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1a]
欽定四庫全書
甘肅通志巻六
山川
甘州府
張掖縣
祁連山 在縣西南二百里連亘凉肅東西延袤千
餘里又名天山西域呼天爲祁連西河舊事云祁
連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産松栢古木美水草山
[006-1b]
中冬溫夏凉宜畜牧
馬蹄山 在縣南一百里一名臨松山前凉於此置
郡巖石間有神馬足跡故名馬蹄山
合黎山 在縣北四十里一名要塗山迤邐至鎮夷
所石峽口三百里按前漢地理志張掖西北有小
硤葢弱水與流沙相合之處禹貢所謂導弱水至
於合黎是也
甘浚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山下有泉味甘冽故名
[006-2a]
人祖山 在縣東北四十里俗名快活山其山不毛
一統志東北四十五里有甘峻山即人祖山與甘
浚山别
川巖 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十六國春秋沮渠䝉
遜元始八年欲伐西凉引兵西至白岩僞南攻浩
亹潛師還屯川岩
平頂山 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産松栢木植通黒
河源河水分澆民田
[006-2b]
鷄山 按水經黒水出張掖鷄山至敦煌過三危山
南流入於南海葢鷄山在張掖之北
弱水 自縣城東北環合黎山入居延澤禹貢云導
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王氏通釋弱水出
吐谷渾界窮石山自甘州删丹縣西至合黎山與
張掖河合其水力不勝芥然可以皮船渡按西域
傳弱水在條支自長安西行萬二千里又百餘日
方至其地疑别有所謂弱水也
[006-3a]
張掖河 自縣西南山中流出又名羗谷水源出擺
通河經祁連山積雪消融其流益大旁合黎山下
弱水入焉出羗谷口北入額齊納界喀巴哈巴爾
海拉蘓三海子即居延海古流沙也
黒水 在縣西十三里從西南山谷間流經此有黒
河橋跨其上其下流仍合於張掖河明正德時土
魯番沁特穆爾羈寓甘州謂城南黒河可引灌城
因導叛羗謀犯邊云
[006-3b]
千金渠 在縣西又西流入高臺縣界漢書觻得縣
有千金渠西流至樂涫入澤中一綂志云即羗谷
水所引爲渠也
赤泉 在縣東南十六國春秋秃髪傉檀𢎞昌五年
伐䝉遜次於氐池芟其禾苗至赤泉而還
蓼泉 在縣西九十里沮渠䝉遜與西凉交戰之處
甘泉 在縣西南八十里甘浚山下味甘又城南門
内東三十餘歩亦有甘泉北流出城引以轉磑
[006-4a]
九眼泉 在縣西九十里
草湖泉 在張掖河兩岸數十處多生蘆草每年收
草百餘萬束以飼馬
龍首潭 縣西八十里山峽内有潭張掖河所經也
石井在縣南一百三十里普觀寺石洞佛殿内西
南角井口四靣各長一丈四寸深四尺五寸水常
滿不溢冬夏汲之不竭
都瀆澗 在縣西九十里蓼泉之西
[006-4b]
山丹縣
石硤口山 在縣東八十里兩峯相對下有石井
焉支山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漢霍去病擊匈奴
過焉支山千里執渾邪王收休屠王祭天金人即
此地也山在河西郡界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
有松栢古木美水草宜畜牧與祁連山同一名删
丹山匈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
不蕃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顔色唐哥舒翰
[006-5a]
建神祠於山麓天寶間封山神爲寧濟公
祁連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連亘甘肅又名窮石
山
金山 隋志張掖縣有大柳谷舊志柳谷在甘州東
南一百里與山丹接界即金山也
石嘴山 在縣西十里山下皆舄鹵雨後經日色白
如鹽
甘浚山 在縣西北三十里延袤至甘州一名甘峻
[006-5b]
山俗名龍頭山山陰有泉旱可禱雨
紅寺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土皆赤山上有崖深六
尺高八尺内有石佛又名紅寺洞
饅頭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形似饅頭故名
大斗拔谷 元和志大斗拔谷在縣南二百里一綂
志云即今扁都口也隋伐吐谷渾經大斗拔谷山
路險隘魚貫而出唐貞觀八年李靖討吐谷渾還
上遣使勞軍於大斗拔谷
[006-6a]
删丹河 在縣西源出祁連山西流入張掖河即弱
水禹貢弱水既西是也
南草湖 在縣東南一里周圍九里中多蘆草因以
爲名其下有湧泉與西草湖水相合有渠灌田四
百餘頃
西草湖 在縣西一十里周圍七里中多蘆葦水泉
紅鹽池 在縣北五百里池産鹽紅色明洪武中指
揮莊得採貢歲辦後以地屬境外停苹
[006-6b]
白鹽池 在居延澤之旁
暖泉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平地湧泉二穴冬寒不
凍故名有渠溉田百七十餘頃
馮勝泉 在縣北二十里
邊外山川
浚稽山 在府邊外漢太和二年遣趙破奴出朔方
西北二千餘里期至浚稽而還及還未至受降城
四百里敗没天漢二年詔李陵出遮虜障將歩卒
[006-7a]
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與單于戰
敗降括地志居延縣有遮虜障路博德所築長老
傳云遮虜障北百八十里直居延西北即陵敗處
三木樓山 在府東北塞外後漢永平十六年討北
匈奴分遣耿秉秦起出張掖居延塞絶漠六百餘
里擊匈奴于三木樓山建初六年北匈奴三木樓
山部落欵五原塞降
居延海 地理志渡張掖河行至合黎山鎮夷石硤
[006-7b]
口旁河東壖屈曲東北行一千里有寧冦軍軍東
北有居延海元至元時總管呼都克婁請鑿合即渠
於其地屯田九十餘頃
蒲離候水 在府北邊外漢書本始二年范明友出
張掖塞千二百餘里至蒲離候水
鹽池 在府北邊外元和志在張掖縣九百三十里
周廻一百歩其鹽潔白甘美
凉州府
[006-8a]
武威縣
青山 在縣東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栢冬夏常青
松山 在縣東三百一十里上多古松
天梯山 在縣南八十里其山高峻路徑曲折如梯
第五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上有清泉茂林修竹
懸崖石室昔爲隱士所居今名石佛崖
臧南山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冬夏多雪又名雪山
山水灌甘凉一帶田
[006-8b]
西山 在縣西二十里峯巒若蓮花又名蓮花峯下
有石五色成文如獸形
青巖山 在縣南一百六十里下有湫甚廣人觸之
風雹立至今名青羊山
洪池嶺 在縣東南凉州之大山也唐志凉州有洪
池府又姑臧有二嶺南曰洪池嶺西曰删丹嶺後
凉楊頴諌其主吕纂曰疆域未闢﨑嶇二嶺之内
謂洪池及删丹嶺也
[006-9a]
白嶺山 在縣西一百里山頂積雪望之皓然因名
今名白水嶺
祁連山 在縣東南一帶聨絡甘凉延袤千餘里
浚稽山 在舊武威郡北漢李陵出居延至浚稽山
金塔山 在縣南五十里爲金塔寺渠水源
米臍山 在縣東南一百七十里其山水自張義堡
口出爲黄羊渠水源
牛心山 在縣南一百九十里山多林木
[006-9b]
倘哥兒山 在縣南九十里上有倘哥兒墩
雜木山 在縣南七十里爲雜木大小二渠水源
横梁山 在縣西九十里前有煤炭山
黄羊川山 在縣東南一百七十里爲黄羊川渠水
之源
馬蹄溝石洞 在縣南三十里山之陰中周七十歩
左右二穴貫穿相通有佛壁
谷水 一名沙河在縣東北五十里其源出自洪水
[006-10a]
泉至三岔水合而爲一踰鎮番界北入白海
特黙格川 在縣西南七十里古爲匃奴放牧之地
䝉古語駝曰特黙格言此川土肥美宜駝故名爲
安遠永昌之水源
五澗谷 一名五澗水在縣東南七十里源自番禾
界出流入白海
黄羊川 在縣東南一百五十里地多水草宜畜牧
故名即今張義堡川
[006-10b]
文車澤 在縣東三十里前秦苻堅遣毛盛伐凉造
機械衝車於此故名
瀦野澤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禹貢至於瀦野即
此亦名休屠澤
靈泉池 在縣南後凉吕光嘗宴羣臣于此
汪洋池 在縣南一百九十里山上有池大數里其
水汪洋四散流出
魚池 在縣東一里周圍有湖草樹䝉宻今爲先農
[006-11a]
壇
白亭海 在縣東北境五澗谷水注之其色潔白故
名一名小澗端海子
天池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山上四時不涸
近城泉 在縣東五里又黒水林泉在縣東三十里
紅水泉在縣東五十里水色微紅海藏寺泉在縣
北十里 以上四泉皆流入沙河谷水溉田甚廣
溫泉 在縣西南一百里其水溫暖浴之却病
[006-11b]
劉林湖 在縣北十里又有熊兆湖在縣北五十里
永昌縣
南山 在縣南二十里俗名照靣山
雪山 即祁連山在縣西一百八十里山廣千里連
亘數郡水草豐茂尤宜畜牧與凉州南山相連雖
炎夏積雪不消
炭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其山出石炭
青松山 在縣西八十里又名大黄山焉支山葢一
[006-12a]
