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60 雜寶藏經-元魏-吉迦夜 (T@YUAN)




《雜寶藏經》卷第三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


兄弟二人俱出家緣
[003-0460b]


仇伽離謗舍利弗等緣


龍王偈緣


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共命鳥緣


白鵝王緣


大龜因緣


二輔相詭媾緣


山鷄王緣


吉利鳥緣


老仙緣


二估客因緣


八天次第問法緣


(二七)兄弟二人俱出家緣第三十八



往昔之世,有兄弟二人,心樂佛法,出家學
道。其兄精懃,集眾善法,修阿練行,未久
之頃,得羅漢道;其弟聰明,學問博識,誦三
藏經,後為輔相請作門師,多與錢財,委使
營造僧房塔寺。時三藏法師,受其財物,將
人經地,為造塔寺,基剎端嚴,堂宇瑩灑,
制作之意,妙絕工匠。輔相見已,倍生信敬,
供養供給,觸事無憂。三藏比丘,見其心
好,即作是念:「寺廟訖成,伹須眾僧安置寺
上,當語輔相使請我兄。」作此念已,語輔
相言:「我有一兄,在於彼處,捨家入道,懃
心精進,修阿練行,檀越今可請著寺上。」輔
相答言:「師所約勅,但是比丘,不敢違逆,況
復師兄,是阿練若。」即便遣人慇懃往請。既
來到已,輔相見其精懃用行,倍加供養。



後輔相以一妙㲲價直千萬,以與於彼阿練
[003-0460c]
比丘,阿練比丘,不肯受之,慇懃強與,然後
乃受,而作是念:「我弟營事,當須財物。」即
以與之。輔相後時,以一麤㲲,用與三藏;
三藏得已,深生瞋恚。又於後日,輔相更以
一張妙㲲直千萬錢,與兄阿練;其兄既得,復
以與弟。其弟見已,倍懷嫉妬,即持此㲲,往
至輔相愛敬女所,而語之言:「汝父輔相,先
看我厚,今彼比丘至止已來,不知以何幻
惑汝父,今於我薄,與汝此㲲,汝可持向輔
相之前,縫以為衣。若其問者,汝可答言:『父
所愛重,阿練若者,捉以與我。』輔相必定瞋
不共語。」女語三藏言:「我父今享敬彼比丘,
如愛眼睛,亦如明珠,云何卒當而致謗
毀?」三藏復言:「汝若不爾,與汝永斷。」女人答言
:「何故太卒當更方宜?」情不能已,便受
此㲲,於其父前,裁以為衣。爾時輔相,見㲲
即識,而作念言:「彼比丘者,甚大惡人,得我
之㲲,不自供給,反以誑惑小兒婦女。」於是
後日阿練若來,不復出迎,顏色變異。


時此
比丘,見輔相爾,心自思惟:「必有異人,毀謗
於我,使彼爾耳。」即昇空中,作十八變。輔相
見已,深懷敬服,即與其婦,禮足懺悔,恭敬
情濃,倍於常日,即驅三藏及其己女,悉令
出國。


佛言:「爾時三藏,我身是也。以謗他
故,於無量劫,受大苦惱,乃至今日,為孫
陀利之所毀謗。爾時此女,由謗聖故,現
被驅出,窮困乞活。是以世人,於一切事,應
當明察,莫輕誹謗用招罰咎。」


(二八)昔仇迦離謗舍利弗緣等二十五


[003-0461a]


昔有尊者舍利弗、目連,遊諸聚落,到瓦師
所,值天大雨,即於中宿。會值陶中先
有一牧牛之女,在後深處;而聲聞人,不入
定時,無異凡夫,故不知見。彼牧牛女,見
舍利弗、目連其容端正,心中惑著,便失不
淨。尊者舍利弗、目連,從瓦窰出。仇迦離善
於形相,觀人顏色,知作欲相不作欲相,
見牧牛女在後而出,其女顏色,有成欲相,
不知彼女自生惑著而失不淨,即便謗言:
「尊者舍利弗、目連,婬牧牛女。」向諸比丘,廣
說是事。時諸比丘,即便三諫:「莫謗尊者舍
利弗、目連。」時仇迦離心生瞋嫉,倍更忿盛。


