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35 靳文襄奏疏-清-靳輔 (WYG)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文襄奏疏巻七
            河道總督靳輔撰
 治河題藳
  中河已竣疏
題為恭報中河已竣重運刻期進口事竊照康熙二十
  六年臣/
題明挑築未盡事宜等事疏内
[007-1b]
請自宿遷桃源清河等處黃河北岸一帶遙縷二堤之
  中加挑中河一道俾將來重運旣出清口即於黃
  河截流徑渡北岸由仲家莊閘進入中河歴攔馬
  河直達北運河則各省重運永得避黃河之險溜
  而行有縴之穩途等因具
題奉有
俞㫖在案查前疏内
題估平旺河以下堤工雖並係𦂳要然較之上流稍緩
[007-2a]
  況中河早成可以輓漕速運避險就安臣/因併力
  加挑中河晝夜疾儹務令本年重運得以早達
天庾今據監理揚河通判馮佑呈報完工臣/又恐初開
  之河地勢高窪不同水流淺深不一復令再加挑
  濬節據該監理呈報已經挑濬深通漕船於三月
  内可徑由仲家莊閘内進中河北上查從前重運
  糧船自清口至張莊運口歴黃河不過二百里而
  急溜險程每遇風浪幾及兩月方得進口今免此
[007-2b]
  險道自兹而後各省重運糧艘可早抵通而回空
  亦永無守凍之虞矣但臣/前疏估
題遙堤惟以可防救民田為主原估止高八尺今念運
  道關係重大倘遇伏秋霪漲如二十四年之水則
  見築之堤勢不能禦一有疎虞前功盡棄必得再
  加高一二三四五六尺餘不等比縷堤更高方可
  保固永久而伏秋之水斷須於本年伏秋之前防
  禦加帮方為萬全之䇿所有加帮工費原
[007-3a]
題於屯墾内取息濟工但以前屯麥業經
題明變價還部而目下工程𦂳要刻不可待臣/通融那
  動飛儹濟工總俟各工全完之日一併彚造清冊
  送部核銷相應一併
題明伏乞
皇上睿鑒施行
  霪霖漫漲疏高堰二十/二萬工程
題為霪霖之漫漲非常杜患之綢繆貴蚤謹
[007-3b]
請再加善後工程以期永奠下河永拯民生事竊臣/
  高家堰一帶臨湖堤工為運河與下河之屏翰臣/
  前疏已備陳之矣今安徽按察使臣/多宏安條奏
  稱高堰一工不特為下河屏翰而實有關乎黃河
  之内灌運道之通塞等因誠一定不易之論臣/
  之最確而前疏止陳下河情形未曾併及疎忽之
  愆臣/實無以自解也兹蒙
皇上將
[007-4a]
臣/議覆微臣/前疏并臬臣/多𢎞安條奏之疏一併
臣/確議臣/欽遵之下敢不分别緩急力籌萬全之䇿
  以仰答
皇上保運安民之至意乎竊查微臣/前疏
請將高家堰一帶臨湖堤工約長一萬三千丈估加密
  排樁内下丁頭小埽又於堤裏加築束水堤約長
  一萬一千五百丈又挑浚武家墩以下淤淺工約
  四千丈并楊家廟以下平灘工約長四千丈四共
[007-4b]
  估銀二十二萬四千三百二十兩等因今臣/再四
  籌維此四工雖原為下河而請舉今下河暫停似
  乎當緩但高堰堤工攸關運道民生至重至大上
  年異漲之際危險非常雖幸獲無恙然臣/不敢不
  仰請
皇上發帑興修以保萬全者也至山寶高江四州縣加
  高運河堤工約五萬丈并高江兩州縣湖内加挑
  大河約八千丈二共估銀三十萬八千五百兩内
[007-5a]
  臣/於上年因新建減壩之水無路宣洩巳動歲修
  錢糧六千五百餘兩量挑過金灣三閘迤東小河
  二千餘丈其餘工程尚需銀三十萬餘兩專為下
  河而舉原無關於運道今下河暫停理應一併停
  止者也至於高堰一帶工程倘蒙
皇上允行請
敕部臣/速撥錢糧二十二萬四千三百二十兩以便乘
  此青黃不接僱夫易得之際作速發此銀二十二
[007-5b]
  萬餘兩亦可於黃河北岸新淤之侍丘蒼頡等湖
  銅盆龍窩等蕩屯墾利息内還項應俟本案所借
  之五十萬兩七年還完之後將此二十二萬餘兩
  再分為三年解還户部又臬臣/多宏安條奏内稱
  排樁内皆灌碎石等語查貯碎石於排樁之内果
  可禦浪但止可酌量灌高一二尺若太高則其勢
  重恐有敧樁之患容臣/隨便&KR2026石相機加灌所費
  錢糧總在二十二萬四千餘兩内銷算又高堰舊
[007-6a]
  石工五千餘丈多年未修被去歲異常風浪擊卸
  二千二百九十七丈其未卸者亦俱動搖殘缺若
  今年再被風浪勢必盡卸湖中臣/見督山清旴&KR0455
  同知劉暟購料僱匠普面加修其需用錢糧應於
  歲修内另疏
題估者也臣/謹一併
題明伏乞
皇上睿鑒
[007-6b]
敕部議覆施行
  衛河水勢疏歸漕/得運
題為衛河水勢微弱漕船浮送難前謹請
天語申飭輓水歸河立濟重運事竊照重運漕船自進
  𤓰儀閘口之後在清河運口以南則賴淮水浮送
  清河運口以北至於皁河則賴黃水浮送皁河迤
  北至濟寧州之南旺則賴汶水之分流南下者浮
  送南旺迤北至臨清州則賴汶水之分流北注者
[007-7a]
  浮送臨清閘口以北至天津則賴衛水浮送我
國家數百萬漕糧數千隻運艘惟恃此淮黃汶衛四水
  得以早送
天庾今淮黃盡歸故道江南處處深通雖春來雨少汶
  河水弱而各閘蓄水灌塘不過畧遲時日即可儹
  過惟衛河水勢微緩異常兼之並無閘座不能蓄
  儲今據濟寧道副使董安國等詳稱三春久旱汶
  水旣少而衛水弱極臨北一帶淺處甚多且閘河
[007-7b]
  無接濟之資一經起閘則建瓴之勢將閘河灌蓄
  之水頃刻洩盡不特閘内易涸而重運漕船從閘
  門乘高放下萬分危險請飭河南道府各官速啓
  五閘之板堵塞㫄洩渠口輓水下濟漕運等因臣/
  查衛水發源於河南衛輝府輝縣之蘇門山其泉
  頗大更有洹淇等水併流入衛儘足濟漕秖以自
  衛至臨相隔五百餘里沿途居民往往私洩為灌
  田之計是以下注㑹汶者甚少臣/雖嚴行該管道
[007-8a]
  府㕔縣各官將所有仁義禮智信五閘之板盡行
  取起并各洩水渠口盡行堵塞而牢不可破之積
  習每每陽奉隂違直待時雨頻沛河水大發而後
  重運方得暢行此歴年皆然也但從前漕艘過淮
  甚遲及至稽阻臨北乃在五六月之間彼時入夏
  巳深去伏不遠雖經暫阻而時雨可期故或阻數
  日而得水或阻一二十日而得水若本年漕艘賴
  各督撫臣/疾儹嚴催加以漕臣/親行驅督過淮極
[007-8b]
  早三月甫半而出清河運口入黃河者將及五千
  餘隻其過濟寧者巳逾三千見今銜尾而北俱阻
  於濟北臨南一帶若照往年故事必待衛河時水
  漲發方得浮送北上則臨南濟北之船必得守候
  兩三月之久是過淮雖早而回空仍復遲悞彼時
  雖將沿河各官從重處分亦無及矣除臣/見在嚴
  行河北大名兩道并衛輝大名兩府著令將五閘
  閘板取起封貯兩岸洩水渠口盡行堵塞輓流歸
[007-9a]
   衛以濟重運外但臣/逺在江南呼應不靈鞭長莫
   及誠恐沿河官民狃於積習陽奉隂違仍前阻水
   不下貽悞匪輕伏乞
 皇上特賜天語敕令直𨽻河南兩撫臣/嚴著該管道府
   㕔印等官火速盡啓閘板盡堵渠口務使衛河之
   水涓滴不致㫄洩全歸運河以濟漕運如再仍前
   膜視容臣/㑹同撫臣/嚴㕘重處俟指日漕船盡行
   北上或將來河水盈漕之候聽民照舊分洩以滋
[007-9b]
   灌漑如此則無傷於民田而漕運克濟可免阻滯
   回空之虞矣臣/謹特疏
 題請伏乞
