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18 李氏學樂錄-清-李塨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李氏學樂録卷二
             蠡縣李&KR3530
前五聲歌訣諸圗議雖從樂録悟入然不敢自信也次
歲庚辰寄郵筒走三千里問河右先生先生囘札極其
奬借乃鈔為一卷方及半忽思虞書之律和聲孟子之
以六律正五音乃聖經言樂闋鍵向未剖析且七調由
黄鍾以至㽔賔得毋以七律正五音乎于六律既多其
一而十二律又缺其五矧大舜言六律周禮始有六律
[002-1b]
六同之說則六律聖言也六同何以稱焉思之不得其
㫖夜寢躊躇比曉似有所解者乃再四調諧而為圗議
以俟就正有道云恕谷李塨識
六律正五音圗
宮音
角 商 變宮 宮 羽 變徴 徴


                
[002-2a]
                


右宫之宮黄鍾之宫一清


                  


右宮之商黄鍾之商二清


                
[002-2b]
                


右宮之角黄鍾之角三清


                  


右宫之徴黄鍾之徴四清


變宮音
[002-3a]
                


右變宮之宮大呂之宫一清


                
[002-3b]
右變宫之商大呂之商二清


                 


右變宮之角大呂之角三清


                 
[002-4a]


右變宮之徴大呂之徴四清


                  


右商之宮太蔟之宫一清


                  
                  
[002-4b]


右商之商太蔟之商二清


                  


右商之角太蔟之角三清


                 
[002-5a]
                


右商之徴太蔟之徴四清


                
[002-5b]
右角之宮夾鍾之宮一清


                


右角之商夾鍾之商二清


               
[002-6a]


右角之角夾鍾之角三清


                 


右角之徴夾鍾之徴四清


                
                
[002-6b]


右徴之宮姑洗之宫一清


                


右徴之商姑洗之商二清


                
[002-7a]
                


右徴之甬姑洗之角三清


                 


右徴之徴姑洗之徴四清


變徴音
                  
[002-7b]


右變徴之宫中呂之宫一清


                  
[002-8a]


右變徴之商中呂之商二清


                


右變徴之角中呂之角三清


                 
[002-8b]
右變徴之徴中呂之徴四清


                 


右羽之宮蕤賔之宮一清


                
[002-9a]
                 


右羽之商蕤賔之商二清


                 


右羽之角蕤賔之角三清


                 
                
[002-9b]


