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67 鄉黨圖考-清-江永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鄉黨圖考卷十
              婺源江永撰
雜典



鄉黨考


地官鄉老二鄉則公一人鄉大夫每鄉卿一人州長每
州中大夫一人黨正每黨下大夫一人族師每族上士
一人閭胥每閭中士一人比毗志反長五家下士一人注
老尊稱也王置六鄉則公有三人也州黨族閭比鄉之
[010-1b]
屬别正師胥皆長也六鄉地在逺郊之内百里内為六
鄉外為六遂○又大司徒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
為閭使之相受四閭為族使之相葬五族為黨使之相
救五黨為州使之相賙五州為鄉使之相賔注此所以
勸民者也使之者皆謂立其長而教令使之保猶任也
救救凶災也賔客其賢者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託也
賙者謂禮物不備相給足也閭二十五家族百家黨五
[010-2a]
百家州二千五百家鄉萬二千五百家


按諸侯五十里内為三鄉亦如天子之制鄉者



舉其大名黨者舉其中所屬之一也孔子生魯



昌平鄉闕里後徙居曲阜西南三里亦名闕里



雖居國都亦曰鄉黨對朝廷言之也



上大夫下大夫考


天官太宰乃施典於邦國設其參傅音附其伍注參謂卿
三人伍謂大夫五人疏案左傳杜洩云吾子為司徒叔
孫為司馬孟孫為司空則諸侯三卿司徒司馬司空也
[010-2b]
伍謂大夫五人者謂司徒下二大夫一大夫為司徒大
夫一大夫為太宰大夫司空下二大夫一大夫主司空事
一大夫為司寇大夫司馬事省闕一大夫○王制諸侯
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注上大夫
曰卿疏下文云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是下大夫
之上則有卿故知上大夫即卿也此上大夫卿外唯有
下大夫所以下文除卿之外更有上大夫下大夫者謂
[010-3a]
就下大夫之中更分為上下耳○又大國三卿皆命於
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國三卿二卿命於
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國
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注命於
天子者天子選用之疏三卿者依周制而言謂立司徒
兼冡宰之事立司馬兼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冦之事
故左傳云季孫為司徒叔孫為司馬孟孫為司空此是
三卿也以此推之故知諸侯不立冡宰宗伯司冦之官
也三卿命於天子則大夫以下皆其君自命之三卿則
[010-3b]
上中下三品而含上下今云下大夫五人者取卿為言
耳知大夫有上下者前云次國之下卿位當大國之上
大夫是也五人謂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是小宰一
是小司徒司空之下亦置二小卿一是小司㓂一是小
司空也司馬之下唯置一小卿小司馬也○又大國之
卿不過三命下卿再命小國之卿與下大夫一命注不
著次國之卿者以大國之下互明之此卿命則異大夫
[010-4a]
皆同周禮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
命其大夫一命疏云以大國之下互明之者以大國之
卿不過三命則知次國之卿不過再命大國下卿再命
則知次國下卿一命云此卿命則異者以大國上卿三
命下卿再命次國上卿再命下卿一命小國上下卿並
皆一命云大夫皆同者謂大國次國小國大夫皆同一
命周禮公國之孤四命與餘卿不同則知此大國之卿
不過三命亦謂孤也大國下卿再命者謂除孤以外之
卿就再命之中分為中卿下卿也故前文云次國之上
[010-4b]
卿位當大國之中是也次國之卿再命亦謂上卿執政
者若魯之季孫下卿一命亦分為中下二等故前文云
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是也○左傳昭公四年叔孫
豹卒杜洩將以路葬季孫使杜洩舍路不可曰夫子受
命於朝而聘於王王思舊勲而賜之路復命而致之君
君不敢逆王命而復賜之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
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勲注
[010-5a]
杜洩叔孫氏宰路王所賜叔孫車夫子謂叔孫吾子謂
季孫


