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批厯代通鑑輯覽卷十九
漢
孝成皇帝
己/酉元延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日食
夏四月無雲而雷有流星從日下東南行四面如雨自
晡及昏止
秋七月有星孛于東井
[018-1b]
上以災變愽謀羣臣中壘校尉武帝置掌北軍壘/門内又外掌西域劉
向上書曰臣聞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異有小大
希稠占有舒疾緩急今日食尤屢星孛東井攝提漢/書
天文志大角兩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攝提炎及紫宫五行志是年七月/星孛東井踐五諸
侯出河戍北貫紫宮/中南逝犯大角攝提此變之大者也其事難一二記
臣雖圖上猶須口説願賜清燕之間指圖陳狀上輙入
之謂召/入也向具言方今同姓疏逺母黨專政禄去公室權
在外家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後嗣也其言多痛切上
[018-2a]
終不能用時谷永為北地太守當之官上使淳于長受/所欲言永對曰建始以來二十載間羣災大
異交錯蜂起内則為深宫後庭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苑囿街巷臣妾之家徴舒崔杼之亂外則為諸
夏下士陳勝項梁奮臂之禍下有其萌然後變見于上/可不致慎永黨于王氏專攻上身與後宫上亦知之不
甚親信也後上欲用劉向為九卿為王氏所持故/終不遷谷永自北地徵入為大司農歲餘以病免
冬十二月大司馬衛將軍商卒諡景/成以王根為大司馬
驃騎將軍
商卒紅陽侯立次當輔政先是立使客于南郡占墾
草田數百頃以入縣官而貴取其直一萬萬以上為
[018-2b]
丞相司直孫寳字子嚴/鄢陵人所發上由是廢立而用根
故槐里令朱雲言事得罪既而釋之
故丞相安昌侯張禹雖家居以帝師位特進甚尊重
天子賞賜前後千萬禹内殖貨財買田多至四百餘/頃皆極膏腴身居大第後堂日理絲竹管絃又自治
冡塋奏請肥牛亭地王根以地當平陵寢/廟衣冠所出游道宜更䁑禹他地上不從王根害其
寵數毁惡之上愈益敬厚禹禹疾車駕自臨問親拜/禹床下禹數目其少子
少子未有官上/即拜為黄門即國家每有大政必與定議時吏民上
書言災異王氏專政所致上意頗然之乃至禹第辟
[018-3a]
左右親以吏民所言示禹禹自見年老子孫弱又與
根有隙恐為所害謂上曰災變之意深逺難見故聖
人罕言命不語怪神陛下宜修政事以善應之新學
小生亂道誤人宜無信用上雅信愛禹因此不疑王
氏故槐里令朱雲上書求見公卿在前雲曰今朝廷
大臣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謂鄙夫不可與事君茍患
失之無所不至者也臣願賜上方斬馬劔斷佞臣一
人頭以厲其餘上問誰也對曰安昌侯張禹上大怒
[018-3b]
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雲下
雲攀殿檻檻折雲呼曰臣得下從龍逄比干遊於地
下足矣未知聖朝何如耳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免冠
叩頭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使其言是不可誅其言
非固當容之臣敢以死爭慶忌叩頭流血上意乃解
及後當治檻上曰勿易因而輯之以旌直臣初雲在/元帝時
五鹿充宗方貴幸為梁邱易與諸家論充宗乗貴辯/口諸儒莫能抗雲獨與論難連拄之故諸儒為之語
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及是復言張禹/後遂不復仕常居鄠教授弟子卒于家
[018-4a]
辛/亥三年春岷山注見/前崩壅江三日江水竭
劉向曰周岐山注見/前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
所興也漢家本起于蜀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
又及攝提大角從參注見/前至辰大火也/注見前殆必亡矣
癸/丑綏和元年春三月立定陶王欣共王康子/即哀帝為皇太子
先是中山王興定陶王欣來朝中山王獨從傅定陶
王盡從傅相中尉上問定陶王對曰令諸侯王朝得
從其國二千石故盡從之令誦詩通習能説問中山
[018-4b]
王獨從傅在何法令不能對令誦尚書又廢帝由是
以為不能而賢定陶王數稱其材是時二王于帝為
至親定陶傅太后即共王康之/母𫝊昭儀隨王來朝私賂遺趙
皇后昭儀及王根三人見上無子亦欲豫自結為長
乆計皆勸帝以為嗣帝為加元服而遣之事在元/延四年至
是使執金吾任宏守大鴻臚持節徴定陶王立為太
子時孔光議以為宜立中山王上不從左遷光為廷/尉十一月上以太子既奉大宗後不得顧私親乃
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以奉共王後初太子㓜時/祖母傅太后躬自養視至是為太子詔𫝊太后與太
[018-5a]
子母丁姫自居定陶國邸不得相見皇太后曰太子/小而傅太后抱養之今至太子家以乳母恩耳不足
有所妨于是許之是/年八月中山王興卒
封孔吉孔子十/三世孫為殷紹嘉侯三月與周承休侯注見/前皆
進爵為公
初元帝時詔求殷後分㪚為十餘姓推求其嫡不能
得匡衡以為宜封孔子世為湯後議寢不行至是梅
福復言之上乃下詔封吉與周承休侯俱進爵為公
地各百里
[018-5b]
夏四月建三公官
御史夫夫何武言末俗事煩宰相才不及古而獨兼
三公之事所以不治宜建三公官上從之以王根為
大司馬罷驃騎將軍官武帝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無印綬官屬至是始授金
印紫綬置官屬/不復領將軍以武為大司空封汜/鄉侯皆増奉如丞相
以備三公焉
冬十月大司馬根病免
衛尉淳于長有罪下獄死廢后許氏自殺以王莽為大
[018-6a]
司馬
初趙皇后之立長有力焉故上德之大見信用貴傾
公卿許后姊孊音靡后姊名初為龍頟侯/韓寳妻寳以鴻嘉元年卒寡居長與
私通因娶為小妻許后時徙居長定宫三輔黄圖林/光宫中有長
定/宫因孊厚貽長求復為偼伃長受詐許為白上立以
為左皇后輙與孊書戱侮許后嫚易無不言王莽心
害長寵白之莽侍王根疾因言長見將軍乆病意喜/自以當代輔政且言其罪根怒使白東
宫莽求見太后具言其/狀太后亦怒命徃白帝上以太后故免長官不治罪
[018-6b]
遣就國㑹紅陽侯立上疏為長求留上疑之逮長繫
詔獄窮治長具服辠至大逆死獄中紅陽侯立故與/長有怨及長當
就國立嗣子融從長請車騎長以珍寳遺立立因為/長求留上疑之下吏按騐立令融自殺以滅口上愈
疑其有大姦遂下長獄遣立就國丞相方進復劾奏/立黨友後將軍朱博等免官歸郡 朱博字子元杜
陵/人使廷尉孔光持節賜許后藥自殺葬延陵交/道廐西上以
王莽首發大奸稱其忠直王根因薦莽自代遂以莽
