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d0242 澹軒集-宋-李呂 (master)


[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澹軒集巻六       宋 李吕 撰
  記
   義方堂記
紹興首元歲在辛亥建冦一夕間道奄至先廬數百楹
燔爇殆盡自是所在竊發人不奠居先君乃相水東之
仙岡差若僻逺旁有山徑倉卒易于奔避營治粗畢攜
累居焉居之西偏創小堂下瞰池圃旁闢軒窻置几案
[006-1b]
橫經以教子而命之曰義方不幸先君早世權厝其地
扶挈老稚復葺故址依從諸父為求師問學計是後堂
乃屬之僧菴迨辛巳遷神于獅山而堂遂廢于乙未每
過其處但見荆榛櫛比痛悼隕泣若無以自容今年二
月因獲掄材鳩工直丘隴坤維相距二百舉趾考槃數
椽其從十有八尺廣則倍之而增其二焉雖輪奐一新
而規模格物不敢有加其舊復用昔日之名揭之楣間
示以不忘虚其中席以奉安遺像竅户牖于夾室北設
[006-2a]
臥榻前列琴書輒取顔曾之所事以名其左曰四勿右
曰三省使子孫篤志于學者肄業其下朝夕相見先君
之為人如親承其謦欬而取法其用心出入踐古人之
迹而志其逺者大者則于先君為無負矣惟我先君居
仁由義不務表暴私門寡祜降年弗永故畧不見于施
設然推其行身及物無愧幽顯則知其志之所存者夫
豈淺淺哉使命與時㑹其所成就决非碌碌者比也新
安朱先生故已摭其梗槩銘之墓石矣么麽小子詎敢
[006-2b]
復有贊述推原先君命堂之意以勉進來者庻幾獲此
而佩服之爾苟為不然利欲内焚而趨嚮弗類交遊便
辟而傲誕自棄有一于此誠先君之罪人為斯堂之所
擯矣至于歲月悠久成毁有時想後之人豈無同乎我
者嗣葺之然則是名之作將愈久而愈光未可以世數
議也於是乎書淳熈十五年嵗次戊申四月丁卯子男某
謹記
   孝友亭記
[006-3a]
先大父處士府君以大觀丁亥六月二日終于正寢迨
己丑始克以禮葬于邑西溪口之原旁立亭一所以備
歲時拜掃陳薦于其下蓋窀穸之初叔父所創也歲徂
屋老日就頽圮越淳熈己酉相距已八十三年矣長孫
某率從父弟順輟忌日齋享清明拜掃之費選匠掄材
取榱題椽桷之撓壊者墻壁瓴甃之崩缺者悉更以新
好稍復其舊從兩架梁外壁以為房使守塜之家居之
授田四畝以為衣食俱令以時汎治庭宇掃除敗葉勿
[006-3b]
使壅積補苴罅漏勿使穿穴為經久之計某念㓜失所
怙逮事日淺嘗聞之叔父言大父為人軒昻磊落慷慨
有大志善談吐重然諾治生義然後取不務苟得有為
權譎之言以進者皆噤不得發先是奉常府君早世大
父上有二兄而下有一從父弟往往皆欲自奮于文字
中大父獨與其叔父河源主簿府君分典内外河源府
君貿遷川廣間歲一歸久以為常大父專意經理以奉
親肥家為己任河源府君既卒官大父以其子少親往
[006-4a]
護柩事叔母與親母等咸得其歡心待兄弟若一内外
無間言營治勤劇而不私其利周人患難而不有其恩
待人不以貴賤咸主于禮遜謝公文瓘謫居邵武大父
與之親厚每談論竟日不倦後始知其不事科舉為之
慨然初奉常府君捐館用治命歸葬杭頭其鄰張姓者
以孤弱見陵誣訴于官經時不决部使者為之移獄鄰
郡大父時年十四毅然與仲氏同往就逮仲氏尋以母
疾吿歸省覲大父獨留對辨如理爭者屈焉奉常府君
[006-4b]
得不改卜人以是知李氏兄弟屹然有立决不久為人
下繼而二兄俱補中太學居十年而仲氏登第河源府
君亦以是時得晚官伯氏浮沈塲屋逾三十年五舉乃
