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61 四書賸言-清-毛奇齡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四書賸言卷三
          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
論語君子務本本字不作始字解此如大學物有本末
不是事有終始子夏之門人小子章抑末也本之則亡
不是先傳後倦有始有卒葢本末是體叚始終先後是
功次截然不同若謂始即是本則始立道生物有終始
抑末也始之則亡不可通矣且大學始字猶貼本字為
言若子夏始字則直貼末字孝弟為仁末尤不可通也
[004-1b]
予嘗謂惟經可以解經六經本字原是明白且有顯然
務本二字自為註脚者學記曰三王之祭川也必先河
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則務本者正務此
草木之根株江海之大原也此經之自為訓詁者也何
改註為
後漢延篤傳曰功雖顯外本之者心也末雖繁蔚致之
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猶四體之有心腹枝葉之有根
[004-2a]
本也故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君子務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班昭女誡七章有云禮八歲始教之書謂小學也此引
周官文
栁子厚詩小學新翻墨沼波小學是字學
孟子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徃拜其門此大
夫禮也乃引之以稱陽貨此最異事而註者惘然而不
能解向以此詢之座客皆四顧駭愕殊不知季氏家臣
原稱大夫季氏是司徒下有大夫二人一曰小宰一曰
[004-2b]
小司徒此大國命卿之臣之明稱也故邑宰家臣當時
得通稱大夫如郈邑大夫郕邑大夫孔子父鄹邑大夫
此邑大夫也陳子車之妻與家大夫謀季康子欲伐邾
問之諸大夫季氏之臣申豐杜氏註為屬大夫公叔文
子之臣論語稱為臣大夫此家大夫也然則陽貨大夫
矣註故不識耳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註不明白遂致解者謂春秋書
[004-3a]
法如此寃甚春秋並無大夫臣並稱者臣大夫即家大
夫也其曰同升諸公則家臣升大夫之書法耳左傳子
伯季氏初為孔氏臣即孔悝家臣也新登于公
後漢列女傳行已有耻動靜有經時然後言不厭于人
又曰仁逺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
滕文公問孟子始定為三年之喪固是可怪豈戰國諸
侯皆不行三年喪乎若然則齊宣欲短喪何與然且曰
吾宗國魯先君不行吾先君亦不行則是魯周公伯禽
滕叔繡並無一行三年喪者註者固瞶瞶特不知天下
[004-3b]
學人何以皆耐之而並不一疑此大怪事也予嘗謂學
貴通經以為即此經可通彼經也徃讀論語子張問髙
宗三年不言夫子曰何必髙宗古之人皆然遂疑子張
此問夫子此答其在周制當必無此事可知何則子張
以髙宗為創見而夫子又云古之人其非今制昭然也
及讀周書康王之誥成王崩方九日康王遽即位冕服
出命令誥諸侯與三年不言絶不相同然猶曰此天子
[004-4a]
事耳後讀春秋傳晉平初即位即改服命官而通列國
盟戒之事始悟孟子所定三年之喪引三年不言為訓
而滕文奉行即又曰五月居廬未有命戒皆是商以前
之制並非周制周公所制禮並無有此故侃侃然曰周
公不行叔繡不行悖先祖違授受歴歴有詞而世讀其
