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3 崑崙河源考-清-萬斯同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崑崙河源考
           鄞縣 萬斯同 撰
禹貢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孔安國註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
 内羌髳之屬皆就次叙美禹之功及戎狄也馬融云
 崑崙在臨羌西析支在河關西漢書志朔方郡有渠
 捜縣武紀云北發渠捜是也孔頴達云四國皆衣皮
[001-1b]
 毛故以織皮冠之傳言四國崑崙也析支也渠也搜
 也四國皆是戎狄故末以西戎總之鄭𤣥云衣皮之
 民居此崑崙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王肅
 云崑崙在臨羌西析支在河關西西戎西域也王肅
 不言渠搜鄭并渠搜為一孔傳不明或亦以渠搜為
 一通西戎為四也鄭以崑崙為山謂别有崑崙之山
 非河所出者也所以孔意或是地名國號不必為山
 也
[001-2a]
禹本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
避隱為光明也上有醴泉瑶池言其山至高日在山西/則束方暗而成夜日在
山東則西方/暗而成夜
山海經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河
水出焉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而東南流注于
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黒水出
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鳥獸
 郭璞註下都天帝都邑之在下者河水出山東北隅
[001-2b]
 赤水出山東南隅洋水出山西北隅黒水亦出山西
 北隅無達汜天醜塗大杅皆山名吴任臣廣註十洲
 記云上有金臺玉闕天帝君之居治處也葛仙翁傳
 崑崙一曰𤣥圃一曰積石瑶房一曰閬風臺一曰華
 葢一曰天柱仙人所居也洋水按水經注引經作漾
 水出崑崙西北隅又許慎吕忱孔安國常璩並以漾
 水出隴西則洋水或一名漾水未可知也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樂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
[001-3a]
澤 水西行四百里曰流沙二百里至於嬴母之山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
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髪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
殘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洵水出焉南流注
于黒水 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山其下有石門河海
冒以西流
 郭註冒猶覆也積石山在今金城河門闗西南境中
 河水行塞外東入塞内吴註按一統志積石在西寧
[001-3b]
 衛境廢龍支縣之南夏允彞禹貢合註云積石有二
 河水經大積石又東北流至小積石一名唐迷山土
 人以鬼為唐迷葢傳其山有鬼神往還也愚按郭吴/二家之說
 以解禹貢之積石則合矣若解山海經之積石恐未/合也據經自崑崙至積石皆西行則積石在崑崙之
 西二千一百里經言在西而/解者乃在東毋乃刺謬乎
 按此經所言崑崙不知在西域何國據其上文謂西
 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西北三百里曰
 長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又西北三百七
[001-4a]
 十里曰不周之山東望泑澤河水所潛也其源渾渾
 泡泡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丹水出焉西流注
 于稷澤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鍾山又西百八十里
 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又西三百二
 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
 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陽多丹粟其隂
 多采黄金銀實惟帝之平圃南望崑崙其光熊熊其
 氣魂魂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丘自西次三經之首/至此皆山海經本
[001-4b]
 文/自崇吾至崑崙凡歴二千四百一十里其間一千
 五百一十里西北行五百里西行惟槐江至崑崙四
 百里西南行今雖不知崑崙所在即以經文考之中
 兩言泑水一言泑澤泑水即泑澤也泑澤即䀋澤也
 䀋澤即蒲昌海也去玉門陽闗止三百餘里二關在
 漢為燉煌盡境西出關即是西域明無燉煌地以肅
 州之嘉峪關為界二關東距嘉峪不過八九百里由
 是言之經之所謂崑崙止在玉門西千里之外與漢
[001-5a]
 武所名之崑崙當不甚相逺或者漢之崑崙即古之
 崑崙歴世久逺人莫能知漢武以意度之適與相合
 耳
海内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墟方八百里
高萬仞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
火東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
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洋水黒水出西北隅以
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
[001-5b]
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郭註言海内者明海外復有崑崙山方八百里高萬
 仞謂其墟廣輪之高卑耳自此以上二千五百餘里
 上有醴泉華池去嵩髙五萬里葢天地之中也見禹
 本紀吴註按王崇慶云疑其重出非有二崑崙也十
 洲記云崑崙有三角正北曰閬風巔正西曰𤣥圃臺
 正東曰崑崙宫神異經曰崑崙有銅柱焉其髙入天
 所謂天柱也蔡沉云積石在金城郡河關縣西古之
[001-6a]
 言河源者不一元都實謂出火敦腦兒明僧宗泐親
 至其地云出伊卜必瑠山要皆崑崙之異名也
 按前一條見本經第二卷西次三經之内後一條見
 第十一卷海内西經之内郭註謂有二崑崙呉註謂
 其重出愚謂此書非出一人之手此即西山經崑崙
 特記者有詳畧耳
西海之南流沙之濵赤水之後黒水之前有大山名曰
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
