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e0056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元-兪皋 (master)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     春秋類
  提要
   臣/等謹按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十二卷元俞臯撰臯字
    心逺新安人初其鄉人趙良鈞宋末進士及第授修
    職郎廣徳軍教授宋亡不仕以春秋教授鄉里臯
    從良鈞授學因以所𫝊著是書經文之下備列三
    𫝊其胡安國𫝊亦與同列呉澄序謂兼列胡
[000-1b]
    氏以從時尚而四𫝊之名亦權輿於澄序中
    胡𫝊日尊此其漸也然臯雖以四𫝊並列而
    於胡𫝊之過偏過激者寔多所匡正澄序所
    謂玩經下之釋則四𫝊之是非不待辨而自
    明可謂専門而通者固亦持平之論矣觀臯
    自序稱所定十六例悉以程子𫝊為宗又引
    程子所謂微詞隠義時措時宜于義不同而
    詞同事同而詞不同者反覆申明不可例拘
[000-2a]
    之意又稱學者宜熟玩程𫝊均無一字及安
    國葢其師之學本出于程子時以程𫝊未有
    成書而胡𫝊方為當代所𫝊習故取與三𫝊
    並論之統核全書其大㫖可以概見固未嘗
    如明代諸人竟尊胡𫝊為經也乾隆五十三
    年七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 陸 費 墀
[000-3a]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目録 春秋類
  卷一
   隱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000-3b]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
  卷六
   文公
  卷七
   宣公
[000-4a]
  卷八
   成公
  卷九
   襄公
  卷十
   昭公
  卷十一
   定公
[000-4b]
  卷十二
   哀公
[000-5a]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原序
  左氏傳序
春秋者魯史記之名也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
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紀逺近别同異也故史之所記
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
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達四方之志諸侯亦各有
國史大事書之於䇿小事簡牘而已孟子曰楚謂之檮
杌晉謂之乘而魯謂之春秋其實一也韓宣子適魯見
[000-5b]
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
與周之所以王韓子所見蓋周之舊典禮經也周德旣
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䇿書諸所
記注多違舊章仲尼因魯史䇿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
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法其教之
所存文之所害則刋而正之以示勸戒其餘則皆即用
舊史史有文質辭有詳略不必改也故傳曰其善志又
曰非聖人孰能修之蓋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左丘
[000-6a]
明受經於仲尼以為經者不刋之書也故傳或先經以
始事或後經以終義或依經以辨理或錯經以合異隨
義而發其例之所重舊史遺文略不盡舉非聖人所修
之要故也身為國史躬覽載籍必廣記而備言之其文
緩其㫖逺將令學者原始要終尋其枝葉究其所窮優
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若江海之浸膏
澤之潤渙然冰釋怡然理順然後為得也其發凡以言
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書之舊章仲尼從而
[000-6b]
修之以成一經之通體其微顯闡幽裁成義類者皆據
舊例而發義指行事以正襃貶諸稱書不書先書故書
不言不稱書曰之類皆所以起新舊發大義謂之變例
然亦有史所不書即以為義者此蓋春秋新意故傳不
言凡曲而暢之也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則傳直言
其歸趣而已非例也故發傳之體有三而為例之情有
五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稱族尊君命舍
族尊夫人梁亡城縁陵之類是也二曰志而晦約言示
[000-7a]
制推以知例參㑹不地與謀曰及之類是也三曰婉而
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許田之類是
也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
求車齊侯獻㨗之類是也五曰懲惡而勸善求名而亡
欲蓋而章書齊豹盜三叛人名之類是也推此五體以
尋經傳觸類而長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
正人倫之紀備矣或曰春秋以錯文見義若如所論則
經當有事同文異而無其義也先儒所傳皆不其然答
[000-7b]
曰春秋雖以一字為襃貶然皆須數句以成言非如八
卦之爻可錯綜為六十四也固當依傳以為斷古今言
左氏春秋者多矣今其遺文可見者十數家大體轉相
祖述進不得為錯綜經文以盡其變退不守丘明之傳
於丘明之傳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說而更膚引公羊榖
梁適足自亂預今所以為異專修丘明之傳以釋經經
