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26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宋-章定 (master)


[041-1a]


卷四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四十一
             宋 章定 撰
七百五十四


 姓纂周文王第十子聃季食采於沈因氏焉今汝南
 平輿沈亭即沈子國也秦有沈郢徵丞相不就
左傳沈尹戍楚沈尹也為左司馬葉公子髙姓沈名
 諸梁沈尹戍之子為葉大夫
晉書沈勁字世堅呉興男子守洛陽城陷為慕容恪
[041-1b]
 所害恪曰今定洛陽而殺沈勁實有愧於四海
沈充字士居少好兵書以雄豪聞於鄉里
南史沈懷文字思明少好玄理善為文章孝武時遷尚
 書吏部郎三子淡深沖沖字景綽與兄淡深名譽
 有優劣士號為腰鼔兄弟三人並歴御史中丞皆為司
 直晉宋所未百曇慶懷文從父兄仕宋位尚書左
 丞
[041-2a]
沈演之字臺真沈氏家世為將而演之折節好學在
 宋舉秀才為嘉興令有能名為右衞將軍加侍中文帝
 曰侍中領衞望實優顯此蓋宰相便坐卿其勉之
沈顗字處黙讀書不為章句著述不尚浮華齊永明中
 徵拜著作郎不起
沈憲字彦璋少有幹局為駕部郎在宋補烏程令甚
 著政績齊髙帝以憲帶山隂令政聲大著孔珪曰
 沈令料事特有天才
沈浚字叔源憲之孫仕梁歴山隂呉建康三縣並有能
[041-2b]
 名累遷御史中丞
沈慶之字弘先仕宋為建威將軍大破山蠻威震諸山
 羣蠻皆稽顙慶之著狐皮帽羣蠻號曰蒼頭公毎
 見慶之軍輙畏懼曰蒼頭公已復來矣文帝將北
 伐慶之固陳不可上使徐湛之等難慶之慶之曰今
 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自五校
 而登三事文季字仲逹慶之次子風采稜岸善於
[041-3a]
 進止文秀字仲逺慶之弟子善於撫御被魏圍三
 載無叛者
沈攸之字仲達累遷郢荆二州刺史
沈約字休文博通羣籍善屬文才智縱横可謂明識
 梁武立累遷為尚書令 博物洽聞當世取則 立
 宅東田矚望郊阜嘗為郊居賦以序其事 子旋字
 士規終南康内史 孫衆字仲興梁武令為竹賦敇
 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
沈恪字子恭深沉有幹局仕陳為廣州刺史綏懷安
[041-3b]
 輯被以恩惠嶺表賴之
沈君理字仲倫博涉有識鑒為呉興太守以幹理見稱
沈烱字初明少有雋才為當時所重仕陳加散騎常侍
循吏沈瑀字伯瑜為建德令教人種桑柿梨栗人咸懽
 恱為餘姚令權右屏跡
儒林沈峻字士嵩博通五經尤長三禮為國子助教
 子文阿字國衞通三禮三傳位五經博士
[041-4a]
沈洙字弘道精識彊記五經章句諸子史書問無不荅
 仕梁為尚書祠部郎
沈徳威字懐逺少有操行後為國子助教講授道俗受
 業數百人為尚書祠部郎
儒林沈不害字孝和博綜經典製文立成曾無尋檢周
 弘正曰沈生可謂意聖人乎位光禄卿尚書左丞
孝義沈崇傃字思整郡縣舉至孝擢補太子洗馬旌其
 門閭
隱逸沈道䖍武康人好老易居縣北石山精廬州府凡
[041-4b]
 十二命皆不就
隱逸沈麟士字雲禎博通經史有高尚之心隱居於吳
 差山講經教授從學士數十百人時語曰差山中有
 賢士開門教授居城市時號織簾先生
北史沈文秀字仲逺歸魏除懐州刺史守清貧而政寛
 大興水田公私頗有利益
儒林沈仲字子厚博覽羣書尤明詩及左氏春秋梁時
[041-5a]
 除五經博士嘗講三教義於紫極殿朝士儒生桑門
 道士至者二千餘人
唐沈旣濟蘇州人經學該明楊炎雅善之薦旣濟有良
 史才召拜左拾遺史館脩撰
沈傳師旣濟子材行有餘能治春秋工書有楷法少為杜
 佑所器貞元末舉進士許孟容權徳輿樂挽轂士號
 權許徳輿稱之於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過我
 傳師徃謝遂擢第徳輿門生七十人推為顔子復登
 制科召入翰林為學士改中書舎人翰林缺承㫖次
[041-5b]
 當傳師穆宗欲面命辭曰學士院長參天子密議次
 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願治人一方為陛下長養之
 因稱疾以本官兼史職出為湖南觀察使 性夷粹
 無競更二鎮十年無書賄入權家初拜官宰相欲以
 姻私託幕府者傳師固拒曰誠爾願罷所授故其僚
 佐如李景讓蕭寘杜牧極當時選云
沈伯儀湖州人武后時為太子右諭徳
[041-6a]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人及進士第兼脩文館學士侍宴
 帝詔學士等舞回波佺期為弄辭悦帝
沈法興湖州人義寧二年趨江都衆六萬定江表十餘
 州
宋朝沈倫字順宜開封太康人也周顯徳初太祖領同
 州節制辟在幕府開寶六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集賢殿大學士請老復授左僕射致仕卒諡恭惠
沈括字存中呉興人也博覽古今於書無所不通舉進
 士為揚州司理參軍編校昭文館書籍熈寧間除太
[041-6b]
 子中允為檢正中書刑房公事遷集賢校理察訪兩
 浙農田水利遷太常丞同脩起居注邉吏報北人將
 入寇亟遣中貴人取兩河民車以為戰備民大驚擾
 自宰執以下言不便者牆進俱不省一日括持筆立
 御坐側神宗顧曰卿知籍車之事乎括曰未知車將
 何用神宗曰北人以多馬取勝唯車可以當之括曰
 敵之來民父子墳墓田廬皆當棄去復暇䘏車乎朝
[041-7a]
 廷姑籍其數而未取何傷神宗曰卿言有理何論者
 之紛紛也括曰車戰之利見於歴世巫臣教呉子以
 車戰遂伯中國李靖用偏箱鹿角車以擒頡利臣但
 未知一事古人所謂輕車者兵車也五御折旋利於
 輕速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椎樸以牛挽之日不能三
 十里少蒙雨雪則跬步不進故俗謂之太平車或可
 施於無事之日恐兵閒不可用耳神宗益喜曰無人
 如此語朕者當更思之明日遂罷籍民車執政問括
 曰君以何術而立談罷此事上甚多太平車之説也
[041-7b]
 括曰聖主可以理奪不可以言爭若車可用其敢以
 為非未幾以右正言知制誥察訪河北西路出使遼
 國使還以淮浙災傷為體量安撫使權三司使遷翰
 林學士以言者罷知青州尋知延州王師大舉伐
 西夏种諤帥師入銀夏州而不能有明年括請城永
 樂命徐禧李舜舉計議邊事李稷主糧餉遂城永樂
 距銀州五十里米脂五十里城成賜名銀川砦旣而
[041-8a]
 賊二十萬重圍永樂城攻益急城陷於是漢蕃官二
 百三十人兵萬二千三百人皆沒焉禧舜舉稷死之
 神宗以括始議責為均州團練副使隨州安置徙
 秀州復光祿卿分司南京以卒


