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131 讀易日鈔-清-張烈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日鈔卷一
             贊善張烈撰
上經
乾下/乾上

 一者奇也陽之數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KR0306者耦也
 隂之數也坤者順也隂之性也天下止有一理謂之
[001-1b]
 太極自理之動則為陽靜即為隂盈天地間非隂即
 陽凡為陽者其數必竒其性必健凡為隂者其數必
 耦其性必順此正其理之不可易太極所以恒管乎
 二氣也伏羲仰觀俯察至透極熟欲舉以教人無可
 形似故借其數以明之畫一竒以象陽畫一耦以象
 隂也然一隂一陽又有各生一隂一陽之象故再倍
 而三以成八卦則隂陽交錯而或為動或為入或為
 陷或為麗或為止或為說性乃不同或為雷或為風
[001-2a]
 或為木或為火或為山或為澤象亦各類惟三奇之
 卦三畫皆陽則性猶夫健也故名之曰乾而象獨為
 天三耦之卦三畫皆隂則性猶夫順也故名之曰坤
 而象獨為地至於八卦之上又加八卦以成六十四
 卦則六畫之内隂陽交錯愈極其變殊名異象而氣
 化消長人事得失情偽善惡亘古今人所未經之事
 變未聞之義理無不備具于中矣而惟此卦六畫皆
 奇上下皆乾是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
[001-2b]
 象皆不易焉次卦六畫皆耦上下皆坤是隂之純而
 順之至也故坤之名地之象皆不易焉
元亨利貞
 天下柔者不足有為惟健則有能為之資而物莫之
 阻柔者易流于邪惟健則秉天理之正而確乎不易
 夫乾道本如是之大通而至正矣故人之筮得此卦
 而六爻皆不變者其占當得大亨而必利在正固凡
 其剛健有為處必擇至正無私之理而堅以守之乃
[001-3a]
 可以保其終葢筮得此卦則其人之心與事必皆合
 乎乾道而後利否則人與卦相違必不利矣
  雲峰胡氏曰伏羲時有乾卦畫未有元亨利貞卦
  辭想占得乾卦者即六畫之象已自知有元亨利
  貞之理矣○朱子曰元亨利貞四字文王本意在
  乾卦者只與諸卦一般至孔子作彖傳文言始以
  乾坤為四徳二聖人各是發明一理耳
初九潛龍勿用
[001-3b]
 龍純陽之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初陽在下未可施
 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曰勿用葢居下而欲為上時
 方潛藏而欲發泄背時先動未有不速禍者
  朱子曰潛龍勿用只是戒占者之辭遇此爻者觀
  此象而玩其占隠晦而勿用可也又曰如所謂潛
  龍只是有個象自天子至於庶人看甚麽人來都
  使得○蒙引曰潛龍勿用四字字字從初九二字
  看出
[001-4a]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剛健中正大人之徳也居二則出潛而見於世故澤
 可以及物而為物所利見也其象曰見龍在田其占
 曰利見大人
  臨川吴氏曰凡卦畫陽為大隂為小以三畫卦言
  二居人位九居二故為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以重剛不中而居下之上性剛者好上人又居上位
[001-4b]
 真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乾乾強勉警惕不寧之象
 故本其象以戒占者曰君子處此能如是乾而又乾
 雖至夕而猶惕若則雖處厲地亦无咎
  蒙引曰乾乾自強不息之意不然則頽惰放弛矣
  ○括蒼龔氏曰君子九象終日三象三下卦之終
  故諸卦多于三言終夕亦三象日之終也○王氏
  曰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處得其道故得无咎也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001-5a]
 以陽居隂處上之下以能疑之人當可疑之地故身
 處于淵欲躍上天而猶疑而未定也其象如此是能
 隨時審處故无咎
  山齋易氏曰九四已離下體故謂之躍猶在上體
  之下故謂之在淵淵卑於田二已在田今反謂之
  在淵者淵乃龍之所宅非在田之可比在田不能
  變而在淵有可變之道也○不必指定革命之事
  凡事當遷革之際皆宜如是
[001-5b]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剛健中正大人之徳五大人之位如以聖人之徳居
 聖人之位而人利見之故象占如此葢此卦二五占
 法又一例筮得二爻者宜見在下之大人若有見龍
 之徳則為宜見九五之大人也筮得五爻者宜見在
 上之大人若有飛龍之位又為宜見九二之大人也
上九亢龍有悔
 陽極于上而不能下動必有悔故象為亢龍占為有
[001-6a]
 悔葢當極盛之時必預慮其亢使有變通可繼之勢
 而不至於極則无悔矣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此諸卦陽
 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于此發之而聖
 人因繫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葢
 六陽皆變則乾變為坤是本至健之性而行之以順
 具至剛之徳而養之以柔如龍之剛猛在首而今皆
[001-6b]
 不見其首乃善道也故吉
  朱子曰卦之本體原是六龍今變為隂頭而雖變
  渾身却只是龍只一似無頭的龍相似○蒙引曰
  不言无首不見其為變若只言无首又不見其本
  為龍如此立象見其本剛而能用柔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乾道无所不該而成形之大者惟天體乾者莫若聖
 人試以天道明乾而以聖人合觀之莫不有元亨利
[001-7a]
 貞之四徳焉元者生意萌動之初氣之渾全盈溢而
 灝然欲舒也繼此而亨則生意通繼此而利則生意
 遂繼此而貞則生意成乾道本大而乾徳之中元又
 最大凡元皆大而乾之元又最大大哉乾元乎何也
 人物動植之類本無忽有皆從何來推其得氣之始
 皆乾之元也使無乾則亦無元使乾無元則亦無始
 無始則亦無物舉萬物皆取資于乾元以為始元何
 大也乃元又不特始萬物而已凡自始而後天之全
[001-7b]
 化全功皆在資始時已具其後特本資始之氣而漸
 完足之耳是一元即可以統天又何大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夫資始方有其氣而未有其形也至於雲行雨施植
 物得其滋潤莫不暢然各流其形而生生不已矣不
 可以見乾之亨乎
  上文說萬物此忽就品物説兩句指㸃唱嘆方形
  出亨字神情不知其然而雲已行矣不知其然而
[001-8a]
  雨自施矣品物自然各流出形來枝枝葉葉自然
  迤邐接去最可玩味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夫乾道之元亨如此而聖人何如葢元者始也始之
 前有終終之下又有始誰為為之葢時之相逼而至
 自然如是耳聖人大明乎終始之故乃知卦爻六位
 之間亦各因時而成如時當初自不容不潛遂成其
 為潛時當二自不容不見遂成其為見聖人明之如
[001-8b]
 此則見之行事亦不越一時時潛時見時惕時躍時
 飛時亢六龍惟意所用而天道自我御之矣御如御
 車遲疾進退總在我意中也夫聖人在上能乘龍御
 天則天下之人咸有生意而欣欣向治是亦聖人之
 元亨也
  曰始終則盡矣曰終始則无盡知始而不知終知
  終而不知始非大明也知始之有終而不知終復
  有始知終之有始而不知始必有終非大明也聖
[001-9a]
  人仰觀俯察内考之身心外騐之事物打破機關
  不過是個終始于循環一貫處看得消融于節次
  逐段處看得分曉惟循環一貫處看得消融則與
  時推移有水窮雲起之妙自潛而亢自亢而潛終
  身再无絶地惟節次逐段處看得分曉則時至事
  起有物各付物之理合潛而潛合見而見時時各
  有修為全妙在就終始内悟出一時字悟得時字
  方信得六龍皆是時由是動靜㣲彰莫不從時上
[001-9b]
  化出真覺六龍在我日用間隨處備用天道之妙
  我御之而行矣葢六龍如馬天如車聖人如人人
  乘馬以御車聖乘龍以御天其機要止在一時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若夫乾之利貞何以見之夫乾道運行無一息之停
 故無一息而不變變之乆而有者忽化而無無者忽
 化而有此變化二者造化之大機也惟一變一化氣
 候相催故物之資始者既不得不流形而流形者又
[001-10a]
 不得不日趨于實葢當流形之時氣方發舒理猶未
 實至此則華者將實凡物所秉于天天所賦于物之
 生理隨其貴賤大小莫不各得其分之所應有而内
 無缺少外無侵易各正性命非利乎然各正之時規
 模雖備而中未充滿乆之則形質完固生意渾全凡
 物身中隂陽㑹合冲和之氣無不保全和合而無復
 歉然未滿之處保合太和非貞乎夫惟乾道有自然
 之變化而流形者不得不各正各正者不得不保合
[001-10b]
 是乃所為利貞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以觀聖人亦有然者聖人而居髙位首出乎臣民之
 上以主宰萬民運行萬化猶乾道之變化也由是萬
 國各得其所而咸寧亦猶萬物之各正而保合也此
