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f0002 新儀象法要-宋-蘇頌 (WYG)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新儀象法要巻上
             宋 蘇頌 撰
  渾儀        六合儀
  三辰儀       四游儀
  天經雙環      陰緯單環
  天常單環      三辰儀雙環
  赤道單環      黄道雙環
[001-1b]
  四象單環      天運單環
  四游儀雙環     望筒直距
  龍柱        鰲雲
  水趺
   進儀象狀
臣頌先准元祐元年冬十一月詔㫖定奪新舊渾儀尋
集日官及檢詳應前後論列干證文字赴翰林天文院
太史局兩處對得新渾儀係至道皇祐中置造並堪行
[001-2a]
用舊渾儀係熙寜中所造環器怯薄水趺低墊難以行
使奉聖㫖下祕書省依所定施行臣竊以儀象之法度
數備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論訴者葢以器未合古名亦
不正至於測候須人運動人手有髙下故躔度亦隨而
移轉是致兩競各指得失終無定論葢古人測候天數
其法有二一曰渾天儀規天矩地機隱于内上布經躔
以日星行度察寒暑進退如張衡渾天開元水運銅渾
是也二曰銅候儀今新舊渾儀翰林天文院與太史局
[001-2b]
所用者是也又案吳中常侍王蕃云渾天儀者羲和之
舊器積代相傳謂之機衡其為用也以察三光以分宿
度者也又有渾天象者以著天體以布星辰二者以考
於天葢宻矣詳此則渾天儀銅渾儀之外又有渾天象
凡三器也渾天象厯代罕傳其制惟隋書志稱梁代祕
府有之云是宋元嘉中所造者由是而言古人候天具
此三器乃能盡妙今惟一法誠恐未得親宻然則張衡
之制史失其傳開元舊器唐世已亡國朝太平興國初
[001-3a]
巴蜀人張思訓首創其式以獻太宗皇帝召工造於禁
中踰年而成詔置文明殿今文徳/殿是也東鼓樓下題曰太平
渾儀自思訓死機繩斷壞無復知其法制者臣昨訪問
得吏部守當官韓公㢘通九章筭術常以鉤股法推考
天度臣切思古人言天有周髀之術其說曰髀股也股
者表也日行周徑里數各依筭術用鉤股重差推晷影
極㳺以為逺近之數皆得表股周人受之故曰周髀若
通此術則天數從可知也因說與張衡一行梁令瓚張
[001-3b]
思訓法式大綱問其可以㝷究依仿製造否其人稱若
據筭術案器象亦可成就既而撰到九章鉤股測騐渾
天書一卷并造到木様機輪一坐臣觀其器範雖不盡
如古人之說然激水運輪亦有巧思若令造作必有可
取遂具奏陳乞先創木様進呈差官試驗如候天有凖
即别造銅器奉二年八月十六日詔如臣所請置局差
官及專作材料等遂奏差鄭州原武縣主簿充夀州州
學教授王沇之充專監造作兼管句收支官物太史局
[001-4a]
夏官正周日嚴秋官正于太古冬官正張仲宣等與韓
公㢘同充製度官局生袁惟㡬苖景張端節級劉仲景
學生侯永和于湯臣測驗晷景刻漏等都作人貟尹清
部轄指畫工作至三年五月先造成小様有㫖赴都堂
呈驗自後造大木様至十二月工畢又奏乞差承受内
臣一貟赴局預先指說前件儀法準備内中進呈日有
宣問十月入内内侍省差到供奉官黄卿從至閏十二
月二日具劄子取禀安立去處得㫖置於集英殿臣謹
[001-4b]
案厯代天文之器制範頗多法亦小異至於激水運機
其用則一葢天者運行不息水者注之不竭以不竭逐
不息之運茍注挹均調則參校旋轉之勢無有差舛也
故張衡渾天云置宻室中以漏水轉之令司之者閉户
