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c0099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強思齊 (ZTDZ)


[013-130464c]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三   可四
    唐 玄 宗 御 註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註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䟽
    濛 陽 强 思 齊 纂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天下有道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舉靜躁兩行勝負不同故次此/章顯有道無道優劣亦異就此章内
   文有四重第一眀有道之君無爲虚/靜第二明無道之主躁競貪求第三
   明廣顯躁競之心咎釁深重第/四示知足之美以勸修行人
   第一明有道之君無爲虚靜夫道體/幽玄神


   功不宰天地得之而靜默群聖契之/而晏然風不鳴條帝堯稱之於邑穆
   雨不破塊虞舜致之於太平是以周/之克商致華陽而牧馬湯之勝桀遂
   桃野以閑牛五帝之與三皇并風淳/而化美則知有凱還條邑之師故有
   道之代却走馬以糞田無道之年競/戎駒於郊野大聖垂訓豈虚言矣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也
 御註天下有道之主無爲化行既不貪求
 故無交戰屏却走馬之事人得糞理田園
 ○御䟽却屏去也糞謂理田也天下有道
 謂以道爲理無爲化行守在四夷疆場無
 事不必多貪土地以困黎元所以屏却兵
[013-130465a]
 革走馬之事人得俶載南畝以糞理田園
 也○河上公曰天下有道謂人主有道也
 却走馬以糞糞者糞田也兵甲不用却走
 馬以治農田治身者却陽精以糞其身○
 榮曰君上有道除奔命之馬臣下無爲糞
 乗田之業修眞者去馳騁之浮情糞身神
 以道德務學者絶飄蕩之懈惰糞心靈以
 藝文○成䟽言有道之君莅於天下干戈
 靜息偃武修文宇内清夷無爲而治故能
 却馳走之馬以糞農畝治身者却六根兵


 馬以道糞心故孟子云人皆以糞糞其田
 而莫知以學糞其心也
   第二明無道之主躁競貪求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御註天下無道之君縱欲攻取故兵戎士
 馬寄生於郊境之上爾○御䟽郊者交也
 謂交境之際拒守之地也言天下無用道
 之君則荒塞有不賔之虜故兵戎軍馬生
 育於郊境之上謂乆而不還也○河上公
 曰天下無道謂人主無道也戎馬生於郊
[013-130465b]
 戰伐不止戎馬生於郊境之上乆不遺也
 ○嚴曰人之生也懸命於君君之建也懸
 命於人君有道而萬姓昌宗廟顯君無道
 而宗廟傾萬民喪自然之應○榮曰生起
 也不用道而修文專飾兵而用武四郊多
 壘五兵斯起戎馬生於郊也理不内明心
 王無道馳六識之馬遍萬境之中得失紛
 紜是非交爭○成䟽郭外曰郊無道之人
 臨於海内禽荒色荒四方不靜多貪境土
 好行征伐遂使軍戎兵馬出生郊外治身


 者言躁競之夫心不懷道縱於六根兵馬
 馳騁塵境之中内不覽眞恒縁外物故云
 生郊也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
 戎馬生於郊謂午也正陽之精生於午午
 者馬也故心欲東則東欲西則西欲南則
 南欲北則北心有四門能知四方晝夜所
 見夜寐則夢心中有道則正氣流行支體
 滋潤髪膚玄長故却走馬以糞之心無道
 則生淫亂戎馬四走於郊邪脉致以害身
 故曰戎馬生於郊
[013-130465c]
   第三明廣顯躁競之心咎釁彌重
罪莫大於可欲
 御註心見可欲爲罪大○御䟽犯法爲罪
 貪求爲欲言戎馬生郊之罪由人君貪求
 土地見土地可欲欲心興動將貪求此罪
 之大者故云罪莫大於可欲○河上公曰
 好色淫也○榮曰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
 於不知足咎莫甚於欲得有道之人遺情
 去欲罪禍自除無識之徒縱性任心殃咎
 斯至善積成禍幽顯咸亨惡積成殃存亡


 俱累罰止一身罪也下及子孫禍也上悞
 祖先咎也○成䟽罪摧也言爲苦之所摧
 逼也可欲境也言前境美麗稱可欲心故
 言可欲也然境能逼心是起罪之縁以戒
 修行人不可染境也故云不見可欲使心
 不亂
禍莫大於不知足
 御註求取不已爲禍大也○御䟽禍害也
 神不祐也夫亡敗之禍縁何而來由貪土
 地求而無厭不知止足致神道不祐而嬰
[013-130466a]
 禍害人之有過過非一途貪之爲禍禍之
 大也○河上公曰富貴不能自禁止也○
 成䟽禍即罪之深重者也言心貪前境不
 知厭足害人損物爲罪日深非唯灾及一
 身亦乃禍延三族
咎莫甚於欲得
 御註殃咎之大莫大於欲必令皆得則禍
 深故爾○御䟽咎殃咎也夫貪冒之雄欲
 心增侈得之不已而又求之非道得之則
 不旋踵自招殃咎不亦宜乎可欲謂欲而