 亦聖人之利貞也可見總一乾徳有是乾則有是元
 有是元則有是亨而利貞自相因而見四徳不備不
 足為乾即其中而考其終始循其端倪元則必至於
[001-11a]
 亨利貞而貞下又生元終始无端亦時之不容不然
 而已天之所以生成萬物聖之所以致太平胥是物
 耳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乾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
 但言天行則見其今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復
 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全乎天理之本然而
 不為人欲所屈自強不息則一身之間亦有天行之
[001-11b]
 健而天人相當矣
  蒙引曰凡君子以等皆以現成者言時文云君子
  法之當何如哉失其㫖矣又曰不可分以自強體
  下乾以不息體上乾葢天行健三字已自不分上
  下體了故自強則不息一息則非強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陽釋龍下釋潛在下故潛潛故勿用
  雙湖胡氏曰小象于乾初曰陽在下也于坤初曰
[001-12a]
  隂始凝也隂陽之稱始此葢六十四卦隂陽之初
  爻即太極所生兩儀之一以為諸卦之通例
見龍在田徳施普也
 龍已見則其徳之所施已溥如日方升雖未中天而
 光已無不被
  雲峰胡氏曰提出一徳自見九二之所謂大人者
  以徳言非以位言也○按徳字施字普字逐字皆
  宜重看
[001-12b]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曰終日曰乾乾葢重復踐行而一息不敢休也反復
 字重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曰或則可以進而不必于進其進必以時矣故无咎
 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造者起而在位有重新民物之義大人釋龍造釋飛
[001-13a]
亢龍有悔盈不可乆也
 亢之為害以其盈也盈豈能乆
用九天徳不可為首也
 六爻皆用九則乾變為坤正以九者剛健之極天徳
 也陽剛不可為物先故必變而用柔乃吉也
  蒙引曰自強不息正欲全其天徳之剛如何又不
  可為物先葢天徳之剛専言之天徳也舉其全體
  自無所不該天徳不可為首則偏言之天徳也對
[001-13b]
  柔順而言只是一邉道理耳故不可為物先○東
  萊呂氏曰乾者萬物之首非有心于首萬物也雖
  為首而實未嘗為首也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居
  其後乃所以致其先跡雖不為首心實為首也觀
  此可見老易公私之辨
文言
 文釋也言指文周之辭乾坤道大故又作文言以盡
 其藴
[001-14a]
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㑹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
 之幹也
 元亨利貞四者不獨天道然也人心亦有之今觀人
 心之元天地生生之理而人得之以為心夫萬惡皆
 生于私忍則萬善皆生于惻怛人心中隠然有此生
 意繼此方有善之可言使此生意一無則衆善之路
 塞矣故後此所以為善之實作用尚多而不得不推
 此一念以為長是元者善之長也有此元又何善不
[001-14b]
 統于吾心乎觀人心之亨則凡事理之嘉美無不㑹
 集于心葢理之嘉美猶各為一理惟此心則衆理㑹
 聚之所非有其一端而遺其一端亨者嘉之㑹也有
 此亨又何理不燦列吾心乎觀人心之利本心之中
 自有裁制其用嚴斷不苟而能使物各得宜不相妨
 害利者義之和也有此利而何物不裁于吾心乎觀
 人心之貞本心之明識得正理自能守其正理為主
 于中而萬事依此以立貞者事之幹也有此貞而何
[001-15a]
 事非心主之乎甚矣人心之四徳如此其大也
  四句純以天徳之在人者言元亨利貞就當仁義
  禮智看但不必露出仁義禮智○元在天為統天
  在人為善長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㑹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
 固足以幹事
 夫四徳具于人心如此而全之者惟君子君子全其
 本心之元不使刻忍之私或傷其生生之性一身百
[001-15b]
 體莫非生意流行是我為仁之體也體仁則舉念行
 事無往非仁覺天下無一人不在所愛之中此其心
 量真足以為天下君矣惟體仁足以長人而所謂善
 之長者果在我矣君子全其本心之亨以為嘉美之
 理无窮本㑹于吾心必嘉其所㑹不使嘉者有不㑹
 而㑹者有不嘉葢吾心中本含載許多天理惟私意
 間之則其㑹于吾心者皆物欲之私偏邪之累盡不
 嘉之物也而其嘉美之理反缺而不備矣嘉其所㑹
[001-16a]
 使㑹于吾心者無非天理至粹之則而行事安有不
 合其節文者惟嘉㑹足以合禮而所謂嘉之㑹者果
 在我矣君子全其本心之利因物裁物各得其所必
 不使任私行意拂亂物宜則其義之分别嚴斷者適
 見為和順利物足以和義而所謂義之和者果在我
 矣君子全其本心之貞識其正理固以守之不使私
 意邪見摇奪其中然後有以主持事變而天下事依
 之以立貞固足以幹事而所謂事之幹者果在我矣
[001-16b]
君子行此四徳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然則四徳雖人所共具然必君子之健乃能行此四
 徳者故經文必曰乾元亨利貞惟乾乃有此四徳惟
 君子乃能行此四徳也合而言之天之所以成化者
 四徳也聖之所以致治者四徳也君子之行于身者
 亦四徳也而皆一乾所自有大哉四徳乎大哉乾乎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徳而隠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
[001-17a]
 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潛有隠義潛而曰龍則其隠不同乃以聖人神明不
 測之龍徳而隠者也惟龍徳則外无慕于物不希世
 以變易所守不自表以急成其名惟龍徳則内無歉
 于已雖遯世雖人不以我為是而皆无悶非特不易
 不成矣惟龍徳則心无意必有樂乎時則行之无疑
 有憂乎時則違之亦不疑行藏操縱確然自有至理
 非隨世浮沉者所能染亦非憤世孤介者所能議又
[001-17b]
 非特遯世不見是之无悶矣以此遞而觀之誠神明
 于隠者故為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徳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
 徳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二亦龍徳而正當潛躍之中此其為徳何如葢盛徳
 之至雖庸言亦必信庸行亦必謹天徳之无間亦可
 見矣然猶恐有不信不謹之邪念乘之必防閑其邪
[001-18a]
 使信謹之誠存而不失是其天徳之純而言皆可法
 行皆可則善葢乎一世矣而不自以為善世猶是閑
 存之加嚴也夫徳愈盛而功愈宻善愈大而心愈小
 此聖人之純亦不已而人莫之測所謂龍徳者此也
 由是信謹所孚誠意所格徳无不被亦既博矣而凡
 被其徳者從而自化莫知誰之為此又其時位之正
 中使然也故易曰見龍在田而即稱以大人葢二雖
 非君位而其徳如是徳之及人如是是已全乎君徳
[001-18b]
 也非大人而何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
 子進徳修業忠信所以進徳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
 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
 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
 惕雖危无咎矣
 君子之所為乾乾者何事乎為人必有當然之理因
 有當盡之事理得而具于心曰徳事成而積于身曰
[001-19a]
 業苟徳可任其不進業可任其不修則怠止廢缺已
 耳何乾惕之有夫君子之乾惕葢其造理之功日親
 日切汲汲焉日進其徳而不已也分所當為之事益
 精益備勉勉焉日修其業而不已也顧徳何以進則
 惟忠信凡信理未篤見理未真悠游浮泛則今日此
 人明日仍此人云何進惟盡已務實其認理懇切有
 不出于此而不可者具此實力乃能日異月新忠信
 所以進徳也日日修業則日日守定此事不分心于
[001-19b]
 他是修業即居業也業何以居則惟修辭立其誠葢
 以忠信進徳則已有是造理之誠矣特臨事之時不
 以所得之理實盡其事而徒逞快于言辭辭不能自
 撿則向之忠信漸衰漸薄豈能乆居此業而不懈故
 必修治言辭著意撿㸃所言必所行所行必所言使
 忠信之心不至汨沒動摇而不得立乃能一心守定
 此業日日修之而不輟矣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夫所謂忠信者果何如而忠信之可以進徳者又何
[001-20a]
 如葢理有極至而不可易者曰至惟真知至之所在
