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68 拾遺錄-明-胡爌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
 拾遺錄        雜家類二雜考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拾遺錄一巻明胡爌撰爌有家規輯
    要已著錄是書雜考訓詁分為六類援引採輯
    頗有根據如論語不舍晝夜朱子集註從經
    典釋文舍音捨及作楚詞辨證則取洪興祖
    所引顔師古説舍止息也論語不舍晝夜謂
[000-1b]
    曉夕不息耳今人或音捨者非是爌謂當以
    辨證之説為定今也純集註從説文爌引儀
    禮疏古緇䊷二字並行釋文云䊷音緇依字
    糸旁才後人以才為純因作純是純即緇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孔氏註一入曰緅爌則引
    爾雅考工記以正其誤卞莊子之勇集註云
    見説苑爌則以為先見荀子邦無道則巻而
    懷之集註謂於孫林父寗殖放殺之謀不對
[000-2a]
    而出爌則據左傳謂寗殖當作寗喜子見南
    子陳自明以為南蒯爌則據左傳南蒯叛時
    孔子年方二十有二子路少孔子九嵗年方
    十三詆其説為不通范祖禹古文孝經説言
    之不通也句爌謂誤以司馬光註為經文孟
    子摩頂放踵據李善文選註所引謂檢當作
    斂趙岐註以曽西為曽子之孫以曹交為曹
    君之弟集註並從之爌則據左傳鬬宜申公
[000-2b]
    子申皆字子西證當從經典釋文以曽西即
    曽申據左傳哀公八年宋人滅曹證曹交乃
    以國為氏非曹君之弟又據吕氏春秋知孔
    子置郵𫝊命之言為論舜服三苗小學據叅
    同契證急就篇之老復丁據詛楚文在秦惠
    文王二十六年知小篆非剏自李斯據顧命
    齊侯吕伋知竹書稱太公卒於康王六年之
    妄據張説謝碑額表知以季札墓碑為孔子
[000-3a]
    書始於唐人雖持論多本舊人然要非空疎
    者可比其經説司馬光語一條自漢儒至宋
    慶厯一條尤深中末流之失儷考論文考古
    亦多可採上方楊慎則不足下較焦竑則勝
    之多矣原本刻於明季分為十巻後板燬於
    火其書遂亡其裔孫得殘闕舊本復為掇拾
    僅存論語八十一條孝經十六條孟子七十
    四條小學四十二條經説二十一條儷考六
[000-3b]
    十三條特十之一二而已然亦足以見其厓
    畧矣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4a]
欽定四庫全書
 拾遺録
             明 胡爌 撰
   論語八十一條/
或問論語首篇之次章即述有子之言而有子曽子獨
 以子稱何也曰程子謂此書成於有子曾子之門人
 也曰柳子謂孔子之後諸弟子以有子為似夫子立
 而師之其後不能對諸子之問迺叱避而退則固有
[000-4b]
 常師之號其説非歟曰非也此太史公采雜説之謬
 宋子京蘇子由辨之矣孟子曰子夏子㳺子張以有
 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者事之朱子云盖其言行
 氣象有似之者如檀弓所記子㳺謂有若之言似夫
 子之類是也豈謂貌之似哉曰有子不列於四科其
 人品何如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此孟子
 之言也盖在言語之科宰我子貢之流亞也曰有子
 之言可得聞與曰盍徹之對出類㧞萃之語見於論
[000-5a]
 孟而論語首篇所載凡三章曰孝弟曰禮曰信恭尤
 其精要之言也其論晏子焉知禮則檀弓述之矣荀
 子云有子惡臥而焠掌可以見其苦學曰朱子謂有
 子重厚和易其然與曰吴伐魯衛虎欲宵攻王舍有
 若與焉可謂勇於為義矣非但重厚和易而已也曰
 有子曾子並稱然斯道之𫝊惟曽子得之子思孟子
 之學曽子之學也而有子之學無𫝊焉何歟曰曽子
 守約而力行有子知之而已智足以知聖人而未能
[000-5b]
 力行也家語稱其强識好古其視以魯得之者有間
 矣曰學者學有子可乎曰孝弟務本此入道之門積
 德之基學聖人之學莫先焉未能服行斯言而欲凌
 髙厲空造一貫忠恕之域吾見其自大而無得也學
 曾子者當自有子之言始曰檀弓記有子之言皆可
 信乎曰王無咎嘗辨之矣若語子㳺欲去喪之踊孺
 子䵍之喪哀公欲設撥以問若若對以為可皆非也
 惟論語所載為是
[000-6a]
春秋正義云哀公問主於宰我按古論語及孔鄭皆以
 為社主張包周等並為廟主今本作問社集解用孔
 氏説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亦不言社主
 然正義必有據
張衡思𤣥賦匪仁里其焉宅兮匪義迹其焉追注引里
 仁為美宅不處仁焉得知里宅皆居也石林云以擇
 為宅則里猶宅也盖古文云然今以宅為擇而謂里
 為所居乃鄭氏訓解而何晏從之當以古文為正致
[000-6b]
 堂云里居也居仁如里安仁者也
商為起予理明辭逹也回非助我黙識心通也
説苑管仲築三歸之䑓以自傷於民集注取之
舉直錯諸枉舉枉錯諸直孫季直謂舉直而加之枉之
 上則民服枉固服於直也舉枉而加之直之上則民
 不服直固非枉之所能服也若諸家解何用加二諸
 字
王景文曰孔子見起證而知其末故曰其或繼周者雖
[000-7a]
 百世可知也孟子見進證而知其極故曰千嵗之日
 至可坐而致也邵氏見用證而知其窮故曰茍有命
 世之人雖民如夷狄三變而帝道可舉惜時無百年
 之世世無百年之人時難人難不其然乎邵子之言
 見觀物篇
黙而識之朱子謂不言而存諸心屢空不取虚中之説
 恐學者流於異學也
申棖鄭康成云盖孔子弟子申續史記云申棠字周家
[000-7b]
 語云申續字周今史記以棠為黨家語以續為績𫝊
 冩之訛也後漢王政碑云有羔羊之潔無申棠之欲
 亦以棖為棠則申棠申棖一人爾唐開元封申黨召
 陵伯又封申棖魯伯宋祥符封棖文登侯又封黨淄
 川侯俱列從祀黨即棠也一人而為二人失於詳考
 論語釋文也史記索隐謂文翁圖有申棖申棠今所
 傳禮殿圖有申黨無申棖
甘羅曰項槖七嵗為孔子師董仲舒對䇿此無異於逹
[000-8a]
 巷黨人不學而自知孟康注人項槖也𨽻釋載逢盛
 碑以為后槖孟康之説未知所出論語注疏無之
師摯之始鄭康成謂魯太師之名太師摯適齊孔安國
 以為魯哀公時人康成以為周平王時人班固禮樂
 志謂殷紂作淫聲樂官師瞽抱其器而犇㪚或適諸
 侯或入河海古今人表列太師摯以下八人於紂時
 吴斗南云按商本紀紂世抱樂器而奔者太師疵少
 師疆也人表亦列此二人於師摯八人之後誤合兩
[000-8b]
 事為一石林云司馬遷論周厲王事曰師摯見之矣
 則師摯厲王時人也諸説不同横渠從孔安國注
考其所為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亦見大戴禮文王官人
 篇
老彭鄭注云老聃彭祖龜山云老氏以自然為宗謂之
 不作可也朱子曰以曽子問言禮証之述而不作信
 而好古皆可見盖聃周之史官掌國之典藉三皇五
 帝之書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如五千言或古有是
[000-9a]
 語而𫝊之列子引黄帝書即谷神不死章也聃雖知
 禮謂行之反以多事故欲滅絶之禮運謀用是作兵
 由此起亦有此意致堂曰仲尼問禮或以證舊聞或
 以絶滅禮學之故振而作之使於問答之際有啓發
 非以為師也
王無咎云鹿邑之外有互鄉城邑人相𫝊謂互鄉童子
 見孔子者此處也前代因立互鄉縣其城猶存
不舍晝夜釋文音拾集注亦云上聲而楚詞辨證云洪
[000-9b]
 引顔師古曰舍止息也屋舎次舍皆此義論語不舍
 晝夜謂曉夕不息耳今人或音捨者非是辨證乃朱
 子晚嵗之書當從之
龎涓孫臏同學兵法蘇秦張儀同學縱衡李斯韓非同
 學刑名始也朋而終也仇故曰小人同而不和比而
 不周
思欲近近則精慮欲逺逺則周
四教以文為先自博而約四科以文為後自本而末
[000-10a]
互鄉童子則進之開其善也闕黨童子則抑之勉其學
 也
草廬一言而定三分之業一言之興邦也夕陽亭一言
 而召五胡之禍一言之喪邦也
唐太宗文學館學士許敬宗與焉裴晉公淮西賔佐李
 宗閔與焉以是知佞人之難逺
尹和靖云君臣以義合者也故君使臣以禮則臣事君
 以忠東澗謂如言父慈子孝加一則字失本義矣
[000-10b]
