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e0058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姚秦-竺佛念 (T@YUAN)





《十住斷結經》卷第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了空品第五



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修成菩薩於
五住中當淨其地?」


佛告最勝:「修成大士常當
遠離居家財業,亦莫親近頻頭彌淫村,修善
功德念除憎嫉,遠離俗會世間因緣,當念和
合遠離忿諍,言當護口無亂彼此,常當自卑
不懷貢高,雖多技術不輕懱人,斷除無明
消滅五陰,息老病死諸所作為,不興塵勞亦
復不與六十二見而共和同,不自稱譽亦不
自卑,過世八事無有高下,常知恭順去諸苦
惱,不行癡冥覺寤睡眠,度諸恐懼不與罪
俱及諸心垢,斷於五陰乃至生死身魔罪魔
死魔天魔,思惟抑制不造彼緣。如所聞慧輒
能建立,應如斯行而無所有,諦入慧意學無
厭足,無所貪慕亦無適莫,歡喜啟受心懷悅
豫,身輕志定其意和雅而無煩憒。所學法本
說法無窮,心常趣道禁法自守,好從正真
不處邪部,唯好妙慧分別種種諸度無極,逮
得菩薩大乘經籍,善權方便隨前應適。心復
察解了無神通,常欲聽聞無生滅法,了十二
緣達知無常,暢演苦諦亦無吾我,解知空定
[002-0973b]
分別無相,深體無願曉生死苦。成就功德所
聞勤執,貪慕三寶亦欲知俗復知道法,忠心
附近以為伴侶,普入諸法欲除貧匱。甘受正
道,其無知者化令成就,同功勳業。明識其本
念避眾惡,約身智達兼利眾生,處安隱行亦
不懷恨,欲了最妙無極之行。


「復次,最勝!修成
菩薩念諸佛法,云何得成無上道要?如所聞
慧便能成辦,所入隨時亦不越次,聽彼音響
然後調正,深入於觀知心所行,御身求度而
濟眾生,不計無常亦無所著,探察因緣所可
施設,我人壽命去來現在,成功德業分別禪
定,空無相願護已自守,不隨貪欲遊於三
昧而修正受。


「如是,最勝!修成菩薩入百千定
不以為難,菩薩周處靡所不到,唯不願生無
色天上及光音天,亦不永入滅盡定中。悉知
本際思惟執持,亦了本無而不取證。所以然
者,皆由眾生垢未除故。知其眾生解無吾我,
習行大慈不捨悲哀,普入一切生死之難,遠
離貪著諸所榮冀,教諸犯法亦不為非,行權
方便教化無方,隨前眾生心在愛欲,使觀惡
露修不淨行,然後菩薩乃取盡證,雖現滅度
亦不永滅。修成菩薩,所度無窮亦不可盡,各
得其所使心無恨,不失威儀禮節之禁,出入
安詳無有卒暴。夫欲無諍莫若自守,賢聖默
然唯常寂靜而無言說。夫無言者,乃謂清淨
虛無澹然,亦無方圓科限之異。賢聖默然
者,自護身口心觀,說者勿與同處,身欲不動
心無變易,亦無希望復無所想,是謂修成大
士之行。欲不色惑當正其心,以正其心,便為
[002-0973c]
達至永寂無為;若不寂靜將養已者,無得自
稱亦莫賤人。無高下者可謂順法,所為不
失亦無所失,解本無空便無所得失,等觀三
世亦無差特,眼色及識無所止住,耳聲識鼻
香識舌味識身細滑識意法識悉無有主,亦
無所住亦無吾我。觀諸法行悉無我所,我者
變易從本淨故,如爾審諦知無吾我。無吾我
者是謂為慧,明了所有如無所有,亦悉空寂
本末清淨,心常不離諸法之本,思惟遠離九
眾生居。所以然者,輪轉沒溺周迴馳趣,不免
九處眾生之類,身異想異謂天及人。


「復次,最
勝!或有眾生身非一種成就一想,謂梵身天,
最初出現降形世間,貪著甘味漸失天威;復
有眾生一身不異有若干想,謂光音天,功德
儀容威神殊特;或有眾生一身一想,謂遍淨
天,進趣儀則唯行極妙;復有眾生意至無量
虛空之念,心不著有亦不趣滅,是則名曰空
入天是;復有眾生,意繫識想遺去形體,不
復役思有希望求,斯則名曰識入天也;復有
眾生無所貪求,消除是非內心充足,於諸
味著無所興想,是亦名曰不用入天;復有眾
生建立弘誓求于無為,觀無色界而無形質,
謂為泥洹無為無作亦無造者,精其志願貪
得生彼,壽八萬四千,劫數之期竟彼壽已,神
當遷轉趣於五道,應所生處中陰便往,迎其
魂神將詣胎室,然後乃知非真滅度,癡心隆
盛便興恚怒,心念口發種罪深殃,背聖言教
虛辭不真,誑惑世人權詐不實,乃從久遠
經歷苦行停至泥洹必然無疑,我今云何
[002-0974a]
更涉生死?吾今乃信知無泥洹,亦無神通得
道之人,思念之頃神趣惡道,斯由誹謗賢聖
之人。


