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a0045 易裨傳-宋-林至 (master)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易禅傳
            宋 林至 撰
 法象第一
          太極者萬化之本也陰陽動
          静之理雖具於其中而其肇
          未形焉故曰易有太極
 
[001-1b]
 
          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陰分
          陰分陽兩儀立焉則竒耦之
          畫所自形也故曰太極生兩
          儀此太極一變而得之者也
[001-2a]
          陽分而為陰陽曰陽中之陽
          陽中之陰陰分而為陰陽曰
          陰中之陰陰中之陽陽中之
          陽陰中之陰是為老陽老隂
          陽中之陰陰中之陽是為少
          陽少陰此四象之畫所自成
          也故曰兩儀生四象此太極
          再變而得之者也
[001-2b]
 
          四象之陰陽復分而八卦成
          列則三才之畫具矣乾與坤
          對離與坎對兑與艮對震與
          巽對故曰四象生八卦此太
          極三變而得之者也
[001-3a]
 
 
 
 
 
 
 
 
[001-3b]
 
 
 
 
 
 
大傳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説/卦曰分隂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此八卦重而
為六十四卦太極/六變而得之者也
[001-4a]
易者陰陽動静之總名也體用一原顯微無間以其渾
然全體肇朕未形則曰太極次第相生自本而末則有
兩儀四象八卦之分極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其
實皆一易也方其為太極也卦畫之理未嘗不具及其
為卦畫也太極之體無乎不在初非二物也大傳曰易
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已得乾一
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此八卦之小成也
又曰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此八卦之生六十四卦也
[001-4b]
太極六變而得之者也六畫既具則八八還相重復本
卦為内重卦為外亦不外乎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
坎六艮七坤八之序也邵康節曰太極既分兩儀立矣
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而四象生矣陽交於陰陰交
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
象八卦相錯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
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
十四猶根之有幹幹之有枝愈大則愈小愈細則愈繁
[001-5a]
故自太極之一變則始於一陰一陽之相交再變則二
陰二陽三變則四陰四陽四變則八隂八陽五變則十
六陰十六陽六變則三十二陰三十二陽而六十四卦
備矣此大傳所謂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
章者也儒者論易人奮其私智往往巧為推排而聖人
畫易之本原益昧而不明觀此圖之統體則可以見自
然之序非私智之所能及也康節曰易有三百八十四
爻真天文也又曰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
[001-5b]
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001-6a]
大傳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
包犧氏先天八卦也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
乎坤説言乎兑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文王後天
八封也是以康節曰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犧八卦也起
震終艮一節明文王八卦也八卦相錯明交錯而成六
十四卦也以造化之序論之先天所以立體也後天所
以致用也先天乾坤定上下之位而天尊地卑之體立
矣坎離居左右之門而日生乎東月生乎西之象著矣
[001-6b]
震巽對峙而雷始於東北風起於西南矣兑艮角立西
北多山東南多水之所鍾矣後天震居東方萬物出生
之地巽居東南萬物潔齊之地坤西南萬物致養之地
兑正西物之所説乾西北陰陽之相薄坎正北物之所
歸艮東北所以成終成始者也以陰陽之體論之巽離