之條貫必出於傳傳之義例緫歸諸凡推變例以正襃
貶簡二傳而去異端蓋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錯則備論
[000-8a]
而闕之以俟後賢然劉子駿創通大義賈景伯父子許
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潁子嚴者雖淺近亦復名
家故特舉劉賈許潁之違以見同異分經之年與傳之
年相附比其義類各隨而解之名曰經傳集解又别集
諸例及地名譜第歴數相與為部凡四十部十五卷皆
顯其異同從而釋之名曰釋例將令學者觀其所聚異
同之說釋例詳之也或曰春秋之作左傳及榖梁無明
文說者以為仲尼自衛反魯修春秋立素王丘明為素
[000-8b]
臣言公羊者亦云黜周而王魯危行言孫以辟當時之
害故微其文隱其義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經終孔丘
卒敢問所安答曰異乎余所聞仲尼曰文王旣殁文不
在茲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嘆曰鳯鳥不至河不出圗吾
已矣夫蓋傷時王之政也麟鳯五靈王者之嘉瑞也今
麟出非其時虛其應而失其歸此聖人所以為感也絶
筆於獲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為終也曰然則
春秋何始於魯隱公答曰周平王東周之始王也隱公
[000-9a]
讓國之賢君也考乎其時則相接言乎其位則列國本
乎其始則周公之祚𦙍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紹開中
興隱公能𢎞宣祖業光啓王室則西周之美可尋文武
之迹不隊是故因其歴數附其行事采周之舊以㑹成
王義垂法將來所書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歴即周正
也所稱之公即魯隱也安在其黜周而王魯乎子曰如
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此其義也若夫制作之文所
以章往考來情見乎辭言髙則㫖逺辭約則義㣲此理
[000-9b]
之常非隱之也聖人包周身之防旣作之後方復隱諱
以辟患非所聞也子路欲使門人為臣孔子以為欺天
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非通論也先儒以為制作
三年文成致麟旣已妖妄又引經以至仲尼卒亦又近
誣據公羊經止獲麟而左氏小邾射不在三叛之數故
余以為感麟而作作起獲麟則文止於所起為得其實
至於反袂拭面稱吾道窮亦無取焉
  公羊傳序
[000-10a]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此二學者聖人
之極致治世之要務也傳春秋者非一本據亂而作其
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說者疑惑至有倍經任意反
傳違戾者其勢雖問不得不廣是以講誦師言至於百
萬猶有不解時加釀嘲辭援引他經失其句讀以無為
有甚可閔笑者不可勝記也是以治古學貴文章者謂
之俗儒至使賈逵縁隙奮筆以為公羊可奪左氏可興
恨先師觀聽不決多隨二創此世之餘事斯豈非守文
[000-10b]
持論敗績失據之過哉余竊悲之乆矣往者略依胡母
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
  榖梁傳序
昔周道衰陵乾綱絶紐禮壞樂崩彞倫攸斁弑逆簒盜
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是以妖災因釁而作民俗染
化而遷隂陽為之愆度七曜為之盈縮川岳為之崩竭
鬼神為之疵癘故父子之恩缺則小弁之刺作君臣之
禮廢則桑扈之諷興夫婦之道絶則谷風之篇奏骨肉
[000-11a]
之親離則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則白駒之詩賦天
垂象見吉凶聖作訓紀成敗欲人君戒慎厥行増修德
政蓋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履霜堅冰所由者漸四夷交
侵華戎同貫幽王以暴虐見禍平王以微弱東遷征伐
不由天子之命號令出自權臣之門故兩觀表而臣禮
亡朱干設而君權喪下陵上替僭迫理極天下蕩蕩王
道盡矣孔子覩滄海之横流廼喟然而嘆曰文王旣殁
文不在茲乎言文王之道喪興之者在已於是就大師
[000-11b]
而正雅頌因魯史而修春秋列黍離於國風齊王德於
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復雅政化不足以被羣后也於時
則接乎隱公故因茲以託始該二儀之化育贊人道之
幽變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拯頹綱以繼
三五鼓芳風以扇遊塵一字之襃寵踰華衮之贈片言
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德之所助雖淺必申義之所抑雖
貴必屈故附勢匿非者無所逃其罪潛德獨運者無所
隱其名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旣𢎞
[000-12a]
麟感化而來應因事備而終篇故絶筆於斯年成天下
之事業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春秋之傳有三而
為經之㫖一臧否不同襃貶殊致蓋九流分而微言隱
異端作而大義乖左氏以鬻拳兵諌為愛君文公納幣
為用禮榖梁以衛輒拒父為尊祖不納子糾為内惡公
羊以祭仲廢君為行權妾母稱夫人為合正以兵諌為
愛君是人主可得而脅也以納幣為用禮是居喪可得
而㛰也以拒父為尊祖是為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納子
[000-12b]
糾為内惡是仇讎可得而容也以廢君為行權是神器
可得而闚也以妾母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齊也若此
之類傷教害義不可得彊通者也凡傳以通經為主經
以必當為理夫至當無二而三傳殊說庸得不棄其所
滯擇善而從乎旣不俱當則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絶擇
