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i0017 竟山樂錄-清-毛奇齡 (master)


[002-1a]
欽定四庫全書
 竟山樂録卷二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
器色五聲聲高下只有五聲五聲若再高亦祗将五聲高字
重一遍若再低亦祗将五聲低字重一遍故五聲之上
首一聲與五聲之首一聲同音五聲之下首一聲亦與
五聲之首聲同音以此而推之第三第四皆然但簫笛
色譜其工尺所用原只五聲故一按便明若琴有七絃
便似七聲又有十三徽更似十三聲殊不知十三徽衹
[002-1b]
十三刌耳每刌多複聲其中仍五聲一轉而七絃複二
絃第一絃與第六絃同音第二絃與第七絃同音仍是
五聲推而至于琵琶三絃皆然嘗按三絃其子絃次點
與中絃散彈同音其中隔四聲亦只五聲細數之子絃
次點第一聲子絃一點第二聲子絃散彈第三聲中絃
次點第四聲中絃一點第五聲五聲已畢于是巾絃之
散彈另起與子絃之次點同音故和絃法即以中絃之
[002-2a]
散彈與子絃之次點相和則二聲同音公然可知也又
推而至于中絃之次點向後至老絃之散彈則亦五聲
也中絃次點第一聲中絃一點第二聲中絃散彈第三
聲老絃一點第四聲老絃散彈第五聲五聲已畢若欲
再下一聲則仍是中絃次點此亦可驗也審此則十二
律三分損益之管凡第五管後其第六管之分寸與聲
音全然與第一管之分寸聲音舛互異常而以為可以
旋宫可以轉調則必使嗄子歌詩聾人操縵而後可也
吾安從知之
[002-2b]
七聲七聲只五聲以七聲環轉處宫商之間多一聲徵羽
之間又多一聲從來不用至隋時蘇祇婆彈胡琵琶全
用七聲創為斯調合七聲彈之其後金章宗時造樂府
專用七聲而元時因之遂有南調北調之分南調用五
聲北調用七聲今歌元時襍劇院本如點絳唇新水令
類皆合用七聲可驗也但七聲可不用而七調不可不
用竹有七調匏有七調絲亦有七調任歌者中何調即
[002-3a]
以何調應之如歌宫者中宫之宫則以宫調應之倘中
變宫之宫即當以變宫調應之蓋宫自為調變宫自為
調變宫變徵原非佐五聲之不及而攙和以成聲者自
漢後不識七聲而孔穎達作禮疏曰變者和也固己非
是若蔡元定謂五聲者正聲故以起調畢曲為諸聲之
綱至二變聲則宫不成宫徵不成徵但可以濟五聲之
不及而已是茫然不識二變為何物臆謂二變必可攙
和于五聲之中而不問其敦可用孰可不用孰是調孰
是非調故曰但可濟五聲之不及而已是未嘗審聲而
[002-3b]
即論聲未嘗見色而即論色未嘗食苦食甘而即以之
品餳飴講荼蓼也儒者之自信而無當如此其不為神
瞽所笑鮮矣
七始漢志七始即七音以每調有始即領調者如宫調以
宫聲領之商調以商聲領之領者始也若以黄鐘為天
始林鐘為地始太簇為人始則林鐘未月不當屬地其
謂與丑衝者强解耳若姑洗為春始㽔賔為夏始南吕
[002-4a]
為秋始應鐘為冬始則惟應鐘十月為首冬他俱不合
且何必為此
二變有義先臣曰宫商之間隔一聲是合二聲作一聲者記
曰宫為君商為臣此即君臣之分也君之尊絶于臣民
故于相接處必隔一聲然後和協此亦自然不可强者
若商角徵則相連不隔臣民與事無大懸絶者分也亦
勢也至徵羽之間則又隔一聲此物之絶于民事處所
謂重民而賤物者非耶是録不尚義類此獨及之者以二變列宫商徵羽之間與舊時
誤列在羽宫角徵之間者有别若不如是說恐以為義類不足也
[002-4b]
五六皆中聲宫聲為中聲以宫位在中也漢志曰天之中數
五地之中數六而五六二數則適在十數之中故韋昭
曰五居中則一三在上七九在下六居中則二四在上
八十在下此與歌曲五聲以宫居中則商角在上徵羽
在下簫笛色譜以四居中則上尺在上工六在下正同
第地數中六當是隂數而亦屬宫者聲數五則宫居中
律數六則黄鐘居中所謂黄鐘以地為色者黄鐘亦宫
[002-5a]

