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a]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國子監志卷五十四
藝文一
奏議二
請羅欽順從祀
孔廟疏雍正/二年 張伯行
欽惟我
皇上纘膺寶厯即褒崇
[053-1b]
孔子五代加封王爵隆儒重道亘古未有臣/查明
儒江西有羅欽順者徳備諸躬道可淑世凡天
人性命之理仁義道徳之㫖靡不研究其藴其
生平學術皆本躬行心得體騐親切實為後之
學者所共遵守至辭免吏部尚書閉戸潜修其
恬靜之風又為當時所共推服臣/謹案欽順之
學實得程朱正脈且有發明之功其立身髙潔
年餘八十始終一節如從祀學宫洵可仰副
[053-2a]
皇上隆儒重道之至意倘臣/言可採乞
勅下内閣九卿詳議施行
整飭八旗官學疏雍正/五年 孫嘉淦
臣/於九月十三日䝉
皇上召見
特諭整理國子監事務臣/親至八旗官學細心查閲見
助教教習各處齊集學生人等皆有功課教化
之興日新月盛皆我
[053-2b]
皇上振興作育之明效也但其中尚有宜整飭者臣/謹
為
皇上陳之一學生宜擇也古者十五而入太學皆公卿
大夫之子弟與凡民之俊秀今八旗學生類多
髫齡尚未識字難與講貫又多無力之家目前
行走甚覺煩難不數年而告退則前功盡棄至
於富貴子弟類皆嬾於行走佐領瞻徇情面草
率申送教育雖勤人才不出臣/查國子監行文
[053-3a]
八旗取官學生每佐領下止取一人原指明官
員子弟人可造就力可行走者而佐領申文之
時不能留心簡擇伏望
勅諭八旗佐領嗣後送學官生務宜遵照定例取官員
大族子弟年十五以上品貌端正姿性聪明者
始行申送國子監祭酒司業當堂考騐可教者
留之不可教者行文另換則人皆秀良而教化
易興矣一學舍宜廣也臣/查八旗學房每旗有
[053-3b]
滿洲䝉古漢軍三處滿洲䝉古每學四五十人
漢軍學六七十人不等而每學房舍不過三四
間此三四間房内助教教習學生聚處其中擁
擠喧嚷難以用功據臣/愚見現在房舍止可為
滿洲䝉古學房至漢軍學房人數既多漢人教
習亦處其中繙譯作文並宜地方寛敞始可専
心誦讀伏祈
皇上鴻恩每旗另給官房十餘間以為漢軍學房則肄
[053-4a]
業有所而課程自専矣一教習宜勤也八旗教
習每旗五人取貢生内文理通者充之凡官學
生之講書作文者師事焉此教習五人自宜朝
夕在館分徒授業功専而勤庶有成效但八旗
教習每月領米二斛别無錢糧一切衣服薪水
之需無以供給勢必别營生理因而分班督率
每日一人輪流上學教習日更則學生之功課
難於稽查且責成不専并教習之賢否亦難考
[053-4b]
核臣/愚以為宜照宗人府教習或
景山教習之例使飯食衣服足以自贍去其分班
上學之陋規使日處其中每人名下分學生若
干使盡心督課即以學生之勤惰定教習之賢
否則教有常法學有専業考核易施而勸導自
力矣臣/一介庸愚識見淺陋每䝉
聖恩嘉奬常思勉竭愚衷國學之中事宜甚多謹以思
慮所及條陳一二伏望
[053-5a]
皇上採擇焉
整飭八旗官學議雍正/五年 康親王崇安
八旗設立官學原欲比户皆霑教澤不必拘定
門第但學滿文者可用幼稚之人其學漢文繙
譯者必得十四五以上資性聪敏之人方易啟
迪嗣後選官學生務令該佐領擇聪明俊秀子
弟申送臣/等騐看交與國子監當堂考録其年
幼者令學滿文其稍長者令學漢文庶將來皆
[053-5b]
可有成再查舊例八旗滿洲䝉古漢軍每佐領
下必送一人入學若拘於定例恐草率塞責若
聴其缺額又恐人數太少臣/等酌定每旗設額
學生一百名内滿洲六十名䝉古二十名漢軍
二十名其滿洲六十名内照例分三十名在滿
洲書房習清字三十名在漢軍書房習漢字凡
有學生缺出通在一旗選擇不必拘定佐領之
數庶學生皆得秀良不致混行申送再查學舍
[053-6a]
乃諸生講誦之所今每學止三四間一旗三學
共十三四間不等實屬狹隘應將現在官房交
還各該旗查收每旗另給官房一所二十餘間
量可容百人誦習者著本旗修理俾諸生聚處
其中則學舍寛適便於誦讀矣再查官學生習
漢字者每旗設教習貢生五人輪流更換功課
難以稽查應令該教習每名下各派定學生若
干人日處其中専心訓導則將來成否責有攸
[053-6b]
歸查
景山現有漢教習十二人每名一月闗銀二兩米
隨錢糧每年夏秋衣服各一奪二年皮衣服一
套每日隨用肉菜煤炭等項該衙門領給今八
旗教習既不許其分班更換則應足其衣食除
每日薪蔬難於支給不必比照
景山外其每年銀米等項似應均照
景山之例則衣食充裕而課讀自勤矣至教習期
[053-7a]
滿議叙國子監舊例皆用貢生三年期滿咨部
以知縣候選宗人府
景山現用舉人貢生三年期滿咨部以應得之缺
用臣/等伏思三年之内若不問其勤惰概行咨
部銓選恐有草率塞責希圖僥倖之弊嗣後八
旗教習入館國子監堂官不時稽查如有懶惰
者即行斥退不准議叙其勤慎無過者三年期
滿照例咨部以知縣候選如有善於誨誘精勤
[053-7b]
不倦者再留教習三年俟六年期滿咨部以知
縣即用如此則勤惰有分而善於誨誘者亦得
久於其職至宗人府
