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1a]
欽定四庫全書
尚論後篇卷一
新建 喻昌 撰
尚論春三月溫症大意
仲景書詳於治傷寒畧於治溫以法度俱錯出於
治傷寒中耳後人未解義例故春溫一症漫無成
法可師而况觸冐寒邪之病少感發溫氣之病多
寒病之傷人什之三溫病之傷人什之七古今缺
[005-1b]
典莫此為大昌特會内經之旨以暢發仲景不宣
之奥然僭竊無似矣厥㫖維何内經云冬傷於寒
春必病溫此一大例也又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此一大例也既冬傷於寒又冬不藏精至春月同
時病發此一大例也舉此三例以論溫症而詳其
治然後與三陽三陰之例先後同符蓋冬傷於寒
邪藏肌膚即邪中三陽之謂也冬不藏精邪入陰
臟即邪中三陰之謂也陽分之邪淺而易療陰分
[005-2a]
之邪深而難愈所以病溫之人有發表三五次而
外症不除者攻裏三五次而内症不除者源逺流
長少減復劇以為在表也又似在裏以為在裏也
又似在表用溫熱則陰立亡用寒凉則陽隨絶凡
傷寒之種種危候溫症皆得有之亦以正虚邪盛
不能勝其任耳至於熱症尤為十中八九緣真陰
為熱邪乆耗無以制亢陽而燎原不息也以故病
溫之人邪退而陰氣猶存一綫者方可得生然多
[005-2b]
骨痩皮乾津枯肉爍經年善調始復未病之體實
縁醫者於此一症茫然不識病之所在用藥不當
邪無從解留連展轉莫必其命昌之目擊心傷者
乆之兹特出手眼以印正先人之法則祈以永登
斯人於夀域後有作者諒必不以為狂誕也
溫症上篇
謹將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定為一大例
冬傷於寒藏於肌膚感春月之溫氣而始發肌膚者
[005-3a]
陽明胃經之所主也陽明經中乆鬱之熱一旦發出
而外達於太陽有畧惡寒而即發熱者有大熱而全
不惡寒者有表未除而裏已先實者有邪乆住太陽
一經者有從陽明而外達於太陽者有從太陽復傳
陽明不傳他經者有自三陰傳入胃腑者有從太陽
循經徧傳三陰如冬月傷寒之例者大率太陽陽明
二經是邪所蟠據之地在太陽則寒傷營之症十不
一見在陽明則讝語發斑衂血畜血發黄脾約等熱
[005-3b]
症每毎兼見而凡發表不逺熱之法適以增溫病之
困阨耳况於治太陽經之症其法度不與冬月相同
蓋春月風傷衛之症或有之而寒傷營之症則無矣
且由陽明而達太陽者多不盡由太陽而陽明少陽
也似此則溫症之分經用法比之傷寒大有不同而
世方屈指云某日某經某日傳經已盡究竟於受病
之經不能摸索以求良治所謂一盲而引衆盲相將
入火坑也寃哉生命古今誠一莫控矣
[005-4a]
按溫熱病亦有先見表症而後𫝊裏者蓋溫熱自内
達外熱鬱腠理不得外洩遂復還裏而成可攻之症
非如傷寒從表而始也 傷寒從表而始故悮攻而
生變者多溫症未必從表始故攻之亦不為大變然
鬱熱必從外泄為易悞攻而引邪深入終非法也
按溫熱病表症間見而裏病為多故少有不渴者法
當以治裏為主而解肌兼之亦有治裏而表自解者
其間有悮攻裏而致害者乃春夏暴寒所中之疫症
[005-4b]
邪純在表未入於裏故也不可與溫熱病同論
一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仲景原文/
昌按溫者春令之氣也冬夏秋雖有氣溫之日不如
春令之正且乆也不惡寒三字内有奥義蓋時令至
春則為厥陰風木主事而與太陽之寒氷不相渉矣
故經雖從太陽而症則從春令而不惡寒也
冄按溫病或有新中風寒者或有表氣虚不禁風寒
者衛虚則惡風營虚則惡寒又不可因是遂指為非
[005-5a]
溫病也然即有之亦必微而不甚除太陽一經則必
無之矣
二形作似/也傷寒其脉不弦𦂳而弱非傷/寒矣弱者必渴被火
者必讝語弱者發熱所以/渇也脉浮解之當汗出愈原文/
風性弱緩故脉亦弱弱者發熱即内經諸弱發熱之
義也脉既浮當以汗解之使汗出而愈取解肌不取
發汗之義
按溫熱病原無風傷衛寒傷營之例原無取於桂枝
[005-5b]
麻黄二方也表藥中即敗毒散参蘇飲等方亦止可
用於春木未熱之時若過時而發之溫病暑病尚嫌
其藥性之帶溫况於桂麻之辛熱乎然仲景不言桂
麻為不可用者有二説焉一者以剔出桂麻則三陰
絶無表藥也一者以桂麻用之不當在冬月已屢致
戒春月更可無贅也後之紛紛訾議桂麻之熱者未
嘗計及於冬不藏精之治耳惟知春夏有不得不用
也庶知仲景立方之神哉
[005-6a]
三脉浮熱甚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虚治因火而動必咽
燥吐血原文/
脉浮熱甚邪氣勝也邪氣勝則實反灸之是實以虚
治也血隨火炎而妄逆在所必至矣咽燥者火勢上
逼枯涸之應耳若是少陰見症當不止此一端故不
入冬不藏精一例
四病如桂枝症似乎/中風頭不痛項不强則太陽無外入/之邪而非中風寸
脉微浮則邪自内出/而不當過表胸中痞鞕痰涎/塞隔氣上衝咽㗋不得
[005-6b]
息者胸中有塞也當吐之宜瓜蒂散病人有寒復發汗
胃中冷必吐蚘原文/
昌按仲景不曰病似中風症而曰病如桂枝症者恐
後人悮以治溫一例混入太陽中風之例而滋擾故
更换其名也吐法多用梔豉湯此用𤓰蒂散者取其