六間六爻六吕次第一本國語六間之文元間大吕二間夾
鐘三間中吕四間林鐘五間南吕六間應鐘此與從來
次第皆合獨周禮小異耳若漢書則以相生為次第故
從林鐘始中吕止而鄭康成以六律六吕配乾坤二卦
其次第正同觀其以黄鐘至無射當乾六爻以林鐘至
中吕當坤六爻如曰林鐘坤初六南吕坤六二夾鐘坤
六三大吕坤六四應鐘坤六五中吕坤上六可見
樂無半聲半聲者子聲也何謂子聲如黄鐘正聲則用四寸
[002-5b]
半為半聲正聲為母半聲為子乃以十二正聲視之十
二子聲即為倍聲以正聲與子聲對倍也但半聲即子
聲子聲即倍聲則當時何以析為三名此其說固己可
疑况樂律不容有半聲子聲之說假如黄鐘九寸其半
聲則四寸半也四寸半之聲近于應鐘為應鐘之嫌聲
既不可以入十二正律而十二律每律有半聲為十二
半聲則在十二半律又自為十二律一周其與十二正
[002-6a]
律絲毫不接若如杜氏通典所云十二律各有一定之
聲而旋相為宫則五聲初無定位高者或下下者或高
宫商失序而聲不和諧故取其半律以為子聲當上生
而所生者短可下取以為用則益大謬不然夫旋宫之
法高者或下即以高為下其高聲與下聲相同下者或
高即以下為高其下聲與髙聲相同故可旋也若云髙
者或下下者或高便聲不和諧當取半聲以和之是全
然不曉所旋之聲仍是五聲五聲相旋絲毫不襍從無
上下高低之差若襍以半聲即出調矣出調即變反曰
[002-6b]
可以和律何也夫正聲過濁但有清聲相和如琴一絃
太濁則或以六絃代之二絃太濁則或以七絃代之如
瑟内一絃太清則或間以外一絃内二絃太清則或間
以外二絃要之琴之一絃與六絃同聲二絃與七絃同
聲瑟之外十二絃與内十二絃同聲若襍以半聲是于
琴一六二七絃上下又增兩半聲瑟内外十二絃中間
又各增二十四半聲是亂也紙上書之口中道之目可
[002-7a]
觀耳可聽一經指實則吹之不成調彈之不成聲敲之
擊之不成條理歌之不可歌詠之不可詠如是而嘆云
樂亡樂亡豈非迂夫豎儒繪圖畫算輾轉配合弄狡
獪相率而亡之者乎吁可畏也已
十二律相生之法舊十二律相生其法似密其義似備舊說十二律三
分損益隔八相生謂黄鐘大吕太簇夾鐘姑洗仲吕㽔賔林鐘凡八位謂之黄鐘生林鐘于是三分黄鐘九寸
之管而損去一分則林鐘之管應得六寸又從林鐘數起林鐘夷則南吕無射應鐘黄鐘大吕太簇凡八位謂
之林鐘生太簇于是三分應鐘六寸之管而增益一分則太簇之管應得八寸由是而推至于盡而十二律之
管備矣又曰黄鐘生林鐘謂之宫生徵林鐘生太簇謂之徵生商以次而推則商生羽羽生角而五聲備焉其
[002-7b]
從仍以次推則仍是宫起所謂還相為宫之法而獨于聲音之道全然不通嘗
細繹其數推算極盡遂至截竹為管凡十二管照其分
數又以大吕夾鐘仲吕三律有上生下生之别舊說陽律皆下
生隂律隂律皆上生陽律然又有以㽔賔夷則無射為上生大吕夾鐘為下生者上生皆三分益一下生皆三
分損一再加三管亦照其分數凡十五管周圜吹凖終未
有當設如以陰陽相間配十二支并十二月之法遞配
五聲則黄鐘為宫九寸大吕為商四寸零九太簇為角
[002-8a]
八寸夾鐘為徵三寸六分三零姑洗為羽七寸一分零
此實數也然而商之數大減于宫其聲之髙下相去甚
逺中無遞聲何以相接至太簇角八寸數反夥于商則
