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f0027 南宮奏稿-明-夏言 (WYG)


[003-1a]
欽定四庫全書
 南宫奏稿巻三
             明 夏言 撰
  一為重陵寢以培國脈請聖斷以息羣議疏
近該光祿寺厨役王福錦衣衛千戸陳昇建言欲要遷
改顯陵迎請㳟睿淵仁寛穆純聖獻皇帝梓宫入葬天
夀山以全大孝一節即與先年革職錦衣衛百户隨全
罷閒光祿寺錄事錢子勲之説相同近又該縁事監生
[003-1b]
&KR1144温州府武舉生杜承美為民兵馬周密湖廣生貟
蕭時用致仕僉事甯河相踵具奏即與王福陳昇所言
如一雖其心之出於公私誠偽固不可知然據其議論
皆自謂效忠以贊成聖孝之意已經本部會議題覆至
再至三始終未敢輒議奉行者尚書席書固已備論於
前今大學士李時又嘗極論於後矣先年工部尚書趙
璜嘗有言曰體魄不可輕犯靈秀不可輕泄根本不可
輕動其説良是至如引本朝故事太祖不曾遷皇陵太
[003-2a]
宗不曾遷孝陵此論亦正是皆合文武大臣多官之見
要不出此豈忠君愛上之心謀國料事之智乃盡不若
隨全錢子勲王福陳昇蕭時用輩哉識者當知其不然
也臣竊惟遷陵之議意者本出於聖母萬年之情陛下
終天之慕凡在臣子豈昧將順所以卒不敢輕議者非
謂才識謭薄不能奉行畏難茍安有所欺而不肯也亦
非有義理難明之事考求不得有所詭而不可也亦非
敢沮抑人言推避國事顧一已利害有所憚而不為也
[003-2b]
惟是竊念先皇帝衣冠之藏厯歲已久顯陵之役建造
經年規制已備恭覩陛下光臨大寶十年於兹百祿駢
臻即已然之福而徴諸地理芘䕃之説似乎神靈已安
比者屢頒聖製封其山為純德名其府為承天表章丕
顯似乎事體已定而一旦議遷老成長慮者多為駭愕
葢以關係國家禍福有動而不可悔之憂首事倡和之
人將来有不容誅之罪故也但近日言者假當時安厝
梓宫土壤非吉為詞自不能不感動陛下之哀衷上厪
[003-3a]
聖母之至慮所以節奉欽依重令本部會官從長集議
昨該尚書汪鋐具奏又奉&KR0562一併會官詳議了來說欽
此臣仰奉嚴&KR0562不勝悚懼夙夜思維祗見事大體重非
臣下所能任其咎者又況遷葬之舉治棺制服事同初
喪萬一欲改祔梓宫重易衾歛禮必躬親又非臣下所
能代攝者是皆不可不預思也議者至謂陛下震位久
虛以為咎在顯陵固未必然又謂陛下龍飛江漢以為
福縁顯陵亦未必然葢上天篤生聖人為中興太平之
[003-3b]
主必能生聖嗣以開萬世之傳非地靈鬼福所能握其
機者乃若先皇帝𤣥宫久閟體魄久安譬如木之根本
培植已固而一旦動搖則似非所以求枝葉繁茂之道
是則不可不尤加慎重者也故今日之事誠在聖明留
神加察淵謀獨斷上同聖母早夜籌慮有以自致其決
耳慎勿輕為羣議之所搖惑況近世精通地理之術實
鮮其人至於士夫涉獵講論尤多誕謾每見人家惑於
風水之説將先世丘壟無故改遷往往自速新凶坐消
[003-4a]
已福葢異人罕得道眼難逢地理家書亦有天相神司
之説所以可遇而不可求可信而不可盡信者也昔宋
儒朱熹嘗論夀皇葬地非吉疏請遷改然猶有取於孫
逢吉之言少寛日月别求吉兆為上十字以為至論當
時熹明知夀皇所葬不吉以為當改然亦必須從容慎
擇如此況今日未有所擇之地知其最吉為必可葬又
未知顯陵果非吉地為必當遷而建議之人徒爾紛紛
未達事體即使重復會官集議凡有忠愛之實心者恐
[003-4b]
亦不能復為他説也臣待罪禮官敢不恭承明命廣集
衆思但事體重大輒難議擬如蒙聖明采擇臣愚伏乞
英斷特罷會議亟賜停寢實為宗社無疆之慶仍乞重
降嚴㫖禁絶細人自今無得妄議園陵重事傷國大體
天下幸甚萬世幸甚嘉靖十年十月初二日進初四日
奉聖㫖卿所言説的是朕已奉聖母慈訓謂陵寢根本
重地不可輕動這各該奏擾人役本都當拏問重治且
不究再來奏擾決不輕宥欽此
[003-5a]
  一叅酌古今慎處廟制乞賜明斷疏
該右春坊右中允廖道南奏臣伏考洪武元年二月朔
我太祖高皇帝勑諸儒臣曰自昔聖帝明王之有天下
莫嚴於祭祀故當有事内必致其誠敬外必備其儀文
所以交神明也朕誕膺天命統一海宇首建郊廟以崇
祀事顧草創之初典禮未備其何以交神明致靈貺其
各具沿革以進於是輔臣李善長傅瓛等學士陶安等
上議曰商書七世之廟可以觀德則知天子七廟自古
[003-5b]
有之不獨周制為然若太祖百世不遷三昭三穆以世
相次此萬世不易之禮也今擬四代各為一廟德祖𤣥
皇帝居中懿祖恒皇帝居東第一廟熙祖裕皇帝居西
第一廟仁祖淳皇帝居東第二廟以四時及歲除凡五
享惟孟春特祭於高祖廟孟夏孟秋孟冬則各祭於列
廟臣惟我聖祖之制斟酌三代垂憲萬世載在國史編
諸集禮聖子神孫所當世守以為祈天永命之鴻圖者
恭遇我皇上中興大化光紹丕烈遵復四郊以祀天地
[003-6a]
日月釐正百禮以祭神祗帝王情文胥恊顯微攸通無
以復加矣而獨於宗廟之制屢形於御札宣於召問有
不能以自安焉者誠有以見聖人之大孝天子之大禮
有聖人在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可行也朱熹曰天下
有二件極大事一是天地合祭一是太祖不特立廟與
諸祖同一廟千五六百年無人整理又曰漢承秦弊不
能深考古制自是以來更厯魏晉下及隋唐其間非無
奉先思孝之君據經守禮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至
[003-6b]
使太祖之位下同子孫且更僻處於一隅旣無以見其
為七廟之尊羣廟之神則又上厭祖考而不得為一廟
之主以人情論生居九重窮極壯麗而没祭一室不過
尋丈甚或無地以容鼎俎孝子順孫之心宜有所不安
矣夫熹之進講此論於經筵在宋偏安之時而況我皇
朝輿圖一統我太祖高皇帝崇勲峻業遠邁百王豐澤
洪仁光被九域夫有萬世不朽之功者宜享萬世不遷
之報而乃今不獲專享特廟以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
[003-7a]
以統列廟之主尊卑長幼並列於一堂而籩豆鼎俎分
羅於一隅信有如朱熹之所云者此我皇上至仁大孝
之思所以時發由衷而不能以自安焉者也今之議以
為弗可行者其説有四一曰地勢窄隘二曰禮節繁難
三曰成憲宜遵四曰勞費當惜臣請解其惑焉夫以地
勢窄隘為言者臣按周禮匠人營國左祖右社廟門容
大扄七箇闈門容小扄三箇鄭𤣥註云闈門廟中之門
大扄牛鼎長三尺小扄膷鼎長二尺以周尺較之周之
[003-7b]
九廟之制亦甚儉矣臣愚前奏禘義篇云請以今太祖
為我太祖萬世不遷之廟太宗以下各建特廟於今兩
廡之地制度不必其崇高而務質朴之為貴儀文不必
其繁縟而務簡素之為貴有都宫以統廟而不必各為
門垣有夾室以藏主而不必更為寢殿法古之意而不
失其義酌今之宜而咸得其當庶尊尊有主而太祖之