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顔子和風慶雲之氣象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巖巖之氣象也
麻冕禮也今也純儉鄭注純黑繒也側基反而釋文以
 鄭為平音今讀者從上音如字非也按儀禮疏古緇
 䊷二字並行緇布之緇本字不誤䊷帛之䊷多誤為
 純周禮純帛注純實緇字古緇以才為聲詩行露箋
 䊷帛釋文云䊷音緇依字系旁才後人以才為屯因
[000-11a]
 作純又丰詩箋云士妻䊷衣儀禮云純衣釋文無音
 亦非集注純絲也從説文
君子不以紺緅飾孔氏注一入曰緅石林云考工記三
 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緅在纁緇之間爾雅一
 入為縓禮練衣黄裏縓縁練冠麻衣縓縁盖孔氏誤
 以緅為縓則緅不可為近喪服集注謂緅絳色以飾
 練服亦用孔註正義曰一入為緅未知出何書又云
 三年練以緅飾衣似讀緅為縓當以石林之説為正
[000-11b]
馬融注論語云所因三綱五常大學衍義謂三綱之説
 始見於白虎通愚按谷永𫝊云勤三綱之嚴太𤣥永
 次五云三綱得於中極天永厥福其義尚矣按禮記
 正義引禮緯含文嘉有三綱之㫖然緯書亦起於西
 漢之末
太平御覽引莊子曰孔子病子貢出卜孔子曰子待也
 吾坐席不敢先居處若齋食飲若祭吾卜之乆矣子
 路請禱可以㕘觀
[000-12a]
仁者静孔安國云無欲故静與太極圖説同
石林解執禮云猶執射執御之執記曰秋學禮執禮者詔
 之盖古者謂治禮書以治人者皆曰執周官太史大
 祭禮宿之日讀禮書祭之日執禮一次位常凡射事
 執其禮事此禮之見於書者也解雅頌各得其所云
 季札觀魯樂以小雅為周徳之衰大雅為文王之徳
 小雅皆變雅大雅皆正雅楚莊王言武王克商作頌
 以時邁為首而武次之賚為第三桓為第六以所作
[000-12b]
 為先後以此攷之雅以正變為大小頌以所作為先
 後者詩未刪之序也論政事之廢興而以所陳者為
 大小推功徳之形容而以可告者為先後者刪詩之
 序也其説可以補注義之遺
吕氏春秋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上執而將
 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羊而謁之
 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誅之國
 將有不誅者乎荆王聞之乃不誅也孔子聞之曰異
[000-13a]
 哉直躬之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
 若無信此即葉公所云也致堂曰直躬猶曰正已吕
 氏春秋以為人姓名妄矣
周生列子云舜嘗駕五龍以騰唐衢武嘗服九駿以馳
 文塗此上御也謂五臣九臣
文子曰人皆以無用害有用故知不博而日不足以博
 奕之日問道聞見深矣可以發明無所用心之戒言
 無所用心之害非以博奕為賢也讀此章者當以韋
[000-13b]
 昭之論陶侃之言㕘觀
曹操祭橋𤣥文云仲尼稱不如顔淵注引論語孔子謂
 子貢吾與汝俱不如也按包氏解曰吾與汝俱不如
周有八士包氏注云四乳生八子其説本董仲舒春秋
 繁露謂曰四産得八男皆君子雄俊此天所以興周
 國周書武寤篇尹氏八士注云武王賢臣晉語文王
 詢八虞虞官以仲舒興周之言考之當在文武時
東坡解孟莊子之孝為獻子石林謂以獻子為穆伯之
[000-14a]
 子以恵叔為恵伯讀在氏不精二者皆誤致堂取蘇
 説而不辨其誤
吕氏春秋不茍論云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
 文王周公旦而問焉注引論語夢見周公孔墨並稱
 始於戰國之士其流及於漢儒雖韓退之亦不免
逸民各論其行而不及朱張或曰其行與孔子同故不
 復論也釋文引王弼注朱張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
虞仲夷逸隠居放言包氏注放置也不復言世務介之
[000-14b]
 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隠焉用文之中庸曰其黙足
 以容古注亦有味
論語疏按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
 夷諡叔齊名智字公逹伯夷之弟齊亦諡也少陽篇
 未詳何書曰春秋少陽夷齊之父名初字子朝胡明
 仲曰少陽篇以夷齊為伯叔之諡彼己去國隱居終
 身尚誰加之節惠哉盖如伯逹仲忽亦名而已矣
沮溺荷蓧之行雖未能合乎中陳仲子之操雖未能充
[000-15a]
 其類然惟孔孟可以議之斯人清風逺韻如鸞鵠之
 髙翔玉雪之不汙眎世俗殉利無恥饕榮茍得者猶
 腐鼠糞壤也小人無忌憚自以為中庸而逸民清士
 乃在譏評之列學者其審諸
吕氏春秋云子路掩雉得而復釋之盖因子路共之而
 為此説朱子集註引晁劉兩説共字當為拱執之義
上蔡云聖人語常而不語怪語徳而不語力語治而不
 語亂語人而不語神本王無咎之説
[000-15b]
陸務觀云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其恕乎此聖門一字
 銘也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此聖門三字銘
 也
為力不同科馬融解云力役有上中下三科五峰謂此
 説是
譬諸草木區以别矣五峰云草木生於粟粒之萌及其
 長大根莖華實雖凌雲蔽日據山蟠地從初具乎一
 萌之内而未嘗自外増益之也用樂記區萌字音勾
[000-16a]
 朱文公曰林少頴説與黄祖舜亦如此
漢藝文志小道可觀蔡邕𫝊致逺則泥以子夏之言為
 孔子唐孔頴逹傳以能問於不能以曽子之言為孔
 子
卞莊子之勇或問云事見新序愚按荀子大略篇齊人
 欲伐魯忌卞莊子不敢過卞此可見其有勇也
史記正義首陽山有五顔師古注漢書云伯夷歌登彼
 西山當以隴西為是
[000-16b]
石曼卿詩曰耻生湯武干戈日寧死唐虞揖讓區謂首
 陽在河東蒲坂乃舜都也余嘗攷之曽子書以為夷
 齊死於濟澮之間其人成名於天下又云二子居河
 濟之間則曼卿謂首陽在蒲為得實
水一也孔子觀之而明道體之無息孟子觀之而明為
 學之有本荀子亦云水至平端不傾心術如此象聖
 人其觀於水亦亞於孟子矣於此見格物之學
吕成公讀論語躬自厚而薄責於人遂終身無暴怒㓗
[000-17a]
 齋見象山讀康誥有感悟反巳切責若無所容前人
 切已省察如此
孔庭之教曰詩禮子思曰夫子之教必始於詩書而終
 於禮樂雜説不與焉荀子勸學亦曰其數則始乎誦
 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
四勿九思皆以視為先見弓以為虵見寢石以為伏虎
 視汨其心也閔周者黍稷不分念親者莪蒿莫辨心
 感其視也吴筠心目論以動神者心亂心者目隂符
[000-17b]
 經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蔡季通釋其義曰老子
 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西方論六根六識必先曰眼
 曰色均是意也
古者士𫝊言諫其言責與公卿大夫等及世之衰公卿
 大夫不言而士言之於是有欲毁鄉校者有謂處士
 横議者不知三代之盛士亦有言責也夫子曰天下
 有道庻人不議其指微矣
非帷裳必殺之鄭康成云帷裳謂朝祭之服其制正幅如
[000-18a]
 帷非裳者謂深衣削其幅縫齊倍要見春秋正義
孔門弟子惟言偃吳人而澹䑓滅明南㳺至江史記正
 義蘇州南五里有澹䑓湖儒林𫝊澹䑓子羽居楚
韓非曰季孫相魯子路為郈令魯以五月起衆為長溝
 子路以其私秩粟為之飯要作溝者於五父之衢而
 飱孔子聞之使子貢往覆其飯擊毁其噐曰魯君有
 民子奚為乃飱之言未卒而季孫使者至讓曰肥也
 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令徒役而飱之將奪肥之
[000-18b]
 民耶孔子駕而去魯此説與論語史記不同然亦夫
 子去魯之一事也
申屠嘉不受私謁則可以折幸臣董仲舒正身率下則
 可以事驕主魏相以亷正霍氏不能誣袁安任隗以
 素行竇氏無以害故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茍正其身
