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26 少墟集-明-馮從吾 (WYG)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少墟集巻四
            明 馮從吾 撰
  語錄
  訂士編
   示臨清學諸生
夫子博文約禮之訓不顓為一顔子發而顔子一旦慨
 然認到自家身上曰博我約我何也彼誠信得道理
[004-1b]
 原在自家身上夫子不過一指㸃之耳向也迷而今
 也悟方才覺得有趣方才欲罷不能若是自家信不
 到但假人口吻曰博文約禮云云終是無趣味終是
 不得欲罷不能子思曰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此迷悟之説也且顔子既稱欲罷不能矣不知欲罷
 不能之時何様光景誠不可不於此處潛心
博文約禮有先後而無等待若待博文完了才去約禮
 則天下古今道理無窮盡何時能博得完將終其身
[004-2a]
 無約禮之時矣余師許敬菴先生曰孔子教人其大
 端曰博文約禮道之散見於人倫庶物之間者文也
 其本於吾心天然之則者禮也隨事而學習之謂博
 隨學而反已之謂約禮即在於文之内約即在於博
 之時博而約之所以為精也精則一一則中孔子學
 而不厭誨人不倦其斯而已矣先生此説可謂善發
 聖人之藴
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此正是顔子學有得處文王望道
[004-2b]
 而未之見孔子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自古聖人大都
 如此士君子為學須要造到欲從末由至於無所用
 力處然後謂之學顔子之學不然掘井九仞而不及
 泉與不掘何異
問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徳者其孰能知之何也曰註
 云固猶實也實者歛華就實之意正為上文頭一句
 説聰明睿知又恐學聖人者騁其聰明睿知在外面
 用功不肯歛華就實所以曰固或曰既是學聖人不
[004-3a]
 當騁其聰明睿知上文何必頭一句説聰明睿知曰
 天下之事非聰明睿知之人一件做不得且如該寛
 裕温柔處却發强剛毅該發强剛毅處却齊莊中正
 可乎不可此所以先説聰明睿知後説容執敬别但
 世之學者易於騁聰明恃睿知故又曰固字云耳上
 章淵泉如淵此章淵淵其淵正是固字之意在天地
 必有大徳敦化而後有小徳川流在聖人必有肫肫
 淵淵浩浩之大徳敦化而後有聰明睿知容執敬别
[004-3b]
 之小徳川流在學聖人者必固聰明聖知達天徳而
 後能知至聖之所以配天也無聰明睿知不可騁聰
 明睿知亦不可此固之一字學者不可一時不體驗
問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徳者其孰能知之固矣然學
 者欲固聰明聖知達天徳從何處用功曰下章𦂳接
 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可見存一惡其文之著心
 便是下學用功第一着論其心雖惡其文之著論其
 道則文終不能掩故曰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衣錦
[004-4a]
 尚絅猶如無錦然而錦終不能掩乃其所以為錦如
 固聰明聖知猶如無聰明聖知然而聰明聖知終不
 能秘乃其所以為聰明聖知也固聰明聖知達天徳
 就是無聲無臭的境界但自惡其文之著也一念始
 可見歛華就實這一念真是下學用功第一着
   示東昌聊城兩學諸生
非禮勿視四句工夫在應感上做出門如見大賔二句
 工夫在心上做然則回與雍何以辨也不知四勿字
[004-4b]
 難而二如字易請以戰喻夫非禮之聲色交於外而
 我欲視聼之是外㓂也非禮之言動起於内而我欲
