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15 讜論集-宋-陳次升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讜論集巻一      宋 陳次升 撰
  上神宗論轉運使選用責任考課三法状按此元/豐七年
  次升初為御/史時所奏
臣伏以生民休戚繫郡縣之得失今天下州三百縣一
千二百其治否朝廷固不得周知付之十八路轉運使
而與選者三司副使省府判官提㸃刑獄或以叙進才
與不才固巳混淆一旦付以一道按察之寄雖知其不
[001-1b]
勝任必重退之是重抑一人希進之心而輕一道生民
之命今選用不精又責任無法考課不平其間非闇滯
罷懦即凌肆刻薄十常八九所以下之疾苦不得上聞
而重其愁歎故也朝廷有意天下之治宜自轉運使始
今上選用責任考課三法其選用之法以公正明斷恵
愛為本公正可使糾率官吏明斷可使决治繁劇恵愛
可使䘏民之隠茍無數者之長即以補他職其禄賜恩
禮視轉運使可也其責任之法曰唐虞四岳十二牧三
[001-2a]
代方伯連帥漢部刺史皆今轉運使之任今居職者非
其人専以辦財賦為職業故郡縣之職業不修獨掊斂
刻暴之令行而民受其弊盖典制不立所致也今舉其
切務有五一稱薦賢材各堪其任二按劾貪謬修舉政
事三實户口増墾田四財用充足民不煩擾五興利除
害仍令嵗終具條所施行者以聞其考課之法曰故事
轉運使給御印紙嵗終滿上審官院校之三司亦嘗有
考課條其後卒不能行盖委計司則先財利而忽民事
[001-2b]
在審官又因循常務而無考第之實按漢之御史中丞
外督部刺史宜付御史臺考課為三等中書門下參覆
其實其上等量所部事之劇易而褒進之中等仍舊秩
下等退補一部若風績尤異即擢以不次其職事弛廢
不俟秩滿即行黜削
  上哲宗論江湖闕鹽按此時哲宗初立/命次升經理鹽法
臣竊惟今日之所急者莫先乎理財理財之義在乎上
下協同事乃克濟訪聞江南東西路荆湖南北路州縣
[001-3a]
鹽貨甚闕居民苦於食淡除毎嵗所賣數外更有准備
之數但為虚文官中殊無畜積本路監司州縣雖申發
運司乞行支撥本司不為協力應副是致闕絶間或撥
到鹽綱又被舖户用鈔盡數請買官鹽既闕即倍髙其
價出賣以取厚利而官中走失課利甚多其弊不可不
懲也伏望聖慈嚴賜指揮令發運司常切支撥逐路毎
嵗所賣及准備鹽數務要充足仍具撥過數申户部令
户部檢察施行所貴逺方之民不困於淡食而國家課
[001-3b]
利増羨矣取進止
  上哲宗乞保甲地土不及二十畝者免冬教按次/升行
  實此奏上于司馬文正當/國之日攷史為元祐初年
臣伏覩元豐八年四月二十三日樞密院奏請保甲上
教其下等人户地土既少不免効力為生并止有兩丁
其間有病疾者雖依條未該破丁若不能營作顯難應
副保甲色役三省同奉聖㫖府界三路保甲除見教人
外本家止有兩丁病患未該破丁而委的不堪營作并
[001-4a]
第五等以下土地不及二十畝者並免推行之後人以
為便况當時奏請得㫖施行乃是今日一二大臣修先
帝法度之人非是故為増損而壊法者也今年六月二
十四日却有指揮衝改土地不及二十畝之家免冬教
全條更不行用及老疾羸弱者選以次人承替縁貧下
之人其田不及二十畝効力以求日給若令上教則廢
為生之道官中雖給口食不足以償所費其家無以養
兼老病羸弱之人既難以筋力從事其養生必頼於壮
