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困學紀聞卷一
宋 王應麟 撰
易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易之道也處憂患而求安平者其
惟危懼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修辭立其誠修其内則為誠修其外則為巧言易以辭
為重上繫終於黙而成之養其誠也下繫終於六辭
[001-1b]
驗其誠不誠也辭非止言語今之文古所謂辭也
履霜戒於未然月㡬朢戒於將然易貴未然之防至於
㡬則危矣
潛龍以不見成德管寧所以箴邴原也全身以待時杜
襲所以戒繁欽也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閉凍也不固則春夏之長
草木也不茂見韓非/解老可以發明貞固之説
乾初九復也潛龍勿用即閉關之義坤初六姤也履霜
[001-2a]
堅冰至即女壯之戒
淮南人閒訓云易曰潛龍勿用者言時之不可以行也
故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終日乾乾以陽動
也夕惕若厲以陰息也因日以動因夜以息唯有道
者能行之以陰陽言日夕易説所未及若璩按君子/終日乾乾為
句夕惕若為句厲无咎為句證以下文言雖危无咎/益驗句讀斷宜如此不意淮南子誤讀厲聯上至王
輔嗣猶然今朱/子本義正之
蔡澤謂易曰亢龍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詘
[001-2b]
往而不能自反者也亦善言易矣澤相秦數月而歸
相印非茍知之賈誼書云亢龍往而不能反故易曰
有悔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龍之神也其惟
蜚龍乎
越絶引易進退存亡之言曰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㡬
得有喪之理陸宣公云喪者得之理得者喪之端其
語本此
坤之六五程子以為羿莽媧武非常之變干寳之説曰
[001-3a]
柔居尊位若成昭之主周霍之臣也百官總己專斷
萬㡬雖情體信順而貌近僭疑言必忠信行必篤敬
然後可以取信於神明无尤於四海愚謂此説為長
乾坤之次屯曰建侯封建與天地並立一旅復夏共和
存周封建之效也匹夫亡秦五胡覆晉郡縣之失也
古者君臣之際分嚴而情通上天下澤履其分嚴也山
上有澤咸其情通也不嚴則為未濟之三陽失位不
通則為否之天下無邦
[001-3b]
陰符經云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愚嘗讀易之臨曰剛
浸而長遯曰浸而長也自臨而長為泰自遯而長為
否浸者漸也聖人之戒深矣
繫于苞桑三柔在下而戒之也繫于金柅一柔方進而
止之也
蒙之剛中二也占而求之曰初筮比之剛中五也占而
從之曰原筮
童蒙應於二之剛則吉養之早也童觀逺於五之剛則
[001-4a]
吝見之小也
信君子者治之原隨之九五曰孚于嘉吉信小人者亂
之機兑之九五曰孚于剝有厲
鳴謙則吉鳴豫則凶鳴者心聲之發也未知獲戻于上
下鳴謙者歟二三子亦姑謀樂鳴豫者歟
柔而剛則能遷善剛而柔則能順理復之六三柔而不
中勉為初之剛而屢失故頻復巽之九三剛而不中
勉為初之柔而屢失故頻巽
[001-4b]
小畜上九月㡬朢則凶陰亢陽也歸妺六五月㡬朢則
吉陰應陽也中孚六四月㡬朢則无咎陰從陽也曰
㡬者戒其將盈陰盈則陽消矣
同人之初曰出門隨之初曰出門謹於出門之初則不
茍同不詭隨
㝠於豫而勉其有渝開遷善之門也㝠於升而勉其不
息囘進善之機也
大蹇朋來進君子之真朋也渙其羣退小人之偽朋也
[001-5a]
泰言朋/否言羣
君子進而衆賢聚故復朋來无咎衆賢盛而君子安故
解朋至斯孚君子之志行而小人之心服故豫勿疑
朋盍簪
易言密雲不雨者二小畜終於既雨者陽之極為陰也
小過終於己亢者陰之極為陽也畜極則通/過極則亢
慎乃儉德惟懷永圖故甘節吉盜言孔甘亂是用餤故
甘臨无攸利
[001-5b]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故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故曰自
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召平董公四皓魯兩生之流士不以秦而賤也伏生浮
丘伯之徒經不以秦而亡也萬石君之家俗不以秦
而壞也剥之終曰碩果不食陽非陰之所能剥若璩/按召
平有三此必指為蕭相國客者但秦時封東陵侯非/士也伏生下浮丘伯上宜增高堂生高堂生亦秦之
博/士
[001-6a]
下陽舉而虢亡虎牢城而鄭懼西河失而魏蹙大峴度
而燕危故曰設險以守其國狄患攘而民怨結宗藩
弱而戚黨顓柄臣揃而宦寺恣寇叛平而方鎮彊故
曰思患而豫防之
復曰朋來所以致泰泰曰朋亡所以保泰
陽大陰小而言陰陽闔而闢也朔先晦後而言晦朔終
