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112 春秋長歷-清-陳厚耀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長厯卷一
           右諭徳陳厚耀撰
  集證
   漢書律厯志節抄/
春秋殷厯皆以殷魯自周昭王以下亡年數故據周公
伯禽以下為紀
魯公伯禽即位四十六年至康王十六年而薨子考公
[001-1b]
酋立考公即位四年及煬公熈立及者兄弟相及非/子繼父也下倣此
公二十四年正月丙申朔旦冬至殷厯以為丁酉距微
公七十六嵗
煬公即位六十年元本十/六年誤子幽公宰立幽公即位十四
年及微公茀立微公二十六年正月乙亥朔旦冬至殷
厯以為丙子距獻公七十六嵗
微公即位五十年子厲公翟立厲公即位三十七年及
獻公具立獻公十五年正月甲寅朔旦冬至殷厯以為
[001-2a]
乙卯距懿公七十六嵗
獻公即位五十年子慎公埶立慎公即位三十年及武
公敖立武公即位二年子懿公被立懿公九年正月癸
巳朔旦冬至殷厯以為甲午距惠公七十六嵗
懿公即位九年兄子柏御立柏御即位十一年叔父孝
公稱立孝公即位二十七年子惠公弗皇立惠公三十八
年正月壬申朔旦冬至殷厯以為癸酉距僖公七十六

[001-2b]
惠公即位四十六年子隠公息立凡伯禽至春秋三百
八十六年春秋隠公即位十一年及桓公軌立桓公即
位十八年子莊公同立莊公即位三十二年子愍公啓
方立愍公即位二年及僖公申立僖公五年正月辛亥
朔旦冬至殷厯以為壬子距成公七十六嵗
僖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興立文公元年距辛亥朔
旦冬至二十九嵗是嵗閏餘十三正小雪閏當在十一
月後而在三月故𫝊曰非禮也後五年閏餘十是嵗亡
[001-3a]
閏而置閏閏所以正中朔也亡閏而置閏又不告朔故
經曰閏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𫝊曰不告朔非禮也文
公即位十八年子宣公倭立宣公即位十八年子成公
黒肱立成公十二年正月庚寅朔旦冬至殷厯以為辛
卯距定公七年七十六歲
成公即位十八年子襄公午立襄公二十七年九月乙
亥朔建申之月也魯史書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𫝊
曰冬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於是辰在申司厯過也
[001-3b]
再失閏矣言時實行以為十一月也不察其建不考之
于天也襄公即位三十一年子昭公稠立昭公二十年
春王正月距辛亥百三十三嵗是辛亥後八章首也正
月己丑朔旦冬至失閏故𫝊曰二月己丑日南至昭公
即位三十二年及定公宋立定公七年正月己巳朔旦
冬至殷厯以為庚午距元公七十六嵗
定公即位十五年子哀公將立哀公十二年冬十二月
流火非建戌之月也是月也螽故𫝊曰火伏而後蟄者
[001-4a]
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哀公即位二十七年遜于邾
子悼公曼立悼公三十七年子元公嘉立元公四年正
月戊申朔旦冬至殷厯以為己酉距康公七十六嵗
元公即位二十一年子穆公衍立穆公即位三十三年
子恭公奮立恭公即位二十二年子康公毛立康公四
年正月丁亥朔旦冬至殷厯以為戊子距緡公七十六

康公即位九年子景公偃立景公即位二十九年子平
[001-4b]
公旅立平公即位二十年子緡公賈立緡公二十二年
正月丙寅朔旦冬至殷厯以為丁卯距楚元七十六嵗
即漢高帝/之八年
緡公即位二十三年子頃公讐立頃公十八年秦始滅
周周凡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嵗周滅後六年楚考烈
