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l0056 楓窗小牘-宋-袁□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楓窻小牘卷下
名畫李成以山水供奉禁中然以子姓饒貲為宫市珠
 玉大商不易為人落筆惟性嗜香藥名酒人亦不知
 獨相國寺東宋藥家最與相善每往醉必累日不特
 楮素揮灑盈滿箱篋即舖門兩壁亦為淋漓潑染識
 者謂壁畫家入神妙惜在白堊上耳
思陵神輿就祖道祭陳設窮極工巧百官奠哭紙錢差
[002-1b]
 小官家不喜諌官以為俗用紙錢乃釋氏使人以過
 度其親者恐非聖主所宜以奉賔天也今上抵于地
 曰邵堯夫何如人而祭先亦用紙錢豈生人處世如
 汝能日不用一錢否乎
岳少保既死獄籍其家僅金玉犀帶數條及鎖鎧兠鍪
 南蠻銅弩鑌刀弓劒鞍轡布絹三千餘疋粟麥五千
 餘斛錢十餘萬書籍數千卷而已視同時諸將如某
 某輩莫不寳玩滿堂寢田園佔幾縣享樂壽考妻兒
[002-2a]
 滿前禍福頓懸不意如此天道亦自有不可知者
本朝厯凡十變在建隆則曰應天在太平興國則曰乾
 元在咸平則曰儀天在天聖曰崇天在治平曰明天
 在熈寧曰奉天在元祐曰觀天在崇寧曰占天未幾
 又改曰紀元在紹興曰統元
真宗時賈昌朝撰國朝時令初景祐中丁度等承詔約
 唐時令為國朝時令以備宣讀最後昌朝又參以秦
 邕髙誘李林甫諸家月令之説為集時劉安靖撰時
[002-2b]
 鏡所書以四時分十二月各繫其事孫㞯撰備用時
 令見賈昌朝所奏時令見夫紹興中雖訪得之非復
 舊本乃以景祐厯書者日月之合疏列分度併取一
 二名數注字音于下以備閱時之宜焉
余少從家大夫觀金明池水戰見船舫迴旋戈甲照耀
 為之目動心駭比見錢塘水軍戈船飛虎迎弄江濤
 出没聚散歘忽如神令人汗下以為金門池事故如
 兒戲耳至如韓蘄王困敵王天蕩飛輪八檝蹈軍槃
[002-3a]
 回江面者更不知何如也
熈寧元年十月詔頒河北諸軍教閱法凡弓分三等九
 斗為第一八斗為第二七斗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
 七斗為第一二石四斗為第二二石一斗為第三
余始寓京邸于紹興二年五月大火僅挈母妻出避湖
 上此時被燬者一萬三千餘家及家山中六年十二
 月京師復火更一萬餘家人皆以為中興之始改元
 建炎致此然周顯徳五年夏四月辛酉城南火作延
[002-3b]
 于内城忠懿王避居都城驛詰旦且焚鎮國倉王泣
 禱而滅計一萬九千餘家但臨安撲救視汴都為疎
 東京毎坊三百步有軍巡舖又于髙處有望火樓上
 有人探望下屯軍百人及水桶洒箒鈎鋸斧&KR1166梯索
 之𩔖每遇生發撲救須㬰便滅
髙廟在建康有大赤鸚武自江北來集行在承塵上口
 呼萬嵗宦者以手承之鼓翅而下足有小金牌有宣
 和二字因以索架置之稍不驚怪比上膳以行在草
[002-4a]
 草無樂鸚鵡大呼卜尚樂起方響久之曰卜娘子不
 敬萬嵗葢道君時掌樂宫人以方響引樂者故猶以
 舊格相呼髙廟為罷膳泣下後此鳥持至臨安忽死
 髙宗親為文祭之云金距絳裳何意朱紫乘軒駭散
 纒羅鬬死不逺長江來自汴水匪飢則附曰忠自矢
 謝跡雲端投身禁裏毎呼舊人以勵近侍禽言若斯
 烏官誰似云胡委羽歸魂鶉尾借號有鳥來朝死雉
 漸肻為儀厯仍輝紀尚饗宸翰灑灑一時大手當為
[002-4b]
 置筆
真宗皇帝祀汾而還駕過伊闗親洒宸翰為銘勒石文
 不加㸃群臣皆呼萬嵗其文曰夫結而為山融而為
 谷設險阻于地理資手距于國都足以表坤載之無
 疆示神州之大壯者也矧復洪源南導髙岸中分夏
 禹濬川初通闗塞周成相宅肇建王城風雨所交形
 勢斯在靈葩珍木接畛而揚芬盤石檻泉奔流而激