 而心必趨于是焉真知實詣求造乎理之極而後已
 是為忠信如是則理之幾㣲無不辨矣夫進徳之士
 必于理道幾㣲之境有日解所未解日獲所未獲者
 而後其徳為能進今唯知至至之則可與為此矣可
 與幾而徳不已進乎所謂立誠者果何如而立誠之
 可以居業者又何如葢事之究竟成結而不可易者
 曰終真知終之所在而身必詣焉務求極于所終之
[001-20b]
 地而不苟止是謂立誠如是則終一事即獲一義而
 此義遂確乎存于我矣夫居業之士必于日用當行
 之宜有此日存而不失日日存而不失者而后其業
 為能居今惟知終終之則可與為此矣可與存義而
 業不已修乎夫人之居危而有咎者以其驕與憂也
 人之有驕與憂者以其不係心于進修而惟存乎上
 下之見也君子乾乾進修何暇驕與憂乎故乾乾因
 其時之當惕而惕則驕憂不生雖危无咎矣甚矣君
[001-21a]
 子之當乾乾于進修也時字即照/夕字意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
 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徳修業欲及時也故
 无咎
 上下者進退之已成進退者上下之未定君子既已
 進徳修業亦思有為于天下欲及時而進也況及時
 變動正君子進修之實又何咎及者稍急則先時稍
 緩則後時惟適及其時正或之神
[001-21b]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
 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
 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同聲相應至聖人作而萬物覩一氣相形説正意已
 盡本乎天者三句又推所以聖作物覩之理此節只
 發利見之故未講大人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
 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001-22a]
 凡所謂貴者以其正當要路也上則亢矣故雖貴而
 无位凡所謂髙者以民皆擁附之也上則亢矣故雖
 髙而无民五陽皆在下是賢人在下位也凡樂有賢
 人在下者以其為我輔也今以上九之亢而莫有輔
 之者無位則權去無民則勢孤無輔則身危安得无
 咎
潛龍勿用下也
 文言前節龍徳而隠以下既詳六爻之義以申象傳
[001-22b]
 之意至此又約其㫖而申之曰初九所謂潛龍勿用
 者以其位之下也位當在下雖龍徳其敢用乎
見龍在田時舍也
 二之徳施普徳博而化葢其徳自能致之若以位則
 猶未為時用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乾乾非徒憂乃行所當行而不自怠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001-23a]
 云或者自試其時之可而後進也進退之機間不容
 髪淺深斟酌自知之而已
飛龍在天上治也
 大人不必皆有位惟飛龍乃為得上位以治下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凡事不可窮極窮則災生亢之有悔正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他卦之用九者何限不得為剛而能柔之義惟乾之
[001-23b]
 用九有元徳焉乾元貫四時包四徳剛柔温肅無所
 不有以此用九則張弛協中寛猛互用天下可治矣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又申前意以性情言謂之乾以氣言謂之陽陽氣雖
 主于發施而亦以能藏為本曰潛曰勿用正陽氣之
 潛藏以為用基也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愚民混處本皆鄙野无知自大人現于世雖未為時
[001-24a]
 用而徳博而化天下被之鄙野者始秩然而有文無
 知者始煥然而有明矣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乾惕用力勤苦似非聖人之事然以時之危厲當惕
 則惕是即時乘變化之理與時偕行非聖人不能也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革者去舊之義上下皆乾至四乃革下而登上變革
 宜審故或
[001-24b]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徳
 九五之位非無徳而徒居其位也乃位乎天徳者也
 其徳宜居此位故稱天位為天徳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時既極不知自退乃與之偕極宜其悔也易道莫大
 乎時時有宜隨而順之者與時偕行則无咎時有宜
 隨而制之者與時偕極則有悔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001-25a]
 剛柔適中天之法則也則者理之有限節而无過无
 不及者也惟乾元統天則天道運行之内自有節量
 分劑存乎其間人君以此用九然後天則于此而見
 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乾之有元人亦知所以為乾元者乎元為物所資始
 而不徒始物有資始即有流形始而亨即隨之者也
利貞者性情也
[001-25b]
 然豈徒亨而已哉所謂利貞者亦不過乾元之氣日
 趨于實而各足其秉賦之性各含其生生之情者也
 然則元亨利貞析之則四合之則二其實貫而一之
 則渾然一元之氣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乃知乾元之始既已始而亨矣乃不惟物之亨者恒
 于斯且能使物各得所宜以美利利天下而物之利
 也恒于斯又能收藏生意不自顯言其所利而物之
[001-26a]
 貞而成也亦恒于斯信乎乾元之統天也大矣哉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夫乾之元能終始萬物如此則甚矣乾之大也大哉
 乾乎豈一徳之可名乎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貞其體
 有以主萬物而無少屈撓何其剛其用有以運萬化
 而無少間息何其健且當元而元元之後繼以亨當
 亨而亨亨之後繼以利當利而利利之後繼以貞貞
 下又生元其行適勻無過不及中也元自為元亨自
[001-26b]
 為亨利自為利貞自為貞其立各足無偏正也剛健
 中正足以盡乾乎乃剛健則極其剛健而不雜于隂
 柔純矣中正則極其中正而不雜于邪惡粹矣且純
 粹則極其純粹而至于不可致思不可名言之地又
 何其精也夫乾之徳至于屢詞不足以盡之甚矣乾
 之大矣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
 夫乾道如此其大則即元亨利貞之四言已正舉其
[001-27a]
 義而直通之矣而由是有六爻又各為發揮則凡乾
 之藴无不旁通曲盡而凡遇一時一事皆各有一剛
 健中正純粹精之理矣是合六龍而觀之無非天道
 變化之妙也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是以聖人在上時乘六龍以御天也張弛動靜無一
 非天但見其政教流布雲行焉雨施焉有由始而亨
 之機而究其後則萬民各得其所而不知誰之力但
[001-27b]
 見其天下之平而已聖人之元亨利貞與天又何異
 哉
君子以成徳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隠而未
 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理之得于心為徳或得而未堅堅而未大皆非成徳
 也中無定體外何以應用而為行若君子以其已成
 之徳而發之為行則理熟養定自能經濟世務是以
 成徳為行也夫初九之徳已成則宜日可以見之于
[001-28a]
 行也乃猶曰勿用何邪葢初九時當乎潛潛之為言
 也其徳雖成猶隠而未見于世不為人所知則其事
 業猶未能成是以君子弗用耳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
 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徳也
 大人之徳前言信謹閑邪不伐舉其徳之已盛者言
 之也若其所以成此徳之功何由乎天下之理貴有
 以聚之又貴有以辨之所聚所辨貴有以居之又貴
[001-28b]
 有以行之君子必也多聞見勤體求舉凡理之在事
 物在方冊者皆欲聚為我有也然所聚之理有是非
 有精粗必考問師友以辨析之于至明也至于所聚
 所辨之理既浩博無盡又須我心寛濶不執一見之
 私不取迫求之效公虚悠裕以居貯之使其細大皆
 容而條理自見也及其事至物來之時則又審其外
 當于理而内無私心如是以行之也君子由此四者
 以成大人之徳故易直謂之大人以其君徳已備也
[001-29a]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
 而惕雖危无咎矣
 以重剛不中而位非上下之安危地也惟乾惕可以
 无咎前數條止言乾惕之實未詳九三之象故于此
 發之四爻同此
九四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