唱之以告靈臺之觀天者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已
中某星今没皆如符合唐開元中詔浮屠一行與率府
兵曹梁令瓚及諸術士更造鑄銅渾儀為之圓天之象
具列宿及周天度數注水激輪令其自轉一日一夜天
[001-5a]
轉一周又别置二輪絡在天外綴以日月令得運行每
天西轉一匝日正東行一度月行十二度有奇凡二十
九轉而日月㑹三百六十五轉而日行匝仍置木櫃以
為地平令儀半在地上又立二木偶人於地平之前置
鐘鼓使木人自然撞擊以候辰刻命之曰水運渾天俯
視圖既成置武成殿前以示百僚梁朝渾象以木為之
其圓如丸徧體布二十八宿三家星謂巫咸石申甘徳/三家星圖以青黄
赤三色/别之黄赤道及天河等别為横規環以繞其外上下
[001-5b]
半之以象地張思訓渾儀為樓數層髙丈餘中有輪軸
闗柱激水以運輪又有直神揺鈴扣鐘擊鼓每一晝夜
周而復始又有十二神各直一時時至則自執牌循環
而出報隨刻數以定晝夜之長短至冬水凝運行遲澀
則以水銀代之故無差舛又有日月星象皆取仰觀案
舊法日月行度皆人所運新制成於自然尤為精妙然
則據上所述張衡所謂靈臺之璇璣者兼渾儀候儀之
法也置宻室中者渾象也故葛洪云張平子陸公紀之
[001-6a]
張衡字平子/陸績字公紀咸以為推步七曜之運以度厯象昏明
之證候校以三八之氣考以刻漏之分占晷景之往來
求形驗於事情莫宻於渾象也開元水運俯視圖亦渾
象也思訓凖開元之法而上以葢為紫宫旁為周天度
而正東西轉出其新意也今則兼採諸家之說備存儀
象之器共置一臺中臺有二隔渾儀置於上渾象置於
下樞機輪軸隱於中鐘鼔時刻司辰運於輪上木閣五
層蔽於前司辰擊鼓揺鈴執牌出沒于閣内以水激輪
[001-6b]
輪轉而儀象皆動此兼用諸家之法也渾儀則上候三
辰之行度增黄道為單環環中日見半體使望筒嘗指
日日體嘗在筒竅中天西行一周日東移一度此出新
意也渾象則列紫宫於北頂布中外官星二十八舍周
天度黄赤道天河徧於天體此用王蕃及隋志所說也
又以五色珠為日月五星貫以絲繩兩末以鈎環掛于
南北軸依七曜盈縮遲疾留逆移徙令常在見行躔次
之内晝夜隨天而旋使人於其旁驗星在之次與臺上
[001-7a]
測驗相應以不差為凖此用一行思訓所說而增損之
也二器皆出一機以水激之不由人力校之前古疎宻
雖未易知而器度筭數亦彷彿其遺象也又制刻漏四
副一曰浮箭漏二曰稗漏皆與今太史及朝堂所用略
同三曰沈箭漏四曰不息漏并採用術人所製法式置
於别室使挈壺專掌逐時刻與儀象互相叅考以合天
星行度為正所以驗器數與天運不差則寒暑氣候自
正也虞書稱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蓋觀四七之中星
[001-7b]
以知節候之早晚考靈耀曰觀玉儀之游昏明主時乃
命中星者也璇璣中而星未中為急急則日過其度月
不及其宿璇璣未中而星中為舒舒則日不及其度月
過其宿璇璣中而星中為調調則風雨時庶草蕃廡而
五穀登萬事康由是言之觀璇璣者不獨視天時而布
政令抑欲察災祥而省得失也易曰先天而天不違後
天而奉天時此之謂也今依月令創為四時中星圖以
曉昏之度附于卷後將以上備聖主南面之省觀此儀
[001-8a]
象之大用也又上論渾天儀銅候儀渾天象三器不同
古人之說亦有所未盡陳苖謂張衡所造葢亦止在渾
象七曜而何承天莫辨儀象之異若但以一名命之則
不能盡其妙用也今新製備二器而通三用當總謂之
渾天恭俟聖鑒以正其名也
   光禄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讀上䕶軍武功郡
   開國侯臣蘇頌上
[001-9a]
 
