂則假令就國豈肯自犯其所憂者哉世
之好事者徒見齊魯之末流其弊如彼而推其始封則
周公太公也遂例駕其説以欺後世嗚呼駕之太公可
也周公則有能考之者矣何者公自憂之躬自犯之公
必不然况公之平生蓋渾然而無瑕尤豈獨于此焉疏
也哉然則人之所以得駕其説於太公蓋太公有以取
[015-24a]
之也周公則太公伯禽累之歟其謂之不幸也則宜然
則太公伯禽曷不為周公蓋嘗思二公賢者也夫賢之
所施設豈有墮於偏而不起之處借曰有亦不至已甚
而今乃如此意者非生於有所迫則必出於有所恃蓋
不徒然太公迫於齒之衰者也伯禽恃其齒之少者也
凡人之情齒衰則功名之心急齒少則功名之心緩夫
其功名之有緩急則其政之有遲疾也固也一遲一疾
其相去特未三年爾而其利害乃闗於數百年之後此
[015-24b]
豈可不求所以劑量之也哉聞之輪扁曰夫斵輪徐則
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之
於心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夫
豈惟斵輪然哉為國亦然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不徐不
疾得于手而應於心者也齊失之疾者也魯失之徐者
也夫徐疾雖周公之所不取而不能使其療太公之不
敗扵有所逼其子伯禽之不敗於有所恃則所謂臣不能
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者也曰然則世
[015-25a]
無堯舜将不為國耶曰必不得已寜徐無疾徐之弊不
過弱而已矣未至於簒也故孔子必欲變齊而之魯雖
然終不若道之不徐不疾亘萬世而無弊也故孔子又
欲變魯而之道均是道也輪扁以斵堯舜禹湯文武周
公以治天下
   文宣
隋有以王通最善論治大抵以為政猛寜若寛法速寜
若遲齊之法欲速也故其政猛魯之法欲遲也故其政
[015-25b]
寛徒猛則失矣徒寛亦未為得也而漢文宣又以齊魯
之治國者治其天下古所謂尤而效之罪又甚焉者㡬
是耶蓋聞人君之于天下猶人之父母也今夫母之於
子襁褓焉父則鞭朴焉夫鞭朴襁褓之施所謂愛子雖
一也不知徒襁褓焉則反以稔其驕徒鞭朴焉則反以
啟其欺凡文帝之所施無非襁褓以稔其驕者也是以
有呉王之事凡宣帝之所施無非鞭朴以啟其欺者也
是以有王成之事人謂吴王之詐病不朝蓋借怨以徼
[015-26a]
寵成之偽增户口蓋浪圖以冐賞如斯而已矣獨不思
文宣者二人之君也有刀鋸焉有鼎鑊焉徼焉而弗動
冐焉而弗得則二人之腰領非二人有也人非木石誰
肯以腰領千刀鋸鼎鑊者意者王蓋狃於有所易而成
則逼於有所難而然耶故人君之治天下不可使人有
難我之心亦不可使人有易我之心易斯驕難斯欺王
之詐病不朝驕孰甚焉成之偽增户口欺孰甚焉嗚呼
人則謂然吾謂二人者其初本無是心蓋文宣有以來
[015-26b]
之也文持心太厚者也故常與人易宣責效太急者也
故常與人難尉陀之僣朔方之陵類皆狃於文之與人
易也而王則未欲僣且陵也故止於驕王吉之自殺田
延年之自殺類皆逼於宣之與人難也而成則未肯自
殺也故至於欺吾嘗論之王之驕意者特蔑視爾非徼
寵也成之欺意者特逃責爾非冐賞也借使文之持心
不失之太厚則凡朝廷之所廢置人将有慄其股者王
雖怨望豈敢驕也哉宣之責效不失之太急則凡郡縣
[015-27a]
之所奉承人尚有措其手者成雖獷戾豈欲欺也哉吾
故謂王之驕則狃於文之易而成之欺則逼於宣之難
非徒然也雖然文之藩臣非特王之驕淮南王長濟北
王興居亦猶王也幸而王未遽反不幸而淮南濟北遽反
故自殺或道死爾不然文獨得惜一几杖耶宣之官吏
不特成之欺田順之偽增擄獲亦猶成之偽增户口也
成幸而不敗順不幸而敗爾不然宣獨得惜一闗内侯
耶嗟夫欺君驕上臣子之罪也今也反以得賞小則几
[015-27b]
杖大則闗内侯則人何憚而不為驕不為欺王驕之餘
鼓而為七國之變成欺之後馴而致鶡雀之誣噫兹几