書而通不察也葢其云定三年之喪謂定三年之喪制
也然則孟子何以使行商制曰使滕行助法亦商制也
孟子君薨百官總已以聽于冡宰三年與論語同惟檀
弓天子崩王世子聽于冡宰三年尚書大傳作君薨與
[004-4b]
王世子聽于冡宰此必古制遺文有各見者
論語以君薨答髙宗事此隨舉相應以天子諸侯本通
禮也時有無錫客在坐疑天子亦可稱薨而予非之次
日授札云昨所云崩即是薨非妄語也孟子稱舜卒鳴
條文王卒畢郢而尚書且稱舜陟方乃死何也且爾雅
崩薨無禄卒殂落殪死也郭註曰古者死亡尊卑同稱
也豈非崩薨本相通與曰禮有周制有商制夏制惟唐
[004-5a]
虞制未定故尊卑同稱郭璞所云古者正指唐虞以前
言也若商周一有定制則必如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
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庻人曰死鑿不可易此如朕
我也古君臣皆稱朕孟子象亦稱朕離騷屈原亦稱朕
至秦制定之為天子之稱則不得朕矣故定制之後天
子諸侯反有時降稱如周本紀王皆稱崩而獨厲王曰
死于彘春秋書天子崩公薨極嚴而于列國諸侯則又
稱卒此如二世皇帝亦曰奈何不告我不止虞舜野死
文王卒畢郢可藉口也使有人于此必援據古經而稱
[004-5b]
崩薨稱朕非子乎盍亦思之
數月後客復託錢景舒致札仍謂薨不必指諸侯曲禮
文不必是周制為言予遂不復答但語景舒曰彼必以
我為不能引一周制文耳春秋平王崩公羊傳引周制
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而范寗即引其文註榖
宋公和卒傳明曰周之制也則真周制矣學不能反隅而
又好為生薑樹生之說舌弊奈何
[004-6a]
周公弟也管叔兄也趙岐註周公以為管叔弟也故愛
之管叔以為周公兄也故望之則周公是兄管叔是弟
此亦怪事後讀尚書金縢孔氏傳其于管叔及其群弟
云周公攝政其弟管叔及蔡叔霍叔放言于國以誣周
公始知管叔果周公之弟其以管叔為兄者皆本之史
記管蔡世家之文實則史遷受學于孔氏而不見孔傳
且不見古文尚書故致誤世不曉也予嘗以此質之仲
兄及張南士亦云此事有可疑者三周公稱公而管叔
以下皆稱叔一周公先封周既又封魯而管叔並無畿
[004-6b]
内之封二周制立宗法以嫡弟之長者為大宗周公管
蔡皆嫡弟而周公為大宗稱魯宗國三若尚書孔疏釋
流言所起謂殷法兄終弟及三叔疑周公為武王之弟
有次立之勢則亦以為公次武王其弟及與殷法合故
流言則趙氏所註非無據也
三家者以雍徹雍是武王祭文王之詩故中有旣右烈
考亦右文母句若魯之歌雍則以魯是宗國當祀文王
[004-7a]
為大宗所自出因立文王一廟名出王廟其祭文王時
亦従而歌雍固也乃季氏是宗卿亦當祀桓公為大宗
所自出亦立桓公一廟名出公廟遂于祭桓公時亦歌
此詩葢但知祭所自出而不知所出之有不同也至雍
詩小序則又誤註曰禘太祖之詩夫禘太祖則當頌太
祖以下先公功德而祗稱文考文母於義不合考其誤
則正以魯之歌雍為祭大宗所自出而不曉宗法疑凡
追所出必是不王不禘之祭遂以大禘當之是但知追
所自出之斷是禘而不知所出之又不同也考喪服小
[004-7b]
記大傳原有三所自出一大禘一大宗一庶子王明列
三等而従来註禮者皆不能曉且即此雍詩而序之者
以自出之誤而升後王之詩於先公僭之者又以自出
之誤而降先王之詩於後之群公此在春秋戰國時弇
陋情形歴千百世未發者而至今日而始瞭然指出之
嗟乎讀書人何可不自勵也
明堂在魯地而後為齊有然不知所始註者但曰王者
[004-8a]
聽政之所夫聽政自有朝寢未聞周王聽政在東魯者
若謂泰山明堂因巡狩而設則西南諸嶽其有無明堂
不見經傳且欲行王政而但以文王治岐為言其於立
言之意亦多少不合不知此即出王配帝所也古明堂