位恒安而不遷親親有倫而列聖之尊各全而無瀆矣
夫以禮節繁難為言者臣按周禮外宗掌宗廟之祭祀
[003-8a]
王后不與則贊宗伯鄭𤣥註云后有故不與祭宗伯攝
其事故王一獻卿大夫以次代獻古禮也陳祥道亦云
君子以義處禮則祭不至於數煩以仁處禮則祭不至
於疏怠是故禮雖先王未之有亦可以義起也而況古
禮有諸乎今若各建列廟特享之時我皇上躬行禮於
太祖之廟其餘遣親臣代獻如古諸侯助祭之禮亦未
為不可而何必拘泥丘濬十八日行禮之臆説哉夫以
成憲宜遵為言者臣按中庸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003-8b]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陳□註云祖父
有欲為之志而未為子孫善繼其志而成就之祖父有
已為之事而可法子孫善因其法而遵述之故武王周
公稱為達孝而況我皇上善繼太祖之志善述太祖之
事以覲耿光以揚大烈正所以遵我太祖之成憲也夫
以勞費當惜為言者臣按禮曰君子將營宫室宗廟為
先居室為後孟子亦曰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而況今
日之尺地寸土皆我祖宗創業垂統之所貽百官萬民
[003-9a]
皆我祖宗休養生息之所致以祖宗之土地而建祖宗
之廟以祖宗之臣民而供祖宗之事如之何其弗可行
也臣愚於嘉靖九年二月内陳言郊祀有及宗廟之制
仰䝉御札詢及輔臣彼皆不以為然臣覆奏云郊廟一
體天人一道未有郊祀宜急而廟祀宜緩者又䝉明命
下禮官議已而宸衷獨斷親定圖式舉孟春特享之祭
正太祖南面之位各為帷幄以權九廟之制甚盛典也
而又肇舉大禘大祫以伸仁孝之思以盡誠敬之極禮
[003-9b]
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親親我皇上尊尊親親之道其
克盡矣臣愚前奏又云各居一幄者一時之權也而各
一廟者萬世之經也伏望聖明采於蒭蕘不棄葑菲遠
法商周之彛典光復聖祖之舊制則億萬世太平之基
端在是矣臣於邇者恭覩泰神殿成我皇上恭詣奉安
皇天皇祖及諸神位行禮甫畢天應瑞雪及長至之夕
我皇上躬行大報禮於圜丘是夕天宇澄霽景緯輝朗
兹葢至誠昭格休徴應響之嘉祥也臣謹撰泰神殿禮
[003-10a]
成感雪賦一篇圜丘載祀慶成詩九章并錄上御札寵
及臣名者三條及臣原奏三通裝成二册隨本進呈仰
冀宸慈俯垂省覽臣無任戰慄之至等因奉聖㫖這所
進詩賦奏疏送史館採錄宗廟祀典儀制朕嘗有諭輔
部大臣禮部便會官議了來説欽此又於禮科抄出禮
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夏言題為會議宗廟事臣頃者
伏䝉皇上於重華殿東室召見大學士李時翟鑾尚書
汪鋐臣適後至首䝉聖諭天地百神祀典俱已釐正惟
[003-10b]
宗廟之制非古臣具對誠如聖諭但古人建廟恐制度
卑小今本朝太廟規模𢎞偉若一旦改作恐事體重大
陛下亦諭臣曰事體委的重大臣奏曰各立廟本是古
禮但他日致祭陛下欲一日徧厯羣廟恐勢不能上曰
今日言廟制未論到行禮處即使難行或遣官亦可臣
又奏曰古禮恐亦難盡復上曰盡如古禮固難但大體
處不可不依據古人各立廟只是各全其尊此等處却
當依臣奏曰太廟宜如何處上曰太廟自不當動臣又
[003-11a]
奏寢殿祧廟如何上又曰寢殿祧廟俱不動臣始仰見
聖慮淵微止欲於太廟之外增建羣廟使列聖各專其
尊庶於古禮為合於聖心始稱臣乃奏曰三殿不動事
又易處須是臣等量度地步廣狹具奏上曰須是如此
末後上又諭曰我皇考顧得專享世廟之祀自我文祖
以下列聖乃不得專廟以祀朕心未安臣時等俱叩首
對揚曰聖諭及此真聖人大孝之心也臣復䝉聖諭卿
禮官宜即具奏臣承㫖而退終夜以思仰知聖心廣大
[003-11b]
見道分明鋭志興復古典臣叨列禮官乃得仰佐下風
豈不甚幸況禮重郊廟事同一體臣先建議分祀葢嘗
有感於宋儒朱熹之言謂天地間有兩件極大底事其
一天地不當合祀於南郊其二本朝不為太祖特立廟
此臣少日所聞有志於此久矣詎意遭逢明聖而南郊
大典竟得光復若廟制一新則是朱子所謂兩件極大
之事皆舉行於當今陛下制作之志可無遺憾議禮之
家可無遺論而臣區區仰佐聖明興起禮樂之願亦庶
[003-12a]
㡬其全且畢矣臣方欲具奏間適見大學士時鑾向臣
曰昨䝉皇上召見文華西室因時奏建廟之議恐今年
天氣寒沍不便興工且少待來春䝉聖諭曰昨所論偶
爾議及但地方窄狹勢恐難行且罷臣仰聞密勿之言
遂不敢瀆奏昨該中允廖道南奏奉聖㫖宗廟祀典儀
制朕嘗有諭輔部大臣禮部便會官議了來說欽此臣
始惶懼仰惟聖志方欲舉行未有罷議而臣以輔臣之
言稽於敷奏以致尚留淵衷未有定議臣實死罪死罪
[003-12b]
但聞命以来即當踴躍從事旣而思慮經營無不曲到
所不能如志者惟是地方有限恐於規制不能無窒礙
耳且太廟兩傍隙地無㡬左則限於世廟右則迫於前
朝若欲建立羣廟必須規模宏遠合古宜今有不容茍
簡者宗廟重事宜慎謀始臣愚伏乞聖慈特命内閣輔
臣司禮監内官監官及尚書汪鋐蔣瑤并臣會同恭詣
太廟步量地方審度位勢計畫規制逐一籌筭議擬明
白停當先行具奏請㫖定奪方可會官定議上請庶神
[003-13a]
謨有定而公議允諧矣等因奉聖㫖卿只遵照前㫖即
便會議了來説欽此欽遵通抄到部臣等會同中軍都
督府等衙門太傅兼太子太傅武定侯等官郭勛等吏
部左侍郎等官嚴嵩等會議得竊聞古者天子宗廟之
制唐虞五廟夏后氏因之殷周之制大抵皆七廟而祭
法王制所論與劉歆宗無數之説又各不同宋儒朱熹
論古今廟制引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
而七其制皆在中門之左外為都宫内各有廟有寢别
[003-13b]
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太祖者百世不
遷一昭一穆為宗亦百世不遷二昭二穆為四親廟高
祖以上親盡則毁而逓遷昭常為昭穆常為穆旣而曰
三代之制其詳雖不得聞然其大略不過如此漢承秦
弊不能深考古制諸帝之廟各在一處不容合為都宫
以序昭穆明帝遵儉自抑不復别為寢廟而子孫遂為
同堂異室之制嗣是更歴魏晉下及隋唐皆不能有所
裁正至論宋事亦以不為太祖特立廟為憾此朱子之
[003-14a]
言後學相守以為確論者也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受天
明命以有天下初為四親各别立廟德祖居中懿祖居
東第一廟熙祖居西第一廟仁祖居東第二廟廟皆南
向東西兩夾室兩廡三門門設二十四㦸外為都宫正