聲亦反低于商况夾鐘徵之三寸六分三零與姑沈羽
之七寸一分零其數之寡多聲之髙下全相戾也若曰
大吕夾鐘當照京馬鄭祭之說皆是上生上生數多則
大吕數上生八寸乙分零夾鐘上生七寸二分六零是
大吕商之八寸乙分零與太簇角之八寸仍是一聲少
差夾鐘徵之七寸二分零與姑洗之七寸一分零亦仍
[002-8b]
是一聲少差天下未有相去一分嫌聲嫌律無上下無
清濁無髙低而可以定商角分律調者况姑洗之後其
為訛亂繆戻又更甚也若以隂陽分位自為次第之法
配五聲則黄鐘宫九寸太簇商八寸姑洗角七寸一分
零㽔賔徵六寸乙分四零南吕羽五寸四分五零其數
之多寡聲之髙下清濁可謂稍協矣然旋宫之法當于
南吕之後終竟推之浸假無射為宫四寸八分四零則
[002-9a]
黄鐘為商九寸便已不合况推之至于隂律則大吕宫
四寸零九夾鐘商三寸六分三零仲吕角三寸二分零
夷則徵六寸南吕羽五寸三分零是徵反低于角一倍
而羽亦低于宫五分之一全然不倫即以上生數按之
仲吕角之六寸零與林鐘徵之六寸仍是繆戾且歌聲
有九調聲有十二人聲有十六從未有宫始八寸零羽
止五寸零以三寸贏縮之間定五聲者若照周禮陽律
左旋隂律右轉之法準之則隂以大吕亥始當逆推至
夾鐘丑止是大吕亥宫四寸零九應鐘酉商四寸六分
[002-9b]
零南吕未角五寸三分零林鐘已徵六寸仲吕卯羽三
寸二分二零是徵以前其數反以漸而增徵以後其數
乃頓減仍是亂也若以十二律隔八相生之數配五聲
則黄鐘宫九寸林鐘商六寸太簇角八寸南吕徵五寸
三分零姑洗羽七寸一分零角增于商羽髙于徵開手
便乖不必推至于極若以史記五聲相配之數與十二
律相準則自黄鐘至南吕極協且順如黄鐘宫九寸太
[002-10a]
簇商八寸姑洗角七寸一分零林鐘徵六寸南吕羽五
寸三分零其于髙下清濁多寡無一不當乃推之南吕
以後假如大吕宫四寸零九夾鐘商三寸六分三零中
吕角三寸二分零夷則徵五寸四分五零無射羽四寸
八分四零是徵羽之數反加于宫商角一倍已自無理
况自宫至羽徒以三寸相間之中周流五聲是至低與
至髙亦不過嫌微彷彿之間天下有是五聲乎况㽔賔
為宫林鐘為宫其為乖舛又不可勝道也至有以十二
律隂陽逆推之數旋定五聲如黄鐘九寸之宫逆生仲
[002-10b]
吕三寸二分零之徵仲吕三寸二分零之徵逆生無射
四寸八分強之商無射四寸八分强之商逆生夾鐘三
寸六分强之羽夾鐘三寸六分强之羽逆生夷則五寸
四分强之角是商數減宫之半角數反浮商五分之一
徵羽數相埒天下無是五聲矣况上生倍不合環相為
宫尤不合也然則相生之說徒為律度之數推算起見
而至于聲音之理左推右算上推下算全然不合雖起
[002-11a]
后夔師曠亦不能暫通其說又何怪樂聲之亡自漢魏
迄今長夜漫漫不復旦也悲已悲已
十二律上生下生上生下生絶不可解若以陽為上隂為下此小
黄令焦延夀之説與漢志同則六陽律皆下生六隂律皆上生何以
有㽔賔夷則無射為上生大吕夾鐘為下生之說此京房馬
融鄭康成蔡邕舊說見隋志若以子午之位為上下則亥子丑為上
己午未為下亥為應鐘之位子為黄鐘之位丑為大吕
之位已為仲吕之位午為㽔賔之位未為林鐘之位因
以㽔賔生大吕為上生仲吕生黄鐘亦為上生林鐘生
[002-11b]
太簇亦為上生則何以姑洗生應鐘不曰上生應鐘生