「如是,最勝!修成菩薩欲成無上正真之
道等正覺者,常當思惟心念去離九眾生居,
一切眾生我人壽命無所希望,所作因緣皆
悉避之,亦莫思惟俗間之念,消除一切眾念
之想。修成菩薩,復於十五殊特之心,向法次
法進成其道,從第一法入苦法忍,增於善
根同無漏行。從於五住至得如來,悉具善根
思惟欲愛,五住菩薩斷除欲愛,滅不善根住
于欲界,執忍苦慧思惟苦本,無形界中無色
之身,不待思惟苦之元本,是故菩薩不於
無形除欲界法,增不善根有九十事,無漏慧
藥亦有九十,以十要法,對不善根及欲界淫
微細之垢,餘八十法,斷除八十不善根本,雖
非斯盡轉轉使微。盡道聖諦亦有無漏合法,
亦有有漏合法,修成菩薩於五住中唯斷有
漏合法,不斷無漏合法。於有為性亦有合
法,於無為性亦有合法,爾時菩薩唯斷有為,
未除無為相應合法。


「如是,最勝!修成菩薩復
當修行五分法性,思惟分別了知無二,戒身
護命清淨無貪,瑕穢已除眾定已成,是謂,最
勝!名曰定身。分別諸觀無若干想,亦復不起
想著之念,解了無一故曰慧身。三世解脫無
所點污,亦不恐畏懷退轉心,是謂名曰解脫
之身。已能成辦第九解脫,故曰解脫知見之
身。有為緣者是解脫身,無為緣者解脫見慧
身;有漏無漏亦復如是。是謂,最勝!修成菩薩
便能習學色緣盡法,未能斷除非色緣盡。云
[002-0974b]
何菩薩色緣盡法、非色緣盡?色緣盡者,若眼
見色便生眼識,分別是非善惡之法,興意染
著終已不離;修成菩薩便當執智御使不生,
除去穢惡不淨之行。非色緣盡非智所及,不
生眼識分別是非善惡之行。所以然者,非彼
境界之所攝持。今當引喻用自覺悟,大智之
人以譬得解。猶如有人疲極睡眠,神識安靜
形不動搖,無觸擾者,目不見色識不流馳,
不興想念,眼既內存外色遊逸,當時澹然,目
不加功、識不散落,應現之色忽然便過,亦不
停住有所滯礙。所以者何?用無所有性自空
故。如是,最勝!修成菩薩常當思惟分別妙觀,
斷除非色緣盡之法,亦不與俱復不施設。當
學了知非色緣盡,非有非無亦無成敗;復當
修行賢聖八正除於八邪,成就三昧百千定
意,五邪心法三邪非心見,念定方便斯在諸
地。初禪以還便有邪志,邪見顛倒不在六識,
四邪盡在六識身中,共相連綴,不相去離。所
以邪見不通識者,五識雖決無方便力,意識
慧了有方便力。中禪以上亦無邪志,但有邪
見與三十六法共相受。入初禪以還唯有邪
志,與十八法而相受入。五識陰中,雖有邪志
自不相知,中間禪內雖有邪見自不相應。發
意菩薩至于四住,行於苦智忍辱之慧,消滅
邪見遠離邪志;修成菩薩進向六住行玄通
智,斷三界緣乃應真際。先當精勤斷於奔逸
殃禍之病,愚癡猶豫興造五邪,遍布三界無
空缺處,十八結本生八百法,有苦無集亦
與相應,有集無苦亦與相應,癡愛同空而
[002-0974c]
共相生,於苦門中無明結除,集諦無明而不
消盡,還生於苦愛亦不除,坐佛樹下決眾疑
心,正住佛道不懷異意,得成正覺無上道
時,與無央數不可稱計眾生之類普使濟度,
解知緣著諸起滅法,斯亦空寂而不可見。五
住菩薩得非色緣盡空性法時,諸塵垢病亦
皆消滅,常以五法制御愛著,通六識病普在
三界,拔其根本使不增長,瞋恚五藥具六識
身,不及上流獨在斯界。慢有五法一意識身,
而在三處根深難動。邪見四藥一意識身,亦
在三處往來不息。願疑四行及意識身,復在
三處慳嫉思惟,不在三處睡眠覺寤。當念
遠離不與雜錯,去眾煩惱不為癡冥,求脫恐
懼不與同處,常念建立一切智心,隨諦黠慧
如空無礙,如無有吾則無有我,除去我見
故曰苦慧。集諸所有皆無所有,悉無本末亦
無住處,不染愛著故曰集慧。解知集者
為摩滅法,學正真要知無本際,悉為消滅故
曰盡慧。達照眾心朗如雲消,玄通明徹無有
塵垢,是謂,最勝!菩薩道慧。便能觀察為曉五
陰,知四大本解六衰病,分別四諦暢十二緣,
廣演三世分別一切諸使所興,曉了五陰諸
所生滅,不見諸法有來往者有塵垢者,亦復
不見有生老死。所以然者,由其本性不可得
故。因緣以滅離諸著斷,諸法垢盡無有罣礙,
言教已定亦不動搖,猶如幻化夢中所見,芭
蕉野馬呼聲之響,鏡中之像水中泡沫,觀於
色相我人壽命,解色如是諦無所生,觀了此
法而悉清淨,空無所有曉是五陰,我人壽命
[002-0975a]
實如幻化,識亦無形而不可見,不見動轉有
其處所。復當曉了非常苦空非身之業,其知
是者乃達五陰,諸法慧義亦無起滅邊際,所
生地水火風不見增減。觀於法界亦無剛柔,
究尋水性則無有水有所潤漬,思惟火界復
不見熱,了風境界不見施張有動搖者。分別
四大不見有起生滅增減,便能曉知言數之
慧,廣慧深慧無比之慧,謂眼見色便生識想,
以法界觀亦無眼視悉知空寂,復於法界觀
耳聽聲,亦復不見聲所從來,恍惚自生而
復自滅,鼻香舌味細滑意法,不著不斷無有
興衰。悉具足觀眾生性行,志操不起皆悉平
等,不可別離無若干想,空無有異亦不可量。
泥洹法身等如虛空,法界真際斯同虛空。