有一長者,名曰娑伽,尊者舍利弗、目連,為
說法要,得阿那含,命終生梵天上,即稱名
為婆迦梵。時婆伽梵,逕於天上,知鳩
迦離謗尊者舍利弗、目連,即便來下,至仇
迦離房中。仇迦離問言:「汝是阿誰?」答言:
「我是婆迦梵。」「為何事來?」梵言:「我以天耳,
聞汝謗尊者舍利弗、目連,汝莫說尊者等
有如此事。」如是三諫。諫之不止,反作是
言:「汝婆迦梵!言得阿那含,阿那含者,名
為不還,何以來至我邊?若如是者,佛語亦
虛。」梵言:「不還者,謂不還欲界受生。」


時仇
迦離,於其身上,即生惡瘡,從頭至足,大
小如豆。往至佛所,而白佛言:「云何舍利弗、
目連,婬牧牛女?」佛復諫言:「汝莫說是舍利
弗、目連是事。」聞佛此語,倍生瞋恚,時惡疱
瘡轉大如㮈。第二又以此事,而白於佛,佛
復諫言:「莫說此事。」疱瘡轉大如拳。第三不
[003-0461b]
止,其疱轉大如瓠,身體壯熱,入冷池中,能
令氷池甚大沸熱,疱瘡盡潰,即時命終,墮
摩訶憂波地獄。


爾時比丘白佛言:「世尊!以
何因緣?尊者舍利弗、目連等,為他重謗?」



言:「過去劫時,舍利弗、目連等,曾為凡夫。見
辟支佛出瓦師陶中,亦有放牛女,從後
而出,即便謗言:『彼比丘者,必與此女,共為
交通。』由是業緣,墮三惡道中,受無量苦;今
雖得聖,先緣不盡,猶被誹謗。當知聲聞
人,不能為眾生作大善知識。所以者何?
若舍利弗、目連,為仇迦離,現少神足,仇
迦離必免地獄;不為現故,使仇迦離墮
於地獄,如此之事。」


佛作是說:「若是菩薩人,
如鳩留孫佛時,有一仙人,名曰定光,共五
百仙人,在於山林中草窟裏住。時有婦人,
偶行在此,值天降雨風寒理極,無避雨處,
即向定光仙人所,寄宿一夜。明日出去,諸仙
人見之,即便謗言:『此定光仙,必共彼女,
作不淨行。』爾時定光,知彼心念,恐其誹謗,
墮於地獄,即昇虛空,高七多羅樹,作十八
變。諸仙人見已,而作是言:『身能離地四指,
無有婬欲;何況定光,昇虛空中,有大神變,
而有欲事?我等云何,於清淨人,而起誹謗?』
時五百仙,即五體投地,曲躬懺悔。緣
是之故,得免重罪。當知菩薩有大方便,真
是眾生善知識也。」


佛言:「爾時定光仙人者,今
彌勒是也。爾時五百仙人者,今長老等五百
比丘是也。」


(二九)龍王偈緣第二十六


[003-0461c]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惡口罵
詈。阿難聞已,極生瞋恚,驅提婆達多令
去,而語之曰:「汝若更來,我能使汝等得
大苦惱。」


諸比丘見已,白佛言:「希有世尊!如
來常於提婆達多生慈愍心,而提婆達多
於如來所恒懷惡心。阿難瞋恚,即驅使去。」


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世,亦曾如此。昔
於迦尸國,時有龍王兄弟二人,一名大達,
二名優婆大達,恒雨甘雨,使其國內,草木
滋長,五穀成熟,畜生飲水,皆得肥壯,牛羊
蕃息。時彼國王,多殺牛羊,至於龍所,而
祠於龍。龍即現身,而語王言:『我既不食,
何用殺生而祠我為?』數語不改,兄弟相將,
遂避此處,更到一小龍住處,名屯度脾。屯
度脾龍,晝夜瞋恚,惡口罵詈。大達語言:『汝
莫瞋恚!比爾還去。』優婆大達,極大忿怒,而
語之言:『唯汝小龍,常食蝦蟇;我若吐氣,
吹汝眷屬,皆使消滅。』大達語弟:『莫作瞋
恚!我等今當還向本處,迦尸王國,渴仰我
等。』迦尸國王,作是言曰:『二龍若來,隨其所
須,以乳酪祀,更不殺生。』龍王聞已,即還
本處。