 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三猶可安居人位以盡人事為責四則變革之際
[001-29b]
 進退未定非可安坐修職者比矣故或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徳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
 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前之釋五皆言其飛之義利見之義未言其所以為
 大人也夫大人者何如哉夫天下莫大于天地天地
 之垂象而照臨者莫大乎日月天地之循序而運行
 者莫大乎四時天地之屈伸往來而福禍萬物者莫
[001-30a]
 大乎鬼神人與是數者本無二理特以蔽于有我之
 私是以梏于形體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與道為體
 又焉往而不合哉存之為剛健中正運之為元亨利
 貞無私覆無私載與天地合其徳也推之智周萬物
 與日月合其明也張弛互用與四時合其序也威福
 无私與鬼神合其吉凶也其與天地无不符合如此
 故有時天所未有之事聖人以已意創為之是先乎
 天也而行之而順設之而安天亦不違之矣是大人
[001-30b]
 所為即天所欲為也有時天所已有之事聖人體天
 意而繼行之是後乎天也而適所以奉乎天時之自
 然而不容已是天所為即大人所欲為也夫合先後
 天而天皆不違乎大人如此天且弗違況于人者天
 之心鬼神者天之用又安有或違乎夫大人與天地
 无往而不合則幽明上下亦无往而有違信乎人之
 利見矣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001-31a]
 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
 聖人乎
 亢則必有悔然則必何以處此而後免于悔乎葢亢
 之為言也以其見幾之不明貪于前而不顧其後知身
 之欲進而不知有退知位之欲存而不知有亡知物
 之有得而不知有喪是以至于亢是以不免于悔也
 甚矣人之昧此者多也其唯聖人乎知進之必有退
 存之必有亡而處之以道固非溺于趨利而有貪得
[001-31b]
 忘患之私亦非巧于避害而有以退為進之術確然
 循理之至當而不失其正者信非聖人不能也其唯
 聖人乎固知時有亢聖人无亢也
坤下/坤上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
 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坤至順也至順則虛心順應不違物之理不拂人之
[001-32a]
 性自然在彼無惡在此無斁矣何行而不可其占亦
 當獲元亨也但隂柔之性不能堅乆故必常守此順
 順之中有健以持之如牝馬之順而健乃其貞也葢
 隂不可以敵陽故常減于陽之半陽以先統後而隂
 則僅得其後陽主于裁物之義而隂僅可以順其自
 然陽于四方無不統而隂則僅處其西南是凡事皆
 讓陽而甘守其力之所可及是乃坤順之正也故君
 子之有所往也苟先物則致迷惟處後乃為得主于
[001-32b]
 順利而不敢造作往西南隂方則得朋若往東北陽
 方則喪朋可見後也利也西南也皆順則皆貞也若
 先也義也東北也皆陽健之為非坤貞也夫人苟能
 為陽之所為豈不更善而无如隂柔之分實止于此
 苟越分而求全乎陽之所為則妄動必凶矣惟審分
 既明心安于隂順之貞而无所冀焉是即順中之健
 是即牝馬之貞庶能為所可為而吉也
  蒙引曰乾辭皆從乾道大通至正上看來坤辭皆
[001-33a]
  從陽全隂半上看來利牝馬之貞總含下文安貞
  吉總結上文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道无不該而成形之大者惟地試以地觀坤之四
 徳至矣哉坤之元乎舉萬物之廣莫不資坤元以為
 形生之始此坤元之徳所以為至極而无少歉也然
 其所以資生者實非自為乃順承乎天之氣而生之
 耳舉天施之功而地能承順之自天以下孰有加乎
[001-33b]
 地徳者甚矣其為至極也
坤厚載物徳合无疆含𢎞光大品物咸亨
 若坤之亨何以見之夫坤本造化隂順之氣亘古來
 資之不窮用之无量葢至厚也以其至厚者持載萬
 物此其徳固配合乎天之无疆矣試由其厚徳觀之
 一氣之内含蓄萬氣極其𢎞廣而由是發之于外者
 遂光顯而盛大焉品物之廣莫不潔齊而咸亨此坤
 之亨也
[001-34a]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若坤之利貞而取象牝馬何歟葢馬本乾象而牝馬
 性順則地類也且行地无疆則順未嘗不健矣由牝
 象可識坤之柔順由无疆之象可識坤之利貞葢承
 天即其柔順而柔順之徳未嘗止息使生物皆克有
 終即其順之健即其利貞也此坤之利貞而君子所
 法以行也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
[001-34b]
 終有慶
 惟君子攸行法乎坤之柔順故其占宜安乎隂之分
 而不敢全乎陽所為先迷則失其柔順之道後順則
 得其柔順之常西南得朋乃與其柔順之類同行東
 北喪朋則必復就于西南而終有慶信乎君子攸行
 惟利于柔順也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惟攸行皆利于順故必安貞而後許之以吉者正以
[001-35a]
 安貞者地徳所以无疆君子心安于貞則與地之无
 疆相應合而無間又何不吉乎君子攸行以上分釋
 四徳先迷失道以下方釋占辭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徳載物
 坤象地重坤之象如地勢髙下相因之无窮此可見
 其至順矣夫地勢所以髙下相因无窮者以其厚也
 君子亦有厚徳焉寛仁之篤于念者无少薄義理之
 得于心者無少缺乃能承載天下使人民各得其願
[001-35b]
 而事物吝得其理所載之物亦有髙下相因之无窮
 者矣
初六履霜堅冰至
 霜隂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隂始生于下其
 端甚㣲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
 至也占者可不謹于㣲哉夫隂陽不能相无而其消
 長亦非人所與然陽主生隂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
 分焉故聖人作易于其不能相無者既以健順仁義
[001-36a]
 之屬明之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又深致其扶
 陽抑隂之意葢所以贊化育參天地其㫖深矣
  朱子曰盈天地間所以為造化者隂陽之終始盛
  衰而已陽生于北長于東而盛于南隂始于南中
  于西而終于北故陽嘗居左而以生育長養為功
  其類則為剛為明為公為義而凡君子之道屬焉
  隂常居右而以夷傷慘殺為事其類則為柔為暗
  為私為利而凡小人之道屬焉聖人作易于進退
[001-36b]
  消長之際示人深矣
象曰履霜堅冰隂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初六所以有履霜堅冰之象者以其隂氣始凝也由
 其道而馴至之故必至于堅冰馴者狎而習之之謂
 隂孽之端莫不由狎而玩之而終至于不可制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坤徳柔順正固直也賦形有定方也徳合无疆大也
 此三者坤之全徳也六爻皆坤惟六二柔順中正為
[001-37a]
 得坤道之純故坤之全徳獨歸焉内則居心得其正
 外則處事合其宜而直方之徳又極于光輝盛大且
 不思不勉從容中道不待學習而自无不利矣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惟六二則有柔順中正之徳故其見于動者既徵其
 内之直又見其外之方也夫直方大皆地道也人苟
 勉而效之或合或否終未光顯惟不習无不利乃坤
 徳純足于内而沛然發揮有餘然後于地道為瑩淨
[001-37b]
 而光明也
  凡象傳提出爻名則義在爻名也從來重動字愚
  意重六二更切○乾莫盛于九五坤莫盛于六二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三陽章美之徳也以六隂居之為内含章美而不露
 自能貞固以守然居下之上則章美亦無終藏之理
 或出而從王事焉始雖无敢専成而其後亦能建竪
 以有終也无成者含有終者章也
[001-38a]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含章可貞豈終于含哉特俟時而發也遇時而不能
 發是本无章矣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由其智之光
 明𢎞大所見者逺自不急于炫耀淺暗之人有善惟
 恐人不知豈能含章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譽
 重隂則无才而甘退不中則過于謹守故深藏固閉
 如結囊口而不出也人不能害己己亦不能利人占
[001-38b]
 為无咎无譽也隂虚能受有囊象六三六四皆取含
 蓄不露之象三以隂居陽猶或可出而從王事四以