 矣於從政乎何有
君子不因小人而求福孔子之於彌子也不因小人而
 避禍叔向之於樂王鮒也朱博之黨丁傅福可求乎
[000-19a]
 賈捐之諂石顯禍可避乎故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
朱子以無垢為雜學論語集註獨取審富貴安貧賤之
 語
陳仲猷曰逝者如斯夫道體無窮借水以明之鳶飛戾
 天魚躍于淵道體無不在借鳶魚以明之葉仲圭曰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常人之心也寂然不動感而遂
 通聖人之心也聖人之心豈常人之所無哉昏與明
 異而已矣
[000-19b]
王充曰浴乎沂涉沂水也風乎舞雩風歌也仲長統云
 諷於舞雩之下愚以風為諷則與詠而歸一意矣當
 從舊説
上蔡論語解引元澤云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
 也㨗於令本史記趙良之言
集註蘧伯玉於孫林父寗殖放殺之謀不對而出按左
 氏𫝊寗殖當為寗喜史記循吏傳孫叔敖三得相而
 不喜三去相而不悔與令尹子文之事相類恐是一
[000-20a]
 事
范伯崇曰温故而不知新雖能讀墳典丘索足以為史
 而不足以為師
劉子謹獨篇曰顔回不以夜浴改容顔氏家訓曰曽子
 七十乃學名聞天下皆未詳所出家語曽參少孔子
 四十六嵗非老而學者
蘧伯玉史記謂孔子所嚴事不當在弟子列禮殿圖有
 之而唐宋皆錫封從享公伯寮非孔子弟子乃季氏
[000-20b]
 之黨致堂胡氏之説當矣家語不列其名氏盖自史
 記失之家語有孫亶字子象史記索隱以為縣豐唐
 宋封爵皆不及焉禮記檀弓言縣子豈其人歟
桞子厚與太學諸生書曰仲尼吾黨狂狷南郭獻譏之
 按孫子法行篇南郭恵子問於子貢曰夫子之門何
 其雜也非以狂狷為譏
無可無不可致堂謂以五字成文聖人從容中道無所
 偏倚世之通儻不泥者纔足謂之無不可爾馬援以
[000-21a]
 此稱髙帝亦稔於常談
夫子之割之席曽子之簀一於正而已論學則曰正心
 論政則曰正身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善人周公
 所謂吉士也有恒周公所謂常人也
㣲生髙古今人表作尾生髙即莊子所謂尾生東方朔
 曰信若尾生然尾生之信非信也
鄭校周之本以齊古讀正者凡五十事
[000-21b]
陳自明以子見南子為南蒯以𫝊考之昭公十二年南
 蒯叛孔子年方二十有二子路少孔子九嵗年方十
 三其説鑿而不通矣
聖人毋必而鄉黨言必者十有五記必為之事也其易
 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隂
 疑於陽必戰小人勿用必亂邦也著必然之理也
孔門受道惟顔曽子貢以子貢亦聞一以貫之之𫝊也
過則勿憚改非禮勿視非禮勿聼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000-22a]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勿欺也皆斷以勿盖去惡不力
 則為善不勇
孔門獨顔子為好學所問曰為仁為邦成己成物體用
 本末備矣
唐棣與常棣不同致堂謂偏其反而即詩常棣篇孔子
 删而不取恐誤案歐陽修詩本義已有此説/此以為胡寅之説盖偶未考
闕黨之童逰聖門者也夫子抑其躁是以知心之易放
 互鄉之童難與言者也夫子與其進是以知習之可
[000-22b]
 移
   孝經十六條/
孝經序六家異同今考經典序録有孔鄭王劉韋五家
 而無虞翻注有虞槃東晉處士也
致堂謂孝經非曾子所自為也曽子問孝於仲尼退而
 與門弟子言之門弟子類而成書晁子心謂何休稱
 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則孔子自著也今首章
 曰仲尼閒居則非孔子所著矣當是曽子弟子所為
[000-23a]
 之書馮氏曰子思作中庸追述其祖之語乃稱字是
 書當成於子思之手
古文孝經漢志書謂出孔壁而許冲上其父説文曰孝
 昭帝時魯國三老所獻其説不同
當不義則子不可不争於父孟子云父子之間不責善
 荆公謂當不義則争之非責善也晁子心讀書志乃
 謂荆公阿其所好盖子心守景迂之學以孟子為疑
 非篤論也朱子於孟子集註取荆公之説
[000-23b]
是何言與司馬公解云言之不通也范太史説誤以言
 之不通也五字為經文古今文皆無朱子集所載刋
 誤亦無之
孝經鄭氏注陸徳明云與康成注五經不同今按康成
 有六天之説而孝經注云上帝天之别名故陸澄謂
 不與注書相類
荀子述孔子之言曰昔萬乗之國有争臣四人則封疆
 不削千乗之國有争臣三人則社稷不危百乗之國
[000-24a]
 有争臣二人則宗廟不輟父有争子不行無禮士有
 争友不為不義惟孝經稍異
彭忠肅公以致敬致樂致憂致哀致嚴剖集格言為五
 致録司馬公家範亦以五致類事忠肅之書本於此
國史志云孝經孔安國傳古二十二章有閨門篇為世
 所疑鄭氏注今十八章相承言康成作鄭志目録不
 載通儒皆騐其非開元中孝明纂諸説自注以奪二
 家然尚不知鄭氏之為小同
[000-24b]
王去非云學者學乎孝教者教乎孝故皆從孝字
不敢毁傷至不敢失於臣妾言不敢者九管子賢者行
 於不敢而立於不能詩於文王仲山甫皆曰小心翼
 翼
求忠臣必於孝子門者經緯之言也見東溪韋彪旁注
劉盛不好讀書惟讀孝經論語曰誦此得行足矣安用
 多誦而不行乎蘇綽戒子威云讀孝經一巻足以立
 身治國何用多為愚謂梁元帝之萬巻不如盛綽之
[000-25a]
 一言學不知要猶不學也
范太史孝經説曰能事親則能事神真文忠公勸孝友
 曰侍郎王梅溪見人禮塔呼而告之曰汝有在家佛
 何不供養盖謂人能奉親即是奉佛
嚴父莫大於配天神宗寳訓云周公宗祀乃在成王之世
 成王以文王為祖則明堂非以考配明矣自唐代宗
 用杜鴻漸等議明堂以考肅宗配上帝一時誤禮非
 祀無豐昵之義
[000-25b]
孝子之事親終矣此言喪祭之終而孝子之心昊天罔
 極未為孝之終也曽子戰兢知免而易簣得正猶在
 其後信乎終之之難也
   孟子七十四條/
孟子集註序説引史記列𫝊以為孟子之書孟子自作
 韓子曰軻之書非自著謂史記近是而滕文公首章
 性善注則曰門人不能盡記其詞又第四章决汝漢
 注曰記者之誤吳伯豐以問朱子朱子答曰前説是
[000-26a]
 後兩處失之熟讀七篇觀其筆勢如鎔鑄而成非綴
 緝所就也
趙氏孟子章指引論語曰力行近仁誤以中庸為論語
 無垢孝經解誤以臨深履薄為衞武公之詩致堂無
 逸𫝊誤以不懈於位為泂酌吳才老書禅𫝊臣辨誤
 以晉侯重耳為申生誠齋易𫝊後序誤以韓宣子為
 季札
文選陳孔璋為曹洪書云有子勝斐然之志注引墨子
[000-26b]
 曰二三子復於子墨子曰告子勝仁子墨子曰未必
 然曰告子為仁猶跂以為長偃以為廣不可乆也勝
 盖告子之名豈即孟子所謂告子歟
文選注引孟子曰墨子兼愛摩頂致於踵趙岐曰致至
 也今本作放踵注無致至/也三字
元和郡縣志齊雪宫故址在青州臨淄縣東北六里晏
 子春秋所謂齊侯見晏子於雪宫
孟子以齊王猶反手也趙岐注謂譏管晏不勉其君於
[000-27a]
 王業文王望道而未之見注云殷禄未盡尚有賢臣
 道未得至王無咎非之曰岐名通孟子而實汨之
琴張注謂子張善鼓琴盖未知左傳有琴張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注云四事禹湯文武所行事
 也而伏生大𫝊云周公思兼三王之道以施於春秋
 冬夏其説陋矣
滕定公文公按趙氏注古紀世本滕國有考公麇元公
 𢎞即定公文公也世本今無傳此可備㕘考
[000-27b]
志曰喪祭從先祖註引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愚謂邦
 國之志若周志史佚之志鄭書楚書秦記之類
孟子䟽謂齊王悦南郭先生吹竽喜鄒忌鼓琴安知與
 衆樂樂愚攷之史記鄒忌以鼓琴見齊威王非宣王
 也惟南郭處士吹竽乃宣王時見韓非内儲説
説苑景羌相鄭鄭人有冬涉水者出而脛寒後景羌過
 之下陪乗而載之覆以上袵叔向聞之曰景子為人
 國相豈不固哉吾聞良吏居之三月而溝渠修十月
[000-28a]
 而津梁成六畜且不濡足而况人乎此即孟子所言
 子産以乗輿濟人之事也叔向之時鄭無景羌當以
 孟子為証
曽西注以為曾子之孫集註因之經典序録曽申字子
 西曽參之子子夏以詩𫝊曽申左丘明作𫝊以授曽
 申曽西之學於此可見楚鬬宜申公子申皆字子西
 則曽西之為曽申無疑
致惲曰孟子以彊其君之所不能為忠量其君之所不
