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49 古今攷-宋-魏了翁 (master)


[036-1a]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攷卷三十七


  元 方囘 續


  蕭何次律令


  紫陽方氏曰移平城之圍在叔孫制禮儀之前却添蕭
何次律令於此然後附廣律令攷於此下呂東萊曰按
本紀天下既定命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倉定章
程叔孫通制禮儀之後囘謂東萊改禮儀為朝儀良是
[036-1b]
移律令軍法相次序亦是謹依之 前漢刑法志曰高
祖初入關約法三章其後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
法不足以禦鬬姦於是相國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
時者作律九章晉刑法志曰漢承秦制蕭何定律益事
律輿厩户三篇合為九篇輿律户律厩律三篇總謂之
事律叔孫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東萊曰此蕭何
次律令之大畧也囘按志師古曰攟音九問反摭音之
石反


[036-2a]
  附廣律令攷 論律字義同異


  六律始於黄鍾故厯生於律易曰師出以律此軍師之
法律也李悝蕭何之律刑罰之法律也律管萬法之所
繇始今附厯攷於此蕭何律令之後


  史記律書曰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禀於六律六
呂為萬事根本焉 索隠曰按律有十二陽六為律黄
鍾太簇姑洗㽔賔夷則無射隂六為呂大呂夾鍾仲呂
林鍾南呂應鍾是也名曰律者釋名云律述也所以述
[036-2b]
陽氣也律厯志云吕旅也助陽氣也案古律用竹又用
玉漢末以銅為之吕亦稱間故有六律六間之説元間
大吕二間夾鍾是也漢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數十二律
之變至六十猶八卦之變為六十四卦也故中吕上生
執始執始下生去滅上下相生終於南吕而六十律畢
律厯志云夫推厯生律制器規圓矩方權重衡平凖繩
嘉量探賾索隠鈎深致逺莫不用焉是萬事之根本也


  紫陽方氏曰六律為萬事根本以事物言之則天地
[036-3a]
間有形之器皆本於律而事之形生於神有生於無者
亦不能外是舜典言詩言志律和聲古之詩有律尚矣
唐虞賡歌便有矣後世至唐始有律詩七言五言拘於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而又拘於韵至於晚唐近日四韵
之衰不如毛詩選詩陶詩之自然叶律也乃若律己律
身律人律下皆法制之義而兵之紀律則根於易師之
初六云 右史記律書一六律六吕竹玉銅


  史記律書二吹律聴聲唐以來法不傳


[036-3b]
  史記律書曰其於兵械也尤所重故云望敵知吉凶聞
聲効勝負百王不易之道也武王伐紂吹律聴聲推孟
春以至季冬殺氣相併而音尚宫同聲相從物之自然
何足怪哉索隠注兵械尤所重易曰師出以律是以兵
械尤重也注望敵知吉凶正義曰周禮太師執同律以
聴軍聲而詔其吉凶是也故左傳稱曠知南風之不競
此即其類也注武王吹律聴聲曰其事當有所出今則
未詳 紫陽方氏曰行軍古有望氣聴聲之法今皆亡
[036-4a]
矣武王伐紂吹律聴聲西漢司馬遷猶曉此法唐人司
馬貞著索隠則云當有所出今則未詳唐太宗李靖殆
亦不嘗講此史記於兵械尤重引律不知械字何議論
黄帝顓頊成湯用兵定火灾平水害逓興逓廢勝者用
事似乎天運不停六吕六律相間用事一氣相禪如水
尅火土尅水望氣聴聲已不切下文叙咎犯王子成父
孫武夏桀殷紂秦二世漢高祖文帝兵事於律全不相
關矣古人作文踈處不可掩然文勢終是好


[036-4b]
  史記律書三論七政二十八舎


  史記律書太史公引書曰七政二十八舎索隠曰七政
日月五星七者可以正天時又孔安國曰七政日月五
星各異政二十八舍即二十八宿之所舍也 紫陽方
氏曰馬遷書曰七政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是也
索隠孔安國傳七政日月五星各異政此九字今書孔
傳有之但馬遷所謂二十八舍書無此四字以囘推之
恐是指日中星鳥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昴孔傳
[036-5a]
南方朱鳥七宿春分之昬鳥星畢見火蒼龍之中星舉
中則七星見可知虚𤣥武之中星昴白虎之中星言秋
分冬至七星皆見所謂二十八宿葢指此四句耳