而始也
爾雅小罍謂之坎大琴謂之離萬物之象無非易也若/璩
[001-6b]
按又有轡首謂之革康/謂之蠱和樂謂之節
易之終始皆陽也始于乾之初九終于未濟之上九
易於蠱終則有始於剥消息盈虚於復反復其道皆曰
天行也然則無與於人事歟曰聖人以天自處扶陽
抑陰盡人事以囘天運而天在我矣
言行可以欺於人而不可以欺於家故家人之象曰君
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復之初即乾之元碩果不食則生矣復之所謂仁也乾
[001-7a]
為木果在春為仁發生也在冬為幹歸根也終而復
始
張子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朱子謂聖人作易示
人以吉凶言利貞不言利不貞言貞吉不言不貞吉
言利禦寇不言利為寇也
聞之前修曰中庸誠敬自有乾坤即具此理乾九二言
龍德正中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坤六二
言敬以直内
[001-7b]
復以自知必自知然後見天地之心有不善未嘗不知
自知之明也
致命遂志命可致而志不可奪行法俟命命可俟而法
不可變
下學而上達故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魏相以易相漢能上陰陽之奏而不能防戚宦之萌不
知繫于金柅之戒也匡衡以詩相漢能陳關雎之義
而不能止奄寺之惡不知昏椓靡共之戒也經術雖明
[001-8a]
奚益焉
五陽之盛而一陰生是以聖人謹於微齊桓公七年始
霸十四年陳完奔齊亡齊者已至矣漢宣帝甘露三
年匈奴來朝而王政君已在太子宫唐太宗以武德
丙戌即位而武氏已生於前二年我藝祖受命之二
年女真來貢而宣和之禍乃作於女真張芸叟曰易
者極深而研㡬當潛而勿用之時必知有亢當履霜
之時必知有戰若璩按劉元城器之夏至日與門人/論陰陽消長之理以謂物禁太盛者
[001-8b]
衰之始也門人因曰漢宣帝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稽侯珊來朝此漢極盛時也是年王政君得幸於皇
太子生帝驁於甲觀畫堂為世嫡皇孫為新室代漢/之兆此正夏至生一陰之時元城曰然王氏此條純
從劉元/城論來
易言積善曰家大學言興仁興讓曰家家可以不正乎
世之治也君子以直勝小人之邪易曰田獲三狐得黄
矢世之亂也小人以狡勝君子之介詩曰有兔爰爰
雉離于羅
易者象也木上有水為井以木巽火為鼎上止下動為
[001-9a]
頤頤中有物為噬嗑小過有飛鳥之象焉餘卦可以
類求王輔嗣忘象之説蒙莊緒餘爾
左傳疏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
兑消息朱子發以為鄭康成之語愚謂正其本而萬
物理失之豪釐差以千里見於易緯通卦驗漢儒皆
謂之易則此所謂易云者蓋緯書也
鄭康成詩箋多改字其注易亦然如包蒙謂包當作彪
文也泰包荒謂荒讀為康虚也大畜豶豕之牙謂牙
[001-9b]
讀為互大過枯楊生荑謂枯音姑无姑山榆晉錫馬
蕃庶讀為藩遮謂藩遮禽也解百果草木皆甲宅皆
讀如解若璩按王氏集鄭注周易/云解皆讀如人倦之解解謂坼呼皮曰甲
根曰宅困劓刖當為倪㐳萃一握為笑握讀為夫三
為屋之屋繫辭道濟天下道當作導言天下之至賾
賾當為動説卦為乾卦乾當為幹其説多鑿鄭學今
亡傳釋文及正義間見之
書序八卦之説謂之八索求其義也而賈逵以為八王
[001-10a]
之法張平子以為周禮八議之刑索空也空設之唯
馬融以為八卦杜預但云古書名蓋孔安國書序猶
未行也愚按國語史伯曰平八索以成人韋昭注謂
八體以應八卦也謂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
離為目兑為口坎為耳艮為手此足以證孔馬之説
易正義云伏犧制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朱子謂繫
辭本文王周公所作之辭繫于卦爻之下者上繫下
繫乃孔子所述繫辭之傳也彖即文王所繫之辭象
[001-10b]
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辭也
彖象上下傳者孔子釋經之辭也愚按釋文云王肅
本作繫辭上傳訖於雜卦皆有傳字本義從之漢儒
林傳云孔子晩而好易讀之韋編三絶而為之傳王
肅本是也
阮逸云易著人事皆舉商周帝乙歸妺高宗伐鬼方箕
子之明夷商事也密雲不雨自我西郊王用亨于岐
山周事也朱子發云革存乎湯武明夷存乎文王箕
[001-11a]
子復存乎顔氏之子故曰存乎其人朱文公謂疑皆
帝乙高宗箕子占得此爻
明夷之彖曰文王箕子者易洪範道統在焉用晦所以
明道也象數相為經緯皆演於商之季世
桓譚新論云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夏易詳而
殷易簡未詳所據
孔子卜得賁孔子曰不吉子貢曰夫賁亦好矣何謂不
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吕氏/春秋
