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j0047 攷古質疑-宋-葉大慶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攷古質疑卷三
            宋 葉大慶 撰
吳氏漫錄云豫章漁父詩范蠡歸來思狡兔吕翁何意
兆非熊又巖居大士是龍象草堂丈人非熊羆按六韜
史記非龍非彲非虎非羆無熊字恐豫章别有所本大
慶觀李翰蒙求云吕望非熊徐狀元補注且引後漢崔
駰傳注云西伯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熊非羆
[003-1b]
所謂非熊葢本于此然六韜及史記本是虎字唐人多
作非熊杜詩田獵舊非熊又夔府秋日書懷云熊羆載
吕望鴻雁美周宣白氏六帖于熊部獵部卜部皆作非
熊非羆葢虎字乃唐高祖諱所以章懷注東漢書雖引
史記之文特改非熊之字杜甫李翰白居易皆唐人也
故相傳皆作非熊而豫章亦本諸此而已何必更別求
所本哉或謂漢桓寛鹽鐵論云起磻溪熊羆之士則漢
人固嘗以熊羆為言豈必因國諱而改葢熊羆乃世之
[003-2a]
常言如詩云維熊維羆書云如熊如羆又云則亦有熊
羆之士故人皆以熊羆為言至于特改非虎為非熊實
起于唐也若夫李善注文選其于賔戲則引史記曰所
獲非龍非虎非熊非羆于非有先生論則引六韜曰非
熊非羆非虎非狼其實非史記六韜之文特彷彿記憶
而為之注爾不足為據也
吳氏漫錄云王觀國學林新編謂唐三百年皆鑄開元
通寳無怪乎此錢之多至五代有天祐天福唐國等錢
[003-2b]
而本朝專以年號然宋通元寳皇宋元寳非年號者宋
通乃開寳時鑄皇宋乃寳元時鑄葢錢文不可用二寳
字故變之原註上/皆王説余攷後魏孝莊時用錢稍薄高道穆
曰論今據古宜改鑄大錢文載年號以紀其始然則以
年號鑄錢久矣王説非也大慶謂王説之非固不止此
吳氏所論要亦未然按通鑑梁武帝中大通元年魏多
細錢高道穆上表宜改鑄大錢載年號以紀其始于是
始鑄永安五銖永安乃魏孝莊年號以甲子攷之時己
[003-3a]
酉嵗案己酉原本作己丑與下文三十五年/之數不符攷永安二年是己酉今改正又齊明帝
建武二年魏人未嘗用錢魏主始鑄太和五銖太和乃
元魏孝文年號是則文載年號已見于此時乙亥嵗也
又先乎永安三十五年矣故高承事物紀原云錢文以
年自魏孝文太和始葢以此也大慶又按杜佑通典宋
景和二年鑄二銖錢文曰景和原註景和二年前廢帝/年號即永光元年是年
明帝即位又改/泰始乙巳嵗也又宋孝武即位鑄孝建四銖孝建元年
甲午嵗也又先太和四十二年矣然則以年號鑄于錢
[003-3b]
文當以南宋孝建景和為始而北魏太和永安皆後于
此者也故曰吳氏所論要亦未然乃若學林謂唐三百
年皆鑄開元無怪乎此錢之多非也按唐食貨志高宗
乾封元年改鑄乾封泉寳肅宗乾元元年改鑄乾元重
寳而代宗時又鑄大厯元寳謂三百年皆鑄開元誤矣
又云五代有天祐天福等錢天祐乃唐末年號初非五
代故曰王説之非不止如吳氏所云也開元所以獨多
者葢自乾封改鑄之後商賈不通米帛涌貴後行開元
[003-4a]
錢天下皆鑄之又武宗時許諸道皆得置錢坊李紳請
天下以州名鑄錢京師為京錢大小徑寸如開元夫以
高宗時天下皆鑄武宗時諸道置坊開元獨多此也吳
氏又謂世所傳青瑣集乃以開元錢明皇所鑄上有甲
痕楊妃掐迹殊不知談賔錄武德中進開元錢様文德
皇后掐一痕因鑄之然則青瑣云爾其謬可知孔氏雜
記亦言開元通寳歐陽詢撰其文并書世俗不知遂以
為明皇所鑄大慶謂吳氏所引二書正欲証其非明皇
[003-4b]
時以辨青瑣之謬然唐紀明言高祖武德四年鑄開元
通寳徑八分重二銖四參積十錢重一兩得輕重大小
之中原註沈存中筆談云參乃絫字傳寫之誤爾十絫/為一銖大慶據此一錢重二銖四絫則積十錢為
二十四銖乃以一兩/之言合絫力水切通鑑亦載于武德四年命給事中
