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f0050 果堂集-清-沈彤 (WYG)


[011-1a]
欽定四庫全書
 果堂集巻十一
              吳江沈彤撰
 行状 述 告文 哀詞
  徴仕郎翰林院檢討潘先生行状
   曾祖志伊明廣西布政使司右參政
   祖錫祚明湖廣布政使司理問
   父凱
[011-1b]
國朝贈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檢討
   江南蘇州府吳江縣潘耒年六十三状
先生字次耕又字稼堂晩自號止止居士生而聰警善
記或試之厯日過目背誦不舛落一字比長復得顧炎
武徐枋王錫闡吳炎兄檉章諸君為之師友數年於經
籍子史詩賦古文詞厯筭聲音之學課習討論遂無不
洞逹暇則逰覧名山大川尚志廓情不慕榮禄康熈十
七年
[011-2a]
徴博學鴻詞之士左諭徳盧琦刑部主事謝重輝以先
生名上先生以母老固辭終不獲命而行抵都
召試體仁閣下擢二等第二除翰林院檢討纂修明史
先生又牒吏部以獨子終養請代題三請三格乃受職
先生謂有明三百年史事繁委宜博采而精於考證分
任而一其義例秉筆嚴而論平歳月寛而帙簡遂作議
以上總裁然之令撰食貨志而兼訂他紀傳自洪武及
宣徳五朝具有成槀十九年
[011-2b]
詔更定殿廷樂章先生首上議增五事時逆藩悉定并
獻平蜀平滇二賦公卿傳誦進充日講官知起居注兼
纂修
世祖章皇帝實録
聖訓初博學鴻詞之士之官翰林入史局也多進士出
身嘗為官而朱彞尊嚴䋲孫二君與先生皆自布衣與
選及日講官起居注之添設而三人亦同入直又館閣
應奉文非出三人手院長不謂然用是資格自髙者既
[011-3a]
莫不忌此三人而先生又精敏敢言每同列質所疑輒
援據經史百子横從應答無少遜避故忌者於先生視
朱嚴二君尤甚甄别議起遂坐浮躁降調先生在翰林
五年至是歸里四十二年之春
聖祖仁皇帝南巡復先生原官越三年
聖祖又南巡大學士陳公廷敬時扈
駕相見欲薦起先生先生曰止止止吾初志也吾分也
賦老馬行以謝竟不復出先生家居凡二十餘年遭母喪
[011-3b]
哀毁骨立哭其兄若弟過時而悲贖其兄之子為民邊
外者婚嫁殯塟其親故之尤貧無力者皆罄所儲為之
其逰覧名山大川視布衣時益多其樂之而形於詩文
亦益甚晩歳惟究心易象數與厯算之學以四十七年
九月廿九日病卒平生慕古人之崇徳尚功勲陳謨猷
以濟時匡俗而非已之位所得為則遇其得為者莫不
勸厲有不得遂輒憂虞不樂至出處進退又必辨之明
持之嚴雖逹可有為不肯或苟其性行如此故所為詩
[011-4a]
若文多扶樹風節禆於治道卓然有立於聲音反切幼而神
悟及往來四方盡通其變乃著類音八巻以補訂前古音學
之譌闕其詩集十六巻文集二十巻别集四巻合名遂初堂
集與類音並刻行世其明五朝史槀若干巻藏於家適子其
炳既述先生行乞銘於陳公廷敬又十餘年乃屬彤為之狀
以備史館作文苑傳之采擇敢撰次其歴官行事如右謹狀
  右春坊右中允汪先生行状
先生諱士鋐字文升號退谷蘇州府長洲縣人相傳系
[011-4b]
出新安郡為唐越國公華之後其家牒㫁自明初諱得
者為始祖得之八世孫廣東左布政使諱起鳳於先生