為大司馬莽既繼四父輔政欲令名譽過前人聘請/賢良以為掾史賞賜邑錢悉以享士愈為
儉約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曵/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夫人皆驚其餙名
[018-7a]
如/此
罷刺史置州牧秩二/千石
丞相大司空言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刺
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不相凖請罷刺史更
置州牧以應古制從之哀帝建平二年以朱博言/罷州牧復置刺史如故
詔立辟雍注見/前未作而罷
犍為郡注見/前于水濵得古磬十六枚議者以為善祥
劉向因是説上宜興辟雍設庠序陳禮樂以風化天
[018-7b]
下或曰不能具禮顔師古曰此向設/為難者之言也禮以養人為本
如有過差是過而養人也刑罸之過或至死傷今之
刑有司定法筆則筆削則削至于禮樂則曰不敢是
敢于殺人不敢于養人也夫教化所恃以為治刑法
所以助治也今廢所恃而獨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
平也帝以其言下公卿議丞相大司空奏請立辟雍
按行長安城南營表未作而罷時又有言孔子布衣/養徒三千人今天子
太學弟子少于是増弟子員三千/人歲餘復如故未幾劉向亦卒
[018-8a]
甲/寅二年春二月丞相方進卒
時熒惑守心注見/前丞相府議曹李尋奏記方進言今
災變廹切大責日加安得但保斥逐之戮闔府三百
餘人丞相/官屬唯君侯擇其中與盡節轉凶方進憂之不
知所出㑹郎賁音/肥麗善為星言大臣宜當之上乃召
見方進還歸未及引决上遂賜册責讓使尚書令賜
上尊酒十石如淳曰稻米二斗/得酒一斗為上尊養牛一方進即日自
殺如淳曰漢儀注有天地大變皇帝使侍中持節乗/四白馬賜上尊酒十斛牛一頭䇿告殃咎使者去
[018-8b]
半道丞相即上病使者還未/白事尚書以丞相不起病聞上秘之遣九卿册贈印
綬賜乗輿秘器親臨弔者數至禮賜異于它相故事
三月帝崩
帝素彊無疾病時梁王名立梁懐王/揖七代孫楚王名衍宣帝/孫楚孝王
囂/子來朝明旦當辭去又欲拜孔光為丞相已刻侯印
書贊顔師古曰贊/謂延拜之辭昬夜平善鄉晨欲起不能言而崩
民間讙譁咸歸罪趙昭儀皇太后詔大司馬莽雜治
問皇帝起居發病狀趙昭儀自殺
[018-9a]
以孔光為丞相
光于大行前拜受丞相博山故城在今河南/南陽府淅川縣侯印綬
夏四月太子欣即位是為孝/哀帝
帝初立躬行儉約罷樂府官及官織綺繡除任子令
應劭曰任子令者漢儀注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年得任同産若子一人為郎不以德選故除之誹
謗詆欺法出宫人免官奴婢益小吏俸政皆由已出
朝廷翕然望治焉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018-9b]
葬延陵在西安府咸/陽縣西北
史臣曰成帝善修容儀臨朝淵嘿尊嚴若神博覽古/今容受直辭公卿奏議可述然湛于酒色趙氏内亂
外家擅朝建始以來王氏始執國命哀平/短祚莽遂簒位葢其威福所由來者漸矣
追尊定陶共王為定陶共皇
太皇太后令傅太后丁姫十日一至未央宫有詔問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定陶太后宜何居孔光素聞傅太
后剛暴長于權謀恐其與政事不欲與帝旦夕相近
即議以為宜改築宫何武曰可居北宫上從武言北
[018-10a]
宫有紫房複道通未央宫傅太后果從複道朝夕至
帝所求稱尊號貴寵其親屬髙昌故城在今山東/青州府博興縣侯
董宏父忠以告霍禹/反封侯宏嗣希指言秦莊襄王母本夏氏而
為華陽夫人所子及即位後俱稱太后宜立定陶太
后為帝太后事下有司王莽師丹帝為太子時丹為/太子太傅及即位
以為左將軍/領尚書事劾奏宏知皇太后至尊之號而稱引亡秦
非所宜言大不道上納其言免宏為庻人傅太后大
怒要上必欲稱尊號上乃白太皇太后令下詔尊定
[018-10b]
陶共王為共皇
五月立皇后傅氏
傅太后從弟晏之子也
尊定陶太后曰定陶共皇太后丁姫曰定陶共皇后封
丁明共皇/后兄𫝊晏共皇太后/從父之子皆為列侯晏孔鄉侯/明陽安侯
共皇太后共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長信宫皇/太
后/中宫皇/后
詔劉歆字子駿/向少子典領五經
[018-11a]
王莽薦劉歆有才行為侍中稍遷光禄大夫貴幸上
復令典領五經卒父前業歆于是摠羣書而奏其七
略有輯略諸書之/總要六藝略六藝之文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凡九種
諸子略曰儒曰道曰隂陽曰法曰名曰墨曰縱/横曰雜曰農凡九家外又有小説家詩賦
略賦三種雜賦/歌詩為五種兵書略權謀形勢隂陽/技巧為四種術數略天文/厯譜
五行蓍龜雜占/形法為六種方技略醫經經方房中/神仙為四種
六月詔限民名田不果行
初董仲舒説武帝以秦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
[018-11b]
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小民安得不困古井田法雖
難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贍不足塞兼并之路
薄賦斂省徭役以寛民力然後可善治也至是師丹
復建言帝下其議丞相大司空奏請自諸侯王列侯/公主名田各有限闗内侯吏民名
田毋過三十頃奴婢毋過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没入官貴戚近習不便遂寢不
行
秋七月罷大司馬莽就第以師丹為大司馬封髙/樂侯
初太皇太后詔莽就第避帝外家莽即上䟽乞骸骨
[018-12a]
帝遣尚書令詔起之又遣孔光等白太皇太后復令
莽視事至是置酒未央宫内者令為傅太后張幄坐
于太皇太后坐旁莽按行責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
妾何以得與至尊並徹去更設坐傅太后大怒不肯
坐莽乞骸骨罷就第時右將軍傅喜𫝊太后/從弟好學問
有志行莽既罷衆庻歸望于喜先是上官爵外親喜
獨執謙稱疾傅太后始與政事數諫之由是傅太后
不欲令喜輔政乃以師丹為大司馬而賜喜黄金百
[018-12b]
斤以光禄大夫遣歸養病何武唐林沛國/人皆上書言
喜行義修潔忠誠憂國今以寢病一旦遣歸衆庻失
望忠臣社稷之衛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輝傅氏之廢
興也上亦自重之故尋復進用焉
遣曲陽侯王根就國免成都侯王况商之/子為庻人
帝少聞王氏驕盛心不能善司𨽻校尉解光奏曲陽
侯根三世據權五將秉政天下輻凑臧累巨萬大治
第宅殿上赤墀户青瑣游觀射獵使奴從者被甲持
