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33 書苑菁華-宋-陳思 (master)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書苑菁華卷十六
             宋 陳思 撰
  書
   漢許冲上説文解字書
召陵萬嵗里公乗草莽臣冲稽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
臣伏見陛下神明盛徳承遵聖業上考度於天下流化
於民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萬國咸寧神人以
[016-1b]
和猶復深惟五經之妙皆為漢制博採幽逺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先帝詔侍中騎都尉賈逵修理舊文殊藝異
術正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國者靡不悉集易曰窮神
知化徳之盛也書曰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邦其
昌臣父故大尉南閣祭酒慎本從逵授古學盖聖人不
空作皆有依據今五經之道昭炳光明而文字者其本
所由自周禮漢律皆當學六書貫通其意巧説衺辭使
學者疑慎博聞通人考之於逵作説文解字六藝羣書
[016-2a]
之詁皆訓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魚蟲洎雜
物竒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凡十五卷十三
萬千四百四十一字慎前以詔書校東觀教小黄門孟
子李喜等以文字未定未奏上今慎以病遣臣賫詣闕
慎又學孝經孔氏古文説古文孝經者孝昭帝時魯國
三老所獻建武帝時給事中議郎衞宏所校皆口𫝊官
無其説謹撰具一篇并上臣冲誠惶誠恐稽首頓首死
罪死罪臣頓首再拜以聞皇帝陛下建光元年九月己
[016-2b]
亥朔二十日戊午上徐鍇曰建光元年漢安/帝之十五年嵗在辛酉召上書者
汝南許冲詣左掖門㑹并齎所上書十月十九日黄門
饒喜以詔書賜召陵公乗許冲布十四匹即日受詔來
省掖勅勿謝
   唐李陽冰上採訪李大夫書
陽冰志於古篆殆三十年見前人遺迹美即美矣惜其
未有㸃畫但偏旁模刻而以緬想聖達立卦造書之意
乃復仰觀俯察六合之際焉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
[016-3a]
之常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於雲霞草木得靡
布滋蔓之容於衣冠文物得揖讓周旋之體於眉髪口
鼻得喜怒舒惨之分於蟲魚禽獸得屈伸飛動之理於
骨角齒牙得擺拉咀嚼之勢随手萬變任心所成可謂
通三才之品彚備萬物之情狀者矣常痛孔壁遺文汲
冢舊簡年代浸逺謬誤滋多蔡中郎以豐同豊李丞相
以未為東魯魚一惑涇渭同流學者相承靡所遷復每一
念至未嘗不廢食雪泣攬筆長歎焉天之未喪斯文也
[016-3b]
故小子得篆籀之宗㫖皇唐聖運逮兹八葉天生克復
之主人樂惟新之命以淳古為務以文明為理欽若典
謨疇咨故實誠願刻石作篆備書六經立於明堂為不
刋之典號曰大唐石經使萬代之後無所損益仰聖朝
之鴻烈法髙代之盛事死無恨矣陽冰年垂五十去國
萬里家無宿舂之儲出無代步之乗仰望紫極逺於丹
霄若溘先犬馬此志不就必將有負於聖朝是謂長埋
於古學矣大夫銜命北闕撫寧南方苟利國家専之可
[016-4a]
也伏奉命題簡牘及到主人寒天已暮闇燭之下承命
書之霜深筆冷未窮體勢倘歸秦之日一使聞天非小
人之已務是大夫之功業可否之事伏惟去就之陽冰
再拜
  書序
   漢許慎説文解字序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
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
[016-4b]
作為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
業綦繁飾偽萌生黄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蹏迒之跡知
分理之可相别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治萬民以察盖
取諸夬揚於王庭言文能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
所以施禄及下居徳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盡依類象
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
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
