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5h0056 老子翼--焦竤 (HFL)


[003-001a]
老子翼卷之三      轂三
  下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下德爲之而有以爲上
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
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後
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
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
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
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003-001b]
蘇註
 聖人從心所欲不踰矩非有意于德而德
 自足其下知德之貴勉强以求不失蓋僅
 自完耳而何德之有無爲而有以爲之則
 猶有爲也唯無爲而無以爲者可謂無爲
 矣其下非爲不成然猶有以爲之非徒作
 而無術者也仁義皆不免于爲之矣其所
 以異者仁以無以爲爲勝義以有以爲爲
 功耳德有上下而仁義有上無下何也下
 德在仁義之間而仁義之下者不足復言
[003-002a]
 故也自德以降而至于禮聖人之所以齊
 民者極矣故爲之而不應則至于攘臂而
 强之强之而又不應于是刑罰興而兵甲
 起則徒作而無術矣忠信而無禮則忠信
 不見禮立而忠信之美發越于外君臣父
 子之間夫婦朋友之際其外燦然而中無
 餘矣故順之則治違之則亂治亂之相去
 其間不能以髮故曰亂之首也聖人玄覽
 萬物是非得失畢陳于前如鑑之照形無
 所不見而孰爲前後世人視止于目聽止
[003-002b]
 于耳思止于心冥行于萬物之間役智以
 求識而偶有見焉雖自以爲明而不知至
 愚之自始也世之鄙夫樂其有得于下而
 忘其上故喜薄而遺厚采華而弃實非大
 丈夫孰能去彼取此
筆乘
 首亂始愚極言禮智流弊所至耳莊子舉
 老子此言而論之曰今己爲物也欲復歸
 根不亦難乎其易也其惟大人乎雖然既
 歸其根孰爲物孰爲非物故又曰匿而不
[003-003a]
 可不爲者事也遠而不可不居者義也親
 而不可不廣者仁也節而不可不積者禮
 也中而不可不高者德也一而不可不易
 者道也此數者雖有上下先後之異而以
 聖人用之皆道也蓋聖人百慮同歸二際
 俱泯豈復有彼此去取邪
㫺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
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
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一也天無以清將恐
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
[003-003b]
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
貞而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
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爲本
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
如石
 裂破毁也發發泄也歇消滅也竭枯竭也
 蹶音厥顛仆也數上聲
蘇註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爲物者皆道也天下
 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
[003-004a]
 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
 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爲天下貞而已
 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致之言
 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
 發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萬物不得一未
 遽滅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蹷也然其極必
 至此耳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致夫
 一果何物也視之不見執之不得則亦天
 地之至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本也昔之
 稱孤寡不穀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輪
[003-004b]
 輻蓋軫衡軛轂轊會而爲車物物可數而
 車不可數然後知無有之爲車所謂無之
 以爲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爲天地邪
 侯王將以貴爲侯王邪大與貴之中有一
 存焉此其所以爲天地侯王者而人莫或
 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
 若玉之碌碌貴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
 不能貴也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
有生于無
[003-005a]
 反復也湏溪云反者動之極則必歸也是
 其反也正以其動也非動無反
蘇註
 復性則靜矣然其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則動之所自起也道無形無聲天
 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强莫加
 焉此其所以能用萬物也世不知靜之爲
 動弱之爲强故告之以物之所自生者蓋
 天下之物聞有母制子未聞有以子制母
 者也
[003-005b]
筆乘
 天下之物生于有所謂有名萬物之母是
 已有生于無所謂無名天地之始是已無
 必生有是故貴其反反者反於無也有生
 於無是故貴其弱弱者無之似也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
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
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眞若渝
大方無隅大器晩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
[003-006a]
