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h0012 論語全解-宋-陳祥道 (master)


[010-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語全解卷十    宋 陳祥道 撰


  子張第十九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


  孔子論成人則曰見利思義見危授命子張論士則
曰見危致命見得思義者授命授君之命而不廢致
命則致君之命以死制而已此成人所以與士異也
[010-1b]
得則在己利則不必在己見得思義則非見得而忘
其形者也見利思義則非見利而忘其真者也成人
於不以在己者則能思之士則能思其在己者而巳
或先見利思義而後見危授命或先見危致命而後
見得思義蓋成人以成己者為先士以事君者為先


  子張曰執徳不𢎞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徳有體故可執道無體故信之而已𢎞則張而大之
也篤則行而至之也執徳𢎞信道篤有之則為盈亡
[010-2a]
之則為虚此能為有為亡者也執徳不𢎞信道不篤
有之不為益亡之不為損其能為有為亡哉傳曰彼
有人焉能為有者也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能
為亡者也若周亞夫之得劇孟世祖之得吳漢隠若
一敵國是亦能為有者也蕭何之亡漢髙以為失左
右手是亦能為亡者也然此特可以為有為亡而已
與夫執徳𢎞信道篤者有間矣然於徳言𢎞而有所
謂篤易曰篤實輝光日新其徳是也於道言篤而有
[010-2b]
所謂𢎞孔子曰人能𢎞道是也凡言道徳先道而後
徳出道之序也先徳而後道入道之序也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
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
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
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雖互童原壤孔子所不拒
此所謂可者與之其交也不以道其接也不以禮雖
[010-3a]
滕更儲子孟子所不答此所謂不可者拒之也可者
與之則不失人不可者拒之則不失己不失人仁也
不失己義也子夏所云者盡之矣子張則以賢不賢
異之非知所謂道與禮也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逺恐泥是以君子不
為也


  莊子曰百家衆技皆有所長時有所用雖然不該不
徧一曲之士也蓋有所長有所用則可觀不該不徧
[010-3b]
則致逺恐泥此所以謂之小道也君子為其大者而
小者從之小人為其小者則大者斯害己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日知其所亡知新也猶之智及之者也月無忘其所
能温故也猶之仁能守之者也孔子以温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子夏以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為好
學者温故然後知新則其所以己知者多而其所未
知者少故可以為師知新然後温故則其所已知者
[010-4a]
少而其所未知者多故可謂好學而已古之人其勤
有至於愛日其極有至於競辰故學者有三餘之勤
而女工有一月四十五日之説則夫日不知其所亡
月而忘其所能者安在其為好學者哉詩曰我日斯
邁而月斯征則其愛日也至矣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學以知之而不能篤志以有之所知者必失切問
以辯之而不能近思以精之則所辯者必惑博學切
[010-4b]
問則質諸外所以窮理篤志近思則資諸内所以
盡性此仁行所以在其中也易曰學以聚之問以辯
之而終之以仁以行之中庸曰博學之而終之以篤
行之蓋學而至於行則可以得仁學而至於思則有
得仁之道而已故曰仁在其中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百工事事
者也然不居肆不足以成其事君子事道者也然不
[010-5a]
務學不足以致其道時之人知事事而不知事道知
事事者必居肆而不知事道者必務學子夏所以告
之子夏以工之居肆譬務學孔子以工之事雖成而
未必善務學而不取友則其致道也孰正之哉子夏
之言姑以明學之大致而已莊子曰道不可致今此
言學以致其道蓋不可致則在道而所以自致之則
在人莊子亦曰致道者忘心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010-5b]
  君子作徳其過也以人知之為幸故不文小人作偽
其過也以人不知為幸故必文周公之於管蔡其過
如日月之食人皆見之不文也冉求之於顓㬰舍曰
欲之而必為之辭必文也古之制字者以口文過為
吝蓋吝則不改改則不吝吝則小人不吝則君子司
馬遷曰君子之過謝以質小人之過謝以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
動容貌斯逺暴慢故望之儼然正顔色斯近信故即
[010-6a]
之也温出辭氣斯逺鄙倍故聽其言也厲蓋望之儼
然則疑於不厲及聽其言則厲儼然而温温變而厲
此所以謂之變孔子威而不猛望之儼然者也温而
厲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者也小人則貌輕而不嚴
色厲而不温言佞而不厲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
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信著於民然後勞之而不辭信著於君然後諫之而
[010-6b]
不疑説以先民民忘其勞信而後勞其民者也量而
後入不入而後量信而後諫者也易晉之六三曰衆
允悔亡志上行也革之九四改命之吉信志也蓋衆
不允不可以有民志不信不可以改命信若晉之六
三革之九四然後可以無厲己謗己之悔矣魏永之
於龍門下車而廣公室此未信而勞民者也杜根之
於鄧后未值其説而見誅此未信而諫者也孔子謂
顔回曰徳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
[010-7a]
彊以仁義䋲墨之言暴人之前是以惡有其美也揚
子曰未信而分疑幾矣哉則未信者其可以諫乎