門之南别為齋次其西為饌次門東為神厨其一時制
度儼合古禮嗣後改建太廟始一遵同堂異室之制夫
旣遵古制以各立廟矣而一旦襲用漢唐故事是葢神
謨英斷必有所以然議禮者終以為非古之制也恭遇
[003-14b]
皇上俊德憲天聖學稽古天地百神之祀典皆以釐正
制度儀文昭然可述矣獨於宗廟之制未之修復所以
形於御札宣於召問謀之輔部大臣者屢矣臣等恭聞
聖諭仰見大聖人制禮作樂之志奉先思孝之誠葢欲
追復三代之禮以成一王之制將以垂諸萬世而不刋
者也臣等躬逢斯盛仰奉明㫖敢不思所以對揚休命
乎但臣等廣集衆思愚有一得不敢不為陛下陳之臣
等嘗聞廟者所以象生之有朝也寢者所以象生之有
[003-15a]
寢也建之觀門之内不忍遠其親也位之左不敢死其
親也是其營構之制奠兆之所各有定則不可以意為
者即今太廟南邊宫牆東邇世廟西阻前朝地勢有限
輔臣禮官已奉有聖諭太廟三殿俱不動則是太廟周
垣之外左右隙地不盈數十丈耳若依古制三昭三穆
之廟在太廟之前以次而南則今太廟都宫之南至承
天門墻不甚遼遠即使盡闢其地以建羣廟亦恐勢不
能容若欲小其規模不必别為門垣寢廡則又不合古
[003-15b]
禮況古人七廟九廟制度皆同太廟營構已極宏壯而
羣廟隤然卑隘恐非所以稱生前九廟之居也議者欲
除太廟兩廡則非特不中典禮而裁損廟制事體尤重
且諸王功臣之祀又將置之何所非臣等所敢聞也且
臣等聞之廟者貌也所以形貌祖考而禮之明者也寢
者寢也所以寢息祖考而妥之幽者也有廟無寢則神
將安棲議者欲藏其主於夾室之中夫夾室者側室也
所以藏祧廟之主也以親廟未毁之主而藏之夾室恐
[003-16a]
非禮矣至謂周人廟制約儉宜摹倣而為之是又徒耳
熟陳言而未嘗精於心計者也夫周廟門容大扄七箇
圍門容小扄三箇則大門實容二丈一尺小門實容六
尺其制度之宏且過於今烏在其為儉約也況臣等恭
覩世廟之制葢損於太廟之數多矣今欲建立羣廟其
規制高廣又豈可損於世廟乎且太宗功業之盛比隆
太祖而憲宗又我獻皇帝父也二廟規制視世廟尤不
當有一毫降損而後可不然則聖心於此又有所大不
[003-16b]
安也今太廟之主自我太宗而下凡七聖兹欲各為立
廟將依古制為三昭三穆而止立六廟乎將依商周之
制以太宗為百世不遷之宗而加立七廟乎夫規制旣
不可降損而欲擬諸世廟森然並建七廟於太廟之南
豈惟地小不足以容殆恐宸居左偏宫室太盛以隂陽
家説未免有偏缺壓制之嫌此就地勢規制而言臣等
所未敢輕議者也臣等竊謂即使各廟旣成陛下以一
人之身冠冕佩玉執圭服衮循紆曲之途而欲於一日
[003-17a]
之間徧厯羣廟為之興俯拜起升降奠獻雖有强力之
容肅敬之心且將薾然疲&KR1224非獨筋力有所不逮而日
力亦有所不給矣議者乃引周禮宗伯代后獻之文謂
羣廟之中可以遣官攝祭是又未嘗深惟禮意者葢古
者宗廟之祭君后迭獻是以后不與祭則宗伯可以代
獻謂同在一廟之中而代后之亞獻者言也未聞人臣
可以代天子行事而遂主一廟之祭也且古者諸侯助
祭多同姓之臣以之代攝猶之為可何也同一祖宗之
[003-17b]
子孫也今之陪祀執事者可以擬古諸侯之助祭者乎
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是有故不得與祭而其心猶
以為如不祭也況陛下之仁孝誠敬可以於終歲舉祭
止對越太祖之廟而不一至羣廟乎且規制必備而成
廟門垣堂廡寢室是也儀文必備而成禮陪位樂舞之
數是也今欲立為七廟或八廟之制則毎廟之中致祭
之時皆當有樂舞之數陪祀之位而後可若曰降從簡
易而垣寢不備樂舞不陳主祭不親則是本欲尊之而
[003-18a]
反卑本欲親之而反疎祗見貶損而未見所以為隆重
矣先年大學士丘濬謂宜間一日祭一廟厯十四日而
徧七廟此葢無所處而强為之説不自知其言之涉於
迂濶此就禮節儀文而言臣等所未敢輕議者也臣等
竊聞先儒馬端臨曰後世之失禮者豈獨廟制一事而
廟制之説自漢以来諸儒講究非不詳明而卒不能復
古制者以昭穆之位太拘故也必欲如古制立廟必繼
世而有天下者皆父子相繼而後可若兄弟世及則其
[003-18b]
序紊矣周孝王以共王之弟懿王之叔繼懿王而立故
晦菴廟圖宣王之世則以穆懿夷為昭共孝厲為穆夫
穆王於世次昭也共王為穆王之子於世次穆也懿王
為穆王之孫則繼穆王而為昭是也孝王為共王之弟
而以繼共王為穆雖於世次不紊然以弟而據孫之廟
矣至夷王為懿王之子世次當穆而圖反居昭厲王為
夷王之子世次當昭而圖反居穆則一孝王立而夷厲
之昭穆遂至於易位於是晦菴亦無以處此不過即其
[003-19a]
繼立之先後以為昭穆而不能自守其初説矣又況宣
王之世三昭三穆為六代則所祀合始於昭王今因孝
王厠其間而其第六世祖昭王雖未當祧而已在三昭
三穆之外則雖名為六廟而所祀止於五世矣然此所
言者昭穆祧遷之紊亂不過一代而已前乎周者為商
商武丁之時所謂六廟者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
乙是也然南庚者祖丁兄子陽甲盤庚小辛小乙又皆
祖丁子也姑以祖丁為昭言之則南庚至小乙皆祖丁
[003-19b]
子屬俱當為穆是一昭五穆而祖丁所祀上不及曾祖
未當祧而祧者四世矣後乎周者為唐唐懿宗之時所
謂六廟者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是也然穆宗
宣宗皆憲宗之子敬宗文宗武宗又皆穆宗之子姑以
憲宗為昭言之則穆宣為穆敬文武為昭是四昭二穆
而懿宗所祀上不及高祖未當祧而祧者三世矣葢至
此則不特昭穆之位偏枯而祧遷之法亦復紊亂若必
欲祀及六世則武丁之時除太祖之外必創十廟懿宗
[003-20a]
之時除太祖之外必創九廟而後可且繼世嗣位者旣
不能必其為弟為子而創立宗廟之時亦安能預定後
王之入廟者或穆多昭少如殷之時或昭多穆少如唐
之時哉若必欲昭穆不紊則立廟之制必須屬乎昭者
於太祖廟之左建之屬乎穆者於太祖廟之右建之方
為合宜而預立六廟定乎三昭三穆以次遞遷之説不
可行矣似反不如東都以来同堂異室共為一廟之混
成也此則往哲之論足證今事就昭穆祧遷而言臣等
[003-20b]
所未敢輕議者也臣等仰惟陛下孝思純至天鑒高明
制禮作樂卓越前聖方且退託謙冲下咨廷議但臣等
愚昧非不知古禮當復而事理有所難行惟是聖諭以
為皇考獻皇帝有世廟以享祀而我文祖太宗以下列
聖乃不得專有一廟以全其尊斯言也皇天列祖實鑒
臨之天下後世可以仰見陛下純孝至誠大公至正之
心矣但臣等愚見則以為列聖同享太廟已極尊崇而
皇考專居世廟猶為退遜若廟制大小不倫行祀親攝
[003-21a]
或異則尊卑厚薄之分反不足以稱陛下孝敬之誠恐
又未免有遺憾矣臣等竊見今歲孟春陛下更定特享
之儀正太祖南面之位以為太廟之始祖又為列聖各
設帷幄祭俱南面各自奠獻讀祝臣等仰服陛下酌古