「如
是,最勝!修成大士復觀眼空而無吾我,非不
有我,我及無我是亦悉空。解我空者,在諸衰
入不見端緒,諦計六衰不著不斷,是謂菩薩
於六衰法而無起滅。眼色為衰眾亂之首,設
能觀視而不轉者,則六衰淨而無瑕穢,成大果
證無復憂畏;於衰不淨則損道性。菩薩弘誓,
行大慈悲普覆一切,為其受苦不以為痛,無
有近遠嶮恐之難,要度眾生而不樂道,勸行
施德修善功德,是曰修成菩薩思惟觀法。五
陰六衰悉無處所,亦無形兆進止所趣,復以
苦集盡道分別五陰,生者滅者有增有減而
悉無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
會苦,恩愛離苦所欲不得亦復是苦,取要言
之五盛陰苦。是謂,最勝!名曰知苦。尋察根
源由苦枝黨所生為集,貪著愛欲,玩之
[002-0975b]
寶之莫知為幻,知而遠之故曰知集;諸垢永
除更不造新,願欲畢故使不復生,色現尋滅
不令停滯,了集常寂是謂知盡;解八正道亦
無體性,親踈近遠住止之處,變化無窮而不
可極,蕩除塵穢照曜愚冥,無形無聲存亡之
體,為諸迷惑導引之首,入無為路故曰知道。
菩薩分別四諦亦不取證,欲護一切在生死
者。真諦之相無相無形而不可見,審解如本
則應法性,世俗言教假號有名,其實字體不
生不滅,無所染著得聖諦心。不念有無審解
本者,一切諸色普悉平等,亦無高下生若干
心,是則名曰分別聖諦。菩薩聖諦其實有一
而無有二,無著至真無所希望,亦不想求色
亦不想求無色,於想無想平等無二,是則名
曰真諦之相。已獲審諦如實諦相者,便能
曉了五陰之相,五陰所生苦毒之相,是煩惱
相。菩薩復當思惟滅於百千之苦,皆歸空無
磨滅之法,不起念故名曰苦諦;演暢五陰所
出生處,除去愛著是曰集諦;若心流馳多諸
想求,分別其意亦不貪慕,不與三世愚心同
處,亦不住中而有僥倖,悉去塵勞是為盡諦;
欲成無上正真道者,了苦集盡斷邪疑心。如
是,最勝!修成菩薩於五住中當淨其地。」


