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m0024 紹熙州縣釋奠儀圖-宋-朱熹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紹熙州縣釋奠儀圖
  申請所降指揮
行在尚書禮部㩀南康軍申照對政和五禮新儀州郡
元有給降印本兵火以來往往散失目今州縣春秋釋
奠祈報社稷及祀風雨雷師壇壝器服之度升降跪起
之節無所據依循習茍簡而臣民之家冠昬喪祭亦無
頒降禮文可以遵守無以仰稱國家崇祀典範民彝之
[001-1b]
意申聞事欲乞特賜申明檢㑹政和五禮新儀内外縣
臣民合行禮制鏤版行下諸路州軍其壇壝器服制度
亦乞彩畫圖本詳著大小髙低廣狹深淺尺寸行下以
憑遵守及小貼子稱契勘王公以下冠昬喪祭禮鄂州
見有印本但恐其間或有謬誤只乞行下取索精加校
勘印造給降不湏别行鏤版其州縣祭及壇壝器服制
度即乞檢㑹抄寫圖畫别為一書鏤版行下尋行下太
常寺去後今㩀本寺申本寺今准省部符㩀南康軍申
[001-2a]
州縣春秋釋奠祈報社稷及祀風雨雷師壇壝器服之
度升降跪起之節循習茍簡乞特賜檢㑹政和五禮新
儀内合行禮制行下本寺今開具政和五禮新儀州縣
釋奠文宣王及祭社稷并祀風雨師雷神儀注并壇壝
器服制度頭連在前欲乞省部行下本軍照㑹其王公
以下冠昬喪祭禮文欲依本軍所申乞從本寺牒鄂州
取索印本候省部指揮施行申部所有太常寺元申繳
到釋奠文宣王及祭社稷并祀風雨師雷神儀注并壇
[001-2b]
壝器服制度今折連隨符前去湏至符下南康軍主者
候到仰收管遵用施行仍詳太常寺所申事理照㑹符
到奉行淳熙六年八月 日下
  淳熙編類祀祭儀式指揮
准淳熙六年十月二十日尚書省劄子朝散郎權禮部
侍郎兼侍講齊慶胄劄子奏臣嘗聞樂記有云禮節民
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則知古先聖王所以
治天下者必敎之以禮樂然後輔之以刑政四者之目
[001-3a]
禮居其首以明為國之重事所當先焉臣竊見政和五
禮新儀舊嘗給降印本散于州郡中更多故往往失墜
自後郡縣之臣循習茍簡或出于胥吏一時之記省漫
不可考故於春秋釋奠祈報社稷祭祀風雨雷師壇壝
器服之度升降跪起之節鄙野不經何以仰副國家欽
崇祀典宣明敎化之意近據知静江府劉焞申乞置造
行禮冠服及又據知南康軍朱熹申乞檢㑹禮制行下
本部除已具申朝廷給降行下外竊慮諸路諸州多有
[001-3b]
似此去處相承固陋取笑士夫彼既不曽一一申明則
省部亦無繇徧行告諭恐於藻飾治具未為盡善臣愚
欲望聖慈特降睿㫖許令禮部太常寺參稽典故將州
縣合置壇壝器服制度合行禮儀節次類成一書措置
鏤版頒降四方使若逺若近有所遵守庶幾聖朝典章
文物東漸西被粲然與三代同風不其偉歟取進止十
月十九日三省同奉聖㫖依奏禮部太常寺今檢照大
中祥符頒降州縣釋奠祭器制度元豐郊廟奉祀禮文
[001-4a]
政和五禮新儀及節次沿革見今祀祭所用冕服制度
拜壇壝行禮儀注參考到如前
 按二項指揮盖文公先生守南康日申請檢㑹政和
 五禮新儀及取州縣禮制編次成書頒下四方雖先
 生繼以其書多牴牾復於臨漳條奏長沙刪定然此
 要為修明禮典之始也故列于潭州牒學之首庻有
 考焉若所頒大中祥符器制元豐禮文先生不取則
 不載云
[001-4b]
  文公潭州牒州學備准指揮
准行在太常寺牒准行在尚書禮部符准紹熙三年八
月十七日勅中書門下省尚書省送到禮部狀准批下
禮部申據朝散郎直寳文閣權發遣漳州軍州兼管内
勸農事朱熹狀申措置禮儀事本寺今將本官所乞事
理逐一開項看詳下項伏乞省部備申朝廷候今降指
揮日下從本寺將州縣釋奠文宣王位次序儀式改正
及備坐今来申明指揮行下臨安府鏤版同紹興製造
[001-5a]
禮器圖印造装背作冊頒䧏施行所有印版候頒降畢
日繳送本寺収掌申候指揮本部所㩀太常寺申所有
繳連到文宣王神位次序儀式繳連在前伏候指揮候
批送部逐一看詳申尚書省本部照得太常寺㸔詳事
理已得允當本部今看詳欲從本寺已看詳到逐項事