[001-11b]
賁色不/純也
苕谿劉氏云夬以五君子決一小人不曰小人道消而
曰道憂蓋上下交而志同如泰之時然後小人之道
不行若以五君子臨一小人徒能使之憂而已惟其
有憂則將圖之無不至矣愚謂小人道消嘉祐是也
小人道憂元祐是也
井之九三荆公解云求王明孔子所謂異乎人之求也
君子之於君也以不求求之其於民也以不取取之
[001-12a]
其於天也以不禱禱之其於命也以不知知之井之
道無求也以不求求之而己文意精妙諸儒所不及
王輔嗣以寂然至无為復又云冬至陰之復夏至陽之
復蘇子美辨其非愚謂先儒云至靜之中有動之端
所以見天地之心與寂然至无之説異矣冬至陰之
復蓋如周子利貞誠之復就歸處言之荆公曰陽以
進為復初九是也陰以退為復六二六三六四是也
薛氏曰易以初爻為七日者舉前卦而云也復之七日
[001-12b]
來復震既濟之七日得皆舉初爻
葉少蘊謂凡易見於有為者皆言用用之者何體也而
易不以體對用故别而論之曰易無體晁景迂若璩/按景
迂名説之即後/所云晁以道也曰體用本乎釋氏
利貞者性情也王輔嗣注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程
子顔子好學論性其情之語本此
君子道盛小人自化故舜湯舉臯伊而不仁者逺玉泉
喻氏云泰小人道消非消小人也化小人為君子也
[001-13a]
泰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征吉本義云郭璞洞林讀至彚
字絶句下卦仿此愚按正義曰以其彚者彚類也以
類相從征吉者征行也上坤而順下應於乾已去則
納故征行則吉亦以彚字絶句泰之征吉引其類以
有為否之貞吉絜其身以有待
儉德辟難朱子謂收歛其德不形於外中屠蟠/以之
泰之三無往不復陽之極也而否將萌否之四有命无
咎陽之復也而泰將至
[001-13b]
一許敬宗在文館唐為武氏矣一楊畏居言路元祐為
紹聖矣羸豕之孚左腹之入可不戒哉
家聲之隤隴西以為愧城角之缺新平以為恥清議所
以維持風俗也清議廢風俗壞則有毁宗澤而譽張
邦昌者有貶張浚而褒秦檜者觀民風設教居賢德
善俗可不謹哉若璩按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初/新平人殺其郡將秦王堅缺其城角
以恥之新平民望深以為病欲立忠義以雪之晉書/載記民作酋病作慙則此新平以為恥恥似當作慙
蓋恥屬苻堅慙屬新平/人也新平今之邠州
[001-14a]
齊德衰於召陵若璩按當/作葵丘晉志怠於蕭魚淮平而异鎛
用潞定而歸真惑易曰日中則昃𤣥曰月闕其摶不
如開明于西
制官刑則具訓蒙士無彞酒則誥教小子易曰童牛之
梏記曰禁於未發之謂豫
龜靈而焦雉文而翳是以衣錦尚絅蘭薰而摧玉剛而
折是以危行言孫此白賁素履所以无咎
知止而后有定故觀身於艮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故觀
[001-14b]
心於復
惟進賢可以正君故公仲進牛畜欣越而歌者之田止
孔明進攸之褘允而宫府之體一惟正己可以格君
故管仲有三歸不能諫六嬖之惑魏相因許伯不能
遏𢎞石之惡泰曰拔茅漸曰進以正
乾文言曰寛以居之朱子謂心廣而道積程子易小畜
傳曰止則聚矣吕成公謂心散則道不積充拓收歛
當兩進其功
[001-15a]
丹書敬義之訓夫子於坤六二文言發之孟子以集義
為本程子以居敬為先張宣公謂工夫並進相須而
相成也
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天命限之内也不可出人
欲限之外也不可入郭沖晦若璩按沖晦/郭雍所賜號云
小畜下體乾復上體坤乾坤相應故小畜初九復自道
九二牽復吉與復六四中行獨復六五敦復無悔義
甚相類牽復中不自失敦復中以自考二五皆得中
[001-15b]
故也澹庵若璩按澹/庵胡銓號云
同人于野公之大也艮其背止之至也皆見於彖明一
卦之義也
里克之中立鄧析之兩可終於邪而已故隨之六二曰
弗兼與也
虚美熏心若璩按路/溫舒語秦亂之萌浮文妨要按王羲/之語晉衰
之兆故賁受之以剥
廉恥國之脈也廉恥泯則國從之是以楚瓦好賄郢城
[001-16a]
危晉盈求貨霸業衰秦賂讒牧遷為虜漢金間增垓
敗羽利之覆邦可畏哉大學之末七篇之始所以正
人心塞亂源也在益之屯曰莫益之或擊之
翰音登于天無實之名也殷浩房琯以之
君子無斯須不學也黄霸之受尚書趙岐之注孟子皆
在患難顛沛中况優游暇豫之時乎易曰困而不失
其所亨
連山首艮艮萬物之所終始也八風始於不周卦氣始
[001-16b]
於中孚冬至為厯元黄鍾為律本北方終陰而始陽
故謂之朔方太𤣥紀日於牛宿紀氣於中首而以罔
㝠為元艮之終始萬物也虞仲翔云萬物成始乾甲
成終坤癸艮東北是甲癸之閒沙隨程氏云醫家難
經為百刻圖一歲陰陽升降㑹於立春一日陰陽昏
曉㑹於艮時此説與易合又云北方之氣至陰而陽
生焉彖曰習坎重險也於物為龜為蛇於方為朔為
北於太𤣥配罔與㝠所以八純卦中獨冠以習
[001-17a]
日月為易一竒一耦陰陽之象也王介甫詩説云彼曰
七月九月此曰一之日二之日何也陽生矣則言日
陰生矣則言月與易臨至于八月有凶復七日來復
