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c0033 韋蘇州集-唐-韋應物 (master)


[011-1a]
刻韋刺史詩集附録一卷
  宋嘉祐校定韋蘇州集序
韋蘇州唐史不載其行事林寳姓纂云周逍遥公夐之
後左㒒射扶陽公待價生司門郎中令儀令儀生鑾鑾
生應物應物生監察御史河東節度掌書記慶復李肇
國史𥙷云爲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地而坐其
爲詩馳驟建安巳還各得風韻詳其集中詩天寳時扈
從遊幸疑爲三衛永泰中任洛陽丞京兆府功曹大暦
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歸善福精舎建
中二年由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爲滁州刺史改刺江
州追赴闕改左司郎中貞元初又歴蘇州罷守寓居永
[011-1b]
定精舎其後事迹究㝷無所見肇又云開元以後位卑
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文元魯山蕭功
曹張長史獨孤常州崔比部梁補闕韋蘇州以集中事
及時人所稱考其仕䆠本末得非遂止於蘇邪案白居
易蘇州荅劉禹錫詩云敢有文章替左司左司蓋謂應
物也官稱亦止此有集十卷而綴叙猥并非舊次矣今
取諸本校定仍所部居去其雜厠分十五總類合五百
七十一篇題曰韋蘇州集舊或云古風集别號灃/上西齋吟藁者又數卷可以
繕寫嘉祐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太原王欽臣記
  紹興蘇州校刻韋集後序
權知吳縣事葛蘩等所校讐唐蘇州韋刺史集凢十卷
[011-2a]
以相校除定著五百五十九篇皆以辨㭊可繕寫刺史
洛陽人姓韋氏名應物正元中以左司郎中出爲蘇州
刺史其詳不載於正史不可得而考也其爲文峻潔幽
深詞意簡逺指事言情格力閒暇下可以凌顏謝而上
可以薄風騷擺去陳言纎濃合度而自成一家想似其
爲人也繇正元逮今三百餘年而刺史之文傳於世者
寥寥不知其㡬也熈寧九年天子命度支郎中昌黎韓
公出知蘇州事公至則芟剔弊蠹敷施德惠而盗遁姦
革治若神明朞年而政成方是時天子平交趾定河隍
而四方有慶公於閒宴之際視學校講書史以文㑹友
賦詩吟詠而樂道前人之休於是得眺文元公家藏韋
[011-2b]
氏全集俾寮屬賓佐參校訛謬而終之於蘩始命鏤板
將以傳之於後世嘻昌黎公之志可謂遠矣其爲政明
白爆燿而不敢忘前人之善其文章清新雅麗而不敢
忘前人之法其行巳剛毅明敏而不敢忘前人之行是
宜位與才稱而榮象其德者也千里之任其能稱乎後
之人誦韋刺史之詩而聞寮屬賓佐之言其能忘昌黎
公之德乎謹第目録如上
 將仕郎守長洲縣尉兼管勾河塘溝洫王昌虞
 將仕郎守陳州司法參軍充州學教授霍漢英
 登仕郎前監杭州鹽官縣嵒門蜀山鹽場權知吳縣事葛蘩等校
  書葛蘩校韋集後
[011-3a]
右葛蘩校蘇州韋刺史集十卷刺史洛陽人姓韋氏名
應物正元中以左司郎中出爲蘇州刺史書目姓名畧
見唐書藝文志其詳不載於正史不可得而考也今觀
其逢楊開府詩云少事武皇帝無頼恃恩私身作里中
横家藏亡命兒朝持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司隸不敢捕
立在白玉墀驪山風雪夜長楊羽獵時一字都不識飮
酒肆頑癡武皇升仙去憔悴𬒳人欺讀書事巳晚把筆
學題詩兩府始收跡南宫謬見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撫
惸[婺-矛+牙]忽逢楊開府論舊涕俱垂坐客何由識唯有故人
知又温泉行云出身天寳今年㡬頑鈍如鎚命如紙作
官不了却來歸還是杜陵一男子又云身騎廐馬引天
[011-3b]
仗直入華清列御前是嘗爲三衛而蹤跡不羈也燕李
録事詩云與君十五侍皇闈又京師叛亂寄諸弟云弱