[018-13a]
弓弩陳歩兵止宿離宫水衡供帳發民治道百姓苦
其役推親近吏張業為尚書蔽上壅下先帝山陵未
成公聘取故掖庭女樂殷嚴王飛君等置酒歌舞成
都侯况亦聘取故掖庭貴人以為妻皆無人臣禮大
不敬不道上以根嘗建社稷之筞遣就國而免况為
庻人
九月地震
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餘處地震壊城郭壓殺四
[018-13b]
百餘人上以災異問待詔李尋對曰日者衆陽之長
君之表也間者光明侵奪失色邪氣珥蜺珥音耳蜺/讀曰齧皆
日旁/氣也數作惟陛下執乾剛之德諸保阿乳母甘言卑
辭之託斷而勿聼勉強大誼絶小不忍有不得已可
賜以貨財不可私以官位月者衆隂之長妃后大臣
諸侯之象也間者月數為變此為母后與政亂朝惟
陛下親求賢士以崇社稷五行以水為本今汝潁漂
涌並為民害咎在皇甫卿士之屬惟陛下少抑外親
[018-14a]
大臣地道柔靜隂之常義也間者地數震宜務崇陽
抑隂以救其咎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
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
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及京兆尹王
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顓命女宫作
亂此行事之敗徃者不可及來者猶可追也宜選練
左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以輔聖德下至郎吏
從官行能亡異又不通一藝及博士無文雅皆使就
[018-14b]
南畆以視天下上雖不能從然頗采其語尋遷黄門
侍郎
求能浚川䟽河者
騎都尉平當平以邑為氏當/字子思平陵人以經明禹貢使領河堤
奏言按經義治水有决河浚川而無隄防壅塞之文
宜博求能浚川䟽河者上從之待詔賈譲奏言治河有
上中下筞古者立國居民疆理土地必遺川澤之分
度水勢所不及顔師古曰遺留度計也言川澤流聚/之處皆留而置之必計水之所不及
[018-15a]
然後居而/田之也大川無防小水得入陂障卑下以為汙澤
使秋水多得其所休息左右游波寛緩而不廹夫士
之有川猶人之有口也故曰善為川者决之使道善
為民者宣之使言隄防之作近起戰國齊地卑下作
隄去河二十五里趙魏亦為隄去河二十五里雖非
其正水尚有所游盪今隄防陿者去水數百歩逺者
數里民起廬舍其間此皆前世所排也河從河内黎陽
注皆/見前至魏郡昭陽故城今在河南/彰德府安陽縣東西互有石隄激
[018-15b]
水使還百餘里間河再西三東廹阨如此不得安息
今行上筞徙冀州之民當水衝者决黎陽害亭在/今
濬縣西南舊/為河所經放河使入海河西薄大山謂太行/諸山東薄
金堤勢不能逺汎濫朞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
故謂之上筞若乃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
田分殺水怒雖非聖人法然亦救敗術也可從淇口
淇水之口也在今河/南衛輝府輝縣西北以東為石隄多張水門冀州諸
渠皆股引取之旱則開東方下水門溉冀州水則開
[018-16a]
西方髙門分河流通渠則下隰填淤加肥禾麥更為
秔稻轉漕舟船便此三利也民田適治河堤亦成此
誠富國安民興利除害支數百歲故謂中筞若乃繕
完故堤増卑倍薄勞費無已數逢其害此最下筞也
詔定世宗為不毁之廟
孔光何武奏言本始二年制書孝武皇帝為世宗迭
毁之次當以時定請與羣臣雜議皆以為孝武皇帝
雖有功烈親盡宜毁王舜劉歆曰禮天子七廟可常
[018-16b]
數者也宗不在此數茍有功德則宗之故殷太甲為
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髙宗宗無數也以七廟言
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則不可謂無功德
臣愚以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
此不宜毁制曰可
冬十月筞免大司空武遣就國以師丹為大司空
左右或議武事親不篤帝亦欲改易大臣乃筞免武
就國以丹為大司空丹上書言古者諒闇不言前大
[018-17a]
行在堂而官爵臣等以及親屬赫然貴寵變動政事
卒暴無漸天下者陛下之家也肺腑何患不富貴倉
卒若是其不乆長矣書數十上多切直之言傅太后
從弟子遷尤傾邪上惡之免官遣歸故郡傅太后怒
上不得已復留遷孔光與丹奏詔書前後相反天下
疑惑無所取信請歸遷故郡上逼于傅太后卒不得
遣復為侍中
孝哀皇帝
[018-17b]
乙/夘建平元年新城侯趙欽趙太后弟綏/和二年封以罪免徙遼西
漢郡治且慮故城在/今直𨽻永平府東
司𨽻校尉解光解氏晉解陽之/後以邑為氏奏言臣聞許美人及
故宮中史曹宫皇后宫女史/曹姓宫名皆御幸孝成皇帝産子
子隠不見臣遣吏問皆得其狀其他飲藥傷墮者無
數趙昭儀親滅繼嗣家屬當伏天誅而同産親屬皆
在尊貴之位請窮竟議正法于是免欽及欽兄子成
陽侯訢皆為庻人將家屬徙遼西郡議即耿育上言/將順君父之美
[018-18a]
銷滅既徃之過古今通義也事不當時固爭各隨指/阿從以求容媚晏駕之後乃訐揚幽昧之過空使謗
議上及山陵臣所深痛也帝亦以為太子頗得/趙太后力遂不竟其事 耿氏周耿國之後
夏四月以傅喜為大司馬封高/武侯
秋䇿免大司空髙樂侯丹為庻人復賜爵關内侯
泠褒周有泠州鳩後以/為氏褒郎中令段猶黄門/郎等奏言定陶共皇
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復引定陶藩國之言以冠大號
車馬衣服宜皆稱尺孕反/副也皇之意置吏二千石以下
各供厥職又宜為共皇立廟京師上復下其議羣臣
[018-18b]
皆以為宜丹曰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
號者母從子妻從夫之義也欲立官置吏車服與太
皇太后並非所以明尊亡二上之義也禮父為士子
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子無爵父之義尊父
母也為人後者為之子故為所後服斬衰三年而降
其父母朞明尊祖而重正統也孝成皇帝為共皇立
後奉承祭祀令共皇長為一國太祖萬世不毁恩義
已備陛下既繼體先帝持重大宗承天地宗廟社稷
[018-19a]
之祀義不得復奉定陶共皇祭今欲立廟于京師而
使臣下祭之是無主也又親盡當毁空去一國太祖
不墮之祀而就無主當毁不正之禮非所以尊厚共
皇也丹由是寖不合上意會丹使吏書奏吏私冩其
草丁傅子弟聞之使人上書告丹上封事行道人徧
持其書事下廷尉劾丹大不敬博士申咸炔古惠/切欽
齊人許/商弟子上書言丹經行無比奏封事不及深思使主
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以此貶黜恐不厭衆心上貶
[018-19b]