歐陽詢撰其文并書囘環可讀原註註或讀曰開元通/寳或讀曰開通元寳皆
可/吳氏豈偶忘此耶何必引談賓錄為証也大慶又觀
通鑑攷異薛當聖運圖云初進蠟様文德皇后掐一甲
故錢上有甲痕又凌璠唐政要錄乃以為竇皇后按是
[003-5a]
時竇后已亡文德未立今皆不取攷異之言如此則談
賓錄亦未足為據也惟取信于史則知其為武德所鑄
足矣區區甲痕不足辨也然自今而觀開元錢亦有無
甲痕者有輕重大小不等者有篆文者有錢背之字不
同者葢此錢非盡出于武德所鑄歐陽所書亦有高宗
武宗時所鑄者若錢背有京洛潤益者由李紳請以州
名鑄故也竊怪近世刋行渉世錄乃謂開元皇帝時有
人詐作神降帝問有何所求其人乃云欲得錢百萬帝
[003-5b]
乃特鑄開元錢與之以為之別俟其出用則可捕矣其
後將出罪人斯得所有爪甲乃錢様將上貴妃以爪掐
之帝命勿改故至今有甲痕也此其説尤為誕妄不知
何據而云或謂錢文多載年號明皇既以開元紀年武
德何為乃鑄此錢也曰自我本朝専以年號紀于錢文
爾攷其自始雖曰南朝之孝建景和北朝之太和永安
案魏年號為太和金年號為/泰和原本誤太為泰今改正然中間亦有不以年號者
如齊文宣之常平五銖周宣帝之永通萬國是也唐高
[003-6a]
祖開元通寳亦此類耳然則明皇之年偶符武德之錢
文而開元通寳非紀明皇之年號也五代相承石晉于
天福年間則有二品原註曰天福鎮/寳曰天福元寳前蜀王氏有天漢
光天乾德咸康後蜀孟氏亦有廣政皆以年號外此如
大唐唐國等錢其李主所鑄者歟此又不以年也惟我
朝自初迄今專以年號獨開寳寳元不然有如學林新
編所云者葢出于歐陽歸田錄其言是矣或謂藝祖以
建隆改乾德今有乾德錢安知其為蜀錢乎葢我朝鑄
[003-6b]
宋通錢體製厚廣輪郭分明自後如太平淳化至道景
德以至咸平祥符天禧等錢莫不皆然彼乾德形式細
薄乃與天漢光天咸康廣政等爾以此知其為蜀錢也
更俟識者審訂之
開元十二年張萬嵗掌國馬注引唐統紀云萬嵗三代
典羣牧恩信行隴右故隴右人謂馬嵗為齒為張氏諱
也按公羊傳晉獻公謂荀息曰吾馬之齒亦已長矣然
則謂馬嵗為齒有自來矣豈為張氏諱哉原註以上見/司馬温公通
[003-7a]
鑑攷/異大慶謂此言是也然豈特此哉左傳襄公二十五
年楚蒍掩賦車籍馬注謂疏其毛色嵗齒以備軍用案/原
本二十五年作二十年備軍用/作補軍用今據左傳注本增改曲禮齒路馬者有誅疏
云齒年也若論量君馬嵗數亦為不敬周禮馬質書其
齒毛説者謂書其齒之數以知其老壯顔延年赭白馬
賦齒厯雖衰而藝美不忒然則自古言馬嵗必以齒豈
特見于公羊傳哉因以四事併附于此
今之文士相承皆謂西漢無太學推其源委乃由晉灼
[003-7b]
之誤晉灼釋藝文志曲臺天子射宫也西京無太學故
于此行射禮攷班固武帝贊既曰興太學儒林傳序亦
謂成帝時或言太學弟子少于是増置弟子員鮑宣傳
舉旛太學下王褒傳何武歌太學下是必有所謂太學
矣至于三輔黄圖明言太學在長安西北七里人徒見
晉灼之言如是又見太常擇弟子奏高弟遂謂西京果
無太學而附于太常殊不知太常掌禮儀之官五經博
士皆隸之故武帝悼禮樂之廢闕遂令禮官勸學以勵
[003-8a]
賢材此正成周大司樂掌成均之法樂師掌國學之政
大胥小胥掌學士之版與徵令皆隸于春官大宗伯之
意也其可遽謂西京無太學耶
李廣傳大將軍陰受上指以為廣數竒毋令當單于恐
不得所欲孟康注竒不偶也師古曰言廣命隻不耦也
數音所角切竒居宜切前輩嘗辨之以為數乃命數之
數非疏數之數而乃所角切傳印之誤爾宋景文筆錄
云孫宣公奭當世大儒亦以為音朔余後得江南漢書
[003-8b]
本乃所具切以此知誤以具為角也大慶謂辨之誠是
也按馮敬通集曰吾數竒命薄端相遭逢原註見藝/文類聚
敬業詩數竒良可歎原註文選注/内所具切王維詩衞青不敗由
天幸李廣無功緣數竒以數字對天字杜詩數竒謫闗
塞道廣存箕潁以數字對道字若作朔音則為虚字不
可以對天字坡詩數竒逢惡嵗計拙集枯梧羅隠酬高
