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j073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清-弘贊 (J)


No. 446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
釋卷上
唐天竺三藏法師大廣智不空奉 詔譯
清[奧-釆+米-大+ㄎ]東鼎湖山菩提心沙門弘贊 會釋


【按如來一代說法。教分三藏。所謂修多羅。毗奈耶。
蘇怛[纜-罩-卓]。即經律論也。藏雖分三。而不出顯密二門。
顯則廣談性相。曉悟玄理。修證法身。密乃但令誦
持。不加了知。默登聖位。然悟有頓漸。位有淺深。漸
則歷諸僧祗。頓即立超十地。淺則聲聞緣覺菩提。
深即現證佛果大乘。今此準提陀羅尼。即經藏密
教。默證十身佛果大乘也。或於三藏外。立一雜藏。
收諸部陀羅尼。或於三乘外。別立最上金剛乘。即
是陀羅尼藏。若據神變疏。則判陀羅尼為大不思
議成佛神通乘。故此經以大秘密為宗。法界真如
為體。不思議為用。三密為門。最上乘為教相。以一
切法。皆從金剛陀羅尼乘中流出。如千流萬派。發
自崑崙石磧之山。三藏十二分教。出乎總持秘密
之藏。乃至六度萬行。莫不從陀羅尼所出。謂真言
一一字。全是無相法界。而六度萬行無不從法界
中流出。故云。唵字者。是三身義。亦是一切法本不
生義。由一切法本不生故。即得不生滅。由不生滅
故。即得相無所得。相無所得。即是無相法界。實則
[001-0746c]
證法界真如。故白傘葢頌云。誦滿一萬八千遍。遍
遍入於無相定。號成堅固金剛幢自在。得名人中
佛。又五秘密修行儀軌云。金剛薩埵者。是普賢菩
薩。即一切如來長子。是一切如來菩提心。如經所
說。金剛薩埵三摩地。名為一切諸佛法。此法能成
諸佛道。若離此法。更別無有成佛。欲知金剛者。名
為般若波羅蜜。能通達一切佛。無滯無礙。猶如金
剛。是故。出生諸佛。若於顯教修行者。久經三大無
數劫。然後證成無上菩提。於其中間。十進九退。或
證七住。以所集福德智慧。迴向聲聞緣覺道果。仍
不能證無上菩提。若依毗盧遮那佛。自受用身所
說。內證自覺聖智法。及大普賢金剛薩埵地。受用
身智。乃至應時集得。身中一大阿僧祇劫。所集福
德智慧。則為生在佛家。其人從一切如來心生。從
佛口生。從佛法生。從法化生。得佛法財。從此巳後。
受得廣大甚深不思議法。超越二乘十地。是知真
言秘密之旨。尚非因位菩薩所知。況容凡夫小智
能測。茲會眾譯并諸疏鈔。略為互相發明。以便初
學持誦。有所措心。非敢曰釋。如神變疏云。金剛手
方可探其[厂-一*臣*頁]。蓮華眼始能窺其奧。首楞嚴云。諸佛
秘密法。唯佛與佛。自相解了。非是餘聖。所能通達。
但持誦之。能滅大過。速登聖位。天竺止觀云。上聖
方能顯密兩說。凡人但能宣傳顯教。不能宣傳密
教。故非下凡所議。師心可知。今按此準提真言。前
[001-0747a]
後數譯。而不空三藏。深得密教之傳。由昔金剛薩
埵。親於毗盧遮那牟尼如來前。受瑜伽最上乘義。
後數百年。傳於龍樹菩薩。龍樹又數百年。傳於龍
智阿闍黎。龍智傳於金剛智法師。金剛智來遊震
旦。以五部瑜伽。及毗盧遮那經。蘇悉軌範。授與不
空三藏。及智滅度。三藏奉其遺教。復遊天竺諸國。
增廣其學。於師子國。從龍智阿闍黎。求開十八會
金剛灌頂。及大悲胎藏之法。法化相承。自毗盧遮
那如來。至於不空三藏。凡六葉矣。空既遍遊天竺。
復得親傳之旨。故其所譯本。真言儀軌。委悉詳備。
今恐初學未閑梵音印契。由是於諸譯中。多取智
所譯本而會明之。以其師資相承。授受無替故也。】


「如是我聞。」


【謂如來如實相理。說是準提陀羅尼法。故云如是。
阿難尊者。親從佛聞如是之法。故云我聞。】


「一時。」


【是說此經之時也。】


「薄伽梵。」


【此是如來眾德至尚之稱。具六種義。一自在。二熾
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廣如餘處釋。】


「在名稱大城。」


【梵言舍衛。】


「逝多林。」


【舊云祇樹。謂林樹是祇陀太子所施也。】
[001-0747b]


「給孤獨園。」


【給孤獨。是須達長者之別名。園是長者布金所買
之地。二人共施。故名合稱也。】


「與大苾芻眾。并諸菩薩。及諸天龍八部。前後圍繞。」


【此是聽法之眾。】


「愍念未來薄福惡業眾生。即入準提三摩地。說過去
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曰。」


【愍念。謂如來悲愍慈念眾生也。梵語三摩地。華言
等持。謂定慧平等任持者也。俱胝。華言百億。陀羅
尼。華言總持。謂總持一切法門。含攝無盡教理行
果。又持善不失。持惡不生。故亦翻為遮持。謂遮二
邊之惡。持中道之善。別名為呪。元非正翻。既含多
義。故非名言所能宣釋。究其實。乃毗盧遮那如來
諸佛。大不思議秘密心印也。】


「曩謨颯多三藐三沒䭾胝南怛你
二合者禮主禮準泥莎嚩二合


【凡誦真言唵字當引。句須分明。聲要不緩不急。詳
如下釋。


此真言八句。上三句。是歸敬諸佛說呪之辭。下五
句。正是呪體。言引者。謂長引其聲。二合者。謂二字
合為一音。金剛智譯作折[上/矢*入/米]主[上/矢*入/米]準提莎嚩訶。其
上多字南字。皆有口傍。[上/矢*入/米]字去聲○地婆訶羅譯
作折戾主戾準提莎婆訶○闍那岌多譯作折麗
[001-0747c]
主麗準遞莎訶○天息災譯作曩莫颯鉢哆喃。三
藐訖三沒䭾句致喃。怛你也他。唵。左[上/矢*入/米][口*祖][上/矢*入/米]噂禰。
娑嚩賀。莫字入聲。鉢哆字二合。他字去聲。唵字。及
兩[上/矢*入/米]字皆引。噂字上聲。禰字引。餘並同上。法賢譯。
大同天息災。初句皆同。次句訖三字二合。祖字尊
字無口。此中諸譯不同。皆由梵音有輕重之轉。故
字不一。然既梵音。即取字之音。不取字之義。若其
善梵音者。誦上諸譯。而無有異。任取一譯誦之。但
於梵音不訛者皆得也。凡是口傍字者。須彈舌道
之。即得其音矣。曩謨。或作娜麼。或作納莫。或作南
無。華言歸命。亦云皈依。怛你也他。華言所謂。亦言
即說。莎嚩賀。譯為成就義。亦云吉祥義。亦云圓寂
義。亦云消災增益義。亦云無住義。即是無住涅槃。
盡未來際。利益有情無盡期故。】


「若有修真言之行。出家在家菩薩。誦持此陀羅尼。滿
九十萬遍。無量劫造十惡。五逆。四重。五無間罪。悉皆
消滅。所生之處。常遇諸佛菩薩。豐饒財寶。常得出家。」


【十惡者。謂殺。盜。婬。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
四重者。謂破四禁戒。殺盜婬妄也。五逆者。一弑父。
二弑母。三出佛身血。四弑阿羅漢。五破和合僧。若
造一逆。即墮阿鼻地獄。一劫受苦。具五逆者。故云
五無間罪。梵語阿鼻。此云無間。謂墮此獄中。一大
劫受苦。無彈指頃間歇也。】


「若是在家菩薩。修持戒行。堅固不退。誦此陀羅尼。常
[001-0748a]
生天趣。或於人間。常作國王。不墮惡趣。親近賢聖。諸
天愛敬。擁護加持。若營世務。無諸灾橫。儀容端正。言
音威肅。心無憂惱。若出家菩薩。具諸禁戒。三時念誦。
依教修行。現生所求出世間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
羅蜜圓滿。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在家菩薩。奉持五戒。十善。菩薩大戒。故云修持戒
行。出家菩薩。俱持沙彌比丘律儀。菩薩木叉。故云。
具諸禁戒。出世間悉地者。即定慧現前。乃至證無
上正等菩提是也。悉地。此云成。意謂成就世出世
間。所求大願。由含多義。故無正翻。言證地者。釋陀
羅尼云。瑜伽中。從凡至聖。總為四地。一勝解行地。
通目地前。二普賢行願地。通目十地。三大普賢地。
即等覺地。四普照曜地。即成正覺地。亦云成毗盧
遮那三身普光地。波羅蜜者。謂六波羅蜜。及十波
羅蜜。大乘寶王等經云。持誦真言行者。日日得具
六波羅蜜圓滿功德。故諸陀羅尼經。說真言行者。
現世能成無上菩提。五字陀羅尼頌云。諸佛本誓
力。現成諸聖事。即於一座中。便成最正覺。】