[001-4b]
者若是兩丁之家一丁老病而又令壮丁代教則老病
者必致失所竊聞此法既行人欲避免保丁有賣盡土
地者有分析生産者或稱父母年老或分房向外或令
女婿出外乞破丁人情如此理當安存盖民為邦本本
固則邦寧民既賣土地不為長久之計窮則斯濫必流
而為盜恐貽朝廷之憂臣伏乞睿㫖令保甲土地不及
二十畝兩丁病患者並依元豐八年指揮施行以安存
貧下老弱之民不勝幸甚
[001-5a]
  上哲宗論知人案歴代名臣奏議曰此元祐/元年事與下理財疏同時
臣伏覩周紳李彦倫巴宜張康國蔡蹈吳伯舉李植朱
甽近因賜對除朱甽知泗州呉伯舉太常博士餘皆提
舉常平司官者竊以爵所以旌有徳禄所以待有功非
徳而爵無功而禄何以為天下之勸故人主以爵禄為
操柄而砥礪天下之才官必得其合人必稱其職恭惟
神宗皇帝勵精庶政允釐百工大臣毎薦人材必召對
能者隨其才而進之否則令歸本任盖所以明黜陟之
[001-5b]
公也風聞前任官登對朱甽最不稱㫖故與知州差遣
且自通判升為郡守巳是進職若得常調一郡亦僥倖
今乃除知泗州况泗州地望非他郡之比經是任外則
為監司内則省寺監官如此則是與稱㫖者盖無異矣
以甽之守泗雖不足論然召對所以旌别人材今例有
選任是有召對之名而無升黜之實朝廷用人如此良
可惜哉除授恐累國體伏望陛下稽攷先朝政事召對
臣寮必擇其能者而進之其不稱㫖者令歸本任庶使
[001-6a]
賢否有别多士知勸其朱甽若先有指揮與知州差遣
即改差常調一郡少示黜陟庶允公議取進止
  上哲宗論理財
臣竊以民財有限取之不可以過多邦賦有常用之不
可以無節熈寧以前上供錢物無額外之求州縣無非
法之斂自後獻利之臣不原此意唯務刻削以為已功
若減一事一件則據其所減色額責令轉運封樁上供
别有増置合用之物又合自辦上供名件嵗益加多有
[001-6b]
司財用日惟不足既無家資之可助又無鄰粟之可貸
必至多方以取於民非法之征其來乃自乎是且人主
莫不有惻隠之心豈無愛民之意比年監司多以掊取
相髙者盖廹於嵗計不足其勢不得巳而然也伏自陛
下臨御以來輕徭役薄賦斂澄汰掊刻崇尚忠厚天下
之人莫不咸被徳澤歡欣鼔舞屬心内附拭目以觀太
平之極致然而額外上供之數未除竊恐異日供應不
辦官司則有失職之責茍欲避免侵漁之患復從而生
[001-7a]
未足以副陛下仁厚之徳臣欲乞聖慈特降指揮勘㑹
熙寧以來於舊上供額外剏行封樁錢物並與放罷庶
使官吏不至過有誅求而民無騷擾之害
  上哲宗論五路舉人省試案此奏在/紹聖二年
臣伏見熙寧間朝廷以聲律記誦之學不達先王道徳
之妙欲行革去遂以經義取人罷聲律損諸科以誘進
學者以京東陜西河北河東京西州軍諸科為多南省
奏名特以五路舉人别作一項考校盖以其遽罷諸科
[001-7b]
所以優之也行之逮今二十餘年人習經義之學與諸
路舉人無異兼元祐以前諸科解額有闕並許發解進
士其舉人赴省試者甚多近年巳行罷去毎及十人方
取一人發解舉人既少南省奏名尚别作一項考校顯
屬未均欲乞聖慈特降指揮南省奏名除曽應諸科改
應進士人外其五路舉人與諸路衮同考校庶得均濟
取進止
  上哲宗乞寝賜孟在宅状案元祐七年立皇后孟/氏紹聖三年廢之僅五
[001-8a]
  年賜孟在宅史無明文而次升于/紹聖二年再除御史應在是時
臣竊聞以堆垜場賜孟在為宅者恭惟皇后配儷宸極
母儀天下賜父之第誰曰不宜然堆垜場密通宫禁其
方在東其卦屬震東方青龍之宅也震長子位也常人