崇節詩數竒常自愧時薄欲何干然則以為命數之數
而音所具切明矣
[003-9a]
列子之書大要與莊子同不可以其寓言為實也如楊
朱篇云晏平仲問養生于管夷吾夷吾問送死于乎仲
大慶以史記秦紀及穀梁傳參攷之秦繆魯僖之十二
年已言管仲死原註是嵗癸酉史記齊世家以管仲卒/于桓公四十一年如此則是僖公十五
年丙子齊/世家誤矣平仲雖莫究其始然史記載嬰死于夾谷之
嵗則是魯定公十年也自仲之死至是已百五十年使
其問荅仲當垂死之嵗嬰方弱冠之時嬰有百七十之
壽矣以此知其不然也又史記管晏列傳云仲卒齊遵
[003-9b]
其政後百餘年有晏子焉然則二子非同時而列子之
寓言明矣容齋隨筆云莊子之鯤鵬列子之六鼇其語
大若此原註莊子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㡬千里也化而為烏其名曰鵬鵬之背不知其
㡬千里也列子湯問第五渤海之東不知㡬億萬里中/有五山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帝使巨鼇十五舉首戴之
迭為三番六萬嵗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龍伯之國有大人一釣而連六鼇莊子之蠻觸列
子之焦螟其語小又若此原註莊子則陽第二十五云/有國于蝸之左角曰觸氏有
國于蝸之右角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屍數萬列/子湯問篇江浦之間蟲曰焦螟羣飛而集于蚊睫弗相
觸也棲宿去來蚊弗覺也離朱方畫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師曠方夜擿耳俛首而聽之弗聞其聲
[003-10a]
慶謂凡若此類人固知其寓言如引古人問荅容有未
易覺者故大慶特舉盜跖之譏孔子與管晏之問荅以
明之
劉向校列子書定著八篇云列子鄭人與穆公同時葢
有道者也孝景時貴黄老術此書頗行于世大慶按繆
案以下繆公即上鄭穆公二字/古通用原本未畫一今姑仍之立于魯僖三十二年
薨于魯宣三年正與魯文公並世列子書楊朱篇云孔
子伐木于宋圍于陳蔡夫孔子生于魯襄二十二年繆
[003-10b]
公之薨五十五年矣陳蔡之厄孔子六十三嵗統而言
之已一百十八年列子繆公時人必不及知陳蔡之事
明矣況其載魏文侯子夏之問荅則又後于孔子者也
不特此爾第二篇載宋康王之事第四篇載公孫龍之
言是皆戰國時事上距鄭繆公三百年矣晉張湛為之
注亦覺其非獨于公孫龍事乃云後人増益無所乖錯
而足有所明亦何傷乎如此皆存而不除大慶竊有疑
焉因觀莊子讓王篇云子列子窮貌有飢色客有言于
[003-11a]
鄭子陽曰列禦寇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
不好士乎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列子再拜而辭使者去
其妻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
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耶列子笑曰君非自
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
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觀此則
列子與鄭子陽同時及攷史記鄭世家子陽乃繻公時
二十五年殺其相子陽即周安王四年癸未嵗也然則
[003-11b]
列子與子陽乃繻公時人劉向以為繆公意者誤以繻
為繆歟雖然大慶未敢遽以向為誤姑隠之于心續見