㽔賔不曰下生是自相矛盾也若以子午為界自子至
已為上自午至亥為下因有以㽔賔之午生大吕之丑
為上生者推之而夷則生夾鐘無射生仲吕皆為上生
皆三分益一見杜氏通典則下生五數上生六數固已不倫
且何以大吕之丑其數八寸而㽔賔之午忽增其數為
八寸一分與之相等推之姑洗夾鐘皆為七寸零林鐘
[002-12a]
㽔賔仲吕皆為六寸零南吕夷則皆為五寸零應鐘無
射皆為四寸零是十二律原有十二聲今反以制器而
併其聲使明明十二名目而按之則實無幾聲而止是
天下必無是律而舉世夢夢互相爭執上生下生各立
門戸真不可解
律吕合時日卦氣揚子雲作太玄原有聲生日律生辰之說而
易緯乾鑿度亦曰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然
總以時日卦氣分配律吕不過數學之偶合者宋儒竟
以六十卦配六十律圖繪盤旋非不可觀而絀贏紳縮
[002-12b]
揉直矯枉極其勞瘁而究于易象于律吕俱無當焉則
何益矣夫律有二變謂之七律以七律乗十二當有八
十四律而以七聲始以五聲終其為六十律之說原自
不通况明明六十四卦而去四以合其數其謂之何
律吕與隂陽分合乾六爻配陽律坤六爻配隂律亦偶然言之
其于易象于聲律並無闗渉如漢儒註周禮太師以黄
鐘為乾之初九大吕為坤之六四諸語毋論六律六同
[002-13a]
于大易辭象變占不能强合而即以律吕求之黄鐘配
乾之初九其于全乾一卦潛龍一爻宜如何為聲如何
為調如何為宫商清濁是狂夫也又律同諸註或間取
隂陽時氣以合聲律如鄭氏謂聲之隂陽各有所合黄
鐘子氣十一月建焉而辰在星紀為丑故子與丑合大
吕丑氣十二月建焉而辰在玄枵為子故丑與子合由
是推之而太簇應鐘寅亥之合姑洗南吕辰酉之合㽔
賔林鐘午未之合夷則中吕己申之合無射夾鐘卯戌
之合夫以生聲言之黄鐘未嘗與大吕相生太簇未嘗
[002-13b]
與應鐘相生以合聲言之未聞黄鐘大吕正清相協太
簇應鐘正變圜接徒以支干位次彊作配合恐太師以
六律六同考辨隂陽必不出此
十二律立七調十二律不名十二調但取吕覽上層七律吕覽以黄
鐘大吕太簇夾鐘姑洗中吕㽔賔可為調者列上層定為七調其法則以六陽律
間六隂律相隔遞數自黄鐘調起至㽔賔調止而七調
成矣但每調須有清聲于是順從林鐘隂律配之黄鐘
[002-14a]
為黄鐘之清夷則陽律配之大吕為大吕之清以次至
應鐘而十二律已終至于中吕變徵調變徵次髙原無
清聲而還宫之法即宜以黄鐘為變徵之清黄鐘至尊
又為本調之宫聲豈可漫應則直置不用而㽔賔為羽
調羽聲極髙不惟無清聲竟不成調所謂以十二律定
七音還相為宫則始七之數以黄鐘始終七之數以黄
鐘終故七音之外無他律十二律之外無他調第以五
音十二律立還宫之法而七調成焉假如黄鐘為宫大
吕為變宫不用太簇為商夾鐘為角姑洗為徵中吕為
[002-14b]
變徵不用㽔賔為羽此為五聲兼二變之本聲也乃又
以林鐘為黄鐘清夷則為變宫清不用南吕為商清無
射為角清應鐘為徵清惟變徵之清将及黄鐘而黄鐘
為本調宫聲不宜他役且變徵與羽皆以次髙極高竝
無清聲故變徵不用羽不成調而九聲終十二聲亦終
此一調也若以大吕為宫則太簇為變宫不用夾鐘為