按卿與大夫春秋皆謂之大夫分言之卿為上



大夫其大夫皆為下大夫也諸侯三卿司徒司



馬司空就三卿分之司徒執政一人為上卿亦



曰冡卿其餘為下卿亦曰亞卿介卿也總之皆



為上大夫如杜洩之言季孫恒為司徒叔孫恒



為司馬孟孫恒為司空孟孫即仲孫氏故三卿並將經


[010-5b]
書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是其次也孔子



為司冦下大夫當時與上大夫言與卿言與下



大夫言者與其同列言也三卿則季桓子斯叔



孫武叔州仇孟懿子何忌也後反魯時季康子



肥孟武伯彘也然魯自成㐮以來有四卿宣公



弟叔肸之後為叔氏有叔老叔弓叔鞅叔詣叔



還皆書於經盖三卿之外又有小卿亦上大夫



孔子時為叔還也周禮次國之卿三命大夫再


[010-6a]


命士一命春秋時不必如此魯叔孫婼與季孫



意如始皆以再命為卿昭十年意如伐莒以功



加三命叔孫亦例加三命後來季孫謂其三命



踰父兄非禮然則魯卿皆再命有功乃加三命



以此推之知大夫不得再命孔子為下大夫一



命得服冕助君祭不必如周禮再命受服也



吉月考


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
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同浹日而斂之注正月周
[010-6b]
之正月吉謂朔日太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
下至正嵗又書而縣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萬民觀
焉小宰亦帥其屬而往皆所以重治法新王事也凡治
有故言始和者若改造云爾鄭司農云象魏闕也故魯
災季桓子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蔵象魏曰舊章不可
忘從甲至甲謂之挾日凡十日疏知正月是周之正月
者下文乃縣是建寅明正月是周正月下小宰云正嵗
[010-7a]
縣之與此乃縣為一事故知正嵗縣也象魏雉門之外
兩觀闕髙魏魏然十日斂蔵之於明堂於後月月受而
行之謂之告朔○地官大司徒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
邦國都鄙乃縣教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教象挾日
而斂之疏周禮凡言正嵗者則夏之建寅正月直言正
月者則周之建子正月也○夏官大司馬正月之吉始
和布政于邦國都鄙乃縣政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
政象挾日而斂之○秋官大司冦正月之吉始和布刑
于邦國都鄙乃縣刑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刑象挾
[010-7b]
日而斂之○地官鄉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于司徒退
而頒之於其鄉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徳行察其
道藝注其鄉吏州長以下疏正月之吉謂建子之月月
朔之日○又州長正月之吉各屬音燭其州之民而讀灋
以攷其徳行道藝而勸之以糾其過惡而戒之注屬猶
合也聚也因聚衆而勸戒之者欲其善疏讀灋者謂對
衆讀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使知之○又黨正及四
[010-8a]
時之孟月吉日則屬民而讀邦灋以糾戒之注以四孟
之月朔日讀法者彌親民者於教亦彌數○又族師月
吉則屬民而讀邦灋書其孝弟睦婣有學者疏月吉每
月朔日也


按古厯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



每日行一度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日月相對為望相合為朔朔後為哉生明望後



為哉生魄朔前二日為晦古厯粗疎不知日月


[010-8b]
之行有盈縮遲疾常以為平行用平行法推算



一月恒得二十九日半强而一合朔於是朔日



或失之前或失之後日食有不在朔者後世用



定朔不用平朔始無此失



視朔考


春官太史頒告朔于邦國注天子頒朔于諸侯諸侯蔵
之祖廟至朔朝于廟告而受行之鄭司農云謂以十二
月朔布告天下諸侯故春秋傳曰不書日官失之也疏
[010-9a]
諸侯受約天子故縣之於中門十日斂之蔵之於祖廟月
月用羊告而受行之此經及論語稱告朔玉藻謂之聴
朔春秋謂之視朔視朔者人君入廟視之告者使有司
讀祝以告之聴者聴治一月政令所從言之異耳以十
二月朔布告天下諸侯者以十二月厯及政令若月令
之書但以受行號之為朔○又閠月詔王居門終月注
門路寢門也鄭司農云月令十二月分在青陽明堂總
章元堂左右之位唯閏月無所居居於門故於文王在
門謂之閠疏玉藻云閏月則闔門左扉立于其中○玉
[010-9b]
藻天子元端當為冕聽朔於南門之外閏月則闔門左扉
立于其中注南門國門也天子廟及路寢皆如明堂制
明堂在國之陽每月就其時之堂而聴朔焉卒事及宿
路寢亦如之閏月非常月也聴其朔於明堂門中還處
路寢門終月疏卒事及居路寢謂視朔之一日也其餘
日即在燕寢視朝則恒在路門外也太史云閏月詔王
居門終月是還處路寢門終月謂終竟一月所聴之事
[010-10a]
於一日中耳於尋常則居燕寢也