同意四月正陽也秀葽言月何也以言陰生也陰始
於四月生於五月而於四月言陰生者氣之先至者
也李子思云復剛長以日云者幸其至之速臨陽消
以月云者幸其消之遲沙隨程氏云陽極於九而少
陰生於八陰之義配月陰極於六而少陽復於七陽
[001-17b]
之義配日
一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變四千九十有六六爻不變
與六爻皆變者其别各六十有四一爻變與五爻變
者其别各三百八十有四二爻變與四爻變者其别
各九百有六十三爻變者其别一千二百有八十朱
子發謂需利用恒者需之恒也蒙六五順以巽者蒙
之觀也乾九四乾道乃革者乾之小畜也小畜之中
又有離兑故曰革是謂天下之至變張真父謂易無
[001-18a]
所不變蒙曰困蒙小畜曰復自道又曰牽復履曰夬
履離曰履錯然歸妹曰跛能履泰曰帝乙歸妹臨曰
咸臨咸曰執其隨艮曰不拯其隨噬嗑曰頤中有物
睽曰厥宗噬膚損曰弗損益之又曰或益之夬曰壯
于前趾又曰壯于頄遯曰執之用黄牛之革鼎曰鼎
耳革兑曰孚于剥未濟曰震用伐鬼方皆有卦變之
象小畜以一陽為復兑以一陰為剥變之變者也六
十有四相錯而不相亂張文饒謂臨之初二皆曰咸
[001-18b]
臨有咸象也咸之用在兑之説也履之九五曰夬履
有夬象也夬與履乾兑相易之卦也
臨所謂八月其説有三一云自丑至申為否一云自子
至未為遯一云自寅至酉為觀本義兼取遯觀二説
復所謂七日其説有三一謂卦氣起中孚六日七分
之後為復一謂過坤六位至復為七日一謂自五月
姤一陰生至十一月一陽生本義取自姤至復之説
易正義云四月純陽陰在其中而靡草死十月純陰陽
[001-19a]
在其中而薺麥生漢和帝紀有司奏以為夏至則微
陰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與月令不同張文饒曰陽
雖生於子實兆於亥故十月薺麥生陰雖生於午實
兆於已故四月靡草死參同契二月榆/死八月麥生
初六履霜陰始凝也見於魏文帝紀注太史丞許芝引
易傳之言沙隨程氏朱文公皆從之郭京本無/初六字
龜山曰子見南子包承者也此大人處否而亨之道朱
文公謂非所以為訓若使大人處否而包承小人以
[001-19b]
得亨利則亦不足以為大人矣
頤初九王輔嗣注云安身莫若不競修己莫若自保守
道則福至求禄則辱來至哉斯言可書諸紳若璩按/宋李孟
傅傳亦常取斯四/言誡其子孫云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傅𤣥口銘也頤慎言語節飲食正
義用其語
聖人教人用蒙而不用復蓋復者去其不善而復於善
之謂也若蒙則無不善亦未有所失也周南仲云
[001-20a]
趾所以行輔所以言艮其趾雖行猶不行也艮其輔雖
言猶不言也故能時行時止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
明馮當可云艮六四艮其身象以躬解之傴背為躬/見背而不見面朱文公詩云反躬艮其
背止於所不見/止於至善也
帝乙歸妹子夏傳謂湯之歸妺也京房載湯嫁妹之辭
曰無以天子之尊而乘諸侯無以天子之富而驕諸
侯陰之從陽女之順夫本天地之義也往事爾夫必
以禮義荀爽對䇿引帝乙歸妹言湯以娶禮歸其妹
[001-20b]
於諸侯也張説鄎國公主銘亦云帝唐降女天乙歸
妹若左傳筮遇泰之需曰微子啓帝乙之元子也虞
翻亦云紂父二説不同正義皆略之
離言明兩作坎言水洊至起而上者作也趨而下者至
也此陸農師之説朱文公取之
范諤昌證墜簡震彖辭脱不喪匕鬯四字程子取之漸
上六疑陸字誤胡安定取之
釋文引子夏傳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周
[001-21a]
禮疏謂坤為土坎為水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是
水土和合故象先王建萬國親諸侯
釋文引鄭注異字然内則注明夷睇于左股猶有所遺
朋盍簪簪疾也至侯果始有冠簪之訓晁景迂云古者
禮冠未有簪名若璩按杜詩盍簪喧櫪馬近杜註號/詳博皆未知其從侯果來者侯果説
見李鼎祚/周易集解
説苑周公戒伯禽曰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
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孔子曰易曰不
[001-21b]
損而益之故損自損而終故益今易無此言又泄冶
曰易曰夫君子居其室云云君子之所以動天地可
不慎乎天地動而萬物變化今易無末一句然泄冶
在夫子之前而引易大傳之言殆非也
鹽鐵論文學引易曰小人處盛位雖高必崩不盈其道
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終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
後入于地説文引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今易