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建立也偷苟且也渝羊朱反變改也傅奕
 音義云古本作輸廣雅曰輸愚也或作揄
 董遇作摇今從王弼傅奕作渝應人之乏
 而終以見還曰貸趙志堅云貸者暫借非
 長與也且者權成非久固也欲使蒙貸者
 不長徃得成者非久住感貸荷成速歸於
 道
蘇註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
[003-006b]
 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于不信也
 故下士聞道以爲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
 聞道與之存亡出没而疑之惟了然見之
 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
 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建立
 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下之
 所陳者是也無所不照而非察也若止不
 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或夷或類
 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上德不德如谷之
 虛也大白若辱者使白而不受汚此則不
[003-007a]
 屑不潔之士而非聖人也廣德若不足者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于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因物之自然而無立者外若偷
 惰而實建也質眞若渝體聖抱神隨物變
 化而不失其貞者外若渝也大方無隅全
 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大器晩成器大不
 可近用也大音希聲非耳之所得聞也大
 象無形非目之所得見也道之所寓無所
 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見于事者也而
 道之大全則隱于無名惟其所寓惟其有
[003-007b]
 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成者如此
筆乘
 上士者恬淡寂寞虛無無爲者也勤於此
 則勤行之至而實無所勤行也斯所謂天
 然懸解矣而下士惡足以知之君平曰中
 士所聞非至美也下士所見非至善也中
 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隂
而抱陽沖氣以爲和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
[003-008a]
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將以爲教父
 凡動物背止於後隂靜也耳目口鼻居前
 陽動也故曰負隂抱陽植物則背寒向暖
 而沖氣運乎其間木絶水曰梁木負棟亦
 曰梁取其力之强也故曰强梁金人銘曰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蓋古
 人嘗以此爲教而我亦教之但老子獨尊
 之曰教父如言萬物之母之謂母主養父
 主教故言生則曰母言教則曰父
[003-008b]
蘇註
 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爲偶道一而物
 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則非一也一與
 一爲二二與一爲三自是以徃而萬物生
 物雖有萬不同而莫不負隂抱陽沖氣以
 爲和者蓋物生于三而三生于一理之自
 然也世之人不知萬物之所自生莫不賤
 寡小而貴重大然王公之尊而自稱孤寡
 不穀古之達者蓋已知之矣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
[003-009a]
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爲之
益天下希及之
 馳騁役使也堅猶剛强不曰剛强而曰堅
 變文叶韻也無間無内也至剛者天下莫
 能勝而至柔能役之無内者天下莫能破
 而無有能入之二語皆設喻以明無爲之
 有益也
蘇註
 以堅御堅不折則碎以柔御堅柔亦不靡
 堅亦不病求之於物則水是也以有入有
[003-009b]
 捍不相受以無入有無未嘗勞有未嘗覺
 求之于物則鬼神是也是以聖人唯能無
 爲故能役使衆强出入群有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可以長久
 多猶重也薛云知足者樂今有之已多無
 求者也無求奚辱知止者懼後進之有損
 知幾者也知幾奚殆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
[003-010a]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
清靜爲天下正
蘇註
 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敝以不虛爲
 盈故盈必有窮聖人要于大成而不卹其
 缺期于大盈而不惡其沖是以成而不敝
 盈而不窮也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循理而
 行雖曲而直巧而不拙其巧必勞付物自
 然雖拙而巧辯而不訥其辯必窮因理而
 言雖訥而辯成而不缺盈而不沖直而不
[003-010b]
 屈巧而不拙辯而不訥譬如躁之不能靜
 靜之不能躁耳夫躁能勝寒而不能勝熱
 靜能勝熱而不能勝寒皆滯于一偏而非
 其正也唯泊然清淨不染于一非成非缺
 非盈非沖非直非屈非巧非拙非辯非訥
 而後無所不勝可以爲天下正矣
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
郊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却屏去也糞糞田也吴幼清本糞下有車
[003-011a]
 字以張衡東京賦却走馬以糞車爲證戎
 馬戰馬也郊交也二國相交之境也戎馬
 生于郊言兵乆不還也一性之内無欠無
 餘人能安之無徃不足故曰知足之足常
 足
蘇註
 天下各安其分則不爭而自治故却是馬
 而糞田以其可欲者示人固有罪矣而不
 足其足者其禍又甚所欲必得者其咎最
 大匹夫有一于身患必及之侯王而爲是
[003-011b]
 則戎馬之所自起也唯知足者所寓而足
 故無不足
不出户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
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爲
而成
蘇註
 性之爲體充遍字宙無遠近古今之異古
 之聖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無所不知者
 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爲物所蔽性分于
 耳目内爲身心之所紛亂外爲山河之所