[001-6b]
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輙然有人戴勝
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郭註弱水其水不勝鴻毛今去扶南東萬里有耆薄
 國東復五千里許有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然火
 中有白鼠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今之
 火澣布是也即此山之類河圖玉版亦曰西王母居
 崑崙之山穆天子傳曰乃紀名迹于弇山之石曰西
 王母之山也然則西王母雖以崑崙之宫亦自有離
[001-7a]
 宫别窟遊息之處不耑住一山也故記事者各舉所
 見而言之呉註化蠻經曰崑崙山九重重相去九千
 里山有四面竺乾書曰阿耨山即崑崙也一名湏彌
 訛呼䟽彌在于闐國西一千三百餘里其水分流四
 面去入中國者為黄河注東海其三面各入南西北
 海如弱水黒水之類十洲記曰崑崙山弱水周廻繞
 匝東南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户之室東北臨大活之
 井西南至承淵之谷𤣥中記曰神丘有火穴光景照
[001-7b]
 千里崑崙有弱水鴻毛不能起括地圖曰崑崙之弱
 水非乗龍不得至水經注曰流沙西行極崦嵫之山
 北山有石以兩石相打則水潤潤盡則火出山石皆
 然炎起數丈神異經曰荒外有大山生不燼之木胡
 應麟筆叢曰經稱西王母豹尾虎齒當是人類殊别
 穆天子傳云天子賔于西王母觴于瑶池之上西王
 母為天子謡天子執白圭𤣥璧獻錦組百純組三百
 西王母再拜受之則西王母服食言語與常人無異
[001-8a]
 無所謂豹尾虎齒之象惟司馬相如大人賦有之葢
 據山海經耳乃山海經則何所據哉任臣謂西王母
 黄帝時乗白鹿授地圖舜時獻白玉琯穆王時西王
 母來賔不過西方一國如八百媳婦名耳若豹尾虎
 齒則亦貫胸儋耳之類又何足怪後世好事家以西
 王母等於麻姑上元夫人之列至謂漢武降西王母
 於七夕若果有其事者則文人附㑹之過也爾雅觚
 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漢書西域傳安息長
[001-8b]
 老傳聞條支有弱水西王母亦未嘗見也
 按此一條見山海經第十六卷大荒經内别一崑崙
 也考禹本紀崑崙高二千五百里去嵩髙五萬里若
 海内西經之崑崙則在于闐國内于闐去洛陽止一
 萬一千七百里見於後漢書而洛陽去嵩髙不逺安
 得有五萬里故禹本紀之崑崙疑即大荒經之崑崙
 而决非海内西經之崑崙也
爾雅河出崑崙墟色白并千七百川色黄
[001-9a]
淮南子崑崙之墟河水出其東北陬赤水出其東南陬
洋水黒水出其西北陬凡此四水帝之神泉以和百藥
以潤萬物
水經崑崙墟在西北
 酈道元注三成為崑崙說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
 桐一名板松二曰𤣥圃一名閬風上曰増城一名天
 庭是謂太帝之居廣雅云崑崙墟有三山閬風板桐/𤣥圃淮南子云縣圃凉風樊桐在
 崑崙閶闔之中山上有層城九重楚辭云崑崙縣圃/其凥安在増城九重其髙幾里嵇康遊仙詩云結友
[001-9b]
 家板桐但未聞板/松耳疑或字譌
去嵩髙五萬里地之中也
 禹本紀與此同髙誘稱河出崑山伏流地中萬三千
 里禹導而通之出積石山按山海經自崑崙至積石
 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積石出隴西郡至洛凖地至可
 五千餘里又按穆天子傳天子自崑崙山入於宗周
 乃里西土之數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於河宗之邦
 陽紆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陽紆西至河首四千里
[001-10a]
 合七千四百里外國又云從大晋國正西七萬里得
 崑崙之墟諸仙居之數說不同道岨且長逕記綿褫
 疑當作經/記綿邈水陸路殊徑復不同淺見未聞非所詳究
 不能不聊述聞見以誌差違也
其髙萬一千里
 山海經稱方八百里髙萬仞郭景純以為自上二千
 五百餘里淮南子稱髙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
 六寸
[001-10b]
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於渤海
 山海經曰崑崙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爾雅曰
 河出崑崙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物理論
 曰河色黄者衆川之流葢濁之也百里一小曲千里
 一曲一直矣漢大司馬張仲議曰按張仲事出桓譚/新論而漢書溝洫
 志議河濁不宜溉田者乃大司馬史/長安張戎字仲功今稱張仲疑誤河水濁清澄一
 石水六斗泥而民競引河溉田今河不通利至三月
 桃花水至則河决以其噎不洩也禁民勿復引河是
[001-11a]
 黄河兼濁河之名矣述征記曰盟津河津恒濁方江
 為狹比淮濟為闊寒則氷厚數丈氷始合車馬不敢
 過要須狐行云此物善聽氷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
 方渡余按風俗通云里語稱狐欲渡河無如尾何且
 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說亦未必一如縁生之言
 也述征記郭/縁生所撰
   水經河源辨        萬斯同
 桑欽水經首叙崑崙以河源所從出也其言曰崑崙
[001-11b]
 墟在西北去嵩髙五萬里地之中也其髙萬一千里
 河水出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于渤海是數言者
 吾嘗疑之山海經言崑崙有三其一見西次三經之
 内曰崑崙之丘實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不言其
 道里其一見海内西經之内曰海内崑崙之墟在西
 北方八百里高萬仞河水出東北隅此即西次三經
 之山但言有詳畧非二山也其一見大荒經曰西海
 之南流沙之賔赤水之後黒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
[001-12a]
 崙之丘下有弱水之淵環之而亦不言道里惟禹本
 紀言崑崙髙二千五百餘里去嵩髙五萬里為地之
 中而淮南子則言高萬一千里夫三書所言其髙不
 一欽書既據山海經則當言髙萬仞若據禹本紀則
 當言高二千五百餘里乃河水所出則從山海經去
 嵩高五萬里則從禹本紀而高萬一千里又從淮南
 子數言之中自相謬戾曉人固當如是乎夫河水所
 出之崑崙山海經所云者在西域于闐國去長安九
[001-12b]
 千六百七十里長安去嵩高不過千里今言去嵩高
 五萬里則是大荒之崑崙非于闐之崑崙也大荒經
 明言下有弱水環之其非河源所出可知何得言河
 水出其東北陬河之源則引海内之崑崙山之高則
 引大荒之崑崙何胸中憒憒如是豈後人可欺而事
 在絶域者可憑臆而妄道耶夫欽仕于王莽時其於
 武帝之窮河源及史記之張騫傳必聞且見矣何故
 不從其說而妄引大荒之崑崙今大荒經具在河水
[001-13a]
 何曽出其下哉此為水經之第一篇而謬妄已如此
 其他又從可知矣