山而連跨數處
金山 在縣北二十里麗水出焉
亥母洞山 在縣北七十里洞有古石佛足下有泉
洞上滴水巉岩間
石燕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又名燕兒溝夜見羣燕
飛舞
托歡山 在縣北四百里邊外
馬蹄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山下巨石上有馬蹄
[006-12b]
故名
摩天嶺 在縣南七十里
庫庫水 在縣西南境外又大通水在縣南境外皆
浩亹河也
考來河 在縣西南八十里東北流入水磨川
蹇占口澗 在縣東南五十里又名澗水源出自雪
山流入凉州界分流溉田
牧羊川 在縣北四十里民資耕種
[006-13a]
金川水 在縣北二十里有水磨兼能灌田
水磨川 在縣西三十里一名雲川其源出自鸞鳥
山之平羗腦兒都山口以水勢迅急能轉石磨故
名水東北流出塞入昌寧湖
白鹽池 在縣北境外六百里又有青鹽池與鎮番
連界
硝池 在縣北八十里
暖泉 在縣西三十五里二穴湧出四時常溫東北
[006-13b]
流入水磨川又一在城東三里一在城北一里
鹿泉 在縣西北一百里
雙泉 又名雙井在縣西北二百里
茅草泉 在縣北六十里又有矮鹿泉在縣東北七
十里一碗泉在縣北四十里爲水無多故名
馬跑泉 在縣北三百里高泉在縣北四百三十里
赤那泉在縣北五百里 以上三泉俱在境外
鎮番縣
[006-14a]
蘓武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俗傳蘓武牧羊之處舊
有蘓武廟址並碑有漢中郎將蘓武牧羝處字蹟
城内有蘓公祠
阿喇鶻山 在縣南三十里東接蘓武山
黒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舊有黒山闗口
紅崖山 在縣南七十里山赤色故名
來伏山 在縣西八十里地接塞外其山脊高首俛
遥拱城郭如拜伏狀故名
[006-14b]
亦不喇山 在縣北二百八十里境外
青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與蘓武山相連
狼跑泉山 在縣東境一百里
抹山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爲境外衝隘
高越原 在縣北塞外隋時總管竇榮定出凉州與
突厥相拒于此地却之
天池湖 在縣北二十里祈雨輒應俗傳有龍隱其
中
[006-15a]
鴨兒湖 在縣東五十里中多蘆葦
柳林湖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抹山北雍正五年
試種開墾
月牙墩湖 在蔡旗堡南十里中有亂泉津流四溢
大河 舊志名小河城東二十五里源𣲖甚多詳見
水利
龍潭 在縣東四十里一名小池
柳條灣 在縣東五十里境外綠蔭長渠
[006-15b]
昌寧湖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中有昌寧堡湖多水
草楊木明萬歴中夷人青巴圖據此後移龍首山
小海子 在縣西北堡外與狼跑山相近
東海 在縣東北境外爲凉州一帶河水所歸
六壩湖 在縣東邊外距城三十餘里今墾爲田
青鹽池 在境外二百四十餘里産青鹽
鴛鴦白鹽池 又有小白鹽池在縣西北二百二十
里邊外産白鹽與姑臧接界
[006-16a]
青土湖 在縣東北二百里境外芊草最盛
石井 在縣西二百里邊外
三井 在縣西北二百四十里境外有泉眼三處故
名
九眼井 一名沙井在縣西北二百五十里青鹽池
西境外其水甘冽可飲
亂井 在縣北二百七十里境外有泉眼數處故名
古浪縣
[006-16b]
東山 在縣東二里上有在城墩
西山 即古雪山在縣西五十里
黒松林山 在縣東南四十五里上多松
栢林山 在縣東南七十里山多栢
黄羊川山 在縣南三十里羣山環峙中夾平川
鐵櫃山 在縣東南七里峽内險要可設伏
古龍山 在縣南里許其山蜿蜒如龍形
石門山 在縣南四十里即黄羊川東山石壁相向
[006-17a]
其狀若門故名山多松栢寺觀
不毛山 在縣東南八十里環山皆林獨此山不生
草木故名在黄羊川後爲番夷住牧之處
顯化山 在縣南四十里其形高聳樹林陰鬱由巔
至麓寺宇迤邐
雷峰山 在縣南六十里山高風冷雷鳴起此上有
雷公祠居民祀之迤西接天梯山可可口在南
牛頭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象形而名
[006-17b]
硯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筆架山 與硯山相連而稍高三峯並峙中峯特起
故名
烏稍嶺 在縣南七十五里東西迤邐即平古分界
處
鵞頭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狀如鵞頭其山産煤炭
跌落崖 在縣南十里峽内山巖突出勢如欲墜行
人不敢仰視
[006-18a]
平頂山 在縣北八里平衍可耕
古浪河 其源出烏稍嶺遶縣北流入白海
龍溝河 在縣東五十里其源出龍溝山北流出口
入古浪河
大羗河 在縣東五十里土門城南八里明初馮勝
定河西套夷北遁以馬屉塞河變成細流今兩岸
高丈餘遺蹟猶存
響水河 其源出響水厓東流三十里入古浪河
[006-18b]
石門峽河 其源從峽内流三十里滙入古浪河
柳林河 在黒松驛北三里自火石岔出流入古浪
河
酸茨溝河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發源不毛山北
流三十里出大靖峽門入川引渠灌田
鴛鴦池 在縣西七十里池水四時常不涸
高崖泉 在縣西二里水自崖下湧出南北分遶用
以轉磨灌田
[006-19a]
煖泉 一名漪泉土門城南八里即暖泉河源
湖灘泉 大靖城南五里引渠灌田
香水泉 在縣南七十里黄羊川東居民資飲
西川井 川有河水天旱則浸入沙内不能下流民
人因鑿井引川以資飲
平番縣
東山 一名青龍山在縣東一里東連松山西連鎮
岔
[006-19b]
大小松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接蘭州界山多大
松其北又有小松山明時議邊事者以二山控禦
邊陲爲境之要地
一撮毛山 在縣東接蘭州永㤗堡界
駱駝山 在縣南一百三十里形似駱駝
火熖山 在縣南一百五十里
平頂山 在縣西南六里地勢蜿蜒中多巨蛇窟穴
堪輿家以爲一邑風氣所聚爲本處主山
[006-20a]
仁壽山 在縣西三里河水經流山巒環拱峻極
蘿蔔山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與雪山相距狀如
蘿蔔
琵琶山 在縣西北元和志在廣武縣西北一百五
十里北凉沮渠䝉遜擁衆南保琵琶山即此寰宇
記其山嶮峻曲折有似琵琶首
刀楞山 在縣北三十里武勝堡南
棋子山桌子山 在縣西南二百里兩山相連道險
[006-20b]
樹宻番人巢穴雍正二年番民梗化奮威將軍岳
鍾琪凉莊道蔣泂率兵攻之伐樹通道直抵其穴
西番始平
炭山 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出煤炭
石佛山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崖中有石佛
分水嶺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嶺嶠有泉分流南爲
莊浪水北爲古浪水
烏稍嶺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接古浪界路通甘肅
[006-21a]
雖盛夏飛雪寒氣砭骨
香爐山 在縣西五里峯頂聳岫形若鼎鼐
萬花山 在縣西大通堡二十五里
馬牙雪山 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形如馬牙北通
鎮羗堡
乾柴溝 在縣東彚紀松山堡有乾柴窊秃墩子二
溝微有泉眼從南往北交流由舊打魚溝沿河引
水灌田千畆
[006-21b]
潤水 一綂志云在所西東南入蘭州界鄭伯津
逆水 一綂志云在所西亦南流入蘭州界二水皆
據漢志寰宇記逆水今名麗水源出昌松縣南金
山
莊浪河 在縣西門外源出分水嶺引以灌田南流
入黄河
西大通河 在縣西一百二十里源出祁連山擺通
二山之川灌溉田畆居民頼之
[006-22a]
松峽水 在縣西北又北流入古浪縣界通志分水
嶺水北流者爲古浪水葢即松硤水矣
苦水河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其味苦因名
鹹水河 與苦水河相近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味甚
鹹南流入黄河
黒川 在縣東一百四十里勝景别見古蹟
庫庫川 在縣西南四十里
中川 在縣東一百五十里虜賊從蘆紅三眼井走
[006-22b]
至松山草川皆由此路
塔拉圗川 在縣西八十里
龍潭池 在縣北三十里其池水停不流乆旱不涸
乆澇不溢
龍泉 在縣東水經注允街縣有龍泉出允街谷泉
眼之中水紋成蛟龍或試撓破之尋平成龍牲畜
將飲者皆畏避而走下入湟水
一泓泉 俗名一碗泉在縣東五里
[006-23a]
沙泉 在縣東八十里其水清潔冬夏不涸
犁耙溝水泉 在縣西四十里山産雜木可爲農具
鑼鍋泉 在縣北七十里
轉輪寺泉 在縣南三十里官道傍有泉一眼周圍
九歩深一丈冬夏水滿行人共飲
巴延湖 在縣東北邊外阿營迤北二百八十里
東南至黒雙山七十里
金莊水 在縣東二百里
[006-23b]