登第再長劇邑皆以廉能稱仲氏歴官多在京陜好義
敢為與任公伯雨龔公夬軰上下其議論春秋曾未五
十坐鉤黨廢錮其從弟亦一意學問經明行修不以生
計累其心凡宦學所需東西南北靡不應辦時吾家文
風特盛子姪入上庠者近十輩貲糧之出略無彼此之
[006-5a]
異復積其餘以廣阡陌後先夫人與叔母相繼以夀終
視家貲已十倍于前既免喪始議應諸子分法裂而為
四季氏則遷居後巷未幾大父與二兄復合其業歲有
增羡又十年不幸大父傾背仲氏亦殁于海陵貶所次
年伯氏解官順昌始與兩孤姪分田析居惟我大父盡
瘁于家財不異蔵田無别籍以此終其身至是猶未免
致疑有業已分而未肯割稅者有受分後乞檢㑹契底
者卒無一毫之私可得而議嗚呼大父持家四十年其
[006-5b]
平心盡已如一日推其用心當于古人中求之若近世
則未之有也其亡也士君子識之者各以所聞見為哀
挽無慮百餘篇獨石公惠之詩尤為精確其詩曰孝友
陽司業山林陶隐居平生高士傳晚歲竺乾書彷彿旁
招奠聨翩㑹葬車無人上公行誰為表門閭以大父之
平生詩句槩盡之矣兹因修蓋甫畢而亭榜偶犯高宗
陵名輟石詩首章而易之曰孝友又摭遺事為鄉人所
知曉然明白者為之記庻使後人于誌墓之文可以參
[006-6a]
考云十有二月既望孫男某謹記
   澹軒記
予居之西北隅下瞰渚溪長林巨竹映帶左右清風明
月之徘徊沙鷗宿鳥之鳴舞四時之景足以怡情悦目
者不可以殫數因即桂林之側敞軒以面焉暇日杖䇿
登臨開卷㑹心自謂羲皇上人不是過也間遇有丘壑
者見過相與徙倚抵掌談笑索我于形骸之外曾不顧
夜晨而日夕是亦景物有助焉爾故予掇其景之尤勝
[006-6b]
者名其軒曰澹蓋指水之貌以言之夫水之為物以清
明為質以潤澤為功納汙含垢是其量也任重致逺是
其材也有是數美而獨以貌取或者疑焉殊不知玉在
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有諸中必形諸外即其表
以觀其裏可也使水之性因時而為炎凉随人而為曲
折不常其行或承之羞尚何貌之足云乎且人之好尚
不能盡同其于物也固有歡然相契者不可得而間矣
是故仁智之樂出于動靜之本性孺子之取得于清濁
[006-7a]
之自然至于潁陽之洗耳鴟夷之泛湖淵明歸來而臨
賦魯望散人而記號是數君子托物寄意不于其他蓋
有在矣自非順性命齊寵辱不染一塵心法雙泯固未
易語此東漢黃叔度汪汪若萬頃波不可澄淆其進于
是歟故前史美之有淵乎似道之語予嘗謂使斯人坐
廟堂得時行道視富貴為何如而所立必有若頽波之
砥柱者其器識可卜也若夫有所陷溺則廉恥汨喪随
波逐流而無所不至矣是宜知軒裳之可貴而不知仁
[006-7b]
義之貴知紛華之可樂而不知名教之樂䑛痔御車猶
將甘心焉彼孰究夫水之理之貌也或又曰子之所謂
渚溪者其源不過五十里其深不盈數尺譽而名之不
已侈乎予應之曰有是哉客之迂也濫觴非多其流可
以滔天纎雲之生不崇朝而雨萬物是皆水所致也特
患其無本爾予溪豈無本者哉夫謂能行于其所當行
能止于其所當止則予溪有焉遽以逺近深淺議之客
莫我知甚矣噫潢汙行潦薦鬼神而羞王公不曰不可
[006-8a]
于予溪不有間乎客退書之壁以自廣云李某東老記
   劍州普成縣孫氏置四大部經記
佛以一大事因縁故出見于世而羣迷倀倀如搏風影
莫或趣入佛則哀之于是假以言詮申以義諦旁譬曲
引俾因指以得月故為書凡五千餘巻而其徒集而蔵
之曰大蔵既以為浩繁莫適徧覽則又摘其帙之最巨
而心要之總轄者曰般若曰寳積曰華嚴曰湼槃别而