 未得初起貪心罪輕於禍不知足者得而
 更須禍重於罪莫甚於欲得者謂已得欲
 心尚無厭足則咎之爲過斯甚於禍也○
 河上公曰欲得人利物且貪也○成䟽咎
 考責也欲得之心略無涯際其爲咎責莫
 甚於此校量深淺禍重咎輕欲備顯物情
 故其彰三釁也
   第四示知足之美以勸行人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御註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也心
[013-130466b]
 若知足此足則常足矣○御䟽以結有道
 之君也言有道之君無欲廣大不貪土地
 故於本分而知足則爲天下樂推身安國
 理此知足之足乃至交讓而常足也注云
 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足也謂足在
 於心不在於物循涯守分雖少而多有欲
 無厭雖多亦少爾○河上公曰故知足之
 足守眞根也常足矣無欲心也○榮曰除
 可欲則外無所求清本性則内無所之故
 言知足動皆合道事無不足之足也無不


 足之時常足也○成䟽守分不貪於行使
 足恒無闕少故言常足欲明貪競之類遭
 遇禍殃知足之人恒居安泰先貧後樂故
 述此文
   不出戶章第四十七不出户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
   正辨有道之人知足不知足者無道/故次此章即明有道者照而不由於
   心無道者由心而不能照就此一章/義開三别第一明聖人虚鑒照不由
   心第二明凡人由心而不能照/第三重結虚照之人寂而能動
   第一明聖人虚鑒照不由心夫大聖/不作至
   人無心産清濁之兩形何曾有物鼓/山河之二炁不見神功歷衆口而無
[013-130466c]
   言坐虚心而自得故不出户天下咸/知豈同周穆迎方空射瑶池之宴秦
   皇觀日虚稱鞭石之威足迹雖歷於/九荒控馭徒疲於八駿廣窺户牖視
   聽增迷我之大/聖不出而見也
不出户知天下
 御註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垂拱
 無爲不出教令於户外是知理天下之道
 人事和則天象順故不煩窺牖而天之道
 可知○御䟽有道聖君無爲而理言教不
 出於户外淳風自洽於寰區此可謂知理
 天下之道爾又解云人君善教天下應之


 以善則不煩出户而天下可知故易曰君
 子出其言善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
 此之謂矣○河上公曰聖人不出户以知
 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
 以見天下也矣○榮曰觀之以道則理無
 不達照之以智則事無不知所謂不行而
 知者也○成䟽户者謂知覺攀縁分别等
 門也有道之人虚懷内靜不馳心於世境
 而天下之事悉知此以眞照俗也
不窺牖見天道
[013-130467a]
 御䟽天人相應精氣交通人君爲政以德
 則象緯以之不迷威侮五行陰陽由其舛
 候故書云休徵則肅時雨若咎徵則蒙恒
 風若是知行發於己象著于天豈俟窺牖
 然後知哉易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
 也○河上公曰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
 精氣相貫人君清靜天氣自正人君多欲
 天氣煩濁吉凶利害皆由於己也○榮曰
 二景麗天五星耿漢寧須窺牖方始見乎
 内明窺牖者穿鑿求解也天道者自然之


 理也不假筌蹄得魚兔無勞言教悟至理
 此不窺牖見天道也○成䟽窺覘視也牖
 根竅也天道自然之理也隳體坐忘不窺
 根竅而眞心内朗睹見自然之道此以智
 照眞也户通來去譬從眞照俗窗牖内明
 喻返照眞源也
   第二明凡人由心而不能照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御註若不能無爲假使出令彌遠其知理
 天下之道彌少也○御䟽此明失道之君
[013-130467b]
 也不能處無爲而恭己將欲申教令以化
 人令出彌遠既失無爲所知政理更爲微
 少○河上公曰謂去其家觀人家去其身
 觀人身所觀益遠所知益少也○榮曰迹
 周於宇宙未識山川覽遍於經籍寧知至
 理此謂無知也○成䟽顚倒之夫不能照
 理其出心逐境彌遠而無厭其知淺近闇
 昧而少鑒
   第三重結虚寂照之人寂而能動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