大青羊水 在裴家堡北一百餘里又小青羊水在
堡北二百里俱係境外
蘆井兒泉 在縣東二百里又蘓克圖泉在縣東三
百里境外其水四時不絶
四眼井 在縣東南七十里境外一泉四眼湧出因
名
寧夏府
寧夏寧朔二縣
[006-24a]
賀蘭山 在府西六十里陽屏西夏陰阻北番延亘
五百餘里邊境倚以爲固上有廢寺百餘多元昊
故宫遺址樹木青白望如駮馬北人呼駮爲賀蘭
故名從首至尾像月形山出鉛礬五代唐長興三
年夏州帥臣康福奏党項入冦擊敗之追至賀蘭
山慶厯四年契丹伐夏其將蕭惠濟河與元昊戰
於賀蘭山北明一綂志𢎞治三年督臣王越襲賀
蘭山後虜敗之舊志山麓有黄安峽赤木等口舊
[006-24b]
皆壘石置驛
省嵬山 在府東北一百四十里黄河東岸舊有省
嵬城横枕河濱爲防禦要地
峽口山 古名青銅峽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兩山
相夾黄河逕行其中岸左列塔一百有八有新月
白電美女彈穿諸峯
卑移山 在府西北漢志在亷縣西北五邊考衛西
北境有寧羅山其西南爲龜山松山揟次山與莊
[006-25a]
浪衛相接皆有險塞可憑
紫金山 俗名牛首山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黄
河之東岸也峰巒羅列萬叠千重最著者爲文
華武英二峯北根抵於賀蘭黄河南聨屬於金積
蠡山梵宫十餘所相傳以爲小西天山其山嶺有
池號金牛池
莎羅模山 在府西南一百里近賀蘭山之靈武口
有水湧出
[006-25b]
金積山 在府西南二百里牛首山之北産文石
回軍山 又名尖峯山在廣武城西北三十五里其
高不及一里有西征軍士遇大雪迷道惟見此山
一峯獨青望之而行四日得還故有此名
石嘴山 在府東北二百里山石突出如嘴
黄草山 在府北二百六十里其上草色多黄故名
羊首山 在廣武城西南三十里長城經其下
大青山 在賀蘭山後隆慶三年寧夏把總巴拜出
[006-26a]
邊邀擊套虜於大青山敗之是也
麥垜山 在府東北二百里其山出鐵山勢高聳如
麥垜
宗高谷 在府西唐天祐三年靈武帥韓遜奏吐番
營於宗高谷將西撃凉州葢在賀蘭山後
快活林 在府西十里豐水草宜孳牧
黄河 在府東南三十里明一綂志在衛東四十里
自中衛流入又東北入平羅縣界水經注水自薄
[006-26b]
骨律城北逕典農城東又北逕上河城東又北逕
典農城東又東北逕亷縣故城東又北與枝津合
又東北逕渾懐障西又北至石崖山舊志有三岔
河在衛東南黄河西岸曲折處明成化中虜冦韋
州還總兵官劉聚邀擊之於三岔河即此 黄河
嘗爲中國患而寧夏獨受其利引渠溉田凡數萬
頃無旱澇之災司馬遷河渠書朔方西河河西酒
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後漢順帝從虞詡言復
[006-27a]
朔方西河上郡使激河濬渠爲屯田省内郡費億
計
黒水河 在府東九十里河套内源出邊外由闇門
入境徑府西流入黄河明一綂志番名哈喇烏蘓
河
清水河 在城南三百五十里河流甚狹自固原州
流經寜夏注黄河一名葫蘆河
大鹽池 在府北四百里小池在府東南一百七十
[006-27b]
里其鹽皆不假人力自然凝結
長湖 在府南十五里渟泓浩𣺌水光澄碧
觀音湖 在府西北九十三里賀蘭山之水多聚於
賀蘭山大水口下
月湖 在府北三十五里以形似月故名
沙湖 在府東二十里
巽湖 在府東南三十五里
三塔湖 在府東北三十里
[006-28a]
高臺寺湖 在府東十五里
煖泉 在府西北八十里
瑜井 在廣武營水色白而甘冽逈異他水以木桿
自泉眼探之莫測其際甫釋手則桿如矢上
平羅縣
賀蘭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東抵河其抵河之處又
名乞伏山
西𤓰山 在縣北二十八里以形似故名
[006-28b]
石崖山 在縣東北水經注河水經石崖山西去北
地五百里崖上自然有文若戰馬之狀粲然成著
𩔖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
老虎山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黄河岸上九邊考
自老虎山而西爲長流水蒲草泉等險距衛境可
數百里皆可收爲外險
黒山 在縣北三百里賀蘭山之尾也形似虎踞飲
河扼隘
[006-29a]
不老山 在縣東北塞外
黄河 在縣東二十里
西河 在縣東五里自北流入黄河
蒲草溝 在縣西北二百里明𢎞治十一年制臣王
越分兵討賀蘭山後叛冦北哨擊賊於花果園南
哨至蒲草溝賊從沙窩遁去合兵追至大巴圖城
又追敗之於柳溝兒冦遂西遁
靈州
[006-29b]
馬鞍山 在州東北五十里以形似故名
磁窰山 在州東六十里爲陶冶之所出石炭明成
化九年撫臣馬文升議築磁窰堡於此以接靈州
邊界
打狼山 在州東南明一綂志狼山即此套虜由韋
州南犯鎮原平凉之道也
三山 在韋州堡東一百里三峯列峙
□子山 在三山南溪澗險惡豺虎所居人跡罕到
[006-30a]
金積山 在州西南一百餘里産文石山土色如金
山北崖石坂下水滴如雨旱禱有應
炭山 在州南五十里
黒鷹山 在韋州堡南一百五十里昔人常於此獲
黒鷹近琥八山
長樂山 在州南元和志廻樂縣有長樂山舊名逹
樂山又曰鐸落山以山下有鐸落泉故名舊吐谷
渾部所居寰宇記引十道記云山近安樂川
[006-30b]
大蠡山 在韋州堡西二十五里層巒叠嶂蒼翠如
染以其峯如蠡故名始於明慶府長史劉昉舊不
知爲何名也四旁皆平地屹然獨立上多竒木異
卉良藥山北有祠雨暘輒禱之
小蠡山 在大蠡山之南其脉相聨舊志在韋州西
二十里亦曰螺山套虜入冦嘗駐牧於此
琥八山 在韋州堡南八十里琥八方言猶華言色
駁雜也
[006-31a]
打剌坡山 在韋州堡南四十里
峽口山 一名青銅峽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兩山
壁立千仞怪石嵯峨河經其中
平山 在州東北八十里以山頂平故名
囉龎山 在州西乾道六年夏相任得敬脇其主仁
孝欲分夏國仁孝分西南路及靈州之囉龎嶺與
之即此
歡喜嶺 在州東明成化中虜入州東永隆墩諸戍
[006-31b]
官軍追敗之於此
黄河 在州西水經注河水又北逕臨戎縣故城西
又北有枝渠東出謂之銅口東逕沃野故城南州
境田多沃饒頼黄河之灌溉
蒲草湖 在州南二十里
安樂川 在州南稍東一百八十里寰宇記川近於
安樂山
天麻川 在州東北
[006-32a]
東湖 在韋州堡東一里
鴛鴦湖 在東湖北三里
草塲湖 在州南三十里
滚泉 在金積山東水自地湧出高丈許其沸如湯
滴水 在滚泉南北崖上一石板突出下瞰水自石
板亂滴如雨
煖泉 在舊寧夏所北三十里鹽池西南三十里明
萬厯四十一年總制黄嘉善檄操守盧文善拓其
[006-32b]
基建亭鑿池爲行邊暫憇之所元和志廻樂縣有
溫泉即此
富泉 在大蠡山之南引以灌田
旱海 在州東南宋張洎曰自威州抵靈州有旱海
七百里斥鹵枯㵼無溪澗川谷張舜民曰今旱江
坪即旱海在清遠軍北趙珣曰鹽夏清遠軍間並
係沙磧俗謂之旱海自環州出青岡川本靈州大
路自北過美利砦漸入平夏徑旱海中至耀德清
[006-33a]
邊鎮入靈州
沙窩井 在惠安堡北五里許味清而甘美居民萬
家及四方往來人畜咸利頼之雖旱不竭
羊坊井 在惠安堡北五里
中衛縣
石空寺山 在縣東八十里石壁峭立中空如陶穴
宏敞可坐數百人内設佛像每夜僧燃燈遠望如
星懸天際
[006-33b]
黒山 在縣東三十里石色皆黒盛夏積雪不消
按寧夏志云沙嶺從西來綿亘起伏拱衛如屏至
衛東北三十里結爲石山名黒山又三十里至勝
金闗與黄河㑹河自蘭靖來穿崖觸石激射而下
至衛西四十里始落平川遶城而東折而北抵勝
金闗山則石峯突兀槎枒錯出水則洪波瀰漫旋
折相向兩勢𦂳逼中通一線斯則中衛之形勝也
香山 縣之南山總名
[006-34a]
米鉢山 在縣南七十里因山有米鉢寺故名
雪山 在縣西南
冷山 與雪山俱在大河之南
沙山 在縣西五十里元志應理州西據沙山明一
綂志在縣西五十里因沙所積故名一名沙嶺
大沙子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在舊應理州西南俗
呼扒里扒沙迤西近平番凉州諸界
啓剌八山 在縣大河之西北
[006-34b]
觀音山 在縣北五十里山有觀音洞故名北即邊
界
黄河 在縣南十里河自蘭靖來至縣西四十里始
落平壤縣城而東北抵勝金關行至廣武入青銅
峽靈州界
清水河 在鳴沙州南距縣二百五十里古所謂葫
蘆河者是也河流甚狹自平凉界來西注黄河一
名高平水
[006-35a]
山河 自固原來至寧安堡西二十里入河
裴家川 在縣西南接靖遠縣北境九邊考其地有
腴田萬頃軍民歲以冦患不得田作明隆慶時督
臣王之誥於寧夏舊堡河口等邊墩臺堡砦駐將
領於此以遏冦出入要路并築東西隘口自是裴
家川爲内地軍民頼之
洛陽川 在縣西二十五里
馬槽湖 在縣東三十里形似故名東南流入大河
[006-35b]
龍潭泉 在縣西二十里其水夏則瀦蓄冬不凝氷
一名煖泉禱雨有應
野馬泉 在縣北二十里
蒲塘 在縣北四十里塘中多産蒲草因名亦注於
河
新渠縣
黄河 在縣東十五里引渠灌田
西河 在縣西一里
[006-36a]
長堤 在惠農渠長一百七十里以便逼水
寶豐縣
賀蘭山 在縣西四十里
石嘴山 在縣北四十里
省嵬山 在縣東四十里黄河東有省嵬口爲防禦
要地
居中山 在縣東南
黄河 在縣東二十六里
[006-36b]
淤河 在縣東十五里
西河 在縣西三十里即惠農渠并衆支渠洩水處
流入黄河
西寧府
西寧縣
硤口山 在縣東三十里石山對峙地極險阻爲湟
鄯往來咽喉漢時名湟陿趙充國屯田金城奏治
湟陿以西道橋水經注湟水逕東亭北東出漆峽山
[006-37a]
唐人常修閣道宋築省章城控制要害又名綏遠