 言動之是内㓂也内外交攻而我以孤軍猝遇强敵
 不假應援一鼔而下難邪易邪出門使民其心易肆
 特内㓂竊發耳然必借見賔承祭之心以勝之不然
 鮮不北矣故此一㨗也是應援之兵之力也而主兵
 又安在哉以此較彼難邪易邪此回雍之辨也或曰
 顔子心齋坐忘幾於化者也何至有非禮曰禮不易
[004-5a]
 言也一念少過即非禮一念少不及即非禮故曰約
 之以禮約也者約其過與不及而歸之中也至精至
 微非可以騰諸口説者豈至如世俗所謂非禮非禮
 云哉噫内㓂外敵雖太平之世所不免而恃吾有以
 備之若曰顔子而無非禮也是唐虞無四凶而商周
 無桀紂也天下有是理哉堯舜湯武不以其故損聖
 又何疑於顔子故千言萬語為顔子解者是昧於時
 勢者也
[004-5b]
問顔子學幾於化者也視聼言動豈有非禮豈待於勿
 勿之云者不過在靜中一念上用功防未萌之欲云
 爾若必待視聼言動而後勿不幾於粗乎曰此意甚
 是雖然如此則顔子靜中一念且不能靜矣更説甚
 動顔子學幾於化靜中一念已是澄澈的未萌之欲
 已不消防只是在視聼言動時再一㸃檢耳但把顔
 子之非禮不可㸔的太粗顔子之四勿不可㸔的太
 着力便是且靜固靜易乎動亦靜易乎賢如顔子豈
[004-6a]
 有靜中不靜賢如顔子又豈能動中不動有耳目口
 體便有視聼言動有視聼言動便就有非禮處勿之
 云者是動中求不動之意也動而不動則動中能靜
 矣動中能靜則靜中能靜又何待言靜固靜動亦靜
 無内外無將迎此孔子之所以為四絶而顔子之所
 以為四勿也一間未達其絶與勿之間乎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夫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易見可欲
 而使心不亂難此四勿之學非顔子不足以當之
[004-6b]
涇野先生教人於動處求靜真得夫子告顔淵非禮勿
 視聼言動意
   示濟寧學諸生
仲尼祖述堯舜一章是一首仲尼贊武字土字一韻行
 字明字一韻化字大字一韻自古贊體之妙莫過於
 此
問中庸引夫子之言皆言子曰惟君子中庸章言仲尼
 祖述堯舜章稱仲尼者何曰此二章正相應盖前邊
[004-7a]
 説舜文武周見得這中庸道理散見於堯舜文武衆
 聖人前邊説天地鬼神至於日月星辰華嶽河海禽
 獸草木無不言及見得這中庸道理散見於天地萬
 物後邊説祖述憲章上律下襲見得這中庸道理雖
 散見於堯舜文武天地萬物而實統㑹於仲尼故曰
 譬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如四時之錯行日
 月之代明可見仲尼曰君子中庸亦惟仲尼為能中
 庸耳聰明睿知章就是仲尼之小徳川流經綸大經
[004-7b]
 章就是仲尼之大徳敦化不徒曰承上文云爾仲尼
 曰君子中庸非仲尼吾誰與歸
詩云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只是箇淡故下文即曰
 淡而不厭學者只凡事淡得下其識見自别其品格
 自髙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自古熱閙人多喜動喜事恬淡人又多厭動厭事惟淡
 而不厭才謂之君子之道才謂之中庸
論君子之道説到篤恭天下平道理可謂至大不知有
[004-8a]
 何様竒特工夫方才得到此顧先之以淡而不厭一
 句可見淡之一字乃吾儕安身立命所在若是能悟
 破淡字則精神收歛在内覺得世間種種可豔之物
 自與自家身上不相干涉就是在爵祿名位中必不
 為爵祿名位所用何等安閒何等瀟灑須有此等胸
 襟方才做得出篤恭而天下平的事業不然把自家
 一段精神終日馳騖於外只在榮身肥家紛華靡
 麗上做營營逐逐&KR1131自苦累一生有何好處又何論
[004-8b]
 事業故舜禹有天下而不與不是有心去把天下不
 放在心上只是把天下㸔的淡所以能不與也雖然
 人情好甘而君子曰淡非迂也嘗得出淡中滋味自
 是能甘得淡自是能不厭若嘗不出淡中滋味縱曰