「若誦滿一萬遍。」


【智譯云。十萬遍。】


「即於夢中見佛菩薩。即吐黑物。」


【黑物表惡業。即吐。是罪滅福生之相。故自見口中
吐出黑物。或云黑飯。】


「其人若罪尤重。誦二萬遍。」
[001-0748b]


【餘譯云。二十萬遍。亦見自口中吐出黑飯。】


「即夢見諸天堂寺舍。或登高山。或見上樹。」


【不為罪業所累。故能升躡。成就善因。故見天堂寺
舍。】


「或於大池中澡浴。」


【滌除罪垢。得清淨身。】


「或見騰空。」


【不為罪業所纏。故身輕舉。】


「或見與諸天女娛樂。」


【謂與慈善根力相應。故見與之娛樂。】


「或見說法。」


【得示教利喜也。】


「或見拔髮剃髮。」


【拔髮。是西國外道之法。拔髮剃髮。皆表斷除煩惱
根株也。智譯云。或見拔髮。自身剃頭。】


「或食酪飯。飲白甘露。」


【食酪飯。是成就世間福善。飲甘露。謂得出世法味。】


「或渡大海江河。」


【得越苦海。】


「或升師子座。」


【謂得法王之座。】


「或見菩提樹。」


【是見道相。】


「或乘船。」
[001-0748c]


【是乘般若船。得登彼岸之相。蘇悉地經云。或見乘
師子象牛鹿鵝等。皆是悉地成就之相。】


「或見沙門。」


【得離世染。而出三界。】


「或見居士。以白衣黃衣覆頭。」


【黃表正。白表淨。以白淨正法。而覆護之。智譯云。以
衣籠覆其頭。】


「或見日月。」


【表破無明煩惱暗也。】


「或見童男童女。」


【不為貪欲煩惱所染也。】


「或上有乳果樹。」


【乳者白義。白者善業。謂得世出世間善業果報也。】


「或見黑丈夫。口中吐火焰。共彼鬬得勝。」


【謂與瞋煩惱魔共戰得勝。】


「或見惡馬水牛。欲來觝觸。持誦者。或打或叱。怖走而
去。」


【謂於癡煩惱魔得勝故也。】


「或食乳粥酪飯。」


【謂得上味福善成就。】


「或見蘇摩那華。」


【華言稱意華。色黃白。而極香。樹高三四尺。下垂如
葢。謂表所求善法。必得稱意。智譯云。或見有香氣
白華。香表五分法身之香。謂得五分善業。】
[001-0749a]


「或見國王。」


【謂得大人護念。獲尊貴勝業也。】


「若不見如是境界者。當知此人前世造五無間罪。應
更誦滿七十萬遍。即見如上境界。應知罪滅。即成先
行。」


【此令誦七十萬遍。上言一萬二萬疑誤。應如餘二
譯云。十萬二十萬為當。如上所夢境界。皆是行者
證騐成就之相。蘇悉地經云。於其夢中。見真言主。
背面而去。或不與語。當應更須起首念誦。如是再
三。若夢中見真言主與語。當知此人。不久成就。若
無境界。不應誦持。若強念持。恐與人禍。初持誦時。
於淨密處起首。】


「然後依法畫本像。謂準提本尊像或三時。或四時。或六時。依
法供養。求世間出世間悉地。乃至無上菩提。皆悉獲
得。若有修持此陀羅尼。當知未來成就處所。有難無
難。悉地遲疾。應於淨室。以瞿摩夷。塗一小壇。隨力供
養。以結界真言。結十方界。四方四維上下以香水一瓶。置在
壇中。一心念誦。其瓶動轉。當知所為所求事成就。若
不動轉。其事不成。」


【結界真言。如下結地界。墻界等出。智譯云。若於佛
像前。或於塔前。若清淨處。以瞿摩夷塗地。而作四
肘方壇。復以香華。幢葢。飲食。燈明。燭火。隨力所辦。
依法供養。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於八
方。上下結界。既結界巳。於壇四角。及其中央。各置
[001-0749b]
一香水之瓶。行者面向東方互跪。誦一千八十遍。
其瓶即便自轉。隨意東西。任以上下。訶羅譯云。呪
香水散於四方上下。以為結界。於壇四角中央。各
置一香水瓶。持呪者於其壇中。面向東方胡跪。誦
呪一千八十遍。言加持香水者。當誦根本真言三
七遍。十方洒之。】


「又法。取一瓦碗。以香塗。置於壇中。專心念誦。碗若轉
動。事即成就。若不動。事即不成。」


【智譯云。以淨瓦鉢。燒香熏之。內外塗香。盛滿香水。
并好香華。置壇中。依前瓶法。而作念誦。其鉢即轉。
與瓶無異。若欲得知一切成就。不成就事。即燒香
發啟白聖者。願決心疑。若右轉即成就。若左轉即
不成就。】


「又法。欲知未來之事。先塗一小壇。令一具相福德童
子。澡浴清潔。著新淨衣服。以七俱胝真言加持香。塗
童子手。又加持華七遍。置童子手中。令童子掩面。立
於壇中。又取別華。誦真言加持。一遍一打童子手背。
乃至二十一枚。即問童子善惡之事。童子皆說。」


【智譯。令取好華。念誦一百八遍。以香末塗童子手。
捧華掩面。復自手。更取別華念誦。擲童子身。】


「又法。取一明鏡。置於壇中。先誦真言加持華。一百八
遍巳。然後又誦真言。一遍一擲打鏡面。於鏡面上。即
有文字現。說善惡事。」


【智譯。或使者即身現鏡中。使者即佛母之使者。】
[001-0749c]


「又法。欲知事善不善。成就不成就。取蘇摩那華香油。
誦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塗右手大拇指面誦真言聲
不斷絕。令童子觀指面上。現諸佛菩薩形像。或現文
字。具說善惡。」


【智譯云。或以硃砂。或以蘇摩那華。浸胡麻油中。塗
拇指甲。念誦一百八遍。即現天神。及僧菩薩佛等
形像。若心有所疑三世中事。一一問皆知。即拇指
上自現。】


「又法。若人患鬼魅病。取楊柳枝。或茅草。誦真言。拂患
者身。即得除愈。」


【訶羅譯云。以呪呪茅拂病人。得香茅第一。不得。直
茅亦得。智譯云。以石榴枝。白茅香等草。念誦鞭拂
之。】


「又法。若患重病者。誦真言一百八遍。稱彼人名。以牛
乳護摩即瘥。」


【謂以茅草等捏乳。誦呪作法。擲火中燒之。名為護
摩。智譯云。以茅草置酥中。念誦七遍。擲著火中燒
之。令烟熏病人即愈。所言酥者。謂以牛乳鑽煉成
酪。酪鑽成生酥。生酥鑽成熟酥。熟酥鑽成醍醐。】


「又法。若孩子夜啼。令童女右搓線。誦真言加持。結二
十一結。繫於頸下。孩子即不夜啼。」


【餘譯云。令童女合五色縷。一呪一結。滿二十一結。
與病人。小男女等。頸上繫者。惡魔鬼魅等病。即得
除瘥。】
[001-0750a]


「又法。先加持白芥子。一百八遍。然後取芥子誦真言。
一遍一擲打彼鬼魅者。滿二十一遍。其鬼魅馳走。病
者除愈。」


【智譯云。或以白芥子置酥中。取芥子少許。念誦一
遍。一擲火中。如是二十一度。病即除愈。】


「又法。或有患鬼魅。以瞿摩夷。塗一小壇。以麩炭畫地。
作鬼魅形。誦真言。以石榴等杖鞭之。彼鬼啼泣。馳走
而去。」


【智譯。作法同此。訶羅譯。令於病者前。以墨畫其病
人形。呪楊枝打此畫形。亦得除瘥。瞿摩夷。此云牛
糞。】


「又法。若人被鬼魅所著。或復病者身在遠處。不能自
來。或念誦人。又不往彼。取楊柳枝。或桃枝。或華。加持
一百八遍。使人將往病人所。以枝拂病人。或以華。使
病人嗅。或以華打病人。鬼魅即去。病者除瘥。」