王滅魯頃公為家人秦伯五世四十九嵗漢高祖皇帝
代秦繼周太嵗在午八年十一月乙巳朔旦冬至楚元
三年也
[001-5a]
   東漢書律厯志
范氏曰黄帝造厯起辛卯顓頊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
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漢承秦初用乙卯
至武帝元封不與天合乃作太初厯元以丁丑
   晉書律厯志
姜岌云自皇羲以降暨于漢魏各自制厯以求厥中考
其踈宻惟交㑹薄蝕可以騐之書契所記惟春秋著日
蝕之變自隠公訖于哀公凡二百四十二年之間日蝕
[001-5b]
三十有六考其晦朔不知用何厯也班固以為春秋因
魯厯魯厯不正故置閏失其序魯以閏餘一之嵗為蔀
首檢春秋置閏不與此蔀相符也命厯序云孔子為治
春秋之故退修殷之故厯使其數可𫝊于後如是春秋
宜用殷厯正之今考其交㑹不與殷厯相應以殷厯考
春秋月朔多不及其日又以檢經率多一日檢𫝊率少
一日但公羊經𫝊異朔于理可從而經有蝕朔之騐𫝊
為失之也服䖍解𫝊用太極上元太極上元乃三統厯
[001-6a]
劉歆所造元也何縁施於春秋於春秋而用漢厯無乃
逺乎𫝊之違失多矣不惟斯事而已襄公二十七年冬
十有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𫝊曰辰在申司厯過再失
閏也考其去交分交㑹應在此月而不為再失閏也案
歆厯于春秋日蝕止一朔其餘多在二日因附五行𫝊
著脁與側匿之説云春秋時諸侯多失其政故月行恒
遲歆不以厯失天而為之差説日之蝕朔此乃天騐也
而歆反以己厯非之此寃天而負時厯也杜預又以周
[001-6b]
衰世亂學者莫得其真今之所𫝊七厯皆未必是時王
之術也今誠以七家之厯考古今交㑹信無其騐也皆
由斗分疏之所致也殷厯以四分一為斗分三統以一
千五百三十九分之三百八十五為斗分乾象以五百
八十九分之一百四十五為斗分今景初以一千八百
四十三分之四百五十五為斗分疏宻不同法數各異
殷厯斗分麤故不施于今乾象斗分細故不得施于古
景初斗分雖在粗細之間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日月
[001-7a]
虧已皆不及其次假使日在東井而蝕以月騐之乃在
參六度差違乃爾安可以考天時人事乎今治新厯以
二千四百五十一分之六百五為斗分日在斗十七度
天正之首上可以考合于春秋下可以取騐于今世以
之考春秋三十六蝕正朔者二十有五蝕二日者二蝕晦
者二誤者五凡三十三蝕其餘蝕經元日諱之名無以
考其得失圖緯皆云三百嵗斗厯改憲以今新厯施于
春秋之世日蝕多在朔春秋之世下至于今凡一千餘
[001-7b]
嵗交㑹弦望故進退于三蝕之間此法乃可永載用之
豈三百嵗斗厯改憲者乎姜岌後秦姚興人當晉孝/武太元九年嵗在甲申
春秋七百七十九日經三百九十三/𫝊三百八十六 三/四十七日蝕三無/甲乙
黄帝厯得四百六十六日    一蝕
顓頊厯得五百九日      八蝕
夏厯得五百三十六日     十四蝕
真夏厯得四百六十六日    一蝕
殷厯得五百三日       十三蝕
[001-8a]
周厯得五百六日      十三蝕
真周厯得四百八十五日    一蝕
魯厯得五百二十九日     十三蝕
三統厯得四百八十四日    一蝕
乾象厯得四百九十五日    七蝕
秦始厯得五百一十日     十九蝕
乾度厯得五百三十八日    十九蝕
今長厯得七百三十六日    三十蝕
[001-8b]
漢末宋仲子集七厯以考春秋其夏周二厯術數皆與
藝文志所記不同故更名為真夏真周厯也
   隋書律厯志中/
劉孝孫劉焯甲子元厯 孝孫厯法並按明文以月行