吐頑痰而快膈湧風涎而逐水也有痰而悮發汗徒
亡津液胃中空虚蚘失所養故悖逆而上出也
五病人手足厥冷似涉/厥陰脉乍𦂳者邪結在胸中非厥/陰也心
[005-7a]
中滿而煩饑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原文/
按此症乃痰邪自内而作即四症類傷寒之瘧症也
仲景云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近衣者熱在皮膚寒在
骨髓也表實/裏虚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
骨髓也表虛/裏實此以互令之表裏言設合臟腑而統言
之則皆謂之表矣
六病在陽表未罷/熱未除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噀之其熱被
[005-7b]
却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熱/邪
為水寒/所制服文蛤散鹹寒/利水若不瘥者與五苓散 寒實結
胸無熱症者兩寒/相搏與三物小䧟胸湯三物白散亦可服寒/結
重者/原文
按病在陽則不兼陰可知正合第一例也
七病人臟無他病裏氣/和也時發熱或然或/不然自汗出而不愈
者此胃氣不和也先其時未發熱/之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
主之原文/
[005-8a]
八病常自汗出無時/不然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
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爾以營行脉中衛行脉外復發
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原文/
按臟無他病但衛氣不和亦陽病而陰不病之例也
冄按春溫之症由肌肉而外逹於皮膚則太陽膀胱
經之邪傳自陽明胃經與冬月外受之風寒始先便
中太陽而傷其營衛者逈乎不同故此但言衛氣不
與營和其無太過可知也既衛不與營和當用麻黄
[005-8b]
乃但用桂枝者可見溫症中發汗之法皆用解肌蓋
久鬱之邪一解肌則自散若大汗而重傷津液反變
起矣此先聖用法之大門也
九病人脉數數為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
令陽氣微膈氣虚脉乃數也數為客熱不能消穀以胃
中虛冷故吐也原文/
昌按發汗而令陽微悮之甚也陽微則胃中虚冷而
脉反數者不過客熱之微溫其胃而客熱不留斯脉
[005-9a]
不數矣
冄按此但言胃中之陽微與不藏精之真陽微弱者
不同
十病人煩熱太陽/也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
属陽明也脉實者陽/明宜下之脉浮虚者太/陽宜發汗下之
宜承氣湯 汗之宜桂枝湯原文/
十一微數之脉慎不可灸因火為邪則為煩逆追虚逐
實血散脉中火氣雖微内攻有力焦骨傷筋血難復也
[005-9b]
原文/
昌按此一條垂戒雖在溫症項下然不專為溫症而
設所以不言症而但言脉也脉見微數則是陰虚而
陽熾重以火力追逐其血有筋骨焦傷已耳今世之
灼艾者不識亦辨脉之微數否耶其為陰虚火勝之
人漫用灸法者何耶
十二病人耳聾無聞者以重發汗虚故也原文/
此與傷寒耳聾為少陽邪盛者逈異益見溫症禁過
[005-10a]
汗也
十三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燥發作有時者此
有燥屎故使大便鞕也原文/
十四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冐不
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原文/
十五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
屎也宜大承氣湯原文/
昌按仲景治溫症凡用表法皆用桂枝湯以示微發
[005-10b]
於不發之意也凡用下法皆用大承氣湯以示急下
無所疑之意也不知者鮮不以為表在所輕而裏在
所重殊大不然蓋表裏無可軒輊所以然者祗慮熱
邪久據陽明胃中津液先傷故當汗而惟恐過於汗
反重傷其津液當下而惟恐不急於下以亟存其津
液也
十六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逆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
本先下之而反汗之此為逆也若先下之治不為逆原文/
[005-11a]
觀此則溫症比傷寒太陽經之變症為差減而汗下
之次第亦為不同矣
十七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和者必自
愈原文/