 隂居隂唯括囊不出而已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慎釋括囊不害釋无咎單舉无咎者四之意求无咎
 而已无譽非所計也
六五黄裳元吉
 五尊位也而以隂居之隂為順五為中徳中順之徳
[001-39a]
 充諸内而見于外者一言一行无往而非中順温恭
 之美人人可見如黄裳然以之處已則盡已之道以
 之處人則得人之心大善而吉之道也
  蒙引曰凡言吉者只是事吉而已元吉則于道理
  盡善而吉也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黄裳之文非飾諸外者可能由其根于中乃見于外
 也
[001-39b]
  息齋余氏曰文在中止發黄裳義葢通坤卦皆可
  言裳惟五則為黄裳二雖中而不文三雖文而不
  中故直方但言其質之中含章但戒其華之露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𤣥黄
 隂本不敢敵陽惟隂盛之極遂敢與陽爭為龍戰于
 野之象夫陽方衰固无盛隂之勢隂雖盛亦无獨克
 之理兩敗俱傷而其血兼𤣥黄二者凶不言可知也
 隂盛于陽故與陽俱稱龍陽衰于隂故與隂俱稱血
[001-40a]
 初曰堅冰至防龍戰之禍于其始上曰龍戰于野著
 堅冰之至于其終
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隂盛至于窮極則必爭而傷也葢由初六馴習其道
 以至此故兩示其道字具載始末
用六利永貞
 凡筮得隂爻者皆用六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
 隂居首故發之遇此卦而六畫皆變者其占如此辭
[001-40b]
 葢隂柔不能固守六隂皆變而為陽則順而能健能
 永其貞矣故戒占者宜于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
 而變故不足于元亨云
  雲峰胡氏曰坤安貞變而為乾則永貞安者順而
  不動永者健而不息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陽大隂小先隂而後變為陽是始雖小而以大終也
  雲峰胡氏曰既提出隂陽二字于乾坤初爻至此
[001-41a]
  曰以大終以見隂為小陽為大隂陽之大分明矣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徳方後得主而有常
 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坤之為坤其道誠何如乎以地觀之頺然處卑不敢
 専成至柔矣而及其氣機之發動也勃然莫禦其力
 之剛決未嘗遜乾也寂然安處無所造作至靜矣而
 其作成之徳則賦形有定不可移易未嘗因靜而渾
 淆也此文王所謂利牝馬之貞而吾所謂柔順利貞
[001-41b]
 者此也以人事之占言之以處後為得主于順利而
 无時无事非後利也所行如是洵有常矣此文王所
 謂後得主利與吾所謂後順得常者此也再以地觀
 之舉萬物之生氣俱含蓄于地中而發達于外功化
 遂光顯而不可掩此文王所謂亨而吾所謂含𢎞光
 大者此也然則合所謂利牝馬之貞與所謂亨者而
 總斷之坤道固可知矣坤道其順乎天以資始之氣
 施于下而地即以資生者承之不敢先乾而起亦不
[001-42a]
 敢後乾而不應承天而時行如此其順也此文王所
 謂元而吾所謂乃順承天者此也識坤元之義乃知
 坤止一順而凡柔剛靜方後利有常含物化光之屬
 總皆順徳也坤之為坤如此
  蒙引曰彖傳有以地道言者有以人之占言者此
  則復錯舉以申之不可附㑹以貞利亨元之說也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
[001-42b]
 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葢言順也
 家之慶殃由于積弑逆之禍由于漸甚矣㣲之不可
 不慎也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
 而徳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六二直方大之徳以何學而成乎夫直者其本心无
 私之體也正也方者其應物裁制之用也義也君子
 何以直人心怠玩故惟見私意膠擾君子則主敬收
[001-43a]
 歛嚴肅心常惺惺使其胸次洞然無纎毫委曲纔敬
 則内已直是敬以直内也何以方人處事不奉義理
 為權衡故是非長短偏私互見君子則辨義本天理
 之公以為裁制區畫使其是者決是非者決非截然
 方正而不可移易纔義則外自方是義以方外也夫
 人之修徳義而无敬則中心无主而義亦莫能自辨
 敬而无義則公私不明而敬亦不克獨存是皆孤也
 若一敬主乎内一義防乎外二者並立夾持吾心使
[001-43b]
 神明之内非敬即義更无閒餘且敬足以生義義又
 足以生敬始覺吾徳有所持循依助而不孤所以日
 造于盛大也故曰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者正以敬義
 功純直方徳備則本心洞達天理流行日用之間沛
 然行之而无疑又何待于習也乾二言誠坤二言敬
 乾二言仁坤二言義
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001-44a]
 弗敢云者非才不足乃分不敢也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隠易曰括囊无咎无譽
 葢言謹也
 人與天地萬物同是一氣泰則見否則隠猶草木之
 春生秋落氣至即應間不容髪衆人與天地之氣不
 相通氣至而覺者獨賢人而已所以有括囊之謹也
 爻義所指寛或事宜慎宻或時當隠遯文言則單指
 隠遁之時
[001-44b]
君子黄中通理
 六五何以為黄裳也葢君子之心虚中无物是黄中
 也而无物之中自覺萬理融通无少滯礙條理各得
 无少混淆黄中通理此五之中徳而辭所以取象于
 黄也
正位居體
 正乎君位而能謙抑待人自居乎下體此五之順徳
 而辭所以取象于裳也
[001-45a]
美在其中而暢于四支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夫中順析言之則二也合言則惟中故順益黄裳本
 一物耳君子有黄中通理之美充積于中而由是暢
 達于四支冲和洋溢莫非順焉發施于事業優優敷
 布莫非順焉虚中之體存乎中而暢發于外无非謙
 抑此乃美之至也已
  蒙引曰暢四支發事業要切居體意不可泛泛説
隂疑于陽必戰為其嫌于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
[001-45b]
 類也故稱血焉夫𤣥黄者天地之雜也天𤣥而地黄
 上何以言戰葢隂下于陽則分得其平爭于何起今
 隂盛之極勢與陽相似盛者不復安于卑衰者終不
 降其尊固必戰也何以言龍為此時純隂疑若无陽
 故稱龍以見陽之未嘗一日絶也何以言血葢隂雖
 盛終不離乎隂類故稱血以見隂之亦傷不能獨害
 于陽也何以言𤣥黄𤣥黄並舉是天地之雜色然究
 實而言天則𤣥地則黄又以見隂陽之有定不可得
[001-46a]
 而相易也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難也與否之塞蹇之滯困之窮不同物之始生而
 未伸事之方營而未通時之方創而未平皆屯也皆
 鬱而未暢之意也此卦以震遇坎震當乾坤之始交
 而即遇坎險正創始未通之象故名屯屯難之時需
 才以濟而卦有震動之徳在險中而能經營布置不
[001-46b]
 坐以待困焉不患不大通也故當得元亨但所云動
 者惟利在固守正理不可遽有所往濟大事者要在
 識大義而徐聴其時勢邀險功趨小利不可為也然
 濟屯又有要務焉在立君以統治而初九陽居隂下
 為成卦之主是以賢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又利
 于建侯也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屯者震為剛柔之始交震而遇坎是始交而難生此
[001-47a]
 開始未通之象故名屯也
動乎險中大亨貞
 所謂元亨利貞者卦徳動乎險中動有幹濟之用故
 許其大亨險非輕舉躁進之地故戒以貞勿用攸往
 之義統此矣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所謂利建侯者由卦象觀之雷雨交作雜亂晦冥塞
 乎兩間屯象也正如天運未通之日天下未定則雜
[001-47b]
 亂之甚謂之草名分未明則晦冥之甚謂之昧此時
 正宜立君以統之然後草者可治昧者可明也然而
 建侯之後豈敢遽謂安寧而致流于荒怠以復生草
 昧之禍哉甚矣屯之未易處也
  蒙引曰人情易溺于晏安一立個君便以為安寧
  了則終无以撥亂反正所謂電起漚滅乍聚乍散
  者耳如更始諸將一立更始便只日夜縱情聲色
  識者知其不終矣
[001-48a]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雷雨作則解矣雲雷方興屯鬱之象也君子當屯時
 治其草昧必先經以引之而正其大綱又綸以理之
 而條其節目然後草者就緒昧者向明而屯可通也
 屯難之世人皆惶懼沮喪不敢有為殊不知正君子
 有為之時也
初九盤桓利居貞利建侯
 初陽剛震動正濟屯之才也然以其居動體則志固
[001-48b]
 欲進矣以其居難初則時未可進也在下則勢不足
 進也所應者隂柔險陷之爻則依倚之人不足與共
 進也得无盤桓而難進乎夫難進則不可徼幸以求