 我能淡我能淡其如不甘何故不以淡為甘而輕言
 淡者非深於淡者也
   示四氏曲阜兩學諸生
孔子之道一貫之道也原不貴博亦不賤博故曰君子
[004-9a]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弗畔者弗畔
 此一也夫子知曾子博而能約可與言一也故直示
 之曰一貫知子貢博而不能約不可與驟言一也故
 必先試以多學而識然後約之曰一貫可見善學聖
 人者惟恐當下不能承認此一也又何必沾沾以博
 自多哉齊景公欲用孔子晏子沮之曰當年不能究
 其藴累世不能闡其施盖病其博也而史遷亦曰儒
 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夫博而不約其流弊至於什
[004-9b]
 百千萬而不可返皆多之一字為之嚆矢也噫人情
 好勝勢必畔而至此不足為異但使晏嬰沮景公而
 聖道不行於當時史遷列六家而聖學不明於後世
 可勝異哉可勝異哉
世道不如古全係於士君子好髙之心勝不在日用間
 着實用功孔門言志亡論夫子與顔子何如只㸔子
 路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居然三代
 時大道為公景象可見古人為學何等着實吾儕試
[004-10a]
 自揣車馬輕裘與朋友共敝之也果能無愛惜心否
 即不然果能無納交要譽心否但只有纎毫未化便
 是有愧於此心便是有愧於子路縱髙談性命何益
 此世道所以不如古也
楚侗先生維風編中有云知道者之於詩文直榆莢視
 之可也余讀之以為知言豈直詩文顔淵曰願無伐
 善無施勞即善與勞亦榆莢視之可也不然即此一
 念有善有勞之心便不是善便不是勞矣舜之舎己
[004-10b]
 孔之毋我皆是此意噫難言哉
顔子蕭然在陋巷中有何善有何勞而居然以不伐不
 施自任是何等様胸襟吾儕當細思之
有善有勞難不伐不施易何世之有善有勞者多而不
 伐不施者少也於此方見顔子之不可及
伐善伐伐也有以不伐為伐者尤伐之伐也施勞施施
 也有以不施為施者尤施之施也故曰聖人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此斷不可以為訓
[004-11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是孔子一生的學術一
 生的事功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
 使衆是曽子一生的學術一生的事功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㓜吾㓜以及人之㓜是孟子一生的學術一
 生的事功
問大行不加窮居不損君子所性誠然不知性是怎麽
 模様曰君子所性根心處雖不可見至於睟面盎背
 是昭然可見者只説這睟面盎背處大行能加窮居
[004-11b]
 能損否余嘗見富貴之士或有形容憔悴者貧賤之
 士或有發氣滿容者可見這根心生色處大行窮居
 斷然加損不得
問大行不加窮居不損曰芳草和煙暖更青寒門要路
 一時生年年㸃檢人間事惟有春風不世情
君子所性大行不加窮居不損分定故也只一箇分定
 了便改移不得可見人只是安分便是盡性
安分二字人人能言之不知道理甚大功夫甚難必如
[004-12a]
 夫子所謂隠居以求其志才謂之安分於窮居行義
 以達其道才謂之安分於大行陸子靜謂宇宙内事
 皆已分内事已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才説得出分字
 意
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分明畫
 出一箇聖人模様宛然如見吾儕既見之矣不可在
 模様上欣羨當自根心處求之
   又示四氏曲阜兩學諸生
[004-12b]
問四氏學及曲阜學諸生曰諸生或為聖人之後或近