闗
紅崖子山 在縣東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山腰有石
洞
拔延山 在縣南二百餘里隋志化隆縣有拔延山
隋書大業五年帝至西平大獵於拔延山即此
南禪山 在縣西南三里有崖洞佛像
北禪山 在縣西北五里有崖形如佛
[006-37b]
積石山 在縣西南一百七十里禹貢導河積石是
也水經注河逕積石而爲中國河俗謂之大積石
山河州西北七十里有積石山俗謂之小積石山
土樓山 在縣西元和志在湟水縣西一百三十里
又曰鄯城縣西即土樓山水經注湟水東逕土樓
南樓北倚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
金山 在縣西六十里隋紀大業五年帝度星嶺宴
羣臣於金山上有湫池旱禱有應爲郡望山
[006-38a]
養女山 在縣東北水經注養女川水出養女山北
闞駰曰長寧亭北有養女嶺即浩亹山西平之北
山也
阿剌古山 在縣東北一百八十里
勒姐嶺 在縣西漢時有勒姐羗居之晉義熙十一
年北凉主䝉遜敗西秦兵於浩亹西秦主熾磐遣
將折斐等據勒姐嶺邀其還路䝉遜擊擒之水經
注勒且谿出安夷縣東而北入湟水
[006-38b]
牛心堆 在縣西南唐貞觀九年李靖伐吐谷渾敗
其兵於此
雪山 在縣南一百里積雪四時不消
星嶺 在縣南隋紀大業五年帝自拔延山入長寧
谷度星嶺至金山舊志在龍支城西北
覆袁山 煬帝幸河右征吐谷渾至此
熱水山 在縣西南五百里山南出暖水流入青海
北出冷泉即古西寧河源也
[006-39a]
西石硤 在縣西七十里陡削相對爲峽
小石峽 在縣東三十里石山對峙半山有風婆岩
每大風禱之則息
大石峽 在縣東九十里校小石峽尤雄壯
紅崖洞 在縣東北一百餘里内有空洞幽僻奥曲
人跡罕到
大小榆谷 在縣西南二百里地肥饒漢西羗居此
緣山濱水以廣田畜隋唐以後屢爲吐蕃所據天
[006-39b]
寶十二載隴右節度哥舒翰擊取之
黄河 在縣南河自塞外流入河州界又東入蘭州
界水經注河水自積石山東北流逕析支之地又
東逕西海郡南又東逕允川歴大小榆谷北又東
過河闗縣北又東北入西平郡界左合二川又東
逕澆河城北又東北逕黄川城又東逕石城南左合北谷
水又東北逕黄河城南又東北逕廣遠城北又東
逕邯川城南合邯川又東逕臨津城北白土城南
[006-40a]
又東左㑹白土川水又東逕野亭南又東歴鳳林
北又東合灕水洮水至允吾
湟水 在縣北自塞外流入又東南至蘭州界入黄
河漢志臨羗縣西北塞外有仙海鹽池北則湟水
所出東至允吾入河元和志湟水一名樂都水出
青海東北亂山中湟水左右地皆肥美漢武斥逐
諸羗不使居湟中地是也元朱思本曰湟水源自
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里合浩亹水入黄河都
[006-40b]
司志湟水今碾伯河是也一綂志城北北山之陰
有蘓木連河疑即湟水云
西寧河 在縣北百歩許其源自熱水山北流五百
里經伯顔川至西寧與那孩川合又東南五百里
入黄河
宗水 在府境西南九十里來自青海遶府境入於
湟水水南有宗谷口又名宗哥川
浩亹水 在縣西北一名閤門河源出塞外東至允
[006-41a]
吾界入湟水朱思本曰浩亹水出删丹縣删丹山
下東南流七百里入湟水
長寧川水 在縣西北水經注水出松山東南晉昌
川水注之又東南養女川水注之東南入湟
伯顔川 在縣西五十里即今西川
景陽川 在縣北五十里
那孩川 在縣南即今南川
葱谷水 在縣東水經注水有四源各出一谿北注
[006-41b]
於湟水
廣牧川 在縣北三里舊名沙塘川
安夷川水 在縣東水經注水發遠山西北東入於
湟
車卜魯川 在縣北五里即今北川源出壘加爾山
下流五百六十里入湟河
覆袁川 隋煬帝西廵至此
邈水 出西寧州宿軍谷東流五百里入黄河
[006-42a]
西海 在縣西三百餘里周圍九百里有魚無鱗
背負黒㸃中有一山至冬氷合遊牝馬其上言得
龍種常得波斯草馬因生騘駒故代稱青海騘龍
漢平帝時風卑禾羗獻西海之地置西海郡莽敗
郡廢俗呼青海
五泉 在縣西水經注泉發西平亭北東北流至土
樓北入於湟
都龍湫泉 在縣西三里康熙四十六年重濬建龍
[006-42b]
王廟禱雨有應
白鹽池 在縣西三百里
碾伯縣
雷鳴山 在縣東闗外延袤六七里上建雷祖廟又
名鳯凰山
南高峰 在縣南過河七里與北高峰相對今俗呼
峰堆頂
北高峰 在縣北八里與南高峰對俗呼瞭高頂
[006-43a]
文筆峰在縣北三里色青
武當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勝番溝上有真武廟
艾灣嶺 在縣東南巴州堡上下一十五里半山有
水自沙中出
龍泉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與大石峽北山相連因
下有龍泉故名
四望山 在縣西三十里湟水經其陽漢趙充國自
金城渡河遣騎候四望陿中無冦喜曰吾知羗不
[006-43b]
能爲軍矣使發數千人守杜四望陿中兵豈能入
哉
毡㡌山 在縣西南三十里以形似名土人呼馬哈
喇山遇旱雲鎻即雨延袤與雪山相連
阿剌古山 在縣東北六十里與氷溝山接界頂靣
可墾微有林泉中間有魯班峽
蘿蔔山 在縣西北七十里高出衆山之土石崖巉
岩若蘿蔔之狀
[006-44a]
南大山 在縣東南過河六十里山路﨑嶇陡峻上
下二十里無林泉
雪山 在縣南六十里聳出萬山之上四時積雪雖
盛暑不消
湟水 在縣南門外又名碾伯河
龍湫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有金龍響龍黒龍三
池上下相距十餘里水光澄澈旱禱有應
娘娘池 在縣東南一百七十里巴州溝腦周圍二
[006-44b]
里其流灌田三十餘頃二月二日鑿氷開龍眼始
通遇旱求水即雨
大通衛
大雪山 在城北一十五里四時積雪盛夏不消
打版山 在城南七十里高峻﨑嶇山巔有泉流石
隙中其味清甘
大通河 在城南五里許其源自野狐山至碾伯響
塘峽西寧河流至大通川東流入山峽出西大通
[006-45a]
入黄河
東峽河 在城東一百二十里水源出雪爾傾山流
至北武當山後入白塔河
白塔河 在城西南六十里水源出鴉馬山流至武
當山下出水洞至西寧縣城北入西寧河
直𨽻秦州
秦州
龜山 在州東四十里周五里中間突起如龜背南
[006-45b]
臨渭水右濱清水其麓爲社樹坪有阜阜自山南
循藉水而西止於州東謂之沙隴
吳砦山 在州東八十里宋吳璘復秦隴嘗置砦於
此山麓有吳鎮爲入南山採木之路有木厰又有
栢林山多産栢
石門山 在州東南九十里兩峯壁立對峙如門四
圍峭削中通一路山峯有三凡十八盤而上約十
里許始至其巔
[006-46a]
麥積山 在州東南八十里三靣壁立高入雲表形
如麥積爲秦地林泉之冠山之北爲雕窠峪山有
隗囂避暑宫對靣瀑布下注蒼厓其南爲香積山
永川水出焉
攺龍山 在州東南一百里一曰仙人岩有岩突出
兩山間其阿如屋松栢䆳宻流泉入厨亦異境也
下有攺龍鎮俗稱街子口爲古上邽縣治
燕子山 在州東南一百十里有燕子闗地多林木
[006-46b]
党水出焉南流入四川嘉陵江
秦嶺山 在州東南一百五十里周數百里東聨鳯
嶺南界漢中又東有金門山五峯如吳嶽有棧道
通鳯縣
翠屏山 在州南二里一名文峯上有文星臺其麓
爲石馬坪其右爲武峯山有古南山寺杜甫山頭
南郭寺即此
雲臺山 在州南五十里下有稍子站茶引所又十
[006-47a]
里爲東暑峽又二十里爲高橋廵檢司又三十里
爲火鑽鎮有批驗所接徽縣界
筆峯山 在州南百里有五峯蒼翠如削上多鸚鵡
有薜蘿沿壁下垂如線
瓦子岔山 在州南一百三十里自大門鎮南與成
縣分界自鐵衣峽抵黄渚闗與徽縣分界
赤峪山 在州西南十里杜甫詩晨發赤峪亭即此
嶓冡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山南爲分水嶺水南流
[006-47b]
爲西漢水北流爲赤峪河 此嶓冢山漢水西源
所出禹貢嶓冢漢東源所出在梁州境非此山也
木門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與西和縣接界司馬懿
遣張郃追諸葛亮至木門山蜀人設伏射死郃處
武峯山 在州北二百里上有老樹其木已爲山壅
枝猶十丈凌雲即杜甫詩老樹空庭得者
黒谷山 在州西南一百里峻嶺喬木連跨數縣有
黒谷闗與西和連界宋時置防要衝
[006-48a]
崦嵫山 在州南五十里又二十里曰盤龍山
鐡堂山 在州西七十里有石笋青翠長者丈餘小
者可為礪上有鐵爐坡即鐵堂峽其峽四山環抱
中為鐵堂莊又五里曰中峪山其下為横河
刑馬山 在州西九十里中多林木路可行車迤南
為固城山藉水出焉其山連亘洮岷中為大南峪
小南峪其水皆東北流入於藉水
天靖山 在州西北一里上有玉泉觀
[006-48b]
邽山 在州西北三十里北為龍馬山渭水流經其
中有石屹然名分心石北為三陽川
壽山 在州北一里上有隗囂連城遺址宋吳璘嘗
置寨於此以保秦隴下有魯谷水
仙家嶺 在州東南六十五里土中嘗出藥丸色黒
相傳服之可以己病下有杜甫草堂
小隴山 在州東六十里其山與大隴相連俗呼丁
華嶺
[006-49a]
秦亭山 在州東南五十里左有永豐山中則東柯
谷山亘四十里上有秦亭下爲秦谷非子所封邑
葢附庸也傍有紫金山下有馬房山
仙嶺山 在州東南一百四十里巔有仙坪其平如
掌多林木猿猴鸚鵡又有麗石山其下爲麗橋麗
水出焉
皂郊堡山 在州南三十里左有小龜山右有清風
山
[006-49b]
寶峯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其山挺秀高若摩空
洛峯山 在州西六十里下有温泉其水逕小洛門
界寧遠
長山 在州北四十里其北番里三南漢里三漢爲
宋番爲金至今名猶存
闗子嶺 在州西七十五里與半坡山接左右兩山