七百五十五


漢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沛人


七百五十六


後漢書武落鍾離山黒穴有瞫氏
[041-8b]
七百五十七


姓苑云下邳人


七百五十八


 姓纂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
 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㑹食采於范遂為
 范氏魏有范痤項羽謀臣范增居巢人
左傳襄二十七年子木問於趙孟曰范武子之徳如何
 對曰夫子之家事治言於晉國無隱情
[041-9a]
昭五年韓起之下魏舒范鞅皆諸侯之選也
成十六年楚壓晉軍而陳軍吏患之范匄曰塞井夷竈
 陳於軍中晉楚唯天所授何患焉
成十七年晉范文子反自鄢陵使其祝宗祈死曰君驕
 侈而克敵難將作矣使我速死無及於難范氏之福
 也
史記范雎字叔魏人一飯之徳必償睚眦之怨必報
 事須賈使齊襄王賜金及牛酒須賈知之以告相魏
 齊齊笞擊雎折脅摺齒以懲後令無妄言者雎佯死
[041-9b]
 得出入秦説昭王後拜相須賈使秦雎聞之敝衣微
 行之邸見賈賈驚曰范叔固無恙乎留與坐飲食乃
 取一綈袍賜之雎歸取大車駟馬為賈御入秦相府
 賈待門下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乃
 吾相君也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
 謝罪曰不意君能自致青雲之上雎曰汝所以得無
 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
[041-10a]
貨殖傳范蠡師事計然蠡用於越旣雪㑹稽之耻乃乘
 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
 朱公乃治産積居與時逐利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
後漢范遷字子廬有清行為漁陽太守以智略安邊匈
 奴不敢入界 後為司徒其妻謂曰君有四子而無
 立錐之地可餘俸祿以為後世業遷曰吾備位大臣
 而蓄財求利何以示後世
范升字辨卿光武徵為博士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
[041-10b]
黨錮范滂字孟博汝南人少厲清節為州里所服 冀
 州饑荒以滂為清詔使按察之登車攬轡慨然有澄
 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汙望風解印綬去
范冉或作丹字史雲好違時絶俗為激詭之行為萊蕪長
 後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於朝閭里歌
 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釡中生魚范萊蕪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學與張劭為友並告歸鄉式曰後
[041-11a]
 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方
 至劭白母請設饌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結言何相
 信之審邪曰巨卿信士必不能違至日巨卿果到升
 堂拜飲盡歡而别
晉范汪字玄平王澄竒之曰興范宗者必是子也博學
 多通善談名理後歴徐兖二州刺史 子甯字武子
 少篤學多所通覽為餘杭令興學校養生徒志行之
 士莫不宗之遷臨淮太守
范喬字伯孫外黄人前後辟舉皆不就
[041-11b]
范堅字子常博學善屬文拜著作佐郎遷尚書右丞
 子啟字榮期以才義顯於當世為秘書郎中黄門侍
 郎父子並有文章傳於世
良吏范晷字彦長轉馮翊太守甚有政能
儒林范平字子安錢唐人研覽墳典遍該百氏舉茂才
 遷臨海太守政有異能 卒謚曰文貞先生 三子
 奭咸泉並以儒學至大官
[041-12a]
范隆字玄嵩著春秋三傳撰三禮吉凶宗紀甚有條義
儒林范宣字宣子十歲能誦詩書常以講誦為業皆聞
 風宗仰自逺而至諷讀之聲有若齊魯曰是江州人
 士並好經學化其風也 子輯歴郡守國子博士
儒林范弘之字長文以儒術該明為太學博士