商姑洗為角中吕為徵㽔賔為變徵不用林鐘為羽而
[002-15a]
本聲已全因而以夷則為宫清南吕為變宫清不用無
射為商清應鐘為角清黄鐘為徵清惟變徵與羽無清
聲此二調也推之而太簇為宫則以次圜轉夷則為羽
大吕為徵清為三調夾鐘為宫則以次圜轉南吕為羽
太簇為徵清為四調姑洗為宫則以次圜轉無射為羽
夾鐘為徵清為五調中吕為宫則以次圜轉應鐘為羽
姑洗為徵清為六調㽔賔為宫則以次圜轉黄鐘為羽
中吕為徵清為七調若林鐘為宫則林鐘一聲即黄鐘
之髙宮一聲為黄鐘清與黄鐘低宫共為一調而調法
[002-15b]
已窮夷則為宫則夷則一聲即大吕之髙宫聲為大吕
清與大吕低宫共為一調而調法又窮則自此而推何
一非前調所複見者而謂七調之外復有調何也五聲不言
五調者以羽無清聲不成調也十二律不言十二調者以林鐘南呂應鐘三隂律不列調夷則無射二陽律不
列調也隋唐以後有稱南吕宫者皆無端立名極不可據說見後
二十八調隋以後立二十八調以正宫髙宫中吕宫道調宫
南吕宫仙吕宫黄鐘為七宫越調大石調髙大石雙調
[002-16a]
小石調歇指林鐘商為七商大角髙大角雙角小石角
歇指林鐘角越角為七角中吕調正平調髙平調黄鐘
羽般渉調髙般渉為七羽其無七徵者以隋後不用徵
調故也五聲乗七調宜三十五聲惟不用徵調故僅云
二十八聲但七調轉圜祇于每調前加一聲後脫一聲
而其餘六聲彼此仍同並不得另分為二十八聲聲且
不立何况于調今每調七聲實立七名則大謬矣假如
宫調一名則但加一宫聲于變宫商角徵變徵羽六聲
之前其第二聲即變宫第三聲即商第四聲即角未聞
[002-16b]
于正宫外可立髙宫中吕諸六名也自還宫之法不曉
萬古長夜因有加六十律為六十名者嗟乎樂之亡乃
至于是
笛色九聲歌曲祗九聲雖其間偶有增減而總以九聲為之
準九聲者五本聲四清聲也四清聲仍從五本聲環轉複出今簫笛家所稱高字
是也踰乎此便出調矣假如四字是正宫調則四為宫上
為商尺為角工為徵六為羽此五本聲也于是又從六
[002-17a]
而推為髙伵為高仩為高伬為髙仜共成九聲然而髙
四仍為宫髙仩仍為商髙伬仍為角髙仜仍為徵其闕
一者以五聲無羽調也五聲不能闕而調則有闕以近
宫而下于宫一字不能為本調最髙之聲故六是羽調
當以六字為調之頂高一字無奈此六字之羽調是四
字正宫調中之羽所謂宫之羽黄鐘之羽則六字本上
于四而反下于四四調之六焉能加于本宫之上而為
領聲乎故五聲無羽調則以近宫而嫌加于宫遂反遜
于宫此自然之音竝無待撟揉而然者也乃由此而推
[002-17b]
之環宫之法無不皆然即如環四及工以工為宫聲起
調則工為宫六為商四為角乙為徵尺為羽此五本聲
也于是又從尺而推為髙仜為髙&KR2346為高伵為高亿然
而高仜仍為宫高&KR2346仍為商高伵仍為角高亿仍為徵
乃仍無高伬之羽聲諸宫皆然故周時不用商調此不
可解若隋唐以後不用徵調此未嘗不用也以舊解七
音皆誤以林鐘為徵㽔賔為變徵而林鐘首不立調㽔
[002-18a]
賔適當黄鐘宫第一調之羽按之無調則在十二律為
無林鐘調在五聲為無羽調而舊說皆以徵當之遂謂
無徵調耳此亦自然贏絀不待勉强而愚者必欲從而
曲為之說誤矣
五調有領調字每調九聲要祇以五聲領調如正宫調中九聲