遲疾定其合朔欲令食必在朔不在晦二之日也縱使
頻月二小三大得天之統大抵其法有三今列之云
第一勘日食證恒在朔 詩云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
有食之今以甲子元厯術推筭符合不差春秋經書日
[001-9a]
合三十五二十七日食經書有朔推與甲子元厯不差
八食經書並無朔字左氏𫝊云不書朔官失之也公羊
𫝊云不言朔者食二日也榖梁𫝊云不言朔者食晦也
今以甲子元厯推筭俱是朔日丘明受經于夫子于理
尤詳公羊穀梁皆臆説也
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推合己巳朔/
莊公十八年春三月日有食之推合壬子朔/
僖公十二年三月庚午日有食之推合庚午朔/
[001-9b]
僖公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推合癸未朔/
襄公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推合丁巳朔/
前後漢及魏晉四代所記日食晦朔及先晦都合一百
八十一今以甲子元厯術推之並合朔日而食
前漢合有四十五食三食並先晦一日三十二食/並皆晦日十食並是朔日
後漢合有七十四食三十七食並皆晦日/三十七食並皆朔日
魏合有十四食四食並皆晦日/十食並皆朔日
晉合有四十八食二十五食並皆晦日/二十三食並皆朔日
[001-10a]
第二勘度差變騐 尚書云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是
唐堯時冬至之日日在危宿合昏之時昴正午案竹書
紀年堯元年丙子今以甲子元厯術推筭得合堯時冬
至日昏中昴星正午漢書武帝太初元年丁丑洛下閎
等考定太初厯冬至日在牽牛初今以甲子元厯術筭
即得斗末牛初矣晉姜岌以月食騐日度知冬至之日
日在斗十七度宋文帝癸酉嵗何承天考騐乾度亦知
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七度至今隋開皇甲辰之嵗考定
[001-10b]
厯象以稽天道知冬至之日日在斗十三度
第三勘氣影長騐 春秋緯命厯序云魯僖公五年正
月壬子朔旦冬至今以甲子元厯推筭得合不差宋元
嘉十年何承天測景知冬至已差三日今厯推冬至之
日恒與影長之日符合不差
十七年張胄𤣥厯成奏之上付劉暉與國子助教王頗
司厯劉宜援據古史影等駁胄𤣥云命厯序僖公五年天正
壬子朔旦日至左氏𫝊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張賔
[001-11a]
厯天正壬子朔冬至合命厯序差𫝊一日張胄𤣥厯天正
壬子朔三日甲寅冬至差命厯序二日差𫝊三日成公
十二年命厯序天正辛卯朔旦日至張賔厯天正辛卯
朔冬至合命厯序張胄𤣥亦天正辛卯朔二日壬辰冬
至差命厯序一日昭公二十年春秋左氏𫝊二月己丑
朔日南至凖命厯序庚寅朔旦日至張賔厯天正庚寅
朔冬至並合命厯序差𫝊一日張胄𤣥厯亦天正庚寅
朔差𫝊一日二日辛卯冬至差命厯序一日差𫝊二日
[001-11b]
宜案命厯序及春秋左氏𫝊並閏餘盡之嵗皆須朔旦
冬至若依命厯序勘春秋三十七食合處至多若依左
𫝊合者至少是以知𫝊為錯今張胄𤣥信情置閏命厯
序及𫝊氣朔並差又宋元嘉冬至影有七張賔厯合者
五差者二亦在前一日張胄𤣥厯合者三差者四在後
一日云云高祖令羣臣博議咸以胄𤣥為宻遂貶劉暉
等胄𤣥所造厯法付有司施行
   唐書厯志
[001-12a]
大衍厯議曰大衍厯僧/一行所造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以周厯推之入壬子蔀第四章以辛亥一分合朔冬至
殷厯則壬子蔀首也昭公二十年二月己丑朔日南至