按鄭謂天子廟及路寢如明堂制其説非也明



堂有四堂五室廟寢何得有之閏月聴朔於明



堂門中闔其左扉以應天時卒事反路寢亦居



門路寢固有門側之堂謂之熟也太史詔王居



門終月疑終月當作終日玉藻疏謂終竟一月



所聴之事於一日之中此説是也閏月朔日居



門亦以應天時耳必謂一月在門不居燕寢亦


[010-10b]
無謂也又按古厯法疎置閏常在嵗終未必果



當閏之月


又諸侯皮弁以聽朔於大廟注皮弁下天子也疏每月
以朔告神謂之告朔於時聴治此月朔之事謂之視朔
文十六年四不視朔是也告朔又謂之告月文六年閏
月不告月是也行此禮天子於明堂諸侯於太祖廟訖
然後祭於諸廟謂之朝享司尊彜云朝享是也又謂之
朝廟文六年云猶朝于廟是也又謂之朝正㐮二十九
[010-11a]
年釋不朝正于廟是也又謂之月祭祭法云皆月祭之
是也


按以朝廟為月祭是也若司尊彞朝享與追享



同為四時之間祀當是大祫之祭數年一行先



儒以此為朝廟月祭誤矣記云祭不欲數數則



煩煩則不敬既有四時常祭則朝廟之祭儀物



必簡大宗伯所謂以饋食享先王記所謂一獻



質者其謂此與


春秋文公六年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注諸侯每月必
[010-11b]
告朔聴政因朝宗廟文公以閏非常月故闕不告朔怠
慢政事雖朝于廟則如勿朝故曰猶猶者可止之辭疏
告朔視朔聴朔朝廟朝享朝正二禮各有三名同日而
為之也○左傳閏月不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
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
也何以為民注經稱告月傳稱告朔明告月必以朔四
時漸差則置閏以正之順時命事事不失時則年豐
[010-12a]


按杜云猶者可止之辭非也先儒皆謂幸其不



已之辭與猶繹猶三望辭同意異


又文公十六年夏五月公四不視朔左傳疾也注諸侯
每月必告朔聴政因朝于廟今公以疾闕不得視二月
三月四月五月朔也疏告朔謂告於祖廟視朔謂聴治
月政視朔由公疾而廢其告朔或有司告之不必廢也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必是廢其禮而羊在盖從是以
後更有不告朔者故欲去其羊耳六年閏月不告月經
已譏之在後若不告朔不復書者其譏已明故不復譏
[010-12b]
也○公羊傳公曷為四不視朔公有疾也何言乎公有
疾不視朔自是公無疾不視朔也然則曷為不言公無
疾不視朔有疾猶可言也無疾不可言也○穀梁傳天
子頒朔于諸侯諸侯受乎禰廟禮也公四不視朔公不
臣也以公為厭政以甚矣注是後視朔之禮遂廢故子
貢欲去其羊


按自文後視朔之禮亦非盡廢或行或否故至


[010-13a]


定哀時有司猶不敢去其羊但不行之月為多



故子貢欲去之㐮二十九年書春王正月公在



楚傳云釋不朝正于廟也則此時公若在國猶



朝正


玉藻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後服之注謂諸侯與羣
臣也諸侯視朔皮弁服疏朝服緇衣素裳而朝謂每日
朝君卒朔謂卒告朔之時服皮弁告朔禮終脱去皮弁
而後服朝服鄉黨孔註朝服皮弁服邢疏孔子恐告朔禮廢故每於月朔必衣此視朔之服而朝
於君所謂我愛其禮此説非是侯國未有以皮弁服為朝服者
[010-13b]


按告朔之後當視朝孔子致仕後吉月惟朝服



而朝不從視朔者異於在位之臣也是時魯君



未必視朔即視朔亦惟從視朝致仕老臣可不



朝吉月必朝者一月更新不忘君也



朝君考


玉藻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注辨别也○又將適
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既服習
[010-14a]
容觀玉聲乃出揖私朝煇音暉如也登車則有光矣注思
所思念將以告君者也對所以對君者也命所受君命
者也書之於笏為失忘也私朝自大夫家之朝也揖其
臣乃行疏習容觀玉聲服竟而私習儀容又觀容聴已
佩鳴使玉聲與行步相中也