凖今因時制宜儼乎各廟專祀之義雖古人制禮精微
之意亦不過如是而已況向来恭聞陛下有諭輔臣御
札云祀典宜正廟制難更大哉皇言實萬世之寶訓也
今臣等復議得太廟九間同為一堂雖有帷幄而無所
[003-21b]
間隔嫌於混同未稱專尊之敬請以木為黄屋儼如廟
庭之制毎廟設一於殿之一間又設帷幄於其中太祖
居中盡北太宗而下列聖依昭穆之序以次稍南位置
如古建廟之制則太祖列聖各得以專其尊足以申陛
下尊尊親親之情而於古禮亦庶㡬矣臣等足以作則
萬世而未可以為遷就權宜云也彼朱子謂宋太祖僻
處一隅與夫設祭一室甚或無地以容鼎俎者事體大
有不侔陛下愽觀前史固可考而知也但宗廟重事臣
[003-22a]
等愚昧未敢定擬伏乞聖明特賜裁斷嘉靖十年十一
月二十四日具題嘉靖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奉聖㫖
郊廟大禮係國家重典朕於天地百神祀典俱已釐正
惟宗廟之禮尚襲同堂異室之制未能復古於心歉然
朕嘗稽我聖祖開國之初已曾建立四親廟實有鑒於
漢制之非今具載大明集禮存心録祭祀禮儀朕為子
孫所當遵行見今太廟前堂後寢俱有定制不必移其
昭穆世數廟次你部裏便會同多官相度兩廡地方議
[003-22b]
處規制停當来説
  一折浮議以慎廟制疏
該中軍都督府經厯趙善鳴備奏建立宗廟及祫禘昭
穆規制禮儀等項臣等仰惟陛下懋德憲天崇古圖治
上嘉三代下陋百王制作之盛昭然可述乃者數諭輔
部大臣考訂宗廟禮制釐正百神祀典聖學精微孝思
深遠固已上通皇天格於列祖萬邦臣庶莫不作孚丕
應以祗承休德矧訏謨茂制悉出淵衷雖元卿碩輔老
[003-23a]
師宿儒有不能仰贊萬萬分之一者兹因趙善鳴之奏
復命臣等逐一看議臣等仰見陛下謙冲大度不遺邇
言但宗廟之制前者中允廖道南建議已經該部議擬
具題除伏候明㫖外所據趙善鳴世廟問宗廟圖説等
項臣等謹遵奉明㫖逐一看議伏乞聖裁
   計開
    一太廟前自石欄杆外南至承天門東墻約
     有九十餘丈若建太宗文皇帝廟於三昭
[003-23b]
     之上則左當為四廟恐其地之或淺臣僭
     計擬不若展拓太廟之東北其東與世廟
     西墻之鄰北與世廟北墻齊若畫一太廟
     西邊甃一墻直抵於南轉而之東復轉而
     之北同為一大都宫太廟并後二寢廟及
     金門皆巋然不動後一寢廟以藏德懿熙
     仁四祖中寢廟與太廟則我太祖為始受
     天命之君功高萬世實聖朝百世不遷之
[003-24a]
     始祖所當居也太廟大門則遷置於承天
     門東墻之北去墻五丈太宗定鼎金臺又
     百世之所當宗宜别立廟於太廟之東北
     世廟為始封之君亦當百世不遷今以自
     為都宫可謂尊尊親親各得其宜仁之至
     義之盡者也其三昭三穆則立於太廟之
     前以次而南各有門垣寢廟是則獨致隆
     於太祖以為羣廟之主而不下同於子孫
[003-24b]
     羣廟各得致其尊崇而不上壓於祖考庶
     乎先王報本追遠之禮意得復全於陛下
     矣惟聖明采擇焉
    前件按王制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朱子以為其制皆在中門之左
     外為都宫内各有寢廟别為門垣太祖在
     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太祖百世不遷一
     昭一穆為宗亦百世不遷則二宗廟固在
[003-25a]
     太廟之内商之廟制雖不可考然韋𤣥成
     等周廟圖亦以文武世室列太祖之左右
     故書稱文王曰穆考武王曰昭考此其證
     也今欲别建太宗廟於太廟之東北不與
     昭廟之列旣與古制不倫況文廟世廟俱
     在太廟之東參差迤邐偏在一隅似於規
     制未稱所據前議似難依擬至認祧廟為
     寢名廟門為金門似亦未諳禮制
[003-25b]
    一太廟街門自門内簷下東至太廟金門外
     中街之西旁約有三十餘丈西除地五丈
     作路通輦至南南轉而東東復轉北亦皆
     除路五丈以達太廟世廟其西南之渠皆
     覆以石以便鑾輿出入其神宫監之房更
     轉徙於東一以廣三昭廟之地一以廣達
     世廟之路其三昭三穆之廟大約每廟深
     三十丈濶二十八丈每廟除廟前廟後寢
[003-26a]
     庭階門垣各尚有地一十餘丈亦足以容
     文武羣臣之拜位也
    前件看得太廟係享祀祖考尊嚴惟五品以
     上官始得陪祭其餘人等不許擅入律有
     明條況非奉明㫖不敢度量指畫所據前
     項約計地步丈尺及輒定廟制深廣事屬
     擅擬臣等不敢依據候奉有成命别議
    一孔子曰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
[003-26b]
     又曰行其禮奏其樂故每廟設後寢以安
     神主設前廟以迎主致祭設庭階以容樂
     舞左右設神厨以貯宗器衣冠樂器之屬
     其旁親之可祔者以其班而祔之各廟之
     寢焉特祭則祔食於本廟之旁時祫則祔
     於太廟之西廂如今之制可也
    前件看得太廟堂寢規模祭祀禮文自有定
     制無容别議其所言神厨恐非貯宗器衣
[003-27a]
     冠樂器之處
    一三昭三穆共六廟其後四廟於各大門之
     外除路街二丈七尺其前二廟於大門之
     外各除路街三丈以其迫於太廟之南牆
     故也
    前件係廟路規制若如所擬似太迫隘俟建
     廟議成請自聖裁不敢擅擬
    一世廟之南乃朱雀之方須多植花木四時
[003-27b]
     秀麗其間所累之石乞移於世廟之後填
     河丈餘累為小山多植松柏以護𤣥武之
     方
    前件臣等竊惟宗廟乃尊奉神靈之地祗宜
     林木䕃翳以致隂氣自古以来未聞可以
     植花木於前而疊山累石於後者也況皇
     城御河方如環璧今議填塞不惟壞裂内
     庭規制抑亦有礙中外觀瞻事出不經尤
[003-28a]
     難依擬伏乞聖明裁之
    一四時之祭春特享其夏秋冬皆合於太廟
     禮有明文矣但特享之禮其日辰行禮之
     節度臣則有所未考焉獨先朝文莊公丘
     濬大學衍義補有曰孟春自初一齋戒為
     始四日祭太祖廟間一日祭一廟厯十四
     日徧七室然由祭義云祭不欲數數則煩