  史記律書四八風十母十二子


  不周風居西北東壁居不周風東而東之至於營室東
至於危十月也律中應鍾陽氣之應不用事其於十二
子為亥亥子丑冬三月倒行斗牛女虚危室壁 廣莫
風居北方東至於虚又東至於須女索隠曰婺女名也
[036-5b]
十一月也律中黄鍾陽氣踵黄泉而出其於十二子為
子其於十母為壬癸又東至牽牛東至建星囘曰斗牛
女虚危室壁今不書南斗而書建星月令仲春昬弧中
旦建星中注弧在輿鬼南建星在斗上今年二月初五
日春分自此每曉樓東見星四更時牛斗東起天形漸
壯牽牛亦漸壯南斗在南似平旦牽牛中矣月令仲春
日旦牽牛中不爭多也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東萊大
事記春分日在婁月令注仲春者日月㑹於降婁此指
[036-6a]
初一日也在今微不同也馬遷於此曰十月律中大吕
其於十二子為丑囘曰廣莫風該十一月十二月大抵
八風有一風主一箇月者有一風主兩個月者 條風
居東北南至於尾正月也律中太簇囘曰泰太同言萬
物簇生其於十二子為寅南至於尾於心於房正二三
月倒行角亢氐房心尾箕 明庶風居東方二月也律
中夾鍾言隂陽相夾厠也其於十二子為卯卯茂也其
於十母為甲乙南至氐亢角言萬物俱有枝格如角三
[036-6b]
月也律中姑洗其於十二子為辰辰者言萬物之蜄也
音振 清明風居東南維主風吹萬物而西之軫萬物
益大而軫軫然西至於翼萬物皆有羽翼四月也律中
仲呂言萬物盡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為己言陽氣
已盡也似乎音以也西至於七星七星者陽數成於七
故曰七星西至於張西至於桞注音丁救反伐木丁丁
之丁也又注咮也天官書云桞為鳥咮正文謂萬物始
衰陽氣下注五月也律中㽔賔隂氣㓜少曰㽔痿陽不
[036-7a]
用事曰賔囘曰井鬼桞星張翼軫古次序如此今清明
風主四月五月兩箇月律中仲呂𬎼賔是矣而謂七星
之星在張之先何也此四月五月占桞星張翼軫五宿


  第六風曰景風居南方其於十二子為午囘曰午乃
今之五月也午者隂陽交故曰午回曰此謂夏至五月
一隂生也其於十母為丙丁陽道著明故曰丙萬物丁
壯故曰丁列宿不言井鬼而曰西至於狼弧言萬物之
吳落一作柔落狼言萬物可度量囘謂馬遷不書東井
[036-7b]
輿鬼豈以輿鬼僅四星三度大狹東井八星三十四度
大廣故不書井鬼而逺取弧狼狼一星在東井赤道外
弧十星七箇星如弓背三箇星如弓之挾矢以射乎狼
弧矢在天狼之後以見惡獸在前弓矢在後天所不容
也今以弧為落物就死尚近以狼為量斷萬物則何大
逺耶下文涼風六月亦似偏 凉風第七居西南維六
月也律中林鍾萬物就死氣林林然其於十二子為未
滋味也北至於罰言萬物氣奪可伐北至於參言萬物
[036-8a]
可參也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為申申賊萬物
北至於濁北至於留八月也律中南呂其於十二子為
酉囘謂凉風分主六七八月何也參星正跨赤道十箇
星占十度三星在中赤道外四角四星如被單分直道
内外三星之下有三星直上曰伐故謂狼弧參伐亦曰
參旗今書曰伐何也義豈通乎濁爾雅曰畢屋也八星
十八度在赤道内如畢弋之狀如箇丫子留昴星也史
記註作卯留留謂陽氣稽留昴七星十一度在赤道内胃
[036-8b]
畢之間近黄道故曰昴畢之間為天街日月所必繇又
為胡星太白入昴日食月食俱不利於胡 八閶闔風
居西方其於十母為庚辛北至於胃於婁於奎九月也
律中無射隂氣盛陽氣無餘其於十二子為戍萬物盡
滅故曰戍