觀此則病溫之人素無内傷及不藏精之類者為易
愈也
春溫上篇諸方傷寒論共三百九十七法前四卷已/載明三百六十七法兹篇得三法
解肌法
[005-11b]
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
葛根柴胡湯
葛根葱白湯
葛根黄連黄芩湯
附方
人参敗毒散
[005-12a]
参蘇飲
海藏大羗活湯
解肌後病不去反惡寒者虚也
芍藥甘草附子湯脉細身倦/者方可服
解肌後身疼病脉沉者
桂枝加芍藥人参新加湯
解肌後汗出過多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湯
[005-12b]
臍下悸欲作奔豚者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解肌後煩渴脉洪大
白虎加人参湯
解肌後腹脹滿
厚朴生薑人参湯
解肌後不惡寒但惡熱者
調胃承氣湯
[005-13a]
解肌後惡熱無下症
知母石膏湯
解肌後脉微數小便不利微熱煩渇
五苓散
解肌後胃乾煩不得眠欲飲水少少與之
吐法
𤓰蒂散
梔豉湯傷寒内著/有専論
[005-13b]
清熱諸方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参湯
白虎加蒼术湯
白虎加桂枝湯
𤣥参升麻湯
升麻梔子湯
竹葉石膏湯
[005-14a]
竹葉湯
和解諸方
小柴胡湯
小柴胡加桂枝湯
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瓜蔞湯
小柴胡去人参加五味子湯
小柴胡加芒硝湯
疎風諸方
[005-14b]
荆芥散
獨活湯
金匱風引湯
續命湯减麻黄附子
分利諸方
五苓散
脉浮而大是表其人發/渇小便赤却當下用此
猪苓湯
[005-15a]
汗多者不可與陽明脉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與之
天水散
辰砂天水散分利兼/清鎮
牡蠣澤瀉散治腰以下/有水氣
開結諸方
三物小䧟胸湯
三物白散
下法
[005-15b]
大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大柴胡湯
脉浮大是表其人心下痞却當下若煩渴燥/熱小便赤色噦嘔不止心下微煩者俱當兩
解/
下後脉促胸滿
桂枝去芍藥湯
若微寒
[005-16a]
去芍藥加附子湯
悮以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
梔子乾薑湯三湯取其/溫以散表
下後利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連黄芩湯取其凉/以解表
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未欲解者
梔豉湯
下後心煩腹痛臥起不安者
[005-16b]
梔子厚朴湯取其吐/以徹邪
下後心中懊惱而煩有燥屎者
大承氣湯取其仍/從下解
下後寸脉沉而遲手足厥逆下利脉不至咽㗋不利
吐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
麻黄升麻湯取其解錯/雜之邪
下後傷血脉澁
葶藶苦酒湯
[005-17a]
取其壯陰大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使陰氣弱/其人亡血病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陰陽
即承氣血俱弱故/其熱不可止息
葶藶梔子湯二方取其酸苦/湧泄以助陰
解毒諸方
黄連解毒湯
黄連湯
黄連阿膠湯
黄連瀉心湯
[005-17b]
黄連龍骨湯
黄連犀角湯
黄連橘皮湯
黒膏
養血生津
酸棗仁湯
芍藥甘草湯
阿膠散
[005-18a]
大青龍湯
炙甘草湯
五味子湯
補中
黄茋建中湯
小建中湯
理中湯
溫中湯
[005-18b]
治中湯
凉血滋陰
犀角地黄湯
搐鼻出水
瓜蒂散
刺鼻出血
乾栗幹蒻葉
溫症中篇
[005-19a]
謹將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分為一大例
人身至冬月陽氣潛藏於至陰之中内經教人於此
時若伏若匿若已有得重藏精也若伏者若抱雛養
蟄不遑食息也若匿者若逋逃隱避不露蹤跡也若
已有得者韜光匿采絶無觖望也此何如鄭重耶故
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見病所由来為一定之理必
然之事其辭甚决蓋以精動則關開而氣泄冬月關
開氣泄則寒風得入之矣關屢開氣屢泄則寒風屢
[005-19b]
入之矣而腎主閉藏者因是認賊作子賊亦無門可
出彌甚相安及至春月地氣上升肝木用事肝主疎
泄木主風於是吸引腎邪勃勃内動而刼其家寳矣
然邪入既深不能遽出但覺憒憒無奈其發熱也全
在骨髓之間自覺極熱而捫之反不烙手任行表散
汗出而邪不出徒傷津液以取危困其候比之冬傷
