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h0056 論學繩尺-宋-魏天應 (WYG)


[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論學繩尺巻五
           宋 魏天應 編選
             林子長 箋解
 就題發明格 與君人致用成化論同意
  君人致帝者之用        錢易直
   出處揚孝至篇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民
     晏也/粲也
[005-1b]
   主意君人能致帝者之道然後可以致帝者之/用殷民阜財以厚其生明道信義以善其
     性此固今古不可易之道也世之談功利/者往往欲以淺陋之說求以自信於天下
     遂謂帝者之道廣大而難行迂遠而難成/故儒者之論不行而功利之說紛矣此揚
     子雲所以不得不/發明致用之道也
   馮厚齋批云深得/論體
論曰知古今有不可易之道以古字指帝者以今字指君/人以道字原上文殷民阜財
明道/信義又如古今有不可易之效以效字/體用字則儒者之論可
以行於天下矣取儒者之論則可以抑/功利此原上文立說夫儒者之論其
[005-2a]
不行於天下也反說承上謂儒者/之論暗指揚子起於功利之徒求以
自信其淺陋之說因計功謀利之人欲以其説自/信於天下 此二句是綱目遂以
聖人之道為廣大而難施照破題/道宇以聖人之效為迂逺
而難成照破題效字骨/此二句是立而君天下者亦狃於其說以為
誠然也君人亦謂功/利之說是夫豈知此三字/歸正講昔之聖人體帝/者
所為更相授受以輔相天地之道者又照道字本出處/成天地之化意
亦不過養民以厚其生說殷民/阜財教民以善其心說明道/信義
此二句教/養是論骨然後無愧於天地化育之意說成天地/之化意而帝
[005-2b]
者之用見矣明出題用字云/此帝者之用也豈有廣大而難施迂逺而
難成者哉又照前立骨句何/嘗如是之難哉惟其待之過髙求之過深
又照前立骨两句説惟其/行帝者之道如是之過棄帝者已見之用而不知其
所以致之棄其用而不知致又應/前狃其説以為誠然句則失其為君人之用
而不足以慰天下之望矣則君人之用失矣/何足以惬人望乎揚子雲憫
功利之説勝明指/功利故發明致用之意所以發明帝/者致用之道使知
古今有不可易之道則必有不可易之效使人君知有/此道則必有
此效效應破/題道 两句此其所以為善學也君人致帝者之用請
[005-3a]
因其意以申之 夫以帝者之道必聖人可以自行而
不可以通於後世謂帝者之/道難行以帝者之效必聖人可以
自致而不可以求於後世謂帝者之/效難致外尊之以廣大之
應承題廣大/而難施句而内非笑其有迂緩之意者應承題迂/逺而難成
句/其殆起於誰乎設/問其無乃出於三代之後計功要利
者之說乎答上問應承題起/於功利之徒句昔之操是説以說其主而
使功利立見於一時以誇示天下者蓋無過於商鞅者
大事記曰按商君傳鞅初見孝公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鞅曰吾説君以帝王之道君曰乆逺故吾以強
[005-3b]
國之術說君君大説耳/ 便用此反事最住彼其勸農力本以務冨強通鑑/鞅說
孝公以冨國強兵之/術令民力本業耕織自以為昔之聖人所謂養民之政
不過於此矣應冒頭養民以厚其生句/謂養民之政只如此而已令行禁止無敢干
通鑑令行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盗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鬪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衛鞅曰
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自以為昔之聖人所謂教民
之術不切於此矣應冐頭教民以善其心句/謂教民之術莫切於此世之君天
下者説後之/人君徒恱於其功而不知聖人之所以為功徒/然
恱功利者之言功而不/知帝者之功效為可恱喜於其利而不知聖人之所以
[005-4a]
為利徒然喜功利者之言利而/不知帝者之大利為可喜真以為帝者之用廣大
而難施迂逺而難成也應冒頭接題狃於其/說以為誠然也一叚與其求效
於子孫百年之後孰若吾身親見之乎謂當時之君人/厭聖人功效逺
大不若功利淺/近易見之為愈於是舉輔相天地之任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就一夫淺陋之說一夫淺陋指/言功利者而不自以為過也自君/天下
者一句至此全/應冒子承題蓋三代以後皆然矣此句結/上承下嗚呼彼胡
不取帝者之用而致之乎此入大講應冒子夫/豈知昔之聖人一段方天地
之初養民之理已具應冒頭/養民字而民不能以自養所謂天
[005-4b]
生五材是也左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教民之義已存應冒子/教民字而民
不能以自教所謂天叙五典是也書天叙有典勅/我五典五惇哉有帝
者出夫亦利而導之順而序之使天道可立易立天/之道
道可成書地平/天成而輔相天地之功可以無負於天下而
應冒子輔相天地之/道者 故事見前當水患之未平也雖有平土不
可室而居桑而衣耒耜而食也此説養民以厚其生意/ 孟滕文公上當堯之
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横流汎濫於天下云云又滕文公/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使禹治之然後人
得平土而居之人室而居桑而衣耒/耜而食學韓文 其人火其書句法雖有父父子子兄
[005-5a]
兄弟弟不得養老以致其孝撫㓜以盡其慈也此說教/民以善
其心意以易家人卦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又記王制司/徒養老 致孝又祭義慈㓜為其近于子也 用二雖
有字且説帝者之時民/未得其養未得其教及既命禹命稷命禹命稷所/以養其生
契命伯夷命契命伯夷所以善/其心 此不易之道則六府修矣三事和矣
九功叙矣魏志荀彧傳舜分命禹稷契臯陶以揆庻績/又書舜典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咨
伯汝作秩宗又大禹謨九功惟叙九叙/惟歌六府三事允治 此不可易之效何其疾也又何/若此
之急/也向之巢而窟者見上/注今上枕而下簟矣襁負之㓜
頒白之老其生可樂其死不憾孟養生䘮死無憾班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005-5b]
貨財阜通禮天官商賈/阜通貨財禮遜流行前丙吉賛海/内興於禮遜驩溢之
聲播於四海而九叙惟歌矣此帝者之用致矣是/不可易之效 上注又何
其速也又何若/是之急然則謂帝者之用不能親見於吾身而
必待於子孫百年之後者又豈信然耶應原/題嗟夫彼其
用之以養民照養民字/ 出用字非若後世之私其冨以為養也
帝者之養民如此非若/功利者之養民如彼也彼其用之以教民照教民字/出用字
若後世之峻其防以為教也帝者之教民如此非若/功利者之教民如彼也
豈廣大而難施迂逺而難成也又照冒頭廣大而難/施迂逺而難成句
[005-6a]
仲舒有言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用仲舒語/前漢董策
夫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亦大治然則堯舜用之而
堯舜用是/道則為帝湯武用之而王湯武用此/道則為王宰制自我荀子/宰制
羣/動裁成自我易裁成天/地之道更相授受以為不易之道若此
其同也帝王之道/如此其一而其不易之效又若此其信也帝王/之道
又如此其可信/ 照冒頭語眼而吾獨不能致其已成之用何耶帝王/有已
成之用吾獨不能致之者何如/此自是文勢如此却不是段眼 雖然自三代以後結/尾
文勢不斷/承上生下有以帝者之心而致之者矣漢之文帝是也
[005-6b]
謂文帝以帝者/之心而致其用是以海内冨庻興於禮義之效所以其/效亦如
此冨前文帝紀海/内 庻興於禮義有以帝者之法而致之者矣唐之太
宗是也謂太宗以帝者/之法而致其用是以有田野日闢亷耻日篤之
所以其效亦如此人事見唐太宗紀/ 使事可法蓋它 不肯如此使蓋其治之廣狭
海内冨庻田野日闢此其/治也然治之有廣有狭隨其所致之淺深帝者之心/帝者之法
此其所致也亦随其所致/之有淺有深 二句有法而莫不有焉此致治/有其效則揚子
雲之言可以騐如此則子雲/之言騐矣後之君天下者可以鍳後/之
君人者/可為鍳功利之說可以息功利之說/可以息矣而儒者之論可以
[005-7a]
行於天下而無疑矣自則字下収/盡一萹意謹論
[005-8a]
 就題發明格 與君人致帝者之用同格
  君人致用成化如何      朱 埴
   出處揚子孝至萹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
     民晏也/粲也
   立說帝者之用天地之化皆一自然之理用藏/於無則為化化顯於有則為用帝者之與
     天地俱無所容其心也君人者於此亦惟/因其自然之用全其自然之化致之而無
     致之之迹成之而無成之之迹斯可矣一/以有心為之則用非其用亦迹焉而已便
     不是/化
[005-8b]
   考官批云於題字有分别亦有發越義/廣意深語圓茟老深得論體
天地聖人一自然之理也天地之化聖人之/用皆自然之理惟無容心
於其間則得矣無容心者謂君人惟因其自然之/用而致之因其自然之化而成之何也
理妙於無而超於有者也含用藏於無則為化/化顯於有則為用意無非果
無而用生焉有非真有而化存焉皆理之自然者耳應/自
然字/主意豈容以有心為之哉含不致之致/不成之成意故凡以有心為
之者必有迹粘上句說有/心於致用有迹則凝滯於物而非化矣
反形容主/意分曉蓋盈天地之間何者非化說天地之化之易/序卦盈天地 間
[005-9a]
者唯/萬物而聖人之所以財成者亦何適而非用此是帝者/之用 易
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用藏於無則為化化顯於有則為用兩句/說出
主/意用之所存即化之所存帝者之用即/天地之化天地固無心而
聖人亦無心也無心便是自/然應破題語後有作者亦惟因其自然
之用全其自然之化斯可矣謂君人無容心於致之/成之惟因其自然而已
知不致之致其用神不成之成其化妙發明主意無/容心之説
地也聖人也同此理之自然者也而吾奚容心之有應破/題
否則用非其用而與大造之初意不相似則亦迹焉而
[005-9b]
已化云乎哉便不是自然了應接/題有心為之數語君人致用成化何如請申
之嘗謂天地者無形之聖人聖人者有形之天地一而二二
而一者也發明天地聖人/一自然之理蓋天地以其心溥萬物而無
心聖人亦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見自然意其程子曰天/地之常以 心溥萬物
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君人者之於天地聖人歸君人/身上
致其用之難也致之而無致之之迹為難應冒頭不/致之致意
成其化之難也成之而無成之之迹為難應冒頭不/成之成意
自開闢以来自天地/初説来凡宇宙之内鼓之為雷霆潤之為
[005-10a]
風雨易繋辭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通之為山澤同上山/澤通氣衍之為金
刀貨寳見食貨志貨謂布/帛可衣金刀龜具生之為桑麻榖粟韓文其衣/桑麻其食
穀/粟無一非天地之化則亦無一非帝者之用縂以/上文函三
為一帝者之用秘於天地前志太極一元氣函三為一冒/函三才為 太極之時 應
頭用藏於無/則為化意判一為三天地之化寄扵聖人謂太極既/判而為三
才之時有應冒頭/化顯於 則為用然用非膠膠擾擾之謂也理之自然
者耳應破題聖人/自然之理化非杳杳冥冥之謂也亦理之自然
者耳亦應破題天/地自然之理充滿六虚愈有而愈無也周浹萬物
[005-10b]
愈著而愈冺也上暢九垓下泝八埏愈溥博而愈淵泉
此數句應冒頭盈天地之間何者非化而聖人之所/以財成者亦何適而非用意前漢書上暢九垓下泝
八埏又中庸云漙/博淵泉而時出之曷嘗有一毫容心哉應冒頭天地固/無心而聖人亦
無心/也世固有移民移粟矜之為能者矣然有心以致之
而終莫之致孟梁恵王上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内河東凶亦然亦有揠
苗刻楮鑿之為巧者矣然有心以成之有心致之成/之皆非自然
終莫之成孟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又列說符以玉為楮葉三年而成
無他天地聖人本自然而然彼有心者自累之耳應冒/頭故
[005-11a]
凡以有心為之者必有迹/有迹則凝滯於物而非化後之君人豈可求天地於天
地而不求帝者之天地哉結上生下/引入大講思昔帝者之王天
下也且説/帝者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易繫辭古者/包羲氏之王
天下也云云/用两全句因風雷之益而教之以耒耜則吾無斵揉
之勞易益卦象曰風雷益又繋辭神農氏斵木諸益/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因火雷
之噬嗑而聚之以市貨則吾無通變之迹易噬嗑象曰/雷電噬嗑又
繋辭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云/云蓋取諸噬嗑又下文通其變使民不倦因風行水
上之渙而作舟楫因上火下澤之暌而制弧矢則吾無
[005-11b]
刳剡之巧易渙卦風行水渙又繋辭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云云蓋取諸渙又暌卦象曰上火下澤暌
又繫辭下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云云蓋/取諸暌 只用刳剡二字拈二事未盡凡此者人以為
帝者之用也以上皆是帝/者之用如此而不知即天地之化也用即/化是
主/意一用之施一化之著也一用之行一化之全也應冒/頭用
之所存即化/之所存意然人知其著而不知其所以著知其全而
不知其所以全形容自/然意惟天下莫知帝力之時乃造化
不容致詰之妙應冒頭聖人天地皆理之自然意云通/厯帝堯之時有老人撃壤於路曰 云
帝力何有於我/哉又詰問也豈惟天下莫之知雖聖人亦不自知也
[005-12a]
豈惟聖人莫之知雖天地亦不自知也應冒頭不致之/致其用神不化
之化其化妙/ 學中庸語嗚呼天地之與聖人一理也天地之化即/帝者之用
古之與今亦同一天下也君人所致所成即天/地聖人自然之理豈有古
之人可以致用而今則不可以復致今君人亦/可以致用古之人
可以成化而今則不可以復成今君人亦/可以成化孟子有言非
不能也是不為也見孟子梁恵/王上云云惟能妙有為於無為則
㡬矣歸君人無/容心上是必自此以下形容君人無/容心於致用成化之意冥經緯於
無方無體之中易繋辭上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冺知巧於不識不知之
[005-12b]
詩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其於致用也不敢以淺心間之懼其
有以壅此化不敢以私心雜之懼其有以累此化不敢
以怠心乘之懼其有以間斷此化句法源流自栁子厚/答韋中立書中来未
嘗敢以輕心掉之懼其剽而不留也未嘗敢以怠心易/之懼其弛而不嚴也未嘗敢以昏氣出之懼其昧没而
雜也/云云茫乎天運而雲行雨施易乾/卦窅爾神化而陰闢陽
易見/繋辭不動聲色而天地之藴神明之奥萬物之情森
然在是帝者之用即/天地之化蓋至於此則風雷非隠也而耒耜
非顯也應前益/卦事火雷非無也而市貨非有也應前噬/嗑卦事
[005-13a]
水火澤非精也而舟楫弧矢非粗也應前渙暌二卦事/ 謂天地之化即
帝者之用應冒頭無非果無而/用生焉有非真有而化存焉有致之功無致之迹應/冒
頭不致之/致其用神有成之理無成之形應冒頭不成/之成其化妙果孰為君
人乎孰為帝者乎又孰為天地乎渾渾乎一無聲無臭
之天而已應題下君人之於天地聖人無致之成/之之迹意 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雖然
聖人本無容其心然豈無所用其心哉又斡一轉講君/人致用成化固
無所容心亦不可/無所用其心蓋天地之心惟動則見而萬化之根本
胥此焉出伊川易傳復卦先儒皆以静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而帝
[005-13b]
者之用亦當因其用心者求之莊子天王之/用心何如故吾心之