按疏謂煇如為光儀登車有光為所乗之車有



光煇色非也煇即庭燎有煇之煇謂天欲明時



也登車有光謂辨色時也


表記子曰朝極辨不繼之以倦注辨分别政事也
[010-14b]


侍君考


玉藻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音咨頤霤垂拱視下而聴
上視帶以及祫音刼聴鄉音向任左注紳垂則磬折也齊裳
下緝也袷交領也疏身直則帶倚磬折則帯垂身折則
裳前下緝委地故足恒如踐履裳下也霤屋簷身俯故
頭臨前垂頤如屋霤拱沓手也身俯則宜手沓而下垂
也視髙則敖故下矚也聴上謂聴尊者語宜諦聴故仰
[010-15a]
頭而面向上以聴之也視君之法下不過帶髙不過袷
聴上及聴鄉任左皆備君教使也侍君之時君坐故侍
者在右是以聴鄉皆以左為任也○又凡有指畫於君
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哀公問孔子侍坐
於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
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徳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
政為大○儒行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
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逄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哀公
[010-15b]
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
留更僕未可終也哀公命席注哀公館孔子見其服與
士大夫異又與庶人不同疑為儒服而問之逄猶大也
大掖之衣大袂禪衣也此君子有道藝者所衣也孔子
生魯長而之宋而冠焉宋其祖所出也衣少所居之服
冠長所居之冠是之謂鄉言不知儒服非哀公意不在
於儒乃今問其服庶人禪衣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遽
[010-16a]
猶卒也物猶事也留久也僕太僕也君燕朝則正位掌
擯相更之者為久將倦使之相代命席為孔子布席於
堂與之坐也疏掖謂肘掖之間寛大故云大袂禪衣也
曲禮云去國三世從新國之法防叔奔魯至孔子五世
應從魯冠而猶著殷章甫冠者以其為制法之主故孔
子於人所行之事多用殷禮不與尋常同也且從新國
之法祇謂禮儀法用未必衣服盡從也禮臣朝君應著
朝服時孔子自衛新還哀公館之非是常朝故衣冠異

[010-16b]


君召考


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在官不俟屨
在外不俟車注節所以明信輔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則
持二緩則持一周禮曰鎮圭以徴守其餘未聞也不俟
屨車趨君命也必有執授之者官謂朝廷治事處也疏
節以玉為之所以明信使使召臣有二節時有一節時
故合云三也○曲禮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音迓
[010-17a]
之注御當為迓迓迎也君雖使賤人來必自出迎之尊
君命也


君賜考


玉藻君賜車馬乗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
命弗敢即乗服也舊讀兩拜字為句非也注敬君恵也謂卿大夫
受賜於天子者歸必致於其君君有命乃乗服之疏君
賜至則拜至明日更乗服所賜往至君所又拜敬重君
恩故也○又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注致首於地據掌
以左手覆按右手也○又酒肉之賜弗再拜注輕也受
[010-17b]
重賜者拜受又拜於其室也○家語伯魚生魯昭公以
鯉魚賜孔子孔子榮君之賜因名子曰鯉字伯魚


視疾考


喪大記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士疾壹問之○雜記卿大
夫疾君問之無算士壹問之疏喪大記君於大夫疾三
問之此云無算謂有師保恩舊之親故問之無算或言
喪大記云三問者謂君自行此云無算謂遣使也○郊
[010-18a]
特牲君適其臣升自阼階不敢有其室也


祭於公考


曲禮凡祭於公者必自徹其俎注臣不敢煩君使也大
夫以下或使人歸之祭於公助祭於君也疏此謂士助
君祭也若大夫以上則君使人歸之而禮本竝云大夫
以下或使人歸之是鄭因君以明臣言大夫以下自祭
其廟則使人歸賔俎故曾子問云攝主不歸俎明正主
則歸也
[010-18b]
按孔疏前説為是鄭注大夫以下當作大夫以