魯史失閏至不在正左氏記之以懲司厯之罪周厯得
己丑二分殷厯得庚寅一分殷厯南至常在十月晦則
中氣後天也周厯食朔差經或二日則合朔先天也𫝊
所據者周厯也緯所據者殷厯也氣合于𫝊朔合于緯
斯得之矣又命厯序以為孔子脩春秋用殷厯使其數
[001-12b]
可𫝊于後考其食朔不與殷厯合及開元十二年朔差
五日矣氣差八日矣上不合于經下不足以𫝊于後代
蓋哀平間治甲寅元厯者託之非古也 又曰魯厯南
至又先周厯四分之三而朔後九百四十分日之五十
朔後五十一分入第/三章第九年二月故僖公五年辛亥為十二月晦
壬子為正月朔又推日食宻于殷厯其以閏餘一為章
首亦取合于當時也
又曰日月合度謂之朔無所取之取之食也春秋日食
[001-13a]
有甲乙者三十四殷厯魯厯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
三周厯先一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偽可知矣莊
公三十年九月庚午朔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
公五年三月辛亥朔當以盈縮遲速為定朔殷厯雖合適
然耳非正也僖公五年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十
四年三月己丑朔文公元年五月辛酉朔十一年三月
甲申晦襄公十九年五月壬辰晦昭公元年十二月甲
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
[001-13b]
戊辰晦皆與周厯合其所記多周齊晉事葢周王所頒
齊晉用之僖公十五年九月己夘晦十六年正月戊申
朔成公十六年六月甲午晦襄公十八年十月丙寅晦
十一月丁卯朔二十六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
丁未朔與殷厯魯厯合此非合食故仲尼因循時史而
所記多宋魯事與齊晉不同可知矣昭公十二年十月
壬申朔原輿人逐原伯絞與魯厯周厯皆差一日此丘
明即其所聞書之也僖公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
[001-14a]
楚戰于泓周殷魯厯皆先一日楚人所赴也昭公二十
年六月丁巳晦衛侯與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國
人三厯皆先二日衞人所赴也此則列國之厯不可以
一術齊矣而長厯日子不在其月則改易閏餘欲以求
合故閏月相距近則十餘月逺或七十餘月此杜預所
甚謬也夫合朔先天則經書日食以糾之中氣後天則
傳書南至以明之其在晦二日則原乎定朔以得之列
國之厯或殊則稽于六家之術以知之此四者皆治厯
[001-14b]
之大端而預所未曉故也 又曰春秋日食不書朔者
八公羊曰二日也榖梁曰晦也左氏曰官失之也劉孝
孫推得朔日以丘明為是
又曰哀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開元厯推得閏當在十
一年春至十二年冬失閏已久是嵗九月己亥朔先寒
露三日于定氣日在亢五度去心近一次火星明大尚
未當伏至霜降五日始潛于日下乃月令蟄蟲咸俯則
火辰未伏當在霜降前雖節氣極晚不得十月昏見故
[001-15a]
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
也方夏后氏之初八月辰伏九月内火及霜降之後火
已朝覿東方距春秋之季千五百餘年乃云火伏而後
蟄者畢向使冬至常居其所則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
