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b0001 六度集經-吳-康僧會 (T)



No. 152
《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
百應儀、菩薩千人共坐。中有菩薩名阿泥
察,佛說經道,常靖心惻聽,寂然無念,意
定在經。眾祐知之,為說:「菩薩六度無極難
逮高行,疾得為佛。何謂為六?一曰布施,
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進,五曰禪定,
六曰明度無極高行。


「布施度無極者,厥則云何?慈育人物,悲愍
群邪,喜賢成度,護濟眾生,跨天踰地
潤弘河海。布施眾生,飢者食之,渴者飲之,
寒衣熱涼,疾濟以藥,車馬舟輿、眾寶名
珍、妻子國土,索即惠之。猶太子須大拏,
布施貧乏,若親育子,父王屏逐,愍而不
怨。」


(一)



「昔者菩薩,其心通真,覩世無常,榮命難
保,盡財布施。天帝釋覩菩薩慈育群生布
施濟眾,功勳巍巍,德重十方,懼奪己位,
因化為地獄,現于其前曰:『布施濟眾,命
終魂靈入于太山地獄,燒煮萬毒。為施受害
也,爾惠為乎?』菩薩報曰:『豈有施德而入
太山地獄者乎?』釋曰:『爾其不信,可問辜
者。』菩薩問曰:『爾以何緣處地獄乎?』罪人
曰:『吾昔處世,空家濟窮,拯拔眾厄,今受
[001-0001b]
重辜處太山獄。』菩薩問曰:『仁惠獲殃,受
施者如之乎?』釋曰:『受惠者,命終昇天。』菩薩
報曰:『吾之拯濟,唯為眾生;假如子云,誠吾
願矣。慈惠受罪,吾必為之。危己濟眾,菩薩
上志也。』釋曰:『爾何志願,尚斯高行?』答曰:
『吾欲求佛,擢濟眾生,令得泥洹不復生
死。』釋聞聖趣,因却叩頭曰:『實無布施慈
濟眾生,遠福受禍入太山獄者也。子德
動乾坤,懼奪吾位,故示地獄以惑子志
耳。愚欺聖人,原其重尤。』既悔過畢,稽首
而退。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二)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號薩波達,布施眾
生恣其所索,愍濟厄難常有悲愴。天帝釋
覩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龍僉然而曰:『天
帝尊位初無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盡
神遷則為天帝。』懼奪己位,欲往試之,以
照真偽。帝命邊王曰:『今彼人王,慈潤霶霈
福德巍巍,恐于志求奪吾帝位。爾化為鴿,
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
受爾歸;吾當尋後從王索爾。王終不還,
必當市肉,以當其處。吾詭不止,王意清
真,許終不違,會自割身肉以當其重也。
若其秤肉隨而自重,肉盡身痛其必悔矣。
意有悔者,所志不成。』


「釋即化為鷹,邊王化
為鴿。鴿疾飛趣于王足下,恐怖而云:『大王
哀我!吾命窮矣!』王曰:『莫恐莫恐!吾今活
汝。』鷹尋後至,向王說曰:『吾鴿爾來,鴿是吾
食,願王相還。』王曰:『鴿來以命相歸,已受
其歸,吾言守信,終始無違。爾苟得肉,吾
[001-0001c]
自足爾,令重百倍。』鷹曰:『吾唯欲鴿,不用餘肉,希王當相惠。而奪吾食乎?』王曰:『已受彼歸,信重天地,何心違之乎?當以何
物令汝置鴿歡喜去矣?』鷹曰:『若王慈惠
必濟眾生者,割王肌肉令與鴿等,吾欣
而受之。』王曰:『大善!』即自割髀肉秤之
令與鴿重等;鴿踰自重,自割如斯,身肉都
盡未與重等,身瘡之痛其為無量。王以慈
忍心願鴿活,又命近臣曰:『爾疾殺我,秤髓
令與鴿重等。吾奉諸佛,受正真之重戒,
濟眾生之危厄,雖有眾邪之惱,猶若微風,
焉能動太山乎?』