 響寳塔千尺蒼崖萬尋祕等覺之真身刻大雄之尊
[002-5a]
 像豈獨勝遊之是屬故亦景貺之潛符躬荐兩圭祝
 汾隂而祈民福言旋六轡臨雒宅而觀土風既周覽
 于名區乃刋文于貞石銘曰髙闕巍峩羣山迤邐乃
 固王域是通伊水形勝居多英靈萃止螺髻偏摩鴈
 㟷髙峙奠玉河濵回輿山趾鳴蹕再臨貞珉斯紀
國朝開獻書之路祥符中獻書者十九人賜出身得書
 萬七百五十四卷宣和五年三館參校榮州助教張
 頥所進書二百二十三卷李東一百六十二卷皆係
[002-5b]
 闕逸乞加褒賞頥賜進士出身東補迪功郎七年取
 索到王闡張宿等家藏書以三館祕閣中日比對所
 無者凡六百五十八部二千四百一十七卷闡補承
 務郎宿補迪功郎
余從祖姑婿陳從易得與太清樓校勘天聖三年六月
 陳以十代興亡論妄加塗竄同官皆降一職
崇寧二年五月秘閣書冩成二千八十二部未冩者一
 千二百十三部及闕卷二百八十九立程限繕録政
[002-6a]
 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戊戌校書郎孫覿奏四庫書
 尚循崇文舊目頃訪求遺書總目之外凡數百家幾
 萬餘卷請譔次増入總目合為一卷詔覿等譔次名
 曰祕書總目及汴京不守悉為金人輦去車駕渡江
 詔捜江浙閩粤載籍四庫至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
 卷較崇文舊目多一萬三千八百十七卷又思陵以
 萬幾之暇御書六經論語史記列傳刋石立於太學
 典籍之盛無媿先朝苐奇秘闕逸較前少損所増多
[002-6b]
 近代編述耳
余向從汴中得見錢武肅王鐵劵其文曰維乾寧四年
 嵗次丁巳八月甲辰朔四日丁未皇帝若曰咨爾鎮
 海鎮東等軍節度浙江東西等道觀察處置營田招
 討等使兼兩浙鹽鐵制置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
 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持節潤越等州刺史上柱國彭
 城郡王食邑五千户實封一百户錢鏐朕聞銘鄧隲
 之勲言埀漢典載孔悝之徳事美魯經則知褒徳榮
[002-7a]
 勲古今一致頃者董昌僭偽為昏鏡水狂謀惡迹漸
 染齊人爾能披攘兇渠盪定江表忠以衞社稷惠以
 福生靈其機也氛䘲清其化也疲羸泰拯永粤于塗
 炭之上師無私焉保餘杭于金湯之固政有經矣志
 奬王室績冠侯藩溢于旂常流在丹素雖鍾繇刋五
 熟之釜竇憲勒燕然之山未足顯功抑有異數是用
 錫其金板申以誓詞長河有似帶之期泰華有如拳
 之日惟我念功之㫖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
[002-7b]
 克保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
 加責承我信誓往惟欽哉宜付史館頒于天下賫劵
 中使則焦楚鍠也
歐陽文忠公樊侯廟災記真稿舊存余家其中改竄數
 處如立軍功三字稿但曰起家平生曰生平振目曰
 瞋目勇力曰威武雄武曰英勇生能萬人敵死不能
 庇一躳曰生能讋喑啞叱咤之主死不能保束草附
 土之形有司曰殘暴闕/喑嗚叱咤四字無茅曰使風
[002-8a]
 馳電擊平北咆哮凡定二十三字書亦遒勁時余家
 從祖倅鄭故得其稿今竟失去不得與蘇公手書並
 存惜哉
紹興九年十月二十一日詔皇太后宫殿名慈寧三十
 日畢功羣臣上表云臣等言徳之大者必盡萬物之
 報以稱其禮孝之至者必得四表之心以寧其親天
 祚文武之隆世基任姒之徳仰模太紫前考異宫宜
 昭揭于鴻名以答揚于流澤臣中賀竊以來朝置衞