於寒一例則倍重矣
按冬不藏精之例乃内經之例非仲景之例也非仲
[005-20a]
景之例言之未免為悖然觀仲景之論溫症第一條
始不勝慶幸而仲景已起發其端昌可言之無罪矣
其曰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脉隂陽
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若被
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微發黄色劇如
驚癎状時瘈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此一段至理千古若明若昧未經剖晰全不思既名
溫病即是時行外感何又汗之下之火之俱為逆耶
[005-20b]
蓋熱邪乆蓄少陰腎中精水既為素傷重加寒下火
刼陰之法乃為逆耳其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鼾
語言難者一一皆少陰之本症也膀胱為腎之府故
少陰症具若被下則膀胱之陰亦傷而直視失溲者
腎精不上榮腎氣欲外奪也若被火刼則陰愈虧而
邪愈無制甚則如驚癎狀而時為瘈也一逆再逆
言汗下火之悮可一不可二非汗而又下而又汗之
為冄悮也由此觀之冬不藏精之溫症顯然昭著矣
[005-21a]
昌之比例以分其治而仲景之道愈明矣奚罪耶
再按仲景之論悮下有結胸及痞挟熱鶩溏臟寒不
禁等症從未説到小便不利直視失溲於此言之者
謂腎以膀胱為府素不藏精之人悮下則膀胱益虧
以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其變亦倍重於膀胱也况
於風邪内熾津液乾燥大便難通之未必通徒令膀
胱受累而小便自遺試觀好色之人多成癃淋可類
推矣今之醫者亦講於悮下而絶膀胱之化源立取
[005-21b]
危困之理耶
再按發汗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此語將冬不藏精
之溫症形容殆盡蓋凡外感之邪發汗已則身熱自
退乃風溫之症發汗已身始灼熱者明明始先熱在
骨髓發汗已然後透出肌表也至於風溫二字取義
更微與内經勞風之義頗同勞風者勞其腎而生風
也然則冬不藏精之人詎非勞其腎而風先内熾歟
故纔一發汗即帶出自汗身重多眠鼻鼾語難諸多
[005-22a]
腎經之症設不發則諸症尚隱伏不盡透出也夫腎
中之風邪内熾而以外感汗下及火攻之法治之寧
不促其亡耶後人不知風溫為何病反謂溫症之外
更有風溫濕溫溫毒溫疫四症觀其言曰重感於風
變為風溫則是外受之邪與身重鼻鼾多眠少語之
故絶不相渉可知是夢中説夢也尚論及此聊自慊
耳客有難昌者曰内經論冬傷於寒寒毒藏於肌
膚感春月之溫氣始發故名曰溫病未嘗言寒毒感
[005-22b]
藏於骨髓今謂冬不藏精者寒邪藏於骨髓或未盡
然耶昌應之曰此正内經之言非余之臆説也黄帝
問温瘧舍於何臟岐伯曰溫瘧得之冬中於風寒氣
藏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
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或有所用力邪氣
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氣先從内出之於外也如
是者陰虚而陽盛則熱矣衰則邪氣復反入入則
陽虚虚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名曰溫瘧由是觀之
[005-23a]
溫瘧且然而况於溫病乎客始唯唯
昌按熱邪乆伏腎中其症與第一例自不相同其發
熱也皆從骨内鬱蒸而出皮間未熱而耳輪上下已
先熱矣始發之時多兼微寒不似第一例之全不惡
寒以少陰居北方寒水之位也及至大熱灼肌多不
甚渇不似第一例之大渇以熱邪初動而陰精尚足
持之也其後則不惡寒而甚渇與第一例之症渾無
别矣然雖無别究竟表裏不同標本互異始先用藥
[005-23b]
深入腎中領邪外出則重者輕而輕者即愈矣奈何
其義隱而不彰即以叔和之明未嘗抽引其緒為後
人旁通一線昌何人斯顧敢恣譚無忌然而逺囂三
十餘載驅逐睡魔晝夜不敢倒身因是冥悟一斑即
取仲景少陰傷寒之例推演為治溫之例未嘗以己
意混入一字也引例如左
一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脉沉者麻黄附子細辛湯主
之仲景原文/
[005-24a]
昌按脉沉病在裏也而表反發熱則邪雖在表而其
根源實在裏在裏之邪欲其盡透於表則非専經之
藥不可故取附子細辛以匡麻黄為溫經散邪千古
不易之正法奈何後人全不知用明明見脉沉身重
嗜卧倦語之症即知為風溫又知為冬不藏精尚且
漫用三陽經之表藥屢表不應十中不能活一復諉
之傷寒偏死腎虚人是則是矣但不知果行溫經散
邪而人死耶抑未行溫經散邪而人死也噫業傷寒
[005-24b]
者之託専門直是操刃之凶人寧但為芄蘭之童子
已矣
