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01 崇文總目-宋-王堯臣 (master)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崇文總目卷三
           宋 王堯臣等 撰
  正史類以下原/卷九
昔孔子删書上斷堯典下訖秦誓著爲百篇觀其堯舜
之際君臣相與吁俞和諧於朝而天下治三代以下約
束賞罰而民莫敢違考其典誥誓命之文純深簡質丁
寕委曲爲體不同周衰史廢春秋所書尤謹宻矣非惟
[003-1b]
史有詳略抑由時君功德薄厚異世而殊文哉自司馬
氏上採黃帝迄於漢武始成史記之一家由漢以來千
有餘歲其君臣善惡之跡史氏詳焉雖其文質不同要
其治亂興廢之本可以考焉
共三十部計二千一百六十二卷
史記一百三十卷
史記八十七卷
 唐陳伯宣注因裴駰說有所未悉頗增損焉然多取
[003-2a]
 司馬氏索隱以爲已說今篇殘缺
史記音義十九卷
史記索隱三十卷
史記正義三十卷
 爲漢書學者此最精博
   謹按此註似不應在史記正義下今姑仍原本
   録之附識于此
漢書一百卷
[003-2b]
漢書問答五卷闕/
 唐沈遵行撰采諸儒爲漢書說者申釋其義有博聞
 之益然篇第頗差討求未獲闕劉傳以下諸篇
後漢書九十卷志三十卷
新校史記一百三十卷
 余靖等校正
新校前漢書一百卷
 余靖等校正
[003-3a]
新校後漢書九十卷
 余靖等校正
三史刋誤四十五卷闕/
 皇朝張觀等校定初袐書丞余靖上言國子監所收
 史記漢書誤請行校正詔翰林學士張觀知制誥李
 淑宋祈與靖洎直講王洙于崇文院讎對靖等悉取
 三館諸本及先儒注觧訓傳六經小說字林說文之
 類數百家之書以相參校凡所是正增損數千言尤
[003-3b]
 爲精備逾年而上之靖等又自録其讎校之說别爲
 刋誤四十五卷
三國志六十五卷
晉書一百三十卷
晉書音義三卷
宋書一百卷
 其書雖諸志失于限斷然有博洽多聞之益今世雖
 所傳文多舛失參補未獲趙倫之傳一卷今闕謝靈
[003-4a]
 運傳文注訛駮
齊書五十九卷
梁書五十六卷
陳書三十六卷
後魏書一百三十卷
 齊天保中始詔収撰魏史收博采諸家舊文隨條甄
 舉綴屬後事成一代大典追叙魏先祖二十八帝下
 終孝静作十二紀九十二列傳十志析之凡一百三
[003-4b]
 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論前後二
 表一啟然収謟于齊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開皇
 中勑魏澹更作魏史唐李延壽作北史並行于世與
 収史相亂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僅九十餘篇
後魏紀一卷闕/
 魏澹撰初髙祖以魏收書褒貶失實平繪中興事叙
 事不倫詔澹别成魏史澹斷自道武下迄恭帝爲十
 二帝紀七十八列傳史論及例目録一篇合九十二
[003-5a]
 篇退東魏孝靜帝稱傳矯正收繪之失收天子名則
 書太子名則諱澹諱皇帝名書太子自收諱太武獻
 文之弑使同善終天年澹顯書之以懲逆收書敵國
 皆曰死澹曰卒體裁簡正帝甚善之然世以收史爲
 主故澹書亡闕今纔紀一卷存
後魏書天文志二卷闕/
 唐張太素撰魏書凡百篇今悉散亡唯此二篇存焉
北齊書四十九卷
[003-5b]
後周書五十卷
隋書八十五卷志三十卷
唐書一百三十卷
 唐韋述撰初吳兢撰唐史自創業訖于開元凡一百
 一十卷述因兢舊本更加筆削刋去酷吏傳爲紀志
 列傳一百一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後史官于休烈又
 增肅宗紀二卷而史官令狐峘等復于紀志傳後隨
 篇增緝而不加卷帙今書一百三十卷其十六卷未
[003-6a]
 詳撰人名氏
唐書二百卷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編年類以下原/卷十
昔孔子之後繼以戰國諸侯交亂而史氏廢失䇿書所