又出海外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
   水經積石辨        萬斯同
 山海經之言積石有二一曰又西三百里曰積石之
 山其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流又西者自崑崙西行
 二千一百里方至積石其水西流史記所謂于闐之
 西水皆西流注西海是也一曰海内崑崙之墟在西
[001-13b]
 北河水出其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入於渤海又出
 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史記所謂于闐之
 東水皆東流注䀋澤是也二山東西相距不知幾千
 里不可合而為一明矣乃桑欽水經謂崑崙墟在西
 北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於渤海又出
 海外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河水冒以西南流是合
 二山而為一矣夫河水冒以西流本指西方之積石
 也禹所導之積石山海經曷嘗有是言欽乃移置于
[001-14a]
 其下固已大謬矣更於西流改為西南流不知河自
 䀋澤而下寔皆東流而非西流加一南字於水道終
 不合其可以是曲解乎故河水冒以西流之文言於
 西方之積石則可言於東方之積石必不可况東方
 之積石乃兩山夾峙河流其間非冒也欽故襲其文
 乃全昧其義是用山海經而反背乎經矣酈道元之
 註最善于此亦不能辨孰謂此書為不刋之定論哉
史記大宛傳張騫使西域還為天子言于闐之西水皆
[001-14b]
西流注西海其東則東流注䀋澤䀋澤潛行地下其南
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
臨䀋澤䀋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其後騫死漢使窮河源
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
出山曰崑崙 太史公曰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崑崙其
髙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
泉瑶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烏睹本紀所
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禹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
[001-15a]
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漢書西域傳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
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
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接漢阸以玉
門陽關西則限以葱嶺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
焉其河有兩源一出葱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
其河北流與葱嶺河合東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鹽澤
去玉門陽闗三百餘里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
[001-15b]
増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于積石為中國河云
 按于闐東去長安九千六百七十里東北至都䕶治
 所三千九百四十七里都䕶治烏壘城去陽關二千
 七百三十七里而河源在于闐東境其去陽關不甚
 逺當漢使窮河源時未置河西四郡則視于闐為遥
 迨四郡既開自燉煌列亭障直至鹽澤而輪臺渠犂
 皆置田卒設官吏後又命都䕶盡䕶南北道諸國則
 于闐亦在節制中其去河源不逺矣漢使嵗時往來
[001-16a]
 皆所目擊其說豈盡誣乃自都實之說出而人皆厭
 舊喜新群然起而附和之反詆漢人語為妄何其謬
 也况東漢時班超父子鎮西域歴數十年彼於萬里
 之外如條枝安息諸國猶使命往返不絶豈于闐在
 三千里之内者反不經涉其地乎觀漢書所載河源
 視史記為詳此必孟堅得之於仲升故能瞭如指掌
 厥後班勇代父撰西域記以獻范曄即用為西域傳
 所言河源與前二書無異則其言益可信豈有司馬
[001-16b]
 班范三氏之史皆不足據獨都實一人之言為足據
 乎或曰史記言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烏睹所謂
 崑崙則禹本紀山海經之言不足信矣曰河所出之
 山本不名崑崙乃漢武按古圖書錫以此名故子長
 言無崑崙未嘗言無河源也且漢武所按圖書疑即
 山海經何以知之經所言崑崙去鹽澤不逺此亦去
 鹽澤不逺故疑其非二况此地之山惟崑崙最高寧
 更有一山與之相匹哉漢武之錫名崑崙亦必審覈
[001-17a]
 而後定夫豈漫然率意加之哉唐書載李靖追吐谷
 渾窮冦次星宿川觀河源此頗與都實言相類要不
 若史漢所志詳覈而可信也
後漢書郡國志臨羌縣有崑崙山
 按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羌縣下註西北有西王母
 石室仙海鹽池西有弱水崑崙山祠
 愚謂此崑崙即禹貢織皮崑崙之地故馬融王肅皆
 謂在臨羌縣西非漢武所名之崑崙也後漢書所言
[001-17b]
 河源與漢書悉仝不復載
晉書張駿傳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
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此山有石室
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功宜立西王母祠以禆朝廷無
疆之福駿從之
 按此崑崙即漢臨羌之崑崙也自漢世已有此說故
 馬岌因之而更益以西王母之事要皆附㑹之詞非
 實事也漢之酒泉郡今為肅州衛其南有祁連山最
[001-18a]
 髙大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豈即以祁連為崑
 崙乎不然祁連已極高大矣寧更有一崑崙與之並
 峙然則漢志及馬岌所云其即祁連山乎
新唐書吐谷渾傳吐谷渾居甘松山之陽洮水之西西
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有熱風傷行人風將發老駝引項
鳴埋鼻沙中人候之以氊蔽鼻口乃無恙太宗時其王
慕容伏允遣使者入朝未還即冦鄯州後數入冦至拘
天子行人遣使曉勅十反無悛言貞觀九年詔李靖為
[001-18b]
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積石道任城王道宗鄯善
