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43 攻媿集-宋-樓鑰 (master)


[072-1a]
攻媿集卷七十二
     宋 樓 鑰 撰
 題跋
  跋陸宣公奏議總要
阜陵喜觀陸贄奏議故紫㣲崔公為總要一書上之東
坡先生曰如贄之論開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實治亂
之龜鑑然奏議繁重尚勤乙覽是書摭華芟宂因門分
類名言確論一閲而盡得之所以開導聰明禆益治道
多矣易曰納約自牖崔公有焉
[072-1b]
  跋石曼卿古松詩
曼卿上世家幽州燕俗勁武少以氣自豪書體兼顔栁
前輩謂愈大愈竒余三見真蹟禮部尤尚書家西師詩
有旗光秋曉起甲色夜江横之句歐陽氏籌筆驛詩有
意中流水逺愁外舊山青之句今又見此詩影摇千尺
聲撼半天尤為人膾炙皆警䇿也歐陽公稱文章勁健
稱其意氣余以為字畫尤有劒拔弩張之勢吾鄉郡從
事官舍中先有籌筆驛石刻久矣今趙君致逺又欲刻
此是為二妙也
[072-2a]
  跋周公禮殿圖
余近得臨江周公禮殿圖石刻紹興十七年向薌林刻
于學宫疑與先人所藏畫本不侔聞大資政趙公帥守
成都嘗摹禮殿本為八軸借而校之丹青煥然自盤古
而下位次向背不同者十八九虙羲八卦上下各有字
位置亦不倫䕫之球為鍾無傅說像孔子弟子中多徒
父叔魚原亢又一人闕名石刻中有梁鱣字叔魚而形
貌不類卻無顔路公孫龍冉季公祖兹漆雕從狄昱公
良孺奚蒧叔仲㑹容蒧顔之僕左郢而有蜀太守李冰
[072-2b]
又一人無名第七軸畫文翁司馬相如匡衡蕭徳仁戴
聖王吉嚴君平揚雄劉向服䖍陳寔鍾繇諸葛亮崔桓
平福王濬杜預張華杜畿豆盧第八軸畫漢武帝蕭何
張良叔孫通陸賈陳寛賈誼司馬遷董仲舒漢光武鄧
禹桓榮班固張湛廉范馬融第五倫鄭玄公孫弘兒寛
丹青愈工皆石刻所無益州刺史張收未知在漢何帝
時後漢諸名儒或在其前若鍾繇諸葛亮王濬杜預張
華等皆魏晉間人既在張收之後豈後人所續耶武帝
光武列于諸臣之間次序亦多不可攷蕭徳仁崔桓平
[072-3a]
福名不甚顯豆盧複姓不知何名姑記大概以俟攷證
  跋孟蜀王與周世宗書
余家藏此書既以五代史證其事兹閱張次功所編蜀
檮杌載此尤詳因具書于後
廣政十七年周世宗即位改元顯徳周師至仇池攻秦
州韓繼勲鳯翔王萬迪請益師昶遣雄武監軍使趙季
札率師赴之季札怯懦不進乘馹而還成都震恐昶怒
斬于市十八年五月李廷珪髙彦儔吕彦珂總衆以禦
周師九月戰于唐倉監軍王巒被殺我師敗績廷珪退
[072-3b]
保青泥閏月周師克秦階成等州雄武節度韓保正棄
城遁十一月又克鳯州執節度使王環監軍趙崇溥二
十年六月周世宗歸我秦鳯之俘昶遣使致書謝稱大
蜀皇帝世宗不答昶曰朕郊祀天地稱天子時爾方䑕
竊作賊何得相薄耶二十一年荆南遣使來致書言周
世宗已定淮南請通職貢昶不許
  跋任氏所藏外祖汪少師帖
鑰生長外家事外大父少卿二十餘年屢侍筆硯書問
多出親札外祖母王夫人居奉川任氏與舒董諸家皆
[072-4a]
至親相與篤厚類此忽瞻遺墨肅然起敬陳后山謁龎
丞相墓有云少日拊頭期類我暮年垂淚向西風陳簡
齋跋存誠子帖有云客來空認袁公額淚盡慙無楊惲
書三復二詩重増悲歎
  跋參寥詩
參寥以東坡門人得罪黄師是坡之姻家時為京東漕
使坡與之書曰參寥以某故竄兖州望為之地師是曰
昨方有兖州樓教授見過其人必長者遂以為屬教授
鑰大父少師也領其意而行既至兖與之定交後宰登
[072-4b]
