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g0059 粵閩巡視紀略-清-杜臻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粤閩廵視紀略卷四
            工部尚書杜臻撰
四月癸亥朔始畢粤事次日甲子自潮州發九十里至
黄岡又二十里至閩界之分水關詔安境也閩撫金公
鋐候於關口先行請 安禮乃及閩事議自分水關始
循海而東歴漳泉興福而至福寧州
 按閩地為中國之東南隅而島番日本正直其外元
[004-1b]
 明以來時有㓂擾故海防為尤重其地在周秦時為
 越國之支封漢元鼎間始列郡縣然兵制不可考吳
 長沙王孫䇿始立南部都尉於建安晉置典船校尉
 於福州唐開元十九年設泉山府兵至徳間復置經
 略寧海二軍宋置崇節保節二軍指揮及兵馬都監
 皆統之於郡守故當時典郡者有郡將之名元設萬
 户府明髙祖洪武二十年命江夏侯周徳興經略海
 上置沿海五衞十二所曰福寧衞領大金定海二所
[004-2a]
 曰鎮東衞領梅花萬安二所曰平海衞領莆禧所曰
 永寧衞領崇武福全金門中左髙浦五所曰鎮海衞
 領六鰲銅山懸鐘三所其隙地支地控馭所不及者
 更置廵司以承其彌縫焉陸路之防既固又作烽火
 南日浯嶼三水寨擁戰艦以備躡㓂之用景㤗間尚
 書薛希璉奉命廵閱復増小埕銅山二寨謂之五寨
 互為首尾迭相呼應而苞桑之籌益宻嘉靖四十二
 年廵撫譚綸以倭警屢作議設總兵及三路參將以
[004-2b]
 福寧為北路興化為中路漳州為南路而重五寨之
 權各置欽依把總以三舊寨為正兵二新寨為竒兵
 定為分合哨守之制積弛一新隆慶間復設浯銅海
 壇二逰總萬厯四年始設南澳副總兵又置懸鐘逰
 總𨽻之於是五寨三逰各據要害頗稱良法矣福寧
 州北界浙省東臨大洋背倚叢山上游之要樞也故
 於烽火門置寨曰烽火寨外以聨絡浙兵而福寧衞
 大金所協守於内福州之閩安鎮綰轂海口畨舶商
[004-3a]
 艑交通羣聚省會之門户也故扵連江之定海所置
 小埕寨𨽻於南路而鎮東衞梅花所協守於内興化
 地處東南之隅曲倭䑸入㓂獨當其衝閩海之腰膂
 也故於莆田之東環㠘置南日寨而平海衞及萬安
 莆禧二所恊守扵内泉州外連金厦控引彭湖東畨
 即臺/灣匪茹糾結相倚為姦右掖之巖險也故扵晉江
 之外洋置浯㠘寨𨽻扵南路而永寧衞及崇武福全
 金門髙浦中左五所恊守扵内漳州西界粤省前倚
[004-3b]
 南澳東連金厦㳺氛徃來控制不易甌粤之襟喉也
 故扵詔安之井尾澳設銅山寨而鎮海衞及六鼇銅
 山懸鐘三所恊守扵内眀代兵制略具扵此崇禎間
 海㓂劉香老為祟繼以鄭芝龍邊境騷然多事其後
 芝龍就撫授為潮漳總兵資其扞禦海疆稍靖 國
 初芝龍入朝其子成功復叛以金門厦門為巢出没
 扵同安海澄之間 王師撲討同海漳泉皆宿重兵
 或駐滿甲不復因仍舊制後頗議欵而成功益肆陸
[004-4a]
 梁會
上初即位誅芝龍 下詔諸將一意討賊兵部尚書蘓
 納海奉 命遷界自省城閩安鎮始北抵浙界之沙
 埕六百七十里南抵粤界之分水關一千一百五十
 里通為閩邊一千八百二十里築塞固守禁民外出
 其入海之水曰潘渡河曰銅鏡河曰㢘村河曰洋尾
 河曰大梅河曰赤頭河曰雲霄河曰開溪河皆斷而
 守之昔之寨逰衞所大率皆棄置是時靖南耿藩提
[004-4b]
 兵一萬自粤徙鎮而又從納海之請加兵七千以壯
 居重馭輕之勢規制一變康熙八年都統濟實奉
命安兵稍拓舊邊然斗絶之境及諸洲島猶棄不守實
 又請益兵
上不許止令移閩安一鎮扵海澄而以戍守閩安責之
 藩屬既而海逆内訌竊踞漳泉旋即迅掃蕩平盡收
 舊境扵是提鎮諸營皆移海外而内地之守星羅如
 故焉今各營現在抽防内地者則有
[004-5a]
 詔安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額
 雲霄營參將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額
 八年曾/駐總兵
 漳浦營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兵
 三千名八年移漳州總兵劉炎防守漳浦/懸鐘等處駐札雲霄後分設二處
 漳浦城守營參將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
 名八年係/逰擊
 海澄營副將一逰擊二守備二千總四把總八兵二
[004-5b]
 千名元年以前不拘何處調兵三千防守元年議移/汀鎮兵二千又加一千共三千名防海澄其汀
 鎮另設後改用水師提督領兵四千防海澄八年提/督奉裁兵歸陸營另移閩安鎮兵三千防守海澄
 漳州營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兵
 三千名舊/額
 漳州城守營副將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
 二兵二千二百名
 灌口龍江營參將一守備二千總二把總四兵九百
 名灌口屬同安/龍江屬漳州
[004-6a]
 同安營副將一逰擊二守備二千總四把總八兵二
 千名八年前因海上投誠兵/一千八年又加一千
 泉州陸營參將一逰擊四守備五千總十把總二十
 兵五千名
 泉州城守營參將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
 名
 惠安營參將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八百名
 興化營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兵
[004-6b]
 三千名
 興化城守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
 名八年設/二千名
 福州蒜嶺營守備一千總一把總二兵二百名
 福清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從
 長樂調兵五百名元年議歸併/長樂另設兵一千防守福清
 長樂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分
 五百名守福清/元年歸併長樂
[004-7a]
 閩安陸營恭將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
 舊額陸營三千名元年加水營一/千名總兵一八年調陸營守海澄
 連江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設
 兵一千分五百守羅源元年全/調防羅另設兵一千守連江
 羅源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舊/從
 連江撥兵五百名駐防元/年全移連江兵一千駐防
 福寧營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兵
 三千名舊額八/年同
[004-7b]
 桐山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元/年