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禮
[016-5a]
八嵗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
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
其物随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諧聲諧聲者以事為名
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㑹意㑹意者比類合誼以見
措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
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
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𫝊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説
[016-5b]
其後諸侯立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已而皆去其典
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畮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言語異聲
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
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髙作爰厯
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此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
改作謂小篆者也是時秦燒滅經書滌除舊典大發隸
卒興役戍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趨約易而古文由
此絶矣徐鍇曰王僧䖍云秦獄吏程邈善大篆得罪繫/雲陽獄増减大篆去其繁複始皇善之出為御
[016-6a]
史名其書曰隸書班固所謂始之於徒/隸也即今之隸書而無㸃畫仰俯之勢自爾秦書有八
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徐鍇曰案/漢書注蟲
書即鳥書以書幡信蟲鳥/為形即下云鳥蟲是也五曰摹印蕭子良以刻符摹/印合為一體徐鍇
以為符者竹而中剖之字形半分理應别為一/體摹印屈曲瑱宻則秦始文也子良誤合之六曰署
蕭子良云署書漢髙六年蕭何所定以題蒼/龍白虎二闕羊欣云何覃思累日然後題之七曰殳
徐鍇曰書於殳也殳/觚随其勢四面書之八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徐鍇曰/案書傳
多云張芝作草書而云齊相杜操作據説文則張芝之/前已有矣蕭子良云藁書者董仲舒欲言災異屬藁草
未上即為藁書藁草之初也史記上官奪屈原藁/草今云漢興有草者即所言藁草是剏為草書也尉律
[016-6b]
徐鍇曰尉律/漢律篇名學僮十七已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
為吏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
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
其説久矣孝宣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凉州刺
史杜鄴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時徵
禮等百餘人令説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黄
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已下十四篇凡五
千三百四十字羣書所載畧存之矣及亡新居攝使大
[016-7a]
司空甄豐等挍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
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竒字即古文
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邽人程邈
所作也徐鍇曰李斯雖改史篇為/秦篆而程邈復同作也四曰佐書即秦隸書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壁