 御註不出户故云不行無爲淳樸而知爲
 理之道○御䟽此覆釋不出户而知天下
 也無事無爲教令不出故云不行近取諸
 身遠知來物故我無爲而人自化豈待言
 教出户然後謂之知乎○河上公曰聖人
 不上天不入淵能知天地者以心知之也
 ○榮曰獨悟○成䟽不行者心不縁歷前
 境而知者能體知者法必竟空寂譬懸鏡
 高堂物來斯照照而無心也故莊子云聖
 人不由心而照之乎此一句解不出户知
[013-130467c]
 天下
不見而名
 御註不窺牖故云不見人和天順而能名
 其太平也○御䟽此覆釋不窺牖而見天
 道也夫鶴嗚則子和行感而天動原小可
 以知大審己可以知物元吉所召存乎其
 人則太平之化可得而言爾何必窺見然
 後名乎故云不見而名○河上公曰上好
 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聖人原小以知
 大察内以知外也○榮曰玄覽也○成䟽


 不見者了知諸法虚幻無可見之物也而
 名者能正名百物垂迹顯教也不見而名
 不應而應名而不見應而不應也此一句
 解不窺牖見天道也
不爲而成
 御註不爲言教而天下化成也○御䟽此
 總結不出不窺之義也夫以上有所爲下
 必有擾今聖人凝神端扆玄默廟堂君無
 爲人無事百姓家給萬化自成○河上公
 曰上無所爲則下無事家給人足萬物自
[013-130468a]
 化而成就也○榮曰自然就也○成䟽不
 爲者凝神寂泊妙絶於有爲也而成者能
 施化群品成就學人此明寂而動也
   爲學日益章第四十八爲學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正明凡聖二心縁照差異故次此章/即明道俗兩學損益不同就此一章
   義分三别第一明道俗兩學損益有/殊第二辨次第虚妄以階玄極第三
   明有事無事/得失不同
   第一明道俗雨學損益有殊夫希夷/理靜混
   沌義深開妙鍵而難思扇玄門而聽/入其旨博其趣微堂堂稱象帝之先
   湛湛爲大羅之士天書照耀見八角/之垂芒玉宇葳蕤總一乗之標榜豈


   比俗學日益奢浮張芝墨池不出樊/籠之户揚雄書閣終纏生死之津不
   能日損有爲乃/更墻面之甚也
爲學曰益爲道日損
 御註爲學者日益見聞爲道者日損功行
 益見聞爲修學之漸損功行爲悟道之門
 是故因益以積功忘功而體道矣○御䟽
 爲修爲也損忘損也言初修學者日求聞
 見以爲益因益爲道則忘遺功行以爲損
 所以者何夫爲學者無不初則因學以知
 道修功而補過終則悟理而忘言遺功而
[013-130468b]
 去執故注云益聞見爲修學之漸蓋言其
 初損功行爲悟道之門蓋言其終也○河
 上公曰爲學日益謂政教禮樂之學也日
 益者情欲文飾日以益多也爲道日損道
 謂自然之道日損者情欲文飾日以消損
 也○嚴曰去知也不知之知知之祖也不
 教之教教之宗也神明所因天地之師也
 ○榮曰爲學日益增之以卷軸長之以見
 聞利之以名聲加之以嗜欲也爲道日損
 行不言之教文理雙忘體虚玄之道物我


 同遣爲無爲則百爲兼喪事無事則萬事
 都損豈唯驕盈奢侈也○成䟽爲學日益
 爲修營也學俗學也言修世俗學之人銳
 情分别故累欲日增也爲道日損爲道猶
 修道也言修道之人虚夷恬淡所以智德
 漸明累惑日損也
   第二辨次第虚妄以階玄極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爲
 御註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
 不爲爲學者積功行爲道者忘損之雖損
[013-130468c]
 功行尚有欲損之心兼忘此心則至於泊
 然無爲方彼鏡象而無不應故無不爲爾
 ○御䟽損之者謂損爲道者之功行也又
 損之者謂除忘功行之心也斯則前損忘
 迹後損忘心心迹俱忘可爲造極造極則
 至於無爲○河上公曰損之又損之損情
 欲又損之所以漸去之也以至於無爲當
 恬然如嬰兒無所造爲也○榮曰舍有歸
 無損者也有去無忘又損之也理冥眞寂
 至無爲也○成䟽爲學之人執於有欲爲