為曾祖布政生沂州知州諱希汲沂州生鞏昌府岷州
同知諱元絅是為顯考布政忤魏忠賢罷官以氣節聞
於時沂州鞏昌並稱能吏而鞏昌尤敏辨善决疑獄先
生少頴異好讀書有才略有作能下筆立成不加㸃竄
與其兄武曹份右衡鈞皆以文學知名又喜為四方逰
北入京南走廣西抵陜所至輒為士大夫譽歎康熈二
[011-5a]
十六年中順天副榜閲三年考授鑲黄旗教習設法以
課其子弟多成立者先是祭酒釋菜先聖廟贊禮非其
人而教習期滿赴吏部試每十人以知縣用者八州同
用者二州同以缺少輒不得官先生乃言於祭酒吳公
苑曰聖廟禮嚴宜重贊拜之任請以教習攝考州同以
知縣用則官不濫而仕路通呉公頷之後請於
朝奉
俞旨於是贊拜得人而教習補官無壅滯患實自先生
[011-5b]
發之也先生既教習三年當以知縣用未及選中丙子
順天舉人明年㑹試第一廷試二甲第一改庶吉士庚
辰散館除編修尋入直南書房四十二年冬扈
駕西安聞父卒奔喪至岷州居年餘扶櫬南歸遂奉
㫖在揚州校刋全唐詩服除補官以四十六年夏赴京
特陞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充日講官起居注
未幾轉左自先生入翰林及預講幄每奏對進講獻所
為詩若文多所禆政治不徒以閎博辨麗為能以故
[011-6a]
上特重其才與志頻加褒寵
賜御書硯筆珍饌瓜果金帛甚厚且駸駸欲大用之以
觀其效一時知遇莫與比倫其有鞏昌之喪也
上賜以白金百兩兼命官給輿馬資俾奔喪歸櫬先生
至岷州而鞏昌公所遺官馬六百餘匹無接養者先生
慨然曰是
朝廷馬也其可坐觀遂留與其兄弟出私財牧養蕃息
及領馬官至乃扶櫬歸初洮岷道黄志嶂欲丈量青山
[011-6b]
加賦鞏昌公力格其議連被侵寃用是發憤卒後志璋
復慫惥臨鞏布政使将行於所轄西府先生聞痛哭力
陳不可状事竟得寝又叠藏橋者鞏昌公所建也歴十
年矣㑹夏水暴至橋齧民沒馬死者衆先生即倡議捐
金錢建橋如故岷州人咸徳之四十七年以丁繼母憂
去官遂不復補閒居無事卜宅於京師之日南坊疏泉
種樹日賦詩著文臨古書法於其間以自娱其為文喜
談吏事有所見輒反覆論議曉告當事冀得用其言而
[011-7a]
澤及於民為書有竒勢横縱自放而分間布白無分寸
失名公卿碑版多出其手以雍正元年某月某日卒於
日南坊第享年六十有六先生事兄如其父待朋友親
戚如其兄弟後進之有文行者稱道弗倦雖貧困未嘗
以非義干人人以急吿必曲為之盡故其生也則莫不
感既卒也則皆惻然以傷先生所撰書其奉
敕纂修者全唐詩外有皇輿全覽陜西省若千巻自編
進呈者有長安宫殿考二十巻私輯者有近光集二十
[011-7b]
八巻四六金桴十二巻瘞鶴銘考一巻行世全秦藝文
志若干巻三秦紀聞若干巻華嶽志六巻玉堂掌故若
干巻元和郡縣志補闕六巻近光餘集若干巻賦體麗
則若干巻皆藏于家其自著秋泉居士集若干巻亦家
藏未刻配某氏某人女繼配某氏某人女子二人連萼
山東沂州費縣知縣連芳國子監生沂州公與先曾祖
同舉於鄉最相善其後以女妻鞏昌公未昏而歿於兩
家世好先生固余父行也今連萼又與余善出其所條
[011-8a]
事件請状於余以丐當代大人先生之銘余不敢辭謹
撰次如左
  翰林院編修贈侍讀學士義門何先生行状