而以本宫之四字為領調之字則調之頂聲在此四字
矣然而四為宫聲今此正宫調之四則宫之宫也且又
名黄鐘之宫其歌聲合是調者如唐樂嘆疆塲曲宫調
曲也其次句鏡字最高字不過及此四字而止明寧王臞仙所
[002-18b]
纂唐樂笛色譜尚存宫調商調二曲此曲首句閒道行人至則以聞為上尺道為工六工尺上行為工四人為
六工四至為工四六工尺次句粧梳對鏡臺則以粧為工六梳為工尺對為六四鏡為四工工尺臺為四上尺
上四六第三句泪痕猶未滅則以泪為四尺上四痕為六工六四猶為上尺尺未為尺工尺上四滅為工四四
六工尺尺末句笑臉自然開則以笑為工六工臉為六工六四自為四尺上上四然為尺工六工工工開為尺
以其曲在正宫調中最低之調雖遍狎之背宫梅花凄
凉子母諸調而皆以宫聲為領調字不能踰也若九聲
環轉而以本宫之上字為九聲領調之字則調之頂聲
[002-19a]
在此上字矣上為商聲而為正宫調之上則宫之商也
然又曰黄鐘之商其歌聲合是調者如唐樂大酺樂商
調曲也首句泪滴用低上字次句易字用髙仩字至髙
至低無非以上字領調即為商調曲此曲譜但存首二句其首句曰泪滴
珠雖盡則以泪為上六滴為尺上珠為四六工難為工六四盡為上尺上四其二句曰容殘玉易銷則以容為
尺工六工殘為尺工六玉為工四六易為四仩四六四銷為六四六工若九聲環轉而以
本宫之尺字為九聲領調之字則調之頂聲止于尺字
尺為角聲正宫調之尺則宫之角也然又曰黄鐘之角
其歌聲合是調者如樂録有思歸樂本商調曲也註曰
[002-19b]
後一曲犯角則以後曲次句有三江鴈亦稀五字連用
三江二高隂字而以雁之陽字接之則其字已入高尺
字内非商調矣此如金元曲子中有刮古令醉羅歌諸
曲多用高尺字與梁州新郎宜春令諸曲但用髙仩字
掣調有别若九聲環轉而以本宫之工字為九聲領調
之字則調之頂聲止于工字工為徵聲而為正宫調之
徵則宫之徵也然又為黄鐘之徵其曲中合是調者如
[002-20a]
唐樂所稱甘州羽調曲類則皆是徵調蓋羽聲不成調
而隋唐以後皆誤以徵為羽因去徵調曲而反存羽調
故樂錄凡註羽調曲者則皆徵調也徵調最髙字不過
仜字而九聲以仜字終則羽聲不成調此即其頂調耳
若九聲環轉而以本宫之六字為本宫領調之字則六
字近四壓于本宫何能領聲即遍求之唐樂及金元曲
子中而竝無其聲可相應者此聲之依永與律之和聲
皆自然不可强者此其所以為元音也
笛色七調舊定宫調者多無理獨以宫聲起調為宫調之說
[002-20b]
人皆遵之然按之實謬借如有歌宫調曲者于此其首
字偶低此以四字應之而聲在四下凡四下初起之字
未經圜轉雖其位屬徵羽而聲下于宫實非宫調其首
字偶髙此以四字應之而聲在四上凡四上之宇非商
即角非商角即變宫商角變宫皆非宫調况首字所出
次髙次低全無有定安所得宫調而準之故有樂器一
定之調簫笛中工尺是也四為宫上為商尺為角工為
[002-21a]
徵此一定之調也凡作樂者先以簫笛矢聲而遍調諸
絃匏之工尺與之相準然後待歌聲之發至于金石則
聽之以旋相宫徵不虞不諧也有歌曲一定之調曲律
中工尺是也凡定調者必于曲律中環轉髙低之内聽
其㝡高一聲為七調中每調之第幾層而工尺生焉如
四為宫則上有四層于簫笛色字譜為上尺工六于調
色譜為商角徵羽除去調色譜之羽與簫笛色字譜之