【智譯云。遣人將去語彼云。汝去。某甲遣將此枝鞭
汝。汝若不去。損汝無疑。若不去。鞭之即去。】


「又法。若被蛇所齧。或拏吉你女鬼所持。旋繞病人。誦
真言。其病即愈。」


【謂繞誦病人數帀。即愈。】


「又法。若人患癰腫等。及諸毒蟲所齧。取檀香汁和土
為泥。誦真言七遍。塗瘡上。即愈。」


【智譯令取熏睦香和淨水土。塗丁瘡癰癤癬漏即
愈。】
[001-0750b]


「又法。若人在路行。誦此真言。不被賊劫傷損。亦離諸
惡禽獸等難。」


【智譯云。若在路夜行。念誦不缺。無有賊盜虎狼惡
鬼等。怖畏難處。持心念誦。并作護身。彼等諸難。即
皆自滅。若乞食時。常持此呪。不為惡人惡狗等類。
之所侵害。乞食易得。】


「又法。若鬬諍。言訟論理。及談論求勝者。誦此真言。強
勝。」


【準提真言。如金剛杵。擬物皆碎。無敢當者。故於諍
訟理論。談說名言法義。無不獲勝。】


「又法。若於江河中行。誦此真言。不被漂㲻。及水中惡
龍。摩竭。黿。鼉等。傷害。」


【摩竭。此云鯨魚。長十餘里。或數百里。能吞大舟。等
者。謂諸毒虫蛇類也。智譯云。或蛇咬。即遣彼人。圍
繞念誦人數帀。即愈。】


「又法。若被囚禁繫閉者。誦此陀羅尼。速得解脫。」


【菩提心體。自性空故。離一切物。猶如蓮性。不為垢
染。今此陀羅尼。從諸佛菩提心流出。故持誦者。自
然速得解脫。】


「又法。若國中有疾病。十夜以油麻。粳米和酥蜜。作護
摩。即得灾滅。國土安寧。」


【智譯云。或國土水旱不調牛馬六畜等疫毒流行。
應以油麻。大麥。粳米。粟。豆。酥。蜜。乳。酪。白乳木。諸雜
香等。皆置一邊。燒香發願。為一切眾生徐去灾難。
[001-0750c]
即作手契護身念誦。取前諸物。念誦加持。擲著火
中燒之。如是七日。日別三時作法。時別一千八十
遍。即得滿願。一切安樂。一切三寶悉皆護念。亦能
成就一切大願。訶羅譯云。應以酥和胡麻粳米。用
手三指。取其一撮。呪之一遍。擲火中燒。或經七日
七夜。六時如是相續不絕。一切灾疫。無不消滅。言
手契者。謂手結印也。】


「又法。若求豐饒財寶者。每日以種種食護摩。即得財
寶豐饒。」


【智譯云。若求富饒。以粳米油麻置酥酪中。手把少
許。發願念誦七遍。擲著火中燒之。隨力七日。乃至
七七日。即如其願。訶羅譯云。以酥和稻穀。呪一百
八遍。火中燒之。隨心所願。無不成諦。財寶增盈也。
言護摩者。即是以前諸物。擲著火中燒之。以為供
養。蘇悉地經云。於尊像前。作護摩爐。頂方一肘。四
面安緣。量深半肘。緣高四指。以牛屎和牛尿塗。用
香水洒。或作圓爐。其念誦之處。若在房室。應出於
外。望見尊像。而穿作爐。隨其事業。依法作之。乳木
等物。及以香華。置於右邊。護摩器皿。置於左邊。坐
茅草座。攝心靜慮。先誦本尊真言一遍。請安本座。
依法供養。願尊垂納護摩之食。其護摩木。有十二
種。此方無有。可用紫檀。或堅實乳木代之。取其枝
端直者。量長兩指。或云十指。皆新採濕潤者。觀其
上下。一面置之。香水淨洗。細頭向外。麤頭向身。以
[001-0751a]
乳酪酥蜜搵兩頭。擲於爐內。如念誦時。置兩手在
雙膝間。護摩時亦應如是。護摩畢。用本真言淨水。
以手遠巡散洒爐中。如是三度。護摩都了。如法發
遣。若以酥蜜油作法。當用杓。至娑嚩賀字。餘聲未
盡。即潟爐中。初以一杓滿酥。護摩一遍。中間小杓。
護摩畢。還以一杓滿酥。護摩一遍。重獻閼伽。乃至
供養。準前重作護身等印。乃至解界。方可發遣。如
下所明。】


「又法。欲令人敬愛歡喜者。真言句中。稱彼人名。即得
歡喜順伏。」


【訶羅譯云。稱彼前人名字。一呪一稱。滿一百八遍。
即便敬念。】


「又法。若無衣。念誦即得衣。


又法。意中所求。念誦皆得如意。」


【準提真言。是諸佛心寶。如摩尼珠王。隨眾生念。故
云皆得如意。】


「又法。若人身體肢節痛。加持手二十一遍。摩觸痛處。
即瘥。」


【若自為。若為他。皆得。】


「又法。若患瘧。及頭痛。以加持手二十一遍。摩觸亦得
除瘥。」


【此等皆謂巳成就先行。或長持誦準提真言行人。
故得隨手應物悉騐。若初誦行人。梵音未淳。心不
專一。反謗無騐。獲罪彌深。】
[001-0751b]


「又法。塗一小壇。取一銅碗滿盛淨[厂@火]。令童子兩手按
[厂@火]碗上。持誦者。應誦真言。本尊使者。入童子身。其碗
即轉。即下語。童子即自結三部三昧耶印。誦三部真
言。即取滑石。過與童子。童子即於地上書過去未來
事。吉凶善惡。及失脫經論。廢忘難義。真言印。即得知
解。」


【此中不言遍。應是百八遍。或持至童子自結印呪
為限。】


「又法。兩軍相敵。於樺皮上。書此陀羅尼。懸於竹竿上。
令人手把。誦真言。彼敵即破。」


【巳上數條。餘譯俱缺。】


「又法。若女人無男女。以牛黃於樺皮上。書此真言。令
帶。不久當有男女。」


【智譯云。於樺皮葉上書此陀羅尼。并畫童子。以紫
綵裹之。念誦一千八十遍。安著䯻中即孕。或曰諸
佛本意。令人斷貪瞋等諸煩惱。今何却令人起貪
念。求於世事名利等耶。答曰。此是諸佛不思議力。
度生方便之妙用。若有眾生不肯直求無上菩提。
且隨其所欲。令持呪求之。盡得遂心。由是神呪不
思議力熏。罪業消滅。菩提種成。自然超凡入聖。如
此真言。諸佛境界。十地菩薩。尚非其量。況凡夫人。
而得思議哉。若具智眼者。須終日求。而無能求所
求之相。即與般若相應。故非佛縱眾生起貪等煩
惱也。】
[001-0751c]


「又法。或有女人。夫主不敬重。取一新瓶滿盛水。於瓶
中著七寶。及諸靈藥。五穀。白芥子。以繒帛繫瓶項。以
真言加持一百八遍。令女人結根本印。安頂上。以水
灌頂。即得寵愛敬重。非但敬重。亦得有子息。在胎牢
固。」


【智譯云。取淨瓶盛滿香水。別置淨處。以牛糞塗作
壇。念誦一百八遍。如是七瓶。皆作此法。於淨處。以
香華為道場。取瓶內香水洗浴。夫即愛樂。亦得有
孕。婦不樂夫。亦如前法。按一大藏經中陀羅尼神
呪。總為五部。一佛部。謂諸佛呪。二蓮華部。謂觀自
在等諸持蓮華菩薩呪。三金剛部。謂金剛手菩薩
并諸金剛神呪。四寶部。謂諸天呪。五羯磨部。謂諸
鬼神呪。此五部。每一部各有五部。總成二十五部。
今此準提真言。總持攝二十五部。故隨所用之。無
不成就。】


「又法。行者每念誦時。結大印誦真言。印塔滿六十萬
遍。所求之事。即得滿足。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多
羅菩薩。即為現身。所求如意。或作阿蘇羅宮中王。或
得菩薩地。或得長年藥。或得敬愛法成就。」


