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n0013 金石錄-宋-趙明誠 (WYG)





[016-1a]
欽定四庫全書
 金石録卷十六     宋 趙明誠 撰
  跋尾六漢/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
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
漢金鄉守長侯君碑
漢栁孝廉碑
[016-1b]
漢衞尉卿衡方碑
漢沛相楊君碑
漢淳于長夏承碑
漢郎中馬君碑漢武都太守李翕碑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漢成陽靈臺碑
漢廷尉仲定碑
[016-2a]
漢故民呉公碑
漢司隸校尉魯峻碑
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
漢周府君碑隂
漢石經遺字
漢堂谿典嵩山石闕銘漢帝堯碑
漢倉頡廟碑
[016-2b]
&KR1676彰長斷碑
    漢車騎將軍馮緄碑
右漢車騎將軍馮緄碑以范曄後漢書考之史云字鴻
卿而碑云皇卿史云初舉孝亷七遷至廣漢屬國都尉
拜御史中丞順帝未持節揚州諸軍事與中郎將滕撫
擊破羣賊今據碑自舉孝亷至為廣漢屬國都尉凡十
一遷而為中丞與督使徐揚二州討賊皆在為都尉前
碑云討賊時坐迫州縣正法而史不載又云為隴西太
[016-3a]
守坐問吏辜旬不分去官以羌駭動為四府所表復家
拜隴西太守而史但言遷隴西太守爾史云為遼東太
守徵拜京兆尹轉司隸校尉遷廷尉太常拜車騎將軍
以碑考之緄為遼東太守以前嘗復為治書侍御史遷
尚書遂為廷尉未嘗拜京兆尹及司隸也史云振旅還
京師監軍使者張敞承宦者㫖奏緄㑹長沙賊復起攻
桂陽武陵緄以軍還盜賊復發策免而碑云臨當受封
以謠言奏河内太守中常侍左悺弟坐遜位史云復拜廷
[016-3b]
尉時山陽太守單遷以罪繫獄緄考致其死遷故車騎
將軍超之弟中官相黨遂共誹章誣緄坐輸左校而碑
云表荆州刺史李隗南陽太守成晉晉漢史/作瑨太原太守
劉瓆不宜以重論坐正法作左校亦皆不合史又云為
河南尹時上言舊典中官子弟不得為牧人職帝不納
拜屯騎校尉復為廷尉卒於官而碑云復廷尉奏中官
子弟不宜典牧州郡獲過左右遜位永康元年薨亦當
以碑為正碑又云緄謚曰桓而史亦不載余嘗謂石刻
[016-4a]
當時所書其名字官爵不應差誤可信無疑至於善惡
大節則當以史氏為據今此傳首尾顚倒錯謬如此然
則史之所載是非褒貶失其實者多矣果可盡信邪
    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
右漢魯相晨謁孔子冢文已斷裂闕其上一段其畧可
者云建寧元年三月十八日丙申晨又云其四月十
一日戊子到官謁孔子冢其他文字雖完皆不可次第
魯相晨有兩碑皆在孔子廟中其一碑云臣䝉恩受任
[016-4b]
符守得在奎婁周孔舊㝢又云臣以建寧元年到官其
一碑云魯相河南史君諱晨字伯時從越騎校尉拜以
建寧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然則斯碑所載名晨
者蓋魯相史晨也
    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
右漢廣漢縣令王君神道建寧元年十月造縣令字作
苓漢人淳質文字相近者多假借用之如縣令字人所
常用而尚假借何邪
[016-5a]
    漢金鄉守長侯君碑
右漢金鄉守長侯君碑載其上世云漢興侯公納筴濟
太上皇於鴻溝之阨諡曰安國君曾孫酺封明統侯光
武中興𤣥孫霸為臨淮太守擁兵從光武平定天下轉