上孔子他日因郊膰不致而去魯若大夫自徹



俎歸何為有不致膰俎之事乎又按徹俎與歸



俎不同徹俎謂當祭末徹俎時尸與主人主婦



俎有司徹之臣得獻之俎自徹之置於堂下及



祭畢士自持俎歸大夫以上君使人歸之如此



則此文可兼凡助祭之臣而與郊膰不致事亦



無妨或亦得為一義又與於蜡賔見後蜡祭息


[010-19a]


民考



齊考


曲禮齊者不樂不弔注為哀樂則失正散其思也○郊
特牲齊之元也以陰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齊必見其所
祭者注齊三日者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
所樂則見之也疏解齊服所以用元冠元衣義也元陰
色鬼神尚幽陰故齊者元服以表心思幽陰之理三日
謂致齊時也○祭義致齊於内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
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
[010-19b]
乃見其所為齊者注致齊思此五者也散齊七日不御
不樂不弔耳見所為齊者思之熟也所嗜素所欲飲食
也春秋傳曰屈到嗜芰


按散齊居外寢致齊居内寢檀弓云君子非有



疾也非致齊也不晝夜居於内即不居外寢亦



是居必遷坐之一事


祭統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
[010-20a]
齊者也是故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則不齊不
齊則於物無防也耆欲無止也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
訖其耆欲耳不聴樂故記曰齊者不樂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苟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苟動必依於禮是故君子
之齊也専致其精明之徳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
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
交於神明也注訖止也定者定其志意○坊記子云七
日戒三日齊承一人焉以為尸過之者趨走以教敬也
注戒謂散齊也承猶事也
[010-20b]


家祭考


祭義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慤其行也趨趨音促以數
音朔已祭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子禮反漆漆音切然今子
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逺也漆漆者
容也自反也容以逺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
夫何濟濟漆漆之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
備其百官君子致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
[010-21a]
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注嘗秋祭也親謂身親執
事時也慤與趨趨言少威儀也趨讀如促數之言速也
漆漆讀如切切自反猶言自修整也容以逺言非所以
接親親也容以自反言非孝子所以事親也及與也此
皆非與神明交之道天子諸侯之祭或從血腥始至反
饋是進熟也薦俎豆與俎也慌惚思念益深之時也言
祭事既備使百官助已祭然而見其容而自反是無慌
惚之思念豈一端言不可以一槩也禮各有所當行祭
宗廟者賔客濟濟漆漆主人慤而趨趨疏孝子若容貌
[010-21b]
以疏逺自修整此乃賔客之事○家語孔子之楚有漁
者獻魚焉曰天暑市逺無所鬻也思欲棄之不若獻之
君子於是孔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掃除將以烹祭門人
曰彼將棄之而夫子以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之惜其
腐諗音稔而欲以務施者仁人之偶也焉有受仁人之饋
而無祭者乎


蜡祭息民考


[010-22a]
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國祭蜡仕嫁反則龡同吹豳頌撃土
鼓以息老物注籥章吹籥以為詩章豳人吹籥之聲章
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杜子春云郊特
牲曰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嵗十二月合聚萬物
而索所百反饗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黃衣
黃冠而祭息田夫也既蜡而收民息已元謂十二月建
亥之月也求萬物而祭之者萬物助天成嵗事至此為
其老而勞乃祀而老息之於是國亦養老焉月令孟冬
勞農以休息之是也豳頌亦七月也七月又有穫稻作
[010-22b]
酒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夀無疆之事是亦歌其類也
謂之頌者以其言嵗終人功之成○郊特牲天子大蜡
八伊耆氏始為蜡蜡也者索也嵗十二月合聚萬物而
索饗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
嗇也饗農及郵表畷丁劣反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
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音苗為其食田䑕也迎虎為其食
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音防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
[010-23a]
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宅注蜡有八者先嗇一
也司嗇二也農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
庸七也昆蟲八也伊耆氏古天子號也即帝堯是也索謂求
索也嵗十二月周之正數謂建亥之月也饗者祭其神
也萬物有功加於民者神使為之也祭之以報焉造者
配之也先嗇若神農者司嗇后稷是也嗇所樹蓺之功
使盡饗之農田畯也郵表畷謂田畯所以督約百姓於
井間之處也禽獸服不氏所教擾猛獸也迎迎其神也
水庸溝也曰土反其宅此蜡祝辭也若辭同則祭同處可
[010-23b]
知矣壑猶坑也昆蟲暑生寒死螟螽之屬為害者也疏
合聚萬物以此八神為主云大蜡者是天子之蜡對諸
侯為大諸侯之蜡未必八也謂若先嗇古之天子諸侯
未必得祭也下文既蜡而收謂收斂則詩所謂十月納
禾稼故知蜡周建亥之月農謂古之田畯有功於民郵
若郵亭屋宇處所田畔相連畷之所造此郵舍田畯處
焉禽獸即下文貓虎之屬貓虎舉其除害甚者
[010-24a]