理累於有固不可應無所/容心而溺於無亦不可應豈無所/用其心
不走了有/無二字當使之周流而不當使之間隔要/用當使之充
暢而不當使之凝滯要/用心在是則用在是用在是則化在
總/結易之存神即其所以前民用易繋辭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是
興神物以/前民用而中庸之盡性即其所以贊化育也中庸唯/天下之
至誠為能盡其性云云/可以賛天地之化肓不然吾心恝然於天下而無財
成輔相之道易泰卦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一切付之於自治
[005-14a]
則是亦槁木死灰而已則烏足語用化之妙哉荘齊物萹/形固可使
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故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用易繋/辭語轉
鳴呼至矣學周太/極圖結謹論
[005-15a]
 品藻優劣格
  山西諸將孰優         陳傅良
   出處前漢趙充國傳賛曰秦漢以来山東出相/山西出将漢興郁郅王圍甘延夀義渠公
     孫賀傳介子成紀李廣李蔡杜陵蘓建蘓/武上郅上官傑趙充國襄武亷褒狄通辛
     武賢慶忌皆以武勇聞此其/可稱列者也其餘不可勝數
   主意山西之風聲氣習類皆喜功名而乏噐識/優於勇敢而劣於涵養雖賢者不免也於
     賢者不能免之中求其所謂渾厚深沉者/獨蘇趙二人安得不表而出之 此萹獨
     提出趙充國蘓武二子稱其有深沉渾厚/之習大凡區䖏優劣題須如此剖判然此
[005-15b]
     篇猶有縝宻者蓋説習以俗乃所以含山西/意説賢者不能免乃所 含諸將意如此則
     題目盡/在中矣
   批云大凡論出於止齋之手者文皆精宻圓活/得論之體然此文格製合於今者學者當
     復熟/之
論曰習俗之移人習俗指山西/移人是主意雖賢者不能免也賢者/指諸
将不能免/是立意於賢者不能自免之中而挺然特異者挺然/特異
指充國/蘓武是未可以習俗之移者而例論之也未可以山/西之習俗
移者同論指孰優意/一萹之意盡在一破 何則習俗之所積便粘上/習俗字士之
[005-16a]
氣習遷焉賢者不免/為所遷移人惟遷於流俗又纒上句入講説/人惟為習俗所移
故皆誘於所長所以皆尚/功名勇敢而不知陷於所短而無渾厚/沉深氣象
得自然説/ 有理其間能有所見長立於品彚儔伍之中暗指/充國
蘓武二子題品彚儔伍即朋/類也應破 挺然特異句蓋艱其人諸将之中難得/其人 如此輕
過䖏皆/可學君子論人烏可例取之哉照破/題句漢之諸将山西
之族居多漢諸将多是/山西人物然其風聲氣習然山西/之習俗喜功名
而乏器識此是山/西習俗優於勇敢而劣於涵養亦是山西習/俗 兩句包
盡/雖賢者猶化之應賢者不/能免句而無深沉渾厚之習為習/俗所
[005-16b]
移指深沉渾厚/是 充國蘇武獨充國蘓武二子挺乎其中應破/題句似非
山西人物說優於山/西諸将班固立論不能抑揚之而猥以例
應破題未可以例論句二責班固不知/抑諸将而揚充國蘓武 子而例論之漢山西諸將
孰優㣲二子吾誰與歸舍二子山西/諸將有誰 且論人於燕趙
不當取其慷慨而當取其深沉燕趙之人深/沉者為優論人扵鄒
魯不當取其浮華而當取其樸野鄒魯之人樸野者為/優 原起先立箇斷
例是/一格蓋舉世皆有則有者不足貴世皆能如此/者不足重俗之所
無則絶無而僅有者斯可喜也世皆不能如此其中有/挺然特異者可喜 應
[005-17a]
破題賢者不能自免之中而挺/然特異者一句 申上意說醒大抵湍水無蹤鱗魚之/鱗不
可蹤者湍水/急使之然也風林無寧翼鳥之翼不得寧者/林有風使之然也三家之市
無千金之子其居使之然也三家之市所以無千金之/子者所居之地然也 譬
喻尤精神應破題習俗移人/不能自免意 奥論中全文習俗之移人鼓舞變化雖
賢者墮其中而不自覺應破題賢者/不能自免意齊人多詐公孫儒
者猶為之前公孫宏傅汲黯廷詰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又汲黯傳孫宏懐智飾詐楚人深
於怨雖屈原之賢不能免也用事證賢者/不能免句嗚呼孰謂山
西之風聲氣習而有蘓趙二子者乎上面説習俗能如/此移人此只一句
[005-17b]
繳歸二子省多少/力 此第一繳自秦之興功利之說一開於商君之
齒頰通鑑商鞅求見孝公説以/冨國强兵之術號商君詩書禮義之澤斬於李
斯之手同上李斯上書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
之雍容寛大之氣又摧敗困死扵始皇敲朴之下過秦/論始
皇執敲朴以鞭笞天下通/鑑諸生在咸陽者皆坑之其民安於戰鬬狃於攘奪專/以
戰鬬攘/奪為上頡頏相高争欲奮牙距而摶噬者至漢猶未泯
漢習俗/猶如此賢如李廣以敢目之可也見題/句賢如辛子以
介目之可也題/注賢如傅子以鋭目之可也見題句不此/皆賢者 能
[005-18a]
免/處其深沉渾厚何有哉應冒子深/沉渾厚字數子之餘益不足道
須要此一語/括未盡者孰謂山西之風聲氣習尚有如蘓趙二子
者乎又用一句繳歸二/子 此第二繳夫充國佐方隆之漢説趙/充國斃垂
盡之先零後充國傳臣愚欲/先行先零之誅振兵壓境雖以無道行之
滅此而後朝食誰曰不可用左/傳語武也説蘓/武銜命敵庭之
蘇武傳武帝遣武以中郎将/使持節送匈奴使㽞在漢者雖欲屈而臣之同上單/于使衛
律召武受爵武謂恵等曰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以其碎首全璧之勇死於
一撃藺相如傳臣請全璧歸趙相如曰大/王必欲急臣臣頭與璧俱碎於柱矣以寒氈裘之
[005-18b]
膽似可快也使夷狄之膽寒亦且快人意説上/两段分説二子此又分两段 去是何充
國舒遲容與以孩提視䍐开之屬方休兵屯田以厚吾
之勢充國視䍐开如小兒則充國傳不先破䍐牙先零/未可圖也先誅先零 䍐开之屬不煩兵而服矣
臣謹條不出兵留/屯田便宜十二事而獨弱其力以徐伺有定徐待匈/奴自斃
亦鮮腆倨傲以虛舟飄瓦視單于之横逆此説蘓武藐/視匈奴 荘
子如虛/舟飄瓦雖濵於死者數四濵死者近於死也窖蘇武傳/單于乃幽武於大 中絶不
飲食數日不死廼徙北/海使牧羝廪食不至終不肯為匹夫匹婦之諒語豈/若匹
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莊乎其容記玉藻/色容莊浩乎其氣者不衰也
[005-19a]
孟浩然之氣沉看他用事只模冩當/時氣象而深 渾厚已在其中可學嗚呼豈惟山西二/子
豈特優扵/山西諸將雖漢之諸將孰有出於二子之右者乎惟漢/將亦
無優之者第深一/歩繳 此 三繳為將之道立/論不憂其無功而憂其貪
說充/國不貴其敢死而貴其能處死説蘓/武故夫斷/徼危
幸釁逞於一快之怒非國家之福說諸/將而養威持重忠
於君命而不攜貳者真愛國之將也說蘓武充國深/沉渾厚者為優
謂山西之風聲氣習而有憂國之將如斯人者哉又深/一歩
繳入一箇憂國/字 此第四繳况夫天下之事沮於羣議者易變唐憲/宗紀
[005-19b]
排羣議奮獨斷其為羣/議沮撓者易變 事而咻於衆人之口者不能奪也
孟衆楚/人咻之充國上屯田之策而破羌彊弩諸將惡其成而
樂其壊者多也本傳充國上屯田奏下公卿議臣初是/充國議者什三中什五最後什八所善
浩星賜迎説充國曰衆人皆以破羌彊弩出擊多斬首/然有識者以為虜勢窮困兵雖不出必自服矣宜歸功
於二/将軍武之在匈奴蘓武傳武在/匈奴十九年李陵衛律之徒刼制耳
語者非一人也本傳陵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使来說足下又見前
注/而二子視之若無曾不加動蘓趙二子畧不為所揺/撼 此尤人之所難處
守之愈固所守/者堅居之愈安所見/者定作之愈高所為/者大非有憂
[005-20a]
國之心出於天授前漠高帝紀此殆/天授非人力也孰能至是乎此苐/五繳
一自原題至此凡五繳皆/ 層高一層自是一格孟堅作史不能輕重言之應/冒
子班固立論不/能抑揚之一句噫後世無君子之論則二子亦山西人
若非有君子為蘇趙拈出則蘓趙亦只是山西諸将/等伍矣 曰君子之論者止齊自謂也 只用一句
責史臣此様説若/多却又無味了謹論
[005-21a]
 品藻優劣格 此篇與漢山西諸將孰優論同格
  漢忠言嘉謀之臣如何     王 節
   出處前漢匈奴贊乆矣外裔之為患也故自漢/興忠言嘉謀之臣何嘗不運籌策相與争
     於廟堂之上乎高祖時劉敬吕后時樊噲/季布孝文時賈誼鼂錯孝武時王恢韓安
     國朱買臣公孫宏董仲舒人持所見各有/同異然其要歸两科而已縉紳之儒則守
     和親介胄之士則言征伐皆偏見一/時之利害而未䆒匈奴之終始也
   立說謂外裔之為中國患吾之制御之道當為/長久可恃之計漢廷諸臣謀議各守偏見
     不出和戰二事獨鼂錯以守備為説可為/萬世之圖言之忠謀之嘉者惟鼂錯一人
[005-21b]
     而已其餘諸/臣皆有失
   批云去取極當議論/精詳可為矜式
圖萬世之固而不狥一時之見者謂鼂錯守備之説是/圖萬世之固不從諸
臣之言和言戰者/而守一時之偏見可謂善謀國者矣善指忠嘉謀國/指言謀二字
外裔之為患自古有之是出處乆矣外/裔之為漢患意在昔盛時引古/者説
上下相與圖回經畫措置/之策以求制御之道制御/外裔必先為
長乆可恃之計圗萬世/之固固非一扵用武以逞威不恃/戰
亦未甞幸其臣服而視之以為無事也不恃/和後世以来
[005-22a]
暗說/漢制御之道既失反應上制御字失/字與大講相應謀國之臣暗説/漢廷
諸/臣甘於迎合者徒欲求快人主喜功之心言戰者樊噲/王恢朱買臣
之/徒而偏守已見不達時宜者復無善後之策言和者如/婁敬之徒
其間能為萬世之圗者幾何人哉應破題含取鼂/錯守備之説先漢
一代疆埸屢警埸音亦/邊境也當時謀議大抵不過戰與和而
說出戰/和二字戰以伸威和以息民此諸臣/之見此非不足為濟
時之策且畧取/其言然漢人之失却抑之與/講題相應皆未免於中有
所怵怵動/心也見有所偏偏見字/應前言戰者一於戰言和者一
[005-22b]
於和先折倒諸/人之議而不能於和戰之間思為可恃之計言/戰
者不是言和者亦不是惟守備之説/可恃 可恃字應前長乆可恃之計惟鼂錯以守備為
說獨得古人根本之論取鼂錯守/備之説惜乎固不能别而言
之也責班固作史/不能明言之漢忠言嘉謀之臣如何請申論之嘗
謂古人以外裔待外裔故議論素定而中國之勢尊言/專
於守備自有定論/所以尊中國之勢後世役中國以從事於外裔故議論
紛紛而外裔之患熾言或戰或和卒無定/論所以啟外裔之侮夫内夏外裔
天地之大義也自有/定勢唐虞君臣唐堯虞/舜之時一謀一猷映忠/言嘉
[005-23a]
謀字謀書爾/有嘉 嘉猷必思為可乆之計應冒頭長/乆可恃字聞有柔逺之
言矣書舜典柔/逺能邇未聞和親之說也無漢人和/親之説聞有明刑
之説矣舜典帝曰臯陶蠻夷滑夏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未聞窮征逺討之
事也無漢人窮征/逺討之事制御有道而邉鄙不聳應冒頭制御/之道字邉鄙
不聳言無烽/火之警也卒之中國有常尊之勢而外裔自無不服
之心鎖原題雙/闗起两股則當時謀國果何如哉此則謂之/忠言嘉謀自㑹
戎之舉見於魯而外裔始横左隐二年公㑹戎於潜修/恵公之好也戎請盟公辭
自伐敵之師惨於秦而中國始弊史秦始皇紀賈生曰/秦王鞭笞天下南取
[005-23b]
百粤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籓籬却匈奴七百餘里漢興宜知所鍳
當鍳魯與/秦之失而諸臣獻謀奉慮乃不外和戰以為策而/漢
諸臣之議又不/出和戰之策夫和之與戰提起和戰/二字説誠古人所不屑
謂古人不屑/戰亦不屑和而亦後世綏御之㣲權濟時之一畫後世/以和
戰為綏御之權濟時之畫/ 應冒頭非不足以濟時誠使車馬器械素備於内詩/車
攻宣王能内修政事外攘四裔/復文武之境土修車馬備器械而太原薄伐盡境而還
詩六月薄伐玁狁至於太/原又見前匈奴傳云云如宣王之伐玁狁何害其為
見工注戰戰如/宣王之 則可誠使生聚教訓無日不講左哀元年/吴王夫差
[005-24a]
敗越於夫椒報擕李也遂入越越王保于㑹稽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吳王将許之伍貟曰不可弗聽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而子女玉帛徒以餌敵
史記勾踐令大夫種行成於吳乃/以美女寳噐令種間獻吳太宰嚭如勾踐之於吳何害
其為和見上注和和如/勾踐之 亦可柰何勇者主征伐漢之言/戰者怯者
守和親漢之言/和者急於狥時好則利害不暇計應冒頭甘/於迎合者
偏於守已見則利害不能計應冒頭偏/守已見者盈庭聚議彼是
此非應原題議論/紛紛之意往往皆疎鹵之謀而忠嘉之畫曽不
多見責漢諸臣言和言戰皆守/一偏之見未可謂之忠嘉此漢初匈奴之患所以
[005-24b]
相仍於不已者見題/註咎在於謀國者狃於和戰之說而
無可恃之計也可恃之計應冒頭論以/上暗指漢諸臣講自今觀之勞師
萬里徑度沙漠戰以復讐可也匈奴傳武帝大興師数/十萬使衛青霍去病操
兵前後十餘年於是浮西河絶大漠窮極其地/追奔逐北又詔曰齊襄復九世之讐春秋大之士馬物
故户口减半戰可恃乎此論武帝戰伐之失而題註下/文孝武雖征伐克獲 士馬物
故亦略相當又昭帝賛孝武師/旅之後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行李往来金繒不惜和
以安邊可也匈奴傳孝武即位復脩和親綺衣錦袍金/帶綉錦赤綈緑繒遺單于云云復舊約以
安邊/民盟血未乾邊烽已警和可恃乎此論文帝和親之/失 同上十四年
[005-25a]
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那蕭闗殺北地都尉卭虜人/民畜殺甚多後二年使使遺匈奴書單于既約和親後
匈奴復絶和親大入上郡雲中又/胡騎入代烽火通於甘泉長安茲其利害之所在較
然甚明蓋不待異日而後見繳上/文而樊噲徒以髙后一
朝之忿遽有横行之請同上孝恵高后時冒頓寖嫚為/書遺高后高后大怒樊噲曰臣
願得十萬衆/横行匈奴中王恢朱買臣徒以武帝開拓之志方銳而
遽有襲匈奴置朔方之議韓安國傳武帝即位匈奴来/請和親王恢曰擊之便韓安
國曰勿擊便云云又公孫宏傳時東置蒼海北築朔方/之郡宏數諫以為罷敝中國願罷之於是上使朱買臣
䓁難宏置朔方之便發十䇿宏不得一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願罷西南夷蒼海專奉朔方上許之
[005-25b]
言之不忠謀之不嘉在三子固有餘責先折倒三子之/言謀不忠嘉
安國建議勿撃公孫力請罷兵見上/註始者為謀亦豈不
以為/善謀夫何責二/子辨論之際甫及一再而遽托之他有
謬巧以自解同上安國言勿擊便凡三王恢言擊之便/凡三安國曰不至千里人馬乏食兵法曰
遺人獲已意者他有謬巧/可以禽之則臣不知也發策詰難曽無一語争之而
反謂其便以求合帝意公孫宏事/見上註守説不堅謂之忠可
再折倒二子/言之不忠至於劉敬欲紓邊患而建和親之策劉/敬
傳時冒頓單于數苦北邊王問敬敬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使毋戰以漸臣上取家人子為公主妻
[005-26a]
單于使敬/往結和親季布恐揺社稷而折面謾之人樊噲事見上/又季布傳云
云噲柰何以十萬衆横行/匈奴中謾音嫚註欺誑也賈誼憤倒垂之勢而流涕以
建言賈誼傳疏曰天下之勢方倒垂天子者天下之首/上也蠻夷者天下之足下也今匈奴嫚侮侵掠漢
嵗致金絮采繒以奉/之可為流涕者此也仲舒思和好之利而請增於舊約
題註下文仲舒親見四世之事猶復欲守舊文頗增其/約以為匈奴者獨可説以厚利結之於天耳故與之厚
利以没其意盟之於天以堅/其約質其愛子以累其心遡其本心亦忠於謀國矣
亦如始者為謀/亦豈不善意然白登之圍嫚書之辱略不能為漢雪
匈奴傳匈奴攻太原高帝自将兵往擊之至平城冒/頓縱精兵圍髙帝於白登七日又匈奴為書遺高后
[005-26b]
曰两主不樂無以自娱願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后大怒而單于之係愛子之質竟
無儒者之空言賈誼傳請必係單于之頸又/董仲舒傳質子事見上註慮事若是
謂之嘉可乎又折倒四子/謀之不嘉若錯則不然一句引/入鼂錯當文皇
初年匈奴侵擾未如後日之甚説當時夷/狄之患而錯也獨能
為國逺慮厯陳當世之急務取鼂錯一人謂之獨能者/惟錯能之諸臣不能也
見下/註言守邊而不言開邊言備塞而不言出塞初未嘗
倚戰以為武本傳錯言守邊備塞/勸農力本當世急務而地形必習器用必
利俟其來則一大治之亦未嘗恃和以為安也本傳錯/言古之
[005-27a]
制邊縣以備敵也十連一邑邑有假侯皆擇其邑之賢/才有諳習地形知民心者居則習民於射法出則教民
於應敵陛下絶匈奴不與和親臣竊意/其冬来南也一大治之則終身創矣於二説之間而
思為可據之地應冒頭於和戰之/間思為可恃之計是豈數子所可同日
語哉此一句歸美鼂/錯折倒諸臣考史氏之顛末始末/也究匈奴之終始
引本/文若劉敬季布則失之懦劉敬言和親季布不欲伐/匈奴皆懦也 詳見上註
