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a0007 說苑-漢-劉向 (master)


[010-1a]
說苑卷第十
  敬慎
存亡禍福其要在身聖人重誡敬慎所
忽中庸曰莫見乎隠莫顯乎㣲故君子
能慎其獨也諺曰誡無詬思無辱夫不
誡不思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詩曰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此之謂

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辭不受乃封周公
[010-1b]
子伯禽於魯將辭去周公戒之曰去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我文王之子也
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
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嘗一沐而三握
髪一食而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
聞之曰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
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
卑者貴人衆兵强而守以畏者勝聰明
叡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
[010-2a]
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
子冨有四海不謙者先天下亡其身桀
紂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一道大足
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
身謙之謂也夫天道毁滿而益謙地道
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
滿而好謙是以衣成則缺衽宫成則缺
隅屋成則加錯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
曰謙亨君子有終吉詩曰湯降不遲聖
[010-2b]
敬日躋其戒之哉子其無以魯國驕士

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則喟然而歎子夏
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歎孔子曰夫自
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歎也子夏曰
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
道成者未嘗得乆也夫學者以虚受之
故曰得苟接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
得入其耳矣昔堯履天子之位猶允恭
[010-3a]
以持之虗静以待下故百載以逾盛迄
今而益章昆吾自臧而滿意窮髙而不
衰故當時而虧敗迄今而愈惡是非損
益之徴與吾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
位者也夫豐明而動故能大苟大則虧
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
耳矣日中則&KR0628月盈則食天地盈虗與
時消息是以聖人不敢當盛升輿而遇
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其盈虚故能長
[010-3b]
乆也子夏曰善請終身誦之
孔子觀於周廟而有欹器焉孔子問守
廟者曰此爲何器對曰盖爲右坐之器
孔子曰吾聞右坐之器滿則覆虗則欹
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
水而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虗則欹孔子
喟然歎曰嗚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
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持滿之
道挹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
[010-4a]
曰髙而能下滿而能虗富而能儉貴而
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
而能淺明而能闇是謂損而不極能行
此道唯至德者及之易曰不損而益之
故損自損而終故益
常摐有疾老子徃問焉曰先生疾甚矣
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
雖不問吾將語子常摐曰過故鄉而下
車子知之乎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
[010-4b]
謂其不忘故邪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
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
而趨非謂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張其
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
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
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
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摐曰嘻是已天
下之事已盡矣何以復語子哉
韓平子問於叔向曰剛與柔孰堅對曰
[010-5a]
臣年八十矣齒再墮而舌尚存老聃有
言曰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
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剛强萬物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因此觀
