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e0006 貞觀政要-唐-吳兢 (WYG)





[00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貞觀政要序
夫三代以上君明臣良天下雍熙世登上理自東遷以
降風俗日薄天下無復熙皥之美雖有質美之主望治
甚切而所以屈已從諫力行善政者終不能有以震古
而鑠今及唐貞觀太宗以英武之資能用賢良之士時
若房元齡杜如晦魏徴王珪諸人布列左右相得益彰
蓋自三代以下能用賢納諫而治天下者未有如此之
[000-1b]
盛焉史臣呉兢纂輯其書名之曰貞觀政要後之求治
者或列之屏風或取以進講元至順間戈直又刋其書
以行于世余嘗讀其書想其時未嘗不三復而歎曰貞
觀之治盛矣然其所以致治則又在於用此數賢而數
賢之中又推魏徴禆益為多然魏徴不能自必信用於
太宗以見其功業則又知太宗所以獨信魏徴言聴計
從而見效若彼者固人君所當服膺書紳而勿失也書
中分目目中有條條之末引先儒之言而論斷之其有
[000-2a]
望於後王也深矣人君當上法堯舜逺接湯武固不當
以三代以下自畫然觀爾曰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
仁義薄法術太宗之虚已受言諸臣之論思啟沃亦庶
幾乎都俞吁咈之風矣
  樂善右謹依定本恭錄/ 堂全集
[000-3a]
御製讀貞觀政要
薰風何習習朱明屆長候北忩髙卧起洛誦勤時懋貞
觀政要編覽罷再三復文皇治世功在漢文景右斗米
值三錢太倉粟腐臭闗東暨嶺南開門夜無寇論古緬
遐思治功非倖覯文貞立朝端彌縫而匡救九重亦虛
已勤政夜繼晝勵精圖至治俗用臻富厚二十餘年間
中外稱明后徴没明鑑昏志滿漸差謬東征無成功幸
能自引咎復碑念前規厚賜撫其後猶不負初心終身
[000-3b]
無罅漏信順立丕基尚賢天所祐先哲留嘉謨後人當
勉就
  樂善右謹依定本恭録/ 堂全集
懿徳嘉言在簡編憂勤想見廿三年燭情已自同懸鏡
從諫端知勝轉圜房杜有容能讓直魏王無事不繩愆
髙山景仰心何限字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丙辰
君子慎言行其發乃樞機出身發乎邇千里應在兹所
[000-4a]
以古聖王左右史有司匪惟記善惡亦以謹起居叶/
遙三代下不乏為君師漢文唐太宗髙山予仰跂叶/
帝質無忝唐皇文有餘叶/至今政要書炳然法則垂求
賢與納諫簡編多令儀獨於觀史事不能我無疑文皇
信英辟易理豈不知九皋鶴聞野榮辱應不遲詎藉金
匱蔵却觀知所為遂良執簡記𫝊信恒於斯秘之不與
觀固也非達宜禮云記動言非禮戒宴私不觀史何據
或者其未思善哉劉洎言人君日月齊設遂良不記天
[000-4b]
下皆記之復如封宇文至唐皆進規使其記隋事筆應
多詭辭豈能掩煬惡煬惡誰直書叶/
乾隆乙丑仲夏
  御製右二首謹依/ 詩初集恭録
御製題金版貞觀政要
好名曽昔議文皇三代下名好亦臧言不以人廢如是
書原同帝範之蘉呉兢采輯質文備梁肅鋟行勸戒詳
幾度披芸欽古鑒寧徒玩紙墨精良
[000-5a]
  御製右一首謹依/ 詩二集恭錄
御製題貞觀政要魏徴王珪請送葬二王事
上表明陳送寢園豈非不忘舊君恩舊君若問辰嬴事
死後將何對九原徴珪平日皆自命敢言者也雖太宗/欲立楊氏為后徴進言乃止然此事
豈待立后始為失徳哉既為太宗之累亦無以對海陵/則上表欲送息隠海陵之葬不過為名之舉耳故詩以
刺/之
  御製右一首謹依/ 詩三集恭錄
[000-6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五
 貞觀政要       雜史類
  提要
    臣/等謹按貞觀政要十卷唐吳兢撰兢汴州
    浚儀人以魏元忠薦直史館累官太子左庶
    子貶荆州司馬厯洪舒二州刺史入為恒王
    傅天寳初年八十卒事蹟具唐書本傳宋中
    興書目稱兢于太宗實録外采其與羣臣問
[000-6b]
    答之語作為此書用偹觀戒總四十篇新唐
    書著録十卷均與今本合考舊唐書曹確傳
    載確奏臣覽貞觀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云云
    其文與此書擇官篇第一條相同而唐志所
    録别無貞觀故事豈即此書之别名歟其書
    在當時嘗經表進而不著年月惟兢自序所
    稱侍中安陽公者乃源乾曜中書令河東公
    者乃張嘉貞考元宗本紀乾曜為侍中嘉貞
[000-7a]
    為中書令皆在開元八年則兢成此書又在
    八年以後矣書中所記太宗事蹟以唐書通
    鑑參考亦頗見牴牾如新舊唐書載太宗作
    威鳯賦賜長孫無忌而此作賜房元齡通鑑
    載張藴古以救李好徳被誅而此謂其與囚
    戲博漏洩帝㫖事状迴異又通鑑載皇甫徳
    參上書賜絹二十四匹拜監察御史而此但
    作賜帛二十段又通鑑載宗室諸王降封由
[000-7b]