[000-28b]
 能為賊與今孟子語小異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
 矣愚按書大𫝊云嵗事既畢餘子皆入學十五入小
 學十八入大學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𫝊農事上
 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餘子畢出然後歸
 夕亦如之餘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
 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頒白不提挈出入皆如之此之
 謂造士漢書食貨志云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
[000-29a]
 右塾鄰長坐於左塾云云入者必持薪樵輕重相分
 頒白不提挈孝悌之義當以是觀之
棄禮捐恥秦所以敗恥尚失所晋所以替恥之於人大
 矣
陳蕃諫校獵曰齊景公欲觀於海放乎瑯琊晏子為陳
 百姓惡聞旌旗輿馬之音舉首嚬眉之感景公為之
 不行此以孟子二章為一事
梁恵王西喪地於秦七百里潏水李氏曰初北地郡屬
[000-29b]
 魏後盡為秦併喪於秦不止七百里也
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
 意而至者也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
宋周子静為學官小司成龔盖卿以守氣不如守約命
 題子静曰氣不與約字對兩守字著略㸃朱子註甚
 明豈可破句讀孟子
尸子引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金樓子曰曽生謂
 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期孟子誦其
[000-30a]
 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斯言亦有所本
命不可委故孟子言立命心不可委故南軒以淵明委
 心之言為非
仁曰仁術儒曰儒術申不害亦曰術公孫𢎞謂智者術
 之原君子始惡乎術矣故學者當擇術
致堂曰楊朱與老耼同時墨翟又在前宗師大禹而晏
 嬰學之以為楊墨出於師商考之不詳甚矣朱子曰
 莊周之學出於老氏韓子始謂子夏之後有田子方
[000-30b]
 子方之後流而為莊周以其書之稱子方者考之則
 子方之學子夏周之學子方者皆不可見以是知異
 學之失非孔門弟子𫝊流之差也
莊子曰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又處夫
 材與不材之間此子莫之執中也
楊之學似老墨之學似釋楊朱書惟/見於列子
董仲舒云以仁治人以義治我劉原父云仁字從人義
 字從我豈造文之意耶愚謂告子仁内義外之説孟
[000-31a]
 子非之若以人我分仁義是仁外義内其流為兼愛
 為我矣
孟子引費恵公之言謂小國之君也春秋時費為魯季
 氏之邑史記楚世家有鄒費郯邳盖戰國時以邑為
 國意者魯季氏之僣歟
仁人心也求其放心此孟子直指本心處但禪學有體
 無用
曹交註謂曹君之弟按左傳哀公八年宋滅曹至孟子
[000-31b]
 時曹亡乆矣曹交盖以國為氏者
老泉三子知聖人汙論誤以汙字為句趙岐謂孟子知
 其言大過故貶謂之汙下亦非孟子之意
史記六國表注皇甫謐曰孟子稱禹生石紐西夷人也
 今無此語
孟子字未聞孔叢子云子車注一作子居居貧坎軻故
 名軻字子居亦稱字子輿疑皆傅㑹聖證論云子思
 書孔叢子有孟子居即是軻也傳云孟子輿
[000-32a]
孟子正義云唐林慎思續孟子書二卷謂孟子七篇非
 軻自著乃弟子共記其言與韓文公之説同
正義序云孫奭崇文總目館閣書目讀書志皆無之朱
 文公謂邵武士人作不解名物制度其書不似疏
吕氏春秋舜行徳三年而三苖服孔子聞之曰通乎徳
 之情則孟門大行不為險矣故曰徳之速疾乎以郵
 𫝊命此可以証孟子引孔子之言
墨之治喪以薄宋書禮志引尸子禹治水為喪法曰桐
[000-32b]
 棺三寸制喪三月盖墨家託於禹也
好樂好勇好貨色齊宣王所以不能用孟子也文帝好
 清净故不能用賈誼武帝好紛更故不能用汲黯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光武封一卓茂而節義之俗成
 太宗誅一徳儒而諫争之門闢信乎如風之偃草也
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秦皇以不仁得之矣二世而
 失猶不得也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徳克享天心故湯曰天吏尹曰天
[000-33a]
 民
孟子學伊尹者也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是亦聖之任
仁在乎熟之而已矣子路未熟之五榖管仲已熟之荑稗楊
 墨五榖之螟&KR0008
照乗之珠和氏之璧戰國之君以為寳故曰諸侯之寳
 三
惟天吏則可伐燕於漢楚見之董公未説漢王之前以
 强弱角勝負所謂以燕伐燕也三軍縞素之後則為
[000-33b]
 天吏矣仁義之言齊梁以為迂濶者董公一言而楚
 漢之興亡决焉可謂豪傑之士
弱而不可輕者民也古先哲王曰敬民曰畏民石守道
 謂湯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陳勝以匹夫
 亡秦民可不畏乎故曰民為貴太史公以陳涉與湯
 武並言殊非其倫盖楚漢間豪傑之餘論也
善推其所為此心之充拓也求其放心此心之收斂也
 胡致堂曰心無理不運蔽而不能推則視之不見聼
[000-34a]
 之不聞痒疴疾痛之不知存而善推則潜天地撫四
 海致千嵗之日至知百世之損益此言充拓之功也
 真西山曰心一而已由義理而發無以害之可使與
 天地參由形氣而發無以檢之至於違禽獸不逺此
 言收斂之功也不闔則無闢不涵養則不能推廣
守孰為大守身為大有猷有為矣必曰有守不虧其義
 矣必曰不更其守何徳將歎習之言曰入時愈深則
 趨正愈逺以守身為法以入時為戒可謂士矣
[000-34b]
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諸葛武侯謂
 漢賊不兩立其義正矣然取劉璋之事恐於義未協
 也
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日無再中之理而新
 垣平言之日無漸長之理而袁充言之漢文隋文皆
 以是改元漢文悟平之詐而隋文終受充之欺此存
 亡之判與
夫道一而已矣為善而雜於利者非善也為儒而雜於
[000-35a]
 異端者非儒也
堯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學所以明人倫舜察於人倫
 居中國去人倫無君子如之何其可也孟子道性善
 稱堯舜莫大於人倫正人心之本原也
晏子春秋曰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
 而不任三不祥孟子謂言無實不祥不祥之實蔽賢
 者當之盖古有此言也
孺子滄浪之歌亦見於楚辭漁父攷之禹貢漢水東為
[000-35b]
 滄浪之水則此歌楚聲也文子亦云混混之水濁可
 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
無恒産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古之士所以異於民也
 蘇秦無二頃田而奔走㳺説豈所謂士哉水心葉氏
 云周衰不復取士孔孟不以其不取而不教也孔孟
 之徒不以其不取而不學也道在焉故也
不得志修身見於世上蔡謝氏天下皆亂而已獨治不
 害為太平蜀士楊肩吾曰天下雖不治平而吾國未
[000-36a]
 嘗不治且平者岐周是也一國雖不治平而吾家未
 嘗不治且平者曽閔是也一家雖不治平而吾身吾
 心未嘗不治且平者舜與周公是也文子亦云不憂
 天下之亂而樂其身治者可與言道矣
鹽鐵論引孟子曰居今之朝不易其俗而成千乗之勢
 不能一朝居也又云今之士今之大夫皆罪人也又
 云王者與人同而如彼者居使然也與今本不同