「鷹照王懷守道不移,慈
惠難齊,各復本身。帝釋、邊王稽首于地
曰:『大王!欲何志尚,惱苦若茲?』人王曰:『吾
不志天帝釋及飛行皇帝之位,吾覩眾生
沒于盲冥,不覩三尊、不聞佛教,恣心于
凶禍之行,投身于無擇之獄。覩斯愚惑,為
之惻愴。誓願求佛,拔濟眾生之困厄,令得
泥洹。』天帝驚曰:『愚謂大王欲奪吾位,故
相擾耳。將何勅誨?』王曰:『使吾身瘡愈復
如舊,令吾志尚布施濟眾行高踰今。』天帝
即使天醫神藥,傳身瘡愈、色力踰前,身瘡
斯須豁然都愈。釋却稽首,遶王三匝歡喜
而去。自是之後,布施踰前。菩薩慈惠度無
極行布施如是。」


(三)



「昔者菩薩貧窶尤困,與諸商人俱之他
國,其眾皆有信佛之志,布施窮乏濟度眾
生。等人僉曰:『眾皆慈惠,爾將何施?』答曰:『夫
身假借之類靡不棄捐,吾覩海魚,巨細相
[001-0002a]
吞,心為愴愴。吾當以身代其小者,令得
須臾之命也。』即自投海。海大魚飽,小者
得活。魂靈化為鱣魚之王,身有里數。


「海
邊有國,其國枯旱,黎庶飢饉更相吞噉。魚
為流淚曰:『眾生擾擾,其苦痛哉?吾身有
里數之肉,可供黎民旬月之乏。』即自盪
身上于國渚,舉國噉之以存生命,輦肉數
月而魚猶生。天神下曰:『爾為忍苦,其可堪
哉?何不放壽,可離斯痛也?』魚曰:『吾自絕
命神逝身腐,民後飢饉將復相噉,吾不忍
覩。』心為其感矣,天曰:『菩薩懷慈難齊。』天為
傷心曰:『爾必得佛,度吾眾生矣。』


「有人
以斧斫取其首,魚時死矣。魂靈即感為王
太子。生有上聖之明,四恩弘慈,潤齊二儀。
愍民困窮,言之哽咽。然國尚旱,靖心
齊肅,退食絕獻,頓首悔過曰:『民之不善,咎
在我身,願喪吾命惠民雨澤。』日日哀慟,
猶至孝之子遭聖父之喪矣。精誠達遠,即
有各佛五百人來之其國界。


「王聞心喜,悅
若無身,奉迎稽首,請歸正殿。皇后、太子
靡不肅虔,最味法服供足所乏,五體投地
稽首叩頭,涕泣而曰:『吾心穢行濁,不合
三尊四恩之教,苦酷人民,罪當伐己。流
被下劣,枯旱累載,黎庶飢饉怨痛傷情。願
除民灾,以禍罪我。』諸各佛曰:『爾為仁
君,慈惻仁惠,德齊帝釋,諸佛普知。今授汝
福,慎無慼也。便疾勅民,皆令種穀。』王即
如命,男女就業,家無不修,稻化為蓏,農
臣以聞。王曰:『須熟。』蓏實覆國,皆含稻穬,中
[001-0002b]
容數斛,其味苾芬,香聞一國;舉國欣懌,
歎詠王德。四境讎國皆稱臣妾,黎民雲集,
國界日長。率土持戒,歸命三尊,王及臣民
壽終之後,皆生天上。」


佛言:「時貧人者,吾身是
也。累劫仁惠拯濟眾生,功不徒朽,今果得
佛,號天中天,為三界雄。菩薩慈惠度無極
行布施如是。」


(四)



「昔者菩薩,時為逝心,恒處山澤,專精念
道不犯諸惡。食果飲水不畜微餘,慈念
眾生愚癡自衰,每覩危厄沒命濟之。行
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後,疲困乏食,
飢饉心荒,欲還食子。菩薩覩之愴然心
悲,哀念眾生處世憂苦其為無量,母子相
吞其痛難言,哽咽流淚。迴身四顧,索可
以食虎,以濟子命。都無所見,內自惟曰:
『夫虎肉食之類也。』深重思惟:『吾建志學道,
但為眾生沒在重苦欲以濟之,令得去禍身命永安耳。吾後老死,身會棄捐,不
如慈惠濟眾成德。』即自以首投虎口中。
以頭與者,欲令疾死不覺其痛耳。虎母
子俱全。諸佛歎德,上聖齊功,天龍善神
有道志者,靡不愴然。進行或得溝港、頻
來、不還、應真、緣一覺、有發無上正真道意
者。以斯猛志,跨諸菩薩九劫之前,誓於五
濁為天人師,度諸逆惡令偽順道。菩薩慈
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五)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國名乾夷,王號偏
悅,內明外仁,顏和正平,民從其化,獄無繫
囚,黎民貧乏恣所求索,慈惠和潤,恩如帝
[001-0002c]
釋。