 聖人之居誠為厚幸然為其孫者何以無愧於祖為
 其弟者何以無愧於師乎諸生唯唯否否余曰爾諸
 生以讀書科第為無愧乎如此則世之取髙科躋膴
 仕者皆可以為聖人矣爾諸生以為然否爾諸生必
 不以為然既不以為然何不求其所以無愧者而奮
 然思齊也然其所以無愧者何在諸生又唯唯否否
 余曰陽明先生云箇箇人心有仲尼箇箇人心既有
[004-13a]
 仲尼則為其孫者生來原無愧於祖為其弟者生來
 原無愧於師此道完完全全聖非有餘我非不足故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但只是自家信不
 及所以不肯思齊所以有愧耳且爾諸生有能篤信
 聖人如子夏者乎子夏篤信聖人故學以致其道後
 儒不篤信聖人故學以致其舉業學其所學非聖人
 之所謂學也非聖人之所謂學則雖謂之有愧也亦
 宜雖然子夏惟篤信聖人故入聞聖道而悦亦惟篤
[004-13b]
 信聖人故出見紛華而悦何也子夏篤信聖人不曽
 篤信自家所以入聞聖道而悦又出見紛華而悦耳
 顔子其初亦篤信聖人故仰之鑽之瞻之三之字俱
 指聖人其後一聞聖教始信得博我約我始信得我
 自家生來原是聖人故既竭吾才如立卓爾曰卓爾
 則入也卓然見於其前出也亦卓然見於其前孰為
 聖道孰為紛華孰為可悦孰為不可悦舉躅皆是盈
 眸皆是鳶飛魚躍現在眼前此顔子之所以不可及
[004-14a]
 也篤信聖人則離過聖人必有出入處篤信自家則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又安得有出入乎哉今吾輩
 生於千百世之下聖人生於千百世之上是入也既
 未聞聖道而出也又只見紛華安得不愧於聖人爾
 諸生不要説聖人生於千百世之上我生於千百世
 之下只信得過聖人生於千百世之上固是此赤子
 之心固是此良知我生於千百世之下亦是此赤子
 之心亦是此良知既亦是此赤子之心亦是此良知
[004-14b]
 我何為不奮然思齊而甘心有愧於聖人也今諸生
 能篤信此赤子之心否能篤信此良知否抛却自家
 無盡藏緣門持鉢效貧兒諸生得無惕然於此乎諸
 生又唯唯否否余曰孟子不云乎是心足以王矣齊
 王抛却自家能王之一念却去問霸者之事豈非緣
 門持鉢效貧兒耶吾輩果能篤信此赤子之心我與
 聖人同篤信此良知我與聖人同則識得本體自然
 可做工夫做得工夫自然可復本體當下便是聖人
[004-15a]
 故曰箇箇人心有仲尼非虚語也自從宇泰收功後
 始信人間有丈夫豈非千古之一快哉如此則爾諸
 生在天地謂之肖子在聖門謂之髙弟登髙科躋膴
 仕於此心此知無所加固謂之不愧不登髙科不躋
 膴仕於此心此知無所損亦謂之不愧故曰仰不愧於
 天俯不怍於人嗚呼盡之矣諸生為之躍然余反觀
 竊自愧遂書之以示諸生併以自朂焉
   示寧陽學諸生
[004-15b]
克已復禮為仁先儒解克字謂如三軍遇敵戰必勝攻
 必取此言甚好聖人復起不能易也但自家兵馬若
 平素操練得不閑熟停當而輕言克是所謂以不教
 民戰是謂棄之耳故夫子又曰操則存舎則亡然則
 欲克己者又不可不先講操心之道
問顔子其心三月不違仁已幾於化矣夫子與之論仁
 宜有𤣥虚奥玅處第曰非禮勿視聼言動何淺易也
 曰惟至淺乃至深惟至易乃至難吾輩學問不及
[004-16a]
 古人只為一生在此區區形骸上討箇受用終日將
 外邊聲色應感陪奉此軀即有志於學者亦多從
 此起見種種情識擺脱不去自視於視聼言動不知
 有多少欠闕多少愧怍處如何到得顔子且非禮之
 視是誰視非禮之聼是誰聼非禮之言之動是誰言
 是誰動皆是此一箇區區形骸作用至於非禮勿視
 是誰勿視非禮勿聼是誰勿聼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是誰勿言勿動這不得一段真精神真力量如何能
[004-16b]
 斬釘截鐵一齊勿去亡論罣礙湛溺即勿矣猶有拖
 泥帶水處亦不得謂之勿勿者㧞去病根意也顔子
 四勿真孟子所謂先立乎其大者大者先立則彼區
 區形骸如耳目之官豈能奪之豈直不能奪且即此