「於是大達,而作是偈言:


「 「『盡共和合至心聽,
 極善清淨心數法,
 菩薩本緣所說事,
 今佛顯現古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來在世諸比丘,
 更出惡言相譏毀,
 大悲見聞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說:
 「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應作,
 汝等各各作麤語,
 更相誹謗自毀害。
 汝不聞知求菩提,
[003-0462a]
 修習慈忍難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應當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聽學佛道,
 為欲利益安眾生,
 普於一切不惱害,
 修行若聞應遠惡。
 出家之人起忿諍,
 猶如氷水出於火,
 我於過去作龍王,
 兄弟有二同處住。
 若欲隨順出家法,
 應斷瞋諍合道行,
 第一兄名為大達,
 第二者名優婆達,
 俱不殺生持淨戒,
 有大威德厭龍形,
 恒向善趣求作人。
 若見沙門婆羅門,
 修持淨戒又多聞,
 變形供養常親近,
 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持八戒撿心意,
 捨己住處詣他方。
 有龍名曰屯度脾,
 見我二龍大威德,
 知己不如生嫉恚,
 恒以惡口而罵詈。
 膖頷腫口氣麤出,
 瞋怒心盛身脹大,
 出是惡聲而謗言,
 幻惑諂偽見侵逼。
 聞此下賤惡龍罵,
 優婆大達極瞋恚,
 請求其兄大達言:
 『以此惡語而見毀,
 恒食蝦蟇水際住,
 如此賤物敢見罵?
 若在水中惱水性,
 若在陸地惱害人。
 聞惡欲忍難可堪,
 今當除滅身眷屬,
 一切皆毀還本處。』
 大力龍王聞弟言,
 所說妙偈智者讚:
 『若於一宿住止處,
 少得供給而安眠,
 不應於彼生惡念,
 知恩報恩聖所讚。
 若息樹下少蔭涼,
 不毀枝葉及花菓,
 若於親厚少作惡,
 是人終始不見樂。
 一飡之惠以惡報,
 是不知恩行惡人,
 善果不生復消滅,
 如林被燒而燋杌,
 後還生長復如故。
[003-0462b]
 背恩之人善不生,
 若養惡人百種供,
 終不念恩必報惡。
 譬如仙人象依住,
 生子即死仙養活,
 長大狂逸殺仙人,
 樹木屋室盡蹋壞,
 惡人背恩亦如是。
 心意輕躁不暫停,
 譬如洄澓中有樹,
 不修親友無返復,
 如似白㲲甄叔染。
 若欲報怨應加善,
 不應以惡而毀害,
 智者報怨皆以慈,
 擔負天地及山海,
 此擔乃輕背恩重。
 一切眾生平等慈,
 是為第一最勝樂,
 如渡河津安隱過,
 慈等二樂亦如是。
 不害親友是快樂,
 滅除憍慢亦是樂。
 內無德行外憍逸。
 實無有知生憍慢,
 好與強諍親惡友,
 名稱損減得惡聲。
 孤小老者及病人,
 新失富貴羸劣者,
 貧窮無財失國主,
 單孑苦厄無所依,
 於上種種困厄者,
 不生憐愍不名仁。
 若至他國無眷屬,
 得眾惡罵忍為快,
 能遮眾惡鬪諍息。
 寧住他國人不識,
 不在己邦眾所輕,
 若於異國得恭敬,
 皆來親附不瞋諍,
 即是己國親眷屬。
 世間富貴樂甚少,
 衰滅苦惱眾甚多,
 若見眾生皆退失,
 制不由己默然樂。
 怨敵力勝自羸弱,
 親友既少無所怙,
 自察如是默然樂。
 非法人所貪且慳,
 不信無慚不受言,
 於彼惡所默然樂。
 瞋恚甚多殘害惡,
 好加苦毒於眾生,
 如此人邊默然樂。
 不信強梁喜自高,
 得逆諂偽詐幻惑,
 於如此人默然樂。
 破戒兇惡無慮忍,
[003-0462c]
 恒作非法無信行,
 於此人所默然樂。
 妄語無愧好兩舌,
 邪見惡口或綺語,
 傲兀自高深計我,
 極大慳貪懷嫉妬,
 於此人所默然樂。
 若於他處不知己,
 亦無識別種性行,
 不應自高生憍慢。
 至餘國界而停住,
 衣食仰人不自在,
 若得毀罵皆應忍。
 他界寄住仰衣食,
 若為基業欲快樂,
 亦應如上生忍辱。
 若住他界仰衣食,
 乃至下賤來輕己,
 是諸智者宜忍受。
 在他界住惡知友,
 愚小同處下賤人,
 智者自隱如覆火。
 猶如熾火猛風吹,
 炎著林野皆焚燒,
 瞋恚如火燒自他,
 此名極惡之毀害,
 瞋恚欲心智者除,
 若修慈等瞋漸滅。
 未曾共住輙親善,
 恒近惡者是癡人,
 不察其過輙棄捨,