景山教習除舉人原係候選知縣應照原議外其
貢生教習似應均照此例分别議叙則各處教
習皆知勉勵矣再八旗官學生向來皆無錢糧
以故無力之家不能行走臣/等查得八旗䝉
皇上鴻恩設教養兵滿洲三千六百八十名䝉古四百
[053-8a]
八十名漢軍九百六十名滿洲䝉古每名一月
給銀三兩漢軍每名給銀二兩令其學習弓馬
所以惠愛八旗之人典至渥也但查八旗教養
兵有幼稚之人以充額數不能操弓上馬而官
學生年壯者往往挑選披甲臣/等伏思今官學
生内有年壯而讀書遲鈍者令回旗披甲其所
出之缺選年幼者補之以習滿文俟其稍長并
學弓馬則彼此皆有禆益伏望
[053-8b]
聖恩飭令八旗將教養兵額數滿洲分出三十名䝉古
十名漢軍十名將此五十名錢糧給官學生計
滿洲䝉古每名一月給銀一兩五錢漢軍每名
一兩則壯者既有錢糧以學弓馬幼者亦有錢
糧以學文藝長幼皆䝉
恩育文武皆得造就似應將八旗教養兵清查實數如
目前現缺五十名者即照數撥給官學如缺額
之數不及五十名者俟其將來缺出陸續撥給
[053-9a]
官學以漸足五十名之數如此一轉移間則錢
糧不必加增而官學生皆霑
聖恩鼓舞振興矣
請准助教學正㑹試疏雍正/五年 鄂爾竒
欽惟我
皇上培養人材振興文教海内讀書之士無不踴躍鼓
舞思自奮於
聖人之世今臣/監學正楊廷英等呈稱俱係舉人有志
[053-9b]
上進并求題請邀
恩一體㑹試伏思廷英等被
聖主之徳教際文運之昌明已叨一命之榮復切觀光
之願如䝉
天恩俞允准令㑹試恭候
命下臣/等移咨禮部可也
請定八旗㧞貢疏雍正/八年 孫嘉淦
欽惟我
[053-10a]
皇上振興學校作育人材
特發帑金以為太學諸生肄業之資
皇恩普被率土歡欣但漢人貢生為數甚多而旗下選
拔不過數人臣/前為學政考試八旗生員見其
材質聪俊氣宇軒昂者實繁有人而皆溺記誦
詞章之習不知返躬實踐修已治人之道似為
可惜臣/之愚見仰懇
聖恩將旗下生員多行選拔每旗或拔八人或拔十人
[053-10b]
令其入監肄業臣/等與漢人貢生一體教導學
成之日恭候
皇上揀用則滿漢之人材日出於吏治民生必有禆益
或即以之補授助教等官使之督率生徒則八
旗官學益加振興矣
請設八旗額外助教疏雍正/八年 朱蘭泰
臣/仰見
皇上加意人才振興官學八旗子弟無不鼓勵讀書蒸
[053-11a]
蒸向化誠為
國家培植本根之至計臣/查八旗官學每旗除䝉
古官學外滿洲漢軍官學生共八十人分為五
班每班十六人設立漢教習各一人専訓誨漢
文滿助教各二員一人統領三班一人統領兩
班訓誨繙譯之外凡遇冠昏告假偷安逃學等
事滿助教係旗人聞見親切酌量得宜易於彈
壓是滿助教一職責任最重臣/衙門現今八旗
[053-11b]
滿助教内出兵者一人教訓俄羅斯學生者一
人二缺空懸令人久署臣/思似此出差離任或
遇陞遷事故之日需次無人考選有待勢不得
不委員兼理兼理他旗則或曠本旗之職兼理
彼學則或分此學之功請嗣後遇選抜助教之
時於應補正缺外多考取十數人一同帶領引
見以備陸續補放現在所懸助教二缺専令二人署理
外其餘令其在學協同助教學習行走一則接
[053-12a]
補簡便訓導不致間斷一則諳練有素實任易
於見功師弟之間均收裨益矣
請給官房疏雍正/九年 孫嘉淦
竊照各省拔貢䝉
皇上加恩作養雲集都門其中教書投親在外居住者
固有而外無館地必須在監居住者約有三百
餘人六堂之内只可誦讀難於栖止是以拔貢
人等多在附近賃房居住查國子監門外方家
[053-12b]
衚衕官房一所舊有二百餘間現今只存一百
四十二間屋宇墻垣亦多傾圮無人居住而與
國子監甚近相去不過數步仰懇
聖恩將此官房賞給國子監衙門臣/等仰懇
皇上每年賞給公費銀兩内動支修葺完好令拔貢及
助教人等居住其中就近肄業則房屋既不致
坍塌而各省士子食宿皆便益沐
皇仁於無既矣
[053-13a]
請復元儒吳澄從祀疏乾隆/二年 甘汝來
臣/竊惟表章先賢乃盛世崇儒之曠舉釐正祀
典尤聖王議禮之鴻模伏考元儒吳澄天姿英
異少時即知用力聖賢之學致踐履之實以道
自任因而著書立説師表當世其自勵則有勤
謹敬和自新自修克己悔過矯輕警惰等銘其
教學則有學基學統等篇又考証孝經校定易
詩書春秋修正儀禮戴記各有纂言又校定皇
[053-13b]
極經世及老莊太元樂律等書皆所以啟大教
之堂奥為後學之津梁者也至其徳性純粹氣
象舂容言規行矩可法可𫝊施教成均則師道
尊重進講經筵則誠意深摯昔人謂其進學之
勇見道之真周程張朱莫或過之非虚語也明
宣徳時禮部尚書胡濙等僉議吳澄為元大儒
有功名教詔准從祀殆將百年及嘉靖初輔臣
張璁謬引謝鐸之議以澄生宋仕元遂黜其祀
[053-14a]
不知澄之在宋雖膺鄉薦未叨一命宋制鄉薦
不第者仍充生員澄並未登第固依然韋布耳
及天下歸元已乆率土皆臣矣君相數聘不已
乃猶十召而不起甫進而旋退官止於師儒職
専於文學出處之際卓然君子璁反以是而貶
之亦謬矣况元之大儒惟許衡與吳澄二人澄
固宋之逸士衡亦金之遺老金之視元猶宋之
視元也許衡仕元未有議之者獨苛於吳澄何
[053-14b]
耶非論之平也伏查雍正二年
世宗憲皇帝諭令廷臣釐正