樊噲王恢朱買臣則失之諛樊噲逢高后之怒王恢朱/買臣投武帝喜功之心皆
諛也註/見上公孫𢎞韓安國則失之遷就𢎞為買臣所難安/國為王恢所難不
能守其初言/皆遷就也仲舒賈誼賢者也而其言復失於疎漏仲/舒
[005-27b]
増和好之約賈誼欲係單于之頸其説皆疎漏也冒以/上一段合諸臣而言之逐一判斷數子皆有失應 頭
漢人之/失字忠嘉之謀舍錯吾誰與歸取鼂錯/一人大抵後世御
戎類無上策自作議論/責後世也謀國者惟當以和為表以備為
裏以戰為不得已議論/好綏禦有道備守有方使可和可
戰而權不在彼以守備為主或和/或戰皆在我而已請盟則為漢文帝匈/奴
傳註詳/見前犯邊則為唐太宗唐突厥傳頡利襲武功京師/戒嚴太宗幸渭上與可汗隔
水語且責其負約羣酋見帝皆驚下馬拜俄而大軍至/敵大駭蕭瑀以帝輕敵諌帝曰云云與戰則克和則固
制賊之命/在此舉矣如是則為謀斯善矣雖然有苗逆命征之可
[005-28a]
書大禹謨帝曰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三旬苗民逆命而伯益贊禹且曰惟徳
動天無逺弗届見上註下/文云云西旅獻獒似亦不必深拒書/旅
獒西旅厎貢厥獒/太保乃作旅獒而召公作誥必曰明王慎徳四夷咸
見上註下/文云云不區區以四裔叛服為輕重而毎以修徳
為言此是正/大之論此又非後世人主所能及謂後世/不修徳子雲有
引揚子雲/語散場言合稷契謂之忠謀合臯陶謂之嘉揚子/孝至
萹云/云吾亦曰言合伯益謂之忠謀合召公謂之嘉末又/主修
徳之説用伯益召公事為證且善變換/揚子雲忠嘉二字来映題極切極好
[005-29a]
 發明性理格 此篇與葉子雅是非之心智之端論同意
  仁義禮智之端如何       高起潛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惻隠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禮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立說祖朱文公之説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情也仁/義禮智性也心統性情者也端緒也因其
     情之發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見猶有物在/中而緒見於外也 心統性情本程子語
     惻朱文公又云仁必具愛之理則發而有/ 隐義必具羞惡之理則發而有羞惡禮
     必具辭遜之理則發而有辭遜智必具是/非之理則發而有是非仁義禮智是未發
[005-29b]
     底道理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是已發端倪/仁義禮智本體無形因其發動處可見
   考官批發盡朱文公未盡底意思理學透徹/文勢委蛇關洛諸儒議論盡在是矣
理原於至一理是仁義禮智/之性至一是心極其所發見則未嘗一發/見
未嘗一是惻隱羞/惡辭遜是非之情即其所發見而求是理之一焉以惻/隐羞
惡辭遜是非之情而求/仁義禮智之性於一心始可與言理者矣理是仁義/禮智之端
是理之初初是/端渾然而已仁義禮智之/端其初本一動静同原内外
同體用程/子語初非有二本也應至/一字然而其初者本一原族/至一
而其所發見者則隨見而隨著發見則/未嘗一由動而觀乎静
[005-30a]
動是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情静是仁義禮智之性即外以達乎内外是惻隱羞/惡辭遜是非
之情内是仁/義禮智之性吾知其混融精一之地要必有以主之也
混融精/一是心何者喚/起人生之初應初字/初是端此性而已仁義/禮智此性
所感其情動焉惻隠羞惡/辭遜是非心也者又所以統性情而一
之者也用朱文公/釋本文語君子講明理學以幸天下君子暗/指孟子
夫仁義禮智者性之所固有也演朱文/公語故必示人以其
惻隱羞惡辭/遜是非是情知夫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端者情之
所已發也演朱文/公語故必反求於其性仁義禮/智是性因情以見
[005-30b]
由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情以見仁義禮智之性由性以達情由仁義禮智/之性以達惻
隠羞惡辭遜/是非之情則此心之用始可得而見矣歸心字/主意不然
内心一失其所主反說心/無所主而支離專錮之習勝此是異/端之學
則其未發者皆非其天仁義禮/智之性而已發者必流於人矣
惻隱羞惡辭/遜是非之情此孟氏之所深憂也正舉/孟子仁義禮智之端
如何請申論之嗚呼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用中/庸語自兼
愛之説行孟盡心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世之求仁者不得其端
墨翟兼愛/非仁之端為我之說行同上楊子取為我㧞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世之求
[005-31a]
義者不得其端楊朱為我/非義之端絶㓕之學慘於老氏韓原道/老子之
言道徳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義絶㓕理學吾無取焉耳縱横之辯肆於儀秦史記/蘇秦
説六國合縱攻秦張/儀説六國連横事秦世之求禮與智者抑又不得其端
儀秦之縱横非/禮與智之端是豈吾道若是迂逺而無所從入之途
非仁義禮智/之迂逺也抑其所以求道者非其論耳求仁義禮/智不得其
道主應冒頭内心一失其/所 止必流於人矣一段蓋嘗静觀於此心正說/心字達觀
於此身自心/而身泛觀於天地萬物之大由身而天地萬物/ 且説心之功用
大/處人之所以混然中處横渠西銘予兹/藐焉混然中處其或怵惕於赤
[005-31b]
子入井之時莫非仁也孟公孫丑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将
入扵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而是仁果何自而形用何自字/喚下意致謹於
事君從兄之際莫非義也孟告子下為人臣者懐仁義/以事其君又離婁上義之實
從兄/是也而是義果何自而見用何自字/喚下意徐行後長初非外
孟告子上徐行後長者謂之弟疾行先長者/謂之不弟 又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譽堯毁
桀莫非當然同上子服堯之服誦堯之言行堯之行是/堯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誦桀之言行桀之
行是桀/而已矣所謂禮與智誠不可勝用也而是理又果何自
而發用何自字/喚下意嗚呼應上/呼喚此理學之精㣲非可以易言
[005-32a]
謂仁義禮智之/端未可易説而人道之大所以貫三才出萬類仁義/禮智
而卓然精一之地精一是心惟書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㣲 精惟一允執厥中要有
不可誣焉者也歸在/心上夫有性而後有情正應由性/以達情非情
則無以見性反應因情/以見性性主於内其静者也應冒頭内/字静字此
是仁義禮/智之性情發於外其動者也應冒頭外字動字此是/惻隠羞惡辭遜是非之
情/故錮於性之所不可執者非情之真反説性/情字梏於情
之所已流者非性之正此是揚/墨之流亦其操存之無地心不/能統
性情/之故而㣲者或不能以自主大禹謨道/心惟㣲危者或得以私
[005-32b]
同上人心惟危論两/句用朱文公議則其流益分而其習益逺矣應/原
題異端者流不知仁/義禮智之端一段然而水木之本原譬喻/端字初非有殊
端如水之有原木/之有本一而已矣而所謂一者則猶故也應主意/一字彼異
端之學應原題/反説始於存心之不明異端不知/存心之學而失於此
性之不知不存心則/不知性故支離淆亂四出而不可禦者應/冒
頭支離專錮/之習勝字皆習於情之所已流者矣不知性亦/不知情矣孟子
之學惟其有異乎是正説/主意故其所以言理者始可推也
理是仁/義禮智夫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之謂和
[005-33a]
用中庸/全句此性之初無智無愚正説/性字而仁義禮智之理皆
具則其未發者可知也未發是仁/義禮智此情之動正説/情字而惻
隠羞惡辭遜是非之端隨所感而皆見則其已發者有
在也已發為惻隠羞/惡辭遜是非未發謂中已發謂和演上/文此理固
非自外入矣孟子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然極而至於天地位
萬物育者果孰從而使之乎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用孰從字喚下
意/嗚呼答上/問此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中庸舉/毛詩語而昭昭之
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所以能合萬殊而一之者也用朱文公/萬殊之所
[005-33b]
以一/本語大哉心之為用乎其四端之主乎其仁義禮智之
本乎其性情之統而有以運用之者乎發盡/主意自昔聖賢
之所以相傳而植立人紀維持人道至於無所終窮者
蓋得乎此者也仁義禮智之/功用如此又豈若異端者之紛紛為
又應原/題説故愚嘗因孟氏之言竊以為天下之言性者
不可溺於高逺異端之學/溺於高逺吾之所謂仁義禮智者皆實理
聖賢之學不/溺於高逺天下之言情者不可拘於凡近異端之/學拘於
凡/近吾之所謂有是四端者皆是理也聖賢之學不/拘於凡近成之
[005-34a]
者性而情動焉易繋辭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感而生情而性寓焉
通書五性感動而善惡分又記樂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則所謂心學者
其端於此可推矣心所以統/性情者也不然則反以禮為偽荀子/之言
以智為術告子/之言以仁義為定名韓愈/之言未必皆不知道者
言之也非特異端不知/吾黨亦不知噫安得孟氏子與之言道哉又/感
慨傷今思古是學文中子安得/員機之士與之論九流哉句法
[005-35a]
 發明性理格 此篇與髙起潛仁義禮智之端論同意
  是非之心智之端       葉子雅
   出處孟公孫丑上/詳見前篇
   立說本朱公集注之説謂心者統乎性情人有/此心即有此智既有此智即有是非是非
     其情也智其性也此心所主一純乎公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則因其所發之情即可
     以騐其本然之性是心/與性情未嘗相離也
   批云辭旨精深首尾通暢本先儒之説/而叅以已意若論義理大段正當
一念好惡之公一念是心好/惡指是非則可以騐本然之天矣本/然
[005-35b]
之天是/智之端夫智者具是非之理者也先挈智/字説人有此心即
有此智露出心/字主意既有此智即有是非見得是非之/公是智之端是心
與性情固不見其相離也總心性情三字用朱文公/語心與性情不可相離
心則統乎性情者也語録張子曰心/統性情者也夫苟其統乎性
情也粘綴/上文則此心所主一純乎公以心/為主是其所是非其
所非公是/公非則既發之情即未發之性中庸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
中節謂/之和吾見其一本而已心統/性情不然公是公非之心或
失其守心無/所主則其與物接也必將情其情而不性其情
[005-36a]
便無公是非了/何以統性情孟子論是非之心必以智之端言舉/本
文/豈不以是非情也智則性也說主意/分曉性者心之理情
者心之用也語畧性是/理情是用吾能因其已發而探其未發應/前
語/則曰情與性獨不自此心而統之歟應心統性/情主意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願申言之大哉心乎其兼統夫性情者
正原心統性情意主意在此/一句所以復引此辨論起夫心自心也何兼性情
而統之也問/難吾嘗因是而求其說矣荅/觧人生之初明通
無蔽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與生俱生者心也用程/子語是者是之非
[005-36b]
者非之是非/之公本然之性此是/智我固有之非由外鑠我也
孟告子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然是心所在轉歸心/上説其未發也固純
乎天而已矣此是性之静/應破題天字 及其感物而動記樂記感/於物而動
性之/欲也則或好或惡於是乎有情焉此是情/之動其端甚㣲其
理甚著説端/字要皆此心本然通明之用也又歸在心字/ 語畧人只
有一箇心性安然不動情則因物/而感性是理情是用性静而情動則是捨情無以見性
非是非之情無/以見智之性捨性亦不可得而見心非智之性無以知/本然之心 朱文
公云心與性不可相離捨心/無以見性捨性則無以見心性情之統於心者如是夫
[005-37a]
繳在心統/性情上来吾惟自是而求之順/說則動静一源顯㣲無間
用程/子語感物而動好惡形焉見上/注即人生而静智以知此
者也記樂記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又祭義智者知此者也未發非先已發非後未/發
是性已發是/情又見前注不得於心勿求於性學孟子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句法
性其情則必情其情用文/公語夫固一本而已應冒/頭語知乎此
則可以知孟子之言矣入孟子/本文来且自人之智言之挈起/智字
講/吾徒見夫人一心也心一理也心具智/之理寂然之初端
倪不露易繋辭寂/然不動方其未發冲漠無朕此是性之静處/ 朱文公云冲
[005-37b]
漠無/朕雖淵懿也實有生知之妙揚子聖人聰明淵懿上/語十六生而知之者
也/雖凝静也實有明通之識通書静虛則/明明則通雖藏蓄也實有
事至能應物来能名之功荀子/云云不求照物無物不照不
求見事何事不見是智也即具是非之理者也以上皆/說智之
性已具是/非之理抑吾欲求是本然之理應破題/本然字如之何而得
之也有呼/喚天下之人見夫人之為善也本非有與於我
應前是者/是之意我則見之如不及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人之為不
善也本非有加於我也應前非者/非之意我則見之如探湯同/上
[005-38a]
見不善/如探湯彼其一好一惡公是公非總説是/非之公所以發見呈
露如是其不可遏者此是情/之動處豈喜怒哀樂既發之後其
情自若是哉見中庸来/喚下文應/上於此可以騐本然之性矣
應冒頭因其已發/而探其未發意何則虚設/問智根於心者也荅字歸/心 上
未有所觸也其未與物接也此未發/之時吾見其寂然而已
此是性/之静及夫境變於前有是有非此已發/之時則感而遂通
天機自見此是情之動而易繫辭/寂然不動感 遂通是者好之智之理見
於是是之時非者惡之智之理著於非非之日荀子是/是非非
[005-38b]
之謂/智譬猶因影見形形非與影殊以影比是非之情/以形比智之性沿
流遡源源不與流别以流比是非之情/以源比智之情其妙用顯行者
即其未始感發之驗也妙用顯行是是非之情/未始感發是智之性誰謂是
心之大非包括性情之具乎繳心絖/性情意時當戰國心學不
明甚矣引本題/孟子来是非貿亂莫有得其真者心不能統性/情故無公是
公/非孟子七萹之書其所以淑當時詔後世發明孟子所/以立言之意
大抵不過發明此心之妙先發心/之一字如曰智者行其所無
孟離婁下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禹之行水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
[005-39a]
以智之本於心者不可鑿也歸在/心上及其言性且曰乃若
其情則可以為善孟告子上公都子曰云云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
可以為/善矣非謂情之果可以為善也就上一/句斡轉蓋以因所觸
而發者雖不可以言情已發/為情要其所以如火之然如水
之達者亦其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故也性之動為情四/題下文凡有
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之言其真欲遏當時之
情其情繳孟子立/言之意使知心統性情之理歟繳歸心統/性情上
然四端之理雖人心之所固有結上/生下至於智之為理此