     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又季
[003-28b]
     氏之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
     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
     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
     事交於户堂事交於階質明而始行事晏
     朝而退孔子以為知禮又先儒陳祥道云
     自再祼而至九獻其禮非一舉自致神以
     至送尸其樂非一作以一日而厯七廟則
     日固不足而強力者亦莫善其事矣若日
[003-29a]
     享一廟前祭視牲後祭又繹則彌月之間
     亦莫旣其事事矣臣以為若分而祭則動
     經半月齋戒靡寧鑾輿屢出間而省牲二
     旬而圍宿臣以祭義孔子諸説推之則先
     王之禮恐不若是之煩數也臣晝思夜惟
     先考聖朝特享之禮及今郡縣祭先師儀
     注并朱文公家禮酌古凖今妄為儀注惟
     聖明采擇而損益之夫今太廟之特享也
[003-29b]
     天子位於中門内北向奏行初獻禮奏詣
     太祖位前奠爵奠帛次奏詣太宗位前奠
     爵奠帛羣主則遣官各詣各神位前代奠
     爵奠帛而七祝文一齊讀焉此今之制也
     若郡縣主祭官之祀孔子皆位於兩階之
     中及家禮四時之祭主人立於阼階主婦
     立於西階今人家主婦不從事同祭則主
     人亦宜立於兩階之間又有降神詣盥洗
[003-30a]
     酒尊所之節度又孔子曰禘自旣灌而往
     者禮之&KR0778蕭求神於陽祼鬯求神於隂則
     灌之禮又不可缺矣又有嘏辭禮曰祝以
     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儀禮嘏辭曰祖
     考命工祝承致多福於汝孝孫来汝孝孫
     使汝受命於天宜稼於田眉夀永年勿替
     引之又祭法曰祝嘏辭説藏於宗祝巫史
     非禮也則嘏辭亦不可缺者臣妄以為每
[003-30b]
     歲於孟春上旬㳙吉特享羣廟設天子位
     於太廟金門之中文武羣臣承委代祭及
     陪祭官員皆分列於金門之外天子始至
     親詣羣廟迎主各就前廟太祝或大臣捧
     帝主宫闈令捧后主天子仍親閲宗器裳
     衣祭品之屬以致其敬於是金門之中而
     踐其位奏其樂行四拜禮以迎羣廟之神
     乃奏詣盥洗所又奏詣酒尊所又奏詣香
[003-31a]
     案前降神俯伏興再拜平身又奏詣太祖
     高皇帝前奠爵奠帛詣讀祝位即香案前
     也奏讀祝讀祝訖天子即位於香案前西
     向其羣廟遣官奠爵奠帛讀祝凡進退節
     度一以天子所行為差再獻三獻皆然至
     奏飲福受胙奏嘏辭則天子出由西階而
     降復金門之位奏跪奏飲福酒則祝於太
     廟先捧温酒一爵及羣廟之祝各執酒一
[003-31b]
     壺同立於左至是皆跪天子飲福酒訖奏
     受胙則太廟羣廟之祝皆執胙於右齊跪
     進天子受胙訖乃奏嘏辭乞命禮官考定
     嘏辭嘏辭訖則羣祝執捧胙從金門左出
     至没階以交内侍訖乃奏送神天子與承
     遣陪祭官貟皆照舊位行四拜禮訖徹饌
     焚祝帛天子納太廟之主遣官各納羣廟
     之主夫然則人以誠感神以誠格孝達於
[003-32a]
     㝠㝠之中神交於羣廟之表庶㡬特享之
     禮周全簡要而一日可行也若世廟則間
     日而行皆天子親主祭事一如今制至於
     夏秋冬三時之祫一宗先王時制太祖東
     向自如羣昭之主皆居北牖而南面羣穆
     之主皆列南牖而北面太宗特設位於仁
     廟之西獻皇帝設位於孝宗之東天子從
     太廟東南之突門而入東立西向其獻灌
[003-32b]
     嘏辭一一如儀其代祭陪祭官員皆立於
     太廟門外石欄杆之下一如舊儀惟祝文
     則總歸於一必添减兹祫食之文凡樂舞
     皆如聖制列於廟外所謂禮交動於上樂
     交應於下和之至也則時享之禮簡便歸
     一可以行之悠久而無難矣
    前件看得古人廟制前堂後室與今制不同
     故有南牖北牖以列昭穆之主而太祖之
[003-33a]
     主則以東向為尊今屋制旣與古殊乃欲
     泥古東向之文則太祖之主當該於西旁
     中柱之下又當改易廟門别開南北之牖
     而後可泥古非今變更制度莫此為甚其
     欲天子親迎羣廟之主一時出就前廟恐
     迂迴曲折往復出入勢所不能勞亦不勝
     又欲天子即金門以為拜位捧温酒一爵
     及執羣廟酒各一壺一時皆跪以上儀文
[003-33b]
     皆不知出自何典惟聖明裁之
    一德懿熙仁四廟在太祖之時為高曾祖禰
     四親廟在今日則為親盡之主正猶宋太
     祖之立僖順翼宣四廟至高宗紹興二年
     吏部貟外郎董弅太常丞王普曰藝祖始
     受天命追宗四廟以致孝享行之當時可
     也至於今日世逺親盡迭毁之禮古今所
     同所當尊者藝祖而已自僖祖至於宣祖
[003-34a]
     親盡之廟當祧自太宗至於哲宗昭穆之
     數已備是宜奉藝祖為第一室永居東南
     位太祖仁宗南面為昭真宗英宗北向為
     穆五年之禘則迎宗祖享於太廟而以太
     祖配之由此則今日之制正當以太祖為
     始祖三年大祫則四廟但祀之後寢可也
     五年之禘則宜考文獻通考朱熹所定之
     圖及宋臣董弅王普之論推之則我朝以
[003-34b]
     仁祖為所自出之帝五年迎祀於太祖之
     位太祖退居北牖以配食焉可也惟陛下
     定之
    前件看得前項祧廟及特享時祫大祫大禘
     之禮俱經聖明詳定足以垂憲萬世本部
     節奉勅諭著為成典今趙善鳴輒復妄議
     非臣等所敢擅擬其曰三年大祫以四廟
     之主但祀之後寢不知此為何説
[003-35a]
    一室之西南隅曰奥奥為至尊之地故禮曰
     凡為人子者居不主奥又傳曰奥有常尊
     且隂道尚右故以西為上而面東又所以
     受生氣以衍子孫蟄蟄繩繩之祥也西北