之家猶忌侵犯况國家社稷之重乎兼聖嗣未立長子
之位臣庶居之尤非所宜熙寧間欲就彼建東西府日
者言其不便先帝罷之今若賜在為宅則在之宅居其
東禁城居其西以尊卑言之則未順以陰陽言之則失
[001-8b]
宜况祖宗以來所賜戚里第未有如此近者亦防微杜
漸之意也伏望聖慈别賜在宅先來所賜堆垜場指揮
乞行追寝
  上哲宗幸金明池乞不乘船按次升時為監察/御史當紹聖二年
臣伏聞有㫖今月二十日幸金明池者臣竊觀孟子之
言曰吾王不遊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遊一
豫為諸侯度則知天子遊幸與民同樂廼天下無事之
時也今聞聖駕幸金明池有㫖不過御橋是以主器至
[001-9a]
重社稷所繫其出入起居兢慎如此實天下之福也臣
竊聞輿議所造龍船窮極工巧華麗尤甚陛下必須乘
御以臣愚見乘船危乘橋安陛下尚不乘橋豈肯乘船
耶雖然如此陛下若不乘船臣先事而言亦無所害萬
一有之可為未然之戒臣安可以緘黙𫝊有之曰千金
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倚衡聖主不乘危不徼幸又
曰乘船危聖主不乘危伏願陛下念之哉取進止
  上哲宗論造龍船費用按次升行實此奏/上于紹聖二年
[001-9b]
臣伏聞金明池所造龍船費用貫萬不少肆為侈靡窮
極工巧必非陛下之意也臣觀書之稱禹曰克勤于邦
克儉于家以禹之徳非無可稱也而所稱者勤儉而巳
盖以有天下非不足於財也而必嗇於用者欲示敦朴
以先天下故也恭惟陛下躬不世之資席祖宗之慶勤
儉過於夏禹天下所共仰有司不能宣明陛下徳意所
造不乘之舟其費不貲游幸之日天乃大風豈非愛佑
陛下而使覺悟有司之過乎兹事巳往雖不可救亦足
[001-10a]
以為來者之戒伏望聖慈今後如有興造乞勅有司無
令過度庶免虧損陛下儉素之徳不勝幸甚取進止
  上哲宗論治道按次升行實紹聖二年除殿中侍/御史勸上收威福之柄今疏中有
  收威福之要/句應即此疏
臣竊觀易以龍名乾以馬名坤盖龍者能變能化不制
於物者也有君之象焉故以乾名之馬者地類行而承
順者也有臣之象焉故以坤名之乾剛位乎上故能制
物坤柔位乎下故制於物剛柔既立而君臣之分正矣
[001-10b]
是以古之聖王黜幽陟明惟先蔽志彰善癉惡斷出於
已賢否既辨邪正自分彼雖欲崇私黨尚朋比何縁而
致哉後世之君間或昧此主威不立權歸乎下終底危
亡者以其失乾剛之道也臣試論之漢武帝外勤師旅
内耗黎元非有厚徳以結民心也五十年間中外無事
特以威徳歸上姦臣不敢専國命爾唐明皇初無失徳
非有甚過惡也卒有播遷之禍者以李林甫専權故也
以此知主威不可不立明矣主威不立雖欲去邪而失
[001-11a]
在於不斷雖欲任賢而失在於不果邪不去則害忠良
忠良進則邪自消二者勢不兩存治亂之原實辨於此
唐之開成陳夷行極言姦臣干權文宗依違不决卒陷
正人此失於不斷者也漢成帝欲用劉歆斷出於不果
而問王鳯鳯終止之此失於不果者也去邪既疑任賢
不果權臣所以執國命同已者隂相結納寘之權要以
為已助異已者則去之曽不旋踵王鳯之於漢李宗閔
牛僧孺之於唐是也夫朋邪萃於朝則人事失於下人
[001-11b]
事失於下則天變見於上近者正陽之月天多隂晦採
之輿議咸謂姦邪蔽國之應也考之漢書元帝時鄭朋
楊興等往來䜛毁交鬭隂附是嵗夏寒日青無光衆以