右羽之徴蕤賔之徴四清


此五音閟二變圗也然二變尚作調者樂録云二變音
可閟二變起調之音不可閟吕覧以黄鍾大呂太簇夾
鍾姑洗中呂蕤賔七律居上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
五律居下上為正調下為清調故閟二變者其正調亦
用七
[002-10a]
六律有隂陽之分而隂皆統于陽故隂律國語曰間言
間乎陽也周禮曰同同乎陽也漢書曰旅旅乎陽也所
以十二律只曰六律
七調音也十二律律也正音者也如遇宫音也則由黄
鍾以至應鍾髙下㢠環而宮音正矣遇變宫音也由大
呂以至黄鍾髙下㢠環而變宮音正矣遇商音也由太
簇以至大呂髙下㢠環商音正矣遇角音也由夾鍾以
至太簇髙下廻環角音正矣以至遇徴音也由姑洗以
至夾鍾髙下廻環而徴音正遇變徴音也由中呂以至
[002-10b]
姑洗高下廻環而變徴音正遇羽音也由蕤賔以至中
呂高下廽環而羽音正皆如之使不以此六律也何以
知其音之起于是訖于是乎何以知其音之髙不可上
低不可下乎起訖無憑髙下無準烏乎正
律之正音如兄弟之翕樂也如夫婦之唱隨也如鹽梅
之調劑也故虞書曰律和聲
每一聲必有六律髙低圜浹而其聲始真真者正也且
[002-11a]
細分之則每音中之調各用六律以正其音如宮之宮
也除二變不用黄鍾至林鍾高低廻環恰用六律而宮
之宮音得焉宫之商也太簇至南吕恰用六律而宮之
商音得焉是音中之音其分六律以正之又有如此者
六律層高乃轉下與低接層低乃轉上與髙接而本音
常在中焉故古人曰宮中聲也
先儒競求中聲或筭律數或考葭灰或欲多截管以求
之然試問中聲何似漫無影響夫不解中聲而欲測中
聲毋論不得中聲也即遇中聲而何以知之而尚安測
[002-11b]
之今觀此圖中聲所在上有六律下有六律按之人聲
而人聲具按之八音而八音具可口試可耳審天地元
音可憑可執抑亦快矣
宫為中聲然七調各有中聲商亦宮也大呂太簇亦黄
鍾也故君子之道曰時中曰大中
况七調中六律無毫釐可溷者毋論宮與商不同宫之
宮與商之宮不同即同一四字領調也而宮之宮為四
[002-12a]
上尺工六角之徴為四上尺凡六且宮之宮四字居中
角之徴四字居末大有逕庭也至于餘調皆界限甚清
一無猜嫌是之謂正            一
左傳醫和曰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
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于是有煩
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和平君子弗聽是即六律正五
音之法也每一音出則五音圓轉如得宫音則相嬗而
為商角徴羽羽徴角商得商音則相嬗而為角徴羽宮
宮羽徴角而音正矣而音盡矣出此再彈是為淫聲豈
[002-12b]
可聴哉
國語伶州鳩曰律所以立均出度也古之神瞽考中聲
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百官軌儀紀之以三平之以六
成于十二天之道也夫五聲不以六律則不均而無度
矣故曰立均出度紀之以三上中下也由中而髙而低
也平之以六聲之凡調得六律而始正也即圖宮之宮用六律宮之商用
六律類成于十二每聲四調不閟二變為五調以十二律而成也
[002-13a]
即圗一音共用十二律也此古法也
七調由低黄鍾大吕律起至髙黄鍾大呂律止是始終
一宮聲也
正皆可旋為清清皆可旋為正獨蕤賔只能為正不能
旋清音之頂髙者再進則嗄故止矣周語曰大不踰宮
細不過羽此之謂也
每調六律下三調一調髙一律只九律耳何以稱十二
律曰變宮變徴與變宮清雖不用而其音自在也律自
在也樂録曰宫商徴羽相距必疎角徴羽宮相連甚宻
[002-13b]
又曰宮商之間隔一聲是合二聲為一聲者又曰宫調
之四則次聲變變宫調之四則次聲不變是二變雖閟
而仍有其律也故曰十二律
呂氏春秋曰取竹長三寸九分吹之以為黄鍾之宮淮
南子曰黄鍾九寸二說不同而皆可通何者黄鍾原有
髙低音也
今而知古帝造十二筩之有謂也夫十二聲由低而髙
[002-14a]
出之人聲測之器色尚需聰聽若管有短長則音有髙
下凡有耳者皆可知也故古帝以此象之也
十二筩製于黄帝而樂則前此矣伏羲作律本斷無無
清濁髙下而可為樂者則伊時十二聲諒已具矣然未
聞有十二筩也黄帝製筩所以象之耳故名曰律月令
章句曰律者率也謂髙下之率法也後人不得其聲而
徒執其象齗齗然累黍尋尺起一積萬以較黄鍾之實
是刻畫虎賁遂當中郎也失之逺矣
六律正五音又圗
[002-14b]
宮音
                  


右 商 變宮 宮 羽 變徴 徴


                
[002-15a]
                 


右宮之變宮黄鍾之變宮二清


                 


右宮之商黄鍾之商三清


                 
                 
[002-15b]


右宮之角黄鍾之角四清


                 


右宮之徴黄鍾之徴五清


變宮音
[002-16a]
                 


右變宮之宮大呂之宮一清


                 
[002-16b]
右變宮之變宮大呂之變宮二清


                 


右變宮之商大呂之商三清


                 
[002-17a]


右變宮之角大呂之角四清


                  


右變宮之徴大呂之徴五清


商音
                 
                  
[002-17b]


右商之宮太蔟之宮一清


                 


右商之變宮太蔟之變宫二清


                 
[002-18a]
                 