無之疑易傳及易緯
[001-22a]
後漢魯恭引易曰潛龍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陽氣潛
藏未得用事雖煦嘘萬物養其根荄而猶盛陰在上
地凍水冰陽氣否隔閉而成冬故曰履霜堅冰陰始
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言五月微陰始起至十一
月堅冰至也又云易十二月君子以議獄緩死又云
案易五月姤用事經曰后以施令誥四方言君以夏
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微陰也又引易
曰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言甘雨滿我之缶誠來有
[001-22b]
我而吉已趙溫曰於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
其頂凶漢儒説易可以參考
王肅注易十卷今不傳其注噬乾胏得金矢曰四體離
陰卦骨之象骨在乾肉脯之象金矢所以獲野禽故
食之反得金矢君子於味必思其毒於利必備其難
見太平御覽
漢郊祀志引西隣之禴祭顔師古注瀹煮新菜以祭蓋
以禴為瀹王輔嗣云禴祭之薄者也沼沚之毛蘋蘩
[001-23a]
之菜可羞於鬼神亦與顔注同鄭康成謂禴夏祭之
名
離九三蔡伯靜解云鼔缶而歌當衰而樂也大耋之嗟
當衰而哀也盛衰之道天之常也君子之心順其常
而已不樂則哀皆為其動心而失其常者故凶此説
長於古注
京氏易剥牀以簠謂祭器澹庵云易於剥坎取象簠簋
以精意寓焉
[001-23b]
上天下澤履此易之言禮雷出地奮豫此易之言樂吕
成公之説本於漢書上天下澤春雷奮作先王觀象
爰制禮樂
渙其羣蘇明允云羣者聖人所欲渙以一天下者也本
義取之謂程傳有所不及
充善端於蒙泉之始絶惡念於履霜之萌
坊記曰不耕穫不菑畬凶荀子曰括囊无咎无譽腐儒
之謂也左氏傳穆姜以元亨利貞為隨之四德為是
[001-24a]
説者其未見彖象文言歟
易緯坤鑿度注云虞世南曰不讀易不可為宰相注者
未詳其人亦天下名言也
乾乾夬夬皆九三重剛也謙謙初六居下卦之下也坎
坎六三居重險之閒也蹇蹇六二陰居陰也
諸卦之爻皆及卦名坤小畜泰大畜既濟六爻悉無之
八卦之象又有六焉巽曰木坎曰雲曰泉曰雨離曰明
曰電
[001-24b]
曾子天圓篇火日外景金水内景薛士龍詩云嘗聞曾
子書金火中外明圓方遞含施二景參黄庭愚謂周
髀云日猶火月猶水火則外光水則含景其説本於
易之坎離坎内陽外陰故為水為月離内陰外陽故
為火為日
繫辭正義云韓氏親受業於王弼承王弼之㫖故引弼
云以證成其義愚考王弼終於魏正始十年韓康伯
東晉簡文帝引為談客二人不同時相去甚逺謂之
[001-25a]
親受業誤矣若璩按韓康伯名伯潁川長社人殷浩/之外甥也官太常晉書有傳嘗謂唐李
嘉祐詩輔嗣外孫還解易惠連羣從總能詩王輔嗣/年二十四卒無子絶嗣見三國志晉張湛雖稱輔嗣
女壻趙季子家有列子未聞季子之子能明易以傳/其學此必殷浩外甥之誤記蓋詩人多不契勘或曰
安知其不别有所/據余笑而不敢答
程子言易謂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朱子以為先見象
數方説得理不然事無實證則虚理易差愚嘗觀顔
延之庭誥云馬陸得其象數取之於物荀王舉其正
宗得之於心其説以茍王為長李泰發亦謂一行明
[001-25b]
數而不知其義管輅明象而不通其理蓋自輔嗣之
學行而象數之説隱然義理象數一以貫之乃為盡
善故李鼎祚獨宗康成之學朱子發兼取程邵之説
馮當可謂王輔嗣蔽於虚無而易與人事疏伊川專於
治亂而易與天道逺又謂近有伊川然後易與世故
通而王氏之説為可廢然伊川往往捨畫求易故時
有不合又不㑹通一卦之體以觀其全每求之爻辭
離散之間故其誤十猶五六晁子止若璩按子止名/公武即撰晁氏
[001-26a]
讀書/志者為易廣傳當可答書曰判渾全之體使後學無
以致其思非傳逺之道
吕元鈞云求於八卦之先而牽於數故謂坎離先天地
得於六爻之後而惑乎氣故謂卦氣起中孚
伏羲之易當以圖觀文王以後始有書艾軒若璩按艾/軒林光朝
號/云易不畫詩不歌無悟入處誠齋按誠齋楊/萬里號云卦
者其名畫者非卦也此伏羲氏初製之字也愚按易
緯乾鑿度以八卦之畫為古文天地風山坎火雷澤
[001-26b]
字
上繫七爻起於中孚鳴鶴在陰下繫十一爻起於咸憧
憧往來卦氣圖自復至咸八十八陽九十二陰自姤
至中孚八十八陰九十二陽咸至姤凡六日七分中
孚至復亦六日七分陰陽自然之數也
龜山曰乾坤兩卦聖人釋其義於後是解易之法沙隨
曰乾坤易之門文言於乾四致意焉坤則一而已舉
乾坤之義則它卦可知上繫解七爻下繫解十一爻
[001-27a]
大略類文言學者可以三隅反
何以守位曰人釋文云桓𤣥明僧紹作仁今本乃從桓
𤣥誤矣本義作人云吕氏從古蓋所謂非衆罔與守
邦
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記之古用木畫地少牢云卦
者在左坐卦以木特牲云卒筮寫卦筮者執以示主