   曾祖思佐生員妣楊氏
   祖應登生員妣陸氏
   考棟生員妣陸氏呉氏陳氏
先生諱焯字屺瞻蘇之長洲人其先有某者元元統間
以義行旌門先生取其事名書塾學者因稱義門先生
[011-8b]
少讀書數行齊下為文才思横發及長博學强識敦氣
節善持論名重吳中康熈之二十四年先生年二十三
由崇明縣學生拔貢國子監時崑山徐學士乾學常熟
翁祭酒叔元方收召後進其所善科第立致先生亦逰
兩人門而慎自持見事不符義且加譏切其後交絶於
翁復千徐之怒至辨訟於大府故累躓京闈而名益重
四方莫不聞四十一年冬
聖祖南巡駐涿州
[011-9a]
召直𨽻巡撫李光地語詢草澤遺才李公以先生薦遂
召直南書房明年
賜舉人試禮部下第復
賜進士改庶吉士仍直南書房尋
命侍讀皇八子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及散館得
㫖再教習三年明年丁外艱歸服闋丁後母艱初先生
選刻四書文行逺集數種流播逺近皆能變學者舊習
既從李文貞公逰得成𢎞先輩宗傳復刻示歴科程墨
[011-9b]
三百篇及以艱家居益勤勵其窮六經翫五子以究極
四書精藴為著文之本根文貞公聞而喜貽先生書曰
有明盛時治太平而俗淳厚士大夫明理者多盖經義
之學有助焉今無論已仕未仕稍有才氣輒慕為詩古
文視經義如土苴子仍諄諄以此指授甚善先生又令
學者從事史鑑羣籍擇所載治法之善者類為幾編更
迭省想應舉以之對策當官度時地之宜而推行之凡
家居五六年稽古育才不異諸生時其育才也且欲就
[011-10a]
舉業而引之儒術故為教視昔尤粹云五十二年冬再
以文貞薦
召赴闕仍直武英殿明年授編修又明年秋
駕在熱河有搆飛語以聞者
上還京先生迎道旁即
命收繋并悉簿録其舍中書付直南書房學士蒋廷錫
等視有無狂誕語檢五日無有間有譏笑士大夫著作
詬近科文者黏籖以進而書中所厠辭吳縣令餽金札
[011-10b]
槀并進焉
上閲畢怒漸解且嘉其有守簡數條
命内侍詣獄詰責先生各據實奏辨反報僅坐免官還
其書
命仍直武英殿方其被繋也危且不測而先生語言眠
食如平常鋃鐺中正襟讀易聲出户外上奏數百言無
一字脱誤守者驚服及仍直武英殿益感
恩修纂益力嚴寒酷暑不少怠歴五六年遂致疾疾劇
[011-11a]
詔賜醫藥以六十一年六月九日卒年六十二
上曰何焯修書勤學問好朕正欲用之不意驟歿深可
憫惜遂復原官
特贈侍讀學士
賜金給符傳歸喪
命有司存恤其孤先生蓄書數萬巻凡經傳子史詩文
集雜説小學多參稽互證以得指歸於其真偽是非宻
踈隠顯工拙源流皆各有題識如别黒白及刋本之譌
[011-11b]
闕同異字體之正俗亦分辨而補正之其校定兩漢書
三國志最有名乾隆五年從禮部侍郎方苞請令冩其
本付國子監為新刋本所取正而凡題識中有論人者
必跡其世徹其表裏論事者必通其首尾盡其變論經
時大略者必本其國勢民俗以悉其利病尤超軼數百
年評者之林盖先生才氣豪邁而心細慮周每讀書論
古輒思為用天下之具故詳審絶倫若此暇時喜臨摹
晉唐法帖所作真行書並入能品
[011-12a]
聖祖嘗命書朱子四書章句集註奏
御嘉奨
命即鋟板㑹
上崩未頒發板貯内府所著詩古文數百篇皆追從唐
之作者語古齋識小録數册多删取諸題識為之繋獄