按八蜡數昆蟲非也祝辭昆蟲毋作欲先嗇諸



神除之耳豈是祭昆蟲王肅去昆蟲而分貓虎



為二亦非也八蜡當數百種去昆蟲經文明云



祭百種以報嗇何得遺之


又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葛帶榛杖喪殺也蜡
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
黃冠黃冠草服也注送終喪殺所謂老物也素服衣裳
皆素祭謂既蜡臘先祖五祀也於是勞農以休息之論
語云黃衣狐裘黃冠草服言祭以息民服象其時物之
[010-24b]
色季秋而草木黃落疏素服送終是仁恩葛帯榛杖示陰
氣喪殺斷割其理是義以物老故素服物老將終故葛
帶榛杖衣裳皆素謂白素衣積素裳上云蜡此云祭故
知既蜡臘先祖五祀對文蜡臘有别總俱名蜡也故月
令孟冬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
五祀鄭注云此周禮所謂蜡是也勞農以休息之即經
文息田夫是也勞農王制文野夫黃冠此解上息田夫
[010-25a]
用黃衣黃冠之意田夫則野夫也野夫著黃衣黃冠是
季秋後草色之服故息田夫而服之也○又八蜡以記
四方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順成之方
其蜡乃通以移以䜴反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
子不興功注四方方有祭也其方穀不熟則不通於蜡
者使民謹於用財移之言羡也詩頌豐年曰為酒為醴
烝畀祖妣以洽百禮此其羡之與收謂收斂積聚也息
民與蜡異則黃衣冠而祭為臘必矣疏月令臘在祈天
宗之下但不知臘與蜡相去幾日唯隋禮及今禮皆蜡
[010-25b]
之後日既蜡不興功謂不興農功○月令孟冬天子乃
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注
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天宗謂日月星辰也大割大殺羣
牲割之也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五祀門户中霤竈
行也或言祈年或言大割或言臘互文疏此等之祭總
謂之蜡若細别言之天宗公社門閭謂之蜡其祭則皮
弁素服葛帶榛杖其臘先祖五祀謂之息民之祭其服
[010-26a]
則黃衣黃冠○又勞農以休息之注黨正屬民飲酒正
齒位是也疏黨正職國索鬼神而祭祀則以禮屬民此
亦勞衆神之後勞農休息文正相當蔡邕云夏曰清祀
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左傳曰虞不臘矣是周亦有
臘名矣


按八蜡自有其神此又以天宗公社門閭為蜡



似不相當恐是月令與周制異今姑從注疏説


禮運昔者仲尼與於蜡賔事畢出遊於觀音灌之上喟然
而歎仲尼之歎盖歎魯也注蜡者索也嵗十二月合聚
[010-26b]
萬物而索饗之亦祭宗廟時孔子仕魯在助祭之中觀
闕也疏以臘先祖故云亦祭宗廟以下文出遊於觀之
上故知是祭宗廟也○雜記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
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
之蜡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
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注國索鬼
神而祭祀則黨正以禮屬民而飲酒于序以正齒位於
[010-27a]
是時民無不醉者如狂矣曰未知其樂怪之蜡之祭主
先嗇也大飲烝勞農以休息之言民皆勤稼穡有百日
之勞喻久也今一日使之飲酒燕樂是君之恩澤非女
所知言其義大張弛以弓弩喻人也弓弩久張之則絶
其力久弛之則失其體疏序謂州黨之學飲初之時正
齒位及飲末醉無不如狂者也