[005-39b]
又仁義禮三者之所不可無者也朱文公云智亦可以/包四者知之在先故
也不又説仁義/禮 可無智是故兼愛以為仁孟子墨氏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非智則何以知其非仁要智方/知不仁為我以為義同上楊子/取為我拔
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非智則何以知其非義要智方/知不義非禮以為
荀子以/禮為偽非智則何以知其非禮要智方知/其非禮故曰智者
知此者也朱文公云智有藏之義焉有終始之義焉惻/隠羞惡恭敬三者皆有可為之事而智則無
事可為但分别是非耳又云智只是/知得了便交付惻隠羞惡辭遜三者使人能於本心之
智而行其所無事焉末又歸重在智/上 注見上文則是凡有四端者
[005-40a]
知皆擴而充之矣注見/上
 两萹皆以心統性情為主意是祖前軰議論性理透
 徹前一篇人所罕見可以此萹參看
[005-41a]
 囘䕶題意格 此篇與黄朴經制述作論同意
  禹入聖域而不優       林 駉
   出處前漢賈捐之傳臣開堯舜聖之盛也禹入/聖域而不優故孔子稱堯曰大哉韶曰盡
     善禹曰無/間云云
   立說聖之盛者莫如堯舜凡事已盡美盡善所/以繼其後者難乎措手况復世變愈趨愈
     下禹之時又不如堯舜之時所以禹之未/優不如堯舜之盛也向使非堯舜為之先
     則禹亦可與堯舜並稱/矣豈誠有所未優乎
   考官批云出脱大禹極有力量是用起文格議/論自七聖論中来觀此一萹可見前
[005-41b]
     軰手/高處
聖之盛者難乎其繼也堯舜聖之盛禹繼堯/舜之後所以為難夫苟得斯
道之傳者皆聖人也韓原道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而或繼之難
何哉設問傳既是三聖皆/可以 道何為難繼蓋寥寥數百載之間答上/問
獲覩一聖人之興聖人不/常出則世率以為希濶之遇言聖/人罕
見/而未暇於求全含未/優意今而二三聖人相因而起堯舜/禹三
聖/人作於前日既盡善盡美而無復餘憾謂堯舜聖之/盛可無餘恨
為之後者猶莫難乎其繼之也禹繼堯舜之/後難以措手况復世變
[005-42a]
之自簡而入煩帝降而王堯舜時/事簡禹時事煩天下之自無事而日
以多事此两句用起文格事堯/舜時無事禹時多後聖人之心已不能以
逰乎前聖人之天禹所以不如堯舜立吕東莱禹論云/向使征誓之名不 吾知舜可以逰
乎堯之天禹可/以造乎舜之天則其可以無優劣之辨乎堯舜所以為/優禹所以為
未/優此則禹之得為未優者也禹之未優堯舜/之盛為之先蓋世無唐
虞禹得以專聖人之稱若無堯舜為之先/則禹與堯舜並矣惟堯舜為聖
之盛則禹之聖亦難乎其為言矣應破題句/發盡本意
知禹之所以為未優而非誠有所未優於聖者囘互/得好
[005-42b]
捐之之言曰禹入聖域而不優請以是論之昔之為道
統之論者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見韓原/道全句
曰三聖相授守一道董仲/舒䇿則禹之於堯舜若是班矣如/此
則是堯舜禹則一乎/用孟子語若是班今而於禹而有未優之論何耶設/問
反/難以禹而猶未優於聖就上/文難則堯舜亦未可謂之聖耳
若以禹為未優則堯/舜亦可謂之未優轉/正亦孰知夫禹之所以為未優
者正以堯舜為之先歟主/意古之作書者堯曰稽古堯典/曰若
稽古/帝堯舜曰稽古舜典曰若/稽古帝舜禹亦曰稽古禹謨曰若/稽古大禹是則
[005-43a]
堯舜禹之所以同也如此則是堯/舜禹則一然堯以典名作堯/典
以典名作舜/典禹獨以謨稱作大禹/臯陶謨是又堯舜禹之所以
異也如此則是堯/舜禹又不同世之論者類以為風氣始開此帝降
而王之别禹之時不如/堯舜之時然豈知天下之事已備而猶有
未備者則或可以措其力堯舜不為之先/則尚可以措手盡美而又盡
善者則無所容其功堯舜既盡美盡善/禹何所容其功堯舜之時且先/形容
堯舜聖/之盛處法度則章矣揚子見/下注禮樂則著矣問道萹虞夏/行堯道法度
彰禮/樂著論其功則巍乎無能名矣語㤗伯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
[005-43b]
也/言其徳則甚盛蔑以加矣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来聘 見舞韶箾者曰
徳至矣如天之無不懤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徳蔑以加於此矣藉使堯舜之後而
復以堯舜繼之已難於復盛而况於禹乎應聖之盛者/難乎其繼意
昔孔子稱堯曰大哉語㤗伯大哉堯之為君/也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而稱舜曰
君哉孟子君/哉舜也知君哉之舜已不能並大哉之堯舜已不/如堯
則禹之為聖其得未優之名固宜也禹宜乎不/如堯舜况世變
之浸以不古亦是起文簡應冒子/世變之自 而入繁人情之漸以不美應/冒
子天下自無事/而日以多事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為心堯舜時/優於禹
[005-44a]
之時又/下注而禹之民各自以為心禹時不如克舜/之時又下注泣辜之
通鑑紀禹出見罪人下車問而泣左右曰何為痛之/禹曰堯舜之人人皆以堯舜為心今方為君人各以
其心為心/是以痛之禹亦自知其不唐虞若也禹不如/堯舜故其胼手
胝足李斯傳手足胼/胝面目黎黒其視埀衣拱手而天下治者為孰
易繫辭堯舜氏作/埀衣裳而天下治誓師振旅大禹謨禹乃誓於師曰/云云禹拜昌言曰俞班
師振/旅其視不戰而屈人兵者為孰優揚子問道不戰而/屈人兵者堯舜也
禹此两脚先用/ 事織堯舜事擊壤之老不知其帝力帝王世紀堯時/八十老人擊壤
而歌曰吾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康衢之童不識而順則列子黄/帝萹帝
[005-44b]
逰於康衢兒童語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其視六府三事人得以
歌其功者為孰優大禹謨禹曰於帝念哉云云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九功惟叙
九叙惟歌来此一脚先/用堯舜事 織禹事吁堯舜之聖其天也若禹則其
猶人矣乎禹之人不如堯舜/之天 字眼好無堯舜則禹為蔑加之聖
可也見上左傳注專應冒頭世無/唐虞禹得以 聖人之稱惟夫堯作於前舜述
於後至矣盡矣而不可以復加矣本中庸/見左傳則為禹者亦
難乎其繼之也應冒頭惟堯舜為聖盛則/禹之聖亦難乎其為言矣崛起於尋常
之中則雖庸才亦足以自見此比無聖人為之先/則或可以措其力意而襲
[005-45a]
箕裘世業之傳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良冶之子必學為裘一事少墜先人
訓則其事有異於它人此比繼聖之盛者/無所容其功意太甲亦賢君
湯之/子以其繼成湯則不能以逃不明之譏書伊訓太/甲既立不
明比以不明/字 未優字成王亦聖子也武王/之子以文武為之先則亦
見謂中才焉漢書成王中才之君/以中才字比未優字使禹曠堯舜數百年
而後生使禹不繼堯舜之/後則與湯武一同則有慙之湯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于南巢
惟有慙徳優以有/慙字比未 字未盡善之武語子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以未盡善字比
未優/字皆不失為聖人禹湯武皆/謂之聖人孰謂禹而不優於聖邪
[005-45b]
回䕶得不/優意甚好大抵世無孔子則顔子不當在弟子之列韓/文
全/句時有周公則召公僅可謂之大賢孫寳曰周公上聖/召公大賢 又以
此二事/為證絶無而僅有則有者始足稱無堯舜則/禹為優層見而
疉出是所以來未優之論也堯舜之後又有/禹所以未優不然則孟
荀之才其視大禹又何如哉又舉孟子荀/子來比禹後之論者猶
曰優入聖域韓進學解皆者孟軻好辨孔道以明云云/荀卿宗王大論以興云云絶類離倫優入
聖/域曽謂大禹而不孟荀若也禹豈孟荀/之儔哉蓋時當戰國則
雖孟荀可為優入聖域戰國之時無人/孟荀所以為優世處唐虞則以
[005-46a]
大禹入聖域而不優唐虞之盛如此/禹所以為未優善觀聖人者亦當
先觀其時可也一觀孟荀之優則禹之未優/可知矣以彼形此極是透徹
[005-47a]
 囘䕶題意格 此篇與前輩禹入聖域而不優論同意
  經制述作如何        黄 朴
   出處文中子天地萹吾視千載而上聖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其道則一而經制大備
     後之為政者有所持循吾視千載而下未/有若仲尼焉其道則一而述作大明後之
     修文者有/所折衷矣
   立説古者聖人開端於其先人心未漓未嘗求/詳於法真意相與未嘗求工扵文使繼之
     者猶有所増益若經制之法至周公而大/備述作之文至仲尼而大明則是法與文
     至此極矣後之言法者卒莫能繼周公之/遺則後之言文者卒莫能繼孔氏之餘音
[005-47b]
     則二聖人先為之極而難乎其繼耳然猶/汲汲而使之大備者是蓋聖人處世變之
     窮而非其/心之得已
   考官批云文勢圓轉意味深長蓋自吕/東莱七聖論中来老作也
事至於極而難乎其繼者經制大備述作大明則已/極矣後之作者何以繼之
殆聖人處世變之窮周公處成周世運極盛之時/孔子處春秋斯文將墜之時而非
其心之所樂也至於窮而為之/非其心之得已夫道散而法始立道散/而後
經制/法立質䘮而文始興質䘮而後述/作之文興曽謂聖人求詳於法
求工於文哉聖人本心未/嘗求如此法足以盡物之變經制/大備文足
[005-48a]
以窮理之奥述作/大明後有作者固無復加於此矣無以復/加則難
乎其/繼然太朴日散不容無經/制之法至徳日離不容無述/作之文聖人
之心未始不逆料異日之難乎其繼也周公孔子已/預知如此
人雖知異日之難繼猶将汲汲而為之者粘上文演大/備大明意
其殆憂世變之愈窮應破題處/世變之窮不得已焉曲為之制經/制
大/備詳為之說述作/大明則来者尚有稽焉耳所以備且明者/要使後世有所
考/證經制述作至周公仲尼而極盛引夲/文亦至周公仲尼
而始窮應窮/字世變亦可覩矣應世/變字吾是以悲二聖人居
[005-48b]
道之窮應窮/字不得如古先聖人之為開端於先學東莱/七聖論
言/語而使繼之者猶有所增益也古者聖人未至於極則/猶可繼如周孔已極不
可繼/也然則經制大備述作大明非二聖人之心明矣照破/題語
經制述作如何請申王通之說夫法所以防情也經/制
所以宣意也述/作吾欲詔天下示来世應来者尚/有稽語自非經
制之詳大/備述作之備大/明則其傳也不乆不備不明則不/可以傳後世
雖然斯二者經制/述作非聖人意也非本心/之所樂勢也處世變之/窮 非聖
人意也勢也是學/栁子厚封建論語人情未漓何以法為太朴未散則不/必求詳於法
[005-49a]
真意相與何以文為至徳未離則不/必求工於文自穴居結繩易而
為宫室書契易繋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
以書/契君子知黄帝堯舜之通變同上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不能無異於伏羲神農之舊同上包羲氏没神農氏作/云云神農氏没黄帝堯舜
氏/作則法固不必詳也不必求詳/經制之法自八卦之畫重而為六
十四伏羲畫八卦文王/重為六十四卦君子病文王之費辭文王重易/之辭已繁
於伏羲/之文已不逮伏羲氏之省文見上/觧則文固不必多也
不必求多/述作之文是故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記禮運/云云原於
[005-49b]
大道之既隠應冒頭承題道/散而法始立博而寡要勞而無功司馬/遷云
云儒家者流博而/寡要勞而無功咎在文籍之太繁應冒頭承題質/䘮而文始興
固以為周公經制之備非求備也入周公經/制之備語世運至成
而已極雖欲不備焉不可也應處世變之窮意/ 不容不大備仲尼述
作之詳非過詳也入仲尼述/作大明語斯文至春秋而將墜雖欲
不詳焉不可也應處世變之窮/語不容不大明二聖人處時之不幸世/變
之/窮是以極意而為之應冒頭猶将/汲汲而為之非其所欲也應破題/非其心
之所/樂何者君臣名分朝廷禮節車輿服御之制冠昏䘮
[005-50a]
祭之儀見周/禮周公處之盡矣經制之法至周/公而後大備後世有周
公焉莫能加毫末於此矣應難乎/其繼意天地之所以位日月
之所以行學韓送文暢師序文日月星/辰之所以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人物之變
同上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仁義禮樂之實孟子離婁上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
兄是也知之實知斯二者禮之實/莭文斯二者樂之實樂斯二者孔門講之熟矣述作/之文
至仲尼/而大明後世有夫子焉亦莫能加毫末于此矣應難乎/其繼意
周公仲尼曾以是為誇乎非周孔二/聖人本心蓋自三皇至於周
如一陽之生於復易復卦五陰在/上一陽在下而將變於姤也姤卦/五陽
[005-50b]
在上一/陰在下子丑寅之建正記檀弓注夏以建寅為正殷/以建丑為正周以建子為正
質文之迭尚夏尚忠商尚/質周尚文至是周矣周者/遍也此周公所以
詳其法周公經制/所以大備吾夫子所以備其文歟仲尼述作/所以大明
自六典致太平之後六典周公致太平之書官六典/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 冬官
之言治者卒莫能紹六典之遺則經制大備/難乎其繼自六經埀
世之後孔子刪詩定書述禮/明樂繫易作春秋世之為文者卒莫繼孔氏
之餘音述作大明/難乎其繼則以二聖人先為之極而後世難乎
其繼耳發出/主意嗟夫法備於成周經制/大備由成周而下法無
[005-51a]
取焉應後之言治者莫能/紹六典之遺則意文盛於洙泗述作大明洙孔/子設教於 四
之/上由洙泗而下文無觀焉應後之為文者卒莫/能續孔氏之餘音二聖人
之心周公/孔子非不知異日事勢之必至此也應冒頭聖人之/心未始不逆料
異日之難/乎其繼意亦念夫世降而周説周公孔/子之時三光五岳之氣
將散人事備矣應冒頭/道㪚意風氣漓矣應冒頭/質䘮意吾恐後世因
之不知太平之盛典周公/經制聖學之大全孔子/述作非吾之責
而誰責後世不知此則/是周孔之意是用事制而曲防經制大備制/禮事為之
曲為/之防博學而詳說述作大明説孟/博學而詳立為成憲以俟後聖
[005-51b]
應冐頭来者/尚有稽意千載而下尚庻幾如吾意之所期而卒不
果也豈不悲哉非聖人本心之所樂/ 應冒頭一悲字生於周孔之前者
率五百年而一遇聖人孟子盡心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嵗生於周
孔之後者千有餘年而未遇焉上文由孔子/而來至於今事極乎盛
者其終必衰應聖之盛者/難乎其繼意故君子欲觀聖道常願如大
道為公之世停蓄不露記禮運大道之/行與天下為公不願如周公孔
子之事極盛而無餘也法與文至周/公孔子而極此非吾之臆說也
非吾一/已之見周公仲尼復起無以易吾言也學孟/子語太公報政
[005-52a]
周公曰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史記魯世家太公之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曰何
速也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則欲簡而不欲繁周公之心也周公之心/未嘗求詳
扵/法仲尼嘗謂予欲無言天何言哉語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
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則著書立言又豈仲尼之
得已乎仲尼之心未/嘗求工於文不得已而猶為之粘上文/斡一轉聖人之
志益可悲矣非聖人之本/心應前悲字然則經制至於大備述作至
於大明叙本/文其殆救時之弊濟道之窮應處世變/之窮意開天
下後世之惑應来者尚/有稽意雖欲效黄帝堯舜氏之為而不
[005-52b]
可得也應原題/下數語世之惑者不諒聖人之心反應前/心字不知
世變之不可驟返也反應世變/之窮説學清虛者病法制之繁
於是乎有剖斗折衡之說老子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安得如經制大備時
惨刻者病文字之多於是乎有坑焚絶㓕之說秦始皇/以焚書
坑儒絶㓕禮學時安/得如述作大明愈變愈下世變/之窮道術益為天下裂
經制述作/愈分裂矣獨不思返天下於太朴應人情/未漓意示學者以