文廟祀典經九卿諸臣議准宜復祀者六人宜増
祀者二十人獨吳澄一人未經議及臣/䝉
皇上天恩畀以三禮館總裁伏見吳澄所著禮經諸
書援据精切義理融貫闢俗學之淺陋發前聖
所未發實能羽翼經𫝊昭示來兹按祀法有功
於聖道者則祀之今澄著述之功彰彰具在未
[053-15a]
便置之不論兹欽逢我
皇上崇儒重道正禮明禋集道統之大成晰羣疑於
千古此時若不亟請復祀則澄之真儒實學終
湮没而不彰矣合無仰懇
勅下廷臣集議將吳澄仍准入祀廟廷不獨為先儒
表揚遺徽將使正學日隆人心胥勸風聲所樹
洵足開萬世太平之基矣
三老五更議乾隆/二年 張廷玉
[053-15b]
臣/伏思三老五更之名始見於禮經蓋古養老
尊賢之禮也考養老之禮如王制内則所云則
虞夏殷周皆然又云五帝憲三王有乞言則伏
羲神農黄帝以來已然是其典為最古至所云
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
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是其禮為最隆我
皇上至道在躬式稽前典以三老五更之禮下詢甚
盛心也顧禮待人行事因時起臣/妄叅臆議以
[053-16a]
為未可舉行者約有數端
皇上至徳淵懐
聖不自聖何難屈禮臣下但
天子有所施必令臣下有可受如所云袒而割牲者
其始親袒衣割牲以為俎食也執醬而饋者其
繼執醬以饋熟也執爵而酳冕而總干者既食
畢又親執酒以酳口且又端冕舞位而以樂舞
侑食也禮如是不已重乎古有斯禮而今未行
[053-16b]
似非
皇上殷殷復古之意如特行此禮度臣下誰敢受者
此其難行一也漢宋均曰三老乃老人知天地
人之事五更乃老人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各以
一人為之所謂知天地人之事者盖上通天文
下徹地理中察人倫三者明一亦已難矣况兼
之乎所謂知五行更代之事者如伏羲以木徳
王故風姓代之者火也炎帝以火徳王故曰炎
[053-17a]
帝以火紀官代之者土也黄帝以土徳王故曰
黄帝之類此非洞達天人之際孰能知其所以
然者惟其有如是之徳是以天子隆以賓師之
禮三公九卿皆在執事之列今此禮果行必求
其人以當之竊思致仕諸臣及現在居職者誰
克任之恐
皇上即下明詔而其人必悚惕慚惶而不敢應此事
之難行二也考漢以李躬為三老桓榮為五更
[053-17b]
魏以王祥為三老鄭小同為五更周武帝以于
謹為三老其時五更無人苐未審諸公如前所
述之三老五更果克副其名而無愧乎圜橋觀
聴漢明帝時極盛然先儒胡寅譏桓榮僅能授
經章句不知
仲尼修身治天下之㣲㫖故所以輔翼其君者徳
業不過如是觀先儒之論是桓榮猶不免譏評
下此者何足以當鉅典此其難行者三也三老
[053-18a]
五更之名雖見於樂記祭義文王世子諸篇然
不言何代如以為虞夏殷周皆然則二帝三王
大經大法載於尚書何二典三謨不見有老更
之名如以為惟周有之則保息養老見於司徒
獻鳩以養國老見於羅氏以財養死政之老見
於司門三百六十如是之詳且悉何亦不載有
老更之名臣/愚以為養老之禮古時典制可稽
至所謂三老五更者疑屬漢儒附㑹此其事未
[053-18b]
可盡信是以唐宋至今已千餘載此禮未曾舉
行即
本朝
世祖
聖祖
世宗皇帝重道尊師明經造士事事度越前古而於老
更之禮亦未之及盖以典至古而禮尤隆名實
難副倘有幾㣲未稱必滋議論之端豈不䙝
[053-19a]
至尊而羞大典乎此事似應停止舉行不必
勅下廷議臣/敬陳管見伏祈
聖鑒
詳籌官學事宜疏乾隆/三年 孫嘉淦
竊惟八旗官學培植人才於根本之地所係綦
重現在額設助教以董其成考取教習以分其
課其中又有兼習算法之人復有教弓箭之烏
拉齊教䝉古話之巴克式等至於世職官員世
[053-19b]
家子弟俱令入學讀書立法可謂詳且備矣但
教員多而授教無序講課雜而肄業不専學生
狃於淺近而無由大成臣/職思訓課謹將應行
事宜悉心酌議為我
皇上陳之一學生之課業宜専也查八旗官學每旗
額設滿助教二人以教繙譯漢教習五人講解
四書入學之期辰集酉散每日不過四時例以
二時習滿文二時習漢文而又有弓箭算法等
[053-20a]
功分時教授計一學之中滿洲漢軍之子弟約
有七八十人兩助教不能遍行訓誨而漢教習
於二時之中亦不能多所講誦往往肄業數年
而經書未周不惟博學明通之人無由槩見求
其精通繙譯者亦猶難之盖學無専業故也請
嗣後八旗子弟挑選入學三年之内令其専習
經書朝夕講課三年之後臣/等考驗擇其材質
聪頴有志力學者歸漢文班分𨽻教習令其専
[053-20b]
心講誦其年齒已長願學繙譯者歸滿文班分
𨽻助教使之専習繙譯其該學一應事務仍著
滿助教辦理臣/等不時稽查漢文之勤惰責之
教習清文之勤惰責之助教如此則教者有専
司學者有専業庶隨其材質之髙下可以有所
成就矣一人材之造就宜大也查官學舊例其
學繙譯者考筆帖式而已間有粗通文藝者考
文武生員而已原以明經治事之實學非旦夕
[053-21a]
可致之功修是以未敢専定其章程查國子監