[003-012a]
 障塞見不出視聞不出聽户牖之微能蔽
 而絶之不知聖人復性而足乃欲出而求
 之是以彌遠而彌少也性之所及非特能
 知能名而已蓋可以因物之自然不勞而
 成之矣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于無
爲無爲而無不爲矣故取天下常以無事及
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開元䟽云猶攝化也無事即無爲也無
 爲自化清靜自正故曰取天下常以無事
[003-012b]
 爲者敗之執者失之故曰有事不足以取
 天
蘇註
 不知道而務學聞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
 免爲累也孔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
 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苟一日知道顧視
 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求復性是謂之損
 孔子謂子貢曰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
 與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去妄以
 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存及其
[003-013a]
 兼忘此心純性而無餘然後無所不爲而
 不失于無爲矣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
 造事而求之心見于外而物惡之故終不
 可得聖人無爲故無事其心見于外而物
 安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爲心善者吾善之不
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
吾亦信之德信矣聖人在天下惵惵爲天下
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無常心心無所主也惵圖恊反爲去聲渾
[003-013b]
 胡本反
蘇註
 虛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爲形在方爲方
 在圓爲圓如使空自有形則何以形萬物
 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爲心無
 善不善皆善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
 在彼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可謂德
 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者未嘗
 變也可謂德信矣不然善善而棄不善信
 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003-014a]
 哉天下善惡信僞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
 不知所定聖人憂之故惵惵爲天下渾其
 心無善惡無信僞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
 耳目以觀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
 之于善無所喜于惡無所嫉夫是以善者
 不矜惡者不愠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
之生動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
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
不避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
[003-014b]
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出謂自無而見于有入謂自有而歸于無
 莊子萬物皆出于機入于機又曰其出不
 忻其入不詎又曰有乎出有乎入皆以出
 爲生入爲死夫音符攝生如攝政攝官之
 攝不認生爲己有如暫焉管攝之也不期
 而會曰遇兕音似山海經兕出湘水之南
 蒼黑色爾雅云形如野牛一角重千斤
蘇註
 性無生死出則爲生入則爲死用物取精
[003-015a]
 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
 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
 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
 不知忘以趣于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
 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
 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
 已矣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
 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
 無思無爲之妙也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
 即死之徒也人之所頼于生者厚則死之
[003-015b]
 道常十九聖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
 無焉有死地哉
筆乘
 生之徒十有三此練形住世者也死之徒
 十有三此殉欲忘生者也人之生動之死
 地十有三此斷滅種性者也凡此十分之
 中率居其九皆生生之厚者也夫有生必
 有死是生固死之地矣兕虎甲兵將安避
 之善攝生則無生矣故兕之角無所投虎
 之爪無所措兵之刃無所容何者彼無地
[003-016a]
 以受之也厚生者九無生者一老子于十
 者之中闕一自擬其㫖微矣然聖人無生
 非故薄之也本無生也昔人云愛生者可
 殺也愛潔者可污也愛榮者可辱也愛完
 者可破也本無生孰殺之本無潔孰污之
 本無榮孰辱之本無完孰破之知此者可
 以出入造化遊戲死生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
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
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
[003-016b]
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
謂玄德