  史記律書五律數


  九九八十一以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為徵三分益
一七十二以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為羽三分益一
[036-9a]
六十四以為角黄鍾長八寸十分一宮大呂大簇夾鍾
姑洗仲呂㽔賔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長㡬寸分不
備書索隠曰上文律九九八十一故云長八寸十分九
寸即十分之寸不依此法也云宮者黄鍾為律之首宮
為五音之長十一月以黄鍾為宮則聲得其正舊本多
作七分葢西漢書云黄鍾長九寸者九分之寸也劉歆
鄭𤣥作分葢誤也 紫陽方氏曰古十二律氣至灰飛
亡之久矣馬遷曰音始於宮窮於角索隠曰如上文宮
[036-9b]
下生徵徵上生商商下生羽羽上生角是其窮也


  論史記律書西漢律厯志


  紫陽方氏曰馬遷史記律書第三厯書第四班固合律
厯為一撰西漢律厯志第一第二下囘已專著厯象攷
矣韻書三十三錫厯厯通用異字同音狼狄切固論律
根於遷取王莽時劉歆備數和聲等作五聲宮商角徵
羽八音土曰塤匏曰笙皮曰鼓竹曰管絲曰絃石曰磬
金曰鏞木曰杞五聲之本生黄鍾之律九寸為宮或損
[036-10a]
或益馬以九十分為寸班以十分為寸天之中數五五為聲聲上宮五
聲莫大焉地之中數六六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
色莫盛焉韋昭著天之中數五曰一三在上九七在下
地之中數六曰二四在上八十在下此皆要語餘尚多
不具書


  李悝律曰法經六篇平糴法附


  通鑑外紀書李悝事于周威烈王十四年己巳東萊大
事記李悝書事于周威烈王十九年甲戌末入溫公通
[036-10b]
鑑去春秋七十餘年李悝為上地守下令曰人有狐疑
之訟令射的中者勝不中者負令下而人皆習射及與
秦人戰大敗之又書魏李悝作盡地力之教及平糴法
又著法經六篇按前漢晉志杜佑通典李悝為魏文侯
作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除山澤邑
居三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畮治田勤謹則畮益三斗不
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減輙為粟八百八十萬
石又曰糴甚貴傷民謂工商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
[036-11a]
則國貧善平糴者必謹嵗上中下熟上熟其収自四餘
四百石上糴三而舍一張晏曰平嵗百畮収百五十石令大熟四倍収六百石計民食
終嵗餘四百石官糴三百此為糴三舍一也中熟自三餘三百石上糴二而

舍一下熟自倍餘百石上則糴一張晏曰謂中分百石之一小飢則
發小熟之歛中飢則發中熟之所歛而糴之又按次諸
國法著法經以為政莫急於盗賊須刻捕故著囚捕二
篇其經狡越城博戲假不亷淫侈踰制以為雜律一篇
終以具律具其加减凡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具律今
[036-11b]
之名例律也紫陽方氏曰論李悝平糴法每畮嵗収一
石五斗百畮嵗収百五十石上熟収六百石畮収六石
恐無此理六百石而官糴三百石恐無此例今平江府
曰収百合斗或加一加二加三如加三収兩石極矣即
合百斗兩石六也每畮大熟収二石宋軍糧斗百合七
升七合耳每嵗和糴動一二百萬石民以為苦然亦得
楮為用賈似道買公田免和糴公田尤為民苦不如和
糴今國亡矣不必論三代之法至於周穆王五刑之屬
[036-12a]
三千而孝經亦曰五刑之屬三千莫大於不孝春秋末
孔子之時猶用周之刑法春秋末去通鑑七十八年李
悝變法去孔子卒壬戌七十三年而周三千之刑盡廢
一𫝊而為商君相秦之法雖更漢高文恵而秦法卒用
至於五代宋誠可浩歎也哉