拔貢人等現䝉
皇上天恩月給廩餼講求明經治事之學現今頗有
端緒臣/請將八旗官學生之歸漢文班者不必
専讀四書亦使之講求經史為有用之學每三
年一次臣/等録其可以應考者奏請
皇上欽㸃大臣來監考騐取其明通者授為監生由
官學而升之太學使與拔貢人等明經治事期
[053-21b]
滿之日擇其尤異者一體保舉考選録用如此
則旗人子弟必多篤志好學之士異日服官莅
政必收通經博學之效此亦樂育人才以襄治
理之一端也一算法教習宜停止也查雍正十
二年果親王允禮奏請八旗官學添設算法教
習十六員教授官學生算法太僕寺少卿成徳
縂管其事每旗官學擇資質明敏者三十餘名
定以未時起至申時止此一時中學習算法其
[053-22a]
教習因各有職守間日來學一次至今三年有
餘伏思
皇上設立官學慎選師儒教養八旗子弟専以讀書
繙譯為業以備將來録用至於算法一藝理數
精㣲非童稚所能驟通况以一時之頃教授三
十餘人勢亦不能遍及既分讀書繙譯之功而
算法又無成效臣/等伏查算法係欽天監衙門
事務其如何教習録取之處應交與縂理算學
[053-22b]
太僕寺少卿成徳㑹同欽天監酌量辦理其臣/
衙門官學生學習算法之處請行停止使得専
功讀書繙譯則功課不致兩誤而學業可成矣
一䝉古喇嘛宜撤回也雍正十年果親王奏請
八旗䝉古學添設喇嘛八名俱由理藩院行文
於甘朱爾巴諾悶䍐處移取繙譯經文熟練者
揀選補用伏思䝉古學生䝉
皇上天恩薫陶已乆實與滿洲無異學習䝉古繙譯
[053-23a]
専以清書為程式務在發明理藴始於政事有
資其教習䝉古話並繙譯之處自有䝉古助教
巴克式専司其事無煩添設喇嘛况今喇嘛等
交冬來京入夏即告假回伊本處既不能常行
督課且縻費錢糧供給實屬無益臣/等請將喇
嘛收回凡一應䝉古繙譯䝉古話専責成於䝉
古助教巴克式等用心教習務使著有成效可
也以上各條謹就官學應行事冝悉心調劑期
[053-23b]
於學校實有裨益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睿鑒施行
請裁外肄業生疏乾隆/三年 趙國麟
竊照太學肄業貢監生額設三百名在内肄業
一百八十名在外肄業一百二十名但在外者
多係覔館授徒不能實心應課學業不専在内
者因有在外亦可肄業一途未免擇便而趨以
至去來無定伏念太學為育賢籲俊之地貴務
[053-24a]
實學以儲真才而不在額數之多與其兼設内
外兩缺而學業無所成就不如單設在内一缺
使其専心致志以務實學請將在外肄業額數
裁去止留在内肄業一百八十名缺詳慎考取
嚴加督課每名月費二兩之外增給銀五錢則
膏火益加寛裕諸生得以安心肄業無自便之
途免荒怠之習似於造就人才之道不無裨益
請甄别期滿貢生疏乾隆/四年 趙國麟
[053-24b]
竊查貢監生並係陸續到監肄業是以期滿之
後參差不齊兼或以事故請假甲去乙來新舊
遞易現在肄業諸生除挑選佐貳並考補教習
及告假回籍外尚有一百四十八名其中期滿
者止有二十餘名若槩行請
㫖引
見則與原議之例未符若止就此二十餘名内擇其
人品學問稍有可觀者奏請引
[053-25a]
見亦非核實慎重之意臣/伏思恩拔嵗副等貢生在
監肄業除期滿照例咨部聴其考職及銓選教
職外又有考補八旗教習並挑選佐貳等例是
其出身之途已為通廣我
皇上樂育養士之恩亦云厚矣若非人品學問實在
超越出衆之士臣/等徒以循例保薦塞責於心
實有未安且恐希圖躁進者皆得生心徼幸殊
非所以養士品重名器也請嗣後太學課士之
[053-25b]
法宜照陞任縂理國子監事孫嘉淦所奏分經
義治事將諸生撥堂肄業嵗終仍照前任兼管
國子監祭酒卲基所奏除挑選佐貳考補教習
外其肄業期滿者照例咨部銓選教職其未滿
之貢生詳加揀選如有人品端謹學問通順者
准其留監肄業其餘照例咨回本籍其有實在
資斧不足難於回籍者照孫嘉淦原奏内賙助
之例量加資給令其回籍嵗終照例舉行一次
[053-26a]
如此則肄業諸生既有出身之地而來嵗係直
省舉行選拔之年將來貢入成均有志肄業者
又不致有壅阻無缺可補之患至現在肄業之
監生應照例一體揀擇分别去留其留監肄業
者俟伊等期滿後臣/等照例咨送吏部其應作
何録用之處統聴部裁至嗣後肄業貢監期滿
之數果多其中如有實係才品卓越學識醇正
者臣/等仰體
[053-26b]
皇上加意人才之盛意仍照原議核實保薦以示鼓
勵再查南學學規向來並未奏明誠恐日乆漸
弛以致諸生罔知遵率謹將擬定學規另繕清
單恭呈
御覽伏候
睿㫖遵行
謹按南學學規/詳載生徒門
請復外肄業生疏乾隆/六年 劉吳龍
[053-27a]
竊查太學肄業貢監生從前額設三百名在内
肄業一百八十名每月每名各給膏火銀二兩
在外肆業一百二十名每月每名各給銀五錢
續於乾隆三年十二月内兼管監務趙國麟等
奏准在外者多係覔館授徒不能實心應課請
將外肄業額數裁出止留在内一百八十缺每
月每名二兩之外增給銀五錢但查本年係直
省拔貢之期例應赴部考騐劄監肄業將來陸
[053-27b]
續到京不下千有餘人臣/等即慎加遴選亦必
有數百名之多若拘於現在定額恐其材質可