 畜許六反夫音符長上聲下同
蘇註
 道者萬物之母故生萬物者道也及其運
 而爲德牧養羣衆而不辭故畜萬物者德
 也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後形見
 物則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
 爲勢而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形雖由物
 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
[003-017a]
 道而貴德尊如父兄貴如侯王道無位而
 德有名故也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
 也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塞其兊閉其
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
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
是謂襲常
 兊口也人之有口家之有門皆喻物所從
 出者塞而閉之藏有於無守母者也參同
[003-017b]
 契云耳目己之寳閉固勿發揚兊口勿以
 談希之順以洪即此義不可目窺曰小不
 可力得曰柔遺唯季反襲常猶前言襲明
 宻而不露也記曰揜而充裘曰襲
蘇註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
 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
 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其子了然
 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
[003-018a]
 忘道故終守其母也天下皆具此道然常
 患忘道而狥物目悅于色耳悅于聲開其
 悅之之心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而陷
 溺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勤者唯
 塞而閉之未嘗出而狥之也悅之爲害始
 小而浸大知小之將大而閉之可謂明矣
 趨其所悅而不顧自以爲强而非强也唯
 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强矣世人開其所
 悅以身狥物徃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
 絶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已身不與也
[003-018b]
 夫耳之能聽目之能見鼻之能臭口之能
 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
 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
 不窮殃不及于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
 而不絶矣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
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
帶利劒厭飲食資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哉
 介然有知猶言微有知也夸張曰施嗇之
 反也夷平也路狹而捷爲徑除治也傳曰
[003-019a]
 糞除先人之敝廬是也青赤爲文色絲爲
 采傅奕云采是古文繡字資貨一作財貨
 盜竽誤作盜夸今從韓非本
蘇註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
 介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則有施設建立非
 其自然有足畏者矣大道夷易無有險阻
 世之不知者以爲迂遠而好徑以求捷故
 凡舍其自然而有所施設者皆欲速者也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003-019b]
 豈復飾末廢本以施設爲事夸以誨盜哉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修
之于身其德乃眞修之于家其德乃餘修之
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
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
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
下之然哉以此
 邦一作國漢人避高帝諱改之於韻不叶
 今從韓非本
蘇註
[003-020a]
 世豈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脫者乎唯聖人
 知性之眞審物之妄捐物而修身其德充
 積實無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實無所
 執而其抱有不可脫者故至其子孫猶以
 祭祀不輟也身既修推其餘以及外雖至
 于治天下可也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見矣
 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皆吾之所
 及知也然安知聖人以天下觀天下亦若
 吾之以身觀身乎豈身可以身觀而天下
[003-020b]
 獨不可以天下觀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
 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
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䘒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
和曰常知常曰眀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强物
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毒蟲蜂蠆之類以尾端肆毒曰螫猛獸虎
 豹之類以爪按拏曰據攫鳥鵰鶚之類以
 羽距擊觸曰搏趙志堅曰以四指握拇指
[003-021a]
 爲握固䘒子垂反說文云赤子隂也號平
 聲嗄所嫁反聲嘶也又啼極無聲曰嗄一
 作嗌不嗄黄茂材云古本無嗌字嗌不嗄
 莊子之文後人增入之祥吉凶之候也
蘇註
 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嬰兒况之者皆言其
 體而已未及其用也夫嬰兒泊然無欲其
 體則至矣然而物來而不知應故未可以