民心之得失此興亡之㡬也林少頴云民之思漢則王
[000-36b]
 莽不能脅之使忘民之忘漢則先主不能强之使思
 唐與政云民心思漢王郎假之而有餘民心去漢孔
 明扶之而不足
按論語終於堯曰篇孟子終於堯舜湯文孔子而荀子
 亦終堯問其意一也
利與善之間君子必審擇而明辨焉此天理人欲之幾
 善惡邪正之分界也孟子之言公不夷不恵可否之
 間材與不材之間楊莊之言私
[000-37a]
若將終身焉窮不失義若固有之逹不離道能處窮斯
 能處逹
養心莫善於寡欲註云欲利也雖非本指亷者招福濁
 者速禍亦名言也道家者流謂丹經萬卷不如守一
 愚謂不如孟子之七字不養其心而言飬生所謂舍
 爾靈龜觀我朶頤也
吕氏春秋開春論云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
 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則天下或
[000-37b]
 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績所以見致民利也管子
 引神農之教文子亦引神農之法此即許行所謂神
 農之言歟漢藝文志農家有神農二十篇劉向别録
 云疑李悝商君所説
孔子孟子皆不之秦荀子嘗入秦而譏其無儒孔子順
 曰秦為不義義所不入其志如魯仲連
句容有盗改置社稷而盗止下邳多盗遷社稷於南山
 之上盗亦衰息見陳後山談叢岳州田鼠害稼雍明
[000-38a]
 逺曰迎貓之祭不修也命祭之鼠隨以斃見范蜀公
 集孟子有變置社稷禮記有八蜡孰謂古制不可行
 於今乎
孟子古本宿於澅水經注云澅水出時水東去臨淄城
 十八里所謂澅中也俗以澅水為宿留水以孟子三
 宿出澅故也今本作晝後漢耿弇進軍於晝史記晝
 邑人王蠋通鑑作晝
求在我者盡性於已求在外者聼命於天李成季曰與
[000-38b]
 其求於人曷若無欲於已與其使人可賤不若以賤
 自安吕居仁亦以見人有求為非
以刄與政有以異乎邵子之論秦曰殺人之多不必以
 刄謂天下之人無生路可趨也
商鞅富强之術誘三晋之民力耕於内而使秦民應敵
 於外使梁王用孟子之言施仁政於民秦焉得誘之
 仁勝不仁如春融氷泮故曰仁者無敵
盖大夫王驩漢泰山郡盖縣故城在沂州沂水縣西北
[000-39a]
趙氏春秋論曰五伯者三王之罪人謂其三代而春秋
 之也齊桓其作俑也今之諸侯五伯之罪人謂其春
 秋而戰國之也晉定其作俑也今之大夫今之諸侯
 之罪人謂其戰國而七國之也晉之韓趙其作俑也
止齋曰人多言常平出漢耿中丞顔師古以夀昌為權
 道豈知常平盖古法孟子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今文作檢班氏食貨志作斂是
 也夫豐嵗不斂飢嵗不發豈所謂無常平乎
[000-39b]
陳烈讀求其放心而悟曰我心不曽放如何不記書遂
 静坐不讀書百餘日以收放心然後讀書遂一覽無
 遺前賢之讀書如此
教民則無恒産因無恒心孟子言戰國之民也周之盛
 時以井牧授田以鄉遂設教攸介攸止烝我髦士亦
 田野之秀民也不惟士有恒心民亦有恒心矣故曰
 文武興而民好善
   小學名物字義各種彚/攷 四十二條
[000-40a]
爾雅注漢武帝時得豹文鼮鼠孝亷郎終軍知之賜絹
 百匹文選注引竇氏家𫝊以為竇攸世祖詔諸子弟
 從攸受爾雅二説不同
爾雅西至於邠國謂之四極朱子曰邠國近在秦隴非
 絶逺之地愚按説文引爾雅曰西至汃國謂四極汃/府
 中/切汃西極之水也
爾雅疏按尸子廣擇篇云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
 裏田子貴均列子貴虚料子貴别囿其學之相非也
[000-40b]
 數世矣而已皆弇於私也天帝后皇辟公𢎞廓閎博
 介忳夏慔蒙贖昄皆大也十有餘名而實一也若使
 兼公虛均裏平易别囿一實則無相非也仁意篇述
 太平之事云燭於玉燭飲於醴泉暢於永風春為青
 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元英四氣和為正光此
 之謂玉燭其雨時降萬物以嘉髙者不少下者不多
 此之謂醴泉其風春為發生夏為長贏秋為方盛冬
 為安静四氣和為通正此之謂永風
[000-41a]
爾雅疏引舍人云按經典序録爾雅有犍為文學注二
 巻一云犍為郡文學卒史臣舍人漢武帝時待詔
白虎通引親屬記即爾雅釋義也通典顔延之曰伯叔
 有父名則兄弟之子不得稱姪從母有母名則娣妹
 之子不可言甥且甥姪惟施與舅姑耳雷次宗云姪
 字有女明不及伯叔甥字有男見不及從母劉共父
 刋二程先生集改姪為猶子朱子謂古人固不謂兄
 弟之子為姪亦無云猶子者但云兄之子弟之子然
[000-41b]
 從俗稱姪亦無害於義理也記禮者之言猶己子
𫝊負版郭璞注未詳即桞子所謂作蝜蝂𫝊者也
陸璣為詩草木疏劉香為離騷草木疏王方慶有園庭
 草木疏李文饒有山居草木記君子所以貴乎多識
 也然爾雅不釋&KR0034蔜字書不見栮榿學者耻一物之
 不知其可忽諸
檟苦茶注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説文
 茗茶芽也東坡詩周詩記苦荼茗飲出近世
[000-42a]
急就篇注牡蒙一名黄昏後山詩黄昏湯疑即此也
終軍之對鼮鼠盧若虛之辨鼫鼠江南進士之問天雞
 劉原父之識六駁可謂善讀爾雅矣蔡謨不識彭蜞
 人謂讀爾雅不熟田敏不知日及學之陋也
唐元度十體書云周宣王太史籀始變古文著大篆十
 五篇秦焚詩書惟易與史篇得全逮王莽亂此篇亡
 失建武中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說所不通者十
 有二三按文多引王育説如天屈西北為旡蒼頡
[000-42b]
 出見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
説文叙試律試八體亡新使甄豐等改定古文時有六
 書書正義亦云秦有八體亡新六書萟文志謂漢興
 蕭何草律著其法曰太史試學童以六體試之律即
 尉律也六體非漢興之法當從説文叙改六為八
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丁顔氏解為蠲其子孫之役非
 也即參同契所謂老翁復丁壯朱子詩云自度樽前
 老復丁黄庭經亦有此三字
[000-43a]
董彦逺除正字謝啓叙學涉獵其略云殘經不悟於郭
 亡闕文徒存於夏有馬不足一者既失其全虎多於
 六者自乖其數書殘武殪頌亂湯齊烏冩混淆魚魯雜
 糅増河南之邑為雒減漢東之國為隋避上則罪不
 從辛絶下則對自去口束束合而棘氏㣲口之省而
 疎姓絶定文於六穂之禾訓同於導分序於八寸之
 䇿執異為宗丁尾亂真鈎須失實書六書肖而既謬
 國名為卷為端而遂乖服制篆形誤偽誰正雲興之
[000-43b]
 祁祁𨽻體㪚亡共守鸞聲之鉞鉞鎮定銀鐺之名車
 改金根之目知一束二縫之為耒指二首六身之為
 亥郡章立信救時惟正於四羊國史𫝊疑考義共惑
 於三豕傅會作九禾之秀離析為三刀之州合樂之
 奏妄加文武之為斌定經之名誤合日月之為易字
 失部居改白水真人之兆書忘形篆作非衣小兒之
 謡四十八安取於桑三十七未足語世梁父七十二
 家名雖具在尉律四十九類書盖已亡誤存舟二問
[000-44a]
 之為航安識門五目之為閏學者徧觀異書而求其
 安所從出亦多識之一也彦逺有古文集類序云孔
 安國以𨽻古易科斗故漢人不識古字開元又廢漢
 𨽻易以今文故唐人不識𨽻古今按書序為𨽻古定
 正義謂就古文體而從𨽻以定之雖𨽻而猶古盖存
 古則可慕為𨽻則可識非謂𨽻書為𨽻古也
宋景文公云蕭何自題蒼龍白虎二闕後世署書由何
 始説文扁署也從户冊户冊者署門户之文也
[000-44b]
夾漈金石略云祀巫咸大湫文李斯篆愚按方氏䟦詛
 楚文以為秦恵文王二十六年石湖亦謂當恵文王
 之世後百餘年東巡泰山刻石則小篆非出於李斯
古器銘云十有三月十有四月十有九月云正月乙子
 或云丁子吕與叔考古圖謂嗣王踰年未改元故以
 月數乙子即甲子丁子即丙子世質人淳取其同類
 不然殆不可考曽子固謂古字皆重出此文作二二
 者特二字耳
[000-45a]
毛伯敦祝下一字劉原父以為鄭曰文武時毛叔鄭也
 而吕與叔以為&KR0783簠銘中上一字歐陽公以為張曰
 宣王時張仲也而與叔以為弡周義敦伯下一字歐
 陽公以為冏曰穆王伯冏也而與叔以為百古文難
 攷幾於郢書燕説
博古圖晉姜鼎銘用蘄綽綰眉夀伯碩父鼎銘用祈丐
 百禄眉夀綰綽孟姜敦銘綰綽眉夀石湖云似是古
 人祝延常語愚謂漢書安世房中歌云克綽永福顔