造之士不無遺棄殊為可惜且諸生所處豐儉
各有不同查從前在外肄業者特以迫於家計
覔館授徒良非得已原議每月給銀五錢供其
赴監飯食之用其按旬應課與在内無異實無
掛名曠業情弊今臣/等公同酌量不必另増額
數請即於一百八十缺之内揆出二十四名作
[053-28a]
在外肄業之缺計其公費可給百二十人臣/等
仍詳加考騐分𨽻六堂倘月課季考應行齊集
之期有曠怠不到者即行扣除如此畧為變通
凡材質可造之士悉收之太學之中我
皇上作育盛心普被無疆矣
請令拔貢生考到考驗疏乾隆十/一年宗室徳沛
竊照禮部來文奏請通變拔貢
廷試一摺内開嗣後凡有到部拔貢經部驗到即
[053-28b]
劄國子監㑹同臣/部堂官嚴行考試如果文理
通者准為拔貢留監肄業是考取一二三等准
貢之人俱歸臣/監肄業伏查臣/監肄業生徒定
有額數除拔貢之外尚有各項貢監生理宜慎
加遴選以仰副
皇上作養人才之至意向例凡貢監生到監先行考
到列一二等之人再行考驗貢生考列一二等
監生考列一等者方准留監肄業餘俱不録是
[053-29a]
以向來原有缺額今禮部㑹同臣/監考取准貢
之人若一概留監肄業恐將來各省拔貢陸續
到監未免人浮於額請照臣/監現行之例准作
貢生之人仍與各項貢監生一體赴監考到考
驗録取肄業不得過於額數即額數之内亦寧
缺勿濫庶甄别既嚴而流品不雜矣
請增派分獻官疏乾隆十/一年 鄒一桂
竊照聖門弟子父子同列配享者分位於前後
[053-29b]
殿兩廡周程張朱蔡之父列位於後殿之兩廡
同一義也每年春秋二祭前後殿四配自應均
行獻禮乃後殿自
詔封
五王以來四配位前雖有陳設而無進獻反不同
先儒之父尚有助教人員為之分獻於禮殊為
缺失揆厥所由盖因舊止
啟聖王位前上香獻帛進爵後即旁及四配嗣
[053-30a]
五王神位各行三獻禮已紛繁人亦勞瘁遂畧去
四配獻儀父既不獻何以安前殿四子之心本
月丁祭臣/於後殿監禮與主獻之臣酌定於
五王行獻之後即獻四配但禮已畢而後殿三獻
未完且將來主獻之人亦有髙年不能勞頓者
臣請嗣後令國子監堂官於助教内増派分獻
官二員臣/寺亦增派贊引官二員分行後殿四
配獻禮則事不勞而禮無失矣再後殿四配前
[053-30b]
陳設雖有四案而帛止兩端亦應添補祀典攸
闗未敢因循擅便伏乞
皇上訓示遵行
請
頒發三禮疏乾隆二/十年 觀 保
竊惟五經皆載道之文而三禮為經世之典
國家重道崇儒敦尚經術易詩書春秋厯䝉
聖祖
[053-31a]
世宗欽定折中𫝊説刋刻頒行臣/監奉到
頒給各經分給六堂令助教等官與諸生講貫每月考
課挑問經疑其有成誦在心條對無誤者拔置
優等量給奬賞以期仰副
國家造就人材之意伏遇我
皇上道隆作述學有緝熈
特命儒臣纂修三禮進
呈
[053-31b]
御覽恭䝉
欽定兹已刋校成書
頒發直省成均士子傾心積願欲覩全經環籲陳請
為此繕摺恭
奏仰懇
聖恩賜給三禮六部分發六堂俾諸生以時講貫則
五經全具文教之光炳於日月矣
請刻
[053-32a]
御製古槐詩疏乾隆二/十四年 觀 保
竊惟孝治推恩庶徴協乎草木文明敷教盛事
播於宫牆覘育物之深仁慶作人之雅化查太
學西講堂前古槐一本考之帝京景物畧為元
臣許衡手植年湮代逺節斷心空稽諸故老𫝊
聞未覩發榮滋長乾隆辛未年恭遇
皇太后六旬萬夀普天共慶四海同春起視斯槐欣逢
是嵗始而萌芽驟出繼而枝葉交舒涵濡倍㨗
[053-32b]
於土膏鬱葱遂甲於槐市菁莪棫樸無以喻其
發生朱草華平未足方斯符騐是盖彰
一人之孝感沐
聖母之春暉用以錫繁禧而光文運者也大學士臣/蔣
以丁祭奉
命行禮齋宿講堂察重榮之日月摩古幹於風雲繪
以成圖恭呈
御覽䝉
[053-33a]
皇上御製五言六韻排律一章紀瑞則讓善
璇宫敷藻則騰輝璧水爛漫星雲之彩鏗鏘金玉之音
𫝊誦已徧於圜橋篆刻宜垂諸珉石伏睹
聖祖仁皇帝御書大學聖經刻石於彛倫堂我
皇上御製訓飭士子文刻石於率性堂並皆照耀黌
宫流𫝊璧府臣/等擬遵此式敬刋
御製詩於西講堂正中靣臨古槐以彰協應仰懇
萬幾餘暇煌煌
[053-33b]
宸翰親揮庶令首善觀瞻奕奕
天章逺耀則赤文緑字燦若琳琅鐵畫銀鈎光於琬
琰壯儒林之勝概地靈將物産俱華集
盛世之休徴天瑞與人文並麗矣臣/等謹繕摺請
㫖如䝉
俞允並請將臣/等奏摺附刻下方以悉原委俟臣/監
石工告竣之日懇
皇上飭交
[053-34a]
御書處遴選工匠敬事雕鐫𫝊之萬䙫永永無極
請修
御書樓疏乾隆二/十五年 觀 保
竊臣/等前因國子監衙門年乆傾圯奏請修理
欽奉
諭㫖交莊親王等派員興修現在估計開工兹准該
處移咨樓房十五間應行拆缷臣/伏查樓房乃
尊藏
[053-34b]
御書之所乆為觀瞻所係况直省府州縣
文廟俱建有尊經文昌等閣成均首善之地規制
更宜詳備且此樓近接
文廟尤當慎重謹㑹同欽天監常日暄悉心相度
據稱係
文廟後䕶於方向屬艮於五行屬火文明之象必
不宜拆再此樓牆垣磚瓦雖有殘缺而木植尚
屬堅固似可母庸拆毁仰懇
[053-35a]
聖恩仍舊存留稍加修葺即可一律整齊謹據實具
奏
議劉天成請定成均大課奏乾隆二/十九年
永貴等
