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中舒州有李亮工者以文鳴薦紳間與蘇黄游兩
集中有與其唱和而李伯時以善丹青妙絶冠世且
好古博雅多収三代以來鼎彝之𩔖為考古圖又有李元
中字畫之工追蹤鍾王時號龍眠三李同年登進士第出
處相若約以先貴毋相忘其後位俱不顯約宋刻/作納
[017-1b]
先大父大觀初從郎曹得守九江自鄉里汝隂之官有
同年生宋景瞻者姑溪人其子惠直為徳化縣主簿
迎侍其父以來先祖愛其清修好學甚前席
習宏詞科日與出題以其所作來呈不復責以吏事
㑹王彦昭渙之出帥長沙令作樂語以燕犒之時有
王積中者知名士也以特起爲僉書節度判官且俾
預席其藁不存但記憶三聨云少年射䇿有賈太傅
之文章落筆驚人繼沈中丞之翰墨從來汝頴之間
[017-2a]
固多竒士此去瀟湘之地幸逄故人况有錦帳之郎
官來爲東道且邀紅蓮之幕客共醉西園先祖讀之
大喜以謂句句着題薦之於時相何清源卽除書局
已而中詞科自此聲名籍甚惠直字子温其子廼貺
也紹興間鼎貴亦不復相聞今又未知其子孫猶知
之否
坊崇寧初詔郡國刋元祐黨籍姓名太守呼仲寧使
[017-2b]
劖之仲寜曰小人家舊貧窶止因開蘇内翰黄學士
詞翰遂至飽暖今日以姦人為名誠不忍下手守義
之曰賢哉士大夫之所不及也餽以酒而從其請
宣和中蘇叔黨遊京師寓居景德寺僧房忽見快行家
者同一小轎至傳㫖宣召亟令登車叔黨不知所以
然不敢拒才入則以物障其前惟不設頂上以小凉
傘蔽之二人肩之其疾如飛約行十餘里抵一修廊
内侍一人自上而下引之升一小殿
[017-3a]
黄背子頂青玉冠宫女環侍莫知其數弗敢仰窺始
知為崇髙莫大之居時當六月積氷如山噴香若煙
霧寒不可忍俯仰之間不可名狀起居畢上喻云聞
是蘇軾之子善畫窠石適有素壁欲煩一掃非有
它也叔黨再拜承命然後落筆須而成上起身縱
觀賞歎再三命宫人捧賜釂酒一鍾錫賚極渥拜謝
而下復循廊間登小輿而出亦不知經從所歴何地
但歸來如夢復如癡也胡元功云敝/蔽宋刻作
[017-3b]
徽宗靖康初南幸次京口駐蹕郡治外祖曾空青以江
南轉運使來攝府事應辦忽宣至行宫上引
之所問勞勤渥命喬貴妃者出焉上囘顧語喬曰汝
在京師每問曾三此即是也特令汝一識耳葢外祖
少年日喜作長短句多流入中禁故爾取七寶杯令
喬手擎滿酌并以杯賜之外祖拜貺而出明清少依
外氏寶杯猶及見之今不知流落何所
錢遜叔伯言穆父之子臨政有風采知宿州日有虹縣
[017-4a]
士民陳詞舉留邑宰宰貪酷之聲遜叔先已聞之至
是衆趨廷下遜叔令吏卒舉挺擊出左右言似不須
如此遜叔笑云彼中打將來此間打迴去蘇仁/仲云
甫六七歲甚為惠文肅之室魏夫人憐之教以誦
詩書頗通解其後南北暌隔紹聖初文肅柄事樞時
張氏女已入禁中雖無名位以善筆札掌命令之出
入忽與夫人相聞夫人以夫貴疏封國稱夀禁庭
[017-4b]
始相見叙舊自後歲時遣問夫人没張作詩以哭云
香散簾幃寂塵生翰墨閑空傳三壼譽無復内朝班
從此絶迹矣後四十年靖康之變張從昭慈聖獻南
渡至錢唐朱忠靖筆錄所記昭慈遣其傳導反正之
議張夫人者即其人也年八十餘終先孃/子云