拜執法刺姦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於陵侯歐陽公集
古録云執法左右刺姦五威司命皆王莽時官侯霸列
傳云霸莽時為隨宰遷執法刺姦而未嘗為五威司命
後代伏湛為大司徒封關内侯既薨光武下詔追封則
[016-5b]
鄉侯而此碑言封於陵侯未知孰是據碑言刺姦司命
為光武時官蓋碑之謬余按霸列傳霸薨追封則鄉侯
至子昱改封於陵而遂以霸為於陵侯疑亦碑之誤又
按高祖紀侯公説項羽歸太公呂后乃封侯公為平國
君今此碑言安國既不同而平國君乃生時稱號如婁
敬為奉春君之類碑以為諡恐亦非是又酺封明統侯
漢書功臣表亦不載不知碑何所據也
    漢栁孝亷碑
[016-6a]
右漢栁孝亷碑云君諱敏其先蓋五行星下缺/一字二十八
舍栁宿之精也其説亦可謂怪矣自戰國以來聖人不
作諸子百家異端怪説紛然而起其弊至東漢而極焉
自非豪傑之士卓然不為流俗所移未有不從而惑者
也若此碑直以栁君得姓出于栁宿果何所據哉
    漢衞尉卿衡方碑
右漢衞尉卿衡方碑有云感昔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
勞以蓼莪為蓼儀他漢碑多如此蓋漢人各以其學名
[016-6b]
家故所傳時有異同也
    漢沛相楊君碑
右漢沛相楊君碑歐陽公集古録云碑首尾不完失其
名字余按楊震碑沛相名統震長子富波侯相牧之子

    漢淳于長夏承碑
右漢淳于長夏承碑云君諱承字仲兗東萊府君之孫
尉掾之中子中郎將弟也累葉牧守印紱典據十有
[016-7a]
餘人皆徳任其位名豐其爵是故寵禄傳于厯世䇿勲
著于王室君鍾其美受性淵懿含和履仁治詩尚書兼
覽羣蓺靡不㝷畼州郡更請屈已匡君為主簿督郵五
官掾功曹上計掾守令冀州從事又云察孝不行太傅
胡公歆其德美旌招俯就羔羊在公四府歸高除淳于
長又云年五十有六建寧三年六月癸巳淹疾卒官碑
在今洺州元祐間因治河堤得於土壤中建寧靈帝時
年號也距今千歲矣而刻畫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漢碑
[016-7b]
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
    漢郎中馬君碑右漢郎中馬君碑文字殘缺所可見者字元海而已又
云其先賜號馬服因遂氏焉又云以和平元年舉孝亷
除郎中謙虚接下冠名三署又云年四十元嘉三年正
月卒又云夫人年五十五建寧三年十二月卒其他不
可考究矣
    漢武都太守李翕碑漢時文字多與今隸書/不合皆依石本録之
[016-8a]
右漢武都太守李翕碑文字首尾完好云漢故武都太
守漢陽河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其後厯敘在郡治蹟云
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縁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
下有不測之谿阨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
駐數有顚覆隕隧之害君勅衡官有秩李瑾掾仇審因
常繇道徒鐉燒破析刻臽崔嵬減高就埤柙致土石堅
固廣大可以夜涉四方無雍行人懽悀民歌德惠穆如
清風乃刋斯石其後有頌詩最後題建寧四年六月十
[016-8b]
三日壬寅造云
    漢博陵太守孔彪碑
右漢博陵太守孔彪碑歐陽公集古錄云孔君碑者其
名字磨滅不可見而世次官閥粗可考云孔子十九代
孫潁川君之元子也舉孝亷除郎中博昌長拜尚書侍
郎治書侍御史博陵太守遷下邳相河東太守建寧四
年十月卒其終始畧可見惟其名字皆亡為可惜也今