善靡從庸得不並舍以求宗據理以通經乎雖我之所
是理未全當安可以得當之難而自絶於希通哉而漢
興以來瓌望碩儒各信所習是非紛錯準裁靡定故有
[000-13a]
父子異同之論石渠分爭之說廢興由於好惡盛衰繼
之辯訥斯蓋非通方之至理誠君子之所歎息也左氏
豔而富其失也巫榖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
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則深於
其道者也故君子之於春秋没身而已矣升平之末嵗
次大梁先君北蕃迴軫頓駕于吳乃帥門生故吏我兄
弟子姪研講六籍次及三傳左氏則有服杜之註公羊
則有何嚴之訓釋榖梁傳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不
[000-13b]
經師匠辭理典據旣無可觀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傳
文義違反斯害也已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陳疑滯愽示
諸儒同異之說昊天不弔太山其頽匍匐墓次死亡無
日日月逾邁跂及視息乃與二三學士及諸子弟各記
所識并言其意業未及終嚴霜夏墜從弟彫落二子泯
没天實喪予何痛如之今撰諸子之言各記其姓名名
曰春秋榖梁傳集解
  程子傳序
[000-14a]
天之生民必有出類之才起而君長之治之而爭奪息
道之而生養遂教之而倫理明然後人道立天道成地
道平二帝而上聖賢世出隨時有作順乎風氣之冝不
先天以開人各因時而立政曁乎三王迭興三重旣備
子丑寅之建正忠質文之更尚人道備矣天道周矣聖
王旣不復作有天下者雖欲倣古之迹亦私意妄為而
已事之繆秦以建亥為正道之悖漢專以智力持世豈
復知先王之道也夫子當周之末以聖人之不復作也
[000-14b]
順天應時之治不復有也於是作春秋為百王不易之
大法所謂考諸三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
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論曰游
夏不能贊一辭辭不待贊也言不能與於斯耳斯道也
惟顔子嘗聞之矣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
韶舞此其準的也後世以史視春秋謂襃善貶惡而已
至於經世之大法則不知也春秋大義數十其義雖大
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微辭隱義時措時冝者為難
[000-15a]
知也或抑或縱或與或奪或進或退或微或顯而得乎
義理之安文質之中寛猛之冝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權
衡揆道之模範也夫觀百物而後識化工之神聚衆材
而後知作室之用於一事一義而欲窺聖人之用心非
上智不能也故學春秋者必優游涵泳黙識心通然後
能造其微也後王知春秋之義則雖德非禹湯尚可以
法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學不傳予悼夫聖人之志不
明於後世也故作傳以明之俾後之人通其文而求其
[000-15b]
義得其意而法其用則三代亦可復也是傳也雖未能
極聖人之藴奥庶幾學者得其門而入矣有宋崇寜二
年癸未四月乙亥河南程頤正叔序
  胡氏傳序
古者列國各有史官掌記時事春秋魯史爾仲尼就加
筆削乃史外傳心之要典也而孟氏發明宗㫖目為天
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綱解紐亂臣賊子接迹當世人
欲肆而天理滅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為己任而誰
[000-16a]
可五典弗惇已所當叙五禮弗庸已所當秩五服弗章
已所當命五刑弗用已所當討故曰文王旣没文不在
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
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聖人以天自處斯文之興
喪在己而由人乎哉故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諸行
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獨能載其理行事然後見其用
是故假魯史以寓王法撥亂世反之正叙先後之倫而
典自此可惇秩上下之分而禮自此可庸有德者必襃
[000-16b]
而善自此可勸有罪者必貶而惡自此可懲其志存乎
經世其功配於抑洪水膺戎狄放龍蛇驅虎豹其大要
則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
惟春秋乎知孔子者謂此書遏人欲於横流存天理於
旣滅為後世慮至深逺也罪孔子者謂無其位而託二
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權使亂臣賊子禁其欲而不得肆
則戚矣是故春秋見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惡則發
乎詩之情酌今古則貫乎書之事典常典則體乎禮之
[000-17a]
經本忠恕則導乎樂之和著權制則盡乎易之變百王
之法度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故君子以謂五經之有
春秋猶法律之有斷例也學是經者信窮理之要矣不
學是經而處大事決大疑能不惑者鮮矣自先聖門人
以文學名科如游夏尚不能贊一辭蓋立義之精如此
去聖旣逺欲因遺經窺測聖人之用豈易能乎然世有
先後人心之所同然一爾茍得其所同然者雖越宇宙
若見聖人親炙之也而春秋之權度在我矣近世推隆
[000-17b]
王氏新說案為國是獨於春秋貢舉不以取士庠序不
以設官經筵不以進讀斷國論者無所折𠂻天下不知
所適人欲日長天理日消其效使亂賊恣肆莫之遏也
噫至此極矣仲尼親手筆削撥亂反正之書亦可以行
矣天縱聖學崇信是經乃於斯時奉承詔㫖輒不自揆
謹述所聞為之說以獻雖微辭奥義或未貫通然尊君
父討亂賊闢邪說正人心用夏變夷大法略具庶幾聖
王經世之志小有補云
[000-18a]
 