【智譯云。於大海邊。或河渚間。沙灘之上。以塔形像
印。印沙灘上為塔形像。念誦一遍。印成一塔。如是
數滿六十萬遍。即覩見聖者觀自在菩薩等。隨其
心願。皆得滿足。或見授與神仙妙藥。或見授與菩
薩之記。或現前來問。隨其乞願。皆得菩薩等位。若
[001-0752a]
欲求聰明。取石菖蒲。牛黃。各半兩。擣作末。以酥和。
於佛前作壇。念誦五千遍。服之。即得聰明。持明藏
經云。若有行人。欲作最上殊勝成就者。一心專注
精勤修習。先於大海岸邊。誦準提根本真言。造沙
塔六洛叉巳。於所求事。必獲成就。金剛手。亦名金
剛藏。】


「又法。於菩提道場。於大制底前。誦此陀羅尼。得見聖
僧共語。與悉地成就。得共彼同行。即得同彼聖僧。」


【菩提道場。在中天竺摩竭國。佛坐其中。成等正覺。
故以為名。制底。是佛塔也。此塔在菩提場中。智譯
云。右繞菩提樹像行道。念誦一百萬遍。即見佛菩
薩羅漢。為其說法。欲隨菩薩。即得隨從。所求如願。
乃至現身成大呪仙。即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
佛。得聞正法。又欲得見一切鬼神。取牛黃。念誦令
烟火出。即塗目。并服之。即見。持明藏儀軌云。誦一
俱胝數滿。得阿羅漢現身與語。獲大利益。此後與
阿羅漢同行。亦同其威德。】


「又法。於高山頂上。念誦一俱胝遍。金剛手菩薩。即將
此人。領五百六十人。同入阿蘇羅宮。壽命一劫。得見
彌勒菩薩。聽聞正法。聞法巳。獲菩薩地。得不退轉。」


【言一劫者。此當一小劫。計有一千六百八十萬年。
入阿修羅宮。以待彌勒下生。上生經云。彌勒菩薩。
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阿蘇宮。其處非一。且如
清辯論師所入者。其宮在南天竺安達羅國。城南
[001-0752b]
不遠。大山嵓石壁間。論師呪芥子擊石壁。豁然洞
開。入中待見彌勒菩薩下生。】


「又法。上毗補羅山。」


【此山。在摩竭國。又云。但有高山亦得。】


「有舍利塔像前念誦。隨力以香華供養。乞食以支身
命。從月一日。至十五日。誦陀羅尼滿三十萬遍。取其
滿日。一日一夜不食。倍加供養。至後夜。即見金剛手
菩薩。將行人往自宮中。為行者。則示阿修羅窟門。入
窟中。得天甘露。壽齊日月。」


【金剛手者。手持金剛杵。表內心具大菩提。外摧伏
諸煩惱魔。又自體堅固。成金剛智。杵破邪見山。證
金剛定。常持於掌中。故名金剛手。菩薩者。具云菩
提薩埵。菩提是能覺義。薩埵是有情義。謂自能覺
悟。復住生死中。覺悟一切有情也。智譯不言上山。
但云在塔前。或佛像前。或舍利塔前。初言在塔前
者。或如來八大靈塔。或法身偈塔。非舍利塔也。】


「又法。於三道寶階。從天下處寶塔。行者乞食旋繞。誦
俱胝遍。即見無能勝菩薩與願。為說妙法。示無上菩
提道。或見阿利底母。將此人入自宮中。與長年藥。還
童年少。端正可喜。獲得伏藏。大人許可。應廣利益三
寶。得一切菩薩安慰。示其正道。乃至菩提道場。」


【若誦此陀羅尼者。乃至未坐道場。一切菩薩為其
勝友。故常安慰示以三十七品菩提之道。令其進
修。乃至坐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故云坐道場。阿利
[001-0752c]
底母。即鬼子母。本名歡喜母。伏藏。謂得地中寶藏。
諸佛菩薩。許其將以廣利羣生。供養三寶。不得慳
慝自用。三道寶階。在中天竺僧伽舍國。昔佛昇忉
利天。為母說法。三月訖。從天來下。天帝化作三道
寶階。中央黃金。左瑠璃。右瑪瑙。佛從中下。後阿育
王。於其處。建立寶塔也。智譯云。若於轉法輪塔前。
或佛生處塔前。或寶階塔前。或舍利塔前。念誦右
繞。滿七七日。即見彼二菩薩。隨其所願。皆悉滿足。
云云。持明藏云。菩薩授與聖藥。變行人身。具殊勝
相。及得一切菩薩。接引證道。乃至速坐菩提道場。】


「又法。若人無宿善根。無菩提種。不修菩提行。纔誦一
遍。則生菩提法芽。何況常能念誦受持。」


【智譯云。若讀一遍。即得菩提分根器芽生。何況誦
持。常不懈廢。由此善根。速成佛種。無量功德。皆悉
成就。訶羅譯云。若得聞此大準提陀羅尼法。速疾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人憶持誦念常不
懈廢此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者。無量善根皆得
成就。佛說此大準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離
塵垢。得大準提陀羅尼大明呪功德。得見十方諸
佛菩薩。諸聖眾等。作禮而去。】


「○七俱胝準提陀羅尼念誦儀軌」


【智譯云。依經梵本。有十萬偈。我今略說念誦觀行
供養次第。若有四輩弟子。發菩提心。行菩薩行。求
速出離生死者。先須入三摩耶灌頂道場。受持禁
[001-0753a]
戒。堅固不退。愛樂大乘菩薩戒行。於四威儀。修四
無量。發四弘願。求離三途。於一切事業。心不散亂。
方可入此秘密法門。】


「若有修習此陀羅尼求成就者。先須澡浴。應著淨衣。」


【蘇悉地經云。三時澡浴。應具三衣。又內衣一日三
時浣濯。其衣乾燥。香熏洒淨。別置睡衣。及以澡衣。
於此三時替換。內衣日別一洗。乾聽熏洒。澡浴。洗
淨。大小便利。皆用真言。和水而洗淨之。若不如法
洗淨。即無靈騐。故根本雜事律佛言。若苾芻苾芻
尼。鄔波塞迦鄔波斯迦。以我為師者。咸應洗淨。若
不洗淨。不應繞塔行道。禮佛誦經。諸天不喜。所持
呪法。皆無效騐。若作齋供。書經造像。得福寡薄。云
云。其洗淨法。備載律中。蘇悉地經。洗淨並同。但用
呪印。及澡洒身有別。其洗浴。洗淨。去穢。浣手。各有
真言。俱如餘處應知。持明藏儀軌云。復誦甘露軍
茶利菩薩心真言。加持水三掬。用灌自頂。即成沐
浴。真言曰。
阿蜜哩二合一句
復誦二十
一遍加持水。用洒淨。及遣魔障。然後隨意沐浴。所
用拭巾。亦濯令清淨。又洗二手。作潔淨巳。却入道
場。近於賢聖。又凡結印。當用塗香。塗其二手。】


「嚴飾道場。安置本尊。隨力所辦。其道場法。應擇勝地。
作四肘壇。掘深三肘。」


【謂嚴飾道場。隨力所辦旛葢香華飲食等。勝地如
下所明。智譯云。東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壇。掘
[001-0753b]
深一肘。】


「除去瓦礫。惡土。髮毛。及骨。[厂@火]。炭。蟲蟻等。以好淨土填
滿築平。掘無惡土。即取舊土填。土若有賸。當知其地
是大吉祥。速疾成就。取未墮地瞿摩夷。以香水和淨
好土為泥。誦無能勝菩薩真言。加持二十一遍。然後
埿壇。埿巳。復取五淨相和。」


【五淨者。瞿摩夷汁。牛尿。酪。乳。酥。餘部令取黃牛五
淨。】


「以無能勝菩薩真言。加持一百八遍。右旋遍塗其壇。」


【梵語曼茶羅。華言壇。壇者生也。謂出生無盡功德
故。又壇者集也。是無邊聖賢會集之處。如是壇法。
乃諸佛不思議之神用。勿生疑惑。依法結之。所求
必獲如願。】


「若在山石上建立。或在樓閣。或居船上。一切賢聖得
道處。但以五淨塗拭。」


【智譯云。若在山中。及好淨屋。不須掘地。依前塗拭。
即張天葢。四面懸旛。若有俱胝佛母形像。安置壇
中。面向西。若無本尊。有諸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典。
供養亦得。】


面向東坐。結無能勝印按地。誦真言七遍。加持壇中
心。又取諸藥七寶。并五穀各少分。掘壇中心深一肘。
安諸藥及七寶。復取舊土填滿平治。以右手按。誦地
天偈三遍。警覺地天神。偈曰。