二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
三日無裏症故微發汗也原文/
昌按麻黄主散邪附子主溫經二者皆大力之藥也
前症發熱脉沉則表裏俱急惟恐二物不勝其任更
加細辛之辛溫取其為少陰引經之藥而又有辛散
之能以協贊二物共建竒功也此云無裏症非是并
[005-25a]
脉沉嗜卧等症俱無也但無吐利燥煩嘔渇之症耳
似此則表裏俱不見其急而麻黄附子二物尚恐其
力之太過故不用細辛以助之而反用甘草以和之
也謹并製方之意嘔心相告凡治冬不藏精之溫症
始發二三日間請决擇於斯二方焉
三病發熱頭疼脉反沉若不瘥身體疼痛當救其裏宜
四逆湯原文/
昌按此一叚文義可得仲景治冬不藏精之奥旨病
[005-25b]
發熱頭疼症見於表矣而脉反沉則病又在裏矣兩
有可疑也既發熱頭疼勢必先治其表若不瘥則治
表無益矣凡治表者皆治其陽也陰病治陽豈惟無
益將見陰中之真陽因之外越而身體反加疼痛一
團陰寒用事矣此所以當用四逆湯而急囘其在經
之陽也
再按若不瘥三字甚活蓋發熱頭疼表之原不為悮
但一切三陽經表藥俱不對症惟麻黄附子細辛湯
[005-26a]
與麻黄附子甘草湯二方始為少陰經對症之表藥
而又不敢必人之能用所以不説悮表而但説若不
瘥正是表藥中原有瘥法也
四少陰病脉沉細而數病為在裏不可發汗原文/
按脉細而數裏熱也發汗則虚其表且亡其津液内
熱愈熾
五少陰病脉㣲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虚尺脉弱澁
者復不可下之原文/
[005-26b]
昌按前叚云脉沉細數則為熱此云脉㣲則為虚熱
而發汗則陰易亡虚而發汗則陽易亡故兩戒之也
然則脉不微數者一㮣禁汗不為懲噎廢食耶况於
不藏精之症邪發之初未必即見㣲數之脉惟可用
麻黄附子二方而不知用馴至脉微且數則汗下溫
三法皆不可行而陰絶陽離有立而待斃耳
六少陰病欬而下利讝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
以强責少陰汗也原文/
[005-27a]
昌按少陰少血强責其汗是刼奪其血也小便難者
源先竭也
再按少陰病强汗則小便必難悮下則小便不利直
視失溲可見腎以膀胱為府臟病而府未有不病臟
傷則府先告絶也傷寒症中云直視讝語循衣撮空
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則是少陰之臟氣絶與不絶全
於小便之利與不利窺其中藏孰謂冽彼之下泉非
囘枯澤槁之善物哉
[005-27b]
七少陰病脉𦂳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溫脉
𦂳反去者為欲解也雖煩下利必自愈原文/
昌按邪在陰者多自利自利則邪氣湧正氣而脫者
多矣其候必脉𦂳數而四肢逆冷今脉𦂳去而但微
則陰邪已散手足溫則真陽未傷雖有心煩下利之
危急而可直决為必愈蓋陰陽不相亂則别無死
法也然非腎氣素旺受邪原輕者不易得之數矣
再按此與邪在陽脉數而熱得汗而脉和身凉數去
[005-28a]
為欲愈之意同然陽病輕而從汗解則易陰病重而
從利解則難所以仲景於陽邪内䧟下利不止之症
惟用逆流挽舟之法挈裡邪還之於表則利不治而
自止也此叚見陰邪從陰分解散原属順便但少陰
臟氣堪為主人送出客邪尚恢乎有餘地則善也而
不藏精者日為床褥作主人安望重關設險以待暴
客乎
八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
[005-28b]
血也原文/
按膀胱為腎之府腎邪傳膀胱則裏熱逹表故一身
手足盡熱也太陽多血為熱所亂則血出於二便然
比之少陰少血悮動其血而從口鼻耳目出者則天
淵矣
再按熱邪雖從便血而解經年調理陰氣難復况既
開血一竇漫無止期何如一身手足方熱之頃預識
勢所必至而亟圖之於早耶奪膀胱熱用桂枝大黄
[005-29a]
入四苓散
九少隂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虚故引水自救口燥舌乾症具小便色反白者下焦虚
有寒也勿認為熱以致悮原文/
此一叚因仲景原文難解昌會其意而言之也
按冬不藏精之症此一叚最肖仲景蚤已欲人辨識
之矣
十病人脉陰陽俱𦂳反汗出者亡無/也陽也無陽以為/之外䕶也此
[005-29b]
属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原文/
按冬不藏精之症此一叚更肖少陰為水臟吐利者
陰盛而水無制也
春溫中篇諸方兹篇得/十二法
溫經散邪一法
麻黄附子細辛湯
麻黄附子甘草湯二方之意/前已論明
溫經一法
[005-30a]
附子湯
治得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
治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脉沉者
附子溫經散寒人参補氣囘陽芍藥收陰茯苓
及术制水燠土
急溫一法
四逆湯
治寒邪深入於裏者
[005-30b]
治膈上有寒飲乾嘔者