     隅曰漏東北隅曰宧東南隅曰突古之人
     君升自阼階俱從東南隅出入於廟東立
     西向即儀禮諸侯遷廟禮云君就東廂西
     向祝就西廂東向及禮將畢則云君反位
[003-35b]
     祝徹反位説者曰君反位東廂之位也祝
     反位西廂之位也此非特以奥為尊而昭
     穆之得名實以羣廟之主入於太廟分列
     於南北牖下面南面北而取義也況由二
     世而十世十世而千百世其三年之大祫
     悉陳已毁之主未毁之主則太廟東西之
     廣濶亦得以容神位而陳俎豆也伏乞陛
     下裁之
[003-36a]
    前件看得古人廟制堂之後有室故以奥為
     尊室有南北牖故因之有昭穆之名當今
     宗廟宫室之制與古不同所據趙善鳴泛
     引古義意在毁更非臣等所敢擅擬
    一郊廟天下之大禮今四郊旣成矣天下幸
     甚萬世幸甚而宗廟之數未備實為聖朝
     之缺典固宜我皇上屢諭輔部大臣也誠
     有如今侍讀學士廖道南云未有郊祀宜
[003-36b]
     急而廟祀獨緩者也但制作舉動當以其
     漸此孔子所以稱公子荆之善居室傳曰
     禮樂積德百年而後可興又國家常須稍
     存贏餘以備不虞漢文帝露臺惜百金之
     費所以海内富庶㡬致刑措今連年土木
     之工興又加以四方之飢饉輒一興工動
     費十萬又聞南方運来之木或有中虛而
     不中材用者則動費數百銀兩且木之長
[003-37a]
     大又難於牽運臣妄計擬伏乞陛下每廟
     委一材幹官貟擇工師巧匠凡所用棟梁
     榱桷大小長短多寡一一畫定圖本差往
     江南産木之地大府分二府共修廟一座
     小府分三府共修一座皆於近水搭厰修
     造而各府以在庫無礙官銀幇修斵成麤
     胚小而短者以舟運大而長者以筏運其
     出甎瓦石之處亦往彼處燒鑿旣成乃陸
[003-37b]
     續運来仍乞寛其限期使京師軍民得休
     息外郡之民不告勞而陛下亦得以静制
     動以逸待勞惟陛下裁之
    前件看得前議以為建立九廟恐致京師勞
     費欲要差官徃就江南分派各府造立廟
     座搬運來京臣等竊惟朝廷設立工部内
     官監等衙門職掌營建凡營造大工必有
     大臣提督科道監巡驅役軍夫動以數萬
[003-38a]
     猶且經厯歲年乃能底績況百凡規制出
     自内府時稟聖裁今欲以一二匠役付之
     繩墨逺赴江南使偏方下郡奉朝廷咫尺
     之書驅素不習事之民罷農釋賈以供朝
     廷莫大之役自古及今未聞有此所據前
     議似為不知事體迂曲難行
    一臣聞為椽杉木出自福建地方而買辦運
     解乃在江西郡縣徽州等處販木射利商
[003-38b]
     人索價太高殊為江西買運者之苦可勅
     工部移文於福建布政使司責令出杉郡
     縣親送至修廟府分交割用度庶彼此勞
     逸得均
    前件看得前項椽杉雖所出地方不等而運
     送上納實係沿路官夫今旣欲責令民間
     出木又欲府縣親送前来地逺民貧豈堪
     重累所據前議皆屬厲民難以准行
[003-39a]
    一樂舞生須廣收多蓄以備特享各廟之用
     仍許其讀書庶不自棄於無用也
    前件看得樂舞生係道士選充祖宗成法因
     其出家清浄故用之專習樂舞以事郊廟
     神靈今神樂觀道士不為不多即使廟成
     足備供用不必廣收至於讀書科舉自有
     民間俊秀何用求之於此所據前議亦為
     浮泛
[003-39b]
    一周令四時必薦新於寢廟葢事死如事生
     不敢以人之餘奉神此時祭之外行薦禮
     也先哲方懿以為以人道事之故有寢以
     神道事之故有廟今之奉先殿進薦品物
     即其制也又禮云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
     之謂也而宣德年間有馮善著家禮集説
     有生忌之文云存旣有慶没寧敢忘臣妄
     意以為四時之新必薦於各廟之寢及各
[003-40a]
     廟之諱辰生忌皆天子親行以致專隆之
     孝思但今鑾輿之出必致圍宿恐太煩也
     其或遣官代祭則天子率聖后焚香㸃茶
     拜於奉先殿如此則禮意周備而孝思無
     遺矣惟聖明定之
    前件看係薦新之祭祖宗列聖及我皇上行
     之自有定禮成法不敢輕議
    一世廟問有序洪惟我聖天子登極之四年
[003-40b]
     乙酉建世廟於太廟之東所以迎祀恭穆
     獻皇帝也臣作世廟問或問曰世廟何為
     而作也臣曰孝思之至情之不能已仁禮
     之極也曰情也毎慮拂乎性何謂仁禮之
     極也曰聖人制禮縁於人情情之正即性
     也奚其拂性有禮義禮起以義義亦禮也
     制禮本於人情故曰仁禮之極也曰何謂
     也曰孟氏有言士有遊於楚則託其妻子
[003-41a]
     於其友然則無所托則聿來胥宇我聖天
     子入紹大統匪直楚逰而已士之嫡子入
     仕則載其應祀之神主以隨聖天子為嫡
     子入紹大統又無皇太弟之可託也而罔
     極之恩奚啻妻子豈友生可託也且奉慈
     后入内以天下養旦夕瞻覲母子之樂洩
     洩焉母后旣来而獨留獻皇帝孑然厠於
     安陸之廟萬里閴寂仁者忍為之乎故曰
[003-41b]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曰然
     則世廟之主以祔祫於太廟乎曰祫而祔
     食可也廟而祔數不可也曰何謂也曰天
     子之廟七世也世廟不可以與焉則僭天
     子下祭及王殤者五旁親之無後者以其
     班祔況堂堂世廟天子之父也是宜與夫
     祫食也不祫則離曰世廟本藩王也而祔
     祫太廟或者不可乎曰古有之矣曰何徴
[003-42a]
     曰昔季厯倫序本季也古公以季厯生子
     昌有聖德故傳其位以及昌是以季厯生
     則為諸侯没則入昭廟是父以子貴而不
     嫌於奪嫡也及武王旣事則行追王之禮
     是故季厯昔為五廟之侯後為七廟之王
     昔五世而祧後至七世而祧是又祖以孫
     尊而王季不嫌於七廟矣故世廟之祔祫
     也奚其僭曰然則世廟之祔也位當何居
[003-42b]
     也曰於今四時之祫宜列於孝宗皇帝之