 皇上睿鑒
 敕部迅賜議覆施行
   天心之仁愛巳極疏災異/陳言
 題為
天心之仁愛巳極
[007-10a]
 主德之修省惟誠臣/謹竭悃陳言以備
 睿明採擇事臣/
天人感召之理雖甚微而實著帝王致治之道茍力行則
   無難是故古來朝廷之上禮樂刑政措施偶有未
   當
上天每殷殷告儆以兾君心之悔悟人主統御寰區荷
上天垂戒之殷於是充其固有之仁動合應行之義守之
   以信而&KR1177之以勇法度明紀綱立風行草偃俾無
[007-10b]
   一夫之不獲自可駕軼三代比隆唐虞故災異之
   見實安危治亂之機不可不至謹至勉以仰荅極
   仁極愛之
天心也我
 皇上天縱聰明𢎞胞與之量一以仁民愛物為本凡政
   敎施令罔不皆然宜乎日就昇平漸臻至治矣乃
   邊陲尚有未寧田畝反増荒蕪小民之供億愈繁
   而司農之仰屋日甚其故何耶良由内外臣/工不
[007-11a]
   能體
 皇上堯舜之心共求治理以致上干
天和地震之變譴告非常耳今
 皇上特頒
 上諭實圖修省將應行應革事宜令部院科道督撫諸
   臣明白條奏直言無隠并令在京三品以上堂官
   及在外督撫提鎮據實自陳毋得浮泛塞責臣/
   誦之下不勝感激除將臣/不職情由另疏自陳外
[007-11b]
   伏念古者一國之君以一言之善即可弭災況我
 皇上以天下之主當地震之異
 上諭屢頒修身之切與求治之勤至於如此將見上行
   下效
 皇上一人興起於上内外臣/工竭勉於下
 君責難於臣臣/責難於
 君都俞喜起之象聲溢溥天協和於變之風庥傳萬禩
   臣/雖自分庸劣而躬逢至仁之
[007-12a]
主敢不勉竭臣/愚敬陳一得以仰佐
皇上被格之化於萬一耶事各有𩔖是用列為六疏其
  間有關軍機者仍行宻進臣/謹具
題伏乞
皇上睿覽採擇施行
  遵
諭敬陳第一疏修省/宜堅
題為遵
[007-12b]
諭敬陳修省宜堅永保
至徳第一疏事竊惟致治之道力行無難與災異之見為
國家治亂安危之機臣/首疏已敬陳之矣惟是力行無
  難之道臣/不敢不復進其説以偹
皇上去亂逺危久安長治之助夫修身敷政既在力行尤
  貴勿替若夫上行下效之風則又捷於枹鼓焉我
皇上勵精求治實欲痛除積習使徳禮政刑施行各當
  紀綱法度煥然一新推
[007-13a]
皇上之心同堯舜精一執中之心即天地覆載萬物之
  心也臣/愚以為
皇上宜堅持此心永保
聖德一日之内雖有萬幾然兵農禮樂用人行政之事
皇上必親加詳覽與宰執大臣/討論得失務期合乎公
  正然後見之施行仍令近臣將逐日行過事宜摘
  叙畧節彚造一冊
皇上萬幾之暇不時取覽而詳繹之其間或有巳行而
[007-13b]
  未當者不妨隨時酌改左右侍衛之臣/必擇小心
  勤慎亷幹儉約之人以供使令設有狎邪儇佻諂
  佞奢靡與善為鄭衛之音能作奇技淫巧之飾以
  惑
聖聰者悉屏去之臺省諸臣/宜寛其譴責以養其敢言
  之氣邇來風聞旣不得入
告而所
告失實則有降謫之愆是以雖有讜言未敢直達今
[007-14a]
皇上切諭諸臣/俱令直言無隠則謇諤之風行見賡歌
殿陛矣但失實處分若不稍為區别則終有疑畏不前
  之獘臣/請嗣今以後凡諫臣/有假公濟私顛倒曲
  直結黨招搖示威求賂者仍行從重處分外其有
  論
朝政而切中時弊因風聞而糾劾奇貪雖或至於失實
  并禮樂兵農用人行政諸務在
廟堂原無未協
[007-14b]
皇上原非過舉而諫臣/堅執巳見據理執法極言廷諍
  骨鯁具在亷介可風者俱槩為優容而免其處分
  使逺近貪婪之吏有所忌憚且
朝廷政治得失諸臣/從此皆盡心講究日漸可益經濟
  之才以備不次之用也伏候
上裁
  遵
諭敬陳第二疏斷宜乾/ 勇
[007-15a]
題為遵
諭敬陳
乾斷宜勇以除弊竇第二疏事臣/伏讀
皇上續頒
上諭令諸臣/洗心滌慮實意為國為民并
御製民生困苦已極等六條備悉臣/工不職感召災眚更
諭以事雖有異而原則同諸臣/不職情狀
皇上非不素知但以正在用兵之際每示寛宥等語臣/
[007-15b]
  跪讀之下歡忭靡涯伏念
皇上自御極以來無刻不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因災異
  警戒而數日之間又復頻頒
上諭其中敬謹憂勤深切備極有
君如此則凡在臣/工自莫不洗心滌慮實意為國為民
  唐虞之治不難再遘於今日此臣/所以歡忭靡涯
  也其逐條飭禁緣由
臣/已有定議臣/何敢越俎置喙第臣/重荷
[007-16a]
君恩末由圖報當
皇上力求直言之際臣/無知則已旣有一得之愚敢不
  併陳備採伏思
皇上恐㑹推徇私則用非其才官方敝壞是以諄諄戒
  飭然臣/愚以為此等弊竇似易剔除查
國家於在京大小官員在外督撫有六年京察之典於
  在外文職司道以下有三年
大計兩年舉劾之典内外武職有五年軍政之典其間
[007-16b]
  凡賢能清正之官俱有事實巻案可考嗣後㑹推
  選擇之時將應推與列官員從前行過事實逐一
  察核查其所行美蹟之多寡大小而品其賢能亷
  幹之實每推一缺查取三員備開事實一併呈
覽以備
皇上選用如該管衙門或將美蹟多與職大之官匿不
  查開反取美蹟少而小之官先行妄列者作何定
  例從重處分至此後京察等典内而部院堂上官
[007-17a]
  外而督撫等官必將所屬各官之事實才品據實
  查開尤須於平時漸察而不宜於臨事方查如屬
  員之中凡有朝夕孜孜黽勉辦事不好外務牘鮮
  積滯者勤也斷大獄決大疑律例精明議論公確
  隨到隨行案無留牘者才也無鑽營之跡有儉約
  之風門少投竿之人室無私語之客安靜供職而
  諸務一一不廢者亷也刻刻以
國是民瘼為念不避嫌忌不憚辛勞遇事求當而剖決
[007-17b]
  如神吏胥上下之手無所施勢要干求之情莫能
  達行事正直心術光明者才品兼優賢能俱備之
  品也以此進賢用備選拔則賢才愈出而徇私之
  弊自除矣若夫臣/工不職
皇上非不素知但正在用兵每示寛宥仰見我
皇上因寇賊未靖民難未抒而并寛及大小臣工也但
  其間有過失故犯之分似宜仍為區别查
本朝大清律一書寛嚴各當總不外宥過無大刑故
[007-18a]
   無小八字蓋無心而誤蹈者謂之過有意而故犯
   者謂之故其間繫人心風俗良非渺小是以過必
   宥而故必刑也我
 皇上敬
天勤民每歲刑名先熱審後秋審復别情實可矜可疑三
   項其慎其詳無非欲明刑弼教刑期無刑也然刑
   名未協不過一人之寃用人失宜實為一方之害
   臣/愚以為處分官員亦應分别過故凡干連罣誤
[007-18b]
   情有可原者酌量從寛以勉其後效若明知故犯
   情罪可惡者必照定例處分雖在軍興之際
 皇上仍勇於
 乾斷不稍姑容如此則貪惡之徒雖欲倖免而伎倆莫
   施將見賢者益勸而不肖者日儆吏風丕變政治
   平明大法小亷民生日遂即有邊隅小宼不久投
   戈歸命無煩更事用兵矣伏候
 上裁
[007-19a]
  遵
諭敬陳第三疏苛駁/宜禁
題為遵
諭敬陳苛駁宜禁以杜私派第三疏事臣/惟錢糧應銷
  與否自有一定&KR0833項如原未動用揑&KR0833報銷與所
  用本少開銷甚多希圖侵漁者自是難容
國法若實支實用並無揑款朦報用少開多之情則斷
  不宜屢行苛駁以啓科派部費之弊也查邇來各省
[007-19b]