 議福寧州地濶兵單應再/添一千名擇要害駐札
 共二十二處其全營駐札不分調者則有
 分駐厦門海澄水師提標恭將一逰擊四守備五千
 總十把總二十兵五千名
 駐札銅山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
 兵三千名
 桐山城守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
[004-8a]
 名
 駐札厦門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
 兵三千名
 駐札金門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
 兵三千名
 浯嶼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
 晉江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
 圍頭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
[004-8b]
 平海營逰擊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兵一千名
 海壇營總兵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把總十二兵
 三千名
 駐札鎮東衞閩安鎮副將一逰擊三守備三千總六
 把總十二兵三千名
 凡十一處諸汛地多向所不守以新定添設重兵與
 内地並存候閱定
乙丑粤督臣興祚/撫臣士禎/並詣行帳行請 安禮北
[004-9a]
 向跪興祚/奏曰臣/自縣令蒙
皇上特恩擢臬司遷廵撫陞總督先在閩中鯨鯢未靖
 臣/曾捐軀血戰比至兩廣嶺表初平分遣將士剪除
 餘孽今仗 天威境内安堵臣/扵疆場之事無可効
 力惟有潔已愛民赤心報國嚴加防守以固封疆伏
 祈 天使代奏士禎/奏曰臣/䝉調廵撫幸遇昇平時
 和年豐境内寧謐但沿海居民雖經展界因海禁森
 嚴尚懐疑畏開墾無多今䝉
[004-9b]
皇上特遣大臣將沿海田土給民復業所至歡聲載道
 三月之間遂已開墾一萬餘頃皆由
皇上至仁普覆大臣宣布得宜故能如此神速其餘尚有
 抛荒田地一萬餘頃臣/等當率各屬捐給牛種資助貧
 民不過數年可以全復至扵沿海小民多以捕魚為活
 應許其小艇輕筏附近採捕庶饑困可蘇伏祈代懇
睿鑒允行臣臻/受辭謹識之二臣頓首辭去又行三十里
 止詔安是日興泉道丹達禮/雲霄參將袁廷芝/
[004-10a]
丙寅共登梅洲之八尺門望銅山
 漳州府屬縣十濱海者四曰詔安曰漳浦曰海澄曰
 龍溪龍溪附郭元年畫界自粤界之分水關歴赤南
 山鳳山亭/大興寨至梅洲寨為詔安邊邊界以外斗入海三
 十里懸鐘所附海十五里西張西岐嶺十里竹港梅
 嶺皆移共豁田地三百八十四頃有竒又平和縣豁
 免田地二十五頃錯壤也扵梅洲寨因界設守八年
 展界安兵十一處分水關五十名十八葛十五名琉/璃嶺五十名白馬坑二十名赤南
[004-10b]
 山十五名洋林村千總一兵一百名洋尾橋龜山把/總一兵四十名華寮十名懸鐘嘴五十名梅嶺千總
 一兵二百五十名梅洲逰/守千把各一兵五百名今從詔安營撥守四汛分/水
 關把總一兵五十名洋林寨千總一兵一/百五十名東洋尾河十一名龜山三十名又從漳浦
 鎮右營撥守八汛懸鐘把總一兵一百五十名梅嶺/把總一兵一百名菜園浦十二名
 公子店三十六名梅洲寨逰擊一千總一兵二百五/十八名八尺門千總一兵一百名江頭汛七名烈㠘
 八/名候閱定烈㠘誤應/作鼠㠘
 詔安縣宋為南詔塲有臨水驛元至正間右丞羅良
 命屯官陳君用城之𢎞治間置千户所正徳間設捕
[004-11a]
 盗通判尋廢嘉靖九年設縣治相傳名南詔者乃以
 風景𩔖滇南云
 龜山在縣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巨潭禱雨多應有石
 洞可容數十人山之西有潮漳分界廵司度象頭而
 止山外即潮境矣
 洋尾山有石井中有兩孔旱潦不涸溢
 真武山前有官㠘其形如龜後即洋尾石橋其形如
 蛇
[004-11b]
 大南山與龜山綿亘數里若巨屛然其巔産蘭疑即/赤南
 山/
 梅洲有大陂溪經馬洋至大陂南繞梅洲村復抵漸
 山入海漸山在縣東五十里髙峭千仭頂分二峯有
 潭深不測宋進士翁待舉陳景肅楊仕謹仕訓讀書
 其中種榴數百株號石榴洞紹興間有吳大成者當
 秦檜柄國時隠居是洞講明正學與莆田相陳俊卿
 逰處仕訓考亭門人也待舉葬其旁之甘嶺山土人
[004-12a]
 號曰知州山以待舉嘗知瓊州軍故也今於梅溪築
 砦以守梅河遶其南渡河為大梅山更南即海口名
 八尺門渡海面五六里得大洲金石洪淡二廵司及
 走馬溪在焉其東即銅山矣
 走馬溪距懸鐘梅嶺各二十里
 南澳逰故設欽總一員官署二一在南澳鎮之太子
 樓一在懸鐘所之宫前澳領戰艦三十四兵九百十
 八名彭山雲葢寺走馬溪其汛地也太子樓在鎮城
[004-12b]
 之東有後宅城閩人傳海㓂林道乾和人血築之
 彭山有三島其居人四姓有上彭中彭下彭之别在
 雲葢寺東大洋中水深三十餘托倭冦閩粤來徃所
 必經
 懸鐘山斗入海中形如覆鐘相屬處如華萼亦為孤
 峯舊於其處置所城為周江夏所建操屯軍一千一
 百九十名在詔安東南二十里有果老山在城中四
 面八山連環相向其南有宫前澳一名勝澳即逰兵
[004-13a]
 營汛防所駐也澳内可泊南北風船百餘又有東山
 望陽臺環所為洲者七曰蛤洲獵洲敏洲紅洲卧岡
 洲陳洲蛇洲南三十里為粤之柘林東行半潮水為
 鷄母㠘
 甘山一名柑山在銅山南海中二山相對有大柑小
 柑之名山上有井水獨淡相傳仙人遺柑其上山下
 水深二十餘托東番彭湖倭賊徃來之區中有一礁
 曰羊礁舟至此宜慎用單坤針三更可至南澳旁有
[004-13b]
 四㠘曰虎仔曰南村曰﨑曰犬眠而柑山最竒逺望
 若一小髻天將風雨狀態百變若屛若屋若獅象之
 形
 川陵山在銅山南半入於海相傳宋帝昺南渡將都
 南澳築此為東京地陷為海至今城堞尚存自山巔
 向海莫窮其際有屋材竹木時時浮出潮退後居人
 駕舟取以為薪其峯秀聳號曰蘇尖又號蒼陵又號
 東山其東隔海山若列屛曰杜潯科第踵出與是山
[004-14a]
 相接者曰虎岡山峯巒秀麗曰揭榜山東湖水出其
 下
是日行七十里止雲霄丁夘行八十里止漳浦
 元年畫界自梅洲寨歴油甘嶺髙塘洋雲霄鎮大梁/山髙洋口苦竹嶺秦
 溪村荔枝園浯江/橋趙家堡張坑至横口為漳浦邊邊界以外斗入
 海四十里月㠘二十里舊洋附海三十里虎頭山十
 五里埔頭十二里後葛司十里洋尾橋杜潯七里舊
 鎮皆移共豁田地一千一百六十三頃於荔枝園髙
[004-14b]
 洋口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二十三處大水窟三/十名樹洞
 把總一兵一百五十名長坑二十名雲霄南岸廖家/橋把總一兵一百名北岸荷歩千總一兵二百八十
 名廖家樓砲臺二十名㠘頭二十名杜潯逰擊一千/總一把總一兵三百八十名南山十名眉田寨把總
 一兵八十名苦竹十名荔枝園千總一兵一百三十/名舊鎮十名下㠘十名黄家寨把總一兵一百三十
 名保安二十名赤水十名臺山十名南山十名趙家/城逰擊一把總一兵一百七十名將軍嶺千總一兵