「 汝天親護者
 於諸佛導師
 修行殊勝行
[001-0753c]
 淨地波羅蜜
 如破魔軍眾
 釋師子救世
 我亦降伏魔
 我畫曼茶羅」



誦地天真言曰。


曩謨三滿多沒䭾畢哩二合佗以切微曳二合
二合


【地天者。謂夜叉。羅剎。阿修羅。龍。迦樓羅。乾闥婆。緊
那羅。摩睺羅伽。部多。畢舍遮。鳩槃茶等。真言。亦曰
妙言。謂從諸佛心中流出。乃真實微妙秘密之語。
一切諸天魔梵。及因位菩薩。不可得而思議也。】


「誦偈加持巳。然後以檀香。塗九箇聖位。如滿月。」


【智譯云。磨白檀香。塗作八壇。猶如滿月。或似八葉
蓮華。本譯令塗九聖位。即是供養根本九字真言。
智譯令塗八壇。擬供全呪八句。任意作之。皆得。】


「以新淨供具。金。銀。熟銅。商佉。貝。玉。石瓷。木等新器。盛
諸飲食及好香華。燈燭。閼伽香水。隨力所有。布列供
養。」


【商佉。即螺盃也。蘇悉地經。三時塗地。獻華香水。種
種供養。除去萎華。續置新者。獻供鉢器。三時洗挑。】


「若在家出家菩薩。求成就者。每入道場。先應禮佛。懺
悔。隨喜。勸請。發願巳。應自誓受菩提心戒。」


【據此。若比丘比丘尼。及在家巳受三歸五戒八戒
者。入道場時。皆須自誓受菩提心戒。蘇悉地經云。
每日三時澡浴換衣。三時供養禮拜懺悔隨喜勸
請發願。三時讀經。及作曼茶羅。三時歸依受戒。三
[001-0754a]
時護身。如是作法。定得成就。智譯亦令三時受戒
禮佛懺悔隨喜。而文缺勸請發願。今以禮佛懺悔
隨喜勸請發願五法。詳附于後。】


「真言曰。


唵冐地止多母怛跛二合娜野弭」


【冐地。亦作菩提。止。亦作唧。又作質。跛。或作麼。弭。亦
作彌。瑜伽釋云。冐地止多。此云覺心。冐字為種子。
冐字者。詮一切法無縛義也。若能知自身中菩提
之心自性成就。三世平等。猶如虗空。離一切相。則
能了知一切有情心。及諸佛心。皆如自心。本來清
淨。則起大悲。深生矜愍。種種方便。令諸有情。離苦
解脫。得至究竟。無縛無解。是為廣大菩提心也。】


「菩提心者。離一切我執。遠離蘊處界。及離能取所取。
於法平等。自心本不生。自性空故。如過去一切佛菩
薩。發菩提心。我亦如是。此名自誓受菩提心戒。由誦
一遍。思惟勝義諦。獲得無量無邊無為功德。莊嚴三
業。乃至菩提道場。其福無間斷。速滅一切業障。真言
速得成就。本尊現前。如華嚴入法界品。慈氏菩薩。為
善財童子說菩提心功德。」


【蘊。即五蘊。處。即十二入。界。即十八界。如餘處釋。受
菩提心戒儀云。今所發覺心。遠離諸性相。蘊界及
處等能取所取執。諸法皆無我。平等如虗空。自心
本不生。空性圓寂故。如諸佛菩薩。發大菩提心。我
今如是發。餘如入法界品明。】
[001-0754b]


「自誓受菩提心戒巳。全加。半加。隨意而坐。端身閉目。
即結定印。想空中準提佛母。與七俱胝佛圍繞。遍滿
虗空。定中禮一切諸佛及準提佛母。然後以香塗手。
應結契印。」


【先結定印。次結禮佛印。俱如後出。智譯云。安心定
坐。除一切妄想。觀六道眾生。無始以來。生死海中。
輪迴六趣。願皆發菩提心。行菩薩行。速得出離。即
以塗香摩手而結手印。結印時。以衣覆手。勿令人
見。先結三部三摩耶契。次結諸契。】


「○佛部三摩耶印即三昧印


【蘇悉地經云。先於室內。當置尊容㡧。或制底。或但
置座。入時面向於尊。合掌曲身。口誦真言。入便禮
巳而供養之。真言曰。
唵入嚩二合里多二合路者泥𤙖
泮吒
七遍誦之。次即應作三部三摩耶印。及真言。】


「二手虗心合掌。開二頭指。屈輔二中指甲下第一節
側。二大指各附二頭指根下。即成。當心。誦真言七遍。
想於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相好分明。如對目前。」


【智譯云。福智手並仰。檀戒忍慧便願微屈相拄。進
力壓忍願上節。禪智附進力側。即成。蘇悉地經。印
同智譯。檀。戒。忍。進。禪。從右手小指起。慧。便。願。力。智。
從左手小指起。此是十波羅蜜。】


「真言曰。


怛他蘖覩納婆二合野娑嚩二合


【覩或作妬。納或作娜。智譯作唵怛他㜸覩嚩皤耶
[001-0754c]
娑嚩訶。以契頂上散之。皤字去聲。下並同。】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即警覺一切如來。悉當護念加
持行者。以光明照觸。所有罪障。皆得消滅。壽命長遠。
福慧增長。佛部聖眾。擁護歡喜。生生世世離諸惡趣。
蓮華化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寶樓閣經云。或山頂上誦呪。盡目所覩處。五逆
十惡諸眾生等。皆得滅一切罪。來世生諸佛淨土
蓮華化生。而況持呪行者。不蓮華化生。滅一切罪
耶。】


「○蓮華部三摩耶印


以二手虗心合掌。散開二頭指。二中指。二無名指。屈
如蓮華形。安印當心。誦真言七遍。想觀自在菩薩相
好具足。於頂右散。」


【二小指。二大指相著。餘六指散開微屈。如開蓮華。
觀自在菩薩相好。如觀無量壽經說。】


「真言曰。


跛娜謨二合納婆二合野娑嚩二合


【跛娜或作鉢訥。智譯作。唵鉢頭牟嚩皤耶莎嚩訶。】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即警覺觀自在菩薩等持蓮華
者。一切菩薩。光明照觸。所有業障。皆悉消滅。一切菩
薩常為善友。」


【無量壽如來供養儀軌云。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警
覺觀自在菩薩。及蓮華部聖眾。皆來加持行者。獲
得語業清淨。言音威肅。令人樂聞。無礙辯才。說法
[001-0755a]
自在。】


「○金剛部三麼耶印


以左手翻向外。以右手掌背安左手背。以左右大小
指。互相鈎。如金剛杵形。安於當心。想金剛手菩薩。誦
真言七遍。頂左散印。」


【蘇悉地經云。兩手中間六指。微令開。如三股杵。此
三印。名為大印。諸佛菩薩。猶不能違。況諸魔類等。
非但順教。亦滅諸罪。以除諸難。所求之法。必得順
願。智譯令左覆右仰。大小指相交。然其印成。皆同
本譯。】


「真言曰。


嚩日嚧二合納婆二合野娑嚩二合


【智譯作。唵嚩折嚕婆皤耶莎嚩訶。】


「由結此印及誦真言故。即警覺一切金剛聖眾加持
擁護。所有罪障。皆得除滅。一切痛苦。終不著身。當得
金剛堅固之體。」


【供養儀軌云。由結此印。及誦真言。警覺金剛藏菩
薩。并金剛部聖眾。皆來加持行者。獲得意業清淨。
證菩提心。三昧現前。速得解脫。按智譯結三部三
摩耶印。後即結佛母根本身印。誦佛母真言七遍。
今本譯。在持珠念誦前結根本印。如欲結者準理
無妨。其印如後閼伽印出。】


「○次結第二根本印用護身


【智譯。以此印在後持數珠念誦前用。而別有辟除
[001-0755b]
一切天魔惡鬼等印呪。本譯用此印及心真言護
身。後復以無能勝印呪辟除障者。】


「二手外相叉。二頭指。二大指。並直豎。即成。誦佛母心
真言。印身五處。所謂額。次右肩。次左肩。次心。次喉。頂
上散。真言曰。


唵迦麼黎尾麼黎準泥娑嚩二合


結護身印時。起大慈心。徧緣六道四生。願一切有情。
被大誓莊嚴堅固金剛甲冑。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大誓莊嚴堅固金剛甲冑者。謂菩薩以四弘誓。而
為莊嚴。不為邪魔之所沮壞。遇逆順緣。心無退轉。
故願諸有情。皆披如是堅固金剛甲冑。離諸障難。
速證無上菩提。如是想巳。即成被金剛甲冑。一切
諸魔。不敢障難。】