 區區形骸即是靈明真體故曰仁者人也又曰形色
 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若顔子者亦庶幾可
 謂踐形而無愧於為人矣大約異端言仁指的是那
 能視能聼能言能動的那箇吾儒言仁指的是這能
[004-17a]
 勿視能勿聴能勿言能勿動的這箇這箇道理至淺
 至深至易至難𤣥虚奥妙莫有過於此者若舎此别
 談𤣥虚奥妙余豈知之哉
非禮勿視四句非字不同有非者有非之非者有似是
 而非者非者不難勿非之非者亦不難勿惟似是而
 非者為難勿故曰非禮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這
 等去處非顔子不能剖析
學者能體㑹得聖人訒言之意雖言以終日亦謂之訒
[004-17b]
 不然即閉口深藏亦訒之蠧也故曰吾與回言終日
 又曰予欲無言有言無言真不在言上説
仁者其言也訒訒之云者非徒不言也蓋太極之理動
 而生陽靜而生隂不靜專則不動直不靜翕則不動
 闢故子思曰小徳川流大徳敦化訒之云者亦敦化
 意也聖賢道理原自精細聖賢學問原自深湛故易
 曰洗心退藏於密詩曰夙夜基命宥密訒之云者亦
 藏密意也大抵人之精神最忌外露人之力量最怕
[004-18a]
 輕洩士君子果能收歛這一段精神&KR0802固這一段力
 量如猫之捕䑕如鷄之抱卵不識不知勿忘勿助到
 此地位才是真為之難才是仁者其言也訒這等去
 處别人識不得須是要自家内省内省者收視返聴
 自家黙黙湛思黙黙㸃檢耳後世學者豈不毅然要
 做好人但終日外省處多内省處少如何筭得故次
 章即云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而子思亦曰内省不
 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以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
[004-18b]
 見乎正得夫子告司馬牛之意吾輩為學須是要在
 人所不見處用功
   示泰安學諸生
泰安諸生講富與貴是人之所欲廣土衆民君子欲之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三章盖聖賢道理原是一貫此
 三章書只當作一章㸔大約學者只是在富貴貧賤
 上打不破徒自纒擾一生安能到聖賢地位所以然
 者只是㸔得大行能加所以不能審富貴㸔得窮居
[004-19a]
 能損所以不能安貧賤若是能㸔破大行原不能加
 富貴自然能審㸔破窮居原不能損貧賤自然能安
 一切世味都擺脱得開瀟灑快樂自然睟面盎背所
 見自然大所處自然髙當下便是登東山而小魯登
 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睟面盎背就是成章氣象在
 水謂之瀾在日月謂之光所性是何物就是此仁在
 水謂之源在日月謂之明故曰仁義禮智根於心此
 所以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
[004-19b]
 是也君子之志於道也志此而已矣或曰富貴貧賤
 勘得破便到聖賢地位抑何其言之易也曰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
 我如浮雲又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
 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由此觀之言何
 容易雖然孔顔樂地非難造好讀誠明定靜書願與
 諸生共懋勉之
昔人有言過得貧富關便是小歇處過得生死關便是
[004-20a]
 大歇處余以為貧富關便是生死關過此便是大歇
 處何云小也嗚呼人能過此關天下何事不可做昔