 道之士又滯無爲雖復深淺不同而二俱
 有患今欲治此雨執故有再損之文既而
 前損損有後損損無二偏雙遣以至於一
 中之無爲
無爲而無不爲
 御註絶德與道合則無所不施無所不爲
 ○御䟽夫有爲則有礙有礙則有所不爲
 今既無爲無爲則無礙故能無所不爲也
 此謂契道則應用而周普也故上卷云道
 常無爲而無不爲也○榮曰夫欲去有累
[013-130469a]
 所以歸無爲而惑者聞無爲兀然常拱手
 以死灰爲大道土塊爲至心恐其封執無
 爲不能懸解故云無爲而無不爲也無爲
 而無不爲非無爲也有爲而歸無爲非有
 爲也此則爲學爲道道學皆忘唯動與寂
 寂動俱息也○成䟽至寂而動即體而用
 故無所不爲也上卷云道常無爲而無不
 爲
   第三明有事無事得失不同
取天下常以無事


 御註無爲無事天下歸懷故可取天下○
 御䟽此勸人君行無爲也取猶攝化也攝
 化天下必須無爲無事無事則下人不擾
 無爲則百姓自安以斯臨莅于何不可所
 言常者無事御物不可斯須離也○河上
 公曰取治也治天下常當以無事不當勞
 煩也○榮曰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
 不足取天下取攝也忘則無舍無不舍用
 則有可有不可若以無爲攝天下無有而
 不可皆可也若以有事取天下無有而得
[013-130469b]
 可皆不可也○成䟽取攝化也言攝取宇
 内蒼生令其歸善者常以無事無爲而化
 之也雖復應物施爲而心未嘗有事此即
 動而寂也故莊子云敦弊弊焉以物爲事
 乎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御註有事則煩勞勞煩則凋弊故不足以
 取天下也○御䟽夫有事謂政令煩苛禁
 網凝密令苛則人擾網密則刑煩百姓不
 安四方離散欲求攝化不亦難乎故此有


 事則不足以取天下矣○河上公曰及其
 好有事則政教煩也民不安故不足以治
 天下也取治也○榮䟽取攝也忘則無捨
 無不舍用則有可有不可若以無爲攝天
 下無有而不可皆可也若以有事取天下
 無有而得可皆不可也○成䟽及其心未
 虚忘以事爲事而有事者斯則事異無事
 無事異事動異於寂寂乖於動如此之人
 不足以攝化天下也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聖人無常/心章所以
[013-130469c]
   次前者前章明即事無事雖應無心/故次此章即顯聖人無心雨能赴感
   就此章内文有三重第一明聖人無/常心有感斯應第二明善救蒼生而
   無棄舍第三顯衆生/眈染故聖起慈悲
   第一明聖人無常心有感斯應夫太/帝乗
   時面離方而設教眞君御物握乾軸/而安民鼓腹咸歌不荷皇王之帝力
   披衿自咏豈知天地之深功十亂齊/驅見周家之化溢八元斯事酌堯代
   之風清故曰聖人無心股肱畢力爲/理日亂易節不傾乆自推移任玄功
   之濟物開赤心於天下爲欲化人/既同百姓之心匪惵惵之云乎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
 御註聖人之心物感而應應在於感故無


 常心心雖無常唯在化善是常以化百姓
 心爲心爾○御䟽聖人虚忘物感斯應應
 必縁感感既不一故應無常心心雖無常
 義存慈救以百姓有不信不善之心故混
 同用心而以化導故云無常心○河上公
 曰聖人無常心聖人重改更貴因循若自
 無心也以百姓心之所便因而從之○嚴
 曰無心之心心之主也夫一人之身去心
 則危者復寧用心則安者復亡若上含道
 德之化下包萬人之心物無大小視心如
[013-130470a]
 身去我情欲取人所安與人大同也○榮
 曰君上無心於有爲任百姓之自化聖人
 無情以分别逐萬有而感通○成䟽體道
 凝淡虚懷絶慮心與太空均其寂泊故無
 心也百姓衆生也然聖人無心有感斯應
 應隨物感故以百姓心爲心既無心而應
 亦不應應也
   第二明善救蒼生而無棄舍
善者吾善之
 御註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欲善
 信者吾因而善信之不信者吾亦以善信
 教之令百姓感吾德善信也○御䟽此應
 感之義也吾者聖人也善者回向正道之
 心聖人奬之以進修以果其行使至夫吾
 善之大善也○河上公曰百姓爲善聖人
 因而善之○嚴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
 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
 之德信信誠實也感德以變其情也○榮
 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若
[013-130470b]
 有心分别有善有不善有善有不善不得
 以爲善今既無心分别非唯善於善亦善
 於不善亦善則與不善皆善是以謂之得
 善也○成䟽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
 之得善善者爲無欲修學之士不善者謂
 有爲滯境之人普以平等勝善教之令其
 得善此則以百姓心爲心義也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御註不善者謂習染增迷信邪背道聖人
 亦以善道而汲引之德善者令化聖德而