范粲字承明博涉彊記學皆可師
南史范泰字伯倫武帝甚賞愛之領國子祭酒博覽篇
 籍好為文章愛奬後生孜孜不倦 子曄字蔚宗
范柏年初見宋明帝言次及廣州貪泉因問卿州復有
[041-12b]
 此水否答曰梁州惟有文川武鄉亷泉讓水又問卿
 宅在何處曰臣所居㢘讓之間帝嗟其善答因見知
 歴任内外終梁州刺史
宋朝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也母張氏夢人授五色
 筆而質生九歲善屬文唐長興中舉進士為忠武軍
 推官晉天福中懐其文見宰相桑維翰維翰竒之擢
 監察御史稍遷主客員外郎直史館召入翰林為學
[041-13a]
 士契丹入冦晉出帝命十五將出征是夕質宿直出
 帝命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宫城已閉慮泄機事遂獨
 為之辭理優贍當時文士皆歎服周太祖征李守貞
 毎朝廷遣使齎詔處分軍事皆中機㑹太祖問誰為
 此辭使者以質對太祖曰宰相器也太祖起兵入京
 師遽令草太后誥及議迎湘隂公儀注乃白太后以
 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周廣順初拜中書侍郎同
 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參知樞密院事世宗時累
 加司徒洪文館大學士恭帝即位封蕭國公北邊奏
[041-13b]
 太原劉承鈞結契丹入寇乃命我太祖北征為六師
 推戴自陳橋入城還府第時質方就食閣中聞太祖
 入率王溥魏仁浦就府謁見質執溥手曰倉卒遣將
 吾儕之罪也太祖旣即位加兼侍中仍以為相乾德
 初封魯國公初和凝知貢舉愛質所試文自以中第
 十三名故亦以處質其後質官及封國皆與凝同當
 時謂之傳衣鉢 太宗嘗言近世輔弼循規矩惜名
[041-14a]
 器持㢘節無與質比者但欠世宗一死為可惜爾
 子旻兄子杲
范雍字伯純世居河東其曽祖仁恕從孟氏入蜀為相
 祖龜從昶歸朝為左屯衞將軍父德隆為供奉官葬
 河陽因家焉雍舉進士為洛陽簿後知河南遷禮部
 尚書卒諡忠獻 雍子宗傑至兵部員外郎直史館
 孫子竒紹聖間為吏部侍郎寶文閣待制子竒之子
 坦政和中為户部侍郎
范仲淹字希文唐相履氷之後其先邠州人也後徙蘇
[041-14b]
 州祖贊時仕錢氏為秘書監父墉從錢俶歸京師後
 為武寧軍掌書記以卒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改
 適長山朱氏故冒朱姓名説舉進士為廣徳軍司理
 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仲淹少有大志於富貴貧賤
 毁譽歡戚一不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嘗自誦
 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其志
 也為楚州糧料院母喪去官自言不敢以一身之戚
[041-15a]
 而忘天下之憂乃上書宰相極論天下事所言皆執
 政時所施行者也宰相王曾見而竒之晏殊知應天
 府表掌府學及終喪乃歸宗易今名時晏殊在京師
 薦一士為館職曾謂殊曰公知范仲淹捨不薦而他
 薦乎公宜更薦范仲淹也殊從之遂用為秘閣校理
 進樞密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尋拜陜西四路安撫縁
 邉招討使 仲淹與韓琦俱有威名軍中為之語曰
 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
 之驚破膽居三歲士勇邉實恩信大洽乃决策謀取
[041-15b]
 横山復靈武而元昊數遣使來請和初西人籍為鄉
 兵者十數萬旣而黥以為軍惟仲淹所部刺其手仲
 淹罷去兵獨得復為民仲淹在邉其所施設去而人
 德之與守其法不敢變也自仲淹坐夷簡貶羣士大
 夫各持二人曲直夷簡患之凡直仲淹者皆指為黨
 或坐竄逐及夷簡復相仲淹再起被用於是歡然相
 得戮力平賊天下兩賢之召拜樞密副使 以疾請
[041-16a]
 知鄧州加給事中知杭州再遷户部侍郎徙青州疾
 甚請頴州未至卒諡文正 仲淹為人外和内剛樂
 善泛愛喪其母時尚貧終身非賔客食不重味臨財
 好施意豁如也及退而視其私妻子僅給衣食姑蘇
 之范皆疎屬而置義庄以周急之天下想聞其風采
 賢士大夫以不獲登其門為耻 仲淹復本姓謝啟