之柔弱者生之徒也剛强者死之徒也
夫生者毁而必復死者破而愈亡吾是
以知柔之堅於剛也平子曰善哉然則
子之行何從叔向曰臣亦柔耳何以剛
為平子曰柔無乃脆乎叔向曰柔者紐
[010-5b]
而不折㢘而不缺何為脆也天之道㣲
者勝是以兩軍相加而柔者克之兩仇
爭利而弱者得焉易曰天道虧滿而益
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
人道惡滿而好謙夫懐謙不足之柔弱
而四道者助之則安徃而不得其志乎
平子曰善
桓公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
國家滅人臣剛則交友絶夫剛則不和
[010-6a]
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
長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
乆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
心其利斷金由不剛也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
成必顧其所敗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
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
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務何
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
[010-6b]
不失財日夜慎之則無害災
曽子有疾曾元抱首曾華抱足曽子曰
吾無顔氏之才何以告汝雖無能君子
務益夫華多實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
人也夫飛鳥以山為卑而層巢其巔魚
鼈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
餌也君子苟能無以利害身則辱安從
至乎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少愈禍生於
懈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
[010-7a]
詩曰靡不有𥘉鮮克有終
單快曰國有五寒而冰凍不與焉一曰
政外二曰女厲三曰謀泄四曰不敬卿
士而國家敗五曰不能治内而務外此
五者一見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

孔子曰存亡禍福皆在己而已天災地
妖亦不能殺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時爵
生烏於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
[010-7b]
巨國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
不治國家亢暴無極外㓂乃至遂亡殷
國此逆天之時詭福反為禍至殷王武
丁之時先王道缺刑法弛桑榖俱生於
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榖者野
物也野物生於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駭
側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興滅國繼絶
世舉逸民明養老之道三年之後逺方
之君重譯而朝者六國此迎天時得禍
[010-8a]
反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諸
侯也惡夢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
不勝善政惡夢不勝善行也至治之極
禍反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
作孽不可逭
石讎曰春秋有忽然而足以亡者國君
不可以不慎也妃妾不一足以亡公族
不親足以亡大臣不任足以亡國爵不
用足以亡親佞近䜛足以亡舉百事不
[010-8b]
時足以亡使民不節足以亡刑罰不中
足以亡内失衆心足以亡外嫚大國足
以亡
夫福生於隠約而禍生於得意齊頃公
是也齊頃公桓公之子孫也地廣民衆
兵强國冨又得覇者之餘尊驕蹇怠傲
未嘗肯出㑹同諸侯乃興師伐魯反敗
衛師于新築輕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晉
魯徃聘以使者戲二國怒歸求黨與助
[010-9a]
得衛及曹四國相輔期戰於鞍大敗齊
師獲齊頃公斬逢丑父於是戄然大恐
頼逢丑父之欺奔逃得歸弔死問疾七
年不飲酒不食肉外金石絲竹之聲逺
婦女之色出㑹與盟卑下諸侯國家内
得行義聲問震乎諸侯所亡之地弗求
而自為來尊寵不武而得之可謂能詘
免變化以致之故福生於隠約而禍生
於得意此得失之效也
[010-9b]
大功之效在於用賢積道浸章浸明衰
滅之過在於得意而怠浸蹇浸亡晉文
公是其效也晉文公出亡脩道不休得
至于饗國饗國之時上無明天子下無
賢方伯强楚主㑹諸侯背畔天子失道
出居于鄭文公於是憫中國之㣲任咎
犯先軫陽處父畜愛百姓厲養戎士四
年政治内定則舉兵而伐衛執曹伯還
敗强楚威震天下明王法率諸侯而朝
[010-10a]
天子莫敢不聴天下曠然平定周室尊
顯故曰大功之效在於用賢積道浸章
浸明文公於是覇功立期至意得湯武
之心作而忘其衆一年三用師且弗休
息遂進而圍許兵亟弊不能服罷諸侯
而歸自此而怠政事為狄泉之盟不親
至信衰義缺如羅不補威武詘折不信
則諸侯不朝鄭遂叛夷狄内侵衛遷于
商丘故曰衰滅之過在於得意而怠浸
[010-10b]
蹇浸亡
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擊趨而入見
賔客群臣皆起田子方獨不起文侯有
不說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稱曰為子
起歟無如禮何不為子起歟無如罪何
請為子誦楚恭王之為太子也將出之
雲夢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趨避家人之
門中太子下車從之家人之門中曰子
大夫何為其若是吾聞之敬其父者不
[010-11a]
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
何爲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見子之面
今而後記子之心審如此汝將何之文
侯曰善太子擊前誦恭王之言誦三遍