 作如上事非智者。
 若無愚小智不顯,
 如鳥斷翅不能飛,
 智者無愚亦如是,
 以多愚小及無智,
 不能覺了智有力。
 以是義故諸賢哲,
 博識多聞得樂住,
 智者得利心不高,
 失利不下無愚癡。
 所解義理稱實說,
 諸有所言為遮惡,
 安樂利益故宣辯,
 為令必解說是語。
 智者聞事不卒行,
 思惟籌量驗其實,
 明了其理而後行,
 是名自利亦利他。
 智者終不為身命,
 造作惡業無理事,
 不以苦樂違正法,
 終不為己捨正行。
 智者不慳無嫉恚,
 亦不嚴惡無愚癡,
 危害垂至不恐怖,
 終不為利讒搆人。
 亦不威猛不怯弱。
[003-0463a]
 又不下劣正處中,
 如此諸事智者相,
 威猛生嫌懦他輕,
 去其兩邊處中行。
 或時默然如瘂者,
 或時言殺如王者,
 或時作寒猶如雪,
 或時現熱如熾火。
 或時高大如須彌,
 或時現卑如臥草,
 或時顯現猶如王,
 或時寂滅如解脫。
 或時能忍飢渴苦,
 或時堪忍苦樂事,
 於諸財寶如糞穢,
 自在能調諸瞋恚。
 或時宴樂縱伎樂,
 或時恐怖猶如鹿,
 或時威猛如虎狼,
 觀時非時力無力。
 能觀富貴及衰滅,
 忍不可忍是真忍,
 忍者應忍是常忍,
 於羸弱者亦應忍。
 富貴強盛常謙忍,
 不可忍忍是名忍,
 嫌恨者所不嫌恨,
 於瞋人中常心淨。
 見人為惡自不作,
 忍勝己者名怖忍,
 忍等己者畏鬪諍,
 忍下劣者名盛忍。
 惡罵誹謗愚不忍,
 如似兩石著眼中,
 能受惡罵重誹謗,
 智者能忍花雨象。
 若於惡罵重誹謗,
 明智能忍有慧眼,
 猶如降雨於大石,
 石無損壞不消滅,
 惡言善語苦樂事,
 智者能忍亦如石。
 若以實事見罵辱,
 此人實語不足瞋,
 若以虛事而罵辱,
 彼自欺誑如狂言,
 智者解了俱不瞋。
 若為財寶及諸利。
 忍受苦樂惡罵謗,
 若能不為財寶利,
 設得百千諸珍寶,
 猶應速疾離惡人。
 樹枝被斫不應攀,
 人心已離不可親,
 便從異道遠避去,
 可親友者滿世間。
 先敬後慢而輕毀,
 亦無恭敬不讚歎,
[003-0463b]
 如似白鶴輕飛去,
 智者遠愚速應離。
 好樂鬪諍懷諂曲,
 喜見他過作兩舌,
 妄言惡口亦綺語,
 輕賤毀辱諸眾生,
 更出痛言入心髓,
 不護身業口與意,
 智者遠離至他方。
 嫉妬惡人無善心,
 見他利樂及名稱,
 心生熱惱大苦毒,
 言語善耎意極惡,
 唯智能遠至他方。
 人樂惡欲貪利養,
 諂曲要取無慚愧,
 內不清淨外亦然,
 智者速遠至他方。
 若人無有恭恪心,
 憍慢所懷無教法,
 自謂智者實愚癡,
 慧者遠離至他方。
 此處飲食得臥具,
 并諸衣被憑活路,
 應當擁護念其恩,
 猶如慈母救一子。
 愛能生長一切苦,
 先當斷愛而離瞋,
 悉能將人至惡趣,
 自高憍慢亦應捨。
 富貴親友貧賤離,
 如此之友當速遠。
 若為一家捨一人,
 若為一村捨一家,
 若為一國捨一村,
 若為己身捨天下,
 若為正法捨己身。
 若為一指捨現財,
 若為身命捨四肢,
 若為正法捨一切。
 正法如蓋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擁護,
 行法力故斷惡趣,
 如春盛熱得蔭涼。
 修行法者亦復然,
 與諸賢智趣向俱,
 多得財利不為喜,
 若失重寶不為憂,
 不常懃苦求乞索,
 是名堅實大丈夫。
 施他財寶甚歡喜,
 世間過惡速捨離,
 安立己身深於海,
 是名雄健勝丈夫。
 若解義理眾事巧,
 為人柔軟共住樂,
 諸人歎說善丈夫。』
 優婆大達作是言:
[003-0463c]
 『我今於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極困厄,
 終不復作諸惡事。
 若死若活得財產,
 及失財產不造惡。
 兄今當知我奉事,
 願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應當為一生,
 而可放逸作惡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於生死作不善,
 遭值惡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斷除。』」』」
 佛入宿命智了說,
 告諸比丘是本偈。
 「爾時大達是我身,
 優婆大達是阿難,
 當知爾時屯度脾,
 即是提婆達多身。
 比丘當知作是學,
 是名集法總攝說,
 宜廣順行應恭敬,
 諸比丘僧修是法。」」