「他國逝心服王仁施從眾所欲,群邪妬嫉以偽毀真,詣宮門曰:『吾聞明王濟黎
民之困乏,猶天潤之普覆。』告衛士曰:『爾
可聞乎?』近臣以聞,王即現矣。


「逝心現曰:『明
王仁澤被于四國,有識之類靡不咨嗟,敢
執所願欲以上聞。』王曰:『大善!』逝心曰:『天
王尚施,求則無違。時宜應用人首為事,
願乞王首以副望矣。』王曰:『吾首何好而欲
得之乎?吾有眾寶益以惠子。』逝心不受,
又使工匠作七寶首,各數百枚,以與逝心。
逝心曰:『唯欲王首耳。』


「王未甞逆人,即自
下殿以髮纏樹曰:『吾以首惠子。』逝心拔
刀疾步而進,樹神覩之忿其無道,以手
搏其頰,身即繚戾,面為反向,手垂刀
隕。王得平康,臣民稱壽,悲喜交集,諸天
歎德,可謂內施乎!四王擁護,眾毒消歇,
境界無病,五穀豐熟,牢獄裂毀,君民欣欣。」


佛告諸沙門:「時乾夷國王者,即吾身也。逝
心者,調達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
是。」


(六)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理民以慈,恕已度
彼,月月巡行貧乏,拔濟鰥寡、疾藥糜粥。每
出巡狩,則命後車具載眾寶衣被醫藥,死
者葬之。每覩貧民輙自咎責:『君貧德,民窮
矣;君富德,民家足。今民貧,則吾貧矣。』王慈
若斯,名被十方。


「第二帝釋坐為其熱,釋心
即懼曰:『彼德巍巍,必奪吾位。吾壞其志,行
即畢乎!』便自變化為老梵志,從王乞銀
錢一千,王即惠之。曰:『吾西𥥧,恐人盜
[001-0003a]
之。願以寄王。』王曰:『吾國無盜。』重曰:『寄
王。』王即受之。


「天又化為梵志詣宮門,
近臣以聞,王即現之。梵志歎曰:『大王功名
流布八極,德行希有。今故遠來,欲有所乞。』
王曰:『甚善!』曰:『吾宿薄祐生在凡庶,欣慕尊
榮,欲乞斯國。』王曰:『大善!』即與妻子,輙輕
乘而去。


「天帝復化為梵志,從王乞車;以車
馬惠之。與妻子進路,依山止宿。有五通
道士與王為友,侻憶王德仰視其宿,
覩之失國,靖心禪息,覩天帝釋,貪嫉奪
國委頓疲疵。道士以神足忽然之王所,
曰:『將欲何求,勞志若茲?』曰:『吾志所存,子具
知之。』道士即化為一轅之車,以送王還,晨
各離矣。


「天化為梵志復乞其車,即復
惠之。轉進未至彼國數十里,天復化為
前梵志來索銀錢。王曰:『吾以國惠人,侻
忘子錢。』梵志曰:『三日必還吾錢。』王即以
妻子各質一家,得銀錢一千以還梵志。妻
侍質家女,女浴脫身珠璣眾寶以懸著架,
天化為鷹撮衣寶去。女云:『婢盜!』錄之繫
獄。其兒與質家兒俱臥,天夜往殺質家
兒矣。死家取兒付獄,母子俱繫,飢饉
毀形,呼嗟無救,吟泣終日,罪成棄市。