 
 
 
 
 
 
 
[000-18b]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原序
[000-19a]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凡例
 一凡孟月例書時正月例書王或事在二月則書春
  王二月事在三月則書王三月事在春則不言月
  無事則書時書首月其有不書蓋缺簡也
 一凡王朝公卿例書爵大夫例書字上士中士例書
  名王子則書王子某下士例書人
 一凡列國卿大夫一命例書人再命例書名三命例
  書氏書名公子公孫則書公子某公孫某四命例
[000-19b]
  書字宋卿例書官
 一凡朝聘諸國來魯例書來朝其不成禮者止書來
  外諸國相朝例書如魯往諸國例書如魯卿大夫
  士聘他國例書如他國來魯例書使來聘微者止
  書來聘
 一凡盟㑹内為主例書及外為主例書㑹外之為主
  者必先序歃血例書盟講好例書㑹衆共為盟例
  書同盟此齊伯未成晉伯旣衰之時也不成禮者
[000-20a]
  例書遇交相命者例書胥命魯往他國盟未前定
  例書會盟前定例書涖盟他國來魯盟未前定例
  書來盟前定例書使來盟
 一凡征伐將尊師衆例書某帥師將尊師少例書某
  伐某魯則止書主將名氏伐某將卑師衆例書某
  師魯則止書師將卑師少例書某人魯則止書伐
  某及某戰不知將帥名氏多寡亦書人君親將例
  書爵聲罪致討例書伐潛師掠境例書侵環其城
[000-20b]
  邑例書圍抵其國都例書入覆其宗社例書滅移
  其民人例書遷列陳相敵例書戰竒詐取勝例書
  敗殺之無遺例書殱民亂逃散例書潰車徒大崩
  例書敗績屈服歸順例書降欲進而止例書次已
  去而逐例書追用他國師例書以援他國急例書
  救悉虜而俘例書取生擒得之例書獲拘而囚之
  例書執聚兵守之例書戍完其郛郭例書城
 一凡魯夫人始逆例書女有姑例書婦入國例書夫
[000-21a]
  人告廟例書至其不書逆者往逆非卿也不書婦
  無姑也不書氏脫簡也不書至不行告廟禮也並
  不書者亦缺文也
 一凡魯女嫁諸國例書逆書歸來逆非卿則止書歸
  王姬或王后使魯主㛰事者例書逆書歸惟齊人
  來歸子叔姬夫人姜氏歸于齊乃子被弑而身被
  岀故書來歸歸于以明非奔也
 一凡崩薨卒葬天王例書崩魯君及夫人例書薨諸
[000-21b]
  國君合書薨而據其來訃謙辭曰某爵某卒故例
  書卒卿大夫例書卒魯未踰年之君例書卒諸國
  葬則舉諡來告故例書諡自天王至於列國書崩
  卒而不書葬者來訃而魯不往㑹也不書卒葬者
  不來訃而魯亦不往也
 一凡諸國殺大夫公子例書國微者殺之例書人作
  亂者殺之例書盜惟晉世子申生宋世子痤被譖
  自殺而歸罪於君故書爵
[000-22a]
 一凡郊禘望雩嘗祫烝皆誌其踰禮非時之失也
 一凡大閱治兵蒐狩皆誌其非常非時非地之失也
 一凡魯災異大故素無例書有素有而甚例書多非
  常例書大
 一凡諸國災異大故來告例書某國某災某異聞而
  知之則止書某災某異
 一凡螟螣螽蝝皆以其害稼故書
 一凡興作有舊而更之例書新無舊而始為之例書
[000-22b]
  作完修舊城例書城創立新邑或新臺囿例書築
  僖公之南門定公之雉門及兩觀更舊而變其制
  故書新作
   自晉杜氏註左傳始有凡例之說取經之事同
   辭同者計其數凡若干而不攷其義唐陸氏學
   於啖趙作纂例之書雖分析詳備然亦未嘗以
   義言之逮程子為傳分别義例而學者始得聞
   焉愚今遵程子說以事同義同辭同者定而為
[000-23a]
   例十六條凡書經之事義如此而其辭例如此
   者是所謂例也其有義不同而辭同事同而辭
   不同者則見各事之下非可以例拘也且如殊
   㑹其辭雖同而其義則不同㑹王世子而殊㑹
   是尊之而不敢與抗若曰王世子在是而諸侯
   往㑹之不敢與世子列也㑹吳而殊㑹是抑之
   而不使其抗若曰諸侯自為㑹而後㑹吳不使
   與諸侯列也又如歸來歸復歸歸字雖同而其
[000-23b]
   義則不同婦人謂嫁曰歸而書來歸則出也諸
   國君大夫出奔而復則書歸而書復歸則義不
   當復也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秦人
   來歸僖公成風之襚此譏其過時始至之失也
   至於季子來歸齊人來歸鄆讙龜隂之田此又
   喜其歸異其詞以嘉之也凡此皆辭同而義不
   同者也又如國君奔一也而内奔書遜弑君一
   也而内弑書薨不地殺公子一也而内殺公子
[000-24a]
   書刺凡此皆事同而辭不同者又如易田書假
   城虎牢不繫鄭戍虎牢曰鄭因㑹伐而朝書如
   凡此之類乃程子所謂微辭隱義時措時冝者
   也是皆不可以例拘也學者誠能熟玩程子傳
   以求其意至於沉潛反復一旦豁然貫通庶乎
   可窺聖人用心之萬一也又奚待愚言之贅云
 