[002-8b]
 逺存長樂之鴻名中禁承顔近著寳慈之茂實皆以
 體王居于宸極據寳執于坤靈廣一人欽愛之風極
 萬世尊崇之奉載新令典允屬聖時伏惟皇帝達孝
 通于神明要道形于徳教紹復大業對越祖宗在天
 之靈抑畏小心躳蹈帝王髙世之行人與能而樂戴
 天復命以中興上推履武之祥丕啓生商之慶方且
 致天下之養用寅奉于母儀成路寢之威示日嚴于
 子道臣等率籲衆志懇欵一詞爰藉合于前章極崇
[002-9a]
 施于顯號叶情文而並舉煥典冊以増華輦道中通
 朝夕燕兩宫之奉珮環入覲時節奉萬年之觴示垂
 裕于無疆益儲休於有美伏請建皇太后宫殿以慈
 寧為名時顯仁太后尚羈敵庭讀此真堪為髙廟泣
 下也
雞冠花汴中謂之洗手花中元節則兒童唱賣以供祖
 先今來山中此花滿庭有髙及丈餘者每遙念墳墓
 涕淚澘然乃知杜少陵感時花濺淚非虚語也
[002-9b]
頃從臨安得見石晉授文穆王玉冊文曰惟天福八年
 嵗次癸夘十月丙午朔六日辛亥皇帝若曰在天成
 象拱辰分將相之星惟帝念功啓土列侯王之國朕
 所以法昊穹而光宅稽典禮以疏封而況世著大勲
 時推令器探寳符而嗣位仗金鉞以宣威羽翼大朝
 藩籬東夏宜列諸侯之上特隆一字之封簡自朕心
 叶于輿論咨爾保邦宣化忠正翊戴功臣起復鎮國
 大將軍右金吾衛上將軍員外置同正員檢校太師
[002-10a]
 兼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充鎮海鎮東等軍節度
 浙江東西等道管内觀察處置兼兩浙鹽鐵制置發
 運營田等使上柱國呉越國王食邑一萬七千户實
 封四千户錢佐為時之瑞命世而生負經文緯武之
 才藴開物成務之志英華發外精義入神亞夫繼社
 稷之勲顧榮擅東南之美眷言祖考志奉國朝清呉
 越之土疆執桓文之弓矢天資厥徳代有其人荷基
 搆以克家事梯航而述職殊庸斯在信史有光是舉
[002-10b]
 彝章爰行盛典土茅符節方推翼世之資黻冕輅車
 更重榮勲之禮斯為異數允屬真王今遣光禄大夫
 檢校司徒行太子賔客上柱國太原縣開國男食邑
 三百户王珓使副正議大夫行尚書吏部郎中柱國
 賜紫金魚袋趙熈等持節備禮冊爾為呉越國王於
 戲周寵元臣四履錫命漢封異姓八國始王指河岳
 以誓功俾子孫而襲爵爾纂服舊業朕考前文勿忘
 必復之言更廣無窮之祚懋昭前烈爾惟欽哉
[002-11a]
余家藏春秋繁露中缺兩紙比從藏書家借對缺紙皆
 然即館閣訂本亦復爾爾不知當時校勘受賞銀絹
 者得無媿乎後從相國寺資聖門買得抄本兩紙俱
 全此時歡喜如得重寳架槖似為生氣及離亂南來
 缺本且不可得矣
東坡歐公集序云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
 至天聖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媿于古士亦因陋守
 舊論卑而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
[002-11b]
 學古為髙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顔納諌為忠長育
 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劉摯司
 馬温公文集序云是文也君天下者得之足以鑒興
 衰通治體公卿大夫得之足以為忠嘉盡臣節士庶
 人得之足以檢身厲行為君子之歸以至山顛水涯
 幽人放客得之則浩歌流詠斟酌厭飫隨取隨足兩
 公之文真不媿蘇劉序言也
國朝自建隆至靖康自建炎至乾道大赦凡一百二十
[002-12a]