  子夏曰大徳不踰閑小徳出入可也


  大徳中徳也小徳庸徳也中則以大常為體故不踰
閑庸則以小變為用故出入可也孟子曰動容周旋
中禮盛徳之至此大徳不踰閑者也易曰行過乎恭
喪過乎哀用過乎儉此小徳出入可也禮曰小徳川
流大徳敦化也蓋敦化則立本而有常川流則應物
[010-7b]
而有變與此同也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
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
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别矣君子之
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夏之門人其事則止於洒掃其言則止於應對其
容則止於進退教之以漸也子游譏之責之以頓也
君子之教人漸而不頓孰當先傳孰可後倦譬之草木
[010-8a]
其始種之與移而植之不可以同區其大小不同故
也列子曰學視者先見輿薪學聽者先聞撞鐘夫見
輿薪未足為善視然非輿薪之見不足以致其明聞
撞鐘未足為善聽然非撞鐘之聞不足以致其聽洒
掃應對進退未足為善學然非洒掃應對進退不足
以致其本此學記所謂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也然則
君子之道焉可誣也若夫有始以致其本有卒以致
其末者惟聖人而已子夏以有始有卒為聖人則以
[010-8b]
致其本者為難能此其所以為子夏歟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仕而優則日有餘故學學而優則道有餘故仕君子
學以為己仕以為人為己不忘乎為人故不以學廢
仕為人不忘乎為己故不以仕廢學非念終始典于
學者孰與此哉然則不學而仕則是未能操刀而製
錦者也仕而不學則是得人爵而棄天爵者也學而
不仕則是潔其身而亂大倫者也學而仕則仁仕而
[010-9a]
學則智惟君子為能盡之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喪致乎哀則不忘親致哀而止則不滅性不忘親仁
也不滅性禮也孝子之事如此而已曾子七日水漿
不入口而弁人之為孺子泣不亦過哉禮曰毁不危
身又曰而難為繼又曰毁而死君子謂之無子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010-9b]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
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堂堂乎張也能莊敬故也難與並為仁矣不能同故
也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
謂孝矣孟莊子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則非中道是
難能也其為孝亦在去取之域矣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
[010-10a]
乆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先王之於民有九兩以繫之本俗以聨之大比以比
之荒政以聚之則民附於上而不離安於下而不散
及其有罪然後治之以刑不足恤也衰周之時上失
其道民散久矣故曾子謂陽膚曰如得其情則哀矜
而勿喜以罪在上不盡在民也蓋三軍大敗不可斬
也獄犴不治不可刑也商人羣飲周公戒康叔以勿
殺魯有父子訟孔子為司冦而舍焉以此


[010-10b]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
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
也人皆仰之


  君子之過過於厚如日月之食而皆見故以人知之
為幸小人之過過於薄雖必文而難解故必以人不
知之為幸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
[010-11a]
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
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聖人之道無所不在仁者見之之謂仁智者見之之
謂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咸其自取者
然也孔子於老𣆀萇𢎞師襄郯子之徒有一善之可
宗一言之可法者皆從而師之則亦何常師之有書
曰徳無常師主善為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之
謂也蓋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資諸己者
[010-11b]
也孔子之無常師資諸人者也資諸己材也資諸人
取材者也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
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宫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
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
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毁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
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
[010-12a]
人雖欲自絶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責曰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
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
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下士不笑不足以為道武叔不毁不足以為仲尼宫
牆言其深日月言其明天言其髙方武叔之不賢仲
[010-12b]
尼則譬之以宫牆以言其深而不可知也及武叔之
毁仲尼則譬之以日月以言其明而不可知也陳
子禽之仰仲尼則譬之天以言其髙而不可及也其
言各有所當爾揚子曰仲尼聖人也或劣諸子貢辭
而精之廓如也然宫牆則不離乎器天與日月則不
離乎象孔子之道不特乎此子貢之言亦其粗者而
已矣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
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
[010-13a]
及也立之者政也道之者教也有政以立之有道以
教之然後綏之以徳莫不來動之以樂莫不和生則
天下歌之故榮死則天下哭之故哀堯之治天下其
効至於黎民於變時雍其死至於百姓如喪考妣不
過如此蓋其有為也立然後道道然後綏綏然後動
其有為之之效也立然後行行然後來來然後和治
至於和則樂矣所謂成於樂者此也孔子嘗曰如有
用我者三年有成又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010-13b]
蓋用此道而已