六一層而從六而逆數之其聲從至髙至至下凡協第
二層者則為徵調曲協第三層者則為角調曲協第四
[002-21b]
層者則為商調曲若從宫順數由下至髙則商為二層徵為四層于是一準樂
器亦以四為宫上為商尺為角工為徵六為羽此亦一
定之調也乃歌曲一定之調出之人聲而不能宫定為
四商定為上尺定為角工定為徵即樂器一定之調應
之歌聲而不能以四應宫以上應商以尺應角以工應
徵于是有歌曲與樂器兩俱無定之調任歌者歌宫調
一曲而司器者亦任出一調以應之假如歌曲之宫聲
[002-22a]
飲之中樂器之商聲則即以樂器中之商聲為宫歌曲
之宫聲飲之中樂器之角聲則即以樂器中之角聲為
宫所謂旋相為宫也乃以商聲歌宫調曲所謂商之宫
亦曰大吕之宫而宫仍不襍商以角聲歌宫調曲所謂
角之宫亦曰太簇之宫而宫仍不襍角何也以商角二
調之中其歌聲九層皆以第五層領聲竝不襍及第三
第四層故也所謂以無定之調協有定之曲是也自漢
魏樂府以及唐人詩歌皆有宫調商調明註而惜其調
色譜與簫笛色字譜俱不傳若金元曲子則明明可按
[002-22b]
與唐樂等而當時分宫分調多有似是而非處所傳九
宫調譜者其分别註解仍然糢糊為可憾耳
樂只七調但以簫笛色字譜言之其四字放三四五六
者宫調也簫笛色字譜以尺為一以乙為二以四為三以凡為五以工為六此是簫笛孔数目從上
數下者惟上放一四不在數内其調以四字為領聲故名四字調又名
正宫調其四字放二三四五六者變宫調也其調以乙
字為領聲名乙字調但乙字非正宫所用故名變宫其
[002-23a]
四字放一四者商調也其調以上字為領聲名上字調
俗名梅花調其四字放一者角調也其調以尺字為領
聲以尺孔在背名背四調又名背宫調四即宫也其四
字放六者徵調也其調以工字為領聲名平調俗名凄
凉調凄凉者西凉之訛以其調最卑為西凉咍嚅之聲
又名新凉調即唐時婆羅門曲所用之調然又名子母
調以至低至髙皆在此調如子母然故又名高宫調乃
兩調合為一調者自工字起凡三周至頂聲共得十五
聲協人聲之數餘調衹九聲耳其四字放五六者變徵
[002-23b]
調也其調以凡字為領聲名凡字調以凡字非正徵所
用故名變徵其四字放四五六者羽調也其調以六字
為領聲名六字調俗名絃索調其調但可應宫商角徵
四調而不能以六字自為領聲如絃索之應曲然故五
調闕羽調惡其盡也且其調悉歸之工字子母調中故
工字多一調以工為七音之最卑者最卑者最髙之所
由生而低宫與髙宫生焉其曰宫者以宫為中聲而中
[002-24a]
聲實為本調至下一字故至卑至濁一聲亦屬之宫蓋
黄鐘始于子以漸而上宫者黄鐘之第一調黄鐘者宫
之第一聲耳
子母調即西凉調唐時為婆羅門調婆羅門即霓裳羽衣也凡至
低至髙皆有之然至十三聲以上將及頂聲所謂髙宫
調者雖人聲之最峻者亦歌不能及俗所謂嗄調又謂
煞調嗄者啞也莊子嚎而不嗄煞者聲嘶也又盡也謂
聲之盡也然則人聲十五聲押之七調而即有歌唱所
未逮者焉有廿四調六十調八十四調三百六十五調
[002-24b]
之譊譊者乎
 笛色七調譜
     尺 乙 四 六 凡工一二 三 四 五 六 
     放一四為低上字放二五為髙仩字一二五為髙伬字一為髙仜字
正宫調即四字調放三四五六乙凡不用