蘇子由古史列子傳亦引辭粟之事以為禦寇與繻公
同時又觀吕東萊大事記云安王四年鄭殺其相駟子
陽遂及列禦寇之事然後因此以自信葢列與莊相去
不逺莊乃齊宣梁惠同時列先于莊故莊子著書多取
其言也若列子為鄭繻公時人彼公孫龍乃平原之客
赧王十七年趙王封其弟勝為平原君則公孫龍之事
[003-12a]
葢後于子陽之死一百年矣而宋康王事又後于公孫
龍十餘年列子烏得而豫書之信乎後人所増有如張
湛之言矣然則劉向之誤觀者不可不察而公孫龍宋
康王之事為後人所増益尤不可以不知
道書東西南北各有斗星又有所謂中斗是其所謂斗
者凡五也大慶按之儒書止有三爾漢志中宫北斗七
星所謂運于中央臨制四海者是也晉志北方南斗六
星所謂斗星盛明王道和平者是也隋志天市宫垣斗
[003-12b]
五星仰則天下斛升不平覆則嵗穰此亦所謂斗也止
是三者而道書凡五原註道書謂/度人經也與此不同豈其各有
所據歟是固難以比而論之也姑以漢晉之志言之既
曰運于中央而又謂之北斗既曰南斗六星而又謂之
北方何也葢天傾西北形如倚葢雖曰維北有斗而實
居天中亦猶公羊曰北極天之中也可以類推矣四方
列宿隨時迭運姑以春言之井鬼栁星見于南方則斗
牛女虚為北方之宿爾以其正當北斗之衡故彼既曰
[003-13a]
北斗則此曰南斗所以别也原註漢志北斗七星杓擕/龍角衡殷南斗晉灼注曰
衡斗之中/央殷中也然而均謂之斗者豈非雖多寡不同而擬諸
形容則一歟
古字音義有出于經史之通用而篇韻或不能盡載亦
不可不知也葢有音異義異而字則同亦有音同義同
而字則異又有音同字同而義不可概論者非詳觀博
究不可也如旁招行樂之類一字而有三四音義者固
不必論原註旁招凡三音義詩駟介旁旁補彭切强也/經典作蒲浪切者迫也角招徵招則音韶禮志
[003-13b]
雲招則音翹行樂凡四音行字則有文行太行與行行/之殊樂字則有音樂好樂與樂飢之别此類甚多不可
枚/舉如以其多者言之數字假字至于五厭字至于六原/註
數字所具切儒行遽數音所論語朋友數音朔周禮數/目音促樂記趍數音速凡五音假字古雅切易王假有
廟音格毛詩音暇者樂也曲禮音遐者逺也假故之假/去聲亦五音厭于艷切詩厭厭夜飲則平聲漢高紀以
厭當之則入聲禮畏厭溺則烏狎切大學見君子/而後厭然則烏斬切厭浥行露于十切凡六音卷字
賁字至于七齊字從字至于八辟字至于九豈非音異
義異而字則同歟原註書卷之卷去聲卷而懷之上聲/詩匪伊卷之其言切記三公一命卷
音袞執女手之巻然賈捐之傳竭卷卷並音拳相如傳/卷曲也丘專切地志安定郡眴卷縣應邵上音旬下音
[003-14a]
箘凡七音賁字彼義切者飾也音班者文章也虎賁音/奔勇也賁軍音奮覆也樂記廣賁之音扶問切怒氣也
苖賁皇音墳黥布傳賁赫地理志東海襄賁並音粉凡/七音義齊字在兮切國名也仄皆切齋莊也記地氣上
齊子兮切馬不齊髦于踐切沈齊盎齊才細切齊衰齊/盛則即私切齊乎其敬子禮切行中采齊才私切凡八
音義從字吾從周之從平聲從者見之才用切衡從其/畝子容切欲不可從子用切從容中道音衝待其從容
然後盡其聲音舂又音聰又音崇又在江切辟字部益/切者法也必益切者君也匹智切者喻也放辟邪侈則
音僻曲禮左右攘辟則音避玉藻素帶終辟者音禆有/由辟焉音弭一幅不辟則補麥切灌夫傳辟睨音普計
切九/音義如咎繇原註晁/錯傳中蘬原註荀子/仲虺字領問原註揚/雄敘傳之類
兩字而同音義者亦不必論姑以其多者言之氓民也
[003-14b]
詩云氓之蚩蚩周禮以為甿原註地/官遂人晉志則以為萌原/註
職官志奬/導民萌韶樂也語云樂則韶舞周禮以為㲈原註㲈/大司樂
史記則以為招衮服也禮云衮冕荀子以為裷原註富/國篇
禮記則以為卷原註郊/特牲擊柝一也而柝之與&KR2190為不同
原註上周/禮下貨殖冕繅一也原註周/禮作繅而璪之與藻為異原註並/記上郊
特牲下/玉藻詩有檜之國風左傳漢志則有鄶會之殊原註/左傳
襄二十九年/漢書地理志論語有鄹人之子孟子史記則有鄒騶之