臣/等伏思學校為長育人材之地考課不厭其
詳但查國子監祭酒司業以至六堂助教等官
按時各有課程立法本為嚴宻其肄業各項貢
生上之應試入彀不難自奮功名次之考充教
[053-35b]
習果能化導有方年滿帶領引
見分别録用其又次者隨衆肄業雖無過人之文行
而老成可為師範三年滿日亦准以教職銓補
至於衰庸頺廢之輩必不能逺赴成均是各項
貢生在監其能考取教習及三年報滿例銓教
職者均係有志向上並非委靡不振茍且姑容
可知該御史乃以此等貢生僅予隨時分課於
立學成材之意尚有未盡請另増春秋大課每
[053-36a]
嵗二八月請
㫖特派大臣考試三年報滿合計等第録用查
國家取士大比尚待以三年而貢生考課轉於一
嵗之中兩經
特簡大臣考試其輕重未免失宜且如該御史所稱
必俟三年六考而後縂核等第則此三年中如
有中式而去者或有充補教習者是前此屢居
一等徒為虚設而
[053-36b]
欽㸃大臣之衡鑒亦屬具文况現在科甲選班守部
需次者尚多若又増貢生一項咨送吏部帶領
引
見録用是為仕途開一㨗徑竊恐考課之時無識者
妄思倖進適起奔競之端於學校抑浮崇實之
方殊無裨益應將該御史所請均無庸議其現
在肄業各生國子監堂官按季考課立有課程
應請責成該堂官嚴加考試分别等次倘有如
[053-37a]
該御史所指怠於學業者應令該監堂官遵守
教規嚴核文品隨時區别以示懲儆恭候
命下遵奉施行
議曹學閔請建璧池奏乾隆三/十三年觀保等
臣/等議得古帝王立學之制不同六經所載儒
者之説亦復互異惟敦典立教建學興賢之道
則百世聖人莫不符合是以王者惟當審其道
之同而不必强合其制之異恭惟
[053-37b]
皇上立極建中垂教天下所以明倫興學典章制度
之大固已憲章前王折衷
睿慮實兼
聖作明述之美若乃宫舍形制古今異宜其與古合
者不足以増益
熈明其不必與古合者亦無闗於治化今御史曹
學閔陳奏以三代所共者學而辟廱之制著於
詩禮
[053-38a]
國朝立制並則古昔獨辟廱之制缺然未舉請増
建太學璧池臣/等伏考辟廱之名始見於靈臺
之詩其指為天子之學則始見於王制先儒並
以為周文王始作辟廱原非三代所共之學毛
萇詩𫝊曰水旋邱如璧曰辟廱以節觀者鄭元
詩箋曰築土壅水之外圓如璧四方來觀者均
也據毛之説則因自然之邱而引水環注據鄭
之説則因自然之水而外束以圓隄為説已自
[053-38b]
不同然總為行禮之時慮觀者擁遝而設與明
倫設教之意本不相闗盖古者太學在郊故孔
頴達正義云辟廱内有館舍外無牆院後漢書
稱圜橋門而觀聴者蓋億萬計是由外無牆院
故得圜橋門而觀之也今太學在
都城之内立
廟以奉
至聖分舍以館諸生堂宇深嚴較之引水以遏人
[053-39a]
行更為周宻何必執泥古法疏鑿無用之溝渠
我
皇上重道崇儒尊飾
聖廟棟宇階陛以至屋瓦皆依王者之禮已足愜
四方觀瞻之願勵多士景仰之心其引水旋邱
乃周人一朝之制非千古必不可廢之經茍或
禮當建設又豈礙于更張况膠庠瞽宗代各異
名何曾沿襲帝王建學自有教養之實政而必
[053-39b]
拘泥形制以復古為名亦何禆于學校應將該
御史所奏請增建太學璧池之處毋庸議臣/等
未敢擅便謹題請
㫖
詔建辟雍工程估計錢糧數目奏乾隆四/十八年
徳保等
臣/等欽奉
諭㫖稽古國學之制天子曰辟廱所以行禮樂宣徳
[053-40a]
化昭文明而流教澤典至鉅也朕此次
釋奠禮成念國學為人文薈萃之地規制宜隆而辟
廱之立自元明以來典尚闕如自應増建以臻美
備派禮部尚書徳保工部尚書兼國子監事務劉
墉侍郎徳成敬謹前往閲視度地鳩工諏吉興建
落成之日朕將舉行臨雍典禮以昭久道化成之
盛欽此欽遵臣/等遵即揀派禮部郎中巴彦寳南
苑郎中董楷工部員外郎富森阿主事恭安和
[053-40b]
琳委署主事福興率同前往敬謹詳細逐一
查勘得國子監恭建
辟廱重簷大殿一座下簷見方六丈五尺柱髙一
丈五尺方臺一座見方十一丈二尺髙一丈五
尺圓河一座口徑過十九丈二尺深一丈平
橋四座各長四丈寛二丈二尺丹陛二道凑長
二十一丈九尺寛二丈二尺殿座前海墁二塊
凑長十丈倫堂月臺前海墁二塊凑長十六
[053-41a]
丈俱寛四丈八尺五寸太學門外東西井各一
座挑砌進水暗溝二道併六堂後簷外東西各
有井一座亦應挑砌進水暗溝各一道以資灌
注共凑長九十七丈出水暗溝二道自圓河至
集賢門外凑長九十四丈自集賢門外挑砌洩
水大溝一道至東大街官溝止長八十一丈以
及添安□䃰海墁散水拆砌月臺併紅銅簷幪
銅鍍金看葉瓦㡌見廣識大鍍銀槽活等工臣/
[053-41b]
等按例詳加核算共估需物料工價銀十一萬
三千四百九十八兩七錢九分七釐所需架木
毡簾雨搭等項行文工部在于製造庫辦造木
倉取用顔料等項行文户部取用其鋪墁地面
二尺金磚二千五百八十七塊現在工部存貯
僅止五百餘塊不敷應用行文江蘇巡撫燒造
于明嵗秋前尅期運送到工至所需柁樑椽柱
各項木值共估銀一萬五千五百二十三兩四
[053-42a]
錢二分六釐查此項木值向市購買徑寸不能
相符查賢良祠官厰亦無存貯長徑丈尺合式
之件相應將前項木值開列清單奏請
勅交熱河副都統照依單開丈尺徑寸數目敬謹採