理施行伏候指揮八月十七日三省同奉聖㫖依禮部
㸔詳到事理施行奉勅如右牒到奉行前批八月十八
日巳時并神位次序儀式付禮部施行仍闗合屬去處
[001-5b]
符寺施行當寺除已牒臨安府鏤板頒降外所有神位
儀式并禮器圖本頭粘在前牒州施行州司今奉知府
修撰躬親對畫一詮次下案遵守合行備牒州學諸縣
仍闗撫司遍牒諸州頒下諸縣照應施行
 一㩀申伏覩政和五禮新儀神位門釋奠文宣王以
 兖國公顔囘鄒國公孟軻舒王王安石配饗西上今
 按舒王王安石已有指揮降在從祀之列故淳熙編
 類祭祀儀式已行刪去但不曽明載由來申請指揮
[001-6a]
 觀者未免疑惑其兖鄒二國公坐位右從政和新儀
 即合南向紹興年間嘗有指揮徙于先聖之東南而
 皆西向北上今州縣亦多不見出此項指揮其二國
 公坐位往往差錯乞賜檢㑹行下庻免疑惑
  本寺檢照國朝㑹要崇寧三年五月二十日太常
  寺言國朝祀儀諸壇祀祭正位居中南面配位在
  正位之東南西面或有兩位亦只作一列以北為
  上其従祀之位又在其後今國子監顔子孟子配
[001-6b]
  享之位即與閔子騫等從祀之位同作一列雖坐
  次少出而在文宣王帳座之後於配饗之禮未正
  乞改正顔子而下從配享位次為圖頒示天下詔
  從之靖康元年五月三日右諌議大夫楊時言伏
  見蔡京用事二十餘年蠧國害民幾危宗社人皆
  切齒而論其罪者曽莫知其所本也盖京以繼述
  神宗皇帝為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身利故推尊安
  石加以王爵配享孔子廟庭而京之所為自謂得
[001-7a]
  安石之意使人無得而議其小有異者則以不忠
  不孝之名目之痛加竄黜人皆結舌莫敢為言而
  京得以肆意矣然則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啓之
  也臣謹按安石挾管商之術飾六藝之文姦言變
  亂祖宗法度當時司馬光已言其為害當見於數
  十年之後今日之事若合符契其著為邪説以塗
  學者耳目敗壊其心術者不可縷數姑即其為今
  日之害尤甚者一二事以明之則其為邪説可見
[001-7b]
  矣昔神宗皇帝嘗稱美漢文惜百金以罷露臺曰
  朕為天下守財耳此慎乃儉徳惟懐永圖正宜將
  順安右乃言陛下能以堯舜之道治天下雖竭天
  下以自奉不為過守財之言非正理曽不知堯舜
  茅茨土階未嘗竭天下以自奉其稱禹曰克儉于
  家則竭天下以自奉者必非堯舜之道其後王黼
  朱勔藉其説以應奉花石之事竭天下之力號為
  享上實安石竭天下自奉之説有以倡之也其釋
[001-8a]
  鳬鷖守成之詩於末章則謂以道守成者役使羣
  動泰而不為驕宰制萬物費而不為侈孰敝敝然
  以愛為事夫鳬鷖之五章詩曰鳬鷖在亹公尸來
  止熏熏㫖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飲無有後艱
  詩之所言止謂能持盈則神祗祖考安樂之而無
  後艱爾自古釋之者未有為泰而不為驕費而不
  為侈之説也安石獨倡為此説以啟人主之侈心
  其後蔡京輩輕費妄用専以侈靡為事盖祖此説
[001-8b]
  耳則安石邪説之害豈不甚哉伏望睿斷正王安
  石學術之謬追奪王爵明詔中外毁去配享之像
  使邪説淫辭不為學者之惑實天下萬世之幸取
  進止五月三日奉聖㫖王安石合依鄭康成等例
  從祀孔子廟庭令禮部改正施行本寺今看詳兖
  國公鄒國公坐位并王安石降在従祀之列合照
  應前項典故施行
 一據申伏覩政和五禮新儀閔損以下九人並封兩
[001-9a]
 字公曾參封武成侯淳熙編類祭祀儀式閔損以下
 九人並封一字公曽参封成侯今按淳熙儀式所封
 公爵皆就通典本國加封其成侯曽參舊封郕伯今
 恐亦合作郕侯
  本寺檢照唐通典曽參封郕伯檢照政和五禮新
  儀係加封武成侯淳熙儀式又加封成侯照得顔
  子以下並因通典國名加封今合從通典元封國
  作郕侯
[001-9b]
 一據申伏覩政和五禮新儀殿上先東五位後西五