(三〇)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第二十七



佛在王舍城,告提婆達多言:「汝莫於如
來生過患心,自取減損,得不安事,自受其
苦。」


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於如來
所,常生惡心;世尊長夜,慈心憐愍,柔軟共
語。」


佛言:「不但今日,乃往過去,迦尸之國,波
羅㮈城,有大龍王,名為瞻蔔,常降時雨,
使穀成熟,十四日十五日時,化作人形,受
持五戒,布施聽法。時南天竺國,有呪師來,
竪箭結呪,取瞻蔔龍王。時天神語迦尸王
言:『有呪師將瞻蔔龍王去迦尸國。』王即
出軍眾而往逐之,彼婆羅門,便復結呪,
使王軍眾都不能動。王大出錢財,贖取
龍王。婆羅門,第二更來呪取龍王,諸龍眷屬
興雲降雨,雷電霹靂,欲殺婆羅門。龍王
慈心語諸龍眾:『莫害彼命,善好慰喻,令彼
還去。』第三復來,時諸龍等即欲殺之。龍王
[003-0464a]
遮護,不聽令殺,即放使去。爾時龍王,今
我身是。爾時呪師,提婆達多是。
我為龍時,尚能慈心,數數救濟,況於今日,
而當不慈。」


(三一)共命鳥緣第二十八



佛在王舍城,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提婆達
多,是如來弟,云何常欲怨害於佛?」


佛言:「不
但今日,昔雪山中,有鳥名為共命,一身二
頭。一頭常食美果,欲使身得安隱,一頭
便生嫉妬之心,而作是言:『彼常云何食好
美果,我不曾得?』即取毒果食之,使二頭
俱死。欲知爾時食甘果者,我身是也。爾
時食毒果者,提婆達是。昔時與我共
有一身,猶生惡心,今作我弟,亦復如是。」


(三二)白鵝王緣第二十九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推山壓佛,放護財
象,欲蹋於佛,惡名流布。提婆達多,於眾人
前,向佛懺悔,嗚如來足;無眾人時,於比
丘中,惡口罵佛。諸人皆言:「提婆達多,向佛
懺悔,心極調順,無故得此惡名流布。」