明是九月之初也自春秋至今又千五百嵗麟徳厯以
霜降後五日日在氐八度房心初伏定増二日以月食
衝校之猶差三度閏餘稍多則建亥之始火猶見西方
向使宿度不移則仲尼不得以西流未伏明非十月之
[001-15b]
候也自羲和以來火辰見伏三覩厥變然則丘明之記
欲令後之作者參求微象以探仲尼之旨是嵗失閏寖
久季秋中氣後天三日比及明年仲冬又得一閏悟仲
尼之言補正時厯而十二月猶可以螽至哀公十四年
五月庚申朔日食以開元厯考之則日食前又増一閏
魯厯正矣長厯自哀公十年六月迄十四年二月纔置
一閏非是
又曰古厯與近代宻率相較二百年氣差一日三百年
[001-16a]
朔差一日推而上之久益先天引而下之久益後天僖
公五年周厯正月辛亥朔餘四分之一南至以嵗差推
之日在牽牛初至宣公十一年癸/亥周厯與麟徳厯俱以
庚戌日中冬至而月朔尚先麟徳厯十五辰至昭公二
十年己/卯周厯以正月己丑朔日中南至麟徳厯以己丑
平旦冬至哀公十一年丁巳周厯入己酉蔀首麟徳厯
以戊申禺中冬至惠王四十三年己丑周厯入丁卯蔀
首麟徳厯以乙丑日昳冬至吕后八年辛酉周厯入乙
[001-16b]
酉蔀首麟徳厯以壬午黄昏冬至其十二月甲申人定
合朔太初元年周厯以甲子夜半合朔冬至麟徳厯以
辛酉禺中冬至十二月癸亥晡時合朔氣差三十二辰
朔合四辰此疎宻之大較也僖公五年周厯漢厯唐厯
皆以辛亥南至後五百五十餘嵗至太初元年周厯漢
厯皆得甲子夜半冬至唐厯皆以辛酉則漢厯後天三
日矣祖沖之張胄𤣥促上章嵗至太初元年冲之以癸
亥雞鳴冬至而胄𤣥以癸亥日出欲令合于甲子而適
[001-17a]
與魯厯相㑹自此推僖公五年魯厯以庚戌冬至而二
家皆以甲寅乖丘明正時之意以就劉歆之失今考麟
徳元年甲子唐厯皆以甲子冬至而周厯漢厯皆以庚
午然則自太初下至麟徳差四日自太初上及僖公差
三日共差七/日矣不足疑也
   宋史厯志
宋行古崇天厯云自四分厯以上古有六厯皆以九百
四十分為日法 又云自漢太初至于宋英宗/時冬至差
[001-17b]
十日
   元史厯志
授時厯議云自春秋獻公以來凡二千一百六十餘年
用大衍宣明紀元統天大明授時六厯推筭冬至凡四
十九事 今按獻公十五年戊寅嵗正月甲寅朔旦冬
至授時得甲寅統天得乙卯後天一日至僖公五年正
月辛亥朔旦冬至授時統天皆得辛亥與天合下至昭
公二十年己夘嵗正月己丑朔旦冬至授時統天皆得
[001-18a]
戊子並先一日若曲變其法以從之則獻公僖公皆不
合矣以知春秋所書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騐也
 明鄭世子載堉曰授時厯議據前漢志魯獻公十五
 年戊寅嵗正月甲寅朔旦冬至引此為首葢獻公乃
 隠公五世祖下距隠公元年己未一百六十一年許
 郭諸儒豈不知獻公在春秋前甚逺哉第以所推昭
 公二十年冬至而得戊子既不能合偶與獻公合故
 援此而為之説云曲變其法以從昭公則與獻公不
[001-18b]
 合遂謂春秋所書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騐然則
 大衍宣明諸厯推之皆得己丑豈皆誤耶夫獻公甲
 寅冬至别無所據惟劉歆三統厯是據耳左𫝊不足
 信而歆獨可信乎太初元年冬至在辛酉歆乃以為
 甲子差天三日尚不能知而能逆知上下數百年乎
 然則獻公十五年冬至當在何日曰三統授時之甲
 寅失之先紀元大明之丁巳失之後大衍所推丙辰
 宣明所推乙卯庶或近之然别無所考闕疑可也大
[001-19a]
 凡春秋前後千載之間氣朔交食長厯大衍所推近
 是劉歆班固所説全非杜預一行已有定論矣
又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間所載日食凡三十有七以