杖闗内侯之餘波也耶君子曰班孟堅所謂惠暴而寛
惡文實有焉董仲舒所謂法出而姦生宣實有焉能近
取譬則文之事蓋養虎遺患者也宣之事蓋水太清則
無魚者也文武之道蓋不其然記曰張而不弛文武弗
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今
夫文宣雖或失之與人易或失之與人難而上林之射
[015-28a]
赫赫若有怒焉似非弛而不張也務行寛大詔休休若
有容焉似非張而不弛也而卒未得為文武何哉文武
動毎戒之於其初文宣僅能持之於其末此其故而已
矣古人不云乎與其巧持於末不若拙戒於初後之君
苟能如堯舜則巧拙非所論也不然文武之道惟其師
無徒以文之易為母天下之襁褓宣之難為父天下之
鞭朴哉
   周秦
[015-28b]
天下之事惟聖人為能作始又能善後苟非聖人而曰
我能作始又能善後者非狂則誣也傳曰其作始也簡
則其将畢也必巨師商之失其作始者也故簡文宣其將
畢者也故巨巨則巨矣而僅能善其後未為已甚吾觀
周之季以弱政濟弱勢秦之季以強政濟強勢未嘗不
恠其隕越之晚何者強弱之弊前未有若是其已甚者
也甚則如之何權焉而已矣權則如之何稱焉而已矣
故治天下之患莫大於使人親而不尊親而不尊則狎
[015-29a]
尤莫大於使人尊而不親尊而不親則孤周自夷王下
堂之後靡靡乎日趨扵弱矣而其子孫鮮知以猛政濟
焉甚者行一切之令以偷一時之安故其末流諸侯恣
行至于坐召天子而不顧是謂狎秦自孝公變法之後
凜凜乎日趨扵强矣而其子孫莫知以寛政濟焉甚者
行三夷之誅以快一時之怒故其末流姦臣賣國至扵
矯詔殺其太子而無救是謂孤方其未也天下之於周
也如嬰兒之於父扵母扵乳保也至相親也不知狎之
[015-29b]
患生則親失其為親其扵秦也如人之于天于神于雷
霆也至相尊也不知孤之患則尊失其尊焉聖人之治
天下不徒使人親也不徒使人尊也曰必其交相稱焉
而後可不然則狎與孤之道也其始狎也天子之見諸
侯不過下堂而已矣未甚屈也甚則諸侯得以坐召焉
其始孤也始皇之斥太子不過使監軍而已矣未甚害
也甚則姦臣得以矯殺焉嗚乎悲夫晉文公周之臣也
扶蘇始皇之子也以臣之卑而敢以私故召其君以子
[015-30a]
之親而不敢以死故請扵父强弱之弊前豈有若是其
甚者哉盖嘗論周之弱始扵夷王之下堂而其弊至扵
河陽之狩盖所謂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者也而世舉
曰周以東遷削汝謂夷王自侮如此不東遷不削乎秦
之强始扵孝公欲令行扵其臣與民而其弊至扵扶蘇
之禍盖所謂言悖而出亦悖而入者也而世舉曰秦以
窮兵亡汝謂孝公悖而出如此不窮兵不亡乎雖然亦
有輕重焉未可例論之也周失之弱不過見侮於諸侯
[015-30b]
爾未得罪扵民秦失之强民斯疾視之矣未得罪扵民
則難拔民疾視之則易搖盖其勢然也加之夷王之後
又幸而有宣王者出而振之故其末流雖不免扵削猶
緩也秦則不然孝公已强矣繼之以恵王又繼之以始
皇皆抱薪救火者也故其亡也亟假設宣王之後時得
一賢君如宣者出孝公之後時得一賢如漢文者出而
劑量之則諸侯雖有侮我者要不過吴王之類姦臣雖
有悖我者要不過王成之類也而止爾周豈至若是靡
[015-31a]
秦豈至若是烈哉故吾嘗謂欲懲周秦之弊必自文宣
始且文之自侮也已甚特未下堂宣之悖出也亦已甚
特未惨夷爾故吴王之侮之也已甚特未坐召王成之
悖而入也亦已甚特未矯詔爾雖然涓涓不已終成江
河假設文宣不能巧持於末則漢之為漢烏保其不周
秦耶雖然與其巧持於末不若拙戒於初故吾又謂欲
懲文宣之弊必自師商始師之過於道商之不及扵道
其間不能以寸而孔子斥言之若其失有不勝諱然意
[015-31b]
者逆數其末流之弊必至扵周秦也夫而世未有推之
者雖推之未有悉之者嗚呼不有吾論則方其師商也
安知其後不周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