根門品第六



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上位菩薩於
六住地而淨其行?」


佛告最勝:「上位菩薩常當
修行六度無極,不慕所有,成本果誓去聲聞
心,欲淨國土無緣覺意,所為弘廣不為小心,
見乞索者先自除貪,尋赴前人使得飽滿,所
[002-0975c]
有珍奇殊妙之物,念先給人不懷悔意,遠離
吾我去計常心,其智無量亦無窮盡,願欲聽
採深妙之法,淨身口意不犯一切戒,常欲擁
護諸持戒人。上位菩薩心恒慈仁,不懷傷害
加于眾生,身自不殺不教他殺,見有殺者勸
使修善。不盜人物如毫釐許,設有犯者教令
改悔。又常專心不犯淫泆,若見犯者使修淨
行。常行至誠初不兩舌離別彼此,有諍訟者
和解令散。忠言諫喻普令行善,終不罵詈使
人恚怒。見瞋恚者令行忍辱,不為惡口有慚
愧心。所言護口不忘言說,於一切人思惟
平等。不念憎嫉除其憍慢,不生恚想向于眾
生。每自剋責願欲上及,今不行忍後致醜陋。
常正其心不輕後學,懷抱悅心在道法者。其
心清淨無有塵勞,愛樂深妙無比之法,四無
所畏降伏外學,使修淨業能出其上。至心在
道遵奉慈仁,若見沙門異學梵志,便能師事
務令得所。所以然者,由成佛道成一切智,心
常柔軟不行卒暴,若見他非護己不為,初不
漏失有非法行,亦無聲聞緣覺之心,於諸所
犯不見所犯,所生之處亦不愚闇,常行精進
不為懈怠,不與邪部而共周接,設見弊惡無
返復者,不與從事言談密欵,奉戒完具未曾
缺漏,近智慧人解深法者,亦不違遠有疲厭
意,篤信淨戒所修真正,不為邪部之所染污,
慎守其法如所應行,一切眾生歌歎其德。掌
護法律清淨無瑕,所行堅固本心決了,無能
說非言有瑕疵。所以然者,斯由行正不懷邪
道,其戒完具不復毀戒。所演音響莫不宣
[002-0976a]
聞,諸佛正覺之所扶持,任己娛樂亦無所求,
常知止足無所貪慕,其心純熟眾惡以除,身
意澹然無所欣樂,常好閑居無心親近,在於
亂憒具能分別備悉道法,不從外道有所諮
受。謹慎威儀未曾失禮,不以好服而為綺雅,
誓如本願德無能逮,不以甘美而亂心意。己
有道力制持德業,所修順戒不妄調戲,天人
衛護使成究竟,行慈普念眾生之類。又修悲
哀忍眾塵勞,遵奉守護使不懈怠,行平等心
善惡無二,為一切任荷負重擔,常察觀了不
為損耗,不聽心識馳騁眾想,不念其惡不傳
人非,護一切意總攝牢固不興其意,隨所思
惟念恒布施,養育一切眾生之類,使行忍辱
不起異心,志願精進終不迴轉,禪思寂寞
得安隱定,奉遵智慧博覽眾義,所演如海
亦無厭足,故修廣聞學戒要法,隨逐善友欲
達諸法,常離惡師遠諸邪學,夫邪學者非真
正道,無猗身相貪著文飾,知諸萬物皆歸無
常。其戒功德淨如紫金,所施意淨亦無悔恨,
心意清淨終無虛飾,所學微妙亦不煩憒。其
意鮮明無有垢濁,本行清涼心不焦燃,雖在
迷惑不隨淫欲,意不懷亂常若一定,息諸結
縛永無起滅,終不誤失靜寂通徹。戒具不缺
無所漏失,隨其本要亦不遺捨。諸佛定根而
悉分別,用平等心度諸眾生,從一切智入解
脫門,遊諸三昧悉現在前。不貪身命不有一
切亂想之念,不計我人壽命之著,亦不思惟
名色痛想行識,不猗身口四大造色,其真諦
相實解如本,分別造色一無有二。復當思惟
[002-0976b]
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受心法,普皆清淨一
相無相而不迷荒。諦觀諸法以過空行,無想
無願亦無形像,度於三界不染不著,無解不
解亦無繫縛,復不生念亦不見生。所以然者,
一切諸法都無所生,常當慈愍不念殺盜,育
養一切欲令生活,亦不妄取他人財寶,好憙
恩施,不念邪淫遠離於色,初無欺詐謗讒於
人,所說忠信受人善諫心不迷荒,見諸耆年
恒念尊敬,所遊之方加以仁心,各使得所不
令有恨,寬弘包容示以正教,令以平等應於
律法,一切之類亦無枉濫。眾行以備無所
復進,演說究竟度諸眾生,廣為一切發去覆
蓋。上位菩薩法之大主,普演三乘無極之訓,
德過須彌慧超江海,道踰虛空無以為譬。最
勝!當知,用一切人愚癡懈怠、放逸迷惑不順
法教,復當經歷涉生死苦,退廢迷荒纏綿陰
蓋不免三趣,是故如來愍諸不及,為遵一切
諸法之本,悉為一切斷諸習著,二十二病更
樂之本,此諸法者,亦無有法亦無非法,亦無
言教都無所說。所以然者,其無法者,則無所
生亦無所滅,為人說法不見所說。


「如是,最勝!
上位菩薩分別思惟更樂所起更樂所滅,菩
薩觀彼有對更樂,與六更樂而為根本亦當
知之,不為六根本亦當知之,與七更樂共相
受入。復次菩薩,思惟觀了廣語更樂,與三更
樂而作根本,枝流七更少有其分。復次,最勝!
菩薩當復思惟明更樂自相應時,於餘四更樂
共相受入,亦當思惟不興染著。復次菩薩無
明更樂與三更樂自相應時,復與十一更樂
[002-0976c]
少有其分,亦當思惟不興染著。復次,最勝!非
明非無明更樂自相應時,餘十一更樂少有
其分。復次菩薩愛欲更樂自相應時,十一更
樂少有其分,假使恚怒更樂自相攝持,十一
更樂少有其分。復次樂痛更樂復與十二更
樂少有其分,苦痛更樂十一更樂少有其分,
無苦無樂痛更樂亦與十三更樂少有其分。
復次菩薩眼識更樂自相應時,與八更樂少
有其分。耳鼻舌身亦如眼更而無有異,色
相更樂與五更樂為體,便與七更樂共相牽
連。若復聲更樂與三更樂為體,爾時便與十一
更樂而共相連。若使香更樂與二更樂為體,爾
時便與九更樂而共相連。或時味更樂與四更樂
為體,是時便與十一更樂而相牽連。若使細
滑與三更樂為體,便與十三更樂共相牽連。或
時法更樂與二十二更樂共相為體,爾時與一
切諸更樂而相牽連。上位菩薩常當思惟更樂
興衰起滅之處,一一分別令不增減,便能消
滅諸塵欲結。以能滅結,心亦不著計常之想,
亦復不見我人壽命生滅著斷。