陰邪深入則微陽必遭埋没陰邪上干則微陽
必致飛騰故宜急溫恐少遲則不及也
急溫則無取於囘䕶矣然以甘草為君以乾姜
附子為臣正長駕逺馭俾不至於犯上無等無
囘䕶中之囘䕶也
通陽一法
白虎湯
[005-31a]
治陰寒下利蔥白為君乾姜附子為臣以在經
之陰極盛格拒其陽於外而不納故取用於蔥
白以通陽氣而使陰氣自斂見睍曰消之義也
白通加猪胆汁湯
治下利脉微及厥逆無脉乾嘔煩者呼吸存亡
之際恐陽藥不能直逹故加人尿猪胆法之陰
以為向導服湯脉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通脉四逆湯
[005-31b]
治下利清榖裏虚外熱手足厥逆脉微欲絶身
反不惡寒其人靣赤色或腹痛或乾嘔咽痛或
利止脉不出者即前四逆湯而倍乾薑加蔥白
也
不惡寒靣色赤而外熱者加蔥白以通陽氣腹
中痛者真陰不足去蔥白加芍藥嘔者加生姜
咽痛者去芍藥少加桔梗
利止脉不出者陽氣未復去桔梗加人参
[005-32a]
溫胃一法
吳茱茰湯
治吐利手足厥冷煩燥欲死者
桃花湯
治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
便膿血者 胃虚土寒不能制水而下焦滑脫
故用乾姜粳米之辛甘以佐赤石脂也
灼艾助陽一法
[005-32b]
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即宜服附子湯并用
灸法以助陽
吐利手足不逆冷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陰七
壯
下利脉微澁嘔而汗出數更衣反少者陽虚而
氣下墜血少而勤努責也宜灸頂門之百會穴
以升舉其陽也
溫經鎮水一法
[005-33a]
真武湯
治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或
欬或小便利或嘔者真武北方司水之神也陰
邪熾盛水泉泛溢得真武則可以鎮攝而安其
位也
和陰一法
黄連阿膠湯
治心煩不寐者 少陰本欲寐反心煩不寐熱
[005-33b]
甚而裏不和也芩連除熱雞子黄阿膠少佐芍
藥以和血而生不足之真隂也
急下一法
大承氣湯
治二三日口燥咽乾者二三日病始發便有腎
水枯竭之象不急下將何救耶
治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腎中之
邪摶水而變青熱之極也心下痛者水氣上逆
[005-34a]
也水氣上逆而口反乾燥則枯涸有立至矣故
當急下
治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腹脹不大便胃實可
知水臟受病加以土實則水必竭故當急下
消解一法
四逆散
治四肢微逆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肢微冷則熱未深故用柴
[005-34b]
胡解之枳實泄之甘草和之而最要加芍藥以
收其陰也咳者加五味子乾姜并主下利悸者
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
泄利下重者加薤白煮汁煎散
分利一法
猪苓散
治下利不止咳而嘔渇心煩不得眠者取其水
榖分則利自止利止則嘔渴心煩不待治而自
[005-35a]
愈然不藏精而膀胱之氣不化者又在所禁
清咽一法
甘草湯 桔梗湯半夏湯
治風挾痰熱者
苦酒湯
治咽中生瘡語聲不出者
溫症下篇
謹將冬傷於寒又兼冬不藏精春月同時病發定
[005-35b]
為一大例
昌按冬既傷於寒冬又不藏精至春月兩邪同發則
冬傷於寒者陽分受邪太陽膀胱經主之冬不藏精
者陰分受邪少陰腎經主之與両感傷寒症中一日
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渇之
例纎毫不差但傷寒症自外入内轉入轉深故三日
傳徧六經溫症自内達外既從太陽之户牖而出勢
不能傳徧他經表裏只在此二經者為恒也若更挾
[005-36a]
外邪從太陽少陰經中二日傳陽明太陰三日傳少
陽厥陰則臟腑之邪交熾不俟六日即死矣蓋太陽
少陰邪發之日正已先傷外邪復入正氣又傷即與
再傳無異臟腑之氣幾何决無可供三傳之理也但
既是溫症表裏横發重復感受外邪者十中無一所
以溫症兩感之例原有可生之理昌治金鑑一則先
以麻黄附子細辛湯汗之次以附子㵼心湯下之兩
劑而愈可見仲景法度森森具列在人之善用也今
[005-36b]
人見熱煩枯燥之症而不敢用附子者惡其以熱助
熱也孰知不藏精之人腎中陽氣不鼓精液不得上
升故枯燥外見纔用附子助陽則陰氣上交於陽位
如釜底加火則釜中之氣水上騰而澗澤有立至者
仲景方中輒用附子一枚今人一錢亦不敢用總由
其識之未充耳昌亦非偏重溫也以少陰經之汗下
與他經不同如治金鑑先以溫法及汗法一藥同用
次以溫法及下法一藥同用而收功反掌蓋舍二法
[005-37a]
别無他法也設汗藥中可不用溫下藥中可不用溫
是與治傷寒陽邪之法全無差等矣昌之分溫症為
三例者道本自然其不以牽强穿鑿取後世之訿議
也明矣
再按冬傷於寒又不藏精春月病發全是半表半裏