咸欽秩各二等遂筞免丹尚書令唐林上䟽曰丹經
為世儒宗德為黄耉親傅聖躬位在三公所坐者㣲
免爵太重惟陛下裁之詔賜丹爵闗内侯
冬十月以朱博為大司空
中山王太后馮氏及其弟宜鄉侯綏和元/年封參皆自殺
中山王箕子興之/子㓜有𤯝病時未滿歲蘇林曰𤯝病/名為肝厥發時唇口手
足十指/甲皆青祖母馮太后自養視數禱祠解帝遣中郎謁
者張由將醫治之由素有狂易病顔師古曰狂而/變易常性也病發
[018-20a]
西歸因誣馮太后祝詛上及傅太后傅太后與馮太
后並事元帝以當熊事事見/前追怨之因是遣御史丁
元案騐盡收御者官吏及馮氏昆弟在國者百餘人
數十日無所得更遣中謁者令史立治之立受傅太
后指治馮太后女弟弟婦死者數十人誣奏云祝詛
謀殺上立中山王責問馮太后無服辭立曰熊之上
殿何其勇今何怯也太后還謂左右此乃中語前世
事吏何用知之欲䧟我故也乃飲藥自殺弟叅召詣
[018-20b]
廷尉亦自殺參通尚書少為黄門郎宿衛十餘年以/嚴見憚不得近侍帷幄以王舅封侯奉
朝請五侯皆敬憚之且死歎曰參父子兄弟皆備大/位身至封侯今被惡名而死無以見先人于地下衆
莫不/憐之馮氏死者十七人司𨽻孫寳奏請覆治傅太后
大怒乃下寳獄尚書僕射唐林爭之上以林朋黨左
遷敦煌魚澤障侯大司馬喜光禄大夫龔勝字君賔/楚人
固爭上為言太后出寳復官張由賜爵闗内侯史立
遷中太僕後帝崩孔光奏前由誣告骨肉立/䧟人大辟請免為庻人徙合浦
丙/辰二年春三月筞免大司馬喜罷三公官
[018-21a]
夏四月復以御史大夫丁明為大司馬衛將軍
丁傅驕奢皆嫉傅喜恭儉又傅太后欲稱尊號喜與
孔光師丹共執以為不可帝先免丹以感動喜喜終
不順朱博與傅晏連結共謀成尊號事數毁短喜因
遂筞免喜朱博又奏言故事選郡國守相髙第為中
二千石選中二千石為御史大夫任職者為丞相位
次有序今中二千石未更御史大夫而為丞相權輕
非所以重國政也臣愚以為大司空官可罷于是更置
[018-21b]
御史大夫以博為之又以丁明為大司馬衛將軍並
如故事是夏傅太后以喜附下㒺上/與師丹同心背畔遣就國
䇿免丞相博山侯光為庻人以朱博為丞相封陽/侯
孔光自議繼嗣持異又重忤傅太后指筞免為庻人
以朱博為丞相以少府趙元/為御史大夫臨延登受筞有大聲如
鐘鳴殿中以問黄門侍郎掌侍從左/右給事中揚雄揚氏出周/伯喬與楊
别為一氏雄字子雲蜀郡成都人成帝/時以王音薦待詔獻羽獵賦除為即及李尋尋對
曰此洪範所謂鼓妖洪範傳曰妄聞之氣/發于聲音故有鼓妖者也人君
[018-22a]
不聰為衆所惑空名得進則有聲無形不知所從生
宜退丞相以應天變不退期年其人自䝉其咎雄亦
以為聽失之象且曰博為人彊毅多權謀宜將不宜
相恐有凶惡亟疾之怒上不聽
詔共皇去定陶之號立廟京師比宣帝父悼/皇考制度尊共皇太
后傅氏為帝太太后共皇后為帝太后
朱博既相上遂用其議下此詔于是帝太太后稱永
信宫帝太后稱中安宫四太后各置少府太僕傅太
[018-22b]
后既尊後尤驕與太皇太后語至謂之嫗丁傅為公
卿列侯侍中諸曹甚衆然帝不甚假以權勢不如王
氏在成帝世也
免闗内侯師丹為庻人遣新都侯王莽就國
丞相御史言師丹王莽抑貶尊號虧損孝道當伏顯
誅幸䝉赦令不宜有爵土請免為庶人詔免丹遣莽
就國諫大夫楊宣什邡/人言孝成皇帝稱述陛下至德
以承天序豈不欲以陛下自代承奉東宮哉太皇太
[018-23a]
后春秋七十數更憂傷勅令親屬引領以避丁傅陛
下登高望逺獨不慚於延陵乎帝深感其言復封商
子邑為成都侯莽就國杜門自守中子獲殺奴莽切/責獲令自殺在國三歳吏民上書頌
莽者以百數元夀元年賢良周䕶宋崇/等對䇿頌莽功德于是徴莽還京師
六月帝太后丁氏崩合葬共/皇園
大赦改元太初更號陳聖劉韋昭曰敷陳/聖劉之德也太平皇帝尋
罷待詔夏賀良等伏誅
待詔黄門夏賀良重平人初成帝時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厯包元太平經言天帝使
[018-23b]
真人赤精子下教此道因以傳賀良及郭昌等劉向/奏忠可㒺上惑衆下獄病死後司𨽻校尉解光亦以
通災異得幸白賀良等所挾忠可書郭昌為長安/令勸李尋宜助之尋遂白賀良等皆待詔黄門言
漢厯中衰當更受命宜急改元易號可得延年益壽
上久寢疾遂從其議改號月餘寢疾自若賀良等復
欲妄變政事進退大臣上以其言無騐詔罷改元易
號事下賀良等吏皆伏誅李尋及觧光/徙敦煌郡
秋八月丞相博有罪自殺御史大夫趙元減死論
傅太后怨傅喜不已使傅晏風丞相博令奏免喜侯
[018-24a]
博與趙元議之元許可博惡獨斥奏喜以何武前就國與
喜相似即幷奏喜武皆請免為庶人上知傅太后素嘗怨
喜疑博元承指即召元問狀元辭服詔减元死罪三等削晏
户四分之一假謁者節召丞相詣廷尉博自殺國除
冬十二月通鑑作冬十月考漢書表/係十二月甲寅今從漢書以平當為丞相封/闗
内侯李竒曰冬月非封侯/時故且先賜爵闗内侯也
丁/巳三年春三月丞相當卒
上欲召封當當病駕不應召或謂當不可彊起受印
[018-24b]
為子孫耶當曰吾居大位已負素餐受印還死死有
餘罪不起所以為子孫也至是卒
有星孛于河鼓三星在牽牛/北主軍鼓
夏四月以王嘉字公仲/平陵人為丞相封新/甫侯
嘉上䟽曰臣聞聖王之功在于得人是以教化行而
治功立孝文時吏居官者或長子孫以官為氏其二
千石長吏亦安官樂職然後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
意其後稍稍變易數更政事舉劾苛細中材茍容求
[018-25a]
全下材懐危内顧壹切營私者多惟陛下留神擇賢
記善忘過勿責以備令盡力者有所勸此方今急務
也因薦儒者公孫光滿昌風俗通荆蠻有/瞞氏後改為滿蕭咸字仲/望之
之/子薛修等皆故二千石有名稱者上納用之
無鹽東平國治/注見前危山在今東平/州東北土起瓠山漢書作報山/師古曰報本
作瓠以其形似瓠耳/山在今東平州北石立東平王雲宣帝孫東平/思王宇子坐祠
祭祝詛自殺以孫寵長安/人為南陽太守息夫躬息公子/邊爵大
夫遂為息夫氏躬/字子㣲河陽人為光禄大夫
[018-25b]
無鹽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馳道狀又瓠山石轉立晉/灼
曰山脅石一枚轉側起立髙/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廣四尺雲及后謁自之石所祭
祀之息夫躬孫寵相與謀曰此取封侯之計也乃因
中常侍宋𢎞上變事時上被疾多所惡逮謁騐治言/使
巫祠祭詛祝上為雲求為天子以為石立/宣帝起之表也有司誅王詔廢徙房陵雲自殺謁
棄市擢寵為南陽太守𢎞躬皆光禄大夫廷尉梁相/疑雲獄有
餙辭奏更下公卿覆治尚書令鞠譚僕射宗伯鳯以為/可許上以相等顧望無討賊嫉惡之意皆免為庻人
戊/午四年春闗東民訛言行籌
[018-26a]
闗東民無故驚走持稾禾捍/也或掫麻幹/也一枚傳相付
與曰行西王母張揖曰狀如人豹/尾虎首戴勝而處籌或被髪徒跣或
夜折闗踰墻或車騎犇馳經厯郡國二十六至京師
不可禁止民又聚㑹設張博具歌舞祠西王母至秋
乃止顔師古曰西王母元后壽考之象/行籌言執國家之籌筞行于天下
二月封傅商傅太后從弟/㓜君之子為汝昌侯
上欲封商尚書僕射鄭崇平陵人字子㳺傅喜薦之/數諫爭每見曵革履上笑
曰我識鄭/尚書履聲諫曰成帝封五侯天赤黄晝昏日中有黒
