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剡錄巻一
宋 髙似孫 撰
縣紀年
越都督紹興府為縣八望曰嵊縣字書曰四山為/嵊四水為霅縣有
嵊山酈道元水經曰嶀/山與嵊山相連又有嵊亭十道志曰剡至嵊/亭絶湍險商客往
來皆以裝束齊僕射張稷宰此縣生子名嵊字四山/虞騫至嵊亭詩命楫尋嘉㑹信次歴山原捫天上雲
糺與石下雷奔澄潭寫度鳥空嶺/應鳴猿榜歌唱將夕商子處方昏
[001-1b]
漢剡縣屬㑹稽郡道書曰兩火一刀可以逃言剡多名/山可以避災也梁載言十道志曰䜟
曰兩火一刀可以逃自漢以來擾亂不少故剡稱福/地梅福四明山記曰魏揚德祖至四明山逢一老人
老人曰我見澗中涌泉流一金刀兩仙人把神火趂/之可往尋之德祖行前見兩人把神火及得水中金
刀可長二尺二人者見德祖倐去德祖曰兩火成炎/字炎邊得刀是為剡字因號剡溪又曰剡山德祖為
銘二百字刻此峯羅隱剡景詩兩/火一刀罹亂後㑹須乘興月中行
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唐鄭言有平/剡録一巻以剡縣立嵊州及
剡城縣
八年廢嵊州及剡城以剡縣仍屬越州趙嘏發剡中詩/正懷王謝俯長
[001-2a]
流更覽餘封識嵊州樹色老依官舍晚溪聲凉傍客/衣秋南巖氣爽横郛郭天姥雲晴拂宇樓日暮不堪
還上馬蓼花風起路悠/悠趙嘏詩葢用嵊州也
宋宣和三年方臘平改剡縣為嵊縣知越州劉述古言
剡有兵火象欲以嵊名縣詔從之
城境圖
城按漢剡縣城在今縣東北舊經曰嵊城周十二里髙/一丈厚二丈輿地志曰城開門向江縣不開南門開
即有冦唐武德中立剡城縣有城池括蒼管晉修城/記曰㑹稽縣八剡為清勝承平日久横目習治庚子
之冬睦㓂狂勃剡㓂應之縣有城壘圯弗克守為賊/巢穴明年春帥劉公述古統制一道掃清賊黨謂令
[001-2b]
張誠發卒徒䖍事課工督程出緡粟以僦夫擘地段/以就役甫閱旬朝完壁髙堞城之環亘十有二里未
幾寇率其徒擁梯壁下仰視完壯失氣奪色將兵出/鋭掩之俘馘自是竄伏孽不熾焉侯智宏逺知所先
後借不急此孰與民保時績/維茂磨石無愧宣和三年作
門
東曰東曦西曰西成南曰望仙北曰通越
坊
坊二十四曰訪戴秀異字民佐理集賢招提繼錦通
安繼孝齊禮遷善桃源兆慶迎春嘉㑹仁德弦歌醴
[001-3a]
泉清河進德妙音豐義成裕化民
鎮
縣東一百步為剡鎮出舊經今廢邑民於縣西惠安
寺前池内得一石題曰贍都鎮又曰當鎮奉勅㫖重
開河池以防火燭已丑嵗二月日間北淨池天慶觀
有錢氏時東都文移葢稱杭為西都越為東都此鎮
即是剡鎮錢氏有所更易耳蛟井鎮在縣西南一十/五里舊經曰山下有井
井有蛟因是為/名宣和四年置
[001-3b]
寨
長樂寨在縣西南五十里宣和三年知越州劉述古
奏置
管界寨在縣西七十里紹興二十年浙東諸司奏創
境
在府東南一百八十里境東西二百七十六里南北
七十里東至奉化縣一百四十里界陸照嶺西至諸
暨縣一百三十六里界勞績嶺南至新昌縣一十五
[001-4a]
里界胡堘北至㑹稽縣五十五里界池湖東南到新
昌縣界一十五里西南到東陽界九十里東北到上
虞界六十六里西北到㑹稽縣六十二里
鄉
崇信鄉有休祥甘泉竹山懐安剡中里 莁節鄉有
灌濤昇仙馴習思善澄江里 靈山鄉有欽義下闡
靜安守義崇孝里 金庭鄉有昌化善政惟新永寧
縁德里 忠節鄉有三峯孝嘉石鼓忠節脩仁里
[001-4b]
孝節鄉有新豐從化招安綏安方山里 孝嘉鄉有石