之制原為饗帝而設自黄帝以来唐虞夏商俱有之但
饗帝必有配后稷既配天於郊而文王則配天於明堂
且天子繼祖為宗必有宗祀而周制以文王當之孝經
所云宗祀文王於明堂者是宗祖之祭周頌我將詩小
序所云祀文王於明堂則配帝之祭也特魯本侯國諸
[004-8b]
侯不敢祖天子則祖文宗武非魯宜有而獨文王以出
王之故大宗之國不祖而宗因特立周廟在祖廟之外
而又以文當配帝特設明堂為出王配帝之所葢天子
二郊旣祭昊天上帝而於明堂則兼及五帝原是殺禮
故明堂九室祗以中央太室與東西南北之太廟合名
五室而祀方明於其中方明者上玄下黄東靑西白南
赤北黑一木主也故天子祖文王於明堂而魯則得以
[004-9a]
大宗宗之天子以嵗祭饗上帝於明堂而魯亦得以四
時迎氣五方饗帝十二月聽朔降及之葢周郊在二至
而魯郊祗在孟春祈榖季秋報享鎬京明堂並祀文武
而泰山明堂則祗祀文王孝經所稱嚴父配天則周公
其人者專指此泰山明堂為言而世又不曉也若然則
其舉文王治岐亦即因祭文而推本及之以為治岐者
實宗祀所自来也豈汎及也
夫子為衛君不知如何為法豈有夫子為拒父者據公
羊傳衛輒之立受命靈公古立國典禮不以父命廢王
[004-9b]
父命輒之拒瞶遵王父命也可為也據左傳則衛靈齊
景魯定同盟伐晉而晉乗衛靈初死用陽貨計挟蒯瞶
以伐衛喪則伐喪當拒借納君以報宿怨其意叵測又
當拒且晉所怨者靈也靈甫在殯而報怨者已在境雖
非蒯瞶亦定無拱手而聽之者是不可不拒况晉為齊
魯衛三國所共仇衛雖欲平齊魯安得而平之則又不
得不拒故當時衛人無有不以拒晉為能事者此又可
[004-10a]
為也據此二義而夫子在衛原有似乎為衛君者然但
為其拒晉不為其拒父也何以見其為拒晉觀夫子春
秋書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瞶于戚又書齊國夏衛
石曼姑帥師圍戚以為晉伐衛而齊衛拒之並不及衛
君此為其拒晉也何以知其不為拒父夷齊兄弟尚求
仁而謂父可與抗乎此不為拒父也然則為公輒者可
以知所自處矣若公羊之説則輒并不受祖命靈命子
郢未嘗命公輒夫子為衛君全不在此説見論語稽求

[004-10b]
孟子為髙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是禮器文
孟子衣服不備不敢以祭犧牲不成不敢以祭粢盛不
潔不敢以祭與榖梁成十七年傳宫室不設不可以祭
衣服不備不可以祭車馬器械不備不可以祭有司一
人不備不可以祭語同
予病中不能寐與兄孫詩講禹之聲章追何以蠡曰用
之者多也城門之軌何以非兩馬之力曰用之者乆也
[004-11a]
然則孺子於書理全未通矣經塗九軌而每門三門祗
各一軌則塗凡一用而門必三之此正用之多而謂乆
可乎車之涉軌也門與塗同時無乆暫也匠人既造門
亦即造塗未嘗前年有門今年始有塗也何謂乆也時
兒子逺宗兄子文輝亦在側皆愕然不能答旣而各請
予解予欲令其自省但曰解經須讀經今人祗以私意
億逆而于本經文未嘗一讀宜其謬也試亦于是奚足
哉一語復誦之乎少頃逺宗恍然曰得之矣孟子文多
㣲詞于此則㣲詞中又斬斬截截急拄其口而使之自
[004-11b]
解只是奚足哉四字盡之葢此語專闢禹之追蠡不關
考擊並不及文樂猶之門軌之齧不關馬力並不及塗
軌葢一比較則多寡生而祗論此追亦祗論此軌則乆
暫之意自見言外故曰是是者追蠡也追蠡為考擊所
致得毋門軌之齧是馬力與只此一語而年世乆逺非
一朝用力所能到意隠隠可驗所謂急破其惑不煩証
明天下有微詞而嚴於正告者註者不曉也
[004-12a]
乘車多四馬謂兩服兩驂也去四言兩已不可解况詰
問之意正欲張馬力之多而反従減馬此是何意及觀
趙岐註謂兩馬是公馬國馬引春秋外傳國馬行闗公
馬稱賦為証然國馬公馬亦多無解者古闗隘郵驛皆
有都鄙所賦馬供徃来之用謂之國馬以此為民間所
出馬也至公家乗車及鄉遂賦兵牽載任器則馬皆官