此碑雖殘缺而名字尚完可識云君諱彪字元上又韓
[016-9a]
府君孔子廟碑隂載當時出錢人名亦有尚書侍郎孔
彪元上與此書正同惟孔君自博陵再遷為河東太守
而碑額題故博陵太守孔府君碑漢人多如此然莫曉
其何謂也
    漢成陽靈臺碑
右漢成陽靈臺碑成陽屬今雷澤碑畧云堯母慶都慶
&KR0726殁蓋葬于兹欲人不知名曰靈臺歐陽公集古録
以謂自史記地志及水經諸書皆無堯母葬處余按班
[016-9b]
固西漢劉昭東漢書地理志皆曰成陽有堯冢靈臺而
東漢志章帝元和二年東巡狩將至泰山道使使者奉
一太牢祠帝堯於濟隂成陽靈臺與章帝紀所載正同
帝紀章懐太子注引郭縁生述征記云成陽縣東南有
堯母慶都墓上有祠廟堯母陵俗亦名靈臺文母水經
注今成陽城西二里有堯陵陵南一里有堯母慶都陵
於城為西南稱曰靈臺蓋兩漢史所載似以靈臺為堯
冢惟此碑與述征記水經迺直指為堯母冢爾然水經
[016-10a]
云在成陽西南而述征云在東南未知孰是又集古録
云諸書俗本多作城陽獨此碑為成陽當以碑為正余
嘗考之成陽縣名屬濟隂郡城陽乃王國名漢文帝二
年以封齊悼惠王子章者漢志所載各異未嘗差誤也
碑有廷尉某歐陽公以為姓名磨滅不可讀今驗其缺
處姓下隱隱有定字知其名定而其後云濟隂太守審
晃成陽令管遵各遣大掾輔助仲君知其姓仲仲氏世
為成陽人定有墓在雷澤碑尚存其額題漢故廷尉仲
[016-10b]
君碑有云表祠唐堯為漢祈福又云為廷尉卿託病乞
歸修堯靈臺黃屋三十餘上聽拜太中大夫云余為淄/州同官
李蕘雷澤人云冢正在/城西南蓋述征記誤
    漢廷尉仲定碑
右漢廷尉仲定碑在今濮州雷澤其額題漢故廷尉仲
君之碑碑載官閥甚詳雖殘缺然尚可次第其畧云君
諱定聖漢龍興家于成陽父張掖廣漢太守以父勲拜
琅邪太守南陽隂府君察孝不行南郡胡公除濟隂復
[016-11a]
舉孝亷拜尚書左丞除郎中遷彭城吕長徵試博士太
傅下邳趙公舉君高行遷豫州刺史將軍從事符節令
豫章太守徵議郎拜大尚書遜位復徵拜將軍長史遷
城門校尉執金吾拜太中大夫遷廷尉卿託病乞歸修
堯靈臺黃屋三十餘上聽拜太中大夫臺成事訖上以
君先帝舊臣筴請令州郡以禮特遣熹平元年孟秋上
旬君遘疾不瘳于是門生養徒故吏鄉黨刋石勒銘樹
碑表道焉兩漢遷拜次第史既不能詳載而石刻類皆
[016-11b]
磨滅難考今此碑所載詳悉故盡著之所謂南郡胡公
者廣也太傅下邳趙公者峻也按定漢史無傳惟風俗
通元和姓纂具載姓名官爵云    漢故民呉公碑
右漢呉公碑其額題漢故民呉公之碑碑云熹平元年
十二月上旬呉公仲山其他刻畫完好如新文詞頗拙
陋書亦怪而不工然漢時石刻存者漸少而此碑特完
故録之以資博覽
[016-12a]
    漢司隸校尉魯峻碑
右漢司隸校尉魯峻碑云君諱峻字仲嚴酈道元注水
經引戴延之西征記曰焦氏山北金鄉山有漢司隸校
尉魯恭冢冢前有石祠四壁皆青石隱起自書契以來
忠臣孝子貞婦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形像像邉皆刻石
記之今墓與石室尚存惟此碑為人輦置任城縣學矣
余嘗得石室所刻畫像與延之所記合又其他地理書
如方輿志寰宇記之類皆作峻惟水經誤轉冩為恭爾
[016-12b]
    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
右漢桂陽太守周府君頌歐陽公集古録云府君字君
光而名已訛缺不可辨圖經但云周使君而亦不著其
名後漢書又無傳遂不知為何人而曾子固言嘗得此
碑於知韶州王之才之才以書來言曲江縣圖經周府
君名昕字君光則永叔云圖經不載其名者蓋考之未
詳也今此本雖訛缺然究其㸃畫殊不類昕字二公所
説既不同而韶州圖經余家偶無有皆未可知也當考
[016-13a]
余後見市中印本歐陽公廬陵集别/有一跋尾云周公名憬憬頗近之
    漢周府君碑隂