 曰志在投秦入境遂稱於張祿名非霸越乗舟乃效
 於陶朱以范雎范蠡皆改姓也少作金在鎔賦云如
 令區别妍媸願為軒鑑若使削平禍亂請就干將則
[041-16b]
 自負將相器業文武全材槩可見矣子純祐純仁純
 禮純粹
范鎮字景仁成都華陽人也薛奎守蜀還朝或問奎入
 蜀所得曰得一偉人當以文學名於世謂鎮也舉進
 士禮部奏名第一故事殿廷唱第過三人則禮部第
 一人者必越次抗聲自陳因擢置上第鎮不肯自言
 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無一言廷中皆異之
[041-17a]
 釋褐為新安簿王舉正薦召試擢館閣校勘宰相龎
 籍言鎮有異材不汲汲於進取特除直祕閣開封府
 推官擢起居舎人知諫院神宗即位復還翰林兼侍
 讀知通進銀臺司王安石為政變更法令改常平為
 青苗法鎮上疏曰常平之法始於漢之盛時視穀貴
 賤發歛以便農末最為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行於唐
 之衰亂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
 正百步與五十步之間耳今有二人坐市貿易一人
 下其直以相傾奪則人皆知惡之其可以朝廷而行
[041-17b]
 市道之所惡乎 年六十三即上言臣言不行靦顔
 復立於朝請致仕疏五上最後指言安石曰臣言青
 苗不見聽一可去薦蘇軾孔文仲不見用二可去今
 有人言獻忠與獻佞孰是必曰獻忠是納諫與拒諫
 孰是必曰納諫是蘇軾與孔文仲可謂獻忠矣陛下
 拒而不納是必有以獻佞誤陛下者不可不察也若
 李定避持服遂不認母是壊人倫逆天理也而欲以
[041-18a]
 為御史御史臺為之罷陳薦舎人院為之罷宋敏求
 李大臨蘇頌諫院為之罷胡宗愈王韶上書肆意欺
 罔以興坐邉事事敗則置而不問反為之罪帥李師
 中及御史一言蘇軾則下七路掎摭其過孔文仲則
 遣之歸任以此二人况彼二人以此事理觀彼事理
 孰是孰非孰得孰失陛下聰明之主其可以逃聖鑒
 乎言青苗則曰有見效者豈非歲得緡錢什百萬緡
 錢什百萬非出於天非出於地非出於建議者之家
 一出於民民猶魚也財猶水也水深則魚活財足則
[041-18b]
 民有生意養民而盡其財譬猶養魚而竭其水也陛
 下有納諫之資大臣進拒諫之計陛下有愛民之性
 大臣有殘民之術臣職獻替而無一言則負陛下矣
 臣知言入觸大臣之怒罪在不測雖然臣嘗以忠事
 仁祖仁祖不賜之死才聽解言職而已以禮事英宗
 英宗不加之罪才令補畿郡而已所不以事仁祖英
 宗之心而事陛下是臣自棄於此世也安石怒落翰
[041-19a]
 林學士以户部侍郎致仕鎮上表謝其略曰雖曰乞
 身而去敢忘憂國之心又曰望陛下集羣議為耳目
 以除壅蔽之姦任老成為腹心以養和平之福天下
 聞而壯之 卒謚忠文 猶子百祿從孫祖禹
范百祿字子功父鍇為衞尉寺丞鎮之兄也少力學中
 進士第又中制科治平中以秘書丞知濛陽縣熈寧
 間擢提㸃江東刑獄徙利州梓州兩路加集賢院召
 還同知諫院久之入為司門郎中遷吏部除起居郎
 召試中書舎人除刑部侍郎進翰林學士除龍圗閣
[041-19b]
 學士知開封府拜中書侍郎出知河中府徙河南未
 行卒
范祖禹字淳父祖鍇父百祿太常博士祖禹舉進士為
 校書郎知龍水縣司馬光辟同編修資治通鑑凡十
 五年書成光上章稱薦曰臣誠不及也由臣頑固纂
 次淹久致其沉淪而祖禹安恬靜黙若將終身者除
 秘書省正字召試中書舎人又辭不拜遷右諫議大
[041-20a]
 夫兼實錄院脩撰因召對勸哲宗以辯邪正曰比年
 以來大臣以兼容小人為寛好惡不明邪正不分所
 引進者不盡得人宰相以進賢退不肖為職而邪正
 不分豈不負國望戒飭大臣各以公心求賢多引鯁
 正之人以重朝廷無使小人得位為他日患 改禮
 部侍郎進翰林侍讀學士知國史院事又為翰林學
 士 宣宗登遐哲宗親政祖禹上言此乃宋室隆替
 之本社稷安危之基天下治亂之端生民休戚之始
 君子小人消長進退之際天命人心去就離合之時
[041-20b]
 也有敢以姦言惑聖聽者宜明正其罪旣而外議恟
 恟在位者多自引去祖禹力陳治道之要古今成敗
 之理與夫小人之情狀反復激切以感動上意因請
 外遂以龍圖閣學士知陜州紹聖初言者論祖禹所
 脩實錄以為詆斥先帝又以祖禹為朋附司馬光及
 論乳媪事以為離間兩宫初提舉明道宫繼責武安
 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再貶韶州别駕賀州安置移
[041-21a]
 賔州再移化州卒 祖禹嘗進唐鑑十二卷