之症乃以半表半裏藥用之病不除而反増所以者
何此症乃太陽少陰互為標本與少陽之半表半裏
絶不相渉也然隨經用藥箇中之妙難以言傳蓋兩
[005-37b]
經俱病從太陽汗之則動少陰之血從少陰溫之則
助太陽之邪仲景且謂其兩感於寒者必不免於死
况經粗工之手尚有活命之理耶所云治有先後發
表攻裏本自不同此十二字秘訣乃兩感𫝊心之要
即治溫萬全之規聖言煌煌學者苟能叅透此關其
治兩感之溫症十全八九矣
表熱裏寒者脉雖沉而遲手足微厥下利清榖此裏寒
也所以陰症亦有發熱者此表解也表寒裏熱者脉必
[005-38a]
滑身厥舌乾所以少陰惡寒而踡此表寒也時時自煩
不欲厚衣此裏熱也仲景原文/
按此叚文義論溫症全以少陰腎與太陽膀胱分表
裏昌所謂太陽與少陰互為標本者得此而為有據
矣其云所以陰症亦有發熱者此表解也言當先從
表解也即麻黄附子細辛湯之例也脉滑表寒也身
厥舌乾裏熱也惡寒而踡宜行溫散時時自煩不欲
厚衣又宜凉解用藥如此繁難正與兩感症中治有
[005-38b]
先後發表攻裏本自不同之義互見正欲學者之以
三隅反也又云少陰病惡寒而踡時自煩欲去衣被
者可治又云手足溫者可治雖不出方大段見陰陽
不甚乖離尚可調其偏以協於和之意設惡寒而踡
更加下利手足逆冷則無陽而偏於陰矣更加脉不
至不煩而燥則陽去而陰亦不存矣所以用藥全在
臨時較量果其陰盛陽微即以溫為主果其陽盛陰
微即以下為主果其陰陽錯襍溫下兩有所礙則参
[005-39a]
伍以調其偏勝為主也當從表解之義前已申明然
亦必邪勢正熾陰陽尚未全虧方可溫經散邪若夫
滋蔓難圖任行背水之陣必無僥倖矣此等處皆是
危疑關頭雖仲景之聖不敢輕出一方以膠治法之
圓機所貴明理之彦師其意而自為深造耳
少陰中風脉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原文/
觀此一條而認脉辨症之機亦甚昭著矣陽微陰浮
為欲愈則病發之時陽盛陰𦂳可知也陽盛則治先
[005-39b]
腑陰𦂳則治先臟又可知也既盛且𦂳則恭之外症
以分緩急又可知也倘陽已微而陰不浮者更當治
其陰亦可知也倘陰已浮而陽不微者更當治其陽
亦可知也此昌之尚論毎於仲景言外透出神髓以
自慊也
仲景用桂枝以和營衛而解肌此定例也不但為太
陽經中風之本藥即少陰經之宜汗者亦取用之其
最妙處在用芍藥以益陰而和陽太陽經之營衛得
[005-40a]
芍藥之酸收則不為甘溫之發散所逼而安其位也
至若少陰則更為陰臟而少血所以强逼少陰汗者
重則血從耳目口鼻出而厥竭可虞輕亦小便不利
而枯涸可待用藥自當比芍藥之例而倍加陰以益
陽昌毎用桂枝必加生地以佐芍藥之不逮三十年
來功效厯厯可紀蓋得比例之法也仲景於冬月太
陽中風之症而用桂枝為例不為春月之病溫者設
也春月病溫用桂枝勢必佐之以辛凉而不藏精之
[005-40b]
溫属在少陰不得不用桂枝之溫解之以少陰本陰
標寒邪入其界非溫不散也豈惟桂枝甚則麻黄附
子在所必用所貴倍加陰藥以輔之如芍藥地黄猪
胆汁之類是也今人未達此理但知惡藥性之溫㮣
以羗活柴葛為表則治太陽而遺少陰屢表而病不
除究竟莫可奈何而病者無幸矣紛紛為仲景解嘲
之説然乎否耶
謹定擬冬傷於寒冬不藏精之症名曰兩感溫症
[005-41a]
按傷寒少陰症乃從三陽經傳入者此症乃少陰與
膀胱經一臟一腑自受之邪故三陽傳入之例多不
合惟兩感之例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其例
脗合然仲景又不立治法但曰治有先後發表攻裏
本自不同是則一藥之中决無兼治兩經籠統不清
之法矣而治有先後於義何居昌嘗思之傳經之邪
先表後裏直中之邪但先其裏溫症之邪裏重於表
兩感之邪表裏不可預擬惟先其偏重處假如其人
[005-41b]
陰水將竭真陽發露外見種種燥擾之症加以再治
太陽之邪頃刻亡陽而死矣是必先溫其在經之陽
兼益其陰以培陽之基然後乃治其太陽之邪猶為
庶幾也此則與少陰宜溫之例合也又如其人平素
消瘦兼以内鬱之邪灼其腎水外現鼻煤舌黑種種
枯槁之象加以再治太陽頃刻亡陰而死矣是必急
下以救將絶之水水液既囘然後乃治太陽之邪猶
為庶幾也此則與少陰宜下之例合也又如其人邪
[005-42a]
發於太陽經者極其勢迫大熱惡寒頭疼如劈腰脊
頸項强痛莫移胸高氣喘種種危急溫之則發斑發
狂下之則結胸讝語計惟有先從太陽經桂枝之法
解之解已然後或溫或下以去其在陰之邪也此則
當用太陽經之表例而與少陰可汗之例畧同也詎
非先後攻發之可預擬者耶但兩感傷寒之攻裏單
取攻下原不兼溫而兩感溫症之裏亡陽之候頗多
不得不兼溫與下而並擬之也此又變例而從病情
[005-42b]
者也
按太陽少陰兩感之溫症其例雖與兩感傷寒一日
太陽與少陰俱病相合其實比傳經之邪大有不同
蓋傷寒之邪三日傳徧六經故為必死之症而溫病
乃内鬱之邪始終只在太陽少陰二經不傳他經者
為多是則非必死之症也惟治之不善乃必死耳倘
用汗下溫法先後不紊則邪去而正未傷其生固可
必也又有邪未去而正先亡惟藉他經供其絶乏久
[005-43a]
之本臟復榮亦以得生者總宜分别視也
按亡陽一症在傷寒則悮發太陽經汗與悮發少陰
經汗者多見之他經汗悮則不然可見兩感之溫症
為太陽少陰雙受之邪設舍溫經散邪而單用汗藥