 
[000-24b]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凡例
[000-25a]
程子朱子說春秋綱領
程子曰夫子作春秋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謂考諸三
 王而不謬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
 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
程子曰五經載道春秋聖人之用五經之有春秋猶法
 律之有斷例也經為斷傳為案以傳攷經之事迹以
 經别傳之眞偽
程子曰觀論語之書而知聖心之安仁書於春秋者無
[000-25b]
 非此理夫子之贊易即其所以修春秋也
程子曰春秋之作不過因魯國之史而兼紀周齊晉宋
 諸國之事其尊卑大小統屬之序秩然無毫髪之不
 順盡書治忽得失陵僭賊亂之變森然循乎條理而
 一之無非法故曰非聖人其誰修之也
程子曰孔子感麟而作春秋或謂不然如何曰春秋不
 害感麟而作然麟不出春秋豈不作孔子之意蓋亦
 有素因此一事故其書之成復以此終大抵須有發
[000-26a]
 端處
程子曰春秋乃制事之權衡揆道之模範於一事一義
 而欲窺聖人之用心非上智不能也故學春秋者必
 優游涵泳黙識心通然後能造其微也後之人通其
 文而求其義得其義而法其用則三代亦可復也
朱子曰春秋是聖人據史以書其事使人自觀之以為
 鑒戒爾其事則齊桓晉文其義則誅亂臣賊子若欲
 求一字以為聖人襃善貶惡專在於是恐非聖人之
[000-26b]
 意
朱子曰孔子作春秋以討亂賊則致治之法垂於萬世
 是亦一治也當時魯史孔子取而筆削之而其義大
 明孔子亦何嘗有意用某字使人知勸用某字使人
 知懼用某字有甚微辭隱義使人曉不得足以襃貶
 榮辱人來不過如今之史書直書其事善惡瞭然在
 目觀者知所懲勸故亂臣賊子有所懼而不敢犯爾
朱子曰春秋十二公時各不同如隱桓之時王室新東
[000-27a]
 遷號令不行天下星㪚無主莊僖之時桓文迭伯政
 自諸侯出天下始有統一宣公之時楚莊盛彊主盟
 中國諸侯服齊服晉者亦皆朝楚及成公之世晉悼
 出來整頓楚始退去繼而吳越又彊入來爭伯定哀
 之世政皆自大夫出魯有三家晉有六卿齊有田氏
 宋有華向被他肆意又曰春秋初時天王尚略有戰
 伐之屬到後來都無了只是諸侯抗衡諸侯才不奈
 何又被大夫出來做大夫才不奈何又被陪臣出來
[000-27b]
 做
朱子曰春秋固當以類例相通然亦先須隨事觀理反
 復涵泳令胸次開濶義理通貫方有意味自非理明
 義精則止是較得失考同異心緒轉離與讀史傳摭
 故實無以異大抵此經簡奥立說雖易貫通為難聖
 人之言平易中有精深處不可穿鑿求速成又不可
 苟且間看過
朱子曰左氏曽見國史考事頗精只是不知大義好以
[000-28a]
 成敗論人都不折之以理之是非公羊榖梁考事甚
 踈然義理却勝於左氏胡傳大義正亦有牽彊處然
 議論有開合精神
 
 
 
 
 
[000-28b]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綱領
[000-29a]
春秋世次圖説
 
 
 
 
 
 
 