鼓桐栢安樂忠節安義里 崇仁鄉有感化霞丘靜
林歸善愛敬里 永富鄉有克遜西清東闡餘風禪
房里 崇安鄉有澄清懐善依賢化俗清安里 富
順鄉有長敬新安温泉慈烏里 清化鄉有懐善開
明欽賢習善招賢里 羅松鄉有紫巖雙壁中川斷
金豐樂里 剡元鄉有尊賢澹城中和光明積善里
昇平鄉有承霞靜豐尚賢大和五山里 仁德鄉
[001-5a]
有甘棠永樂餘糧歸仁金塘里 方山鄉有金節永
壽懐仁通山光德里 禮義鄉有長安仙林平樂懐
忠新安里 桃源鄉有永闡白泉長樂崇信安居里
積善鄉有南巖雙壁中川豐樂斷金里 繼錦鄉
有馴善攀轅鳴弦戴星遷星里 開元鄉有靜居迴
鄉招仁居賢冰魚里 長樂鄉有崑山楊明剡元禮
義寧安里 太平鄉有壁潭擇賢懐仁建昌懐信里
康樂鄉有遊謝宿剡竹山康樂感化里 遊謝鄉
[001-5b]
有康樂明登宿星暝投吹臺里 靈芝鄉有石床東
節正筠化善里
水經曰吳黄門郎黄哀明居嵊縣宏訓里考之地/圖今無此里也莁節舊經曰莁音無字書曰莁荑
也本草通曰蕪繼錦舊名治化天聖中邑人史瀹/登進士第其子叔軻繼之縣令魏琰改今名齊唐
題史氏西園詩戴水寒流對軒檻桃源深徑入漁/樵陳克詩雨裏落帆遊謝鄉寒聲古木共荒涼四
山為我洗蒼玉况有故人歸上方/故人汪彦章也時寓東山國慶院
官治志
縣治據剡山之陽歴坡而升樓觀竦峙頗似㑹稽府譙
[001-6a]
登眺所臨溪山陳象如顧凱之所云千巖競秀萬壑爭
流者孔奕㑹稽記曰剡縣治在江東吳賀齊令始移今
治公㕔相直舊有德星堂名迎薫堂今堂既廢扁榜亦
不存所可考者有宣和間盧天驥詩云剡溪詩尹亦何
人作堂餉客名迎薫雖有桃李姓潘人紅梅一窠香入
雲東有東園有四山閣閣規模庳隘寖就傾圯園存斷
碑而已嘉定八年尹史安之誅茅營新屋且撤舊而更
之増敞縣樓廣四山閣即㕔之東為堂復舊迎薫之名
[001-6b]
其北為面山堂累石成山玲瓏盤錯因山之趾注水為
池雜藝卉竹相與映發亭榭參錯殆十餘所皆史尹所
創也
古令長
吳卜靜字元風吳都人為剡令
賀齊字公苗山隂人為剡長吏斯從為姦斬之從族黨
糾合千餘人攻縣齊開城門擊破之
晉周翼郄鑒之外甥少遇饑亂賴鑒得存郄亡翼為剡
[001-7a]
縣令解職歸心喪三年後歴青州刺史少府少卿
謝奕字無奕陳郡陽夏人父裒為吏部尚書奕少有器
鑒歴郡太守掾為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
而遣之累遷豫州刺史追贈鎮西大將軍
李充字宏度江夏鄂人初辟丞相掾嘗歎不被遇殷揚
州知其家貧問君能屈志百里否李答曰北門之歎
久已上聞窮猿奔林豈暇擇木遂授剡縣令
殷曠之仲堪子有父風仕至剡令
[001-7b]
宋王鎮之字伯重祖耆之位中書郎父隨之上虞令鎮
之為剡令並有能名
周顒字彦倫宋明帝頗好元理以顒有辭義引入殿内
親近宿直帝所為慘毒顒輒誦經中因縁罪福為之
少止元徽中為剡令有恩惠百姓思之
齊張稷字公喬母疾時稷年十一侍養夜不解帶每劇
則累夜不寢及終毁瘠過制杖而後起州里謂之純
孝齊永明中為豫章王嶷主簿以貧求為剡令㑹山
[001-8a]
賊唐寓之作亂稷率厲部人保全縣境
梁王懐之剡令
陳徐陵剡令
唐張子胄剡令
宋令題名
周在田 晁
陳求古 譚雍
魏琰 林槩
[001-8b]
章珣 葢參
沈振 丁寶臣
過 胡格
髙安世 聶長卿
江相 鄭宗回
劉繪 晏明逺
宋順國 施
侯臨 蘇駉
[001-9a]
賈公述宣德郎元豐六年/是年新官制行宋廣國
錢長卿 王知元