  銷算錢糧科抄到部承議司官雖不乏從公議允之
  案然偶值一事或執已見或信部胥任意吹求苛駁
  無巳錢糧數目繁瑣頭緒牽雜非精於核算洞悉&KR0833
  項熟知巻案者萬難得其要領司官專司其事除貓
  鼠同眠者不必言外其實心奉公之員設或稍欠精詳
  便為吏胥朦蔽况堂上官不過總其大槩止據説堂
  數言安能備知底裏加以從慎重錢糧起見自是一
  照司議由是而部胥之權重矣權既重則經用錢糧
[007-20a]
  之官不得不行賄以求之所謂部費也此項部費
  官無神輸之術勢必問之於民若清亷之官費一
  斂一民猶不至大困一遇貪劣不肖之官借此居
  奇或費一斂二或費一斂三甚至斂四斂五斂十
  均不可定而民困滋甚矣
國家受聚斂之名而部胥得婪賄之實有司多一分之
  費而百姓出數倍之資其害可勝言哉嗟嗟此出
  資之百姓若與
[007-20b]
國家無涉又何足論殊不知此百姓者乃
國家之元氣日夕勤耕力織闢地土生貨財出賦稅以
  奉
朝廷者也安可今日剝之明日削之使之不得其所抛
  田土逋額賦以至上下交困乎臣/前任安徽巡撫
  之時知有江安兩藩司積案一件動用錢糧數百
  萬兩而部駁不准開銷暑往寒來歴十餘年而始
  得清結今臣/帶管漕務知邳宿等州縣康熙元二
[007-21a]
  三四五六年分民欠漕項錢糧三萬餘兩業已屢
  奉
恩蠲經漕撫兩臣/數次
題請蠲豁而部議堅執不允坐以明係官侵之名而嚴
  著追比臣/據司道各官痛切呈詳已經具
題請豁在案又部議裁減運軍耗贈銀米一案臣/帶管
  漕務據各屬屢詳灼知斷不可裁之故是以仍請
  照給昨閲邸抄部議又復不准且稱此項銀米從
[007-21b]
  前原無皆係順治六九等年添給之項等語殊不
  知順治六九等年添給此項銀米彼時原非得已
  秖因旗軍費用不敷往往勒索里民兼之盜賣漕
  糧拖欠甚多公私交困是以議加銀米且此所加
  之銀米皆係里民求免勒索是以樂於輸將原非
  動公家之物以給軍也自此銀米一加而軍民兩
  安
國儲不欠已歴多年今部臣/若必欲議裁勢必仍蹈前
[007-22a]
  轍里民遭勒索之苦漕糧多盜賣之弊豈
國家之益耶況錢糧自有定額其地方官民因時制宜
  另為調劑之項原在額外惟因恐涉私派之嫌是
  以不得不為
題明要之原非司農之項也在司農總㑹計之權止當
  稽其額徵不宜收及額外若將里民自願樂輸求
  免勒索之項而又裁歸司農則里民旣巳出資而
  仍遭勒索恐亦司農之所不忍聞也諸如此𩔖臣/
[007-22b]
  聊舉三案其他可知伏乞
皇上嚴飭部臣/嗣後一切錢糧如有不肖官員揑&KR0833
  銷用少開多部臣/察出實情訪知的弊即便據實
題㕘將不肖官員置以重典督撫知情者同罪不知情
  者亦照失察處分若竝無朦銷多報情弊則應銷
  者即銷應豁者即豁可裁者裁不可裁者即止毋
  再徒為混駁使在外不肖官員得以藉口部費肆
  行科斂致傷
[007-23a]
國本抑臣/更有請者錢糧之難於核算者以尾數太繁
  也查銀自一分以上方可稱其重輕米自一升以
  上方可量其多寡若銀止於釐則難稱米止於合
  則難量矣又或銀至毫絲更至於忽則不過微末
  之間米至於勺抄更至於撮則不過顆粒之間夫
  銀至於微末米至於顆粒數亦可以止矣乃銀之
  尾數自忽之下尚有微纖沙塵埃渺漠逡巡灰等
  算位米之尾數自撮之下尚有圭粟顆粒黍稷禾
[007-23b]
  糠粃粞等算位殊屬無益也且不惟無益而尾數
  太繁適足以滋姦胥之駁竇實則甚有損耳總之
  尾數多則清算難清算難方可藏姦逞弊若一目
  了然人人可核之數則部胥從何弄權耶臣/
請嗣後錢糧尾數算至忽位為止如一忽之外尚有餘
  零竟作二忽科算米麥尾數算至撮位為止如二
  撮之外尚有餘零竟作三撮科算餘俱倣此裁無
  益之算位以剔無窮之弊端其於
[007-24a]
國計民生實均有裨益也伏候
上裁
  遵
諭敬陳第四疏專差/宜減
題為遵
諭敬陳專差宜減以免擾累第四疏事臣/
皇上因在外諸臣/於民生疾苦不為上聞
朝廷詔㫖不行下達廢弛驛站侵冒錢糧民隠莫申民
[007-24b]
  寃無訴於是屢遣在内諸臣/訪查察究此
皇上軫念民瘼恐一夫不獲其所是以不得不然也但
天使之車塵馬跡一經絡繹於道途則閭閻之蒼首黔
  黎未免嗟咨於草野在奉差之臣/未常不以
皇上之心為心未嘗俱有示威掯勒之事并未嘗盡縱
  家人跟役等需索地方官也然往來供應雖盞酒
  粒粟片肉隻雞盡皆小民膏血況地方官員賢能
  亷介者少平庸畏事者多一聞
[007-25a]
欽差將至惟恐有所駁詰莫不力圖要結以悅之行賄
  與否姑置弗論而飲食之費巳屬不少上司雖戒
  之曰爾無科民有司亦隨荅曰斷不妄派究竟無
  神輸之術也更值不肖官員借端多斂則又不堪
  言矣此等事務臣/雖未得確情竝無指實然揆之
  情勢在所不免臣/愚以為除軍機重務必須口授
廟謨於兵主確酌商行者自當專差馳驛又在外貪官
  汚吏督撫不行題㕘被科道糾㕘或㫄人告發并
[007-25b]
  督撫扶同犯法肆行貪婪之事亦必須遴選部院
  能員秉公確審無庸置議外他如整頓驛站料理
  軍需查勘海疆恤刑督賑諸務似應責成督撫蓋
  督撫為封疆大吏身居八座之尊位列三台之次
皇上將數千里地方數千萬百姓託之綏懐撫治乃不
  夙夜黽勉力報
君恩將此等分内之事闒茸貽悞甚至揑冒侵漁致煩
皇上左顧右慮另差近臣代理似此不職之督撫雖立
[007-26a]
  置重典亦不足惜然天下督撫賢愚不同未必盡
  皆不肖也臣/請嗣今以後凡督撫司道不能料理
  必須差員之事自當照舊遴差其督撫司道能行
  之事俱責成督撫司道料理停其另差如有貽悞
  生弊等情即將該督撫司道立行從重處分以為
  大吏溺職之戒如此庶地方不至因供應而頻派
  擾民矣伏候
上裁
[007-26b]
  遵
諭敬陳第五疏酌價/免賠
題為遵
諭敬陳請酌米豆價值以免包賠第五疏事竊照康熈
  十五年間
皇上念軍需浩繁恐在外臣/工借端冒開侵欺肥已是以
特遣部員確訪米豆草束價值彼時奉差之員惟以節
  減為念又徧訪各處而止取一隅極賤之價酌量
[007-27a]
  開報部臣/止照差員所估准銷以致節年以來小
  民負賠累之苦控訴無門除别省情形臣/未悉知
  者不敢具論外如山東一省臣/閲工往來每據里
  民以採買豆草貽累難支等詞紛紛呈控臣/再三
  細訪并差人密訪知濟寧附近一帶康熙十六年
  十二月内黃黒豆每倉石值銀三錢六七八分不
  等康熙十七年九月内每倉石值銀五錢三四分
  不等十一二月内每倉石值銀六錢一二分不等
[007-27b]
  本年五月内黒豆每倉石值銀四錢八分今八月
  内每倉石值銀四錢五分前五月内黃豆每倉石
  值銀五錢六分今八月内毎倉石值銀五錢二分前
  五月内穀草每束值銀八釐有奇今八月内每束
  值銀七釐而部定價值每豆一石止給銀一錢一
  分一釐每草一束止給銀一釐三毫計官給之價
  較之民間時值約十分之七有司無㸃金之術不
  得不責成里民里民實歲歲包賠無怪其哀控矣
[007-28a]
  臣/等為督撫者明知里民賠累之苦然有司無米
  之炊竝非私派肥已亦難以加罪於官實無可如
  何之事也查軍興之後里民賠累最苦者莫過於
  採買米豆草束次則解送軍前馬匹也今解馬一
  事巳蒙