[000-45b]
 氏注綽緩也亦謂延長
張燕公謝碑額表云孔𫝊吳札之墳秦存展季之壠言
 孔子篆者始見於此
金石録汲縣太公碑云晉太康二年得竹䇿之書其紀
 年康王六年齊太公望卒㕘考年數盖夀一百一十
 餘嵗今按書顧命云齊侯吕伋則成王之末伋已嗣
 太公為齊侯矣
潏水李氏云古印有文曰祭尊非姓名乃古之卿官也
[000-46a]
 説苑載卿官又有祭正亦猶祭酒也
秦詛楚文作於恵文王之時所詛者楚懐王也懐王逺
 屈平邇靳尚而受商於之欺致武闗之執非不幸也
 然入秦不返國人憐之如悲親戚積怨深怒發於陳
 項而秦亡也忽焉六國之滅楚最無罪反爾好還天
 人之理也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吁秦詛楚耶
 楚詛秦耶
徐楚金説文繫𫝊有通釋部叙通論祛妄類聚錯綜疑
[000-46b]
 義系述等篇吕太史謂原夲斷爛每行减去數字故
 尤難讀若得精小學者以許氏説文㕘釋恐猶可補
 也浙東所刋得於石林葉氏蘇魏公本也
説文飲器象爵者取其鳴節節足足也宋符瑞志鳯凰
 其鳴雄曰節節雌曰足足然則爵即鳯凰與
宣和中陜右人發地得木簡于甕字皆章草檄云永初
 二年六月丁未朔七日丙寅朱子答吳斗南書謂東
 漢討羌檄日辰與通鑑長厯不同盖指此也今攷通
[000-47a]
 鑑安帝永初二年六月乙未朔後漢紀五月有丙寅
 七月有戊辰恐當以長厯為正
漢西域傳安息國書皆旁行為書記顔氏注今西方胡
 國及南方林邑書皆横行不直下法苑珠林云造書
 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
 少者蒼頡其書下行夾漈六書略云梵書左旋其勢
 向右華書右旋其勢向左
韓文公曰凡為文辭宜略識字讀書難字過字豈易識
[000-47b]
 哉李衡識字説曰讀書須是識字固有讀書而不識
 字者如孔光張禹許敬宗桞宗元非不讀書但不識
 字孔光不識進退字張禹不識剛正字許敬宗不識
 忠孝字桞宗元不識節義字此可為學者之戒
周越書苑云郭忠恕以為小篆㪚而八分生八分破而
 𨽻書出𨽻書悖而行書作行書狂而草書聖以此知
 𨽻書乃今真書趙明誠謂誤以八分為𨽻自歐陽公
 始庾肩吾云𨽻者今之正者正書張懐瓘云𨽻書云
[000-48a]
 者程邈造字皆真正亦曰真書千文云杜藁鍾𨽻王
 羲之傳尤善𨽻書
康節邵子之父古字天復定律吕聲音以正天下音及
 古今文謂天有隂陽地有剛柔律有闢翕吕有唱和一
 隂一陽交而日月星辰繫焉一剛一柔交而金木
 水火備焉一闢一翕而平上去入備焉一唱一和而
 開發收閉備焉律感吕而聲生焉吕應律而音生焉
 觀物之書本於此謂闢翕者律天清濁者吕地先閉
[000-48b]
 後開者春也純開者夏也先開後閉者秋也冬則閉
 而無聲東為春聲陽為夏聲此見作韻者亦有所志
 也銜凡冬聲也横渠張子曰商角徴羽皆有主出於
 唇齒喉舌宫聲全出於口以兼五聲也夾漈鄭氏曰
 聲為經音為緯平上去入四聲也其體縱故為經宫
 商角徴羽半徴半商七音也其體横故為緯
七音三十六字母出於西域豈所謂學在四夷者與司
 馬公以三十六字母總三百八十四聲為二十圖夾
[000-49a]
 漈謂梵人長於音所得從聞入華人長於文所得從見
 入華則一音詠一字梵則一字或貫數音
諧聲六書之一也聲韻之學尚矣夾漈謂五書有窮諧
 聲無窮五書尚義諧聲尚聲釋文序録云古人音聲
 止為譬况之説孫炎始為反語攷古編謂周顒始有
 翻切非也
隋陸法言切韻五巻後有郭知元者九人増加唐孫愐
 有唐韻廣韻則宋朝景徳祥符重修後人以三書為
[000-49b]
 一或謂廣韻為唐韻非也鶴山魏氏云唐韻於二十
 八刪二十九山之後繼以三十先三十一僊及平聲
 分上下以一先二僊為下平之首不知先字盖自真
 字而來攷徐景安樂書凡宫為上平商為下平角為
 入徴為上羽為去則唐時平聲已分上下矣米元章
 云五聲之音出於五行自然之理沈隱侯只知四聲
 求其宫聲不得乃分平聲為二然後魏江式曰晉吕
 静彷李登聲類之法作韻集五巻宫商角徴羽各為
[000-50a]
 一篇則韻分為五始於吕静非自沈約始也約荅陸
 厥曰宫商之聲有五文字之别累萬之繁配五聲之
 約髙下低昂非思力所及沈存中云梵學入中國其
 術漸宻
潜虚以䒶為天古文也見廣韻而集韻不載古文韻䒶
 字碧落文今増入
廣韻言姓氏甚詳然充字有充虞歸字有齊歸其遺闕
 多矣賁育謂孟賁夏育廣韻以賁為姓謂古有勇士
[000-50b]
 賁育謬矣
顔魯公在湖州集文士摭古今文字為韻海鏡源三百
 六十巻以包荒萬彚其廣如海自来尋源照之如鏡
 崇文總目僅存十六巻後不載
韓非正蠧曰蒼頡之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謂之
 公説文云自營為厶背厶為公宋元憲寳玩佩觹三
 篇蘇文忠每出必取聲韻音訓文字置篋中晁以道
 晚年日課識十五字
[000-51a]
鄭夾漈謂説文定五百四十類為字之母然母能生而
 子不能生誤以子為母者二百十類
吴孫休自制名字以命其子武曌劉龑因之皆字書所
 無梁四公記亦然
隋志以蒼頡訓纂滂喜為三蒼説文繫傳以蒼頡爰歴
 博學為三蒼并訓纂為四篇
急就章沐浴揃搣寡合同莊子外物篇眥&KR2663可以休老
 亦作揃搣
[000-51b]
不字本方乆反凡書之不字皆㸃入聲其字本音箕凡
 書之其字皆㸃平聲出攻/愧集李瀚蒙求以平聲與上去
 入相間近世讀蒙求者不知此攻愧集云
   經説二十/一條
六經始見於莊子天運篇以禮樂詩書易春秋為六藝
 始見於太史公滑稽列𫝊或云七經蜀秦宓謂文翁/遣相如東受七
 經/或以六經六緯為十二經莊子天/道篇或以五經五緯
 為十經或云九經釋文序録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
[000-52a]
 孝經論語唐谷邦律𫝊九經庫始有九經之名樂經
 既亡而有五經自漢武立博士始也邵子定以易詩書
 春秋為四經猶春夏秋冬皇帝王伯
漢藝文志云六藝之文樂以和神仁之表也詩以正言
 義之用也禮以明體故無訓書以廣聼知之術也春
 秋以斷事信之符也五者盖五帝之道相須而備而
 易為之源白虎通云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
 義禮易智詩信也二説不同然五經兼五常之道不
[000-52b]
 可分也
後漢翟酺曰文帝始置易經博士攷之漢史文帝時申
 公韓嬰皆以詩為博士五經列於學官者惟詩而已
 景帝以轅固為博士而餘經未列武帝建元五年春
 初置五經博士儒林𫝊賛曰武帝立五經博士書惟
 有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而已立五經而獨舉其
 四盖詩已立於文帝時今并詩為五也
石經有七漢熹平則蔡邕魏正始則邯鄲淳晋裴頠唐
[000-53a]
 開成中唐元度後蜀孫逢吉等宋嘉祐中楊南仲等
 南渡髙宗御書後蜀石經於髙祖太宗諱皆缺畫唐
 之澤深矣
唐儒學𫝊序文宗定五經鑱之石張參等是正訛文按
 文粹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云初大厯中名儒
 張㕘為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論堂東西廂之壁序
 以㕘為文宗時誤矣㕘所定乃書於壁非鑱石也舊
 史記云開成二年十月癸卯宰臣判祭酒鄭覃進石
[000-53b]
 壁九經一百六十巻㑹要載是年八月覆定石經字
 體官唐元度狀今所詳覆多因司業張參五經字為
 凖萟文志參有五經文字三巻元度有九經字様一
 巻文宗時是正訛文乃元度非參也
皇覽冢墓記曰漢明帝時公卿大夫諸儒八十餘人論
 五經誤失符節令宋元上言秦昭王與吕不韋好書
 皆以書𦵏王至尊不韋乆貴冡皆以黄腸題溱處地
 髙燥未壊臣願發昭王不韋冢視未燒詩書愚謂儒
[000-54a]
 以詩書發冡莊子譏假經以文姦者爾乃欲發冢以
 求詩書漢儒之陋如此
歐陽文忠公筆説云安昌侯張禹曰必博見然後識其
 真偽當攷所出
艾軒云日用是根株文字是注脚此即象山六經注我
 之意盖欲學者於踐履實地用功不但尋行數墨也
虞傅勵學曰聖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學者不好也及至
 期月所觀彌博所習彌多日聞所不聞日見所不知
[000-54b]
 然後心開意朗敬業樂羣忽然不覺大化之陶已至
 道之入神也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任子曰