「如是,最勝!六
住菩薩以真諦心,不念有無審解空者,於諸
更樂了別為一。菩薩當知,或時有對更樂與
一根為體,是時別與八根相與牽連。上位菩
薩復當思惟專意在前,一一分別心不染著。
菩薩復當觀察,廣語更樂與五根為體,爾時
別與八根共相牽連,亦當思惟意不染著。菩
薩復當思念明更樂與三更樂為體,爾時別
與九根共相牽連。復次無明更樂自為體時,
亦與六根共相連綴。非明非無明更樂自作
[002-0977a]
體時,與十一根而共牽連。愛欲更樂亦與四
根共相牽連,恚更樂復與四根共相牽連。樂
痛更樂與二根為體,與九根共相牽連。苦痛
更樂二根為體,復與六根共相牽連。無苦無
樂痛更樂與一根為體,爾時復與無根共相
牽連。復次菩薩眼更樂自為體時,與九根共
相牽連,耳鼻舌身亦復如是。意更樂與五根
為體,是時與八根共相牽連。色更樂與二根為
體,便與五根共相牽連。聲更樂與三根為
體,爾時便與八根共相牽連。復次菩薩亦當
思惟,香更樂與六更樂為體,爾時便與九根
共相牽連。設味更樂與二根為體,是時便與
十一根共相牽連。或時細滑更樂與一根為
體,便與八根共相牽連。菩薩復當觀知,法更
樂與十九根為體,便與十三更樂共相牽連。
假使菩薩思惟挍計,除去貪著不造更樂,便
能充滿一切諸願,以金色光相好嚴身,光曜
普照靡不周遍,深解諸法悉為空寂,曉知法
本亦無有法亦無非法。所以者何?其無法者,
則無所生亦無所滅,而為說法不見所說,非
真實法,假號言耳。內有六受外有六入,五陰
諸種及一切入,斯皆虛寂皆悉假號,分別章
句及一切法,以真諦觀亦無五陰、四大諸種,
及二十二更樂之本無有斷滅,亦無是常非
常,亦無堅固是,謂名曰諸法無言。一切諸法
本末清淨,皆空皆寂無有其名,一切法性及
與名號,皆亦自然悉無所有,是諸佛教亦復
如是。普當修習無處所法,何謂修習無處所
法?謂習憺怕悉無所生,修於無欲行真諦法,
[002-0977b]
習學本無而行法界,亦習本際了知悉空,一
切諸法皆無所住,無所習行無行不行。


「如是,
最勝!六住菩薩解諸法空,復當修習威儀
禮節,不取當來已捨過去,不念現在亦無我
所,無所受取亦不有主,復無被服不可覩見,
為究竟空故無有盡,設有文字亦假號耳。其
無盡者則無所生,以其本淨志意憺怕亦
無出生,當離所生及無所生。已所習學亦無
聲響,不見進趣亦無退者,推尋邊幅則無有
底,亦不無底不起不滅,是則名曰達於本空。
講宣平等亦無想念,無近無遠亦無足跡,是
謂為習。所言習者,入於法律,一切諸法假
有號耳,亦無來往周旋之處,無得無失無聞
無見,是謂常在住於法界。其能奉行如是法
者,是名為習。云何為法?所言法者,法不念法
亦不毀敗,復不恐難無有希望,設無希望亦
不想報,若不念報則除一切望想之累,不逆
當來不住現在不憶過去,如是行者便能具
足等於三世;三世等者則無言說,不用住故
而度眾生。最勝!當知,如來出現演此言教,使
眾生類得度彼岸,有佛無佛法性常住,法界
自然亦不變易,法界住者是謂寂然。復以何
故法界自然?以無吾我故曰自然。或時菩薩
計是我所,自謂有身意所專著,受五陰形觀
見因緣,名色思想周旋處所,言辭往來依倚
識知,名號假設心中稱量,觀察本末四大諸
入,是時菩薩復作是念:『我當勸進度三界人,
當使捐捨淫怒癡病,修習道教入三脫門。』若
復思惟:『使眾生等致於道迹,至成羅漢得四
[002-0977c]
果證。』或復思念,意止意斷、神足根力、七覺八
道、空無相願、四諦真如滅於塵勞,有是思想
內於眾生為眷屬者,則於法界而有缺減。六
住菩薩,以是遠離,不與緣覺聲聞之心,行菩
薩業大乘之誓,發大弘益曠大之意,心自
念言:『若我作佛務求道慧,於百千行使不耗
減。我當布施捨乎慳悋施以法財;淨其禁戒
斷除瑕穢謹慎守行;建立忍辱刈去瞋恚體
行柔和;若修精進,護懈怠垢,勤力遵修初
不棄捨;若處閑居修於正受,意不亂轉逮得
一心,從三昧起奉行其義,六度無極開化眾
生,以求佛道。』欲成道果要由六住成等正覺
降伏眾魔,轉無上法度脫人民,以佛永寂而
滅度之,究盡聖慧學治住地,宣暢如來十力
之業,十八殊勝不共之法、四無所畏,分別辯
才通達無礙,亦不想求,於色無色無所貪慕,
應適前人分別五陰無所起滅,生老死苦
是惱之相設解空者,是謂苦諦。曉知五陰
所從緣起,所見萬物皆有想求,別了其意而
無是非,雖不求者亦不永忘,是謂集諦。不
與去來今現在事而俱同塵,亦不住中有僥
倖心,悉知消滅而無所有,是謂盡諦。欲致道
者了苦集盡,以八十四聖所尊重神達之
智,除去緣縛猶豫結網,是謂盡諦。分別四諦
一切所現,善惡苦樂心知世間,悉了本末不
以為求,雖不求望不取其證,是謂菩薩行於
道諦。解了身空寂滅不起,以無殃釁亦不除
罪,無取無捨復無斷壞,無身不身不見施設
有造作者,不在彼此亦無中間。


