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i0429 佛說四願經-吳-支謙 (T@GONG)




No. 735
《四願經》


吳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與五百比丘
僧,俱坐於尼延樹下,為數千萬人說法。於是
城中有豪長者,財富無數,名曰純陀。純陀有
子,厥年十四,時得重病,不免所疾,遂便喪
亡。父母、兄弟、宗親中外莫不愛重,啼哭憂
愁,安可言乎!


爾時純陀聞佛來化,心大歡
喜,便告其妻言:「今佛在此,宜當往見。其有聞佛
說經法者,莫不解悅,忘憂除患!」即與其妻、
親族、僕使俱到佛所,為佛作禮,却坐一面。
長者純陀長跪叉手,前白佛言:「人在世間,
積聚錢財,思慮勤苦,不敢衣食,不知布施、奉
持經戒,無尊無卑。誰得如願者,或時命盡。
[001-0536c]
父母、兄弟、妻子、親屬啼哭愁毒,為其棺殮,
遣送財寶、衣被、飲食,寧有益於死者不?」



告純陀及諸會弟子:「聽我所說,善思念之!」純
陀眷屬、諸會弟子皆各叉手,一心受教而
聽。


佛言:「人有四願,不可常保。何等為四?


「第一願
者,是人身。沐浴、莊飾、飯食、五樂常先與之,疾
病卒至,不能止之。命盡,軀殭在地,不隨人
魂神去。空愛重之,復何益也!


「第二願者,謂有財產、官爵、俸祿。得之者喜,
不得愁憂。疾病,死至命盡,所有財物、官爵、
俸祿,故在世間,不隨人魂神去,空為愁苦。


「第三願者,謂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屬、朋
友、知識、恩愛榮樂。疾病,至死命盡,復不能
救我命,亦不能隨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
城外深塚間,以棄我去,各疾還歸。雖追念我,愁苦憂思,不過十日,諸家宗族、男子
聚會,相向歌舞,快共飲食,相對談笑,捐忘
死人。雖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屬、朋友、知
識,不能共追我命,空悲之,復何益也!


「第四願者,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護其意
者,皆放心恣意,婬於五樂,貪利嫉妬,忿怒
鬪諍,不信道德。至於身死壽盡,魂神去矣,
業者相追逐,不得相離。譬如雀飛,意隨其
翅,意為身神,兩翅為魂魄,人不能守
[001-0537a]
護其意,皆從惡念所為,殺、盜、貪、婬,以生時
所為罪,死入太山地獄中,為飢餓鬼。罪
竟,乃出為畜生,當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
快意故,入三惡道。」


佛告純陀及諸弟子:「當端汝心,守護汝意!
諦自思惟:知身非我身,所有財物,亦非我
許。當諦計校所有,父母、兄弟、妻子、五種親屬、
朋友、知識,官爵、俸祿,念欲得之,無有厭足,謂
有益於我身,老、病、死來,皆不能益於我身,亦
不能為我却之。人不能自拔為道,如鸚鵡鳥
愛其毛尾,為射獵者所得。賢者諦知,是四
願不隨人魂神去,空為之困苦。因拔恩愛之
根,絕三惡之道,得三善道:一者、不復老;二
者、不復病;三者、不復死。堅守護其意,乃
可得度!」


諸弟子聞經歡喜,為佛作禮。
《四願經》


佛念天地八方之外,萬物受性皆懷憂苦,
常傷人民,含血蠕動,不得自在。與天爭命,
皆當歸死。骸骨銷爛,下入于土;精神飛翔,
展轉五道,為善上天,為惡入淵。凡人生時,
所為善惡,精神魂魄,隨其殃福。生時為人,
孝順父母、忠信事君,死得上天。如世間人,
積德為善,仕宦求官位,至公侯豪貴。富樂
貧賤困厄,皆由宿命。行伐殺酷虐,生為惡
人,死受重酬。自為心侯主招百凶,快心之
歡必有後患。帝王人民,俱惑於道,寄託父
母。作善福壽,為惡貧苦。盜竊欺人、負債
不償、借貸不歸,死後當為奴婢牛馬,或作
大猪,屠割剝其軀,稱賣償人。作人慳貪,不
[001-0537b]
肯布施,死為餓鬼,不得衣食。如乞匃人,以
刀截肉,叩頭求食。此皆先時,為人貪殘悖
逆,不信為善。傷殺盜竊、受人婦女、讒言兩
舌、飲酒鬪亂,死入地獄,掠笞燒煮,身更蠆
毒,苦痛無極。人有六憂、三苦、四痛,佛戢轉
化,生死不絕。棄國捐王,求自然道,積德累
歲,乃得道真。神明徹照,悉見天地絕洞之
外,知人鳥獸蟲豸所言、心所趣向。佛念人
死,如大風卒至無期。人死至無時,當與心
爭諍,為善勿疑。佛以經道勸勵,賢者目所
不見、耳所不聞。崛奇珍寶,何益於己?諸
為道者,當信經戒守善以死,不犯惡生,道
不可失,德不可離。遠道失德,如兒生無母、
魚脫於淵。人死復生,如蠶渾沌繭中、穿絲
出飛。其神故一,變形易殼。道成於微,五戒
得根。弟子聞經歡喜,前受教,是為痛痒
要識如諦知也。何等為思想識?為身六思
想。眼裁思想,耳鼻口身意裁思想。如是六
思想。何等為思想習識?裁習為思想習,如
是為思想習識。何等為思想盡識?裁盡為
思想盡識,如是為思想盡識。何等為思想
盡受行識?是為八行識識。識識諦見到諦
定意為八,如是盡思想受行識。何等為思
想味識?所為思想因緣生樂得意喜,如是
為思想味識。何等為思想腦識?所為思想
不常盡苦轉法,如是為思想腦識。何等為
思想要識?所思想欲貪能解、欲貪能斷、欲
貪能自度,如是為思想要識。何等為生死
識?為六身生死識,眼裁生死識、耳鼻口身
[001-0537c]
意裁行,如是為生死識。何等為生死習、裁
習、生死習識?何等為生死盡識?裁盡為生
死盡識。何等為生死欲盡受行識?為是八
行識,諦見至諦定為八,如是為生死欲滅
受行識。何等為生死味識?所為生死因緣
生樂喜意,如是為生死味識。何等為生死
腦識?所有生死不常盡苦轉法,如是為生
死腦識。何等生死要識?所為生死欲貪、隨
欲貪,能斷、欲能度,如是為生死要識。何等
為識身六衰識?眼裁識、耳鼻口身意裁識,
如是為識識。何等為識習?命字習為識習,
如是習為識。何等為識盡為識?命字盡為
盡識,如是為盡識。何等為識盡受行為
識?八行,諦見至諦定為八,如是為識盡欲
受行如諦識。何等為識味知所識?因緣故
生樂生喜意,如是為味生為味識知。何
等為識腦識所識?為盡為苦為轉,如是
為識腦識。何等為要識所識?欲貪能活、欲
貪能斷能度,如是為要識。


如是,比丘!七
處為覺知。何等為七?色、習、盡、道、味、苦、要。是
五陰各有七事。何等為三觀識?亦有七
事,得五陰成六衰。觀身為色一,觀五陰
為二,觀六衰為三,故言三觀。比丘能曉
七處,亦能三觀,不久行墮道斷結,無有結,
意脫黠活,見道見要,一證受止,已斷生死,意
行所作意,不復來還生死,得道。


佛說如是。
比丘歡欣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