時門人某妄意中有忌諱悉取投諸火或傳其藏弆於
家云先生事親孝謹於諸弟能推財譲産餽遺雖親故
不妄受而於親故貧者咸有恩晩歳落官入直芻米僕
[011-12b]
賃不給其不妄受也自如門人有才而貧者恒飲食於
家而教之凡著録者四百知名者三之一超卓者十餘
人夫人王氏忠烈公佐聖孫女亦讀書知大義能輔成
先生志子夀餘一名雲龍生員彤逰先生門五年承其
學行頗有所記憶先生歿時復訪求積十餘載得寖多
戊午己未間史館蒐天下名人事跡迄今六七年曾莫
為之状以應乃就所見聞擇其大且要者考核而詮叙
之以補獻史館備文苑傳之采擇乾隆九年八月朔旦
[011-13a]
門人吳江沈彤謹状
  述先師儀封張公訓
雍正三年二月某日彤在南陽閲邸抄知吾師禮部尚
書儀封張公卒泫然流涕痛無所承學将昧陋以終其
身又恨數年來病且貧不克致身京都益薫公之徳於
未沒時也既念曩者從公蘇州聞公之訓輒感愧奮厲
今當追述其語時觀之以自警云初彤謁公於蘇之葑
門請問為學之要公曰朱子不云乎主敬以立其本窮
[011-13b]
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學之要盡此三言他日復
徃謁公公曰論語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老氏貪
生佛者畏死烈士殉名皆利也利獨在貨財禄位間乎
審其途而後志可得正焉後宗老欲得公題先太常祠
額遂徃請明旦使奉謇諤遺風四大字至彤徃拜賜曰
祖考之光公曰是奚足哉孝經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
世乃光也有耻所以立身自强所以行道聞爾加意宋
五子書且五六載苟專志不懈其於道也何有又曰我
[011-14a]
少而志道功之加有誤焉者中歳以來始識其正持身
臨民無敢背違然且多不惬於志近者欲復将程朱之
書而盡心焉老年精力銷亡吏事繁殆無暇日所望正
在後生輩耳子之年幾何對曰二十五矣公曰方少壮
其必勉之彤于是請為弟子公始以江蘇巡撫劾貪殘
不法大吏大吏亦姦欺誣劾故待
命於葑門既
聖祖遣大臣讞奏者再
[011-14b]
聖祖以讞奏皆不實削姦吏籍還公任時彤以疾不進
謁明年春當應鄉舉彤病甚公聞賜之藥餌且傳語曰
心之動也不妄即病無由作作亦易瘳五子書足以養
心讀不可輟應鄉舉非要事昔之鉅儒或以布衣終老
而獨善其身無不可者後彤病少差入署謝公喜問比
所讀何書對曰連太極圖説定性書西銘而讀之公曰
善三篇者雖各自為文而義實相貫聖人定之以中正
仁義而主静故能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知化窮神所
[011-15a]
以定之也不愧屋漏存心養性君子修之之事也其效
則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害仁濟惡大率患在自私
而用智苟如是則為悖之小人也必矣其不然乎竊惟
公欲以己之所得者推而致諸人人故苟有來學必反
覆指誨又懼人徒事言語不反求諸身心也每陳説古
義隨人與事曲為摩切故以彤之薄劣亦幸得與聞其