 一百六十名大帽山南雞/冠山二十名髙山二十名今從雲霄營撥守八汛山/尾
 十名埭仔頭十名廖家樓把總一兵五十名髙塘十/名荷歩千總一兵六十名北㠘十名下寨十名埔仔
 五/名又從漳浦鎮中營撥守八汛石峽仔十名㠘頭四/十名杜潯千總一兵
[004-15a]
 二百名青墩把總一兵七十名杏仔三十名南山二/十名山頭廟三十名眉田寨把總一兵一百五十名
 扈頭礁/三十名又從漳浦城守營撥守四汛舊鎮把總一兵/六十名六鰲五
 十名南景把總一兵五十/名赤湖千總一兵六十名又從漳浦鎮左營撥守六
 汛鎮海衞内大坑把總一兵五十名積美千總一兵/一百名東坂把總一兵三十名連江千總一兵一
 百二十名﨑沙把總一兵五十名鎮/海衞逰擊一把總一兵三百五十名候閱定
 漳浦古名綏安縣孫吳永安三年置地在今雲霄鎮
 晉時猶存南越志云綏安縣北有連山昔越王建徳
 伐木為船其大千石以童男女三千人舉之既而人
[004-15b]
 船俱墜於潭時聞拊船有唱喚之聲徃徃有青牛馳
 而與船俱見一名越王潭綏安縣不知何時廢唐垂
 拱二年復於雲霄之梁山下置漳州漳浦縣以漳水
 出其南故也開元四年徙於李澳川即今治也原屬
 附郭貞元二年徙州治於龍溪始為支縣
 李澳川其源有三一自平和五寨一自南靖龍嶺﨑
 溪一自盤陀嶺九曲溪滙流於此川
 雲霄溪源出平和南徑雲霄鎮一名西林溪
[004-16a]
 綏安溪在縣南八都東流合於李澳川
 漳江自西林出海水自銅山來迎之清濁合流而成
 章故名或云陳將軍謂此水如上黨之清漳故名
 梁山在縣西南三十里有九十九峯其髙千仭亦稱
 梁岳開元中鍾紹京作尉擇其可名者二十四峯以
 蓮花山為中峯有齊帝石齊武帝所賞也帝嘗仕宋
 為贑令晉安王子勛反糾之不從被囚南康郡獄族
 人蕭欣祖門客垣京等破械迎之出避難揭陽因至
[004-16b]
 此有水晶坪以産水晶而得名有晉亭峯以葛洪居
 之得名開元十二年十一月朔旦山出祥雲如天仙
 佛像麟鳳花草之狀彌亘百里經月方息是時天子
 封禪泰山都督辛子言以聞宋議郎吳與居於山麓
 多異書
 雲霄山去梁山四十里以其髙聳故名一名大神山
 俗呼大臣山山下即雲霄鎮山後有玉女仙人二峯
 將軍山在雲霄城西與大臣山隔溪列峙唐戍將陳
[004-17a]
 元光居此元光字廷炬固始人父政以功拜玉鈐衞
 翊府左郎將髙宗總章二年泉潮間蠻反政領嶺南
 行軍總管事出鎮綏安故地與許天正盧如金等三
 十人入閩保九龍山後得五十八人姓為援進屯梁
 山外之雲霄鎮卜居火田村令如金屯雲霄之修竹
 里儀鳳二年政卒元光代領其衆元光通儒術習韜
 鈐年十三舉鄉薦第一及領州事廣㓂陳謙結蠻酋
 苖自成雷萬興等攻陷潮陽元光討平之永徽間嶺
[004-17b]
 南盗起循州司馬髙璇令元光赴潮潛襲㓂壘俘獲
 萬餘嶺表悉平進嶺南行軍總管嗣聖二年請建一
 州於泉潮間益七閩為八許之以元光父子世守南
 土邊民畏服令建漳州漳浦郡於綏安世守刺史元
 光又請以部曲馬仁等為司馬從之境内稱治已而
 苖雷餘孽復熾元光討之為賊將藍奉髙所害事聞
 贈豹韜衞將軍追封潁川侯後以數著靈異歴朝累
 封靈著順應昭烈廣濟王子珦字朝佩先舉眀經授
[004-18a]
 翰林承㫖學士及元光被害率武勇襲殺藍奉髙奉
 朝命代領州事凡十九年卒諡文英子酆字有芑舉
 秀才授寧逺縣令州人以刺史殳伯梁不能其官詣
 闕舉酆代領州事許之遂命為中郎將漳州刺史受
 事二十九年卒諡忠憲陳氏四世守漳皆能得民心
 至酆子謨而失其官朝命栁少安為刺史猶命謨以
 中郎將檢校本州别駕少安令謨白觀察盧諶議建
 州治於龍溪得請州治遂移而漳浦縣治李澳川如
[004-18b]
 故謨後復以平廣㓂功兼漳州刺史今將軍山下有
 陳王墓葢元光葬父政處相傳葬後相冡者言山有
 王氣元光改葬大峯山以避之宋宣和間有傭人林
 機詣縣官言陳王將徙冢反雲霄有磚一坎在普賢
 院請遣五百人徙之發驗果然遂為徙磚詣故葬處
 越數日居人望見有數百人羣作即之獨機在耳乆
 之又見有旗幟鼓吹自峯山下趨視之則新冢成矣
 由是居民益以為神山傍有火田溪即政初徙處也
[004-19a]
 民至今燒畬以田淳祐志載李氏者閨媛能詩有汲
 水詩云汲水佳人立曉風青絲展盡轆轤空銀缾觸
 破殘粧影零亂桃花滿井紅又書懐云門對雲霄碧
 玉流數聲漁笛一江秋衡陽雁斷楚天濶幾度潮來
 問過舟其地又有靈著王試劍石
 盤陀嶺梁山之支壟為入粤孔道舊置盤陀廵檢司
 漢為南越之蒲葵關唐李衞公徳裕貶嶺南過此作
 詩云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復一開顔明朝便是
[004-19b]
 炎荒路更上層樓望故關宋世號葵岡嶺有無象菴
 在其下前此山多逸象為暴有頭陀吳姓祖華者搆
 菴乆之民居日稠象跡遂絶因以名
 臺山髙數百尺平坦如臺近視與諸山齊海上舟人
 望之則見其特出羣峯上
 大帽山在縣東北八十里髙聳圎秀林木蓊鬱頂有
 黄茅若戴帽然又名戴㡌山上有玉川瀑布新村石
 鼓龍漈潭寳珠石諸勝又有天湖悟道普陀金山碧
[004-20a]
 石龍雲石獅𢎞道八巖北行則為海澄南行則為鎮
 海衞
 銅山所在五都一名東山明初易今名自縣西南一
 百二十里至其地縱横各百里有城周江夏所築故
 設操屯軍一千一百九十名又有水寨欽總一員統
 戰艦四十五兵一千一百七十七名先置於井尾澳
 景泰間移此城依古樓山為固三面阻海勢絶險嘉
 靖間海㓂吳平引倭攻圍數月不能下自來科甲不
[004-20b]
 絶稱文獻區古樓三峯中峯有南溟書院東峯有東
 璧書院城東西二澳各藏南北風船百東澳有塔寺
 曰東門澳上多怪石産諸藥品有石室可容二十餘
 人一石如船一石如人戴笠其下激浪狂湧俗呼大
 驚門更東有五㠘相錯所謂鐵釘雞心虎窟空及銅
 坑銅鉢也藏北風船十餘南一山髙聳曰蘇尖泊北
 風船十餘更南曰鱟殻澳泊南風船三十餘更南為
 宫仔前泊北風船五十餘折而西為士貟㠘走馬溪
[004-21a]
 泊南北風船五十餘商人徃來及賊舟之自東番彭
 湖來者必於此收泊南㑹哨於懸鐘北會哨於浯㠘
 六鰲古雷井尾鎮海皆其汛地也
 鼓雷山在縣東南五十里一稱古雷髙出秀聳為銅
 山外翰有古雷後葛二廵檢司由杜潯後葛油澳以
 達於古雷皆並海曲行峻崖險絶葢其地斗入海中
 如伸一臂也山瞰大海潮聲時至有如雷鼓相傳葛
 洪嘗煉丹其上石竈猶存後葛所以名也下有井旁
[004-21b]
 多茶樹相傳宋幼主嘗於此汲水煮茶擲棄餘瀋乆
 而藂生成林也山根多惡礁舟觸之立碎南北泊船
 皆可二十餘天啓癸亥紅夷嘗至
 沙洲在銅山東南海中泊北風船二十餘為大洋外
 蔽商賈多行其裏西北對峙者曰杳澳近古雷可泊
 南風船五十餘萬歴己未賊袁進孝李忠率六十舟
 於此就撫
 東墻菜嶼在沙洲東北海中二㠘相鄰而菜㠘在其
[004-22a]
 内冬月石礁涸出皆生紫菜故以名内有井仔澳泊
 南北風船三十餘
 六鰲所在縣東六十里如巨鰲戴岳亦曰鰲山有城
 周江夏所建操屯軍一千一百九十名澳口有沙線
 水落乃出可泊南北風船三百餘線外又可泊五十
 餘内通舊鎮為萑苻出没之區城東北五里許一山
 崛起曰虎頭山可泊北風船三十餘扈頭礁苦竹寨
 眉田寨皆在其内萬歴戊申紅夷駕夾板船入虎頭
[004-22b]
 山虜一防弁至天啓三年又至盤踞匝月五年為賊
 鍾之鵬所據廣賈路絶乆之乃通其下有雙石生海
 中大浸不沒又有雙洲如門廣船入閩必經此
 將軍澳在東墻之西可泊北風船四十餘下有礁曰