載紀次不完司馬遷始爲紀傳表志之體網羅千載馳
騁其文其後史官悉用其法春秋之義書元最謹一時
無事猶空書其首月以謂四時不具則不足成年所以
[003-6b]
上尊天紀下正人事自晉荀悅爲漢紀始復編年之體
學徒稱之後世作者皆與正史並行云
共三十八部計五百七十九卷
前漢紀三十卷
後漢紀三十卷
漢春秋一百卷闕/
漢春秋問答一卷闕/
三十國春秋三十卷
[003-7a]
晉春秋略三十卷
太清紀十卷
 梁王韶撰起太清元年盡六年初侯景破建鄴韶西
 奔江陵士人多問城内事韶不能人人爲說乃䟽爲
 一篇問者即示之元帝聞而取讀曰昔王韶之爲隆
 安記言晉末之亂離今亦可以爲太清記矣韶因爲
 之然其議論皆謝之矣又韶希帝旨撰述多非實錄
魏典三十卷
[003-7b]
 唐太常少卿元行冲撰起道武帝終宇文革命凡三
 十篇孝武入關則書東魏爲東帝並載两國事爲凡
 例微用編年之法文約事詳學者宗之行冲以族出
 于魏尅意論著引魏明帝時西栁谷瑞石有牛繼馬
 後之象舊史謂元帝本出牛氏行冲以爲非因言道
 武名犍繼晉受命此其應也特爲論載于篇
三國典略三十卷
 唐汾州司户叅軍丘悅撰以關中鄴都江南爲三國
[003-8a]
 起西魏終後周而東包魏北齊南總梁陳凡三十篇
 今卷第多遺自二十一以下卷闕
五運録二十卷闕/
 唐曹圭撰起三皇訖隋年世之略
唐歴四十卷
唐統紀一百卷
古今通要四卷
唐歴目録一卷闕/
[003-8b]
通歴十卷
通録六十五卷
開皇紀三十卷
 鄭向撰
唐朝年代記十卷闕/
正閏位歴三卷闕/
建元歴二卷闕/
古今年號録七卷
[003-9a]
嘉號録一卷闕/
元類一卷闕/
王氏五位圗三卷
帝王歴數歌一卷闕/
歴代年號一卷
两漢至唐年紀一卷
古今年代歴一卷闕/
年歴圖八卷闕/
[003-9b]
帝王興廢年代錄二卷闕/
帝王年代圖一卷闕/
古今類聚年號圖一卷
年號歴一卷闕/
歴代王正運五運圖一卷闕/
年紀録一卷闕/
年號歴一卷闕/
歴代君臣圖三卷闕/
[003-10a]
唐至五代紀年記二卷闕/
  實録類以下原/卷十一
實錄起于唐世自髙祖至于武宗其後兵盗相交史不
暇錄而賈緯始作補録十或得其二三五代之際尤多
故矣天下乖隔號令並出傳記之事訛謬尤多幸而中
國之君實録粗偹其盛衰善惡之跡較然而著者不可
冺矣
共三十三部計八百四十一卷
[003-10b]
唐髙祖實録二十卷
正觀實録四十卷闕/
唐髙宗復修實録三十卷
唐則天實録二十卷
唐中宗實録二十卷
太上皇實録十卷
睿宗實録五卷
明皇實録一百卷
[003-11a]
肅宗實録三十卷
代宗實録四十卷
建中實録十卷
 唐史館修撰沈既濟撰起大歴十四年德宗即位盡
 建中二年十月既濟罷史官之日自作五例所以異
 于常者舉終必見始善惡必評月必舉朔史官雖卑
 出入必書太子曰薨自謂辭雖不足而書法無隱云
德宗實録五十卷
[003-11b]
順宗實録五卷
憲宗實録四十卷
敬宗實録十卷
穆宗實録二十卷
文宗實錄四十卷
武宗實錄一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實録自出于當代崇文總目
   有唐實録十八部既謂唐實録得非出于唐人
[003-12a]
   之手何須一一釋云唐人撰
唐年補録六十五卷闕/
梁太宗實録三十卷
後唐懿祖紀年録一卷
後唐獻祖紀年録二卷
後唐太祖紀年録十七卷闕/
後唐莊宗實録二十卷
後唐明宗實録三十卷
[003-12b]
後唐廢帝實録十七卷
後唐愍帝實録三卷闕/
晉髙祖實録三十卷
晉少帝實録三十卷
漢髙祖實録二十卷
漢隱帝實録十五卷
周太祖實録三十卷
周世宗實録四十卷
[003-13a]
  雜史類以下原/卷十二
周禮天子諸侯皆有史官晉之乘楚之檮杌考其紀事
爲法不同至於衰周七國交侵各尊其主是非多異尋
亦磨一作/靡滅其存無幾若乃史官失職畏怯囬隱則㳺
談處士亦必各記其說以伸所懐然自司馬遷之多聞
當其作史記必上採帝繫世本旁及戰國荀卿所録以
成其書則諸家之說可不偹存乎
   謹按鄭樵通志云崇文總目衆手爲之其間有
[003-13b]
   两類極有條理古人不及後人無以復加也道