     下異時武宗當祧四時之祫則宜列於太
     宗皇帝之下是旣不失其所尊而又不失
     其所親尊尊親親各得其宜矣曰世廟至
     於七廟亦當祧乎曰否曰何謂也曰諸侯
     别子尚百世不遷況獻皇帝以曠世之明
     王樂善篤學受天子之封在本國為百世
     不遷之始祖非但諸侯之别子而已且生
[003-43a]
     我皇上亶聰明足以有臨武宗皇帝奉天
     之命遵祖之訓而傳以大統焉登極之後
     愛親尊祖敬天勤民制禮作樂丕闡先王
     之典則一新天下之耳目於文武周公尤
     其光焉設使當武宗彌留之頃獻皇帝尚
     存之日縱獻皇帝非傳統之次若武宗有
     古公之見猶宜傳位於獻皇帝以及我皇
     上況倫序之所宜乎是季厯無獻皇帝之
[003-43b]
     所有獻皇帝有季厯之所無是則世廟祔
     祫於太廟宜矣其誰曰不可乎故臣嘗曰
     明倫大典有云孝宗當祧之日世廟之主
     亦合遷藏但歲暮出主一祭臣以謂即當
     削正也曰旣立世廟則四時特祭可也何
     以祔為曰宗廟以祫祔為榮禮文以合一
     為貴祫祔則尊享為極至合一則易簡而
     有常有常則百世聖子神孫舉行猶一日
[003-44a]
     也故禮大傳春犆礿禘祫嘗祫烝祫正謂
     是也曰法施於民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
     之太祖受天之命為開國百世不遷之始
     祖太宗定鼎金臺又百世之所當宗理固
     然矣然則武宗以上羣廟之主亦有時而
     祧乎曰五世而緦六世親屬竭矣故親盡
     則當祧也曰世廟乃獨不祧可乎曰禮有
     明文王者始受命與諸侯始封之君皆為
[003-44b]
     太祖皆百世不遷故世廟不得而祧也曰
     世廟太廟皆百世不祧得無有二大之嫌
     乎曰世廟别為都宫不與七廟之數但春
     則特享而夏秋冬三時皆祔祫於太廟而
     時享焉是則上得以尊其所尊下得以親
     其所親何二大之嫌乎曰昔武王以周公
     有大勲勞賜魯重祭孔子曰魯之郊禘非
     禮也今日世廟不祧無乃冒非禮之誚乎
[003-45a]
     曰不同也夫郊則配天禘則配所自出之
     帝禮曰不王不禘非周公侯國而僭也況
     周公之子伯禽也諸侯也世廟聖子我皇
     也天子也是又周公無世廟之所有而世
     廟有周公之所無且世廟又無配天配祖
     之失但遵始封百世不遷之典以伸我皇
     上千百年孝思之至情耳又何非禮之冒
     乎是故不拂乎性之謂和不戾乎禮之謂
[003-45b]
     通不僭之謂義不離之謂仁是故世廟立
     而衆善備矣臣故曰孝思之至情之不能
     巳也仁禮之極也詩曰永言孝思孝思維
     則其斯之謂歟或者曰傳云非天子不議
     禮不制度不考文吾乃今見之矣
    前件雜引禮經諸説牽摭文議無所取衷但
     所議世廟當百世不遷禮不當議祧此論
     甚正前此議者有欲與孝宗當祧之日亦
[003-46a]
     合遷藏斯為不通已經聖明裁正但又欲
     祔祫於太廟則又非所以隆專廟之祀矣
     所據祔祫太廟臣等未敢輕議
    一宗廟説天子七廟商書王制周禮孔子家
     語及公羊傳皆有明文謂始祖之廟與左
     三昭右三穆共為七廟共為一大都宫而
     各有門垣寢室也始祖有二焉一為王者
     始受命一為諸侯始封之君其昭穆前四
[003-46b]
     廟前為高曾祖禰四親廟後二廟為二祧
     廟以祀高祖之父與高祖之祖所以致隆
     於天子而别於諸侯之五廟也天子有祫
     有禘諸侯有祫而無禘故曰不王不禘除
     始祖百世不祧其下六廟至七室即遞祧
     之祧主藏於太廟之夾室若有功德不可
     祧則於七廟之外别立廟以祀之若商之
     祖甲太戊高宗周之文武世室是也故天
[003-47a]
     子七廟常數也其外非常數也商書曰七
     世之廟可以觀德其此之謂歟若王者始
     受命其上世無有始封之君未見有功於
     民未嘗以勞定國則宜虛始祖之位但事
     其六世而已至於親盡則祧之故我聖祖
     不立始祖與二祧者但祀德懿熙仁四親
     廟而已得無洞見於此邪且聖祖嘗曰漢
     高創業之君禮樂之事固所未講豈我祖
[003-47b]
     於定國之初亦未遑備舉也邪夫自始祖
     以下皆父昭子穆二世昭而三世穆四世
     昭而五世穆六世昭而七世穆廟皆南向
     主皆東向廟以左右為昭穆而不以昭穆
     為尊卑故在本廟則左為昭而右為穆若
     祫於太廟則北為昭而南為穆昭常為昭
     穆常為穆昭者祧而穆主不動穆者祧而
     昭主不移故文王在穆而武王不嫌於居
[003-48a]
     昭也宗廟以時致思故孟春則特祈於各
     廟所以致吾祖考得以享獨尊之榮其夏
     秋冬豋各廟見在之主於太廟而合食焉
     謂之四時小祫若陳其已毁夾室之主并
     登其未毁在廟之主各序昭穆而列於太
     廟南北之牖下而合食焉是謂三年之大
     祫葢祫者合也若五年推迎始祖之父居
     於始祖東向之位始祖退居北牖之下而
[003-48b]
     面南以配食焉則謂之禘是為王者之大
     祭也若商周契稷皆帝嚳所生并受堯之
     封故契稷為二代之始祖而以帝嚳為所
     自出之帝也夫未有祧主之小祫及有祧
     主三年之大祫其父昭子穆倫序皆不易
     矣但第二世旣祧之後四時之祫又不陳
     毁廟之主則三穆皆父三昭皆子即所謂
     父昭子穆或子昭父穆也其序坐之次禮
[003-49a]
     有未考宋儒朱熹之意以為右祧廟之主
     其上無昭而設其位於高祖之西新附廟
     之主其下無穆而特設其位於曾祖之東
     則倫序各得其宜矣仰惟聖朝若先見在
     七廟則太祖居北為百世不遷之始祖太
     宗文皇帝當居二世為昭仁宗昭皇帝當
     居三世為穆宣宗章皇帝居四世為昭英
     宗睿皇帝居五世為穆憲宗純皇帝居六
[003-49b]
     世為昭孝宗敬皇帝居七世為穆武宗毅
     皇帝賓天入廟則文廟之主當建别廟以
     祀之宣廟憲廟當以次遞遷於上武宗宜
     入於憲宗之故廟即儀禮所謂以其班祔