 將軍礁舟舶遇之輙碎濵海人多乘桴以取蠟相傳
 陳元光嘗駐兵於此或云古閩越王號騶力等為吞
 漢將軍使據險拒漢故以為名未知孰是海中島㠘
 甚多可指者曰魚腸㠘通鹿溪曰竹㠘有居民數百
[004-23a]
 家曰石城㠘亂石欹壘若城曰大桑小桑土宜桑而
 人業漁今人多呼大嵩小嵩也有浮沉㠘視潮漲減
 為小大漲若沉減若浮又有大潵小潵之屬嘉靖九
 年正月海中諸峯忽沒不見頃之三山併為一峯屹
 立摩空作樓臺之狀三日乃已葢蜃氣云
 青山廵檢司在將軍㠘之北亦一山斗入海者自丹
 竈山鐵竈坑南行三十餘里平沙漠漠可泊南風船
 四十餘折而西為燈火墩亦可泊南風船
[004-23b]
 井尾廵檢司在青山北南距鴻江四十里可泊船百
 餘内通白石赤湖佛曇橋萑苻所出沒澳口多礁廵
 船必避之非潮至八九分不可入鴻江者黄如江也
 訛為鴻儒其出海處曰鴻江澳亦名鴻儒㠘天啓辛
 酉於其地設逰兵營把總一貟乙丑又設陸兵一營
 澳口多礁惟淺船可入又不利南風夏至後廵船輒
 棄井尾去防守孤弱窺窬益多有愁城之名
 鎮海衞在鴻江南十里有城周江夏所築操屯軍四
[004-24a]
 千九百名城三面環海太武山擁其後登雲龜嶺鴻
 岐五星諸山環其旁鴻江遶其南東椗南椗浮於前
 如龜魚泛水城中有山曰後山古山昭山曜山蒼山
 又有七星井栁樹井民居蕃富科第不絶太武山去
 衞五里一名太母山上有太武夫人壇相傳閩中未
 有生人時夫人獨先居此列仙傳云皇太姥閩人婺
 女之精即指此也其山周百餘里髙千仭登其巔東
 望大海無際漳郡諸列城指掌可數其名勝有浴仙
[004-24b]
 盆仙人跡旁大石刻象徑雲根洞五大字有延夀塔
 營搆甚工可坐十數人髙數仭海舶望為標的有紫
 石佛髙約三尺其質蒼白上現紫㸃如粟有小石城
 曰秦建徳城又有錦亭峯石鐘樓九霄巖石眼泉及
 湼槃馬蹄百丈仙竈諸石焉衞左一石臂横亘海中
 曰岐尾臂之南北皆可泊舟然非風便利北船不得
 歴尾而南南船不得歴尾而北一遇撞捽必立碎也
 東椗在東北南椗在東南水皆深三十托賊自彭湖
[004-25a]
 東番來者必以二椗為標從二椗用未坤針四更可
 達大小柑山也衞之東門常塞有䜟曰石狗吠金雞
 啼東門開賊就來嘉靖辛酉一開而饒平賊張連卒
 至陷城大掠而去其旁有半洋洲在水底東接龜嶺
 西接南鎮㠘如遇風晴見白浪一條長百餘丈亦名
 白玉礁岐尾之北有白坑冬月北風飛沙四集一望
 浩然故以名西望中左北望料羅近望東椗遠望圍
 頭皆歴歴也澳内可泊北風船百餘彭湖逰汛常於
[004-25b]
 此發棹焉又北為島美今曰積美實島尾之訛耳舊
 有島尾廵檢司屬海澄縣衞城中有鎮撫司署及五
 千户署豫備倉軍器局儒學旗纛廟又有東瀛書院
 祀朱子又有陳布衣周翠渠兩先生祠布衣名真晟
 字剰夫其先泉人篤志正學天順中詣闕上書翠渠
 名英字梁石其先莆人嘗知廣徳州投紱歸與布衣
 同時講學鎮海故戎壘自有兩先生文風始盛兩家
 之先亦以戍至後遂占籍而長子孫也嘉靖中一齋
[004-26a]
 豐先生熙由翰苑謫戍於此始白當事祠兩先生惠
 安張岳為立碑産石蟶生海底石孔中𩔖蟶圎尖上
 小下大殻𩔖竹蟶而更紅紫石孔本小蟶長孔亦随
 大海人用小鐵鏨破石取之
戊辰行九十里止海澄施將軍烺自厦門來會
己巳漏下四鼓同登□繒船過圭㠘渉海七十里至厦

 元年畫界自横口歴洪礁獨石山關厢/村蔡家庄至三义寨為
[004-26b]
 海澄邊邊界以外附海十七里陳輝村十二里甘輝
 村七里太江等皆移共豁田地七百八十四頃有竒
 於石馬洪礁團山三义寨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
 八處團山把總一兵一百名太江二十名圳尾千總/一兵二百三十名娘媽宫千總一兵一百二十
 名中權關口三十名上恒泥港十/五名石馬十五名福滸二十名今從海澄營撥守
 五汛三都把總一兵五十名後境把總一兵二十名/橄㰖嶺四十名青埔三十名海門山十五名
 又從漳浦鎮左營撥守三汛石馬逰擊一千總一把/總一兵三百一十二名
 福滸千總一兵一百四名三义/河千總一兵一百二十六名候閱定
[004-27a]
 海澄故為龍溪漳浦地嘉靖九年都御史胡璉以姦
 民多䦨出通番者請置安邊館於海滄委通判一貟
 駐理而闌出者益不止二十五年都御史朱紈用副
 使柯喬議欲以海滄月港等澳耆民充捕盗備倭都
 指揮黎秀獨以為不可已復上議曰近署安邊館乃
 益知姦民曲折其船皆造於外島泊於外澳或開駕
 以通番或轉售於賊黨而嵩㠘長㠘漸尾海滄石馬
 許林白石等澳在在皆賊之淵藪也不亟窮治恐益
[004-27b]
 滋蔓議上忌者羣毁之秀坐免官亡何倭果大熾遂
 改安邊館為靖海館二十九年閩㓂大起多據地以
 拒捕而月港亦為賊巢官軍於海滄白石鎮海野馬
 井尾分道逐擊賊始敗遁參將王麟追及於古浪把
 總劉一桂追及於荆㠘斬獲數百擒賊首許西池等
 及倭衆三千餘海疆稍靖四十二年以委貟非專任
 特添設捕盗同知以治之四十四年用知府唐九徳
 議即海防館設縣治割龍溪東境一都至九都之地
[004-28a]
 及漳浦縣地以𨽻之營搆城署至隆慶元年乃成此
 剏邑所自始也葢海之險在水有□曲可以藏舟予
 自廣至閩歴詔安漳浦之境皆自西而東海在南面
 至漳浦之青山則折而北海在東面歴鎮海衞復有
 支海蕩而西入過大江至月港而龍江自東來會之
 海澄之為邑即在月港之曲故自來以險特聞也由
 是東行過龍溪歴同安晉江復為自西徂東之路矣
 國初海澄為㓂據溝通其四面益成深阻黄梧來歸
[004-28b]
 始内屬然㓂猶迫處厦門嘗宿重兵駐防後又屢陷
 於㓂副將叚應舉死之葢以四面阻水運道易絶而
 賊駕舟薄城則甚便故也自督臣姚啓聖進克厦門
 邊患始息其地形北面阻海即支海之内入者城之
 北更築土城為提鎮駐兵之所外為總垣環之穿其
 西北隅為中權關别作鎮逺樓城於東北月港環其
 東為橋以屬於東門而席㡌鴻福常春諸山聨絡於
 前稍東即鴻江山也由東北出圭㠘則大海矣予由
[004-29a]
 是以至厦門焉
 月港通海潮其形如月番舶所湊
 泰江疏作太江一名南溪在縣東六里許自三平經
 馬口城受漸山檺潯諸水滙為龍潭至浮宫入於海
 又有支港自南溪出接海門曰蘆沉港浮宫之潮逆
 流至南岐舖頭山曰倒港今團山圳尾洪礁厚境諸
 戍皆在其西
 圭㠘在海澄月港之東周廻五里一山浮水如圭故
[004-29b]
 名白圭㠘又名龜㠘其上雉堞象八卦之形取龜負
 圗意籌海重編誤為雞㠘葢/以閩人圭雞同音故也晏殊𩔖要云亦名赤㠘
 又名丹霞㠘以其上有石朝色如丹晚色如霞也乃
 清漳之門户北為濠門廵司南為海門廵司稍出為
 倒港荆㠘自眀世凡石馬月港烏礁紫泥充龍惠民
 石美海滄洋船出入必由此接濟勾引踪跡詭祕萬
 歴丁巳邑令傅某因舊城擴置兵百餘人𨽻海澄營
 築浮屠以備瞭望天啓壬戍紅夷五舟闌入登塔望
[004-30a]
 内地因復議增陸兵千餘人
 海門山亦名胡使二㠘上下延衺數里綿亘一二三
 都又名荆㠘梁㠘荆㠘産荆木梁㠘古有水人水馬
 産於此先有居民正統間知府甘瑛以民多骩法徙
 其民於青埔社置廵檢司於五六都之地以控馭之
 今有戍兵
 嵩㠘相傳宋幼主泊舟於此適遇誕節羣臣呼嵩遂
 以名
[004-30b]
 石馬鎮亦名石碼鎮在邑之西其北支海亦名錦江
 龍江之所委也許茂烏礁紫泥三洲星列迤邐而東
 其支海之北則為橋梁尾嵩㠘長㠘海滄許林頭諸
 境濠門廵檢司在焉即所割龍溪一二三都之地也
 今皆在界外支海之尾分南北流南流循邑治而東
 北流歴白石青礁石美自北岸東出合於南海籌海/重編