[000-29b]
 伯之名何由而起乎當王道流行侯國受職未始有
 也自東遷日乆王澤壅而下權張正理微而力爭起
 徒有振王之號而不循敬君之節此伯之名所由立
 歟齊桓公實肇其事故以桓公為始然而有伯非美
 事也春秋何以與之乎蓋黜其過而録其功耳且以
 齊伯觀之桓公以方伯之國任賢良之佐驟合諸侯
 以紀綱中夏於波流風靡之中使王室旣卑而稍尊
 四夷旣抗而稍息諸侯羣起而略定故春秋不能不
[000-30a]
 録其功然而約束諸侯幾於改物盟㑹征討皆專行
 之使王室愈卑王迹愈熄故春秋不能不黜其過功
 過不相掩此伯者之事也逮夫宋襄公繼齊桓之後
 伯雖未成而盟㑹必先序宋者春秋與之以内中夏
 也楚雖盛彊而不得主盟㑹者不以夷亂華也自此
 四年之後晉文公繼起城濮一戰關夷夏之盛衰王
 畿兩盟平周室之内難惜其享國之日淺雖成功速
 而不能乆也自襄公以後世主夏盟春秋之拳拳與
[000-30b]
 晉者實憂天下之切也至於靈成景厲之世晉伯稍
 衰而於盟㑹必先序晉者豈非與之以伯乎及悼公
 之興八年之間九合諸侯雖數與楚遇而不與之戰
 推誠待人鄭不敢畔者二十四年亦庶幾桓文之績
 矣然而楚雖弱而吳方張其末也以士匄荀偃主盟
 則政在大夫世變愈下矣此又伯權之大壞也至於
 平昭頃定愈降愈壞列國之不若也然終乎黃池之
 㑹春秋猶以伯與晉則雖晉不能伯而春秋猶未絶
[000-31a]
 晉也蓋非為晉也為王室也為天下也愚故謂十三
 伯云
[000-32a]
 周本黃帝之裔姬姓后稷教民稼穯有功始封自后
 稷至文王十五世始稱西伯武王末年始伐商有天
 下武王至平王十三世而東遷平王四十九年魯隱
 公元年也春秋始於此又自敬王至赧王十世為秦
 所滅自武王至赧王三十六世通八百六十七年四
 百年在春秋之前二百四十二年在春秋之中二百
 二十五年在春秋之後后稷始封於邰在今奉元路
 長安縣故邰城公劉都邠亦作豳在今鳯翔府路邠
[000-32b]
 州太王徙都岐在今鳯翔府路岐山縣文武都酆鄗
 在今奉元路長安縣酆在靈臺郷鄗在昆明池平王
 東遷于成王所營之洛邑又名王城在今河南府治
 敬王都狄泉亦名王城在今河南府東二十餘里故
 洛城也
[000-33a]
 
 
 
 
 
 
 
 
[000-33b]
 魯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佐文武成
 王有大勲成王命為冢宰食邑扶風雍縣東北在今
 陜西行省鳯翔府扶風縣後封其子伯禽於曲阜是
 為魯侯自伯禽至隱公十三世而春秋作自隱公至哀
 公十二世哀公十四年獲麟春秋終又自哀公至頃公
 九世為楚所滅共三十四世曲阜漢為豫州刺史所領魯
 國唐為山南西道兖州曲阜縣宋為京東西路襲慶府仙
 源縣今山東道濟寜路兖州曲阜縣東有故魯城
[000-34a]
 
 
 
 
 
 
 
 
[000-34b]
 齊姜姓侯爵出自炎帝裔孫伯夷佐禹平水土有功
 賜曰姜氏謂之呂侯國在南陽宛縣在今河南府路
 南陽府商末太公呂望佐武王定天下有功封於營
 丘是為齊侯自太公至僖公十二世僖公九年魯隱
 公元年也自僖公至簡公十三世簡公四年魯哀公
 十四年也又三世至康公為田氏所簒共二十八世
 營丘亦名臨淄漢為青州刺史所領北海郡唐為山
 南東道青州臨淄縣宋為京東東路青州臨淄縣在
[000-35a]
 今山東道益都路臨淄縣
[000-36a]
 晉姬姓侯爵出自周武王少子成王母弟唐叔虞始
 封於唐又遷太原南有晉水亦曰晉陽後改稱晉穆
 侯之子文侯徙都翼因謂之翼次子成師分封於曲
 沃謂之曲沃自叔虞至鄂侯十三世鄂侯二年魯隱
 公元年也鄂侯至晉侯緡四世魯莊公十六年曲沃
 武公滅翼先晉遂亡曲沃出自穆侯少子名成師穆
 侯之孫昭侯封成師于曲沃曰桓叔成師之子曰莊
 伯莊伯之子始稱武公殺晉侯緡而滅翼周莊王命
[000-36b]
 之為晉侯徙都絳是謂新晉自武公至定公十五世
 定公三十一年魯哀公十四年也又六世韓魏趙簒
 晉而分其地兩晉共三十八世太原漢為并州刺史
 所領太原郡唐為河東道并州宋為河東路太原府
 晉陽縣在今河東山西道太原路平晉縣亦有故唐
 城曲沃在今平陽路絳州曲沃縣翼在今平陽路絳
 州翼城縣絳即絳州城景公遷新田亦謂之絳在今
 平陽路絳州絳縣
[000-37a]
 
 
 
 
 
 
 
 
[000-37b]
 宋子姓公爵出自商王帝乙之長庶子啓食采於微
 謂之微子在今懷孟路武渉縣武王克商封武庚於
 殷武庚畔成王誅武庚封微子於商丘為宋公以奉
 殷祀自微子至穆公十三世穆公七年隱公元年也
 自穆公至景公十三世景公三十六年魯哀公十四
 年也又自景公至偃王七世為齊魏楚所滅自微子
 至偃王共三十三世商丘漢為豫州刺史所領梁國
 睢陽縣唐為河南道歸德軍宋為南京應天府在今
[000-38a]
 河南府路歸德府
[000-39a]
 衛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幼子康叔武王分殷餘民
 封康叔於河淇之間是為衛侯邑於商墟自康叔至
 桓公十三世桓公十三年魯隱公元年也自桓公至
 出公十五世世紀内除黔牟戴公云十三世出公
 十三年魯哀公十四年也出公之後又十二世為秦
 所滅共三十八世商墟漢為司𨽻校尉所領河内汲
 郡朝歌縣唐為河北道衛州衛縣宋為河北西路衛
 州衛縣在今河東山西道衛輝路新鄉縣故朝歌城
[000-39b]
 文公徙楚丘在今東昌路曹州楚丘縣成公遷帝丘
 在今東昌路濮州觀城縣
[000-40a]
 