書往謁之既至彼舘勞甚至酒食遊戲徵逐無虛日
而畧無一語及他時河北盗賊已充斥留連逾月季
[017-5a]
高興懐歸之念因漫扣之詹云足下之來何幹度豈
不能曉其敢苦相挽留耶少刻便令差將兵二百防
䕶行李以濟大河迺囘三日之間餽饟稠疊所得凡
萬緡云姚令/則云
靖康丙午金人内逼次歲之春京城不守恣其威福妄
有易置時秦㑹之為御史中丞陳議狀云檜切緣自
父祖以來七世事宋身為禁從職當臺諫荷國厚恩
甚愧無報今大金重擁甲兵臨已㧞
[017-5b]
柄威制官吏軍民等必欲滅宋易姓檜忘身盡死以
辯非理非特忠其主也欲明聖朝之利害爾趙氏自
祖宗以至嗣君一百七十餘年功德基業比隆漢唐
實異兩晉頃緣姦臣叛盟結怨隣國謀臣失計誤主
䘮師遂致生靈禍京都失守嗣君皇帝致躬出郊
坰求和於軍前兩元帥並議已布聞於中外矣且空
竭帑藏居民之所積追取鑾輿服御之所用割兩河
之地共為臣子今乃變異前議自敗所盟致二主銜
[017-6a]
怨廟社將傾為臣之義安得忍死而不論哉自宋之
於中國號令一統綿地數萬里覆載之
子孫蕃衍充牣四海德澤在外百姓安業前古未有
興亡之命雖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而決廢立哉新
室簒奪東漢中興於白水東漢絶於曹氏劉備王蜀
唐為朱温竊取李克用父子猶推其世序而繼之葢
繼志之德澤在人者淺深根基堅固雖陵遲之甚然
四海英雄必畏天之威而不敢窺其位古所謂基廣
[017-6b]
則難傾根深則難拔之謂也西晉武帝因宣景之權
以窺魏之神器徳澤在人者淺加以惠帝昏亂五王
爭柄自相殘戮故劉淵石勒以據中原猶頼王導温
嶠軰輔翼元皇江左之任踰於西京石勒欺天㒺上
交結外邦
失德任用非人而忘大恩曾無徳澤下及庶特以
中國藩籬之地以贍戎人天下其何思之哉此契丹
所以能滅晉也宋之有天下九世宥德比隆漢唐實
[017-7a]
異兩晉切觀今日計議之士多前日大遼亡國之臣
畫䇿定計所以必滅宋者非忠於大金也假滅大宋
以報其怨爾曽不知滅大遼者大金大宋共爲之也
大宋既滅大金得不防閑其人乎頃者上皇誤聽姦
臣李良嗣父兄之怨滅契丹盟好之國乃有今日之
難然則因人之怨以滅人之國者其禍不可勝言繆
為計者必又曰
國復讐之志而已又曰大金兵威無敵天下中國之
[017-7b]
民可指揮而定若大金果能滅宋兩河懷舊之恩亦
不能忘果不能滅宋徒使宋人之宗屬賢德之士唱
義天下竭國力以北向則兩河之民雖異日撫定之
後亦將去大金而歸宋矣且天生南北之方域志異
也一作且天生南北/之國方域至異也晉為契丹所滅周世宗復定三
關是為晉祚報恨然則今日之滅趙氏豈必趙氏然
後復讐哉雖中原英雄亦將復報中國之恨矣檜今
竭肝膽捐軀命為元帥言廢立之義以明兩朝之利
[017-8a]
害伏望元帥不恤羣議深思國計以
有讒倿之言以矜己功能傷敵國之義適貽患於異
日矣又况禍莫大於滅人之國昔秦滅六國而六國
滅之符堅滅燕而燕滅之頃童貫蔡攸貪土地以奉
主欲營私而忘國計屯兵境上欲滅大遼以取燕雲
之地方是時也契丹之使交馳接境祈請於前為貫
攸之計宜偽許而從其請乃欲邀功以兼人之地遂