授時厯推之惟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辰朔及二十四
年八月癸巳朔不入食限葢自有厯以來無比月而食
之理其三十五食食皆在朔經或不書日不書朔公榖
以為食晦二者非左氏以為史官失之者得之其間或
差一月二月者葢由古厯疎闊置閏失當之弊姜岌一
[001-19b]
行已有定説孔子作春秋但因時厯以書非大義所關
故不必致詳也
   春秋左𫝊註疏
孔氏穎逹/曰古今厯法推閏月之術皆以閏餘减章嵗
餘以嵗中乗之章閏而一所得為積月命起天正筭外
即閏所在也古厯十九年為一章章有七閏八章三年
閏九月六年閏六月九年閏三月十一年閏十一月十
四年閏八月十七年閏四月十九年閏十二月此據元
[001-20a]
首初章若于後漸積餘分大率三十二月則置閏不必
恒同初章閏月也見文元年孔疏/
又曰日月動物雖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縮故有
雖交㑹而不食者或有頻交而食者自隠元年盡哀二
十七年積二百五十五年凡三千一百五十四月惟三
十七食是雖交而不食也襄二十二年九月十月頻食
二十四年七月八月頻食是頻交而食也戰國及秦厯
紀全差漢末漸候天時始造其術劉歆三統以為五月
[001-20b]
二十三分月之二十而日一食空得食日而不得加時
漢末㑹稽尉劉洪作乾象厯始推月行遲疾求日食加
時後代修之漸益詳宻今為厯者推步日食莫不符合
但無頻月食法皆一百七十三日有餘而始一交㑹未
有頻月食者其解在襄二十四年見隠三年孔疏/
   桓三年春正月不書王惟元年二年十年十八
   年凡四年書王其餘十三年俱不書王
杜氏曰經之首時必書王明此厯天王之所班也其或
[001-21a]
廢法違常失不班厯則不書王
劉氏炫/曰天王失不班厯乃國之大事何得𫝊無異文
又昭二十三年以後王室有子朝之亂經皆書王豈是
王室猶能班厯又襄二十七年再失閏杜云魯之司厯
頓置兩閏又哀十三年十二月螽仲尼曰火猶西流司
厯過杜云季孫雖聞仲尼之言而不正厯如杜所註厯
既天王所班魯人何得擅改又子朝奔楚其年王室方
亂王位猶且未定諸侯不知所奉復有何人尚能班厯
[001-21b]
昭二十三年秋乃書天王居于狄泉則其春未有王矣
時未有王厯無所出何故其年亦書王也若使春秋之
厯必是天王所班則周之錯失不關于魯魯人雖或知
之無由輙得改正襄二十七年𫝊稱司厯過再失閏而
杜釋例云魯之司厯始覺其謬頓置兩閏以應天正若
使厯為王班當一遵王命寜敢専置閏月改易嵗年哀
十三年十二月螽釋例又云季孫雖聞仲尼之言猶不
即改明年復螽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閏既言厯為王班
[001-22a]
又稱魯人改之亦復何須王厯杜之此言自相矛盾此
不書王者正是闕文耳見桓三年註疏/
   春秋屬辭
趙子常汸/曰春秋雖修史為經猶存其大體謂始年為
元年嵗首為春一月為正月加王于正皆從史文𫝊獨
釋王周正月者見國史所書乃時王正月月為周月則
時亦周時孔氏謂月改則春移是也後于僖公五年春
記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昭十七年夏六月記太史曰在
[001-22b]
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當夏四月是謂孟夏又記梓慎
曰火出于夏為三月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皆以周
人改時改月春夏秋冬之序則循周正分至啓閉之候
則仍夏時其經書冬十月雨雪春正月無氷二月無氷
及冬十月隕霜殺菽之類皆為記災可知矣汲冢竹書
有周月解亦曰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商以建丑為正亦