「王賃得銀錢一千,行贖妻、子,歷市覩之,即
存念十方諸佛,自悔過曰:『吾宿命惡乃致茲
乎!』靖心入禪,神通之明覩天所為。空中有
聲曰:『何不急殺之乎?』王曰:『吾聞,帝釋普
濟眾生,赤心惻愴,育過慈母,含血之類莫
不蒙祐,爾為無惡緣獲帝位乎?』釋懷重
[001-0003b]
毒惡熟罪成,生入太山;天人龍鬼莫不
稱善。


「地主之王,即釋妻、子之罪。二王相
見,尋問其原,具陳所由,國無巨細靡不
墮淚。地主之王分國而治;故國臣民尋
王所在,率土奉迎。二國君民,一哀一喜。


「時王
者,吾身是。妻者,俱夷是。子者,羅云是。天帝
者,調達是。山中梵志,舍利弗是。彼國王者,
彌勒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七)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理民以正,心無偏
頗,然不遊觀。國相啟曰:『願一出遊。』王曰:『大
善!』明日即出。人民悅豫,普得其所,覩
國富姓居舍妙雅,瓦以金銀,服飾光道,
曰:『吾國豐哉!』心甚欣豫。還宮憶之,曰:『斯
諸理家,何益於國乎?』勅錄其財為軍儲
矣。


「有一理家,其私財有三千萬,以疏現王。
王怒曰:『何敢面欺乎?』對曰:『少來治生,凡
有私財宅中之寶,五家之分,非吾有也。』曰:
『何謂私財?』對曰:『心念佛業,口宣佛教,身
行佛事,捐五家分興佛宗廟,敬事賢眾
供其衣食,慈養蜎飛蠕動蚑行之類;心所
不安不以加之,斯之福德隨我所之,猶
影隨形,所謂私財也。五家分者:一水,二
火,三賊,四官,五為命盡。身逮家寶捐之
於世,已當獨逝,殃福之門未知所之,覩
世如幻,故不敢有之也。計五家分可有
十億,斯為禍之窠藪,常恐危己,豈敢有之
也。願士眾輦之,以除吾憂。』


「王曰:『誠哉斯
言也。』即遣之去。退入齋房,靖心精思,
即醒寤曰:『身尚不保,豈況國土妻子眾
[001-0003c]
諸,可得久長乎?』即撰錄佛經誦文釋義,
心垢照除,進貞臣納忠諫大赦其國,還
民寶,序群僚,議寬正。謂群臣曰:『夫不覩
佛經妙義重戒者,其為聾盲矣!彼理家富,
唯我貧矣!』即勅國界散出財寶,賑給貧
困恣民所欲,立佛廟寺懸繪燒香,飯
諸沙門,身自六齋。如斯三年,四境寧靖,
盜賊都息,五穀熟成,民無飢寒。王後壽
終,即上生第二天。」


佛告諸沙門:「時王者,
吾身是。理家者,秋鷺子是。勸王觀國者,
阿難是。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八)



「昔者菩薩為大理家,名曰仙歎,財富無
數。覩佛明典,覺世無常,榮命難保,財非
己有,唯有布施功德不朽。令告黎民:『若
有貧乏,恣願取之。』如斯數月。時,政寬民
富無財乏者。仙歎念曰:『惟當市藥,供護
眾疾耳。』即市良藥濟眾生命,慈育普至,
恩無不周。累年之惠,德香遠熏,四方病
者馳來,首尾歎其弘潤,以德配天。


「財賄
都盡身行採寶,去家百餘里,於一水上逢
數乘車載重病者,曰:『爾所之乎?』答曰:『之
仙歎所,庶全餘命。』仙歎即還,從王貸金五
百兩,市藥以療,病者悉瘳。自與商人入
海採寶,所獲弘多。還國置舟步行,道乏
無水,仙歎得一井水,呼等人汲之,却自
取飲。商人覩其所得白珠,光耀絕眾,貪
為尤惡,毀聖殘仁,共排仙歎投之于井。
菩薩仁德感神動祇,天神接承令不毀傷。