「如是,最勝!上
[002-0978a]
位菩薩常當思惟,除二十二更樂之本根連
之殃,乃能修習崇菩薩業。是謂,最勝!上位菩
薩於六住中而淨其行。」


廣受品第七



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阿毘婆帝菩
薩於七住地而淨其行?」


佛告最勝:「菩薩常當
於七住中,必報施勞終果其願,去離計著不
見有我,雖度眾生不見有度,亦復不見我人
壽命,斷滅計常十八本持諸入之性,遠諸衰
入顛倒之想,亦不願求欲生三界。常欲親附
依佛法眾,戒念天施空無相願,亦復不見有
入道者。雖知有空無想之證,知而不處不入
其境,慧過無願身口意淨,悲念一切眾生之
類復不自念,哀愍眾生等視諸法,斯空無主
亦無所入,欲為導御勿為貢高,無所生忍報
應之果,一道教授不猗名色,永離邪業而無
所著。求想知滅而不迴轉,自調其意慧無所
礙,永去三塗不染於欲。菩薩所說建立應時,
出入進退不失儀容,一切望想貪求之意永
不生念。諸所受取審諦安詳,散所施設無有
錯誤,亦無此心懷勝負意。常當思惟寂然之
法,其寂然者,斯乃名曰不退轉法。諸佛皆
歎而授名號,乃得稱為無所生慧。所以者何?
於一切法亦無有心,其無心者則無所生,無
所生者是則堅固不退轉地。又初發意菩薩
心者,牢固其志,常當守護弘誓之心,猶若金
剛不可沮壞,遊於無量生死之難,一切所有
施無希望。常有等心加於眾生,我皆當度一
切萌類,以佛無為而滅度之,雖度眾生亦無
[002-0978b]
有人至無為者。解一切法斯無所生,分別曉
了一切諸法,常加精進無所遺漏,其慧普入
靡所不達,具一切智了入妙門,諸所愛重無
有增減,以無貪悋斷諸妄見。阿惟越致雖在
三界不起眾想,若起想著便在邊際。在邊際
者,計於吾我倚其所施,願及一切蒙勸助
福,作是施者,便有三礙我人想施,流轉生死
纏綿在俗,終不能得度世之道。


「最勝!當知,於
是菩薩若惠施時不著吾我,不見受者而有
所取,設有所施未曾望想而求報應,菩薩所
施勸助一切,用求無上正真之道。平等三世
無去來今,了一法身不處生死不止滅度,教
化一切悉無所住,柔和心性愍哀諸厄,等心
廣濟一切眾生。親善知識諮承未及,習求經
籍用悟疑結,數念捨家不慕居業,解了相好
達之無形,等觀諸法明悉解正,無所從生宣
暢一品。蠲除眾念去諸亂想,捨諸邪見滅塵
勞穢,寂然審諦其心調和,志不懷害不隨滅法
。若入此地在其處者,乃當名曰號不退轉。
一心入眾,恒以神通而開化之,解諸佛土空
無所有,普悉逮致究竟之處,具足曉了眾生
根元,隨其所好而為示現。


「最勝!當知,七住
菩薩精進勇猛如幻三昧常現在前,隨彼眾
生心意所趣而度脫之,或入五道逐而救護,
不捨本願從其本誓輒得成就,識別種種言
辭所說,尋以辯才報前音響則為說法,先達
了知命根所趣,至欲成道坐佛樹下,莊嚴道
場功勳具足,通諸佛法靡不周悉。菩薩恒當
思惟退不退轉,極妙之法悉達諸觀,了其邊
[002-0978c]
際而無處所,亦無有終亦無有生。菩薩思惟
不退智忍,明知諸法聚散堅強,永使滅度。不
退智忍,雖處放逸了於諸法,而無馳騁。不退
智忍,復在諸法解知五陰起無所起。不退忍
者,解一切法無有音聲,所謂無響亦無往還;
不退智者,存於諸法具足眾妙,六度無極周
遍虛空而無缺減。不退忍者,雖在諸法無來
無去,立坐臥寐無應不應;不退智者,法性
常住住無所住,亦無窠窟有其處所。不退忍
者,悉於諸法無尊無卑無高無下;不退智者,
於一切法捨離斷滅計有常心。不退忍者,皆
由眾苦而生恐懼,當知本空亦無處所;不退
智者,於一切法去諸覆蓋,普遍如空捨除六
事。不退忍者,復於諸法消化塵垢不念不忘;
不退智者,一切諸法無應不應亦無合散,雖
遊諸法蠲除塵勞永使無餘。不退忍者,因從
其慧行無所習,悉無知者亦無不知無思無
見;不退智者,諸法無動無能搖者,澹泊寂然
亦無想念。不退忍者,諸法磨滅無有退轉,皆
悉滅盡不可模則;不退智者,於一切法本末
無住性自如空。不退忍者,一切諸法皆在幽
隱靜寞之地,所至無礙亦無患難;不退智
者,法界性住常以隨時興顯諸法。不退忍者,
一切諸法悉為空寂,不念不捨無著不著;不
退智者,乘載諸法令度彼岸,不見彼此有度
無度。不退忍者,不念諸法生老病死諸入憂
惱;不退智者,攝取諸法而不可得,志在深
妙獲六度法。不退忍者,計於諸法以離垢穢
本末無瑕;不退智者,於一切法奉修平等亦
[002-0979a]
不有轉。不退忍者,不見諸法種性所造了知
為一;不退智者,於一切法亦無所求不懷憂
慼。不退忍者,亦由諸法共相發起,無有中息
而懷懈怠墮在邊際;不退智者,曉了本無無
進無退亦無若干。不退忍者,斷除諸法所歸
音響,皆悉虛空不見相貌,不捨本無法性自
爾;不退智者,於一切法無有罣礙,無來無去
無著無脫亦無所生。不退忍者,除諸穢惡
行甚清淨;不退智者,宣暢諸法調定眾智,降
伏縛著使興道心。不退忍者,悉度諸法輕慢
之輩,乃至恩愛報應之緣;不退智者,一切諸
法以離名句,其名本無無得無失。不退忍者,
普使諸法無放無取不沒不生;不退智者,去
心貪著究竟本末亦無增減;不退智者,為法
根本出生殊勝獨步三界。不退忍者,思惟苦
本退尋分別知所從來;不退智者,分別根門
意識因緣。不退忍者,菩薩要誓終不差違;不
退智者,不以今身更受胎分恒當化生。不退
忍者,思惟陰入諸種興衰持入陰性;不退智
者,分別身中起不淨觀,從頭至足無可貪者。