 
 
 
 
 
 
 
[000-40b]
 鄭姬姓伯爵出自周厲王少子友宣王封友於王畿
 内咸林之地是為鄭桓公子武公從平王東遷後取
 虢鄶之地定都溱洧而施舊號於新邑是為新鄭自
 桓公至莊公三世莊公二十三年魯隱公元年也自
 莊公至聲公除子嬰計十三世聲公二十年魯哀公
 十四年也聲公之後又八世為韓所滅共二十三世
 咸林在今奉元路華州鄭縣溱洧鄭都漢為司𨽻校
 尉所領河南郡滎陽宛縣唐為河南道鄭州新鄭縣
[000-41a]
 宋為京西北路鄭州新鄭縣在今汴梁路鈞州新鄭
 縣
[000-42a]
 曹姬姓伯爵出自周文王子曹叔振鐸至桓公十一
 世桓公十五年魯隱公元年也自桓公至伯陽十五
 世魯哀公八年宋滅曹共二十六世漢為兖州刺史
 所領濟隂郡定陶縣唐為河東道曹州定陶縣宋為
 京東西路興仁府定陶縣在今東昌路曹州定陶縣
[000-43a]
 陳媯姓公爵後國削弱自改侯爵出自帝舜之後至
 閼父為周武王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嫁其子胡公
 滿而封諸大皥之墟自胡公至桓公十一世桓公二
 十三年魯隱公元年也自桓公至湣公十二世湣公
 二十一年魯哀公十四年也當魯昭公八年楚滅陳
 後五年復又自春秋後三年湣公為楚所滅連陳佗
 共二十四世大皥之墟漢為豫州刺史所領頴川郡
 唐為河南道陳州陳縣宋為京西北路陳州宛丘縣
[000-43b]
 在今汴梁路陳州宛丘縣
[000-44a]
 
 
 
 
 
 
 
 
[000-44b]
 蔡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子叔度武王封叔度於蔡
 自叔度至宣侯九世宣侯二十八年魯隱公元年也
 自宣侯至成侯十二世成侯十年魯哀公十四年也
 成侯之後又三世為楚所滅共二十三世蔡都漢為
 豫州刺史所領汝南郡唐為河南道蔡州上蔡縣宋
 為京西北路蔡州上蔡縣在今汴梁路汝寜府上蔡
 縣後遷州來在今淮西道安豐路霍丘縣
[000-45a]
 
 
 
 
 
 
 
 
[000-45b]
 北燕姬姓伯爵出自周同姓功臣召公奭佐文武有
 功為周太保食采於召在今奉元路盩厔縣成王封
 其子於幽薊是為燕伯自召公至穆侯九世穆侯七
 年魯隱公元年也自穆侯至獻公十七世獻公十二
 年魯哀公十四年也獻公之後十二世為秦所滅共
 三十八世燕薊漢為幽州刺史所領涿郡薊縣唐為
 河北道幽州盧龍軍節度范陽郡薊縣宋初屬遼為
 燕京析津縣金滅遼以歸宋改名燕山府尋復屬金
[000-46a]
 改名永安遷都之改縣名大興今大都路大興縣有
 古燕城
[000-47a]
 秦嬴姓伯爵出自伯益十九世孫非子為周孝王養
 馬汧渭間受封為附庸傳六世至襄公有功於平王
 始受岐豐之地列為諸侯是為秦伯襄公子文公四
 十四年魯隱公元年也自文公至悼公十五世悼公
 十年魯哀公十四年也悼公後九世至昭襄王始滅
 周自昭襄王至子嬰六世為漢所滅共二十七世非
 子始封之地漢為梁州刺史所領天水郡隴西縣秦
 亭唐為隴右道秦州隴城縣宋為陜西秦鳯路秦州
[000-47b]
 隴城縣在今鞏昌路秦州成紀縣故始昌城文公都
 岐隴在今鞏昌路隴州德公遷雍在今奉元路興平
 縣孝公始都咸陽西漢建都長安為京兆東漢置雍
 州屬司𨽻校尉所領京兆郡咸陽縣唐都長安為京
 兆咸陽縣宋為陜西永興軍路京兆府咸陽縣在今
 奉元路咸陽故城始皇阿房宫地在咸陽縣二世望
 夷宫地在涇陽縣如今之奉元城乃前漢及西魏後
 周隋唐所都之地也
[000-48a]
 