道李道彦赤水道李大亮且末道髙甑生鹽澤道並為
行軍總管率突厥契苾兵擊之黨項内屬及洮州羌皆
殺刺史歸伏允夏四月道宗破伏允于庫山俘斬四百
伏允謀入磧疲唐兵燒野草故靖馬多飢道宗曰栢海
近河源古未有至者伏允西走未知其在方馬癯粮乏
不如按軍鄯州須馬壯更圖之君集曰不然向者叚志
𤣥至鄯州吐谷渾兵輙附城彼國方完逆衆用命也今
[001-19a]
虜大敗斥堠無在君臣相失我乗其困可以得志栢海
雖逺可鼓而致也靖曰善乃分二軍靖與大亮薛萬均
以一軍趨北出其右君集道宗以一軍趨南出其左靖
將薩孤吴仁以輕騎戰曼都山斬名王獲五百級諸將
戰牛心堆赤水源獲虜將南昌王慕容孝儁收雜畜數
萬君集道宗登漢哭山戰烏海獲名王梁屈葱靖破天
柱王部落于赤海收雜畜二十萬大亮俘名王二十雜
畜五萬至且末之西伏允走徒倫磧將託於于闐萬均
[001-19b]
督驍騎追亡數百里又破之士乏水刺馬飲血君集道
宗行空荒二千里盛夏降霜乏水草士糜氷馬秣雪閲
月次星宿川達栢海上望積石山覽觀河源執失思力
馳破虜車重兩軍㑹於大非山破邏真谷初伏允子順
質隋為金紫光禄大夫伏允立其弟為太子順歸鞅鞅
至是自以失位欲以功自結天子乃斬天柱王舉國降
伏允懼引千餘騎遁磧中衆稍亡從者纔百騎窮無聊
即自經死國人立順為君稱臣内附詔封西平郡王
[001-20a]
新唐書吐蕃傳穆宗長慶元年吐蕃遣使請盟詔以大
理卿劉元鼎為盟㑹使右司郎中劉師老副之命宰相
與僕射韓臯等十人與吐蕃使者論納羅盟京師西郊
明年請定疆堠元鼎與論納羅就盟其國既盟元鼎踰
湟水至龍泉谷西北望殺胡川哥舒翰故壁多在湟水
至濛谷抵龍泉與河合河之上流由洪濟梁西南行二
千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
髙而四下曰紫山直大羊同國古所謂崑崙者也虜曰
[001-20b]
悶磨黎山東距長安五千里河源其間水澄緩下稍合
衆流色赤行益逺他水并注則濁故世舉謂西戎地曰
河湟河源東北直莫賀延磧尾殆五百里磧廣五十里
北自沙州西南入吐谷渾寢狹故號磧尾隱測其地葢
劎南之西元鼎所經見大畧如此
  書唐書吐谷渾傳後
按河源之出星宿海衆謂始于都實之所窮不知新唐
書已明載之當唐師之征吐谷渾追亡逐北其時至倥
[001-21a]
偬也乃望磧石山覽觀河源此必前人原有是說故因
經行而一觀之不然何以知其為河源而從容駐師以
眺望之哉李道宗曰栢海近河源古未有至者則唐人
之知河源久矣師經其地既數萬大軍所具見則内地
之人無不知河源在星宿海矣特當時以追窮冦未暇
由源竟委爾元都實之入朶甘思必番人相傳謂河源
在其地故直由土蕃以入而于漢世舊傳之鹽澤竟不
一問迨既見星宿海遂謂河源在是自矜為千古所獨
[001-21b]
見而不知唐書已載之固不待元世而始得其迹也然
都實無足怪獨怪朱思本潘昂霄柯九思輩號為通人
乃亦動色相驚謂發千古之秘豈新唐書亦未之見耶
觀元史河源考謂朱思本得帝師所藏梵字圖書為之
志夫帝師者烏斯藏僧也元重西僧其人輻輳於都邑
則前所云畨人相傳有是說者當不誣矣豈都實始發
其秘哉
  書唐書吐蕃傳後
[001-22a]
新唐書吐谷渾傳言大軍次星宿川達栢海上望積石
山覽觀河源是河源在星宿川矣其吐蕃傳言大理卿
劉元鼎為吐蕃盟㑹使既盟西觀河源其地有三山中
髙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也番曰穆穆哩山東距
長安五千里河源其間是有兩河源也元都實往究亦
謂源出星宿海與吐谷渾傳合矣又謂東北去九股河八
九日程九股河去崑崙二十日程是河源之去崑崙幾
三千里與元鼎所言迥不符非吐蕃之紫山明矣乃又
[001-22b]
謂朶甘思東北有大雪山名伊拉瑪博囉其山最高
譯言騰格哩哈逹即崑崙也夫一山而有三名番人亦不
稱為崑崙都實安知其為崑崙而稱之此其為附㑹之
言無疑也及明洪武初僧宗泐使西域云河出伊卜綽必
瑠山夫一河源而元鼎謂出紫山又曰穆穆哩山宗泐
則曰伊卜綽必瑠山都實則曰大雪山曰伊拉瑪博囉
曰騰格哩哈逹一山而有數名吾將安從總而論之不特
都實之言為附㑹即元鼎之言未始非附㑹也惟元鼎
[001-23a]
謂崑崙去長安五千里以都實所經道里計之約畧相
似但山名終古不易中國之稱崑崙自漢至今無異也
則番語亦應然况元鼎所使者吐蕃都實所探者亦吐
蕃何以唐曰紫山而元曰大雪山唐之番語曰穆穆哩
而元之番語曰伊拉瑪博囉乎知其非一處明矣夫
同一窮河源也漢不同於唐唐又不同於元究安所取
信吾謂河出崑崙古書盡然山海經及漢人所窮得之
矣後人既知古書河出崑崙之語乃不求之於于闐而
[001-23b]
反求之于吐蕃偶見衆流㑹聚之區即指為河源而強
名其旁近之山曰崑崙以牽合乎古書不知欲求真而
愈失其真也論古者尚深辨之哉
  元史河源考
河源古無所見禹貢導河止自積石漢使張騫持節到
西域度玉門見二水交流發蔥嶺趨于闐滙鹽澤伏流
千里至積石而再出唐薛元鼎使吐蕃訪河源得之於
悶磨黎山然皆歴嵗月涉艱難而其所得不過如此世
[001-24a]
之論河源者又皆推本二家其說怪迂總其實皆非本
真意者漢唐之時外夷未盡臣服而道未盡通故其所
往毎迂廻艱阻不能直抵其處而究其極也元有天下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至
元十七年命都實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實
既受命是嵗至河州州之東六十里至寧河驛驛西南
六十里有山曰殺馬關林麓穹隘舉足浸高行一日至
巔西去愈髙四閲月始抵河源是冬還報并圖其城傳
[001-24b]
位置以聞其後翰林學士潘昂霄從都實之弟庫庫楚
得其說撰為河源志臨川朱思本又從巴爾濟蘇家得
帝師所藏梵字圖書而以華文譯之與昻霄所志互有
詳畧今取二家之書考定其說有不同者附注於下按
河源在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沮洳散渙弗可
逼視方可七八十里履髙山下瞰燦若列星以故名鄂
端諾爾鄂端譯言星宿也思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馬湖蠻部之正西三千
餘里雲南麗江宣撫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餘里帝師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餘里水從地湧出如井其井百餘
[001-25a]
東北流百餘里滙為/大澤曰鄂端諾爾群流奔輳近五七里滙二巨澤名
鄂楞諾爾自西而東連屬吞噬行一日迤邐東騖成川
號赤賔河又二三日水西南來名伊爾齊與齊必勒河合
又三四日水南來名呼蘭又水東南來名伊拉齊合流
入齊必勒其流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猶清人可涉思本曰/呼蘭河
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嶺綿亘千里水流五百餘里/注也里出河也里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五百餘
里始與/黄河合又一二日岐為八九股名伊遜鄂羅木譯言九渡
通廣五七里可渡馬又四五日水渾濁土人抱革嚢騎
[001-25b]
過之聚落糾木斡象舟傅髦革以濟僅容兩人自是兩
山峽束廣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測朶甘思東北
有大雪山名伊拉瑪博囉其山最高譯言騰乞里塔