 進也而初九以剛居剛亦有得正之象故其占利于
 居貞難進而終必有可進之㑹也而初九以陽下隂
 亦有得民而為君之象故象為利自建為侯也
象曰雖盤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盤桓者以甚欲進之心而厄于不得進之勢恐不暇
[001-49a]
 復顧其正矣然初九剛正其志自在行正不以盤桓
 而變也其曰利建侯者初有剛動之徳可貴者在我
 而居隂下是能以安人利物為懐舍已便民為訃不
 自尊亢而下乎賤所以大得乎民而侯位不得不屬
 之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斑如匪冦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
 乃字
 六二隂柔中正其徳為人所欲求然既正應于五矣
[001-49b]
 而近乘初剛又為初所求故為初所屯難欲與五合
 而邅回不進若乘馬而且前且却班布不進也夫初
 之屯我非為冦也乃求與我為婚媾耳此其厚我之
 意何其殷勤在人情以利較之何忍拒近我者之殷
 求而懸待于地逺勢衰之正應乎且士為知已者用
 二亦不為无辭以謝五然而六二中正之守則確不
 可拔也斷不從初如女子守正而不許嫁直至十年
 數窮理極之日妄求者知我必不可求而去而後得
[001-50a]
 合乎正應焉如十年乃字也六二之象如此是為不
 以利害傷義不以盛衰易心占者可以戒矣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二之屯難以乘初剛則必為所求也應五者其常乃
 字則復常矣明君子之處變而不敢棄常也好言權
 變者妄人耳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隂柔才弱也居下位卑也不中正立心制行不善也
[001-50b]
 上无正應无援也但隂柔不中正之人雖不可進而
 躁于進則非但不遂其進而反以取困如即鹿而无
 虞人導之惟陷入于林中而已君子知幾不如舍之
 若貪而往焉徒取吝耳
象曰即鹿无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即鹿无虞非有濟世之志特貪乎功利遂不覺躁動
 耳君子舍之誠知往之必吝窮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001-51a]
 才弱不能自進然得正則不似三之妄進故且前且
 却有乘馬班如之象所幸初九守正居下以應于已
 應已是我之婚媾也居下則猶未就我也守正則雖
 情不他適而必不肯枉已先來也故四宜求之以自
 輔夫今日之勢天下成敗固在于初四乃求得此人
 以往濟屯何吉如之又焉不利之有
象曰求而往明也
 知已之不足而甘心求初非明者能之乎知濟屯之
[001-51b]
 必待于初知初之為已正應又知正應之必待求而
 後至皆必審于理勢之正者乃能之
  此是贊詞不作推本説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九五雖以陽剛之才中正之徳居乎尊位但陷于險
 中是失勢也六二正應才弱不足以濟是无援也當
 此時而又有初九得衆于下民皆歸之則五雖坎體
 有膏澤將安施乎為屯塞其膏之象是葢徳不能抗
[001-52a]
 時理不足勝數無可為也處此者于小事而行之以
 正猶可吉若大事則雖正亦凶矣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屯其膏非不施也縱施之未能光大也
上六乘馬斑如泣血漣如
 屯極則當通上居屯極正一機㑹也然才弱无應進
 無所之憂懼而已故象如此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001-52b]
 屯極之時若不變而為治即入于亂亡止此二者更
 不容待如第泣血漣如而已則亂亡及之何可長
 也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利貞
 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此卦以坎遇艮山下
 有險山下已險矣又遇險陷手足靡措蒙地也内險
[001-53a]
 外止如人心中既危&KR1150不安矣外又阻礙而不如意
 蒙意也故名蒙人心蒙昧惟剛者有以發人之蒙惟
 剛而中者又善于發蒙九二剛中以之治蒙亨可必
 也然善發蒙者豈往求童蒙而教之哉二剛中而六
 五下應之則匪我求童蒙也乃童蒙求我故可施吾
 教也且其求我者必至誠専一如筮者之初筮則可
 告矣若心不専一若筮者之一事而筮至再三則其
 心瀆亂瀆亂則不告矣待求而受之待求之誠而教
[001-53b]
 之皆剛中之用也至所以發蒙之具則惟利于以正
 理啟之治蒙具此三義故蒙可亨也
  雙湖胡氏曰乾坤之後屯主在震初爻蒙主在坎
  二爻此長子代父弟次兄之象屯君道蒙師道天
  地既位君師立矣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者卦象山下有險蒙之地卦徳險而止蒙之意合
 兩義而名蒙
[001-54a]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
 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
 聖功也
 蒙而能亨非蒙自亨也治蒙在九二而二能以可亨
 之道而行之且又得乎時中葢既有教人之道而施教
 之術又因時而當其可是以亨也苟无可亨之道則
 童蒙不我求而非時中則又不待求而應之矣故所
 謂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者正以五之志應于二二
[001-54b]
 非有求于五也抑无可亨之道則无以告蒙而非時
 中則告之不以其節矣故所謂初筮告者以二剛則
 能告中則必待其誠而後告也再三瀆瀆則不告者
 再三而亦告之則彼固瀆我而我亦為瀆蒙故不告
 也凡此皆以亨行時中之事也至所謂利貞者葢蒙
 而養之以正則其去聖域雖逺而此日所為即求為
 聖人之功也教蒙何可不貞乎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徳
[001-55a]
 山下出泉勢雖必行而流則有漸未能遽達蒙象也
 泉非蒙出之山下則蒙也夫人當蒙未知所適也必
 果決其行而達之蒙未有害也必育養其徳而成之
 治人之蒙與自治其蒙皆然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説桎梏以往吝
 隂柔之性而僻處下陋蒙甚矣不可不求所以發之
 夫昏蒙甚者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屢違非痛懲不能
 知警而有奮故利用刑人也然痛懲之後又宜暫寛
[001-55b]
 舍之以徐觀其後用説去其桎梏之刑焉苟純用刑
 人以往而不舍焉則終不足以發彼而我可吝矣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用刑人非酷暴也發蒙之初矩閑不可不正刑其不
 法而後法可正以為愛蒙之必由乎此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九二以陽剛為内卦之主統治羣隂當發蒙之任者
 以理言之所治既廣物性不齊不可一槩取必也而
[001-56a]
 爻徳剛中實能包容而并育之吉道也且以陽受隂
 而隂得所歸有納婦之象亦吉占也又二居下位而
 善于治蒙能任上事有子克家之象占者有其徳則
 當之矣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子克家雖二之能然非五任之二亦不能成功二剛
 而五之柔與之接意相入情相契二始得有其教不
 然我以我之剛而彼以彼之柔味殊臭别呼之而不
[001-56b]
 靈施之而不受二何為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隂柔不中正昏愚而志邪蒙不足以盡之以女取象
 則此女也人勿用取之也彼其貪欲忘恥見有金之
 夫輙不自有其躬焉取之何所利乎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人未論才之髙下但其操行知慎則君子猶欲與之
 如女雖无他長但知自慎者皆可取也若見金棄躬
[001-57a]
 不慎之大者斷不可取矣
六四困蒙吝
 既逺于陽又无正應獨守固陋誰與發之困於蒙焉
 甚可吝也
象曰困蒙之吝獨逺實也
 羣隂皆近陽四獨逺之人皆欲上達而我獨甘汚陋
 此其可恥也獨字重
六五童蒙吉
[001-57b]
 雖居尊位而賦性柔中下應九二純一未發以聴治
 于剛明是為童蒙之象聖功可修吉道也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人不患蒙患有發蒙之人而我心不卑順不能與之
 巽從而相入五有順徳以巽乎二此童蒙之所以吉
 也
上九擊蒙不利為冦利禦冦
 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有擊蒙之象夫取必太過攻治
[001-58a]
 太深則反阻其知能而无以自進于善是我反為彼
 冦甚不利于如此也若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為之
 禦冦焉則雖過于嚴宻亦其宜矣
象曰利用禦冦上下順也