[018-26b]
氣今無故封商壊亂制度逆天人心臣願以身命當
國咎因持詔書案起𫝊太后大怒曰何有為天子乃
反為一臣顓制耶上遂下詔封商又封傅太后同母
弟子鄭業傅太后父蚤卒母更嫁魏/郡鄭翁生男惲惲生業為陽信侯追尊
業父惲為陽信節侯
下尚書僕射鄭崇獄殺之免司𨽻孫寳為庻人
侍中董賢雲陽人父恭為御史任賢/為太子舍人帝立遷為郎美麗自喜性和
柔便辟得幸于上常與上卧起妻得通籍殿中女弟
[018-27a]
為昭儀父恭為少府賜爵關内侯詔將作大匠為賢起
大第北闕下窮極技巧賜武庫禁兵上方珍寳皆選
上第而乗輿所服乃其副也至東園秘器顔師古曰/東園署名
也屬少府/掌為棺器珠襦玉柙顔師古曰以珠為如鎧狀連/縫之以黄金為縷腰以下玉為
柙至足亦縫/黄金以為縷無不備具下至僮僕皆受上賜又為賢
起冢義陵建平二年以永陵亭部為初陵即義/陵也在今陜西西安府咸陽縣西北旁周
垣數里鄭崇切諫上由是數以職事見責尚書令趙
昌因奏崇與宗族通疑有姦請治上責崇曰君門如
[018-27b]
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願得考覆上怒下崇獄司𨽻孫寳上書曰崇獄覆治
搒掠將死卒無一辭道路稱寃疑昌與崇内有纎芥
浸潤相䧟臣請治昌以解衆心詔曰司𨽻寳附下㒺
上國之賊也免為庻人崇死獄中昌後為河内太守/王莽秉政以其譛
鄭崇免官/徙合浦
夏六月尊帝太太后傅氏為皇太太后
秋八月封董賢為髙安侯孫寵為方陽侯息夫躬為宜
[018-28a]
陵侯
初上欲侯董賢而未有縁侍中傅嘉勸上因東平王
事以封賢上于是定息夫躬告東平王本章去宋𢎞
更言因賢以聞皆先賜爵闗内侯頃之上欲封賢等
而心憚王嘉乃先使持詔示丞相御史于是嘉與御
史大夫賈延言宜暴賢等本奏語言延問公卿大夫
博士議郎必有言賢當封者天下雖不悦咎有所分
臣知順指不逆可得容身所以不敢者思報厚恩也
[018-28b]
上不得已止數月遂下詔切責公卿曰東平王雲圖
弑天子公卿股肱莫能銷厭未萌頼宗廟之靈侍中
賢等發覺伏辜其封賢寵躬皆為列侯躬數進見厯
詆公卿大臣衆畏其口見之側目明年夏/賈延免
左遷執金吾毋將隆毋將姓隆名/字君房蘭陵人為沛郡都尉
上發武庫兵送董賢及上乳母王阿舍毋將隆奏言
古者方伯專征乃賜斧鉞漢家邊吏距冦賜武庫兵
春秋之誼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損私力也今便僻
[018-29a]
弄臣私恩㣲妾而以天下公用給其私門契猶缺/也國
威器共其家備以廣驕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請收
還武庫上不悦頃之傅太后賤買執金吾官婢隆奏
請更平直詔隆與永信宮爭貴賤之賈傷化失俗左
遷為沛郡都尉成帝末隆為諫大夫甞奏言宜徵定/陶王居國邸故上宥之王莽少慕與
隆交隆不甚附後莽秉政使孔光奏隆前為冀/州牧治中山馮太后獄寃䧟無辜免官徙合浦
諌大夫鮑宣字子都勃/海髙城人上書
時丁傅子弟並進董賢貴幸宣上書曰竊見孝成皇
[018-29b]
帝時外戚持權濁亂天下是以日蝕且十慧星四起
危亡之徴陛下所親見也今奈何復劇于前乎朝臣
亡有大儒骨鯁之士論議通古今憂國如饑渴者敦
外親小童及幸臣董賢等在省户下陛下欲與此共
承天地安海内甚難今民有七亡水旱為災一也重
責賦税二也貪吏取受三也豪强蠶食四也苛吏徭
役五也部落鼓嗚六也盗賊刼略七也七亡尚可又
有七死酷吏毆殺一也治獄深刻二也寃䧟無辜三
[018-30a]
也盗賊横發四也怨讎相殘五也歲惡饑餓六也時
氣疾疫七也民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
父子夫婦不能相保奈何獨私養外親幸臣乎賞賜
大鉅/也萬使從奴賔客漿酒藿肉言視酒如漿/視肉如藿非天意
也孫寵息夫躬奸人之雄惑世尤劇宜以時罷退外
親㓜童未通經術者皆宜令休就師傅急徴傅喜使
領外親何武師丹孔光彭宣淮陽陽夏人因張禹薦/至左將軍建平元年免
龔勝可大委任治天下者當用天下之心為心不得
[018-30b]
自専快意而已也宣語雖刻切上以其名儒優容之
己/未元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以傅晏為大司馬衛將軍
丁明為大司馬驃騎將軍是日日食尋罷晏就第
初晏與息夫躬謀欲求居位輔政躬因言災異屢見
恐有非常之變可遣大將軍行邊斬一郡守以立威
應變上問丞相王嘉嘉對曰臣聞動民以行不以言
應天以實不以文下民細㣲猶不可詐况于上天神
明而可欺乎天之見異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覺悟反
[018-31a]
正推誠行善民心悦而天意得矣謀動干戈設為權
變非應天之道也上不聽因拜傅晏丁明皆為大司
馬㑹有日食之變詔舉直言嘉復奏封事略日元帝/温恭少欲
賞賜節約故少府水衡見錢多雖遭凶年加有羌變/終無傾危之憂成帝時諫臣多言燕欒女寵犹酒之
害其言甚切終不怨怒寵臣史育數貶退張放斥就/國淳于長搒死于獄不以私愛害公義陛下初即位
易帷帳去錦繡共皇寢廟比當作以用度不足憂閔/元元今始作治而董賢亦治大第使者䕶作甚于治
宗廟詔書罷苑而以賜賢二千餘頃均田之制從此/墮壞奢僣放縱變亂隂陽災異衆多臣嘉幸得備位
竊内悲傷不能通愚忠之信惟陛下慎已之所獨鄉/察衆人之所共疑徃者鄧通韓□驕貴逸豫卒陷罪
[018-31b]
辜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也宜節賢寵安全其命上不悦杜鄴字子夏/繁陽人以方
正對筞亦言之略曰春秋災異以指象為言語日食/明陽為隂揜今諸外家並侍帷帳典
兵至乃並置大司馬當拜之日晻然日食欲令/昭昭以覺聖朝願陛下加致精誠以厭下心上乃
徴孔光詣公車問以日食事拜為光禄大夫董賢亦
以日食沮晏躬之筞上乃收晏印綬罷歸第
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號/孝元傅皇后
孫寵息夫躬以罪就國寵國龍亢在江南定逺縣/躬國杜衍在河南南陽縣
丞相御史奏躬寵罪過上乃下詔罷躬寵官遣就國
[018-32a]
躬之國未有第含寄居邱亭姦人以為富數守之躬/恐每夜被髪立亭中向北斗祝□人告躬祝詛上逮
繋雒陽獄僵地絶咽死躬母聖棄市家屬徙合/浦寵亦坐前為姦讒徙合浦事俱在元康二年
以鮑宣為司𨽻
宣上書曰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養黎民即位以來
父虧明母震動子訛相驚今日食于三始誠可畏懼
陛下深内自責避正殿舉直言求過失退外親徴拜
孔光發覺寵躬過惡衆庻歙然莫不説喜乃白虹干
日連隂不雨此天有憂結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
[018-32b]
董賢以令色諛言自進賞賜無度竭盡府藏海内貢
獻當養一君今反盡之賢家豈天意與民意耶厚之
如此反所以害之也誠欲哀賢宜為謝過天地解讎
海内免遣就國收乗輿器物還之縣官如此可以父
子終其性命復徴何武師丹彭宣傅喜以應天心建
