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a]
御製讀劉昆傳
劉昆列儒林善政人稱美因致虎渡河斯事吾疑矣所
謂儒者何守正弗竒詭虎負子避去竒詭失正軌而況
人與物各有其類耳相感必以類虎豈人類比尹不能
格桀比干諌紂死然猶臣與君其勢為難耳堯之與丹
朱舜則商均是二豈非父乎並不能格子桀紂丹朱均
惡較虎差已而聖父賢臣猶不能格彼顧謂一縣令善
政方百里格惡獸之虎應必無是理
[000-2a]
御製讀劉昆傳
後漢書儒林傳載劉昆為𢎞農太守仁化大行崤驛道
向多虎皆負子渡河云云夫虎猛獸也藏林藪逐鹿豕
以飬其生虎之知止於此而已餘非所知也太守仁政
祇能施之民而民豈能向虎告之虎又豈能㢘于民以
悉之而又推太守之意不傷民而去之且一一負其子
以行㢤盖范煜紀此不過𣣔揚劉昆之美耳無識者或
信以為實有識者必斥其非将並劉昆之善政亦疑為
[000-2b]
阿好過頌是欲揚其美反致傷其實矣然范煜之為此
盖亦有本彼見禮記孔子過泰山有苛政猛于虎之言
故創為新竒之語以褒昆而不自覺其謬禮記出漢儒
語多樁駁未必盡皆孔子之言即所云苛政猛於虎
尚為指物喻政不失為正而虎知太守仁政相率負子渡
河而去則必無其事也盖人聚則地闢地闢則獸逺此
不易之理今之泰岱崤黽何並無一虎不啻此也天下
郡縣其有虎者千百之一耳餘盡無虎豈為其地守土
[000-3a]
之人皆如劉昆之賢而虎皆避去㢤是又不必絮辯而
可證范煜之譌者
[000-4a]
御製讀後漢書眀徳馬后傳
予讀明德馬后傳嘉其不肯封外戚而不解肅宗之必
𣣔封外戚以為盡孝之何謂又不解封侯誠舊典則不
過加一爵祿儘可不令干預朝政而馬后之一再苦辭
若有不可終日者之何謂及讀帝終封舅而馬后云何
意老志復不従萬年之日長恨矣不覺廢書長歎歎范
煜之但知章馬后之賢而不計肅宗之将置身扵何地
也夫馬后之為此言出扵誠耶則子以封舅求悦何忍
[000-4b]
出此言出扵不誠耶則前此之二詔皆不可信矣且肅
宗封舅誠孝之小莭然亦欲悦其親而已耳使其親死
而賫恨不孝之大者肅宗亦何過而忍被之以此名㢤
宫闈之語外間可由傳之此實煜不知大義阿所好而
不覺其言之過當背理耳又馬后身衣大練莭儉尚矣
傳中所稱賜諸貴人各白越三千端雜帛二千匹黄金
十斤賜廣平鉅鹿樂成王各錢五百萬此又何来莭儉
者固如是乎豈但知一身之麤衣糲食而揮霍自如遂
[000-5a]
得謂之莭儉乎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逰龍后固自言之
其家㣲時亦能早如是乎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周已然而况人心日漓寖淫而至扵兩漢六朝乎
[000-6a]
御製讀荀彧傳
予讀范煜荀彧傳而歎煜之有史材而無史識也夫史
材非難史識為難自遷固即已不免此病而何恠乎煜
哉葢遷固之失失以駁而未甞混黑白妄褒貶若煜之
稱彧以歸正成仁則何異乎譽盗跖為義而美桓温以
匡主之忠耶善乎劉友益之論彧云身為漢臣為操謀
畫以贊其業業已成矣甫以正論自詭其無益可知今
夫葛之與裘其相去逺矣然必無今日葛而明日頓裘
[000-6b]
之理以漸使之然也操之移漢成魏其陰謀秘策皆彧
有以佐之即其沮董昭之議毋亦内慙樊郭外怯孫劉
思欲徘徊少待乎而操已不能平至於發伏完之書為
狙詐之計禍生空器卒至飲酖所為進退無據孽由自
作耳而煜乃以為崇明王畧紓人于倉卒審如是則仲
連之蹈東海頋乃謂不逹時務可乎彧之事人不難知
而已有顛倒是非如煜者吾于是歎史識之難得而任
好惡為予奪者葢亦不少矣
[000-7a]
御製讀嚴光傳
予讀東漢逸民傳至嚴光所以對光武及以足加帝腹
太史奏客星犯帝座云云不覺欣然失笑曰甚矣范煜
之誕也夫光武之好賢與光之髙尚所為各盡其道足
以風勵千古矣即光所對尚可謂不愧泥塗軒冕之志
至於以足加帝則可信其必無孟子不云乎居移氣飬
移體光武既為帝矣親近故人論道累日已足矣何至共
相偃卧即偶爾偃卧亦何至以足加帝腹假使誠有其
[000-7b]
事又何至動星象此不待辯而可知其誣也且建武時
朱浮許淑等皆上書言厯不正當改更爾時治厯者非
太史氏乎以晦朔可考之事尚至扵舛又何能知星象
之幻眇㢤吾意即偶有之必太史氏者㢘知其事飾奏
動星象以神已之精於推測之甚流而為䜟緯光武固
好䜟緯者也遂不覺墮其術中耳雖然為帝者當以禮