蔵焉曰四大部故凡喜事之闍黎信心之檀施力不足
[006-8b]
以及大蔵者則為是經之為嗟乎佛以一妙音足以證
真而入理薦祉而却災彼五千巻四大部何多少之校
哉劍之屬邑曰普成有孫氏自其先世與大雄氏有縁
其子某信奉尤篤嘗以蒸祼不續有懐于中乃燎香佛
前願捐金市經將蔵之家以丐㝠助已而果得子某滋
喜初意益銳未幾畢事赤軸琅函端行楷畫無一毫苟
簡龕幄祕邃種種嚴護與經相稱龍天鬼神畢來持護
于是其子育日設無遮供及四十二僧就閱是經因以
[006-9a]
落之遂求記于予志其事予謂世之人貪得吝出抵死
校毫末所積巨萬惟家之肥惟身之豐惟子孫之愚拔
一毫以奉佛揺手不可今孫氏乃能踴躍發心弗勒弗
鄙咄嗟之頃辦此勝縁比其儕類顧不大異况熊夢應
期蘭玉秀茁明驗皦然罔虚厥施倘推是心䘏貧拯孤
與病與老則異報鼎來將大于是非吾私言實佛之言
孫氏子能蔵佛經必能聽佛言故告之弗疑
   光澤縣大寺寨修倉記
[006-9b]
由光澤縣治北出四十里所有寨曰大寺在熈豐時以
鄰冦廖恩吴筍之嘬鋒相襲往來踐蹂而縣之境北直
江東視三方獨為闊逺其地多峻嶺長谷盜得出没其
間民罹其害于是部使者以郡縣之請上其事于朝寨
由此建既成郡撥禁卒凡百五十輩充入之闕則就招
以足其數總一歲轉餉幾千斛因創倉其側以便出納
當秋收時郡撥民租委僚吏受而儲之然其規模草創
弗能支逺漂搖于風雨穿穴于䑕雀棟撓墻圮因仍不
[006-10a]
治所給之粟半為土壤監臨之官睨而弗視以為常焉
吁養兵之道如是其何以責人之死力也哉紹熈癸丑
巡檢李君始就職見而戚焉未有以處也㑹縣主簿張
君來領輸務遂以告之張君聞之慨然輟常所得食錢
三萬悉以付李君俾治其壊李君得之市材鳩工土木
並舉梁梠榱棟之朽蠧者易以良蓋瓦甓塼之破缺者
補以全昔者環以糞墻今則壁以厚版蒸濕之氣無自
而入蟲䑕之耗易以補剔繚以高墉限以深閎可絶穿
[006-10b]
窬之警用度不足則李君捐俸以繼之黝堊丹雘煥然
一新器用庖湢莫不備設先是一兵月給一斛八斗七
升例捐其七升斂而蔵之别庾以備不常之需吏並縁
為姦莫可稽較李君之至盡以與之曰無汙我且撤其
蔵以剔去本根蓋不惟兹寨永久之利抑去其害惟保
障之設我國家所以廩給之者雖厚費不憚在官者又
為之瘽身經紀全畀所給惟恐有不足之憂如二君之
用心者果何為乎當無事時爾吏卒得不挽强超距以
[006-11a]
閑其力進鼓退金以習其令一有冦警則捐軀思奮以
圖報效庻為無負儻羣聚怙强飽食以嬉則將焉用保
障矣張君名彦清建之浦城人連四薦得第一行作吏
已為當路者所知往往數任以事張君亦勇于為人不
自校計利害以能集事如是倉之為者殆未可以一二
數也抑嘗聞之前輩宣政間有太學生張公某者受知
時宰客其家一日論及時事直忤其意拂衣歸自號草
堂翁終焉兹乃知為張君之曾大父則張君之氣節豈
[006-11b]
無所自哉李君名某家世為將居滑臺今為太末人&KR0681
任未幾已能究心乃職以起廢革弊律已䘏下為首務
是不亦可尚也夫是役之成二君屬筆于某謝非其人
不可則為次其顛末并書二君之出處俾後有考次甲
寅年冬十有二月東州李某記
  書
   上黃提刑求先子墓銘書
十二月二十日從表姪孤子李某謹齋沐裁書西向泣
[006-12a]
血稽顙再拜授家童走二千里謹投上提刑察院丈閣
下昨者先考窆不獲地近謀遷奉重惟棄背之初逡巡
反葬雖請銘于大人君子而幼穉無立不能自致比長
頗遊先進之門而時已後矣今幸因改卜竊有請焉痛
念先考刻苦為人不務苟進雖當時為之若無甚難自