封一日閽人告曰有僧攜行李徑欲入門自言與知縣
故人不可止遏少師笑曰必參寥也已而果然館穀縣
齋嘗同登嵩嶽之頂游從倡和參寥集中所稱試可即
少師之字也諸父猶及見登封時事兗州一段舊得于
師是從子叔愚子魯云珣公所藏二軸皆其得意詩翰
墨飛動真可寳也集中有九江與東坡話别詩云霅水
黄樓赤壁間勝游長得共躋攀坡亦云算詩人相得如
我與君稀周旋如許何止工詩而已耶少師遺文碎于
兵燬僅存二十四峯詩與師喜雨詩有云一聲雷碾青
[072-5a]
山過萬里風驅白雨來之句兹見師詩重増感慨然卷
中和愚上人二首開字奉字鵶字三絶漪漣齋一首皆
不見于集以此知遺亡者亦多矣
  跋桑澤卿和林和靖詩
和靖詩似其為人自然髙勝不特梅花為絶唱也澤卿
一一細和間有不能辨者風度又可知和靖絶筆一篇
云湖外青山對結廬墳前修竹亦蕭疎茂陵異日求遺
草猶喜曾無封禪書此則不容和矣
  跋從子深所藏呉紫溪游絲書
[072-5b]
錢塘呉傅朋游絲字前無古人黄給事仲秉鈞嘗稱蜀
士仲明舉詩云春蠶一縷來不㫁萬鈞筆力歸毫芒佳
句也然未若參政漢濱先生王公瞻叔之詩為工伯父
揚州嘗得二紙于呉公從子深求書王公之詩于後
  又題所書羅端良文三篇
新安羅端良願公輔器也止于鄂州世所共惜劉子澄
清之為倅亟以其詩文為小集以不暇求全也所作無
不精妙而陶令祠堂記社壇記爾雅翼後序尤為髙勝
端良方無恙時嘗以此三篇見寄意亦其最得意者余
[072-6a]
每為子弟誦之從子深請書此卷後有作者欲論淵明
及社稷事恐無以過此爾雅翼一書深恨未得見之也
  書吏商贈趙仲堅題其後
余從兄之子伯時一女謹擇所歸近以歸趙仲堅佳公
子也既尉新城以此卷來求余言老矣幾與世相忘素
不長于吏道又非能言者何以告子惟仲堅大父龍學
少師一世吏師光顯于朝精明强敏誠有不可及聞其
在上虞時忍貧如鐵石已為半刺猶執卷田間躬視僕
夫糞田灌蔬竟日一肉故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
[072-6b]
為知宗長子也繼有賢譽仲堅廉謹詳練師祖若父尚
何他求為書栁河東吏商以贈而繫以此仲堅勉之哉
  跋周尚書武仲詩軸
余少讀龜山先生集見周憲之墓誌知公孤立于宣和
中獨祐陵知之甚深公以御史觸忤權貴屢蹈禍機詰
王黼拒梁師成極論童貫蔡攸之罪至往來使不測之
敵伏節不屈建炎元二間為刑部吏部尚書髙宗欲柄
用之而不及剛毅之氣可畏而仰兹讀公詩詞翰俱高
尤使人起敬公諱見詩注憲之其字也建之浦城人嘗
[072-7a]
為貫所誣謫黄州三年日以詩酒自適無漂泊流寓之
歎卷中多黄州詩意其正在謫居中葢宣和末年也又
稱公以文學名于世餘暇留心翰墨得歐陽率更筆法
至是尤可信矣
  跋虢國夫人曉妝圖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金門却嫌脂粉汙顔色
淡掃蛾眉朝至尊余每疑此恐非杜少陵語後乃得于
張祜集中葢集靈臺第二篇也素聞同年林子長家有
虢國夜游圖甚佳而未之見或謂此曉妝圖也豈正畫
[072-7b]
平明騎馬時耶
  跋范石湖游大峩詩卷
文殊示現于五臺普賢示現于大峩光景殊勝大畧相
似舊見無盡居士清涼傳書五臺事甚詳亦有詩紀所
見今石湖先生大峩數篇尤為竒偉張公素不善書必
不能如此翰墨飛動然無盡後謁無業禪師塔塔上五
色光現有詩云四入臺山禮吉祥五雲深處看熒煌而
今不打這鼓笛為報禪師莫放光尤為禪林稱誦使石
湖再登大峩必須别有一則佳話也
[072-8a]
  跋徐神翁眞蹟
海陵漢晉間有樂眞君子長或云徐二翁其後身也如