自律即重光安車賜還山中禮也命有司嵗時存問禮
也賚以金帛禮也至於與光共偃卧則非禮也究以范
[000-8a]
煜好竒誕妄記為是
[000-9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一
後漢書目録 正史類
宋 宣 城 太 守范 煜 撰
梁 剡 令劉 昭補志
唐 章 懐 太 子 賢 注
帝后紀一十二
志三十 共一百三十卷
列傳八十八
[000-9b]
帝后紀
後漢書卷一上
帝紀第一上
光武上秀/
後漢書卷一下
帝紀第一下
光武下
後漢書卷二
[000-10a]
帝紀第二
眀帝荘/
後漢書卷三
帝紀第三
章帝炟/
後漢書卷四
帝紀第四
和帝肇/
[000-10b]
殤帝隆/
後漢書卷五
帝紀第五
安帝祐/
後漢書卷六
帝紀第六
順帝保/
冲帝炳/
[000-11a]
質帝纉/
後漢書卷七
帝紀第七
桓帝志/
後漢書卷八
帝紀第八
靈帝宏/
後漢書卷九
[000-11b]
帝紀第九
獻帝協/
後漢書卷十上
后紀第十上
光武郭皇后 光烈隂皇后
眀徳馬皇后 章德竇皇后
和帝隂皇后 和熹鄧皇后
後漢書卷十下
[000-12a]
后紀第十下
安思閻皇后 順烈梁皇后
孝崇匽皇后 桓帝懿獻梁皇后
桓帝鄧皇后 桓思竇皇后
孝仁董皇后 孝靈宋皇后
靈思何皇后 獻帝伏皇后
獻穆曹皇后
志
[000-12b]
後漢書卷十一
志第一律歴上/
律凖 候氣
後漢書卷十二
志第二律歴中/
賈逵論歴 永光論歴
延光論歴 漢安論歴
憙平論歴 論月蝕
[000-13a]
後漢書卷十三
志第三律歴下/
歴法
後漢書卷十四
志第四禮儀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000-13b]
耕 髙禖
養老 先蠶
祓禊
後漢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儀中/
立夏 請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000-14a]
立秋 貙劉
案户 祠星
立冬 冬至
臘 大儺
土牛 遣衛士
朝㑹
後漢書卷十六
志第六禮儀下/
[000-14b]
大喪
後漢書卷十七
志第七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禪
後漢書卷十八
志第八祭祀中/
北郊 眀堂
[000-15a]
辟雍 靈臺
迎氣 增祀
六宗 老子
後漢書卷十九
志第九祭祀下/
宗廟 社稷
靈星 先農
迎春
[000-15b]
後漢書卷二十
志第十天文上/
王莽三 光武十二
後漢書卷二十一
志第十一天文中/
眀十二 章五
和三十三 殤一
安四十六 順二十三
[000-16a]
質三
後漢書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天文下/
桓三十八 靈二十
獻九 隕石
後漢書卷二十三
志第十三五行一/
貌不恭 淫雨
[000-16b]
服妖 雞禍
青眚 屋自壊
訛言 旱
謡 狼食人
後漢書卷二十四
志第十四五行二/
災火 草妖
羽蟲孽 羊禍
[000-17a]
後漢書卷二十五
志第十五五行三/
大水 水變色
大寒 雹
冬雷 山鳴
魚孽 蝗
後漢書卷二十六
志第十六五行四/
[000-17b]
地震 山崩
地䧟 大風㧞樹
螟 牛疫
後漢書卷二十七
志第十七五行五/
射妖 龍蛇孽
馬禍 人痾
人化 死復生
[000-18a]
疫 投蜺
後漢書卷二十八
志第十八五行六/
日蝕 日抱
日赤無光 日黄珥
日中黒 虹貫日
月蝕非其月
後漢書卷二十九
[000-18b]
志第十九郡國一/
河南 河内
河東 𢎞農
京兆 馮翊
扶風
右司𨽻
後漢書卷三十
志第二十郡國二/
[000-19a]
潁川 汝南
梁國 沛國
陳國 魯國
右豫州
魏郡 鉅鹿
常山 中山
安平 河間
清河 趙國
[000-19b]
勃海
右冀州
後漢書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郡國三/
陳留 東郡
東平 任城
㤗山 濟北