 有三恩洽率土可謂至矣嘗神宗即位大赦詔曰夫
 赦令國之大恩所以蕩滌瑕穢納于自新之地是以
 聖王重焉中外臣僚多以赦前事捃摭吏民興起訟
 獄茍有詿誤咸不自安甚非持心近厚之誼使吾號
 令不信于天下其曰詔内外言事按察司毋得依前
 舉劾且按取㫖否則科違制之罪知諫院司馬光上
 言切惟御史之職半以繩按百辟糾植姦邪之狀固
 非一日所為國家素尚寛仁數下赦令或一嵗之間
[002-12b]
 至于再三若赦前之事皆不得言則其可言者無幾
 矣萬一有姦邪之臣朝廷不知誤加進用御史欲言
 則違今日之詔若其不言則陛下何從知之臣恐因
 此言者得以箝口偷安姦邪得以放心不懼此乃人
 臣之至幸非國家之長利也請追改前詔刋去言事
 兩字帝命光送詔于中書
周顯徳中嘗詔王朴考正雅樂朴以為十二律管互吹
 難得其真乃依京房為律準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
[002-13a]
 長斷分寸設柱用七聲為均樂乃和至景祐元年九
 月帝御觀文殿詔取王朴律準觀視御筆篆冩律準
 字於其底復付太常祕藏本寺模勒刻石于㕔事博
 士直史館宋祁為之贊其詞曰有周有臣嗣古成器
 絃冩琯音柱分律位俾授攸司謹傳來世上聖稽古
 規庭閱視嘉御正聲親銘寳字奎鈎奮芒河龍獻勢
 樂府増榮乾華俯賁用協咸韶永和天地
元祐六年七月朔皇帝既視文徳朝翰林學士拜疏於
[002-13b]
 庭曰陛下即位尊有徳親有道詔舉賢良方正經明
 行修藝文之士欲以幸教天下甚惠夫太學者教化
 之原也且先皇帝初斥三學舍增弟子至三千員惟
 聖上幸照臨其宫上以問丞相丞相曰學士議是今
 嵗屢豐賀海内誠無事而陛下聰明仁孝好學出天
 性不因是以風動四方則事尚何可為者況祖宗之
 舊章皆在可考請下有司討論以進制曰可以嵗十
 月庚午駕自景靈宫移伏謁孔子祠入門降輦步就
[002-14a]
 小次由東階以升奠爵再拜禮官告禮成然後退幸
 太學詔博士皆升堂坐諸生兩廡下乃命國子祭酒
 講書之無逸終篇因而幸武成王廟而過左丞相實
 從於是率諸公賦詩以形容之在位者皆屬和十二
 月許至太學祭酒司業仝其僚屬以謀之曰此太平
 希闊盛事也太學何敢私有必刻金石以𫝊之天下
 為穪且屬格非序其本末格非竊惟成周之隆其人
 君起居動作之美載于詩聲于樂者多出于左右輔
[002-14b]
 弼之臣而王之徳意志慮至設官而𫝊道之不為區
 區也今丞相諸公賦詩與雅頌之作無異祭酒欲𫝊
 之天下與道王之徳意無異宜刻石不疑元祐七年
 正月丁酉謹序此李公格非筆也諸公詩皆七言以
 章庠行王堂為韻賦詩諸公為吕公大防蘇公頌韓
 公忠彦蘇公轍馮公京王公巖叟范公百禄梁公燾
 劉公奉世顧公臨李公之純孫公升馬公黙范公純
 禮王公欽臣孔公武仲陳公軒呉公安持豐公稷趙
[002-15a]
 公挺之李公師徳李公階王公誼許公彦孫公諤蔡
 公肇周公知黙傅公楫宋公彬周宋公商呉公師仁
 張公敦義劉公符陳公祥通鄧公忠臣李公格非凡
 三十六人
東坡謂食河魨值得一死余過平江姻家張諌院言南
 來無它快事祗學得手煮河魨耳須臾烹煮對余方
 且共食忽有客見顧俱起延欵為猫翻盆犬復佐食
 頃之猫犬皆死幸矣哉奪兩人于猫犬之口也乃汴
[002-15b]
 中食店以假河魨餉人以今念之亦足半死
余家所藏燕丹子一序甚奇附載于此目無秦技無人
 然後可學燕丹子有言不信有劒不神不可不讀燕
 丹子從太虚置恩怨以名教衡意氣便可焚却燕丹
 子此荆軻事也有燕丹而後有荆軻也秦威太赫燕
 怨太激威怨相軋所為白虹貫日和歌變徵我固知
 其事之不成倚柱一笑所謂報太子而成其為荆卿
 者乎余本孱夫不能學亦不須讀苐不忍付之宵燭
[002-16a]
 而録之以副子家卷軸惜無作者姓名耳