儺考


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掌蒙熊皮黃金四目元衣朱裳
執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乃多反以索所百反室敺音驅疫注
[010-27b]
方相猶言放想可畏怖之貌蒙冒也冒熊皮者以驚敺
疫癘之鬼如今魌音欺頭也時難四時作方相氏以難卻
凶惡也月令季冬命國難索搜也疏月令惟有三時難
季春仲秋季冬雖三時亦得云四時總言之也此經所
難據十二月大難而言是以鄭引季冬為證鄉黨鄉人
儺郊特牲云鄉人禓亦皆據十二月民庶得難而言也
○春官占夢季冬遂令始難敺疫注令令方相氏也難
[010-28a]
謂執兵以有難卻也○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竹伯反
攘以畢春氣天子九門路門應門雉門庫門臯門城門近郊門逺郊門闗門注此難難
陰氣也陰寒至此不止害將及人所以及人者陰氣右
行此月之中日行歴昴昴有大陵積尸之氣氣佚則厲
鬼隨而出行命方相氏帥百隸索室敺疫以逐之又磔
牲以攘於四方之神所以畢正其災也王居明堂禮曰
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氣○又仲秋天子乃難以達秋
氣注此難難陽氣也陽暑至此不衰害亦將及人所以
及人者陽氣左行此月宿直昴畢昴畢亦得大陵積尸
[010-28b]
之氣氣佚則厲鬼亦隨而出行於是亦命方相氏帥百
隸而難之王居明堂禮曰仲秋九門磔攘以發陳氣禦
止疾疫疏此月斗建在酉酉是昴畢本位云天子乃難
以其難陽氣是君象諸侯以下不得難陽氣也○又季
冬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注此難難陰氣
也難陰始於此者陰氣右行此月之中日歴虚危虚危
有墳墓四司之氣為厲鬼將隨强陰出害人也旁磔於
[010-29a]
四方之門磔攘也出猶作也作土牛者丑為牛牛可牽
止也送猶畢也疏言大者以季春唯國家之難仲秋唯
天子之難此則下及庶人故云大難時月建丑又土能
克水故特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郊特牲鄉人禓音傷
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注禓强其丈反鬼也謂時儺
索室敺疫逐强鬼也存室神神依人也疏於時驅逐强
鬼恐已廟室之神時有驚恐故著朝服立于廟之阼階
存安廟室之神使神依已而安也大夫朝服以祭故用
祭服以依神
[010-29b]


饋問考


曲禮大上貴徳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
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注大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
惟報三王之世禮始興焉○又貧者不以貨財為禮注
禮許儉亦非無也○又水潦降不獻魚鼈注不饒多也
疏水潦降下魚鼈豐足不饒益其多○又獻鳥者佛其
首畜鳥者則勿佛也注佛其首為其喙害人也佛戾也
[010-30a]
盖為小竹籠以冒之畜養則馴○又獻車馬者執䇿綏
獻甲者執胄獻杖者執末獻民虜者操右袂獻粟者執
右契獻米者操量音亮鼓獻孰食者操醬齊子兮反獻田宅
者操書致注凡操執者謂手所舉以告者也設其大者
舉其小者便也甲鎧也胄兜鍪也民虜軍所獲也操其
右袂制之契劵音勸要也右為尊量鼓量器名○又凡遺
人弓者張弓尚筋弛弓尚角右手執簫左手承弣音撫
卑垂帨若主人拜則客還辟辟音避拜主人自受由客之
左接下承弣鄉與客並然後受注弓有往來體皆欲令
[010-30b]
其下曲隤然順也簫弭頭也弣把中帨佩巾也磬折則
佩垂授受之儀尊卑一拜拜受也辟拜謙不敢當由從
也從客之左右客尊之下接客手下也於堂上則俱南
面禮敵者並授○又進劍者左首進戈者前其鐏在困反
後其刃進矛㦸者前其鐓徒對反進几杖者拂之效馬效
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禽者左首飾羔鴈者以
胡對反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劍者以袂注左首尊也後
[010-31a]
刃敬也鋭底曰鐏平底曰鐓尊者所馮依拂去塵敬用
右手便效猶呈見犬齛齧人右手當禁備之左首尊繢
畫也以掬慎也掬手中以袂敬也○又凡以弓劍苞苴
子餘反簞笥思嗣反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注問猶遺
也苞苴裹魚肉或以葦或以茅簞笥盛飯食者圜曰簞
方曰笥如使之容謂使者○少儀其以乗壺酒束脩一
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脩以將命亦曰乗壺酒束脩
一犬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
以將命委其餘犬則執緤音褻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
[010-31b]
乃問犬名牛則執紖直引反馬則執靮音的皆右之臣則左
之車則説音脱綏執以將命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
無以前之則袒櫜音羔奉胄器則執盖弓則以左手屈韣
音獨執弣劍則啟櫝盖襲之加夫音扶音饒與劍焉笏書脩
苞苴弓茵席枕几穎京領反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筴籥其
執之皆尚左手刀卻刃授穎役頂反削授拊凡有刺刃者
以授人則辟刃注陳酒執脩陳重者執輕者便也乗壺
[010-32a]
四壺也於卑者曰賜於尊者曰獻鼎肉謂牲體已解可
升於鼎加猶多也緤紖靮皆所以繫制之者守犬田犬
問名畜養者當呼之名謂若韓盧宋鵲之屬右之者執
之宜由便也臣謂囚俘有以前之謂他摯幣也櫜弢音滔
鎧衣也袒其衣出兜鍪以致命盖謂有表裏韣弓衣也
左手屈衣并於拊執之而右手執簫櫝謂劍函也襲卻
合之夫襓劍衣也加劍於衣上夫發聲苞苴謂編束菅
葦以裹魚肉也茵著蓐也穎警枕也筴蓍也籥如笛三
孔皆十六物也穎鐶也拊謂把辟刃不以正鄉人也○
[010-32b]
禮器居山以魚鼈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
知禮注不順其鄉之所有也○坊記父母在饋獻不及
車馬示民不敢専也注車馬家物之重者○孔叢子孔
子讀詩嘆曰吾於木瓜見苞苴之禮行也