諸比
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甚能諂偽,於眾
人前,調順向佛;於屏處時,惡心罵佛。」佛
言:「不但今日,乃往過去時,有蓮花池,多有
水鳥在中而住。時有鸛雀,在於池中,徐步
舉脚,諸鳥皆言:『此鳥善行,威儀庠序,不惱
水性。』時有白鵝,而說偈言:


「 「『舉脚而徐步,
 音聲極柔軟,
 欺誑於世間,
 誰不知諂詭?』」



「鸛雀語言:『何為作此語?來共作親善。』白鵝答
[003-0464b]
言:『我知汝諂詭,終不親善。』汝欲知爾時鵝
王,即我身是也。爾時鸛雀,提婆達是。」


(三三)大龜緣第三十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心常懷惡,欲害世
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羅門,使持弓箭,詣世
尊所,援弓射佛。所射之箭,化成拘物頭
華,分陀利華,波頭摩華,優鉢羅華。五百婆
羅門,見是神變,皆大怖畏,即捨弓箭,禮佛
懺悔,在一面坐。佛為說法,皆得須陀洹
道。復白佛言:「願聽我等出家學道。」佛言:「善
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重為說法,
得阿羅漢道。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神力,甚
為希有!提婆達多,常欲害佛,然佛恒生大
慈。」


佛言:「非但今日,於過去時,波羅㮈國,
有一商主,名不識恩,共五百賈客,入海
採寶。得已還反,到迴淵處,遇水羅剎
而捉其船,不能得前。眾商人等,極大驚
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諸神,誰能
慈救濟我厄也?』有一大龜,背廣一里,心
生慈愍,來向船所,負載眾人,即得渡海。
時龜小睡,不識恩者,欲以大石打龜頭
殺,諸商人言:『我等蒙龜濟難活命,殺之不
祥,不識恩也。』不識恩曰:『我復飢急,不問
爾恩?』便殺龜,而食其肉。即日夜中,有
大群象,蹋殺眾人。爾時大龜,我身是也。爾
時不識恩者,提婆達多是。五百商人者,五
百婆羅門出家得道者是。我於往昔,濟
彼厄難,今復拔其生死之患。」


(三四)二輔相讒搆緣第三十一


[003-0464c]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作種種因緣,欲得
殺佛,然不能得。時南天竺國,有婆羅門
來,善知呪術,和合毒藥。提婆達多,於彼婆
羅門所,即合毒藥,以散佛上。風吹此藥,反
墮己頭上,即便悶絕,躃地欲死,醫不能
治。阿難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被毒欲
死。」佛憐愍故,為說實語:「我從菩薩成佛
已來,於提婆達多,常生慈悲,無惡心者,
提婆達多,毒自當滅。」作是語已,毒即消滅。


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恒起惡心
於如來所,如來云何猶故活之?」


佛言:「非但今
日,惡心向我,過去亦爾。」


即問佛言:「惡心
於佛,其事云何?」


佛言:「過去之世,迦尸國中,
波羅㮈城。有二輔相,一名斯那,二名
惡意。斯那常順法行,惡意恒作惡事,好為
讒搆,而語王言:『斯那欲作逆事。』王即收
閉。諸天善神,於虛空中,出聲而言:『如此
賢人,實無過罪,云何拘繫?』諸龍爾時亦作
是語,群臣人民亦作是語,王便放之。第二
惡意,劫王庫藏,著斯那舍。王亦不信,而語
之言:『汝憎嫉於彼,橫作是事。』王言:『捉此
惡意,付與斯那,仰使斷之。』斯那即教惡
意,向王懺悔。惡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毘提
醯王所,作一寶篋,盛二惡蛇,見毒具足,令
毘提醯王,遣使送與彼國國王并及斯那:
『二人共看,莫示餘人。』王見寶篋,極以嚴飾,
心大歡喜,即喚斯那,欲共發看。斯那答言:
『遠來之物,不得自看,遠來果食,不得即
食。何以故?彼有惡人,或能以惡來見中傷。』
[003-0465a]
王言:『我必欲看。』慇懃三諫,王不用語。復白
王言:『不用臣語,王自看之,臣不能看。』
王即發看,兩眼盲冥,不見於物。斯那憂苦,
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歷諸國,遠覓良藥。
既得好藥,以治王眼,平復如故。爾時王者,
舍利弗是。爾時斯那,我身是也。爾時惡
意,提婆達多是。」