謂陽蔽則明有所掩小人用事之兆恭顯反歸咎于更
生等元帝不能察漢祚由是衰矣唐代宗初元載為相
内結宦官外乃紿帝令羣臣奏事先白宰相顔真卿極
論其非盖欲尊君而卑臣故也以此推之威福之柄宜
在君不宜在臣收威福之要不在乎他在乎果斷而巳
[001-12a]
書曰惟克果斷乃罔後艱致治之本其在兹乎恭惟陛
下徳侔天地明並日月好惡一遵於王道正邪悉判於
淵𠂻巍巍乎二帝三王之上漢唐之君何足為陛下陳
之然興亡之事足為鑑戒以舜之為君禹猶納言曰無
若丹朱傲愚臣區區敢效古人引此以獻狂瞽伏願陛
下作威作福念箕子之惟辟勿貳勿疑稽伯益之戒禹
察言邪正以别忠佞斥去姦回以破黨與則太平之基
可指日致矣
[001-12b]
  上哲宗奏禁中遺火按哲宗本紀紹聖三/年三月禁中屢火
臣伏聞今月十三日夜禁中遺火者竊以灾異之來必
有所因自古聖帝明王徳雖甚盛世雖甚治必恐懼修
省肅祗天戒故祖宗以來聖徳可謂盛矣治具可謂修
矣每遇變異常恐其不逮内則小心以求諸已外則下
詔以求直言伏望聖慈追而行之上答天變下達民情
倘愚者之言或有一得庶㡬聖政有補萬分不勝幸甚取
進止
[001-13a]
  上哲宗論敕牓當取信天下劄子案歴代名臣奏/議此係紹聖三
  年次升為殿中侍御史與/乞罷元祐章疏奏同時
臣伏覩紹聖元年七月十九日責降吕大防等敕牓節
文云至於射利之徒脅肩成市盍從申儆俾革回邪推
子不忍之仁開爾自新之路除巳行責降外其餘一切
不問議者亦勿復言當是之時朝命初下萬口一辭歡
呼鼔舞歌頌聖君含垢溥博如天包容如地不以一眚
廢人此盛徳之事也天下人心恬然安定近者竊見汪
[001-13b]
浹李仲送吏部與合入差遣録黄行下縁元祐所獻文
字得罪則前件敕牓有其餘一切不問之語殆成虚文
将何以取信天下𫝊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
其出如綍言其已行而不可反也况夫掲牓朝堂遍牒
中外明示臣庶俾懐悛革自新之心行之未幾今乃録
下浹等得罪之由又如此臣恐虧朝廷號令之信有傷
國體伏望睿㫖檢㑹前件敕牓宣示大臣自今以始同
共遵守庶使人無反側之心亦所以彰朝廷忠厚之徳
[001-14a]
  上哲宗乞罷編元祐章疏
臣近奏乞宣諭大臣遵守敕牓其餘一切不問之語未
見施行今聞差官編排元祐間臣寮章疏仍厚賞以告
藏匿採之輿議實有未安須至再瀆天聴臣嘗讀史觀
漢光武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闗毁謗數千章
光武不省㑹諸将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當時以此
遂定天下後世書之以為美談恭惟陛下即政之初詔
令天下言事親政以來掲牓許其自新是亦光武安反
[001-14b]
側之意今又張官置局吹毛求疵考人一言之失致於
有過之地是前之詔令乃所以誤天下也後之敕牓又
所以誑天下也命令如此何以示信於人乎昔成王與
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請擇
日立叔虞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於是
封叔虞於唐夫成王非輕其爵命也以王言惟行弗惟