辦于本年冬月䟎運到工以便興做所估木值
銀兩扣留户部庫内無須支領外其餘浄估需
物料工價銀九萬七千九百七十五兩三錢七
分一釐請在户部庫内動支謹將約估物料工
[053-42b]
價銀兩數目另繕清單恭呈
御覽俟
命下之日臣/等行文各該處支領取用即令派出之
員等及時購辦物料并行文欽天監于今嵗冬
初擇吉破土興工臣/等仍不時前往督率稽查
指示敬謹辦理務期堅固妥協以昭
盛典而垂永久統俟工竣將用過工料錢糧據實
奏銷謹
[053-43a]
奏請
㫖
詔建辟雍添造牌樓碑亭鐘鼓𠫊估需錢糧數目奏
劉墉等
竊臣/等于本年五月初六日經臣/金簡將國子
監新建
辟廱殿前擬添四柱三樓木牌樓一座兩旁各添
建碑亭一座又查倫堂前舊有鐘鼔𠫊二座
[053-43b]
今在
辟廱殿後于禮制不合擬于牌亭之南添建鐘鼓
𠫊二座畫樣一張并國子監全圖一張恭呈
御覽奉
㫖辟廱殿前著照海寧海神廟石牌樓式樣建石牌
樓一座碑亭鐘鼔𠫊著在石牌樓四角前後對中
建造欽此又于初七日經臣/金簡面奏如遵
㫖辟廱殿前建石牌樓一座所需石料較多恐于明
[053-44a]
春趕造不及等因奉
㫖著照大西天琉璃牌樓式樣建造琉璃牌樓一座
欽此隨于是日將燙得
辟雍殿前建琉璃牌樓一座琉璃牌樓東南西南
角各建鐘鼓𠫊一座東北西北角各建碑亭一
座燙樣恭呈
御覽奉
㫖俱照樣准做欽此欽遵臣/等查得大西天舊有琉
[053-44b]
璃牌樓一座計三間通面闊七丈四尺髙四丈
現在
辟廱殿連擎簷廊通面闊七丈五尺髙三丈四尺
五寸即照此様尺寸建造庶覺配合適觀又牌
樓東北西北角添建重簷琉璃碑亭二座每座
四面各顯三間内明間面闊八尺二寸次間各
面闊六尺柱髙一丈四尺五寸上簷斗口单昂
溜金下簷斗口重昂斗科内裡隔井天花上下
[053-45a]
簷七檁歇山成造裝修四面明間安柵欄四槽
簷牆八堵青白石碑二統通髙二丈寛五尺四
寸厚二尺六寸又東南西南角添建鐘鼓𠫊二
座每座一間各見方一丈四尺柱髙一丈六檩
棬棚歇山斗口麻葉斗科成造裝修前後簷安
六抹槅扇二槽兩山安四抹杴牕二槽臺基露
明髙五尺並鋪墁地面油飾彩畫搭做圏厰拉
運木值並架木車脚等工除所需顔料桐油架
[053-45b]
木照例由户工二部取用又松橔木值按照原
估根件料數由官木厰領用核值銀三千九百
七十九兩八錢三分六釐暫行存庫不領倘該
厰有長徑丈尺不敷之件仍令該監督等呈明
領項及時購辦合對應用外所有辦買各項物
料並各作工價運價共估需銀三萬三千七百
七十兩六錢五分四釐請按銀七錢三之例由
户部支領臣/等揀派妥員先行趂時趕辦各項
[053-46a]
物料上緊修做務于明春
聖駕臨廱之前一律告成無誤統俟工竣另行分晰
各欵據實查銷謹將估需工料銀兩細數另繕
清單一併恭呈
御覽謹
奏
詔建辟雍請修葺彞倫堂及六堂等奏
蔡新等
[053-46b]
臣/等恭照本年二月奉
特㫖仿照禮經舊制創建辟雍落成之日舉行
臨雍典禮現在董事諸臣飭工庀材敬謹辦理凡大
小臣工執經髦士靡不欣躍騰歡快覩千載難
逢之
盛典臣/等敬查辟雍在
彞倫堂之前六學講堂及繩愆博士等𠫊俱分列
左右乾隆二十四年䝉
[053-47a]
恩發帑修理國子監堂廡及東西兩廂迄今已二十
五年木植磚瓦間有糟壊油漆彩畫漸多剥落
恭逢
鉅典新建辟雍其前後左右似當一體整新同彰赫
奕則
鑾輅親臨之際益足崇體制而壯觀瞻可否仰懇
皇上天恩勅交工部料估興修抑或即交辟雍工程
處増估兼修一體報銷以昭美備為此具奏請
[053-47b]
㫖
文廟工成
聖駕親詣釋奠恭進詩冊表乾隆三/十四年 陸宗楷
伏以
光榮璧沼三雍垂乾象之模
禮重膠宫五宿燦天庭之色
峻典日臻乎美備祀事休昭
鴻儀倍極乎周詳文明大啟肅千秋之俎豆犧尊與
[053-48a]
龍勺増輝煥萬仞之宫牆朱栱與丹楹並麗興
秩節而儒宗丕振自古云然隆學斆而
師道昭宣於今為烈原夫斑麟吐紱瑞應星芒赤
雀銜書符徴斗矅擅首出於天開地闢集大成
而玉振金聲惟聖人為百世之師若
孔子則生民未有是以三千弟子宗洙泗而心儀
厯代帝王祠黌宫而展禮粤自太牢肇祀沛功
成逐鹿之年王禮隆封唐運啟躍龍之日
[053-48b]
先聖稱於武徳太師贈自乾封秩重經師陳二十
一賢之灌獻爵隆髙弟繪七十二子之冕旈杜
之偉樂府新詞登歌作譜裴世期元嘉舊議佾
舞𫝊儀厯考曩編代多隆禮然而一十四君之
釋菜儀文畧具當年二千餘載之𫝊薪妙契正
逢
今日欽惟
皇帝陛下
[053-49a]
道統君師
功光天地
因心作則接堯舜禹湯文武之𫝊
吐詞為經闡詩書易象春秋之藴念終始典於學
褒顯儒風於緝熙單厥心宣揚聖教閎文隆道
訏謨逺軼前王法
祖尊
師盛業祗承
[053-49b]
列聖溯鴻圖之締造正文運之初開東土肇基首示崇
儒之典萬邦底定宏興立學之謨諡刋千載之
誣禮晉
五王之秩増常員於博士
沛異數於上公十一頃
國賦新蠲五百户土田載錫留
紫垣之華蓋輝耀奎躔分
黄闥之崇儀制隆魯殿闕里之庭楹疊煥成均之廡
[053-50a]
序頒新
御贊五篇
寶翰燦蛟龍之色璇題四字雲楣懸日月之光是蓋規
模經久而日宏益知典禮至
今而大備洪惟