兑本陽體也而陰来交之震坎艮本陰體也而陽來交
之伏犧之卦得陽多者屬乎陽得陰多者屬乎陰後天
之卦得一陰者為三女得一陽者為三男先天之位三
[001-7a]
女附乎乾三男附乎坤陰附陽陽附陰也後天之位三
男附乎乾三女附乎坤者陰附陰陽附陽也
康節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
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
終於寅離終於申以應天之時也置乾於西北退坤於
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兑震為偶應地
之方王者之法其盡於是矣
極數第二
[001-7b]
   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001-8a]
   天九
   地十
大傳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
地十此天地五十有五之數也自有天地此數已具曰
天數五者五竒數也地數五者五偶數也曰天數二十
有五總五竒數言之也地數三十總五偶數言之也凡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合竒偶之數而言之也夫子於
繫辭言數者三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曰天一終於地
[001-8b]
十曰參天兩地而已雖曰河出圖洛出書初未嘗曰某
為圖某為書也至劉牧出鈎隠圖始以四十五為河圖
而五十五為洛書且以為出於希夷之所傳授始有戴
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縱横十五總四
十有五之説前此未之見也孔頴達曰龜負洛書先無
此事見之緯候之書牧不信聖人之言而主於緯候之
説何耶大抵聖人闡易有象則有數有數則有變象則
太極生兩儀四象八卦者也數則五十有五竒偶之生
[001-9a]
成者也變則揲蓍倚數生爻者也要不出於三者而已
如牧之為圖巧則巧矣於易何取焉且其數曰縱横十
五而已所以成卦生卦無聞焉不知何與於易哉然則
所謂五十有五之為易者可得閒歟曰自五以下為五
行生數自五以上為五行成數故十五者小衍也五十
有五者大衍也且以小衍論之九六者易之真數也今
五生數是也天一天三天五參天也總而為九地二地
四兩地也總而為六參天雨地而九六之數立矣至於
[001-9b]
七之與八又自小衍之五裂而言之也以大衍論之天
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五十者自五以下五其
本體也一四五也三二亦五也自五以上六一五也七
二五也八三五也九四五也十五五也天五無往而不
在此大衍之用所以止於五十也以參伍其變錯綜其
數論之太極者三五之中也老陽九老陰六十五也少
陰八少陽七十五也此小衍之五也至於五十有五錯
之則竒偶之數各立以成體綜之則竒偶之數相合以
[001-10a]
致用是故通其變則因七九八六之變而隂陽剛柔之
文成極其數則因五十有五之數而天地萬物生成之
理不越乎是矣以至乾坤二篇之䇿雖因生蓍設卦而
得之而亦不出乎九六之積也緯候之家不過借河圖
洛書之説以神其事至牧反覆言之而世之論易者多
宗其説易之本原愈以不明本朝惟歐陽公以圖書為
怪妄之甚為説以黜之然一人之言不能勝久習之溺
也特學易者不深察之耳今所謂極數者本之天地五
[001-10b]
十有五之數而黜圖書之妄雖得罪於君子不辭也
觀變第三
大傳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者一
在四十九數之中其太極之全體乎分而為二以象兩
者分置於左右手以象兩儀也挂一以象三者以右手
一蓍挂於左手之小指間以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象四
時者左右手之策各四四數之以象四時也歸竒於扐
以象閏者九四數之餘皆竒也扐於中食指之間以象
[001-11a]
閏也其法先以左手之䇿四四數之其竒數扐於食指
間是為一扐復以右手之策四四數之竒數扐於中指間
是為再扐凡一挂再揲再扐是為一變五嵗再閏故再
扐而後挂者再扐之後而復挂一其揲扐如前以求第
二變其第三變亦然凡三變而成一爻十有八變而成
一卦
第一揲皆自下數之下/之一即挂一也
三一一二二一一三一為五者三
[001-11b]
四四一      為九者一
 右第一揲通挂扐之數得五餘四十四䇿乾兑離/震之象
 九餘四十䇿坤巽坎/艮之象
第二揲第三揲同
二一一一二一   為四者二
四三一三四一   為八者二
 右第二揲通挂扐之數若四十四䇿得四則餘四十
 乾兑/之象得八餘三十六離震/之象若四十䇿得四餘三十六
[001-12a]
 坎巽/之象得八餘三十二坤艮/之象
 右第三揲通挂扐之數若四十䇿而得四則餘三十
 六以四數之凡九是為老陽乾之/象得八則餘三十二
 以四數之凡八是為老陰兑之/象若三十六䇿而得四
 則餘三十二以四數之凡八是為少陰若初四十四/則離之象初
 四十則/巽之象得八則餘二十八以四數之凡七是為少陽
 若初四十四則震之象/若初四十則坎之象若三十二而得四則二十八
 以四數之凡七亦為少陽艮之/象得八則餘二十四以
[001-12b]
 四數之凡六亦為老陰坤之/象
凡卦一爻三變實具四體自策言之三揲始成一爻自
變言之三揲已具一象大衍論曰易始於三微而
生一象四象成而後八卦章三變皆剛太陽之象三變
皆柔太陰之象一剛二柔少陽象也一柔二剛少陰象