靖康已前汴中家户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而王公之
 門至以渾金飾之識者謂虎頭男子是虜字金飾更
 是金人在門也不三數年而家户被虜王公被其酷
 尤甚
政和四年汝蔡有司上言連山巖石往往採撃多變瑪
 瑙地不愛寳聖瑞非常乞下詔封禁以供御用時遣
 中使出採粗者以供屏牖糚嵌而晶瑩成形巧絶天
[002-16b]
 工者蓋充滿内府矣然此亦靖康預徵也山者以譬
 國家磐石之安變為瑪瑙者馬為南方火當國家以
 火徳應之瑙者惱也變磐石之安為火徳憂惱也
宣和三年二月新鄭門官夫淘溝從助産朱婆婆牆外
 溝底得一銅器如壺兩旁有環腹上有線其色翡翠
 間之以緑其文曰綏和元年供三昌為湯宜造三十
 鍊銅黄塗壺容二斗重十二斤八兩塗工乳䕶紋級
 樣臨主守在亟同守令寳省苐重六觔耳漢權雖減
[002-17a]
 不宜如許權知開封府王革上之内府
花石綱百卉臻集廣中美人蕉大都不能過霜節惟鄭
 皇后宅中鮮茂倍常盆盎溢坐不獨過冬更能作花
 此亦后隨北駕美人憔悴之應也
先正有洛陽名園記汴中園囿亦以名勝當時聊記於
 此州南則玉津園西去一丈佛園子王太尉園景初
 園陳州門外園館最多著稱者奉靈園靈嬉園州東
 宋門外麥家園虹橋王家園州北李駙馬園西鄭門
[002-17b]
 外下松園王大宰園蔡太師園西水門外養種園州
 西北有庶人園城内有芳林園同樂園馬季艮園其
 它不以名著約百十不能悉記也
王荆公字説序云文者奇耦剛柔雜比以相承如天地
 之文故謂之文字者始於一二而生於無窮如母之
 字子故謂之字其聲之抑揚開塞合散出入其形之
 衡從曲直邪正上下内外左右皆有義皆出於自然
 非人私知所能為也其言甚佳奈字説多出私智何
[002-18a]
 耶
程泰之演繁露云唐人婚禮多用百子帳特貴其名與
 婚宜而其制度則非有子孫衆多之義葢其制本出
 大漠特穹廬拂廬之具體而微者耳棬栁為圏以相
 連鎖百張百闔為其圏之多也故以百子名之亦非
 其有百圏也其弛張既成大抵如今尖頂圓亭子而
 用青氊通冒四隅上下便于移置耳若今禁中大婚
 百子帳則以錦繡織成百子兒嬉戲狀非若程説矣
[002-18b]
太宗興國五年涇州言定縣婦人怒夫前妻之子婦斷
 其喉而殺之下詔曰刑憲之設葢厚于人倫孝慈所
 生實由乎天性矧乃嫡繼之際固有愛憎之殊法貴
 原心理難共貫自今繼母殺傷夫前妻之子及姑殺
 婦者並以凡人論慶厯間寧州童子年九嵗毆殺人
 當棄市帝以童孺爭鬬無殺心止命罰金入死者家
 開封民聚童子教之有因夏楚死者為其父母所訟
 府上具獄當抵死宰相以為可矜帝曰情雖可矜法
[002-19a]
 亦難屈命杖脊赦之九重之上乃能究極民情如此
臨安有諺語凡見人不下禮呼曰强團練余不知其所
 自來後得之長老云錢氏有國時攻常州執其團練
 使趙仁澤以歸見王不拜王怒命以刀抉其口至耳
 丞相元徳昭救解云此强團練宥之足以勸忠也遂
 以藥附創送歸於唐故至今以為羙諺
皇朝玉牒昉于至道所載自太祖太宗秦王以下子孫
 凡六百六人公主附之書以銷金花白羅紙黄金軸
[002-19b]
 銷金紅羅褾帶複墨漆飾金匣紅綿錦裹金鎖鑰宗
 室始本支次女氏次始生次宗婦次宗女次宫院次
 官爵次壽考次賜賚然秦王以下太祖本支第云同
 姓惟太宗已來稱宗室云
慶元四年九月朔太史言日食于夜而草澤言食在晝
 驗視如草澤言嘉泰二年日食五月朔太史以為午
 正草澤趙大猷言午初三刻食三分詔著作張嗣古
 監視渾儀祕丞朱欽則等覆驗卒如大猷所言史官
[002-20a]
 乃抵罪蓋自渡江後厯差多矣
范文正之同寅而失懽于韓魏公程伊川之儒正而見
 誚于蘇子瞻丁謂之小人而始薦于王元之蔡京之
 姦邪而見取于司馬温公李丞相之拮据于建炎而