山陽 濟隂
[000-20a]
右兖州
東海 琅邪
彭城 廣陵
下邳
右徐州
後漢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二郡國四/
濟南 平原
[000-20b]
樂安 北海
東莱 齊國
右青州
南陽 南郡
江夏 零陵
桂陽 武陵
長沙
右荆州
[000-21a]
九江 丹陽
廬江 㑹稽
吴郡 豫章
右揚州
後漢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三郡國五/
漢中 巴郡
廣漢 蜀郡
[000-21b]
犍為 牂牁
越嶲 益州
永昌 廣漢屬國
蜀郡屬國 犍為屬國
右益州
隴西 漢陽
武都 金城
安定 北地
[000-22a]
武威 張掖
酒泉 敦煌
張掖屬國 張掖居延屬國
右涼州
上黨 太原
上郡 西河
五原 雲中
定襄 鴈門
[000-22b]
朔方
右并州
涿郡 廣陽
代郡 上谷
漁陽 右北平
遼西 遼東
𤣥莵 樂浪
遼東屬國
[000-23a]
右幽州
南海 蒼梧
欝林 合浦
交趾 九真
日南
右交州
後漢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四百官一/
[000-23b]
太傅 太尉
司徒 司空
将軍
後漢書卷三十五
志第二十五百官二/
太常 光禄勲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
[000-24a]
後漢書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百官三/
宗正 大司農
少府
後漢書卷三十七
志第二十七百官四/
執金吾 太子太傅
大長秋 太子少傅
[000-24b]
将作大匠 城門校尉
北軍中侯 司隸校尉
後漢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州郡 縣鄉
亭里 匈奴中郎将
烏桓校尉 䕶羌校尉
王國 宋衛國
[000-25a]
列侯 闗内侯
四夷國 百官奉
後漢書卷三十九
志第二十九輿服上/
玉輅 乗輿
金根 安車
立車 耕車
戎車 獵車
[000-25b]
軿車 青盖車
緑車 皂盖車
夫人安車 大駕
法駕 小駕
輕車 大使車
小使車 載車
導從車 車馬飾
後漢書卷四十
[000-26a]
志第三十輿服下/
冕冠 長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逺遊冠 髙山冠
進賢冠 法冠
武冠 建華冠
方山冠 巧士冠
[000-26b]
却非冠 却敵冠
樊噲冠 術氏冠
鶡冠 幘
佩 刀
印
黄赤綬 赤綬
緑綬 紫綬
青綬 黒綬
[000-27a]
黄綬 青紺綸
后夫人服
列傳
後漢書卷四十一
列傳第一
劉𤣥 劉盆子
後漢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二
[000-27b]
王昌 劉永
張歩 李憲
彭寵 盧芳
後漢書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
隗囂囂音五/髙反 公孫述
後漢書卷四十四
列傳第四宗室四王三侯/
[000-28a]
齊武王縯静子北/海 王興 趙孝王良/
城陽恭王祉/ 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賜/ 成武孝侯順/
順陽懐侯嘉/
後漢書卷四十五
列傳第五
李通 王常
鄧晨 來歙曾孫歴/
[000-28b]
後漢書卷四十六
列傳第六
鄧禹子訓孫隲/ 寇恂曾孫榮/
後漢書卷四十七
列傳第七
馮異 岑彭
賈復
後漢書卷四十八
[000-29a]
列傳第八
吴漢 陳俊
盖延 臧宮
後漢書卷四十九
列傳第九
耿弇弟國子國子秉/國弟 恭 秉弟䕫/
後漢書卷五十
列傳第十
[000-29b]
銚期 王覇
祭遵従弟彤/
後漢書卷五十一
列傳第十一
任光子隗/ 李忠
萬脩 邳彤
劉植 耿純
後漢書卷五十二
[000-30a]
列傳第十二
朱祐 景丹
王梁 杜茂
馬成 劉隆