立大政興太平之瑞上乃徴何武彭宣而拜宣為司
𨽻
下丞相新甫侯王嘉獄殺之
[018-33a]
上託言傅太后遺詔益封董賢二千户王嘉封還詔
書諌曰臣聞爵禄土地天之有也王者代天爵人尤
宜慎之不得其宜則衆庻不服感動隂陽其害疾自
深髙安侯賢侫幸之臣陛下傾爵位以貴之殫貨財
以富之損至尊以寵之四方同怨陛下寢疾乆不平
繼嗣未立宜思正萬事順天人之心以求福祐奈何
輕身肆意不念髙祖之勤苦哉初廷尉梁相以請覆
治東平王獄免為庻人事見/前已而更赦嘉薦之上不
[018-33b]
能平及封還董賢事上乃發怒召嘉詣尚書責問以
相事下將軍中朝内朝/也者孔光等劾嘉罔上不道請
召詣廷尉永信少府猛等以為聖王之于大臣進以
禮退以義關械受笞非所以重國家褒宗廟也上從
光議召嘉詣廷尉使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藥進嘉/引杯擊地曰丞相幸得備位三公
奉職負國當伏刑都市以/示萬衆何為咀藥而死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
綬載至都船執金吾屬/有令丞吏稍侵辱嘉嘉仰天歎曰幸
得充備宰相不能進賢退不肖以是負國死有餘責
[018-34a]
吏問賢不肖主名嘉曰賢孔光何武不能進惡董賢
不能退罪當死死無所恨遂不食嘔血而死元始四/年追謚
嘉為忠侯封嘉/子崇為新甫侯
秋七月以孔光為丞相八月以何武為前將軍彭宣為
御史大夫
上覧王嘉之對思其言故有是命光復故爵
下司𨽻鮑宣獄髠鉗之
丞相光行園陵官屬以令行馳道中宣出逢之使吏
[018-34b]
鉤止摧辱丞相事下御史中丞侍御欲捕從事宣閉
户不納遂以閉距使者大不敬不道下獄博士弟子
王咸濟南/人等舉幡太學下曰欲救鮑司𨽻者㑹此㑹
者千人遮丞相自言又守闕上書上竟抵宣罪
冬十二月以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
大司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憐之上方欲極董賢
位恨明遂筞免就第以光禄大夫韋賞/為大司馬數日卒以賢大司馬
衛將軍册日定國于公以為漢輔徃悉爾心匡正庻/事允執其中時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
[018-35a]
中領尚書百官因賢奏事親屬/皆侍中奉朝請寵在丁𫝊之右上故令賢私過孔光
光聞賢來警戒衣冠出門待望見賢車却入賢至中門
光入閤既下車乃出拜謁送迎甚謹不敢以賔客均
敵之禮上喜立拜光兩兄之子為諌大夫常侍後置
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上從容視賢笑曰吾欲
法堯禪舜何如時王閎平阿侯/譚子為中常侍進曰天下
乃髙皇帝天下陛下承宗廟統業至重天子無戲言
上黙然閎妻父蕭咸望之子也賢父恭慕之欲為子/求咸女為婦使閎言之咸私謂閎曰董公大
[018-35b]
司馬册乃堯禪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長老見者莫不/心懼此豈家人子所能堪耶閎聞咸言亦悟乃還報
恭深逹咸自謙薄之意恭歎曰我家/何負天下而為人所畏如此意不悦
庚/申二年春正月匃奴單于烏孫大昆彌皆來朝
先是匈奴單于上書請朝在建平四年初成帝河平/中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
入朝綏和元年烏珠留若鞮單于立漢遣夏侯藩使/匈奴大司馬王根以匈奴有斗入漢地直張掖郡得
之于邊甚饒乃白帝以指曉藩令求之藩至語次説/單于上書獻此地單于曰此詔語耶抑使者所求也
藩曰詔指也然亦為單于畫善計耳單于曰匈奴西/邉仰此材木且先父地不敢失藩還單于以狀聞徙
藩濟南太守既而匈奴敗烏孫要其質/子漢使責讓單于單于既受詔遂請朝時帝被疾或
[018-36a]
言匈奴從上游來厭人詔問公卿亦以虚費府帑可
且勿許單于使辭去未發揚雄諌曰臣聞六經之治
貴于未亂兵家之勝貴于未戰今單于上書求朝國
家不許而辭之臣愚以為漢與匈奴從此隙矣匈奴
本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其不可使隙明甚
故前世以為不一勞者不乆佚不暫費者不永寜是
以忍百萬之師運府庫之財而不悔今單于歸義願
朝乃上世之遺筞神靈之所想望者也夫百年勞之
[018-36b]
一日失之費十而愛一臣竊為國不安也惟陛下留
意于未亂未戰以息邊萌一作甿/民也之禍書奏上召還
匈奴使者而許之至是來朝賞賜如河平時單于宴/見羣臣
在前單于怪董賢年少以問譯上令報曰大司/馬年少以大賢居位單于乃起拜賀漢得賢臣烏孫
自分立兩昆彌事具宣帝/甘露元年漢用憂勞且無寜歲成帝/元延
初烏孫小昆彌安日為降民所殺詔遣中郎將叚㑹/宗立日安弟末振將為小昆彌時大昆彌雌貴靡勇
健末振將恐為所并使人刺殺之漢欲討之而未能/遣㑹宗立公主孫伊秩靡為大昆彌乆之翎侯難栖
殺末振將安日子靡犂代為小昆彌于是漢復將衆/遣會宗誅死末振將子畨邱末振將弟卑爰疐
[018-37a]
八萬餘口北附康居謀欲借兵兼/并兩昆彌兩昆彌畏之親依都䕶及是大昆彌伊秩
靡與單于並入朝漢以為榮時西域凡五十國本三/十六
國分為五十餘國康居大月/氐安息罽賔之屬不在此數佩漢印綬者凡三百七
十六人
夏四月壬辰晦日食
五月正三公分職董賢為大司馬孔光為大司徒彭宣
為大司空封長/平侯
六月帝崩
[018-37b]
太皇太后聞帝崩即日之未央宫收取璽綬
董賢以罪罷即日自殺
太后召賢問以䘮事調度賢憂懼不能對太后曰新
都侯莽奉送先帝大行曉習故事吾令莽佐君賢頓
首幸甚莽以建平二年遣就/國尋徴還事見前乃遣使者馳召莽詔尚
書諸發兵符節百官奏事中黄門期門兵皆屬焉莽
以太后指使尚書劾賢不親醫藥禁止不得入宫殿
即闕下册收賢印綬罷歸第賢即日與妻皆自殺家
[018-38a]
惶恐夜葬莽疑詐死發其棺至獄診視因埋獄中收
沒入家財四十三萬萬父恭與家屬徙合浦
太皇太后以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
太皇太后詔公卿舉可大司馬者孔光以下皆舉莽
獨何武前將/軍公孫禄左將/軍以為惠昭之世外戚持權
幾危社稷今比世無嗣方當選立近親㓜主不令外
戚持權親踈相錯為國計便于是武舉禄禄亦舉武
太皇太后自用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
[018-38b]
秋七月迎中山王箕子為嗣
太皇太后與莽議遣車騎將軍王舜使持節迎之
八月貶皇太后為孝成皇后
莽白太皇太后以皇太后前與女弟昭儀専寵錮寢
殘滅繼嗣貶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五行志成/帝時童謡
曰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木門倉琅根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涎涎美好貎張公子富平侯