 
 
 
 
 
 
 
[001-9b]
右渾儀其制為輪三重一曰六合儀縱置於地渾中即
天經也與地渾相結其體不動二曰三辰儀置六合儀
内三曰四㳺儀置三辰儀内曰六合者象上下四方天
地之體也曰天經者對地渾也又名陽經環者以地渾
為陰緯環對名也又植四龍柱於渾下之四維各繞以
龍故名曰龍柱又置鰲雲於六合儀下承以雲氣雲下
有鰲座名曰鰲雲又四龍柱下設十字水趺鑿溝通水
道以平髙下故名曰水趺别設天常單環於六合儀内
[001-10a]
又設黄道雙環赤道單環皆在三辰儀内東西相交隨
天運轉以騐列&KR0213之行又為四象環附三辰儀相結於
天運環黄赤道兩交又為直距二縱置於四㳺儀内北
屬六合儀地渾之上以正北極出地之度南屬六合儀
地渾之下以正南極入地之度此渾儀大形也直距内
夾置望筒一筒之半設闗軸附直距上使運轉低昂窺
測四方之星度李淳風制六合儀三辰儀四游儀凡三
重六合儀有金渾緯規其法劉曜時孔挺所增四游儀
[001-10b]
即舜璿璣玉衡之遺法也本朝至道中韓顯符止用淳
風六合四㳺儀移三辰儀黄赤道安於六合儀如孔挺
之說逮皇祐中復徙黄赤道附於三辰儀今則全用淳
風三重之制而於三辰儀上設天運環以水運之水運
之法始於漢張衡成於唐梁今瓚及僧一行復扵本朝
張思訓今又變正其制設天運環下以天柱闗輪之類
上動渾儀此出新製也
[001-11a]
 
 
 
 
 
 
 
 
[001-11b]
右六合儀其制有天經有地渾有天常環天經即雙規
也古制止言外雙規李淳風始有六合之名梁令瓚名
陽經雙規韓顯符名天經雙規元豐復曰陽經雙規地
渾之制梁名單横規李淳風名金渾緯規梁令瓚名陰
緯單環又謂之陰渾韓顯符名地盤平凖皇祐周琮及
元豐所制與今儀復曰陰緯單環天經則縱置地渾則
横置天經環兩面各布列周天度數半在地渾之上半
在地渾之下地渾環面已上為天其下為地其南北與
[001-12a]
天經環相屬持之地渾面鑿渠為平水溝以正天地之
髙下於環内布列八干四維十二辰位以象地天常環
於天經地渾内銜置之環側布列十有二時與時初正
之分刻以成百刻之數
[001-13a]
 
 
 
 
 
 
 
 
[001-13b]
右三辰儀其制為雙環在陽經環内兩環面各布周天
度數環内附帶黄道赤道今又新置四象環附於三辰
儀相結於天運環黄赤道兩交及天運環近南極下與
鰲雲内牙軸相銜若鰲雲中天柱動則天運環動以轉
三辰儀輪古無此儀李淳風造黄道儀始置之僧一行
梁令瓚因之周琮造渾儀與元豐儀及今儀皆循用之
[001-14a]
 
 
 
 
 
 
 
 
[001-14b]
右四游儀舜典曰璿璣或曰/璇璣梁曰雙環規李淳風曰四
游儀梁令瓚曰璇樞雙環韓顯符曰游規周琮及元豐
所制并今儀復曰四游儀其儀為雙環在三辰儀内南
北各有杠夾於雙環各有軸竅以運杠環兩面各布周
天度數直距在雙環内連環體屬於六合儀南北極之
杠軸内直北上屬北極直南下屬南極置望筒於直距
内其半以闗軸夾持之使得運轉凡游儀東西運轉則
望筒南北低昂故游儀運動無所不至而望筒隨㳺儀
[001-15a]
所至又置半筒以備測天運環相對之星以窺知天象
[001-16a]
 