傅俊 堅鐔
馬武
後漢書卷五十三
列傳第十三
[000-30b]
竇融弟子固/ 曾孫憲/ 𤣥孫章/
後漢書卷五十四
列傳第十四
馬援子廖稜子防/族孫 兄子嚴/
後漢書卷五十五
列傳第十五
卓茂 魯恭弟丕/
魏覇 劉寛
[000-31a]
後漢書卷五十六
列傳第十六
伏湛子隆/ 侯覇
宋𢎞 蔡茂郭賀附/
馮勤 趙憙
牟融 韋彪族子義/
後漢書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000-31b]
宣秉 張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
吴良 承宮
鄭均 趙典
後漢書卷五十八上
列傳第十八上
桓譚 馮衍
[000-32a]
後漢書卷五十八下
列傳第十八下
馮衍子豹/
後漢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十九
申屠剛 鮑永子昱/
郅惲子夀/
後漢書卷六十上
[000-32b]
列傳第二十上
蘇竟 楊厚
後漢書卷六十下
列傳第二十下
郎顗 襄楷
後漢書卷六十一
列傳第二十一
郭伋 杜詩
[000-33a]
孔奮 張堪
廉范 王堂
蘇章族孫不韋/ 羊續
賈琮 陸康
後漢書卷六十二
列傳第二十二
樊宏子儵/ 族曾孫凖/隂識弟興/
後漢書卷六十三
[000-33b]
列傳第二十三
朱浮 馮魴
虞延 鄭𢎞
周章
後漢書卷六十四
列傳第二十四
梁統子竦/ 曾孫商/ 𤣥孫冀/
後漢書卷六十五
[000-34a]
列傳第二十五
張純子奮/ 曹褒
鄭𤣥
後漢書卷六十六
列傳第二十六
鄭興子衆/ 范升
陳元 賈逵
張霸子楷/ 楷子陵/ 陵弟𤣥/
[000-34b]
後漢書卷六十七
列傳第二十七
桓榮子郁/ 孫焉/ 曾孫鸞/ 𤣥孫典/ 彬/
丁鴻
後漢書卷六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張宗 法雄
滕撫 馮緄
[000-35a]
度尚 楊琁
後漢書卷六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劉平 趙孝
淳于恭 江革
劉般子愷/ 周磐
趙咨
後漢書卷七十上
[000-35b]
列傳第三十上
班彪
後漢書卷七十下
列傳第三十下
班彪子固/
後漢書卷七十一
列傳第三十一
第五倫曾孫種/ 鍾離意
[000-36a]
宋均族子意/ 寒朗
後漢書卷七十二
列傳第三十二光武十王/
東海恭王彊/ 沛獻王輔/
楚王英/ 濟南安王康/
東平憲王蒼/ 子任城孝王尚/
阜陵質王延/ 廣陵思王荆/
臨淮懐公衡/ 中山簡王焉/
[000-36b]
琅邪孝王京/
後漢書卷七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朱暉孫穆/ 樂恢
何敞
後漢書卷七十四
列傳第三十四
鄧彪 張禹
[000-37a]
徐防 張敏
胡廣
後漢書卷七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袁安子敞/ 𤣥孫閎/ 張酺
韓棱 周榮孫景/
後漢書卷七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000-37b]
郭躬弟子鎭/ 陳寵子忠/
後漢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班超子勇/ 梁慬
後漢書卷七十八
列傳第三十八
楊終 李法
翟酺 應奉子劭/
[000-38a]
霍諝 爰延
徐璆
後漢書卷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王充 王符
仲長統
後漢書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明帝八王/
[000-38b]
千乗哀王建/ 陳敬王羡/
彭城靖王恭/ 樂成靖王黨/
下邳惠王衍/ 梁節王暢/
淮陽頃王昞/ 濟隂悼王長/
後漢書卷八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李恂 陳禪