皇上特㫖嚴禁不許掯勒里民如釋重負莫不感頌
皇恩歡呼載道矣至採買米豆草束一事民隠迄未上
聞今又蒙
[007-28b]
皇上軫念民生病苦令臣/等將應行應革事宜明白條
  奏直言無隠臣/奉此
明綸敢不凜遵入
告惟是民間之疾苦固當上
聞而米豆之價值亦應查確庶無冒銷之弊伏乞
皇上勅下部臣/作何定議令各省撫臣/將彼處米豆草
  束價值數目按季據實報部如有以賤報貴者一
  經察出立即嚴加處分部臣/歲終即將該撫臣/
[007-29a]
  季所報價值取其酌中之數而准其開銷總期下
  不擾民上不虧
國如此則里民更免此採辦米豆草束賠累之苦必且
  徧野歡騰永戴
皇仁於生生世世矣伏候
上裁
  遵
諭敬陳第六疏緩征/養民
[007-29b]
題為遵
諭宻陳請緩征海舟師以養殘黎第六疏事竊惟
國家自吳逆悖心閩粤繼變以來
王師四出供億煩勞幸賴我
皇上天縱神威
廟堂奇略閩粤後先歸命逆桂隨伏
天誅雖滇蜀之境尚有餘孽未平而釜底遊魂自可尅
  期殲滅當此時而出一旅之舟師自是鄭錦可擒
[007-30a]
  海氛可奠然臣/愚以為此宜緩而不宜急何也刼
  掠之難民可憫而水陸之形勢當慎也臣/聞康熙
  十三四年鄭逆竊踞漳泉一帶迨至十五年間
王師南下逆錦自揣難抗遂將民間貨財衣糧子女玉
  帛凡屬溫飽之家不論丁壯老弱男婦人等盡行
  刼令登舟遷之入海此等百姓不下數十餘萬哀
  號之聲悲慘之狀雖逆錦左右之人亦莫不為之
  掩面流涕不忍正視此臣/得之閩來人士之口傳
[007-30b]
  之如此者也臣/思此等難民入海三載思歸故土
  必有同心第當逆錦大刼民財之後勢尚鴟張且
  孱弱難民驚魂未定水汛未熟兼之逆錦於刼來
  未久之人防之必密而待之必苛難民雖有圖歸
  之念而斯時莫敢遽發若
王師於此際進𠞰則逆賊必驅難民而前俾其先罹鋒
  鏑難民妻子資財盡在賊處必且裵&KR0966顧戀誠不
  特不即來歸而反迫為賊用況大海茫茫風期水
[007-31a]
  汛皆不可忽大兵堂堂正正不勤逺略未嫻海外
  之行逆錦生長水中習熟漂流誠恐出沒靡定以
  堂堂正正之師而討漂流靡定之賊譬之賁育擊
  鼠有勇難施追之急迫逆必更刼難民而他徙矣
  或再從而躡其後未免過勞師而難得利且設遇
  風濤之險或有疎虞則失軍實而損
國威攸關良非𣺌小莫若稍遲進𠞰則逆錦刼掠之物
  漸完鴟張之形漸縮難民驚魂旣定水汛亦知兼
[007-31b]
  之逆錦與難民相處日久則待之必寛而防之必
  疎於是一人為倡萬人相隨不招而自至者踵且
  相接賊勢日孤將見逆錦舟中左右之人必且盡
  為錦之讐敵斯時特懸重賞自有擒錦來歸者矣
  臣/故曰宜緩而不宜急也臣/
皇上特飭在閩文武諸臣/停止征海之師將
禁旅分屯要地并一切綠旗官兵俱令逐日操練晝夜
  嚴緝不許稍有弛懈以防姦宄暗通兵有擾民者
[007-32a]
   立置重法兼擇循良守令責之息訟輕刑除徭緩
   賦俾見在之百姓時歡欣於樂利之
 光天而陷賊之殘黎每懷思夫故鄕之
 化日則不必勞師而海疆計日自奠矣抑臣/更有陳者
   臣/伏讀
 上諭内一條一用兵地方諸王將軍大臣於攻城克敵
  之時竟不思安民定難以立功名但志在肥已徃徃
  掠占小民子女或借為通賊每將良民廬舍焚燬子
[007-32b]
  女俘獲財物攘取名雖救民於水火而實則陷民
  於水火之中也如此有不上干
 天和者乎欽此大哉
 王言逺邇臣/民一聞是
 諭當莫不感激無地而繼之以泣者矣夫守成之與創
   業經權原有不同而敵國之與吾民德威自當異
   用我
太祖高皇帝崛起
[007-33a]
 盛京
太宗文皇帝纘開
 鴻業斯時直省地土尚屬故明是以
 王師所到凡有閉關相抗者即便誅俘此待敵國之道
   宜然也迨
世祖章皇帝定鼎
 京師蕩平四海至
 皇上御極之年併取雲貴嗣此車書一統向來尚為敵
[007-33b]
   國之姦頑者今則盡屬
 朝廷之蒼赤矣創業利於克敵而守成惟在養民敵國
   之姦頑無妨俘戮而
 朝廷之蒼赤不可傷殘此一定不易之理也不意康熙
   十二年間逆臣/變亂於邊陲姦宄竊發於内地致
   煩
 王師復出然此變亂竊發者乃係不法之逆徒而非耕
   織之百姓也地方守土之文武旣不能預靖姦徒
[007-34a]
  衛此蒼赤致其淪胥於賊小民之困苦巳屬難堪
  乃領兵之將主又復惟利是圖全不以
國計民生為念俘殺竝行嗟乎何斯民之遭厄抑至此
  也如以其不應從賊而俘殺之則民力最弱如暮
  夜被盜不過數人入室耳然執其主而索之未有
  不惟欲是從者今迫之以盈千累百之賊兵何敢
  一言相抗是以任賊驅使無不俯首聽命實勢所
  必然而情非得已也又民業甚微其賴以謀生者
[007-34b]
  不過此室廬田土若不從賊便當棄業而逃否則
  死耳棄業而逃則慿何餬口矧彼時到處有賊逃
  將安歸死則有禄者之責蚩蚩之氓原無應死之
  理以不能逃不應死之編民幸獲生於賊退之後
  以待官兵之衛之而忽坐以從賊之罪而俘殺之
  不亦寃且慘乎嗟嗟在統兵將領或以兵馬逺來
  勞苦日久姑從之以示鼓勵殊不知民者
國家之元氣也如欲鼓勵兵丁寧使多費
[007-35a]
朝廷金錢以犒之安可大耗
國家元氣以悅之&KR0088
朝廷平日養兵專為保此元氣乃賊巳去而兵反傷之
  何耶即如江西一省從前額賦約有二百餘萬乃
  聞邇來僅存十分之三四是司農每歲之失約計
  一百二三十萬自康熙十三年至今通計所失不
  下六七百萬是鼓勵之兵卒尚未掃靖邊氛而
朝廷之額賦先巳虧缺如許究竟孰損孰益耶言念及
[007-35b]
  此不禁為我
國家痛恨而深惜之也今此等大害
臣/業巳恪遵
上諭嚴定處分之例臣/又何庸置喙但
皇上為官兵搶掠一事前此曾經嚴飭而統兵將領未
  見凜遵是今日之要不僅在於定例之嚴而端在
  於行法之信臣/
皇上嚴飭各處兵主務令遵例而行再有犯者必照新
[007-36a]
  例處分斷不稍恕方克有濟更請
皇上并勅部院通行直省毋論旗下民人凡有收得從
  前難民在家或搶或送或買毋論如何得來之人
  但有難民親屬前來求贖者不計銀之多寡即與
  贖回團聚如有掯勒不放者作何從重處分定罪
  再請
皇上勅令部院科道各官將有廉德幹才堪以撫綏殘
  赤整頓巖疆者不拘資格各舉所知保無過悞授
[007-36b]
  以江西陜西湖南閩粤等一切新復地方守令之
  職著令招集遺黎開墾荒土此等守令准以兩年
  較俸到任之日先將見存熟地若干戸口若干報
  明上司兩年之内新增戸口若干新墾田地若干
  并查舊存之地是否無荒舊存之民是否俱在地
  方是否漸增起色元氣果否愈加培䕶衡其賢才
  之等第以分别而奬拔之一等者作何從優超陞
  二等者作何酌量加陞絶無才能而貪劣不肖者
[007-37a]
  作何從重分别降革治罪并連坐保薦之人若原
  有才能而上司掣肘不得行其志者許其具文直
  達部科該部科即與上
聞毋或抑阻蓋被宼之地更復遭兵殘敝至極惟賴綏
  懷是以必需賢能守令加意整頓而在外臣/工設
  有不能撫民而反行恣虐甚至撥餉半歸私槖而
  軍需仍派里民者亦不可定若係在外
題用之員則或徇庇掩飾或猫鼠同眠尤不可定是以
[007-37b]
  必得從内保薦發往勸之以重賞儆之以嚴罰而
  又假之以自行達部之權庶可得實心行實政以