相聨若闗
東柯谷 在州東南六十里杜甫詩傳道東柯谷即
[006-50a]
此
花石峽 在州南九十里有石青質黒理其文儼如
畫可爲几屏
牡丹原 在州西南六十里嶓冢山西廣沃宜稼岩
岫間多産牡丹花時滿山如畫
渭河 在州北二十五里自伏羗縣北流經秦安縣
南流入州境三陽川又東南入鳳翔府寶鷄縣界
藉水 在州南一里發源刑馬山經州城南至峽口
[006-50b]
入渭
蘭渠水 在州北三十里源自北山帶衆流經三陽
川東南流注於渭
闗子水 在州西七十里源出闗子嶺東南流注藉
水
來峪水 在州城西南仁壽山下經城西南入藉水
赤峪水 在州西南五里源出嶓冢山即黄𤓰水也
北流入藉水
[006-51a]
竹嶺水 在州西南三十里源出南山竹嶺東北入
藉水
三陽川 在州北二十里又永川在州東南四十里
避難川在州南六十里天水川在州南九十里
清水 在州東五十里自清水縣流入於渭即東亭
水也
横河水 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中峪山下東北入
藉水
[006-51b]
西漢水 在州西南五十里源出嶓冢山經西和縣
北至禮縣名長道河又南至畧陽縣西名犀牛江
又南流經寧羗河東而合於嘉陵江入四川廣元
縣至重慶入岷江此非大禹所導之漾水也
段谷水 在州東南源出馬門溪東北流合藉水
注谷水 在州東南源出西南注谷之山東北流注
於渭又東柯水出東柯谷又永川河皆北入渭
伯陽谷水 在州東南出刑馬山之伯陽谷北流入
[006-52a]
於渭又苗谷水亦出刑馬山經伯陽城南爲伯陽
川又北入渭皆以老子經此得名
資水 在州西南流出資川南流注於漢
馬池水 出嶓冢山傍其水西流入於漢
峽石水 出苑亭西草黒谷三溪西南至峽石口合
爲一南注於漢
西谷水 在州西南即楊亷川水東南流經西縣故
城北又東南流合茅城水入於漢
[006-52b]
天水湖 在州南七里其水冬夏無増减郡以此得
名
龍馬泉 在州東邽山龍馬洞
馬跑泉 在州東四十里
甘泉 在州東南六十里
清水縣
隴山 在縣東北一百里與鳯翔府隴州接界一名
隴坂又名隴坻其坂九廻不知高幾許欲上者七
[006-53a]
日乃得越高處可容百餘家下處容十萬户清泉
四注而下上多鸚鵡七十里始陟頂一名闗山
邽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亦隴山之支麓
盤龍山 在縣東五十里即大隴山之支阜形若盤
龍上有大震闗
青岩山 在縣東五十里與華葢山相接
亭樂山 在縣東三十里有秦亭遺跡即非子始封
處
[006-53b]
小隴山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小隴山口爲縣境之
要隘即今分水嶺秦清二水分處
石洞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上有清崖洞洞門有巨
石懸而不墜其下有泉
筆架山 在縣南七里五峯相列即邽山之支峯
牛頭山 在縣西二十里縣治南諸水俱㑹於此名
牛頭河
天馬山 在縣北三里一名集翅山
[006-54a]
月臺山 在縣北三里山形似月
卧牛山 在縣北四十里即冶坊縣故址
卧虎山 在縣北一百里有靈湫禱雨有應
寶葢山 在縣北一百五十里自大隴山分支而來
高聳㟏岈頂平如葢
龍山 在縣東北十五里又十五里爲玉屏山
軒轅谷 在縣東南七十里相傳黄帝生於此
車糓峪 在縣北五十里俗傳李廣射虎處
[006-54b]
湯峪 在縣東北三十里有湯池
南道峽 在縣東南四里漢時有南道通畧陽
金馬峽 在縣東北五里又五十里有牛石峽有石
如牛形
小泉峽 在縣西南三十里地煖禾早熟又石駝峽
在西北五十里有石形似駝
南道河 在縣東三里源出南道峽西流經牛頭山
下與清水合更名牛頭河
[006-55a]
段谷河 在縣東三十里出段谷山
濛河 在縣東三十里源出邽山西流入牛頭河
清水河 在縣西一里一名湯峪源出小隴山西南
出龍口峽合成一水又西南入牛頭河
秦水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源發大隴山至小隴山
下合牛頭河亦曰後川河
羗水 在縣西十五里北出羗谷經西城入牛頭河
金水河 在縣西中城門外北流入清水
[006-55b]
牛頭河 在縣西二十里即清水縂㑹處納左右諸
水經牛頭山下西流至秦州入於渭
段谷水 在縣東南山下蜀將姜維爲鄧艾敗於段
谷
集翅河 在縣北集翅山下西南流經縣西郭外入
牛頭河
金牛川 在縣北四十里即冶坊川又北二十里赤
城川即弓門川又張家川甜頭川後川四合川黄
[006-56a]
門川俱在北湯峪川閆家川漆馬銀川濁水川柳
林川俱在東□穰川貓兒川白駝石川俱在西
伐皷潭 在縣東七十里其水聲如皷又十里有黒
水潭水色純黒
湧泉 在學宫星門前又閔泉在西闗内即秦亭
水
温泉冷泉 在湯峪川其泉二脉並出相距五歩一
温泉四時如滚湯浸米可熟下引一池可以浴病
[006-56b]
一冷泉盛夏寒如氷又有煖泉在西五里
秦安縣
大隴山 在縣東一百里即隴坂也去隴城東百里
即大隴極高處
九龍山 在縣東一里其山九峯如龍磅礴百餘里
爲邑主山
斷山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當畧陽南北之衝截然
中止不與衆山聨屬爲邑境之要口有斷山隘
[006-57a]
長山 在縣南二里其山亘八十里至縣東南而止
亦曰三陽山西連三陽川
夕山 在縣西南二里岩壑廻翔夕照掩映故名
黒龍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下瞰鎻峽帶隴水
八龍山 在縣西北六十里山阜有八廻合如龍
曜紫山 在縣北四十里其山日出照曜晴色鮮紫
青龍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其山高聳望之若在雲
際有路可逹寧夏
[006-57b]
太陽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七星山 在縣東北二里山不甚高七峯環峙形如
北斗
高妙山 在縣東一百里其山聨大隴倚畧陽
神仙嶺 在縣西北四十里草木薈蔚宜於牧畜下
有神仙嶺隘
小長安嶺 在縣西南一百里嶺勢修長宋置長安
寨於此
[006-58a]
束龍峪 在縣西北十里居人引水以溉稻其陰有
洞産煤
顯親峽 在縣北二里山色籠聳水聲泙湃過者颯
然
玉鍾峽 在縣東北四十里峽中有石如玉其形似
鍾因名
新陽崖 在縣南十五里其上五峯列峙隴水出其
間岩崖蒼翠壁立爲邑之勝覽西連新陽川
[006-58b]
渭水 在縣南二十里自伏羗縣流入境又東南入
秦州界
隴水 在縣西五十歩東北出隴山合瓦亭水亦謂
之瓦亭川合西北山谷諸水東南入於渭
畧陽川 在縣東北九十里水出隴山香谷西流右
則單溪西注左則閣水入焉西經畧陽故城又西
入瓦亭水
水洛川 在縣東北自静寧州流入水經注水洛川
[006-59a]
自隴山西經水洛亭西南經石門硤謂之石門水
又西南注畧陽川邑志隴水自石門峽入縣境其
流九曲而水濁善崩人以比黄河即此按此則畧
陽即隴水
石岩水 在縣西源出北山南流注瓦亭水
陽兀河 在縣西北三十里源出西北當亭川東南
流入瓦亭水
安夷水 在縣東水源東出更胡谷西注瓦亭水
[006-59b]
蓮花川 在縣東七十里川多蓮花因名其水西南
流入隴水
東河 在縣東二里亦曰東川源自中嶺截九龍㑹
西溝龍泉至縣西南入隴河
龍湫 在縣東十里旱禱輒應又湫泉在九龍山之
腰冬夏不涸
可泉 在縣南七里邑境之水惟此可以溉田城南
田圃頼焉
[006-60a]
禮縣
赤土山 在縣東三里土色如硃山脉自寧遠界迤
邐至此特起一峯絶頂有坪可容萬馬
祁山 在縣東四十里接西和界
高陂山 在縣東五里
翠峯山 在縣東南十五里山峯端秀如人拱立下
有香水崖仙人洞諸勝相傳隗囂曽避暑於此
雷玉山 在縣南三十里有堡
[006-60b]
㤗華山 在縣南五十里縣之案山也
鸞亭山 在縣北五里上有泉泉出雲即雨人以此
爲候
莫遮欄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高出衆山四時積雪
不消
岷峩山 在縣西南一百里與岷州接界高聳如岷
峩因以爲名
十八盤山 在縣西南寰宇記在大潭縣南一百二
[006-61a]
十里有十八盤路
通靈山 在縣西南四山環合二水縈流有清水岩
水飛落如玉繩
九泉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麓有九泉旱不涸澇不
溢居民取汲於此
麒麟山 在縣南一百里其山起蜀之巴山循江而
下其形若麟
金紫山 在縣西南六十里
[006-61b]
聖湫山 在縣北六十里捱城河出焉
鳯凰山 在縣東北五里一名錦屏山
四角山 在縣東北十里山分四向截然挺峙
鎮鳯山 在縣東北二十里形如飛鳯
人頭崖 在縣西南九十里以形似名
鴉鵠崖 在縣南十里
西漢水 在縣東三十里自西和界流入南入成縣
界一名嘉陵水郡志長道河即西漢水
[006-62a]
武植水 在縣東北三十里源發北山南經武植戍
又南流合長道河
夷水 即捱城河在縣東二里源出聖湫山南流經
縣入於漢水
濁水 在縣西南七十里寰宇記有濁水自長道縣
界來穿大潭舊鎮清水從蕃界來㑹之入階州
紅厓河 在縣西南三十里源出莫遮攔山東入長
道河又東入於漢
[006-62b]
洮坪河 在縣西二十里一名西江河南流入於紅
厓河
平泉水 在縣東北三十里南流合長道河
聖泉 在縣南五里
徽縣
鐘樓山 在縣城内其上建樓明正德六年展築城
包鐘樓山於内
天池山 在縣東七十里上有河池
[006-63a]
伶倫山 在縣南十五里其山石壁盤旋如舞優狀
故名
鐵山 在縣南四十里懸崖萬仭其色似鐵上多雲