也木門倉琅根謂宫門銅鍰言將尊貴也後立為皇/后弟昭儀賊害皇子卒皆伏辜所謂燕飛來啄皇孫
皇孫死燕/啄矢也
[018-39a]
徙孝哀皇后于桂宫長安圖北宮桂宫/俱在未央宫北
後月餘與孝成皇后俱廢為庻人就其園皆自殺
追貶傅太后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為丁姫
傅氏丁氏皆免官爵歸故郡傅晏將妻子徙合浦獨
下詔褒揚傅喜徴還位特進奉朝請喜雖外見褒賞/孤立憂懼後復
遣就國/以壽終
以甄邯陳留風俗傳舜陶/甄河濵後以為氏為侍中筞免何武公孫禄遣
紅陽侯立就國
[018-39b]
莽以孔光名儒厯相三主太后所敬天下信之于是盛
尊事光引光女婿甄邯為侍中諸素所不悦者皆傅
致其罪為請奏令邯持與光光畏不敢不上莽白太
后輙可其奏乃劾奏何武公孫禄互相稱舉免宫就
國董宏子武以父邪侫奪爵紅陽侯立莽諸父内敬
憚之令光奏立罪惡以前知淳于長罪多受其賂白/宫婢楊寄私子為皇子使衆疑
吕氏少/帝復出太后不聽莽曰漢家比世無嗣太后獨代㓜
主統政力用公正先天下尚恐不從今以私恩逆大
[018-40a]
臣議羣臣傾邪亂從此起太后不得已遣立就國時/莽
諸父平阿侯仁素剛直莽復/令大臣以罪邇奏遣仁就國于是以王舜王邑為心
腹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當之/子領機事劉秀歆改/名典
文章孫建為爪牙莽色厲而言方欲有所為㣲見風
采黨與承其指意而顯奏之莽涕泣固讓上惑太后
下示信于衆庻焉
筞免大司空宣遣就國
彭宣以王莽専權乃上印綬乞骸骨歸鄉里莽恨宣
[018-40b]
求退白太后筞免宣宣居國/四年卒
以王崇為大司馬封扶/平侯
九月中山王箕子即位是為孝平帝/明年更名衎
時年九歲明年立東平思王孫桃鄉頃侯/子成都為中山王奉孝王後
太皇太后臨朝大司馬莽秉政百官總已以聽
以孔光為帝太傅馬宫字㳺卿東海戚人本姓/馬矢宫仕學稱馬氏云為大司
徒
莽權日盛孔光憂懼不知所出上書乞骸骨莽白太
[018-41a]
后徙光為帝太傅給事中領宿衛供養行内猶言禁/中也
署門户省猶視/也服御食物
冬十月葬義陵
荀氏悦曰帝覩孝成之世禄去公室權柄外移是故/臨朝務攬主威以則宣武然董賢用事大臣誅傷有
覆餗棟橈之凶享國不/永亂臣乗間豈不哀哉
孝平皇帝
辛/酉元始元年春正月益州塞外蠻夷獻白雉王莽自為
太𫝊號安漢公褒賞宗室羣臣
[018-41b]
莽風益州令塞外蠻夷自稱越裳氏重譯獻白雉莽
白太后以薦宗廟于是羣臣盛陳莽功德宜賜號曰
安漢公益爵邑莽上書言臣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
共定筞今願獨條光等功因數譲四稱疾不起太后
乃詔光為太師舜為太保豐為少𫝊邯封承陽侯莽
尚未起羣臣復上言宜以時加賞元功無使百寮元
元失望太后乃以莽為太傅幹四輔之事號曰安漢
公以故蕭相國甲第為安漢公第益封二萬八千户
[018-42a]
莽為皇恐不得已起受太傅安漢公號讓還益封事
復建言立東平王開明故王雲/太子封宣帝耳孫三十六
人為列侯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内侯無子而有孫
若同産子者皆得以為嗣宗室屬未盡而以罪絶者
復其屬吏以年老致仕者參分故禄以一與之終其
身下及庻民鰥寡恩澤無所不施又風公卿奏言太
后春秋髙不宜親省小事令太后詔曰自今唯封爵
乃以聞他事安漢公四輔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才
[018-42b]
吏初除奏事者引入近署對安漢公考故官問新職
以知其稱否于是莽人人延問宻致恩意厚加贈送
其不合指顯奏免之權與人主侔矣
二月置羲和官初置自為一官及莽簒位改大/司農為羲和後又更為納言
夏五月丁巳朔日食
六月拜帝母衛姬中山盧/奴人為中山孝王后
莽恐帝外家衛氏奪其權白太后前哀帝立自貴外
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復奉大宗宜戒前事為後代
[018-43a]
法乃遣甄豐拜衛姬為中山孝王后帝舅寳元爵關
内侯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師申屠剛字巨卿茂陵人/時為扶風功曹
以直言對䇿曰聖主始免襁褓至親分離誠宜徴中
山太后置之别宫令時朝見又召馮衛二族使得執
㦸親奉宿衛以抑患禍之端莽令太后詔剛僻經妄
説違背大義罷歸田里
封公孫相如周公後通鑑作魯頃公八/世孫公子寛今從漢書為褒魯侯孔均
孔覇/曽孫為褒成侯
[018-43b]
以奉周公孔子之祠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
壬/戌二年春黄支國應劭曰黄支在日南/之南去長安三萬里獻犀牛師古曰/犀狀如
水牛頭似猪四足類象黒色/一角當額前鼻上又有小角
黄支在南海中莽欲耀威德厚遺其王令遣使貢獻
越嶲郡上黄龍游江中
孔光馬宫等稱莽功德比周公大司農孫寳曰周公
上聖召公大賢尚猶有不相悦見書序/召誥今有一事羣
臣同聲得無非其美者時大臣皆失色甄邯即時承
[018-44a]
制罷議者㑹寳遣吏迎母母病留弟家獨遣妻子司
直陳崇劾奏寳坐免終于家
三月大司空崇免以甄豐為大司空
詔封宗室及功臣後
為王侯者百餘人
郡國大旱蝗
莽白太后宜衣繒損膳以示天下莽亦素食上書出
錢百萬獻田三十頃付大司農助給貧民于是公卿
[018-44b]
皆效慕焉凡獻田宅者/二百三十人
六月隕石于鉅鹿二
大夫龔勝邴漢琅邪/人罷歸
勝漢以莽専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依昭帝時韓福
故事事見/前加優禮而遣之楚又有龔舍與勝相友並/著名節世謂之楚兩龔舍
以勝薦為諫大夫復拜光禄大夫終不肯起以魯詩/教授年六十八卒漢兄子曼容亦養志自修為官不
肯過六百石/其名過于漢
秋九月戊申晦日食
[018-45a]
匈奴單于遣女入侍太皇太后
莽欲説太后以威德至盛異于前乃風單于令遣王
昭君女須卜居次云集覽須卜姓/居次云其名入侍太后賞賜
之甚厚時頒四條于匈奴凡中國亡入匈奴者烏孫/亡降匈奴者西域諸國佩中國印綬降匈奴
者烏桓降匈奴者皆不得受因/收故宣帝所為約束封函而還
癸/亥三年春聘安漢公莽女為皇后
莽欲以女配帝以固其權奏請考論五經定取后禮
正十二女之義十二女見公羊傳註何/休曰諸侯一娶九女惟天子娶十二女博采二王後
[018-45b]
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長安者適子女事下有司上
衆女名王氏多在選中莽恐其與己女爭即上言子材
下不宜采太后詔王氏朕外家其勿采庶民諸生郎
吏守闕上書公卿大夫伏省户下咸言願得公女為
天下母太后從之四年遣大司徒馬宫/等迎皇后入未央宫
安漢公莽殺其子宇滅中山孝王后家殺敬武公主及
汜鄉侯何武故司𨽻鮑宣等數百人
莽長子宇非莽隔絶衛氏私與衛寳通書教衛后上
[018-46a]
書求至京師莽不聼宇與師呉章及婦兄吕寛議章以