者其亡陽直在頃刻間耳蓋陽根於陰深藏北方腎
水之底素不藏精之人真陰既耗則真陽之根淺而
易露若不以溫經之法嘿䕶其根而但用甘溫發散
之藥是以陽召陽隨感即赴不待蓋覆而淋漓不止
[005-43b]
矣可不懼哉
按亡陰一症在傷寒則邪傅陽明當下而不下致津
液暗枯邪傅少陰當下而又不下致腎水暗枯其亡
也以漸尚有急下一法可救若在不藏精之溫症則
腎水已竭之於先而邪發之日陰邪必從下走勢自
下利奔迫是下多尤足亡陰而又絶無補法可以生
陰金匱云六腑氣絶於外者其人惡寒五臟氣絶於
内者則下利不禁臟者陰也陰氣欲絶詎非亡陰之
[005-44a]
别名乎
神哉仲景之書既詳不藏精之症又出不藏精之治
特未顯然挈示後人不維其義耳即如桂枝一湯本
為太陽中風設也而汗下和溫已具於一方之内至
於溫法尤為獨詳如加附子加人参白术乾薑甘草
加桂心茯苓蜀漆紅花等類豈太陽表症中所宜有
乎惟病有不得不先溫經又不得不兼散邪者故以
諸多溫經之法𨽻於桂枝項下一方而兩擅其用與
[005-44b]
麻黄附子細辛湯同意凡遇冬不藏精之症表裏之
邪交熾陰陽之氣素虧者按法用之裕如也
春溫下篇諸方兹篇得十五法連前共三十法/合前四卷共足三百九十七法
桂枝領邪一法
桂枝加生地湯
清表溫中一法
桂枝加人参湯
清陽㵼火一法
[005-45a]
桂枝加大黄湯
脉浮先表一法
桂枝湯
先溫後表一法
治下利清榖不止身疼痛者
先用四逆湯急救其裏救後清便自調但身痛
者隨用桂枝湯急救其表此見下多則陰邪亦
從陰解故溫後但解其陽邪不必兼陰為治
[005-45b]
溫經止汗一法
桂枝加附子湯
汗後惡寒一法
芍藥甘草附子湯收陰固/陽表虚
下後惡寒一法
桂枝湯去芍藥加附子陽/虚
汗後惡熱一法
調胃承氣湯胃中/乾實
[005-46a]
汗後裏虚一法
桂枝新加湯汗後身疼/痛脉沉遲
汗後發悸二法
桂枝甘草湯治心下悸/欲得人按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臍/下悸
汗後腹脹一法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参湯
晝夜静躁一法
[005-46b]
汗下後表虚惡寒裏虚脉微細日輕夜重者以
救陰為主宜桂枝加紅花湯
日重夜輕身無大熱者以救陽為主宜乾薑附
子湯
悮汗變逆一法
本脉浮而症見汗出心煩微寒脚攣之候纔服
桂枝湯即便厥冷咽乾煩燥吐逆者乃陽虚而
陰獨盛也先與甘草乾薑湯以復其陽俟厥愈
[005-47a]
足溫更與芍藥甘草湯行陰寒凝滯之血以伸
其脚若陽虚陰盛其變愈大者但用四逆湯以
溫經囘陽而不兼陰為治也
附辨溫症合偶感之客邪以明理而闢謬
諸家方書謂溫症之外復有四症一曰脉陰陽俱盛
重感於寒者變為溫瘧一曰陽脉浮滑陰脉濡弱者
更遇於風變為風溫一曰陽脉濡弱陰脉實大者更
遇溫熱變為溫毒一曰陽脉濡弱陰脉弦𦂳者更遇
[005-47b]
溫氣變為溫疫據其援脉以辨症而為治溫者推廣
其端似乎新竒可喜詎知辭不達意徒足炫人所以
後人一得之長逈不及於古人此等處關係病機最
鉅昌不得不并明其理焉蓋春溫夏熱秋凉冬寒各
主一氣者其常也然天氣不可以長拘所以夏氣亦
有清凉之時冬氣亦有燠熱之時凡此皆謂之客氣
也本溫症而重感於寒其病即兼冬氣而為溫瘧本
溫症而重感於熱其病即兼夏氣而為溫毒本溫症
[005-48a]
而重感於時行不正之氣其病即兼不正之氣而為
溫疫原無所變也乃謂某病忽變某病不令人炫而
且駭乎又且長夏之濕氣春分後早已先動最能與
溫氣相合而為濕溫之症何以四症内反不並舉又
且溫瘧一症内經明説是冬月邪入骨髓至春夏始
發何得妄説春月重感於寒又且更遇於風變為風
溫一症頭上安頭夢中説夢尤為無識蓋春月厥陰
風木主事與時令之溫不得分之為兩凡感而病者
[005-48b]
皆為風溫之病也即如初春之時地氣未上升無濕
之可言也天氣尚微寒無毒之可言也時令正清和
無疫之可言也而所以主病者全係於風倘除風溫
另為一症則所以病溫之故為何故耶試觀仲景於
冬月之病悉以傷寒之名統之其觱發之風寒栗烈
之寒氣總為一寒則春月之風寒風熱風濕總為一
風并可知也夫風無定體者也在八方則從八方在
四時則從四時春之風溫夏之風熱秋之風凉冬之
[005-49a]
風寒此自然之事也仲景於溫症篇首即特掲風溫
之名以綱衆目其晰義之精為何如耶顯明道理一
經後人之手便將風與溫分之為二况與精微之奥
乎兹特辨之以見治溫之法原為切近平易而非有
奇特也
溫瘧主治
溫瘧病脉尺寸俱盛先熱後寒者宜小柴胡湯
先寒後熱者宜小柴胡加桂湯
[005-49b]
但寒不熱者宜柴胡加桂薑湯
但熱不寒者宜白虎加桂湯
有汗多煩渇小便赤澁素有瘴氣及不服水土嘔吐
甚者宜五苓散
溫毒主治
溫毒為病最重溫毒必發斑宜人参白虎湯
竹葉石膏湯
𤣥参升麻湯
[005-50a]
黒膏清氣/凉血
溫疫主治
人參敗毒散
温疫病陽脉濡弱正虚也隂脉弦𦂳邪實也正虚邪
實則一團外邪内熾莫能觧散病固纒身為累而目
前不藏精之人觸其氣者染之尢易所以發表藥中
宜用人參以領出其邪寓意草中論之已悉兹不復
贅
[005-50b]
尚論後篇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