吳賁 史祈
劉旦 張諤
吕必强 俞應之
符綬 程容
張慶逺 鄒秉均
孫汝秩 宋旅
[001-9b]
孫潮 莫伯□
應彬 楊植
宋宗年 范仲將
姜仲開 錢墌
趙不退 毛鐸
郭康年 蔡純誠
韓晦 李耆年
趙渙之 郭契夫
[001-10a]
趙伯楙 任望之
蘇詡 吳懤
陳嘉謀 李耆碩
張商卿 韓元脩
鄭逸民 季光弼
成欽亮 張注
李拓 陳謨
葉籈 劉榘
[001-10b]
周悦 詹入民
滕璘 胡大年
謝榘伯 趙汝遇
史安之 蔣志行
趙彦傳 魏岠
蔣峴
劉長卿寄剡中諸官詩訪舊山隂縣扁舟到岸涯故林/嗟滿嵗春草憶佳期晚景千峯
亂晴江一鳥遲桂香留客處楓暗泊舟時舊石/曹娥篆空山夏禹祠剡溪多隠吏君去道相思
[001-11a]
許渾送剡縣薛明府詩車馬楚城壕清歌送濁醪露花/羞别淚煙草讓歸袍鳥浴春塘
暖猿吟暮嶺髙尋仙/在仙骨不用廢牛刀
方干和陳明府登縣樓詩郭裏人家如掌上簷前樹木/映窓櫺煙霞若接天台地分
野應侵婺女星驛路古今通北闕仙溪日夜/入東溟綵衣才子多吟嘯公退時時見畫屏
方干送剡縣陳永秩滿歸越詩俸禄三年後程途一月/間舟中非客路鏡裏是
家山密雪霑行袂離盃變别/顔古人唯賀滿今日喜同還
王荆公寄丁元珍詩溪水渾渾來自北千山抱水清相/射山深水急無艇子欲從故人安
可得故人昔日此水上樽酒扁舟慰行役津亭把酒/坐一笑我喜滿顔君動色論新講舊惜未足落日低
[001-11b]
回已催客離心自醉不復飲秋果初寒空滿席今年/却坐相逢處惆悵相逢别時迹可憐溪水自南流安
得溪舟/問消息
陸經送丁中允宰剡詩塵土官曹幾處閑君今作邑好/開顔落帆直向剡溪口入境先
登天姥山魚鳥半和風俗處雲霞多雜簿/書間雪晴須去尋安道召作經宵興盡還
王平父送聶剡縣兼呈沈越州詩剡溪清瀉映檀欒天/姥花飛載酒船憶我
少年來蠟屐羡君今日去鳴弦從容人樂漁樵外瀟/灑詩隨簿領邊太守相逢應見問為言多病憶林泉
丞治在縣之東南佐理/坊治東有月我軒
題名
[001-12a]
季祐之 林通
苗元裔 沈昇
毛亶 常椲
趙士叟 許殻
曽勰 劉佺
吕 王中孚
時璹 韓愿胄
章騆 周玭
[001-12b]
吳枏 髙子津
陳戍 梁立
吳道夫 陳彭壽
項鶚 唐仲義
蘇彬 陳昌年
楊浚 樓潚
俞杭 沈俊心
解汝為 楊遵
[001-13a]
張子榮 應泰之
趙崇謖 劉厚南
王彞倫
簿治縣之右依剡山顔有登眺趣山址多林樾嘉定八/年尹史安之創建於縣左訪戴驛之舊址治有朔
風/堂
題名
文繩世 劉士野
吳雍 陳友仁
[001-13b]
司馬僖 蔣鐔
刁駿 靳
蘇林 江濤
鄭圭 趙崇規
葉梓 趙善恕
陳秉禮 鄭伯行
鄭宰 錢觀光
邊沂 姜强立
[001-14a]
趙謜夫 李密
徐愿 沈忞
沈文煥 趙必鼎
羅隠寄剡溪主簿詩金庭養真地朱篆㑹稽官境勝堪/長往時危喜暫安洞連滄海濶山
擁赤城寒他日抛/塵土因君擬錬丹
梅聖俞寄剡溪主簿臧子文詩剡溪無淺深歴歴能見/底潛鱗莫苦窺塵土聊
堪洗古木潭上隂遺祠巖下/啟應識道傍碑因風奠醪醴
尉治鄰丞治之東治/西有隠吏軒
[001-14b]
題名
吳秉 宋易
薛鎡 韓晝
干閌 楊炬
程衎 侯杞
林懋能 祝溥
陸釡 杜師顔
吳正國 張永
[001-15a]
魏興祖 趙師向
謝深甫 陳紀
干汝功 鍾闡
林昇 向士貴
趙 錢聞善
胡之邵 宋元老
趙崇原 支文
趙彦垠 吳元章
[001-15b]
任謙之 黄飛
姜漸 邵三傑