無言應真情/相與意斯説也而果可用於周則周公孔子已為
之矣經制果可以不備述作果可以不明/則周孔已先為之又何待後人為之周孔之所不
[005-53a]
能為粘上文/正説而後世欲强為之此清虚惨/刻之徒非愚則狂也
繳盡/上意雖然周公之事不得而見之矣周公是達/而在上者宣尼之
業誰實紹之孔子是窮而在/下者 引下文王通氏講道河汾竊有志
王通字仲淹講/道於河汾之上屬之王通氏可乎設/問曰王氏支離揚/子
五經/支離支離者不得其雅也折倒/王通若孟軻氏醇乎醇者也
見韓原/道文井田經界本之周公孟畢戰問井地孟子曰云/云夫仁政必自經界始井
地不均穀/禄不平仁義性善傳之孔子孟子告子曰云云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桞為
桮棬孟子曰云云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不子之/言夫云云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 善水
[005-53b]
無有/不下孔子而下孟軻氏一人而已韓原道孔子/傳之孟軻軻死而
後不得其傳同上軻之死/不得其傳焉故曰周公殁天下無善治孟
軻死百世無眞儒四句全用/程子語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前萹謂聖之盛者難乎其繼此篇亦謂事之極者難
 乎其繼意味正相似亦可謂與君擢唐虞三代純懿
 論蔡徳潤說天者莫辯乎易論機軸畧同可以参看
[005-54a]
 反題辨論格 此篇與鼂錯不能過崔寔論同機軸
  文帝不及賈生        蔡 岸
   出處前漢賈誼傳誼為長沙王太傅後嵗餘文/帝思誼徵之至入見上方受釐坐宣室上
     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乆不
     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立說不及之名常生於過帝不及乎賈生則生/之於帝為過矣生以豪傑之才過於自用
     生之所甚喜帝之所甚憂謫之長沙欲其/少損而宣室之論愈過於前則文帝不及
     之嘆蓋惜其過於自用之辭云爾而非/所以為褒也是就過之一字上用力
[005-54b]
   批云說他人未出底話是要看/他冷語處最有力老筆也
人主有志於成就天下之豪傑者賈生以豪傑之才過/於自用文帝欲成就
之/不欲其過於自用也不及之嘆非真不及/也恐生之過於帝也夫適然議
論之間宣室/之論能使其君欣然入其心文帝為/之前席有不可㡬
及之意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亦足以為一世之豪傑矣且説生/之才可
謂豪傑未/説出主意然而轉歸/主意動見於辭色者所以為喜文帝曰/自以為
過之今/不及也而鬱然於懐者實深以為憂憂其過/於自用苟不深觀
其抑揚之所存自他人觀之則過字似抑賈生不及字/似揚賈生以此萹觀之不及字是抑生
[005-55a]
非揚/也而徐䆒其用舍之所極召之未㡬謫之長沙再召/之方至又為梁王太傅
則人君之用心所以成就其才於逺且大者終不可得而
見也以不及之詞為褒而不以為抑/則帝成就之心不可得而見矣吾嘗以是而觀文
帝矣賈生以豪傑之才自奮於一世本傳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
帝之所甚重文帝重之超遷嵗/中至大中大夫而過於自用應起/語抑有
傷焉誼之才既有諸老先生之不及所以起絳灌之讒/今而宣室之召議論尤過于前文帝所以傷之
宣室之論自謂不及叙本文此不及二字當以冷語/觀之異乎他人之所謂不及
蓋惜之之辭云爾而非所以為褒也觀帝不及之辭不/是褒他正是抑他
[005-55b]
惜其過於/自用也不然既以為不及矣而卒不用焉亦獨何哉
觀帝不用他則知不/及之語非喜之之語以是觀之則文帝不及賈生亦可
以考論其故矣舉題語亦復/連接不斷夫人之所謂不及者且説/他人
之/見必其在已者有所愧而在人者有所羡也我不如他/所以有不
及之/語而文帝之所不及者則非是之謂也帝之所謂不/及者非真謂
不及他正/是冷語不及之名常生於過說出/本意帝不及乎生則生
之於帝為過矣就出處過之一/字斡得意出嗚呼帝之不及生於帝
乎何愧帝若真不及/他夫何慊生之過於帝則生其可慮也哉生/若
[005-56a]
真過於帝豈不大可憂憂之/者蓋惜其豪傑而欲成就之夫士君子抱負其所長以
致用於一世此處文不失之抱脚雍容/和緩且說君子之正論亦必觀乎時中
之義而後可以有為也記中庸君/子而時中有所不足不敢不勉
有餘不敢盡用中庸/句法古人㓜學壮行孟夫人㓜而學/之壮而欲行之
有不以是為凖的焉者也當以時中之/義為凖的動焉而不相其
可進則進不/可進則止進焉而不揆其君可言則言不/可言則已揚厲激
發以求盡乎吾才之所至此便是過/扵自用則天下之事将有
撓亂而不輯自用則敗/天下之事豈所以為善用其才也哉此非/所以
[005-56b]
為成/才生以豪傑之資益以聖賢學問之懿夲傳誼年十/八能誦詩書
屬/文其必有以講此矣以上數語/且揚賈生奈何却抑/之其志大而量
之狭也學廣而識之褊也如欲改正朔興禮樂等語皆/是志大通諸家之書皆是學
廣及謫長沙則意不/自得便是量狭識褊登廷之初文帝召/為博士正色論事有諸
老先生之所不及此非先生之福也誼年二十餘最為/小毎詔令議下諸
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夫議論之所發有以使夫閱歴之未深
者無以企及其萬一焉亦可以為難矣且説生之議論/使時之未更事
者不及之/固是難得而老成慮事之君子曽少年論事之不逮兹
[005-57a]
豈其福而顧以為喜哉若夫諸老先生之所不及致有/絳灌之讒非生之福 應前福
字/生之所甚喜蓋帝之所甚慮也生以諸老未能言為/喜帝以生之過於帝
為/憂禮樂制度之請為之謙遜誼以為漢興二十餘年天/下和洽宜改正𦍤易服色
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云云帝謙遜未遑也夫亦㣲見其意矣帝之本/心可見而生未
之有察焉生未知帝未遑/之心所以抑之長沙之謫本傳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
之属盡害之曰洛陽年少初學專欲擅權/云云天子後亦疏之以誼為長沙王太傅夫豈絳灌貝
錦之工哉見上絳侯周勃灌嬰也錦/毛詩萋兮菲兮成是貝達之於孤孽之餘
孟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作之於困心衡慮之日孟告子/下困於
[005-57b]
心衡於慮/而後作以消沮其高世傲物之意謫誼于長沙正以/摧抑其過於自用
之/心蓋帝之所以成就豪傑之㣲權也應破/題語延之嵗月本/傳
後嵗餘文/帝思誼而有宣室之召上方受釐坐宣/室釐音禧福也夫亦以為動
心忍性之效至是可以略見矣孟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英鋭之故習謂生年/少之才振發於議論之間者見本/題注未見其
少損也而有加焉其議論不减於前日而有加於前日/則生之過於自用者尤愈於前日
則今也不及之歎說不及/二字其惜之也耶正惜/之也其褒之也
非褒之也/ 疑詞嗚呼亦既以為不及矣而卒不用焉至此/說出
[005-58a]
本意若是帝果以生為不可及何為/不用之而反以生為梁懐王太傅為生者亦可以自
喻矣生亦可自曉帝/不及之語矣夫知其不可及而不以為不及者
掩善者也再演不/及意既知其不及而不用焉者棄賢者也
冄演不/用意帝固不得為掩善而獨棄賢也哉帝之心無此/二項節病
拊髀之歎猶得借才於異代馮唐傳文帝稱趙将李齊/之賢唐曰齊尚不如亷頗
李牧之為将也上聞之乃拊髀曰嗟/乎吾獨不得頗牧為将豈憂匈奴哉有賢如生知而棄
之不宜其有此也又以拊髀一事為證/見得帝不是棄賢者嗚呼為生者亦
可以自喻矣再説生自喻意正所以深明帝之所謂/不及者非真不及也惜其才之過耳
[005-58b]
之不及生則生過乎帝者也說過字/有力當漢息肩之日史/記
本紀漢興至孝文百姓無/内外之繇得息肩於田畆涵養之政如帝者亦宜矣而
可過乎哉謂文帝之政如此不可更過/若更要過則必至紛更多事帝以生之過已
為憂應冒頭鬱然於懐者深以為憂意/亦應生之過於帝生其可慮語生以帝之不及
者為喜應冒頭動見於辭色者所以為喜/意亦應帝之不及生於帝何愧語梁傅之日以/誼
為梁懐/王太傅且為痛哭流涕而建策焉誼上疏大略曰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
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因陳治安之策帝於是而愈見其不及矣說愈見/二字最
有味此是冷/語當反着雖然生過於自用不足以知帝之心固無
[005-59a]
足怪也説倒/上意而後之論者毎毎以是寘優劣之辨而不
及究其始末焉是可不為大惑也耶浚人謂帝之不及/生則以生為優帝
為劣豈/不惑哉鼂錯以不及其臣為五伯之事鼂錯傳錯對策/曰五伯不及其
臣故属之以/國任之以事或者為是而發以愧帝焉其愚不足論也
錯之心未/必是如此而後世顧有矜已取名之主以為文帝勝賈
生至僣為之論後之君乃立論以文帝勝扵/賈誼又以勝字反映不及嗚呼帝之
心愈不可得而見矣不知文帝不及賈生之語帝之心/已不可得而見今又云文帝勝賈
生帝之心愈不可得/而見 添一愈字謹論
[005-60a]
 反題辨論格 此篇與文帝不及賈生論同機軸
  鼂錯不能過崔寔       蔡 岸
   出處後漢崔寔傳論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論典籍為儒家文林云云寔之政論言當
     世理亂雖鼂錯/之徒不能過也
   立說鼂錯專尚竒謀譎計雖其智足稱而其持/論或過薄焉其激而為七國之變者乃其
     驗也何足稱述今崔寔之論時政大抵黜/王而進伯緩徳而尚威其立論尤薄於錯
     焉所以范曄論之以為寔之政論雖鼂錯/有所不能過非褒之也乃傷之也錯不能
     過寔則是寔過乎錯矣用智如錯而可過/乎哉用智而過錯是欲移七國之變而震
[005-60b]
     動于廟堂之間/不亦過甚矣乎
   批云行文如斷案此萹是也且說得不/能過三字極有意味真可為法
言有大而非褒錯不能過寔似誇大之其實非褒寔也/傷其立論之薄耳 是學歐文言有大
而非/誇語要未可以品藻常法論之也以品藻常法論則似/褒寔以本意觀之實
傷之/也夫君子擬人各於其黨揚子擬人必以其倫又論/語人之過也各於其黨
觀其所擬斯可以知厚薄矣且説比擬大意/未説出主意蓋自三代
而下從古者/説来儒者論治暗指/鼂錯固有其智足稱錯號為/智囊
持論之意或過薄焉如削七國之謀/皆是過薄處君子亦既傷之君/子
[005-61a]
既傷錯之/智不足道而或者於此暗指/崔寔祖述其餘智而馳騁焉謂/寔
本祖錯之餘/智而為政論猶将有加乎其初寔之立論以威刑為/主尤過於錯之刻薄
君子以今凖昔暗指/范曄而為之致其輕重淺深之論謂錯/不能
過/寔是獨可以徒言而不深察其微意之所存哉豈可徒/觀其言
而不察其意且/含蓄未說出昔者范曄之論崔寔也以為鼂錯有所
不能過引本/文其意之㣲者蓋若此也應上㣲/意字而論者相
承以為是固所以抑錯而揚寔者自他人見之真/以寔勝於錯兹不
惟失曄之意范曄之見/不如此而其為患蓋有甚大焉者矣若/以
[005-61b]
寔為勝於錯則其為患/尤有大於七國之變鼂錯不能過崔寔吾於是乎申
論之且凡所謂過人者原題與前篇/機軸一同必其才智議論之
有餘者也才智有餘/方可過人而所謂不能過者必其有所不足
者也才智不足則/不能過人過者在我而不能過者在人則我之
名尊矣總上/两脚此其比方之大略也結上/文而曄之所以論
寔者則不若是然也亦如前萹帝之所以不及/者非是之謂也機抽一同是何也
虛設/問君子論人之意應冒頭/意字亦當自其所擬者而觀之
應接題/擬字夫儒者論治且説大意暗/用董仲舒事誠能使伊吕之無
[005-62a]
以加伊尹吕望/吕無以加 仲舒賛云劉向稱仲舒之才雖伊/以無以加三字比不能過三字
禹復生而無以易也雖虞舜夏禹不能/易仲舒正大之論則其為論始有
可以闗百世質天地而不慚者矣學中/庸語蓋自劉向之論
賈誼以為伊管未能逺過前漢賈誼傳賛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
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過/也 又以未能過字比不能過三字則君子於此由其
辭之所及察其意之所存應意/字已有見其王伯之雜而
學術之不純者伊尹王者之佐管仲伯者之佐今以/誼比伊管是王伯之雜學術不純處
况於曄之所以論寔者顧若鼂錯而已耶向之論誼猶/曄之論寔也
[005-62b]
臯陶之陳謨書臯陶/矢厥謨伊箕之作訓伊尹作伊訓箕子陳/洪範 用崔寔論中
語云臯陶陳謨而唐虞以/興伊箕作訓而商周用隆姑舍是不論也且舍古人/而論漢
漢以來二三百年之間崇論閎議亦且不為少矣司馬/相如
難蜀文必将崇論閎議/創業埀統為萬世基曄之論寔而致品藻焉又引/本文
於他人乃以及錯不以他人比寔/而以錯比之兹其為意必有可察
者也應前深察/㣲意語然則亦先觀諸錯之所以為人者而後
可以論寔矣先說/鼂錯錯之學術蓋發源於申商者也錯學/申商
刑名於/張恢學術一偏申啇惨刻之/學故曰偏心術隨化錯號智囊可/知其心術
[005-63a]
日從事於奇謀譎計之中如削七國敎太/子以術數之類備邊守禦雖
足以強國錯言守邊備塞又言屯戍/之事又言制邊縣以備敵而天下自此日以
多事矣時匈奴/數犯邊賢良一策後詔有司舉賢良文學/錯在選中上親策詔之思以
親事法宫煩人主之視聽錯對策曰五帝神聖其臣莫/能及故自親事處於法宫之
中/而更定法令之請必欲舉高帝之舊而悉棄之錯又/言宜
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竒其才是乃田嬰之所以謀
通鑑田/氏并齊商鞅之所以治秦者秦用商鞅定/變法之令而錯施之
漢焉以嬰與鞅而比錯/則錯之為人可知幸文帝徳性之仁厚有未可以
[005-63b]
輕動者焉見上孝文雖/不盡聽語至景帝則不能保矣景帝即位/遷御史大
夫用錯削/諸侯之言術數一語養禍於羽翼東宫之日錯言人主/所以尊顯
功名揚於萬世之後者以知術/數也云云臣切為皇太子急之異時性與習成氣類相
見賈誼/策云云而漢家治體為之寖傷後七國反以/誅錯為名嗚呼用
智而至於錯亦已過矣與後面用智如錯/而可過乎哉相應而寔之論治
雖錯有所不能過焉引本/文則若寔者其殆有甚於錯也
錯不能過寔/則寔勝於錯夫錯之為智蓋㡬於申商矣見上注刻/申啇惨
豈可/學於是而有過焉其誰能堪之若更過於錯則必有/大患尤甚於七國之
[005-64a]
變/寔之論時政也引崔寔来/説見本文大抵黜王而進伯崔寔政/論云且
濟時拯世之術豈必體堯蹈舜然後乃理期於補綻决/壊支拄邪傾云云今既不能純法八世故宜叅以霸政
霸政則宜重賞深罰以御/之 注八世謂三皇五帝緩徳而尚威同上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徳
教者興平/之梁肉也仁人之言宜不如是之薄也彼其意固以為
藥石所以攻疾同上夫以徳教除殘是以梁肉理疾/也以刑罰理平是以藥石供養也
四牡横奔非箝勒鞬&KR0034不足以為救同上自數世以来/政多恩貸云云四
牡横奔皇路險傾方将箝勒鞬&KR0034以救之也/注箝以木銜其口勒馬轡輈車轅鞬猶束則亦不思
而已矣責寔之/論不是夫補壊支傾顧豈無具而獨出於刑威
[005-64b]
也哉見上注又云故嚴刑/峻法破奸宄之膽昔者魯哀公問社於宰我見/語
八佾云云說善用事者把/不切題事 自然切題其意固在三家也三家謂仲/孫叔孫季
孫/宰我言周人以栗之意亦欲以諛語而㣲動之耳朱/文
公注云戰栗恐懼貌宰我言周所以用栗之/意如此豈以古者戮人於社故附㑹其説歟而夫子聞
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見八佾全文非注/孔子以宰我 立
社之/本意聖人非固謂其勢之已成有不可以為之圗者三/家
魯之陪臣其僣已甚聖/人非謂其勢不可以圗亦以為収公室之權夫自有道
収其權在道/不在威刑有不在於區區之刑威耳折倒崔寔/刑威之論漢至
[005-65a]
桓帝之世崔寔事/桓帝政令垢翫皇路險傾崔寔政論云自/漢興以来政令
垢翫云云/皇路險傾是豈刑威不足之咎哉非刑威/之咎大臣無權時/太
尉李固杜喬/皆下獄死戚臣竊政中常侍曹/莭等干政亦思所以處此者而
已矣寔當忍所以處/之豈在刑威是時天下大勢亡可蹻待桓帝時/衰弱已
甚其亡可/立足而待其所以自扶於将傾者亦以高文之餘澤有
至是而未斬者也漢之所以未亡者以徳教/猶在耳豈在於刑威哉於是而震
之以威焉則漢之為漢將無一之可恃痛言寔之言/刑威不足恃
也不是之思責寔不/此之思方舉鼂錯未盡之智而施之夾惹/錯來
[005-65b]
並/説是欲移七國之變錯時七/國反而震揺於廟堂之間若以/寔為
過於錯則其/患必至於此不亦過甚矣乎説得過/字好由是觀之如曄之
判斷范/曄之言以為錯之不能過寔者說本/文其褒之也耶非/褒