 有衝龍廵檢司即充/龍也省志無葢已裁
 青礁屬海澄白礁屬同安二礁相對皆有吳真人廟
[004-31a]
 在白礁者曰靈濟宫在青礁者曰東宫吳真人者名
 本海澄人也生太平興國四年素食不娶善療病求
 之者如市景祐六年卒感其惠者肖像以祀會有䖍
 㓂禱於祠而賊酋死民賴以安益神之部使者以廟
 額請賜名靈濟焉慶元中封英顯侯開禧中加號英
 惠累封普佑真君祠祀徧於閩粤永樂十七年文皇
 后患乳碞危甚夢道人獻方用朱絲繞乳炙之問其
 名曰閩人吳本居白礁方施藥未還也覺而如方試
[004-31b]
 之患良已皇后嗟異使人入閩求得廟處勑封醫靈
 妙惠真君萬壽保生大帝仍賜龍袍一襲真人生時
 嘗與其族孫同開黄馭山道經青礁埋三缶刻盟章
 於其上既歿而鄉人祠之雲嶠側方築宫有役夫狂
 呼曰此非吾居龍湫之陽吾昔有盟掘地得三缶青
 蛇蟠其中遂於其地作東宫焉
 元年畫界自三义寨歴江東橋東尾九頭/馬髻山至蓮花村
 為龍溪邊邊界以外附海二十五里海滄十五里烏
[004-32a]
 臼十里姚㠘石尾等村俱移共豁田地三百八十二
 頃有竒於龍江舖江東橋因界設守八年展界安兵
 五處江東橋逰擊一千總一把總二兵二百名三义/河把總一兵一百名玉洲千總一兵一百五十
 名石美城守備一把總一/兵二百四十名烏㠘十名今從灌口龍江營撥守髙/浦
 港十/名候閱定
 海澄故與同安接境而龍溪在其内本非邊海以海
 澄之北有支海内入故亦有遷界而龍江其重鎮也
 龍江一水而數易名其源出延汀界合寧洋龍巖漳
[004-32b]
 平之水而下華峯又合長泰諸水滙為潭曰漫潭兩
 山如壁渾𢎞淵㴠流十餘里以其遶郡城之北也謂
 之北溪梁大同間有九龍逰戲其上故又名九龍江
 而龍溪邑名亦自此立矣宋大中祥符七年邑民網
 魚見有神龜負珠出逰因捕得之其珠圍三寸七分
 光彩燭天郡守危稹因改貢珠門為還珠門淳熙初
 陳淳字安卿家於此學者謂之北溪先生溪流又南
 逕香洲渡歴峽中出峽為栁營江舊志云唐末王潮
[004-33a]
 下泉福嘗駐兵故以名丁氏古譜曰六朝以來戍閩
 者屯兵於此揷栁為營江當海溪之交兩山夾峙可
 憑之以守西岸盡屬蠻獠唐揔章中陳元光代父政
 為刺史始遣人從上流?渡盡平諸蠻名其所居曰
 唐化里以此言之栁營之名其來舊矣宋紹熙間郡
 守趙伯逿始作浮梁以渡嘉定七年太守莊夏易以
 板橋豐石為址釃為十五道而屋之名通濟橋嘉熙
 元年圯於火太守李韶易梁以石而不屋越四年乃
[004-33b]
 成長三千尺址髙八尺釃水亦十五道梁之跨於址
 者五十八長八十尺廣博皆六尺即今之江東橋也
 橋之西有栁營廵檢司橋之東有江東馬驛其橋又
 名虎渡橋眀晉江陳讓記曰昔欲為橋有虎負子渡
 江息於中流探之有石如阜尋其&KR0890沉石絶江隠然
 魚梁乃因壘址為橋故名虎渡溪又南南溪來㑹之
 其㑹處曰福河俗名三汊河置戍營夾河而守在西
 者曰福河城屬海澄縣今又訛為福滸在東者曰三
[004-34a]
 义寨焉南溪者以其遶郡之南而得名也源有二北
 源出禾溪永豐南源出銅壺小溪至南靖而合東逕
 康仙渡貟山之隂又東過郡城南疏為三台洲南橋
 直焉又東過文山而㑹於北溪二溪合流入於海澄
 之支海龍溪縣置於梁輿地志曰隋開皇十二年併
 綏安蘭水二縣入焉綏安溪在漳浦蘭水不知所在
 或云即南溪也
 玉洲城在福河之北與海澄之許茂相對陳布衣真
[004-34b]
 晟居之改名定山真晟生於鎮海遷居龍巖晚乃定
 居於玉洲即此地也其地初名坂尾似即石尾籌海
 重編所謂石美亦此地也去坂尾五里為白石山山
 多白石故以名亦名鸛石山有石崆可容千人
 龍江舖今設龍江營亦在福河北
 華封嶺即華峯在城北亦名龍頭嶺髙千餘丈北溪
 經其下二十里為九龍山其山北有九龍水宋陳堯
 佐詩人生五馬貴山有九龍游是也别有九龍嶺通
[004-35a]
 潮州其下木棉菴即宋鄭虎臣殺賈似道處
庚午登白石嶺望金門白石嶺者厦門之主山也連上
三嶺乃至絶頂仄徑斗絶海風飄蕩欲引人去四望大
海羣山環匝真海外要區也
辛未自厦門登舟過髙嶇遇大風歴劉五店&KR1801洲宿石
潯海岸同安境也去縣二十里
 泉州府領縣七邊海者四曰同安曰南安曰晉江曰
 惠安晉江附郭元年畫界自蓮花村歴烏頭孤山鳳/尾山灌
[004-35b]
 口寨苧溪橋方坑嶺浦頭寨石/潯蹈石山三忠官巖山店頭舖至小盈為同安邊邊
 界以外附海二十里埕頭潯尾十五里馬鑾唐厝港
 五里鼎尾皆移共豁田地一千九百四十一頃有竒
 於灌口寨苧溪蹈石山設兵駐守八年展界安兵十
 四處通津山千總一兵二百名文圃山觜十名周山/窰把總一兵九十名灌口千總一兵一百三十
 名前厰二十名烏頭山十名下店守備一把總一兵/一百七十名板橋十名美人山十名西岸窰頭五十
 名東岸石潯千總一兵一百四十名對窰頭後社十/名馬家港守備一把總一兵二百三十名龜山二十
 名/今從同安營撥守五汛潯尾把總一兵二百名劉/五店把總一兵一百名下
[004-36a]
 店把總一兵一百名石潯把/總一兵一百名大嶝二十名候閱定
 同安縣唐為大同塲閩王延鈞僭號升為縣紹興間
 始築城其形東西廣而南北隘如銀錠故名銀錠城
 又城南溪有二石銅色而魚形故又名銅魚城
 大輪山在城東有畏壘菴朱子為主簿時所作也朱
 子嘗名其廨中之軒曰髙士又聚徒講學於菴中各
 為文以記菴傍有梵天寺公所嘗逰處也嘗書十六
 字於法堂中曰靈光不昧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
[004-36b]
 知解又有戰龍松三大字鐫於石壁絶頂眺望最勝
 處有𨽻書極目二字焉
 大鳳山在城北三十里山勢延衺形如鳳翅故名朱
 子嘗有詩云門前寒水青銅闕林外晴峯紫㡌孤記
 得南垞通栁浪依稀全是輞川圖
 文圃山在城西六十里與海澄接境南濱大海四望
 圎秀號十八面山以多文士故名唐謝翛與弟修讀
 書於此翛登文徳五年進士詞藻過人南唐主簿洪
[004-37a]
 文用與族人洪澤宋皇祐元年進士石賡崇寧間石
 蕡皆居此嘉定間鄉人楊志作三賢堂祀翛文用及
 蕡西蜀何致一為記有龍池滿慈院建於其上賡為
 之記曰文圃山土無頑石木無荆棘層巒疊嶂之間
 松蘿幽䆳翠色如畫深洞長谷自然天成佛氏之祠
 幡刹相望以雲名者凡四曰雲嶽雲峯雲泉雲嶠皆
 其支峯也又里許為夕陽山其山在西方最髙遥接
 落日故名上有遁跡巖唐宣宗嘗龍?於此依黄檗
[004-37b]
 禪師於真寂寺作詩云惟愛禪林秋月空誰能歸去
 宿龍宫夜深聞法食甘露喜在蓮花世界中按福清
 縣黄檗山已載此事洪州宣州亦載之
 苧溪山去城西三十里下有苧溪出白桐嶺蛇蟒所
 蟄色多黑為渉者病大觀中邑人徐誠始為橋唐宋
 時虎豹所窟穴今則坦途矣山下有陳婆陂亦唐宣
 宗命築云宣宗微時有陳婆進麥飯問之曰旱田所
 産帝即位命有司築陂曰蘇營陂灌田數百頃俗訛
[004-38a]
 為陳婆
 五通嶺在縣東宋幼主避元兵至泉聞蒲壽庚之亂
 止郡城北法石寺越過城南下輦即今下輦陂是也
 過五都龍窟有三巨石連接水中由此登舟謂之御
 踏石又至莊坂尾是謂五通嶺路傍二大石髙四五
 丈如門文天祥大書龍門二字刻石龍窟亦以宋主
 得名
 &KR1801洲嶼在縣南海中周圍二里以在邑之丙位故名
[004-38b]
 稍東有白㠘周四里縣治東西二溪之水經此南下
 其傍又有䑕㠘海澳盡處即石潯也白礁廵檢司錯
 入龍溪境負山面海陸行﨑嶇咫尺不易度水道則
 瞬息耳頗為匪𩔖所窟宅髙浦千户所有城周江夏
 所築故設操屯軍千二百五十八名西距馬鑾東有