「商人還國,王曰:『仙歎何之?』對曰:『去國即
[001-0004a]
別,不知所之。』曰:『爾乃殺之乎!』曰:『不也。』


「仙
歎於井覩空傍穴,尋之而進出彼家井,
准七日行得其本國。王曰:『何緣空還乎?』
對曰:『不遇。』王靖思曰:『其必有以乎!』召
商人問:『爾誠首之即活,欺者死矣。』即皆
首之,付獄定罪。仙歎涕泣,馳詣宮門
叩頭請罪。王曰:『違政也。』又重請曰:『愚者
倒見,未足明責。原其無知也。』王嘉仙歎
之仁覆,原商人之凶罪,勅令還物。商人僉
曰:『仙歎不奉佛者,豈有斯仁乎?』各擇名
寶以還之矣。仙歎各受其半,商人叩頭曰:
『蒙祐命全,願盡納焉。』於斯受之,以還王金,
又大布施。王逮臣民,相率受戒,子孝臣忠,
天神榮衛,國豐民康,四境服德,靡不稱
善。」


佛言:「時仙歎者,是我身也。菩薩慈惠度
無極行布施如是。」


(九)



「昔者菩薩從四姓生,墮地即曰:『眾生萬
禍,吾當濟焉。不覩佛儀,不聞明法,吾
當開其耳目,除其盲聾,令之覩聞無上
正真,眾聖之王、明範之原也。』布施誘進靡
不服從矣。九親驚曰:『古世之來未聞幼
孩而為斯云,將是天龍鬼神之靈乎!當卜
之焉。』即答親曰:『吾為上聖之所化,懷普
明之自然,非彼眾妖,慎無疑矣。』言畢即默。
親曰:『兒有乾坤弘潤之志,將非凡夫乎!』名
兒曰普施。


「年有十歲,佛諸典籍、流俗眾術靡
不貫綜,辭親濟眾布施貧乏。親曰:『吾有
最福之上名也,爾可恣意布施眾貧矣。』
對曰:『不足。』乞作沙門:『賜吾法服、應器、策
[001-0004b]
杖,以斯濟眾,即吾生願也。』親憶兒始生
之誓,無辭禦焉,即從其願聽為沙門。


「周旋教化經一大國,國有豪姓,亦明眾
書,覩普施儀容堂堂光華韑曄,厥性惔
怕淨若天金,有上聖之表,將為世雄也。
謂普施曰:『有欲相告,願足聖人,吾有
陋女願給箕[竺-二+帚]之使。』答曰:『大善!須吾還也。』
即進路之海邊,附載度海,上岸入山,到
無人處,遙覩銀城宮殿明好。時,有毒蛇遶
城七匝體大百圍,見普施來仰然舉首。普
施念曰:『斯含毒類必有害心,吾當興無
蓋之慈以消彼毒也。夫兇即火也,慈即水
矣,以水滅火,何嘗不滅!』即坐興慈定,
『願令眾生早離八難,心去惡念逢佛見法,
與沙門會,得聞無上正真明道,心開垢
滅,如吾所見也。』興斯慈定,蛇毒即滅垂
首而眠。


「普施登其首入城,城中有天神,
覩普施來,欣豫而曰:『久服聖德,今來翔茲,
成吾本心也。願留一時九十日。』普施然
許。天王即以正事委付近臣,身自供饌,
朝夕肅懷,稟受諸佛非常、苦、空、非身之高
行,濟眾之明法。時,日食畢,普施進路,
天王以明月真珠一枚送之曰:『以珠自隨,
明四十里。志願發云,眾寶滿足。若後得佛,
願為弟子親侍聖側。』普施曰可。


「即復前行,
覩黃金城,嚴飾踰銀,又有毒蛇圍城十四
匝,巨軀倍前舉首數丈。普施復思弘慈
之定,蛇毒即消垂首而眠。登之入城中,有
天人,覩普施歡喜曰:『久服靈耀,翔茲甚善,
[001-0004c]
願留二時百八十日,吾願盡養,惟留威神。』
即然許之,留為說法無上明行,訖即辭退。
天人復以神珠一枚送之,明耀八十里,志
之所願,眾寶滿其里數。『若子得道,願為弟
子,神足無上。』


「受其神珠,即復進路,覩
琉璃城,光耀踰前,又有毒蛇巨軀甚大,
遶城二十一匝,仰首瞋目當彼城門,復坐
深思普慈之定,誓濟眾生,毒歇垂首。登之
而入城中。有天人喜辭猶前,『請留三時,
願供所志。』期竟辭退,又送神珠一枚,明耀
百六十里,珠之所在,眾寶尋從滿其明內,
在志所欲無求不獲。『子若得無上正真覺
道者,吾願為弟子,有最明之智。』曰:『必獲
爾願。』普施得珠曰:『斯足以濟眾生之困乏。』
返其舊居。