 位其西第一位即通計之第六位也兩廡亦先東三
 十一位次西三十一位其西廡之第二位即通計之
 三十二位也又次東第三十二位至第四十四位其
 第三十二位即通計之六十三位也又次西三十二
 位至第四十四位其第三十二位即通計之七十六
 位也淳熙儀式則自古至今皆以東西相對為序第/一
 第三第五第七第九等位并居東第二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等位并居西按政和新儀武成王殿上兩廡
[001-10a]
 並以古今東西相對為序與此正同/而文宣王廟不照此例殊不可曉切詳政和之次
 固不若淳熙之善但政和依論語以閔損為第一冉
 雍為第三而淳熙反之為誤今乞改正又兩廡位次
 本皆出於通典今以通典校之則其間皆又不能無
 差互竊謂今當以通典次第自顓孫師至步叔乗七
 十一人依淳熙儀式東西相對設位庻幾得之但政
 和新儀淳熙儀式以㑹要所載從祀指揮考之皆脱
 泗水侯孔鯉一位今乞于通典步叔乗下即以孔鯉
[001-10b]
 次之係西廊第三十六位/通計第七十二人又以孔伋次之係東廊第/三十七位
 通計第七/十三人又以左丘明荀況公羊髙穀梁赤以下至
 王安石二十五人次之皆東西相對左丘明係西三/十七位荀況係
 東三十八位公羊髙係西/三十八位後並以此推之但新儀公羊髙誤在荀況
 之上左丘明誤在荀況之下鄭衆揚雄鄭康成賈逵
 次序亦誤盖當時不尚春秋兼廢史學故特於此失
 之而淳熙儀式未能盡正今左丘明公羊髙已依淳
 熙儀式改正其揚雄以下即合依漢書時代先後以
[001-11a]
 揚雄鄭衆賈逵杜于春馬融盧植鄭康成為序揚雄/西四
 十二位鄭衆東四十三位賈逵西四十三位杜子春/東四十四位馬融西四十四位盧植東四十五位鄭
 康成西四十五位服䖍東/四十六位後依此推之
  本寺檢照得淳熙儀式兩廊從祀以東西相對今
  合依淳熙儀式位序東西相對為序所有政和新
  儀淳熙儀式弟子姓名自第十四位司馬耕以後
  次序不同亦與史記弟子列傳唐通典並皆不同
  照得唐通典係依史記弟子列傳惟公夏首公祖
[001-11b]
  句兹并顔之僕以後次序稍不同又列傳不記林
  放申棖陳亢琴張蘧伯玉五人今來參考通典所
  載比史記較備合依通典次序照得泗水侯孔鯉
  政和五禮新儀淳熙儀式不曽該載檢照㑹要崇
  寜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封孔鯉為泗水侯孔伋為
  沂水侯今來政和五禮新儀淳熙儀式唯載沂水
  侯孔伋却無泗水侯孔鯉其孔鯉位次合在孔伋
  之上
[001-12a]
 一政和五禮新儀西廡臨川伯王雱近年已有指揮
 罷去然學者亦未備知乞檢㑹并賜行下
  本寺檢照中興禮書淳熙四年七月二十日詔文
  宣王從祀去王雱畫像先是二月二十二日臣僚
  劄子奏臣近因奏事輙以本朝名將從祀武廟之
  請冒聞淵聽曲䝉隆寛不間愚陋玉音温然亟賜
  俞允所以褒勸國家果毅之臣為恵甚厚然臣復
  有管見不敢自黙竊惟文武二柄其用本一不容
[001-12b]
  有偏廢之弊邇者陛下親屈帝尊臨幸兩學復戒
  攸司並加繕治盖深得文武兼用之意今本朝名
  將方議従享以文凖武理宜一揆大成陪祀豈容
  弗講臣嘗考唐皮日休抗言于朝欲以名儒韓愈
  配享孔廟當世韙之本朝儒臣惟熙寧宰相王安
  石及其子雱獨被斯寵然安石之學君子不以為
  正至雱則乳臭盗名公論尤所弗與若存安石於
  諸儒之列容或可恕至如雱者迺與韓愈比肩西
[001-13a]
  廡何以示勸實為未當因循至今莫或釐正臣竊
  惜之惟我國家二百年中儒先輩出其間道徳醇
  全文學宏奥為後來師表者歴歴可指列之廟貌
  誰曰不宜臣愚欲望陛下斷自宸衷誕發明詔革
  配食之濫垂萬世之公取本朝大儒有功斯文卓
  然在人耳目者進叅列祀風示天下咸知陛下總
  攬文武本無輕重以恢長久之畧而又升黜去取
  一正公議以示趨嚮之方實天下幸甚取進止詔
[001-13b]
  令禮部兩省官同太常寺議定申尚書省五月十