𣙜官治治在縣南三千步為税所㕔舊在縣東/遷善坊尹史安之移於縣西化民坊
社志
社舊經在西南後移在此嘉定/八年尹史安之重建於縣西
學志
崇寧二年以舊學増建五年六月罷八月復置學五十
區為緡錢一千四百三十有七糧為斛一千五百四
[001-16a]
十學長諭直學各一人齋長諭各一人學生文士五
十人武生闕焉小學教諭一人小長一人學生四十
人出政和學制嘉定八年尹史安之得絶産
舊經載孔子廟堂在縣東南慶厯八年縣令丁寶臣所
創臨川王安國平父為記今不/存
修學碑慶厯八年/五月旦 太子/中允丁寶臣
天之道運乎上地之道處乎下聖人之道行乎其中一
物不生非天地之道一民不治非聖人之道自堯舜
[001-16b]
禹湯文武成康至孔子千餘年治天下者同其道也
亂天下者異其道也剡令沈振初築學舍未及完而
徙他官寶臣至則嗣而成之遷殿於其中塑孔子像
髙弟十人配坐左右新門嚴嚴應門躭躭兩序翼翼
中庭砥平令與學者春秋釋奠朔望朝謁於斯學也
其可廢乎噫聖道與天地無窮天地毁則聖人之道
或幾乎熄學其可廢乎宣和中燼于盜建炎元年令/應彬建孔子殿後三年蜀郡
范仲將始置廊廡又明/年淄川姜仲開始大之
[001-17a]
修學碑 汝隂/王銍
嵊西南隅羣峯之麓下臨剡溪山川環拱氣象雄張有
學焉慶厯八年令丁元珍始加興葺宣和初焚於兵
建炎元年令應侯彬建孔子禮殿三年春蜀郡范侯
仲將崇廊廡備像設因其舊而升大之又明年淄川
姜仲開以學為急又建學堂移殿廡與門南向致厚
於學者靡不至也落成於紹興五年秋先王建學校
匪在絃誦威儀以德行道藝教養成就其才將以明
[001-17b]
師友之道世無師友道不傳也孔門答問獨於顔子
告其大者子夏子張為諸侯師子貢築室原憲棄仕
所被者逺也孔子没而學進者曽子也一以貫之許
之以道矣曽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所謂忠恕所謂
誠明所謂養氣一也今夫辯足以使四方勇足以將
三軍一為不善不足以訶僕妾氣懾失據不在大也
是未聞曽子子思孟子大勇乎學者顯窮齊致生死
不變蹈道自樂至於没齒不可一日廢其常心而巳
[001-18a]
晉南渡王謝孫李支許之倫初過浙江為剡中山水
清放之遊一時稱髙㑹不知邑東餘姚有諸馮之地
舜所生也其北㑹稽之地禹所没也舜禹功被萬世
而有見於遺俗亦聞聖人之至德乎范侯俊明髙爽
健於立事姜侯剛明亷肅政在急吏寛民人大化服
郁郁然洙泗之風矣儒學為吏師政事出經術戎馬
之間力興學校知急所先所立卓矣俾刻於石知所
勸焉性之外舅曽公衮以書稱此記曰㑹稽之地但/知王謝風流不知諸馮禹跡實為風俗所繫其
[001-18b]
有益世/教乎
修學碑乾道癸/巳七月 左朝議郎主管/台州崇道觀周汝士
簿括蒼江公尉臨海謝公視事之初謁夫子廟歴視傾
欹上漏下濕諸生無所歸因愀然曰政孰先於此同
心之言其應如響於是定規摹審材用聚糇糧命徒
庸弊者葺之壊者新之課有限試有法誘掖不倦發
於至誠諸生激昂日進於學剡之文治煟然一變葢
數十年未有也古之仕者以其所學後之仕者以其
[001-19a]
所不學古之學者一毫未信而使之仕雖聖人有所
不能後之學者幸而入政往往視所學為空言謾不
知省曰從事於斯吾知為政而已也不知所學為何
事也昔魯脩泮宫從公于邁無小無大蜀起學宫邦
人向化鴻儒竒士間生特起異時掞藻天庭淵源四
海如游夏輩可不知所自耶
新學舊在縣西五十步嘉定七年尹史安之移建/於縣西南繼錦坊為屋百區前有泮水秀異
亭/