越我周作正以垂三統至于敬授民時巡狩烝享猶自
夏焉其言損益之意甚明經書春烝春狩夏蒐以此葢
[001-23a]
三正之義備矣而近代説者往往不然夫以左氏去聖
人未逺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以及戰國之際中國無
改物之變魯未滅亡𫝊于當時正朔豈容有差而猶或
有為異論者何也葢嘗考之曰殷周不改月者據商書
言元祀十有二月而秦人以十月為嵗首也曰夏時冠
周月者則疑建子非春而孔子嘗欲行夏之時也按太
史公記三代革命于殷曰改正朔于周曰制正朔于秦
曰改年始葢正謂正月朔謂月朔何氏公羊註曰夏以
[001-23b]
斗建寅之月為正平旦為朔殷以斗建丑之月為正雞
鳴為朔周以斗建子之月為正夜半為朔是也殷周即
所改之月為嵗首故曰改正朔曰制正朔秦即十月為
嵗首而别用夏時數月故曰改年始其言之已詳漢書
律厯志據三統厯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即書伊訓
篇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祀于先王以冬至越
茀行事其所引書辭並序皆與偽孔氏書伊訓篇語意
不合且言日不言朔又不言即位則事在即位後矣凡
[001-24a]
新君即位必先朝廟見祖而後正君臣之禮今即位後
未踰月復祠于先王以嗣王見祖此何禮也暨三祀十
有二月朔奉嗣王歸于亳是日宜見祖而不見又何也
所謂古文尚書者掇拾傅㑹不合不經葢如此説者乃
欲按之以證殷周不改月可乎禮記孟獻子亦曰正月
日至七月日至其説皆與𫝊合夫冬至在商之十二月
在周之正月大寒在周之二月驚蟄在三月夏至在七
月而太初厯立冬小雪于夏為十月商為十一月周為
[001-24b]
十二月唐人大衍厯追筭春秋冬至亦皆在正月孰謂
春秋不改月乎陳寵云陽氣始萌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天以為正周以為春陽氣上通雉雊雞乳地以為正殷
以為春陽氣已至天地已交萬物皆正蟄蟲始振人以
為正夏以為春葢天施于子地化于丑人生于寅三陽
雖有微著三正皆可言春此亦厯家相承之説所謂夏
數得天以其最適四時之中爾孰謂建子非春乎乃若
夫子答顏子為邦之問則與作春秋事異葢春秋即當
[001-25a]
代之書以治當代之臣子不當易周時以惑民聽為邦
為後王立法故舉四代禮樂而酌其中夫固各有攸當
也如使周不改時則何必曰行夏之時使夫子果欲用
夏變周則亦何以責諸侯之無王議桓文而斥吳楚哉
何休哀十四年𫝊註曰河陽冬言狩獲麟春言狩者葢
據魯變周之春以為冬去周之正而行夏之時以行夏
之時説春秋葢昉于此然何氏固以建子為周之春但
疑春不當言狩而妄為之辭至程子門人劉質夫曰周
[001-25b]
正月非春也假天時以立義爾則遂疑建子不當言春
此胡氏夏時冠周月之説所由出也先儒見孟子謂春
秋天子之事而述作之旨無𫝊惟斟酌四代禮樂為百
王大法遂以為作春秋本意在此故番陽吳仲迂曰若
從胡𫝊則是周本行夏時而以子月為冬孔子反不行
夏時而以子月為春矣何氏之失又異于此故朱子以
為恐聖人制作不如是之紛更煩擾錯亂無章也薛氏
又謂魯厯改冬為春而陳氏用其説于後𫝊曰以夏時
[001-26a]
冠周月魯史也是葢知春秋改周時為不順而又移其
過于魯爾然謂魯自有厯實劉歆之誤按律厯志言劉
向所總有黄帝顓頊夏殷周厯及魯厯為六厯自周昭
王以下無世次故據周公伯禽以下為紀自煬公至緡
公冬至殷厯每後一日則由厯家假魯君世次逆推周
正交朔之合否因號魯厯非魯人所自為明矣宋書禮
志又言六厯皆無推日食法但有考課疏宻而已是豈
當代所嘗用者哉劉歆惑于襄哀𫝊文遂謂魯有司厯
[001-26b]
而杜氏因之謬矣然説者亦自病夏時周月不當並存