  八日禮官給舍國子監官赴後省集議而有是詔
  本寺勘㑹合照應前項中興禮書施行
 一釋奠時日注云仲春上丁仲秋下丁檢凖紹興乾
 道淳熙令並云二月八月上丁釋奠文宣王却無下
 丁之文又嘗竊見政和五禮申明册内有當時州郡
 申請禮局已改下丁為上丁訖其後又是故敷文閣
 待制薛弼行状乃其任杭州敎授日所申今到本州
[001-14a]
 檢尋頒降舊本却無此條恐是前後節次頒降致有
 漏落将來如䝉别行鏤板即乞先於儀内改下丁字
 作上丁字仍檢申明冊内備録此條全文附載篇末
 以證元本之失仍下州郡有舊本處並行批鑿改正
 庻使州縣奉行有所依據
  本寺檢照大中祥符二年九月二十九日知興元
  府李防上言檢㑹臣十年前八月上旬奉勅差攝
  光禄卿於國學釋奠行事是年社在八月下旬尋
[001-14b]
  問得主事人云就上丁先釋奠直至下旬方祭社
  如此則顯合禮經深符祀典臣竊見自來諸道州
  府春秋釋奠只用社前一日行祭不以上丁次丁
  為凖至有社在中下旬者釋奠亦隨之因循既久
  有違典故望下禮官詳定禮院言按禮文上丁釋
  奠至聖文宣王上旬丁日也今若以社定日有違
  禮例望如防所奏申諭諸路従之又政和四年臣
  僚上言竊以朝廷昌明聖學風化逺及海邦以陶
[001-15a]
  士類尊道貴徳振古未聞然則祀先聖先師之日
  宜有定期昨頒禮之初偶因有司失於照應立文
  差舛遂致州縣遵奉不一臣伏覩五禮新儀内二
  十一卷序例時日釋奠文宣王以仲春秋上丁又
  一百四十六卷曰州縣以春秋注云仲春上丁仲
  秋下丁去年六月奉寜軍申兩項異同合如何遵
  用禮部符稱係字畫訛舛合依序例用上丁縁天
  下州縣多依一百四十六卷時日仲秋用下丁縁
[001-15b]
  仲秋小盡下旬内無丁即有用季秋上丁者又有
  拘仲秋之文而復用本月中丁者若不分明遍牒
  行下竊慮因循有失禮典臣愚欲乞聖慈特降睿
  㫖施行所貴遵用歸一取進止奉聖㫖依奏本寺
  勘㑹合照應前項已降指揮施行
 一元本陳設條内著尊四犧尊四著當作象今來頒
 降新本已行改正而政和年中頒降舊本尚仍其舊
 州縣奉行不無疑惑將來如䝉别行鏤板即乞附載
[001-16a]
 後來改正因依於篇後或只將此状全文附載仍下
 州郡并將舊本批鑿庻幾明白不致疑誤
  本寺詳看此項欲従本官所申
 一祭器淳熙頒降儀式並依聶崇義三禮圖様式伏
 見政和年中議禮局鑄造祭器皆考三代器物遺法
 制度精密氣象淳古足見一時文物之盛可以為後
 世法故紹興十五年曾有聖㫖以其様制開說印造
 湏付州縣遵用今州縣既無此本而所頒降儀式印
[001-16b]
 本尚仍聶氏舊圖之陋恐未為得欲乞行下所屬别
 行圖畫鏤板頒行令州縣依准製造其用銅者許以
 鈆錫雜鑄收還舊本悉行毁棄更不行用
  本寺勘㑹欲依本官所申將本寺禮器圖印造同
  祭祀儀式行下隨州縣事力如欲改造即照應依
  式製造施行
牒請詳前項太常寺牒内備坐到事理遵守逐一施行
具状供申謹牒紹熙五年八月 日牒從政郎潭州善
[001-17a]
化縣丞權察推嚴觀察推官闕/承直郎武安軍節度推
官王文林郎潭州觀察支使王通直郎簽書武安軍節
度判官㕔公事連朝散郎通判潭州軍州兼管内勸農
營田事富朝奉大夫通判潭州軍州兼管内勸農營田
事林朝散郎祕閣修撰權發遣潭州兼管荆湖南路安
撫司公事朱
  州縣釋奠至聖文宣王儀
   時日
[001-17b]
州縣以春秋二仲上丁釋奠至聖文宣王前一月檢舉
闗所屬排辦新潭本増云釋奠前期行事執事官集肄/儀祝習讀祭文及眡幣賛者分引行事於
學之講/堂訖退
   齋戒
前釋奠五日應行事執事官散齋三日治事如故宿於
正寢不弔喪問疾作樂判書刑殺文書决罰罪人及與
穢惡致齋二日一日於㕔事其一日質明赴祠所宿齋
唯釋奠事得行其餘悉禁獻官各以州縣長吏闕以次/官充
[001-18a]
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新潭本増云其陪位/諸學生皆齋於學館
   陳設
前釋奠三日有司設行事執事官次于廟門外随地之