反爾矧今御史臺牓示朝堂進奏院遍牒天下惟患人
之不知非特戲言而巳戲言尚踐而行之豈有明掲牓
[001-15a]
示曉諭臣庶可反之乎伏望聖慈念光武安反側之言
思成王遂削桐之封所有編排章疏指揮乞行寝罷
  上哲宗論内治按宋史紹聖三年九月乙夘廢皇/后孟氏為華陽教主玉清妙浄仙
  師次升時為/殿中侍御史
臣伏覩詔書以皇后孟氏旁惑邪言隂挾媚道迨從究
驗證左甚明而陛下斷以大義不牽私恩奉承兩宫慈
訓廢皇后孟氏為華陽教主降詔以告中外命下之日
士庶惶惑謂后無可廢之罪而陛下廢之咸相與為之
[001-15b]
咨嗟彈指良可歎也盖以所治之獄不經有司雖聞追
驗證左而事跡祕密朝臣猶不預聞士庶惶惑固無足
怪臣竊謂后之廢立事體至重若臣下一言一眚廢之
逐之不足深恤自古推鞫獄訟皆付外庭未有宫禁自
治髙下付閹宦之手陛下但見案牘之具耳安知情罪
之虛實萬一寃濫為天下後世譏笑臣欲乞陛下親選
在廷侍從或臺諌官公正無所阿附之人専置制院别
行推勘庶得實情如后之罪在所不容雖廢之人自無
[001-16a]
言今事不經有司獄成閹宦此天下人心不能無疑也
伏望聖慈特降睿㫖施行
  上哲宗論選舉案此奏上于紹聖三年次升時為/侍御史與下免補試催補試等状
  同/時
臣竊以朝廷之事宰執得以行之臺諌得以言之上下
相維彼此相制以防私徇以杜奸惑祖宗以來選任臺
諫官宰執不得干預若有妨嫌必須回避所以存大公
之道立太平之基矣近來除授多出於大臣去取不縁
[001-16b]
於聖選竊恐相為朋黨相為比周蔽人主之聰明為權
臣之肘腋兹事最大實繫治體國家安危之機其要在
此臣欲乞今後臺諫官若有除授罷去三省不得進擬
悉出宸𠂻批降指揮所貴言路得人消阿附之風開忠
讜之路不勝幸甚
  上哲宗論免補試人状
臣伏覩近降初命太學應係籍生員今年冬及來年春
補外舎者臣竊詳尚書省劄子元起請之意盖謂元祐
[001-17a]
改用詩賦以來不得専學經術又試補之際考校之官
多務悦衆不得精選所以再令補試今聞太學生員其
間亦有在先朝元豐間試補入學即非元祐試補之人
及有因先補試在學依條該今次免省試免解既該免
舉於條不許就試今舉更不取應指凖該免恩例今若
不許免舉人免試顯是有悮生員及日近補試上舎生
係朝廷差外官考校必無濫進若一例試補外舎别無
恩例理亦未安欲乞聖慈詳酌指揮勘㑹元豐間補試
[001-17b]
在學生員并今舉係上舎合該免省試之人及日近試
院補中上舎生别行處分不勝幸甚取進止
  上哲宗乞催補試状
臣伏覩近降朝㫖令太學生今年冬來年春並補試外
舎至今未聞指揮今冬補試月日者臣訪聞太學生多
是今年不係解發舉人其有久違親戚思欲歸省或甚
貧窶日用不足若不入學聴讀難以久居京師惟俟補
試以决行止之計至今日有補試月日士人不遑寧處
[001-18a]
伏望聖慈早賜指揮試補不勝幸甚取進止
  上哲宗改正鄒浩太學博士状按次升行實此奏/與留正言孫諤疏
  同時當在/紹聖三年
臣伏聞雄州防禦推官充襄州州學教授鄒浩乞通理
前任太學博士月日吏部告示合作負犯體量離任近
有状乞改正者竊以浩學問該博行義修明蘇頌竒之
自任宰相即除浩為太學博士當時頌議國事與同列
有異言者附㑹權要極力擠排搢紳咸以為寃况今朝
[001-18b]
廷公明人有抑枉宜在昭雪伏望早降指揮詳酌浩之
罷太學博士事因特為改正施行取進止
  上哲宗乞留正言孫諤疏
臣伏見責降左正言孫諤知廣徳軍事風聞諤以論役