(三五)山鷄王緣第三十二



佛在王舍城,提婆達多,往至佛所,而作是
言:「如來今者,可閑靜住,以此大眾,付囑於
我。」佛言:「食唾癡人!我尚不以諸大眾等,付
囑舍利弗、目揵連等,云何乃當付囑於汝?」提
婆達多,瞋罵而去。


諸比丘言:「世尊!提婆達
多,欲作種種苦惱於佛,又多方便欺誑如
來。」


佛言:「不但今日,於過去世,雪山之側,有
山鷄王,多將鷄眾,而隨從之。鷄冠極赤,身
體甚白,語諸鷄言:『汝等遠離城邑聚落,
莫為人民之所噉食,我等多諸怨嫉,好自
慎護。』時聚落中,有一猫子,聞彼有鷄,便
往趣之。在於樹下,徐行低視,而語鷄言:『我
為汝婦,汝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愛,頭
上冠赤,身體俱白,我相承事,安隱快樂。』鷄即
說偈言:


「 「『猫子黃眼愚小物,
 觸事懷害欲噉食,
 不見有畜如此婦,
 而得壽命安隱者。』」



「爾時鷄者,我身是也。爾時猫者,提婆達是。
昔於過去欲誘誑我,今日亦復欲誘誑我。」


(三六)吉利鳥緣第三十三



佛在王舍城。爾時提婆達多,作是念言:「佛
[003-0465b]
有五百青衣鬼神恒常侍衛,佛有十力百
千那羅延,所不能及,我今不能得害。當
還奉事,觀其要脉而傷害之,乃可得殺。」
便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大眾之中,
向佛懺悔,而作是念:「受我懺悔,得作方
便,不受我悔,足使如來惡名流布。」便白佛
言:「世尊!受我懺悔,我欲於彼閑靜之處自
修其志。」佛言:「法無諂誑,諸諂誑者,無有法
也。」外道六師皆言:「提婆達多,好向佛懺悔,
佛不受懺悔。」


諸此丘言:「提婆達多,諂曲向
佛。」


佛言:「非但今日,過去久遠,波羅㮈國,
有王名梵摩達,作制斷殺。時有獵師,著
仙人衣服,殺諸鹿鳥,人無知者。有吉利鳥,
語諸人言:『此大惡人,雖著仙人衣,實是獵
師,常行殺害,而人不知。』眾人皆信吉利鳥,
實如其言。爾時吉利鳥者,我身是也。爾時
獵師,提婆達是。爾時王者,舍利弗
是也。」


(三七)老仙緣第三十四



佛在王舍城。爾時阿闍世王,為提婆達多
日送五百釜飯,多得利養。諸比丘皆白世
尊言:「阿闍世王,日為提婆達多送五百釜
飯。」佛言:「比丘!莫羡提婆達多得利養事。」即
說偈言:


「 「芭蕉生實枯,
 蘆竹葦亦然,
 駏驉懷妊死,
 騾䮫亦復然,
 愚貪利養害,
 智者所嗤笑。」」



說是偈已,告諸比丘言:「提婆達多,非但
今日,為利養所害,誹謗於我,過去亦爾。」



[003-0465c]
丘問佛言:「過去之事,其義云何?」


佛言:「往昔
波羅㮈國,仙山之中,有二仙人:其一老者,
獲五神通;其一壯者,竟無所得。時老仙人,
即以神力,往欝單越,取成熟粳米,而來共
食之;復至閻浮樹,取閻浮果,亦來共
食;到忉利天,取天須陀味,來共食之。年少
仙人,見是事已,心生希仰,白老者言:『願
教授我修五神通。』老仙人言:『若有好心,得
五神通,必有利益;若無好心,反為惡害。』猶
勤啟請:『唯願教我。』時老仙人,便教五通,
尋即獲得。既得五神通,於眾人前,現種種
神足,於是已後大得名稱利養,乃於老者
生嫉妬心,處處誹謗,即退失神足。諸人聞
已,各作是言:『老仙人者,宿舊有德;是壯
仙人,橫生誹謗。』便皆瞋之,城門下遮,不聽
使入,便失利養。欲知爾時老仙人者,我身
是也。爾時壯仙人者,提婆達是。」