訓數千言性短於强識歴年逺多所遺忘顧即是所述
而致其功亦可以不終於昧陋也己
[011-15b]
  先考真崖府君述
府君諱始樹字景馮晩自號真崖又號雨壑姓沈氏世
為吳江人七世祖奎明贈刑科給事中六世祖漢户科
左給事中䘏贈太常寺少卿予特祠曾祖諱珫兖東道
按察司副使祖諱自南博學工文詞
國朝蓬萊縣知縣考諱永智字四明能詩以諸生終妣
金氏孺人府君四明公長子也性耿介不同俗善發明
潛徳而於物無不愛少嗜經史百家之書年三十遂棄
[011-16a]
舉子業窮日夜觀之興到即手自抄録加詳於隠𧷤復
好山水於吳越間勝區常典衣逰覧每當雲興鳥鳴花
發之際流連不舍曰吾以觀天地之生機用此老其身
當秀水朱檢討彞尊之在吳郡選明詩也府君持先集
徃竭遂相與論明一代人品事跡無彼此抵捂者次及
他史及古經雖註釋評論徃徃能舉誦不爽檢討驚歎
以為能世其家之學也晩歳閲義理多益善持論聽者
每頥解心悦而去所著詩古文格甚髙然多自毁棄存
[011-16b]
者僅數篇府君遇富貴而無行義者非面斥之即㣲辭
刺譏至於修行篤實君子雖貧賤必誠心愛敬稱道不
懈以故謗與譽常相持給事公奎敦行孝弟具列周恭
肅所撰墓銘而郡縣志軼不載府君數數為宗人言㑹
雍正中有
詔祠祀古今忠孝節義者即命彤偕族黨告諸有司
給事公遂列於祀又太常公祠舊以子孫之賢能
者従饗曽孫自然文行並髙私諡曰孝介無後竟
[011-17a]
莫之及府君乃徧告族人得如常例外祖妣趙氏孺人
年二十七而寡苦節五十餘年無後未及請旌府君
每為之太息後亦以其事屬彤云乾隆六年題旌七/年得 㫖建坊送
木主入/節孝祠吾家世有恒産自副使公轉家租食官署而始
貧至府君遂困有時不舉火而平生不一以財千人親
黨以危苦告切於身受又常急人而緩已焉凡遇物之
生且長也雖不便於己亦委曲遂之於㣲蟲細草皆然
府君生順治十五年五月二十日乾隆二年正月十九
[011-17b]
日疾卒享年八十配楊氏孺人年二十四來歸孝順勤
儉以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卒實康熈之二十三年繼
配呉氏孺人讀書能曉大義動止有則康熈四十八年
年五十二十二月十日卒自有述以雍正十一年十一
月十九日並塟縣西北范隅鄉朱村先兆之次子男三
長即彤縣學生貟次旦幼薫一女適舉人徐源府君之
疾也彤以徃年試大科尚滯京師薫亦謀菽水於保定
獨旦在家以書聞至七日遂卒四叔父發書惟告疾草
[011-18a]
書遲留得於二月之晦彤展讀驚悸惶恐倉卒就道及
抵家而府君卒七十餘日矣痛無能顯吾親顧不得及
親之終也而送之哀號悲泣心志荒迷歴四五月今擇
以十二月七日合祔兩孺人墓乃得省想府君之性行
而忍淚述之以求立言君子之銘焉謹述
  先妣吳孺人述
孺人姓呉氏吳江人八世祖璋明贈太僕寺卿世號全
孝翁曾祖河南按察司副使諱瑞徴祖
[011-18b]
國朝封工部虞衡司主事諱恪考縣學增廣生諱之紱
妣申氏黄氏孺人黄出也自幼習詩書知禮法有淑慧
聲及笄侍父母疾夙夜奉湯藥惟勤年三十歸府君為
繼配幽静端荘不苟言動家貧屋舍偪仄而外内截然
適舅姑之所問答進退皆中儀則在室而績麻治繭綴
衣入㕑而汲井執爨無不整其容慎其作止雖燕居亦