 爲善也○河上公曰百姓雖有不善者聖
 人化之使爲善也
信者吾信之
 御䟽信謂聞道勤行心無凝執聖人應之
 以至誠贊成其善以至於深信也○河上
 公曰百姓爲信聖人因而信之○榮曰信
 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信順也
 物情既有可有不可從事有順有不順不
 得以俱順今聖人無可無不可皆可無順
 無不順皆順是以名爲大順也○成䟽信
[013-130470c]
 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信謂聞
 經愛樂不信謂不樂道聞聖人以空行慈
 悲平等救度不問信與不信皆令得益而
 普發信心也故紫微夫人曰信者得失之
 關鍵又經云信者學道之樞機也問曰聖
 人無心有感必應不應不感不感不應者
 故信者方教不信者不教而今信與不信
 一種教之亦應感與不感一種皆應答曰
 應有通有别如治在玄都玉京而恒救三
 界此則通應善信是也至如胡人有感紫


 炁西浮授尹生道德之徒此則别應若别
 應則待别感通應則尋常慈照故上卷云
 常善救人而無棄人
   第三顯衆生耽染聖起慈悲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御䟽不信謂强梁背教之人聖人亦以平
 等正信而化導之令化聖人之德舍疑而
 歸信也故云德信○河上公曰百姓爲不
 信聖人化之使信也
聖人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渾其心
[013-130471a]
 御註聖人在理天下化引百姓常惵惵用
 心令德善信而聖心凝寂德照圓明渾同
 用心皆爲天下故云爲天下渾其心○御
 䟽此明聖人混迹用心也惵惵憂勤也聖
 人在宥天下統御寰區懽衆生不歸善信
 故惵惵憂勤然聖人無心復何憂喜今所
 言惵惵者皆爲天下百姓未能信善故聖
 人混同於物而用其心也故云爲天下混
 其心爾○河上公曰聖人在天下怵怵常
 恐怖富貴不敢驕奢也爲天下渾其心言


 聖人爲天下百姓渾濁其心若愚闇不通
 ○嚴曰惵惵若恢恢言虚心以包萬方也
 ○榮曰惵惵不住也凡情分别見善見不
 善有信有不信聖人惵惵不住泛泛隨機
 混其分别之心齊其是非之意也○成䟽
 惵惵勤懽之貌也言無心赴感之聖人其
 在天下也恒布大慈拯救蒼生恐其没溺
 故惵惵而勤懼也爲天下混其心混混沌
 沌無分别也言凡夫惑情滯境妄生去取
 聖人欲混沌其心令無分别勤懼之義則
[013-130471b]
 斯謂乎
百姓皆注其耳目
 御註百姓化聖德爲善故傾注耳目以觀
 聽聖人○御䟽百姓被聖德而歸善仰淳
 化而觀風故皆傾注耳目以觀聽取則於
 聖人也○河上公曰注用也百姓皆用其
 耳目爲聖人視聽○榮曰百姓不能以性
 制情而乃縱心逐欲注耳目於聲色專鼻
 口於香味因兹惛惑以此聾盲聖人逐病
 行醫隨機闡教因心救物說己化他乃云


 我止如嬰孩赤子不知聲色悅於耳目也
 ○成䟽淫染滯也顚倒之徒迷没世境縱
 恣耳目滯著色聲既而漂浪長流望返無
 日聖人愍其迷甚故顯其病狀而六根之
 中偏舉兩者欲明此二爲患最深故西昇
 經云耳目色聲爲子留𠎝然舉此二根諸
 根可悉爲文略故也
聖人皆孩之
 御註聖人念彼蒼生猶如慈母故凡視百
 姓皆如嬰孩爾○御䟽百姓既傾注耳目
[013-130471c]
 觀聽聖人聖人視之如慈母於赤子故云
 皆孩之又解云百姓有分别之心聖人化
 使從善令如嬰孩無所分别爾○河上公
 曰聖人愛念百姓如蠕蟲赤子養之長之
 而不責望其報也○成䟽衆生妄淫耳目
 淪没愛河聖人勤懼慈救義同赤子哀其
 無識如嬰兒之可愍



道德眞經玄德纂□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