   書一類有九節九節相屬而無雜揉又雜史一
   類隋唐二志皆不成條理今觀崇文之作賢于
   二志逺矣此二類往往是一手所編惜乎當時
   不盡以其書屬之也
雜史上共六十八部計六百七十一卷
周書十卷
越絶書十五卷
[003-14a]
 子貢撰或曰子胥舊有内紀八外傳十七今文題闕
 舛載二十篇又載春申君疑後人竄定世或傳二十
 篇者非是
   謹按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云越絶書隋經籍
   志十六卷崇文總目十五卷希弁考其所以第
   一卷荆平王内傳至第十五卷篇叙外傳此十
   五卷也然第一卷有所謂越絶外傳本事一篇
   此其爲十六卷歟
[003-14b]
戰國䇿二十二卷
戰國䇿八卷
 漢䕶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劉向録舊號或曰國䇿
 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脩書
 向以戰國時㳺士輔所用之國爲之䇿謀宜爲戰國
 䇿凡十二國三十三篇繼春秋以後記楚漢之興總
 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闕第二至十三十一至三
 闕又有後漢髙誘註本二十卷今缺第一第五第十
[003-15a]
 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
   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曰戰國䇿崇文總目多
   闕至皇朝曽鞏校書訪之士大夫家其書始復
   完
吳越春秋十卷
呉越春秋傳十卷
 唐皇甫遵注初趙曄爲呉越春秋十卷其後有楊方
 者以曄所撰爲煩又刋削之爲五卷遵乃合二家之
[003-15b]
 書考定而注之
漢武故事五卷
九州春秋九卷
春秋後語十卷
髙氏小史一百一十卷
   謹按黄伯思東觀餘論云崇文總目髙氏小史
   名峻一作崚
南史八十卷
[003-16a]
北史一百卷
   謹按鄭樵通志云李延壽南北史崇文類于雜
   史非
五代新說二卷
建康實録二十卷
金陵樞要一卷
呉書實録三卷闕/
六朝採要十卷
[003-16b]
史雋十卷
十三代史選五十卷
隋平陳記一卷
大業拾遺十卷
大業略記三卷
大業拾遺録一卷
隋季革命記五卷
劉氏行年記十卷
[003-17a]
大唐創業起居注三卷
唐太宗勲史一卷闕/
貞觀政要十卷
唐書偹闕記十卷
明皇政録十卷
明皇雜録二卷
 趙元撰
天寳亂離西幸記一卷
[003-17b]
幸蜀記一卷
開天傳信記一卷
河洛春秋一卷
安禄山事跡三卷
邠志一卷
大唐新語十三卷
奉天記一卷闕/
 徐岱撰
[003-18a]
德宗幸奉天録一卷
 崔光廷撰
奉天録四卷
興元聖功録三卷闕/
燕南記三卷闕/
唐故事稽疑十卷闕/
平蔡録一卷
平淮西記一卷
[003-18b]
河南記一卷
元和辨謗録三卷
太和摧兇記一卷闕/
乙夘記一卷
甘露記二卷
開成紀事三卷闕/
開成承詔録二卷
文武两朝獻替記三卷
[003-19a]
唐録備闕十五卷
會昌伐叛記一卷
貞陵遺事二卷
續陵遺事一卷
平剡録一卷闕/
東觀奏記三卷
彭門紀亂三卷
咸通觧圍録一卷
[003-19b]
唐録政要十二卷
廣陵妖亂志三卷
中朝故事三卷
雲南事狀一卷闕/
金鑾宻記一卷
會稽録一卷
雜史下共三十四部計三百三十五卷以下原/卷十三
汴水滔天録一卷
[003-20a]
汴州記一卷
梁太祖編遺録三十卷闕/
梁列傳十五卷闕/
後唐列傳三十卷闕/
莊宗召禍記一卷
晉朝䧟蕃記四卷
䧟蕃記四卷
䧟虜記三卷
[003-20b]
周世宗征淮録一卷闕/
三朝革命録三卷闕/
入洛私記十卷闕/
補國史六卷闕/
唐補記三卷
史系二十卷
唐朝綱領圖一卷闕/
唐聖運圖二卷
[003-21a]
國史補三卷
逸史三卷
闕史三卷
功臣録三十卷闕/
後史補三卷
賈緯備史六卷闕/
文行録五十卷闕/
續皇王寳運録十卷