龎參 陳龜
[000-39a]
橋𤣥
後漢書卷八十二
列傳第四十二
崔駰子瑗/ 孫實/
後漢書卷八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
周爕 黄憲
徐穉 姜肱
[000-39b]
申屠蟠
後漢書卷八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楊震子秉/ 孫賜/ 曾孫彪/ 𤣥孫脩/
後漢書卷八十五
列傳第四十五章帝八王/
千乗貞王伉/ 平春悼王全/
清河孝王慶/ 濟北恵王壽/
[000-40a]
河間孝王開/ 城陽懐王淑/
廣宗殤王萬嵗/ 平原懐王勝/ 和帝子/
後漢書卷八十六
列傳第四十六
張皓子綱/ 王龔子暢/
种暠子岱劭拂/拂子 陳球
後漢書卷八十七
列傳第四十七
[000-40b]
杜根 欒巴
劉陶 李雲
劉瑜 謝弼
後漢書卷八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虞詡 傅爕
盖勲 臧洪
後漢書卷八十九
[000-41a]
列傳第四十九
張衡
後漢書卷九十上
列傳第五十上
馬融 蔡邕
後漢書卷九十下
列傳第五十下
蔡邕
[000-41b]
後漢書卷九十一
列傳第五十一
左雄 周舉子勰/
黄瓊孫琬/
後漢書卷九十二
列傳第五十二
荀淑子爽/ 孫悦/ 韓韶
鍾皓 陳寔子紀/
[000-42a]
後漢書卷九十三
列傳第五十三
李固子爕/ 杜喬
後漢書卷九十四
列傳第五十四
吴祐 延篤
史弼 盧植
趙岐
[000-42b]
後漢書卷九十五
列傳第五十五
皇甫規 張奐
叚熲
後漢書卷九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陳蕃 王允
後漢書卷九十七
[000-43a]
列傳第五十七黨錮/
劉淑 李膺
杜密 劉祐
魏朗 夏馥
宗慈 巴肅
范滂 尹勲
蔡衍 羊陟
張儉 岑晊
[000-43b]
陳翔 孔昱
苑康 檀敷
劉儒 賈彪
何顒
後漢書卷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八
郭太 符融
許劭
[000-44a]
後漢書卷九十九
列傳第五十九
竇武 何進
後漢書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
鄭太 孔融
荀彧
後漢書卷一百一
[000-44b]
列傳第六十一
皇甫嵩 朱儁
後漢書卷一百二
列傳第六十二
董卓
後漢書卷一百三
列傳第六十三
劉虞 公孫瓉
[000-45a]
陶謙
後漢書卷一百四上
列傳第六十四上
袁紹
後漢書卷一百四下
列傳第六十四下
袁紹子譚/ 劉表
後漢書卷一百五
[000-45b]
列傳第六十五
劉焉 袁術
呂布
後漢書卷一百六
列傳第六十六循吏/
衛颯 任延
王景 秦彭
王渙 許荆
[000-46a]
孟甞 第五訪
劉矩 劉寵
仇香 童恢
後漢書卷一百七
列傳第六十七酷吏/
董宣 樊曄
李章 周紆
黄昌 陽球
[000-46b]
王吉
後漢書卷一百八
列傳第六十八宦者/
鄭衆 蔡倫
孫程 曹騰
單超 侯覽
曹節 呂强
張讓
[000-47a]
後漢書卷一百九上
列傳第六十九上儒林/
劉昆 洼丹
任安 楊政
張興 戴憑
孫期 歐陽歙
牟長 宋登
張馴 尹敏
[000-47b]
周防 孔僖
楊倫
後漢書卷一百九下
列傳第六十九下儒林/
髙詡 包咸
魏應 伏恭
任末 景鸞
薛漢 杜撫
[000-48a]
召馴 楊仁
趙曅 衛宏
董鈞 丁恭
周澤 鍾興
甄宇 樓望
程曾 張𤣥
李育 何休
服䖍 潁容
[000-48b]
謝該 許慎
蔡𤣥
後漢書卷一百十上
列傳第七十上文苑/
杜篤 王隆
夏恭 傅毅
黄香 劉毅
李尤 蘇順
[000-49a]
劉珍 葛龔
王逸 崔琦
邉韶
後漢書卷一百十下
列傳第七十下文苑/
張升 趙壹
劉梁 邉讓
酈炎 侯瑾
[000-49b]
髙彪 張超
禰衡
後漢書卷一百十一
列傳第七十一獨行/
譙𤣥 李業
劉茂 温序
彭脩 索盧放
周嘉 范式
[000-50a]
李善 王忳
張武 陸續
戴封 李充