即崑崙也山腹至頂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逺年成氷
時六月見之自八九股水至崑崙行二十日思本曰自/渾水東北
流二百餘里與和囉海圖河合懐里火禿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餘里與黄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
里過即瑪哈也又正北流一百餘里乃拆而西北流二/百餘里又折而正北流一百餘里又折而東流過崑崙
山下番名伊拉瑪博囉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綿亘/五百餘里河隨山足東流過薩斯嘉克吉克特地 河
[001-26a]
行崑崙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克吉及克特二地相
屬又三日地名哈喇伯勒齊爾四達之衝也多冦盗有
官兵鎮之近北二日河水過之思本曰河過克特與伊/實巴沁河合亦西八
思今河源自鐡豹嶺之北正北/流凡五百餘里而與黄河合崑崙以西人簡少多處
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野馬狼狍□羊
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狐可一躍而越
之處行五六日有水西南來名納琳哈喇譯言細黄河
思本曰哈喇河自白狗嶺之北/水西北流五百餘里與黄河合又兩日水南來名竒
[001-26b]
爾穆蘇二水合流入河思本曰自哈喇河與黄河合正/北流二百餘里過阿以伯站折
而西北流經崑崙之北二百餘里與竒爾穆蘇河合竒/爾穆蘇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北流即古
當州境正北流四百餘里折而/西北流又五百餘里與黄河合河水北行轉西流過崑
崙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徳州地名必齊勒始
有州治官府州𨽻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
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五日至河州安鄉關一日至
打羅坑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河思本曰自竒爾/穆蘇河與黄河
合又西北流與彭磋河合彭磋河源自彭磋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餘里過扎色達實地與黄河合折而西
[001-27a]
北流三百餘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徳州馬嶺/凡八百餘里與邈水合邈水源自清唐宿軍谷正東流
五百餘里過三巴站與黄河合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城廓州搆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里過河
州與野厖河合野厖河源自西傾山之北水東北流凡/五百餘里與黄河合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踏白城銀
川站與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里注浩亹河浩亹河源自剛丹州之南剛丹山下
水東南流七百餘里注湟水然後與黄河合又東北一/百餘里與洮河合洮河源自楊色嶺北東北流過臨洮
府凡八百餘/里與黄河合又一日至蘭州過北卜渡至鳴沙河過應
吉里州正東行至寧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𨽻大同路
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山皆草
[001-27b]
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葢竒
爾穆蘇及奎騰必齊勒也思本曰自洮水與河合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各八百餘里
過豐州西受降城折而正東流過達達地古天徳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餘里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
雲内州東勝州與黒河合黒河源自漁陽嶺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餘里與黄河合又正南流過保徳州葭州
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里與察納河合察納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過陜西省綏徳州凡七百餘里與
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陜西/蘆子闗亂山中南流三百餘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
三百里與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管州冀寧路汾州
霍州晋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里始/與黄河合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過潼闗與太華大
[001-28a]
山綿亘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大槩河源東北流/所歴皆西番地至蘭州凡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又
東北流過達達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内/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餘里通計九千餘里
  河源志           潘昻霄
延祐乙卯春聖天子以四海萬國之廣軫念庶民艱虞
罔控告也分使諸外郡諸道布揚徳威戚休興替之清
汙掦激之畿甸密邇獨不得均其澤越五月詔前翰林
學士承㫖臣庫庫楚翰林侍讀臣昻霄奉使宣撫京畿
西道臣昻霄承命驚悸罔措唯務罄竭忠赤盡民瘼而
[001-28b]
後已庫庫公一日語昻霄曰余嘗從余兄榮禄公都實
抵西國窮河源聞之不覺瞿然以駭有是乎哉請畢其
語公曰世祖皇帝至元十七年嵗在庚辰欽承聖諭黄
河之入中國夏后氏導之始自積石粤漢唐所不能悉
其源今為吾地朕欲極其源之所出營一城俾蕃賈互
市䂓置航傳凡物貢水行達京師古無有也朕為之以
永後來無窮利益難其人都實汝舊人且習讀國語往
圖汝諧授招討使佩金虎符以行是嵗至河州州東六
[001-29a]
十里有寧河驛驛西南五六十里山曰捉殺馬闗林麓
窮隘譯言塔斯逹巴啓足寖高一日程至嶺西邁愈髙
四閲月約四五千里始抵河源冬還圖城傳位置以聞