 
 
 
 
 
 
 
[000-48b]
 楚芈姓子爵出自祝融之後鬻熊有功於周文武成
 王封其孫熊繹於荆蠻邑丹陽城自熊繹至熊通十
 三世改曰楚僭號稱王是為楚武王武王十九年魯
 隱公元年也自武王至惠王十二世惠王八年魯哀
 公十四年也惠王之後又十世為秦所滅共三十五
 世丹陽漢為荆州刺史所領武陵郡唐為淮南道夔
 州宋為荆湖北路歸州今湖北道辰州路歸州有故
 丹陽城後徙枝江亦曰丹陽在今江陵路枝江縣文
[000-49a]
 王徙郢今江陵路江陵縣故郢城平王城郢在今江
 陵路安陸府襄王遷鄀在今襄城路冝城縣
[000-50a]
 吳姬姓子爵出自周太王長子太伯與弟仲雍遜王
 季位逃之荆蠻太伯卒仲雍嗣立武王封周章為吳
 子自太伯至夀夢十九世當魯成公六年始見春秋
 自夀夢至夫差七世夫差十五年魯哀公十四年也
 春秋終後八年為越所滅共二十六世吳都漢為吳
 國後改吳郡屬揚州刺史所領唐為江南浙西道蘇
 州宋為兩浙路平江府在今浙西道平江路府治
[000-51a]
 把姒姓公爵後國削弱自改伯爵又改子爵出自夏
 禹之後裔周封二王後得東樓公封於雍丘以奉禹
 祀自東樓公至武公八世武公十一年魯隱公元年
 也自武公至湣公十世湣公六年魯哀公十四年也
 湣公之後又六世為楚所滅共二十四世雍丘漢為
 兖州刺史所領陳留郡雍邱縣唐為河南道汴州雍
 丘縣宋為開封府雍丘縣在今河南江北行省汴梁
 路把縣
[000-52a]
 滕姬姓侯爵後國削弱自改子爵出自周文王子叔
 繡始封自叔繡至宣侯十一世魯隱公七年始見春
 秋自宣侯至隱侯八世而春秋終又自隱侯後六世
 為齊所滅共二十四世滕國漢為豫州刺史所領沛
 國公丘縣唐為山南道徐州滕縣宋為京東西路徐
 州滕縣在今山東道益都路滕州滕縣
[000-53a]
 許姜姓男爵出自堯四岳伯夷之後周武王封其裔
 文叔於許十一世至莊公魯隱公十一年始見春秋
 自莊公至子結八世子結元年魯哀公十四年也後
 為楚所滅許都漢為豫州刺史所領頴川郡許昌縣
 獻帝都許唐為河南道許州長社縣在今河南江北
 行省汴梁路許州
[000-54a]
 邾曹姓本附庸國後自改子爵出自陸終之後周武
 王封其裔孫曹挾於邾不知世次至儀父魯隱公元
 年見春秋自儀父至隱公八世隱公二十五年魯哀
 公十四年也後為魯所滅改曰鄒邑漢為豫州刺史
 所領魯國鄒縣唐為山南西道兖州鄒縣宋為京東
 西路襲慶府鄒縣在今山東道益都路滕州鄒縣
[000-55a]
 莒嬴姓子爵出自少昊之後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自
 茲輿期至茲丕公十一世始見春秋庚輿而下微不
 復見又自庚輿之後至四世為楚所滅共二十一世
 莒漢為青州刺史所領髙密郡莒縣唐為山南東道
 密州莒縣宋為京東東路安化軍莒縣今山東道益
 都路莒州有故莒子城
[000-56a]
 薛任姓侯爵後國削弱自改伯爵黄帝之後奚仲始封
 至仲虺居薛為湯左相周武王復封其後為薛侯不
 知世次至薛侯來朝始見春秋於其朝㑹可考者五
 君而已薛國宋以前並屬徐州今沛縣之北徐州之
 西是其故地
  春秋諸國以左傳考之計一百二十四國而其世
  紀之可知者二十國而已其餘諸國都爵姓並見
  釋義今不再録最難攷者舒有羣舒故有舒鳩舒
[000-56b]
  庸舒蓼越緫稱也又有於越南越百越狄緫稱也
  又有北狄長狄赤狄白狄戎緫稱也又有徐戎山
  戎犬戎陸渾戎驪戎戎蠻凡此之類皆難攷者蓋
  今去古甚逺不敢臆說闕其疑可也
[000-57a]


[000-58a]


[000-59a]


[000-60a]


[000-61a]
 
 
 
 
 
 
 
 
[000-61b]
 公羊傳自董仲舒胡母生傳之已而大盛儒者往往
 以斷國論榖梁氏魯申公傳之至宣帝時始立學官
 左氏張蒼賈誼傳之而張敞劉公子皆習焉至平帝
 時始立學官此二家最後出故不能盛大也
 
 
 
 春秋集傳釋義大成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