右商之商太蔟之商三清


                 


右商之角太蔟之角四清


                 
                 
[002-18b]


右商之徴太蔟之徴五清


角音
                  
[002-19a]


右角之宮夾鍾之宮一清


                 


右角之變宮夾鍾之變宮二清


                 
[002-19b]
右角之商夾鍾之商三清


                 


右角之角夾鍾之角四清


                 
[002-20a]


右角之徴夾鍾之徴五清


徴音
                


右徴之宮姑洗之宮一清


                 
                 
[002-20b]


右徴之變宮姑洗之變宮二清


                


右徴之商姑洗之商三清


                
[002-21a]
                


右徴之角姑洗之角四清


                 


右徴之徴姑洗之徴五清


變徴音
                
[002-21b]


右變徴之宮中呂之宮一清


                 
[002-22a]


右變徴之變宮中呂之變宮二清


                 


右變徴之商中呂之商三清


                 
[002-22b]
右變徴之角中呂之角四清


                 


右變徴之徴中呂之徴五清


羽音
                
[002-23a]
                 


右羽之宮蕤賔之宮一清


                 


右羽之變宮蕤賔之變宮二清


                 
                 
[002-23b]


右羽之商蕤賔之商三清


                  


右羽之角蕤賔之角四清


                 
[002-24a]


上 乙 四 六 凡 工 尺


                 


右羽之徴蕤賔之徴五清


此用二變圗也音有七者即晏子所謂七音伶州鳩所
謂七律漢書所謂七始隋唐後所謂七調者然變宮亦
宮變徴亦徴也故舜與孟子惟曰五音
樂録謂國語大武有四名曰羽曰厲曰宣曰嬴亂而其
調只用七律曰夷曰南曰無曰應曰黄曰大曰太但取
夷則至太蔟顛倒立調羽亂上宮一以夷至黄一以無
[002-24b]
至太厲宣下宮一以黄至夷一以太至無今觀七調中
則原有此調可相印者
禮運曰十二管還相為宮葢七正皆可旋為宫正五清
皆可旋為宫清也
每一音分五調無變徴與羽者以其高而無清聲也五
七則三十五調矣隋唐間以七調乗十二律為八十四
調去五律為中管謂其聲在前後二律之間與前律同
[002-25a]
出一孔音韻重複故不用葢即河右所言五清與正聲
同只可隨正為調不自立調也因為四十九調是正與
此圗合但渠不知變徴與羽無清故唐宋後又參差遞
減耳
此與閟二變者不同矣而音中之音亦可曰以六律正
之如得黄鍾低宮音由本音而上以六律層髙以至髙
極而髙宮音得焉得林鍾髙宮音由本音而下以六律
層低以至低極而低宫音得焉非亦以六律正五音歟
不用二變者二變音自在也樂録七調圖宫商徴羽之
[002-25b]
間皆隔一層是也用二變者變宮為宮餘變徴為徴餘
猶宮徴音也樂録所謂合二聲為一聲是也其實一也
故每音中之調可連根數為六律亦可脱根數為六律