上悅往營之授吐蕃等處都元帥佩金虎符置竂寀督
工工師悉資内地造航為艘六十城傳措土物完庫庫
楚驛聞適相哥征昆哥臧不廻力沮遂止翼嵗兄都實
旋都河源在吐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或泉或潦
水沮洳散渙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弱不勝人跡逼觀
[001-29b]
弗克旁復高山下眎燦若列星以故名鄂端諾爾鄂端
譯言星宿也羣流奔凑近五七里滙二巨澤名鄂楞諾
爾自西徂東連屬吞噬廣輪馬行一日程迤邐東騖成
川號齊必勒河二三日程水西南來合流入齊必勒其流寖
大始名黄河然水清人可涉又一二日岐裂八九股名
也孫斡論譯言九度通廣六七里馬亦可度又四五日
程水渾濁土人抱革嚢乗騎過之民聚落糾木斡象舟
傅毛革以濟僅容兩人繼是兩山峽束廣可一里二里
[001-30a]
或半里深叵測矣朶甘思東北鄙有大雪山名伊拉
瑪博囉其山最高譯言騰乞里塔即崑崙也山腹至頂
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逺年成水時六月見之自八九股
水至崑崙行二十日程河行崑崙南半日程地又四五
日程至地名克吉及克特二地相屬又三日程地名哈
喇伯勒齊爾四達之衝也多冦盗有官兵鎮防崑崙迤
西人簡少多處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獸有髦牛
野馬狼狍獂羊之類其東山益高地亦漸下岸狹隘有
[001-30b]
狐可一躍過之者行五六日程有水西南來名納琳哈
喇譯言細黄河也又兩日程水南來名竒爾穆蘇二水
合流入河河北行轉西至崑崙北二日程地水過之北
流少東又北流約行半月程至貴徳州地名必齊勒始
有州治官府州𨽻河州置司土蕃等處宣慰司所轄又
四五日程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五日程至河州安鄉
關一日程至打羅坑東北行一日程洮河水南來入河
又一日程至蘭州其下過北度至鳴沙州過應吉里州
[001-31a]
正東行至寧夏府東南行即東勝州𨽻西京大同路地
面自發源至漢南地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山皆草
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三折葢竒
爾穆蘇及貴徳州必齊勒也漢張騫使絶域覊連拘執
艱危百罹歴大宛月氐數國其傍大國五六皆稱傳聞
以為窮河源烏能覩所謂河源哉史稱河有兩源一出
于闐一出葱嶺于闐水北流合葱嶺河注蒲類海不流
洑至臨洮出焉今洮水自南來非蒲類明矣詢知土人
[001-31b]
言于闐葱嶺水其下流散之沙磧又有言河與天河通
尋源得織女支機石以歸亦妄也崑崙去嵩高五萬里
閬風𤣥圃積石瑶華葢仙人所居又何耶唐史吐蕃傳
河上流由洪濟梁南二千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
舟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故所謂崑崙
其言頗類然止稱河源其間云國家敞天威亘天所覆
燾無間海内外冠帶萬國罔非臣妾視漢唐為不足訝
故窮河源去萬里若步閨闥嘻盛典也不可不志因志
[001-32a]
之都實族女真富察氏統烏斯藏路暨招討都元帥凡
三至吐蕃庫庫楚今除甘肅行省參知政事
  河源志序          柯九思
河源有志自本朝始前乎此曷為未有志河源者道路
遼阻所傳聞異辭莫能究河之源也山經曰敦薨之水
西流注於泑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陬實惟河源而水經
載河出崑崙經十餘國乃至泑澤山經又稱陽紆之山
河出其中穆天子傳亦云陽紆之山曰河北馮夷所居
[001-32b]
是惟河宗氏釋氏西域志稱阿耨達大山上有大淵水
即崑崙山也地里志亦稱崑崙山在臨羌西而漢書載
河出兩源或稱有或稱無河源所著異同况世殊代易
名地亦異終莫能有究之者我太祖皇帝二十有一年
春正月征西夏夏取甘肅等城秋取西凉府遂過沙陀
至黄河九渡按崑崙當九渡下流則崑崙固已歸我職
方氏矣憲宗皇帝二年命皇太弟實喇帥諸部軍征西
域凡六年闢封疆四萬里於是河源及所注枝出者盡
[001-33a]
在封域之内當時在行有能記其說皆得於目擊非妄
也逮世祖皇帝功成治定天下殷富遂命臣都實置郡
河源故翰林侍讀學士潘公得究其詳實捜源析𣲖而
作斯志乃知更崑崙行一月始窮河源於戲當四海混
一之盛聞廣見覈致數千載莫能究者俾後世有考而
傳信焉豈斯文之光實邦家無疆之休也元統元年奎
章閣愽士柯九思序
明太祖實録鄧愈傳洪武十年吐蕃所部川藏邀殺烏
[001-33b]
斯藏使者詔愈為征西將軍往討之愈偕副將沐英等
分為三道擣其巢穴敗川藏之衆追至崑崙山斬首不
可勝紀獲馬牛羊十餘萬
宣宗實録洪熙元年八月陜西都指揮李英討安定曲
先冦敗之以㨗聞初永樂末朝廷遣中官喬來喜鄧成
等使西域道經安定曲先之地番冦五千餘人邀刧之
殺來喜成掠所賫賜物仁宗皇帝臨御命英與必里克
土官指揮康壽等討之英等率西寧諸衛及隆本國師
[001-34a]
宻薩爾嘉勒藏等十二番族之兵至罕東問故罕東衛指
揮綽爾嘉言此安定衛指揮哈薩克蘇蘇克及庫森衛指
揮散失思所為英等遂進兵冦驚走官軍追擊踰崑崙
山西行數百里至雅爾科之地與安定冦黨鎖南等戰
敗之斬首四百八十餘級生擒七十餘人獲駝馬牛羊
十四萬有竒庫森賊聞風逺遁英欲窮追以道險逺引
還至是以聞英以功封㑹昌伯
大明一統志崑崙山在朶甘衛東北伊拉瑪博囉山
[001-34b]
極髙峻雪至夏不消綿亘五百餘里黄河經其南 黄
河在朶耳衛西鄙直馬湖蠻部正西三千餘里去雲南
麗江府西北一千五百里 肅鎮志崑崙山在城西南
二百五十里山嶺峻極彷彿崑崙故云經夏積雪不消
世呼雪山凉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言周穆王見西王
母于此宜立王母祠駿從之崑崙山本在西域朶甘思
番名伊拉瑪博囉山
僧宗泐望河源詩積雪覆崇岡冬夏常一色群峰譲獨
[001-35a]
雄神君所棲宅傳聞嶰谷篁造律諧金石草木尙不生
竹産疑非的漢使窮河源要領殊未得遂令西戎子千
古笑中國老客此經過望之長嘆息立馬北風寒回首
孤雲白
 河源出自茂必爾徹伯爾山番人呼黄河為茂處氂牛
 河為必力處赤巴者分界也其山西南所出之水則
 流入氂牛河東北之水是為河源予西還宿山中嘗
 飲其水番人戲相謂曰漢人今飲漢水矣其源東抵
[001-35b]
 崑崙可七八百里今所涉處尚三百餘里下與崑崙
 之水合流中國相傳以為源自崑崙非也崑崙名茂
 布拉克其山最高大四時常雪有神居之番書載其境
 内祭祀之山有九此其一也并記之
 洪武十一年太祖以佛書有遺逸命僧宗泐率其徒
 三十人往西域求之遍歴直八里别利迦竹諸國至
 十五年得莊嚴寳王文殊等經以還
  河源辨           王 鏊
[001-36a]
王子道經汜水故人邀遊大伾之上俯見河流客有問
河源者王子曰是非予所履也雖然予以為必出於崑
崙曰子何以知之曰予葢以理知之山與水同原天下
之山起於崑崙天下之水起於崑崙無疑也曰子不聞
乎昔元世祖欲窮河源遣使行四五千里至吐蕃朶甘
思西部有曰鄂端諾爾者華言星宿海也有水百泓望
之如列星此河源也踰崑崙一十餘日矣予曰西域之
跡發自張騫騫所歴諸國甚乆且逺東漢之世大秦條
[001-36b]
支安息至於海濵四萬里外重譯貢獻班超遣掾甘英
窮臨西海而還皆未覩所謂崑崙也何元使得之之易