雨宋劉子羽謂蜀口有鐵山棧道之隘即此其下
有虞闗其山形似巾子亦名巾子山
方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接成縣界
積草山 在縣北四十里杜甫經此有詩
鷄冠山 在縣東南五十里爲縣境之險要土宜陶
[006-63b]
冶居民所資
金蓮山 在縣東南六十里有金蓮洞崖高數十仭
周圍有數十洞相綴明胡濚奉命訪張三丰於此
青泥嶺 在縣南二十里上多雲雨行者苦泥淖嶺
上爲入蜀之路杜甫經此有詩
木皮嶺 在縣西十里與成縣連杜甫發同谷取路
栗亭南入郡界歴當房村度此嶺由白水峽入蜀
有詩唐黄巢之亂王鐸置闗於此以遮秦隴
[006-64a]
銀樁崖 在縣東北五十里壁立萬仭崖畔石柱如
銀其光映日旁有洞穴人莫能入
雙龍崖 在縣東南七十里
殺金坪 在縣東南六十里上有仙人闗宋吳玠吳
璘屯兵於此
龍洞 在縣南三十里洞中嘗有雲氣旱禱即應
紫金水 在治北源出縣北三十里之紫金山東南
流入嘉陵江至褒城縣爲山河堰
[006-64b]
濁水江 在縣西南五十里自成縣流入東南入畧
陽界即白水江也
嘉陵江 在縣南七十里源出大散闗嘉陵峪經鳯
縣兩當西南流入蜀
永寧河 在城南即河池水出河池北谷經永寧故
城南流入嘉陵江
泉街水 在縣東南南入畧陽縣界後漢虞詡爲武
都太守按行川谷由沮至下辨數十里皆燒石開
[006-65a]
水道即泉街水也
太白池 在縣東二十里周五十畆衆山環繞其旁
可禱雨
九眼泉 在縣東北九十里水自石穴中流出
兩當縣
鸑鷟山 在縣東十五里相傳鳴岐之鳯出於此昔
張果先生夏居豆積冬居鸑鷟兩峯秀聳一名
南岐一名來儀南有登真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
[006-65b]
自頂注於石池池旁有石振之有聲俗名石鼓洞
上有朝陽亭碧桃軒
大夫山 在縣東南二里唐末郡守滿任移治於此
故名
陽山 在縣南一里有大陽小陽二山
故道山 在縣東南二十里昔漢祖襲章邯出此其
下即故道川
天門山 在縣南六十里懸崖有大石門一閤一闢
[006-66a]
秦岡山 在縣西南水經注故道水入秦岡山山南
入雲懸崖列壁上有神像世名之曰聖女神
天池山 在縣西北十五里謂之西天池又一在東
北二十里曰東天池上皆有池禱雨多應
申家山 在縣東北九十里與鳳縣接境
分水嶺 在縣東十里一嶺而東西兩溝
石鏡峯在縣東二十里峯石晶瑩日出時光彩掩映
銀甕峽 在縣東二十里杜甫詩復道珠山得銀甕
[006-66b]
指此
魚洞 在縣東四十里馮家寨每歲暮春有魚自洞
中湧出不知從來與丙穴之嘉魚同
黄崖洞 在縣南七十里中有靈湫可以避難
嘉陵江 在縣南三十里自鳳縣流入又西南入徽
縣境或謂即兩當水郡邑志大散嘉陵地勢險隘
相當因名
廣香水 在縣東水出穆喬山南流至廣香川
[006-67a]
紅崖河 在縣東二十里源出秦州界南流入嘉陵
江
礬水 在縣南七里亦南流入嘉陵江
尚婆水 在縣西本名石盤水俗語音訛爲尚婆川
北出利橋山南逕尚婆川又西南至秦岡山入故
道水尚婆川中有鳥羣飛二月從北向南八月從
南向北音如簫管俗云伎兒鳥春來則種米秋來
則種麥人常以爲農候
[006-67b]
琵琶洲 在縣南三十里其地洲渚紆回人跡罕到
亦名枉渚杜甫詩鵾鷄號枉渚日色傍阡陌即此
靈應泉 在縣南七里泉出石孔中旱澇祈禱皆應
俗名旱澇泉又香泉在縣北一里水廣可資灌溉
直𨽻階州
階州
石鶴山 在州東八十里又十里有月臺山
盤堤山 在州南三十里漢姜維拒鄧艾於此築盤
[006-68a]
堤城葭蘆戍後魏置縣址猶存
仙陵山 在州南三里又名仙靈山
露骨山 在州南三十里峯巒森列山之南有萬象
洞洞中泥可爲硯出洞即成堅石内有煉丹井仙
人牀竈明初張三丰寓此題句猶存又有風洞内
有黄泥灘枯木橋人跡罕到
武都山 在州西七十里與西固所接界州西南大
山也
[006-68b]
卧龍山 在州北一里州之鎮山
㤗石山 在州東北二百四十里接西和界
鐵爐山 在州北二百里明嘉靖十三年回夷馬興
據此作亂廵撫黄臣討平之
米尖山 在州東北一百二十五里山巔有城俗謂
之米倉城宋吳璘屯糧處
紫泥山 在州東六十里舊屬福津縣地出紫泥漢
封璽書用此有紫泥集今紫泥亡集亦失傳
[006-69a]
錦屛山 在州南二里山澗有樹高百尺大十圍狀
似駝側有泉冬温夏凉
太白山 在州南四十里首洮尾茂横折數千里高
峯峭壁積雪不消
翠微山 在州西三里三峯秀出中有一崗勢若卧
獅
真武山 在州西北五里高出羣山側有水簾洞懸
岩瀑布
[006-69b]
鳯凰山 在州治北拱若儀鳯山麓與城相接爲州
之主山
蓮花山 在鳯山之陰翠峯五出望之如菡萏初吐
楊家崖 在州北一百里控白水江險峻有泉
魚貫崖 在州東一百二十里
蛇倒退崖 在州東北五十里最險
龍帝峽 在州西南宋雍熙三年福津縣有大山飛
來自龍帝峽壅白水江逆流壊民田數百里
[006-70a]
峯貼峽 在州西一百二十里與羗地相接宋置寨
於此爲戌守要地
花石峽 在州北一里有石青質黒文可爲屏障
僊人峽 在州北二十里山勢險峻易據難攻其北
即望城闗
五仙洞 在州東二十里羗水南岸溪澗幽折相傳
爲神仙棲止之地中有卧龍坪及鐵橋盧木橋諸
勝卧龍坪寛廣可容百人
[006-70b]
白水江 在城南即西傾山南所出之墊江桓水之
異名也經州南過文縣至昭化入嘉陵江
西漢水 在州北二百里一名犀牛江自成縣西南
流接州界復折而東流入漢中府畧陽縣界昔有
神牛出江中爲害人逐之化爲石其跡尚存
西河水 在州西三十里南流入白水江
紫水 在州東八十里源出故福津縣西南流注白
水江漢用紫泥出此水
[006-71a]
平樂水 在州東北四十五里東北流入西漢水謂
之㑹口
乳水 在州東三十里出石穴中入白水江每清明
日有魚從穴中湧出
北峪水 在州西門外源發南坪合赤沙水南入白
水江
成縣
鹿玉山 在縣東十五里溪洞幽絶有獅子洞
[006-71b]
方山 在縣東四十里山形方正晉時武都氐屠飛
啖鐵嘗據此
兌山 在縣東廢栗亭縣北方輿勝覽以爲即古和
仲所宅
寶井山 在縣東南十里山旁曰紫金山即今郡治
鳯凰山 在縣東南十里山腰有瀑布名并璣泉溪
中有二石雙立其形如闕漢世有鳯凰止其上故
名鳯凰臺杜詩亭亭鳯凰臺北對西康州是也其
[006-72a]
下又有鳯村
仙掌山 在縣南五里見元和志
五仙山 在縣南三十里五峯連亘山半有洞五各
去谷百歩舊傳公孫氏五子學仙於此
鷄頭山 在縣西南十五里狀如鷄頭中有龍洞
泥功山 在縣西二十里縣境之名山也唐貞元初
權置行成州於此山今址存有泥功廟其神石像
天成古怪殊甚
[006-72b]
天井山 在縣西二十里有白龍灘
仇池山 在縣西一百里一名瞿堆又名百頃山三
秦記山本名仇維其上有池故曰仇池在倉洛二
谷間常爲水所衝激故下石而上土形如覆壺仇
池記上有池百頃地形四方壁立千仭自然有樓
櫓却敵分置調均竦起數丈有踰人功凡二十一
道可攀緣而上東西二門盤道下上凡七里上則
岡阜低昻泉源交灌宋氐胡傳仇池地方百頃四
[006-73a]
靣斗絶高平方二十餘里羊腸道三十六回上有
水泉煮土成鹽齊書氐人楊難當於其上平地立
宫室果園倉庫板屋土牆所治處名洛谷水經注
漢水流經瞿堆西又屈逕瞿堆南元和志仇池山
在上祿縣南八十里上有數萬人家一人守道萬
夫莫向方輿勝覽下有飛龍峽以氐楊飛龍所據
而名其東乃杜甫天寶避亂居此有詩
石船山 在縣西北四十里上有靈湫
[006-73b]
木皮嶺 在縣東二十里與徽縣連界黄巢之亂王
鐸置闗於此以遮秦隴路極險杜甫經此有詩
醉仙巖 在縣南十里岩壁間有仙像如醉翁狀俗
呼爲道士崖
龍峽 在縣南十里濁水所經峽南半山有洞曰雷
洞宋紹興初金人南侵郭執中集鄉豪守此以拒
之
魚竅峽 在縣西二十里漢武都太守李翕有磨崖
[006-74a]
頌唐吳道子有遺筆
鷲峽 在縣西北晉太和中苻堅伐仇池與楊纂戰
於峽中魏將李崇攻仇池楊靈珍於鷲峽
觀音洞 在縣東北兩山壁立洞在山半至爲高險
鐘乳洞 在縣東北十三里產鐘乳
龍洞 在縣西洞口可容十餘人直下三十丈觀者
縋而上下有湫冬夏不涸
香水洞 在縣北二十五里洞水飛下如珠中有石
[006-74b]
龍蟠其上外有茂林修竹
西漢水 在縣西百餘里自西和縣流入與禮縣接
界又南與階州接界又東南入漢中府畧陽縣界
洛谷水 在縣西八十里源出縣西北山谷中西南
經駱谷城下西南入於漢
洛漢水 亦名六漢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縣
境流經縣之六漢堡又西入西漢水
濁水 在縣西南亦謂之白水又名天水經舊栗亭
[006-75a]
縣東南流過徽縣入蜀合於嘉陵江
丁令溪 在縣西北東南入濁水
渥陽水 在縣東五十里亦謂之泥陽水一名下辨
水一名甘泉自天水發源東南流至泥陽鎮與栗
亭水合東南入徽縣界注嘉陵江
建安川水 在縣西北百里自階州流入境又東北
入西漢水
東河 在縣東源出秦州南入龍峽又東南至畧陽
[006-75b]
境入嘉陵江
南河 在縣南源出縣西南青渠堡東流入龍峽又
東南入徽縣界一名下辨水
萬丈潭 在縣東南七里相傳曽有黒龍自潭飛出
又有黄龍潭在縣西二十里又白龍潭在縣西八
十里
裴公湖 在城西南隅唐刺史裴守真所開桃柳夾
岸爲一郡之勝
[006-76a]
鳯凰潭 在縣東南鳯凰山下
金泉 在縣東郭外出洞穴中清澈甘寒深二丈
玉繩泉 在縣南七里飛龍峽下萬丈潭之右
十九泉 在縣南四十里杜甫有常懐十九泉之句
文縣
螳螂山 在縣東三里以形似故名
南山 在縣南三里狀如列屏清水江遶其下
龍女山 即南山之西支横擁縣城有廟可禱雨
[006-76b]
鄧至山 在縣東二十里鄧艾間道從此入蜀故名
太白山 在縣南二百五十里巖谷高深常多積雪
春夏不消
天牢山 在縣西北二里山勢平衍上有古城
龍頭山 在縣西北其山綿亘甚逺自四川松潘衛
之叠溪所境綿延入縣境止於縣西之白馬水形
如龍頭