聖王繼統景運重新方當
御宇之初已肇崇
師之秩隆
[053-50b]
一人之敬事特
沛温綸撰二月之良辰
躬親釋奠
詔易三重門宇羣看龍鳯飛翔黄鋪六樣琉璃頓見
鴛鴦燦爛
盛烈垂諸宇宙昭勒貞珉
宸題炳若日星髙懸綵殿夾鍾南吕均調韶樂之詞
爵篚登鉶盡屬尚方之式固已
[053-51a]
道超古哲
徳
先型邁漢觀之宏儀休風尚矣樹虞庠之極則懿典昭
焉乃今者
龍飛三十二年
念國學實觀瞻之地
帑發二十餘萬
勅廷臣興繕葺之功涓日而上應星躔晷臨營室飭
[053-51b]
匠而廣收地利材庀嵩衡惟萬民共仰師資斯
百工咸趨父事由是虹梁畫棟日麗丹黄松桷
蘭椽霞浮金碧十二㦸應天之數羅星象於朱
門六十楹擬帝之模縵雲容於紫殿華廡之瓊
簷翼翼焜煌卓越前模崇祠之碧宇層層輪奐
備増昔日嵗越匝周功方告蕆刋明臣之陋議
頌
文廟之新題綜羣聖而集成
[053-52a]
睿徳顯徴諸三字彚六經而垂訓
宸謨昭掲於兩楹况復
御撰雲章
躬揮奎畫荷琳琅之屢錫勒琬琰以垂休文成鶴翥
龍盤陋英宗之作記筆似鸞騫鳯舞羞元帝之
書碑矧
頒内府之珍藏又屬姬朝之儀器豈曰圖誇博古侈
張漢室雲雷實云志慰從先用
[053-52b]
錫周家簠簋當斯時也廟貌惟新
皇儀備舉落成而肅
親臨之典千年長此明禋
釋奠而嚴展謁之文萬方於焉觀聼駐
玉輅而橋門生色樂和與禮備咸臻酌金罍而籩豆
靜嘉潔藻與芳芹並薦三獻之儀䆳穆九成之
奏鏗鏘千官鵠立鵷行盡入
聖人之域多士鳬趨雀躍親依
[053-53a]
天子之光此皆
熙朝建崇道之猷鴻規翊振
聖世擴右文之量盛治駢宣是以
徳教覃敷
文思廣被
紹心𫝊於十六字道炳中天
布聲教於千萬年化成率土曳青蕉而鼓篋豈徒東
海波臣裹黄幞而横經匪直中山胄子臣/等職
[053-53b]
分璧館寵籍環林學媿懸鐘竊光耀於文昌之
宿材慚砥劍宣
徳澤於教化之宫嘗稽漢祖臨雍亦且明堂作頌寧
際周王建學肯令樸棫無歌矧蘭臺著作之才
冀儲黌舎則槐市頌揚之雅敢上
彤廷爰采諸生葑菲之詞敬作
盛世芻蕘之獻彚成百冊裝潢十函干冒
宸嚴恭呈
[053-54a]
御覽
詔建辟雍
聖駕親詣釋奠講學禮成恭進詩冊表乾隆五/十年
蔡 新
伏以
熙朝慶洽敷天徴聲教之覃
茂典光昭總宙仰文章之煥
制作百卌年而大備雅化聿興
[053-54b]
國家億萬載之丕基鴻規悉裕於論於樂酌古仍
準乎今是訓是行稱名必衡其實欽惟
皇帝陛下
乾符久照
泰運時雍
徳者福基大衍啟升恒之祚
禮為教本中天揚格被之庥
君道師道交隆用式文王之典
[053-55a]
國學鄉學異制欣依
天子之光允矣
化成烝哉
澤普蓋豐鎬之人材為最盛而辟雍實教化所由施
自漢晉僅襲靡文規模已隘逮元明罔修軼典
禮樂未遑恭逢
盛世右文
宸衷稽古
[053-55b]
功崇獨斷歡愜羣情地營講舎之前榮躔卜文昌之
上位
建其有極邁明堂五色之文禮貴從宜陋往牒三雍
之説肉倍好之謂璧義兼乎象海象天水旋邱
而為池形合乎中規中矩疇曰土深泉逺川固
晝夜如斯第須綆汲筒輸井之時義大矣仰承
指授寛予嵗時幸工蕆之届期喜子來之奏效爰卜
上丁之吉剛逢書亥之辰
[053-56a]
翠輦揚和青旗應候㦸門由右表
帝徳之淵沖
幄次在東展
天儀之肅穆蕭映尊
之色十器璘㻞堂階奏韶
濩之音九成諧暢極幣帛牲牷之盛
崇拜登灌獻之文惟
帝能自得
師羮牆如見化民其必由學耳目方新乃
[053-56b]
莅澤宫
御講座虬鐘徐動鼉鼔載鳴句臚於以𫝊呼衆籟於
焉屏息鵷班六拜臣子容修弟子之儀雁翼兩
行執經許就談經之席測蠡而陳管見才愧戴
憑伏地而凛
天威悚踰王導竊喜
徳音之宣播咸聞
聖藴之宏敷學莫大乎敦倫
[053-57a]
提要道以為型笵功莫深于行健
舉至誠以示津涯在顓蒙詎識夫
髙深而
啟迪自神其鼓舞維時環橋觀聼溢字懽愉備三千
七十之徒數與
孔門適合萃南北東西之衆
教踰周室而遥齒列達尊乃有百齡上夀圖兼王㑹
不遺小國陪臣至於鄒魯儒生聖賢世系膺上
[053-57b]
公之爵守博士之員莫不鵠立鳬趨挹文漪於
學海雲蒸霞蔚振修翼於天衢
隆禮既成
湛恩大沛
尚方文綺光騰五色之雲
内府瓊膏香汎三巡之琖捧朱提之璀燦品重雙
金増丹桂之連蜷價同片玉雖湛露蓼蕭之什
無由方
[053-58a]
聖主之鴻施即菁莪芃樸諸詩詎足擬
昌辰之醲化况
祀舉夾鍾之月正雨占潤礎之時穗預兆乎兩岐花
乃飛其六出澤下尺即生上尺斯民久騐嘉符
農有年而士逢年是日尤昭
景貺
誠孚
至聖祥霙表積玉之華
[053-58b]
徳廣
大生時雨啟芳春之澤
絲綸叠被
俯矜立雪之愚忱
錫賚優加益遂瞻
天之至願若夫豐碑琬琰
奎藻琳瑯
記昭萬世之模
[053-59a]
説證諸儒之誤所以
正人心而崇實學務勉為有用之儒
宣
祖徳而裕貽謀彌長保無疆之福臣/等職司蛾術詞類
蠅鳴摹
日月之光華惟慙謭陋比巷衢之歌舞勉効頌揚爰
合諸生鼓篋之謡敬陳
化日舒葵之志裒成二百八冊裝潢二十六函干冐
[053-59b]
宸嚴恭呈
御覽
欽定國子監志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