而請習之
子贛之承或在塗見道側巾弊布擁蒙
而衣衰其名曰舟綽子贛問焉曰此至
承幾何嘿然不對子贛曰人問乎已而
不應何也屏其擁蒙而言曰望而黷人
[010-11b]
者仁乎覩而不識者智乎輕侮人者義
乎子贛下車曰賜不仁過問三言可復
聞乎曰是足於子矣吾不告子於是子
贛㕘偶則軾五偶則下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有
一老父衣麤衣冠白冠後來弔孫叔敖
正衣冠而出見之謂老父曰楚王不知
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盡來賀子
獨後來弔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
[010-12a]
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髙而擅權者君
惡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孫叔
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父曰位已
髙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
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

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謂左右曰今
時韓魏與秦孰强對曰不如秦强王曰
今時如耳魏齊與孟嘗芒卯孰賢對曰
[010-12b]
不如孟嘗芒卯之賢王曰以孟嘗芒卯
之賢率强韓魏以攻秦猶無柰寡人何
也今以無能如耳魏齊而率弱韓魏以
伐秦其無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
然申旗伏瑟而對曰王之料天下過矣
當六晉之時智氏最强滅范中行氏又
率韓魏之兵以圍趙襄子於晉陽決晉
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滿者三板智伯行
水魏宣子御韓康子為驂乘智伯曰吾
[010-13a]
始不知水可以亡人國也乃今知之汾
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宣
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宣子之足肘足
接於車上而智氏分身死國亡為天下
笑今秦雖强不過智氏韓魏雖弱尚賢
其在晉陽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時
願王之必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魏公子牟東行穰侯送之曰先生將去
冉之山東矣獨無一言以教冉乎魏公
[010-13b]
子牟曰㣲君言之牟幾忘語君君知夫
官不與勢期而勢自至乎勢不與冨期
而冨自至乎冨不與貴期而貴自至乎
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乎驕不與罪期
而罪自至乎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乎
穰侯曰善敬受明教
髙上尊賢無以驕人聰明聖智無以窮
人資給疾速無以先人剛毅勇猛無以
勝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智必質然
[010-14a]
後辯之雖能必讓然後為之故士雖聰
明聖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讓
勇力距世自守以怯冨有天下自守以
㢘此所謂髙而不危滿而不溢者也
齊桓公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後
至桓公舉觴以飲之管仲半棄酒桓公
曰期而後至飲而棄酒於禮可乎管仲
對曰臣聞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
者身棄臣計棄身不如棄酒桓公笑曰
[010-14b]
仲父起就坐
楚恭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之時司馬
子反渇而求飲竪榖陽持酒而進之子
反曰退酒也榖陽曰非酒也子反又曰
退酒也榖陽又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飲
之醉而寢恭王欲復戰使人召子反子
反辭以心疾於是恭王駕徃入幄聞酒
臭曰今日之戰所恃者司馬司馬至醉
如此是亡吾國而不恤吾衆也吾無以
[010-15a]
復戰矣於是乃誅子反以為戮還師夫
榖陽之進酒也非以妬子反忠愛之而
適足以殺之故曰小忠大忠之賊也小
利大利之殘也好戰之臣不可不察也
羞小恥以構大怨貪小利以亡大衆春
秋有其戒晉先軫是也先軫欲要功獲
名則以秦不假道之故請要秦師襄公
曰不可夫秦伯與吾先君有結先君一
日薨而興師擊之是孤之負吾先君敗
[010-15b]
隣國之交而失孝子之行也先軫曰先
君薨而不弔贈是無哀吾喪也興師徑
吾地而不假道是弱吾孤也且柩畢尚
薄屋無哀吾喪也興師卜曰大國師將
至請擊之則聽先軫興兵要之殽擊之
匹馬隻輪無脫者大結怨構禍於秦接
刃流血伏尸暴骸糜爛國家十有餘年
卒喪其師衆禍及大夫憂累後世故好
戰之臣不可不察也
[010-16a]
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
忘其妻有諸乎孔子對曰此非忘之甚
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哀公曰可得聞
與對曰昔夏桀貴為天子冨有天下不
修禹之道毁壊辟法裂絶世祀荒淫于
樂沉酗于酒其臣有左師觸龍者謟䛕
不止湯誅桀左師觸龍者身死四支不
同壇而居此忘其身者也哀公愀然變
色曰善
[010-16b]
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陛之前有金人
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
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
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
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
勿謂何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
人熒熒不滅炎炎奈何㳙㳙不壅將成
江河緜緜不絶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