 涇野先生教人惓惓以甘貧改過為訓而谿田先生
 深以為然此正前輩學問真切處非後學可及雖然
 不甘貧就是過能甘貧就是改過仔細㸔來世間人
 種種過失那一件不從富貴貧賤念頭生來卑卑者
 無論即髙明有意思者亦往往堕此坑塹良為可惜
 諸生不可不時時惕然猛省
[004-20b]
富貴貧賤自有定數欲之不能來惡之不能去世之人
 徒多費此一畨欲惡耳不處不去君子只是箇勘得
 破
富貴是人所欲貧賤是人所惡受病之根正在此欲惡
 二字君子之心如鑑之空如衡之平原未嘗先有欲
 惡二字横於中所以富貴貧賤到前便能審之安之
 如鑑本空而妍媸自辨衡本平而輕重自分不然饑
 者甘食渇者甘飲其如飲食之正味何無終食之間
[004-21a]
 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只是此心常惺惺要
 不失此真體耳非分外硬將一物强置之胸中必於
 是必於是也
富貴貧賤不當著跡㸔日用間富貴貧賤時時都是有
 的且如食求飽居求安便是欲富貴心惡惡衣惡食
 便是惡貧賤心豈止於此大凡念頭起處都是富貴
 貧賤所在此所以時時要照管時時要收攝不然若
 著跡㸔則三公萬鍾一生能遇幾次所云終食不違
[004-21b]
 造次顛沛必於是者果何物耶念及於此此心真是
 一時放下不得
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惟根於心所以能生色可
 見根之一字最要緊世間諸凡作用如事功節義之
 類都只是枝葉枝葉有遇有不遇而惟此根乃是人
 人有的故曰人性皆善有此根則時而大行如樹木
 遇春夏其枝葉自然發生於此根實無所加時而窮
 居如樹木遇秋冬其枝葉自然收藏於此根實無所
[004-22a]
 損故東廓先生云世俗通病只認得箇有才能有勲
 業有著述的聖人不認得箇無才能無勲業無著述
 的聖人此實根本之論嗚呼人人有此根人人不肯
 自認有此根徒只在枝葉上用功何也自笑從前顛
 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誠切中後世學者之病
問孔子之道精矣微矣孟子苐以登東山而小魯云云
 形容之何也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
 必照焉然則學聖人者奈何曰流水之為物也不盈
[004-22b]
 科不行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雖然吾輩今
 日不當在成章上馳騖只當在成章以前用功或曰
 何也曰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孟子豈徒曰觀之而已哉知此則知聖道之所以大
 知此則知君子之所以成章
   示濟南厯城兩學諸生
古今談道者多矣莫精於費而隠一言若曰君子之道
 費而隠非隠而隠也子思有感於當時昏昧渺㝠虛
[004-23a]
 無寂滅之説行故為是言以覺之然亦非自子思始
 也夫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隠乎吾無隠乎爾吾無
 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又曰予欲無言天何言
 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知此則昏昧渺㝠
 虚無寂滅之説不攻自破矣知此則知道知中知學
及其至也聖人亦有所不知不能天地亦有所憾此是
 論道理如此然學者只當極力以求其至不可以聖
 人之不知能自諉下文曰至誠曰至聖曰至徳至道
[004-23b]
 曰至矣總是發明此意這至字不在髙逺上説就是
 中庸故曰中庸其至矣乎又曰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二字雖聖人天地亦有不能盡處故堯之允執舜之