貽患於主而宗廟危今雖焚屍戮族又何益哉今元
[017-8b]
帥威震中原功髙在昔乃欲用讐間之論矜一己之
功其於國計亦云失矣貫攸之爲可不鍳哉自古兵
之强者固有不足恃劉聰石勒威足以制愍懷而剉
於
旅是兵强而不足恃也大金自去歲問罪中國入境
征伐已踰歲矣然所攻必克者無他以大金久習兵
革中國承平百年士卒弛練將佐不得其人而然也
且英雄世不乏材使士卒異日精練若唐藩鎭之兵
[017-9a]
將相得人若唐肅代之臣大金之於中國能必其勝
負哉且世之興亡必以有德而代無徳以有道而易
無道然後皇天佑之四海歸之若張邦昌者在上皇
時專事燕遊不務規諫附㑹權倖之臣共為蠧國之
政今日社稷傾危生民塗炭雖非一人所致亦邦昌
之力也天下之人
人民四方英豪必共起而誅之非特不足以代宋亦
不足以為大金之屏翰矣大金必欲滅宋而立邦昌
[017-9b]
者則京師之民可服而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
子可滅而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檜不顧斧鉞宋刻/作越之
誅戮族之患為元帥言兩朝之利害伏望元帥稽考
古今深鍳斯言復君之位以安四方之民非特大宋
蒙福實大金萬世之利不勝皇恐懇告之至第二狀
云檜已具狀申宋刻/作中大元帥府外有不盡之意不敢
自隱今更忍死瀝血上干台聼伏念前主皇帝違犯
盟約既已屈服而今日存亡繼絶惟在元帥
[017-10a]
有監國皇太子自前主恭命出郊以來鎭撫居民上
下帖然或許就立以從民望若不容檜等伸臣子之
情則望賜矜念趙氏祖宗並無失德内外親賢皆可
擇立若必擇異姓天下之人必不服從四方英雄必
致雲擾生靈塗炭卒未得甦檜等自知此言罪在不
赦然念有宋自祖宗以來德澤在人於今九世天下
之人雖匹夫匹婦未忍忘之又况檜等世食君祿方
今主辱臣憂之時上為宗社下為生靈茍有可言不
[017-10b]
敢逃死伏望台慈更賜矜察無任哀懇痛切皇恐隕
越之至此書得之於丹陽蘇著廷藻云頃爲秦之
塤客因傳其本詞意忠厚文亦甚竒使㑹之誠有此
而無紹興再相擅國㒺上專殺尚威則謂非賢可乎
昔人有詩云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簒時若
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眞偽有誰知
竊惟國家道德仁義蓄養天下自一命以上隨其器宇
各霑恩澤祖宗以來平時奬待羣臣之恩至厚者葢
[017-11a]
慮一旦緩急之間貴其盡節死職以忠報朝廷伏見
頃者敵兵所加靡然風偃知名之士幾無而僅有於
亂離中隂訪得三人焉若不論
士銜寃負憤無以自明太原總管王禀當敵人作難
之時在圍城中奮忠守義不顧一身一家之休戚遇
一兩日輙領輕騎出城馬上運大刀徑造敵營中左
右轉戰得敵級百十方徐引歸率以為常宣撫使張
孝純視城之危一日㑹監司食謀欲降敵禀知之率
[017-11b]
所將刀手五百人謁孝純列刀於前起論曰汝等欲
官否衆曰然禀曰惟朝廷立功則官可得又曰汝等