 有不展之譏韓蘄王之威宣于金敵而有畏懦之議
 皆不知其然而然者也
乾徳四年三月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訪經西域
 興國五年北天竺僧天息災與施䕶各持梵筴來獻
[002-20b]
 及中天竺僧法天有意翻譯乃詔内侍鄭守鈞于太
 平興國寺大殿兩度地作譯經院中設譯經堂其東
 序為潤文堂西序為正義堂七年六月院成召息災
 等三人入院以所賫梵本各譯一經命光禄卿湯悦
 兵部郎張洎潤色法進等筆受綴文慧逹苛證義七
 月十二日息災等各上新譯經二卷詔鏤版入藏自
 是取禁中梵筴藏録半載者譯之每誕聖節五月一
 日即獻新經八年改譯經院為𫝊法院又置印經院
[002-21a]
 十月甲申出新譯經五卷示宰相天禧五年十一月
 丁丑以宰臣丁謂王欽若為譯經使四年十二月丙
 子夏竦上譯經音義七十卷景祐二年九月法䕶惟
 淨以華梵對參為天竺字源七卷
冊府元龜凡一千卷三十一部千一百四門門有小序
 譔自李維等六人而竄定于楊億其書止採六經諸
 史國語國䇿管安孟晏淮南吕覽韓詩外𫝊及修文
 御覽藝文𩔖聚初學等書即如兩京雜記明皇雜録
[002-21b]
 等皆擯不採其編修官供帳飲饌皆異常等王欽若
 以魏書宋書有索虜島夷之號欲改去王文正公謂
 舊文不可改又如杜預以長歴推甲子多誤皆以誤
 注其下而不改帝下手詔凡悖逆之事不足為訓者
 刪去之復親覽摘其舛誤多出手書詰問或召對指
 示商畧凡八年而成然開卷皆常目所見無罕覯異
 聞不為藝家所重
張佛子名慶京師人也以淳化元年生生三嵗而父母
[002-22a]
 俱亡亦無伯仲昆季遂養于外戚趙氏洎長因襲姓
 趙亦未知自明趙氏之鄰有郭榮者世為右軍巡院
 吏趙氏因以慶屬焉郭氏告老慶遂補郭氏之闕實
 祥符三年也慶之司獄常以矜慎自持好潔獄囚必
 親沐之暑月尤數每戒其徒曰人之麗于法豈得已
 哉我輩以司獄為職若不知恤則罪者何所赴愬耶
 飲食湯藥臥具必加精潔常為其徒侮之曰若區區
 為此乃欲要福乎慶亦莫之顧也好看法華經每有
[002-22b]
 重囚就戮則為之齋素誦佛一月乃止囚有無辜者
 欲私釋也取具去乃祝之曰若無舉我願以具贖若
 也坐罪後遇囚得報必自免其囚獄有訛鞫者慶以
 至誤于畫條令美言以喻之也不訊考而疑獄常決
 獄官往往屬意焉後慶年八十有二無病而卒其子
 亨官三班借職亨六子洪左藏庫副使鍔鏄鐸元豐
 五年同登黄裳榜鎬鋭並顯薦聞封隂徳有後乃如
 此
[002-23a]
轉運使盧之翰為李繼隆誣奏轉運乏糧太宗怒召中
 使取之翰等三人首時丞相吕端不敢言樞密副使
 錢若水犯顔力諍之翰等得免黜為行軍副使後之
 翰于都堂見錢長揖不謝吕丞相在坐謂盧曰君言
 樞相更生耶盧大言曰錢公此舉使明主不拒諫大
 臣敢直言律法無枉濫所當謝者在彼不在翰也吕
 為憮然
太𤣥極為本朝儒舊詆議然司馬温公法之以著濳虚
[002-23b]
 邵康節每謂揚雄太𤣥不獨知厯法且知厯理
有仇生者少與富鄭公善後以失懽游于韓公之門未
 幾韓富不協遷怒仇謂背有所短也及魏公卒富公
 至不往弔且欲甘心于仇或謂仇須面詣謝仇曰刺
 骨之恨豈送面可消但富公正人韓公君子短正人
 于君子之前能不入于妒婦之條乎富公聞之于是
 釋然所謂難以情求可以理諭也苐不弔韓公至竟
 為富公身後名累
[002-24a]
余嘗見太子玉冊用珉玉簡六十枚前後四枚刻龍填
 金貫以金絲藉以錦褥盛以漆匣裝以金華飾以螭
 首今請用珉簡七十五枚
 
 
 
 
 
[002-24b]
 
 
 
 
 
 
 
 楓窻小牘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