  堯曰第二十


  堯曰咨爾舜天之歴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
禄永終舜亦以命禹


  數在天歴在人非數無以作歴非歴無以紀數天之
歴數則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也是數也變化待之
以成鬼神待之以行萬物所聽之命則命於此而已
萬物所由之道則道於此而已然則帝王之興豈特
[010-14a]
人事哉故曰天之歴數在爾躬然以命廢義則蔽於
天以義廢命則蔽於人天事數在爾躬以其有命宜
民宜人受禄于天然則不能允執厥中至於四海困
窮則於内不足以備百福而於外不足以宜民人天
禄其有不終乎蓋允執厥中所以教之也四海困窮
所以戒之也書言天之歴數繼之以人心道心然後
至於允執厥中又繼之以言謀君民之事然後至於
四海困窮天禄永終此則畧之者反説約故也


[010-14b]
  曰予小子履敢用𤣥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
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
罪在朕躬


  人君之於天猶子之於父臣之於君故以恩言之謂
之天子以義言之謂之帝臣有罪不敢赦所謂不敢
不政也帝臣不蔽所謂罪大而不可掩也朕躬有罪
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所謂以得為在人以
失為在己也春秋傳曰禹湯罪已其興也勃然桀紂
[010-15a]
罪人其亡也忽焉聖人所以執左契而不責於人蓋
以此歟書之多方曰非我有周秉徳不康寧乃惟爾
自速辜此又罪人不罪己者蓋教告已備而有不用
降爾命者乃其自速之也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
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
繼絶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寛則
得衆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説