今觀之蓋亦鮮儷某嘗采傳記所載其間但一節可稱
附託獲人萬世不朽而况當擾攘之時處奔競之俗固
未有能自堅其所守之死弗變者也使幸而遇知音若
[006-12b]
班馬軰則亦可以鼓名教而振頽風矣彼世之賤丈夫
朝不及夕其商㩁古今題品人物非貴耳而賤目則捨
心而求迹若此者皆不足與論也恭惟吾丈行高當世
文追古作月評之下尤慎許與矧在先考實為畏友宜
盡知其平生欲銘其行可傳可信非吾丈其誰乎且吾
丈亦有不可辭者抑嘗聞司馬溫公與范蜀公相處歡
甚每謂吾二人兄弟也但姓不同爾既約更相為傳而
後死者則誌其墓故溫公之亡蜀公實為之志先考之
[006-13a]
于閣下學同志合無愧二公第所鍾有厚薄故先考不
遇以死今吾丈横翔臺閣為時正人聖天子惟刑之恤
眷求重厚付之淑問而吾丈洊更數路陰功偉然行當
賜環福徧緜宇其于故交豈以不遇以死而易其心哉
今諸孤之計不過欲獲一言以伸遺恨于地下諒吾丈
決不忍深拒之也比歲季弟還自治境竊知吾丈亦有
意于此自非惇篤能若是乎况先考心之所欲為力之
所可任吾丈既詳知之矣以成敗而論人固知吾丈之
[006-13b]
所不為也若遂賜之銘豈惟不肖子之幸是亦先人之
意所有行狀并真贊繕寫拜呈其筆其削惟所以裁之
干冒威嚴不勝哀切戰懼之至某泣血稽顙再拜
   與何少卿干墓誌書
嗚呼文之難銘人之墓之難蓋分不深則知有弗究知
之矣文不工則辭有弗逹辭逹矣非天下重名則文有
弗傳兼是三者可以無愧唐韓退之號文雅且望尊斗
嶽一時大夫士非其銘死不瞑子孫不名孝而退之亦
[006-14a]
矯矯自喜不輕一語可人其所作半天下傑士非功業
文詞赫然則行義風操有絶人者然私考之他雖敷叙
博贍論辨雄俊率當代竒作然文而七矣至其銘孟東
野銘樊宗師銘李元賔則事核而言激情切而意深訂
詞華則本其學術之淵源評操踐則極其出處之本末
至于表忠壯則髮怒衝悼窮屈則涕交堕言言字字如
出肺肝豈非數君子于退之自是平生故人其聲氣其
趨尚相與為甚深相接為最久數君子之心固退之之
[006-14b]
心退之之心固數君子之心則其見于辭非若他人之
勉而為迫而應是故用其情者又重以絶代之文濟以
高世之望顧焉得而不傳嗟夫退之逺矣今有人欲銘
其先而遇文如之名又如之而又知其先如彼之于東
野于宗師于元賔者其可不亟拜亟懇而求之乎某之
微懇尚忍言之某兄弟不孝險釁所鍾無以永延先君
起部之命于天刲割巨痛踰累年而未平今幸既葬獨
墓石未有文私自悼歎與不葬等因念平時從游非碌
[006-15a]
碌子而曰四海賞音百年知己未有出閣下者異時傾
蓋定交握臂吐胸殊姓氏而弟兄異肝膽而一體詩筩
之聨翩緘劄之往來炯耀篋楮至今宛然則庻幾分之
深知之究者矧閣下之文今世所無有每妄論之如水
出海涓滴萬壑如雲出山頃暫千態其傳緗素鑱金石
照映四裔者如玉如金且又人品絶高物望甚偉龍邸
之舊人元老之故家書命勸讀猶名散地向者鬼蜮不
量欲毁圭璧然摧姦觸邪之氣烈烈炎炎上薄日月吟
[006-15b]
嘯瘴鄉萬撓不挫卒起佐大府以階召除由是徳愈尊
大節愈白則今日天下重名閣下有之叠是三者其于
銘人之墓固傳銘先人之墓則益傳視退之之于數子
猶有矜色則某兄弟于此汲汲焉以求其可後耶抑又
有說先君捐館舍時諸孤用治命即葬因綴其行實聚
族而謀皆曰必何公為此銘者非公寧不銘時閣下方
偃息湖外道阻逺不啻天上人或怵之曰見公將何時
盍他求私謂不然天下事有不可知者見公無時固然
[006-16a]
然安知公之不亟見也姑待之已而聞閣下起閣廢新