宜前二日有司牽牲詣祠所前一日掃除廟之内外設
登歌之樂扵殿上稍南北向應頒樂州/府則設釋奠日丑前五
刻執事者陳幣筐各於神位之左幣以/白祝板各於神位
之右置於坫次設祭器掌饌者實之毎位各左十籩為
三行以右為上第一行乾&KR2176在前乾棗形塩魚鱐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實乾桃次之第三
[001-18b]
行蓤在前/芡㮚次之右十豆為三行以右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筍菹葵菹菁菹次
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魚醢兎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俎二一在籩前實/以
羊腥七體兩髀兩肩兩脅井脊中/兩髀在兩端兩肩脅次之脊在一在豆前實以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為三重以北為上第一重一實以羊腥/腸胃肺離肺一在上
端刌肺三次之腸三胃三又次之一實以豕腥膚九横/載第二重一實以羊熟腸胃肺一實以豕熟膚其載如
腥第三重一實以羊熟十一體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長脅一短脅一代脅一皆二骨以並肩臂
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脅在中一實以/豕熟十一體其載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簠二簋二在
籩豆外二俎間簠在左簋在右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001-19a]
設犧尊四象尊四為二重在殿上東南隅北向西上配/位
即於正位/酌尊之東犧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冪為酌尊犧尊一實/明水為上
尊餘實泛齊初獻酌之象尊一實明/水為上尊餘實醴齊亞終獻酌之又設大尊二山尊
二在神位前大尊一實泛齊山尊一實/醴齊各以一尊實明水著尊二犧尊二
象尊二壺尊六著尊一實盎齊犧尊一實醍齊象尊一/實泛齊各以一尊實明水壺尊三實𤣥
酒三實三酒明水𤣥酒皆在/上五齊三酒皆以本處酒充在殿下皆北向西上加冪
五齊三酒皆設而不酌又設諸從祀位祭器毎位各左
二籩㮚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籩豆間實以/羊豕
[001-19b]
腥/肉簠一在籩前實以/禝簋一在豆前實以/黍爵一在籩豆之
前兩廡各設象尊二實以/清酒有司設燭於神位前洗二於
東階之東盥洗在東/爵洗在西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
以巾若爵洗之篚則/又實以爵加坫執罍篚者位於其後設揖位於廟
南門外初獻在西東向亞終獻及祝在東西向北上祝/位
稍/却又設三獻官席位于殿下東階東南西向北上分獻
官位其後祝位二于庭中稍北學生位于庭中北向西
上設初獻飲福位于東序西向又設祝位于殿上前楹
[001-20a]
間西向開瘞坎於廟殿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
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三獻官在南北向西上祝在
東西向
   省饌
前釋奠一日釋奠官帥其屬常服閱饌物視牲充腯詣
廚視滌漑訖各還齋所晡後掌廟者掃除廟之内外
   行事
釋奠日丑前五刻行事仲春用丑時七/刻仲秋用丑時一刻行事執事官各
[001-20b]