「最勝!菩薩常當思惟分別了知,初發起學菩
薩心者,以不退忍觀了七本,亦不生滅著斷
之名。七住菩薩復當思惟賢聖八本,皆悉
不見生滅著斷。設使最勝!隨所受生在彼挍
計,若生色界,五地十六四三二一,在下位者
正有七本。亦當思惟,無形界中復有十一,了
知空寂。阿惟越致以能成辦苦忍苦智,集盡
道忍及賢聖智,亦當分別八玄通忍,除五十
二無明之漏。七住菩薩常念依初禪行六聖
[002-0979b]
智,修二三昧及三梵堂緣於喜根,設依中禪
而不取證,當修七智無覺有觀,心行守護空
無相願。假使菩薩因彼二禪思惟八慧,無覺
觀喜空無相願亦不受證。若復菩薩復念三
禪,分別十慧不念覺觀,空無相願快樂自
娛。是時菩薩於四禪中,復當分別十六聖智,
亦無覺行三梵堂等,守護其意而不漏
失。其能入此菩薩寶藏,行於智忍解無瘡病,
不為五十二漏之所繫著,分別諸法次地所起
趣,逮得聖慧不退轉法。假使菩薩修行十六
殊勝之智,終不懷抱狐疑邪見,則能消除一
切眾結,其心堅強而不怯弱,意念牢固亦不
昏忘,獨步三界無所忌難,志若金剛終無羸
劣,心常慚愧羞恥不及,意能照鑒靡不通達,
智如玄明莫不蒙曜,辯才言辭終不有滯,逮
致總持未曾忘失,所為決了不懷沈吟,所在
遊居輒行佛業,所造平等意無增減,言常柔
軟不傷於人,性不卒暴審諦安詳,知人志趣
輒為說法,分別五陰剖判諸入,曉了諸法靡
不備悉,遙覩三世報應因緣,知人心念而為
說法,是處非處善惡果報,慧心甚深亦無邊
畔,明解善權隨時適化,知時進止出入行步
識別可否,威儀禮節初不失宜,所可遊居興
發無上正真道意。


「如是,最勝!菩薩大士在在
處處,說法度人令成道果,棄捨眾難使獲永
安,終不生於八不閑處,所遊國界而得自在,
聞其所說輒得度脫,其有承受奉其言教,尋
便逮致不退轉法,曉了空慧無所從生,便成
無上正真之道。菩薩常當施權方便,亦不自
[002-0979c]
念,吾今以能降伏色想,本我求願今日已果,
不生小心而隨取證,是謂菩薩無有退轉。分
別十二因緣之法,皆由無明便致生死,尋其
所生求不可見亦不可觀,亦非有相亦非無
相,非不有相非不無相。達知如斯因緣之本,
不見所行有正無正及上中下,亦復不見罪
福報應造不善行,解了諸法悉無所生,修諸
法本不見合散,是乃名曰因緣所起。假使無
緣便無憂患,言無患者,無明行滅則無老死
憂悲苦惱。通達識知別十二法,一切有因。諸
法名號因緣合散,非我無我非彼無彼,亦復
不見我人壽命生老無常。不見所入復非有
入,達知識入悉無所入,如是入者則了一切
退不退法。


「是謂,最勝!不退大士若欲具足一
切法者,當了無常苦空非身,雖知虛寂同
眾生故而不取證。菩薩行淨不著有為,眾生
根深不盡有為,解十二緣斯有為法,菩薩導
引使了無為。菩薩雖處無為境界,行空無相
無願之法,不住無為而取其證。了知無常為
磨滅法,修行功德不懷疲極,觀彼受生眾苦
之源,護彼眾生而自省察。觀諸法滅亦不究
竟,觀痛意法尋無處所,觀無所生不見所生,
觀念眾生為彼重任,觀漏無漏不滅三界,行
四等心愍彼後學,意存無著不捨弟子緣覺
之道。


「如是,最勝!菩薩清淨意志審諦,隨人所
好而為示現,應適眾生終無有損得一切願。
以功德慧其心鮮潔,眼所視色索之了無,習
行忍辱不興亂想,其有罵詈瞋恚向者,唯
念其法。解內外空而無所有,亦不起疑而限
[002-0980a]
於空。不自見身及與他人。所以者何?阿惟
越致從索手脚歡喜與之,設復求頭其心倍
悅,不逆前人無所貪惜,求妻子者即持施與
心無變異。所說章句唯務無上正真之道,不
大慇懃勸進於人。作金輪王帝釋梵天,為一
切人說微妙法,發心起學為菩薩道,神通遊
行見十方佛,禮事供養諸佛世尊。正使三千
大千剎土滿其中寶,心終不興想著之心,一
切所有視無所有,亦復不念是我所有,意悉
清淨不想色求。同一法身不可見故,視一切
人如法界住,逮得道眼神足備具。以得慧眼,
便知所有都無所有,漸解如爾真際法性,便
獲佛眼十八法本,分別法眼通達無礙,具足
十力執持弘誓,便至無為不死之境。