欲賞否衆曰然禀曰惟朝廷禦敵則賞可致且曰汝
等既欲官又欲賞宜宣力盡心以忠衞國借如汝等
軰流中有言降者當如何羣卒舉刀曰願以此
又曰如禀言降當如何卒曰亦乞此戮之又曰撫宣
與衆監司言降當如何卒曰亦乞此戮之孝純自後
絶口不復敢言降事而城中兵權盡在禀矣又於守
[017-12a]
城過有隄備敵人巧設機械屢出竒計見攻禀候其
來必以意麾解之後圍益急民益困倉庫軍儲且盡
城中之人互相啖食披甲之士致煑弩筋膠塞飢
勢力既竭外援不至城既陷父子背負太宗皇帝御
容赴火而死又有晉寧知軍徐徽言敵騎攻城極力
保䕶綿歴時月嬰城之人疲於守禦敵騎既登城軍
士散走徽言奮臂疾呼獨用矢斧鉞盡殺先登者
衆見知軍如此
[017-12b]
賛舍人石贇開門縱敵已入知不可奈何遂置妻妾
兒女於空室中積薪自焚且仗劔坐㕔事前敵人至
者皆手刃之須積尸多敵衆羣至遂為所擒渠長
賞其英毅深欲活之使降徽言不降使之跪徽言不
跪與酒令飲既授酒以杯擲敵面曰我尚飲爾酒乎慢罵
不已敵怒持刃刺徽言袒裼就刃刃未及死罵聲不絶又
有眞定師臣李邈城破擒復令作帥邈曰坐邈不
才使一城生靈陷於塗炭縱邈無恥復受官爵有何
[017-13a]
面見朝廷及一城阜老乎卒不肯受尋之燕山敵亦
欲保全之而邈意畧不
之邈髠而為僧謂曰更以二分潤官敵大怒牽赴市
令斬將刑神色不變言笑如平時告刑者曰願容我
辭南朝皇帝以死拜訖南向端坐就戮燕山之民皆
為之流涕此三者葢人傑也惜不逄時使不得成功
於世然當是之時怙亂要生靡所不有而禀軰風節
如此質之古人誠未多得慮朝廷未能䆒之使忠義
[017-13b]
之士與庸人共就湮沒實可憫悼伏望矜恤將禀等
忠烈寵之爵命葬之衮服建祠以圖其像載事實以
刋之碑仍乞訪尋子孫重加旌異且令劄付史官以
忠孝少厲偷俗之弊右此紙頃歲得之
次新凡間雖失所著人姓氏嘉其用心忠憤激切故
用錄之因而夷考三人行事禀開封人追封安化郡
王錫賚甚腆擢其子為樞宻院屬官曾丞相懐即其
壻也徽言衢州人贈晉州觀察使諡忠壯程致道為
[017-14a]
作誌銘邈臨江軍人名儒中之子曾南豐之甥進士
及第累為監司與蔡元長不叶換右階以青州觀察
使死節贈少保諡忠壯有道䖏士逈之兄也
建炎己酉苖傅劉正彥反吕張二公檄諸州之兵以勤
王檄至霅川郡守梁端㑹寓客謀之外祖曾公卷在
坐衆未及言公奮然曰逆順甚明出師無可
數日二兇取兵公請械繫使人母令還當是時微公
幾殆髙宗反正中司張全眞守白發其忠詔進職二
[017-14b]
等赴闕全眞奏議集中載其薦牘亦已刋行故不復
錄
外祖跋董令升家所藏真草書千文畧云崇寧初在零
陵見黄九丈魯直云元祐中東坡先生錢四丈穆父
飰京師寶梵僧舍因作草書數紙東坡賞之不已穆
父無一言問其所以但云恐公未見藏真真迹爾庭
堅心切不平紹聖貶黔中始得藏真自叙於石揚休
家諦觀數日恍然自得落筆便覺超異囘視前日所
[017-15a]
作可笑然後知穆父之言不誣也
炎初侍其姑秦魯大主避敵入淮次眞州而為巨寇
張遇衝刧骨肉散走度大江抵句容境上復為賊之
潰黨十餘人所畧同時被掠儕𩔖六十軰姿色皆勝
敺之入村落閴無人迹之境悉置一古廟中每至未