 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勤學無以為智不勤教
 無以為仁此皆天下名言
隋文中子有言聖人述史三焉書詩春秋三者同出於
 一陸魯望謂六藝之中有經有史禮詩易為經書春
 秋實史耳舜臯陶之𢋫歌五子之歌皆載於書則詩
 與書一也文中子之言當矣
[000-55a]
元㣲之云觀書毎得一義如得一真珠船見陸農師詩
 註
古未有板本好學者患無書桓譚新論謂梁子初楊子
 林所寫萬卷至於白首南齊沈驎士年過八十寫細
 書數十篋梁袁峻自寫書課日五十紙抱朴子所寫
 反覆有字金樓子謂細書經史莊老離騷等六百二
 十四卷在巾箱後魏斐漢借異書躬自録本其勤與
 編蒲緝柳一也宋史藝文志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
[000-55b]
 術數字學小書後唐詔儒臣田敏校九經鏤板於國
 子監宋初廣諸義疏音釋令孔維邢昺讎定頒布
春秋正義云傅咸為七經詩王羲之寫今按萟文類聚
 初學記載傅咸周易毛詩周官左傳孝經論語詩皆
 四言而闕其一
鄭康成注二禮引易説書説樂説春秋説禮家説孝經
 説皆緯候也河洛七緯合為八十一篇河圖九篇洛
 書六篇又别有三十篇七經緯三十六篇易緯稽覧
[000-56a]
 圖乾鑿度坤靈圖通卦騐是類謀辨終備書緯璇璣
 鈐考靈曜刑德放帝命驗運期授詩緯推度災記歴
 樞含神務禮緯含文嘉稽命徴斗威儀樂緯動聲儀
 耀嘉計圖徴孝經緯援神契鉤命决春秋緯演孔圖
 元命包文耀鉤運斗樞感精符合誠圖考異郵保乾
 圖漢含孽佑助期握誠圖潛潭巴説題辭又有尚書
 中候論語䜟在七經之外按李尋有五經六緯之言
 蓋起於哀平至光武篤信之諸儒習為内學隋焚其
[000-56b]
 書今惟易緯存焉正義多引䜟緯歐陽公欲取九經
 之疏删去䜟緯之文使學者不為怪異之書惑亂然
 後經義純一其言不果行
朱子謂五經疏周禮最好詩禮記次之書易為下攷之
 隋志王弼易孔安國書至齊梁始立國學故諸儒之
 説不若詩禮之詳實
司馬温公曰新進後生口傳耳剽讀易未識卦爻已謂
 十翼非孔子之言讀禮未知篇數已謂周官為戰國
[000-57a]
 之書讀詩未盡周南召南已謂毛鄭為章句之學讀
 春秋未知十二公已謂三傳可束之高閣朱子曰近
 日學者病在好高論語未問學而時習便説一貫孟
 子未言梁惠王問利便説盡心易未看六十四卦便
 讀繫辭此皆躐等之病
宋符瑞志云孔子齋戒向北辰而告備於天曰孝經四
 卷春秋河洛凡八十一卷謹以備矣見援/神契是以聖人
 為巫史也緯書誕妄而沈約取之無識甚矣
[000-57b]
家語齊太史子餘歎美孔子云天其素王之乎素空也
 言無位而空王之也董仲舒對䇿云見素王之文賈
 逵春秋序云立素王之法鄭康成六萟論云自號素
 王盧欽公羊序云制素王之道皆因家語之言而失
 其義所謂郢書燕説也莊子云元聖素王之道祥符
 中諡孔子為元聖後避宋太祖名改至聖
自漢儒至宋慶厯間論經者守訓詁而不鑿也經小傳
 出而稍尚新竒矣至三經義行視漢儒之學若土梗
[000-58a]
 古之講經執卷而口説未嘗有講義也宋元豐間陸
 農師在經筵始進講義自時厥後上而經筵下而學
 校皆為支離曼衍之詞説者徒以資口耳聽者不復
 相問難道愈散而習愈薄矣陸劍南曰唐及國初學
 者不敢議孔安國鄭康成况聖人乎宋之諸儒發明
 經㫖有非前人所及然排繫辭毁周禮疑孟子譏書
 之𦙍征顧命黜詩之小序不難於議經况傳註乎斯
 言可以箴談經者之膏肓
[000-58b]
西山真氏大學衍義後序謂有進姦言於經幄者或以
 問西山之子仁甫答云講易乾卦之文言知進退存
 亡為姦言以罔上秦有誓而書亡魯有頌而詩亡魯
 郊禘秦僭畤而禮亡大夫肆夏三家雍徹而樂亡
法言曰古之學者耕且飬三年通一經萟文志曰古之
 學者耕且飬三年而通一萟蓋劉歆七略取法言之
 語
   儷攷
[000-59a]
榖梁隠四年傳註云建儲非以私親所以定名分宋鄧
 潤甫東宮制云建儲非以私親蓋明萬世之統主噐
 莫若長子兹本百王之謀蓋出於此
晏元獻謝申王記室表云衣存缺袵式贊於謙中饌去
 邪蒿不忘於規諫韓詩外傳周公誡伯禽曰衣成則
 必缺袵宮成則必缺隅
九章算術五雀六燕集於衡衡適平一雀一燕燕飛而
 易處則雀重而燕輕陸農師謝吏部尚書表六燕相
[000-59b]
 停試詮平其輕重蓋用此
周書王會東越海&KR2547或誤為侮食而王元長詩序用之
 其别風淮雨之類乎
唐駱賔王云類同心異者龍蹲歸而宋樹伐質殊聲合
 者魚形出而吳石鳴龍蹲謂孔子春秋演孔圖孔子
 坐如蹲龍立如牽牛
楊盈川叙郡守云代臨本州則元賔之父喜形於色繼
 為本守則張翕之子迎者如雲叙縣令曰仁之所懐
[000-60a]
 幼童不能擊將雛之雉明之所㫁老父不能争食粟
 之雞對語精工
蘇許公制右掖司言佇光於五字常衮表五字非工張
 南史詩惟有五字表魏志司馬景王命中書令虞松
 作表再呈輙不可意中書侍郞鍾㑹取視為定五字
 松悦服西掖用五字本於此
張文定草兩制薦舉勅云蓋舉類之來舊矣三代之盛
 王其必由之如聞外之議云是且啓私謁告請之弊
[000-60b]
 也予不以是待士大夫何士大夫自待之淺耶又察
 舉守令勅云夫天下之大官吏之衆獨不聞循良尤
 異者之達予聽外䑓之職豈非闕歟抑朝廷未有以
 導之也其視守令能以仁政得民民心愛之如古循
 吏然者宜以名上予得以褒慰之亦以使四方之民
 知予不專寵健吏所貴仁者爾尤延之謂二詔大哉
 言乎簡而盡直而婉丁寜惻怛之意見於言外至今
 誦之盎然如在春風中豈特公之文足以導上德意
[000-61a]
 志慮亦當時善治足以起其文也愚謂君臣皆出於
 至誠故詞意之間靡不交孚千載令人想慕耳
張文定行范文正公㕘政制云大恩之下難為報大名之
 下難為處矧兼二者可無勉哉爾尚朝夕以交修予
 允迪前人勤教邦其永孚於休訓詞温雅可以想見
 宋世太平之象
宋開禧間追貶秦檜周南仲代草制云兵於五材誰能
 棄之首弛邉疆之禁臣無二心天之制也忍忘君父
[000-61b]
 之讎又云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
 諸人之責南遷録載孫大鼎疏言遣檜間我以就和
 檜之奸狀著矣令人痛恨
韓文公王仲舒銘云敷文帝階擢列侍從野處謝敷文
 閣直學士表云宣布中和方歌盛德之事擢列侍從
 遽復敷文之階雖借用而切當
王輔嗣吐金聲於中朝此子復玉振江表㣲言之緒絶
 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晋人之稱衛
[000-62a]
 玠蓋所尚者清談也正始魏齊王芳年號胡武平啓
 以正始之遺音對奪朱之亂雅陸務觀常摘其誤
王季海行東坡贈太師制云博觀載籍之傳㡬海涵而
 地負逺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聲恐亦襲武平之
 誤也若正始之清談非所以稱蘇公
胡文定以親辭成都學事云矧當喜懼之年深計短長
 之日曽文清求歸侍云朝則倚門暮則倚閭常恐失
 望父曰嗟子母曰嗟季曷敢弭忘
[000-62b]
上官儀册周王文職表魏舟之象詞掩漢䑓之駕上句
 用曹蒼舒事下句用柏梁䑓詩梁王曰驂駕駟馬從
 梁來或以駕為卦引沛獻王占雨事非也
洪景盧周茂振入館謝啓雖不若董彦逺之博如桃莱
 難悟柳丣本同幼婦外孫之義女郞世子之名亦儷
 語之工者
野處草梁叔子制云鼎學士之大稱蓋用劉禹錫天平
 壁記以牙璋玉節鼎右僕射官稱之語又草葉顒左
[000-63a]
 相制云學聖人之道高天下以聲或云葉語音高故
 以戲之然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史記謂殷紂也
 不當用之王言當時亦有不檢如此者
徐淵子上梁文云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間想清風竦至
 自謂羲皇上人初寮啓云得知千載上頼古書作吏
 一行便廢此事皆全句
李宗道春秋十賦屬對之工如越椒熊虎之狀弗殺必
 滅若敖伯石豺狼之聲非是莫䘮羊舌王子争囚而
[000-63b]
 州犂上下伯輿合要而范宣左右魯昭之馬將為櫝
 衛懿之鶴有乗軒于奚辭邑而衛人假之噐晉侯請
 隧而襄王與之田星已一終魯君之嵗亥有二首絳
 老之年作楚宮見襄公之欲楚效夷言知衞侯之死
 夷雞憚犧而㫁其尾象有齒而焚其身虞不臘矣吳
 其沼乎好魯以弓請謹守寳賜鄭以金盟無鑄兵蛇
 出泉䑓聲姜薨鳥鳴亳社伯姬卒
晏元獻進牡丹歌詩表云永平神爵之頌孝明稱美者
[000-64a]
 五人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第於三等按論衡云永