「○次結地界橛印


二手內相叉。豎二大指。二頭指。二小指。各相合。屈左
頭指如鈎。三掣。大拇指指地。印成一掣。誦真言一遍。」


【智譯云。以左右二中指。二無名指。叉入掌。右壓左。
右頭指屈如鈎。左頭指直豎。二大指二小指。令面
相著。】


「真言曰。


唵準你你。枳邏野娑嚩二合


【智譯。唵準你泥枳邏耶莎嚩訶。誦一遍。以印大母
指。觸地一回。如卓橛勢。三度作即休。】


「由結此印誦真言加持地界故。下至水際。如金剛座。
[001-0755c]
天魔及諸障者。不為惱害。少加功力。速得成就。」


【地中所有諸穢惡物。由此印呪加持力故。悉皆清
淨。】


持誦者。次應於壇中心。想八葉大蓮華上有師子座。
座上有寶樓閣。垂諸纓絡。繒旛幢蓋。寶柱行列。垂妙
天衣。周布香雲。普雨雜華。奏諸音樂。寶瓶閼伽。天妙
飲食。摩尼為燈。如無曼荼羅。但於空中觀想。即成。作
此觀巳。應誦此偈。


「 以我功德力
 如來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普供養而住」



誦此偈巳。即誦大虗空藏菩薩真言曰。


誐誐曩三婆嚩嚩日囉二合


【三字去聲。婆字去聲。誐字或作伽字輕呼。】


「由誦此真言加持故。所想供養具。真實無異。一切聖
眾。皆得受用。」


【按無量壽儀軌誦大虗空藏真言。先令結印。以二
手合掌。二中指右押左外相叉。博著手背。二頭指
相蹙如寶形。想從印流出無量諸供養具。衣服飲
食。宮殿樓閣等。行者縱使觀念力微。由此印呪加
持力故。諸供養物。皆成真實廣大供養。又準別部
有出生供養印。二手當心合掌。以十指右壓左。頭
相交。復安在頂上。誦出生供養真言二十一遍。即
唵字也。由唵字真言及印。不思議力。自然遍法界。
出生無盡香華燈燭幢旛寶葢衣服臥具樓閣宮
[001-0756a]
殿音樂唄讚等。種種諸供養具。供養遍法界無邊
佛法僧三寶等。若無飲食香華等。但對像前結印
誦唵字真言。自然有無量供養。遍供法界無盡三
寶。是知唵之一字。如摩尼珠。隨心所現。亦如本經。
所想悉皆成就。又此唵字。是一切真言字母。能生
一切真言字義。是故一切真言。皆首宣之。】


「○次結寶車輅印車昌遮切。撦平聲。輅魯故切。音路


二手內相叉仰掌。二頭指橫相挃。以二大指各捻頭
指根下。想七寶車輅。佛部使者。駕御七寶車輅。乘空
而去。至於色界頂。阿迦尼吒天。毗盧遮那佛宮殿中。
誦真言七遍。」


【智譯云。先以二手向內相义。右壓左即仰開掌。二
頭指直伸頭相拄。以二大指撥二中指頭來去。即
成。心想阿迦尼吒天宮中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
薩圍繞。集會中。請準提佛母聖者。乘七寶莊嚴車
輅。上有白蓮華座。座上有如所畵形像。心中想念。
如在目前。阿迦尼吒天。此云色究竟天。是色界最
頂天。亦名有頂天。】


「真言曰。


覩嚕覩嚕吽


【嚕字轉舌呼。智譯無吽字。有莎嚩訶字。】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七寶車輅。至色界頂。準提佛
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乘七寶車輅。」


【八大菩薩者。一觀自在。二彌勒。三虗空藏。四普賢。
[001-0756b]
五金剛手。六文殊師利。七除葢障。八地藏菩薩。若
毗盧遮那佛內心證得三摩地智。則流出十六菩
薩。一金剛薩埵。二金剛王。三金剛愛。四金剛善哉。
五金剛寶。六金剛威光。七金剛幢。八金剛笑。九金
剛法。十金剛劍。十一金剛因。十二金剛語。十三金
剛業。十四金剛護。十五金剛藥叉。十六金剛拳菩
薩。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云。夫真言陀羅尼宗
也。是一切如來秘密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亦
是菩薩具受淨戒。無量威儀。入一切如來海會壇。
受菩薩職位。超過三界。受佛教敕。三摩地門。具是
因緣。頓集功德。廣大智慧。於無上菩提。皆不退轉。
離諸天魔。一切煩惱。及諸罪障。念念融證。佛四種
身。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滿足五智。三
十七等不共佛法。然如來變化身。於閻浮提摩竭
陀國。菩提道場。成等正覺。為地前菩薩。聲聞。緣覺。
凡夫。說三乘教法。或於他意趣說。或自意趣說。種
種根器。種種方便。如法修行。得人天果報。或得三
乘解脫果。或進或退。於無上菩提。三無數大劫。修
行勤苦。方得成佛。王宮生。雙樹滅。遺身舍利。起塔
供養。感受人天勝妙果報。及涅槃因。不同報身毗
盧遮那如來。於色界頂第四禪阿迦尼吒天宮雲
集。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十地滿足諸大菩薩。
證明警覺。身心頓證無上菩提。自受用佛。從心流
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金剛性。對毗盧遮那如
[001-0756c]
來受灌頂職位。彼等菩薩。各說三密門。以獻毗盧
遮那佛。及一切如來。便請加持教敕。毗盧遮那佛
言。汝等將來於無量世界為最上乘者。令得現生
世間出世間悉地成就。若依次說。前後有差。據報
身佛。頓證身口意三種淨業。徧周法界。於一一法
門。一一理趣。一一毛孔身分相好。盡虗空界。不相
障礙。各住本位。以成徧照光明毗盧遮那自受用
身。他受用身。若依二乘次第而說。若不具修三十
七菩提分法。證得道果。無有是處。若證自受用身
佛。必須三十七三摩地智。以成佛果。梵本入楞伽
偈頌品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
皆同自性身。并法界身。總成三十七也。以三十七
內證無上金剛界分智。威力加持。頓證毗盧遮那
之身。從無見頂相流出無量佛頂法身。雲集空中。
以成法會。光明徧覆。如塔相輪。十地滿足。莫能覩
見。冥加有情。身心罪障。悉令殄滅。無能知者。雖不
能知。能息諸苦。而生善趣。從光流出十六菩薩。及
八方等內外大護。展轉出光照觸惡趣。以成窣堵
坡階級。衛護諸佛窣堵坡法界宮殿。成為全身。現
證金剛界如來毗盧遮那徧照之身也。是知準提
佛母。乃從毗盧遮那身流出。而準提真言。即諸佛
內心自證之法。故云七俱胝如來所說。以能出生
諸佛。故云佛母也。】


「○次結請車輅印
[001-0757a]


準前印。以二大指向身。撥二中指頭。即成。誦真言七
遍。真言曰。


曩麼悉底哩三合野地尾二合怛他蘖多
唵嚩日𠻴二合斫以切你也二合羯哩灑二合
娑嚩二合


【南。亦作難。𠻴。亦作朗。又作㘕。擬。亦作祇。蘖多。應作
孽跢。你也。亦作孃字。上聲羯哩。亦作迦囉。】


「由誦真言加持故。聖眾從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


【智譯無此真言印契。唯用後真言印契請之。修真
言行者。隨準一法。皆成。】


「○次結請本尊印從車輅下降於道場本尊。即準提佛母


準前第一根本印。以二大指向身招。誦真言三遍。」


【第一根本印。即前佛部印。下言準前根本印。同此。
智譯云。以二大指來去招之三度。想聖者從寶車
上。下來道場中。白蓮華座上。蘇悉地經請云。今有
某甲。為某事奉請。仰惟尊者。以本願故。降赴道場。
願垂哀愍。受此閼伽。及微獻供。當請之時。誠心作
禮。再三啟白。若不誠心。徒多念誦。乃至真言。亦皆
慇懃。加翳醯字。此更秘密。速滿其願。】


「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翳醯曳呬婆戰嚩底丁以切娑嚩二合


【婆字去聲呼。智譯作。唵折[棣-木+上/矢]主[棣-木+上/矢]準提。噎醯曳醯。
薄伽嚩底。莎嚩訶。伽誐揭孽。四字同音。戰字疑是
[001-0757b]
戟字。當伽字輕呼。蘇悉地經云。奉請巳。作如是言。
善來尊者。愍我等故。降臨道場。復垂哀愍。當就此
座坐。受微獻供。復起誠心。頻興作禮。而白尊言。大
悲垂愍。乘本願故。而見降臨。非我所能。應須辦供。
先獻塗香。次施華等。復獻燒香。次獻飲食。次乃然
燈。如其次第。】