乎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去嵩高五萬里外國圖云從大
晉西七萬里得崑崙之墟今元使行不及五千里云已
踰之何崑崙之近乎自昔言崑崙者皆在西北元使所
圖乃在西南何也然則元使所謂崑崙者果崑崙乎所
謂星宿海者果河源乎未可知也爾雅云河出崑崙墟
色白并千七百川色黄山海經云崑崙之丘河水出焉
[001-37a]
而南流東注於無達赤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汜天之水
洋水出焉西南流注於醜塗之水黒水出焉西流注於
大杆淮南子曰崑崙之墟河水出其東北陬赤水出其
東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雪山高五百里由旬山頂有
阿耨達池池東有恒伽河從象口出共五百河流入東
海南有新潁河從牛口出共五百河流入南海西有愽
文河從馬口出共五百河流入西海北有斯陁河從獅
子口出共五百河流入北海康泰扶南傳曰恒水之源
[001-37b]
出崑崙有五大源方流為諸水洛書曰河自崑崙出於
重野逕積石為中國之河張騫云于闐之西水皆西流
注南海其東水皆東流注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
出焉古書所紀先後一轍豈皆不可信而元使獨可信
乎曰為其得之親見也曰古之諸人夫獨非親見鑿空
以欺後世乎釋氏生於天竺穆王宴於瑶池夫豈非見
乎而疑之也然則元使其誣乎曰吾嘗考之河有兩源
一出于闐一出崑崙之墟且漢使亦嘗窮河源矣謂出
[001-38a]
于闐其山多玉石采來獻天子案古圖書名其山為崑
崙然非古所謂崑崙也元使所見其殆是乎若崑崙之
墟彼固未之覩也且天竺諸國有身熱頭痛之坂縣度
之阨熱風夏雪毒龍惡鬼猛虎獅子之害元使亦嘗歴
此乎禹本紀言河出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
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淮南子載崑崙之
上有木禾珠樹玉樹𤣥圃閬風十洲記謂弱水繞之上
有金臺玉闕之類元使亦嘗覩此乎雖其神怪恍惚不
[001-38b]
可盡信而河源之出於是不可誣也近有佛圖調謂鐘
山西六百里外有大崑崙又有小崑崙然則崑崙果非
一乎崑崙之逺近不一然則河源惡乎定曰水經云崑
崙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陬東南流入渤海其一源出
于闐之南山北流與葱嶺水合東注蒲昌海郭璞云河
出崑崙潛行地下至于闐國復分流岐山合而東注鹽
澤復行積石為中國河此定論也予見近世之論河源
者毎以一夫之目輒廢千古之論故為之辯
[001-39a]
  崑崙積石二山辯       俞安期
按范曄漢書志郡國云臨羌有崑崙山班固漢書志地
理其金城郡臨羌縣下疏云西北有西王母石室仙海
鹽池西有弱水崑崙山祠至唐而吐蕃𫝊云崑崙山在
其國中長慶劉元鼎使吐蕃稱三山中高四下曰紫山
古所謂崑崙亦曰穆穆哩山潘昻霄黄河志云朶甘思
東北鄙有雪山即崑崙明洪武三年西平侯沐英九年
征西將軍鄧愈追羌人至此山咸云崑崙是昉于凉張
[001-39b]
駿時馬岌傅㑹之言也馬岌為凉酒泉大守上言酒泉
南山即崑崙周穆王見西王母謂此山宜立西王母祠
以禆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西王母既祠厥後范曄遂
以崑崙載之臨羌而疏班固地理志者亦約曄書張大
之酒泉之南山非臨洮之西北乎然禹本紀云河出崑
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相避隱為光明也其
上有醴泉華池去嵩髙五萬里地之中也龍魚河圖云
崑崙山天中柱也水經云崑崙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
[001-40a]
里河水出其東北陬淮南子云高萬一千里有竒上有
木禾珠樹沙棠琅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在其北
佛圖西域志云阿耨達大山其上有大淵水即崑崙山
康泰扶南傳云天竺恒水之源乃極西北出崑崙山穆
天子傳云天子自崑崙山入于宗周里西土之數自宗
周瀍水以西至於崑崙側瑶池上萬有一千一百里酈
道元注水經按是數說參以山海經謂里至互殊難以
詳究葢攷之山海經而不悟崑崙有海内大荒之别也
[001-40b]
山海經之海内西經云海内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
都方八百里高萬仞百神之所在河水出其東北隅入
禹所導積石山郭璞注云言海外復有崑崙山又山海
經之大荒西經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濵赤水之後黒水
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
外有炎火之山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
母是有二崑崙焉葢穆天子所登山海經所謂海内之
崑崙班固西域傳所載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
[001-41a]
千餘里南北千里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
葱嶺計其里至度其在所是介葱嶺于闐之間矣葱嶺
以西為天竺國又西有大崑崙是為天柱是為地中山
海經所謂大荒中之崑崙西域志所謂阿耨達大山禹
本紀水經所謂去嵩高五萬里水經所謂河水出其東
北陬屈從其東南流入于闐是其重源也張騫尋河源
至于闐葱嶺以為河源而司馬遷遂有烏覩崑崙之論
不信夫禹本紀山海經之載又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
[001-41b]
獨不覩尚書亦有織皮崑崙析支渠捜之紀乎又水經
載河水由葱嶺逕西域十三國而注泑澤班固西域傳
云河有葱嶺于闐兩源合而東注蒲昌海一名鹽澤即
泑澤也去玉門陽闗三百餘里廣袤三百里其水冬夏
不増减潛行地中南出積石山為中國河范曄云西域
内屬諸國自玉門陽關西至葱嶺六千餘里其紀河源
同夫漢自燉煌西至鹽澤列起亭障戊巳校尉屯於車
師都䕶之府置于烏壘介西域之中督察動靜是葱嶺
[001-42a]
于闐之流入於蒲昌漢之官卒目所經見班固記之諒
非綿邈計度之辭水經所載十三國酈道元亦引固書
入證往往脗合是非誕妄至云鹽澤之水洄湍電轉為
隱淪之脉當其環流飛禽上經無不墜之是即河水所
潛出於積石亦豈臆造由漢以來彰彰較著嗣後唐咸
亨元年薛仁貴征吐蕃敗績大非川二年乃以河闗靜
邊鎮置積石軍久之遂訛河關兩山夾峙河出其中者
為禹貢所導之積石矧又輔以馬岌西王母之詞范曄
[001-42b]
臨羌之記崑崙既在河關之上益為積石明證矣水經
云河水南至積石山下有石門河水冐以西南流酈道
元謂之重源東方朔十洲記云崑崙南接崑崙圃實崑
崙之支輔與水經南至積石山之文合山海經云積石
之下其下有石門河水冐以西南流萬物無不有郭璞
注云山在金城河關縣西南羌中後漢書云段熲為䕶
羌校尉追燒當羌且闘且行割肉餐雪四十餘日遂至
河首積石山出塞二千餘里隋置河源郡積石鎮命劉
[001-43a]
權鎮之統逺化赤水二縣在古赤水城又在曼頭城西
宇文述追破吐谷渾處所謂得地東西四千里南北二
千里置郡縣鎮戍徙天下輕罪居之者也注云有積石
山河水所出又有烏海貞觀中詔李靖侯君集等西征
吐谷渾軍次鄯州始議所向後戰於曼都山窮追出塞