人卦者主畫地識爻六/爻備乃以方版寫之今則用錢以三少為重錢九
也三多為交錢六也兩多一少為單錢七也兩少一
[001-27b]
多為坼錢八也見儀若璩按儀/當作士冠禮疏
易者數之原也屯十年乃字需三人訟三百户三褫師
三錫比三驅同人三歲蠱先甲後甲三日臨八月復
七日十年頤十年坎簋貳三歲晉三接明夷三日不
食睽二女一車解三狐損貳簋三人一人十朋益十
朋夬五剛萃一握困三歲革三就震七日漸三歲豐
三歲旅一矢巽先庚後庚三日三品既濟七日三年
未濟三年其數例總釋于乾鑿度如月㡬朢已日乃
[001-28a]
孚皆陰陽氣數之變若璩按王氏云數亦多遺如乾/萬物六位六龍萬國四德四時
坤萬物一朝一夕四支䝉再三瀆師萬邦比萬國泰/萬物否萬物謙萬民豫四時觀四時无妄萬物頤萬
物萬民離百穀四方咸二氣萬物恒四時萬物從一/明夷四國睽萬物解百果姤四方萃萬物革二女四
時震百里九陵歸妺萬物節四時亦有/誤三品置於先庚後庚三日之下是也
卦具四德者七乾坤屯隨臨无妄革也惟乾不言所利
遏惡揚善所以順天休命内君子外小人所以財成天
地之道
乾坤既位人居其中屯以建侯作之君蒙以養正作之
[001-28b]
師
大畜為學賁為文能止健而後可以為學文明以止而
後可以為文止者篤實而已不以篤實為本則學不
足以成德文不足以明理
易立乎其中體也易行乎其中用也朱子謂行以造化
言立以卦位言
旅初六斯其所取災王輔嗣注云為斯賤之役唐郭京
謂斯合作㒋愚按後漢左雄傳職斯禄薄注云斯賤
[001-29a]
也不必改㒋字
城復于隍其命亂也湯伯紀云亂如疾病則亂之亂愚
謂唐𤣥宗極熾而豐泰之極也以李林甫楊國忠為
周召以安禄山哥舒翰為方虎非命亂而何
漢郊祀志劉向引易大傳曰誣神者殃及三世愚按大
戴禮本命篇誣鬼神者罪及二世易大傳豈即此篇
歟若璩按凡書引易為今周易所無者顔師古/曰蓋易家之别説者也豈得謂即大戴禮記
説卦釋文引荀爽九家集解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隨
[001-29b]
唐志十卷唯釋文序録列九家名氏云不知何人所
集稱荀爽者以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馬融鄭
𤣥宋衷虞翻陸績姚信翟子𤣥為易義注内又有張
氏朱氏並不詳何人荀悦漢紀云馬融著易解頗生
異説爽著易傳據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義以十篇
之文解説經意由是兖豫言易者咸傳荀氏學今其
説見於李鼎祚集解若乾升於坤曰雲行坤降於乾
曰雨施乾起坎而終於離坤起離而終於坎離坎者
[001-30a]
乾坤之家而陰陽之府故曰大明終始皆諸儒所未
發
王昭素謂序卦云離者麗也麗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
咸者感也凡十四字晁以道古易取此三句增入正
文謂後人妄有上下經之辯吳仁傑亦從王晁之論
沙隨程氏按繫辭曰二篇之䇿從韓康伯本張文饒
云序卦上經不言乾坤下經不言咸者天地人物之
本必藏諸用也朱新仲謂一行易纂引孟喜序卦曰
[001-30b]
陰陽養萬物必訟而成之君臣養萬民亦訟而成之
然則序卦亦雜以經師之言歟
劉夢得辯易九六論曰董生言本畢中和中和本其師
師之學本一行朱文公曰畢氏揲法視疏義為詳柳
子厚詆夢得膚末於學誤矣若璩案子厚謂董生/膚末於學非詆夢得
古易五家吕微仲晁以道睢陽王氏東萊吕氏九江周
燔又有程迥呉仁傑二家而洪興祖以一行所纂古
子夏傳為正以諸書附著其下為考異釋疑
[001-31a]
經説多依託易為甚子夏傳張弧作也關子明傳阮逸
作也麻衣正易戴師愈作也
越絶外傳范子曰道生氣氣生陰陰生陽愚謂先陰後
陽即歸藏先坤之義闔而闢靜而動也
鄭志張逸問贊云我先師棘下生何時人答云齊田氏
時善學者所㑹處也齊人號之棘下生無常人也愚
按康成有易贊所謂贊云者易贊也棘下即稷下也
劉向别録談説之士㑹於稷門下若璩按魯亦有棘/下為城内地名見
[001-31b]
左傳定公八年水經注以/為亦儒者之所萃焉恐誤
京氏易積算法引夫子曰八卦因伏羲暨于神農重乎
八純聖理𤣥微易道難究迄乎西伯父子研理窮通
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應加乎星宿局於六十
四所二十四氣分天地之數定人倫之理驗日月之
行尋五行之端灾祥進退莫不因兹而兆矣故考天
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之情狀運氣生死
休咎不可執一隅故曰易含萬象又引孔子云易有
[001-32a]
四易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六世
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此占候之學決非孔子之
言也張文饒言四易又異於是易有四體一用三伏
羲先天體也連山天易歸藏地易周易人易用也
京氏謂二至四為互體三至五為約象儀禮疏云二至