「最勝!當
知!其所修行如一切智,習行所住故無所住,
解了此住住無所住學亦無學。菩薩常念空
寂之法,諸法隨順而無反逆,不以隨順而在
平等,不以反逆而墮邊際,復不習邪墮
於魔界,亦不學正僥倖大乘。所以然者,不棄
捨法牢固之要,以不捨法則不犯非,以自知
者無所復作,便能專心制持五陰,使不流馳
便度魔界,無能中道蔽菩薩心。」


爾時最勝白世尊言:「云何不退轉菩薩住無
所住學亦無學?」


佛告最勝:「七住菩薩住於三界,不染三界亦
無所習。不習學者是謂為內,不求習者是謂
為外。雖習於外不隨弟子,觀無所學亦非緣
覺。所謂習者,生死所學菩薩所修,謂學無
知,習無所習學無所學,習是名色習是因緣,
[002-0980b]
習謂我見習者是愛,習是我所亦非我所,習
者雖貪學習布施,習雖犯戒學習護戒,復不
於戒而自貢高,習亦恚相學習忍辱,習為懈
怠學習精進,習為亂想學習一意,習者無明
學習智慧,習無果報學習功德,習為俗業學
習於道,習謂無脫學習得度。如是,最勝!七住
菩薩習無所習學無所學,至無極慧,一切諸
法不見得失,亦無所入亦無不入,不可以色
計有所入,痛想行識亦復如是。不從法數而
至有極,亦復不從非法之數,得至無極。求一
切智,當如智住,不自念法言是我作,作解了
者為一切智。菩薩欲求一切智者,當從四大
造色中求。所以者何?計身則礙而受四生,不
計身者則離愛欲。菩薩住者如智之住,以過
諸界住無所住,不計有生不為生母,若見生
者是皆非生,以知無生號無生慧,作是等者,
是謂平等無極無限大乘之等。」


佛說是時,十
二那術百千天子,悉得無所從生法忍,七萬
二千人皆發無上平等道意。


爾時座上尊大聲聞,長者迦葉、舍利弗、摩
訶目揵連、阿那律、離越、難頭婆羅、分耨文
陀尼弗、空須菩提等,五百羅漢,即從坐起,
齊整袈裟右膝著地,悉以頭面著佛足下,皆
共同時舉聲悲號,哽噎哀感以手揮淚,前白
佛言:「我等見淺永斷聖種,佛道深邃不蒙洗
濯。若有男子女人下至凡夫,在三塗中欲求
道者,當發尊意至成作佛。所以者何?如佛今
日以百千法為吾等說,不能成就發菩薩意,
私抱悢悔永無所及。今雖得道稱為羅漢,六
[002-0980c]
通清徹德超三有,故不如本百千萬劫,作五
逆罪入無擇獄,冀望罪滅會有出期,漸蒙解
脫以至滅度,便得發意成菩薩道。今已根敗
無益時過。所以然者,以其燒燃菩薩種故,
器以穿漏不復容止成菩薩道。飛行蠕動有
形之類,一足二足至百千足,皆悉依地而得
生活,食以甘美衣著軟細,群鳥飛空繫命在
地,吾雖得道猶養四大,我與鳥獸有何差
別?彼雖雜垢漸漸得免畜獸之形,種德不息
成大乘跡,諸天及人皆蒙度脫,自怨鄙陋不
及上尊,皆懷愁憂悔本所修。」


時彼會中千七
百人未踐跡者,先修聲聞緣覺之法,畢志堅
固發無上心,即於座上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因其敷演六度大法,宣暢四諦苦習盡道四
恩四等,訓誨一切令發道心。


時舍利弗承佛威神,宣告來會諸菩薩等:「聽
我曩昔在坏器時,或從一住進至五住,還復
退墮而在初住,復從初住至五六住,如是經
歷六十劫中,竟復不能到不退轉,所興即悔
亦不究竟;設當持心如淨戒者,所願必得而
不犯俗,以智慧法靡不照明。菩薩以住不退
轉地,亦復不計施與不施,亦不見戒、忍辱、精
進、一心、智慧,亦復不從欲、色、無色界法,亦復
不從身口意行,於一切法皆無所著,悉如幻
化野馬影響,所住本末而悉清淨,無有吾我
壽命長短,不見道俗是非名號,亦不自念我
當求是當不求是,無憂喜想無緣無作,亦無
所生亦無所見亦無處所。作是學者,無欲怒
癡無增減學,不墮惡趣有退轉心,欲成至佛
[002-0981a]
當如是習。亦不作罪亦不作福,亦不有成亦
不無成,不想無想,諸法悉等而無差特。」


時舍
利弗說是語時,復有無央數百千眾生,皆發
無上正真道意。


爾時最勝前白佛言:「云何一切諸法皆如幻
化野馬乎?」


佛告最勝:「譬若如化,來不見來去
無處所,解知諸法亦復如是,無所從來無所
從去,性自然住不見變易,諸法無作亦無造
者。如來身者,一為化身,二為法身。夫法身者,
不可覩見亦無形像。化身如是虛空無形。是
謂,最勝!阿惟越致所修行本,在諸大眾能師
子吼,行於空慧無能逮者,功勳純熟諸法清
淨,無極深妙不可思議巍巍難量。如是,最勝!
不退大士於七住中而淨其行。」
《十住斷結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