[001-19b]
嘉定七年史安之行尹事三歎舊宫荒隳士失肄業相
攸剡山庚兌之隅樂其崇峻敞開山水明美如杜子
美所謂剡溪秀異李太白所謂剡水石清妙者迺匠
新宇䡾䡾嵬嵬志於鑑風教琢翹楚也嗚呼作學非
難也繼難也繼非難也知為難也然豈無知者乎晉
湛方生脩學教曰嶺舉雲霞之標澤流清曠之氣山
秀水清荆璞在茲剡山水有之魏曹植孔子廟頌曰
修復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
[001-20a]
永作憲矩剡學者圖之
新學記
嵊古剡也剡溪藴秀異欲罷不能忘杜少陵之詩云爾
夫秀異之氣周流磅礴鍾為人物必有資稟英粹為
時翹楚者其可輕哉燮庀職成均日延四方士相與
欵語觀其為人有端方者有謹厚者有志氣不羣者
有俊敏可喜者品彚雜然未易枚舉非獨通都大邦
人才之所自出雖僻郡小邑亦未嘗乏人因是思人
[001-20b]
才之生何地蔑有今猶古也維古盛時待士類甚厚
長養磨淬不厭不倦良心德性日益著明於是乎皆
為善士隨才器使有功有業即今之士類而以古人
長養磨淬之道與之周旋遲以嵗月則亦當有不可
勝用之才豈不甚可貴哉不惟膠庠如是抑郡若縣
之學皆能用是以淑士類承學之流躍然奮發者亦
必多有之茲理甚明任是責者不可不勉四明史侯
之為嵊宰也悼學宫之壊棟撓柱欹岌岌將壓俊秀
[001-21a]
朋來肄業無所欲一新之役大而費廣資諸衆力義
不可强則以身任之曰事未有不可為者節浮冗窒
滲漏裕財之源用由是足主簿徐君愿甚偉茲舉曰
此吾所欲為顧力不逮爾議罔不合事由是集舊學
在城之隈地非爽塏氣鬱不舒周覽以求勝處乃得
今地臨流負山面勢宏傑經始於去秋而告具於今
春自大成殿至於兩廡重門自明倫堂至於東西齋
序自倉庫至於庖湢凡屋百區堅壯軒豁遂成偉觀
[001-21b]
而纎芥不擾士業其中雍雍愉愉有雲飛川泳之適
侯及主簿君皆有書來屬燮識之燮不敢辭侯名安
之字子由太師之孫今丞相之從子生長金玉淵海
之間益自砥礪不溺豪習而留意於學宫如此可謂
知本務矣諸生涵濡教育何以報稱亦惟有志於道
靜觀此心與天地同本與聖賢同類我欲為善誰能
禦之充火然泉達之端謹揠苗茅塞之戒更相磨勵
儒風大振則侯之至望也尚勉之哉嘉定八年四月
[001-22a]
乙未朝散郎試秘書少監兼國子司業兼國史院編
脩宫實録院檢討官袁燮記
淵源堂孔門像
剡周氏作淵源堂製先聖十哲坐像列畫七十二子為
一堂闢富學輝聲集彦擢秀恢義五齋又有細論堂
藴秀軒同襟館蘭馨室時永嘉王公十朋居師席台
温秀士咸在館塾王公記曰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
道欲其自得之也説者因孟子之言論淵源之學本
[001-22b]
乎自得非傳授所能嗚呼是見孟子之言不究孟子
之不必言也夫欲造道於未得之前不資諸師友可
乎必深造而後能自得非孟子有所不能言未有舍
師友而自能深造者此又孟子所不必言也孟子知
性為善知道莫大乎仁義為七篇書其自得有如此
者世之學者多矣自得者鮮父兄之教子弟固非無
師友也命之之意殆不過𫝊句讀習文詞爾鮮有及
乎道學之淵源望其深造自得可乎周君誡子孫曰
[001-23a]
親師友之淵源噫君之家訓過人一等矣慮子若孫
懈而弗遵為名其堂且記其事似孫曰家有塾黨有
庠古人之教也王公之記其叙若此豈不足以裨風
化美習俗乎取以系諸學
進士登科題名
史綸 天聖五年/王堯臣榜 史叔軻綸之子景祐元/年張唐卿榜