冠遭世難二紀猶未平當天寳十五載六月明皇避安
禄山之難是年應物年二十至寳應元年建巳月上皇
崩則武皇升仙去之時應物年二十七又示從子河南
尉班詩序云永泰中予任洛陽丞則應物年二十九及
其來吳贈舊識云少年遊太學負氣蔑諸生蹉跎三十
載今日海隅行則少甞遊太學蓋武皇升仙後二年入
太學遂爲丞也自洛陽丞爲京兆府功曹大暦十四年
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歸善福精舎建中二年由
前資除比部員外郎出爲滁州改刺江州改左司郎中
[011-4a]
貞元初又歴蘇州罷守寓居永定精舎以詩考之歴官
次序如此廣德中洛陽作云蹇劣乏高歩緝遺守微官
廣德二年乃當永泰之元時爲洛陽丞自京師 之
後至德乾元上元寳應數年間折節讀書遂入仕而因
謂之微官也善福精舎詩注建中二年除比部則應物
年四十五建中四年十月三日京師兵亂自滁州間道
遣使明年興元甲子歲五月九日使還寄諸弟作詩云
歲暮兵戈亂京國帛書間道訪存亡乃德宗幸奉天時
應物年四十八自後守九江至爲蘇州刺史計其年五
十餘矣以集中事及時人所稱考其仕宦如此得非遂
止於蘇耶按白居易蘇州荅劉禹錫詩云敢有文章替
[011-4b]
左司左司蓋爲應物也官稱止如此其集中詩寄大梁
諸友云分竹守南譙弭節過梁地則是嘗守亳社篇末
云相敦在勤事海内方勞師似與興元甲子不遠也又
唐小說載與諸公唱和稱韋十九林寳姓纂云周逍遥
公夐之後左僕射扶陽公待價生司門郎中令儀令儀
生鑾鑾生應物應物生監察御史河東節度掌書記慶
復李肇國史補云爲人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
地而坐其爲詩馳驟建安巳還各得風韻又云開元以
後位卑而著名者李北海王江寧李館陶鄭廣文元魯
山蕭功曹張長史獨孤常州崔比部梁補闕韋蘇州其
大畧可見如此紹興昭陽作噩仲春望日西谿姚寛令
[011-5a]
威書
  乾道書重刋韋集後
唐左司郎中韋公正元中爲蘇州刺史天下號日韋蘇
州賓儒招隱相與酬唱有詩十卷本朝嘉祐中太原王
公爲之集序以紀世系仕宦之由紹興中西谿姚公爲
之年譜以定出處前後之次其文名足以傳信於後世
矣今丞相觀文魏公出鎮三吳腹心之地開藩之初搜
前代賢牧之治效得韋公詩而喜觀之第以工匠雕鋟
舛訛旣多板籍寖久磨滅亦甚乃命教官叅校而是正
之鏤板以傳不朽觀國甞謂漢尚經術而文章雅正類
多有之唐尚詞章而風騷之盛尤稱於時若奏天子游
[011-5b]
獵之賦卒章乃歸於三皇五帝之功德者天子說之先
賢集唐百家詩録其警篇而杜韓李所不與蓋有微意
存焉韋公道德之㫖發於情性警䇿之妙曲終奏雅惟
丞相取而表出之其亦鑒㧞斯文一隆正論爲後人標
凖之意豈小補哉乾道辛卯左奉議郎充平江府府學
教授胡觀國書
  乾道平江校韋集十卷幷拾遺七篇䟦尾
韋蘇州詩集十卷幷拾遺七篇丞相觀文魏公守平江
命教官所校也自大雅微缺作詩者並驅爭馳其才思
風韻固不可一槩惟自優游平易中來天理混融若無
意於詩者此體最爲高絕韋蘇州以詩鳴唐其辭清深
[011-6a]
閒遠自成一家至歌行益高古近興調非天趣雅澹禀
賦自然者不能作此今觀其逢楊開府詩云朝持樗蒲
局暮竊東鄰姬一字都不識飮酒肆頑癡武皇升仙去
憔悴被人欺讀書事巳晚把筆學題詩乃少年豪縱不
羈人耳按蘇州在廣德中巳爲洛陽丞去武皇升仙才
歲餘當時作詩尤稱絕唱豈初識字把筆學爲者又廣
德中洛陽作云生長太平日不知太平歡又野居云結
髪累辭秩則其少年在太平時本自恬靜又漢武帝雜
歌力詆神仙畋遊之事又似在天寳間譏諷時政者豈
蘇州心知天寳之將亂欲去不能甞爲是穢迹自晦之
計與不然亦自岸之過也方蘇州在時其詩未甚貴重
[011-6b]
後三十餘年白樂天始愛之東坡先生亦云樂天長慶
三千首却愛韋郎五字詩東坡豈薄蘇州者以樂天之
文之華麗宜於無愛故也大凢浮靡之詞易說平澹之
音難聽理固然耳今丞相觀文公貴本尚古嗜好與衆
絕殊顧於此耽翫若所甚好不少置敦禮執斯文者曷
敢不敬以承詩之本不一以葛蘩本爲正叅以諸本是
正凢三百處而贏又得九日一詩附于卷末若蘇州之