四三至五兩體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謂之互體
説卦虞翻曰乾坤五貴三賤故定位艮兑同氣相求故
通氣震巽同聲相應故相薄坎戊離巳月三十日一
[001-32b]
㑹於壬故不相射坤消從午至亥故順乾息從子至
巳故逆蓋用納甲卦氣之説
初九濳龍辭也有九則有六變也潛龍象也勿用占也
輔漢卿謂易須識辭變象占四字項氏曰不稱乾馬/而稱震龍震動也
乾之動/自震始
陽為大陰為小大畜小畜大過小過取陰陽為義
六爻有得有失惟謙三吉三利家人一爻悔亡五爻皆
吉
[001-33a]
漢書叙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音/滌注頤六四爻辭浟浟
欲利之貌今易作逐逐子夏傳作攸攸顔注以浟浟
為欲利輔嗣以逐逐為尚實其義不同
上蔡謝子為晁以道傳易堂記後序言安樂邵先生皇
極經世之學師承頗異安樂之父昔於廬山解后文
恭胡公從隱者老浮圖遊隱者曰胡子世福甚厚當
秉國政邵子仕雖不偶學業必傳因同授易書上蔡
之文今不傳僅載於張稘書文恭集後康節之父伊
[001-33b]
川丈人名古字天叜
邵子觀物外篇曰天地之氣運北而南則治南而北則
亂亂久則復北而南矣張文饒謂先天圖自泰厯蠱
而至否自否厯隨而至泰即南北之運數也聞見録
載邵子之言曰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
而北蓋為聞杜鵑發也陳忠肅謂重南輕北分裂有
萌則以人事知之
歐陽公以河圖洛書為怪妄東坡云著於易見於論語
[001-34a]
不可誣也南豐云以非所習見則果於以為不然是
以天地萬物之變為可盡於耳目之所及亦可謂過
矣蘇曾皆歐陽公門人而論議不茍同如此
迂齋若璩按迂/齋樓昉號講易謂伏羲未作易之前天下之人心
無非易伏羲既作易之後天下之萬事無非易又䇿
問謂种明逸以易學名而其後世衡至師道累葉為
名將郭逵以將帥顯而其後兼山按兼山郭/忠孝號白雲按/白
雲郭/雍號皆明易蓋易之為書兵法盡備其理一也愚聞
[001-34b]
之先君云若璩按王氏玉海易云有未畫之易易之/理有既畫之易易之書 唐薛仁貴亦有
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
知識欲高明故效天操履貴篤實故法地
晁景迂述郭敏修之言曰所以生生者智水不可不崇
而禮火則卑之此卦之所以既濟也飬生之説/陰升陽降
史記春申君説秦昭王引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
之易終之難也今易未濟曰小狐汔濟濡其尾
高宗伐鬼方後漢西羌傳武丁征西羌鬼方三年乃克
[001-35a]
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然則
鬼方即鬼戎與詩殷武奮伐荆楚朱子集傳云易曰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蓋謂此愚按大戴禮帝繫篇
陸終氏娶於鬼方氏楚世家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
連芉姓楚其後也可以證集傳之説
未濟三陽失位程子得之成都隱者朱子謂火珠林已
有蓋伊川未曾看雜書
虞翻夢吞三爻而通易陸希聲夢三聖人而捨象數作
[001-35b]
傳然翻未知言有序之戒希聲未知比之匪人之訓
踐履與易相違若璩按陸希聲傳見唐書百十六陸/質傳見唐書百六十八各為一人希
聲雖有在位無所輕重之文不似質黨韋執誼此云/比之匪人似認陸希聲為陸質不知一侍憲宗於東
宫一相/昭宗者
張緒云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伏曼容云何晏疑易中
九事愚謂晏以老莊談易係小子觀朶頤所不解者
豈止七事哉以義理解易自王弼始何晏非弼比也/清談亡晉衍也非弼也范甯以王弼何
晏並言/過矣
[001-36a]
上坎為雲下坎為雨虞翻之説也郭子和從之坎在上/為雲故
雲雷屯坎在下為/雨故雷雨作解女子貞不字謂許嫁筓而字耿氏
之説也朱文公從之
咸之感无心感以虚也兑之説无言説以誠也堯之於
變時雍孔子之綏來動和其感至矣文王靈臺之樂
宣王雲漢之憂若璩按初/刋本作喜其説深矣
德非日新不足以言盛義非入神不足以言精
館閣書曰周易元包十卷唐衛元嵩撰今按楊楫序云
[001-36b]
元嵩益州成都人明陰陽厯算獻䇿後周賜爵持節
蜀郡公武帝尊禮不敢臣之北史藝術傳蜀郡衛元
嵩好言將來事不信釋教嘗上疏極論之書目以為
唐人誤矣
揚雄覈靈賦曰大易之始河序龍馬洛貢龜書劉牧謂
河圖洛書同出于伏羲之世
曾子固為徐復傳云康定中仁宗命講易乾坤既濟未
濟又問今嵗直何卦西兵欲出如何復對歲直小過
[001-37a]
而太一守中宫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嘉其言與林瑀
同修周易㑹元紀今考侍講林瑀上㑹元紀推帝王
即位必遇辟卦而真宗乃得卿卦每開説皆諂諛之
辭縁飾以陰陽賈昌朝奏瑀所學不經不宜備顧問