法有過當之語以此得罪未審果是耶為復縁他事耶
若不縁他事只縁役法臣竊謂朝廷復行免役之法實
欲便民所繫至大其利害不止一州一縣而普及天下
處之適中天下均被其利茍一失當天下均被其害而
[001-19a]
諫官以言為職既有見聞必須上達其言儻是則當聴
納其言或失亦在曲全以示朝廷之容徳也臣伏覩天
禧元年二月七日勅戒臺諌詔書曰雖言有失當必示
曲全則知聖朝廣開言路激昂士氣不以人言失當為
慮而患在人之不言也今諤若無他罪止是議役法失
當推原其情盖欲補完良法亦可矜察欲望朝廷再賜
詳酌施行
  上哲宗奏陜西旱乞行賑濟案次井時為殿中侍/御史應在紹聖三年
[001-19b]
臣竊聞陜西路今夏亢旱秋收最薄物價騰湧民食頗
闕縁本路州軍并監司先以秋收雨澤得時遂奏年稔
今日人户闕食不敢以聞誠為未便且國以民為本民
以食為天陜右之民今既闕食豈能安土弱者必散而
之他路强者必嘯聚而為盜矧今邊庭未寧宿兵在境
㳂邊人民若有流亡外寇之敵實為可憂臣欲乞睿㫖
下本路勘㑹如人户委是闕食即行賑濟安存無令流
移若本路斛㪷不足即多方擘畫轉移他路物斛應副
[001-20a]
支用不勝幸甚取進止
  上哲宗論宗景以妾為妻状案厯代名臣奏議曰/次升時為殿中侍御
  史案史紹聖三年十二月辛酉宗景以立妾罔上/罷開府儀同三司次升此奏應在十一月未擢左
  司諌/時
臣風聞有㫖判宗司濟陽郡王宗景妻亡立侍姬楊氏
為正室者竊以宗景身居尊屬職在判宗一有動作皇
族取則今若以楊氏為妻在卑者必以為尊在幼者必
以為長豈惟名分紊亂不足以表儀宗室其在人情亦
[001-20b]
有未安兼宗室嫁娶於條必須一代有官其進納伎術
工商雜類之家皆不許為親楊氏起於卑微若為正室
未審果不戾於上條乎求之禮經考之條法皆未為允
昔齊桓公霸者耳葵丘之㑹盟誓之戒猶曰毋以妾為
妻况明天子在上禮義法度之所自出而宗藩大臣廼
爾𫝊之天下書之典䇿其於聖朝寧不為累伏望睿㫖
降赴有司考求禮法如有違戾即乞改正施行不勝幸

[001-21a]
  上哲宗奏乞開陳亳溝河劄子
臣訪聞陳亳之間地勢平下溝河湮塞嵗有水患損害
民田今年尤甚官中蠲放税租不啻大半民又艱食為
害非細若溝河開通此患可息其開河雖有所費若以
逐年放免租税較之則放税之數多而開河所費少其
利甚博竊聞知陳州陳紘奏乞開陳州河道及元祐間
淮南轉運副使黄隠亦曽具乞開亳州五河利害申奏
民間頗以為便並未聞施行臣乞朝廷特降陳紘黄隠
[001-21b]
所奏下逐路州郡監司疾速相度如委有利便早賜指
揮開導以除民害取進止
  上哲宗論牧馬
臣伏覩近降朝㫖給牧地召人户情願養馬事條約雖
已詳備然元初只縁知邢州張赴同任縣堯山縣知縣
等起請指揮河北東西京東西京西北河東路提刑司
府界提舉司遂有此施行更不令轉運提刑司相度及
只是因邢州以為置監養馬不便其餘路並依此施行
[001-22a]
馬為國用所繫甚大措置之始宜在詳審今赴之所見
只是一州利害其他路分或有不同今朝廷不令提轉
立定條制令河北河東西五路依此施行臣竊慮諸路
各有利害為是朝廷不令監司相度又是已行之命不
敢申稟兼赴既有申奏以人户請佃牧地為官養馬人
户或有不願赴以州郡之勢須令投状則法行之始或
有不便必為民害臣聞輿議以為牧地鄰近人户若得
膏腴之地必有願者若去牧地稍逺雖得其地難以往
[001-22b]
彼耕種必非所願兼一頃之地所直不多馬或倒死其