 平中神雀羣集詔上神雀頌百官上頌文比瓦石惟
 班固賈逵傅毅楊終侯諷五頌金玉孝明覧焉貞元
 事見劉太真傳
宋寜皇服藥赦文陳正父所草也内云雖不明不敏有
 辜四海望治之心然無怠無荒未始一毫從已之欲
 當時天下誦之謂寫出寜皇心事
盧思道賀甘露云神漿可挹流味几户之前天酒自零
[000-64b]
 凝照三階之下常衮賀雪云重隂益固應水澤腹堅
 之時積潤潛通迎土膏脉起之候皆儷語之工者
俗語皆有所本如利市出易説卦左傳難為人出表記
 儋負出詩𤣥鳥箋拆閲出荀子生活出孟子家數出
 墨子服事出周禮大司徒伏事出陸士衡詩分付出
 漢原渉傳交代出蓋寛饒傳區處出黄霸傳多謝出
 趙廣漢𫝊丁寜出詩采薇箋什物出後漢宣秉傳自由
 出五行志暁示出童恢傳主者出劉陶傳意智出鮮
[000-65a]
 卑傳卑末出欒巴傳告示出荀子仁者好/告示人布施出周
 語布施/優裕比校出齊語行頭出吳語當日出晉語地主
 出左傳越語相於出晉后妃傳料理出王徽之傳長
 進出和嶠傳消息出魏少帝紀功夫出王肅傳普請
 出吳呂蒙傳手下出太史慈傳牢固出陸抗傳鄭重
 出王莽傳分外出魏程暁上疏小却出宋紀間介出
 長笛賦間介/無蹊婁羅出南史顧歡傳本分出荀子見端/不如
 見本/分措大出五代東漢世家假開出王峻傳本色出
[000-65b]
 唐劉仁恭傳古老出書無逸註商量出易商兌註不
 宣備出楊德祖答臨淄侯不能/宣備生人婦出魏杜畿傳
 私名出列子家公出莊子主人/公也致意出晉簡文紀傳
 語出後漢清河王慶傳收拾出光武紀尋思出劉矩
 傳不審出韓詩外傳世情出墨子不無/世情邇來出孔明
 出師表朅來出思𤣥賦和買出左傳正義阿誰出蜀
 龎統傳罷休出史記孔武傳慚愧出齊語安排出莊
 子比數出周禮大司馬注見在出藁人注孩兒出書
[000-66a]
 康誥注老境出曲禮正義牽帥出左傳先軰出詩采
 薇箋如今出杕杜箋居士出玉藻可人出雜記道人
 出漢京房傳寄居出息夫躬傳某甲出周禮職内注
 道士出新序介子/推云主人公出史記范雎傳小家子出
 漢霍光傳不中用出史記外戚世家王尊傳我軰人
 出晉石苞傳對岸出樂志十八九出漢丙吉傳至今/十八
 九/矣浩大出後漢馬廖傳兩兩相視出周嘉傳年紀出
 光武紀雜碎出仲長統傳細碎事手下出吳呂範傳
[000-66b]
 合少成多出中庸注若干出禮記曲禮投壺如干出
 陳何之元傳膠加出九辨牢愁出揚雄傳畔牢愁集/韻愁音曹
 黒缺/出列子冗長出陸機文賦出狀出史記夏本紀
 擘畫出淮南子前定出中庸細作出左傳釋文叙致
 出世説留連出後漢劉陶傳問息耗出竇妃紀已分
 出魏文帝書物色出淮南子本師出史記樂毅傳祖
 師出漢外戚丁姬傳生熟出莊子有𤓰葛出後漢禮
 儀志發遣出陳寔傳天然出賈逵傳新鮮出太𤣥鈍
[000-67a]
 悶出淮南子誇張出列子愺恅出洞簫賦近局出陶
 淵明詩提撕出詩抑箋本貫出晉江統論十字街出
 北史李庶傳見錢出漢書王嘉傳
梁簡為子辭封表云日蝕之餘無黄童之對荷㦸入榛
 異子烏之辨又云熈祖流聪慧之稱方建臨淮之國
 元仲表岐嶷之資乃啓平原之封荷㦸入榛揚雄童/烏熈祖晉太子遹
 字元仲魏/明帝字
王元之表風摧霜敗芝蘭之性終香日逺天高葵藿之
[000-67b]
 心未死劉元城表云志存許國如萬折而必諫忠以
 事君雖三已而無愠斯言可以立懦志矣
驢非驢馬非馬漢西/域傳烏不烏鵲不鵲戰國/䇿可以為對傅
 景仁云烹羊炰羔惟帯牛佩犢可對
嘉定受寳璽南塘賀表云函封逺致不知何國之白環
 瑑刻孔章咸曰寜王之大寳
王岐公答韓公詔豈朕鬱於大道未昭治亂之原將卿
 保其成功自潔進退之分崔大雅答周益公詔豈朕
[000-68a]
 不德未達好賢之誠將卿既明自全引退之節蓋放
 其意
鄭安晚再相應之道草制云彦博重入中書特令納節
 王曽再登揆席俛就集賢
黄伯庸為賀雪表云招徠衆俊無晝卧洛陽之人奬勵
 三軍有夜出蔡州之志語工而健
耿直之守京口復陳少陽之後曰如可贖兮百身猶將
 宥之十世用語亦妙
[000-68b]
億載萬年為父為母四海九州悉主悉臣迂齋之對也
李顯忠復節鉞汪聖錫草制云念秦伯用孟明之意與
 馮唐靣文帝之言又云與人之周庶㡬得頗牧而能
 用共武之服爾其繼英衞之善兵亦工
宋倪正父草夀皇尊號制云率百官若帝之初丕講非
 常之禮於萬年受天之祜聿迎滋至之休周益公辭
 免表云遜於殳斨伯與敢忘稽首有若虢叔閎天尚
 助迪威正父答詔云殳斨伯與固可遜未聞虞帝之
[000-69a]
 必從虢叔閎天雖曰賢蓋視周公而不及用經亦妙
真西山為原貸盗賊詔云弄潢池之兵諒非爾志烈崑
 岡之火亦豈予心又云自有宇宙至於今日未聞盗
 賊得以全軀其言足以感動人心
王卿月草胡澹菴制云吾寜身蹈東海獨仲連不肯帝
 秦至今名重泰山㣲相如何以強趙
盧肇海潮賦馬褐牛衣竟未/有對
崔大雅草史直翁制云皇祐之詔二老設几以須熈寜
[000-69b]
 之遇四臣齎書而訪尚有斯禮勿遐爾心二老杜衍/任布四臣
 韓富/文曽
呂東萊代其父倉部自黄州易守池州啓云爰考唐朝
 有杜牧把麾之舊其臨秋浦亦齊安解組之餘雖後
 先遷徙之偶同顧今昔風流之非匹
宋濟王吳夫人復舊封王公代為謝丞相啓末聨云孤
 忠未冺敢忘漆室之憂葵厚德難酧願效老人之結
 草
[000-70a]
真西山除㕘政辭以疾趙南塘草詔云漢御史大夫吉
 當封病上憂之夏侯勝謂必瘉果然後遂至相朕之
 賢卿甚於宣帝之德吉也卿其親醫藥自厚且先即
 舎拜命少間可就車朕遣黄門召見卿矣此詔有西
 漢之風
鄭威愍公驤新除謝上章云關陜六七任不掛權臣之
 横恩崇觀二十秋靡沾故相之餘潤公之大節如此
 厥後馮翊之死義其處之有素矣
[000-70b]
傅至樂上周益公啓云東門之柳自凋𤣥都之桃何在
 被刀頭之䑛蜜得未錙銖况井眉之居瓶恍如夢寐
 蓋指張説也
宋人有上朱文公啓云行藏勛業銷倚樓看鏡之懐窈
 窕﨑嶇寄尋壑經丘之趣亦有意致
宋正甫詩三甲未全一丁不識
有就試縣見黜後預鄉薦以啓謝縣令有不平之意令
 答云大敵勇小敵怯古固有之今日是前日非吾無
[000-71a]
 愧矣亦洒脱
毛憲守長沙謝韓平原云湖南之地二千里序詩幸託
 於昌黎平原之客十九人脱穎願同於毛遂亦工切
毛澤民啓云揚子雲貌寢官卑經雖𤣥而謂白九方臯
 機深識妙馬本驪而為黄李清卿啓云斯風未冺則
 朝取温造而暮拔石洪吾道不行則近舎皇甫而逺
 求居易
洪舜俞薦於鄉鞏嶸為監試後鞏任江東憲使洪分教
[000-71b]
 鄱陽啓云東坡倅錢塘曽在門外鵠袍之列半山憲
 江左亦賞梁間燕語之詩
徐淵子為越教答項平甫云正恐異時風舞雩之流不
 無或者月離畢之問或答洪舜俞云魯直大名有皎
 潔江梅之句少游下蔡無丁東佩玉之詞
有郡守招士人教子辭曰士而託於諸侯非其義也師
 不賢於弟子將焉用之
張宣公答教官云識其大者豈誦説云乎哉何以告之
[000-72a]
 曰仁義而已矣
真西山為江東轉運使有民困於買鳩之役來訴公判
 云詔捕鵁鶄若水尚還其使嵗貢蚶蛤孔戣猶疏於
 朝况為州縣之官可恣口腹之欲
攻愧為姜氏慶七十致語云今日王孫猶有承平之故
 事舊時竹馬得見㑹昌之新春承平王孫見柳文姜
 㟧誌
衢州稽古閣書臯陶謨於屏其上梁文云臯陶若稽古
[000-72b]
 事三朝稽古之君孔子與斯文為萬世斯文之主
王爚以親老辭督府辟其書曰昔温太真絶衿違母以
 奉廣武之檄心雖忠而人議其失性徐元直指心戀
 母以辭豫州之命情雖窘而人予其順天
呂倚謝岐公饋酒錢用白水真人青州從事岐公稱之
夏文莊表云詩㑹餘蚳之文簡凝含酖之墨餘蚳見詩
 貝錦箋筆鋭干將墨含淳酖出文心雕龍
獨孤馴象世以為工子雲甘泉晚而悔作晏元獻謂賦
[000-73a]
 也獨孤綬放馴象賦云返諸林邑之野歸爾梁山之
 隅時在偃兵豈嬰乎燧尾上惟賤賄寜恤乎焚軀
唐律賦雞鳴度關云念秦關之百二難逞狼心笑齊客
 之三千不如雞口
宋紹興中省試高祖能用三傑賦第四韻用運籌帷帳
 考官謂漢書乃帷幄非帷帳不敢取撤棘以語周益
 公益公曰史記云運籌帷帳之中非誤也淳熈中省
 試人主之勢重萬鈞賦第一聨有用洪鐘二字者考
[000-73b]
 官哂之洪文敏典舉聞之曰張平子西京賦洪鐘萬
 鈞此必該洽之士遂預選紹熈中四明試航琛越水
 詩有用東坡舶趠二字而黜者決得失於一夫之目
 其幸不幸若此
東都之季清議扶之而有餘強秦之末壯士守之而不
 足作萬世風俗/之基末韻亶聪明而有作無作聪明由仁義以
 安行非行仁義
非刀匕是供膳宰舉席間之觶釋椎鑿而上輪人議堂
[000-74a]
 上之書此工執藝事以諫賦聨也亦工稳
 
 
 
 
 
 
 
[000-74b]
 
 
 
 
 
 
 
 拾遺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