遂絀之復與瑀同修不經之書未可謂知易也荀子
曰善為易者不占
介于石古文作砎晉孔坦書曰砎石之易悟
坤曰早辯解曰夙吉治之於未亂為之於未有在周子
[001-37b]
謂之㡬在張子謂之豫
程子易傳晩始授門人止齋若璩按止齋/陳傅良號春秋後傳亦
曰此身後之書劉道原謂柳芳唐厯本皆不同由芳
書未成而傳之故也若璩按晉書孫盛傳著晉陽秋/咸稱良史諸子私改之盛初寫
兩定本寄慕容儁後孝武帝博求異聞始於遼東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書遂兩存太平寰宇記高句
麗國書籍中有晉陽秋安/得今有人向彼國購得乎
易緯辨終備曰煌煌之燿乾為之綱合凝之類坤握其
方雄雌呿吟六節搖通萬物孳甲日營始東六節蓋
[001-38a]
謂六子日營始東震也
東坡曰左氏論易惟南蒯穆姜之事為近正知莊子曰/師出以律
有律以如己也杜預注法行則人/從法法敗則法從人亦格言也
天地未嘗一日無陽亦未嘗一日無君子故十月為陽
純坤稱龍朱子曰復之一陽是坤卦積來一日生一
分至十一月一陽始成
困九五曰利用祭祀李公晦謂明雖困於人而幽可感
於神豈不以人不能知而鬼神獨知之乎愚謂孔子/云知我者
[001-38b]
其天乎韓子云惟乖於時乃與天通/不求人知而求天知處困之道也
坎之六四曰樽酒簋貳用缶在險之時用禮之薄它爻
之言酒者三需九五需于酒食困九二困于酒食未
濟上九有孚于飲酒卦皆有坎文王周公以酒誥戒
其象見於易其言詳於書三爻皆陽剛制之意也
莧陸夬夬項氏玩辭曰莧音丸山羊也陸其所行之路
也猶鴻漸于陸之陸兑為羊在上卦有山羊之象愚
按説文莧山羊細角也從兎足苜聲讀若丸寛字從
[001-39a]
此徐鍇按本草注莧羊似麢羊角有文俗作羱
聖人不以位為樂也在易謂之虎尾在書謂之朽索深
淵
先甲先庚吳祕注法言云周禮治象挾日而歛之鄭司
農云從甲至癸謂之挾日是以易稱先甲三日先庚
三日皆為申命令之義獨取甲庚者以甲木主仁示
其寛令也庚金主義示其嚴令也
程子謂學易先看王弼余謂輔嗣之注學者不可忽也
[001-39b]
於乾九三曰乾三以處下卦之上故免亢龍之悔坤
三以處下卦之上故免龍戰之災上九曰夫以剛健
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
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貞於文言曰
進物之速者義不若利存物之終者利不及義又曰
文王明夷則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則國可知矣又曰
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於坤曰方而又剛柔而又
圓求安難矣初六曰陰之為道本於卑弱而後積著
[001-40a]
者也故取履霜以明其始陽之為物非基于始以至
於著者也故以出處明之則以初為潛於小畜上九
曰大畜者畜之極也畜而不已畜極則通是以其畜
之盛在於四五至于上九道乃大行小畜積極而後
乃能畜是以四五可以進而上九説征之輻於大有
六五曰不私於物物亦公焉不疑於物物亦誠焉於
豫初六曰樂過則淫志窮則凶豫何可鳴於觀上九
曰觀我生自觀其道者也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於
[001-40b]
賁六五曰賁于束帛丘園乃落賁于丘園帛乃戔戔
用莫過儉泰而能約故必吝焉乃得終吉也於復曰
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黙黙非對語者
也於頤初九曰安身莫若不競修己莫若自保守道
則福至求禄則辱來於家人初九曰凡教在初而法
在始家瀆而後嚴之志變而後治之則悔矣九三曰
行與其慢寧過乎儉家與其瀆寧過乎嚴上九曰凡
物以猛為本者則患在寡恩以愛為本者則患在寡
[001-41a]
威故家人之道尚威嚴也於睽上九曰見豕負塗甚
可穢也見鬼盈車吁可怪也先張之弧將攻害也後
説之弧睽怪通也往不失時睽疑亡也貴於遇雨和
陰陽也陰陽既和羣疑亡也於蹇初六曰處難之始
居止之初獨見前識覩險而止以待其時知矣哉於
萃之象曰聚而无防則衆生心於漸上九曰進處高
潔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亂其志峩峩清逺
儀可貴也於中孚上九曰飛音者音飛而實不從之
[001-41b]
謂也於小過六五曰小畜尚往而亨則不雨也小過
陽不上交亦不雨也
乾稱父純/陽坤稱母純/陰震長男陽在/初巽長女陰在/初坎中男
陽在/中離中女陰在/中艮少男陽在/末兑少女陰在/末
知之崇必欲其效天義之精必欲其入神
蒙之養正察乎微頤之養正先乎近
家人卦辭曰利女貞男正易女正難二南之詩以化行
閨門為極致上九之象曰反身之謂也身正則家正
[001-42a]
矣
蒙之初曰發家人之初曰閑顔氏家訓謂教兒嬰孩教
婦初來
[001-42b]
困學紀聞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