 言用也道無形體物莫得而見也况可得
 而傷之乎人之所以至于有形者由其有
[003-021b]
 心也故有心而後有形有形而後有敵敵
 立而傷之者至矣無心之人物無與敵者
 而曷由傷之夫赤子所以至此者唯無心
 也無執而自握無欲而自作是以知其精
 有餘而非心也心動則氣傷氣傷則號而
 啞終日號而不啞是以知其心不動而氣
 和也和者不以外傷内也復命曰常遇物
 而知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以應萬
 物者也其實一道也故皆謂之常生不可
 益而欲益之則非其正矣氣惡妄作而又
[003-022a]
 以心使之則强梁甚矣益生使氣不能聽
 其自然日入于剛强而老從之則失其赤
 子之性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兊閉其門挫其銳
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不可得而
親不可得而踈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
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蘇註
 道非言說亦不離言說然能知者未必言
 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兊閉門以杜其外挫
[003-022b]
 銳解紛和光同塵以治其内者默然不同
 而與道同也可得而親則亦可得而䟽可
 得而利則亦可得而害可得而貴則亦可
 得而賤體道者均覆萬物而孰爲親䟽等
 觀逆順而孰爲利害不知榮辱而孰爲貴
 賤情計之所不及此所以爲天下貴也
以正治國以竒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
知天下之然哉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
利器國家滋昏人多技巧竒物滋起法令滋
章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我
[003-023a]
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
民自樸
蘇註
 古之聖人柔遠能邇無意于用兵唯不得
 已然後有征伐之事故以治國爲正以用
 兵爲竒雖然此亦未足以取天下天下神
 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唯體道
 者廓然無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人主多忌諱下情不上達則民貧而無告
 利器權謀也明君在上常使民無知無欲
[003-023b]
 民多權謀則其上眩而昏矣人不務本業
 而趨末技則非常無益之物作矣患人之
 詐僞而多爲法令以勝之民無所措手足
 則日入于盜賊矣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
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
正復爲竒善復爲祅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悶音門缺殘缺也一作𡙇𡙇失望貌以其
[003-024a]
 察察宜無不及故人望之而卒失望也極
 終也竒衰也廉稜也劌居衛反割也皆謂
 芒利傷物也
蘇註
 天地之大世俗之見有所眩而不知也蓋
 福倚于禍禍伏于福譬如老稚生死之相
 繼未始有止而迷者不知也夫惟聖人出
 于萬物之表而攬其終始得其大全而遺
 其小察視之悶悶若無所明而其民醇醇
 各全其性矣若夫世人不知道之全體以
[003-024b]
 耳目之所知爲至彼方且自以爲福而不
 知禍之伏于後方且自以爲善而不知禍
 之起于中區區以察爲明至于察甚傷物
 而不悟其非也可不哀哉知小察之不能
 盡物是以雖能方能廉能直能光而不用
 其能恐其陷于一偏而不反也此則世俗
 所謂悶悶也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惟嗇是謂早服早服謂
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
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
[003-025a]
乆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
 服一作復柢一作蒂花趺也
蘇註
 凡物方則割廉則劌直則肆光則耀唯聖
 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
 耀此所謂嗇也夫嗇者有而不用者也世
 患無以服人苟誠有而能嗇雖未嘗與物
 較而物知其非不能也則其服之早矣物
 既已服歛藏其用至于殁身而終不試則
 德重積矣德積既厚雖天下之剛强無不
[003-025b]
 能克則物莫測其量矣如此而後可以有
 國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一
 試不服天下測知其深淺而爭犯之雖欲
 保其國家不可得也吾是以知嗇之可以
 有國可以有國則有國之母也孟子曰存
 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以嗇治人則可
 以有國者是也以嗇事天則深根固蒂者
 是也古之聖人保其性命之常不以外耗
 内則根深而不可拔蒂固而不可脫雖以
 長生久視可也蓋治人事天雖有内外之
[003-026a]
 異而莫若嗇則一也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
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
亦不傷之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蒞力至反聖人亦不傷之一作傷人以下
 德交歸焉觀之作之爲是之指神而言也
蘇註
 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
 人勞撓則魚爛聖人無爲使人各安其自
 然外無所煩内無所畏則物莫能侵雖鬼
[003-026b]
 無所用其神矣非其鬼之不神亦有神而
 不傷人耳非神之不傷人聖人未嘗傷人
 故其鬼無能爲耳人鬼所以不相傷者由
 上有聖人也故德交歸之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靜
勝牡以靜爲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而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
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
人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爲下
蘇註
[003-027a]
 天下之歸大國猶衆水之趨下流也衆動
 之赴靜猶衆高之赴下也大國能下則小
 國附之小國能下則大國納之大國下以
 取人小國下而取于人







[003-027b]