  尚書典謨之律詩律之律


  紫陽方氏曰書舜典同律度量衡孔傳云律法制及尺
丈斛斗斤兩皆均同注律字不分曉疏亦不言律為何
[036-12b]
物舜命䕫典樂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謂五聲
宫商角徵羽律謂六律六呂十二月之音氣言當依聲
律以和樂囘謂孔此注始明白但音用史記律音而不
指黄鍾大呂等名舜所謂律之和聲者下文八音克諧
是也樂之聲也然舜之所謂樂所謂聲乃從詩起其意
若曰䕫汝教胄子正直而温和寛和而莊栗剛毅而不
苛虐簡易而不傲慢教之詩樂所以然者詩言人之志
意歌咏其義以長其言樂聲依此長歌為節律呂和此
[036-13a]
長歌為聲八音皆能和諧無能相奪此疏全語鶴山先
生要義取之囘亦取之書此益稷於禹四欲四汝最後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聴注疏
並不言六律六呂名數今囘取馬遷律書記在後


  兵刑自伏羲黄帝以來


  紫陽方氏曰黄帝有涿鹿之戰蚩尤為黄帝所滅此大
刑用甲兵之始也伏羲畫卦又重卦制器十三卦首曰
網罟佃漁取諸離而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
[036-13b]
威天下取諸暌此弓矢之始也自伏羲重卦即有之矣
杜佑通典謂陶唐以前未聞其事但自舜始為唐堯兵
刑事見呂刑


  堯誅三苗五虐伯夷刑臯陶士


  紫陽方氏曰呂刑穆王所稱皇帝孔傳帝堯也當時三
苗氏作五虐之刑而中國之五刑未見焉三苗之五刑
曰殺戮無辜死刑也曰劓刖截人耳鼻曰㭬黥㭬隂黥
靣又四者總為五虐堯是時未有舜也乃命三后伯益
[036-14a]
降典折民惟刑而禹平水土稷降播種時則伯益主刑
為士制百姓於刑之中𫝊以士為臯陶則堯時臯陶亦
已作士主刑典獄非訖於威惟訖於富𫝊以訖為絶囘
謂此意當是指典獄之官不患乎挾威勢以來脇惟患
挾貨賄以來賂也訖者今世曰休之義也


  五刑四罪自舜典始臯陶作士大舜同


  紫陽方氏曰舜典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
作教刑金作贖刑𤯝灾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
[036-14b]
之恤哉囘按尚書有史官書帝王之言堯典多有帝曰
字舜典有帝曰格汝舜亦堯曰也後舜格于文祖繼以
咨十有二牧單書曰字乃舜曰也蠻夷率服之下始書
舜曰字而後皆書帝曰皆舜也書曰者皆堯舜所言也
餘皆史官之所書如象以典刑至怙終賊刑七句下忽
有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九字孔𫝊云舜陳典刑之義
勅天下使敬之憂欲得中如此則象以典刑以下七句
非史官所書乃舜之所言乎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此
[036-15a]
必舜所自言却又無舜曰字下文流共工于幽州放驩
兠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
服囘謂此史官所書而流放竄殛四罪之始也象以典
刑一句孔傳謂法用常刑以象為法以典為常無後世
赭衣之説流宥五刑謂以流放之法寛五刑似謂舜于
墨劓剕宫大辟之刑以流放寛之減等之甚者也下五
句傳皆是舜首咨禹次咨棄契第四咨臯陶曰蠻夷猾
夏冦賊姦宄汝作士申堯時之命也五刑有服傳五刑
[036-15b]
墨劓剕宮大辟服從也言得輕重之中正此一句不分
曉五就三服傳謂服罪也行刑當就三處大罪于原野
大夫於朝士於市五流有宅五宅三居傳謂不忍加五
刑則流放之若四凶者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五居之差
有三等之居三等大罪四裔次九州之外次千里之外
惟明克允傳文尤不分曉此八句舜口所云也囘所以
書此堯以前不可攷姑自舜始


  舜臯陶論刑


[036-16a]
  禹謨舜帝曰臯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
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時乃功懋哉臯陶曰帝徳罔
愆臨下以簡御衆以寛罰弗及嗣賞延于世宥過無大
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好生之徳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紫陽方氏曰
罪疑惟輕功疑惟重孔傳刑疑附輕賞疑從重忠厚之
至東坡應制科秘閤六論刑賞忠厚之至此一題也囘
味此一章何其忠厚之至耶孔𫝊刑期于無此一句解
[036-16b]
非是孔謂雖或行刑殺以刑止殺終無死者舜上文謂
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未見得是殺以止殺舜意欲刑
之為刑設而不作耳