[010-15b]
  書曰大賚于四海而萬姓説服註曰賚予也言所以
欽予善人也蓋方用兵之時使智勇使貪使愚而小
人皆在所用及其開國承家則不善之小人不以禄
富之矣故曰周有大賚善人是富漢髙祖之用人下
至於彭盧韓英鬻繒屠狗輕滑之徒莫不裂土而封
之終以賈亂是知開國承家而不知小人勿用也光
武之興監前事之違雖冦鄧之髙勲弇賈之鴻烈分
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是知小人勿
[010-16a]
用而不知開國承家也知開國承家與小人勿用惟武
王盡之矣周親自紂言之也仁人自周言之也紂之
無道微子去之周之有道微子歸之是紂雖有周之
親不如周有仁人也周官八柄廢以馭其罪誅以馭
其過易言赦過宥罪則罪重於過矣於商言萬方有
罪罪在朕躬於周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則周之責
已尤重也可欲之謂善盡人之道之謂仁則善人
於仁為不足仁人於善為有餘言善人又言仁人則
[010-16b]
賚而富之者不必皆仁人周親不特不如善人而已
於湯言伐桀之事而不言善人與仁人以周見之也
於周言善人言仁人而不言伐紂之事以湯見之也
由是觀之湯之建中周之用皇極非不允執厥中而
不言之者以舜禹見之也夫君人者其自任則以執
中與罪已其所以輔之者又有善人與仁人則治之
本立矣然不知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則四方之政
未必行不知興滅國繼絶世舉逸民則天下之心未必
[010-17a]
歸故又繼之以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興滅國繼絶
世舉逸民也蓋制而用之存乎法推而行之存乎人
權量者法度之所出法度者百官之所守謹權量審
法度則法有所明而四方無異制修廢官則法有所
行而四方無廢事權衡度量其度量衡所以同天下
齊風俗又曰同律度量衡權所以齊逺近立民信故
舜則同律度量衡禹則闗石和鈞周官内宰出其度
量司事掌其度量合方氏於度量則一之行人於度
[010-17b]
量則同之故量之銘曰嘉量既成以正四國然則權
量之於政其可以不謹乎夫國不可滅而滅者天下
莫不望其興世不可絶而絶者天下莫不望其繼
逸民不可遺而遺者天下莫不望其舉今也因天
下之望興之而不廢繼之而不絶舉之而不遺此天
下之民所以歸心也衰周之時若齊之四量陳氏三
量則權量之不謹可知矣詩之蕩刺無綱紀文章則
法度之不審可知矣大東刺南箕北斗長庚唘明皆
[010-18a]
有名而無實則官之廢者可知矣春秋譏滅國五十
二則滅國之不興可知詩之裳華刺絶功臣之世則
絶世之不繼可知隰桑刺君子在野則逸民之不舉
可知故孔子言帝王之政而尤詳於此也蓋行政設
官有方故以四方言之施徳立賢無方故以天下言
之夫天下固有常重為天下者固有常徳民食喪祭
者常重也寛信敏公者常徳也書曰重民五教惟食
喪祭蓋非民無以守邦非食無以養人非喪無以送
[010-18b]
終非祭無以追逺故先王重之也書曰御衆以寛又
曰克寛克仁彰信兆民春秋傳曰上徳以寛服人此
所謂寛則得衆也禮曰上人疑則百姓惑蓋疑而不
信則百姓惑而不任信而不疑則百姓任而不惑此
所謂信則民任也家語曰天道敏生地道敏樹人道
敏政易曰有攸往夙吉春秋傳曰敏以行之事雖大
必濟此所謂敏則有功也書曰有以公滅私民其允
懐傳曰出言而天下服公之謂也季羔公以行而刖
[010-19a]
者説管仲奪伯氏駢邑三百而無怨言公則説之謂
也以季羔管仲之公而致人之説猶然况不為季羔
管仲者乎寛敏信公四者政之所以成終始也由堯
至周揖讓征誅雖或不同其為政之道不過以此而
已故論語以詳記之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
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恵而
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
[010-19b]
何謂恵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恵而
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
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
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
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
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
有司


  恵而不費所謂有孚恵心者也勞而不怨所謂佚道
[010-20a]
使民者也衆寡在人小大在事恵而不費仁也成仁
在乎愛愛則雖欲而不貪勞而不怨義也成義在乎
敬敬則雖泰而不驕蓋仁義之施在民而成仁義在
己故言恵而不費勞而不怨則繼之以欲而不貪泰
而不驕威而不猛也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徳行也威
而不猛威儀也徳行本也威儀末也無本不立無末
不成故言欲而不貪泰而不驕而終之以威而不猛
也家語荀卿皆曰慢令謹誅賊也斂無時暴也不教
[010-20b]
而責成虐也言暴虐與此不同者蓋對季康子而其
指異也春秋傳曰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𨽻之
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曾子曰籩豆之事則有司
存然則人君而為有司之事則上與下同徳矣故曰
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矣非聖不可以為
君非賢不可以為臣乾則君道也坤則臣道也易以
坤為吝嗇而制字者以賢從臤則出納之吝在人臣
則為善在人君則為惡猶之屯膏在小人者則吉在
[010-21a]
大人者則凶也聖人之法言其事足以盡其實故言之
謂詩曰是謂伐徳易曰隂陽不測之謂神是也其事
不足以盡其實則言謂之而已詩曰謂之尹吉易曰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也論語是謂棄之又
言謂之虐謂之暴謂之有司其意亦若是也夫言尊
則有卑言屏則有存五美不特可存而已故言尊四
惡不特卑之而已故言屏此即事之証也若夫即道
觀之則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010-21b]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
無以知人也


  知言將以窮理知禮將以盡性知命將以至命故不
知詖淫邪遁之辭則無以知其人之蔽陷離窮不知
慙枝寡多游屈之辭則無以知其人之叛疑吉躁誣善
失守故曰不知言無以知人恭而無禮則勞勇而無
禮則亂慎而無禮則葸故曰不知禮無以立君子畏
天命居易以俟之小人不知天命行險以徼幸故曰
[010-22a]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學而先時習之説繼以朋來之
樂而終於知言之君子此先知命繼以知禮而終於
知言則習而知言者學之所成終始者也明夫學之
所以終始則孔子可以無言故論語終也





[010-22b]




















  論語全解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