    封徳彛之奏貞觀初放宫人由李百藥之奏
    而此則謂出于太宗獨斷俱小有異同史稱
    兢叙事簡核號良史而晚節稍疎牾此書盖
    出其耄年之筆故不能盡免滲漏然太宗為
    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KR0839行臚具是編
    洵足以資法鑒前代經筵進講每多及之故
    中興書目稱厯代寳傳至今無闕伏讀
  皇上御製樂善堂集開卷首篇即邀
[000-8a]
  褒詠千年舊籍榮荷表章則是書之有裨治道亦
    概可見矣書中之註為元至順四年臨川戈
    直所作又採唐栁芳晉劉昫宋宋祁孫甫歐
    陽脩曽鞏司馬光孫洙范祖禹馬存朱黼張
    九成胡寅吕祖謙唐仲友葉適林之竒真徳
    秀陳惇修尹起莘程竒及吕氏通鑑精義二
    十二家之説附之名曰集論吳澄郭思貞皆
    為之序直字伯敬即澄之門人也乾隆四十
[000-8b]
    一年十二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鍚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 臣/陸 費 墀
[000-9a]
明憲宗貞觀政要序
朕惟三代而後治功莫盛於唐而唐三百年間尤莫若
貞觀之盛誠以太宗克已勵精圖治於其上而羣臣如
魏徵輩感其知遇之隆相與獻可替否以輔治於下君
明臣良其獨盛也宜矣厥後史臣吳兢采其故實編類
為十卷名曰貞觀政要有元儒士臨川戈直復加考訂
註釋附載諸儒論說以暢其義而當時大儒吳澄又為
之題辭以為世不可無其信然也朕萬幾之暇銳情經
[000-9b]
史偶及是編喜其君有任賢納諫之美臣有輔君進諫
之忠其論治亂興亡利害得失明白切要可為鑒戒朕
甚嘉尚焉顧傳刻嵗久字多訛謬因命儒臣重訂正之
刻梓以永其傳於戲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
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
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朕將逺師往聖允
廸大猷以宏至治固不專於是編然而嘉尚之者以其
可為行逺登髙之助也序于篇端讀者鑒焉成化元年
[000-10a]
八月初一日
[000-11a]
夏有天下四百五十餘年商有天下六百三十餘年周
有天下八百六十餘年三代以後享國之久唯漢與唐
唐之可稱者三君而已太宗文皇帝身兼創業守成之
事納諫求治勵精不倦其效至于米㪷三錢外户不閉
故貞觀之盛有非開元元和之所可及而太宗卓然為
唐三宗之冠史臣吳兢類輯朝廷之設施君臣之問對
忠賢之諍議萃成十卷曰貞觀政要事覈辭質讀者易
曉唐之子孫奉為祖訓聖世亦重其書澄備位經筵時
[000-11b]
嘗以是進講焉夫過唐者漢孝文之恭儉愛民可鏡也
超漢者夏大禹之好善言惡㫖酒可規也繼夏者商成
湯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可師法也周監二代郁郁乎
文文武之徳旦奭之猷具載二南二雅周頌之詩召誥
立政無逸之書義理昭融教戒深切率而由之其不上
躋泰和景運之隆乎然譬之行逺必自邇譬之登髙必
自卑則貞觀政要之書何可無也庶士戈直考訂音釋
附以諸儒論說又足開廣將来進講此書者之視聽其
[000-12a]
所裨益豈少哉前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同修國
史吳澄題辭
[000-13a]
二帝三王之治後世莫能及者順人之道盡乎仁義也
唐太宗以英武之資克敵如拉朽所向無前天下甫定
魏鄭公力排封徳彛之繆以仁義進雖太宗未能允廸
其實有愧於修齊然四年之間内安外服貞觀之治亦
仁義之明效歟史臣吳兢類為政要凡命令政教敷奏
復逆詢謀之同謇諤之異所以植國體而裕民生者赫
赫若前日事江右戈直集前賢之論以釋之翰林草廬
吳公叙其首以屬於余值拜奎章召命道廣陵謀於憲
[000-13b]
使日新程公將有以廣其傳也程公慨然即以學廩之
羨鋟諸梓嗚呼仁義之心亘古今而無間因其所已然
勉其所未至以進輔於聖朝則二帝三王之治特由此
而推之耳觀是編者尚朂之哉至順四年嵗在癸酉正
月辛夘前中奉大夫江南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奎章
閣大學士郭思貞書
[000-14a]
貞觀政要者唐太宗文皇帝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而
史臣吳兢編類之書也自唐世子孫既已書之屏帷銘
之几案祖述而憲章之矣至於後世之君亦莫不列之
講讀形之論議景仰而傚法焉夫二帝三王之事尚矣
兩漢之賢君六七作何貞觀之政獨赫然耳目之間哉
葢兩漢之時世已逺貞觀之去今猶近遷固之文髙古
爾雅而所紀之事畧吳氏之文質樸該贍而所紀之事