蔡魯公之東明吕東平之善守尤爲著驗此卷脱去白
字遂爲桑公大夫登第之祥可謂神矣然使吾得爲二
翁道成之後閉口藏舌何用管人間如許閒事
  跋姜氏上梁文藁
姜氏在京師以財雄南來吾鄉子孫遂以儒顯舅氏適
齋尚書汪公跋語甚詳七夕書此卷閲兩旬而下世殆
絶筆也鑰以外門之故向來親見上梁文屬藁之初宣
[072-8b]
奉公慶七十時丞相壽春魏公見委以樂語有云生長
東都親見開元之盛際從㳺諸老及聞正始之遺音又
云今日王孫猶有承平之故態當年竹馬得見㑹昌者
幾人丞相頗以為然姜氏家風葢有自來其興則未艾
也上梁文必言兒郎偉舊不曉其義或以為唯諾之唯
或以為竒偉之偉皆所未安在敕局時見元豐中獲盜
推賞刑部例皆節元案不改俗語有陳棘云我部領你
懣厮逐去深州邊吉云我隨你懣去懣本音悶俗音門
猶言輩也獨秦州李徳一案云自家偉不如今夜去云
[072-9a]
余啞然笑曰得之矣所謂兒郎偉者猶言兒郎懣葢呼
而告之此闗中方言也上梁有文尚矣唐都長安循襲
之然嘗以語尤尚書延之沈侍郎虞卿汪司業季路諸
公皆博洽之士皆以為前所未聞或有云用相兒郎之
偉者殆誤矣因附見之
  跋傅夢良所藏山谷書漁父詩
漁家無鄉縣滿船載稚乳鞭笞公私急醉眠聴秋雨
右山谷之父亞夫詩也谷之書既刊諸石此雖僅得三
之一殘圭㫁璧要自可寳谷嘗有古漁父詩云四海租
[072-9b]
庸人草草太平長在碧波中殆此意耶
  又孫鴻慶作傅和州墓銘
鴻慶孫文昌一代文章伯也誌人之墓固未免于稱美
兹為和州之誌有云其學自六經太史氏百家諸子浮
屠黄老之書無所不讀其文自歌詩賦頌表箋傳序箴
銘紀誌亦無所不工又曰文章閎麗可當大典冊詩語
精深可列于歌頌以薦郊廟此非心服其能不作此語
也夢良為余鄉邑三年且去矣膴仕當未艾若御民一
以寛簡聴訟如家人無疾言厲色如和州之在蘄亷直
[072-10a]
有父風所莅皆有迹又不減繁昌之政能世其家者也
繁昌諱鞏/和州諱諒友
  跋可壽上人所藏史文惠公帖
于襄陽問紫玉如何是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刹鬼國
玉云于頔你者漢問恁麽事作麽于當時失色玉云秖
者箇便是漂墮羅刹鬼國于於是有省于在襄陽傲上
虐下號為襄様節度猶能有此前輩賢達所以好與有
道髙僧游者正以富貴隆盛諛言塞耳若不得此等人
安能深錐痛割如許太師史公地位中人與師為方外
[072-10b]
交此詩帖皆其蹟也二人相得必别有針鋒相湊處非
外人所知不然安得相與如此之深耶
  跋禇河南隂符經
隂符經説者甚衆以文義不貫頗費牽合葢嘗疑之唐
李筌傳驪山老母之言曰此符三百餘言百言演道百
言演法百言演術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民
之法下有强兵戰勝之術分為三章又有六注謂太公
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及筌也繋以正義不言誰作後
序中謂出于驪山老母亦間有無主名者略計太公之
[072-11a]
言八張良之言九鬼谷六諸葛五范蠡纔一見而筌及
正義尤詳又與世所版行注本不同後有㫁章三贊又
道士希嚴不知何許人作贊三十九首可謂備矣或總
題其後云觀注者粗得一二而贊者略無彷彿信其奥
妙不可以智知而言説姑存之耳誠哉是言也比歲于
都下三茅寧壽觀見禇河南真蹟注本始知上古真仙
各出語一二以至三四自愚人以天地文理聖似有脱/案此句