第一揲第二揲第三揲第一揲第二揲第三揲
右左挂右左挂右左挂右左挂右左挂右左挂
[001-13a]
三一一二一一一二一三一一一二一二一一
   二一一二一一   一二一一二一
二二一二一一一二一二二一一二一二一一
   二一一二一一   一二一一二一
一三一二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二一二一一
   二一一二一一   一二一一二一
 右三變之餘通挂扐之數凡十三則過揲之䇿餘三
 十六以四數之得九九老陽也其畫重凡三變所得
[001-13b]
 雖或不同而為老陽者十有二
四四一四三一四三一四四一三四一三四一
   四三一三四一   三四一四三一
 右三變之餘通挂扐之數凡二十有五則過揲之䇿
 餘二十四以四數之則六六老陰也其畫交凡三變
 所得雖或不同而為老陰者有四
一三一二一一四三一一三一二一一三四一
   一二一四三一   一二一三四一
[001-14a]
   四三一二一一   四三一一二一
   三四一二一一   三四一一二一
二二一二一一四三一二二一二一一二四一
   一二一四三一   一二一三四一
   四三一二一一   四三一一二一
   三四一二一一   三四一一二一
一三一二一一四三一一三一二一一三四一
   一二一三四一   一二一四三一
[001-14b]
   三四一二一一   三四一一二一
   四三一二一一   四三一一二一
四四一二一一二一一四四一一二一一二一
   二一一一二一   一二一二一一
 右三變之餘通挂扐之數凡十七則過揲之䇿餘三
 十二以四數之則八八少陰也其畫耦凡三變所得
 雖或不同而為少陰者二十有八
三一一四三一四三一三一一四三一三四一
[001-15a]
   三四一三四一   三四一四三一
二二一四三一四三一二二一四三一三四一
   三四一三四一   三四一四三一
一三一四三一四三一一三一四三一三四一
   三四一三四一   三四一四三一
四四一一二一四三一四四一一二一三四一
   二一一四三一   二一一三四一
   四三一二一一   四三一一二一
[001-15b]
   三四一二一一   三四一一二一
 右三變之餘通挂扐之數凡二十一則過揲之䇿餘
 二十八以四數之則七七少陽也其畫竒凡三變所
 得雖或不同而為少陽者有二十
大傳曰四營而成易所謂四營者謂分二挂一揲四歸
竒也近世儒者不得夫再扐而後挂之義始有第一變
挂而二三不挂者不知大傳之所謂竒者四數之餘凡
不及乎四者皆竒也或數止於四者其四亦竒也康節
[001-16a]
曰竒數四有一有二有三有四扐者以所得左手之竒
數扐於中指間也再扐者右手之竒數復扐於左之食
指也此第一變也二三復自挂一而始焉觀董生所陳
畢中和一行九六誠可見矣苟如議者謂二三變不挂
殊失再挂之義所謂四營者亦止於三營而已今三變
皆挂凡六十四變為老陽者十二為老陰者四為少陽
者二十為少陰者二十八老則陽多而陰少少則陽少
而陰多然而陰陽之變各三十二此其適平也若二三
[001-16b]
變不挂則一揲為五者三為九者一二三揲為四者三
為八者一故五四常多而九八常少六十四變而為老
陽者至二十七為老陰者一為少陰者二十七為少陽
者九於陰陽多寡既已乖戾而老陰止於二則揲蓍生
爻之際動皆老陽所謂老陰者絶無而僅有也然而三
揲皆挂而四象之數亦終於不齊者何也大衍論曰蓍
數之變九六各一乾坤之象也七八各三六子之象也
嘗試以六十四變論之六十四而八分之老陽得八老
[001-17a]
陰得八乾坤之象也震坎艮三少陽巽離兑三少陰也
故少陽三其八得二十四少陰亦三其八得二十四此
體數也用數則不能無損益於其間邵康節曰陰陽半
而形質具焉陰陽偏而情性分焉體數則陰陽各半用
數則陰侵陽陽侵陰陽之侵陰陽之陽也陰之侵陽亦
其用事之陰則陰之陽也是故少則陽少而陰多者少
陽少陰均二十四而少陽之四益於少陰則少陽二十
而少隂二十八也老則陽進而陰退老陰之四歸於老
[001-17b]
陽則老陽十二而老陰四也易之義在於揲蓍此其大
㫖也若夫十有八變而爻有變動則隨其所得而攷焉
凡一爻變
 如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初九變也蔡墨曰乾之
 同人九二變也晉侯使卜偃筮秦師遇大有之睽九
 三變也陳敬仲遇觀之否六四變也陽虎遇泰之需
 六五變也晉獻公筮嫁伯姬遇歸妹之睽上六變也
 先言變爻次合内外一體言之
[001-18a]
二爻變
三爻變
 如晉公子重耳筮得貞屯悔豫皆八也葢初四五三
 爻變也二四六三爻不變者皆少陰也以本卦為貞
 之卦為悔合二變卦繇辭而言之亦論變爻也畢中
 和云貞屯悔豫變與定均也
四爻變
五爻變
[001-18b]
 如穆姜往東宫遇艮之八曰是謂艮之隨注謂雜用
 連山歸藏非也葢艮五爻皆變獨二少陰不變葢以
 不變爻占也畢中和九六議惟二不動斯謂八也
 今變者五而定者一宜從少占又董因迎晉公得泰
 之八曰是謂天地配亨韋昭與貞屯悔豫同非也九
 六議謂六五一爻不變帝乙歸妹是也
六爻變
 蔡墨曰乾之坤曰見羣龍無首吉
[001-19a]
全體不變
 如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蠱蠱之貞風也其
 悔山也此以内外卦為貞悔也
凡一卦變六十三卦以上下體論之上體不變者七卦
下體不變者七卦全體變者一卦餘四十八卦各爻既
變則體亦不同也以爻觀之一爻與五爻變者各六卦
二爻與四爻變者各十五卦三爻變者二十卦不變與
盡變者各一卦凡六十四卦變而為四千九十六卦此
[001-19b]
亦太極十二變而得之者也又以六十四自相乘而得
之者也焦延夀之易林其得易之卦變者乎
 
 
 
 
 
 易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