尋斧柯誠不能慎之禍之根也口是何
[010-17a]
傷禍之門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
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
天下之不可蓋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
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
我獨守此衆人惑惑我獨不從内藏我
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髙人莫害我夫
江河長百谷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
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孔子顧謂弟
子曰記之此言雖鄙而中事情詩曰戰
[010-17b]
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行身如此
豈以口遇禍哉
魯哀侯棄國而走齊齊侯曰君何年之
少而棄國之蚤魯哀侯曰臣始為太子
之時人多諫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愛
臣臣愛而不近也是則内無聞而外無
輔也是猶秋蓬惡於根本而美於枝葉
秋風一起根且㧞矣
孔子行遊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孔
[010-18a]
子曰驅之驅之前有異人音少進見之
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
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
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願聞三失
丘吾子曰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後
吾親亡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
失也厚交友而後絶三失也樹欲静乎
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徃而不來者
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則
[010-18b]
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爲
戒也於是弟子歸養親者十三人
孔子論詩至於正月之六章戄然曰不
逢時之君子豈不殆哉從上依世則廢
道違上離俗則危身世不與善已獨由
之則曰非妖則孽也是以桀殺關龍逄
紂殺王子比干故賢者不遇時常恐不
終焉詩曰謂天蓋髙不敢不跼謂地蓋
厚不敢不蹐此之謂也
[010-19a]
孔子見羅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孔子
曰黄口盡得大爵獨不得何也羅者對
曰黃口從大爵者不得大爵從黃口者
可得孔子顧謂弟子曰君子慎所從不
得其人則有羅網之患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虧䜛
䛕亂正心衆口使意回憂患生於所忽
禍起於細㣲汙辱難湔洒敗事不可復
追不深念逺慮後悔當幾何夫徼幸者
[010-19b]
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禍之馬也謾䛕
者窮辱之舍也取虐於人者趨禍之路
也故曰去徼幸務忠信節嗜欲無取虐
於人則稱為君子名聲常存怨生於不
報禍生於多福安危存於自處不困在
於蚤豫存亡在於得人慎終如始乃能
長乆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巳所不欲
勿施於人是謂要道也
顔回將西遊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孔
[010-20a]
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則免於衆
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
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於患矣可
以臨國家何况於身乎故不比數而比
踈不亦逺乎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
不先慮事臨難乃謀不亦晩乎
凡司其身必慎五本一曰柔以仁二曰
誠以信三曰冨而貴毋敢以驕人四曰
恭以敬五曰寛以静思此五者則無凶
[010-20b]
命曰能治敬以助天時凶命不至而禍
不來敬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貴人者
非貴人也自貴也昔者吾嘗見天雨金
石與血吾嘗見四月十日並出有與天
滑吾嘗見髙山之崩深谷之窒大都王
宫之破大國之滅吾嘗見髙山之爲裂
深淵之沙竭貴人之車裂吾嘗見稠林
之無木平原爲谿谷君子爲御僕吾嘗
見江河乾爲坑正冬采榆葉仲夏雨雪
[010-21a]
霜千乘之君萬乘之主死而不葬是故
君子敬以成其名小人敬以除其刑奈
何無戒而不慎五本哉
魯有恭士名曰机汜行年七十其恭益
甚冬日行隂夏日行陽市次不敢不行
參行必隨坐必危一食之間三起不羞
見衣裘褐之士則為之禮魯君問曰机
子年甚長矣不可釋恭乎机汜對曰君
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
[010-21b]
對君之坐豈不安哉尚有差跌一食之
上豈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汜所謂幸
者也固未能自必鴻鵠飛冲天豈不髙
哉矰繳尚得而加之虎豹為猛人尚食
其肉席其皮譽人者少惡人者多行年
七十常恐斧質之加於汜者何釋恭為
成回學於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
問其故何也回對曰臣聞之行者比於
鳥上畏鷹鸇下畏網羅夫人為善者少
[010-22a]
為䜛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禍罪不施行
年七十常恐行節之虧回是以恭敬待
大命子路稽首曰君子哉
[010-22b]
[010-2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