之/也其傷之也耶正傷之也同且疑/辭與前萹 機軸錯不能過寔則寔過
乎錯矣説主意/極透徹用智如錯者而猶可過哉應前/語君子於
此亦可以知史筆之㣲意矣曄之㣲意/正在此嗚呼史筆之意
不著於後世於曄何憾也粘意字前結尾機/軸亦與 篇同崔寔之名
于錯有光說寔勝於錯光學/毛詩于湯有 語後之好為論者以是為不
[005-66a]
可及而争趨焉言後之人不知曄之本意正是/譏寔反以為褒而争欲效之此其為
患可勝言哉應冒/頭凡天下之言利者以管仲為不可及
管仲相齊以/魚塩冨國言兵者以孫武為不可及孫武吳起/言兵者流此皆
後世之不幸者也言利如仲言兵如/武非天下之福言治者以寔為不
可及又以管仲孫/武来比崔寔則愚者求企智者求勝應後之論者/以是為不可
及而争/趨焉意不仁之禍殆不知其所終矣應此其為患/可勝言哉意嗚呼
此吾之所以深憂而力論也歟妙/論
 前篇說不及二字是冷語發明此篇説不能過三字
[005-66b]
 尤有判斷两萹俱出蔡迂齋之手文勢開闔抑揚自
 是一家機軸
[005-67a]
 囘護題意格 此篇可與前輩荀氏有二仁論參㸔
  管仲如其仁         張定甫
   出處論語憲問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
     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齊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
     亂将作矣奉公子小白奔莒襄公徔弟公/孫無知弑㐮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出
     奔魯齊人弑無知魯伐齊納子糾小白自/莒先入是為桓公乃殺子糾召忽死之管
     仲相/桓公
   立說召忽管仲俱為公子糾之臣桓公殺公子/糾召忽管仲俱當死於義今則召忽死之
[005-67b]
     管仲不死而反相桓公子路以是而問孔/子疑召忽以身狥義仁者為之管仲隠忍
     事讐非仁者之所為也夫子答之謂忽之/死也以明道仲之生也以救時苟有闗於
     天下之大誼者皆當為之而仁皆在焉故/曰如其仁如其仁如之者謂仲之仁亦忽
     之仁/也
   考官批云發得管仲心事明白議論愈出/愈竒蓋自荀氏有二仁論中来
君子之立事管仲/召忽惟論其闗於天下之大誼而已仲之/生也
以救時忽之/死也以明道而異同不與焉仲生而忽死皆闗係/大義何以異同為拘事之
不可以㮣論乆矣事有異同不/可以一等論固有所當為而為者召/忽
[005-68a]
當死/而死亦有當為而不為者管仲當死/而不死苟其有係於世道
之升降民生之治亂有闗於天/下之大誼則君子皆為之忽之死/仲之生
皆是當/為之事世無聖人之論孔/子為之者世常以為是世之人/每以忽
之死/為是而不為者世常以為非每以仲之不/死為不是嗟乎以君子
之用心指管/仲而不獲君子之名仲不死則/以為非世之不為君
子者將以是藉口矣恐世之人見管仲不死皆以為非/其不為君子者将以管仲之事藉
口/矣聖人非方人者也方者/比也而亦豈能已於言焉孔子豈/容不荅
子路之言而/以仁許管仲公子糾之事引出/本題人皆以召忽以身狥義
[005-68b]
仁者為之召忽為公子糾之臣見其君被/害致命而死固仁者所當為而管仲隠忍
其身不棄於溝瀆之間仁者所不為也管仲為公子糾/之臣見其君為
桓公所弑既不能死又相桓公是忍耻以事讐豈仁者/所當為 本出䖏下文微管仲吾其被髪左衽矣豈若
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夫二子之心一耳召忽/管仲生也以
救時管/仲死也以明道召/忽而仁皆在焉忽之死仲之生/皆可以為仁
旦子路以是為問本出/處而夫子以如其仁為對見本/題注
两言之本文如其/仁如其仁如云者管之仁亦召之仁也主意/明白
仲如其仁請申論之人有常言吾聞之夫子矣便就夫/子身上
[005-69a]
説/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語衛靈/公全句
仁我所欲生亦我所欲也告子上生亦我所欲義亦我/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義/者也古人蓋有舍魚而取熊掌者上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
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蓋言為仁者皆不可以求生也上文生/亦我所
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出處本文此改義為仁字曰是非夫子之意也
引用之文相是若論為仁者不可以求生如此則與管/仲之生意 反故先説破非夫子之意方説得主意来
夫不明夫子之意而過為之說粘上文/反說則人必皆為勇
夫烈士之感慨然後可以為仁也如此則是人人皆為/召忽之死不為管仲
[005-69b]
之生方/&KR0379是仁夫人孰不愛生而有時而不敢愛轉歸正於生所/欲有甚 者
當死/則死若其求生以害仁則固不可如其苟免求活有/害於仁者固不可
而無以澤生民死而與草木俱腐則君子奚擇焉如其/生而
無益於世死而無/聞於時者亦不可吾故曰是非夫子之意也應前/語吾有
以騐之矣引/證昔夫子嘗謂殷之有三仁矣見下/注殷之末
紂/時天之棄殷已久紂無道/天弃之㣲子比干王室之懿親也見下/注
相從而死於諌比干諌紂紂殺比干獨㣲子/去之不相從比干而死於諌則恐湯之
不祀也語㣲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諌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注㣲箕二國名子爵也㣲子紂
[005-70a]
庻兄箕子比干紂諸父㣲子見紂無道去/之以存宗祀箕子比干皆諌紂紂殺比干箕子異姓之
臣也見上/注死則無名不為比/干之死去則不忍不為㣲/子之生是以徉
狂焉本注云囚箕子以/為奴徉狂而受辱其去也以殷㣲子/之去其存也以殷
箕子/之存其死也亦以殷比干/之死故均謂之仁焉去者為仁存/者為仁死者
亦為仁有此一段全/襲荀氏 二仁論大抵仁固不在於狥身生則是/狥身
不在於狥道死則是/狥道要之出於天下之大義應破/題世道
之升降照小/講民生之治亂主意在/此三句苟其有闗於是闗係/上三
句/則仁不可勝用焉如此則是仁也孟/仁不可勝用嗚呼比干之狥
[005-70b]
道召忽以之召忽之死如/比干之死㣲子箕子之狥身管仲以之
管仲之生如㣲/子箕子之生夫子之待人一矣孔子待殷之三仁與/稱管仲之仁則一
豈有在殷則為仁而在齊則異其心哉豈以殷之三子/為仁而以齊之
二子為/不仁哉方齊之亂見本/題注小白子糾俱失身於外小白奔/莒公子
糾奔/魯其勢無兩立之理也小白入必害公子糾/公子糾入必害小白管仲二
子擇君而事管仲召忽俱/事公子糾一日之去就而終身之大誼
存焉應破題/大誼字子糾之没召忽死之見本/出處固天理也召忽/當死
而死固可/以言仁仲何人也先抑/管仲忍辱於桎梏而為之左莊九/年桓公
[005-71a]
即小白入鮑叔曰子糾親也請討之管召讐也請受而/甘心焉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
歸而告曰管夷吾治於高傒使相/可也易用説桎梏桎梏囚之具夫一日之生不足以
易終身之節仲雖不死而/人不以為是齊相之貴何足以償天下之
仲雖相桓公而天下皆/以為非 抑仲至此仲之智猶以相齊豈不足以
知此抑揚/管仲仲之心猶忽之心也仲之心與/忽則一仲蓋以謂君
臣之義與天地並臣當為/君致命有忽為之足矣有忽死於義則/仲可以無死
天子弱而未尊謂小/白四裔強而未賔如椘人/之類此其患豈
特主辱而已哉為管仲張本/誇大其功吾而相與為匹夫匹婦之
[005-71b]
見冐/子注則誰與任其責也若忽既死仲又死則/誰任尊主攘夷之責自今而
觀後世所謂不忠之臣無所資以為非義者實聞忽之
不忠之臣不敢為不義者以/聞召忽之風能為君致命也則忽之仁在天下也忽/之
死也以明道固/可謂之仁矣而春秋之民不至於服左袵而言侏離
此句文自韓愈與孟簡書中来云云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袵而言侏離矣注後漢語言侏離蠻夷語聲
也吾又語憲問㣲管/仲 其被髪左袵矣謂非仲之仁可乎仲之生也以救/時不可謂非仁
也/其沒也以君召忽/之死其存也以天下管仲/之生果孰是而孰
非耶忽雖是而仲/亦未為不是雖然仲之心是矣而迹非也又斡一/轉謂仲
[005-72a]
雖生以救時為念其心固是但/不能為君死於義其迹非也毋怪乎由之以為惑也
引子路/之問意匡章子以責善而獲不孝之名孟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
孝焉云云孟子曰夫章子子父責善而不相遇也/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管仲
以愛天下而得未仁之謗本出處/未仁乎世固有仁人君子之
以匡章/比管仲而淪於負俗之累者多矣章之不孝如/仲之未仁其幸
則有聖賢為之辨明匡章得孟子為之辨明/管仲得孔子為之辨明而不幸則
終身無以自白若不遇孔孟則二人之/心無以暴白扵天下由也出入於夫
子之門墻謂子/路固嘗講聞綱常之大義應破題/大義字異日之
[005-72b]
結纓不屈㐮十五年衛太子蒯聵入孔氏追孔悝子路/入太子聞之懼下石乞孟黶敵子路以戈擊
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不免冠結纓而死可信今日愛忽而疑仲也謂子路/喜忽之
死疑仲/之生不特此也結上/生下由之惑未驅子路之/疑未去而賜之問
繼至子貢之/問隨至則天下之疑仲又非一人也如此則非特/子路疑之
不知以身狥義無忽則仲固為之又為仲説若忽不為/君死則仲亦先為君
死/有忽則仲養其身以有待也忽既知大義而死則/仲可以生而救時也
一朝之辱可以安天下之民應一日之生亦/應生以救時意蒙一身之
謗可以立萬世之功應天下之謗亦/應生以救時意均之大義之所在
[005-73a]
應大/義字則仲之仁亦忽之仁也應仲之仁猶/忽之仁也夫子何愛於
言而使仲有不可洗之辱哉孔子亦何害不言/而洗雪管仲之辱嗚呼非
管仲之仁不足脱天下陷溺之禍見上注下言得仲/而後天 免其禍
夫子之論無以知仲有愛天下之心仲得夫子之論而/後天下知其仁
去之千百載而下自周/而隋而王通氏以其學傳之河汾王/通
設教於河/汾之上曺魏之事陋矣魏曺/操而二荀在焉文中子曰/荀氏有二
仁/焉彧以直諫而死荀/彧攸以事君而生荀/攸而通斷以為生
也以救時荀攸/之生死也以明道荀彧/之死為荀氏之有二仁焉
[005-73b]
詳見荀氏有/二仁論詳註吁知管仲忽之皆為仁則知荀氏之二仁
以荀彧比召忽/以荀攸比管仲通之言聖門遺意歟謂王通亦得/孔子之意
 此論雖非本㫖然主中説立意亦可以備一說
[005-74a]
 貶題立說格 此篇可與張定甫管仲如其仁論參㸔
  荀氏有二仁         陳 芳
   出處文中子周公萹或問荀彧荀攸子曰皆賢/者也曰生死何如注云彧死攸生 子曰
     生也以救時死也以明道荀氏有二仁焉/注彧字文若佐魏祖大有功或謂魏祖宜
     加九錫彧曰本起義兵所以正朝安國也/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魏祖聞之不悦
     彧飲藥而死彧從子攸字公達魏國初建/參謀帷幄舉事謹宻魏祖常稱曰荀令君
     之仁荀君師之智然彧初仕漢漢亡則死/攸獨仕魏魏存則生明道救時皆謂仁矣
   立說古之君子貴以其心公天下不貴以天下/狥其身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此二荀之扵
[005-74b]
     魏未免以一身求狥於天下故所急者在/民則狥民所急者在義則狥義是雖荀攸
     以智自效而生也以救時荀彧以義自守/而死也以明道是皆以天下狥其身而不
     能以其心公天下君子以是知可/以為荀氏之仁而非天下之仁也
   陳止齋批見識透徹議論老成開闔抑揚曲盡/其妙 止齋編論格以此萹為第一
君子貴以其心公天下以公天下為心不必急/於救時明道方纔是仁不貴以
天下徇其心此古之君子如此若彧之死/攸之生皆未免以身徇天下夫天下至大
順接/破意使其功之足以加乎人心公天/下意利之足以及乎
心公天/下意是亦可矣如此亦可/以為仁豈必以其身之為貴而
[005-75a]
輊天下哉不貴以天/下徇其身蓋天下非吾之所能必為也言天/下之
大不可必徇乎/一身之所欲為操必為之心粘上文/反説則必將忘已狥利暗/指
二荀以一身求/徇於天下之利視一世之所急而力趨之彧之死攸之/生皆是操必
為之心/所以急故所急者在民則徇民矣生也以救/時是徇民所急者在
義則徇義矣死也以明/道是徇義君子之盡夫仁也此是古/之君子可行
則行不行則止未嘗操必/為之心而豈切切然以其一身求徇
於天下乎應破/題語昔者荀彧荀攸當漢之㣲言事曹/魏時有憫
時憂世之心而急於求遂一則急於救時/一則急於明道故不暇擇君
[005-75b]
而從之事曺魏便/是不擇君迨夫曹氏之勢日隆而不可禦言曺/操欲
加九/錫攸以智自效見本題注/參謀惟幄彧竟死之荀彧飲/藥而死生也以
救時荀/攸死也以明道荀/彧其先天下而後一身可以為仁
彧之死攸之生固/是愛人忘身者然不免於以天下狥其身而非以
其心公天下倒翻轉應/破題語君子是以惜其可為荀氏之仁
而非天下之仁也說得荀氏/之仁意文中子曰荀氏有二仁
古人以仁者天下之達道見記/中庸非必為天下然後為仁
不貴以天/下狥其身苟必待為天下而後為仁粘上文/反説則仁必
[005-76a]
愛人也然後為公於人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必殺身也然
後為㤀其身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夫仁者固愛人
而求仁者亦有殺身以成仁者矣粘上/文演以愛人㤀身為
是有所/利而為而仁止於愛人㤀身粘上/文演則為仁者不能無
待於天下也如此則是為仁者未免以身求狥於天下/應君子貴以其心公天下不貴以天下狥
其身/之意昔者夫子思濟斯民之心用夫子事說以/其心公天下意周流當
世而欲得君以行道未嘗不欲/利天下蓋甚於塗炭之民之欲
脫也我之欲利天下尤甚於天下/之求我 孟子坐於塗炭七十二君而無所見
[005-76b]
用固七十二君之罪也夫子歴/轍列國衛靈公問陳而明日行
應可行則行意云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 云明日遂行晉殺鳴犢及河而返
應可止則止意河家語晉/殺鳴犢大夫及 而返夫子亦太落落矣不與/時合夫子
而逆憂其不合演上/文是夫子之愛其身也如此是未免/以天下徇其
身/夫愛人㤀身所以為仁應前/四字而夫子不然言夫子不/當以天下
徇其/身而後世之言仁者莫先焉必如夫子以心公/天下然後為仁則仁
之為仁必有大焉者仁之道/甚大而非止救時明道之謂也
豈止如二/荀所為夫曹操之不應簒漢曺操為漢将/實漢賊也庸夫孺子
[005-77a]
知之此說曺操欲加九/錫之時孰不知之孰謂二子明智甘心輔之乎荀/彧
荀/攸蓋劉吕二袁不足以共功先主吕布/袁術袁紹而生民之禍亦
甚矣説是時之急如/此豈容坐視之當是時也非有英雄豪傑之才不
足以振起之旋引二/荀意来二子徬徨周章而不忍斯民之急
言二子視一世之/所急而力趨之扶植曹氏而圗桓文之功欲曺操圖/齊桓公晋
文公之/伯業此其用心不可謂不仁矣且先揚彧之死以救/時攸之生以明道亦
可以為仁萹大凡做論欲揚則先抑欲抑/則先揚此 欲抑二子不得不先揚之曹公不能堅
守臣節而文若卒以憂死見本/題注其仁復不居管仲之下
[005-77b]
如召忽管仲事公子糾既被殺召忽死之管仲不死/今荀彧能死則又勝管仲之不死矣 亦得司馬温
公議/論由是言之演上/意則二子之為仁其不可誣矣荀彧/荀攸
嗟夫二子之為仁所以求為此名也轉歸抑二荀意言/攸之生以救時彧
之死以明道皆非以其心/公天下而以天下徇其身使仁而止於愛人則二子之
愛人不為無其功仁止於愛人則二子可以/謂之愛人 應前愛人字使仁而止
於㤀身則二子之㤀身不為無其實仁如止於㤀身則/二子亦可謂之㤀
身身應前/㤀 字吾恐仁之為仁非止於此也仁非止於愛/人㤀身也
子之所謂仁也自盡於吾身而無所憾以其心/公天下不取必
[005-78a]
於天下而無不獲不以天下/徇其身極天下功名之可慕而一
不義則寕捨而不為以其心公天下而孟子行一/不義殺一不辜 不為也急生
民陷溺之可哀而一失身則寕止而不顧不以天下狥/其身 語一
朝之忿/㤀其身其見於設施形於事業以公天下為心則凡/所發見無非仁也
愛人㤀身則無為應前四字明大意謂君子之/仁於救時 道之事固不為而未嘗
攫取夫愛人㤀身者以為吾事業設施之地焉若夫汲/汲焉攫
取救時明道之事以為/足以盡吾仁則不可也此道之所以為難明而仁之所
以為難盡也哉仁之道夫豈二/荀之所能盡今彧與攸也舉二荀/實事
[005-78b]