入就次掌饌者帥其屬實饌具畢賛禮者引初獻常服/凡行事執
事官皆賛/禮者引升自東階凡行事執事官/升降皆自東階㸃視陳設訖退就
次各服其服學生先入就位賛禮/者引三獻官詣廟南門外
揖位立定新潭本注云據士相見禮主人揖入門右賓/奉贄入門左疏曰凡門出以西為右以東為
左入則以東為右以西為左故儀禮十七篇主人出入/門皆由闑東賔出入皆由闑西此不易之定位也今釋
奠儀設揖位于廟門之外初獻立于闑西東面亞終獻/立于闑東西面誤也當以儀禮賓西主東之位為正
賛禮者賛揖次引祝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賛者對立
于三獻之前少定賛請行事凝安之樂作三成止賛唱
[001-21a]
者曰再拜初獻以下皆再拜賛者引祝升殿就位賛者
引初獻詣盥洗位同安之樂作初獻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樂至位北
向立執罍者酌水初獻搢笏盥手帨手執笏升詣至聖
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樂止明安之樂作搢笏跪祝立
於神位之左西向搢笏跪執事以幣授祝祝奉幣授初
獻祝執笏興先詣兖國公神位前北向立初獻受幣奠
訖執笏俛伏興再拜次詣兖國公郕國公沂國公今咸/淳三
年升配郕國公沂國公位在兖國/公之下合増入亞獻終獻又放此鄒國公神位前東向
[001-21b]
奠幣並如上儀樂止祝復位初獻降階樂作復位樂止
少頃賛者引初獻冄詣盥洗位樂作至位北向立搢笏
盥手帨手執笏次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
授執事者按王氏/凡三執笏升殿詣至聖文宣王酌尊所南
向立成安之樂作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搢笏跪執
爵執尊者舉冪執事者酌犧尊之泛齊初獻以爵授執
事者興執笏詣至聖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執
事者以爵授初獻初獻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
[001-22a]
樂止次引祝詣神位前東向直祝捧版/在左右搢笏跪讀祝文
讀訖執笏興先詣配位前南向立初獻冄拜成安之樂
作次詣兖國公郕國公沂國公鄒國公神位前東向酌
獻讀祝並如上儀俱復位初獻降階樂作復位樂止賛
者引亞獻詣盥洗爵洗位升詣酌尊所立已上儀節及/樂並同初獻
酌象尊之醴齊亞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神位前搢
笏跪執爵三祭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再拜次詣兖國公
郕國公沂國公鄒國公神位前並如上儀降復位樂止
[001-22b]
賛者引終獻詣洗升殿酌獻並如亞獻之儀降復位終
獻將升次引分獻官詣洗盥手帨手分獻殿内及兩廡
諸神位朱文公云獻十哲者由東階/升獻兩廡者由兩廡之階升搢笏跪執爵三祭
酒奠爵執笏俛伏興再拜分獻訖俱復位賛者引初獻
升階詣東序西向立執事者以爵酌正配位福酒合置
於一爵持爵詣初獻之左北向立初獻再拜搢笏跪受
爵祭酒啐酒奠爵執饌者以俎進减正配位胙肉合置
一俎按王氏胙俎各/减正脊横脊又以豆取黍稷飯合置一豆先以
[001-23a]
飯授初獻初獻受訖以授執饌者又以俎授初獻初獻
受爵飲卒執事者受虚爵復于坫初獻執笏俛伏興再
拜降復位賛禮者曰執事者各復位賛唱者曰賜胙再
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飲福受/胙者不拜賛禮者引初獻以下就望
瘞位執事者取幣祝板寘於瘞坎賛禮者曰可瘞寘土
半坎初獻以下詣南門外揖位立定賛禮者賛曰揖禮
畢退有司監徹禮饌闔戸以降乃退
[001-24a]
 