(三八)二估客因緣第三十五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等,用佛語者,皆
得涅槃人天之道,用提婆達多語者,悉墮
地獄,受大苦惱。佛言:「非但今日奉我教者,
得大利益;用提婆達語,獲於大苦。往昔
亦爾。過去之世,有二估客,俱將五百商人,
到曠野中。有夜叉鬼,化作年少,著好衣
服,頭戴花鬘,彈琴而行,語賈客言:『不疲
極也,載是水草,竟何用為?近在前頭,有好
水草,從我去來,當示汝道。』一賈客主,尋用
其言。『我等今棄所載水草。』便輕行,在前
而去。一賈客言:『我等今者,不見水草,慎莫
[003-0466a]
擲棄。』前棄水草者,渴尋死盡;不棄之者,
達到所在。爾時不棄水草者,我身是也。棄
水草者,提婆達是也。」


(三九)八天次第問法緣第三十九



昔佛在世,於夜半中,忽有八天次第而來,
至世尊所。其初來者,容貌端正,光照一里,
有十天女,以為眷屬,來詣佛所,至心頂禮,
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以修福得受天
身,五欲自娛,快獲安樂。」於時此天,即白佛
言:「世尊!我雖生處天上,心常憂苦。所以者
何?以我先身修行之時,於君父母師長沙門
婆羅門,雖為忠孝心生恭敬,然於其所,不
能慇懃恭敬禮拜迎來送去。以是業緣,果
報實少,不如餘天,以不如故,自責修行不
能滿足。」


復有一天,容貌身光及其眷屬,十
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
佛告天曰:「汝生天上,快得安樂。」天白佛言:
「世尊!我雖生處天上,亦常憂苦。所以者何?
以我前世修行之時,雖於君父母師長所,沙
門婆羅門,生忠孝心,恭敬禮拜,然而不能
為施床座熅𤌢敷具。以是業緣,今獲果報,
不如餘天,以不如故,自責修因不能滿
足。」


復有一天,形貌光明及以眷屬,十倍勝
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坐一面。佛告
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
生處天宮,常懷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身,
雖復修善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
敬禮拜,為施床敷,然於其所,不能廣設餚
饍飲食以用供養。以是業緣,今得果報,不
[003-0466b]
如餘天,以不如故,心自悔責修因不具,是
故憂惱。」


復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屬,十倍
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
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
雖生天,心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過去,雖
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忠孝恭恪禮拜,
為敷坐具及以飲食,然不聽法。以是因
緣,今獲果報,不如餘天,以不如故常自剋
貴修因不滿,是故憂惱。」


次復一天,身色光
明及其眷屬,十倍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
足,却在一面。佛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
樂。」天白佛言:「我雖生天,心常憂惱。所以者
何?以我前世,雖復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
羅門,能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而聽於
法,而不解義。以不解故,今獲果報,不如
餘天,以不如故,心常悔責修因不滿,是故
憂惱。」次有一天,身色光明及其眷屬,十倍勝
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告
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我雖
生處天堂,心常憂惱。所以者何?以我前世
修行之時,雖能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
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聽法解義,然復不
能如說修行。以是業緣,今獲果報,不如
餘天,以不如故,深自悔責修因不滿足,是
故憂惱。」


次有一天,容貌光明及其眷屬,十倍
勝前,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却在一面。佛
告天曰:「汝受天身,快得安樂。」天白佛言:
「我於今日,得生天宮,五欲自娛,所須之物,
應念輙至,真實快樂,無諸憂惱。所以者何?
[003-0466c]
以我前世修因之時,於君父母師長沙門婆
羅門,忠孝恭敬禮拜,敷具飲食,聽法能解
其義,如說修行。以是因緣,受天果報,身形
端正,光明殊妙,眷屬眾多,勝餘諸天。以修
此行故,得果滿足;以滿足故,得最勝果
得;勝果故,一切諸天,無有及者;以無
及者,心得快樂。」
《雜寶藏經》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