名氏與仕與年則有姚君令威之所書在云乾道辛卯
左從政郎添差充平江府府學教授崔敦禮書
  皇明弘治題隴州新刻韋集後
古詩三百篇孔子删而定之蓋欲人得其性情之正云
[011-7a]
爾漢去古未遠當時作者猶有風人遺意魏晉而降世
變而詩隨之獨陶元亮天資挺㧞高情逺韻逈出流俗
漢魏以來一人而巳唐人以詩鳴者無慮百餘家品格
風韻蓋人人殊韋蘇州生其間盡脫陳隋故習能一寄
鮮穠於簡淡之中晦翁取焉是又元亮之後一人而巳
陜西去書肆最遠陶詩寧夏有刻本學者猶得見之韋
集縉紳家鮮有藏者士或終其身不可見侍御史沁水
李公好古博雅而工於詩嘗語及此意甚惜之予因出
所藏抄本公喜命知隴州事劉玘刻置郡齋以廣其傳
嗚呼詩固學者之所不可廢也得是集者幷陶詩讀之
而有得焉發爲篇章庻㡬和平冲淡不失古詩人吟咏
[011-7b]
性情之意矣若乃雕鎪鍜鍊以爲工呌呼叱咤以爲豪
此陶韋之所棄者吾知免夫弘治丙辰夏五月朔陜西
按察司提學副使石淙楊一清識
 補韋刺史傳 宋沈明遠作喆撰
韋應物京兆長安縣人也其家世自宇文周時孝寛以
功名爲將相而其兄夐高尚不仕號爲逍遥公夐之孫
待價仕隋爲左僕射封扶陽公待價生令儀爲唐司門
郎中令儀生鑾鑾生應物少游太學當開元天寳間宿
衛仗内親近帷幄行幸畢從頗任俠負氣洎漁陽兵亂
後流落失職乃更折節讀書屏居武功之上方復返灃
上園廬蕪没貧無以自業客游江淮間所與交結皆一
[011-8a]
時名士因從事河陽去爲京兆功曹攝高陵令永泰中
遷洛陽丞兩軍騎士倚中貴人勢驕横爲民害應物疾
之痛䋲以法被訟弗爲屈棄官養疾同德精舎起爲鄠
令大暦十四年除櫟陽令復以疾謝去歸寓西郊擇勝
隱於善福祠從諸生學問澹如也建中二年拜尚書比
部員外郎明年出爲滁州刺史滁山川清遠山中多隱
君子應物風流豈弟與其人覽觀賦詩郡以無事人安
樂之四年十月德宗幸奉天應物自郡遣使間道奔問
行在所明年興元甲子使還詔嘉其忠終更貧不能歸
留居郡之南嵒俄擢江州刺史居二歲召至京師貞元
二年由左司郎中補外得蘇州刺史在郡延禮其秀民
[011-8b]
撫其惸嫠甚恩久之白居易自中書舎人出守吳門應
物罷郡寓於郡之永定佛寺太和中以太僕少卿兼御
史中丞爲諸道鹽鐡轉運江淮留後年九十餘矣不知
其所終有子曰慶復爲監察御史河東節度掌書記應
物性高潔善爲詩氣質閒妙渾然天成初若不用工而
近世詩人莫及也白居易甞語元&KR0876曰韋蘇州歌行才
麗之外深得諷諌之意而五言尤爲高遠雅淡自成一
家其爲時人推重如此浮屠皎然者頗工近體詩嘗擬
應物體格得數解爲贄應物弗善也明日録舊贄以見
始被領畧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蓋自天分學力有限子
而不爲我且失其故步矣但以所詣自名可也皎然心
[011-9a]
服焉應物鮮食寡欲所居焚香掃地而坐爲吳門時年
巳老矣而詩益造微世亦莫能知之也子沈子曰予讀
韋蘇州詩超然簡遠有正始之風所謂朱絲䟽絃一唱
三嘆昔應物當開元天寳宿衛仗内爲郎刺史於建中
以迄貞元而文宗太和中劉禹錫乃以故官舉之計其
年九十餘而猶領轉輸劇職應物何夀而康也然自吳
郡以後不復有詩文見於録者豈亡之耶使應物而無
死其所爲不當止此以應物爲終於吳郡之後則禹錫
之所舉老猶無恙也蓋不可得而考也新唐書文藝傳
稱應物有文在人間史逸其傳故不録予旣愛其詩因
考次其平生行義官代皆有憑藉始終可槩見如此恨
[011-9b]
史官編摩踈陋耳嗟夫應物﨑嶇身閱盛衰之變晚折
節學問今其詩徃徃及治道而造理精深士固有悔而
能復厄而後竒者如應物而以自表見於後世豈偶然

   劉須溪評語舊藏須溪批點本有序蠧滅無/從校寫遂闕之謹附評語於此
 韋應物居官自愧閔閔有䘏人之心其詩如深山採
 藥飮泉坐石日晏忘歸孟浩然如訪梅問柳徧入幽
 寺二人意趣相似然入處不同韋詩潤者如石孟詩
 如雪雖淡無彩色不免有輕盈之意德祐初初秋看
 二集謹用校點并記之須溪劉辰翁
刻韋刺史詩集附録卷終
[011-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