乃此七調中六律亦無一絲可慁者如宮之宮宮音為
黄鍾而以大呂太蔟夾鍾姑洗中呂蕤賔六律遞上遞
下變宮之宮宮音為大呂則以太蔟夾鍾姑洗中呂㽔
[002-26a]
賔林鍾六律遞上遞下且同一大呂變宫也在宫之變
宮以太蔟夾鍾姑洗中呂蕤賔黄鍾六律遞上遞下而
黄鍾有林鍾一清在變宮之宮則以太蔟夾鍾姑洗中
呂㽔賔林鍾六律遞上遞下而林鍾無清逈乎不同若
大呂變宮之為乙也在宮之變宮與變宮之宮皆以上
尺工凡六四遞上遞下同矣然宮之變宮上字在器色
二層變宮之宮上字在器色三層又迥乎不同推之三
十五調六律高低刌節甚清毫無慁者
晏子論樂有七音八風之說北周長孫紹遂欲于七聲
[002-26b]
之外加一黄鍾為八伊時裴正以為舜開七始周制七
音並不用八然樂律隔八相生賈公彦周禮疏曰黄鍾
生林鍾隔八為位盖象八風今圖每調七聲惟本音有
髙低二聲正是八聲正是七聲然則用七用八皆一也
前人見其一不見其二遂致主客鬭爭閲此或可以粲
然矣
宮之宮六律遞為髙下共本音八律下每調高一律五
[002-27a]
調得十二律而宮音畢矣宮音正矣他音皆然
寧府五聲歌訣每調六聲而云九聲者以五正四清言
也今此圗每調八聲而七正五清則十二聲矣
每一調分五調十二律以全是五調盡于十二律為十
二聲也故古言六律者至十二律而止
一調十二聲則七調當八十四聲矣此昔人所以有八
十四調之說也但七調雖共得八十四聲而中多複聲
若以立調為八十四則無理耳
七調每調髙一律共為八十四聲然前調之髙音即轉
[002-27b]
為後調之低音也髙音轉低則低音反轉髙也總不出
十二律也
每一律給七調用即前圓圖之七層也
據古人所傳宮懸有四清鐘磬又有五清鐘五清磬河
右先生曰此以七聲加五清為十二律者則五正四清
七正五清皆屬古樂不必至宇文周時龜兹樂工始有
七聲五旦為北曲也盖古人七音五音並用或一如今
[002-28a]
之南曲北曲並行者
家語子路鼓琴孔子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先王之制音
也奏中聲以為節流入于南不歸于北南者生育之鄉
北者殺伐之域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象生育之氣
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亢麗微末以象殺伐
之氣乃所以為亂亡之風昔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
詩其興也勃焉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由今
也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
之軀哉子路聞之懼而不食以至骨立夫家語纂于漢
[002-28b]
魏儒者此則似因論語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二語遂
附離以北鄙之音以文其事然亦可見南北分音之說
來已乆矣但其中多舛義不可不辨焉
北聲亦有柔緩而多忼慨奮厲南聲亦有悲奮而多嘽
緩柔嚲或是之分但樂記曰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
作而民剛毅寛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是
剛柔皆善也而其流或過剛而殺伐或過柔而淫靡則
[002-29a]
均失之烏得謂南音必善北音必惡耶
且舜南風之歌因其詩有南風薫時等語故曰南風未
必南音也史記樂書曰紂為朝歌北鄙之音朝歌者不
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殷本紀曰紂飲酒淫樂嬖于
婦人使師延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后衛靈公
命樂人重寫其音是乃古人所謂流嬖邪散之音也鄭
衛聲滛盖本諸此而豈北方奮厲之音耶今因子路見
責以紂北鄙之音加之子路而子路勇人也遂以殺伐
暴厲之音加之紂之所謂靡靡者毋乃皆誤語乎
[002-29b]
夫子路升堂之賢也即尚勇不中亦只以行行之氣播
之樂耳烏有愛紂靡淫之聲而寫之者乎誣哉况世傳
黄帝始命伶倫造十二律而周人所習六樂以黄帝雲
門為首黄帝居山後涿鹿正北鄙也聖經言樂始于舜
舜生諸馮亦北地繼而正樂者禹湯文武孔子皆北人
也則中聲不在北耶乃曰流入于南不歸于北何也
而更有可疑者韶之雅靡靡之邪淫原不可同日論也
[002-30a]
但謂舜以南音而興紂以北音而亡則妄矣逺勿論姑
論近而可見者明初用北曲天下治不亂也明末崇南
曲天下亂不治也是樂之得失惟以雅淫分不以南北
判也
荆卿入秦髙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為變徴之聲士皆
垂淚涕泣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髪盡上指冠則以
七調變徴與羽最髙歌者鮮及是時壯士長征氣薄霄
漢故用此最髙之調耳
八十四聲三十五聲二十八聲二十四聲皆十二律旋
[002-30b]
髙旋下祗十二聲也十二聲為十二律而隂統于陽只
六律也六律十二聲有五清聲只七聲也七聲只五聲
也用二變而五聲始全用六律而五聲始正其實五聲
而天地之元聲畢矣
 李氏學樂録卷二
[002-3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