中書者魯恭王壊孔子宅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𫝊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
鼎彛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頗復見逺流其
[016-7b]
詳可得畧説也而世之人大共非訾以為好竒者也故
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
諸生競説字解經諠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
相𫝊可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蟲者
屈中也廷尉説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
也若此者甚衆皆不合孔子古文謬於史籀俗儒嗇夫
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覩字例之條怪舊
執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㫖又見
[016-8a]
倉頡篇中幼予承詔因號古帝之所作也其辭有神仙
之述焉其迷誤不喻豈不悖哉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
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
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説
衺辭使天下學者疑盖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
人所以垂後今人所以識古故曰本立而道生極天下
之至賾而不可亂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
於小大信而有証稽撰其説將以理羣類解謬誤曉學
[016-8b]
者達神恉徐鍇曰恒即意㫖字/㫖者美也多通用分别部居不相離厠徐/鍇
曰分部相從/自許始也萬物咸覩靡不兼載厥誼不昭爰明以論
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
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盖缺如也
   唐顔元孫干禄字書序
史籀之興備存往制筆削所誤抑有前聞豈惟豕上加
三盖亦馬中闕五迨斯以降舛謬實繁積習生常為弊
滋甚元孫伯祖故秘書監貞觀中刋正經籍因録字體
[016-9a]
數紙以示讐校楷書當代共𫝊號為顔氏字樣懐鈆所
賴汗簡攸資時説頓遷嵗久還變復有邵書新定字樣
是學士杜延業續修雖稍増加無能條貫或應出而靡
載或詭衆而難依且字書源流起於上古自改篆作隸
漸失本真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
重合宜不揆庸虚久思編葺須因閒暇方契宿心遂㕘
校是非較量同異其有義理全僻罔勿畢該㸃畫小虧
亦無所𨼆勒成一卷名曰干禄字書以平上去入四聲
[016-9b]
為次每轉韻以/朱㸃其上具言俗通正三體大較則有三體/非謂每字總然偏旁
同者不復廣出謂殳氏回仰/召之類是也字有相亂因而附焉謂彤/彤宂
宂禕禕之/類是也所謂俗者例皆淺近惟籍帳文案券契藥方
非涉雅言用亦無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所謂通者相承
久逺可以施表奏牋啓尺牘判狀因免詆訶若須作文/言及選曹
令試擇兼正/體用之尤佳所謂正者並有憑據可以施著述文章對
策碑碣將為允當進士考試理宜必遵正體明經對策/貴合經注本文碑書多作八分任别
詢舊/則有此區别其故何哉夫筮仕觀光惟人所急循名
[016-10a]
責實有國恒規玩考文辭兼詳翰墨昇沈是繫安可忽
諸用捨之間尤須折衷目以干禄義在兹乎綆短汲深
誠未達於涯涘岐多路惑庶有歸於適從如曰不然請
俟来哲
   唐張㕘五經文字序
易繫辭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
以治萬民以察盖取諸夬夬者王廷字號決之大者決
以書契也逮周禮保氏掌養國子以道教之六書謂象
[016-10b]
形指事㑹意諧聲轉注假借六者造字之本也雖蟲篆
變體古今異文離此六者則為謬惑矣王者制天下必
使車同軌書同文故教人八嵗入小學文有疑者則必
闕而求之春秋之末保氏教廢無所取正各遂其私故
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今亡矣夫盖子少時人猶
有闕欵之問後亡斯道歎其不知而作之也蕭何漢制
亦有著法大使試學童諷書九千字乃得為史以六體
試之吏人上書字或不正輒有舉劾皆正史遺文可得
[016-11a]
焯知者也劉子政父子校中秘書自史籀以下凡十家
序為小學次於六藝之末後漢許叔重收集籀篆古文