莽好鬼神可為變怪驚懼之因推類説令歸政衛氏
推原比類而説/誘之令其歸政宇即使寛夜持血灑莽第門吏發覺
之莽執宇送獄飲藥死盡滅衛氏支屬唯衛后在呉
章腰斬初章為當世名儒教授千餘人莽以為惡人/黨皆當禁錮不得仕宦門人盡更名他師平
陵云敞時為大司徒掾自劾呉/章弟子收抱章尸歸棺歛葬之莽因是獄連引素所
惡者悉誅之元帝女弟敬武長公主素非議莽紅陽
侯立莽尊屬平阿侯仁素剛直皆以太皇太后詔廹
[018-46b]
令自殺郡國豪傑及漢忠直臣不附莽者何武鮑宣
等皆坐死凡數百人北海逢萌字子慶北/海都昌人謂友人曰
三綱絶矣不去禍將及人即解冠挂東都城門歸將
家屬浮海客于遼東
甲/子四年春正月郊祀髙帝以配天宗祀孝文以配上帝
夏安漢公莽自加號宰衡
初陳崇張竦奏稱莽功德以為宜恢國如周公至是
太保舜等及吏民上書者八千餘人復請益封公以
[018-47a]
新息漢縣故城在今/河南光州息縣召陵註見/前二縣及黄郵聚在今/河南
南陽府/新野縣新野即今/縣田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公為宰衡
位上公尋升位在諸侯王上莽雖専權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側長御方故萬端賂遺以千
萬數以故左/右日譽之
起明堂辟雍注俱/見前靈臺應劭曰天子曰靈臺諸侯/曰觀臺以望氣書雲物立樂
經徴天下通經異能之士
莽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者築舍萬區立樂經益
博士員經各五人徴天下通一藝教授十一人以上
[018-47b]
及有逸禮古書天文圖䜟張衡曰圖䜟虚妄成/哀之後乃始聞之鍾律
月令兵法史篇文字孟康曰史籕所作/十五篇古文書也通知其意者
皆詣公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前後至者千數
徵能治河者
時徴能治河者以百數其大略異者闗並闗氏夏大/夫闗龍逢
之/後言河决率常于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䟽
惡聞禹治河時本空苦貢反下/開空同此地宜勿以為官亭民
室韓牧以為可略于禹貢九河處穿之縱不能為九
[018-48a]
但為四五宜有益王横言河入勃海地髙于韓牧所
欲穿處徃者海溢西南出寖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
海所漸矣禹之行河水本從西山下東北去周譜如/淳
曰世統/譜牒也云定王五年河徙事見/前則今所行非禹之所
穿也又秦攻魏决河灌之事見/前决處遂大不可補宜
更開空使縁西山足禹貢錐指横所云西山足即宿/胥口也宿胥口在今濬縣之西
有上陽三山曰同山曰白/祀曰枉人所謂西山者也乗髙地而東北入海乃無
水災時莽但崇空語無施行者
[018-48b]
冬置西海郡故郡在今青海東水經河水又/東自河曲逕西海郡南即此
莽自以北化匃奴東致海外王莽傳東夷王/度大海奉國珍南懐黄支
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將平憲等多持金幣誘塞
外羌豪良願等獻鮮水海即青海/注見前允谷在西寜邊/外黄河北鹽
池在青海/西南地莽奏以為西海郡增法五十條犯者徙
之以千萬數民始怨矣
更定官名及十二州界
分京師置前輝光後承烈二郡更公卿大夫元士官
[018-49a]
名位次及十二州名分界郡國所屬罷置改易吏不
能紀
乙/丑五年春正月復南北郊
三十年間天地之祠凡五徙自成帝建始元年作南/北郊永始三年罷成帝
崩太后詔復之哀帝建/平三年再罷至是又復
夏四月孔光卒謚簡/烈以馬宮為太師
光自莽稱宰衡愈恐固稱疾辭位太后詔令十日一
朝賜靈壽杖顔師古曰木似竹有枝節/自然合杖制不湏削治省中坐置几
[018-49b]
及是卒贈賜葬/送甚盛以宫代之
五月安漢公莽自加九錫何休曰一輿馬二衣服三樂/則四朱户五納陛六虎賁七
弓矢八鈇/鉞九秬鬯
吏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書者前後四十八萬七
千餘人及諸侯王公列侯宗室見者皆叩頭言宜亟
加賞于安漢公乃策命莽以九錫
封王惲等八人為列侯
先是莽遣惲等八人行天下觀風俗及惲等還詐造
[018-50a]
歌謡頌功德莽以詔皆封列侯時廣平相班穉不上
嘉瑞琅邪太守公孫閎言災害甄豐劾閎造不祥穉
絶嘉應皆不道穉班偼伃弟也太后曰班穉後宫賢
家我所哀也于是閎獨下獄誅莽又奏為市無二價
官無獄訟邑無盗賊野無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
之制違者象刑白虎通曰象刑以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幪巾犯劓者赭其衣犯臏者墨其臏
犯宫者屝犯大辟者衣無領縁/投之于市與衆棄之屝草屦也
發定陶共王母及丁姬冡取其璽綬
[018-50b]
莽奏共王母丁姫懐帝太后皇太太后璽綬以葬請
發冡取其璽綬太后不許莽固爭太后詔因故棺改
葬之莽又奏共王母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
藩妾服請更之奏可公卿在位皆阿莽指入錢帛遣/子弟及諸生四夷凢十萬餘人
操持作具助/將作掘平之
秋八月馬宫罷
宫嘗與議傅太后諡及莽追誅前議者宫為所厚獨
不及宫慙懼上書自言詔以侯就第莽簒位以宫/為太子師死
[018-51a]
冬十二月王莽弑帝
帝益壮以衛后故怨不悦莽因臘日漢以大寒後/戌日為臘上
椒酒置毒酒中帝有疾莽作策請命於泰畤願以身
代藏策金縢敕諸公勿敢言帝崩莽令斂加元服吏
皆服喪三年
葬康陵在西安府咸陽縣西綱目于平帝不書葬徐昭/文以為春秋不討賊不書葬以為無臣子也綱
目即此意考是時元后方臨朝非臣子比且莽居攝數/月劉崇翟義即起兵討之但不克耳不可謂無臣子今
依漢書及通/鑑仍書葬
[018-51b]
史臣曰孝平之世政自莽出觀其文辭方外百蠻無于/思不服休徴嘉應頌聲並作至于變異見于上民怨
下莽亦不/能文也
以平晏為大司徒
太皇太后詔徴宣帝元孫莽居攝踐阼
太后與羣臣議立嗣時元帝世絶而宣帝曽孫有見
王五人淮陽王縯中山王成都楚王/紆信都王景東平王開明列侯四十八人
陽興侯/寄等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後乃悉徴宣
帝元孫選立之先是泉陵侯劉慶上言皇帝富于春
[018-52a]
秋宜令安漢公攝行天子如成王周公故事羣臣皆
以為宜至是前輝光謝囂奏浚井得白石有丹書文
曰吉安漢公莽為皇帝太后曰此誣罔不可施行太
保舜謂太后事已如此莽但欲稱攝以填服天下耳
太后不能制乃下詔令安漢公居攝踐阼如周公故
事禮儀皆如天子祭祀賛曰假皇帝民臣謂之攝皇/帝其朝見太皇太后皇帝皇后皆
復臣/節
[018-52b]
御批厯代通鑑輯覽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