召擢不楚不吴而蜀實來某聞之喜不寐曰事果有不
可知者而前怵之者亦曰持之誠應之果此其兆矣是
以前日既見將以是請未發口而閣下首及之嗟夫此
豈但人意亦天意也然則閣下其决興哀于未冺之魂
垂徳于不朽之骨將以一字寵光之使死死生生均拜
大賜矣抑又聞退之銘柳子厚亦以故人然其朋比之
愆輕躁之短蓋而愈醜援毫之際倍費洗湔白宫傅之
[006-16b]
銘元稹亦然斯二子皆道不戰欲醉聲利虧名義至生
辱其友死又辱其文識者悲之伏惟先君起部剛大之
正性潔白之峭行懿文實學無愧古人白首一節歸老
牖下存無靦顔没無愧魄于閣下之筆似不辱異時文
成閣下必拊巻而歎曰吾誌人多矣唯郭有道不愧則
某兄弟實與榮焉行狀一編并凂台聽
   上晦菴干墓誌書
十一月日孤子李某謹齋宿裁書稽顙再拜獻于知府
[006-17a]
祕書明公閣下某嘗觀蘇公子瞻之集有祭張太保文
其辭曰某于天下未嘗誌墓銘者五人皆盛徳故求其
所謂五人者曰司馬文正富文忠趙清獻趙康靖及文
定而五其後復銘范蜀公李太師而已如王郎子陸道
士暨保母妻妾之徒蓋不與也竊隘其言以為此五君
子者勳在王室太常紀之史册書之使無蘇公之筆愚
知其不朽也非若抱道懐義無所設施儻非盛徳之士
或誌或銘則草木俱腐矣審如蘇公之云則得銘者無
[006-17b]
非逹官偉人彼清介自守禮法是蹈厄窮而無位者皆
在所棄矣不幾于失人乎愚意立言之君子于所紀録
特視其自立如何耳蘇公未足為通論也某之先人不
幸天閼自其幼年服儒者之行以終身焉平生安于義
命不得少見于世在殯二十年餘某不孝罪逆始克遷
奉惟是表墓之石歲久未立非故緩也蓋有待也共以
明公果行育徳出于生知正心誠意得之大學極高明
而道中庸尊所聞而行所知真積力久内外昭融某雖
[006-18a]
頑鈍竊高明公下風亦有年矣今歲夏初幡然有廬阜
之興實非為廬阜也正欲解履崇牖摳衣函丈少得望
見君子之容以償其夙昔之願耳無何行止非人所能
而㑹合之期如此其難也故纔至洪井以事而歸引領
悵然走介裁叙自狀其過方虞獲戾豈意明公辱賜之
書情誼灑落與進之意甚于傾蓋顧惟一介之賤何以
得此下拜啟緘三復愧歎是以冒霜凌雪奔走千里使
幸而得一見足矣豈圖謙撝與進一旦寘之坐客之右
[006-18b]
慰喜過望輒有瀝血之懇久欲訴于明公之坐噤不敢
發然念昔之壯而今已老若復遷延是自陷于因循之
罪晝思夜夢度未免一吐下悃執事庻幾乎哀而憐之
竊料明公仁恕存心仁斯立人恕斯推已純孝優于錫
類全徳富于有言尚論人物主于至當初不以貧賤利
逹為間是誠小子之幸㑹也早夜以思儻獲明公賜以
一言雖華衮之贈何以加焉故持所親游君之狀稽顙
俛伏于明公之堂下惟明公惻然興懐憫其所以來之
[006-19a]
意奮筆大書而遂賜之豈特先人得伸于泉壤抑所以
加惠李氏者為無窮凡某中外銜戴大造及雲礽而未
已也痛念先人不逮中夀事迹不白行狀所述特取有
據雖小必録冒塵聽瑩不敢毫髮自誣至于筆削之際
明公取其應于銘法者存之可也嘗聞之季札之葬吾
夫子實為之銘石刻具在曰嗚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
萬世景仰想其為人徒以兩語重也然則某之望于明
公意有在矣惟是哀誠所迫曾不自知其僭越短書見
[006-19b]
意荒陋不文退而屏息俟命廡下明公決有以察之而
不加罪也區區不勝惶懼戰越之至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