自檢束無怠也吳中風俗毎二三月婦女入尼菴禮佛
宅南有小菴相去數武尼數以時來請孺人固辭終其
[011-19a]
身未嘗一徃初孺人抱重疾而府君病癰及寒泄孺人
節時其衣褥食飲親理藥物手浣濯其不潔一不自顧
藉以務惬府君心及數月府君得瘳而孺人疾益甚綿
延二載遂卒實康熈四十八年十二月十日順治十五
年六月十五日生享年五十有二子男三長即彤縣學
生貟次旦幼薫女一適縣學生貟徐源彤生六年讀千
字文與孝經孺人課之彤就外傅而夕也聞前言徃行
而識焉孺人訓之彤之成童也志在有立孺人則因事
[011-19b]
而勵勉之今彤且二十四尚未有以稱孺人之所期而
孺人己前卒教督𡨕然杳矣悲夫悲夫孺人卒之三月
彤遂病病踰年稍差乃能追憶孺人之性行及嘗聞諸
府君舅氏者而私述其概云謹述
 陳諒直曰沈子述考妣二篇事約詞質不飾與夸古
 孝子之用心也李習之方希古輩必有取焉
  立後告先府君文
維乾隆二年九月十日哀子彤敢以清酒庶羞昭告於
[011-20a]
顯考真崖府君之靈嗚呼考之願有冢孫也其來舊矣
乃年躋八十而卒未之遂以逝哀哉又旦也亦恒生女
而不生男薫生男而殤妻死未繼致考以老夀終曾不
得一孫男之匍匐於几前也彤伏念三年之後彤即有
男望其於春秋之薦克奔走而跪拜也其期尚逺况彤
已五十即不敢致毁畢喪血氣必更衰安能期其男之
必得耶從弟鳳鳴之次子逹年十四矣安重有本心近
而助奠逺而傳重教誨以榖或克並勝其任因請於四
[011-20b]
叔父更名培本立以後彤而為考之冢孫嗚呼彤不能
修徳獲嗣以慰考心今頼旁支上續正體伏冀尊靈夙
夜昭鑒保其體而誘其衷敢告
  汪峻堂哀詞
汪君峻堂年二十九以貢生應浙江試殁於旅舍凶問
至吾邑有哭之慟者有垂涕灑淚者有長太息者紛紛
然驚始疑卒謂其人不當死而死雖平生不相識之人
且然其族姻知舊無論噫吾所見尊榮夀考者之死多
[011-21a]
矣曾有能得此於人者乎峻堂歿之前數年嘗應試京
闈時余方在都見館閣諸老先生及太學所集四方名
士見其詩若文者無不稱其才李詹事紱徐侍讀用錫
尤噐重之二先生負海内文學重望者也邑之宿儒周
先生振業於周四子宋五子之書咸窮極窔奥其教人
必文與行兼雖從逰以老者或不能得其一言之褒而
峻堂以早歳受業輒見許可由其生之文譽死之見傷
而其有所得於己及乎人皆可知矣且以知人無不可
[011-21b]
感而無以感人者為徒生也峻堂名棟其先自休寕徙
吳江雍正中析呉江置震澤遂為震澤人生而厚敏好
讀書為詩文秀出時俗持躬慎飭寡言笑於六行無不
敦敬禮文儒而博愛於衆告之急難雖路人必拯焉余
與峻堂交跡踈而心契峻堂始歿一月三夢余若有所
請然覺輒愴焉靡已乃為詞以抒予哀且以報峻堂之
意其詞曰
哀哉汪君窮年兀兀以為學而天乃不大其年惟日不
[011-22a]
足以為善而不得日之富於天胡靳其文行之大就使
其風弗藹藹以騰鶱抑且孤吾黨之講習而麗澤之氣
壹鬱其不宣哀哉汪君抱良材以早世齎髙志而沉淪
生而不薄於儒宗詞伯死而痛惜於里黨與交親雖命
蹇而形夭尚有所不夭者存嗚呼汪君
 
 
 
[011-22b]
 
 
 
 
 
 
 
 果堂集巻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