給謂之公馬以為總畜之公牧者也故周禮牧人所掌
皆稱國馬而馭夫趣馬又分公馬而駕治之雖無大分
别要之行城之馬則祗此兩等然則兩馬謂兩等馬耳
[004-12b]
孟子受業子思之門人出史記列傳然隋秘書監王劭
謂人是衍字漢書藝文志孟子十七篇名軻子思弟子
則似親受業子思者即趙岐註亦然嘗舉以詢座客多
無識者惟王草堂辨之極悉謂史記世家子思年六十
二然考春秋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而伯魚先孔
子卒已三年矣向使子思生於伯魚所卒之年亦止當
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間乃三遷志及孟子所載則孟子
[004-13a]
實生於烈王四年其距子思卒時已相去五十年之逺
焉能受業乎又謂魯繆公曾尊禮子思然繆公即位在
威烈王十九年則史記所云思年六十二者或是八十
二之誤亦未可知若孟子則斷不能親受業也予謂史
記漢書猶不足據况三遷諸志則後人撰造又安可信
予祗以孟子本文計之梁惠王三十年齊虜太子申則
孟子游梁自當在三十年之後何則以本文有東敗於
齊長子死焉語也然孟子居梁不及二三年而惠王已
卒襄王又立何則以本文有見梁襄王語也乃實計其
[004-13b]
時梁惠即位之年距魯繆即位之年止三十零年即梁
惠卒年距魯繆卒年亦不過四十零年然而孟子已老
本文有王曰叟是也則受業子思或未可盡非者與左
傳趙叟註尊老之稱曲禮六十曰老
予素薄講學謂學宜躬行不宜講所宜講者獨經耳曾
在道南書院講曾子問首章而不能續仁和錢升巖輩
借沈昭嗣園亭擬續斯㑹而座客雜辨大學因有大學
[004-14a]
講義一卷見别録但當時亦有賸言可記者予問右經
一章葢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
而門人記之有據否
時嘉興陳自曾在坐起曰古經文是經經註是傳皆
是兩書無有分割一書作經傳者如易經有易傳周氏
傳京房傳是也書經有書傳伏生大傳是也詩經有詩
傳毛傳韓嬰傳是也春秋經有春秋傳三傳是也周官
經有周官傳李氏獻周官傳四篇是也自仲長統不曉
傳是註因有周禮禮之經禮記禮之傳語而朱子并不
[004-14b]
曉是兩書於大學孝經則并以一書而分作經傳是經
傳二字不過據仲長氏語而誤分之者若孔子之言曾
子之意則概乎未有據也
王草堂復禮亦曰徃以為大學孔氏之遺書必實有所本
故自元至今取士功令直以此書加之論語之上及觀
其著大學或問反曰孔子作大學别無左驗此或是古
昔先民之書則荒唐矣若曾子之意自莫須有天下無
[004-15a]
千百年以上之意而文公一人能知之者至補格物節
謂竊取程子之意則定自不謬乃遍考二程全書則皆
有大學改本然皆無此意及觀其自作大學序又曰間
亦竊取已意補其闕略然則果誰意乎
格物照禮記大學只是度量本末以本文原云物有本
末格物者格此物也或云量度義淺則張鶴門于康云此
處正須淺解否則侵知止毋自欺地位是誠意矣雖禮
記大學不分章節亦不分綱領條目必欲分之則自天
子至於庻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
[004-15b]
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
謂知之至也直謂此一節釋格物致知何不可也
錢升巖彦雋曰大學以格物始以絜矩終格物則量度本
末絜矩則量度人已故廣韻曰格量度也漢書曰度長
絜大絜亦度也如此則前後一貫矣
是日有無錫客在座謂爾雅説文俱訓格為至此格物
當作至物解物是人已即明徳新民格物者謂向離乎
[004-16a]
物而今至之也猶中庸言成已成物也予曰如此則格
物二字明新已了更不必誠意修身及齊治平矣鄭康