 
 
 
 
 
 
 
[001-24b]
西壁並東向北上
鄆公冉耕第二/
齊公宰予第四/
徐公冉求第六/
吳公言偃第八/
陳公顓孫師第十配咸享三年陞郕/國公 享今合陞此
[001-25a]


[001-26a]


[001-27a]


[001-28a]
 
 
 
 
 
 咸淳三年陞潁川侯顓孫師于十哲其金鄉侯澹臺
 滅明元居從祀位第二今陞為第一其周張程程朱
 五君子係淳祐改元陞從祀續臣寮劄子及國子監
[001-28b]
 集議改正今序係周程程張朱景定二年陞華陽伯
 開封伯今陞新安伯温國公又凖指揮依文公六賛
 定序則當以周程程邵張司馬為序
[001-29a]
 
 
 
 
 
 
 
 
[001-29b]
籩髙下口徑深淺並依豆制鄭氏謂籩以竹為之豆以
木為之爾雅之説亦然
[001-30a]
 
 
 
 
 
 
 
 
[001-30b]
籩巾用綌𤣥被纁裏圜一幅
[001-31a]
 
 
 
 
 
 
 
 
[001-31b]
明堂位曰夏后氏以楬豆商玉豆周獻豆說者謂曷豆
無異物之飾而獻豆加疏刻之工夏以曷商以玉周以
獻時有文質故所尚異也今取博古圖制參酌周豆範
金為之承槃以圜而圏足稍大紋理疏簡庻合獻豆疏
刻之説豆并盖重四斤一十四兩口徑四寸九分通足
髙五寸九分深一寸四分足徑五寸一分
[001-32a]
 