 精一一生兢兢業業只是為此若中庸是容易的堯
 何必允執舜何必精一堯舜又何以曰猶病哉註謂
 覆載生成之偏寒暑災祥之不得其正夫曰偏曰不
 得其正可見中之一字天地亦有不能盡處此所以
 人猶有所憾若把至字㸔的太髙逺便非中庸之旨
[004-24a]
 且天地聖人有所不能盡的道理就是愚夫愚婦所
 與知能的道理下文説到參天地贊化育説到篤恭
 而天下平才只是盡了愚夫愚婦的道理其實於愚
 夫愚婦道理上一毫無所加才謂之中庸才謂之至
 然篤恭而天下平即修已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故曰聖人亦有不知不能夫以天地之化育而尚賴
 聖人以贊之故曰天地之大人猶有所憾可見這中
 庸道理匪髙匪卑匪逺匪近匪難匪易如以為髙逺
[004-24b]
 而難也難道自家不如愚夫愚婦如以為卑近而易
 也又難道自家過於天地聖人至乎至乎可不勉哉
自老子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之説於是逺
 人為道者索隠行怪求之於虚無寂滅之域子思子
 憂之不得已有鳶飛魚躍之説若曰斯道在天地間
 舉目皆是舉足皆是何可道何不可道何可名何不
 可名無内無外無有無無無之非道無之非名無之
 非學閉門靜坐則靜中有鳶飛魚躍之趣應事接物
[004-25a]
 則動中亦有鳶飛魚躍之趣推之至於夢寐之中則
 夢寐中亦有鳶飛魚躍之趣推之至於造次顛沛
 之時則造次顛沛中亦有鳶飛魚躍之趣故夫子
 夢見周公豈真有周公之揖讓造次必於是顛沛必
 於是所必於是者又果何物何事也哉信乎知鳶飛
 魚躍之趣則知道可道為常道而道不可道者非常
 道名可名為常名而名不可名者非常名老子虚無
 寂滅之説當不待辨而知其非矣
[004-25b]
右數則皆因諸生講此書遂書以示之雖聖賢精
 藴未必甚解但藉此與諸生相印證耳雖然余
 之所以惓惓於諸生者又不顓在此講説間也
 乙未冬日長安馮從吾仲好甫書于濟南之澄
 清軒
昔楊子之隣人亡羊追之不獲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
不知所之楊子戚然變容者竟日余觀近日博士家逐
迹䘮真殆不幸類是夫書者聖人之迹也而有不可傳
[004-26a]
者存焉惟大覺𤣥解始能旦暮遇之而近日博士家
慕弔詭則支離傳註狃發蒙則懼傷口珠或夢中占
夢而自謂全覺或學一先生之言而暖姝自喜是何其
多岐也夫赤水𤣥珠知珠不能索而得糟魄之喻斵輪
者所以釋椎斵而議讀書之君也然則逐迹䘮真之士
安得不厪朱公之戚哉侍御馮先生以關陜大儒出入
金馬之門已而簪筆柱下代狩東省廵厯之暇時進諸
博士弟子與之辨析精微愍大道之多岐而亡羊者衆
[004-26b]
也因錄次成書命之曰訂士編云意與諸博士弟子相
印證也余得而卒業焉大都闢博約一貫之道發克
復四勿之功明根心定性之旨而歸重於先立乎大之
一言推原費隠之説仲尼之中庸而拈出淡字固字之
義尤宋大儒所未發直指良知為作聖之基而勘破生
死貧富之關至於由回之志顔冉司馬之仁孔曾孟子
之學術事功又各歴歴剖之詳焉去聖人二千餘嵗矣
僅僅數千言胠其關鍵曲盡閟妙筌蹄盡化而不出其
[004-27a]
宗噫化聲邪法音邪三籟邪子靜登壇新建提衡淵淵
理窟哉余掊知雪神恍見徳機而知先生之發吾覆也
乃請其草授之剞劂氏嘉與海内諸博士弟子共印證
之都人士聆真人之謦欬得未嘗有何啻逃空谷者忽
聞足音也疇不跫然而喜左袒下風乎出涯涘而觀大
海庸詎東省十數學宫而已哉先正李文達嘗言宦途
惟薛大理以理學為務兹觀馮先生雅有文清夫子之
風焉是編出而宋儒先又樹一赤幟矣海内博士家誠
[004-27b]
無樂鴳於鐘皷無求馬於唐肆滌除宿根掃撤塵障而
别具隻眼焉周道如矢君子所履豈惟永無岐路之泣
即向所稱聖人之不可傳者盡在是矣屬下直𨽻河間
府知府陳邦科頓首謹書
 
 
 
 少墟集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