馬及官格尺者不下四五十緡此恐人又非所願兼牧
地先是巳有人承佃今不願養馬遽然奪去必致失所
臣欲望朝廷明降指揮令諸路若有利害不同許令申
稟州縣若抑令人户作情願投状養馬者令監司按劾
施行法行之後永久無弊
  上哲宗乞罷言職状案次升行實哲宗親除左司/諌次升力辭言職又疏中稱
  今年勅牓事干連/俱在紹聖三年
[001-23a]
臣伏念臣才力綿薄誤䝉先帝擢充御史陛下親政以
來復還臺職區區罄竭已書二考有餘曽無補報惟有
罪戾去年監試不謹上煩朝廷起獄陛下保全止從贖
金今年又以勅牓事干連陛下差官劾實特與放罪仰
賴聖恩粉骨難報然念臣官為御史職在繩愆立朝無
補於毫忽檢身惟速於過尤若不罷去罪譴愈多伏望
聖慈特賜指揮罷臣言職除一閒差遣庶安愚分不勝
幸甚
[001-23b]
  上哲宗論人和案厯代名臣奏議曰次升時為左/司諫攷次升行實紹聖三年十二
  月擢左/司諌
臣竊觀古之君臣協心戮力興事造業措天下於泰山
之安者以和而已朝廷和於上則百官和於下衆賢和
於朝則萬物和於野二帝三王所以昭盛徳洪治道者
以此故舜典曰四門穆穆納于大麓臯陶曰同寅協恭
和𠂻哉伊尹曰惟和惟一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然
則廟堂之上謀謨之臣不以和相濟而欲致隆平召和
[001-24a]
氣其可得乎恭惟陛下遹追來孝修復法度圖任舊人
緝熙先烈真大有為之時左右大臣宜體至徳咸懐忠
良一心以經綸天下之務紹成無疆之休則無負於陛
下之責任矣茍懐異志持異論背公向私違善依惡無
雝雝濟濟之徳懐歙歙訿訿之謀以非為是以是為非
紛争諠譁豈惟失具瞻之道實負陛下矣不獨負陛下
又将以眩惑陛下耳目雖大明逺照洞達幽微真偽是
非了然判於胷中而詢事考言之際豈能與之口舌争
[001-24b]
大臣如此累國非細可不察歟伏望聖慈渙發徳音親
諭大臣俾懐純一之徳而無背憎之心庶㡬虞典九官
終共熙于帝載尹躬一徳遂克享於天心廼天下之福
萬世之利也臣䝉陛下擢置言責智識淺陋區區管見
以致治之要在朝廷和而已敢獻瞽言伏望陛下少加
察焉
  上哲宗奏星變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四年九月/壬子以星變避殿減膳罷秋宴詔
  公卿悉心修政以輔不逮求中外直言次升此/奏與史合而次升行實序于紹聖二年今从史
[001-25a]
臣觀書曰皇天無親惟徳是輔詩序曰皇天親有徳饗
有道以此知有道徳之君天必愛佑之時出變異以警
戒之恭惟陛下聖徳隆盛朝廷清明今有此變異者豈
非天之所愛佑以此警戒乎竊聞陛下謙冲退托下詔
損常膳避正殿罷秋宴求直言此盛徳之舉社稷之福
也然考之故事先朝有遇星變必頒恩以滌幽枉臣欲
乞斷自聖𠂻施行庶使變異自消福祥日至不勝幸甚
取進止
[001-25b]
  上哲宗奏因災變求直言疏按次升既奏星變/此奏應在同時
臣聞易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又曰觀乎天文以
察時變則知古之聖王嚴恭寅畏以順承天示之以異
則反身修行下責躬之詔求直言者有之冊免三公者
有之恭惟陛下近因星變徹常膳逺聲色罷游宴此盛
徳之舉雖舜帝之惟幾文王之小心何以加諸然而責
躬之詔未下無以顯聖徳天下直言未求無以禆聖政