    仜伬仩伵六工尺上四遞上九聲


乙字調放二三四五六上六不用


[002-25a]
    &KR1665仜伬亿四凡工尺乙


上字調俗名梅花調放一四尺五不用


    &KR2346&KR1665仜仩乙六凡工上


背四調即背宫調放一工乙不用


    伵&KR2346&KR1665伬上四六凡尺


平調又名西凉調即子母調俗名髙宫調又名低



宫調放六凡上不用


    伬&KR5384&KR5386&KR5385伬亿伵&KR2346仜尺乙四六工遞上十五
    
[002-25b]


凡字調放五六六尺不用


    仩亿伵&KR1665工上乙四凡


六字調俗名絃索調放四五六五工不用


    伬上亿&KR2346凡尺上乙六
 笛色七調圖每宫前一位對宫兩音不用此二變也從來以二變列宫徵本宫之後誤
     凡變徵 六羽又名合


工徵


[002-26a]


尺角     四宫又名合


     上商 乙變宫


徵調即西凉調 尺上乙四六凡工徵



變徵調即凡字調 尺上乙四六 凡變徵



羽調即絃索調 尺上乙四六羽凡工



宫調即正宫調 尺上乙四宫六凡工



變宫調即乙字調 尺上乙變宫四六凡工



商調即梅花調 尺上商乙四六凡工


[002-26b]
角調 即背尺四調角 上乙四六凡工



七調譜者即十二律三分損益隔八相生之譜也十二律隂陽各六三分六律則為二二而益其一



則為七正聲二而損其一則為五清聲除去七正聲則隔八矣以正聲隔八而生清聲以清聲隔八



而又生正聲謂之相生如宫生宫清謂之黄鐘生林鐘宫清生商謂之林鐘生太簇商生商清謂之



太簇生南吕商清生徵謂之南吕生姑洗類若笛色譜相生之法則以正生清除七得八以清生正



除八得八如宫生宫清以四生伵宫清生變宫以伵生乙變宫生變清以乙生亿變清生商以亿生



上類至于上生下生原是無理然以七調第一調準之則適合京蔡馬鄭夾鐘大吕二隂律下生㽔



賔夷則無射三陽律上生之説是書不尚傅會然實是古法故附識此


[002-27a]


凡定宫調商調者必審每調中最髙一聲是宫聲即為宫調若是商聲即為商調則第一聲者本領



調之第一聲而後人誤以首一聲當之至有變為首一字者始知古法原不誤係後人誤解而是書



之妙在能正古法非變古法也善考古者其審之


 竟山樂錄卷二
[002-2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