青塘嶺 在縣東南二百八十里由此入龍州爲左
[006-77a]
擔路即鄧艾入蜀之道
赤磨嶺 在縣西南至番界八十里以赤磨嶺爲界
又西北至番界一百三十五里以大恭嶺爲界見
寰宇記有蛇倒嶺在縣西極爲險窄
滴水崖 在城北亂山矗立兩峯劃開如髻對峙有
飛泉千尺如疋練居人置槽引之以資用
象山 在儒學後以形似故名
將臺山 在東郭外平地突起一峯南向白水
[006-77b]
金珠山 在縣西武德元年移州於白馬水西接金
珠山即此
素嶺山 在縣西一百六十里高峻積雪黒水發源
於此一名露骨山
分水嶺 在縣北三十里一山横亘兩水分流北流
者至尖山南流者至泮宫
八盤山 在縣北四十里嘉樹菁葱人行濃陰中儼
如圖書一
[006-78a]
尖山 在縣北六十里其峯如削獨出山表
野羊崖 在縣西北又貓兒崖在縣西百餘里爲階
州道路棧道倚崖極爲險峻
城平峪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又小盤峪在東一百
四十里
白馬峪 在縣西南十五里
長平峪 在縣東北九十里又大盤峪在縣東北一
百七十里
[006-78b]
銀峪 在縣西北七十里其山産銀又鉢峪在縣西
北一百七十里
上清洞 在縣北四十里其深莫測又飛卭洞在北
一百三十里其高接天在天池傍
白水江 在城南白水出臨洮西傾山水色白濁東
南流與黒水合民居水上者爲白水氐方輿紀要
白水江即禹貢之桓水源出西傾經西和成縣畧
陽寧羗之界又經階州南而入文縣又南流經城
[006-79a]
東入四川龍安府界又東流至昭化縣北而合於
嘉陵江葢與西漢水並爲嘉陵江之上源
東維水 在縣西北出西北維谷東南流經維城西
又東南入白水
白馬水 在縣西南出故長松縣西南白馬溪東北
注白水
羗水 在縣北三十里自階州流入境一名太白水
出塞外南至陰平入白水方輿紀要此即白龍江
[006-79b]
黒水 在縣西六十里源發羗中西南經黒水城又
西南入於白水
五渡水 在縣北七十里源出洋湯番界東合天池
水至尖山隨山曲折凡五渡東流入白龍江
雍川水 在縣南源出縣西南雍溪東北注白水
甘溪 在縣北三十五里自林間流出清冽甘美因
名
天池 在縣北一百三十里一名天魏湫在天魏山
[006-80a]
下合衆山水凹爲大壑環百五十里水平山顙不
見畔岸池傍有洋湯龍王廟祈雨輒應
金窟 在縣東麻倉谷接四川昭化縣界窟如井中
產金取之甚難
西園渠 在縣南又有雪夜碧雲復古清波三闗等
渠皆有灌溉之利
甘棠渠 在縣西二十里引水入城灌田相近又有
東谷渠亦資溉利
[006-80b]
流春渠 在縣西亦資灌溉
直𨽻肅州
肅州
觀音山 在州東南一百八十里與雪山相連因山
有觀音寺故名
紅山 在州東南一百六十里與觀音山相連
寒水石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與紅山相連
硫黄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與寒水石山相連
[006-81a]
九九山 在州東南二百餘里接西寧地方後山有
虜路亦可通通典酒泉縣有九龍山寰宇記九龍
山在縣南一百里一統志云即今清水堡之九九
山也
青平山 在州南五十五里
祁連山 在州南一百五十里一名雪山峯巒高聳
四時積雪春夏消釋氷水入河以灌田畆郡人頼
之自凉州連亘至此皆曰祁連山即天山也
[006-81b]
文殊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兩山南北對峙水泉中
流昔人多鑿洞穿穴繪塑佛像
淖泥山 在文殊山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多水泉泥
淖又曰濫泥山
崑崙山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山嶺峻極彷彿崑
崙故名經夏積雪不消世呼雪山後凉張駿時酒
泉太守馬岌言周穆王見西王母於此宜立王母
祠駿從之崑崙山本在西域朶甘斯東北番名為
[006-82a]
伊拉瑪愽羅山此山名同或曰即禹貢之西戎崑
崙也
南山 在州西南史記大宛傳張騫自大夏還並南
山欲從羗中歸又匈奴渾邪王降而金城河西西
並南山至鹽澤空無匈奴漢至西域南北有大山
其南山東出金城與漢南山屬正義南山即終南
山從終南東至華山東北過河東北連延至海即
中條山也
[006-82b]
雪逹巴山 即祁連山之别名也因其山稍卑故名
小雪逹巴
牌樓山 在州西南百里卯來泉堡南形如牌樓
洞庭山 在州西七十里四靣懸絶人不能上遥望
燄燄如鑄銅色
嘉峪山 在州西七十里山之西麓即嘉峪闗一名
玉石山下有九眼泉
崆峒山 在州東南六十里舊屬福禄縣
[006-83a]
黒山 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屹立沙漠中黒水經其
下一名紫塞其山口在西北一百四十里
照壁山 在州西北二百三十里山如壁峙故名
火石山 在州東北六十里石可打火
松逹巴山 在淖泥山東北離城二百二十里名松
山
孤紅山 在州東北金塔寺東三百八十里凡往來
哈宻北山者必聚於此
[006-83b]
狼心山 在州東北七百里亦䝉古經過之地探聽
者常至此取紅瑪瑙石爲記
大乾糧山 在州東北下古城堡東北六十里一名
沙山其側有小口子
羅漢洞 在州西南三十里
大草灘 在嘉峪闗西八十里其地廣而多草
白亭海 在州東北一百四十里一名㑹水以衆水
所㑹故曰會水以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
[006-84a]
討來河 在州北一百里源出祁連山下流合清水
河沙河經㑹水縣入張掖河
天倉河 在州東北三百里即討來河之水與城東
水磨渠同𣲖東流至岔口合鎮夷黒河同向東北
流俗以黒河爲雄河天倉河爲雌河以黒河之水
能衝斷天倉之水也討來河之水在金佛寺南一
百一十里西流遶南山之後其勢甚急人馬不可
渉唯天生楚壩二橋可渡至卯來泉堡西南分𣲖
[006-84b]
北流謂之討來河又折而東北逕州城西北合清
水紅水白水沙河又東逕下古城南折而北流出
邊爲天倉河又東逕金塔寺北三十里至岔口鎮
夷界合張掖河
額齊訥海 東北一千三百餘里額齊訥城東衆水
所會處也
沙河 在州東四十里源出雪山北流入討來河
清水河 在州北五十里源出州西北清水泉東流
[006-85a]
入討來河
黒水 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地志云出張掖縣雞
山之下
紅水 在州東南三十里源出南山谷中下流合黒
白二水至下古城東南入討來河水有紅色故名
舊志衛城南有紅水壩又分爲東洞子壩西洞子
壩昔時地高水下田不可藝明景㤗間千戸曹斌
鑿崖爲碉引水由下漸上直透崖頂分流而下大
[006-85b]
爲民利
白水 在州西南二十里源出州北山谷中下與黒
紅二水合流
放驛湖 在州東一里周六里餘亦名站家湖
鏵尖湖 在州東南二十里有二處肅營官馬常在
此放牧
鄭家湖 在州北七里鄭家堡前
蒼兒湖 在州北二十五里俗謂之大湖塲
[006-86a]
花城兒湖 在州北八十里大湖一處北虜常竊據於此
鴛鴦池 在州東北四十里産白鹽夷人至秋每牧
於此
酒泉 在州城下有泉其味如酒因以名郡
路家海子 舊在城西二十五歩有水汪洋不竭水
色稍黄人亦謂酒泉焉
暖泉 在州東一十五里大湖一圍中有湧泉冬夏
不涸不凍時人謂之暖泉湖有一堡此水澆灌
[006-86b]
卯來河泉 在州西南二百五十里濫泥山下有泉
水向東北流
九眼泉 在州西嘉峪山下水碧青不竭溉田數頃
又城北三百八十里有九眼泉近羊頭泉爲番人
必由之路亦軍夜哨賊之處
榆樹泉 在州西北八十五里小鉢和寺山口西番
嘗濳匿於此入冦明嘉靖時叅將崔麒修墩臺一
座以防之
[006-87a]
羊頭泉 在州北三百三十里金塔寺北一百二十
里北虜由天倉河北來者咸至此歇馬亦賊所必
由之要路
沙棗泉 在州東北二百三十里北虜順天倉河西
行必至此泉歇馬又孤紅山石城兒等虜亦常至
此住歇爲衝要之地
崔家泉 在州東闗廂東北一里湧出清水碧澄北
流人疑以爲酒泉但色味不同因在崔家庄側地
[006-87b]
旁故名崔家泉
高臺縣
榆木山 在縣南四十里上産榆樹故名東起梨園
西盡暖泉延長百餘里
祁連山 在縣南百餘里接甘州府界
白城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石磴曲折有林泉之勝
合黎山 在縣北十里東接高臺西接鎮夷禹貢導
弱水至於合黎是也張掖河水經其谷今名石硤
[006-88a]
口今案合黎山起山丹石硤口至於鎮夷延長三
百餘里其山産茶
鵞頭山 都司志在鎮夷西北五十里以形似名當
北虜出入要道
黒山 在鎮夷東北二十里與合黎山相接土石多
黒望之黯然
紅崖 在鎮夷城西十五里其色赤形如屏障
弱水 在縣北二百歩即黒河自甘州流入又西入
[006-88b]
鎮夷界一名張掖河弱水之下流也禹貢弱水餘
波入於流沙史記正義羗谷水自合弱水又西逕
合黎山折而北流逕流沙磧之西入居延海
呼蚕水 自肅州西東北流入鎮夷與張掖河合漢
志福禄縣呼蚕水東北至㑹水入羗谷新志謂之
討來河
五壩湖 在縣東十二里
大蘆灣湖 在縣東北二十里
[006-89a]
黒泉站家湖 在縣東四十里
鴛鴦湖 在縣西十里
七壩湖 在縣西二十里
月牙湖 在縣西北五里
高臺站家湖 在縣西北五里
水磨湖 在縣西北一十里
海底湖 在縣西北一十里
葦塲湖 在縣西北一十五里
[006-89b]
狼窩湖 在縣西北二十里
李家湖 在縣西北二十里
官軍湖 在縣西北一百七十里
局匠湖 在縣西北一百六十里先年止局匠牧馬
割草今軍民通牧焉
夜不收湖 在縣西北臨胭脂堡離城百餘里止夜
不收牧馬取草
烏爾古訥湖 鎮夷北五百里䝉古住牧之地