「○次結無能勝菩薩印辟除障者


二手右壓左。內相叉作拳。豎二中指。頭相合。即成。繞
身右旋三帀。作是思惟。所有障者。毗那夜迦。諸惡鬼
神。遠走而去。所來聖眾。不越本三麼耶。大悲而住。願
垂加護。」


【凡修真言行者。及坐禪人。須先以呪印。除諸魔障。
故金光明經云。十地菩薩。尚以呪護持。況其凡夫。
如首楞嚴經云。若不持呪。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
諸魔事。無有是處。悉地經云。若成就諸餘事者。應
當發遣諸有障者。若不遣除。後恐傷及。所以先須
作遣除法。】


「真言曰。


曩莫三滿多沒䭾戶嚕戶嚕戰拏
蹬耆娑嚩二合


【戰或作贊。耆或作儗。里作哩。持明藏云。此呪能成
就一切事。】


「○次結墻界印


準前地界印。屈右頭指。展左頭指。右旋三帀。隨心近
[001-0757c]
遠。即成金剛堅固之城。諸佛菩薩。尚不違越。何況諸
餘難調伏者。毗那夜迦。及毒蟲。利牙爪者。不能附近。」


【無量壽儀軌云。想從印流出熾焰。以印右旋繞身
三轉。隨心大小。成金剛光焰。方隅墻界。諸魔。惡人。
虎狼。師子。及諸毒蟲。不能附近。神變疏云。持呪行
者。得諸佛歸命。故佛頂偈云。十方世界諸如來。護
念歸命受持者。然諸佛尚且歸命持呪人。而敢有
違越者乎。毗那夜迦。此云猪頭象鼻。】


「真言曰。


唵準你儜。鉢囉二合迦囉耶娑嚩二合


【智譯儜字作泥字。誦三遍。以印右揮三帀。】


「○次結上方網界印


準前墻界印。展左頭指。右壓左。當中節相交。即成。誦
此真言三遍。」


【智譯云。準墻界印。開仰著。右大指捻左頭指頭。左
大指捻右頭指頭。小指依舊相拄即成。】


「真言曰。


唵準你儜。半惹囉娑嚩二合


【惹字自攞切。智譯儜字。作泥字。囉字。作邏字。誦三
遍。以印隨日。揮三度。按別部。以印於頂上右旋轉。
便散。】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即成金剛堅固不壞之網。」


【無量壽儀軌云。由印呪加持力故。即於上方覆以
金剛堅固之網。乃至他化自在諸天。不能障難。行
[001-0758a]
者身心安樂。三摩地易得成就。】


「○次結火院密縫印


以左手掩右手背相重。令無縫直豎二大指。即成。誦真
言三遍。右旋三帀。想金剛墻外有大金剛火焰圍繞。」


【智譯云。以左手密掩右手背相重。直豎二大指。相
去二寸許。無量壽儀軌云。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
焰。以印右旋三帀。則於金剛墻外。便有火焰圍繞。
即成堅固清淨火界。】


「真言曰。


阿三莾擬宜以切二合癹吒半聲


【三字去聲。莾字上聲。亦作摩。或作𤚥。又作𥌋引。擬。
或作儗。蘇悉地經令咽聲念之。智譯作。唵阿三摩。
[口*木*氏]你𤙖莎嚩訶。】


「由結此印誦真言。成大結護密縫。不被諸魔入。


○次結閼伽印。」


【閼伽或作遏伽。又作阿伽。此云器。凡供養之器。皆
稱曰閼伽。謂以[鬱-山+止]金。龍腦。白檀香等水。盛于閼伽
妙器中。而奉獻之。其器或金。銀。寶玉。銅。石。瓦。木。螺
盃。及綴蓮葉乳樹葉。皆得為閼伽供養。有云。法中
使熟銅作閼伽器最上。蘇悉地經云。作扇底迦法。
當用白器。置少小麥。及乳。作布瑟徵迦法。當用黃
器。應著胡麻。及酪。作阿毗遮嚕迦法。當用黑器。當
致粟米。及牛尿。或自血。餘如下釋。】


「二手內相叉。豎二中指。頭相著。以二頭指。捻二中指
[001-0758b]
背。二大指側附二頭指根下。即成根本印。準前根本
印。微屈二大指入掌。即成閼伽印。誦真言三遍。」


【智譯云。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各捻頭指根第一
節側下。即成。】


「真言曰。


唵者禮主禮準泥遏鉗。鉢囉二合蹉。婆誐嚩底。異丁
娑嚩二合


【智譯作。唵折隸主隸準提遏鉗薄伽嚩帝。鉢囉底
槎。莎嚩訶。按此真言與本譯同。但後二句相倒。不
同耳。本譯以鉢囉底蹉在先。婆誐嚩底在後。彼以
薄伽嚩帝在先。鉢囉底槎在後。為別。持明藏經。亦
同智譯。】


「行者思惟聖眾了了分明。想自身在諸佛聖眾足下。
手持七寶閼伽器。盛香水。浴聖眾足。由獻閼伽香水
故。行者三業清淨。洗滌煩惱垢。業障消滅。」


【無量壽儀軌云。由獻閼伽香水浴聖眾雙足。令行
者三業清淨。洗除一切煩惱罪垢。從勝解行地。至
十地。及如來地。當證如是地波羅蜜時。得一切如
來授與甘露法水灌頂。又五字心陀羅尼云。飲此
水者。除諸災患。】


「○次結蓮華座印


準前根本印。並二大指向身豎。運想。從此印流出無
量師子座。奉獻一切聖眾。是諸聖眾。各各皆坐。」


【智譯印呪並同。而印云。並二大指向身開豎之。即
[001-0758c]
成。心想道場中。種種寶鈿師子座上開白蓮華。安
置聖者。即誦真言三遍。】


「真言曰。


迦麼邏娑嚩二合


【麼亦作摩上聲。邏亦作攞。或作囉。】


「由結座印誦真言奉獻聖眾故。行者當得十地滿足。
得金剛之座。」


【行者亦得三業堅固。猶如金剛。言金剛座者。謂坐
金剛座而成等正覺也。今此神呪。是諸佛境界。有
不可思議神力。但當生信誦持。自然滅障成德。超
凡證聖。故云當得十地滿足。得金剛之座。持明藏
經云。行人誦真言巳。即言。惟願聖眾。處此座巳。安
住道場。受我供養。】


「○次結澡浴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拇指頭。捻二中指中節。即成。誦
真言三遍。」


【智譯以二大指。各並捻二中指下節側。】


「真言曰。


唵者娑嚩二合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七寶
賢瓶。想滿天玅香水。灌注一切聖眾澡浴。復想空中
有無量天樂。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此
印誦真言故。行者不久當得法雲地。」


【法雲地。是第十地。謂菩薩修行功滿。唯務化利眾
[001-0759a]
生。大慈如雲。普覆一切也。神變疏云。如餘菩薩。為
求菩提。雖行難行苦行。如救頭然。經無量劫。尚不
能得。真言行者。不虧法則。只於此生得菩提也。大
教王經云。若不依秘密課誦修行。終不成於無上
菩提也。】


「○次結塗香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傅著右頭指下節側。即成。誦
真言三遍。」


【智譯印呪悉同。】


「真言曰。


唵禮娑嚩二合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天玅
塗香末香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結
此印誦真言故。當證一切如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
見香。」


【香以熏聞為義。故感證五分法身之香。如餘菩薩。
由持戒清淨。則戒體成就。而得無持無犯。若修習
無漏禪定。則根塵泯淨。而便離諸散亂。若修習無
漏智慧。則能斷三界煩惱。而出離生死。若不作諸
業。則脫諸累縛。而得自在。知即無生智眼。謂照了
識心虗妄分別。則無生之智眼自在明了。今持真
言行者不假餘修。由真言力故。即越諸階級。而證
得五分法身。理趣疏云。性德力大。密呪功強。解行
雖劣。解脫則疾。故成佛心要云。顯教圓宗。須要先
[001-0759b]
悟毗盧法界。後依悟修。滿普賢行海。得離生死。證
成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好藥方。要須自知分
兩。炮炙法則。合成服之。方得除病身安。今密教圓
宗神呪。一切眾生。并因位菩薩。雖不解得。但持誦
之。便具毗盧法界。普賢行海。自然得離生死。成就
十身無礙佛果。如病人得合成妙藥。雖不知分兩。
和合法則。但服之。自然除病身安。故大般若經云。
總持猶妙藥。亦如天甘露。能療眾惑病。服者常安
樂。】