  拯此水火中之孑遺也伏候
上裁以上六疏臣/於繕畢之次復為展讀戇直之言不
  一而足臣/自知嗣此以後招尤不小但歴荷
皇上知遇之恩至深至重雖肝腦塗地不足仰報又何
  敢稍避冒昧稍憚嫌怨以負
皇上求言之切乎是以將一得之愚遵
[007-38a]
諭據實陳奏至臣/尚有未盡愚悃并生財裕餉等事容
  臣/閱工赴淮隨時確酌另陳臣/謹一併
題明伏乞
皇上睿鑒施行
  生財裕餉第一疏開水/田
題為遵
㫖敬陳生財裕餉第一疏事臣/惟我
國家車書一統薄海内外莫不尊親自唐虞迄今幅員
[007-38b]
  之廣無如我
朝為最夫地方旣如此之大宜乎財賦日增貫朽而粟
  腐矣乃司農猶鰓鰓焉患兵餉之不足此不可解
  也查地方一里有田五頃四十畝地方十里為方
  一里者百有田五百四十頃地方百里為方十里
  者百有田五萬四千頃地方千里為方百里者百
  有田五百四十萬頃依王制所載山陵林麓川澤
  溝瀆城郭宫室塗巷三分去一計之凡方千里之
[007-39a]
  地實有田三百六十萬頃或其間有種棉花蔬果
  菱荷藥餌之類以其非係五穀姑再除去四分之
  一計地九十萬頃外亦實有田二百七十萬頃什
  一取民古之常制也每田一畝合夏麥秋禾計之
  至瘠之土亦可收糧一石以什一之制科之每畝
  徵糧一斗每田一頃應徵賦糧十石二百七十萬
  頃應徵賦糧二千七百萬石内其所出亦不及所
  入之半庫藏積帑必且充棟盈庭尚何不敷之足
[007-39b]
  患哉然各直省見徵額賦較臣/前科之數不及三
  分之一自無怪司農之仰屋矣夫天下旣有實在
  之地自當有必產之糧旣有必產之糧自當有應
  輸之稅今量幅員而計地畝則甚多按全書而稽
  額賦則甚少其故何耶蓋天下有三大弊而世莫
  之察也其弊不起於今而來自故明且故明以前
  久同其弊祇以世逺難稽臣/亦不復具論矣何為
  三大弊一曰水利不修也二曰賦輕而民惰也三
[007-40a]
  曰生者寡而食者衆也考之經書孔子贊大禹曰
  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孟子對滕文公曰民事不
  可緩也古之聖賢深知民以食為天故凡論治國
  平天下之道必以足民為首務農事為先資齊用
  管仲之䇿而富於山左秦用鄭國之術而强於關
  中即漢唐而下亦有開渠漑田者俱能利民益國
  但惜其不過行之一隅未嘗遍為經畫是以終多
  荒土後世不得盡蒙其利耳今我
[007-40b]
國家地土之廣古莫與京然荒而不治者所在恒有即
  治矣而類多平陽無蓄洩之資不待奇旱大澇雨
  暘稍不時若其年即便失收以致
國賦日逋而民生日困此水利不修之弊也堯舜取民
  必以什一為準白圭欲二十取一孟子非之蓋
  過於什一則民力難供不及什一則國用不足也
  古來天下之利全在西北其江南之蘇松常鎮浙
  江之杭嘉湖等府在唐漢以前不過一澤國耳自
[007-41a]
  錢鏐竊據南宋偏安民聚而地闢遂為財賦之藪
  故明初年見東南之賦足以供用於是惟知盡東
  南之利而不復謀及西北是以西北之賦日少而
  民日窮迨及季世盜賊叢生而不可收拾矣我
朝定鼎之後凡故明一切弊政盡皆革除惟生財之道
  尚未復三代之古雖墾荒闢土之令時下而奉行
  之有司俱無探源之論是以未有實益今臣/
命督河奔走於平原曠野之間目擊淮徐鳯陽之地蒿
[007-41b]
  莱多而禾黍少是以前於經理河工疏内請將沿
  河荒地募帮丁墾種以固河防及方將用其荒地
  而即有主出認多稱係伊納糧之田臣/不解其故
  於是細為訪問始知淮徐鳯陽一帶之民全不用
  人力於農工而惟望天地之代為長養其禾麻菽
  麥多雜蓺於蒿蘆之中不事耕耘罔知糞漑甚有
  并禾麻菽麥亦不樹蓺而惟刈草以資生者比比
  皆然也究厥所由大抵每地一畝其每歲所產之
[007-42a]
  草茂者可得千餘觔稀者可得四五百觔刈草千
  觔者運至城市值銀五六錢内去運價一半實可
  得銀二錢有奇刈草四百觔者運至城市值銀二
  錢内去運價一半實可得銀一錢而每畝額稅不
  過徵銀一二分不等在小民有地一畝不費牛種
  不事耕耘每歲止輸分許之額租而可得草價一
  二錢有奇不等是以相因成俗而廢棄
國家之地土一至於此此賦輕民惰之獘也古來經野
[007-42b]
  之制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
  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蓋受地有肥瘠之不同故
  所食用多寡之各别大抵一夫終歲勤動受地肥
  者其所穫之粟不過養九人而受地瘠者其所穫
  之粟亦可養五人也臣/訪之蘇松嘉湖之民知壯
  夫一丁止可種稻田十二三畝其歲收粒米肥地
  不過三十餘石瘠地亦可得二十石以每人每日
  食米一升科之則三十餘石者可食九人而二十
[007-43a]
  石者可食五六人準古證今原無異也至農夫五
  等牽上中下而合算之每夫可食七人内除本夫
  與本夫之母妻女以及本夫之耄父幼子約共食
  其半計可餘一半以食他人古者民之𩔖有四曰
  士農工商而已士能明先王之道佐人君治天下
  農能力作𤱶畝收粒米以養天下工製必需之器
  物以適天下之用商則通有無聚貨財以利天下
  者也又庶人在官如今胥役之屬為政所必不可少
[007-43b]
  者亦得附於四民之末此四民之中力農者居十
  之七而士工商與庶人之在官者居十之三是以
  每歲天下之穫除供天下之食用外尚有儲積以
  備凶年夫天下之治也在於家給人足而其亂也
  由於凍餒流離若使天下之民果能樂歲有餘而
  凶年不困孰不欲安享於光天化日之下而願為
  宼攘奸宄以自取死亡耶是故欲天下之治必先
  使天下多力田之人而後可也乃三代而下四民
[007-44a]
  之外更有釋老之流與夫遊民乞匄悉皆不耕而
  食不織而衣絶義滅仁病民蠧
臣/竊聞釋老諸書雖㫖趣各有不同而其要總欲使
  人棄捐倫理歸於虚無寂寞之鄉其究至於使天
  下之人盡為仙佛斷絶人𩔖而後止嗚呼成仙成
  佛之說怪誕不經姑置勿論設人類而果有可絶
  之理何妨任其妄言乎且即使人𩔖必不可絶而
  聽其怪誕之說不至於殃民蠧國又何妨任其妄
[007-44b]
  言乎殊不知自有天地以來即有萬物而萬物之
  中惟人最靈故與天地參而為三人之有男女猶
  天地之有隂陽男女生生不窮之道猶日月運行
  之有晝夜歲時往來之有寒暑也聖人知其然而
  又慮其雜亂無章爭鬬靡巳也是故為之君以統
  之為之師以敎之為之立三綱之道五倫之理又
  慮其頑而不變也復為之明五刑以弼五敎夫如
  是是以天下之民皆知事君當忠事親當孝事夫
[007-45a]
  當順親上死長之道油然而生而四海之大賴以
  久安長治也今佛老之說欲使天下斷絶人類猶
  之欲强日月之為晝不為夜歲時之為暑不為寒
  其可得乎不惟是也天下如此其大萬民如此其
  衆政刑井井尚不克使之有恥且格必待德禮兼
  施始可化民成俗今
朝廷之上方在整齊而草野之間遍為鼔惑使天下戴
  君之心易為戴佛事親之力移而事僧信其可以
[007-45b]
  懺悔免禍之說而輕於犯法信其可以誦經求福
  之說而濫為施財至於父兄宗族鄉黨戚友之間