迎主上以為服英雄之資荀彧傳曺操在許謀迎天子/衆以為山東未定彧曰誠因
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諌捨袁尚以幸亂亡之可取荀攸傳時/袁譚圍袁
尚羣下多以為劉表強當先平之譚尚不足憂也攸曰/袁氏据四州之地帶甲數十萬今及其亂而取之天下
定/矣是其救時者猶未免乎君子之議攸之生也以/救時既不是而其
所謂明道者安知其不出扵蓋前日之愆而不死者又
不足論也彧之死也以明道亦/不是詳見本題注君子不直許之以仁剔/出
仁字/說無亦曰漢魏之仁人焉可也發得荀氏/之仁意出立言之輕
說王通言/二荀之㫖豈非以是仁也特荀氏之有焉爾發盡/本意
[005-79a]
辛之酷虐天下所同棄也紂/漢獻㓜冲曽不烈於此矣
入漢獻帝来/以獻比紂㣲子比干王室之懿親也㣲子紂庶兄/比干紂諸父
相從而死於諌則恐成湯之不祀也㣲子去之比/干諫而死箕子
異姓之臣也死則不敢不為比/干之死去則不忍又不為㣲/子之去
以徉彺而為之奴並見論語/㣲子萹其去也以商㣲/子其存也以
箕/子其死也亦以商比/干而孔子以為商有三仁前萹已/詳注
荀氏之生也将為微子乎吾不知也以荀攸比/㣲子箕子其死也
将為比干乎吾不知也以荀彧/比比干是仁也王氏以為荀氏
[005-79b]
之有亦既得之矣見得荀氏有/二仁意出抑吾有疑焉曰生以救
時死以明道又把两句/来辨難時與道非判然不相為也時與/道則
一/孔子作春秋於晚周之衰明道即所/以救時孟子談仁義扵
戰國之季明道即所/以救時此明道也而亦救時也發出上/兩句意
魏之不两立漢未亾則/魏不當簒則荀氏生死不兩是也二荀仕漢/魏既簒漢
則彧之死攸之生/必有一箇不是生而是則可以無死也以攸之生為/是則彧必不
死/死而是則前日之為非矣若以彧之死為是則前日/不當仕漢 此两句文法
得孟子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云云生與死舛時與道果異矣生與/死既
[005-80a]
不同則時與/道為二物矣王氏豈未之思乎豈王通/言之過抑豈荀氏之言
抑二荀自言之過意/不斷盡有不盡之
 前篇是囘護管仲未仁此篇是貶二子未免急於以
 身徇天下未可以為天下之仁似若各有所短但前
 萹是脫此萹意思翻轉為之可以參看當自有得
[005-81a]
 評品優劣格 此篇與洪揚祖張馮汲鄭成名論同格
  王貢材優龔鮑        應 武
   出處前漢鮑宣傳贊及至漢興将相名臣懐禄/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然大率多能自治
     而不能治人王貢之材優於/龔鮑守死善道勝實蹈焉
   立說謂二龔鮑宣大節足尚最關漢家盛衰消/長之數有不係乎材者如王吉所學似無
     歉於材彼貢禹小人阿世苟容其才無足/取者班固論人不觀其大莭而顧以王貢
     之材為優於龔鮑殊未盡善若/論龔鮑之莭誠優於王貢多矣
   批云倒挈龔鮑為主出脫王吉/但直貶貢禹品藻極當
[005-81b]
君子之論人物指班固論/人不當當於其大節觀之指龔勝龔/舍鮑宣
大節之或虧指貢/禹則材有所不必論矣謂貢禹之節不/足取何取其才
蓋士之生斯世順/說固貴有經濟之材足以為世用先/揚
至於闗國家之盛衰與後面/相應風俗之消長與後面/相應則有
不係乎材者後抑乎含蓄/實係 莭意自世之陋儒指班/固無深見逺
抑其論/人不當始畧其節而論其材龔鮑之莭/王貢之才夫豈知天下
之所少者固豈在乎材也哉不在乎才/而在乎莭西漢之士格致/與後
萹/同大抵以才智相先且説/才字故其弊也至於亷隅不立苟
[005-82a]
且自將此是才之弊/ 暗指貢禹所謂立身律已挺然特異者大/莭
莫之見也徒有其/才爾有人焉介然自守暗指/龔鮑其操履之固
名莭之顯此是/大莭足以扶衰世而振薄俗有補/於漢此誠有關
於盛衰消長之數者應前盛衰/消長四字安可以㢘於材而少之
應前所少/非才意則亦觀其大節而已矣謂龔鮑大節優/於貢禹之小才
貢材優龔鮑固之論蓋以材論也引本文/才字是烏足為善
論人物者責班/固夫立天下之義者存乎節成天下之事
者在乎材且雙/闗説材之與節二者固不可以偏廢且未分/優劣
[005-82b]
而君子之論判/斷以謂與其有餘於材才不/足取寧若有餘於
莭有/足尚固非重夫節而輕夫材也又斡一轉辨/才莭二字蓋天下
固有扶持世教立千萬世君臣之義使之截然不可犯
此是/大節有非才之所能盡方見才/不及節故聞伯夷之風者至於
頑廉而懦立孟萬章下聞伯夷之風/者頑夫㢘懦夫有立志雖伊尹之任且不
與焉同上伊尹曰云云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已推而納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
重/也此固才節之辨也引證似有病伯夷聖之清伊尹聖/之任未可以是而分才莭之優劣
後世節義不明過後/世来類以才而相尚應冒頭漢世/以才相先至以
[005-83a]
是而寘優劣之辨辨優/劣字夫優劣固可以材論也且放/寛
不思後世之所謂材者又寛/一着其果能盡如古人有卓然
可稱者乎後世之才又不/如古人之才苟不能盡如古人粘上/文則漢
之世非其所少也應冒頭所/少非才意而又安可畧其節而論其
材哉應冐/頭語先漢之興叙本/文意導天下以利勢之塗而士翹
然以才自見漢世以/才相先宣元以來宣帝/元帝士習曰薄少大/莭
諂諛阿世則迎合苟容也非僥倖求進則持禄固位也
包貢禹孔光/張禹之徒亷耻不存名檢盡廢無大/節所謂知進退謹
[005-83b]
操履者幾何人見得守莭/之人甚少漢蓋至是衰矣小有才之人/何補於漢
是則漢之所少者非才也應冒/頭意求其有裨於漢之盛衰
消長之數者應冒頭盛衰/消長四字豈非清節之士乎過龔/鮑二龔
鮑宣入龔勝龔/舍鮑宣来當漢之衰應上漢/衰字獨能以禮義㢘耻自
以下説龔/鮑大莭寧甘心於不仕而不肯為二姓之從两龔/傳王
莽簒國遣使者安車駟馬迎勝勝稱病篤云云謂高暉/䓁曰吾受漢家厚恩亡以報今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
一身事/二姓哉寧死於淫刑而不忍一日負漢鮑宣傳宣為司/𨽻摧辱宰相事
下御史中丞王咸舉憣太學下曰欲救鮑司𨽻者㑹此/下又守闕上書遂扺宣罪减死一等髠鉗宣既被刑乃
[005-84a]
徙之/上黨其凛凛大節足以振起頹風矯正薄俗清節有闗/於盛衰消
長之數/如此一時清節之士僅有此耳只有三子/清節可賞而世儒之
班/固乃使不得儕於有才之列者何耶設/問原固之意且/開
蓋謂勝以非撥煩吏見輕龔勝守右扶風數月上知勝/非撥煩吏乃復還勝光禄大
夫/宣以舉措煩苛獲譴鮑宣舉措煩/苛上責之舍以召至無所建
明而去初龔舍以勝薦徴為諫大夫病免復徴為博士/又病去又拜為光禄大夫&KR0070賜召終不肯起
若有不足於才者且説三子之/不足於才豈知合/吉之通經學古
見本傳王吉/少好學明經明王制述舊禮本傳臣願陛下與公卿大/臣延及儒生明王制述舊
[005-84b]
禮/欲建萬世之長策以舉明主於三代之隆本傳吉上/疏言公卿
幸得遭遇其時言聽諫從然未有建/萬世之長策舉明主於三代之隆也似無歉於才輕出/脱王
吉/彼貢禹何為者直貶禹/一人資石顯以為援而不知愧石/顯
傳顯為中書令元帝委以政事無大小因顯白决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其後害望之公卿以下畏顯重足
以/立知蕭望之之死而不争蕭望之傳㑹望之之子汲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
奏望之教子上書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㳟顯等知望/之素高莭不詘辱建白望之自以托師傅援終不坐非
欲詘望之於牢獄塞其怏怏則聖朝無以施恩/厚上可其奏使者至召望之望之飲酖自殺陽為誠
切而隂實有所主如孔光張禹之庸邪固位皆足以致
[005-85a]
漢之衰而舉大柄以授之孔光領尚書事凡典樞機十/餘年又居公輔位前後十七
年二張禹代王商為丞相封安昌侯/ 人皆阿諛取容持禄固位者也是鄉原之小有才
語鄉原徳之賊也所司馬光曰孝元踐位之初虚心/以問禹禹宜先其 急後其所緩然則優㳺不㫁讒
佞用權當時之大患也而禹/不以為言 此萹議論祖此而顧可以為美乎深責/貢禹
人而不論其節責班/固則亦何以知王貢龔鮑數子之孰
為優而孰為劣也謂龔鮑優/於貢禹故嘗論漢清節之士蓋自
二疏之後世莫之見䟽廣為太傅兄子受少傅朝廷以/為榮云云即曰父子俱移病上疏
乞骸骨上許之云云故人邑子設祖道供悵東都門外/送者車数百两辭决而去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
[005-85b]
而孔光張禹諸人甚無禆於漢之盛衰消長之數應/前
室以鬼蜮之資王莽簒漢更號曰/新室詩為鬼為蜮能奪諸國人而不能
奪諸匹夫之怨見前注鮑宣何/武不肯附莽則徒以龔鮑之節介然
不屈見前/注故東都名節之風實基於此而世未有能察
黨錮傳中興在運漢徳重開而保身懐方彌相/繤襲去就之莭重於時矣注逢萌嚴光之属李業
費貽之不降其志不屈其身李業有志操介特公孫述/徴之託疾不起歎曰危國
不入亂邦不居/其辭志不屈則聞龔鮑之風有立也歸功在龔鮑清/莭上 用孟子
聞伯夷之風者/懦夫有立志語嚴光高尚於東都新造之日嚴光字子/陵帝遣使
[005-86a]
聘之三反而後至除為諌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冨春山陳蕃李膺力扶於漢徳将
衰之時黨錮傳李膺陳蕃更加褒重學中語曰天下模/楷李元禮不畏強禦陳仲舉又陳蕃贊然其信
義足攜持民心漢世亂/而不亾者數公之力也其來蓋有自哉歸功在龔/鮑清節上班固
作史不能表而出之責班/固既以龔鮑之清節與王貢而並
稱復以王貢之材而優於龔鮑叙本/文嗚呼固亦小有才
而阿其所好者深責班固不能辨别人/才之優劣 用孟子語以固之作史排
死節而不叙殺身成仁之美其見之陋如此責班固不/叙死莭之
美甘獨行傳或志剛金石而剖析於強禦或意嚴冬霜/而 心於小諒亦有結朋協好幽明共心蹈義陵險死
[005-86b]
生䒭莭雖事非通貟良其風軌/有足懐者 語有殺身以成仁宜其不知有龔鮑也謂/班
固不貴重死莭之/人宜其不重龔鮑論人不要其大節亦奚以論云不脱/了節
字/
 此篇與歐陽起鳴孝宣功優孝文論亦同格俱是倒
 翻一轉以優為劣可以參看
[005-87a]
 評品優劣格 此篇與應武王貢材優龔鮑論同格
  張馮汲鄭成名如何      洪揚祖
   出處西漢張釋之等贊曰張釋之之守法馮唐/之論将汲黯之正直鄭當時之推士不如
     是亦何以/成名哉
   立説謂張馮汲三子有愛君之心不求名而名/自爾彰鄭當時薦引非人特沽譽耳豈可
     與張馮汲為儔班固例以/成名稱之其論未盡善也
   批云評品當情抑揚有/法深得斷案之體
不察夫人愛君之心謂班固不知張釋之馮/唐汲黯三子愛君之心而顧與時
[005-87b]
之要譽者㮣稱之乃與鄭當時要求/時名者一例稱之或者有遺論矣謂/其
説未/盡善何者問/起名者實之賔也将名實/字對説有其實者必不計
其名暗指張馮/汲三子而汲汲以求名則其實不足觀也已暗/指
鄭當/時稱贊人物而不要其心暗指/班固則由中之誠指三子/有愛君
之/心㡬何其不與外假而偽者同論哉指鄭當/時要譽西漢人才
最為近古大凡做漢唐人物題小講處只説數/句便入題鋪叙稍長方說得意盡大抵非
好名者且先説漢之人才/不好武不好名馮唐汲黯先揚/三子卓犖先後卓/犖
謂出人/一䓁雖其優劣不同此句有含蓄要/為結末張本而愛君之誠随
[005-88a]
遇輒發應破題愛三子/皆主於 君慷慨激烈明析是非演說愛/君之意
其身且不復顧而何暇為名計乎應有其實者/不計其名下視沽
名之當時接時流以駕虚聲而薦進人才卒流於逢君
者相去萬萬却貶鄭當時一人謂其薦舉人才徒要譽/而已且如桑𢎞羊孔僅皆當時所薦以三
子比之相/去萬萬倍班氏傳漢引班固/来説習見時人亟稱四子之名
亟屡/也遂比汲鄭以為儔比去聲合/也儔例也而復上及於張馮以/上
且總説班固㮣/稱四子之意吁三子者之名張馮/汲非其有志於成此
名也不計/其名忠誠一念發於愛君應破題君/三子愛人歎其難而
[005-88b]
名自爾彰不求名而/名自顯三子初無心也以上揚/三子其可與要
譽者同論哉專貶當/時一人是以同論君子以為有遺論矣此/句
又責班固擬/人不以其倫張馮汲鄭成名如何妄意如此夫人之難
論乆矣按迹而遺心則善惡未易斷以迹而觀則四子/未易分優劣以心
而論則三子/優於當時狥名而㤀實則公私未易定以名而觀則/四子未易分
優劣以實而論則/三子優於當時人臣委質以事君固有心乎為國不
以名為念而名自爾歸之者暗説張馮/汲三子亦有心乎為已
必以名為急而名亦濫歸之者暗説鄭/當時其為善惡公私
[005-89a]
之判乆矣總原起善惡/公私四字苟例以時之所稱者論之暗説/班固
不惟不足以知君子指三/子亦不足識小人指小/人甚矣其
不可不審也以上含責/班固之意涇渭之不同流涇清/渭濁氷炭之不
相入氷寒/炭燠夫豈固自為之區别哉呼喚引/下意性不同也清/濁
寒燠其/性各異苟比而同之反結上意聲用/經語比去則是清濁可殽是/涇
渭可/亂而寒燠可混矣是氷炭/可同人之論人也亦然歸在論/人上来
昔之善論人者莫如孔子以孔子/比班固有扣於函丈者曰有/問
孔子扵函/大之席者齊之管仲何如或/問曰人也孔子/答鄭之僑奚似
[005-89b]
或問名鄭/子産 僑曰恵人也孔子/答至於子西或/問則曰彼哉彼哉
孔子答彼語十四或問子産子曰恵人也問子西/曰彼哉 哉問管仲曰人也注彼哉無足稱之辭子西
之得齒於敬仲子産齒列也猶左傳不/敢與諸任之齒必其一時之名
埒扵二子埒䒭/也而列國交稱之乆説當時人/搃稱三子使夫子徒
信其名而㮣予之反説/夫子則鄙夫不可與事君指子西語/千七鄙夫
可與事君/也與哉寧不與卓犖之士同科歟指子産/管仲吾是以深
不取孟堅之同贊四子也原題下用證以夫子之論三/子勝於班固之論四子以管
仲子産比張馮汲三子以子西比鄭當時謂惟夫子/方能判㫁三子之優劣班固妄以四子比而同之
[005-90a]
四子之名雖同且總/説而其所以為名者則異要别/優劣心乎
求名惟莊為然先貶鄭當時一人/前漢鄭當時字荘 平時志尚以任俠
自喜同上以任/侠自喜悦慕知名之友同上其慕長者如恐不/稱知友皆天下有名之
士/以求表見於天下是有心/於求名好名之念翹然於中指出/當時
好/名凡其置驛以示勸同上常置驛馬長/安諸郊請謝賔客推轂以為公者
同上每朝必言天下長者其推轂/士及官屬丞史誠有味其言也非為國也要譽以成
名也應破題/要譽字惟賢知賢古稱連茹議論好連易㤗/卦㧞茅 茹莊為
何人責當/時宜其所舉者皆聚斂之臣前食貨志東都咸/陽孔僅桑𢎞羊二
[005-90b]
人言利事析秋/毫故當時進言而逢君之惡孟告子下逢君/之惡其罪大以重漢民
之朘削也謂當時薦言利之臣/剥刻萬民之膏脂若是而以推士名引本/文
其有負於君多矣所以深/責當時莊之心豈三子愛君之心哉
此一句斡歸不如/三子有愛君之心盗環犯蹕帝怒方震却取三子文前/張釋之傳 帝
出中渭橋有一人徔橋下走乘輿馬驚/捕屬廷尉釋之奏犯蹕當罰金上怒而釋之嬰逆鱗
之鋒以平國法同上釋之曰法如是更重是法不信於/民也其後有人盗高廟玉環下廷尉奏
當棄市上欲致之族釋之曰盗廟噐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數批逆鱗用魏
徴/語幕府差級王誅且加見下/注而馮唐乘拊髀之機以存
[005-91a]
良將前馮唐傳文帝輦遇問唐曰吾聞趙将李齊之賢/父老知之乎唐曰齊不如亷頗李牧上拊髀曰吾
得頗牧為将豈憂匈奴哉唐曰陛下雖有頗牧不能用/也上怒對曰魏尚為雲中守軍市租盡給士卒是以匈
奴逺遁今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雖/得類牧不能用也是日令唐持莭赦之復為雲中守
黯之忠鯁尤出天性見汲/黯傳正直規主切中膏肓見本文/ 凡所
言皆中帝之心之膏肓用/左傳膏之上肓 下語雖枘鑿如武帝謂與武帝不/相合 枘方
鑿/員亦以社稷之臣許之汲黯傳武帝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曰陛下内多慾而
外施仁義柰何欲效唐虞之主乎上曰甚矣汲黯/之戅也後上謂嚴助曰古有社稷臣黯近之矣天下
想望其風采巍如天人莫可梯接謂汲黯如天人/之不可以階升則三
[005-91b]
子之名可謂卓卓矣總說張馮/汲三子然亦豈有心扵成此名
者哉歸主意不/計其名十年不調駸駸遐遁張釋之為騎郎十/年不得調 遐遁
謂逺/避去自代為郎遲遲暮齡馮唐傳父徙代唐以孝著/為郎 暮齡謂晚年也
也排屏罷黜了不介意汲黯屢/罷出而拳拳愛君猶感激於
再召之時汲黯後坐免數年召為淮陽太守黯泣曰今/病力不能勝郡事願為中郎出入禁闥補過
拾/遺坎流周旋徐攄忠畧已上言三子惟在/愛君不計其名此豈汲汲好
名欲借譽於㳺士以自成其名者之為哉三子豈鄭當時/好名者之比
三子而視當時分優/劣蓋不啻涇渭氷炭之分矣照前涇/渭氷炭
[005-92a]
四字繳倒鄭/不及三子固不能鑑人品之善惡又責班固不知人/品優劣 鑑察也
燭志慮之公私燭照/也而牽合同傳已為非是謂固牽合/四子同賛
且復例以成名者誇之引本/文固之論人龎矣龎雜/也演餘/意