繆彤 陳重
雷義 范冉一名丹/
戴就 趙苞
向栩 諒輔
劉翊 王烈
[000-50b]
後漢書卷一百十二上
列傳第七十二上方術/
任文公 郭憲
許楊 髙獲
王喬 謝夷吾
楊由 李南
李郃 叚翳
廖扶 折象
[000-51a]
樊英
後漢書卷一百十二下
列傳第七十二下方術/
唐檀 公沙穆
許曼 趙彦
樊志張 單颺
韓説 董扶
郭玉 華佗
[000-51b]
徐登 費長房
薊子訓 劉根
左慈 計子勲
上成公 解奴辜
甘始 王真
王和平
後漢書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七十三逸民/
[000-52a]
野王二老 向長
逢萌 周黨
王覇 嚴光
井丹 梁鴻
髙鳳 臺佟
韓康 矯慎
戴良 法真
漢濱老父 陳留老父
[000-52b]
龎公
後漢書卷一百十四
列傳第七十四列女/
鮑宣妻 王覇妻
姜詩妻 周郁妻
曹世叔妻 樂羊子妻
陳文矩妻 孝女曹娥
許升妻 袁隗妻
[000-53a]
龎淯母 劉長卿妻
皇甫䂓妻 隂瑜妻
盛道妻 孝女叔先雄
董祀妻
後漢書卷一百十五
列傳第七十五
東夷
後漢書卷一百十六
[000-53b]
列傳第七十六
南蠻 西南夷
後漢書卷一百十七
列傳第七十七
西羌
後漢書卷一百十八
列傳第七十八
西域
[000-54a]
後漢書卷一百十九
列傳第七十九
南匈奴前書直言匈奴傳不言南北今稱南者眀/其為北生義也以南單于向化尤深故舉
其順者以冠之東觀記稱匈奴南/單于列傳范曄因去其單于二字
後漢書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八十
烏桓 鮮卑
光武起後漢乙酉嵗改建武元年傳及十二帝
[000-54b]
至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庚申凡一百九十五年
臣/等謹案後漢書一百二十卷後漢書本紀
十卷列傳八十卷宋范蔚宗撰唐章懐太子
賢註蔚宗事迹具宋書本傳賢事迹具唐書
本傳考隋志載范書九十七卷新舊唐書則
作九十二卷互有不同惟宋志作九十卷與
今本合然此書厯代相傳無所亡佚考舊唐
志又載章懐太子註後漢書一百卷今本九
[000-55a]
十卷中分子卷者凡十是章懐作註之時始
併為九十卷以就成數唐志析其子卷數之
故云一百宋志合其子卷數之故仍九十其
實一也又隋唐志均别有蔚宗後漢書論贊
五卷宋志始不著録疑唐以前論贊與木書
别行亦宋人散入書内然史通論贊篇曰馬
遷自序傳後厯寫諸篇各叙其意既而班固
變為詩體號之曰述蔚宗改彼述名呼之以
[000-55b]
贊固之總述合在一篇使其條貫有序蔚宗
後書乃各附本事書於卷末篇目相離斷絶
失序夫每卷立論其煩已多而嗣論以贊為
黷彌甚亦猶文士製碑序終而續以銘曰釋
氏演法義盡而宣以偈言云云則唐代范書
論贊已綴卷末矣史志别出一目所未詳也
范撰是書以志屬謝瞻蔚宗敗後瞻悉蠟以
覆車遂無傳本今本八志凡三十卷别題梁
[000-56a]
剡令劉昭註據陳振孫書録解題乃宋乾興
初判國子監孫奭建議校勘以昭所註司馬
彪續漢書志與范書合為一編按隋志載司
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唐書亦同宋志惟載
劉昭補註後漢志三十卷而彪書不著録是
至宋僅存其志故移以補後漢書之闕其不
曰續漢志而曰後漢志是已併入范書之稱
矣或謂酈道元水經注嘗引司馬彪州郡志
[000-56b]
疑其先已别行又謂杜佑通典述科舉之制
以後漢書續漢志連類而舉疑唐以前已併
八志入范書似未確也自八志合併之後諸
書徴引但題後漢書某志儒者或不知為司
馬彪書故何焯義門讀書記曰八志司馬紹
統之作案紹統彪/之字也本漢末諸儒所傳而述于
晉初劉昭注補别有總叙縁諸本或失載劉
叙故孫北海藤隂劄記亦誤出蔚宗志律厯
[000-57a]
之文云云考洪邁容齋隨筆已誤以八志為
范書則其悞不自孫承澤始今于此三十卷
並題司馬彪名庶以袪流俗之訛焉乾隆四
十一年九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純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