「海諸龍神僉會議曰:『吾等巨海,
唯斯三珠為吾榮華。道士悉得,吾等何榮?
寧都亡諸寶,不失斯珠。』海神化為凡人,當
普施前立曰:『吾聞仁者獲世上寶,可得觀
乎?』即以示之。神搏其首即取其珠。普
施惟曰:『吾歷險阻經跨巨海乃獲斯寶,
欲以拯濟眾生困乏,反為斯神所見奪乎?』
曰:『爾還吾珠,不者吾竭爾海。』海神答曰:『爾
言何虛?斯之巨海,深廣難測,孰能盡之?
天日可殞,巨風可却,海之難竭猶空難毀
也。』


「普施曰:『昔吾錠光佛前願得道力,反
覆眾海指擢須彌,震動天地又移諸剎。
佛從吾志與吾願,吾今得之。今爾鬼𩲐髮之邪力,焉能遏吾正真之勢乎?』即說:
經曰:『吾自無數劫來,飲母乳湩、啼哭之淚、
[001-0005a]
身死血流,海所不受。恩愛難絕、生死難
止,吾尚欲絕恩愛之本、止生死之神。今
世抒之不盡,世世抒之。』即住併兩足,瓢
抒海水投鐵圍外。


「有天名遍淨,遙聞之,
深自惟曰:『昔吾於錠光佛前,聞斯人獲其
志願,必為世尊度吾眾生。』天即下,助其
抒水,十分去八。海神悔怖曰:『斯何人哉?
而有無極之靈乎!斯水盡矣,吾居壞也。』
即出眾寶空其諸藏以與普施。普施不受,
曰:『唯欲得吾珠耳。』諸神還其珠,普施
返其水。


「旋其本土,尋路布施,所過之國,
國無貧民,處處諸國無不改操五戒十
善以為國政,開獄大赦,潤逮眾生,遂
至得佛。」


佛告諸沙門:「普施者,我身是。父
者,白淨王是。母者,即吾母舍妙是。道士女
者,今俱夷是。時,銀城中天者,今現阿難是。
金城中天者,目連是。琉璃城中天者,舍利弗
是。菩薩累劫勤行四恩,誓願求佛,拯濟眾
生。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一〇)



「昔者菩薩為大國王,名曰長壽,太子
名長生。其王仁惻,恒懷悲心,愍傷眾生,誓
願濟度,精進不惓。刀杖不行,臣民無怨,
風雨時節,寶穀豐沃。隣國小王執操暴虐,貪
殘為法,國荒民貧,謂群臣曰:『吾聞長壽,
其國豐富,去斯不遠,懷仁不殺,無兵革之
備。吾欲奪之,其可獲乎?』群臣曰:『可。』則興
戰士到大國界。


「蕃屏之臣,馳表其狀惟願
備豫。長壽則會群臣議曰:『彼王來者,惟貪
吾國民眾寶多。若與之戰,必傷民命,利
[001-0005b]
己殘民貪而不仁,吾不為也。』群臣僉曰:
『臣等舊習軍謀兵法,請自滅之,無勞聖
思。』王曰:『勝則彼死,弱則吾喪,彼兵、吾民
皆天生育,重身惜命,誰不然哉?全己害
民,賢者不為也。』群臣出曰:『斯天仁之君不
可失也。』自相撿率以兵拒賊。