右漢周府君碑隂題名凡三十一人姓氏具存按酈道
元注水經瀧水南逕曲江縣東縣昔號曲紅曲紅山名
也而東西兩漢史皆作曲江今據此碑自縣長區祉而
下凡十七人皆書為曲紅則是當時縣名曲紅無可疑
者不知兩漢史皆作曲江何也
    漢石經遺字
[016-13b]
右漢石經遺字者藏洛陽及長安人家蓋靈帝熹平四
所立其字則蔡邕小字八分書也其後屢經遷徙故
散落不存今所有者才數千字皆土壤埋没之餘磨滅
而僅存者爾按後漢書儒林傳叙云為古文篆隸三體
者非也蓋邕所書乃八分而三體石經乃魏時所建也
又按靈帝紀言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于太學門
外蔡邕傳乃云奏求正定六經文字既已不同而章懐
太子注引洛陽記所載有尚書周易公羊傳論語禮記
[016-14a]
今余所藏遺字有尚書公羊傳論語又有詩儀禮然則
當時所立又不止六經矣洛陽記又云禮記碑上有諌
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等名今論語公羊後亦有堂
谿典馬日磾等姓名尚在據邕傳稱邕以經籍去聖久
逺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乃奏求正定自書于
碑於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今石本既已磨滅而歲久
轉寫日就訛舛以世所傳經書本校此遺字其不同者
已數百言又篇第亦時有小異使完本具存則其異同
[016-14b]
可勝數邪然則豈不可惜也哉而後世學者於去古數
千百歲之後盡絀前代諸儒之論欲以已之私意悉通
其説難矣余既録為三卷又取其文字不同者具列于
卷末云
    漢堂谿典嵩高山石闕銘
右漢堂谿典嵩高山石闕銘云中郎將堂谿典伯并熹
四年來請雨嵩高廟按後漢書靈帝紀熹平五年復
崇高山名為嵩高山章懐太子注引前漢書武帝祀中
[016-15a]
嶽改嵩高為崇高東觀記曰使中郎將堂谿典請雨因
上言改之仍為嵩高今此文乃熹平四年可以正漢史
之誤又蔡邕傳注引先賢行狀云典字子度而延篤傳
注又作季度今此碑乃云字伯并亦當以碑為正
    漢帝堯碑
右漢帝堯碑云帝堯者昔世之聖王也其先出自塊隗
翼火之精有龍神首出于常羊又云名紀見乎河雒爰
嗣八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又云侯伯遊於𤣥河
[016-15b]
之上龍龜負銜投鈐受與然後堯乃受命其説出於䜟
緯可謂怪妄不經矣堯之所以為聖者豈假此而已哉
    漢倉頡廟碑
右漢倉頡廟碑文字殘缺其畧可辨者有云倉頡天生
德於大聖四目靈光為百王作憲而其銘曰穆穆聖倉
知為倉頡碑也考其歲月蓋熹平六年立
    漢&KR1676彰長斷碑
右漢&KR1676彰長斷碑在華隂已斷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
[016-16a]
名皆亡矣所可見者有云先高祖時以吏二千石自齊
臨淄徙充關中祖字興先為執金吾弟䬃漁陽太守又
云元初元年遭家不造三歲喪父事母有柴潁之行初
仕為縣主簿功曹郡諸曹史帳下司馬劉君招命署議
曹掾假除百石遷補任尉假印綬守廣平下曲陽令&KR1676
彰長熹平二年秋七月寢疾不豫最後題熹平六年十
月九日辛酉造按史記及漢書本紀高祖九年徙齊楚
大族昭屈景懐田五姓關中而其四姓皆楚人自齊徙
[016-16b]
者惟田氏爾然則此碑所謂高祖時自齊臨淄徙者其
人必姓田氏也按第五氏亦云自齊徙關/中然本亦出于田氏也&KR1676彰東西漢
史皆作斥章
 
 
 
 
 金石録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