字/誤而彼不言爲誰其間有若相應答亦有㫖意全不聯
屬者將由羣仙之集而爲之耶抑髙真薈稡而成此經
[072-11b]
耶初有道流攜以求售索價不貲未幾羽化于觀中遂
為三茅寳藏摹得其本以歸兹因徐粹中醇一為慈谿
至道宫建藏手寫以遺之凡見河南所書三本其一草
書貞觀六年奉敕書五十卷其一亦小楷永徽五年奉
㫖寫一百廿卷及此葢書百九十本矣二者皆見石刻
惟此真蹟尤為合作字至小而楷法精妙河南卒于顯
慶三年年六十有三書此時計四十五歲而永徽所書
則五十有九矣豈惟筆力不可跂及亦安得此目力耶
然三本詳畧亦自不同草書本又冠以黄帝隂符經要
[072-12a]
當以此本為善仍命長子淳細書臨摹于後尚存舊本
之萬一云
  書石門披雲集後
縉雲川谷惟石門最可觀誦太白之詩舊矣乾道五年
先工部守括蒼侍旁見石門洞文躍躍然欲游未能也
明年冬先君解印綬余適分教永嘉奉雙親東下登覽
勝處為題詩壁間淳熙末自温守得㫖奏事復過其下
相羊竟日盡見巖石留題恨不能悉記奉祠里居而羽
士王君愚叟訪余于寂寞之濱自言嘗住此觀裒古今
[072-12b]
詩文爲一編將歸而刻之閲一再過如蹈夢境少作非
工亦列其中又荷好事者爲之次韻老矣無由更尋故
歩慨然爲書于後而歸之愚叟好棊與琴詩有佳語又
能集此以永山中之傳信雅士也
  跋趙清臣所藏濮議
嘉泰元年三月乙巳訪餘姚令君趙清臣觀書閲畫久
之清臣曰嘗見濮議乎余曰固嘗見之君所藏何書也
曰頃丞金壇得于蘇氏云歐陽公以此議獻之神宗而
出鎮道遇蘇魏公語及此事徑以奏藁授之遂為蘇氏
[072-13a]
家寳余歸而閲近歲廬陵所刊文忠公集則此卷列在
一百二十卷以後首尾俱同而録本多誤亦間有勝于
版行者因併為手校而歸之公序此議而進之神宗時
罷政而出為觀文殿學士行刑部尚書知亳州以年譜
攷之寔治平四年正月葢神宗即位三月公得亳社故
序稱先帝議稱英宗其第四卷劄子注云是歲十月撰
不曾進呈謂治平三年也三月以言者指濮議為邪説
求去不允十月成而不及進者英宗時巳服藥故併進
之神宗也其為後或問二篇及漢魏五君論晉問未知
[072-13b]
所著年月公薨于熙寧五年壬子年六十六此書進于
治平丁未年六十一矣因併見之
  跋桐隂韓氏家問
蘇魏公嘗言韓忠憲教子嚴肅不可犯知亳州日第二
子舍人自西京倅謁告省覲坐中忽云二郎吾聞西京
有疑獄奏讞者其詳云何舍人思之未得已呵之再問
未能對遂推案持梃大詬曰汝食朝廷厚禄事無巨細
皆當究心大辟奏案尚不能記則細務不舉可知矣必
欲撻之衆賓力解方已諸子股栗累日不能釋家法之
[072-14a]
嚴如此所以多賢子弟也或疑其言為過觀此家問可
信不誣亦是亳社時事可畏而仰哉象山令君猶能守
家法邑事整辦庠序一新又刊此卷寘之學宫真桐木
韓氏之子孫也
  跋張徳深辨虚
余少時嘗得儀真所刊司馬氏潛虚中多闕文不能遽
解隆興改元先光禄官奏邸檢詳新安張公為僚同寓
直舍時在侍旁日從之游自言家有潛虚全書亟借而
傳之又言為慈溪令時有張氏徳深漢邃于易元謂揚/案元
[072-14b]
諱改書今仍之後同/雄所作者宋時避廟葢未識潛虚也嘗示之一見即言
其大義歸閲數日著辨虛一篇洞曉其説因畧為余言
之自此始知虚之大概獨未見所謂辨虚者相去幾四
十年與新澧陽郡博士張子宓虙語及此書子宓曰徳
深從叔祖也始得見之凡十餘篇兼綜易元二書易曰
卦元曰首虚曰名卦有爻首有贊名有變二體四位十
等之象八物五行與生成之數乾中元之所以始一三
五之所以虚與夫揲法占法皆若異而實同又辨氣體
性名行命與蓍虚之得此幾無餘藴徳深之學真有淵
[072-15a]