 
 
 
 
 
 
 
[001-16b]
右天經雙環兩環各直徑七尺七寸七分闊五寸厚八
分與地渾單環相結於子午午正環兩面各列周天三
百六十五度有畸其環半出地上半入地下於地渾面
自北扶天而上三十有五度少弱則北極出地之度也
於地渾面自南屬地而下三十有五度少弱則南極入
地之度也環内當南北極為樞孔夾置杠軸軸末出環
外各為臍二層以安三辰四游之杠内各為孔與直距
内望筒之孔相通其北則北極出地之度自此而止也
[001-17a]
其南則南極入地之度自此而止也北極出地三十有
五度少弱四迴而運之凡七十度半弱其度常見於地
上則為紫微垣其星凡三十有七其數一百八十有三
於四時常見不隱謂之上規南極入地三十五度少弱
四迴而運之凡七十度半弱其度常隱於地下其下星
常隠而不見謂之下規上下規間一百一十有二度則
黄道赤道内外宫也其星凡二百四十有六其數一千
二百八十一則近日而隱逺日而見謂之中規
[001-18a]
 
 
 
 
 
 
 
 
[001-18b]
右陰緯單環其直徑與闊如陽經環之度其厚二寸半
其環與陽經南北子午相銜陽經當陰緯環上下之半
故陰緯環面上為天下為地其上下各一百八十二度
有畸環面鑿為平水溝通流以為凖其環内向布列八
卦維辰之位具如前說
[001-19a]
 
 
 
 
 
 
 
 
[001-19b]
右天常單環其直徑六尺七寸七分闊九分厚五分其
環入陽經陰緯環裏古人以鳥殻之裹黄况之内與三
辰儀重置居赤道之表環面列有十二時晝夜百刻以
揆時刻之度具如前說古無此環周琮等造三重儀始
置之元豐儀因之今新儀循用
[001-20a]
 
 
 
 
 
 
 
 
[001-20b]
右三辰儀雙環其直徑六尺四寸八分闊一寸八分厚
七分兩面各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畸内帶黄赤道
下帶天運環在六合儀内轉動不息
[001-21a]
 
 
 
 
 
 
 
 
[001-21b]
右赤道單環其直徑六尺三寸闊九分厚六分其環結
於三辰儀内横絡天腹謂之中極以格黄道外則正與
六合儀天常環相對環北面分列二十八舍周天之度
内列二十有四氣六十有四卦環外列七十有二候其
四正日躔之宿舊据厯法推步今以新儀考測知日躔
與今天道差違凡三度葢元豐甲子嵗冬之日至在赤
道斗三度夏之日至在井九度少弱春分日在奎初度
强秋分日在軫七度太弱定為四正之宿占測七政以
[001-22a]
叶天度
[001-23a]
 
 
 
 
 
 
 
 
[001-23b]
右黄道雙環今所創也其直徑闊厚如赤道之數環面
列周天之度與赤道同其環結於三辰儀與六合儀相
疊以定南北極則黄道正在三辰儀南北其東西與赤
道相結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弱去極一百一十五
度少弱為冬至黄道入赤道内二十四度弱去極六十
七度半弱為夏至其東西與赤道相交去極各九十一
度少弱為春秋二分冬夏二至春秋二分謂之四正太
陰五星出入皆循其道各有度數古制雖有赤道後漢
[001-24a]
和帝時知赤道與天度頗有進退詔賈逵始置雙道李
淳風一行梁令瓚韓顯符周琮熙寜元豐儀又因之今
新儀循用不改唯顯符徙黄道附於六合儀黄道舊單
環外於北際見太陽體不全見/以測半日為法今以望筒於黄
道雙環中全/見日體若仰窺太陽隨天運轉則太陽適周於
雙環之内
[001-25a]
 