  雖升斗之粟些微之資不肯假借而修祠建廟塑
  像飯僧則雖千百之多揮之如土親疎厚薄顛倒
  若此而方且自喜其操小祝奢洋洋得意不知所
  操之小者已去而所祝之奢者必不可來而途窮
  無告鬱鬱不得志之輩與干犯法律無所逃罪之
  徒往往竄入其中或談經說法或念咒書符或擊
[007-46a]
  磬敲鐘或遊方托盋千百成羣悉皆喪其天良以
  惑此愚夫愚婦究竟姦盜詐偽之事若輩仍無所
  不為即有所謂實在焚修恪守其敎者亦正如不
  肖子弟舍六親而隨匪類不亦大可悲乎至於乞
  匄一途言之似屬可憫而其獘不可勝言文王發
  政施仁必先鰥寡孤獨以其無力自食窮而莫告
  也後世設養濟院以待孤貧亦猶文王遺意豈知
  近來乞匄大半皆屬壯夫手齎穢毒之物以窘良
[007-46b]
  民而總屬之者更有匄頭其孤貧口糧俱係匄頭
  領出與蠧役分肥不得充實在孤貧之腹且民間
  凡有吉凶慶弔之事必先喚匄頭勞以酒食給以
  銀錢否則羣匄立聚其門撒潑呼號無所不至而
  城市開張舖面之家羣匄亦不時橫索恃其汚穢
  百端無狀使人敢怒而不敢吝其所得之銀錢半
  為本匄醉飽街衢而以半奉匄頭是以富庶地方
  之匄頭類皆各擁厚貲優遊坐食其溫飽氣象反
[007-47a]
  勝於士農工賈之家而坐而得食相因成俗遂有
  將良家幼童子女暗地拐去或折其肢體或去其
  耳目畜養長大以接續其衣盋者焉言念及此殊
  堪痛恨矣他如說書唱曲打把勢搬戲法賣假藥
  請仙扶鸞煉丹禱禳偷雞剪綹之徒不可悉數此
  何為者耶韓愈曰古之為民者四今之為民者六
  農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
  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此正指佛老二氏而
[007-47b]
  言也又孰知近世除佛老之外更増此無限游惰
  之民莫不仰給於各地方之良善乎夫天下之民
  求其樂歲有餘凶年有備全在力農者之多於士
  工賈故十人之中科農民七而士工賈三良以農
  民七人所穫七分之粟除自食其半仍有餘粟三
  分五釐以售士工賈而士工賈亦止須食其三分
  尚可餘半分以為儲積也自佛老之說興不得不
  於農民七人之中驅一人以為佛老加以乞匄游
[007-48a]
  惰之民悉皆徒手求食者又去半人而農民七人
  者僅存五人有奇矣矧佛老之飲食衣服器具資
  財俱不下於士工賈固已非若農民之儉約而其
  營造之費等于王侯則又百倍于士工賈焉夫佛
  老無神輸鬼運之術也勢不得不又驅農民半人
  以為其工賈是十人之中農民僅居其五而士工
  賈與異端游惰之民以及異端之工賈亦居其五
  夫向之士工賈三人全賴力農七人之餘粟三分
[007-48b]
  五釐以資食用是以常見有餘今農民七人僅存
  五人是止餘粟二分五釐矣以二分五釐餘粟食
  向有之士工賈三人尚恐不足而況益以異端游
  惰與為異端工賈者之二人羣起而爭食乎無怪
  樂歲之不免凍餓而凶年之死亡相枕籍也此生
  者寡而食者衆之弊也嗟夫此三弊者攸關於民
  生國計最切最深安可不亟為早圖耶圖之之道
  惟在修明水利水利修則遍處皆係沃壤然後準
[007-49a]
  什一之制辨土責貢則賦不輕而民不惰更將一
  切異端游惰之民嚴行禁絶不許官民施舍盡令
  改為良民各各給與地土編入版圖使之自食其
  力而以餘力奉上如是則不出十年民康物阜賦
  稅繁增永免司農仰屋之歎矣至於修明水利之
  法查臣/前任安徽巡撫之時目擊鳯陽府屬地方
  荒蕪曾具有敬陳溝田之法以期墾荒實効等事
  一疏備陳行溝田之益有五一曰水災之小者可
[007-49b]
  不畏也二曰旱災之小者亦不畏也三曰高寶淮
  城之河患可殺也四曰裕將來國課於無窮也五
  曰隠占包賠之弊可除也并請廣開事例募民開
  濬溝田等因詳悉陳奏蒙
皇上勅部議覆後值軍興孔亟至今尚未舉行然在今
  日而欲求實在生財之道斷宜倣此溝田之法隨
  地制宜酌量更改而亟行之且此法不但可行於
  江南即直𨽻山陜東豫諸省若俱一律舉行則所
[007-50a]
  以益
國利民者無窮無盡惟是援納事例見巳廣開則欲行
  溝田必須另措墾本又臣/從前止閲鳯屬而未歴
  淮徐止見地方之情勢而不諳河務之機宜止知
  水患之由於積霖而不知鳯屬兼受黃河之害且
  更不知河害之不特可除而竝可因之以為大利
  也今臣/自受任總河以來朝夕奔馳往來相度深
  知江南鳯徐淮揚四府州屬逼近黃淮實有無窮
[007-50b]
  之利祇因從前未經講求是以不但不能得水之
  益而反受水之害即臣/
命大修河道亦止僅僅求於避害而未議所以興利然
  此四府州并山東兗州一府見有無窮之利臣/
  之巳確安敢不力請修舉以為我
國家久遠足用之謀乎惟是其間經理事宜頭緒繁多
  且係微臣/創建之論若臣/不躬自請行則諸臣/
  且疑而難舉雖臣/自知庸劣見在拮据河工尚且
[007-51a]
  日虞隕越何能任此創舉繁難之務然臣/身受
皇上浩蕩洪慈淪肌浹髓臣/即肝腦塗地亦不足以仰
  報萬一又何敢畏難避勞以負
皇上知遇之隆恩也倘蒙
皇上不以臣/為不肖准臣/將江南徐鳯淮陽四府州并
  山東兖州一府荒瘠地畝㑹同各該撫臣/隨機斟
  酌盡心經營則先用墾本銀五十萬兩照臣/前疏
  溝田之法量加更改召募無家無業之人計口授
[007-51b]
  食督令墾土挑溝引水滋漑并照大修河工之例
  多用監理分管等官每分管官一員募夫二百四
  十名墾田一百二十頃其所收之粟俱歸公家更
  為來歲加墾之資以五年為率轉展經營五年以
  後不復計口授食竟將所墾之田給與開墾之人
  為業止量其所產每歲科什一之稅交有司徵收
  除經始第一年不算外約計六年之後可為
國家歲增賦米三百萬石
[007-52a]
國家旣於此五府州地方歲增賦米三百萬石則儘可
  就近運赴京通二倉將江浙等省逺處漕糧盡行
  改徵折色充餉其每歲漕造經費等銀亦可酌量
  節省誠一舉而數善備焉者也至臣/之以六年為
  請者蓋臣/年將五十目昬髮白精力漸衰犬馬餘
  生未知盡於何日安敢逺期年歲第此事若行則
  非六載工夫不使規模大定臣/故不敢不以六年
  為請也至此係創舉之事必須分外設官破格用
[007-52b]
  人倘蒙
皇上俞允准行容臣/另疏
題請其所需墾本五十萬兩臣/不敢請動錢糧查臣/
  於敬陳經理河工第七疏内請令武生納監已經
  部覆允行後因奉
㫖治河著動用正項錢糧是以此例未開今若仍開此
  例約可得墾本一半其不敷一半臣/請於第四疏
  内撥足濟用又六年以内轉展經營之時雖有每
[007-53a]
  歲所收米石然亦必得有銀兩兼用方為有濟此
  須將每歲所收之米代江浙等省兌運漕糧而令
  江浙等省將應徵漕米照時價改折徵銀以濟加
  墾之用又五府州屬一切地畝除見有水利并膏
  肥賦重之田俱聽其仍舊毋庸更議開溝止將無
  主荒地并有主荒地以及有主糧輕瘠地隨便開
  成溝田之後即量給開墾之人永逺為業有主荒
  地瘠田俟濬成溝田規模旣定之日仍行給還為
[007-53b]
  業照什一之稅徵納錢糧其規模未定之前凡民
  間應納額賦俱於經理案内代為辦納如此庶人