  𦙍征政典之刑


  紫陽方氏曰夏仲康命𦙍侯掌六師征羲和曰克有常
憲曰邦有常刑刑法之來也逺矣政典曰先時者殺無
赦後時者殺無赦孔傳政典夏后為政之典籍若周官
六典之治典囘按先時後時二句孔𫝊謂先天時後天
[036-17a]
時夏后專為厯象天文之官設此一條嚴矣哉又知政
典之書猶周之六官也


  康誥論刑臬司


  紫陽方氏曰成王以殷餘民封康叔作誥曰非汝封刑
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
人又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兹殷罰有倫又曰要囚服
念五六日至於旬時丕蔽要囚非汝封兩句孔𫝊之意
似謂刑人殺人劓刵人豈非汝封職任之所得為乎無
[036-17b]
或兩句則謂汝雖有刑人殺人劓刵人之權無或輕用
之也陳訓布臬訓法殷法有倫謂夏之法可師者師之
要囚要于宵切訓謂察其要辭乃服之義服膺思念五
六日十日三月乃大斷之慎之至也後乃曰元惡大憝
不孝不友刑兹無赦豈非殷頑民難化取不孝不友刑
之乃刑亂國用重典歟


  立政論刑周官論刑凖人凖夫


  紫陽方氏曰周公作立政戒成王屢言凖人凖夫平法
[036-18a]
謂士詳官周禮有士師無官名凖者何也其後屢言庶
獄謂司冦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傳公為武王
司冦封蘇國長我王國之長訓為長施行於我王國囘
謂不然謹刑可以永天命當如此説始周官統六師平
邦國司馬司冦詰姦慝刑暴亂傳謂夏司馬討惡助時長
物秋司冦刑姦順時殺物無故掇夏秋二字為長物殺
物冬官却作如何説


  呂命論刑官及内貨來刑罰之異


[036-18b]
  紫陽方氏曰書不可不讀讀不可不抄囘二十一嵗知
讀書三十餘嵗方通性理塵沗後或令讀為他文啓劄
新作既能詩專攻於詩足以名世四十一嵗遭論得鶴
山先生以漢紀為古今攷二十段前尹京靜齋先生在
吾州與進壬子年二十六未見此文公乃得之謂囘可
續攷也今讀呂刑雀躍有感穆王命呂侯為司冦卿復
曰甫侯其篇實曰呂命先言蚩尤苗民之亂稱唐堯為
皇帝服虐以威四字加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言堯
[036-19a]
時世治獄事貨賂不行有邦有土告爾祥刑謂用刑之
道至今文王用之兩造具備師聴五辭兩造兩至也衆
刑其入於五刑之辭辭簡孚信核則正之於五刑故曰
五辭簡孚正于五刑不簡正于五罰不簡則不核不實
可疑也以五罰者出金贖罪五罰不服正于五過于五
罰之罪不應則以過失赦之也五過之疵恐有弊病惟
官者或嘗同官位也惟反者或詐反囚辭也惟内者或
内親用事也惟貨者或行貨枉法也惟來者或舊相徃
[036-19b]
來也此五者赦之病也近世人情關節之謂也其罪惟
均謂故出脱人罪者以其罪罪之謂也五刑之疑有赦
刑疑赦從罰也贖也五罰之疑有赦罰贖可疑免而放
之也穆王明了如此墨疑赦罰百鍰六兩曰鍰黄鐵也
户關切劓疑赦罰倍百鍰剕刖也疑赦罰五百鍰宮疑
罰六百鍰大辟疑千鍰墨罰千劓罰千剕五百宮三百
大辟之屬二百故曰五刑之屬三千刑罰世輕世重一
句尤好