 
 
 
 
 
 
 
[001-25b]
右四象單環今之所創也附扵三辰儀南北極末與南
天運環黄赤道東西交相結今兩交無低墊之患隨天
運環運轉與天符合
[001-26a]
 
 
 
 
 
 
 
 
[001-26b]
右天運單環亦今所創也附於三辰儀居黄道之南環
外周設四百七十八牙距下與鰲雲中天轂相銜其最
下動樞輪軸一牙上動天柱一牙距乃上轉天運環一
距天運環轉則三辰儀與環俱動以象天運無窮舊三
辰儀未有水運故無此環今創為之其四百七十八牙
距即倣用周天度分之法
   一本云其直徑四尺一寸四分半闊一寸九分
   厚七分附於三辰儀居黄道之南環外周設六
[001-27a]
   百牙距云云/其六百牙距即倣用元豐新浮漏
   六百分之法
[001-28a]
 
 
 
 
 
 
 
 
[001-28b]
右四游儀雙環直徑六尺闊一寸七分兩旁外脣厚六
分半内脣半隠起二分共厚八分半即舜典所謂璇璣
也環兩面布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畸其環外與六合
三辰儀三重相疊其南北端兩極内置直距直距中夾
横簫使南北低昂六合儀不動以定天體三辰儀則隨
天運環動轉以追天運若四游儀則有時轉動亦追天
運以横簫窺測無所不至
[001-29a]
 
 
 
 
 
 
 
 
[001-29b]
右直距二望筒一直距各長五尺六寸六分闊一寸六
分厚八分安四游儀中上屬北極下屬南極中施闗軸
以夾望筒望筒即舜典所謂玉衡也亦謂之横簫李淳
風曰玉衡梁令瓚曰玉衡望筒韓顯符曰窺管周琮及
元豐所制并今新儀復曰望筒中空長五尺七寸四分
方一寸六分其兩首各為方掩方一寸七分方掩中各
為圜孔孔徑七分半望其上孔適周日體于直距中南
北低昂旋運持正窺測七曜與列宿距度之逺近
[001-30a]
 
 
 
 
 
 
 
 
[001-30b]
右四龍柱各髙七尺七寸每柱植於十字水趺之末上
屬陰緯環之四維而上下各以一龍繞之案舊法其勢
端直映蔽四維今因元豐製作為曲抱之勢使人立其
下便於窺測
[001-31a]
 
 
 
 
 
 
 
 
[001-31b]
右鰲雲其髙四尺下植於水趺十字之心飾以雲氣上
承六合儀令無墊墜承以鰲坐故曰鰲雲皆中空内隠
天柱上屬天運環古制無鰲雲後魏永興中詔造候部
鐵儀於水平上以龜負雙規韓顯符不用元豐儀周日
嚴等設鰲雲於水趺之上今新儀因之其内隱天柱上
屬天運環乃新製也
[001-32a]
 
 
 
 
 
 
 
 
[001-32b]
右十字水趺後魏曰十字水中植立四龍柱李淳風曰
凖基末植鰲足以張四表梁令瓚曰水平槽韓顯符復
曰十字水平元豐所制并今新儀復曰水趺其制各長
一丈四寸髙七寸五分闊八寸四分十字置之中鑿水
道深一寸五分相通以行水視水平則髙下正矣四末
為水斗外各方一尺二寸髙下與水趺等鑿方孔以受
四龍柱於水斗中其十字之會開天門方二寸自下樞
軸運天柱由鰲雲中上屬六合儀雙環水趺舊無天門
[001-33a]
今創為之以度天柱上撥天運環動三辰儀
 
 
 
 
 
 
 
[001-33b]
 
 
 
 
 
 
 
 新儀象法要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