詳是則太宗之事章章較著於天下後世者豈非此書
[000-14b]
之力哉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齊家明倫之方誠
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已而納諫任賢而使
能恭儉而節用寛厚而愛民亦三代而下絶無而僅有
者也後之人君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豈
不交有所益乎惜乎是書傳寫謬誤竊嘗會萃衆本參
互考訂而其義之難明音之難通字為之釋句為之述
章之不當分者合之不當合者分之自唐以来諸儒之
論莫不采而輯之間亦斷以已意附於其後然後此書
[000-15a]
之㫖頗為明白雖於先儒窮理之學不敢妄議然於國
家致治之方未必無小補云後學臨川戈直謹書
[000-16a]
貞觀政要原序
有唐良相曰侍中安陽公中書令河東公以時逢聖明
位居宰輔寅亮帝道弼諧王政恐一物之乖所慮四維
之不張每克已勵精緬懷故實未嘗有乏太宗時政化
良足可觀振古而来未之有也至於垂世立教之美典
謨諫奏之詞可以𢎞闡大猷增崇至道者爰命不才備
加甄録體制大畧咸發成規於是綴集所聞㕘詳舊史
撮其指要舉其宏綱詞兼質文義在懲勸人倫之紀備
[000-16b]
矣軍國之政存焉凡一帙一十卷合四十篇名曰貞觀
政要庶乎有國有家者克遵前軌擇善而從則可久之
業益彰矣可大之功尤著矣豈必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而已哉其篇目次第列之于左唐衛尉少卿兼修國史
修文舘學士吳兢撰
  按兢汴州浚儀人少厲志貫知經史方直寡諧惟/與魏元忠朱敬則游唐長安中二人者當道薦兢
  才堪論撰詔直史舘修國史神龍中為右補闕累/遷衛尉少卿兼修文舘學士復修史於是采摭太
  宗朝政事之要隨事載録以備勸戒合四十篇上/之名曰貞觀政要開元中為太子左庶子又嘗私
[000-17a]
  撰唐書唐春秋兢居官多忠諫敘事簡核有古良/史之風嘗撰則天實録直筆無諱當世謂今董狐
  云/
[000-18a]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五
 貞觀政要目録     雜史類
  卷一
   論君道第一
   論政體第二
  卷二
   論任賢第三
   論求諫第四
[000-18b]
   論納諌第五
  卷三
   論君臣鑒戒第六
   論擇官第七
   論封建第八  卷四
   論太子諸王定分第九
   論尊敬師傅第十
[000-19a]
   論教戒太子諸王第十一
   論規諌太子第十二
  卷五
   論仁義第十三
   論忠義第十四
   論孝友第十五
   論公平第十六   論誠信第十七
[000-19b]
  卷六
   論儉約第十八
   論謙讓第十九
   論仁惻第二十
   慎所好第二十一
   慎言語第二十二
   杜讒邪第二十三
   論悔過第二十四
[000-20a]
   論奢縱第二十五   論貪鄙第二十六
  卷七
   崇儒學第二十七
   論文史第二十八
   論禮樂第二十九
  卷八
   論務農第三十
[000-20b]
   論刑法第三十一
   論赦令第三十二
   論貢賦第三十三
   辨興亡第三十四
  卷九
   議征伐第三十五
   議安邊第三十六
  卷十
[000-21a]
   論行幸第三十七
   論畋獵第三十八
   論災祥第三十九
   論慎終第四十


[001-1a]
欽定四庫全書
 貞觀政要卷一      唐 吳兢 撰
             元 戈直 集論
  愚按貞觀者唐太宗表年之號也易大𫝊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猶言天地之文理主於正以示人
  也政要者唐史臣吳兢類輯貞觀間君臣之嘉言/善行良法美政之大要也唐史本紀曰太宗姓李
  氏諱世民隴西成紀人為凉武昭王八世孫髙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竇氏生而不驚方四嵗有
  書生謁髙祖曰公貴人也必有貴子及見太宗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年㡬冠必能濟世安民書
  生既去乃采其語名之曰世民及長聰明英武有/大志能屈節下士結納豪傑佐髙祖以定天下之
[001-1b]
  亂功業日隆隋義寧元年髙祖以唐王受隋禪國/號唐明年改元武徳封世民為秦王九年立秦王
  世民為皇太子聼政是年八月即皇帝位明年改/元貞觀在位凡二十三年為一代之賢君其言行
  之美政治之盛與夫任賢使能之方從諫樂善之/道大畧皆聚此書也後文宗讀此慨然慕之故太
  和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