茹約 慶歴二年/楊寘榜 茹開 皇祐五年/鄭獬榜
姚勔 嘉祐四年/劉煇榜 史安民熙寧九年/徐鐸榜
[001-23b]
黄特 元祐六年/馬涓榜 求移忠紹聖元年/畢漸榜
姚舜明紹聖四年/何昌年榜 求元忠崇寧二年/霍端友榜
黄唐傑宣和三年/何煥榜 馬佐 紹興十三年/陳誠之榜
茹紹庭紹興十五/年劉章榜 周汝士紹興十八/年王佐榜
茹驤 紹興十八/年王佐榜 周汝能紹興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周之綱淳熙二年詹/騤榜上舍 唐錡 淳熙二年/唐騤榜
白公焯淳熙十一/年衛涇榜 石宗萬淳熈十四/年王容榜
周之瑞淳熈十四年/王容榜上舍 郭綽 淳熙十四/年王容榜
[001-24a]
宋叔壽紹熙四年/陳亮榜 石宗魏慶元二年/鄒應龍榜
王復明慶元五年/曽從龍榜 茹騤 慶元五年/曽從龍榜
石孝溥慶元五年/曽從龍榜 任必萬間禧元年/毛自知榜
過文煥間禧元年/毛自知榜 周之章嘉定元年鄭/自誠榜上舍
茹或 嘉定四年/趙建大榜 姚鏞 嘉定十年/吳潛榜
周宣子嘉定十年/吳潛榜 過 宷嘉定十三年/劉渭榜上舍
周溶孫嘉定十六年/蔣重珍榜
廪
[001-24b]
舊在縣西山頭嘉定八年尹史安之移置縣前
驛
驛名訪戴舊在縣左之訪戴坊嘉定八年尹史安之重
建於東門之外水行而舟陸行而車皆於此判袂人
以為得津堠之要焉
艤雪樓
嘉定八年尹史安之新創出東門在訪戴驛之南下俯
清溪前列疊嶂樓之下扁曰剡川一曲
[001-25a]
戴溪亭
出南門枕碧溪有戴溪亭佳山清湍芊林古渡蔚茂平
逺盡入臨眺王銍戴溪亭詩碧玉仙壺表裏清我來
閒伴白雲行四山迤邐青圍野一水蜿蜒碧遶城試
問春來觀秀色如何雨後聽寒聲老人飛馭烟霞外
落日空含萬古情又詩天上東風轉斗星天涯羈客
尚飄萍道塗只謾經殘歲風雪那堪客旅亭春到怯
添雙鬢白夜寒愁對一燈青絶憐萬古凄涼恨不計
[001-25b]
樽前一醉醒王梅溪戴溪亭詩剡水照人碧剡山隨
眼青吾來非雪興暫上戴溪亭尚書芮公輝持憲節
登此亭賦詩溪山之興無時盡興盡名亭意可知出
岫孤雲含細雨投林宿鳥愛深枝風流已是千年事
公案今成七字詩短棹悠然隨所適人生出處要如
斯亭舊名戴溪芮公更為興盡今仍舊名
放生池
出北門半里有亭名恩波亭之前後皆有池
[001-26a]
版圗
田為畮三十七萬五千七百三十八廢者為畮八千四
百二十今為畮三十六萬七千三百一十有二嘉定
以後畮
夏輸上供折帛錢為緡四萬二千四百一十有九和買
為絹一萬八千四百五十有一捐其坍失者合輸絹
萬有八千二百二十有九紬二百六十有九綿為兩
二萬三千一百一十損其坍失者合輸兩二萬七百
[001-26b]
七十有八茶租為緡七百四十小綾二百五十為緡
一千五百四十米為斛二萬四百蠲閣者斛五百有
七合輸斛一萬九千剡田厥上依谿作砩厥中陂池
為利厥下者以雲雨為豐凶其得陂砩者十不能二
三故田事磽薄農人艱難他州豐剡不全熟而又税
重科濫催督罕經使已納者不復輸合科者不復過
則田磽農難尚庶幾焉
縣郭為户一千一百九十四為丁一千八百九十五嘉
[001-27a]
定以後
鄉落為尸三萬二千為丁五萬六千八百一十八嘉定
以後
兵籍
尉司弓兵一百人
長樂寨兵一百人
管界寨兵一百人
[001-27b]
剡録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