負版考


秋官小司冦及大比登民數自生齒以上登于天府内
史司會冡宰貳之以制國用注大比三年大數民之衆
[010-33a]
寡也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而生齒女七月而生齒人
數定而九賦可知國用乃可制耳○又孟冬祀司民獻
民數於王王拜受之以圖國用而進退之注司民星名
謂軒轅角也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左角為大民右角為小民小司㓂於祀
司民而獻民數於王重民也進退猶損益也國用民衆
則益民寡則損○又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
皆書於版辨其國中與其都鄙及其郊野異其男女嵗
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萬民之數詔司冦及孟冬
祀司民之日獻其數於王王拜受之登於天府内史司
[010-33b]
會冡宰貳之以賛王治注登上也版今户籍也下猶去
也每嵗更著生去死天府主祖廟之蔵者三官以貳佐
王治者當以民多少黜陟主民之吏


瞽者考


春官大師下大夫二人小師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
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眂瞭音視了三百人注凡
樂之歌必使瞽矇為焉命其賢知者以為大師小師眂
[010-34a]
瞭目明者鄭司農云無目眹直忍反謂之瞽有目眹而無
見謂之矇有目無眸子謂之瞍疏凡樂之歌必使瞽矇
為焉者以其無所覩見則心不移於音聲故不使有目
者為之也眂瞭扶工故使有目者為之無目眹謂無目
之眹脉○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疏受
君命時理須再拜八十不堪為勞一坐於地而首再拜
於地瞽人恐其傾倒拜君命時亦如此


廐焚考


曲禮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為先廐庫為次居室為後注
[010-34b]
重先祖及國之用○雜記廐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
拜之士壹大夫再亦相弔之道也注拜謝之言拜之者
為其來弔己宗伯職曰以弔禮哀禍災疏言雖非大禍
災亦是相哀弔之道也


馬考


檀弓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
棄為埋馬也敝盖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盖於其封
[010-35a]
彼劍反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注
畜狗馴守封當為窆陷謂沒於土路馬君所乗者其他
狗馬不能以帷盖


雉考


説卦傳離為雉疏離為文明雉有文章故為雉也○爾
雅伊洛而南素質五彩皆備成章曰翬音暉江淮而南青
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音遥注翬亦雉屬言其毛色光鮮
○曲禮凡摯士雉疏雉取性耿介唯敵是赴鄭注宗伯
云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節也然白虎通云雉取其
[010-35b]
不可誘之以食撓之以威死不可畜也士摯冬雉夏腒
音劬
 鄉黨圖考卷十
[010-3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