故直謂春秋以夏正數月又疑若是則古者大事必在
嵗首隠公不當以寅月即位其進退無據如此固不足
深辨而或者猶以為千古不决之疑則以詩書周禮論
語孟子所言時月不能皆合故也夫三正通于民俗久
矣春秋本侯國史記書王正以表大順與頒朔告朔為
一體其所書事有當繫月者有當繫時者與他經不同
詩本歌謡又多言民事故或用夏正以便文通俗書乃
[001-27a]
王朝史官記言之體或書月則不書時或書時則不書
月况偽孔註二十五篇决非真古書其有合有否皆不
可論于春秋周禮所書正月正嵗皆夏正也諸官制職
掌實循二代而損益之其著時月者又多民事與巡狩
烝享自夏者同故仍夏時以存故典見因革葢非赴告
䇿書定為一代之制者皆得通言之則又不可論于春
秋矣若論語言暮春亦如詩書言春夏皆通民俗之恒
辭也不可據以為周不改時孟子言七八月之間旱十
[001-27b]
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在左𫝊後則周改月猶自
若竹書又記曲沃莊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魯隠公之元
年正月也竹書乃後人用夏正追録舊文故與春秋不
同然亦未嘗輒以夏正亂春秋之時月也自啖趙而後
學者往往習攻左氏而王周正月為甚以其尤害于經
故特詳著焉
又曰長厯考春秋日月失三十六日朔三晦二其經𫝊
上下所書日月有可證據者明是史文差謬日食不入
[001-28a]
限者四頻月食者二大衍厯失一百二十六日朔三日
食不入限十七先一月者六先二月者二先三月者一
先五月者一後一月者六閏月一頻月食者二杜氏據
左氏𫝊屢譏周厯失閏是以長厯第前却閏月求與春
秋日月相符故所失少大衍厯自以三十二月閏率追
筭不計與經合否故所失多東周厯法無𫝊矣劉歆所
總六厯俱非古法也杜氏謂或用黄帝以來諸厯推經
傳朔日皆不合所謂魯厯亦不與春秋相符疑來世好
[001-28b]
事者為之凡經𫝊有七百七十九日漢末宋仲子集七
厯以考春秋魯厯得五百二十九失二百五十是不與
春秋相符也大衍厯合朔議曰春秋日食有甲乙者三
十四殷厯魯厯先一日者十三後一日者三周厯先一
日者二十二先二日者九其偽可知矣然大衍厯視長
厯毎差一月亦有差二月者其日月得失本非所以釋
經也𫝊除釋經日外别記三百一十六日長厯推無月
者二其不合者六日而已是固不容以閏率議之但長
[001-29a]
厯視大衍厯少六閏自隠二年至宣十年三失閏自成
末年至春秋之終復三失閏果若是四時寒暑皆當反
易不但以申為戌而已恐周厯雖差未必如是之謬按
經𫝊有曠數年不書日者前後屢見之長厯于此既無
所據豈能無失至言頓置兩閏以應天正則臆决尤甚
故説者疑焉今姑取其所考日月以證史文之誤附于
闕文後葢三𫝊異師而日月之誤不殊有非筆削𫝊冩
失真者矣併及大衍厯者所以見周厯置閏無凖致日
[001-29b]
月不與天合如𫝊所記日南至在二月則雖月建子而
實亥十一月火猶西流則雖月建戌而實申也然孔子
于十二月螽常譏司厯之過而春秋日食不書朔日乃
獨致辨于交朔之不合者閏餘之失易見而交朔之繆
難知易見者有不勝譏而難知者非騐諸日食則莫能
得其正也
   天元厯理
徐圃臣曰今按春秋諸朔或在其月或不在其月朔或
[001-30a]
先一日閏或在前或在後殆失閏實始幽厲之世因循
不改遂為成法耳唐一行謂經從魯厯𫝊或從各國所
記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國各自有厯亦是今考之周
魯厯朔率先一日晉鄭齊楚之𫝊所述多夏正以此知
建子為正乃東周變法實非周公本制故列國守先王
之舊而不為非也
 
 
[001-30b]
 
 
 
 
 
 
 
 春秋長厯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