 
 
 
 
 
 
 
[001-32b]
俎長一尺八寸闊八寸髙八寸五分漆兩端以朱中以

[001-33a]
 
 
 
 
 
 
 
 
[001-33b]
簠并盖重一十三斤二兩通盖髙七寸深二寸濶八寸
一分腹徑長一尺一分
[001-34a]
 
 
 
 
 
 
 
 
[001-34b]
簋并盖重九斤通盖髙六寸七分深二寸八分闊五寸
腹徑長七寸九分闊五寸六分
[001-35a]
 
 
 
 
 
 
 
 
[001-35b]
犧尊重九斤一十兩通足髙六寸一分口徑二寸四分
頭至足髙八寸二分耳髙二寸一分五釐耳闊八分五
釐深三寸七分
[001-36a]
 
 
 
 
 
 
 
 
[001-36b]
象尊重一十斤通足髙六寸八分口徑一寸八分耳濶
一寸二分耳長一寸九分深四寸九分
[001-37a]
 
 
 
 
 
 
 
 
[001-37b]
大尊通足髙八寸一分口徑五寸七分腹徑六寸一分
足徑三寸八分深六寸五分
[001-38a]
 
 
 
 
 
 
 
 
[001-38b]
山尊重六斤四兩髙九寸八分五釐口徑六寸七分五
釐深七寸五分
[001-39a]
 
 
 
 
 
 
 
 
[001-39b]
著尊重四斤七兩髙八寸四分五釐口徑四寸三分腹
徑六寸二分深八寸三分
[001-40a]
 
 
 
 
 
 
 
 
[001-40b]
壺尊重四斤二兩一錢髙八寸四分口徑四寸五分腹
徑六寸深七寸一分
[001-41a]
 
 
 
 
 
 
 
 
[001-41b]
冪尊疏布巾三禮圖布之幅二尺有二寸而圜之今以
布一幅取方為之
[001-42a]
 
 
 
 
 
 
 
 
[001-42b]
洗罍重十二斤通足高一尺口徑八寸四分深七寸二
分足口徑七寸九分
[001-43a]
 
 
 
 
 
 
 
 
[001-43b]
洗重八斤八兩通足髙五寸七分口徑一尺三寸六分
深二寸九分足口徑八寸九分
[001-44a]
 
 
 
 
 
 
 
 
[001-44b]
爵重一斤八兩通柱高八寸二分深三寸三分口徑長
六寸二分闊二寸九分兩柱三足有流有鋬
爵坫其形方縱廣各九寸二分以銅為之重二斤九兩
[001-45a]
 
 
 
 
 
 
 
 
[001-45b]
祝板坫重二斤九兩縱廣九寸二分三禮圖謂坫以致
爵亦以承尊今板載祝詞爵備酌獻必審所處而置焉
示欽謹祀事之意有占之義故謂之坫也今範金為之
其體四方措諸地而平正製作簡古宜為定式製造
[001-46a]
 
 
 
 
 
 
 
 
[001-46b]
龍勺重一斤勺口徑闊二寸一分長二寸八分深一寸
一分柄長一尺二寸九分酌獻盥洗皆以勺挹之
[001-47a]
 
 
 
 
 
 
 
 
[001-47b]
篚通足髙五寸長二尺八寸闊五寸二分深四寸盖深
二寸八分篚以竹為之用於薦物而有節焉者也幣帛
之將織文之貢爵觶之設苴茅之頒冠昏飲射之禮無
不用焉鄭氏謂篚竹器如笭廣韻以笭箐為小籠説文
所謂篚如竹篋者是也今祭祀之間奉幣奠爵皆以是
致恭欽之意舊圖所載長廣高深未知所據今所製造
特加細密
 紹熙州縣釋奠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