曉則羣盗皆出扄鏁甚固至深夜廼歸必携金繒酒
肉而來葢椎埋得之逾旬無計可脫一日午間忽聞
[017-15b]
廟外有嗽咳之音諸婦出隙中窺之一男子坐於石上
即呼來隔扉與之語男子云我荷檐於此所謂貨囊者
婦各以實告且祈哀以求生路許以厚圖報謝其人
復云此距廵簡司
若等今夕必濟幸無怖也何用報乎至夜盗歸醉飽
而寢忽聞鑼聲甚振廼廵簡者領兵至矣盡獲賊徒
無一人脫者詢婦軰各言門閥皆名族貴家於是遣
人以禮津送其歸夫人後享富貴者數十年頃歳其
[017-16a]
子雋道端英奉版輿過天台夫人已老親為明清言
之
向伯恭為淮南漕張邦昌僭竊於京師遣向之甥劉逵
賫偽詔來伯恭不啓封焚之械繫逵於獄遣官奉表
勸進高宗於河北其後以此柬上之知至位法從掛
冠而去寵遇極渥世所共知而胡仁仲宏作其行狀
亦嘗及焉時又有徐端益字彥思
虹縣武尉邦昌赦書至邑邑令以下迎拜宣讀如常
[017-16b]
儀端益不屈膝而走事定伯恭為言於朝詔換文資
後終於朝請大夫子亦登科彥思博學多聞與先遊
從所厚者也先人甞以詩著其節淳熙戊申冬明
清調官於臨安解后其次子於相府方識之以其父
前績祈造化於周益公坐客莫有知者於立談間迺
指明清為引證舊聞益公將上得㫖令與屬官差遣
趙叔近者宗室子登進士第有材畧建炎初為兩浙提
刑統兵平錢塘之亂擢直龍圖閣時大駕駐維揚以
[017-17a]
𨕖掄守秀州治績甚著或有言其貪汙者
拘係於郡遣朱芾代其任芾到官未久頗肆殘酷軍
民怨憤有茶酒小卒徐明者帥其衆囚芾迎叔近復
領州事叔近知事不可遏登㕔呼卒徒安慰而告之
曰新守暴虐不䘏致汝軰所以爲此我當爲汝等守
印請於朝别差慈祥愷悌之人來拊此一方羣卒俯
伏不敢猖獗奏牘未及徹閽而朝廷已聞詔遣大軍
徃討之矣先是王淵在京爲小官時狎露臺娼周者
[017-17b]
稔甚亂後為叔近所得携歸家淵每對人切齒是時
適淵爲御營司都統制張韓俱為淵部曲淵命張提
師以往張素以父事淵拜辭於廷淵云趙叔近在彼
張黙
迎於郡北沈氏園張即叱令供析方下筆而羣刀悉
前斷其右臂叔近號呼曰我宗室也衆云汝既從逆
何云宗室已折首於地秀卒見叔近殺始忿怒返
戈嬰城以距敵縱火歐畧一郡之内喋血荼毒翌日
[017-18a]
破關誅其首惡雖曰平定然其擾尤甚凱旋行闕第
功行賞焉張於亂兵中獲周娼以獻於淵淵勞之曰
處置甚當但此婦人吾豈宜納君當自取之張云父
既不取某焉敢耶時韓在旁淵顧曰汝留之無嫌也
韓再拜而受之既歸韓甚以寵嬖為韓生子韓既貴
盛周遂享國封之榮朝廷
特贈集英殿修撰制詞云士有以權濟事當時賴之
未幾姦人圖之於今公議歸之此朕所深悼者也可
[017-18b]
無愍典以光泉壤哉爾屬籍之英吏能優裕昨者嘉
禾適所臨典旁近部狂寇三發悉賴爾以定一方怗
然而適與禍㑹可謂眞不幸矣御史以寃狀聞朕用
盡傷追榮論譔式表忠勤尚或有知歆此休命官其
二子鄒浩/然云
揮麈三錄卷二
[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揮麈三錄卷三
宋 王明清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