  人情願樂趨而功効亦易於速見矣至其間更有
  未盡事宜應俟果奉
俞㫖允行之後容臣/另疏逐一
題請此生財經常之至計誠足民足
國之本謀也伏候
上裁
[007-54a]
  生財裕餉第二疏開/洋
題為遵
㫖敬陳生財裕餉第二疏事臣/惟經國之謀旣以闢土
  墾荒修明水利為第一要務矣然天下之賴以流
  通往來不絶者惟白銀為最蓋天下之物無貴賤
  無小大悉皆準其價值於銀雖奇珍異寶莫不皆
  然是銀操世寶之權綦重而不可片時或缺者也
  但海内之銀見存有限而日耗無窮凡貼箔鋄鍍
[007-54b]
  剪折鎔折者不可悉數如江浙等省一切村鎮收
  買絲布紬鹽之行市以及天下之開張鋪面者合
  計何止數百萬家些小交易用錢稍大則皆銀也
  其用銀之時或將大塊剪碎或將碎塊傾鎔每鎔
  一兩必被火耗二三釐又加剪碎之耗凡大行大
  鋪每日有耗至數錢者次則日耗錢許或數分或
  分許不等今姑牽作每家每日耗銀一分竝合天
  下行鋪止作一百萬家科之計每日耗銀一萬兩
[007-55a]
  每歲耗銀三百餘萬兩矣加以直𨽻十四省商民
  上納地丁雜項關稅鹽課等一切錢糧皆有鎔折
  以及民間鍍器皿鑲螺鈿貼扇花箋紙與夫鋄折
  甲撒袋刀環鞍轡等各物每歲所耗又何止數十
  萬兩合而計之天下歲耗之銀不下四百萬兩而
  江湖之所沈溺者不計焉雖民間有淘沙之徒掃
  塵淘洗每每獲得此須亦俱仍歸世用然習其業
  者多在南方江浙等省而北地甚稀統計不過萬
[007-55b]
  人而止以萬人習淘沙之業養彼萬家計其所獲
  每歲不過銀一二十萬兩是仍歸世用之數較之
  實耗之數僅有數十分之中一分耳以天下必需
  之物而計日銷耗不能復來將天下何賴以為流
  通不匱之資耶臣/愚以為凡可使天下增銀為流
  通不匱之計者洵當併為興舉也夫銀之為物產
  自山中然多生於海外日本諸國而直省則間或
  有之今直省之間有者固當開採而海外之產亦
[007-56a]
  宜使之源源而來以足天下之用也查開礦採銀
  一事前此屢經議及而䆒未施行者一格於聚人
  衆多恐生姦宄二格於先需繁費獲利無幾并地
  方官民恐開採之後部差頻來供應無出未免苦
  累是以類多不願而暗為阻之耳臣/竊計有礦之
  處其開採事宜在附近居民知之必確合無行令
  各省督撫查有礦地方令有司擇土著有身家而
  情願開採之人或聽其自行開採或量行給資開
[007-56b]
  採有力之家自能措費開採者作何按山地之大
  小寡多而科徵其賦無力之家必需領費以為開
  採者除徵賦之外仍令納還原領之銀俱責成該
  地方官實心董理定以加級紀錄鼓勵之典并遴
  府佐防弁各一員駐於彼地勤為稽察而嚴加彈
  壓焉總之銀礦一事不必利多於公家方始議採
  但於公家無損即應聽民開採使土内之物流入
  民間以供不窮之用益民即所以益
[007-57a]
國矣至於海外之銀向有各直省貪利之民往往操紬
  絲藥餌等物為彼地所必需者乘船而往易銀而
  歸聞故明倭宼猖獗之時雖禁民入海而商舶之
  往來自若即我
朝定鼎之初商民出洋者亦俱有禁然雖禁不嚴而商
  舶之往來亦自若也後因海逆鄭成功負險抗順
  更於順治十六年突犯江南於是申嚴海禁將沿
  邊之民遷之内地不許片板入海經今二十年矣
[007-57b]
  流通之銀日銷而壅滯之貨莫售臣/屢聞江浙士
  民之言謂順治初年江浙等處一切絲粟布帛器
  具各物價值湧貴而買者甚多民間資財流通不
  乏商賈俱獲厚利人情莫不安恬近來各物價值
  頗賤而買者反少民情拮据商賈虧折大非二十
  年前可比等語臣/又聞江浙士民云伊等隣里宗
  族戚友順治初年凡十家之中富足與平常可以
  度日者居其七八窮窘者居其二三然亦告貸有
[007-58a]
  門覓食有路而不至於大困邇來家家窮窘即有
  外貌平常似乎可以度日而其内中空虚俱岌岌
  然有朝不保夕之勢求其真正富足者百家之中
  不過一二家而已等語言人人同臣/細察輿論實
  因海禁太嚴財源杜絶有耗無增是以民生窮困
  至於此極夫邊方宼賊如人偶患風寒其病在表
  不難立為治療民生窮困如人氣血虚損其病在
  裏非亟為調理不能復元也近蒙
[007-58b]
皇上洞悉民隠深念民艱特沛
恩綸許令沿海之民採捕魚蝦又於廟灣等處許駕一
  二百石小艇往來覓利沿海之民感誦
皇仁莫不歡聲震地自慶更生將見多年積困之殘黎
  從此漸有起色矣惟是沿邊採補所得不過魚蝦
  而日耗之銀不能使之增益臣/反覆籌維莫若另
  為立法將商人出洋之禁稍為變通方有大禆於
國計民生也夫海禁之所以久嚴者蓋恐内地姦民潛
[007-59a]
  通海賊將硝磺等項一切犯禁之物私販與之并
  告以地方虚實使得豕突狼奔擾我百姓耳殊不
  知逆之在海譬如鼠逞隙中果有人執器坐守而
  又畜猫以伺之彼何敢輕登几席即如順治十六
  年斃逆鄭成功聚如許烏合之徒當
國家江南武備未周之候出我不意大犯江寧一帶尚
  且金陵一戰逆賊敗遁不遑矧今京口等處大兵
  如雲而逆錦之勢又逺不及成功乎至於沿邊各
[007-59b]
  處亦間有乘舟飄忽往來無定以及猝然登岸剽
  刼財物者此皆附近島中居民而非大夥逆賊也
  彼因海禁太嚴所需紬布等物無從購覓不得不
  為剽奪之計然此等小宼只須沿邊各地方官兵
  居民齊心有備即不至受其荼毒實不在乎嚴禁
  商人之出洋與否若更諭以
聖朝王化之寛厚而撫恤招徠之彼且効順恐後盡為
  良民矣臣/
[007-60a]
皇上睿裁勅部確議行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等近海
  各省之督撫將該省向來商賈出洋最便之地調
  設道鎮各一員道臣/稽查收稅鎮臣/彈壓防姦凡
  有商民出洋者必於此地登舟不於此地而另由
  他處登舟者出洋之商民與放行之官弁俱以違
  禁論其由此登舟之商民務將籍貫姓名并攜帶
  某某貨物俱逐一登簿填記凡有關軍需等物俱
  不準帶去其可以出洋各貨查照各關𣙜抽分則
[007-60b]
  例責令上納稅課方許開行其徒手之人竝無資
  本貨物者不許出洋違者仍照例治罪至商舶回
  時凡一切帶来貨物如蘇木胡椒之類亦俱照例
  一體收稅雖金珠亦然惟白銀一項毋論多寡俱
  免抽分并令各省稽防之道鎮凡有商舶去來俱
  彼此移㑹通知設有此省舶隻失風悞入彼省疆
  界者即便詰明籍貫收之登陸臣/聞内地紬絲等
  一切貨物載至日本等處多者獲利三四倍少者
[007-61a]
  亦有一二倍江浙閩粤四省但得每省每歲有值
  銀一百萬兩之貨物出洋則四省之民每歲可增
  貨財七八百萬若慮海逆邀截則海面寛濶異常
  而商舶之瞭望極逺戒備極密預避極早亦無從
  守候邀截不致有藉宼兵資盜糧之弊或因閩省
  見在進𠞰海逆不便遽為通商則宜於江浙二省
  先行通商俟𠞰除海逆之後再將閩粤二省一律
  踵行亦可倘果蒙
[007-61b]
皇上允行則海内之貨易於求售可免過賤虧商而海
  外之銀必且源源而至雖有日耗隨有日增其所
  以資天下流通不匱之用者無盡無休不五年而
  民困自甦不十年而民生大遂閭閻日見殷康倉
  庫益加盈足而所收稅課亦可資兵餉之用此亦
  生財經常之至計利民益