 聖人行事惟欲人我各得其道則利矣禦冦以剛則
 我之用剛得其宜而人借我之剛以去其冦彼亦樂
 吾之用剛也上下皆順不亦利乎
  順字貼利字然上下二字亦不可畧葢治蒙者不
[001-58b]
  可以已居上遂惟意所行也必上之道順而後下
  因以順必下之道順而後上益見其順惟禦冦能
  然故利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待也天下事當時之未至機之未通雖聖人不敢
 強進以速敗也此卦以乾遇坎剛健務進然遇險而
 不遽進待之義也故名需夫人之需待有限于勢而
[001-59a]
 非出于心之實然者非能需者也或心實需而事有
 不正非能需者也此卦九五坎體中實有中孚之象
 陽剛中正以居尊位有得貞之象坎水在前乾健臨
 之有將涉水而不輕進之象夫需待而有孚實心以
 待真覺義命之可安則時之至否一毫不以累其心
 吾見其絶計較之私而心光明矣絶憂患之擾而心
 亨通矣又能守其正理應事之際惟行其天理所當
 行而无所僥倖則其事可濟而吉矣凡事皆吉而大
[001-59b]
 川險難之際尤宜需之以正貞則又利涉矣信乎需
 道内欲孚而外欲貞不可易也
  孚者若將終身焉心中實放得下也以此皎潔心
  胸而行事一循乎本分聖賢所以成大事而氣不
  亂智不鑿者此道而已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需之義須待也而此卦所以名需者坎在上乾在下
 以卦徳推之是有險難在前也夫隂柔性躁不能久
[001-60a]
 待若剛健則沉毅不苟而不肯冒陷于險此其義固
 可以不困窮矣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
 功也
 需而謂之有孚光亨貞吉者葢卦體九五位乎天位
 則事之需與不需權固在五矣而五實有正中之徳
 正則規模正大外无苟且之圖中則處心虛靜内无
 躁動之念所以能孚能貞而光亨且吉也利涉大川
[001-60b]
 者卦象坎陷有大川之象乾健有利涉之象以乾而
 涉大川則沉毅堅定有忍而克濟矣往則有功又非
 特不困窮而已故云利也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雲上于天无所復為待其隂陽之自和而雨耳事之
 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晏樂俟其自至而
 已一有所為則反敗矣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001-61a]
 國外曰郊未近于險之地也初去坎險尚逺其需也
 需于郊之象也夫事未及我而我強與焉或先已靜
 待而躁𠂻忽動又變常而姑試焉皆取咎之道也初
 九乾剛有能恒于其所之象故需郊者惟宜恒其心
 志以安處于郊焉則免咎矣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郊本無難若不知需是難非有意來困我而我固犯
 之以行也難不可避亦不可犯初所以需于郊也需
[001-61b]
 者初本然之能固其常也无故而失其常度有舉皆
 謬矣故利用恒乃无咎者此時无他善可冀惟未失
 常則庶幾无咎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
 二比初則漸近于險矣需于沙之象近險不能无小
 傷或小有人言之災然剛中之人沉毅而善隨時必
 不激于人言而失其需故終能濟險而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001-62a]
 二雖近險然本性剛健能寛衍自得以居乎中道未
 嘗急進也故雖有小言之傷而處之有道自能以吉
 終也
九三需于泥致冦至
 三比二則又近于險矣為需于泥之象夫難已迫身
 而九三又以過剛不中處之適足以致冦害之至耳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冦敬慎不敗也
 需于泥則災已在外一舉足即入災矣故冦至而曰
[001-62b]
 致者三自過剛自我致之也誠使敬以居心而慮患
 又加慎焉固不至于敗也葢過剛則傲忽取敗故以
 敬慎教之自能審宜量勢可救其不中之病矣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體已入乎險
 在殺傷之地而需焉為需于血之象然柔順得正能
 靜以待之而不妄動又可以自險而出葢正與九三
 之象相反
[001-63a]
象曰需于血順以聴也
 血而需焉葢本其柔順之心以聴乎時也使非順聴
 則殺傷之地不可一息處安能需乎三在險外而過
 剛以致冦四已入險而順聴以出穴天下事成敗何
 常顧人自處如何耳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需將極矣而九五以陽剛中正需于尊位時无他為
 酒食晏樂以需之而已得正而吉
[001-63b]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需于酒食非晏安荒逸之比也以其有中正之徳内
 不躁而外不苟故能安以待之酒食即其正理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隂居險極才不足自拯時已需極无復容待遂陷而
 入于險中矣有入于穴之象幸下應九三三與下二
 陽正需極而並進為不速之客三人來之象三陽既
 進隂不能禦而順之有敬之之象夫我方溺于極險而
[001-64a]
 忽有強力之人連類而至是我意外之幸也彼之志
 雖不在我我敬待之固可資其力以出險也終吉
  蒙引曰此爻彷彿如漢髙為項羽所怒忽得項伯
  救之之類世事如此類甚多惟有智量之人步步
  得活法要在寧耐委曲上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才足以濟其位之事則為當位隂居險極是不當位
 而將有大失也惟不速之客來而能敬之則雖不當
[001-64b]
 位而未至于大失不大失即吉也
坎下/乾上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訟爭辯也攻責也此卦上乾下坎以上下言上剛以
 制其下下必有所不堪下險以伺其上上又為其所
 脅以一人言内險則心忍于害物外健則力足以遂
 奸以兩人言則此既險能脅彼短以為辭彼又健能
 為我敵而不屈凡此皆訟道也故名訟及觀卦内九
[001-65a]
 二中實上无應與有有孚而見窒之象坎為加憂有
 惕象卦變自遯來剛來居二而得中有中象上九過
 剛居訟之極有終極其訟之象九五剛健中正以居
 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剛乘險為以實履陷有不利涉
 大川之象文王本其象以著戒曰凡訟者必情真理正
 而見枉于人有孚而見窒則不免于訟矣然必心懐
 惕厲可已即已惕而中焉則吉苟務終極其事以為
 快則凶道也大人中正能公能明斯利見之若涉虛
[001-65b]
 冒險涉大川焉則不利也訟雖衰世之事而聖賢處
 之依然仁厚正大之心天下皆我同體訟之事何忍
 見訟之辭何忍聞訟之意何忍萌也然必言不可訟
 又非所以御末世之變不得已而訟焉必自審果有
 孚乎果見窒乎是自反至矣恕物至矣然猶自慚自
 懼苟可已而已焉甚不樂其事之終葢以不欲訟之
 心而行乎訟依然仁厚正大之意也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001-66a]
 訟者以卦徳推為上剛下險又為險而健皆致訟之
 由故名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
 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其為有孚窒惕中吉者以卦變推之訟有自遯變來
 之義遯九三之剛來居于二而得中焉惟二居中則
 中實无應之象加憂得中之象皆出矣其曰終凶者
 以理言之訟非善事不可成也若終之則樂成其事
[001-66b]
 是凶人之道也曰利見大人者以卦體推之繫辭聖
 人葢取九五之中正也不利涉大川者以卦象推之
 乾剛而實坎險而陷以實物而履陷物之上則墜沒
 于深淵耳故不利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上水下相違而行訟象也凡訟生于爭爭皆生于
 始之不慎君子凡所作事必謀其始使其後无可爭
 之端則訟永絶矣
[001-67a]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人之終訟必剛健有勢力者能之初六隂柔才弱居
 下勢卑故其訟也能量力知止而不長永其事雖小
 有言語之傷而終于獲吉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辨明也
 不永所事葢訟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然其辨之未
 嘗不明又何不吉乎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无𤯝
[001-67b]
 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剛居柔得中于下
 則其心猶知自屈于理况上應陽剛居尊之九五勢
 不相敵故始雖欲訟而其後竟不能乃歸而逋逃焉
 其所逃之地又邑人三百戸之小邑自處卑約如此
 庶可免于災患矣无𤯝