[003-21b]
史略五卷闕/
十六國春秋略二卷闕/
十二國史四卷
三史菁英三十卷闕/
晉史金穴抄十卷闕/
史通二十卷
史例三十卷
史通析微十卷
[003-22a]
正史雜論十卷闕/
  僞史類以下原/卷十四
周室之季呉楚可謂强矣而仲尼修春秋書荆以狄之
雖其屢進不過子爵所以抑黜僣亂而使後世知懼三
代之弊也亂極于七雄並主漢之弊也亂極于三國魏
晉之弊也亂極于永嘉以來隋唐之弊也亂極于五代
一又有/五代字之際天下分爲十三四而私竊名號者七國及
大宋受命王師四征其係纍負質請死不暇九服遂歸
[003-22b]
于有德歴考前世僣竊之邦雖一有/甚字因時苟偷自强一
方然卒歸于禍敗故録于篇以爲賊亂之戒云
共二十七部計三百二十六卷
華陽國志十五卷
家王故事一卷闕/
呉越偹史十五卷
前蜀王氏紀事二卷
前蜀書四十卷闕/
[003-23a]
僞蜀孟氏先主實録三十卷
僞蜀孟氏後主實録八十卷闕/
淝上英雄小録二卷
䢴溝要略九卷闕/
呉録二十卷
呉將佐略一卷闕/
江南録十卷
髙皇帝過江事實一卷
[003-23b]
湖湘髙氏故事二十卷
閩中實録十卷
閩王審知傳一卷闕/
後蜀孟氏紀事三卷
南紀國圖一卷闕/
文場内舉人儀則一卷
僞呉楊氏本紀六卷闕/
劉氏興亡論一卷
[003-24a]
坤儀令一卷
廣政雜録三卷闕/
蜀桂堂編事二十卷闕/
戊申英政録一卷闕/
廣政雜記十五卷闕/
烈祖開基録十卷
  職官類以下原/卷十五
堯舜三代建官名數不同而周之六官偹矣然漢唐之
[003-24b]
興皆因秦隋官號而損益之足以致治興化由此而言
在乎舉職勤事代公治物一而已至于車服印綬爵秩
俸廪因時爲制著于有司一有/焉字書曰無曠庻官又曰允
釐百工夫百官象物奉職恭位此虞舜所以端拱無爲
而化成天下可不重哉
共三十四部計二百二卷
漢官儀一卷
蘇綽六條一卷闕/
[003-25a]
官職訓一卷闕/
唐六典三十卷
具官事跡七卷
   謹按直齋録書觧題云具員故事十卷崇文總
   目作具員事跡中興書目惟有七卷三卷闕
集賢注記三卷
御史䑓記十二卷
御史䑓故事三卷
[003-25b]
唐年小録八卷
元和百司舉要一卷
官品纂要十卷
鳯池録五卷
相國事狀七卷
翰林志五卷
翰林舊規一卷
文昌損益二卷
[003-26a]
職官該二卷
唐循資格一卷闕/
 唐天寳中修
唐循資格一卷闕/
 唐王涯撰
梁循資格一卷闕/
職官要録三十卷
史館故事録三十卷
[003-26b]
職官品服三十一卷闕/
續翰林志二卷
次續翰林志二卷
史館𢡟官志五卷
職官要録抄三卷闕/
歴代官號十卷
循資歴一卷闕/
叙官朝儀五卷闕/
[003-27a]
翰林内志一卷
唐宰輔圖二卷闕/
唐中書則例一卷闕/
百官考選勅格五卷闕/
  儀注類以下原/卷十六
昔漢諸儒得古禮十七篇以爲儀禮而大射之篇獨曰
儀盖射主于容升降揖讓不可以失記曰禮之末節有
司掌之凡爲天下國家者莫不講乎三代之制其采章
[003-27b]
文物邦國之典存乎禮官秦漢以來世有損益至于車
服禮器有司所記遺文故事凡可録者皆附于史官云
共一十八部計一百十一卷
正辭録三卷闕/
崇祀録二十卷闕/
諸州縣祭社稷儀一卷闕/
漢舊儀三卷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一卷闕/
[003-28a]
獨斷二卷
大唐郊祀録十卷
禮閣新儀三十卷
唐𦵏王播儀一卷闕/
唐禮纂要六卷闕/
二儀實録一卷
内外親族五服儀二卷闕/
書儀三卷闕/
[003-28b]
 裴茞撰
   謹按永樂大典註云茞元和太常少卿
書儀二卷闕/
 鄭餘慶撰
家祭儀一卷
 徐閏撰
家祭禮一卷
 孟詵撰
[003-29a]
寢堂時享儀一卷闕/
祠饗儀一卷
祭録一卷闕/
家薦一卷闕/
孫氏仲享儀一卷
書儀二卷闕/
 杜有晉撰
使範一卷
[003-29b]
掌禮儀注八卷闕/
梁南郊儀注一卷闕/
新定書儀二卷闕/
 劉岳撰
四季祭祀文一卷闕/
汾隂后土故事三卷闕/
鹵簿圖記二卷
 崇文總目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