源而總序則檢詳為縣令時所為也檢詳又云虚之書
未成而已傳温公晚始以全書授范太史淳夫遂傳于
蜀後以問蜀士曰非也觀物先生張公兵部行成所補
託為此言耳觀物窮象數之學著述衍翼元元包總義
潛虚演義經世索隠外篇衍義通變等七書近百卷世
號精博嘗取演義讀之為卷十六潛虛之書章分句析
尤為詳盡比辨虛不啻數倍果如蜀士之言非此人亦
不能補此書然觀物之書未出而徳深能辨之此其所
以尤難也檢詳又言通鑑為温公之筆學潛虚為心學
[072-15b]
方疑總序中不見此説兹又得發㣲論攷之則衍總序
而為總論遂及筆學心學之説直以為出于已而沒徳
深之作自元以準易虚以擬元論而下有九篇八篇皆
徳深之舊止有變論一篇論律吕者在此書之外猶恐
是其本文而此所傳者或闕焉又不載五宫天軌歲紀
三圖徳深辨名之末謂齊處大中之内斟酌造化其斗
之任乎今發㣲論乃曰處大中之内在天其北極之任
乎輕改一言失其㫖矣土分王于四季齊亦土也居中
而斟酌造化故以北斗之任非謂若極之居其所也檢
[072-16a]
詳為察院時以發㣲授司馬侍郎季思伋其兄漢章倬
為湖廣總領遂以版行寔乾道二年也淳熙十一年檢
詳之子南金又刻之世罕有知所自者鑰非欲與檢詳
辨誠不敢沒徳深之實而惜其不少見于世也徳深兄
弟讀書躬耕其兄宗丞亨時濟得薦送而歸其父題于
門曰三四郎今年免耘田專掌送茶其朴茂類此徳深
耽嗜古學天文地理無不該貫此特其一也
  劉允叔夢紫瓜而作舍萌題其後
退之送窮而延上坐子厚乞巧而甘抱拙若允叔之舍
[072-16b]
萌則真驅之雖未能絶紫瓜之生畏君之詞自爾當不
復敢入吾夢矣然此種一名不落彼夢滿甑三顆不妨
甲科釋褐者殆以此又似不必力驅之也為書其後以
壯昆季西上之氣
  跋朱叔止所藏書畫
   徐季海題經
趙氏金石録目録第七卷一千三百四十唐徐浩題經
天寳中立歐陽氏集古目録云經首有楞伽阿跋陀羅
寳經一部乃浩所書而經則吕問姚子彦等寫也在嵩
[072-17a]
山經藏院叔止所藏雖不見所書之經而季海所題為
可寳又足以攷天寳中官制之一二云
   李公垂書樂毅論
李公垂短小精悍詩最有名時號短李其在翰林與李
徳裕元稹同時又號三俊傳稱以文藝節操見用余固
嘗見石刻大字不知其小楷精到如此今世以海字本
為第一殘闕已多此卷比右軍所書甚小墨蹟具全尤
為可珍詳視印章葢巖壑老人故物也
   龍眠蓮社横卷
[072-17b]
余得蓮社圖高三尺横二尺筆力精勁五采煥發妙絶
一世龍眠眞筆也此爲横軸大略相似時有不同元中
之記云童子蹲而汲水者一人而有二書猿一麞一而
猿亦有二麞則鹿也元中書甚工既非其親書疑别爲
一圖作記余所藏童子汲水及猿皆一而麞亦鹿也龍
眠為此圖妙意非一自知愛重或縱或横意必有數本
恨未能盡見也此卷謝康樂不為長鬛捕蛇翁亦欠朴
惷之狀必有能辨之者
  跋李孟達含章六世祖少卿詩卷
[072-18a]
少陵之祖審言山谷之父亞夫再傳三傳而詩遂名世
自李早梅而下傳數世而詩益昌盛哉
  跋沈雲巢帖
雲巢妙于楷隸諸書備古今體寸墨尺紙落筆輒為人
争取富池靈神猶知䕶惜子孫尤宜寳之也
  跋吳僧若逵所書觀經
太府卿蘇公伯昌諤為明州長史僧有獻少公維摩經
手澤葢為老泉小祥書此後以示蜀士士曰蜀有長公
書圓覺經與此同時字體亦相類以所攜石本示公且
[072-18b]
許求墨蹟以來後不知曾得之否若逵二經元祐諸名
公為之跋而増重觀經儼然如新不知法華經何在安
知他日不能復合耶
攻媿集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