 深青驛稍南即潯尾也為邑之西南障轄墩臺七前
 有寳珠㠘沙㠘也可揷竹深入丈餘風颺水漂沙聚
 自若劉五店北為同安港西為五通白㠘南為烏沙
[004-39a]
 烈㠘東為澳頭大嶝再東為角㠘門嘉靖壬戍倭從
 此入天啓四年設把總於石潯尋議撤以省餉諸境
 遷海時俱在界外
 大嶝㠘周五十里有沙路可通内地兩涯相去七八
 里宋建隆初里人葉祝甃石為路疏橋以通潮汐已
 而圮乾道中僧宗壽欲修之尋卒見夢於其侣道震
 卒續成之路長千三百丈為橋六
 小嶝㠘在大嶝外其地有鐘山宋時嘗創章法院山
[004-39b]
 之北為丘釣磯先生隠居處先生名葵生宋季有文
 名元遣御史馬伯庸來徵托治圃自匿伯庸率達魯
 花赤齎幣至家力辭不屈伯庸不能奪悉取其所著
 書以去今沙間有大盤石相傳為先生釣石又有天
 與石方二尺許上鐫碁局及字一行云萬機分子路
 一局笑顔回亦云先生筆也又有仙人井在沙間石
 上潮至即沒潮退即現甘冽如故日可給四五十舟
 厦門者乃嘉禾㠘地㠘在海中屬嘉禾二十一都至
[004-40a]
 二十四都以曾産嘉禾故名廣衺五十餘里去縣七
 十里中左所城建其上故設旗軍千二百四名城南
 三里有厦門港遶城之西與鼓浪㠘鹿耳礁相對為
 中左之門户眀初有水寨在浯㠘設欽總一貟後以
 其孤逺移入厦門而寨名仍舊焉中左之境東抵烈
 㠘金門南至大小擔㠘西接海澄五㠘北至同安内
 港與髙浦相望遶㠘墩臺凡九曰厦門在東曰東渡
 曰髙﨑在北曰流礁曰五通在西曰東澳曰徑上曰
[004-40b]
 井上曰龍烟在南籌海重編有髙浦塔/頭二廵司志不載其汛地則惠
 安之崇武晉江之祥芝永寧圍頭同安之料羅曰最
 衝惠之獺窟同之官澳曰次衝其㑹哨南會銅山於
 擔㠘北會南日於湄洲為首尾聨合之勢後又設浯
 銅逰把總一貟統戰艦二十二兵五百三十六名駐
 中左分兵二哨一屯舊浯㠘一屯大擔視賊所向隨
 方䇿應此當時戍守之舊也天啓壬戍癸亥間以紅
 夷㓂掠置厦門銃城一曾家澳塔頭銃城二别設戍
[004-41a]
 兵尋以省餉罷 國朝乆為㓂據近始廓清帥府建
 牙雄踞海外不侔於前代矣其中名勝有無盡巖五
 峯錯峙而最髙者為洪濟山上有方廣寺雲頂巖晴
 霽可見日本又曰留雲洞兩傍倚石為門上覆片石
 曰一片瓦雞鳴登之可候日出也又有山髙懸如蜂
 窠山前海中有七星石森列海面山麓洪塘有龍洞
 相傳有龍穿地而出上分三竇下通為一或於其傍
 作龍湫亭西北有嶺曰薛嶺嶺之北唐薛沙居焉沙
[004-41b]
 父曰令之本長溪人沙為龍溪尉因卜居於此嶺之
 南唐陳黯居焉黯潁川人十嵗能詩領鄉薦凡十八
 應南宫試不第值黄巢之亂避地於此遂有南陳北
 薛之名黯讀書堂側有石髙十六丈上刻談𤣥石三
 字土人呼其地曰塲老山薛嶺之下曰薛浦浦外有
 㠘曰離浦以其離於薛浦也度可在髙﨑西北又有
 動石在篔簹港口潮至則自動又有浮沉石潮漲不
 沒潮退反沉天將風其上輙有吼聲土人又呼為石
[004-42a]
 虎礁有官榮石在龍烟墩宋幼主過此民有餽獻者
 悉予官陸丞相秀夫書官榮字刻之
 鼓浪㠘縱横七里在厦門之西圭㠘之東南望大擔
 北鄰猴㠘上多民居眀初與大嶝小嶝俱徙成化間
 復舊約二千餘家率皆洋商也天啓壬戍紅夷駕巨
 艦攻圍把總宋九龍率居民力拒殊死戰斬酋長一
 人餘衆遁去撫軍行視戰處勒詩紀之因築銃城置
 戍兵一營尋以餉絀罷大石壁立刻鼓浪洞天四字
[004-42b]
 旁有巖曰日光巖又有黄牛㠘沙埂屬厦門曰龍腰
 渡古䜟曰龍腰斷黄牛平嘉禾出公卿
 擔㠘有二曰大擔圍五里曰小擔圍四里在嘉禾之
 南西界浯㠘東鄰烈㠘二洋歸航至此如入玉門澳
 内可容南北風船五十餘宋幼主過此舟膠不能去
 擲棄累重以輕其舟時有光發水上漁人徃徃得古
 硯其旁又有檳榔㠘
 烈㠘在金門之西中左之東周二十里閩海實録作/百餘里誤
[004-43a]
 居民三千餘家南有城仔角西有青﨑東有湖下諸
 澳環之在在可登地皆斥鹵島民航海為生逺出彭
 湖東番走死地如騖城仔角可泊北風船四十餘天
 啓初紅夷入犯皆泊此嘗設兵二百戍之以餉絀罷
 地有吳山樓山牧山湖山吳山最大唐栁冕嘗置牧
 監於此故有牧山之名舊置烈㠘廵檢司築城以居
 與金門並峙
 舊浯㠘在擔㠘西南海中北至中左南至鎮海各半
[004-43b]
 潮水周圍五里地屬海澄縣居民二千餘家稍折而
 内入為島尾卓﨑破竈洋為盗賊出沒之區海澄中
 左門户也眀初設水寨公署於此成化間徙厦門嘉
 靖三十七年賊首洪澤珍勾倭入犯盤據舊寨為巢
 徧歴興泉漳潮之境三十八年五月賊首嚴山老引
 倭犯泉州參將王麟拒之祥芝石湖追敗之大岞其
 分䑸别犯興化者指揮唐修拒之峯頭追敗之野馬
 又有犯福州者參將尹鳳拒之閩安洪塘追敗之梅
[004-44a]
 花山老就擒倭衆敗遁於是澤珍之徒始自毁浯㠘
 之巢以去四十一年倭復大入多陷衞所郡縣廣㓂
 吳平復來浯㠘據舊巢以應賊是時賊氛大熾上命
 總兵俞大猷劉顯督兵討賊二將至則親搗浯㠘巢
 賊始遁去廵撫譚綸總兵戚繼光請復水寨於舊地
 萬歴三十一年有夷舟䦨入泉郡城下不之覺也當
 事者遂議移浯㠘寨於郡東之日湖即石/湖不守門户
 而守堂奥識者病焉天啓初紅夷入犯亦以此為窟
[004-44b]
 宅澳内可泊南北風船百餘
 浯洲山在縣治東南百餘里大海中翔風里十七至
 二十都地也廣衺五十餘里閩海實録周/三百餘里洪武間增
 置金門千户所設操屯軍千五百三十五名及陳坑
 峯上田浦官澳四廵檢司田浦陳坑/二司尋革居民萬餘家眀
 初科目甚盛地不宜稼惟恃魚鹽設鹽塲以𣙜之峯
 上在其東官澳在其北南有鳥觜大㡌西有烏沙金
 沙而料羅一岐横出於峯上之外沙線重䕶可泊北
[004-45a]
 風船百餘凡徃彭湖東番者每中途遇南風輒就此
 收泊候北風而後行計程七更至彭湖十更即至東
 番矣萬歴丙辰倭船嘗至紅夷亦數來天啓壬戌添
 設陸兵一營與水哨協守峯上之民勇而善戰官兵
 倚以禦㓂常與小嶝大嶝鼓浪烈㠘諸戍聨絡相應
 焉山之最大者曰太武巖有玉几案蘸月池眠雲石
 偃葢松石門石室蟹眼泉倒影塔千丈壁一覽亭諸
 勝又有大小雙山並峙若乳大雙回顧二里許結為
[004-45b]
 平林小雙蜿蜒而南為後浦金門諸鄉所城之南有
 寳月菴菴旁大盤石俞武襄大猷署所篆時亭其上
 以望海海中有島天將雨則眀現晴則日光皛皛反
 隠不見號曰變山有五湖曰許坑曰湖山曰湖頭曰
 赤庭曰湖尾今赤庭湖尾已淤為田餘猶在也海中
 礁石潮落時見馬跡相傳唐時有陳姓者善牧馬馬
 大蕃息客來市馬者計所市之多寡倍與之及渡海
 仍得所市之數而已人以為神卒而祀之曰馬牧王
[004-46a]
 廟
壬申登陸行九十里止大盈是夜大雨
 元年畫界自小盈歴東嶺至大盈為南安邊邊界以
 外斗入海三十里石井附海十里雞籠山等村皆移
 共豁田地三百七十二頃有竒於大盈設守八年展
 界安兵四處小盈七十名歌髻山二十名盤龍埔千/總一兵二百四十名雞籠山二十名
 今不設守候閱定
 梁置南安郡今泉郡之地皆屬焉隋廢郡改為縣唐
[004-46b]
 開元中一析為晉江縣再析為大同塲三析為桃林
 塲四析為小溪塲而縣非舊境矣故無城嘉靖三十
 七年縣被倭㓂始築城
 石井在四十三都在縣南八十里故設廵檢司山勢
 斗㧞寨門外即大海也同安之浯洲晉江之安平商
 船徃來必由此西即歌髻山南有營前澳北有紅漸
 山而鷄籠山又在其北大盈舖古名大榮以唐嗣聖
 間嘗設武榮州故名以音同致訛又有武榮舖東嶺
[004-47a]
 舗
 囷山在縣西秀鋭圎㧞如囷風雨輒聞雷聲在囷發
 航海者識以為準