登漢哭山復戰於烏海破天柱部於赤海君集道宗行
空荒之地二千里乃次星宿川達栢海上望積石山觀
河源自是以上曷嘗言積石在河關也唐置軍而更名
[001-43b]
積石借其嘉稱猶之征吐谷渾近在青海而以君集等
為積石道鄯善道赤水道且末道鹽澤道也豈實𨽻其
地耶置河源軍於鄯城縣又非河源郡之故地葢可證
也逮至開元中張守節作史記正義云河州有小積石
山河源出大崑崙入鹽澤東南潛行入吐谷渾界大積
石山又東北流至小積石山指河源所出者為大崑崙
似以臨羌山為小崑崙矣又以河源關為小積石吐谷
渾界者為大積石其名迹未盡溷也肅代之季吐蕃據
[001-44a]
有河湟中外隔越既易五朝歴數十年邈無經載長慶
中劉元鼎使吐蕃胡怪乎以關為積石紫山為崑崙以
積石冒出之流星宿川為河源也而杜佑之通典歐陽
元之潢記馬端臨之通考以至鄧展都實潘昻霄輩不
悟置軍名所由起寖假相延遂堅執元鼎之說極詆山
海水經以及班固郭璞酈道元之儔嗚呼曲士拘儒經
見不廣及乎知識未逮者輙為荒唐誠諺所謂少所見
多所怪妄鼓筆札而令前人之與古蹟受誣千載直如
[001-44b]
長夜至於昻霄之志一行奉為指南而明朝按河闗者
建立禹廟祀在有司積石之訛益莫可辨崑崙之墟終
古不移深可慨惜矣客有難余者曰尚書崑崙析支差
次叙之所在相去似不應遥范曄稱金城之西南濵於
析支則臨羌之有崑崙獨不可以理推之而乃信不可
知之載牒以置辨乎余曰不然水經云河自朔方東轉
逕渠捜北葢渠捜在今榆林北析支渠捜亦差次叙之
相去大逺又析支即河曲羌所居葢都實所稱九渡水
[001-45a]
是已又稱由九渡至崑崙行二十六日程河始行崑崙
南經叙崑崙在析支之上又豈應山在析支下哉蒲昌
之水潛出積石既有經證於漢而崑崙流入葱嶺獨無
是理乎矧尚書亦稱道沇水東流為濟溢為滎東出於
陶丘沇水亦既潛而復見尚書亦詭誕矣余賦黄河悉
陳羣籍究其源委㑹通其故乃備列之以發千百年之
覆云
  崑崙辨
[001-45b]
古之論河源者皆謂出於崑崙而傳記所載不一其地
古人亦未有定論或不諳道里之逺近而紐為一說或
就其耳目之見聞而倡為異辭總由山川不能自名又
越在窮荒絶域無地志可憑里人可質且言語不通稱
名亦異以故歴數千百年而終不得其實也吾為愽考
古書其言崑崙者約有十餘家其在禹貢則言織皮崑
崙析支渠捜西戎即叙孔安國釋為四國馬融王肅因
之皆謂崑崙在臨羌西獨鄭𤣥釋之為山而又不言其
[001-46a]
所在此一崑崙也其在禹本紀則言崑崙高二千五百
里去嵩高五萬里居天地之中司馬遷史記述之而頗
譏其非此又一崑崙也山海經志崑崙凡三其在西次
三經則曰崑崙之丘實惟帝之下都河水出焉而南流
東至於無達其在海内西經則曰海内崑崙之墟在西
北方八百里高萬仞河水出東北隅本止一山而兩言
之者葢此經非出於一人故所載有詳畧而實非二山
也此又一崑崙也其在大荒經則曰西海之南流沙之
[001-46b]
濵赤水之後黒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其下有
弱水環之此又一崑崙也爾雅謂河出崑崙墟色白并
千七百川色黄淮南子謂崑崙之墟河水出其東北陬
此即襲山海經之說無二山也其在史記則謂于闐之
西水皆西流注西海東則東流注鹽澤鹽澤潛行地下
其南則河源出焉鹽澤去長安可五千里天子乃案古
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云則是山本無名特漢武加
以此名爾此又一崑崙也班固范曄二書同史記其在
[001-47a]
晉書則謂凉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言酒泉南山即崑
崙之體漢武帝宴西王母於此請建祠以祀西王母駿
從之此又一崑崙也在新唐書則謂河之上流由洪濟
梁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狹春可涉秋夏乃勝舟其南三
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紫山古所謂崑崙也番曰穆
穆哩山東距長安五千里河源出其間此又一崑崙也其
在元史則謂河源在土蕃朶甘思西鄙有泉百餘泓名
鄂端諾爾華言星宿海也行幾一月朶甘思東北有大
[001-47b]
雪山名伊拉瑪博囉其山最高譯言騰格哩哈達即崑
崙此又一崑崙也明太祖實録則謂鄧愈沐英討吐蕃
追至崑崙山宣宗實録則謂李英追安定曲先賊踰崑
崙山西行數百里至雅令闊之地此又一崑崙也夫崑
崙一也而有十數家之異將安所適從哉愚細考之禹
貢之崑崙近在漢唐邊塞之内晉馬岌之所指明鄧愈
沐英李英之所踰及肅鎮志之所載即此山也此非河
源之所出可不必辨禹本紀之崑崙逺在數萬里之外
[001-48a]
華人從無至者郭璞註大荒經即引此為說是二書所
指本同一山况明言弱水環之則非河源所出可知亦
不必辨山海經之崑崙不言在西域何國以上文考之
其東北四百里曰槐江之山丘時之水出焉北流注於
泑水泑水即泑澤也泑澤即鹽澤也鹽澤去陽關止三
百里則崑崙當亦不逺漢武之所名與山海經所云地
實相近漢武所案圖書當即用此經之文不然崑崙既
巍峙於鹽澤西矣豈更有一大山與之並峙乎知兩書
[001-48b]
之所指非二崑崙也若夫唐書之崑崙漢語既曰紫山
番語又曰穆穆哩何以知其為崑崙而稱之劉元鼎雖
身履其地不過因古書河出崑崙之言從而附㑹之非
其實也元史之崑崙謂去河源三千里夫天下之水未
有不發源於山者黄河為天下大川之首豈有不源於
山而源於星宿海之理且華夷之語皆不名崑崙而都
實獨意之曰此崑崙也其誰信之夫欲窮其源自當溯
流而上乃不由水道反從山巔西行此何意乎自漢以
[001-49a]
來皆言河出于闐為都實者當先求漢之河源審知其
非是然後求之他方庶幾無憾今不問兩漢之故蹟舍
于闐而問之土蕃自以為河源在是又誰信之夫河源
不出于崑崙己背乎古人之說而其所謂崑崙又去于
闐之崑崙數千里其不可渾而為一也明矣然則究安
從惟山海經漢武帝之說吾有取焉餘則無取也竊怪
昔人之論崑崙者不考諸書之異同而并為一説致東
西背馳南北瞀亂說愈多而愈不明余故盡集諸書之
[001-49b]
言崑崙言河源者為一編而辨異同如此
  崑崙辨二
余既為崑崙辨或詰之曰山海經所言多怪妄子獨有
取焉何也曰此經載人物形貌世所不經見詆為怪妄
固宜然皆在荒服之外其於中夏固未嘗有是也至所
載山川不可謂盡謬其所言崑崙去鹽澤不逺東距今
肅州之嘉峪關不過二三千里其方謂止八百里高止
萬仞今中國之山多有若是者可謂之荒誕乎世之稱
[001-50a]
西王母者謂其居瓊室瑶臺非人間可望乃經謂其狀
如人虎齒豹尾蓬髪戴勝穴居世謂崑崙多寳玉而經
一無所言惟槐江之山云多琅玕金寳可盡謂之荒誕
乎至漢武所名之崑崙始則張騫言之己特命使者窮
之其言無異故武帝案古圖書名之曰崑崙其後設戊
巳校尉西域都䕶于闐亦在所轄中則鹽澤蒲昌之間
乃漢使嵗嵗往來之地非人跡不到者比班范二史豈
有不核其實而漫然載之者乎况范史之西域傳即班
[001-50b]
勇之西域志班氏父子鎮西域者數十年而後為此志
其書詎不可信乎若星宿海之說唐書吐谷渾傳載之
原不始乎都實但唐書止言次星宿川達栢海上望積
石山覽觀河源而不言崑崙則其所謂河源未必真河
源也都實則直云河出星宿海距崑崙二三千里其下
流赤賔河始名黄河然水猶清人可涉則知其上流非
黄河矣非黄河而强名之為河源葢因唐書有星宿川
之說遂附㑹之以欺其主爾䝉古主既不學無識而學
[001-51a]
士大夫如潘昻霄柯九思朱思本輩争相稱頌駭為異
聞獨不知新唐書已載之于前乎余之于山海經史記
特取其近理而可信耳豈故詆排都實之説哉
 
 
 
 
 
[001-51b]
 
 
 
 
 
 
 
 崑崙河源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