別書序有伏犧氏禮注漢表亦不一焉原註太卜注作/&KR0034戲漢人物百
[003-15a]
官表並作宓羲師古注字本作虙傳寫訛謬/爾初學記宓犧注虙古伏字後誤以虙為宓是一音義
而字分為三也迓均之為迎也書作迓衡禮作掌訝又
田僕注作逆衙毛詩作百兩御之左傳作狂狡輅鄭人
原註宣/三年嗚呼均之歎聲也書作嗚呼原註/無逸詩作於乎原/註
烈文/詩記作於戲原註/大學王貢傳以為惡虖五行志以為烏
嘑響均之為音也易繫受命如響天文志鄉之應聲甘
泉賦薌聲厯鍾過秦論作嚮禮樂志作享是皆一音義
而字為五也豈非音同義同而字則異歟乃若古字借
[003-15b]
用聚人曰財則財貨也賈誼傳之財幸則與裁同文紀
之財足則與纔同庶績咸熙則熙廣也禮志熙事備成
則與禧同翟義傳熙念我孺子則與嘻同此皆借之而
通用也至于兹之一字五行志賦斂兹重則通于滋樊
酈贊雖有兹基則通于鎡荀子正論篇龍兹華瑾則通
于髭而龜茲之音慈者不論也繇之一字如文紀無繇
敎訓其民則通于由班賦先聖之大繇則通于猷韋孟
詩犬馬繇繇則又通于悠悠而咎繇原註/臯陶卦繇原註/音胄
[003-16a]
李尋傳之繇俗不論也原註繇俗/音謡義同豈非音同字同而義
不可概論又如此歟此皆篇韻不能載故畧摘一二以
紀于此云
古今之字不同固有自繁而之省亦或増少而為多不
可概論也以周禮攷之太宰八灋後世以為法司樂靁
鼓後世以為雷籥章之龡籥後世以為吹以至簭人之
九簭太祝之九&KR0596皆易之以筮與拜焉其他如以廱為
原註杜/篤傳以譱為善原註前/漢禮志以龢為和原註/賓戲以蠭為蜂
[003-16b]
原註項/羽傳以鼂為朝原註嚴/助傳以㒨為仙原註郊/祀志與夫鼅鼄
原註爾雅/蜘蛛字&KR3223原註五行/志蚍蜉字之類皆省于後也以漢書攷
之尉安之尉或加以心原註車/千秋傳萬㡬之㡬或加以木原/註
王嘉/傳注造耑之耑或加以立原註藝/文志以至禮志之屮木幽
通賦之東厸皆易之以草與鄰焉其他如論語之知増
而為智周易之无増而為無以旉為敷原註/禮志以皃為貌
&KR0795為繫原註上王莽/傳下景紀與夫昆侖原註張/騫傳夫容原註相/如傳
毒冒原註地/理志武夫原註相/如傳之類皆増于前也夫自繁而
[003-17a]
之省無非取其傳寫之便易増少而為多抑果何説耶
古字率多互用其上下左右有不必拘漢祀志之崈高
則與崇同義地志之麊泠則與麋同音原註交趾郡泠/音零晉志作麋
是上下無間也左傳之鄢陵五行志則以為&KR0739尚書之
謀猷詩則以為猶原註小旻詩/我謀我猶左傳鵝鸛之陳孟子生
䳘之饋是左右無間也桑柘而漢志以為䂞原註地/理志
蜺而漢志以為&KR1734原註/天文蛾眉而揚雄傳以為䖸烽燧而
相如傳以為㸂皆以右而升上也爾雅之䳭鴒東方朔
[003-17b]
以為䳭毛詩之峨峨相如傳以為峩皆以左而升上也
張騫傳以翕為翖校獵賦以岌原註五/合反為岋原註/音同則又
以上而居左也掔取之掔袁葢敘傳以為㩜鑒燧之鑒
左傳乃以為鞶鑑則又以下而居左也然則古字率多
互用果何拘于上下左右之不同哉
古人制字皆有名義或象形而㑹意或假借而諧聲或
轉注而處事莫不有義存乎其間是以成周設官外史
達書名于四方行人諭書名于九嵗凡以是也故止戈
[003-18a]
為武原註左傳/宣十二年反正為乏原註宣/十五年皿蟲為蠱原註昭/元年
于左傳者不一雖然要難一律論也近世王文公其說
經亦多解字如曰人為之謂偽曰位者人之所立曰訟
者言之于公與夫五人為伍十人為什歃血自明而為
盟二户相合而為門以兆鼓則曰鼗與邑交則曰郊同
田為富分貝為貧之類無所穿鑿至理自明人亦何議
哉有如中心為忠如心為恕朱晦庵亦或取之惟是不
可解者亦必從而為之説遂有勉强之患所以不免諸
[003-18b]
人之譏也
 
 
 
 
 
 
 攷古質疑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