「長壽覺
之,謂太子曰:『彼貪吾國,懷毒而來。群臣
以吾一人之身,欲殘民命。今吾委國,庶
全天民。其義可乎?』太子曰:『諾。』父子踰城,即
改名族隱於山草。


「於是貪王遂入其國,
群臣黎庶失其舊君,猶孝子喪其親,哀慟
躃踊無門不然。貪王募之黃金千斤、錢千
萬。


「長壽出,於道邊樹下坐精思,悲愍
眾生生死勤苦,不覩非常、苦、空、非身,為欲
所惑,其苦無數。遠國梵志,聞王好施,濟眾
生之命,遠來歸窮於樹下息。俱相問訊,各
陳本末。梵志驚曰:『天王何緣若茲乎?』流淚
自陳:『吾餘年無幾,故來乞匃,庶存餘命。大
王亡國,吾命窮矣。』即為哀慟。王曰:『子來
歸窮,而正值吾失國,無以濟子,不亦
痛乎!』抆淚而曰:『吾聞新王募吾甚重,子取
吾首,可獲重賞。』答曰:『不然。遙服天王仁
濟眾生,潤等天地,故委本土庶蒙自濟。
今勅斬首,不敢承命矣。』王曰:『身為朽器,
豈敢保哉?夫生有死,孰有常存?若子不
取,會為灰土矣。』梵志曰:『天王布天仁之惠,
必欲殞命以濟下劣者,惟願散手相尋去
耳。』王即尋從,之故城門,令縛以聞。


「國人覩
王,哀號動國。梵志獲賞。貪王命於四衢
[001-0005c]
生燒殺之。群臣啟曰:『臣等舊君當就終沒,
乞為微饌以贈死靈。』貪王曰:『可。』百官黎民
哀慟塞路,躃踊宛轉靡不呼天。太子長生
亦佯賣樵,當父前立。父覩之,仰天曰:『違
父遺誨,含兇懷毒,蘊於重怨,連禍萬載
非孝子矣。諸佛四等弘慈之潤,德韜天地,
吾尋斯道殺身濟眾,猶懼不獲孝道微
行,而況為虐報讎者乎?不替吾言,可謂
孝矣。』子不忍視父死,還入深山。


「王命終
矣,太子哀呼,血流于口,曰:『吾君雖有臨
終盡仁之誡,吾必違之,當誅毒鴆。』遂
出傭賃,為臣種菜。臣偶行園,覩菜甚好,
問其意狀。園監對曰:『市賃一人,妙于園種。』
臣現問曰:『悉所能乎?』曰:『百工之巧,吾為
其首。』臣請其王令為上饌,有踰太官。王
曰:『斯食誰為之乎?』臣以狀對。王即取之,令
為厨監。每事可焉,擢為近臣,告之曰:『長壽
王子,吾之重讎,今以汝為蕃屏。』即曰:『唯
然。』王曰:『好獵乎?』對曰:『臣好之。』王即出獵,
馳馬逐獸與眾相失,唯與長生俱處山
三日,遂至飢困,解劒授長生,枕其膝眠。長
生曰:『今得汝不乎?』拔劒欲斬之,忽憶父
命,曰:『違父之教,為不孝矣。』復劒而止。


「王
寤曰:『屬夢長生欲斬吾首,將何以也?』對
曰:『山有強鬼喜為灼熱,臣自侍衛,將何懼
矣?』王復還臥,如斯三者也,遂投劒曰:『吾
為仁父,原赦爾命。』王寤曰:『夢見長生原
吾命矣。』太子曰:『長生者,吾身是也。念父追
讎之于今矣。吾父臨沒口遺仁誡,令吾
[001-0006a]
遵諸佛忍辱、惡來善往之道。而吾含極愚
之性,欲以兩毒相注。三思父誡,三釋劒
矣。願大王疾相誅除重患也,身死神遷,
惡意不生。』王悔過曰:『吾為暴虐,不別臧
否。子之先君,高行純備,亡國不亡行,
可謂上聖乎!子存親全行,可謂孝乎!吾
為豺狼殘生苟飽,今命在子赦而不戮,後
豈違之乎!今欲返國,由何道也?』對曰:『斯
惑路者,吾之為也。』將王出林與群寮會。王
曰:『諸君識長生不乎?』僉曰:『不識。』王曰:
『斯即長生矣!今還其國,吾返本居。自今
為伯仲,禍福同之。』立太子之日,率土悲
喜交并莫不稱壽。貪王還其國,更相貢
獻,遂致隆平。」


佛告諸沙門:「時長壽王者,吾
身是也。太子者,阿難是。貪王者,調達是。調
達世世毒意向我,我輙濟之。阿難與調達
本自無怨,故不相害也。吾世世忍不可忍
者,制意立行,故今得佛為三界尊。菩薩慈
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