 靈岳祠在九日巖祠樂山神唐咸通中有僧募木作
 佛殿遇老叟為導得大木於永春之樂山又遇暴漲
 木自浮至因祠之於此水旱致禱海舶祈風多竒驗
 宋累封通逺王又加封善利廣福顯濟王宋時泉有
 市舶司每四月十一郡守同市舶提舉率屬以禱宋
[004-47b]
 宣和二年命市舶提舉張佑齎御香詣廟焚之
癸酉行六十里次泉州府
 元年畫界自大盈歴龍源山鷓鴣寨/後渚澳至洛陽橋為晉
 江邊邊界以外斗入海五十里福全所三十里永寧
 衞二十里祥芝澳十里東石澳俱移共豁田地一千
 二百五十二頃有竒於觀樹塔山因界設守八年展
 界安兵十四處安海寨守備一千總一把總一兵四/百八十名小龍源山十名馬坪山十
 名日湖山十名衙口山二十名竿頭寨逰撃一千總/一把總一兵四百四十名竿柄臺十名觀樹塔山十
[004-48a]
 名東安十名蚶江二十名南岸水頭一百三十名鷓/鴣寨守備一兵一百五十名潯尾把總一兵八十名
 徑邊/十名今從泉州陸營撥守七汛東石千總一兵一百/名鷓鴣把總一兵一
 百名圍頭福全把總一兵一百五十名竿頭把總一/兵百名深滬烏潯兵一百名永寧兵一百名水頭蚶
 江祥芝千總/一兵二百名又從泉州城守營撥守一汛溪邊浯埭/二十名
 候閲定
 隋始置泉州於今福州地而於今泉州地置南安郡
 唐景雲二年始改泉州為閩州而别置泉州於南安
 地屬閩州都督府此今郡所自始也郡北有清源山
[004-48b]
 一曰泉山通志引漢書顔師古註指此為東越王所
 據之泉山然考師古之時乃唐貞觀初所云泉州即
 今福州也其非此山眀矣城建於唐其衙城北樓有
 歐陽詹貞元九年記尚存閩忠懿王王審知刺史留
 從效擴大之周二十三里有竒門六從效建牙時樓
 櫓甚壯自刺史陳洪進納土於宋始命撤之唐時西
 郭外有西禪寺刺史王延彬妹為尼居之延彬為拓
 城而包之於内城北松灣又有崇福寺蔡尊師葬在
[004-49a]
 焉陳洪進又拓而包之於内宋紹定中郡守㳺九功
 元至正中監郡偰玉立又屢拓之於是其城益大至
 周三十餘里而&KR0992斜不正土人呼為葫蘆城元時又
 呼曰鯉魚城皆以形似也相傳初築城時遶城皆種
 刺桐故又有刺桐城之名閩王審知者光州固始人
 也曾祖友祖藴玉父恁生子三人長曰潮次審邽次
 審知唐末盗起江淮潮與壽春王緒劉行全為羣盗
 流刼至汀漳緒以糧少令於軍中曰敢以老稚從者
[004-49b]
 斬潮獨與兩弟奉母以行緒欲斬其母三子泣請得
 釋己而軍中共叛緒殺之推潮為主觀察陳巖表為
 泉州刺史巖死潮盡有延建五州之地乾寧中拜威
 武軍節度使潮疾表審知為留後遂繼潮為節度使
 居福州而審邽亦以泉刺史累進威武軍節度使居
 泉州唐昭宗在鳳翔審知奉詔得承制除授審邽卒
 審知以墨勑授審邽子延彬權知泉州事尋實授焉
 審知儉約好禮其下勸以建國審知不從曰我寧為
[004-50a]
 開門節度不作閉門天子卒子延翰嗣延翰建國稱
 王然猶禀唐正朔審邽子延鈞弑之而自立更名鏻
 僭號改元龍啓又改永和鏻淫暴子繼鵬弑之而自
 立更名昶改元通文審知少子延義弑之而自立更
 名曦改元永隆都將朱文進弑之簒居其位以黄紹
 頗守泉州永春人留從效者泉州軍將也攻殺紹頗
 而迎審邽孫繼勲為刺史歸於富沙王延政延政亦
 審知子也先是曦命延政為建州節度使封富沙王
[004-50b]
 曦性淫暴延政數以書諫曦怒遣杜建崇監其軍延
 政逐之即建州建國號曰殷改元天徳至是從效及
 汀漳二州皆歸之延政據有三州南唐兵至延政紿
 福州人曰南唐助我也福州人遂殺朱文進而自歸
 既而南唐克建州延政降而留從效亦執送繼勲自
 領漳泉二州留後南唐主李景建泉州為清源軍授
 從效為節度使尋封晉江王而福州竟入於吳越從
 效勤儉愛人王氏雖亡事其家甚嚴數發間使自通
[004-51a]
 於周世宗宋太祖尋卒無子衙校張漢思自稱留後
 而仙㳺人陳洪進又逐而代之洪進起戎伍為王氏
 軍將留從效之殺黄紹頗也洪進有力焉遂事從效
 為統軍使至是南唐主李煜即以洪進為清源軍節
 度使時宋太祖已下揚州洪進遣使自歸乾徳二年
 宋改清源軍為平海軍授洪進節度使又官其二子
 文顯文顥太宗即位洪進納土歸朝居京師而泉郡
 始𨽻於職方矣按潮兄弟三人並以孝弟忠謹崛起
[004-51b]
 為一方之長雖子弟不𩔖墮其家聲而閩人思之不
 絶吳越王錢昱既有福州命即審知故宅為忠懿王
 廟而泉亦有王刺史祠祀潮於崇陽樓自潮始起於
 泉而審知審邽及邽子延彬延鈞延美延武邽孫繼
 崇繼嚴繼業繼勲相繼為泉刺史當搶攘割據之時
 能保其境土為民扞難不可謂非貽謀之善潛徳之
 報也後又繼以留陳亦在泉境泉雖支郡實為一方
 治亂所關故詳志之以為後鑒云
[004-52a]
 海疆至同安復折而北故泉郡之海在城之東面其
 南面之水曰晉江合安溪之藍溪永春之桃溪南安
 之金溪並會於城西以晉南渡時衣冠之族沿江而
 居故以晉名至臨漳門有石卓立如筍曰筍江臨漳
 門者城之西南門也岸傍一山俯瞰江流有大石從
 山股至麓長二百餘丈又揷入江底宋初僧定諸建
 塔於石上因名石塔山皇祐初造舟為梁曰履坦紹
 興間易以石江又東至徳濟門外曰浯江宋嘉定間
[004-52b]
 為橋曰新橋江又東逕溜石在江之南流甚險萬歴
 間建塔以鎮之江又東逕法石在江之北又東為蚶
 江至岱㠘而入於海北面之水曰洛陽江納惠安及
 本邑之水自康溪達於濠市至留公陂又合惠安沙
 溪之水東至烏㠘岱㠘合晉江而入於海沈存中曰
 水以漳洛名者甚衆水落於下謂之洛舊號落洋九
 域志作樂洋山或曰唐宣宗至此謂風土大𩔖洛陽
 故名竟不知誰是岱㠘籌海重編作岱隊新圗又作
[004-53a]
 大墜又有小墜附其旁傳訛甚矣閩書岱㠘在海中
 介石湖北鎮兩山間亦曰岱隊門水深三十托商船
 入泉州港者必由此郡之水口山也海舟由此二日
 至髙華㠘又二日至&KR1314鼊㠘又一日至琉球國
 安海堡在大盈港北與南安之鷄籠山相對在郡城
 東南六十里古之安平鎮也原名灣海宋開寳中有
 安連濟者唐安金藏之裔孫也徙居於此土人遂易
 灣海為安海金藏本太常樂工則天時剖心以翊衞
[004-53b]
 睿宗則天髙其義命輿致禁中選髙醫禠桑土紩之
 閱日而蘇開元間封代國公配享睿宗廟庭其後人
 至今猶在宋為安海市東曰舊市西曰新市海舶至
 此就𣙜號石井津建炎間創石井鎮設鎮官紹興中
 鎮官方姓者築城以備海㓂眀嘉靖二十七年邑令
 盧仲佃邑紳柯實卿甃以石萬歴三十四年添設通
 判館時一駐之有石井書院以泉不混潮故名舊名
 鼇頭書院宋吏部郎朱韋齋公松紹興初嘗為鎮官
[004-54a]
 公餘進秀民訓廸之子侍講考亭公熹後二十年為
 同安簿時至鎮與父舊客講論經義鎮人益勤於學
 嘉定四年鎮官㳺綘因士民請白郡守鄒應龍於鎮
 西為書院繪二先生像而祠焉命添倅在董其事在
 文公子也傅伯成為之記勒於祠旁
 東石在安海東有獅頭獅尾二寨夾之産牡蠣最佳
 初生如拳石四面漸長有一二丈者房中輙有一肉
 大者如馬蹄小者如指頂海人火炙而取之謂之蠣
[004-54b]
 房亦名蠔袍亦名蠔山又一種生海中大如杯曰草
 鞋蠣東為&KR1801洲塲稍南為白沙湖可通安海港港南
 一小㠘曰北椗賊衝也澳内可泊北風船百餘渡彭
 湖商船嘗於此放洋北上商船欲轉圍頭觜者常泊
 此候風天啓壬戍設陸兵一營乙丑以省餉撤
 靈源山題本作龍源山誤/新圖亦作靈源一名吳山延衺四里山頂
 大而平又名大平山山麓有吳眀宫又名吳眀山宋
 時有吳眀兄弟隠此也山髙峻出於東南諸峯之上
[004-55a]
 有石曰望江石南瞰大海如在眉睫絶頂有靈泉大