[006-90a]
大湖 在縣西北一百八十里居民牧畜
白鹽池 在縣西北二百二十里産白鹽
安西衛
南山 在城南五十里
雪山 元和志在晉昌縣南一百六十里南連吐谷
渾界積雪至夏不消一統志云甘凉之山多以雪
爲名此山葢亦祁連之西隴也按舊志晉昌縣在
𤓰州北
[006-90b]
南籍端水 漢志㝠安縣南籍端水出南羗中西北
入其澤應劭曰㝠安㝠水出入其澤元和志晉昌
縣㝠水自吐谷渾界流入大澤東西二百六十里
南北六十里豐水草宜畜牧
蘓頼河 在城北三里由柳溝衛西北流入又經沙
州衛西北党河南來入焉
柳溝衛
南山 即雪山在衛南三百里冬夏積雪不消東西
[006-91a]
綿亘不絶
北山 在橋灣北一百里
蘓頼河 發源南山由靖逆西行經柳溝入安西衛
界
三道溝 在衛東九十里有微泉按柳溝自頭道起
自東而西其頭二道溝在靖逆界
四道溝 在衛東七十里雪山昌馬河北流由橋灣
入蘓頼河之故道
[006-91b]
五道溝 在衛東六十里有微泉
六道溝 在衛東五十五里有微泉
七道溝 在衛東五十里有微泉
八道溝 在衛東四十里有微泉
九道溝 在衛東三十里有微泉
十道溝 在衛東二里有微泉
黒水河 在衛西九十里水色微黒發源迤東沙窩
流入蘆草溝
[006-92a]
窟窿河 在衛西四十里發源土葫蘆溝東南西流
經雙塔堡入蘓頼河内多大穴上小下大深䆳不
測牲畜誤入即不能出好事者或墜石試之莫竟
其底
忒不忒河 在衛西九十里
布魯湖 在衛東北一百二十里
沙州衛
三危山 孔安國傳三危西裔之山舜竄三苗於三
[006-92b]
危禹貢三危既宅是也隋志敦煌縣有三危山括
地志山在沙州東南三十里山有三峯故名都司
志三危爲沙州望山俗名昇雨山
鳴沙山 元和志鳴沙山一名神沙山在沙州城南
七里其山積沙爲之峯巒危峭踰於山石四靣皆
沙隴背有如刀刃人登之即鳴隨足頺落經宿風
吹輒復如舊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綿歴古今沙填
不滿水極甘美舊唐志又名沙角山天氣晴朗時
[006-93a]
沙鳴聞於城内又五代晉高居誨記云在𤓰州南
十里冬夏殷殷有聲如雷禹貢所謂流沙也未知
孰是
龍勒山 沙州城東一百二十里漢龍勒縣因山以
名括地志在沙州壽昌縣南一百六十五里新唐
志又有雲雨山
天山 伊吾郡有天山高十五里廣六十里冬夏積
雪不消一名雪山匈奴謂之天山過皆下馬拜焉
[006-93b]
漢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二萬騎出酒泉擊右賢
王於天山得虜萬騎而還即此地也元和志一名
折羅漫山在伊吾縣北一百三十里出好米及金
鐵舊志天山在哈宻衛北一百二十里又在土魯
番西北三百餘里一統志唐伊西二州皆有天山
葢天山東西千里亘二州之界也
俱宻山 在衛西北元和志在伊州納職縣北一百
四十里又北二十里直抵蒲𩔖海
[006-94a]
葱嶺山 按漢史云西域三十六國南北有大山中
央有河東西六千餘里南北千餘里東則阸以玉
門陽闗西則限以葱嶺自玉門陽闗出西域有兩
道從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車爲南道西
踰葱嶺則出大月支安息自車師前王庭隨北山
波河西行至䟽勒爲北道西踰葱嶺則出大宛康
居水經云葱嶺高千里行十三日可至其頂西河
舊事曰葱嶺在敦煌西八千里其山高大上悉生
[006-94b]
葱故名
沙陀金山 月支别種西突厥之苗裔本號朱邪世
居金沙山之陽蒲𩔖海之東金山形似兜鍪其俗
謂兜鍪爲突厥故名其地有大磧名曰沙陀後因
以沙陀爲號朱邪爲姓至憲宗時朱邪盡忠始見
於中國其後有朱邪赤心懿宗時賜姓李名國昌
克用其子也
白龍堆 郡國記敦煌正西闗外有白龍堆沙形如
[006-95a]
土龍身無頭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卑者丈餘東倚
三危北望蒲昌是爲極要路
流沙 後周書鄯善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
風爲行旅之患風之將至惟老駝知之即鳴而聚
立埋其口鼻於沙中人每以爲候亦即擁蔽口鼻
其風迅駛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顔師古
曰流沙在敦煌西八十里明一統志流沙磧在玉
門闗外有三斷石極大世謂之三隴山
[006-95b]
高梧谷 十六國春秋吕光自龜兹還至宜禾凉州
刺史梁熙謀閉境拒之高昌太守楊翰白熙以高
梧谷口險阻之要宜先守之而奪其水如以其遠
不守伊吾之闗亦可拒也光初聞翰謀大懼既而
聞熙不聽乃進
羊膊山 沙州城南多巖石無草木山北有一巖曰
羊膊
北塞山 沙州境漢武帝時天馬朝發京師夕至敦
[006-96a]
煌北塞山下即此
雷石磧 按唐志西州之西南有南平安昌兩城一
百二十里至天山西南入谷經雷口磧二百二十
里至銀山磧
黒水 禹貢導黒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括地志黒
水出伊吾縣北百二十里東南絶流三危山二千
餘里至鄯州又東南四百餘里至河州入黄河
黄河 漢書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河有兩源
[006-96b]
一出葱嶺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與葱
嶺河合東注蒲昌海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爲中
國河云郭璞山海經注河出崑崙潛行地下至葱
嶺出于闐國復分流岐出合而東注泑澤水經注
河水一源西出身毒國葱嶺之上西去休循二百
餘里異物志曰葱嶺之水分流東西西入大海東
爲河源河水自此分源東逕岐沙谷分爲二水又
一源出于闐國南山俗謂之仇摩置自置北流逕
[006-97a]
于闐國西又西北流注葱嶺河謂之南河屈東北
流又東逕扞彌且末諸國合且末河通爲注濱河
又東逕鄯善國又東注泑澤又一水自岐沙東分
爲北河屈東南流逕龜兹焉耆諸國又東逕注濱
城至樓蘭注於泑澤後魏書于闐國城東二十里
有大水北流號抜樹水即黄河也一名計式水又
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逹利水與抜樹水合
俱北流
[006-97b]
氐置水 漢志龍勒縣有氐置水出南羗中東北入
澤溉民田元和志壽昌縣有龍勒水在縣南一百
八十里龍勒山上漢李陵發兵至遮虜障東浚稽
山南龍勒水上徘徊視虜即此水也五代史沙州
西渡都鄉河葢即此
懸泉水 在敦煌縣東一百三十里出懸泉山漢將
李廣利伐大宛還士衆渴乏引佩刀刺山飛泉湧
出即此水也其水有靈車馬大至即多出少至即
[006-98a]
出少
蒲昌海 漢書西域傳于闐河與葱嶺河合東注蒲
昌海一名鹽澤者也去玉門陽闗三百餘里廣袤
三百里其水停居冬夏不増減皆以爲潛行地下
南出於積石爲中國河云括地志鹽澤一名輔日
海一名穿蘭一名臨海在沙州西北
蒲𩔖海 漢遣竇固耿秉等出敦煌崑崙塞擊破白
山虜於蒲𩔖海上即此俗名婆悉厥海舊志蒲類
[006-98b]
海在今土魯番西南漢趙充國屯田於蒲𩔖海
交河水 漢西域傳車師前國交河城以河水分流
遶城下故名元和志交河出交河縣北山上分流
於城下因名又逕前庭縣西又有大沙海在柳中
縣東南九十里
渥洼水 沙州境内漢元鼎四年秋天馬生渥洼水
中武帝得之作天馬之歌
柳谷水 元和志柔遠縣柳谷水有東西二源出縣
[006-99a]
東北天山南流十五里合流
白玉河 在于闐國城東國人夜視月光盛處必得
美玉
綠玉河 在于闐城西
烏玉河 城西三河皆源出崑崙山去于闐國西一
千三百里每歲秋國人取玉於河謂之撈玉
鹽池 元和志在敦煌縣東四十七里池中鹽常自
生百姓仰給又鹽池海在伊吾縣南三百里周廻
[006-99b]
百餘里又納職縣有陸鹽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廻
十餘里無魚水自生鹽月滿則鹽多而甘月虧則
鹽少而苦
党河 源自南山北流繞城東西藉以溉田
色爾騰海 在衛西南雪山之陰爲青海要道
月牙泉 在衛南十里
藥泉 在衛東南石包城味畧如酒相傳飲之愈疾
靖逆衛
[006-100a]
南山 衛南一百二十里南山之陽又有雪山即古
祁連綿亘東西
昌馬河 衛西南一百二十里由南山口流出東北
逕衛城又西北入柳溝衛界
赤金所
獨登山 元和志在廢玉門縣北十里其山出鹽鮮
白甘美有異常鹽又玉門縣有神雨山
寛臺山 在赤金峽之東嘉峪闗西山寛如臺故名
[006-100b]
金山 元和志在玉門縣東六十里出金寰宇記引
十三州志云金山在延壽縣東有玉石障
齊勤山 在衛西三十里即 䝉古之山硤也當
北來西去之通道明叅將崔麒追賊至此大㨗又
遊擊和准自鉢和寺追敗賊於嘉峪闗又追敗之
於齊勤山葢襲賊之徑道也
石脂水 後漢書博物記曰延壽縣南有山石出泉
水大如筥處注池爲溝其水有肥如煑肉羕羕永
[006-101a]
永如不凝膏然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元
和志在玉門縣東一百八十里泉中有苔如肥肉
然之極明周武帝宣政中突厥圍酒泉取此脂然
火焚其攻具得水愈明酒泉頼以獲濟明一統志
石油出肅州南山肅鎮志嘉峪闗西有石漆今按
赤金東南一百五十里有石油泉土人取以然燈
即石脂水也
金河 五代晉高居誨使于闐記云肅州渡金河西
[006-101b]
百里又西百里出玉門闗是也
甘肅通志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