固之論時人之論也謂班固之論必/本於一時之人時人之論者四子
之名露出/名字而四子之心時人未必知也時人知其名之/同不知其心之
異/固欲汗青以傳不朽謂班固作漢書為汗青/竹也古者以竹 簡乃亦随
聲雷同謂其各以一莭成名謂班固随/時人之論莊之名莊之欲
鄭當時之/心本好名三子之名豈三子之志哉三子之心/不計其名知三
[005-92b]
子之心者一洗之要知三子/愛君之心庻乎其無遺論矣此段責/班固以
四子並稱不當/理 破題相應雖然莊不足道也駁退鄭/當時三子者之優
於三子之中/又分高下吾必以長孺為稱首取汲黯又優於二/子 黯字長孺
蓋二子之忠在扵一事二子之忠/不及黯而黯之忠見之終身
黯之忠過於二子/前後所言皆忠直二子之名著於一時二子之名/亦不及黯而黯
之名高乎百世黯之名亦/過二子又有不可同論者又不可以/三子並稱
守莭死義僉論屬心汲黯傳淮南王謀反惮黯/曰黯好直諌守莭死義雖多慾
之譏見前注内多慾/而外施仁義積薪之喻同上始黯列九卿𢎞湯/為小吏及𢎞為宰相湯
[005-93a]
御史大夫黯見上曰陛下用/羣臣如積薪耳後来者居上㣲近於戅見前甚矣汲/黯之戅也
肝膽秋霜矣忠肝義膽凛然/如秋霜之可畏揖客之亢重朝廷也同上/衛青
既益尊黯與亢禮或謂曰君不可不/拜黯曰大将軍有揖客反不重也刀筆之誚厚天下
同上張湯數奏决讞得幸黯曰刀/茟之吏專深文巧詆陷人於罔昆邪之諫尊中國
同上昆邪王率衆来降漢發軍二萬乘迎/之從民貰馬黯曰何至疲中國急外裔乎孰非愛君
之心所充乎應愛君/二字正色朝端而淮南之謀寢要必有
為之本者唐裴度傳韋處厚疏/汲黯在朝淮南寢謀嗚呼安得若人者用之
以尊朝廷哉末又併将張馮抑退只取/汲黯能尊朝廷最有見識名不足羡也有/判
[005-93b]
㫁/
 前篇取龔鮑之莭而抑貢禹之材此萹取張馮汲之
 愛君而抑鄭當時之要譽是分優劣格
[005-94a]
 就題褒貶格
  魏相稱上意         陳傅良
   出處前漢魏相傳相為丞相/總領衆職甚稱上意
   主意宣帝自是刑名之主而魏相當有以濟其/所不及乃復以嚴毅佐之是徒将順其君
     所行之便相徇而至於相歡而已此實當/時君臣之病大凡褒貶題須是褒無溢美
     貶無溢惡雖使其人聞之亦為之心服方/是的當此題本是褒題然魏相却有當貶
     處故以相知褒其稱上意却以相濟/不足貶其不能輔宣帝之不及也
   批云止齋之論此篇却/蒍有段眼易學者
[005-94b]
論曰古之君臣非如宣/帝魏相其心則相知意雖/相得而其道則相
寛嚴要/相濟相知之深而相濟之不足意雖稱帝意不/當濟之以嚴
子猶以為未善也貶魏相為臣/之道未盡善凡人臣之事君且泛/說
度其君之所可為以就其有為之志者非也此說不/能相知
扵其君之所可為是稱/上意而不輔其所不能為之缺者亦
非也却不能濟其不及亦/未是 此格可學何者申/咈其上之所欲不能/稱人
君之/意相持而至扵相戾者彼此相制/至於乖戾固君臣之患固是/君臣
相與之/病處惟其所欲之便稱其/意相徇而至於相歡者徇情/而不
[005-95a]
相/濟尤君臣之患也尤非君臣相與之道/ 看他節節生意故夫正總/論善事
君者能盡臣/道者雖不逆其意而戾其所欲雖不拂/其所欲亦不逢
其意以求中其所欲亦未嘗逢/君之惡是非相知以心相濟以
道者不能也謂如此之臣必相知而能/相濟者也 應破題句漢之魏相有聲
於宣帝之日前宣帝賛孝宣/中興丙魏有聲君子賢之且先褒魏相格/此欲抑先揚
然帝以刑名繩下宣帝紀宣帝/以刑名繩下相以嚴毅總職魏相傳/相總領
衆職云云相為人嚴毅/刑名嚴毅以寓貶之意 史臣謂其稱上意是已叙出/處
獨惜乎相知之深而相濟之不足猶未可為善也照破/題句
[005-95b]
是貶/之也魏相稱上意請申論之夫自知其君可以王而與
之王者伊尹也孟湯三使往䀻之既而憣然改曰/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自知
其君之可以霸而與之霸者管仲也孟管仲以/其君霸是故伊
尹之説成湯無卑論後馮衍傳伊尹干湯七十/說而乃信王故曰無卑論湯之受
之也無難色湯即受伊/尹之說管仲之說桓公無侈說家致思/萹管仲
説桓公桓公不受公之/闇也以伯故曰無侈説而桓公之受也亦無異圖桓公/即聽
管仲/之言君臣之間相知如此而不可以致治者無有也君/臣
若此之相知如之何不能致/天下于治 照冐子相知字歎/辭君臣之相知誠樂其
[005-96a]
如此也已君臣固當如此句無有也更轉亦/得然賴有此一 然後轉得不急然而轉相/濟意
文意/俱好人主之患毎易恃其所長而狃於其所快暗説宣/帝刑名
繩下/意夫恃其所長便自觧説/亦一法則其才果於自用恃其有/才而不
信任/人狃於其所快拘於快/意之事則其志易失之偏凡事易失/於一偏
説盡為/君情状而為之臣者暗指/魏相又毎售其所喜應冒子求/中其欲意
不責其所難入應冒子相㣘而/至於相歡意夫售其所喜又自解説/同上格
則其過也莫之抑應冐子惟其/所行之便意不責其所難入應冒子/安其君
之所可/為意則其不及也莫之強應冒子不輔其所不能為/缺者句 説盡為臣情状
[005-96b]
以自用之才加之以易偏之志而徒見夫不抑其過不
強其不及之說上已有議論了只如此縂/結便明若更說則反冗了嗚呼歎辭引/入大講
徒相知無以相濟照破題相/知相濟字其患蓋如此哉照冒子君/臣之患字
漢之宣帝人皆知其為英主也宣帝英明/之主也不懼其不明
崔寔政論宣帝/明於人君之道懼其明之過於察而入於苛也明過/於太
察明/苛矣不懼不斷也宣帝紀聽/斷惟精憂其斷之過於嚴而流於
忍也斷過於太/嚴則忍矣不憂其不勤也張敞傳宣帝/厲精政事憂其勤之
過於銳而幾於侵下也勤過於太鋭則下行有司/矣 連下三箇過宇有味魏相
[005-97a]
輔之總領衆職題/注使上下無苟且之意前宣帝紀上下/相安莫有苟且
之/意而公卿多稱位之人魏相傳衆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其無負於宣
帝之為者且還他真/箇稱上意相知以心照破題/相知字孰如相之於帝
也哉無如魏相之/與帝相知也惜乎轉/貶徒相知而無道以濟其短相/徒
稱意而不能濟宣帝之不及之應冒/頭承題而不輔其所不能為 缺者君子不為無恨於
弱翁也弱翁魏相也用魏相又用/弱翁是用左傳互文法昔韓厥言於晉侯曰
成季之勲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懼矣左成公八年/韓厥言於晉
侯成季之勲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懼矣周公之法議能議功周禮秋官/上以八辟
[005-97b]
麗邦法一曰議親二曰議故三曰議賢四曰議/能五曰議功六曰議貴七曰議勤八曰議賔不遽以
一眚絶天下之才也左不以一/眚而掩徳霍光親握天子璽擁而
立之霍光本贊/擁昭立宣借使無後猶将十世宥之左十世宥之/以勸能者
相乃發其已往之私魏相傳光薨相因許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殺許后之謀始得上聞
卒使功臣之盟未寒霍光漢/之功臣而赤族之誅已及光本傳/光身死
而宗族/竟誅何刻哉相何惨/刻如此趙廣漢之吏才漢廷希有也廣/漢
之才漢吏/所少也不幸而麗乎罪周禮秋官上毋/使罪麗於民尚宜以八議
之法貸之見上/注相獨以忤已之私憾而於民泣而請代
[005-98a]
者舉京兆弗恤也趙廣漢傳丞相婢死廣漢入相府召/夫人責以殺婢事丞相魏相上書自
陳蕭望之奏廣漢摧辱大臣天子可其奏吏/民觀泣者數萬人願代京兆死廣漢竟要斬何刻哉只/用
二事舉/其大者以宣帝之刑名注見/前而相以嚴刻佐之注見/前
稱上意史臣之言則信矣叙出/處然孝宣之治甘於雜伯
宣帝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伯王道雜之亦相之無以廣之也歟責得魏/相極是
抵人臣之相其君用起議論/結上生下非於其有餘者將順之為
可喜應原題售/其所喜句而増其所不能應原題強其所/不及一句意裁其勝
而約之中者斯可貴也應原題抑其/過一句意高祖自任以為馬
[005-98b]
上治天下向㣲陸賈詩書之説前陸賈傳陸賈時時前/説稱詩書高帝罵之曰
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曰馬上得之寕可以馬上治乎帝之勇氣未衰也此是/裁其
勝而約/之中處以唐德宗之猜忌唐李石傳徳/宗多猜忌宜趨於亾而未
亡者時徳宗有/奉天之幸陸贄之仁義陸贄傳贄論諌數義/十百萹篇皆本仁實扶持
此是増其所不能處此陸賈陸贄二子能正其/君之偏者非若相之徒相知而不能相濟也嗚呼
歎/辭孝宣固未必愧扵二君也孝宣比二君/未必有忝孰謂相賢相
也而有愧於二臣哉誰謂魏相為漢賢相却不及陸/賈陸贄結最有法辭簡而意盡

[005-99a]
 就題褒貶格
  使功不如使過        陳傅良
   出處唐李靖傳靖至峽州阻兵帝詔斬靖許紹/為請免留㓂䕫州靖率兵破之帝謂左右
     曰使功不如/使過靖果然
   立說天下之事恃其所長者必無所成而耻其/所不能者常獲人惟摧敗困踣之餘故其
     心毎切於自效而愧於無以自贖也一旦/使之則用力也專為謀也戒而天下之事
     集矣若夫驕其有功志滿意得斯人也其/不敗於乃公事者幾希人主其可以摧折
     拂亂而棄天下之英䧺豪傑/哉此使功不如使過之意
[005-99b]
   批云反覆功過二字結處㣲㸃破/意便曉然矣亦不甚守常體
論曰天下之事恃其所長者必敗恃其所/長指功而恥其所不
能者常獲恥其不能指過必敗常獲字/含不如意 破自是一法故夫意得志滿
説/功不可屢逞功者不可常/承上必敗意而摧敗困踣者説/過是乃明
王之不棄者也人君所不/棄説使字何則此二字/設問人臣之立功入/講
立説詠/題意不憂其挫不慮其摧/敗困踣而憂其鋭而慮其志/得意滿不畏
其敢不懼其/敢為而畏其專而懼/其專蓋惟此二字/答上挫者有所戒
解上謂挫者有所儆/懼 説過應上挫字而鋭者必驕鋭者必自驕/ 應上鋭字敢者處
[005-100a]
事以易敢為者輕易其/事 應上敢字而專之者難之也應上/專字夫事不
如意者十常八九說功不此一段非冒/子法 甚守常體天下之事倚其
必集者恃其必/成者未必能有所就也却未必能成亦含不/如使過意 應破
恃其所長/者必敗意以天下不可必集之事而使意得志滿驕且
易者為之說使功應/承題句嗚呼歎/辭難矣哉數字輕/収拾了惟夫此下/説不
如使/過摧敗困踣之餘體過應/承題句則其心之切於自效凡事/盡力
為/之而愧於無以自贖也欲贖/其過切於自效則其用力也專
牽上句文謂自/效則專於用力愧於無以自贖則其為謀也不敢以不
[005-100b]
欲自贖其過則/凡事必儆戒以此遇事其與夫驕且易者逺矣方/説
不如易應上/片驕 字人君圖任之際圖任字/體使字其可棄斯人也哉
厚齋批云此一/段亦非冐子體此使功不如使過之意 人有常言敗
軍之将不可以語勇前漢紀廣武君曰敗軍之将不可/以語勇 重在過字原題偏於過
字着/力嗟夫二字/活士不可以成敗論也豈可以成/敗論人才士以成
敗論申上/文天下㣲全人矣有過/者凡天下之物設/譬遭一蹶
者得一便蹶失足也曽一失/足後必不復蹈矣更一過者長一識一畨有/過後必
識其/非傷弓之鳥高飛鳥曽為弓所傷/則其飛愈髙驚餌之魚深逝魚/曽
[005-101a]
為餌所驚則其逝愈/深 此譬專説過字世之深思逺慮之士亦未始不以
其困得之也未嘗不因其困而得/之困字應冒子句故曰常勝之家難與
慮敵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必世之所謂孤臣
孽子也孟子全文散用經/史語法作 文士果可以成敗論哉申言之/謂果可
以成敗/論人乎况夫英雄豪傑之士非以其才有餘為可喜不/以
其有才為喜長説功應/破題恃其所 必敗意而以其更事之不多器識堅勇
之不足為可慮也正説不如使過意易應冒/子意得志滿驕且 句啟發之機
必生於憤悱之後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知情偽者亦得於險阻
[005-101b]
艱難備嘗之中左僖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偽盡知之矣乆於得志
非人臣之福也恃其所長/者必敗故凡英雄豪傑之士故凡二/字以下
是結上/生下不有以沮抑其氣拂亂其所為應冒子摧敗/困踣之意
固其謀而大其所受者不足以大用於天下不如使過/之意 是
祖孟子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将以大其用也之説昔者留侯以其讎秦之志不
勝其忿而奮於一擊之間當是時子房蓋㡬死矣前張/良傳
秦滅韓求客刺秦王為韓報讎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東逰至博浪沙中良與客俱擊秦皇誤中副
車留侯子房互用/得左傳叙事法及其以謀輔高帝則能舒徐隂伺以
[005-102a]
决楚漢之雌䧺此過者/常獲處李陵之勇陵恃有/功處嘗以數百騎
深入不毛之地蓋漢将之翹楚也而終於僨軍降敵前/李
陵傳陵將歩卒五千人渉單于庭陵軍無後救射矢且/盡陵曰無面目見陛下遂降司馬遷曰雖古名将不過
也/是何設/問其拙於前者是有/過或智於後却有/功勇於昔者
是有/功乃大謬於今耶却有/過蓋惟夫答/上一撃之誤陷於虎
口者有以忸怩留侯之心而増益其所未能此應破題/恥其所不
能者常獲與冒子小講挫者有所/戒意 是説㽞侯之恥其有過處深入之功高出漢庭
之右者乃所以盛李陵之氣奪其魄而覆其軍也此應/破題
[005-102b]
恃其所長者必敗與冒子小講鋭者/必驕意 此説李陵恃其有功處嗚呼人君其可以
摧敗拂亂之者而棄天下之英雄豪傑也哉照冒子摧/敗困踣之
餘其可棄斯人也/哉句 説使意大抵再起两段用懼/忽二字生下意天下之功未嘗
不成於有所警懼天下之功以/警戒而成而敗於有所忽也以玩/忽而
敗/懼心起於自訟應破題恥/其不能意忽心起於自矜照破題恃/其所長意
兹二者功過使之也明出使功/使過字昔人有夜行者用旁喻/尤佳
見寢石以為伏虎也以石為虎是/有懼心也援弓而射之援彎/也
發沒矢一發箭而/羽沒於石下視之乃石也及視之非/虎乃石也却而復射
[005-103a]
却歩而/再射之則矢躍無跡則矢不復入矣是以石視石而有/忽心也 劉向新序云椘熊子夜
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没矢翎羽下/視乃石也却復射之矢躍無跡又見李廣傳夫射一也
而中否異焉同是射也/一中一否何哉設/問以虎視石則其心有不
免之懼是有/懼心以石視石則恬不知怪而以戲處之者也
是有/忽心故夫有功處事以石視石者也照冒子驕/且易意以過處
事以虎視石者也照冒子不/敢不戒意人君之用人也用人説/使字
得以虎視石之心者而用之亦何所不濟哉此説不如/使過意
而每每以過棄人是未免以成敗論矣至此方/應原題吾嘗見
[005-103b]
司馬子長論李将軍為将其言哀痛反覆深悲其無成
以謂百姓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前李廣傳廣結髪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
從大将軍出接單于兵大將軍徙廣部行回逺又迷失/道豈非天哉遂引刃自剄百姓聞之知與不知老壮皆
為埀/涕至論霍去病無他美獨天幸不至乏絶前霍去病/傳霍去病
所将常選驍然敢深入亦有天幸未嘗困絶之将四件/事織成二段議論衮纒将去更不可把捉文 妙處
夫子長不少假借於屢勝之去病不少假借/是不貸也而獨惓惓
於老死不侯之李廣惓惓者/留意也何也亦嘗疑之矣設/疑蓋至
於孟明秦穆之事答上問里左僖三十三年敗秦師于/殽獲百 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
[005-104a]
歸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恵不以纍臣釁鼓若從君
恵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云云/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𤯝掩徳然後喟然嘆曰嗟夫子
長之意深矣到此却/判斷世無秦穆不識孟明要説使/過意士之以
有過棄者不獨李廣也士以有過見棄於人/者多豈特李廣而已賈誼紛更之
請似有少年浮躁之失前賈誼傳誼以為宜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絳灌之屬曰
洛陽年少紛亂諸事天子後亦踈/之不用其議以為長沙王太傅誼之思未熟也賈誼/未之
熟/思長沙之謫誼有大過人者矣而亦卒以不用死注見/上
嗚呼誼之不得為孟明不足恨也孟明賈誼皆摧敗困/踣之餘言賈誼不得
[005-104b]
如孟明之遇秦/穆公不足為恨文帝之不得為秦穆可惜也哉文帝之/不如秦
穆之識孟明為可惜也/ 結處文字變化出沒謹論
 
 
 
 
 
 論學繩尺巻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