 旱不竭有紫雲峯宋林知先生隠處死即葬於此旁
 有華表山與靈源相角立有元時菴奉末摩尼光佛
 云為老子西入流沙所化與他佛因緣異稍西十里
 為羅裳山山之東有五髻峯嘗有異人畫馬於峯前
 石上每天隂鄉人見馬馳驟旋即入於石疑即遷界
 中所謂馬坪山也有龍湫六井各相去半里所或在
 髙原或在平田而泉胍貫通汲一井則五井皆動徃
[004-55b]
 徃有龍出入井旁樹木時有龍爪痕城南山大者有
 吳孤横畫四山横山長數里横郡治南下有畫船浦
 沙面蹙紋時作船像帆檣皆具其帆勢所向可以騐
 風之南北南十里有蕭妃村唐文宗母貞獻皇后家
 所在也妃初為建安王侍者生文宗及帝即位冊尊
 為皇太后太后去鄉時有一弟命帝求之有茶綱役
 人蕭洪妄自言太后召見嗚咽不自勝拜金吾將軍
 檢校户部尚書兩授節度使而太后真弟故在孱弱
[004-56a]
 不能自通有蕭本者探得其内外宗屬遂詣闕發洪
 之詐且稱已真太后弟詔追洪鞫問具服賜死拜本
 贊善大夫追封三代已復有晉江令蕭𢎞自稱太后
 弟徵詣闕三司按問兩人皆偽帝下詔曰皇太后齊
 梁望族僑寓閩中慶靈鍾集早歸椒掖終鮮兄弟常
 所咨嗟而姦濫之徒因緣假託乞沐恩榮既無可騐
 鑿空作偽豈得更容本可長流愛州𢎞流儋州由是
 太后卒不得真弟而蕭妃村之名獨存土人又名為
[004-56b]
 燒灰村焉有植壁港洩横山以南諸水又南有陳坑
 港則滙井尾埭諸水皆入於海
 陳埭以陳洪進所築故名一名浯埭以其為浯江之
 委也受羅裳東北諸澗之水入於海鄉曰陳埭鄉百
 鮮所聚地多衣冠茂族今置寨稍北為溪邊寨也
 溜石鎮有東山亦曰髙甲山有井方丈餘海潮時至
 終不相溷色嘗甘美葛洲溪合南安以下九十九溪
 之水流其下滙為煙浦埭出六斗門而入於海
[004-57a]
 日湖以日所出也故名一稱石湖在陳埭東舊浯㠘
 水寨徙於此可泊南北風船六十餘有金釵山兩支
 對揷如釵股宋政和間僧祖慧宗什等謂其地𩔖明
 州育王建墖於兩支相交處殊瑰壯左股崛起一峯
 有石圎浄名鏡石峯西小巖名石獅巖相傳宋有僧
 貌𩔖獅者隠於此或斵巖前石為泗州大聖像又名
 泗州巖又東有堤障飛沙以䕶田乆而圮萬歴間寨
 帥沈有容令兵船出汛者必載石以歸因以甃堤因
[004-57b]
 得復故名沈公堤舊於此設沙堤寨相去里許有豐
 山寺寺前列石磊砢如羣羊為逰者所賞晉江以南
 初遷之境至此而盡矣
 圍頭灣在&KR1801洲塲之極東一山横出海外為安海港
 之門户故有廵檢司設於十四都地去縣百里宋時
 真徳秀移戍軍於此
 福全所在圍頭北八里有城𨽻永寧故設屯種旗軍
 五百七十五名可泊北風船十餘北為圳上澳亦可
[004-58a]
 泊北風船十餘又有大留澳皆要衝也北至永寧南
 至料羅各一潮水
 烏潯故設廵檢司在十六都地南臨大海東接深滬
 西連福全
 深滬故設廵檢司在十六都去縣七十里東濵大海
 北永寧南福全可泊南風船四十餘地有石壁山一
 名獅山舊志引陸魯望云列竹海澨曰滬葢設以取
 魚故魚之躍出者為䟦扈也豈昔為漁市故遂以名
[004-58b]
 其地歟有石刻深滬二字相傳為羅隠書傍有崇真
 寺祀真武神寺有井嵗旱不竭底穿石竇號複井左
 為彌陀山有井名天竺井右為青山市心保有井名
 寳泉皆甘美給一方用地無蚊蠅相傳亦羅隠所䜟
 也明詹仰庇詩云層崖分五澳疉屋聳孤岡風土魚
 蝦市丘園粟麥鄉北有佛堂澳亦海㓂出入必經之
 地
 觀樹塔亦名關索塔西為竿頭寨與靈源接北為蚶
[004-59a]
 江寨與日湖接
 永寧衞有城周江夏所築舊設旗軍六千三百九十
 五名地在邑東南六十里東濵大海北界祥芝南連
 深滬為泉襟裾嘉靖乙未為倭所陷屠殺兵民俱盡
 倭退後調泉南逰撃駐守可泊南北風船三十餘有
 益輔山擁抱衞城之後一名朝陽山以先受日光也
 又名瑞海又以上有圎石如珠亦名驪龍山有仙人
 山在城中巨石盤礴上有仙人跡其石穿出城外半
[004-59b]
 里許控扼海濤嵌嵒崟﨑文如篆籀竒怪莫可名狀
 皖人阮自華始表異之邑人黄克纘詩云浪有千層
 皆白練石無一片不蓮花又有象山亦在城中形如
 伏象
 祥芝澳在二十都故有廵檢司距縣五十里東面大
 海南接永寧北臨支海與崇武相對澳内可泊南風
 船五十餘支海中有臭塗可泊南北風船二三百皆
 極衝地也有寳葢金鞍二山俗呼寳葢曰大孤金鞍
[004-60a]
 曰小孤相傳有辜氏二女沒而靈異土人廟祀之故
 曰大辜小辜乆而訛曰孤大孤之巔有石塔宋紹興
 中僧介殊募建而俗謂之孤山塔又或訛為姑嫂塔
 謂昔有姑嫂二人皆為舶商婦商入海不返二女搆
 塔而望之其即二辜之訛歟今塔中刻石為二女像
 㳺女拾甓以擿之云中者當生男子也小孤之上有
 石室四面無路但可從峯頂縋而下有趙永嘉者隠
 於此永嘉或云宋人與考亭同時或云元人與虎岫
[004-60b]
 巖僧嘉善交其在石室也獨處無侣虎為守户人餉
 以食輒酬之草葉一榼其人不解所謂擕歸以飼牛
 牛輒熟睡不起始驚異再就永嘉詢之永嘉則又予
 以他草令置牛前牛乃復起更求之則不可得矣因
 名其草曰祥芝祥芝之名始於此眀有髙士趙復字
 無疾博學好古為一方所嚮慕年九十五卒學人私
 諡莊節先生虎岫巖在大孤南五里許巖石光潤林
 木蔥蒨與海上諸山絶異每八九月為士女逰嬉之
[004-61a]
 地
 法石山在郡東南濵於浯江之北度可與浯埭相對
 陳洪進常築壇於此北向呼萬嵗亦曰萬嵗山下有
 法石院洪進妻及女葬其後宋有碧桃道人隠此既
 沒南外宗正趙必曄作詩弔之地産荔枝蔡忠襄荔
 枝譜有法石白出於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於
 藍家紅藍家紅亦出泉州兄弟二人圭為太常博士
 丞為尚書貟外郎晉江荔枝五月熟者為火山六月
[004-61b]
 熟者為早紅為桂林為金鐘王十朋為泉守有荔枝
 詩八章稍東為鷓鴣寨地有桃花山以土赤如桃花
 故名明蔡文莊公清葬於此再東為後渚臺三面距
 海外即岱㠘矣折而西北為徑邊臺再西為烏㠘
 烏㠘四面皆水㠘上可居宋寳祐中僧道詢募建石
 橋名鳳㠘盤橋長四百餘丈廣一丈六尺比洛陽橋
 長加四百尺濶髙一尺海中遥望二橋横跨若二虹
 然今已廢僅存南岸三水門屬於㠘而已道詢少遇
[004-62a]
 了角道人授以丹術徹悟宗乘勤行精進逺近信之
 又嘗搆橋於峯﨑獺窟而隠於白沙湖築堤捍海而
 田其中一日潮至將毁其堤道詢舉扇揮之曰海至
 大不能讓尺寸地耶潮為却行更西為洛陽橋
 洛陽橋始名萬安渡極危險慶厯初郡人陳寵擬作
 橋不就皇祐間僧宗已募貲累年亦不就會端明殿
 學士蔡忠惠公襄來守郡始作石橋始於皇祐二年
 成於嘉祐四年壘趾於淵釃水四十七道長三千六
[004-62b]
 百尺廣丈五尺翼以扶欄費金錢一千四百萬橋心
 有洲置關其上晉惠二邑之界也相傳經始時淵深
 不可趾忠惠為檄使𨽻人入海投之龍𨽻謂入海必
 死大醉卧沙上覺而視其檄則已易矣忠惠啓閲之
 止一醋字喜曰神告我矣葢謂廿一日酉時潮退趾
 可立也及期果然橋遂得成或又移此事屬之明郡
 守蔡錫不知何據橋之北題曰洛陽之橋趙岍書又
 有亭曰濟亭趙不駘書也而忠惠手書碑立於橋旁
[004-63a]
 今𨽻人猶祠於橋中央之洲上忠惠又嘗種松七百
 里於閩部令行者得以避暍暑閩人為詩二章勒石
 以誦之一曰道旁松一曰洛陽橋
 
 
 
 
 
[004-63b]
 
 
 
 
 
 
 
 粤閩廵視紀畧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