臣竊觀經史所載以災異之來必縁人事人事正於下
[001-26a]
天意應於上書曰惟先格王正厥事盖謂此也伏願陛
下頒尺一之詔求天下直言上以昭聖明之聴納下以
盡臣庶之愚忠如此則朝政闕失得達於冕旒之前人
事何患乎不修人事修則天意得天意得則災異自消
矣取進止
  上哲宗議役法案此奏應在元符間篇中有紹/聖初法意不善行之未盡等語
臣恭惟神宗皇帝勵精庶政修明百度一切欲便於民
而免役法乃便民之最大者也法行之後四民各安其
[001-26b]
業而無州縣執役之勞人甚便之自後有司不能上體
徳意務求役錢増羨元祐大臣得以為辭遂改差科行
之十年州縣繹騷民受其患紹聖初遂行修復但講求
利害不精敷錢往往過多支用或有未當此非法意不
善特推行之未盡耳今日正宜精研利害補完役書以
為萬世之利如聞三省大臣有持偏見欲罷免役臣竊
詳免役之法其利不止於一州一縣而所及者均於天
下若有改作其害甚博况元祐間嘗復差科其弊巳見
[001-27a]
前車可鑑豈宜容易紛更伏望聖慈獨奮神明之斷以
安社稷生靈為心以紹述神考法度為意無令妄有廢
罷以福天下取進止
  上哲宗乞立限疎决疏
臣恭惟祖宗以來至仁之政敷錫庶民好生之徳哀矜
庶獄方夏之暑雨冬之祁寒禁刑慮有淹延纍囚困苦
故立斷絶之法熙寧間又令刑法官吏並赴中書省勒
宿立限斷案中書得案即降指揮頃刻無留人實被賜
[001-27b]
自後因縁刑寺申請刑法官斷絶之名而實恵不及於
囹圄殊失祖宗立法之意臣欲乞睿㫖令刑部及朝省
並立定日限所責繫囚不致留滯庶仁徳誕敷於幽隠
  上哲宗論皇城司獄疏
臣竊以掖庭之獄事干宫禁自來多用内臣専治不無
寃抑如聞皇城司今者置獄陛下至仁惻怛慮及非辜
特差外官雜治要盡至公雖虞舜好生之徳無以加此
然而刑禁之下五木所加何求而不得若不盡心輙有
[001-28a]
觀望必致枉濫欲乞聖慈嚴勅推鞫之官宜加審克務
令平允庶使獄成之後適輕適重各得其實罪當其情
亦所以彰陛下哀矜庶獄明慎用刑之意也
  上哲宗論西戎案厯代名臣奏議曰次升時為左/司諌當元符間屢有邊警應在是
  時/
臣伏以西戎獷悍貪冒無信難以徳懐易以威服先朝
振武稍稍知畏元祐以來姑息過多豢養過厚今日猶
敢䟦扈以分畫地界為辭察其匪茹必肆猖狂出我不
[001-28b]
意侵擾邊陲當此之時不可以無備矣以今計之五路
兵馬果足用乎城池樓櫓果修飭乎兵器果利乎糧食
有備乎運籌帷幄决勝千里之外有其帥乎被堅執銳
冒矢石以當其鋒者有其将乎兹數者果備即以吾堂
堂之師以當蕞爾之戎猶利刃之摧枯沸湯之沃雪至
則靡矣設若未備一有衝突何以支吾此天下之至慮
社稷之深憂也書曰有備則無患記曰事豫則立今日
之事正在茲矣臣愚以為宜選有風力之士以當漕運
[001-29a]
之任智謀勇略之帥以當方面之寄兵加訓練榖加蓄
積守将之疲軟無聞者軍校之昏髦者代之無張虚數
坐費軍儲兵既精銳城壁完固彼來則拒之彼去則備
之以戰必克以守必固如此則邊防無殘暴之患中國
有奠枕之安此所謂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者也
惟陛下留神天下幸甚取進止
 
 
[001-29b]
 
 
 
 
 
 
 
 讜論集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