七百五十九


 姓纂前秦錄有將軍啖䥫 河東大厯水部郎中啖
 彦珍㑹昌中進士啖鱗避武宗諱改為澹
唐啖助字叔佐趙州人淹該經術善為春秋考三家長
 短縫綻漏闕號集傳凡十年乃成復攝其綱條為例
 統


七百六十


 姓纂高辛氏之胤一云大夫叔山冉之後 雲安冉
[041-21b]
 氏盤護之後冉馾之種類也代為巴東蠻夷酋帥
史記孔子弟子冉雍字仲弓冉耕字伯牛冉孺字子魯
 一作曾冉季字子産冉求字子有為季氏宰並魯人
 冉有用矛於齊師故能入其軍孔子曰義也


七百六十一


 急就章有減罷軍
前漢減宣遷御史中丞 治淮南獄稱為最 為御史
[041-22a]
 中丞者幾二十歲


子戚反七百六十二


晉書桓温將昝堅唐有昝慎盈 宋朝昝居潤字廣川
 博州高唐人也東都事略有傳


七百六十三


石趙錄云石季龍將染閔 魏郡内黄人或作冉氏簒
 石趙號


七百六十四


風俗通奄國名尚書成王旣踐奄左傳秦奄息其後也
[041-22b]


七百六十五


姚秦錄有將軍斂憲斂方斂岐並南安人皆羌酋也


七百六十六


後漢有大司農湛重 晉荆州刺史陶侃母湛氏新淦
 人
 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卷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