諸家之學就隸為訓注謂之説文時蔡伯喈亦以滅學
之後經義分散儒者師門各守所習傳記交亂訛偽相蒙
乃請刋之定五經備體刻石立於大學之門外謂之石
經學者得以取法焉遭離變難僅有存者後有吕忱又
集説文之所漏畧著字林五篇以補之今置國子監置
書學博士立説文石經字林之學舉其文義嵗登下之
[016-11b]
亦古之小學也自頃考功禮部課試貢舉務於取必六
書許以所習為通人苟趨便不求當否字失六書猶為
一事五經本文為蕩而無守矣十年夏六月有司以職
事之病上言其狀詔委國子儒官勘校經本送尚書省
參幸承詔㫖得與二三儒者分經鈎考而共次之互發
字義更相難及又以前古字少後代稍益之故經典音
字多有假借謂若假后為後辟為避陸為/六知為智之類經典通用陸氏釋文自
南徂北徧通衆家之學分析音訓為詳學者當以此正
[016-12a]
惟今文尚書改就自今字刪定之月令/依其當時進本與説文音訓頗有不同卒以所刋書
於屋壁雖未知蔡學之精宻石經之堅久慕古之士且
知所歸然以經典之文六十餘萬既字兼他體若鼏幂/同物禮
經相舛蒍薳同姓春秋互出/詰故同篆詩題交錯之類音非一讀若鄉愿之鄉為/嚮取材之材為
哉兩音出於一字/而不决其當否學者𫝊授義有所存離之若有本合
之則難並至當之餘但朱發其旁而已猶慮嵗月滋久
官増代易倘復蕪漫失其本真乃命孝廉生顔𫝊經收
集疑文互體受法師以為定例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
[016-12b]
百七十五字分為三卷説文體包古今先得六書之要
若古文作明篆文作朙古文作曐篆文作/星之類古體經典通行不必改而從篆有不備者求
之字林若挑稱逍遥之類説文/漏畧今得之於字林其或古體難明衆相驚
懵者則以石經之餘比例為助若宐變為宜㬜變為晉/之類説文字有人所難
識則以石經遺/文字與音代之石經湮沒所存者寡通以經典及釋文
相承隸省引而伸之不敢専也&KR0034&KR1319變為夀㮚變為/栗之類石經湮沒經典
及釋文相/承作耳近代字様多依四聲傳冩之後偏旁漸失今
則采説文字林諸部以類相從務於易了不必舊次自
[016-13a]
非經典文義之所在雖切於時畧不集録以明為經不
為字也非常體偏有所合者詳其記據各以朱字記之
俾夫觀省無至多惑大厯十一年六月七日司業張參

   唐鄭滑節度賈躭說文字源序
庖犧氏觀鳥獸之文篆形指事作書契以代結繩
降及夏殷周通謂之古文至宣王太史史籀著大
篆十五篇古文小異七國分裂篆與古文隨其所
[016-13b]
尚始皇兼并海内丞相李斯作倉頡七章車府令
趙髙作爰歴六章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七章並
約籀文而篆體轉工即世謂之小篆後發卒理獄
滋多更趨省易隸書出焉漢興書師以隸合小篆
為五十五章教閭里平帝元始中徴通小學㑹京
師者百有餘人揚雄採掇其可用者作訓纂八十
九章除其重複東漢班固加十三章為一百二章六
千一百二十字羣書所載畧備自三國後隸書盛行
[016-14a]
古文篆籀寖微矣歴晉魏周隋宋齊梁陳通篆者日寡
惟碑頌之額時覩數字仍十中八九檢文題之國家成
均六書居其一學者粗紀畫㸃鮮造精微聖徳後方事
之殷鄉吏富家咸俯拾青紫郡邑髦楚不復積功於六
藝惟趙郡李陽冰神明篆法上隣李斯時人獲之悉藏
篋笥大厯中篆故李司徒新馹記於東㕔之門右筆法
古淡識者宗師猶子檢校祠部員外郎騰能副其業耽
每嘆隸書轉訛難究㑹意篆體加正方便校原小學中
[016-14b]
獨許慎説文最為首出目録五百四十言衆字之根若
能研慮於中則聖人之㫖趣可得而知因請騰繼世父
之妙書坯山之石藉久垂示將来兹亭控白馬之古津
是皇華之都㑹流𫝊模冩以候君上
   唐𤣥度九經字樣序
臣聞秦焚詩書塞人視聴漢興典籍以廣聰明伏以龜
鳥之形去聖彌逺㸃畫訛變遂失本源今陛下運契黄
農遇崇經籍觀人文以成俗念鳥跡之乖方繇是遂微
[016-15a]
臣之上請許於國學創立石經仍令小臣覆定字體謬
司刋校誓盡所知大厯中司業張參掇篆字之謬著為
定體號曰三經文字本部之中採其疑誤舊未載者撰
成新加九經字樣一卷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六字其
偏旁上下本部所遺者乃纂為雜辨部以統之若體畫
全虧則引文以證解之扵雅言執禮誠媿大儒而快
覩争先式遵小學謹依開元文字辨其舛訛至於聲
韻但約四聲定其音㫖今條目已舉刋削有成願竭
[016-15b]
愚𠂻以資後學當開成丁巳嵗序謹上
   唐林韞撥鐙序
韞咸通末為州刑掾時廬陵盧肇罷南浦太守歸宜春
公之文翰故海内知名韞竊慕小學因師於盧公子弟
安期嵗餘盧公忽相謂曰子學我書但求其力爾殊不
知用筆之妙不在於力執筆先虚掌實指指不入掌東
西上下何所閡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㸃畫爾拘於一
字何異守株翰林禁經云筆貴饒左書尚遲澁此君臣
[016-16a]
之道也大凡㸃畫不在拘于長短逺近但勿遏其勢俾
令筋骨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
子此畫爾非書也吾昔受教於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
將授子子勿忘傅擫拖鈎拽是也訣盡於此子其㫖而