成訓格為来遂有来物之解啓後儒訾議豈有徒執一
訓詁可解經者
次日客授札數千言大約謂格物是至物不當作量度
解且物兼人已亦不必該家國天下禮記曰成身不過
乎物身即已也又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仁
人孝子即人也人已兼至即是不過謂至乎物而不可
離也此真物字格字之實據矣若先儒謂人已該身心
[004-16b]
意知家國天下則不然譬則家國城郭也城郭有人民
而謂城郭即人民可乎
時王百朋羅蒼懐肇楨在坐予出札詢之百朋曰客但
得禮記二物字便矜為創據不知此係哀公問篇其所
云物指言動言彼以言不過詞動不過則謂之不過而
此云成身不過身仁人不過人其言難通况新民既是
物則家國天下即民也民即物也乃又謂家國天下是
[004-17a]
城郭不是人則齊家治國將齊此家室治此城郭乎抑
將齊治此家國中之人乎且六經物字不止哀公問也
其義亦不止人已也物有虚指有實指如詩有物有則
以質言易之隂物陽物以氣言國語神之見也不過其
物又以數言此虚指者也若實指事物則繫詞物以群
分以爻畫言天生神物以著龜言大司馬鄉遂載物以
旗章言儀禮鄉射禮物長如笴其間容弓以射位言檀
弓衰與其不當物也寧無衰以麻縷升數言何獨於家
國天下而疑之
[004-17b]
蒼懐曰格訓量度此是李丞相斯及太史令胡母敬所
定字詁不學者反以為怪殊不知物字亦有訓量度者
周禮載師氏以物地事春秋昭十三年傳物土方儀禮
旣夕禮冡人物土皆量度之義使必執一經以難一經
則格格物物訟無巳時矣人不可不讀書然何可裁讀
便執難如此
先仲氏舊論格物謂大學並出物字不當一字作兩解
[004-18a]
假如他經物字雜出不倫周禮宗伯辨名物春秋傳納
民軌物國語毛以示物樂記物以群分禮記緇衣言有
物而行有格尚書克勤小物則一經一義一字一詁任
其自便至若大司徒以鄉三物教萬民則不得謂六徳
之物非六行之物哀公問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
物則不得謂仁人一物孝子又一物今大學旣以本末
為物則格物之物即是本末之物乃又舉他物以解格
物則即本文一物字而前後異義豈可為訓
錢景舒説知止節與大學全篇通貫予向作大學問
[004-18b]
其旨相合今備録於此其言曰大學在止至善而其首
功則全在知止得止以盡此至善誠意是也誠意好好
是好善惡惡是惡不善故毋自欺則知止自慊則得止
小人之為不善掩不善著善是誠意之反謂不能知善
得善也君子之道學自修道盛德以止至善是誠意之
証謂必毋自欺以知此善慎獨自慊以得此善也然則
誠意非他不過慎其好惡以止於至善而已至於意誠
[004-19a]
則總以好惡二字順推到底如正心脩身之忿懥好樂
脩身齊家之親愛賤惡治國平天下之反所好絜所惡
好民好惡民惡總只以絜矩概之葢天下之數出於圜
方圜出於方方出於矩平矩以正繩仰矩以望髙覆矩
以測深卧矩以知逺環矩以為圜合矩以為方則一言
矩而上下前後左右舉是矣絜者絜此而已絜至此而
得至善不止知止矣故至善兼明徳新民而知止能得
則兼至善平天下三言得失一言新民之止至善得衆
得國是也再言明徳之止至善善則得不善則失是也
[004-19b]
三言誠意之止至善忠信則得驕泰則失是也葢忠信
誠也驕泰者誠之反慎獨之反也即小人之閒居為不
善無所不至者也亦即小人之使為國家彼為善之善
無如何者也然則平天下道善之得皆由於止至善能
得之得是即一誠意而知止得止齊家治國平天下皆
在其中謂非本乎故曰此謂知本
華嶽二山與河海對文按周官職方氏九鎮河南曰豫
[004-20a]
州其山鎮曰華山正西曰雍州其山鎮曰嶽山與爾雅
五山河南華河西嶽並同地理志汧縣有吴嶽
 四書賸言卷三
[004-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