「○次結華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大指。傅著左頭指下節。即成。誦真
言三遍。」


【節字下。應有側字。智譯印呪並同。】


「唵主娑嚩二合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種種
水陸天妙華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由
結此印誦真言故。當得大慈三摩地成就。能利樂無
邊眾生。諸災難不著身故。」


【大慈即無緣慈也。皆言雲海者。雲是隨緣義。謂此
供具。色相顯然。而智鑒無性。從法性空。無生法起。
能現所現。能現即行願力。所現即供養具。逈無所
依。應用而來。來無所從。用謝而去。去無所至。而能
含悲潤注法雨益濟萬物。重重無盡。故如雲像。言
海者。以表供養稱理故深。稱事故廣。以深廣故。喻
[001-0759c]
之如海。如是一一供具稱於真理。等虗空界。即以
全法之身。遊諸佛剎。稱真之物。供養諸佛聖眾。行
者安心觀行。於諸供具常稱理而成就。以是法施
供佛。名真供養也。】


「○次結燒香印


準前根本印。屈右頭指。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三
遍。」


【智譯印呪並同。】


「真言曰。


唵禮娑嚩二合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和合
俱生天妙燒香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
由結此印誦真言故。當得普徧法界三摩地成就。


○次結飲食印。


準前根本印。以左頭指。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三
遍。」


【智譯印呪並同。】


「真言曰。


唵準娑嚩二合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天妙
種種飲食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當得
法喜禪悅食。三解脫最勝味。三摩地成就。」


【以愛樂大法。得法資長道種。心生歡喜。不嗜世味。
常持正念。是為法喜食。由得禪定自資。長養慧命。
[001-0760a]
道品圓明。正念現前。心常喜樂。不貪世味。是為禪
悅食。蘇悉地供養法云。若不辦塗香。乃至燈明供
養。但誦如上奉塗香等真言。及作手印。亦成圓滿
供養。次運心供養者。以心運想水陸諸華。無主所
攝。遍滿虗空。盡十方界。及與人天妙塗香雲。燒香
燈明。幢幡繖葢。種種鼓樂。歌舞倡妓。真珠羅網。懸
諸寶鈴。華鬘白拂。微妙磬鐸。如意寶樹。衣服之雲。
天諸厨食。上妙香美。種種樓閣寶柱。諸天嚴身。頭
冠纓絡。如是等雲。行者運心遍滿虗空。以至誠心。
如是供養。最為勝上。是發行者以決定心。而行此
法。運心供養。誦真言及作手印。如上所想供養。皆
悉成就。蘇悉地經云。若香華飲食無可獻者。但誦
本色真言。及此手印獻之。表云。供物無可求得。但
納真言。以真心故。速滿其願。離此之外。有四供養。
遍通諸部。一切處用。一謂合掌。二以閼伽。三用真
言及慕捺羅。四但運心。此善品中。隨力應作。或復
長時供養中置。無過運心。如世尊說。諸法行中。心
為其首。若能標心而供養者。滿一切願。又復應知。
不可纔聞運心。即便慳貪。不辦供養。悉地難成。若
能辦諸供養。加以真言運心。最為殊勝。故彼經云。
持誦之人。不獻飲食。違本部者。其人乃著魔障。身
無精光。風燥饑渴。恒惡思想。不能成就本尊真言。
皆由不獻本尊果食。當於六齋等日。廣設供養。奉
獻本尊并諸眷屬。當淨洗手。𠻳口嚥水。次下飲食。
[001-0760b]
若準本部真言。運想香華等供養。皆從印中流出。
尤勝以水陸無主香華運想。或恐初學觀心未淳。
用此助成亦妙。言三解脫者。一空解脫。二無相解
脫。三無願解脫。亦名三三昧。此三。即涅槃門。是諸
賢聖所常飡履。一切解脫法中。無過於此。故云最
勝味。】


「○次結燈印


準前根本印。以二頭指。各捻二大指頭。即成。誦真言
三遍。真言曰。


唵泥娑嚩二合


【智譯印呪並同。彼云。巳上塗香印等。各各印觸當
色物上供養。按諸部陀羅尼。別有香華飲食等供
養印呪。而字句頗繁。今此準提陀羅尼。唯改本印。
以本六字真言。而成六種供養。誠為妙用。不可得
而思議者。】


「想從此印。流出無量光明。一一光明道。有無量種種
七寶燈燭雲海。供養本尊諸佛菩薩一切聖眾。當得
般若波羅蜜光明五眼清淨。」


【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般若。此云
智慧。波羅蜜。此云到彼岸。由獻燈故。感智慧光。得
五眼淨。而登彼岸也。此上作法結界供養真言。與
持明藏儀軌經同。唯契印有異耳。彼經云。如是諸
印相。行人䖍心記憶。習令精熟。於作法時。無令誤
失。若稍疑誤。不成印契。不成印契。即賢聖不喜。凡
[001-0760c]
所祈求。不獲成就。


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經會釋卷上】



音釋



法財
謂三密菩提心教法也。


十二分教
一修多羅。此云契經。二重頌。三授記。
四孤起。五無問自說。六因緣。七譬喻。八本事。九本
生十方廣。十一未曾有。十二論義。


苾芻
舊云比丘。新云苾芻。本香草名。含五義。一
體性柔輭。喻出家人。能折伏身口麤獷。二引蔓傍
布。喻出家人。傳法度人。連延不絕。三馨香遠聞。喻
出家人。戒德芬馥。為眾所聞。四能療疼痛。喻出家
人。能斷煩惱毒害。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
日故。


菩薩摩訶薩
菩薩。如上釋。摩訶薩者。摩訶。是大
義。薩即薩埵。是有情義。亦名心。亦云勇猛。以勇猛
不怯弱故。三大無數劫。積集二種資糧。故名摩訶
薩。


八部
一天。謂諸天神也。二龍。謂龍神也。三夜叉。
此云勇健。有在地。有在空。有在天者。四乾闥婆。此
言香陰。不食酒肉。天帝樂神也。五阿修羅。亦作阿
蘇羅。此云非天。謂其果報最勝。隣次諸天也。六迦
樓羅。此云金翅。即金翅鳥神也。七緊那羅。此云疑
[001-0761a]
神。似人而頭有角。是天帝樂神也。八摩睺羅伽。此
云大腹行。即地龍。是大蟒神也。



同溺。
黿
音元。似鼈。長一二丈。



音陀。類魚。有足。長丈餘。甲如鎧。



音話。木名。皮可貼弓。


四無量
慈悲喜捨。


四弘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
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音力小石。

與剩同。餘也。



音田。金華飾也。


六道
亦名六趣。一天。二人三阿修羅。四地獄。五
餓鬼。六畜生。
四生
化胎卵濕。


五智
一通達智。二隨念智。三安立智。四和合智。
五如意智。謂菩薩起行度生。分別顯示。而能覺了
通達諸法。憶持不失。建立正教。令他修行。觀一切
法。隨緣和合。隨意所欲。無不滿足。故有五種之別。
詳如攝大乘論釋所明。


三十七不共佛法
謂佛證四種身。一自性身。二
受用身。三變化身。四等流身。梵本入楞伽經偈頌
品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
自性身。并法界身。總成三十七。是為三十七不共
佛法。餘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所不共有也。唐實叉
難提譯云。自性及受用。變化復現化。佛德三十六。
皆自性所成。元魏菩提留支譯云。實體及受樂。化
[001-0761b]
復作諸化。佛眾三十六。是諸佛實體。


窣堵坡
即佛塔也。


十身
一菩提身。二願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
好莊嚴身。六威勢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
十智身。


閼伽
閼音遏。閼伽水真言中遏鉗字。亦作阿哩
二合


阿伽
阿入聲。音遏。

與㜸孽蘗不同。


十波羅蜜
一施。二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
慧。七方便。八願。九力。十智。


藥叉
舊云夜叉。

音蹉。娜也。


五分法身
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脫。五解脫知見。


洛叉
此云十萬。



凡經律論中。華言梵語。各不同者。良由如來。滅度
一百一十餘年後。時諸比丘。互執見聞。各引師說。
分經律論為五部。致於文言呪語。有詳有略。大雖
不殊。小則不無其異。然佛在世。曾巳預記。我涅槃
後。經律論。當分為五部。而皆是如來金口所說。但
為聞聽不廣。故成多部。猶如甘露散於人間。但同
飡飲。無不除病延年。隨秉一部修行。悉成道果。是
以五天竺國。各宗一法。咸獲聖證。既知如來先為
預記。則無是無非。是故智者。不可於中妄生疑惑。
阻自前進。失却千生萬劫之殊妙因果也。
[001-076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