味乎韞加以久罹戎事筆硯多荒終不能窮其妙亦猶
古人有得不死之術者他人將從學焉未至得術者物
故歎恨不極人或譏之曰彼尚不能自免何恨之有耶
客曰昔有善算術者臨終傳於子終不能曉仍傳於人
[016-16b]
他人盡其妙彼何妨得而不能免哉愚雖受盧公之命
既不能自益其妙敢以復傳於智者
   後蜀林罕字源偏旁小説序
罕長興二年嵗在戊子三十有五疾病踰時困坐思書
之㸃畫莫知所以乃搜閲今古篆隸始見源由旅觀近
代以来篆隸多失始則悶乎不知終則惜其錯誤欲有
端正將示同人病間有事其志不遂至明徳二年乙未
復病迄於丁酉冬不瘳病中無事得遂前志於大理少
[016-17a]
卿趙崇祚討論成一家之書昔孔安國尚書序云古者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
由是文籍生焉賈躭鎮滑州時作偏旁字法序云降及夏
殷間通謂之古文至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
古文小異七國分裂大篆古文隨其所尚始皇兼并海内
丞相李斯遂收拾遺逸作蒼頡七章中車府令趙髙作
爰歴六章太史胡母敬作博學七章並約籀文篆體轉
正即世謂之小篆屬秦政滋繁人趨簡易故軍正程邈
[016-17b]
變古文大小篆作隸書然書之所興莫定何代隸之所
起始自秦時篆者蟲篆之形隸者便僕隸之用漢初有
書師以隸合小篆為五十五章教於鄉里平帝元始中
徴通書㑹京師者百有餘人方立小學之科揚雄採掇
其可用者作訓纂八十九章至東漢班固加十三章共
一百二章二千一百二十字雖羣書並載而目録不分
惟漢太尉祭酒許慎取其形類作偏旁條例十五卷名
之説文説文遺漏吕忱又作字林五卷以補其缺漏三
[016-18a]
國之後歴晉魏陳隋隸書盛行篆書殆將冺滅至唐將
作少監李陽冰就許氏説文重加刋正展作三十卷今
之所行者是也其時復於説文篆字下便以隷書照之
名之字統開元中以隸體不定復隸書字統不録篆文
作四十卷名之開元文字自此隸體始定矣兼改古文
尚書及無平不陂字即其類也先已有九經音義及切
韻玉篇行焉大厯中司業張參作五經文字三卷凡一
百六十部其序畧云以類相從務於易了不必舊次非
[016-18b]
經典文義之所在雖切於時畧不集録以明為經不為
字也開成中唐元度以五經文字有所不載者復作新
加九經字樣一卷凡七十六部其序畧云其偏旁上下
本所無者乃纂為雜辨部以統之然九經所有之字可
加訓切况是隸書莫知篆意其字注解或云説文者即
前来兩説文者或云石經者即蔡邕於國學所立石經
者或云隸省者即隸減也少減曰省乃是隸書於篆書
中減省畫㸃而已非是官省之省唐立石經乃蔡邕之
[016-19a]
故事也周禮保氏掌養國子以道教之六書謂象形指
事㑹意諧聲轉注假借六者造字之本也篆雖一體而
隸變數般篆隸既興訛舛相錯非究於篆無由曉隸六
書者非止一意而屬一字一字之内有占六書二三四者
大都造字皆包含六意自有正者倒者横而在上中下
者豎而在左右中者向者背者並者重者順者逆者左
者右者俯者仰者横折而包别字者豎間而夾别字者
有一字成者有全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合成者有省二
[016-19b]
字三字四字合成者隸書有不抛篆者有全違篆者有
減篆者有添篆者有篆隸同文者有篆體則可辨變隸
體則多有義異而文同篆亦有之今悉解之於後文此
不重列俗有隸書賦者假記許慎為名頗乖經據顔氏
家訓云斯實陶先生弟子杜道士所為大誤時俗吾家
子孫不得收寫又有今古隸書端字決疑賦更不經於
隸書賦當今之世不可學之人有文下作字為學更旁
作生為蘇凡數十百字謂之野書唐有勅文明加禁斷
[016-20a]
今往往見之亦不可輒學顔真卿撰干禄字書一卷毎
一字作三般即注云上正中通下俗既立標題合有褒
貶全無予奪亦無取焉其道書鬼書大篆章草八分飛白
破體行書無益於字此亦不録篆隸有筆力遒健字勢
研麗者斯乃意巧之人臨文改易或參差之長短之曲
折之抝捩之務於竒怪以媚一時後習之人性有利鋭
致與原篆隸不同盖病由此起今之學者但能明知八
法洞曉六書道理既全體格自實亦何必鍾歐虞褚柳
[016-20b]
之惑亂哉罕今所篆者則取李陽冰重定説文所隸者
則取開元文字雖知魯鈍未識源流所貴講説皆有依
憑㸃畫且無差互杜征南注左氏春秋以經籍雜傳謂
之集解何都尉論序云今集諸家之善亦謂之集解罕
以隸書解於篆字之下故效之亦曰集解今以説文浩
大備載羣言卷軸繁多卒難尋究翻致懵亂莫知指歸
是以翦截浮辭撮其機要於偏旁五百四十一字下各
随字訓叶或有事闗造字者混而難辨者須見篆方曉
[016-21a]
隸者雖在注中亦先篆後隸各随所部載而明知其餘
形聲易㑹不闗造字者則畧而不論其篆文下及注中
易字便以隸書為音如稍難者則以經四聲而聲不足
仍加切韻使學者簡而易從渙然冰釋於説文中已十
得其八九矣名之曰林氏字偏旁小説古人窮困堙厄
而述作興焉罕卧疾數年飽食終日思有開悟貽厥將
来非欲獨藏私家實冀徧之天下乃手書刻石期於不
朽一免𫝊寫之誤二免翰墨之勞或有索之易為脱本
[016-21b]
篆隸無纎毫之負神人無愧恥之心古今所疑坦然明
白如其漏脱畧俟君子廣政十二年三月日林罕序
 
 
 
 
 
 書苑菁華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