[036-20a]
  上刑下服下刑上服之辯


  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 疏上
刑適輕者謂一人雖犯一罪狀當輕重兩條據重條之
上有可以虧減者則之輕條服下罪也下刑適重者謂
一人之身輕重二罪俱發則以重罪而從上服令服上
罪也或輕或重諸所罪罰皆有權宜臨時斟酌 紫陽
方氏曰初讀上兩句似難解今以囘意一人犯一罪而
法有輕重二條當從輕條一人之身犯二罪則如近世
[036-20b]
法二罪俱發以重者論也此之謂重輕有權書服刑是
真刑罰是贖刑互文言之總曰刑罰或曰刑或曰罰


  明啓刑書不為刑辟


  紫陽方氏曰穆王呂刑文妙如云簡孚有衆惟貌有稽
無簡不聴具嚴天威貌稽者五聴也而以天威警省之
如云罰懲非死人極于病非佞折獄惟良折獄罔非在
中察辭于差非從惟從哀敬折獄明啓刑書胥占囘以
意解刑罰所以懲過非好殺人病患公法人極畏之子
[036-21a]
路片言何取佞口罔非在中兩平而已差錯之辭在我
精察孔𫝊非從惟從謂非從其偽辭惟從其本情囘謂
囚辭有差察而審有不可從亦有可從哀敬折獄哀而
又敬折獄之道明啓刑書五刑之屬三千有其書矣明
白開啓公共閲之相與之謂胥如卜之謂占此所以無
寃民曰左傳叔向謂不為刑辟乃因子産鑄刑書而言
不當宣示百姓然古之象魏何為哉後世刑統法册律
令格式之書不可廢也


[036-21b]
  其刑上備有并兩刑漢鞫劾之異


  其刑上備有并兩刑傳其斷刑文書上五府皆當備具
有并兩刑亦具上之疏漢世問罪謂之鞫斷獄謂之劾
謂上其鞫劾文辭也若今曹司寫案申尚書省也有并
兩刑謂之犯鞫兩事刑有上下雖罪從重斷亦具上之
使王知之或改上下


  單辭兩辭


  明清于單辭聴獄之兩辭鶴山集要義題曰單辭一人
[036-22a]
獨言兩辭一虚一實疏單辭謂一人獨言未有與對之
人 紫陽方氏曰鶴山十二字妙䟽十字亦好


  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


  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䟽典獄知其虚實受其貨而聴
其詐者虚而理得獄官致富成私家此民之所以亂也


  紫陽方氏曰周穆王之時已有獄官受貨致富之事


  穆王能察知之信賢君哉


  呂命訓夏贖刑之辨


[036-22b]
  紫陽方氏曰呂侯為甫侯書傳不言其名即生甫及申
不與我戍甫之甫穆王命之為司冦而呂侯以王命作
書訓暢夏禹贖刑之法或問夏殷周相繼今不訓殷刑
而訓夏刑何也囘攷之金作贖刑唐虞至夏皆然周公
之法無贖刑何以知其無贖刑也周禮職金掌士之金
罰貨罰入于司兵非贖刑乎囘曰不然罰止于士而上
不言公卿大夫下不言民士之所罰之金貨亦不明言
贖罪故曰周公之法無贖刑也疏有云殷刑必重于夏
[036-23a]
夏承堯舜之後民淳治易故刑輕輕則民慢故殷刑稍
重自夏以後世漸苛酷紂作炮烙之刑知刑罰益重周
承暴虐之後不可頓使大輕雖減之輕猶用殷之稍重
之刑而未及乎夏之輕成康之間刑措不用此雖徳化
之極亦由刑重民不犯也呂侯斟酌時宜為穆王行夏
贖刑之法即唐虞之法也周禮五刑之屬三千五百輕
少重多五刑皆五百大辟死亦五百穆王五刑之屬三
千重少輕多宮罪減五百為三百大辟減五百為二百
[036-23b]
墨劓乃各増五百此於周公之法頓輕矣而又實則行
刑疑則罰贖成王周公重於法無贖刑時也穆王呂侯
輕其法創贖刑亦時也孔子定書而存呂刑之篇


  贖刑金鐵之辨


  疏節文舜典之金作贖刑傳謂黃金其罰百鍰此言黄
鐵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為金今别之以為四古傳黄銅
黄金皆今之銅也古之贖刑悉皆用銅