  雙湖胡氏曰初三四吉二僅无𤯝者以犯分于先
  不克而後逋竄非本无訟上之心也雲峰胡氏曰
  九二九四皆以剛居柔故皆不克訟但九四居健
[001-68a]
  體之初非能用其健者九二為險體之主則本欲
  用其險者以勢不敵而避故僅可无𤯝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二非不能訟者今乃不克訟而歸逋竄也何哉葢二
 之訟五乃下訟上也自下訟上勢分不敵則其患之
 至皆自取也二明乎此能无逋竄耶
六三食舊徳貞厲終吉或從王事无成
 隂柔才弱非能訟者此其素分所謂舊徳也夫能訟
[001-68b]
 之人好訟尚凶况才弱之人不安其分意欲免危而
 適以召禍故其象為守素分而居正焉則雖有被侵
 之厲而我不好訟患无由生終必吉矣然處訟以无
 爭為貴而任事以有為為功如三之才或以從王事
 則不能成功也葢爭訟貴其怯而有為存乎才此句
 泛説與上文不相繫
象曰食舊徳從上吉也
 食舊徳者才不足有為惟從上所為則吉也故有无
[001-69a]
 成之戒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剛而不中有訟之象以其居柔故又為不克訟而復
 反就于正理且渝變其素而心安于貞焉吉道也夫
 人受天命以生天命以善不命以惡命以正不命以
 邪故命者正理也好訟之人是非忿怨之氣勃于中
 術數攻取之私熾于外安肯降心以就正理四剛中
 有柔故能復還就正理而以言其心則已脫然大變
[001-69b]
 其矜強角勝之習不待矯強而安處于貞也聖人不
 貴无過而貴改過故許其吉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向也騁私智背正理其失甚矣今復歸而即命渝變
 而安貞是乃得其立身制事之本則而不失也人亦
 何為不復不渝以甘失乎
九五訟元吉
 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聴訟而得其平者也訟之直者
[001-70a]
 見之必獲伸矣大善而吉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中則聴不偏正則斷合理故訟之直者利見之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剛居訟極好強務勝此終訟之凶人也當其幸而勝
 也或受賞于上而錫之鞶帶之服然終朝之間已三
 次褫奪之矣況所謂勝而受賞者又未必然乎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001-70b]
 凡好訟者彼葢以訟為能以勝為榮耳夫訟勝之榮
 至于受服而極矣然以訟受服亦不足敬狡横取榮
 見者唾棄況因訟受服者又萬无一二乎甚矣其所
 為能者乃天下之大愚其所為榮者乃天下之大辱
 也亦可哀也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
 師兵衆也此卦下坎上坤伏至險于大順藏不測于
[001-71a]
 至靜有寓兵于民之象又惟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
 有將帥之象上下五隂順而從之有兵衆之象九二
 以剛居下任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
 出師之象故名師夫行師非聖人得已惟一以禁暴
 安民為主不忿不貪師得其正此第一本務要務也
 然行兵制勝變化不可概舉要在任老成明達之人
 熟厯事變而持重逺慮者乃可為將也行師以貞又
 任丈人為將則師出有功吉矣又何咎丈人不必素
[001-71b]
 居崇貴但才謀徳業衆所畏服者是也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
 師之為言衆也貞之為言正也卦體一陽在下之中
 而五隂皆為所以此將帥之事兵衆皆聴其所以也
 以者欲左之則左之欲右之則右之之謂然以之于
 不正則為爭奪之禍以之于正則為王者之師夫行
 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則人孰不懐徳服
 義願以為主可以王矣此行師所以首貴貞也
[001-72a]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
 矣
 其曰丈人吉无咎者卦體九二剛中而六五應之剛
 則有勇有威中則虛𠂻善應此丈人之才也卦徳則
 行險而順行兵凶戰危之事而一皆順乎人心之所
 願此丈人之徳也丈人才徳若此則雖以兵事毒害
 乎天下而民且悦從之事必克動合義吉又何咎矣
 毒如殺戮之慘供億之煩征戍之苦皆是
[001-72b]
  雲峰胡氏曰毒之一字見王者之師不得已而用
  之如毒藥之攻病非沉疴堅癥不輕用也其指深
  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水之險汜于地外則為害矣惟藏于地中天下不見
 水惟見地而地之内實莫非水君子知國家不可无
 兵特兵形見則為亂惟藏兵于民凡平時厚其生聚
 善其政教皆以容保吾民耳而一旦有事即用之為
[001-73a]
 兵葢容民之中即以畜備其衆所以天下不見衆惟
 見民而民无非衆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在卦之初出師之始也出師之道當謹始守律坐作
 進退之有節牛馬臣妾之无逸六步七步之不敢越
 四伐五伐之不敢亂皆有法焉當出師之始即宜申
 嚴其法所以一耳目齊心志為不可敗之基也苟其
 始不善則伍亂陣囂必為敵乘矣凶
[001-73b]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師出以律是必律之斷不可失故如此戒之也觀于
 失律必凶而安得不斷斷以律乎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在下而統羣隂是將帥之職也而有剛中之徳以是
 徳而在師中威徳兼濟所謂丈人而吉无咎者也且
 上應于五受其寵任王三錫以命眷遇之殷不一而
 足將之得主以行志未有如二者也
[001-74a]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懐萬邦也
 人君寵任不専則威不伸權不重或中制或旁參計
 畫不行讒間滋起何由成功乎故二之在師中吉非
 獨二之能葢由于承天王之寵遇也而王之所以寵
 二而三錫命者又豈私于二哉懐念萬邦愛萬邦之
 心切則其待安萬邦之人自不得不殷耳
六三師或輿尸凶
 以隂居陽則才弱志剛不正不中則犯非其分以是
[001-74b]
 人為將則師或至于撓敗覆沒而輿尸以歸者有之
 矣何凶如之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三固自必有功者孰意至于輿尸是大无功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
 隂柔不中雖不足于才而居隂得正量已之力全師
 而退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001-75a]
 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兵之常也左次雖无功亦未失
 常故无咎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柔順而中非好為兵端者特冦敵之起實為民患如
 田有禽以害稼則勢不獲已利于摶執之而已何咎
 此所謂師貞也但師行雖正而成敗係于用將苟九
 二長子帥師是將已得人矣又使三四弟子參之則
 是使之輿師而歸師雖正而實凶矣
[001-75b]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所以必用長子帥師者謂其有剛中之道而行師也
 使之帥師當矣若弟子輿尸則使之不當也又誰咎
 乎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有國家之
 象故大君當功成之日有封賞之命焉功大者使之
 開國而為諸侯功小者使之承家而為大夫无差无
[001-76a]
 吝此王者所以公天下也然興師之日用人之才不
 責其行雖小人亦可有功封賞固无不及也若任以
 官政與謀國事則不可故又戒以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功有大小必大君親命之而後大小之實可見以正
 功也若小人則斷乎勿用致戒如此之嚴者葢用之
 必至于亂邦也以其挾私任術之心而立之政權之
 際彼肯晏然盡心于我而无他乎惟其亂邦之禍有
[001-76b]
 必然者故斷以勿用
  隆山李氏曰六爻出師駐師將兵將將與夫奉辭
  伐罪旋師班賞无所不載雖後代兵書之煩殆不
  如師卦六爻之畧況于論王者之師比之後世權
  謀之書竒正逺甚人君不得已而用兵何必捨此
  而他求哉
  建安丘氏曰出師之道不可不正故曰師貞帥師
  之任不可非人故曰丈人吉无咎葢只七字而用
[001-77a]
  師之道盡矣四之无咎不如二之吉而三之凶又
  不如四之无咎聖人以萬世用兵利害而權輕重
  于吉凶无咎四字之間後之出師命將者盍亦鑒
  于斯乎
 
 
 
 
[001-77b]
 
 
 
 
 
 
 
 讀易日鈔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