     檀弓所謂祔於祖父者也但七廟始創於
     今日文廟定鼎金臺又為百世之所當宗
     旣宜别立廟於三昭之上宜凖商之三廟
     周之世室若以仁宗居三世之穆則宣宗
[003-50a]
     為子反居二世之廟似於鼎新之禮未得
     其宜不若據今新立之廟即以仁宗居昭
     之二世而與宣偶英與憲偶孝與武偶其
     大祫小祫之禮只特設太宗之位於仁宗
     之西其世廟則自為都宫為始封百世不
     遷之祖若入祫於太廟則設位於孝宗之
     東異時武宗當祧之日則獻皇帝之位又
     設於太宗之東如此則尊尊親親各得宜
[003-50b]
     為省便耳不知博古通今者以為何如謹
     為之説以獻惟聖明采擇一二復乞詔薦
     紳之臣假以秘閣之書俾之參考以求至
     當歸一之論以舉千百年之墜緒以成聖
     代之制作以全陛下之孝思無俾後之悲
     今猶今之悲前代也天下幸甚萬世幸甚
    前件謹按宗廟之制夏商之前雖不可考今
     見於商書有天子七廟之文則七廟自古
[003-51a]
     已然禮曰天子立七廟曰考廟曰王考廟
     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逺廟有祧
     有二祧朱子七廟説一昭一穆為宗二昭
     二穆為四親廟則七廟似兼二宗祧廟在
     中然考之劉歆廟圖則文武世室在昭穆
     之外葢以七廟乃廟之正法而宗則無常
     不可預設朱子深以其言為然陳氏禮書
     亦曰鄭康成之徒謂周制七廟文武為二
[003-51b]
     祧親廟四而已此是臆説夫周公制禮之
     時文武尚為近廟宗之之意起於後代若
     果宗在七廟内則繼世有功德不異文武
     者復以為宗而親廟又益殺矣此説明白
     可據況以廟圖考之雖議論不同而昭穆
     廟俱在太廟前之左右今趙善鳴謂天子
     七廟廟之正數似矣至謂四親廟在太廟
     前而二祧廟以祀高祖之父祖在太廟後
[003-52a]
     不知何據又禮文逺廟為祧葢后代謂文
     武世逺在應祧之列特為功德而留故曰
     二祧非建廟之時即謂之祧廟而不謂之
     昭穆亦非以高祖之父祖為二祧也至於
     始祖之廟則祀王者上世受封之始如周
     后稷建邦於邰實為周家王業之所由起
     故以為始祖若後世王者旣無受封之始
     則宜就世系可知耳目所記方可祀之宗
[003-52b]
     廟以致其尊尊親親之情如高皇帝立四
     親廟亦以上世本無可推故耳然考之集
     禮則德祖居中三祖廟在左右葢旣立宗
     廟必以第一祖廟居中尊於羣廟以為之
     統今趙善鳴乃謂后世王者止事六世而
     虛始祖之位又不知何據夫禘祭之所以
     可為虛位者以必有始祖必有所自出之
     帝因不可考故虛位盡誠以祈感格若旣
[003-53a]
     立一廟則有一主又非可以虛位而居虛
     廟也此尤於古不通又按朱子曰宗廟之
     序昭嘗為昭穆嘗為穆祔昭則羣昭皆動
     而穆不動祔穆則羣穆皆動而昭不移昭
     穆本以廟之居東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
     得名初不為父子之號也昭穆之分自始
     封以下入廟之時便有定次故成王之世
     文王為昭而不害其為尊於武武王為穆
[003-53b]
     而不害其卑於文則古之昭穆固有定序
     今宗廟之制旣以高皇帝為始祖則文皇
     為昭仁皇為穆以次而下其序有不可紊
     者今旣欲以仁宗居二世之昭而大祫之
     祭文皇反居右方之穆誠恐位次不倫古
     制有礙至於禘祫之義臣等已議之左方
     統惟聖明裁定嘉靖十一年三月十二日
     題二十一日奉聖㫖廟議朝廷自有定論
[003-54a]
     趙善鳴所言多有未諳典禮難以准行以
     後再不許率意奏擾欽此
  一計度廟制以重謀始疏
該臣等遵奉欽依會同内閣輔臣張聰李時翟鑾司禮
監太監張佐黄偉鮑忠韋霦張欽内官監太監高忠太
傅兼太子太傅武定侯郭勛等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
瓊等恭詣太廟遍厯兩廡地方繚垣前後左右周旋締
視逐一議擬恭惟我太祖高皇帝龍飛淮右囊括四海
[003-54b]
席巻天下功隆治懋與天無極陛下大孝尊祖旣奉為
太廟始祖特正南面之位其於天人之望允惬惟我太
宗文皇帝定鼎北都建子孫萬世長業功治與我高皇
帝比隆重光兹欲稽古建廟宜極追崇當别立一廟於
太廟之東百世不遷擬之周文世室不在三昭三穆之
數其昭穆六廟臣等初議以為自古宗廟必有前堂後
寢周垣門廡方稱禮制隨該督令官匠丈量得太廟門
牆内進深八十一丈二尺東西牆内原空東西各廣一
[003-55a]
十四丈四尺先議因廟門内進深太淺欲將廟門往南
展移十丈五尺因東西牆内横過太狹欲各展十丈一
尺昨日陪祭之後該内閣輔臣會同諸臣復議不必展
動東西大牆止以牆内一十四丈四尺除二丈九尺為
御路以一十一丈五尺為廟之廣以二十二丈五尺為
廟之深每廟止建正殿一座五間以其後半為藏主之
所不用寢殿以太宗世室直就北與太廟後牆等齊廟
門牆止展南八丈八尺葢因廟門迫近廟街欲更少縮
[003-55b]
近北以存林木用護周垣是皆委曲議處遷就地勢以
事營構期於仰承德意光復古典但臣等竊惟宗廟國
家重事況陛下上嘉隆古聿懷永圖將以流慶萬年垂
憲罔極雖其儀文細節可以因時而制度大規必須合
禮且事體崇重謀始貴臧務使備制盡文將来無纎毫
遺憾乃為盡善今以地勢不足乃於廟制展轉裁損竊
恐成事之後聖心少有未稱則臣等茍簡之罪萬死莫
贖矣臣等祗奉明命正宜竭心殫力以仰承陛下奉先
[003-56a]
思孝之誠直為地勢所限不得盡如臣等據經考禮之
志所據會議規制伏乞聖明裁定再照廟門東西各亭
一區近牆東西有神庫神厨俱各妨礙必須湮塞移改
似無隙地可容合候再議其昭穆世次與夫祭祀行禮
之節候廟制奉有定命本部逐一議上謹先畫圖貼説
隨本上進倘䝉允可候命下之日行移欽天監選擇日
期工部會計物料及未備事宜一併奏請縁節奉欽依
便會同相看計處停當来説事理未敢擅便謹題請㫖
[003-56b]
嘉靖十一年四月初二日會題初二日奉聖㫖且罷欽

 
 
 
 
 
 南宫奏稿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