  五刑起何時漢文除肉刑近世配軍刺旗法


[036-24a]
  疏節文五刑唐虞以來有之未知上古起在何時漢文
帝始除肉刑刻顙截鼻刖足割勢説文云顙額也康成
周禮注墨黥刑先刻其靣以墨窒之 紫陽方氏曰近
世法笞杖徒流絞斬縣止行笞杖知州以上行徒流法
多易為配刺靣曰配某州牢城有牢城營以居之充兵
强盗免死額刺免斬二字面刺雙旗大軍刺手號以姓
名禁廂軍刺額號以六㸃井市人喜文身稱為刺繡迎
神稱錦體社設肆為此一曰針筆匠


[036-24b]
  鞭作官刑隨廢官刑


  䟽節文書鞭作官刑用鞭久矣鶴山云周禮春秋傳皆
有鞭周禮條狼氏誓大夫曰敢不關鞭五百左傳有鞭
徒人費圉人犖是也子玉使鞭七人衛侯鞭師曹三百
隋造律方廢之官刑言若官事不治則鞭之量狀加之
未必有定數


  扑作教刑官刑俱用


  疏節文學記夏楚二物以收其威鄭注夏榎也楚荆也
[036-25a]
二物可以朴撻益稷云撻以記之大射鄉射皆云司馬
搢扑則朴亦官刑其實官亦當用朴重者鞭之輕者朴
之漢用竹曰笞曰箠 紫陽方氏曰鞭字從革古鞭當
以革為之隋廢法不傳今人以竹根為馬鞭亦可以箠
人或亦用荆為之加以皮索近世士大夫從駕新進士
用絲鞭朴當從木如今笞杖字從竹實用木州學置竹
箆即用竹諸生犯罪從學夏楚是也訊杖用荆當兩腿
訊一百七十五十是今用之笞杖五十七十杖罪百單
[036-25b]
七皆荆條


  古贖罪用銅唐復用銅


  古金銀銅鐵總號為金爾雅黄金謂之湯白金謂之銀
是黄金白銀俱各名金也周禮考工記攻金之工築氏
為削冶氏為殺矢鳧氏為鐘㮚氏為量段氏為鎛桃氏為
劍其所為者有銅有鐵俱名為金鐵名色銅古贖罪皆
用銅漢始改為金但少其斤兩與銅相敵漢贖死罪黄
金三斤古贖死罪銅千鍰鍰六兩為銅四百一十六斤
[036-26a]
恐未的後魏以金難得金一兩收絹十疋唐律依古法
死罪贖銅一百二十斤于古稱為三百六十斤唐之一斤古之
三斤孔以鍰為六兩計千鍰為三百七十五斤如此則古六兩今之
二兩古今稱不同别攷


  宮淫刑漢除墨劓剕


  伏生書傳曰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是宮刑為淫刑
也後人被此罪未必為淫左傳昭五年楚子以羊舌肸
為司宮非坐淫也漢除肉刑除墨劓剕宮刑猶在 紫
[036-26b]
陽方氏曰漢武帝下司馬遷蠶宮非漢武故酷盖律有
之減死也


  隋開皇始除宮刑


  隋以前反逆縁坐男子十五以下不應死者皆宮之隋
開皇之初始除男女宮刑婦人猶閉于宫是次死之刑
於四刑最重 紫陽方氏曰隋文帝除宮刑盛徳事也
因早死煬帝以無道失之古之閹宦取自然之閉塞者
或以淫宮之則宮者使守宫亦不專為宦寺


[036-27a]
  原野市朝為三就甸師氏刑王之同族


  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孔傳服罪也行刑當就三處大
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疏節文行刑當就三處惟
謂大辟魯語云刑五而已無有隠者大者陳之原野小
者致之市朝是無隠也孔用此為説以三就為原野市
朝惟死罪當分就處所墨劓剕宮無常處可就馬鄭王
三家皆以為原野也市朝也甸師也案刑於甸師氏者
王之同族刑於隠者不與聞於國人慮兄弟耳非所刑
[036-27b]
之正處此言行刑不當類甸師也又市朝異所不得合
以為一國語之文不通







  古今攷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