國之要務也伏候
上裁
[007-62a]
  生財裕餉第三疏毁銅/器
題為遵
㫖敬陳生財裕餉第三疏事臣/惟修水利以廣墾田旣
  可增天下之粟開礦山而通逺賈兼可裕天下之
  財固為足民利
國經常之計矣然銀粟之外於民最便者又莫如錢則
  凡可為錢法之助者亦當亟請併行也臣/接准部
  文知五觔以上之銅器竝損人腸胃之銅烟袋俱
[007-62b]
  經奉
㫖嚴禁要在使民間用銅者少則所司易於收買庶有
  濟於鼔鑄耳然天下見有無窮之銅可以不費錢
  糧而即行取用者臣/不敢不亟為陳明也查佛老
  之徒百計設法以誘天下之財莫不懸鐘鼓擊磬
  盋以為招來之具其鐘之小者重數百觔大者重
  數千觔甚有重至數萬觔者直𨽻十四省遍處皆
  有而浙江為最約而計之何止有鐘數萬口有銅
[007-63a]
  數千萬觔耶此皆農夫織婦之血汗精神錙銖積
  累而成者與其置之無益之地惑愚夫亂聖化何
  若盡取鑄錢散於天下俾之足
國用而利民生乎然或者曰佛老之說從來甚久三敎
  竝興已非一朝一夕矣而一旦盡收其鐘是盡廢
  其敎矣無乃不可乎此或人之見云然而臣/則有
  以解之也夫聖王宰御萬方欲使天下知所尊親
  而不為叛亂必以一道同風為首務故曰書同文
[007-63b]
  良以敎之不可雜猶之一國之中而共事一君也
  今天下所賴以有君臣父子之義者惟此聖人之
  敎若又任佛老之雜亂於其間是猶一國而三公
  矣將在下之民何所適從乎又何怪鬬爭擾亂之
  靡已乎況天下之人賴聖人之敎得生於綱常倫
  理之間以有其衣食與安富尊榮乃旣得其衣食
  與安富尊榮而旋棄聖人倫理之敎以崇信異端
  是何忍心害理之一至此也且三代以上從無佛
[007-64a]
   老孟子曰我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於王前故齊人
   莫如我敬王也王珪曰恥君不及堯舜臣/不如魏徴
   故人臣事君必以匡君為堯舜始為敬君之立極今
 皇上敬
天勤民事事必法堯舜則凡在臣/工又安可姑容三代以
   下之惡弊而不請
 皇上亟去之乎或者又曰佛氏起於東漢姑置弗論若
   老子道徳一書著於周末即孔子亦常問禮臣輔/
[007-64b]
   何人有何學識而敢於排之豈孔子之問非與此
   又或人之見云然而臣/則又有以解之也夫老耼
   固周末高年有徳之隠君子也彼見王迹掃地五
   霸疊興悉皆假仁義以自利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綱常倫理之間息滅殆盡而莫可救藥也是以故
   為高論而輕世肆志焉至孔子問禮一節先儒力
   言其為附㑹之說而非實有其事然臣/愚以為其
   亦似乎有而非謬捏也蓋孔子稟温良恭儉讓之
[007-65a]
  德雖小君南子尚且見之乃適周而知有高年有
  德之隠君子如老耼者安肯棄而不見然見而問
  禮則於求敎之中寓敎之之意此聖人正人之微
  權也夫老耼乃放棄禮法而以道自名者也孔子
  如果欲求其奥妙則當問道何乃問禮不問其所
  好而問其所惡何耶蓋禮為綱常倫理之經不可
  一日或廢者也孔子見老耼放言高論恐後世効
  之蕩而不知所止也於是就而問禮孔子之意以
[007-65b]
  為禮不可廢故發端以問之問之即所以敎而正
  之也彼老耼者旣不申明其所尚之道而又不直
  荅孔子所問之禮顧曰去子之驕氣夫孔子就而
  請問何等謙光乃反曰驕何也蓋老耼深知孔子
  敎之之意而又自執其棄禮之見其意若曰以我
  之高尚而子顧以微詞求正我乎故曰驕也以聖
  人正人之微權而老耼早巳識破其智有不可及
  者孔子猶龍之歎不亦宜乎然老耼之書至今在
[007-66a]
  世其言雖駁而不純而得一守雌之說亦皆詔人
  退讓之義非若近世之書符念咒擊鼓敲鐘假死
  生禍福之說造俚鄙不通之詞設網以羅天下之
  財者比也是近世佛老之徒巳非佛老之本來面
  目不過徒為惑世誣民病農蠧
國耳又安可不亟為正之以輓此頽風使天下知君親
  之義而不致叛亂乎是廢害世之異端而收濟世
  之財用誠無疑議矣臣/
[007-66b]
皇上乾斷勅下該部通行直省各督撫除先聖先賢山
  川城社以及名臣之應在祀典者不議外其餘一
  切佛老廟寺庵觀内所有之鐘盡行收取以為鼓
  鑄之用如此則可省買銅之費而立鑄無窮之錢
  雖一時權宜之計而有禆於
國計民生
皇風世敎者誠非渺小也伏候
上裁
[007-67a]
  條奏應生應節疏
題為請
㫖事臣/
國家自軍興以來費用浩繁錢糧不足然
皇上軫念民生不特從不加賦而凡災荒之見告者或
  賑或蠲
洪恩立沛又因河道廢壞江南之民久苦昬墊更不惜
  動用數百萬正項錢糧
[007-67b]
臣/大為修治
皇上惠養元元之深仁厚澤真可為無所不用其極矣
  今
臣/因加增米豆草束價值與蠲緩賑濟諸務均應議
  准誠恐入不敷出不得不預行籌畫以臣/等各督
  撫諸臣/身在地方凡應生應節之處知之必悉是
  以請
臣/等將如之何使百姓不致困苦以足
[007-68a]
國用有益兵餉令臣/等盡心速議陳奏伏念臣/以一介
  愚庸安知
國家大計然忠
君之念戴
主之誠則雖頃刻之間未常或離方寸又安敢不竭臣/
  一得之愚以備
聖明之採擇耶竊思從來理財之道不過日節日生第
  古今時勢不同自昔言之則生節理應並論由今
[007-68b]
  言之則其利專在乎生而不在節矣何也節者減
  無益可省之費之謂也生者取天地自然之利之
  謂也減無益可省之費謂之節則禮樂兵工凡屬
  必不可省者俱不在應節之例取天地自然之利
  謂之生則尺土寸壤凡在覆幬之中為雨露之所
  及者皆可使之生使之長以資民食而足
國用也粤稽春秋之世載在經傳者大小二十四國大
  國地方千里次者數百里小者數十里雖國有大
[007-69a]
  小之殊而内而君禄卿禄大夫上士中士下士等
  祿外而朝聘燕享㑹盟征伐等事悉無虚歲而未
  常取財於異地即如膝地截長補短僅方五十里
  耳而常祿常事之外更有事齊事楚之勞亦皆拮
  据支吾不聞流離死徙今之滕縣即古之滕國也
  見徵額賦寥寥無多考古證今大抵滕地今日之
  產不及古時十分之一夫同一滕地而今昔生財
  多寡之不同至於如此其故何也蓋古時地褊人
[007-69b]
  稠不得不曲盡人力取天地自然之利以供繁費
  而今則𩔖多曠土矣夫人力盡則境内隙地必少
  不能别為生法惟有力議節用以期有餘曠土多
  則隨處皆可栽植以圖長養收穫正宜百方生息
  為足民足
國之謀臣/故曰生節並論者昔之時勢宜然而今則耑
  在乎生而不在節也若夫生之之道又宜有經有
  權守經而不知權則無以濟見需之費用行權而
[007-70a]
  不知經則無以起後此之瘡痍必須經權竝用庶
  近之可免司農之仰屋而百姓亦無困厄之咨嗟
  逺之可裕倉庫之豐盈而兆民更享無窮之樂利
  誠
國家萬世無疆之休也臣/不揣愚昧謬擬生財經權事
  宜列為四疏陳奏内一疏有關邊海要務遵例密
奏伏乞
皇上槩賜全覽
[007-70b]
敕部議覆施行
 
 
 
 
 
 
 文襄奏疏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